中國民主化之後的文化重建工作
Posted: Mon Oct 18, 2021 4:20 am
作者 王培富 寫於 二零一三年
導言 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
從人類文明的文明進程分析,西方文明在文藝復興之後是有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幾百年的民主文明或現代文明是高度發達的,在世界是居領先地位,但是中國文明基本是君主制的延續,直到 1840 年之後,中國人才開始人是西方世界,而且是認識西方文明。
因為西方文明是不同於中國文明的文明形態,西方文化也是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形態,因此 1840 年之後,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文化與西方文明,也是不斷深入的文化進程與歷史進程。
對於西方文明的文明制度的基本接受,壹次是戊戌維新,壹次是辛亥革命,但是從思想意義,盡管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化與西方文明是深入認識,但是從自由原理與民主原理,中國人也沒有完成自由主義中國化與民主理論的中國化,同自由與民主相輔的普世價值,也是沒
有確定中國的現代思想。
在 1978 年中國的改革之後,中國人又壹次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通過三十年的文化積累,現在在知識界及民眾中,對於自由與民主思想的認同也是普及,但是從學理層面,中國人需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中國要確定中國的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需要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分為三個塊面,壹是自由主義中國化,這是中國自由主義哲學的構建,這其中也包含中國思想,因為這也是我的壹個研究方向,同時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的研究方向,而且也是努力在做,並且是哲學層面,因此可以單獨討論。
壹是民主理論的中國化,這是中國的民主理論的構建,這也是我的壹個研究方向,同時7
7
也是中國的民主理論的研究方向,因此也是可以單獨討論。
壹是中國的現代思想,民主中國的思想基石,壹是自由原理,就是中國自由主義原理,壹是民主原理,就是中國的民主理論,在這兩個基石周圍的是中國現代思想,這三個方面也是民主中國的價值體系,也是信仰體系。
就是在民主中國,與民主制度相輔的是民主制度的思想文化,這就是中國現代思想的價值體系與信仰體系,這也是中國的現代文化的文化形態。
這裏討論的是,盡管中國的現代思想是學習西方思想,就是以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但是從學理層面,中國人需要做的是自由主義中國化,是民主理論的中國化,是普世價值的中國化,在西方思想中國化的文化積累中,中國人需要提出中國思想,從壹個角度講,由於中國思想的提出,這就是會形成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這就是可以超越西方的現代思想。
從這個意義,中國的現代思想為民主中國提供思想支持,因此可以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同時由於中國現代思想的特質意義,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可以有中國特質與中國經驗,就是可以超越西方的民主文明。
從學理意義,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新質意義,就是要超越西方的現代思想,有中國思想的獨特意義,這不僅有新的思想的提出,而且對於西方現代思想的解讀中,也是有新的發展或拓展,有新的解讀意義,這就是超越,這就是新8
8
的普世價值,這是中國現代思想直接的思想資源,壹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壹是中國人的人性分析,壹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傳統資源,壹是當代中國人的思想,壹是西方的後現代的文化資源。
三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這是核心內容,這主要是對中國現代思想的學理定位,就是在民主中國,中國的現代思想需要什麽樣的思想價值,中國人才可以運行民主制度,才可以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而且是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這就是民主中國的中國人的價值體系,也是信仰體系的壹個方面。
中國人需要有這種文化自信,因為西方的現代思想是同中國傳統文化不同的價值體系,對於中國人的接受,的確也是需要同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同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可以融合,就是可以提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並且分析中國人的人性特質,結合當代中國人的思想,並融合中國現代思想形成的文化歷史的思想價值,可以確定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
這也涉及批判與建構,批判是兩個指向,壹是西方的現代思想,從西方普世價值的核心價值,的確中國人或許並不能有深度的批判,基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國人可以拓展或引申,這就是通過思想資源的整合或純化,可以有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壹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主要是提純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另壹方面是批判指向,壹是對於中國人人性的分析,這也是主要方面,對於人性特質是可以延伸為中國的現代思想,但是對於人性的劣性可以批判。
中國的現代文明或民主文明的構建,是道路曲折,但是現在中國人又壹次面對這個問題,因此從學理意義,中國人需要確定中國的現代思想。
9
9
如果中國的現代思想能夠為民主中國提供最為強大的思想支持,中國的民主文明會有中國特質,也是有中國經驗,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可以超越西方的民主文明,這就是後來者可以居上,這在對人文生態的優化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另壹方面是制度文明的制度設計,是民主制度的有效運行。
另壹方面也是對於當下中國的現實批判,可以引申新的思想意義。
第 1 部分 中國現代思想的社會背景
第 1 章 1840 之後的中國的現代尋求
1840 年之後,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是同中國傳統文化與君主制是不同形態的文明形態與社會形態,這就如人是認識另壹個人壹樣,如中國人認識西方人壹樣,在這個認識過程中,由於中國人的文化立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且也是當時的君主制的社會形態,因此也是壹個不斷比較、分析的深入過程。
但是有壹點可以肯定,在中國文明之外存在另壹種文明形態,這是中國人比較有意識在面對西方文明的另壹種形態。
在這之前,中國人視為中國是中心,盡管對西方社會也有壹定認識,但是中國人也只有到了 1840 年之後,才開始面對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
這時的思想家(如嚴復)開始翻譯西方文化的經典著作(如密爾的《自由論》),中國人也是通過不同方式開始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
10
10
但是中國人的認識,最代表性的洋務運動的思想觀點,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時只是認識到西方文明的科技力量,對西方文明的民主文明並未肯定,就是洋務運動的思想觀念,依然是站在君主制的社會形態的文化立場,並不想改變君主制,而且對民主文明並未真正認識到文明程度的文明價值,就是還未認識到民主文明是高於君主專制文明之上的新的文明形態。
在這之後,是康有為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開始對西方文明的民主制度有了精確認識,而且認為在中國也只有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中國社會才會走向真正的強大,也就是壹個社會的繁榮、自由,同社會形態是相關的,這就是民主文明可以使壹個社會是自由與繁榮。
這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是深入了壹步,是認識到民主文明的社會形態是先進的文明形態,這就是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壹個否定,盡管戊戌變法在政治上沒有成功,但是中國人在對西方文明的人是深度上是進了壹步。
從另壹個意義,戊戌變法也是對中國人的認識付之於社會實踐,就是要在中國確定君主立憲制度,這就是思想與行動的壹致性,盡管是失敗了,但說明中國人想在中國確定君主立憲制度。
從另壹個意義,也說明了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是曲折艱難,在社會實踐中要獲取成功,並不是壹舉成功(但是日本是成功了),這也是中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也許存在康有為的政治策略的問題,但同時有說明另壹個問題,只要是觸及保守勢力的利益,就會受到阻礙,就是在中國,對於尋求社會進步的公共意識是缺少,對於民族與人民的利益考慮也是缺少,保守勢力的利益集團對於既得利益是頑固維護,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確缺少現代意義的文明精神,因此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這也會帶來處理問題的偏11
11
差。
另壹方面中國人的人性中的自我主義,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我的利益是高於壹切,任何人不能觸犯我的利益,對於其它社會集團的利益是無視的,這其實是思維方式的僵化,就是不能妥協,就是不能合作,這同樣也是對於現代文明的文明思想的認識的缺失。
從另壹個意義,可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腐朽性與沒落性,的確,西方文明的文明形態是高級意義,主要是西方文化的文明思想是在高的層面,因此對於西方文化的文明思想的認知,人的思維方式就不同,人的思想方式或處理問題的方式就不同。
這時中國人對於傳統文化並未系統的批判,也並未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腐朽與沒落,就是中國人壹方面是肯定西方文明的文明思想,但是同時又在肯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西方的文明思想(民主文明)同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有的地方是不相容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服務於君權制度的文化形態,因此具有奴性。
從另壹個意義,文明形態是存在高級與低級的區別,低級形態的文化形態,肯定是存在缺陷,而且如果是千年並未實質性的變化,就只會是僵化、教化,而且演化為腐朽與沒落。
但是高級意義的文化思想,不僅社會文明的文明形態是高級的,而且文化思想也是高級意義,是有先進性,是在推動社會的文明進化。
在這之後,是孫中山壹批的民主誌士,是對民主文明的完全肯定,並且也是付之於革命行動,是在中國建立民主制度,這是中華民國的建立。
在 1840 年之後,中國人對西方思想文化的認識,也只是在接受的這壹層面,就是在認識西方的思想文化,並且是在接受,從哲學層面,這時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明確認識,是要構12
12
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第 2 章 中華民國的現代文化意義
中國民國建立之後,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生成提供了社會條件,最典型的是新文化運動,這時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徹底批判,對國民性也是批判,這在中國的現代思想生成過程中,也是文化精英必須面對的文化命題,就是要面對傳統文化,以現代文化立場審視傳統文化,這肯定會發現問題,這就是傳統文化的落後性與腐朽性,因為這是阻礙中國現代文化發展的壹個阻礙,這也是文化精神必須解決的壹個問題。
也許新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批判是過於極端,就是把傳統文化中在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沒有提純出來,這也許是壹個疏忽,因為在傳統文化中的確是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
在民國的思想文化的建設中,由於社會條件的相輔,因此為中國的現代文化的發展起到有利作用,另壹方面,當時的文化精英,壹方面是具有傳統文化的根底,另壹方面是接受西式教育,對西方文化有深度的認知,因此,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就是精英文化,也是貴族文化,這就是最先進、最文明、最有智慧的思想價值,這就是民主社會最核心的思想價值,也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信仰體系。
在民國時期,主要是新文化運動形成的新的思想文化,這也是中國的現代文化積累的文化過程,但是從哲學層面,這時中國也未提出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的設想,同時也沒有明確提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設想,盡管新文化運動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形成的壹個部分,但是從宏觀意義,當時沒有提出在民主社會,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思想價值的宏偉目標,這也許是13
13
歷史的局限,因為文化建設本身是積累的文化過程。
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壹批文化精英,他們的著作、思想、生活,當時為中國人樹立了壹個坐標,如男有胡適之,女有林徽因,是青年的偶像,因為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思想風骨,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範,這同樣是由於他們的思想修養與人文素養的自然表現,同時也體現在他們的著述中,當現在的中國人在看他們的閱歷與文章時,也是給了很多的啟示。
這就是在民主社會,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是這個社會的主要代表,他們的思想是民主社會的主流文化,因此代表了民主社會中最優秀的思想文化,從民主社會的文化建設,民主社會存在精英文化,精英文化代表了民主社會的最高尚或最高貴的思想價值,這也就是貴族精神,這就是壹個坐標,是提升人的思想素養與人文素養。
盡管民主社會是平民社會,但是平民文化是人的文化,正如此,平民文化也是精英文化,就是平民文化不是大眾文化,不是通俗文化,而是平民社會中人的文化,是從人性基本出發的,是立足人的基本意義,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平民文化的基本特性,這不同於社會主義的黨文化,有的是遠離人性,或是違背人性,是對人的控制或愚弄(如個人崇拜的迷信)。
因此,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對於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依然有思想價值,如胡適提出的好人社會與好人政府,這在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我也認同這中提法。
中華民國的文化建設,在 1949 年之後在大陸中斷,這就是在臺灣的發展歷程,如殷海光的文化研究,如柏楊對中國人的文化性格的批判,依然具有思想價值,只不過在當下中國,對於臺灣的介紹是少壹些。
從另壹角度分析,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傳播,這主要是在左翼知識分子的接受,但是14
14
在中國,社會主義後來發展為社會運動,並獲取成功,這不能不說也是中國需要反思的壹個問題。
如果是在自由主義的文化立場,對於社會主義是不能認同的,但是為什麽有的人會接受社會主義,而且社會主義在中國可以取得成功,這也許有政治問題,但是從文化層面分析,社會主義為什麽為中國人所認同,這也許是迎合了下層民眾的平等主義與平均主義的思想,另外中國的大同思想的烏托邦,在中國文化在起到消極意義,這也是相關的。
這裏只是簡單分析,因為這可以單獨討論。
第 3 章 1978 年之後的現代文化的尋求
1949 年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中斷了中國現代文化的構建,也中斷了中國民主文明的構建。在 1978 年社會改革之後,這時知識分子及中國人開始又重新審視西方文化,重新審視西方的民主文明,重新審視西方世界。
這時,先覺的知識分子開始傳播西方文化,而且對於西方的民主文明及西方文化是肯定態度,這引發了八十年代的啟蒙運動。
文化的傳播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識,會存在不同層面,社會各個階層的認知是不同的,壹般地說,文化的傳播是由知識階層向社會下層的傳播,對於壹般民眾,是在知識精英的文化傳播中在認知文化。
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化的認知,在八十年代也是啟蒙運動中的受益(我也是壹樣)。
15
15
在 1949 年之後,中國的思想文化是排斥西方文化,而且由於封閉,同西方文化是隔斷,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社會主義與黨文化視為意識形態,對中國人是洗腦,直至文化大革命,走向個人崇拜的個人迷信的蒙昧之中,從思想文化的角度,這是非常恐怖的。
對於中國人,尤其是普通民眾,從思想奴役中要覺醒,要醒悟,的確是需要啟蒙運動,對於知識精英,尤其是先覺的知識精英,他們從理論上認識到西方的民主文明與西方文化的先進意義,同時也認識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其實只是共產黨的壹黨專制,因此引發啟蒙運動,向中國人傳播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的現代文化及自由與民主思想。
因此,八十年代的啟蒙運動的知識精英是先覺者,這時的知識精英,是以傳播西方的民主文明為主導,因此也是知識性與常識性,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是個人迷信的解毒劑。
這也是文化積累的壹個階段,首先是破冰而出,是舉起民主與自由的旗幟,讓中國人認識自由與民主,認識西方的民主文明的先進性。
因此,這時知識精英還不能完全站在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高度,主要是介紹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的知識或常識,盡管在當時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這也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使中國的現代文明中斷,也使中國的現代文化的構建中斷,而且使中國走了壹個彎路。
因此中國人只能又壹次重新認識自由與民主,八十年代的啟蒙運動,盡管是破冰而出,但是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而言,是壹個破冰階段,而不能壹下站在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高度。
就是知識精英的主要任務也是重新認識民主與自由,重新認識民主文明,並向中國人傳播自由與民主思想。
16
16
盡管啟蒙運動引發了八九民主運動,但是由於六四事件之後,中國又陷入沈寂,啟蒙運動也是中斷,盡管知識精英依然在思索,在尋求,但是中國現代文化的構建是停滯不前。
文化的構建,壹是文化的創新,壹是文化的傳播,這是兩個指向,就是六四事件之後,文化傳播是停滯了壹段時間,但是文化的尋求創新肯定是不會停滯,這在於先覺的知識精英的積極尋求。
第 4 章 社會轉型的破冰而出
盡管六四事件之後,中國的政治改革是停滯不前,但是在 1992 年之後經濟改革有重大突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這時對於經濟改革的認識或許有明確認識,就是構建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這是知識精英的認識,這就是經濟轉型。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育,因此也是引發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
對於知識精英而言,在九十年代出現了左右派之爭的思想辯論,對於先覺的知識精英,這時也許有明確的認識,這就是中國的社會轉型,這就是中國的政治轉型與經濟轉型。
就是由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轉型為自由主義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對於這壹點,對於先覺的知識分子是有明確的認識,就是說,在中國就是要構建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而這需要中國的社會轉型。
對於社會轉型的認識,在思想文化層面,中國人的認識就深入了壹層,這也指向了社會層面與政治層面(與經濟層面)。
17
17
對於思想文化的構建,這時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因此,知識精英也是傳播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但是這是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也許也是破冰而出。
左右派之爭,劉軍寧主編了相關的著作,也是在學術層面,就是說,對於學者,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的研究之後,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提出了新的思想或價值,但是這時或許中國還沒有出現自由主義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於大多學者是思想者。
由於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因此對於知識精英,對於社會轉型的認識是十分明確,尤其是對於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確定與肯定,盡管也是遭受非議。
因此,這時對於先覺的知識精英,依然傳承了八十年代的思想精神,就是中國必須面對歷史選擇,面對民主文明的選擇與確定,這時社會轉型的目標是明確的。
因此在思想文化層面,依然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肯定與確定,是對西方的民主文明的肯定與確定。
這時學者不僅是傳播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而且在思想深度上推進了壹步,就是有學者的獨立思想。
但是這時,在知識精英依然沒有達成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共識,劉軍寧提出中國要實行壹次文藝復興,盡管有其指向,但是並不明確。
我認為是中國的現代文化運動,就是說,中國人要構建民主文明,在政治層面或社會層面是制度轉型,在思想文化層面,就是構建中國的現代文化或中國的現代思想,這是中國民主文明的社會基礎或思想基礎。
因此,中國的社會轉型是系統工程,是政治、經濟、文化的全方位的全面轉型。
18
18
就文化轉型而言,就是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中國的現代文化,而這壹點,在知識精英中並未有明確的共識。
但是隨著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的推進,知識精英會認識到這壹點。
第 5 章 面向民主中國的新世界的構建
思想的認識是不斷推進的過程,當思想文化的積累到壹定程度時,就會引起思想的質的飛躍。
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從思想層面,壹方面是思想文化的積累,最重要的壹方面是政治哲學的建設,就是說,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是思想家或哲學家的文化使命。
中國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這是思想家或政治哲學家的文化使命。
中國改革三十多年之後,思想文化已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階段,就是對於先覺的知識精英,對於先覺的政治精英,已十分明確認識到只有民主可以救中國,只有自由可以救中國,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是歷史大潮,是人類文明至今的最先進的文明形態,中國只能走自由文明或民主文明的發展道路。
對於這壹點的十分確定,在思想層面的確定就是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就是中國要構建民主文明,需要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
民主文明是西方文明,並不是中國的文明創造,因此,中國人是移植西方的民主文明,19
19
是在中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這在思想層面,就需要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支持,就是中國要有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思想,這是民主中國的社會基礎與思想支持。
因此,對於壹個思想家,對於壹個哲學家,面對未來的民主中國,需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對於文化傳播與創新也是壹樣,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文化運動,這是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中國的現代文化。
而這也是兩個層面,壹是思想文化的創建,壹是思想文化的傳播。
中國要完成民主轉型,至少中國人要有民主與自由的欲求,就是中國人要接受或信仰自由主義或民主思想,這是社會基礎,也是思想基礎,也是文化基礎。
當中國完成民主轉型,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現代文明)時,這時依然需要中國人信仰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就是中國人的人文素養要達到可以正常運行民主制度,這同樣也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運動或現代文化運動,需要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創建與傳播。
因此對於先覺的精英分子,面向的是民主中國的新世界的構建,而這是指向兩個方向,壹是民主轉型或制度轉型,壹是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
而這需要政治鬥爭,需要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欲求。
第 2 部分 中國現代思想的思想資源
第 1 章 以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
20
20
中國現代思想的直接思想資源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即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這也是西方的現代思想。
現代思想可以界定為當人類走向民主文明之後的思想價值,西方的普世價值也是以民主文明為社會基礎,是西方社會在民主文明積累的思想價值,這是對現代思想的壹個界定。
因此,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就需要有中國的現代思想,中國的現代思想必須是以西方的民主文明的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為思想資源,這是無可置疑的。
這需要學者與哲學家做文化積累與創建的工作,就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要有精確的解讀,這包含對民主與自由價值的原初意義的精確解讀,這就是中國的自由與民主思想是自由與民主思想,而不是西方的民主與自由在中國的變種,這是最基本的壹個基礎。
就是中國人要認知自由與民主,必須首先要認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精確意義,這包含對原初文本的解讀。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的哲學家可以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融合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智慧(當代中國人對自由與民主的新的思想意義),這樣可以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中國的民主與自由思想。
當代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新的思想意義,至少有壹個前提或基礎,是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原初意義的精確解讀之後,中國人提出的新的民主與自由的思想意義,這樣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新的思想意義,是有價值意義,就是說,是民主與自由思想,是同人類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或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是相壹致的,而不會是變異的。
如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是 1+2=3,那麽中國人的新的民主與自由的思想意義,至少是21
21
1+1+1=3,或是 2+1=3,就是 3 是民主與自由思想,而不是其它,這才是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思想。
這樣,中國的哲學家創造的中國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思想是自由思想與民主思想,是真傳的,而不是變種。
因此,這可避免壹個陷阱,就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誤讀或曲解,如果是誤讀或曲解,在這樣,中國現代思想的創建就會誤入歧途。
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積累了二三百年,是比較完善的政治哲學體系,因此中國人首先是精確解讀與認知,而不能誤讀與曲解。
在這個過程中,在精確認知自由與民主思想之後,這時,中國的哲學家需要有獨立的思想品格,就可以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可以提出批判,就是中國的自由與民主思想並不是復制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而是創造性的移植,這就涉及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獨立的思想判斷,就是不能復制,不是無條件的全盤接受。
中國的哲學家要有獨立的思想判斷能力,對西方民主與自由思想存在的問題要有洞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壹個方面。
這是個系統工程,的確需要中國哲學家做艱苦細致的工作,並且需要有高的思想能力。
但至少這是中國哲學家努力的壹個方向,就是要實現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中國化,實現西方的普世價值的中國化。
因為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確不是中國本土的思想傳統,因為是先進國家的先進思想,中國人要引進,中國人只能是中國化的道路,這對於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是非常重要的。
22
22
就是中國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可以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提供強大而堅實的思想基礎。
通過文化傳播,可以提升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思想素養,這有利於中國人創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第 2 章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
當中國人在移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時,當中國人在移植西方的普世價值時,中國人不能不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盡管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壹度中斷(1949-1978)。
因此,自由與民主思想的中國化,直接的思想資源是西方的自由與民主思想,但是由於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文化資源,而且也是根植於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因此中國人可以提取傳統文化中思想資源。
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思想為基本立場,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資源,找到同民主與自由思想或普世價值相吻合的思想價值。
這主要是儒道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中,也是可以提取現代意義的思想資源,如仁,是公正之心,這同現代社會的公共意識,同公共理性是相壹致的,可以找到契合點。
如信,也是誠信,這也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同現代社會的文化精神是壹致的。
道家思想的崇尚自由的文化精神,同自由價值也是吻合的,盡管道家的自由沒有明確的自由價值,但也是崇尚自由,是對自由的向往,如獨立之精神,如竹林七賢的獨立精神,這也是壹致的。
23
23
法家崇尚法律,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肯定法律的價值與意義,這同現代社會或民主社會的法治社會也是壹致的。
因此,在中國,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傳統文化也是中斷,這不僅造成幾代中國人的文化貧血,也嚴重影響中國文化積極構建,盡管在 1978 年之後向傳統文化復歸。
因此當中國人又壹次面對傳統文化時,在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從傳統文化中可以提取有現代價值的思想價值。
如君子哲學的修身之道,同自由實現的自我導向是壹致的,人要實現個人自由,就需要自我導向,自我導向也是個人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人生道路,退壹步講,從道德意義,君子修身也是同現代人的道德修養是壹致的,盡管現代人的道德修養是現代道德,但是修身之道是壹致的。
從宏觀意義,的確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是走向沒落,但是在腐朽之中可以化為神奇,以現代思想的文化視角,可以提取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價值。
第 3 章 中國現代文化的傳統資源
當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世界時(1840 年之後),當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時,這時,中國人開始觸摸西方的現代思想,這是緩慢而復雜的歷史過程,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創建的前期。
壹般地說,中華民國的成立,為中國的現代文化的創建奠定了社會基礎與政治基礎,這24
24
主要是新文化運動之後,中華民國的現代文化的構建。
直接說,中華民國的文化歷史,也是中國現代文化構建的壹個過程,盡管在 1949 年中斷,但是也為當代中國人留下豐富的思想資源。
新文化運動的知識精英,中國民國的政治精英與文化精英大多是自由主義者,具有自由與民主思想,盡管在民國並未出現中國的自由主義哲學家,但是知識精英的文化創建,也是現代文化的壹部分,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創建也留下豐富的思想資源。
當下的民國熱也是對當時的思想文化的挖掘,而這也正是中國人構建中國現代思想的必要工作,就是從民國現代文化的傳統中開發現代文化的思想資源。
可以說,由於民國歷史同傳統文化是相連,當時的知識精英大多是學貫中西,又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具有西方的現代思想,可以說,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組合,而這也正是當代知識精英構建中國現代思想所需要的,也是構建中國現代思想的正確道路。
中國的現代思想,盡管是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為直接的思想資源,但是也是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這正是中國現代思想構建的路徑,民國的知識精英正是具備這樣的文化身份。
未來的中國的知識精英的文化底蘊同民國的知識精英有相似之處,首先是具有民主與自由思想的普世價值,同時又可以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達到文化融合的完美組合。
這也是中國現代思想構建的路徑,因此從民國的現代文化的思想資源中,可以分析中國人是可以融合中西文化,盡管每壹個人的融合是不壹樣的,但是可以找到中國現代思想創建的契合點,這或許從胡適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身上可以找到好的註腳,這也是民國熱的壹個25
25
路徑。
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文化傳統是繞不過去,而且是具有豐富的思想資源,而這壹方面,臺灣的現代文化可以為大陸提供新的視角。
但是有壹點要明確,中國的現代思想,是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從傳統文化中只是提取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可以說,當代的知識精英,民主與自由思想是主導的核心價值,只是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
由於民國的歷史演變,或許民國的知識精英有的是傳統文化的身份是濃壹些,但是也是具有自由主義的知識精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如胡適。
有人說,中國的社會轉型就是回到民國,從文化意義講,是有道理的,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中國人需要從民國的知識精英中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契合點。
第 5 章 當代中國人的思想價值
文化的積累,到現在是質的飛躍,中國人可以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就是中國人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可以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可以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面對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對於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於知識精英,是承擔的文化使命,盡管中國的現代思想是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但是中國人面對的問題是,對於當代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於當代的知識精英,要有新的思想意義,就是在認知西方的自由與民主思想時,在精確解讀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價值之後,要有獨立的思想26
26
創建。
因此,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是創建過程,是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當代的政治哲學或思想家,當代的知識精英,對於民主與自由思想,對普世價值要有新的拓展,這也是文化自信。
就是不是復制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而是移植,而是創建,這猶如當代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在喝了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乳汁之後,是要能夠分泌出新的乳汁,就是在身體內要通過內化。
思想創建也是壹樣,要通過思想內化,面對壹切思想資源,如牛吃草,通過思想內化之後,提出新的思想意義,就是牛吃草之後擠出牛奶。
而不是把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只是簡單復制到中國,這如人在吃飯而後吐餵給人們。
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的中國化,即自由主義中國化,民主思想中國化,現代思想的普世價值的中國化,通過中國化,就可以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就可以創建中國的自由主義,可以創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可以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普世價值。
在思想創建過程中,對於當代的哲學家要有獨立的新的思想意義,就是對民主與自由思想有新的思想見解,在思想內化之後是創建。
在這個層面,才會談的上是思想創建。
這是系統的思想文化工程,在哲學層面,是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的工作。
這是兩個方面,壹是要有文化自信,二是思想文化積累到質的飛躍的必然,通過三十多27
27
年的文化積累,現在是質的飛躍的思想創建的壹個過程。
在這個基礎上,要有文化自信,或者,中國人要有明確的思想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中國人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這個目標是要明確,而且要十分確定。
有這個明確目標,就會有文化自信,就是中國人可以對自由與民主思想有新的思想意義。
這就是不僅把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學精學好,而且可以提出新的思想意義,從而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這如黑白花奶牛,要移植中國,是在中國要繁育,因此通過培育可以生出中國的黑白花奶牛。
在中國就是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這是中國的明智或理性選擇,只有自由與民主可以救中國,只有自由與民主可以使人民生活的自由、尊嚴與幸福,這是十分明確的,這是政治層面。
在哲學層面,中國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就是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提供思想支持,這就需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因此,不論是在政治層面,還是在思想層面,中國需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中國人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對於當代中國人,就要有對民主與自由的新的思想創新,就是有拓展意義的新的認知,這壹點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當代中國人對於自由與民主的新的思想意義,對於普世價值的新的思想,是創建中國人的現代思想的思想資源的壹個方面。
28
28
第 5 章 西方古典思想的思想資源
盡管現代思想是以現代意義為核心價值,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重要的思想資源,是西方的現代思想。
但是在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中國人需要面對人類的壹切思想資源,因此,西方古典思想也可以是思想資源的壹個方面。
思想的進步盡管是在不斷創新,但是思想的力量具有永恒的力量。
因此,中國人可以以現代思想的基本立場,從西方的古典思想中提取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資源。
其實在西方的現代思想也是在面對西方的古典思想,並從中挖掘新的思想意義。
如古希臘的民主思想,在認知民主思想時,也可以從古希臘的直接民主的思想資源中,可以提取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對於其它的西方古典思想也是如此。
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壹是古希臘的民主思想,這是民主思想的思想源頭,研究民主思想,是必須研究古希臘的民主思想,對於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同樣也是需要從古希臘的民主思想中提取思想價值。
二是西方的基督教,中國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存在過佛教的盛行,但是對於當下中國,的確大多數人是沒有宗教信仰。
因此中國人面對西方文明,對於基督教是必須面對的,可以說,西方的現代文明或民主29
29
文明同宗教精神也是有關的。
因此對於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從基督教中提取宗教精神,其實有的宗教精神同現代人文思想精神也是相壹致的。
況且對於壹個社會,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壹個方面,對於宗教信仰是持開放態度。
這裏只是說明,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吸取基督教的宗教精神,這就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宗教思想,至於人是否信仰宗教,這又是社會問題。
另外如歐洲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這是歐洲近代的思想價值,因為中國缺失人文主義思想的傳統,尤其是中國在 1949-1978 年是文化荒蕪,因此,這對於中國是更為需要,如對生命的人道關懷,如對世俗生活的肯定,人文主義思想也是構建中國現代思想的思想資源。
人文主義思想同歐洲的啟蒙運動及現代主義思想也是壹脈相承,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在 1978 年之後的文化積累中,同文藝復興也是有點相似(中國文革就是個人迷信的神化),當時也是人文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回歸。
因此,人文主義也是同中國的現代文化的積累也是相關的,因此,對於人文主義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壹個方面。
中國也是在 1978 年之後是向人性的回歸,是向人的生命意義的回歸,因此中國的現代思想也包含人文主義的思想精神。
第 6 章 西方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資源
30
30
當中國人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西方社會已步入後工業社會,西方文化也是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差距,中國的社會發展的確是落後的,至今中國還未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還未創建中國的現代文化。
因此面對西方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中國人在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需要吸收西方的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資源,這是無需置疑的。
現代主義是肯定人的理性,是理性主義,這對於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也是十分肯定的,也是十分確定的。
理性主義在任何社會,在任何時代是人類最基本的思想立場。
但是後現代主義的壹個傾向是指向非理性主義,是對理性主義的反撥,這也許有壹定道理的,但是對於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理性主義,同時不要排斥非理性主義。
由於文化發展的差距,中國的確是後進國家,但是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同人類社會的發展的確是不同步,就是同西方的現代主義發展不是同步的,在當下,中國人面對的是西方的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
因此,對於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需要面對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資源。
盡管後現代主義在西方不是受到學院派的接納,但是對於社會生活是有廣泛的影響,中國社會也是在受到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的影響,如 90 年代的卡拉 OK.
後現代主義對於理性主義的反撥,中國人也只能是有限的接受,就是中國人首先需要確31
31
定的是理性主義,同時也是肯定非理性主義的價值意義,如人的情感,的確也是有情感的力量,也是有情感的感染力。
另壹方面文化的多元意義,價值思想的多元意義也是可以接納的。
在民主社會,思想與文化的發展肯定是多元意義,肯定存在主流文化,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這肯定是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但是思想與文化是多元並存,這也是肯定的。
因此,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從西方的後現代主義吸取文化資源,盡管中國的社會生活受到後現代主義文化場景的影響,但是就中國社會的社會制度的創建,以及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創建,在中國依然只是美好的理想,其實中國並未步入後現代社會,中國的思想文化也並未步入後現代主義。
盡管在藝術探索,中國人也是直接切入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這對於當代中國的文化藝術的創新是有積極意義,但客觀的講,也只能是中國的現代藝術。
從積極意義,前衛的藝術家可以超越後現代主義創造新質的文化藝術。
盡管中國社會受到後現代主義文化場景的影響,但是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創建,在中國並未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這就是文化的時空錯位,這也是中國人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面對的文化問題。
因此,中國人面對人類的壹切思想資源,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而且對於人類思想而言,是新質的現代思想,是獨立的現代思想,樂觀地說,對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會有積極意義。
32
32
第 3 部分 中國現代思想
第 1 章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
自由主義中國化,即可創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民主社會是兩個核心價值,壹是民主,壹是自由,自由主義思想在西方社會已有二三百年的思想歷史,因此對自由的認知是完善的思想體系。
因此,對於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從自由的角度,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需要提供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自由主義思想。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直接思想資源肯定是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但是中國的哲學家或思想家要認識到,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必須有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思想支持。
因此,自由主義的中國化,就是要把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轉換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自由主義中國化,需要明確的是自由主義中國化,而不是中國化的自由主義,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而不是其它主義,也不是自由主義的變種。
這就是自由主義中國化,是中國人移植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這就需要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精英,需要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對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有精確的認知或解讀,而不能是誤讀或曲解,這是自由主義中國化的第壹步。
這涉及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文本的精確解讀,就是中國人認知的是自由主義,是認知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意義,而不是以中國人的某個文化立場切割西方自由主義思想。
通過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文本的精確解讀,中國人就認知了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33
33
意義,就認知了自由主義思想的核心或本質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的政治哲學家可以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可以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結合中國人的人性特質,而且是面對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找到中國人可以實現個人自由的路徑。
這涉及幾個方面,大的方面,就是要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壹個方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思想層面,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契合點,這就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提取具有自由意義的思想價值,註入自由主義思想中,這是從思想層面,可以實現自由主義中國化。
第二方面是中國的政治哲學或思想家要有獨立的新的意義的自由主義思想的認知或創新,這其實就是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在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在精確認知之後,可以有獨立的思想認知或創新,就是對自由主義思想有中國意義的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這是在思想內化之後,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的獨立意義的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
第三方面是中國人的生存現實,中國的社會現實是專制奴役社會,因此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中國人要實現自由,是從現實意義出發,這樣就需要打通中國通向自由的道路。
這涉及對現實的批判分析,也涉及對奴役社會的奴性文化及奴性存在的批判分析,的確,中國人是受到奴役的太久,奴性文化及奴性存在是根深蒂固,因此,中國人要認知自由,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必須摧毀奴役,必須摧毀奴役社會的奴性文化,這也需要從哲學層面的批判分析,否則,自由只是空中樓閣。
就是說,摧毀奴役,是中國人走向自由的通道,奴役及奴性文化是阻礙中國人實現自由34
34
的障礙,從哲學層面必須清除,在政治層面,也是需要社會制度的制度變革。
最後壹個方面,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自由主義思想也是人性化,要找到中國人的人性化的切合點,這也是壹個方面,當然這也同傳統文化也是相關。
對於中國人而言,在人性方面,也的確存在劣性或弱點,如懶惰,如玩世不恭,這些並不利於個人自由的實現。
上面幾點,是自由主義中國化,中國哲學家或思想家需要面對的中國的社會現實,通過幾個方面的綜合意義的分析,並且通過思想內化(包含對傳統文化的融合),這樣就可以創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而這也包含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從大的方面,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就是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這是宏大的思想目標,這需要思想文化的不斷積累,但是中國的知識精英,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奮鬥。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創建,這樣可以實現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創建,壹是清除阻礙,這就是從哲學層面,把阻礙中國人通向自由道路的思想觀念的阻礙予以清除,這是壹個方面。二是打通通向自由的道路,這就是架橋,這也是中國人如何認知自由,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在這方面,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可以有創新的提出中國思想。
這壹點也很重要,就是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對自由主義思想要有創新意義的獨立見解或思想,有新的認知或解釋。
每壹代的政治哲學家在做每壹代的工作,因為,當代中國又是重新在面對自由文明,在35
35
面對民主文明,也是重新在認知自由意義。
總的來說,自 1840 年之後,通過壹百多年中國人對自由的認知,通過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社會實踐,通過近三十年對自由的解讀,在當代,中國的政治哲學家需要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在這方面,對於清除自由的阻礙也是重要的壹個方面,這如中國人現在在橋的這壹頭,中國的社會現實是在橋的這壹頭,而自由是在橋的那壹端,而這時還沒有橋,而且在通向橋的那壹端充滿阻礙。
因為如果不清除阻礙,那麽中國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會阻礙重重,這主要是觀念的問題,也包含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也包含奴役社會對人的奴化的奴性文化,也包含中國人的人性劣性,而且也包含奴役社會的社會現實,這壹切需要清除通向自由之路的觀念阻礙,其實這也是中國人如何實現消極自由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架橋,通過架橋通向自由,這其實是積極自由的問題,就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的問題。
在這個方面,需要避免對自由的曲解或誤解,同時也涉及社會主義的相關問題。
這同樣需要政治哲學家對自由要有精確的認知或解讀,而且要有精確的認知,這也是創建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難點。
這種認知,主要是指政治哲學家的獨立意義的新的創新,就是對自由的獨立思想,這就是通過清除阻礙的工作,明確在中國,中國人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中國人是如何運行自由制度。
36
36
總之,創建中國自由主義思想是宏偉的思想工程,中國需要有最偉大的自由主義哲學家或思想家,當然也需要自由主義知識精英的辛勤工作。
中國自由主義可以界定為現代自由主義。
第 2 章 中國的民主思想
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存在兩個核心價值,壹是自由,壹是民主,這是民主社會的社會基礎的最核心的思想價值,因此,也是兩個信仰,壹是自由,壹是民主。
對於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人要對自由與民主的兩個核心價值要有最為精確的認知。
在政治層面,在社會層面,也是中國人構建民主文明,這是中國的民主文明,因此可以說也是中國的自由主義化,也是中國的民主化。
因此,中國的民主思想,中國的自由主義是在兩個層面的構建,壹是哲學層面,壹是政治層面與社會層面,這兩個方面是互相作用,是互相影響的。
對於民主理論或民主思想,就是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這同自由主義中國化有相似之處,民主思想是西方的民主文明的核心價值,因此中國人要移植到中國,在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有壹個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完成民主思想的中國化,就是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
中國的民主思想,肯定是以西方的民主理論為最基本的核心價值,但是對於中國的政治哲學家,要完成民主思想的中國化,這就是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是面對中國的文化傳統,37
37
打通民主思想與中國社會現實的通道,也就是在中國,中國人是如何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這也是中國人對於民主思想的梳理與認知,就是作為政治哲學家,要梳理民主思想與中國社會的通道,從知識意義,通過思想文化傳播,中國人可以認知民主思想。
從哲學層面,作為政治哲學家,就是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這就需要政治哲學家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最為系統的精確認知,然後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打通民主思想在中國的思想通道。
這就需要政治哲學家要論述民主思想的最基礎的核心價值,這就是民主的價值與意義,另外包括實現民主的社會條件,以及在中國如何構建民主社會與民主文明。
這也包含兩個方面,壹是民主思想的核心思想,如人民主權學說,如民主的價值與意義,或是民主原理,如民主的條件,如民主制度等各個方面的核心思想,而這些又同中國的社會現實是相關的,就是要同中國的社會現實是可以連接起來,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把西方民主思想轉換為中國語言,這是民主思想的基礎或核心思想。
就是中國人要能夠精確認知民主思想或民主原理,這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這是基礎性的工作,也是民主文明的核心基礎。
同時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這也包含中國的文化傳統,找到中國社會通向民主的通道,這樣就是把民主思想是移植到中國,而且是在中國可以生根、開花與結果。
西方的民主文明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西方的民主理論也有壹百年的歷史,因此具有最為豐富的思想資源,中國的政治哲學就是要完成民主思想的中國化,即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
在民主思想的最核心的思想基礎上,可以吸取民主思想的最新的思想成果,如多元民主,38
38
如精英民主,如網絡民主等新的民主理論,同時找到在中國是可以實現的民主理論。
在民主思想的中國化的構建中,可以吸收當代中國思想家或學者的民主思想的中國語言,也就是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也就是當代中國人對於民主思想的精確認知或思想。
這同樣是思想轉換的工程,這也是如奶牛吃草要通過思想內化,要轉化為牛奶,即要轉換為中國的民主思想。
這壹方面也是最為至關重要,可以說,當中國人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最為精確的認知之後,中國人或中國的哲學家可以提出獨立意義的創新思想,是中國的哲學家對於民主思想的認知或創新或思想。
這同樣是兩個方面,壹個方面是批判意識,盡管中國人是學習西方的民主思想,但是是中國人在學習,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在學習,因此,當中國人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最為精確的認知之後,也會有批判意識,這也是中國立場,這涉及中國的社會現實,如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中國人的人性特質。
另壹方面是創新意識,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中國的哲學家對民主思想有最為精確的認知,這時,中國的哲學家可以有個人獨立意義的思想見解,就是有創新意義的認識或思想,這也是最為重要的,這也就是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
這需要文化積累的文化過程,但壹般地說,如果中國出現頂級的政治哲學家,即可完成這個文化使命,這就是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而且這也是無盡的探索過程,是壹代又壹代的文化積累。
即使中國是實現民主社會,這時是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是中國人在運行民主39
39
制度,在這個社會實踐中,中國人也是在積累中國經驗,也是在積累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這時政治層面與社會層面的思想積累。
因此,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兩個指向,壹是哲學層面,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壹是政治層面或社會層面,中國人是積累中國經驗,是積累中國智慧與中國思想。
社會層面或政治層面的思想積累,這也是中國的社會現實,通過思想梳理就可以上升到哲學層面予以梳理。
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偉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壹方面是思想前行,是為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提供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的民主思想與自由思想,壹方面是社會運行,是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社會實踐。
第 3 章 自由
這裏主要討論如何享有自由的問題。
當人在免受奴役或強制時,這時人是自由的,這是兩個指向,壹是享有消極自由,是享有自由的幸福,這時人是不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或是人是免受強制或奴役。
壹是人是向積極自由的方向在前進,就是當人是自由時,向前的邁進是人的個人自治,如何享有積極自由的問題就是個人自治,就是人對自由的運用是個人自治。
當人站在自由的大門口時,這時自由的大門在打開,這時人有做什麽的自由,就是人可以按照個人意願在生活或行動,這就是人的個人自治。
40
40
個人自治就是人享有積極自由,自由的享有關鍵在於人的自治能力的高低,可以說,個人自治就是自我導向的自由實現,自我導向是人的理性能力,是人的享有自由的能力,就是說,當人是自由時,人對自由的享有,人對積極自由的運用,關鍵在於人的自我導向的理性能力與生活能力,其實也就是個人自治的能力與水平,這是最為關鍵的。
當人是自由時,當人站在自由的大門口時,這時人應該是向自由的方向邁進,就是向正方向在邁進,這就取決於人的理性能力與生活能力,或是人的社會能力。
這時人的積極自由的享有,就是要做正事,做好事,這是人生的正方向,這是人生的正道。
人只有向這個方向的邁進,才是人對自由的正確運用,就是人是在享有自由。
當人在自由時,這時免受奴役與強制,可以說,這時人是個人的主宰,人是個人的總統,不會受到他人的強制或幹預,不會受到他人的幹擾,這時人就是人要做什麽的自由權力。
這時存在壹個問題,就是對於有的人,人是自由了,但是由於對於自由的認知不足,這時有的人就會是下滑,是人性劣性的放縱,其實這並不是自由,並不是享有自由。
人可以是自由的,但是向那個方向邁進,關鍵在於人的理性能力與生活能力,對於有的人,由於對自由的認知不是清楚,因此就會曲解自由,是誤解自由,這就是放任主義,把自由誤解為為所欲為,是個人的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其實這是有的人的缺失理性能力,也是缺失個人自治的能力。
因此對於自由的享有,不能向負方向的下滑,就是人是不能放任人性的劣性,是不能向負方向的下滑或墮落。
41
41
如果人是放任人性的劣性,只能說明人的理性能力的低下,只能說明個人自治的自治能力的低下,因此人也就不會有效或合理的運用自由,也就是人是不能正確的享有自由。
從壹個角度,人在自由時,人是在學會享有自由,人是在個人自治中在學會個人自治。
在這個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上,人的錯誤是難免的,但是人是可以自我導向,就是人是可以自我反省,這樣人是在提升人的自治能力。
從壹個意義,自由對於人的人文素養的要求是高的,就是有高的人文素養,有高的理性能力,人對於自由的運用就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這時人是在高的壹個水平,這就是人的個人自治,這就是人是在享有積極自由。
這是兩個方向的互動,壹是人在享有自由時,人在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上,人在提升人的自治能力,其實也是在提升人的理性水平或理性能力,是在提升人的生活能力或自治能力。
另壹方面,由於人的個人自治的自治能力的提升,這時有助於人是有效或合理地享有自由。
另壹個問題就是對於自由的認識。
中國人飽受奴役的苦難,因此當中國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對於自由會有美好的認知,就是可以認知自由的幸福,可以認知自由的價值,因此自由會成為人的壹種信仰,也會成為人的生活方式。
從壹個角度,自由是個人權利的享有,是對個人的壹種解放,人會成為有尊嚴的人,人會成為自由而幸福的人,這是自由的意義。
當中國人在享有自由時,就會在自由的道路上在前進,因此就會認知個人自由的價值與意義,也會認知自由的幸福與文明。
42
42
只有當中國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由時,真正的感受到自由的生活尊嚴時,中國人就會熱愛自由,就會信仰自由,這是從自由的正方向的壹種認知。
另壹方面中國人飽受奴役之苦,在奴役社會或強制社會,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是受到剝奪或壓制或限制,因此人也會是飽受奴役的苦難,因此當自由在降臨時,當中國人在爭取自由時,中國人也會熱愛自由,因為自由,壹方面是來之不易,是中國人通過奮鬥或鬥爭才爭取的,另壹方面是認知到自由的幸福意義,同樣自由的享有也是不易,因此中國人也會倍愛自由。
從人的存在層面講,自由的存在是在高的層面,人的自由存在是在高的層面,人在自由時,人是自我主宰,人是個人自治,人是自我在把握個人的生活意義與生活道路,就是人是自由的,人也是解放的,人不在受到他的奴役或強制,這其實就是自由的尊嚴,也是人的尊嚴,就是人是有尊嚴的在生活。
只有人是有尊嚴的自由生活,人才會是幸福的。
但是當人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沒有人的尊嚴,人只是受他的奴役或強制的工具或物,就是人是不能自主在把握或決定個人的人生道路與生活意義,可見這時人只是奴隸,人只是他的工具,人是不能成為自我作主的人,也就是人是沒有人的尊嚴,如此,人也就會生活的是苦難或痛苦,就是人是不能享有自由的幸福,因此人的生活層面也是在低級的層面。
因此說,自由文明或民主文明是高級文明,因為人是可以享有自由,人是可以有尊嚴的生活,人是可以自我作主。
因此,自由也是需要人要認知自由的價值與意義,另壹方面人也是只有在自由時,人才會體會自由的價值與意義。
43
43
因此,自由是壹種生活方式,當人在享有自由時,人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生活,人是完全的人,人是自我作主的人,人是有尊嚴的人,人是完全按照個人意願在規劃人生道路與生活意義,這其實就是自由的生活方式。
從另壹個意義,當人在享有自由時,人就會成為高度的個人自治的人,這時人的生活意義與生活方式是在高的意義,對於壹個社會,會提升公民的人文素養,人是有高度理性的人,人是有高度責任的人,這時由於人是個人自治,人就成為有高的人文素質的人,人就是大寫的壹個人,人是頂天立地,人是自由的生活意義與生活方式。
因此,對於中國人,爭取自由是第壹步,享有自由是第二步,不論如何,自由的生活方式是最美好的生活意義與生活理想。
第 4 章 獨立
獨立是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而且獨立同自由也是相關,個人自治就是在培植人的獨立,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就是人的獨立意義,可以說,人在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中是人的獨立意義。
人的個人自治,是人的自我導向,人的自我導向就是人的獨立意義,如人的自我教育,人的自我完善就是人的獨立意義。
個人自治是高度的自我導向,是人的高度的自我管理,就是人是獨立在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個人自治的自我實現,就是人的獨立價值與意義。
44
44
從另壹個角度,人的獨立同時也意味人對自由的欲求,對於獨立的人,是渴望個人自由,就是對於獨立的人,需要的是個人自由,需要的是個人權利的個人自由。
也就是對於獨立的人,要尋求的就是個人自治,通過個人自治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這就是獨立的人,是欲求個人自由,就是通過個人自治來實現人生的價值,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人是可以免受他人的幹涉或幹預。
因此,對於獨立與自由是兼容的兩個價值,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對於個人主義,就是要求個人自由,就是要求個人獨立。
從另壹個角度,只有自由的人,人才會是獨立的人,只有人的個人自由,人是可以個人自治,只有通過個人自治,才能實現人的獨立。
如果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是受到奴役或強制,是受到他的幹預或幹涉,壹個人就不能是個人自治,如此,人也就不會是獨立意義。
因此人的獨立意義,就是意味是個人自治,而個人自治的實現,需要壹個前提,就是人是自由的,人是享有個人自由的個人權利。
因此,獨立與自由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生成,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是培植人的獨立,而且也會是人是獨立的人。
從另壹個角度,人只有獨立的價值意義,人才會欲求個人自由,就是對於獨立的人,人要真正實現獨立,人必須是自由的,人有個人自由的個人權利,因為,只有人是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壹個人才會實現個人獨立。
45
45
這是自由與獨立的相互關系,因此說,自由與獨立同個人主義是相關,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對於中國人而言,如果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可以實現個人自治,而且人也是可以實現人的獨立意義,就是人是可以通過個人自治,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是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可以實現人生的理想。
因此對於自由社會,培植的是人的獨立精神,培植的是人對於自由的合理享有。
其實,這又涉及中國人的人性問題,對於中國人由於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的缺失,因此人是缺失獨立與自由的價值欲求。
退壹步講,即使中國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中國社會是實現自由社會,這時,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要實現人的獨立意義,同樣同中國人的人性有沖突。
中國人存在多的對子女的關愛,從自由意義,其實存在多的對於子女的幹涉或幹預,因此是不利於子女的獨立精神的培植。
因此從文化價值,中國人在自由社會,需要明確自由與獨立的價值意義。
這其實有時會存在沖突,如父母對子女的過度關愛,有時超越界限,是父母為子女在規劃人生,是為子女在尋求好的生活意義,其實這並不利於人的獨立實現,這同自由與獨立是相沖突的。
從另壹個意義,人性是自私的,因此在特權社會,特權階層利用特權是為子女謀求利益,這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但是對於自由社會,由於政治特權受到限制或消除,因此有的人是不能利用公共權力或46
46
特權為子女謀求利益。
對於自由社會或民主社會,從社會意義,是消除政治特權,因此人是平等意義,但是依然存在私有制,因此父母對於子女,只能是通過遺產的繼承的唯壹途徑,從社會意義,任何人是平等意義,任何人不能擁有特權,也就是人是不能利用特權為子女謀求利益。
正是如此,因此人是獨立的,也就是由於自由社會的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平等意義,任何人是在相同的起跑點,如此,因此人也是獨立的。
任何人是依靠個人努力在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也就是任何人是依靠個人的獨立奮鬥,通過個人自治在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可以說,自由社會是消除了政治特權,是消除了利用政治特權為子女謀求利益的途徑,但是可以承認私有制,個人遺產是可以繼承的,這壹點是允許承認的,這也是唯壹存在的壹種不平等。
從另壹個意義,自由社會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競爭,因此也是有利於培植人的獨立意義,同時也是平等意義的社會競爭。
從另壹個意義,也只有是獨立的人,人才會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才會有獨立的精神意義。
如果人是缺失獨立,也就談不上獨立的精神意義與人格意義。
因此,對於奴役社會,人缺失的是人的自由與獨立,如此,人也就缺失的是人的獨立精神與人格意義。
在自由社會,由於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獨立意義的人,如此,人才會有獨立的人格精神,人才會有獨立的精神意義,這在自由社會,也是人的普遍意義,也是人的基本47
47
意義。
因此,對於高度個人自治的人,同樣也是高度獨立的人,因此也是具有高度理性的人,也是有獨立的精神意義。
因此,自由是有利於提升人的精神意義,是有利於提升人的人文素養,這不僅對於個人是有利的,對於壹個社會也是有利的。
因此,在自由社會,人的存在也是另壹種人的存在意義,人的人文價值也是互相輔助的價值意義,而不是沖突的,如獨立與自由的相輔相成的。
另壹方面,獨立意味是個人自治,因此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也就是人是通過自我導向在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從壹個意義,就是人是依靠個人奮鬥與努力,而不是依靠他人,也不是依賴於權勢。
因此,獨立並不意味是孤立,同樣人是社會人,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如此人同時又是社群主義,是參與社會,是在社會生活中的個人自治,同時,人也是同社會或他人是合作意義。
因此,對於獨立要有精確認知,也就是現代思想的思想價值是互相融通,並不是相互沖突,可以說,人的思想價值是綜合意義的價值意義,而不僅僅只是單向意義的壹個方向,這也是需要說明的。
從中國的人性出發,在自由社會,中國人也會培植人的獨立精神,也會培植人的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
其實,在這壹方面,從大的方面,在自由社會,是公正、公開、公平的社會競爭,因此48
48
也是在培植人的獨立精神,因此對子女的過度關愛,有時也是沒有市場,如不能利用特權謀求子女的利益,另壹方面也是沒有意義,因為人是公平的社會競爭,人只有通過個人自治的獨立才會實現人生的理想。
從另壹個意義,獨立與關愛也並不沖突,只是要處理兩者的有機融合,關愛只是關愛,但不是幹預或幹涉,但不是強制,在人的獨立的情況下,關愛才會是有價值的,如果人是不能獨立,關愛只會是溺愛。
第 5 章 愛
在鄉村有淳樸的民風,相鄰之間是互相關懷的淳樸民風,這就是由於中國人的善良,因此人也是對他人的關懷或關愛,盡管這是樸素的民風,但是在現代社會依然是美好與良好的民風。
另壹方面,在城市,在當下中國缺少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或關愛,盡管人的獨立意識在強化,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在弱化,這主要是在城市中缺少社區的共同構建。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社區的構建,因此這時也是需要人的愛心,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就是社區中的人的互相關懷。
因此,從人文意義,愛是人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是人的壹種能力,這就不僅僅只是人的善良天性。
這個也從兩個方面說明,如鄉村的淳樸的民風,如人的互相關懷,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積極49
49
意義,因此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對於鄉村社區的建設,人的關愛依然是具有現代意義。
因此,善良天性的淳樸的樸素情感,盡管是人的天性,但是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依然具有現代價值,如果中國人依然保持淳樸的鄉村民風,另壹方面又同時是社區的構建,這就是民風與現代意義的融合。
從現代意義,在民主社會,愛是人文教養,愛是文化價值,愛是思想價值,這是高的人文層面,是超越了人性的善良天性,這其實也是兩者的融合。
壹方面人是有善良的天性,因此人對他人是善良,是關懷,是關愛,這是人性中樸素的道德情感。
另壹方面,人又是認知愛的意義,是認知愛的價值,是認知愛的人文價值,因此人是具有愛的人文教養,這時愛與善良的天性就是融合,其實這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有機融合。
如淳樸的民風,如人與人之間的互為關愛,這也是農業社會的傳統文化,或是傳統的民風,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人會依然保持良好的民風。
另壹方面是現代意義的愛的人文價值,是人對於愛的認知,這時,愛與人的善良是有機融合。
因此愛也是有不同層面,也是有不同境界。
對於現代意義的愛的價值,壹個方面是博愛,這是人道主義的生命立場,也就是對於人,對於生命的普遍關懷,從大的方面,人就是關懷生命,人是關懷社會,人是關懷人類,是關懷國家或民族,這是博愛的意義,就是人對社會或生命有普遍意義的關懷或關心,這就是博愛。
50
50
在這壹方面,對於中國人是缺少的,這主要是由於當下中國缺少公民社會的社會公民的身份參與,但是如果是在民主社會,是在現代社會,由於人具有社會公民的身份,就是人會參與社會,人會參與社區的構建,人在參與社會中,就會培植人的關懷社會、關懷人類的博愛精神。
因此,對於社區的構建,在現代社會,壹方面中國人可以保持淳樸的善良民風,另壹方面人是具有博愛的人文精神,這就是指向社會,指向人類,指向生命,指向國家,而不僅僅只是社區的構建,而不僅僅只是淳樸的善良天性。
對於淳樸的善良民風,人的關愛也只是互相關愛,是鄰裏之間的關愛,是熟人之間的關懷,但是對於廣大意義的生命或社會或國家,壹般有時是缺失。
因此這就需要愛的人文教化,就是人要有博愛的人文教養,這樣人就會關懷社會,就會關懷人類,關懷生命。
從公民社會的意義講,其實這也是公民社會的構建,也是社區的文明構建。
這也是兩個方面,壹方面在民主社會,人民是天下的主人,主權在民,人是社會公民,人有參與公民社會的權利與義務,因此也會培植人的公共精神,也會培植人的博愛精神。
就是說,人就會在參與社會中,在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中,在參與社區的構建中,人就是培植公共精神與博愛精神,這是公民社會對人的良好素養的培植。
人只有參與社會中,人才會關懷社會,人才會關愛社會,才會關懷生命,因為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其實也就是對於個人的生存環境的良好改善或構建,這也就是人是為個人在服務,因為人是社會人,人是在公民社會中在生活,人是在社區中在生活。
51
51
因此愛的壹個意義,是博愛精神,這就是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社會關懷,這是作為社會公民最基本的人文素養。
這其實也是培植社會公民的公民意識與責任,也就是培植人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是說,社會是個人的生活的環境或空間,人就是生活於公民社會之中,人是屬於公民社會,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主權在民,人民是主人,因此人民是主人就是社會公民的責任意識。
從樸素意義講,就是人是努力做好個人的事,而個人同社會是相關的,因此,人關懷公民社會,做好構建公民社會,也是個人的生活是美好與幸福,這就是人與社會的關聯。
人是離不開社會,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人是生活於公民社會之中,構建公民社會,就是構建美好的生活家園,也就是構建可以是個人生活的有尊嚴、有幸福的公共社會。
因此在公民社會,在民主社會,人的身份認知是社會公民,這就是人是社會的主人,社會有個人的壹份子,個人也是社會的壹份子,因此,公民意識就是培植人的公民精神,也是培植人的公共精神,壹句話,就是大家或人民共同努力,把生活的家園(公民社會或社區)構建的美好與幸福。
另壹方面,愛是普遍意義,除了公民社會,人是生活於社會公共空間,這也是大的公民社會,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空間,也是需要人的博愛精神。
也就是人不僅是構建公民社會,不僅是關懷社會,是關懷生命,而且在人的生活意義,也是指向對於人的普遍意義的關懷,這就是愛人,是對人的愛。
人不論是在什麽地方,不論是處於什麽空間,對他人是關懷,對生命是關懷,這是具體的生活意義。
52
52
其實,這在公民社會,也只是人的最基本的人文素養,但是對於當下中國,由於道德崩潰,因此愛是稀有,其實這就是不正常的,這也只是專制奴役社會的人的異化。
從另壹個意義,中國精神的基本價值是獨立、自由與愛,獨立與自由是現代意義的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自由社會的基本價值,另壹方面,愛也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因此愛可以是中國精神的基本價值。
第 6 章 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是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也是把人當人看,不論壹個人的身份與地位,人是人,而不是物,正因為人是有尊嚴的人,因此是人道關懷,是對任何人的人道關懷,是對壹切生命的人道關懷,尤其是對社會下層的人道關懷或生命關懷。
人道主義是現代思想價值,人道主義的實現只能是在現代社會或民主社會可以實現,在民主社會,人民是天下的主人,任何社會階層的人是平民,任何人並不具有政治特權,而且在民主社會,並不存在敵對立場,因此任何社會階層是受到普遍關懷,是受到普遍尊重。
就是說,在民主社會,任何社會階層的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另壹方面,是任何社會階層是共存的,而不是敵對的。
這樣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是通過民主制度是可以實現,這就是對任何人的人道關懷,是對壹切生命的生命關懷,因此是不會存在政治宰制,不會存在政治壓迫,不會存在政治欺壓,不會存在社會歧視。
53
53
因為在民主社會,由於人民是主權在民,人民是天下的主人,也就是任何社會階層是共同共存的,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團,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是通過民主的協商或談判方式是平衡利益,因此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或經濟利益會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同時也是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也就是不同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可以達成平衡。
利益平衡主要通過民主協商或談判方式可以實現,也就是任何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有基本的政治權利可以維護其政治或社會利益,這就是不同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任何集團是處於出席的政治地位,因此可以通過民主協商或談判可以達成利益平衡。
這就是人道主義的社會制度的制度實現,通過民主制度可以實現人道主義的文明價值。
因此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或基本價值,壹方面是人的人文價值,是人的人文思想,作為社會公民,作為任何壹個人,是有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這就是對社會或他人的人道關懷,是對壹切生命的生命關懷。
另壹方面是通過民主制度是可以實現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這就是民主制度的民主協商與談判,可以達成不同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的利益平衡。
這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這就消除了社會壓迫,這就消除了社會歧視,這如人的吃飯,任何人有平等的政治權利是可以坐在桌子上吃飯。
也就是任何人或社會利益集團可以坐在談判桌上是可以協商或談判,也就是不會有人是缺席,這樣就可以達成利益平衡,因此是實現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
54
54
這就是人道主義的對壹切生命,對壹切人的人道關懷或生命關懷,是尊重人,是關懷生命,這就是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
但是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由於存在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由於存在社會壓迫與社會歧視,因此社會下層的人是受到社會壓迫,而且不能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可以爭取或尋求維護其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因此也就不存在人道關懷,存在的只是社會欺壓或社會壓迫。
從人文意義,人道主義是對人的普遍尊重,是對人的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也就是把人當人看,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而不能視為物,而不是社會歧視,而不是社會壓迫。
因此從人的意義,從社會意義,對於任何人來說,是對社會或他人的普遍尊重,是對生命的普遍關懷,而且不論壹個人的身份或地位。
正如此,因此人在社會行為方面也是對人的普遍尊重,是對生命的普遍關懷,這就是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
因此,人道主義是高的層面的人文價值,在自由社會,人不僅是自利,不僅是個人自治的,而且人在社會之中,人同他人的關系,人需要的是人道關懷。
這也就是個人與社會或他人的關系,也就是人不僅是個人主義的個人自治,而且人又是社會人,因此人需要的是對他人的人道關懷,其實這也是對社會的關懷,這樣個人自治與社會責任是互為補充。
如果只是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如果人缺失社會意義的社會責任,如果人缺失對他人的人道關懷,這樣社會就會是冰冷,人與人之間會是冷漠。
因此,人道主義對人是有溫情,這就是人道主義的溫情,是對他人的人道關懷。
55
55
因此,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也是人的博愛意義,只是從不同角度的認知。
正由於是人道關懷,因此人道主義是反對社會壓迫,是反對政治或經濟宰制,是反對社會歧視,而且也是反對對人的政治壓迫或政治迫害。
其實對現代社會,在民主社會,由於民主制度的制度保障,因此也不會存在社會壓迫,也不會存在政治或經濟宰制,也不會存在政治迫害,也不會存在社會歧視,因此也就是實現或體現了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從這個意義,民主社會是人道社會,是人類是可以共存的社會制度。
第 7 章 生命關懷
人道主義是對人的人道關懷,是對人的生命關懷,這就是對人的尊重,人可以是有尊嚴的存在。
人道主義在民主社會是基本價值,由於民主社會的開放與自由,因此,並不存在敵對的對抗,而是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的平等對話。
就是說,在民主社會,任何人是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並不存在敵對派,盡管也存在反對派,但是任何人是可以共存共同,可以說,並不存在專制社會中的壹派集團打擊另壹派集團的政治迫害。
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共存共同,就是說,任何人的政治權利或社會利益是受到維護。
正因為如此,因此就會存在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存在人道主義的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
56
56
生命關懷,是關懷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人,尤其是關懷社會底層的人,是關懷處於社會邊緣的人。
生命關懷,不僅是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而且在人道主義的人道精神的牽引下,是對人的生命關懷的具體實施,這才是生命關懷的基本實質。
如當下中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懷,這就是生命關懷。
因此,生命關懷,不僅是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而且是把思想價值轉換為實際行動,這樣就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狀況,就可以讓生命受到最大限度的關懷與尊重。
因此,生命關懷對於個人而言,是人的人文素質,同時也是人的社會責任或社會踐行,就是對於壹個人,不僅有生命關懷的人文素養,而且在社會生活中是有社會行為,是關懷生命,是關懷他人。
對於社會意義,由於生命關懷的指向,因此就會關懷那些需要關懷的社會群體與個人,就是對於需要關懷的人是受到生命關懷。
如此,在民主社會的社會文明中,是充滿人道主義的溫情,對於任何人,尤其是那些社會底層的人,對於那些社會邊緣的人,在社會中會感受到溫情或溫暖。
因此,在文明社會,真正是可以實現生命關懷的價值意義,任何人會受到關懷,任何人會受到尊重,任何人會受到社會的關懷。
另壹方面,生命關懷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為關懷,這就是人有生命關懷的生命意識,這就是對於生命的尊重,是對生命的認知,這就是生命主義的基本意義。
從哲學意義,任何生命是生命存在,生命是至高無上的,任何人的生命要受到尊重,壹57
57
切生命要受到普遍關懷與尊重。
從壹個意義,也就是把人當人看,把人是視為有生命尊嚴的生命,這就是生命意識,如此也就不會是傷害他人,也不會歧視他人。
從社會意義,在民主社會,可以實現生命意義的普遍關懷,也就是社會制度是保障人的平等權利,是維護人的政治權利,任何人是平等的,並不存在社會壓迫或社會歧視,因此,任何人也會感受到是社會的主人,是社會公民。
從人的精神意義,生命關懷是人的人文教養,因此人也會是關懷生命,是尊重生命,就是對壹切生命的關懷與尊重,而不會是歧視,而不會是傷害。
因此,生命關懷是人道主義的基本意義。
生命關懷是高的壹個層面。
由於人性的鄙陋,由於制度的弊端,專制社會存在多的社會壓迫或政治宰制,存在多的社會歧視,也存在多的對人的傷害,這些是由於缺失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與人文素養。
因此可以說,如果人有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因此人就會把他人視為生命,視為有尊嚴的生命,視為壹個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也就會尊重生命,會關懷生命,同時也不會是壓迫或歧視,也不會是傷害。
因此在現代社會,在文明社會,在民主社會,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會成為社會存在,生活其中的人,人也是有人道主義的人文素養,不僅是尊重與關懷生命與他人,同時也會感受到他人的尊重與關懷。
因此,這就是社會人文生態環境,這就是人的人文價值的提升,就會營造溫暖友善的社58
58
會生態環境。
如此,生活其中的人,人不僅有溫情,是尊重或關懷他人,而且也會感受到社會或他人的溫情,這就是人道主義的道德情感,是人道主義的溫情。
而且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是指向社會,是指向壹切人,是指向壹切生命,這才是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的基本意義,如此,這是廣闊或博大的人道精神,這也是人的人文情懷,或是人的道德情感。
這樣在壹個社會的大的生活空間,人在任何地方,人在任何時候,人是處處有溫情,同時人也會感受他人的溫情,這就是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也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
因此,人是不論身份或地位,任何人是壹個生命,任何人是有尊嚴的人,因此就需要受到尊重與關懷,這就是平等意義的人道關懷。
因此生命關懷或人道主義,是生命意識,是人道情懷,是對壹切生命的普遍關懷,是對壹切人的生命關懷。
其實人要做到這壹點也是不易,這就在於人的人文素養,就是人有人道主義的思想素養,人有生命意識的人文修養。
因此,人道主義是人的思想素養,也是人的人文修養,而且人要真正可以做到也是不易。
如人有時對他人並不欣賞,或者他人並不是對妳友好,這是人就有歧視或仇視的本能反應,但是人有人道主義的思想情懷,人也是不會傷害他人,也是不會歧視他人,對他人也是寬容,對他人也是人道主義的溫情。
有時人道主義的溫情,壹般人有時也是不易感受,但是如果是陌生人之間,壹個人就會59
59
易感受到壹個人是否有人道主義的溫情,壹般地說,人有人道主義的溫情,最基本的是對人的普遍尊重,是對生命的普遍尊重,因此人是不會傷害他人,不會歧視他人。
因此,人的人文修養也是在個人生活的生活實踐,人有時有人性的弱點,有生命的消極本能,但是如果人是有高的思想修養,人也會是克制或控制人性的鄙陋,而是向高的層面的人文修養。
的確把人當人看,人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就此壹點,人要做到也是不易,也就是尊重人,這是最基本的壹個方面。
因此生命關懷是在高的層面,人不僅是尊重生命,而且是關懷生命。
第 8 章 寬容
在專制社會,統治階層或專制主義為了維護統治地位,在思想上用壹種思想來禁錮人的思想,在政治上對於異議人士是打擊或迫害,因此存在的只是專制主義的狹隘、野蠻與專橫。
但是在民主社會,在開放社會,思想與文化是多元並存,社會是容納壹切思想與文化,就是不同的思想與文化是並存的,並不存在專制社會的打擊或迫害。
由於思想與文化是多元意義,因此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元意義,而且是可以並存的,並不存在壹種思想對另壹種思想的打擊或迫害,也就是說,在開放社會,是容納壹切思想與文化。
壹個人有壹個人的思想,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價60
60
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意義,這時,盡管妳並不認同他人的思想或生活方式,但是壹個人不能對他人是打擊或攻擊或迫害,同時社會或壹個人也不能強制他人是接受個人的思想。
正如此,盡管壹個人並不認同他人的思想方式或生活方式,但是壹個人是要寬容他人的存在,是要容許他人的思想或生活方式的存在,這就是寬容的意義。
而且有時人的思想或生活方式或許是沖突的,是對抗的,盡管是這樣,開放社會是寬容的生活空間,是寬容他人,是容許他人的存在意義。
這正是自由社會的自由意義,就是人的存在意義是多元,而且人的存在意義是共存的,是並存的,如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是共同的,並不存在宗教的敵視或沖突,這就是寬容的意義。
當然對於寬容也是有不同層面,從社會層面,自由空間就是寬容空間,同時這也是人的自由權利。
在人是自由時,人有權利決定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存在意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是個人的主宰,這是個人自由,這正如人的信仰,是完全由個人在主宰,這是人的自由權利,因此不能受到社會或他人的幹預或強制。
這樣不同的人之間,就會是寬容,從社會意義,自由空間是開放意義,是不同思想意義的並存,因此也是思想或文化的多元意義,從自由角度,就是人是不能幹預他人的自由權利,也是不能威脅他人的自由,這是自由空間的價值意義,也就是思想或文化的多元與並存。
從個人意義,人也是要寬容不同的思想與文化,在這方面,尤其是先鋒的思想或文化,61
61
尤其是前衛的思想或文化,壹般不易為人所接受,但是人不能粗暴幹涉,只能是寬容,就是要容許他人的存在,就是要寬容不同的思想與文化。
可以說,當人在認知自由意義時,也就會認知寬容的意義。
這是從正面意義的解釋。
但是對於邪惡的思想或存在,如反人類、反和平的思想或存在,如恐怖主義、暴力主義,這些是威脅人類安全的存在,因此對於社會是需要扼制或打擊,因此也是不能是寬容,如果是寬容,意味是縱容,盡管如此,這是需要法律意義的制度制約。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人的理性水平的提升,人會對於不同思想作出價值判斷,因此人也是不會受到邪惡思想的蠱惑,因此邪惡思想也不會有市場。
盡管如此,但是人類會存在反人類、反和平、反人道、反人性的思想或存在,因此人需要有正義感,需要有責任感,因此是需要譴責或批評,社會需要的是扼制或打擊,因此就不能是寬容,因為寬容邪惡意味是縱容。
因此,寬容只是從正面意義的壹種解釋,只要是有價值或意義,只要是有利於社會或人類,不論是什麽思想或文化,人需要的是寬容。
另壹方面,是生活意義,是人對人的寬容,只要是人可以生活的場所,有時會存在沖突,有時也會有對抗,因此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寬容。
尤其是當壹個人在受到他人的傷害時,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壹般地說,人不僅要自我保護,另壹方面也是需要寬容,尤其是人與人之間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人要保持最大限度的寬容。
62
62
因此,寬容是壹種美德。
從另壹個意義,人有時會犯錯,因此人也是需要寬容,這就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因此人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壹味的責難。
這不僅在社會意義,而且在生活意義也是如此,就是要允許人是可以犯錯誤,因此面對錯誤,壹方面是提出批評,另壹方面是需要寬容,就是不能求全責備,這是理性主義的認知意義。
如果人是缺失理性認知,那麽人有錯誤,有的人就是求全責備,而不是寬容,因此,從這個意義,寬容需要人要對人有正確的理性認知。
從另壹個角度,人是不能狹隘,不能是武斷,不能是粗暴,而是需要的是開放的心理,是寬容的態度。
從壹個意義,自由空間可以培植人的寬容態度,而人的寬容態度是有利於人的自由實現,因此寬容與自由意義是相關的。
另壹方面,寬容也是同人的理性認知是相關。
其實人要真正做到寬容,的確也是不易,尤其是人在受到他人的傷害時,人會怨恨,人會憤怒,但是這只是人的消極本能,人只有寬容他人,這是寬容的另壹個意義。
從這個意義,寬容意味人要有開闊的胸懷,就是不能斤斤計較。
從壹個角度,人需要的互相寬容,因為有時人會是沖突,有時或許人是無錯的,只不過是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只不過是人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意義的不同,因此有時是沖突,有時人會是互相傷害,因此人只能是寬容,是互相寬容。
63
63
因此寬容不僅是壹種立場或態度,而且也是人的壹種修養。
因為人的怨恨,人的憤怒有時會是消極反應,是對他人的報復或傷害,這樣人就會是走入誤區,這是對人的傷害或自我傷害。
因此人要真正做到寬容,的確也是不易,因為有時或許是他人對個人的傷害,這主要是不同存在意義的沖突。
不論如何,寬容是人的壹種品格,是人的開闊的胸懷。
第 9 章 理性主義
在民主社會,公民對於民主程序的有效運用,對於公民社會的構建,對於民主家園的構建,需要公民要有理性精神,要有理性的基本原則。
只有公民具有理性精神,公民不僅有正確或精確的思想判斷,而且公民會對不同思想作出合理或準確的思想判斷,同時公民才會有新的思想的產生。
民主社會,是開放社會,民主秩序是民主制度,民主秩序的正常運行,這是需要公民的理性原則。
如果缺失理性原則,有時就會陷入非理性的沖動之中,這是不利於民主秩序的正常運行。
這就是民主秩序的正常運行,需要的是理性原則。
這時人需要認知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就是說人有激情、本能、欲望或沖動的非理性因64
64
素,但是非理性需要理性的牽引或制約,這樣非理性才會是建設意義,如果缺失理性的牽引或制約,是純粹的非理性的釋放,這時有時會存在消極意義。
如人的美好的激情,這時需要理性的牽引或制約,美好的激情會是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是缺失理性的牽引或制約,美好的激情有時熾情會是消極意義。
因此,要把非理性的消極意義降到最低,就需要理性的牽引或制約,這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
可以說,民主程序就是理性秩序,是公民依據理性原則的有效運行或正常運行。
另壹方面,民主社會是開放社會,也是多元社會,是允許不同思想或文化的並存,而且思想也是多元的,這就需要公民要有理性精神。
公民只有具有理性原則,才能對不同思想或文化作出準確的思想判斷,但是對於民主社會是開放社會,是允許對於民主文明的批判,這就是民主社會的自由原則,不能受到打擊或壓制。
從正面意義,這就是思想的辯論,直接地說,如果說民主思想或民主文明真正是有價值或意義,是經得起不同思想的挑戰,而且也是在思想論辯中,真正顯示民主思想的真理意義,也會顯示民主文明的文明意義。
如此,這也是需要公民要有理性原則,是運用人的理性對不同思想作出思想判斷,這是壹個方面。
因此具有理性原則,人就不會陷入迷信、個人崇拜之中,人也不會為邪惡的思想學說所蠱惑。
65
65
壹般地說,公民對於邪惡的思想也會易於作出思想判斷,如反人類、反和平、反人性、反人道、反生命的思想學說,人也會易於思想判斷。
但是對於有的思想,或許並不是邪惡思想,但是或許也是極左或極右的思想學說,因此有時不易識別,不易判斷,而這就更需要人的理性的理性思辨。
可以說,在開放社會,理性原則是最基本的公民原則,這需要公民要有準確的思想認知,要有準確的思想判斷。
盡管後現代主義具有反理性的傾向,但這並不意味在現代文明社會(包括西方的後現代社會),公民對於理性原則的放棄,反理性主義只是肯定非理性的積極價值,只是讓人認知到非理性的積極意義,並不意味是放棄理性主義。
另壹方面,社會的進步是思想的進步,是精神的進步,這就需要人的理性精神,人只有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人才會有新的思想,有新的精神意義。
因此要創新,要前進,是離不開人的理性精神,盡管非理性因素也是有創新意義,但是理性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不能缺失的。
從自由角度,在自由社會,人的自由的享有,是需要人的理性原則,就是說,人的自由的享有,人的自由的運用,是個人自治,人要有高度的自治能力,這需要的是人的理性精神,就是人要有高度的理性。
人只有高度的理性,人才會有效的自我導向,這樣人才會是高度的個人自治。
在自我導向的個人自治中,人的自我教育,人的自我完善,人的自我反省,人的自我導向,每壹個自我導向的環節,是離不開人的理性精神,理性是實現自我導向的最基本的原則。
66
66
如果人是缺失理性精神,人就不能是有效的自我導向,這時人就會陷入盲目、不自覺,就是人是不能是牽引自我導向的前行。
盡管人是有激情、本能、欲望等非理性因素,但是人在自我導向時,是理性在牽引或制約人的非理性因素,如人的激情,如人的欲望。
盡管或許有時人的創新,有時是非理性的自發噴發,如天才的創造,是不自覺的,是自發的,是本能的,是沖動的,是生命內在的本質的噴發,有時人是不自覺,正是如此,更是需要人的理性牽引,這樣可以避免非理性的消極意義。
而且由於理性的牽引,人對於非理性會有自覺的認知,人會積極牽引非理性的有效釋放,這樣會是積極意義。
因此個人自治,是需要理性的基本原則,盡管非理性的價值意義是肯定的,是有創造性,但是也是不能走向極端,是不能反對或拋棄理性原則。
從壹個角度,如果人是缺失理性,有時非理性會有消極意義,如熾情,而且有時人也是不自覺或自發的。
不論如何,理性主義是文明社會中,人的最基本的理性原則。
肯定理性主義,也不是排斥非理性,只是尋求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只是強調理性的價值與意義。
因此,對於中國人,在享有自由文明,在享有民主文明,更是需要公民的理性精神,因為中國沒有民主經驗,對於中國人是在走開辟的新路,因此理性精神就會更為可貴,前進壹步需要理性的牽引。
67
67
第 10 章 理想主義
民主與自由的爭取是中國人的理想。
當中國人走向民主與自由道路時,當中國人開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時,中國的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依然是中國人的理想。
因此,作為壹個後進國家,不論是爭取自由與民主,還是構建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中國人需要的是理想主義的旗幟。
中國人構建民主文明,是中國的民主文明,因此,這就需要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從理論層面或哲學層面,這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是中國的民主理論。
構建民主文明,對於中國人是壹種理想,這個理想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
因此從民主文明的民主制度,盡管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民主制度同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同壹的,並無實質意義的本質區別,也就是說是民主制度,而不是變異的民主制度,這是明確的第壹點。
既然是民主制度,但是中國的民主制度是尋求中國制度,這就是中國的民主制度,中國制度意味是民主制度在中國的移植,這需要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需要面對中國人的中國思想。
因此中國制度的創建或設計,是中國的民主文明構建的第壹步。
從大的方面,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是肯定的,這是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中國68
68
制度也是如此,這是中國人需要明確的壹點。
在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下,中國人可以選擇適合中國的民主制度,如聯邦制,如總統制,如兩黨制,這也就是可以把西方的民主文明的優點集中起來,找到適合於中國的民主制度。
這是兩個指向,壹個指向是在西方的民主制度中,那壹種民主制度的模式是最好的,另壹個指向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可以尋找中國的民主模式。
兩個指向的碰合,就可以設計中國的民主制度的中國模式,這就是中國的中國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度的中國模式或中國制度.。
壹般而論,總統制是適合於中國,聯邦制是適合於中國,兩黨制是適合於中國,間接民主的代議制是適合於中國,協商民主、參與民主、網絡民主是適合於中國,這些是西方的民主模式的典型模式,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也是適合於中國,因此可以確定中國制度或中國模式。
另壹方面,對於中國制度,中國人可以有新的思想創建,如權力制衡與思想制衡的結合,如設立中國論壇,是集天下精英最尖端的思想,或最廣泛的民意,為中國社會或政府提供社會發展的咨詢報告,這個問題有專門論述,這裏只是提出問題。
就是說,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第壹步是制度設計,是民主制度的中國制度的制度設計,這就是中國制度,是中國模式,從上面論述,我提出的中國模式的基本框架可以基本確定。
第二個問題,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是有中國思想,中國思想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就69
69
是中國的民主理論。
這就是中國人對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要有準確的認知,而且有新的認知或見解。
從壹個角度講,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民主,在核心價值之外是其它的核心價值,如平等、正義、人權、法治、憲政、博愛、幸福等。
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不僅只是實現自由與民主的核心價值,盡管民主與自由是民主文明最核心的思想價值,但是民主文明是綜合文明的文明意義,是尋求社會文明的綜合意義的全面進步,這就要兼顧其它的核心價值,如平等、正義、公平、博愛、幸福、尊嚴等核心價值。
從大的方面,民主文明是正義文明,是幸福文明。
這就是中國的理想主義,就是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不僅要有中國制度,而且要有中國的現代文明的中國思想,對於中國思想的民主文明的構建就是中國經驗。
盡管中國是後進國家,但是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時,從第壹步就要走正,就是要有文化自信,中國人可以把中國的民主文明構建為民主文明的文明典範,也就是民主文明最有現代文明意義的文明社會,這就是中國經驗,也是中國特質,這樣對人類的民主文明是有價值意義的。
因此,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人需要懷有理想主義的指向,中國特質與中國經驗是中國道路,是中國人開辟的中國的民主道路或民主文明。
因此壹方面理想主義,是對民主文明有理想主義的壹種向往或追求,就是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特質或中國意義的民主文明,直接地說,是民主文明中最有現代意義的民主文明,也是最為典範的民主文明,也就是最好的民主文明,這就是理想主義的指向。
70
70
正由於有理想主義的指向,因此另壹個指向就需要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只有用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的民主文明才會有中國特質,才會是中國經驗,才會是中國道路,才會是中國意義。
因此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是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因此不是幻想,也不是烏托邦,而是現實的,是中國的,因此,理想主義就是務實的或現實的理想主義,是中國的理想主義,這是最偉大的理想構建,也是最偉大的社會文明或民主文明的構建。
對於理想主義,由於是現實的理想主義,因此也是批判理想主義,就是通過自我反省,通過自我批判,不斷是自我完善,這也就是不斷改良或社會改良的途徑。
因此批判理想主義就是自我拷問,是自我追問,也就是中國人要不斷尋問自由與民主的價值意義,不斷追問自由與民主的核心價值,如正義、平等、幸福、公平、人道、尊嚴的價值意義,這樣就是在不斷的自我完善的社會改良中在不斷進步。
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是無限的向前伸展的文明進程,並不會是壹步而定(這也不符合社會進步的路子),民主社會也是在不斷改良,在不斷進步,而民主文明的進步,主要就是核心價值的價值意義的實現。
因此,當中國人在面對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時,中國人需要理想主義的指向,自由與民主不僅是中國人的美好理想,而且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也是中國人的美好理想,這就是需要壹代又壹代中國人的不斷追求與奮鬥。
第 11 章 建構主義
71
71
建構主義就是建設主義或構建主義,是建設意義的思維模式,是建設意義的社會模式。
在極權社會或專制社會,由於獨裁者的權力不受限制,是無限權力,因此有時獨裁者為了維護統治地位,是對反對派或異議人士的打擊或迫害,如中國的反右,如文革,如六四事件,因此對於社會文明的構建並無建設意義,而且對社會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另壹方面,由於獨裁者的錯誤或失誤,也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如中國的三年饑荒,如大躍進。
這就說,極權主義或專制社會,由於社會制度的弊端,由於獨裁者的權力不受限制,因此,獨裁者是為所欲為,因此對社會只會造成危害,因此是破壞作用,而不是建設意義,可以說,極權主義並不是社會文明的建設模式,相反是破壞模式。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權力制衡,由於允許反對派或異議人士的存在,因此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或制衡,同時也是受到社會的監督,因此可以避免由於失誤或錯誤造成對社會的危害,從壹個意義,民主模式是建設模式,而不是破壞模式。
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由於政府權力受到限制,或者政府是有限政府,因此政府並不幹預公民社會,這就有利於公民社會的構建,因此不會存在極權社會的獨裁者的濫用權力的弊端。
從人的思維模式,在極權社會,由於政治制度的弊端,因此人的思維模式也不會是建構意義,也不是建設意義,相反,對於人民的統治手段,只會是對社會文明的積極構建是破壞作用。
72
72
在民主社會,由於社會的開放意義,由於社會模式是建設模式,因此人也會形成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
建構主義是建設主義,如何會樹立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這主要是人要有公共意識,要求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
這樣人在思考問題時,人在處理問題時,是從公共立場的思考,是從社會立場的思考,也就是如何有利於公共社會,或是不損害公共社會,也就是如何是對社會是有益,是對社會文明的構建是有好處,可以說,是人人可以生存的生活家園是有利的,這就是建構主義。
在中國的當下,由於缺失公共意識,由於缺失社會意識,因此有的人只是單純追求個人利益,因此就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也就是會危害社會或他人,如中國的礦難的頻發,如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如食品安全問題,均是由於公共意識的缺失。
因此在民主社會,由於公民社會的存在,因此人也是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也就是參與生活家園的構建,因此人也會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人也會有公共意識,也就是人的公共意識會受到培植,人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會受到培植。
這樣就有利於形成人的建設意義的思維模式,也就會有建構主義的思想意識。
因此,建構主義要走出自我主義的思維模式,是公共意識與社會意識的覺悟,這是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
也就是對於建構主義,是尋求社會的建設意義,而不是破壞作用。
因此對於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對於危害社會的破壞作用,是建構主義所反對或禁止。
也就是說,個人權利是受到保護,但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是同壹的,是壹致的,73
73
而不是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是個人主義與自我主義的區別。
自我主義只是單純追求個人利益,而不顧及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就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但是個人主義在追求個人利益時,是同社會公共利益是壹致,也就是是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而不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是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因此是建設意義,是構建意義,而不會是破壞存在。
因此建構主義不僅是思想觀念,而且在民主社會,建構主義會成為現實可能,從壹個角度講,民主社會的公民社會可以培植建構主義。
另壹方面,由於法治社會的法律制約,因此法律也會禁止對於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這樣也就是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也是會禁止破壞作用的行為,因此,破壞存在的思維方式也會受到消除。
從思想價值的意義講,建構主義是人的思想觀念,就是人是尋求建構主義,是向好的方面是在尋求,就是人是尋求建設意義,是向好的方面在尋求,是做好事,是做正事,而不會做壞事,而不會是破壞作用。
從高的層面,這就是前面所講的是人要有公共意識,是要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這樣人在思考問題時會是建構主義,而不會是破壞作用。
也就是建構主義是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是尋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壹致。
從文明意義的構建講,建構主義就是構建社會的文明意義,也就是把公民社會構建的是人可以幸福生活的生活家園,是構建公民社會是正義社會,是幸福社會,是自由社會。
也就是是向積極意義的前進,是向正面意義的邁進,建構主義就是如何是做好事,是做74
74
正事,也就是是大家好,是社會好,是人人好,這就是建構主義是尋求共同的好的意義。
因此建構主義是人的思考問題的壹個視角,同樣也是人處理問題的壹個視角。
因此建構主義就是建設意義的思維模式或行為模式。
通俗的說,建構主義就是凡事向好處做,是把事要做好,這個好是大家的好,是公共社會的好,也是個人的好,也就是共同的好。
這也可以理解,不僅個人要好,而且大家的共同要好,因為共同的好是個人可以生活的公民社會,是個人生活的生活家園。
因此建構主義不僅是尋求好的意義,而且是把好事做好,而不是把好事做成壞事,這就是只能是建設意義,而不能是破壞存在,這也是需要說明的壹點。
不僅有做好事的願望,而且要求做好事的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建構主義。
第 12 章 尊重
在自由社會,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或維護,而且任何人的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侵犯,也就是人是自由、尊嚴而幸福的生活,因此從社會意義,這是社會對人的最大限度度的尊重,而且是任何人是受到尊重。
人是自由、尊嚴而幸福的生活,人是有自由,是有尊嚴,是有幸福,這就是對人的尊重,而且這種尊重,是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的保障或維護。
75
75
在自由社會,人是受到社會最大限度的尊重,也就是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不能受到剝奪,而且是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或維護。
從自由的角度,人也是尊重他人,也就是人是不能幹涉他人,不能強制他人,人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個人自由,這是從個人意義,是人對人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因此,從自由的角度,壹是社會對人的尊重,也就是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或維護,二是人是對人的尊重,人是互相尊重,也就是人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個人自由,人是不能強制或幹預他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
從民主的角度,在民主社會,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也就是說,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任何人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可以依法維護個人權益,這也是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在保障對人的尊重。
政治地位的人人平等,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任何人的個人權利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任何人可以依法維護個人權益,這就是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因此民主意義也是平等意義,正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受到尊重。
可以說,任何人也是不能損害他人的個人權利,即使是他人或社會有時有侵犯個人權益的傾向,但是任何人有權利可以依據法律維護個人的權利。
這就是正由於是民主意義的平等,因此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在專制社會,存在特權階層,對於壹般民眾就會被視為 P 民,而且無權無勢的下層民眾也是自嘲為屌絲,這就是人是不能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這就是專制社會的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76
76
因此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不會存在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因為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而且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任何人是沒有政治特權,因此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這是從社會意義分析尊重的含義,尊重意味人是在社會中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是意味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不能受到侵犯,而且意味是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
正由於從社會意義,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而且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人的觀念意識也是形成對人的尊重,也就是不會存在特權階層的政治歧視或政治壓迫,人也不會存在由於受到政治歧視而感受到的社會壓迫。
從這個角度,在民主社會,任何人是社會公民,不論貧富、社會地位的高低,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任何人只是社會公民,任何人只是平民,因此任何人也是沒有權力是歧視他人,也沒有權力是壓迫或宰制他人。
這就是由於社會意義的政治平等,而且正由於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因此人對人也會是尊重,對他人的個人自由是不能侵犯,也就是由於沒有政治特權,由於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人對人只會是尊重,因為任何人沒有權力或資格歧視或壓迫他人。
因此從人文意義,從個人意義,尊重是人的人文修養,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的人文素養。
不論貧富,不論出身,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人只能是對人的尊重,從這個角度,尊重是人的人文修養。
就是說,即使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但是由於個人偏見,或是由於社會77
77
身份的差異,或許由於有的人的人文素養的低下,或許有的人是有優越感,因此有時也是不會尊重他人,但是這是個別現象,而且也是有的個人的不正常的情況。
在民主社會,尊重是人的人文教養,任何人要受到普遍尊重,任何人是要尊重他人,人不能歧視他人,更不能是宰制他人,不能是欺壓他人,不能是壓迫他人。
從壹個角度講,在民主社會,如果由於人文教養的低下,有的人是歧視或欺壓他人,這不僅是社會所不容,而且也是人所不容,也就是會受到社會或他人的譴責。
可以分析,這就是專制社會與民主社會的差異。
在專制社會,特權階層是依仗特權可以歧視或欺壓下層民眾,而且是普遍現象,而且對於有的人(如有的富人)也是歧視下層民眾,而且是普遍現象,如此,下層民眾是 P 民,是屌絲,p 民或屌絲的稱謂是多麽充滿悲傷與無奈。
因此,在民主社會,從正面意義,尊重就是對任何人的尊重,也就是不能歧視,不能宰制,不能欺壓,不能壓迫。
其實,人真正要做到尊重人也是不易,這就在於人的人文教養,人要認知到尊重的含義,如此,人也才會尊重他人。
從壹個角度,尊重就是把人視為人,視為有尊嚴的人,視為獨立生命的人,也就是人是把人當人看。
從這個角度,尊重也意味是對他人的不能侵犯,是對他人的不能歧視或欺壓。
從個人意義,尊重也意味是尊重人的個人思想或生活方式,這也是多元社會的人的互相尊重。
78
78
因為人的存在意義是多元,其實是由於人的社會地位有高低差異,人的財富是有貧富差異,因此人要做到尊重他人,有時也是的確不易,因為有的人是有個人優勢,如有的人是有錢。
盡管如此,但是民主社會,尊重是人文思想,任何人是要受到人的普遍尊重。
正由於是尊重,因此人也會有生命關懷,是有人道關懷,這就是現代思想價值是互相融合,是互相生成的。
第 13 章 忠誠
在民主社會,人是參與公民社會的文明構建,因此人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這也是良性互動的過程。
壹方面人是可以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如民主選舉,人是可以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如社會文明生態的構建,也就是公民社會、社會公共生活是人的社會生活,從壹個意義,公民社會、社會公共生活是人的生活家園,也是人的心靈家園。
對於公民社會的文明構建,對於生活家園的構建,如社區的文明構建,如公共社會的構建,這也是人的社會責任。
參與公民社會,參與社會公共生活,是在培植人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感,同時是培植人的心靈的歸屬感。
也就是,人是有心靈家園的歸屬,人是有生活家園的歸屬,如果說人是有歸屬感,因此79
79
人也會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人也是積極參與公共社會。
因此這是良性互動,不僅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感,而且人也是有心靈家園或生活家園的歸屬感,如此,人也會是有公共意識,人也是有公民意識,人也是有社會意識。
正是如此,人就會是積極尋求公民社會的構建,人也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因此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人也是在公共社會之中,人也是在生活家園或心靈家園之中。
因此人與公民社會是同壹的,人與公共社會是同壹的,這正如個人是把個人生活經營的美好壹樣,人也是有責任意識尋求如何把公共社會或公民社會構建的美好。
因此,從這個意義,人的公共意識,人的社會責任,人為構建公民社會或公共社會的積極尋求或努力,也是人對公民社會的忠誠意義。
因此,忠誠也就是責任意識,也就是公共意識,也就是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人是在公共社會之中,人也是在心靈家園或生活家園之中,也就是人與公民社會是同壹,而不是分離。
人對公民社會的參與,人對公民社會的責任意識,人對公民社會的積極構建,這就是對公民社會的忠誠,這正如人對愛情或家庭的忠誠。
也就是人不會存在分離,不會存在對抗,相反,人是積極參與,人是積極尋求,人是生活其中,是不舍不離,而且是積極尋求。
這就是人對社會責任的不放棄,人對社會責任的壹種盡責,這也可以說是人對公民社會的忠誠,是人對生活家園的忠誠。
另壹方面,人是有信仰,人是有思想,當人在選擇壹種信仰時,人是對信仰的壹種踐行,同樣人也是表現為對信仰的忠誠。
80
80
信仰並不是迷信,也不是愚昧,也不是在遮蔽人的理性,相反,信仰是壹種思想,是壹種價值,人的信仰是多元意義,人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人也有不同的生活信仰。
信仰意義只是最高價值的價值意義的確定,如人對自由的信仰,如人對民主的信仰,人是信仰壹種思想。
其實思想層面是人的最高層面,人的思想生活是人的生活意義的最高層面,是人的心靈生活,因此人會是信仰壹種思想或價值。
既然人是選擇壹種信仰,人是信奉壹種思想,因此人的生活是思想層面的思想生活,人是思想層面的心靈生活。
人的思想生活,人的心靈生活,人是踐行壹種信仰,其實這也是人對信仰的忠誠。
人只有有思想,人才會有生活意義的基本價值或立場,也就是人是不會背離思想意義。
如人對人道主義的信仰,人就會是有善良或良知,人就是不會拋棄人的良知,這就是人的思想生活,也是人的心靈生活,也是人的道德生活。
人就是思想動物,人就是要有思想,要有信仰,要有道德,要有心靈意義的思想生活,否則,人只會是動物層面。
如果人缺失思想,是缺失信仰,人就會缺失基本的價值判斷,人也會缺失基本的價值立場,因此人只會是低級層面的人性本能。
對於思想或信仰的思想生活,也就是人的忠誠意義,忠誠並不是迷信,只是信仰,只是對信仰的堅持或堅守,只是對壹種思想的信奉。
81
81
因此信仰也不是迷信,只是說人是有信仰,如果壹個人認為壹種思想是有價值意義,因此人就會信奉壹種思想,如人對自由的信仰,如人對愛的思想的信仰。
忠誠也並不是愚昧,也並不是蒙昧,只是人是堅守壹種信仰,是在堅守人的思想生活,是在堅守人的心靈生活,這就是人的思想意義,也是人的信仰意義。
因此在現代社會,忠誠依然是人的寶貴的品質,可以設想,如果壹個社會是缺失信仰,壹個社會會是什麽樣,如當下中國的中國人的信仰的缺失。
從生活意義,忠誠也是對愛情與家庭的忠誠,也就是人是不會背叛愛情,也是不會背叛家庭。
因此忠誠只是責任意識,如對家庭的責任,這就是人的忠誠,是對愛情的專壹或信守,這就是忠誠。
因此在生活意義,忠誠也是人的基本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是人的思想素養或人文素養,如果人是缺失人文素養,人就會是人性劣性的放縱,因此人會下滑為低級意義的生活存在。
從另壹個意義,忠誠與誠信也是相關,壹般而言,誠信的人也會是忠誠,忠誠的人也會是誠信。
在現代社會,誠信依然是人可以奉行的基本價值。
因此,忠誠是在不同的存在指向,有社會指向,也有生活指向,從個人意義,忠誠是人的思想素養,壹般地說,對社會是有責任意識的人,對家庭也是有責任意識。
82
82
第 14 章 多元主義
自由社會是開放社會,任何人享有個人自由的個人權利,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思想與文化是多元存在,並且是多元並存的。
不存在壹種思想或文化對另外壹種思想或文化的壓制或打擊,而且由於個人自由的不能侵犯,任何人也沒有權力打擊或壓制其他人(或其它思想或文化)。
因此,思想與文化是多元並存,這就是自由社會的多元空間,盡管在自由社會,存在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思想價值,如自由與民主,如平等與正義,但這只是最基本或最核心的思想價值,但是對於其它的思想或文化是多元意義。
從壹個角度,只有在自由社會,真正可以實現思想與文化的自由與繁榮,正由於存在不同的思想或文化,正由於是多元意義,因此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自由選擇,這就是個人自由,而且不能受到他人的幹預或幹涉。
由於思想或文化的多元,因此多元結構或多元意義是並存,這就需要的是寬容或尊重,就是不同的思想或文化之間是寬容,人是寬容不同的人的自由選擇,人也是尊重不同的人的自由選擇,如此,就會存在寬容空間,這樣多元思想或文化是並存的。
正由於是不同的思想或文化的並存,而且是互相寬容,因此這就利於思想或文化的創新。
並且思想或文化也是在不斷進步,是不斷向前推進的發展,尤其是新生的思想或文化,在創新之初,壹般同傳統觀念或文化是不同,有時或許是沖突,因此如果缺失寬容,有時就會是攻擊或打擊或壓制,這就不利於思想或文化的進步。
83
83
因此多元主義的自由空間,既然是多元主義,因此也會是多元並存,如何才會是並存發展,這就是需要的是寬容。
可以說,在自由空間,思想或文化是百花齊放,是百花奇艷。
正由於是寬容,因此不同思想或文化才會是可以並存的。
因此在自由空間,由於社會生存空間的自由意義,因此思想或文化不僅是多元意義,而且是可以並存的。
對於人的存在意義,對於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是多元意義,而且社會是開放形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自由選擇,而且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嘗試或創新。
並且人與人是互相寬容,就是寬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存在意義的多元並存,如此,人是互不幹涉,更不能是打擊或壓制或攻擊。
但是如果人是狹隘,如果人是不能寬容,這樣,有時人會對不同於個人的思想或文化會是攻擊或壓制,其實這並不符合自由的基本原則。
因此多元意義的並存,是自由的基本意義,正由於是自由的享有,是自由的實現,而且是自由的基本原則,因此不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選擇,而且不同的人的自由選擇是多元並存。
這就是同極權社會或專制社會不同的社會人文生態。
正由於思想或文化的多元並存,有利於思想與文化的發展,因此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新的思想支持或精神支持,因此社會會呈現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繁榮景象。
84
84
因此,不同思想與文化之間,不僅是寬容,而且通過思想或文化的交流,這樣也是有利於壹種思想或文化的健全或完善。
這裏主要是從正面意義的壹種解釋。
但是對於反人類、反和平、反生命、反人道的邪惡思想,這就需要思想辯論予以駁斥,而不能是縱容,壹方面是給予批判,另壹方面人是提升人的理性水平,是不受蠱惑。
因此這也存在壹個問題,在自由社會,人需要有高的知識水平與思想水平,人要有高的思想判斷或知識判斷,這樣人是可以辨別邪惡思想,而不能受到蠱惑。
或許有時也會存在不同思想的沖突,就是不同的思想或文化或許有時存在沖突,而且有的沖突是劇烈的,即使如此,也是不能是攻擊或壓制,而是思想或文化的交流。
因此,多元主義的並存,第壹是寬容,正由於是寬容,因此第二是不能幹預或幹涉,也就是不能壓制或打擊,正如此,因此第三是互相交流。
這是多元主義的理性立場,只有這樣才會是多元並存。
因此,這也就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在消除或控制人的消極本能。
這就是人要承認真理的多元意義,也就是承認不同思想的多元意義,對於有的人,只認為個人的認知真理是絕對的,個人的思想是唯壹的,而其它的思想是錯誤的,或是謬論,因此,只是以個人思想作出價值尺度來衡量其它思想文化,這就易於形成粗暴的盲目,因此也就不會是寬容,也就是不承認或不接納其它的思想或文化的存在。
因此說,要真正做到多元意義的並存也是不易,需要人的開放的文化胸懷,需要人要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85
85
這就是個人的思想不是社會價值的唯壹尺度,個人的思想不是評判其它思想的價值尺度,如當下中國,有的哲學著作就是只以馬克思主義為唯壹尺度,對其它哲學是予以粗暴的支解或評判。
這就涉及壹個問題,壹種思想只是壹種思想,壹種思想不是價值尺度,不是評判其它思想或文化的唯壹尺度,也就是不能用壹種思想來評判其它思想。
其實這就需要不同思想或文化,不僅要寬容,而且是需要認知,最基本的理性立場是寬容,不論是否認同壹種思想或文化,是要寬容他的存在價值,就是不是攻擊或打擊。
如果人是認知壹種思想,就會對壹種思想是有認知,因此人也就會理解的,這樣相互交流就會成為可能。
這就是自由空間的開放意義,不同思想或文化是多元意義的並存。
真正要實現多元意義的並存,有時或許也是不易,的確需要人要有高的文化胸懷,至少人的思維方式是需要改變,尤其是對於生活於專制社會的人要走向自由社會,的確需要的是自由思想對人的啟迪。
第 15 章 正義
在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自由的生活,是有尊嚴的生活,可以是享有自由的幸福,因此從自由意義,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是實現了正義的價值。
這裏自由價值就是正義價值,自由價值是三個指向,壹是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人是可86
86
以自由的生活,二是人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可以免受奴役的苦難,三是人是有尊嚴,人是有尊嚴的生活,因此,這就是自由的正義價值,因此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
另壹方面,自由社會除訴求自由的價值外,而且是可以兼有正義價值,這裏的正義價值,是其它意義的正義價值。
也就是說,自由社會不僅實現自由價值,而且要實現正義價值,自由文明是綜合意義的文明社會,壹個文明意義就是正義意義。
在自由社會的正義價值,如幸福價值,在自由社會,人可以是有尊嚴的自由生活,人可以是自由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至少人可以免受奴役的苦難或痛苦,從消極自由的角度,因此人是有尊嚴的,人也是幸福的,並且人的生活也是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因此自由文明可以實現幸福價值,也是幸福文明。
幸福文明也是自由文明的綜合文明的壹個指向。
另外自由社會,可以實現平等意義,可以實現人道意義,可以實現誠信意義,可以維護人的善良或良知。
從壹個角度,在自由社會,由於是憲政民主的法治社會,因此從法律制度,從法律意義,從政治制度,從社會制度,是可以維護或保障其它意義的正義價值。
從壹個意義講,在自由社會,正義或正氣是受到維護或弘揚,正義是受到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保障。
從壹個角度,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人是做好人也是不好做,但是人可以馴服為壞人,就是由於法律制度的弊端,人做壞事是不能受到禁止,人做壞人是不能受到控制,因此社會87
87
風氣是敗壞,也就是正義價值不能受到維護。
但是在民主社會,人做壞人是不能做,人也是不敢做,這主要是由於法律制度對人的制約,也就是由於是法治社會,人可以是做好人,人是不能做壞人。
因此,自由社會維護或保障正義價值,而且是受到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保障,也就是在政治制度體與法律制度,自由社會是可以保障或維護正義價值。
因此,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而且自由文明也是正義文明。
如誠信,由於法律制度的制約,因此在自由主義市場秩序中,人是誠信,如果是欺詐,如果是不能誠信,就會受到法律制約或限制,因此從制度意義可以實現誠信價值。
因此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實現正義價值是最為可靠,也是最為現實的。
正是由於法律制度或政治制度對正義價值的實現,因此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如誠信價值的實現,如人道意義的實現等。
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也是受到社會文明意義的熏陶,因此人也會是有正義感,而且由於正義感的存在,因此人也會是維護正義。
因此從壹個意義,正義價值的實現,壹是法律把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實現,壹是人是有正義感,人是維護正義價值,如人道主義的價值,如生命意義的價值,如愛的價值,如誠信的價值等。
也就是說,從人文角度,從價值意義,從道德價值,人是有正義價值的人文修養或思想素養,正由於是正義價值的人文素養,因此人也才會有正義感。
88
88
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實現正義價值,是維護正義價值,如愛,如善良,如誠信等,這樣從社會人文生態就會構建正義文明,這就是正義文明。
正義文明就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正義價值的實現,壹是硬件,這是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維護或保障,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
壹是軟件,是人有正義價值的人文素養,人是正義價值的社會生活,因此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可以實現正義價值。
這就是正義價值。
從壹個角度,只有在自由社會,由於是法治社會,由於法律制度的維護或保障,因此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因此可以是實現正義文明。
也就是自由文明是可以實現正義文明。
因此,正義是指正義價值,是指正義文明,從個人意義,是人有正義價值的人文教養或思想素養,因此人也會是正義的人,是正直的人,是正派的人,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在實現正義價值。
從這個意義,這就是人不僅有正義感,而且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
這就是良性互動,是良性循環,因此從正義的價值意義,自由社會是在高的壹個層面,相反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並不能實現正義價值。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對正義價值要有準確的界定,正義價值只能是符合人道意義,是維護善良或良知,是維護生命意義,也就是符合人道的,是符合人性的,是維護生命的,如愛,如誠信,如善良,如人道,如關懷生命等,這就是正義價值的基本價值。
89
89
從壹個角度,這也是普世價值的基本價值,因此自由同正義價值是兼容的,自由的實現,是有利於正義賈誌強的實現。
因為有時有人也是假借正義之名,但是行為是反人道的,是反人性的,是反生命的,這就需要人的理性判斷。
如專制主義或獨裁者,為了維護統治地位,對反對派或異議人士是鎮壓或打擊,對於他們也會說是正義之名,但其實是邪惡的。
因此正義的認知,需要認知正義價值的基本價值,而不是假借正義之名,這是需要明確的。
第 16 章 善良或良知
在專制社會,由於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由於政治腐敗,因此社會風氣是敗壞,也就是不能維護人道主義,並不能維護善良。
如當下中國,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問題,就足以說明社會道德的危機,為什麽人是不扶老人,並不是人是不願扶,而是人是不敢扶,因為有的人扶了老人,不僅不能受到感謝,相反是受到欺詐,善良的人不僅不能受到尊重,相反是受到惡的打擊,因此惡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如此,有的人即使想扶,也是不敢扶了,這就是社會正氣不能受到弘揚,人的善良不能受到維護,相反,醜惡或邪惡是泛濫。
在專制社會,可以說是狼的社會,卑劣是卑劣的通行證,善良是被擠壓在角落,善良是受到驅逐,因此專制社會連最基本、最起碼的人的善良都不能受到維護,可以說,壹個社會90
90
會是敗壞到什麽程度。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最基本的是要維護人的善良,也就是善良是受到尊重或弘揚,這樣人才會是做好事,是做好人。
善良的人,才會是好人,善良的人做好事,才會是好事。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對於自由社會,由於法律制度的司法獨立,由於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的保障或維護,因此,對於邪惡或醜惡是受到制約,而且會降到最低限度,也就是人是不敢做壞事,人是不能做壞事,這樣把惡是降到最低限度,同時,人是可以做好人,人是可以做好事,也就是正義是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或維護。
胡適也曾提出是構建好人政府,是構建好人社會,這就是從民主制度的角度講,是通過法律制度的制約或限制惡,並且是弘揚善。
在專制是社會,人是不能做好人,人是做不了好人,除非壹個人是有強的道德定力,但是從社會制度的角度講,專制社會並不能維護人的善良意義,從法律制度是不能維護人的善良。
善良是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是可以自由呈現,是可以自然呈現,需要是可以自由呈現的社會空間,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是可以實現。
如果人是自由的,那麽人性也是自然的,而且同時由於法律制度的制約,因此人性的惡是受到制約,這樣人性的善會是生發,也就是善是不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最主要的是由於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的保障或制約,民主社會是人道社會,是維護人的最基本的善良或人性,人性是自由自然的,而且由於人的社會自覺,因此人也是向善的。
91
91
人為什麽會向善,在於人的向善是會成為現實可能,壹個社會如果人人是好人,如果善良是受到維護,因此人也就會向善,也就是人的向善會成為現實可能。
人的善良,也是人的良心,也是人的良知,因此對於善良的人,做事是有良心,違背良心的事,是不會做的,相反做事是有良心,這也就是人是做好事,是做好人,而不做壞事,是不做壞人。
因此人的向善,人的善良本性的維護,壹方面同社會現實是相關,壹個方面是人的道德自覺。
社會現實與人的存在,需要的是良性互動,需要的是良性循環,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是可以制約惡,而且是可以保護善,因此人為善是會成為現實可能。
而且人也是願意做好事,是願意做好人,這樣人的道德自覺,就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就是人人是可以做好人,人人是可以做好事,並且是受到尊重,是受到維護,因此人也就會願意做好人,是願意做好事。
因此,社會文明的文明構建,是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壹個社會要形成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要做到這壹點,民主制度或自由制度是可以做到,也就是民主制度是社會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
善良或良知是人成為人的最基本的價值尺度,也是人只所以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尺度,只有人是有良知,只有人是善良,人才會是人,人才會有人的資格。
如果人是缺失善良,如果人是缺失良知,這樣人就會下滑為動物,如狼如狗,人的世界會是動物世界,是弱肉強食,這就是動物叢林,這是非常可怕的。
92
92
因此,善良或良知是人的底線,也是壹個社會的底線。
中國有句俗語是人善被人欺,這只是說明動物叢林的真相,也就是在動物叢林,人的善良是受到驅逐。
從壹個角度,如果人類缺失善良,如果壹個社會是缺失善良,壹個社會的文明意義就會是完全喪失。
如果壹個社會連最基本的人的善良是不能受到保障或維護,其它的文明意義就不可能是實現。
因為善良或良知是人類的正義價值的最基本的壹個底線,也是最基本的壹個尺度。
只有人的善良或良知,如此,才會有人的正義價值,如愛,如正義,因此善良或良知是美好價值或正義價值的壹個基點,也是壹個原點,也是壹個基礎。
從另壹個意義,良知,不僅是人的善良良知,而且也是社會良知,也是道德良知,良知也是壹個尺度,也就是人做事為人是以良知為尺度,這就是人要有良知。
有良知,人才會有社會責任意識,而且人對社會或人的認識或評價是公允。
因此,良知不僅只是人的善良,而且是社會的良心,也是社會的良知。
有良知,人才會是有人味,人才會是人,人才會是有人的意義。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善良或良知是社會的壹個基礎,從道德意義,是道德文明的社會基礎,從社會意義,道德文明是壹個社會的社會基礎,因此,壹個社會要是充滿人文意義的文明意義,首先是構建壹個社會的道德基礎。
93
93
只有有道德基礎,壹個社會才會有文明基礎。
如果壹個社會道德基礎是在崩潰,可以說明壹個社會的文明基礎是在崩潰,壹個社會不會有文明意義,壹個社會只會是動物叢林,如當下中國就是如此。
從壹個意義,善良或良知是人的為善,善的意義也是愛的意義,只是善是最基本的壹個意義。
因此,民主社會是善良社會,是好人政府,是好人社會,這是社會制度或法律把制度與人的良性互動的文明意義,就是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好人政府,是可以實現好人社會。
第 17 章 和平主義
在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統治階級或獨裁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對反對派或異議人士是鎮壓或打擊,盡管是利用合法的地位,但是采取暴力主義就是政治暴力主義與政治恐怖主義,如六四事件,因此,在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從政治制度方面,並不能實現和平主義,就是存在政府或獨裁者的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
從和平意義講,任何形式的暴力主義是暴力,是野蠻的,是不文明的,因此,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的政治制度並不能實現和平主義。
但是在民主社會,不同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不同政黨是通過民選獲取執政地位,而且執政黨與反對黨(或在野黨)是和平共處,並不存在壹個政黨利用合法地位對其它政黨或反對派的打擊或鎮壓,因此也就不會存在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
94
94
因此,民主文明從政治制度實現了和平主義,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是可以消除,因此民主文明也是和平文明。
民主社會的權力更替是民選的和平方式,並不采取暴力主義的奪權,另壹方面,是采取兩黨制或多黨制,是用民選的方式完成政權更替,而且民主制度是公開、公平的民主選舉,因此,壹切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公開、公平的民主競爭,因此也不會存在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對反對派的打擊或鎮壓。
因此,從和平意義,民主制度是和平主義的實現,是和平主義的政治文明,壹切政黨也不需要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因為壹切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公開、公平的政治競爭,是通過民主選舉獲取執政地位,而且在野黨或反對黨也是在野擁有合法的政治活動的政治權力,也就是執政黨與在野黨是和平共處,並不存在相互的敵對鬥爭,也就是並不存在互相的打擊或鎮壓。
對於執政黨也是沒有權力采取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打擊反對派。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和平文明,因此民主制度從政治制度可以實現和平文明。
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個人自由是受到法律的維護,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侵犯,因此人是有自由權利會自由選擇個人生活,並且不能受到任何人的強制或幹預。
在極權社會,由於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只是統治者或獨裁者驅逐的物或工具,而且也是利用合法地位,有時也是采取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如中國的文革、反右。
因此,從自由意義,自由社會是和平意義,並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政府的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也就是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任何人的侵犯,這就是和平意義,也就是民主社95
95
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
但是在專制社會,由於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政府或統治者對於異議人士采取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予以打擊或鎮壓,由於存在政治暴力主義,因此人會存在恐懼,社會是不安全的。
但是在自由社會,由於個人自由的實現,由於並不存在政府的政治暴力主義,因此是和平意義,因此人也是安全的,而且也是不會有恐懼。
和平主義的另壹個意義就是人類社會或人類世界的和平,也就是說,和平、自由與繁榮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人類社會需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
這就是不論那個國家,在維護國家利益時,需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意義,因此這就需要反對壹切戰爭,反對壹切暴力主義,反對壹切恐怖主義,反對壹切極端主義。
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
因此,任何國家不能威脅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在現代社會,戰爭主義基本是可以消除,但是也會有局部戰爭,從和平主義的角度,壹切戰爭是需要扼制或抵制。
對於現代社會,人類和平的威脅主要是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這也許是需要人類社會共同反對的,如美國的反恐戰爭,可能需要人類社會的共同支持。
因此對於恐怖主義,有時需要打擊或扼制,因為恐怖主義是危害人類社會的和平,也是威脅國家安全。
因此有時人類社會也是不能不用軍事力量打擊恐怖主義。
96
96
就是說,如果不打擊或扼制恐怖主義,或許恐怖主義會是更為泛濫。
由於世界的多元,由於文化的沖突,由於民族的沖突,因此尋求人類世界的共同和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責任。
對於中國,在國際社會,應該是奉行和平主義,不僅維護中國利益,而且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是中國人可以認識的。
由於中國人的善良,因此中國人是熱愛和平,因此中國人應該是和平主義,不僅在國內社會,是和平主義,是尋求中國社會的和平意義,而且在國際社會,也是奉行和平主義,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意義。
因此,和平主義是中國人的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
對於民主社會的和平意義,需要中國人要信奉和平主義,這樣從正面意義,和平主義不僅是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而且社會行為也會是和平主義,這就會反對壹切形式的暴力主義與恐怖主義。
從壹個意義,盡管民主文明是和平文明,從大的方面,不會存在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但是從社會意義,由於個人因素,有時會存在個體的暴力主義或恐怖主義。
但是人對和平主義的信奉,人就會是和平主義者,因此就不會存在暴力主義,即使存在個別的暴力主義,但是由於受到社會或法律的制約,另壹方面是由於社會人文生態的優化,因此也會把暴力主義是可以消除,或是降到最低限度。
第 18 章 責任
97
97
在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當人是自由時,個人自由的享有,從個人意義,是自我導向的個人自治,個人自治就是個人對自己的負責,也就是自我負責,這是責任意識。
因此,當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時,人就是在自我導向,是在個人自治,人在個人自治的人生歷程中,就是在培養人的責任意識,人就是對自我的完全負責。
從壹個角度講,個人自治的自由實現,個人自治的自我導向,就是尋求個人的人生意義與價值,就是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對於個人而言,這就是人的自我的完全負責,這就是個人自治。
因此,個人自治是意味完全的個人責任,個人自治從道德意義,也可以說是最高的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人是個人自由的實現,人可以完全操控個人的命運,人是完全可以依據個人思想或個人意願做個人的事,而且是人生的自我導向,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可以實現人生幸福與成功。
因此,不論從社會意義,還是從個人意義,個人自治需要人的完全的自我負責,是激發人的自由的實現,是激發人的自我導向,這樣對個人是有價值與意義,壹個人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可以是實現人生的幸福與成功。
因此,作為個人就應該這樣,也就是人要欲求自由,人要實現自由,因此個人自由的實現,個人自治就可以達成。
個人自治的達成,對人是有利的,壹個人做了個人願意做的,壹個人是依據個人思想或個人意願在做個人的事,而且壹個人的自我導向,壹個人是自我教育,是自我完善,壹個人會成為有才智、有教養的人,就是壹個人可以成為高素質的人,並且壹個人可以實現人生的98
98
價值與意義,壹個人可以實現幸福與成功,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嗎?
因此,個人自治是美好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也是美麗的人生。
從社會意義,個人做好了個人的事,壹個人是高度的個人自治,壹個人的完全的自我負責,這對社會也是有益或有利的,從社會意義,壹個人是高素質的社會公民,因為個人自治的達成是在社會生活中,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生的幸福與成功是在社會生活中在達成,因此對社會也是有利的。
從個人意義講,責任不僅是自我的完全負責,不僅是高度的個人責任,同時也意味對家庭責任的承擔,就是個人自治,從寬泛意義,也是指家庭的高度自治,就是人是把個人家庭是經營的美好與幸福。
因此,從個人意義,從家庭意義,個人責任是責任意識的核心。
如果個人自治是不能達成,也就是如果壹個人是對個人也不是負責任,因此壹個人的責任意識也是很弱的,因此對社會責任也會是淡漠的。
另壹方面是社會責任,其實個人自治同公共社會是有壹定的關聯,就是個人自治是在社會生活中在達成,因此個人自治的達成,從客觀上講,是有利於公共社會,就是說,壹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意義的實現,肯定是在公共社會生活中,因此對社會是有利的。
但是社會責任是指人的公民責任,人是生活於社會公共生活中。
壹方面,民主社會是公民的參與,如民主選舉,另壹方面,是公民社會的構建,也是生活家園的構建,在民主社會,存在社會公共生活,存在公民社會,也就是人是參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參與在公民社會中。
99
99
從公民社會講,只有在民主社會,人才會成為真正的社會公民,因為民主社會存在公民社會,而且也是存在社會公共社會,如民主選舉,如個人利益或社會利益的訴求。
這樣,由於人是參與公民社會,人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也是在培植人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也是強化社會公民的公民意識。
另壹方面,社會責任是人的自覺,是人的人文修養,就是社會公民是有公民責任的責任意識,這是人的自覺。
正由於是自覺,因此人就會主動或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而且在個人自治中,是尋求個人與社會的融合或和諧,是達成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同壹或壹致。
因此,在民主社會,公民責任會成為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而且會成為現實可能,因此,人是參與公民社會,人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由於社會責任的自覺,因此人會主動或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意識意義講,至少壹個人是尋求如何把公民社會構建的美好,如理性、公平、正義、和平、文明、愛、溫暖、幸福的社會人文生態,就是如何把個人生活的生活家園是構建的美好與幸福,就是如何把民主文明或民主社會構建的美好與幸福。
從主觀意識,人就會是思考,人就會是尋求,從行為意義,人也會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這就是社會責任的承擔,就是人是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冷漠。
責任意識的擴大,就是指向社會,指向生活,指向國家,也指向民主社會,因此人也會是愛國,也是愛社會,也是愛人民,因此也會是愛自由,是愛民主。
因此,民主社會的思想價值是互相融合,是互相滲透,而且也是互相激活。
100
100
責任的擔當,的確也是人的基本素養,同樣也是人的高尚情懷,從民主社會的角度講,公民責任也只是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但是同專制社會比較,責任意識的確是人的高尚情懷,其實在專制社會並不存在社會公共生活,而且也並不存在公民社會,因此人也不會有社會責任的責任觀念。
從壹個角度講,關懷民族,關懷民眾,關懷國家,關懷生命,也是社會責任的泛化或指向。
如果人是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人就會關懷國家,關懷公共生活,關懷民族,關懷民眾,而且不僅關懷,而且是承擔責任,是有承擔責任的社會行為或社會活動。
因此說,責任是高尚情懷(如愛國)的壹個基礎,高尚的、美好的人文情懷,也是從責任可以引發,而且同責任也是融合相關。
第 19 章 誠信
自由主義市場秩序是誠信秩序,也就是市場產品是以質量來競爭或服務,而排除欺詐,任何企業或個人是把消費者視為上帝,是謀求最好的優質產品或服務。
誠信秩序的建立,是依據法律,在民主社會是司法獨立,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而且法律確定的是誠信價值,而禁止欺詐行為。
只有司法獨立,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確定誠信秩序,因為壹切欺詐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追究,這樣可以把欺詐降到最低限度。
101
101
另壹方面,誠信服務是受到法律的確定,就是通過市場秩序的相關法律的制定與保障,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的競爭會受到法律確定或保護,這樣企業是以產品質量在市場競爭。
由於自由社會是法治社會,因此才能確定自由主義市場秩序,而且是規範的市場秩序,而且可以確定誠信秩序,並且是禁止欺詐行為,這樣自由市場會杜絕假冒偽劣商品。
這其實就是確定自由市場的市場規則,只有確定誠信秩序,規範的自由市場秩序才會能夠確定。
因此,市場秩序就是法治秩序,就是法律秩序,企業或個人是按法律秩序在運行。
從法律意義講,只有法律或法治是可信的,而人是不可信的,這就是人有人性的弱點,如貪婪、自私,因此,法律制度可以制約人的劣性或弱點,而且是確定良好的市場行為。
在法律制度可以確定誠信秩序的前提下,另壹方面,是人要有誠信觀念。
其實由於法律秩序是誠信秩序,因此人會自然而然會有誠信觀念,人在市場秩序的誠信秩序中,人會接納誠信觀念。
這樣人的誠信觀念就會確定,另壹方面,誠信觀念是人的自覺,人是有自覺的誠信觀念,這樣人就不會有欺詐,因此也就不能是制造假冒偽劣商品。
同時人會是誠信服務,是提高產品質量,是憑借產品質量在自由市場在自由競爭。
因此,法律制度可以確定人文觀念或思想觀念,可以確定誠信秩序,另壹方面,是人的自覺意識,兩個方面也是相互作用,是良性互動,如此,誠信秩序就會確定。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誠信觀念也是重要的思想觀念,這就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誠信,102
102
也就確定誠信秩序或誠信關系。
在民主社會,任何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任何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共活動,也就是法律是保護壹切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可以公開的從事政治公共活動,這樣壹切政治或社會公共活動是在陽光下,也就是是公開的,因此,也就不需要是欺詐。
不同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是公開的平等談判或協商,這樣平衡不同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的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
既然是公開的,是光明的,是在陽光下,因此,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需要公開說明其社會訴求或政治訴求,並且不同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不是敵對的,不是對抗的,相反是互相合作,是共存的,是和平的。
因此壹切社會或政治集團是公開進行,因此也不會欺詐,相反是誠信,這樣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會存在誠信秩序或誠信關系。
因為只有人的誠信,人才會公開說明利益訴求,只有人的誠信,人才會是公開的協商或談判。
也就是壹切卑劣的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會受到法律禁止。
這就是說,民主社會的社會或政治公共生活是透明的,是公開的,是光明的。
因此需要的也是人的誠信,而不是人的卑劣或欺詐。
另壹方面,誠信是人在個人生活或社會生活中的存在,這需要人的道德自覺,是人要有誠信觀念,這樣對人會是誠信。
103
103
這同樣同社會生活環境是相關,在自由社會,人是公開、公正、公平的自由競爭,因此壹切也是公開的,不需要或禁止不公平的競爭,或者,不存在不正當的競爭,這樣人也會是誠信,因為壹切卑劣是不能公開的,而且也是沒有市場的,因為人也是不需要卑劣,如此,人也會是誠信。
因此,誠信秩序是存在於人的社會公共生活中,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確定誠信秩序,這就是自由競爭的競爭規則,可以確定誠信秩序。
這其實在於自由競爭的公開、公平與公正,只有這樣,人才會是自由競爭,因此人會是誠信,而不是欺詐或卑劣。
就是說,自由競爭不僅是禁止不正當的競爭,而且卑劣或欺詐也是沒有市場。
另壹方面,也是人的道德自覺,也是人的人文修養,也是人的思想素養,人是有誠信的思想修養或人文修養,因此人會是自覺誠信。
不僅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誠信,而且同人的關系,也是誠信關系。
其實,誠信關系也是人與人關系的壹般情況,也就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是誠信,是不會欺詐。
從另壹個意義,正由於是誠信,人也會是尊重人,也會是關愛人,因此,誠信、尊重、愛的思想價值也是互相融合的。
從自由的角度,欺詐是自由所禁止的,欺詐是違背自由原則的,因此,自由秩序是禁止欺詐。
另壹方面是卑劣,卑劣有的也是公開的,如人的暴力,有的是陰謀,是見不得人的,如104
104
果人是有誠信觀念,因此人對人是尊重,人對人也會是關愛,因此人也就不會是卑劣。
因此,現代思想價值是人的人文素養,是人的思想素養,只有人都是自覺認知,人才會有自覺行為,如誠信,如果人是自覺,人就會是誠信,人不會是欺詐或卑劣。
如此,人文素養同社會文明的程度是相關,同社會制度的制度精神是相關,民主社會通過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可以確定人文意義的制度精神,如誠信,如自由,這樣人就會受到社會文明的文明教化,人就會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受到文明熏陶,因此人也是會有人文素養,同時人又是自覺,人是個人自治的自我完善。
如此,民主社會可以確定文明秩序,而且可以確定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
這就是民主社會是文明的,是高級文明的社會文明或民主文明,同時社會成員是文明人,是高級文明的文明人,這就是社會的良性互動。
民主社會可以造就民主文明的文明人,高級文明的文明人可以構建民主文明,這就是社會於人的良性互動。
第 20 章 本真
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性或生命是自由狀態,因此也是自然狀態,這樣人的本真會呈現出來,這就是壹個人的自然天性或本性,這就是壹個人的生命本性或本質,因此人的天賦會自然呈現,這就是人的本真。
只有人的本真,這時人性的優性會自然呈現,人的天性或本性中良好的天賦會自然呈現,105
105
也就是壹個人是我,而不是他,我不同於他,是在於我的本真。
本真意義就是人是順應人的自然天性或本性,是人性的優性是自然伸展,是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受到激發。
在自由空間,在自由社會,人是自由的,因此人是不會受到強制或奴役,也是不會受到幹預或幹涉,因此人是自然本性的自然釋放,而且人的自然本性的自然呈現,壹方面是自由的,壹方面是自然的,這如樹的自然生長,這樣人才會成為我的人,是獨特的人。
這是兩個方面,由於自然天性的自然呈現,因此人性的美好的優性是自然呈現,另壹方面人是自由的,人又是善於自我導向,如此,這樣人性的劣性是受到控制。
因此從積極意義,直的材料可以是造就直的。
相反,如果人是不能是自由,人性是受到扭曲,而且人在奴役空間,扭曲之材是不會造就直的,因此人也不會是本真。
這如鷹的自由飛翔,只有鷹不是受到囚禁,只有鷹是在天空中,只有鷹是自由的,鷹才會在天空中飛翔,是自由自在的飛翔,這時鷹才會是鷹,而不是雞。
鷹的自由飛翔,是鷹的本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鷹才會成為鷹。
人也是這樣,只有人是自由,人才會是自由生發,不僅人性是自然的,而且由於人的自由自覺,人也是自我導向的,這樣人是順乎壹個人的自然天性是自由發展。
尤其是對於天才,只有天才是自由的,天才的天賦才能是顯示出來,天才才能是自由創造。
106
106
對於壹般常人也是如此,只有人的自由,壹個人才會成為我自己,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獨特天性,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獨立思想,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獨特的人生意義,而且壹個人才會是壹個人的獨壹無二的自由生命與自由人生。
這就是壹個人會成為我自己,是不同於他人,我不同於他,是由於我的本真。
從壹個角度講,由於人可以是享有個人自由,由於人是生活於自由社會,因此人會是本真。
這樣就不會存在奴役社會的那樣,人會是虛偽,人會是虛假,奴役社會會把人是扭曲為壹種模型,人不是個人的自然本性,壹個人不是我自己,而是壹個模型,而是壹種模式。
從人生意義,由於人是本真,因此人才會是自由與幸福,也就是我是這樣,我就是這樣,不需要虛偽或虛假,不需要粉飾,人是自由自在,人是自然而然,是什麽就是什麽,順乎人的自然天性,順乎個人的自由天性。
因此,人是真實的,不僅人是本真的,是壹個人的自然本性,而且人也是真實的,因此不需要虛偽,不需要虛假。
由於人是真實,因此人的生活也是自然的,人的生活也是我的自由生活,也是我的自我導向,也就是說,人是不會是看他人的顏色在做事,而是人是按個人的自然天性的自由的生活。
這就是我是什麽,我就是什麽,我想怎樣生活,我就怎樣生活,其實這就是人的自由生活,這就是人的自由人生,同樣也是人的幸福意義。
本真,人會是自然,人會是自由,因為會剔除壹切虛假,也就是不會做作,不會作秀,107
107
這對於人的生活是有積極意義。
這樣由於人是自然本真,由於人是自然自由,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同人的關系也是簡單化。
從個人意義,人的本真是人的自由生活,也是人的自然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而且人是真實的,也是自然的。
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由於人是真實的,人也是自然的,這樣會把壹切虛偽或做作或作秀在消除,也就是卑劣不會出現,因此人與人之間也會是好的溝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而且人也是獨壹無二的,同時人是真實的,人也是自然的,因此對於人在社會生活中,同人的交流也是單純或簡單,而且這樣有利於人的溝通或交流,是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流,如人會有真實的情感,因此人與人的關系也是簡單明了,是有益於人與人的共同生活。
這就是壹個方面是個人生活的生活意義,壹方面是人類生活的共同意義,對於人的自由,由於人的本真,因此人的生活層面會在高的壹個層面,會在美好的層面,會在高尚的層面,因為壹切虛偽或虛假,壹切卑劣或醜陋是可以剔除,是不會存在。
因此這就是光明的社會意義,是透明的生活意義。
由於人的本真,因此人是透明的,人也是光明的。
只有人的真實的生活,只有人的自然自由的生活,這時人的生活才會是幸福,人類的共同生活才會是安全的,人與人是信任的,人與社會是信任的。
因此人的本真,人會是誠實,不僅對自己是誠實面對自我,而且對他人也是誠實,因此108
108
人不會自欺,也不會欺人。
第 21 章 合作
在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國家與國家之間是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這有利於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是人類的共識。
也就是如果國家與國家是敵對,是對抗,不僅不能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與繁榮,而且也是不利於壹個國家的社會發展。
合作關系是平等意義,而且是共同意義,這就是人類立場,是人類社會的公共立場,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
因此要建立合作關系,壹個國家的主導思想是人類主義,是世界主義,而不是民族主義,而不是國家主義。
通過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極端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有時會把壹個國家引向災難或罪惡,而且是危害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如納粹主義,如軍國主義。
因此對於中國,中國要走向世界,世界要走向中國,中國應是開放社會,是開放國家,而且中國是參與人類社會,是走向世界,這就需要中國同其它國家是建立合作關系。
合作關系,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相交流,也是互相發展,如 WTO 的國際市場秩序,經濟發展也是走向國際化。
同時政治合作,也是維護人類的共同利益,同時也是維護中國的利益,不僅保證經濟互109
109
利,而且也是文化交流。
正由於是交流,因此不同文化是互相融合,而且在人類世界的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也是有利於世界文化的構建。
這就需要中國要避免民族主義的誤區,其實當中國建立民主社會之後,中國就會奉行人類主義,是奉行世界主義,因此也會是走向世界,通過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中國的積極作用,就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與繁榮。
對於中國社會,由於是民主社會,因此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不會是敵對或對抗關系,因此,民主也是意味是合作,是協商。
也就是說,民主制度可以消除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對立或敵對關系,而且確定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合作關系。
這就是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是公開的政治或社會公共活動,是通過民主協商來平衡社會或政治利益。
因此,這就意味是合作,而不是對立,如政黨關系,通過民主選舉可以為執政黨,但是在野黨同執政黨並不是敵對關系,而是和平相處,在野黨也只是監督執政黨,這種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的和平共處,就意味是合作關系。
合作關系,也是民主協商,也就是通過民主制度或民主程序進行談判,或協商,通過妥協達成政治利益的利益平衡。
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消除了政治壟斷,也消除了政治壓迫。
在民主制度,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可以坐在談判桌上進行和談,而不是敵對或對110
110
立,而不是壓制或暴力,這就是民主原則,民主就是意味和談,意味協商,因此民主原則也確立了合作關系。
如果不是和談,就不會是參與民主社會,就意味是走向民主社會的邊緣,民主制度或民主程序,就確定了需要和談,需要協商,要尋求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就需要民主原則,就需要和談或協商,也就意味是合作。
因此合作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原則,也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則,這就需要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按民主制度或民主程序進行和談或協商,和談或協商就是合作原則,而不是敵對或對立。
這是兩個方面,和談或協商就意味是合作,就是說,民主原則就意味是合作,另壹方面,要尋求合作,或者,要尋求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就意味是要合作,只有合作,也就會是協商或和談,也就是按民主原則來運行。
另壹方面的合作,是人同社會或集團或個人的合作,作為壹個人,要尋求個人利益,要尋求個人發展,要尋求個人的成功,要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需要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也就是人是在社會之中,這是壹點。
民主社會的社會公共生活,是自由競爭,可以說是個人奮鬥,但是個人利益的實現,需要同集團或社會或他人的合作。
合作關系意味是在尋求個人利益時,是同他人或社會利益是相關的,也就是說,人不僅尋求個人利益,而且個人利益是同社會或他人利益是平衡意義,也就是對於個人,每壹個人的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同時又是最小限度的受到損害,這就是合作關系。
這就需要走出自我主義的封閉,對於自我主義是缺失合作,人只是單純尋求個人利益,111
111
而不會兼顧社會或他人利益,也就是不是同他人或社會的合作,而是封閉的利益尋求。
因此合作是人文價值,是公共價值,是社會價值,人要生活於社會公共生活之中,就需要認同社會或他人的合作。
由於是合作,因此個人利益的尋求,是公開、公正、公平的,是透明的,是光明的,這就是自由競爭的社會秩序,這樣會把卑劣或醜行是排除了,人也是不需要了,這就是民主社會有民主社會的社會原則,而且也是有自由競爭的競爭規則。
因此,合作是現代社會的文明價值,也是思想價值,這需要人的認知,如果缺失合作意識,那麽人在社會公共生活就不會尋求個人利益。
第 22 章 尊嚴
當人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只是專制主義操控的物或工具,因此人是不能自主,人是不能自我導向實現個人的價值意義,因此人是沒有尊嚴,沒有生命的尊嚴,沒有人性的尊嚴,沒有人的尊嚴。
就是說,這時人的存在不是人的存在,只是奴隸狀態的存在,對於有的人是受奴性文化的毒化,人是奴才,就更不會有人的尊嚴。
不論是 P 民,還是屌絲,說明了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對於無權無勢的人,是沒有人的尊嚴,是受人的政治欺壓或政治宰制或政治歧視。
從個人意義,專制社會存在等級制度,對於特權階層不僅占有社會資源,不僅是高高在112
112
上,而且是欺壓民眾,因此民眾被稱為 P 民,而無權無勢的人也是自嘲為屌絲,這是令人心酸的人的存在狀況。
但是在自由社會,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人是自由的人,人是獨立的人,這時人就有人的尊嚴,有生命的尊嚴,有人性的尊嚴。
也就是說,只有人是自由,只有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這時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人的存在,人是站立的人,而不是爬著或跪著的人,因此人是有尊嚴的人。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人是可以個人自治,人是可以自我導向,人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來實現人生的價值或意義,可以尋求人生的幸福或成功,只有人是這樣,人才會有人的尊嚴。
這時,人是大寫的人,人是站立的人,不在受他人的奴役或強制,人是自我做主,人是自己的主人,人是個人可以把握個人的命運,人是可以自我決定,這就是人的尊嚴,因此人是人,是屬於自己的人,因為個人是自己的最高主宰,個人是自己的主人,這就是人的尊嚴。
這是從自由意義說明人的尊嚴。
從民主意義,在民主社會,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天下的人只是社會公民,不會有特權階層,因此民主社會是實現了平等意義,這樣不會存在政治宰制,不會存在政治壓迫,不會存在政治歧視。
從這個意義,人的存在是有人的尊嚴,這種尊嚴是民主文明的制度意義可以實現,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體現了人的尊嚴,而且任何人是平等的,任何人是有人的尊嚴,這是政治平等的人的尊嚴。
但是在專制社會,只有特權階層是高高在上,無權無勢的平民只是 p 民,只是屌絲,沒
113
113
有政治地位,沒有個人權利,只會受到政治壓迫或政治宰制,因此人就不會有人的尊嚴。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的社會平等,因此人是可以依據法律來保護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在受到侵犯時,人可以有權利維護人的利益,這就是平等的民主權利,這是最為重要的壹點。
也就是民主社會,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沒有特權階層,任何人只是平民,不論壹個人是多麽富有,不論壹個人是總統,還是壹個人是貧窮,還是壹個人只是壹般平民,任何人在法律意義是平等的,任何人在政治地位是平等的,這是從制度意義對人的尊嚴的實現。
同時由於人是可以有民主權利來維護個人利益,就是個人利益是不會受到侵犯或損害,這就是任何人是人的地位,尤其是對於壹般民眾,不僅不會受到政治宰制或壓迫或歧視,而且可以有政治權利來維護個人利益,這只有在民主社會,可以實現壹般民眾對於個人利益的有效保護。
只有在民主社會,人才是人的生活,人才是人,有人的尊嚴,從壹個角度,就是人的尊嚴是受到保護,人的尊嚴是不能受到侵犯。
因此,在民主社會,人是可以是有尊嚴的生活,是有尊嚴的自由生活,是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從幸福意義,人的尊嚴生活才會是有幸福意義,這就是自由的尊嚴,這就是自由的幸福。
因此,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是保障了人是可以有尊嚴的生活,這就是自由文明的幸福文明,這是從大的方面的分析。
另壹方面,人的尊嚴也是人的認知,就是尊嚴是思想價值,是人文價值,尊嚴是美好的114
114
價值意義,人要認知尊嚴的內涵或含義。
因此從人文角度,尊嚴也包含人的尊嚴,也就是壹個人是把個人視為壹個人,視為有尊嚴的人,這就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而且人要有良好的道德自覺。
從這個意義,有尊嚴的人就會是做好人,是做好事,而不會是做壞事,不會危害他人會或社會,不會侵犯或傷害社會或他人,這個尊嚴是個人對個人尊嚴的壹種確定。
如果人是缺失人文素養,如果人是缺失人的良知或道德意義,這時人就會做壞事,即使有時是不做壞事,但是為了個人利益,有時是不顧人的尊嚴,這也是人的卑賤,如有的女人陪睡掙錢,的確是有失人的尊嚴,也是人的壹種下賤,因為人缺失人的尊嚴。
因此從個人意義,人也是在維護人的尊嚴,也就是人是人壹樣的生活,有人尊嚴,通俗地講,人就是要臉,如果人是不要臉,那麽什麽事也會幹,如果人是要臉,那麽對於有的事就不會幹。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如果社會存在正面意義的人文價值,如果社會存在積極光明的價值意義,如普世價值,那麽人的生活意義也是有人文精神,人的生活空間才會是有人文氣息的健康的、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這樣社會存在普遍意義的價值意義,這就是人的道德意義,這就是人的人文素養。
如果人是缺失人文精神,如人做有失人的良知的事,做有失人的臉面的事,人就是在缺失人的尊嚴。
從這個意義,的確尊嚴是高貴的價值意義,有尊嚴的人才會是高貴的,而缺失人的尊嚴,就是卑賤或下賤。
115
115
第 23 章 幸福
在自由社會,當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可以擁有自由的幸福。
壹是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不受他的幹預或幹涉,從消極自由的角度,人是享有自由的幸福。
就是說,當人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的存在狀態只是奴隸狀態,因此人的存在只會是苦難或痛苦,如毛澤東時代的反右、上山下鄉。
但是在自由社會,當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就不在受到奴役或強制,因此人可以是免受由於受到奴役或強制的苦難或痛苦,因此人是可以擁有自由的幸福。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當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是個人自治,人可以通過自我導向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是可以追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因此人也是可以擁有自由的幸福。
但是在奴役社會,人並不能實現在個人自治,人連基本的消極自由也不能享有,就更談不上積極自由的實現了。
因此,不論是消極自由,還是積極自由,人是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
因此從自由的角度,自由文明可以實現幸福文明,因此自由文明可以保障或維護個人自由,人是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因此,從自由社會的自由制度是確定或保障了自由的幸福的幸福意義,也就是自由文明是幸福文明,這是從自由角度的分析。
另壹方面,幸福的享有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就是人要享有幸福,需要自由社會的社會116
116
公共生活是幸福的。
盡管從自由的角度講,自由文明是幸福文明,是人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這是制度文明的幸福文明,這是大的方面的分析。
人要生活的幸福,因此需要的是自由社會的社會文明是可以實現幸福,這就是人在自由社會的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可以幸福的生活。
從人文角度,就是自由社會的社會人文生態是健康的,是良好的,是文明的,是正義的,是美好的,是清新的,這樣人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這就涉及自由文明的幸福文明的構建,從社會意義講,也就是自由文明從制度意義,可以實現其它的思想價值,如民主,如誠信,如人道,如平等,如正義,如幸福,如公平等,這樣從大的方面,從制度意義,可以確定幸福文明,也就是從制度意義,制度文明可以實現高的層面的文明意義,因此自由文明的社會文明程度是高的,如此,人才會是幸福的生活,人也會是有幸福的生活感受。
因此,社會人文生態的優良構建,是兩個意義,壹是制度意義,是制度文明,通過制度文明可以確定高級意義的文明精神,這樣社會文明程度是高級的,也就是社會文明的文明精神是可以實現,如平等,如公平,如誠信,如正義,如民主,如幸福,如人道等。
也就是從制度文明可以確定社會人文生態的良好與健康。
這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從人文意義,自由文明或自由社會的社會人文化生態是良好的,從制度文明,是自由社會的制度文明,也就是兩者是互相關聯,只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
制度文明的文明社會,也就是社會人文生態的制度確定或制度構建,也就是制度文明的117
117
文明構建可以確立自由文明的幸福文明的大的框架。
從人的意義,這就是人是遵循自由文明的文明價值,這也就是人文素養的提升。
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是兩個方面,壹是制度文明的制度意義,可以確定制度文明的文明精神,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由於參與公共生活,因此人也是自然而然受到文明精神的教化,人實在接受人文精神。
這就是人在不同的社會文明,會有不同的精神意義,如果人是在賊窩,人就會馴化為壹個賊,如專制社會,但是如果壹個社會是文明社會,人通過社會文明的人文教化,人就會接受人文精神,人會是高級意義或現代意義的文明人,人會是有教養的人,這是社會制度對人的教化或制約,自由社會的制度文明的文明精神的實現,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就會接受自由社會的人文精神,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正義、誠信、善良、愛等。
另壹方面,是人的自覺意識,這就是人是自覺接納人文精神,這就是個人自治的自我教育,人是通過自我教育提升人文素養,人是接受人文精神,這樣人的人文素養是高尚的。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從人文意義,人就會是在優化社會人文生態。
人要生活的幸福,從最低的限度,至少自由社會是安全的,人是有安全感,這是幸福意義的最低限度。
社會安全,壹是制度文明的制度實現,也就是壹方面制度文明可以實現文明精神,另壹方面是由於法律制度的制約,可以限制或降低非文明的社會存在,如欺詐,如暴力,這樣社會是和平意義,是安全意義。
二是個人的人文自覺,就是說,如果人人是遵循人文精神,人是人人是遵循社會規則或118
118
社會文明,這樣自由社會就會是安全。
這也是涉及不同的人文價值的意義實現,就是如果人是自覺遵循社會文明,這就是遵循自由文明的文明精神或文明規則,也是人是遵循自由文明的人文精神,因為自由文明的文明精神或文明規則就是人文精神,這也只是最低限度。
另壹方面是人的自覺,就是人不僅是遵循文明規則或文明精神,而且人是自覺的自我提升,這就是人的個人自治的自我教育、自我導向、自我提升,壹個人通過學習或自我教育,可以提升人的人文教養,這樣壹個人的人文素養是高的。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就是在優化社會人文生態,這就是自由社會的社會風氣是良好的,是健康的,是文明的,是光明的,是清新的,是美好的。
也就是壹切正面價值的文明意義是可以實現,這也就是社會人文生態是美好的,如人是誠信,人是理性,人是愛,人是和平,人是尊嚴等。
這樣壹個社會不僅是安全的,而且壹個社會是幸福的。
這也就是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人有安全感,人有歸屬感,人有幸福感,這就主要在於社會公共空間是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這也是理想意義的文明追求。
也就是人在社會公共空間中,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是可以互愛的,也就是社會中的好人是絕大多數,這樣人才會是感到安全,才會是有美好的幸福感受。
如果壹個社會是社會風氣的敗壞,人在社會公共空間,人沒有安全感,人是提防壞人,人是懼怕受到欺詐或蒙騙,人是懼怕受到欺壓等,這樣就更談不上高級意義的幸福感受,如當下中國就是這樣,人沒有最基本的安全感,而且人的幸福意義也是非常低的。
119
119
因此對於自由文明,不論是通過制度文明的實現,還是通過社會人文生態的優化,可以實現幸福文明,人是可以有幸福意義,這就是幸福文明。
也就是說,自由文明是要實現幸福文明,只有人是可以感受到幸福,人的生活意義才會有美好的意義,如果壹個社會不能實現幸福意義,只能說明壹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的低下。
因此從自由文明的構建意義,幸福是壹個思想價值,就是構建中國的自由文明,幸福價值是重要的思想價值,就是自由文明要實現幸福意義,這樣自由文明才會是幸福文明。
因此幸福文明是對中國的自由文明的壹個確定或指向。
2014-6-14
第 24 章 平等—政治與法律意義
在民主社會,消除了特權階層,而且在政治地位,任何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因此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公開的從事社會或政治公共活動,並不會受到某個個人或政黨或集團的壓制或打擊,這就是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
如民主選舉,任何政黨是公開競選,通過民主選舉可以競爭執政地位,任何政黨或政治集團並不存在任何政治特權,任何政黨或政治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如果壹個政黨是競選失敗,盡管並不獲取執政地位,盡管是在野黨,,但是依然同執政黨是平等地位,並不會受到執政黨的壓制或打擊,而且也是公開從事政治活動。
這就是平等意義,作為執政黨也是不會擁有政治特權,政治公共權力只是用於社會公共120
120
服務。
對於個人意義,在民主社會,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即使有的人是總統或富翁,但是從政治意義,也是不會有政治特權,也就是不會或不能利用公共權力謀求個人私利。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可以實現平等意義,這個平等意義是政治地位的意義是平等,也就是在民主社會,是消除了等級差異,是消除了特權階層,另壹方面由於權力制衡,因此政治公共權力受到制約,因此任何人是不能利用政治公共權力謀求個人利益。
正由於是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消除了政治壓迫或政治欺壓,也消除了政治歧視,也就是消除了專制社會的制度弊端。
在專制社會,對於平民(無權無勢的人),由於在政治地位並不擁有政治地位,因此只會受到專制特權階層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但是民主社會,是實現了政治地位的平等,也就是真正實現了人民主權的思想,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社會的主人。
在民主社會,只存在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但是並不存在敵對或對立的敵人,這就是人民是社會的主人,這是人民主權學說的制度實現。
對於個人,壹個人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也不論壹個人的出身,任何人不會擁有政治特權,任何人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意義。
因此民主社會的平等,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
正是由於民主制度是實現了平等思想,是實現了人民主權的思想,如此,社會是屬於人121
121
民的,權力也是屬於人民的,而且並不存在敵對或對立,因此從制度意義,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這對於生活於專制社會的平民而言,這就實現了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即使壹個人是無權無勢,但是從政治地位,同任何人是平等意義,不會受到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這也從另壹個角度可以解釋,在民主社會,對於政治權力的擁有者,如公務員,由於權力制衡,由於輿論監督,由於社會監督,因此政治公共權力只能是服務於社會,而不能用於謀求個人私利,而且不能利用政治公共權力是對平民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這樣也就保障了平民,尤其是無權無勢的人的政治利益或個人利益。
但是在專制社會,由於權力不能受到限制,因此對於有的當權者,不僅利用權力是謀求個人私利,而且也會利用權力是對平民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這是非常卑劣的壹個方面,為什麽在專制社會,無權無勢的人是 p 民,是屌絲,就是由於無權無勢的人由於受到政治壓迫而生活的辛酸與艱難。
但是民主社會,從制度意義,實現了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只是社會的平民,只是平等意義,並不存在政治特權或特權階層,而且任何人也不會受到政治壓迫,也不會存在政治歧視,因此也不會存在所謂的 P 民,任何人是社會公民,這是任何人的政治地位。
也就是由於是人民主權,因此人人是平等意義,是社會公民,從政治意義,任何人也只是平民(民主社會也是平民社會),因此也不是老百姓,也不是 p 民,也不是屌絲。
另壹方面,從法律意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壹個方面是由於政治地位的平等,因此消除了政治特權與特權階層,因此在法律面前人人也是平等,因為任何人是不會擁有政治特權。
122
122
由於不會存在政治特權,因此另壹方面由於司法獨立,因此不會存在專制社會的當權者對司法的幹預或幹涉。
在專制社會,司法的不能獨立,這是專制社會的法律不能平等的根源。
在民主社會,另壹方面由於司法是獨立,司法不受任何人或任何政黨的幹預或幹涉,聯邦最高法院或地方法院是獨立審判,這樣從制度意義,是保障了司法的公正(另壹方面是權力制衡,司法受到行政與議會的制約),因此也就保證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也就是只有司法的獨立,可以實現司法的公正意義,也就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意義。
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即使是總統或議員,只要是觸犯憲法或法律,就會受到司法追究,因為任何人是沒有政治特權,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同樣也是政治地位平等的表現或法律保障。
因此政治地位的平等同法律地位的平等是壹致,而且是從制度意義是互相支持或保障。
因此在民主社會,任何人可以自豪地說,我是社會公民,我是人民的壹員,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我同任何人是平等的或壹樣的。
我會受到憲法或法律的保護,因此我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這同樣從另壹個意說明義,這就是個人權利,這就是個人自由,因此民主制度是保障個人自由,是保障個人權利。
從這個意義,個人權利是不受任何人的剝奪或壓制,這也就是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也就是由於平等地位,因此個人權利是受到保障,因此不會有任何人可以侵犯或123
123
剝奪個人權利。
從民主意義,這就是任何人是社會公民,社會公民不僅是社會身份,而且也是壹份榮譽,人會是自豪,因為人是有了政治地位或社會地位。
可以說,在專制社會,對於平民是沒有政治地位或社會地位,盡管從憲法意義,平民也是社會公民,但是社會公民只是虛文,並無實質意義,對於壹般平民只是居於社會下層,是受到特權階層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第 25 章 公共意識
社會存在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也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存在不同的社會組織,因此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尋求其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不同的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維護其社會利益,但是這需要有公共意識。
就是說,人在思考問題或處理問題時,是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是在尋求或維護個人或集團的政治或社會利益,不論是社會或政治集團,還是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
因此,公共意識是人的思想價值,是人的人文價值,是尋求自身利益時,需要考慮的基本立場。
從壹個意義,如果存在公共意識,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在尋求或維護其自身利益時,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最低限度是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這樣人就會走出自我主義的狹小視野。
124
124
因為,在民主社會,社會存在公民社會,也是存在社會公共生活,也就是存在社會公共利益,因此,人需要有公共意識。
公共社會,或是公民社會,這是民主社會中,人是可以生活的社會公共空間,因此,人需要維護公共社會,需要維護公民社會,這就需要人的公共意識。
只有人有公共意識,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講,這也是對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
從壹個角度,公共社會是人的生活的公共家園,是社會公民可以生活的公共空間,因此,維護公共社會的社會公共利益是人的社會責任。
從另壹個意義,人也是要構建公共社會,也就是人要構建人可以生活的社會公共空間,因此不論是個人,不論是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需要有公共意125
125
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或是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需要有公共意識。
這是從人的自覺意義的壹種分析,同時也是人的人文素養的要求。
從壹個角度講,如果缺失公共意識,這對於民主社會是很可怕的,就是說,如果是自我主義,只是尋求自身利益,而不顧及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就會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而且也會損害他的(或其它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利益,這其實也是違背了民主原則。
民主原則就是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共同共處,是尋求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而不是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獨占或獨霸,也不是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只顧及自身利益,而不顧及他的(或其它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從生活家園的角度講,公共社會就是人可以生活的生活家園,這個生活家園可以是不同範圍,小到壹個村,壹個縣,大到民主社會,是人可以生活的生活家園,人可以生活家園就是公共社會。
從壹個意義講,就是人不僅個人要好,不僅壹個階層要好,不僅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要好,而且是要大家都要好,就是其它人或階層或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也要好,並且還要大家的共同的好,就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社會公共空間要好,也就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生活家園要好,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實質意義,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平等意義,也是民主社會的公共意義。
也就是社會是大家的,是人民的,是每壹個人或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而且社會也是屬於大家的,是屬於人民的,也是屬於每壹個人或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共和,也就是共存、共享、共有。
126
126
這才是美好的社會,也是幸福的社會。
因此,民主社會也是共和,從這個意義,共和就是共存、共享、共有,也就是社會是屬於人民的,是屬於大家的,而不是壹個人的(如君主社會),也不是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如專制社會)。
共存、共享與共有就是社會公共空間是大家或人民共享的,如基礎施舍的改善是大家共享的,而且也是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的壹個方面。
如教育資源的共享,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大家是共享教育資源。
另壹方面,如公共醫療的改善,如免費醫療的實現,這是人民共享的,不是壹個階層的特權。
這些就是社會公共空間,也就是公共社會,也是公民社會。
也就是只要人是擁有社會公民的政治地位,這是民主社會的實質意義,這樣人也就是在共享公民社會,而且社會也是存在公民社會。
因此,從民主意義,有社會公民的社會地位,就存在公民社會的社會公共空間或公共社會。
因此,人在公共社會中,也會受到人文教化,人也會培植公共精神,同時人是自覺,是自覺有公共意識。
第 26 章 共存與包容
127
127
通過西方自由主義的發展經驗,根據社會財富的擁有情況,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的擁有者是中產階層,而巨富與赤貧只是極少數人,這是資本主義財富分配的最好模式,由於中產勢力的擴大,因此社會是穩定的,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仇富的心理也是極少的,因此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是可以互相包容。
中國的社會發展,由於農民是絕大多數人口,因此,中國社會要形成橄欖型的社會結構,這需要社會經濟的有效調節與發展,也就是說,中國只有大多數農民可以轉化為中產階層,中國社會才會形成強大的中產階層。
這其實也是社會財富的分配,也就是社會財富要為壹般的平民(或農民)所擁有,才能把中國農民轉化為中產階層。
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特殊結構,只有社會財富的絕大數是集中於農民,農民就會形成中產階層,這就是要提高農民(也包含農民工或工人)的財富收入。
因此,中國要形成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要形成強大的中產階層,的確需要合理的經濟政策或財富分配的有效模式。
只有中產階層的擴大,中國的社會結構才會是穩定的,也只有中產階層的擴大,也說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
這就是中國的社會現實,只有提高壹般平民(農民)的財富收入,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是在真正提高。
因此,從社會財富的分配收入,中國社會要消除仇富(仇官)的心理,只有是大幅度提128
128
升壹般平民的財富收入,而且只有這樣,中國的社會結構才會形成強大的中產階層。
只有合理的社會結構,社會才會是穩定,而且不同社會階層才會是共存,而不是存在由於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衡,而引發的仇富的心理。
也只有中產階層的擴大,而巨富與赤貧是極少數,這樣的社會結構,不同階層才會是共存。
這種共存,壹方面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實質意義,也是民主原則的主權在民的原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絕大多數人是中產階層,這就是合理的共存。
也只有存在事實意義的共存,也才會是心理意義的共存與包容。
也就是如果中國的中產階層是擴大,這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事實意義,那麽不同階層也會在心理上是互相包容與共存。
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盡管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消除了特權階層,但是依然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存在不同的社會職業,而且也存在社會地位的高低差異。
因此,不同的社會階層的訴求是不同,不同階層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而且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同,因此,不同社會階層之間需要的是互相包容,而不是排斥。
包容意味是在社會階層之間,壹方面存在事實意義的平等意義,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共存,也就是不存在對抗或對立,這是民主社會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也是民主社會的多元意義。
壹方面是文化心理的包容,文化心理的包容也是同社會階層的事實存在相關,如專制社會的特權階層,由於存在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因此,人會產生仇官心理,但是在民主社會,從社會階層的事實存在出發,不同社會階層在事實意義是包容的,因此,不同社會階層的政129
129
治地位是平等的,社會也是多元結構,不同社會階層並不存在敵對或對立。
因此從文化心理,也會是形成包容的文化心理,也就會消除仇恨或對立或敵對。
因此,民主社會,從大的方面,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共存,由於是共存,因此也會是包容。
另壹方面,是人的文化心理的包容意義,在民主社會,由於政治文明的制度文明可以實現平等、自由、公平、愛、誠信等價值意義,因此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是高級意義,因此從社會意義,不同社會階層在事實意義是共存,因此會是包容。
就是說,由於事實意義的共存,因此人的文化心理也會是包容的,壹般不會存在對立或敵對。
單純從文化心理分析,其實人的文化心理有時也是同人的存在意義是相關。
就人的文化心理分析,人的包容就在於人的認識。
在自由社會,不同社會階層的訴求不同,不同的人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不同的人的思想價值也是不同,這就是多元意義的事實存在。
因此人與社會或他人之間,需要的是包容,要尋求包容,首先是要明確人是共存的。
在民主社會,由於是多元意義,不僅是價值意義是多元,而且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也是多元,因此,這就需要在認知共存的基礎上,要互相包容。
如人的思想價值,有的人的思想價值,妳盡管並不認同,但是自由意味是寬容,意味是多元,因此自由空間是容許不同的存在意義,這時,盡管有時或許會存在沖突,但是只能是互相包容。
130
130
這不同於極權社會,只是壹個思想或主義,是整齊劃壹。
但是自由社會不同,人是自由的,因此人的思想價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選擇,這樣在自由空間,是容許不同價值意義的共存,這是存在事實,從文化心理分析,人不是排斥,而是包容。
如人對他人的思想價值,盡管壹個人是不認同,但是人是不能排斥,不能打擊或壓制,而只能是寬容,只能是包容,這就是多元意義的存在意義,這就是自由空間的寬容意義。
這就是要克服狹隘,要避免偏執,人要有自由的文化心理,人要有寬容的文化心理,同時人也要有開放的文化心理。
其實,人要真正做到包容也是不易,這其實也是涉及對人的人道關懷,是對人的尊重,同時有時也是需要人的理解。
盡管妳並不認同,但是有時需要認知,需要理解,只有理解或認知壹種存在,人就會包容他的存在,人只有尊重壹種存在,人也就會包容他的存在。
這就是不同差異之間,只能是共存,只能是包容。
第 27 章 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人的覺醒,是個人意義的覺醒,也是獨立生命的覺醒,因此個人主義是尋求個人權利,是尋求個人自由。
也就是個人自由要受到保障,或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同時個人權利或個人自由不能受131
131
到侵犯,個人權利要受到保護。
因此個人主義是同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是相關,也就是只有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人才會有個人自由的訴求,人才會有個人權利的訴求。
從個人主義的角度,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不能受到侵犯,而且是要受到保障,這就是由於人享有個人自由,人才會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才會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這就是個人主義的實質意義,也是個人自由的實質意義。
因此個人主義同專制主義的集體主義是沖突的,但是同社群主義是融合。
因為專制主義的集體主義是對個人的碾壓,個人不能有個人權利的訴求,因此個人主義是同集體主義是不能融合。
但是個人主義同社群主義是融合,就是說,盡管個人自由是受到保障,但是個人主義不是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因此個人主義是有公共意識,而且也會是社群主義。
這就是個人是在社群之中,個人是在公共社會之中,個人自由的享有,個人權利的享有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在公共社會中。
因此個人主義不是自我主義,是有社會意識,是有公共意識,另壹方面也是尋求合作意義,因此個人主義也是社群主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並不存在個人主義的價值,只是竹林七賢的魏晉風骨,有個人主義傾向的生命覺醒,但是後來並未形成個人主義的思想價值。
另壹方面,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中,共產黨是集體主義,社會制度是壹黨專制的專制制度,因此個人自由是受到剝奪,因此個人主義也是受到排斥與碾壓。
132
132
但是在自由社會,在民主社會,個人主義是核心價值,從個人自由的角度講,個人自治也就是個人主義。
因此,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是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因此個人自由要受到保障,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剝奪,個人權利要受到維護,個人權利不能受到剝奪。
因此,自由社會,個人自由的享有,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的實現。
個人主義的個人自由的實現,也就是個人自治,由於是個人自治,因此也是人的獨立意義,這就是個人獨立。
個人獨立是個人尋求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意義,是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
因此獨立又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如美國精神是獨立、自由與不屈不撓,而獨立與自由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對於中國精神,我的認識是獨立、自由與愛,因此獨立與自由同樣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可見,自由社會,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價值,或者,獨立與自由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由於個人獨立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這就是實現個人意義的價值與意義,這就是人生意義,這就是生活意義,因此個人意義是可以實現,個人意義是受到尊重。
對於壹個人,就是人的人生意義,那麽人生意義是個人獨立的價值意義,這就是人生的133
133
價值與意義,這就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是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是實現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才會是最有意義,這就是個人主義。
因此個人主義是從個人意義出發,個人意義是最高意義(盡管個人主義是社會化的個人主義),作為壹個人,就是要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另壹方面,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因此幸福價值也是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是個人意義的價值意義,既然是尋求個人獨立,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那麽壹個方面就是尋求幸福意義。
因此只有人的幸福,人生才會是有價值與意義的,或者,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壹個指向就是幸福意義,而且是個人幸福,盡管個人主義尋求個人幸福是個人意義,但是個人主義不會侵犯或傷害他的幸福。
另壹個指向是成功,人生的成功就是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就是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包含人生的幸福。
因此從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出發,對於壹個人,就是要尋求人生的成功,就是要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這就是個人意義。
作為壹個獨立的人,作為壹個生命,人不僅是獨立的,而且是尋求個人意義,個人意義就是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這樣個人主義的核心意義同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融合的,可以說,個人主義就是要尋求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是不能受到侵犯,而且要受到保障。
可以分析,個人自由就是人的個人自治,就是人的自我導向,個人自治就是實現人生的134
134
價值與意義,就是實現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可以看出,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就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從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出發,人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從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出發,也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因此這是融合或統壹的,只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
因此,當個人自由是受到保障時,當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時,也就是在自由社會,個人主義是核心價值,個人主義是受到普遍認同。
正由於個人價值是受到承認,因此也是人的生命是受到尊重,也就是個人是受到社會尊重,因此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尊重。
因此,這就不能存在對個人主義的忽視,壹切生命是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壹切人是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這樣其實人的意義是受到肯定,人的價值是受到肯定。
從社會意義,社會的文明進化,也是讓人是幸福生活,也就是壹切個人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壹切個人是可以是個人自由。
這其實就是個人意義與社會公共的關系,因為個人主義不是自我主義,因此是有公共意識,也是社群主義。
因此對於個人主義是要防止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就是不能把個人主義視為是最高意義,盡管個人意義或個人自由也是最高意義,但是只要不要走向極端,是尋求個人自由與公共社會的融合,因此也會是好的積極意義。
因此個人主義的價值,或許有時由於人的誤解或曲解,或許有時會存在偏差,但是從個135
135
人主義的價值是尋求個人主義與其它價值意義的融合,而不是沖突,這也許是重要的方面。
第 28 章 信仰
民主社會,最核心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壹是民主,壹是自由,這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思想價值,而且存在核心價值,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
從中國社會意義講,壹是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壹是中國的民主理論,在這最基本最核心的哲學原理周圍的核心價值,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
因此,在民主社會,存在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的價值體系,這是互為融合,互為滲透,互為關聯的完整的價值體系,也是思想體系。
民主社會的價值體系,同時也是人的信仰體系,如對自由的信仰,如對民主的信仰。
從人文意義,價值體系的確定,也是確定民主社會的信仰體系,由於存在價值體系,存在信仰體系,因此民主社會的社會基礎是在確定,這個社會基礎就是人的價值基礎,是人的思想基礎,也是人的信仰基礎,從人文生態意義,這就是民主社會的社會人文生態,存在普世價值的思想體系與信仰體系。
價值體系與信仰體系的確定,壹是通過民主制度的確定,是制度生成的制度文明,制度文明是實現了價值體系,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正義、愛、誠信等。
二是通過人的價值觀念的實現,也是通過人的信仰意義的確定。
也就是說,人是社會中的人,因此人是有思想,有信仰,有道德,因此對於民主社會,136
136
民主社會的價值體系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
由於人在社會生活中,因此人是接納思想價值,這樣人會形成個人的思想與信仰,也是形成人的價值觀念。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遵循思想價值,這就是壹方面是社會規則,這就是制度文明的制度生成的思想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誠信等,這是需要遵循的,如自由主義市場的誠信價值,通過法律制度可以確定,因此人是必須要遵循。
另壹方面是人的人文自覺,就是人是主動接納人文價值,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實現人文價值,人是遵循人文價值,這就是人的人文素養,這就是人文教養。
因此人的人文教養的培養,壹方面是社會文明的文明教化,壹方面是人的主觀接受,就是人是自我修養,人是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
兩個方面的綜合意義,這樣社會公共生活中的人,人是有思想,是有信仰,是有道德,是有精神,並且是實現了人的思想價值,人是信仰意義的社會存在,也就是人是思想生活,人是信仰生活,同時人也是實現了人的價值意義。
這樣對於民主社會,價值體系在社會層面是可以實現,信仰體系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在實現,這樣壹個社會的社會基礎就是在確定,可以說,民主社會的社會基礎就是人的思想體系與信仰體系的文明實現,這不僅只是道德基礎,而且是人文基礎,也是思想基礎,也是信仰基礎。
這就是思想價值的實現,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是存在於人的社會公共生活中。
這對於民主社會,就是有了靈魂,也就是說,民主社會是有了思想,是有了信仰,是有137
137
了價值體系,民主社會就是有了靈魂,因此民主社會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
這就是民主文明是實現了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也是會生活於自由之中,人是生活於民主文明之中,同時人是人文自覺,因此人也是實現了人文價值,如個人自由的享有,人是自我導向的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人就會接納民主與自由的思想價值,這就說明民主文明是高級文明,自由文明是高級文明,人生活於民主文明是有美好的生活意義,如個人自由的實現。
盡管民主社會並不十全十美,但是就人類文明的發展意義,民主文明是當前人類文明的好的文明意義。
人為什麽會接納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這最主要的壹個方面,是人生活於民主社會之中,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從壹個意義,也就是同人性是相通的,同生命是融合的,也就是符合人的意義,而且符合人道意義,這就是人類的文明意義。
因此思想價值的人的接受,是由於民主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階段(在現在階段),因此人在民主社會中,就會接納民主文明的文明思想或文明精神。
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價值體系或信仰體系,只是說是民主社會最核心或最基本的信仰體系或思想體系。
人是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信仰,或生活信仰,或宗教信仰,但是人要有最基本最核心的民主與自由的核心價值的信仰,因此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是民主社會的價值138
138
基礎,也是思想基礎,也是信仰基礎。
只有最基本最核心的信仰基礎或思想基礎,人才會有其它意義的信仰意義。
也就是民主與自由為核心意義的普世價值,是民主社會的最基本的價值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思想價值,這是民主社會的文明基礎,也就是民主社會的本質意義。
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價值基礎,如電腦的 windows 操作平臺,這是基礎平臺,只有這個平臺,人才會可以操作其它應用軟件。
也就是只有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的價值基礎,人才會可以有其它意義的價值意義或信仰意義,因此民主與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礎意義。
這裏需要說明,信仰並不是迷信,思想也不是教條,信仰只是對壹種思想的認同或接納,也是人的思想價值的接納,因為人是有思想的,人是有道德的,人是有信仰的,這就是人的意義,這就是人的人文意義,也是人的精神意義與靈魂意義,同樣也是人的思想意義(壹種思想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與演化,如自由主義思想,並不是教條,而是不斷演化或進化的)。
如果人是認同或接納壹種思想,人就會形成信仰,如人對自由的信仰,是由於人是接納自由思想,是因為自由思想是符合人的意義,是同人性與生命意義是相通的,也就是是人類意義。
因此思想意義是信仰意義,人的思想生活是高級意義的生活意義,是在人的生命層面的人性意義之上,同樣人的精神生活也是高級生活。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人的信仰,因此人的生活也就是思想生活,同時也是智慧生活,如自由的信仰,也就是個人自由的實現,也就是個人自治,因此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可以自我導139
139
向的個人自治。
另壹方面,思想價值也是人的價值意義,也是人的立場或觀念,也是人對世界或人類的價值判斷,這樣就會存在價值尺度,否則,人就會缺失價值判斷。
從壹個意義,缺失信仰,缺失人的價值意義,人的存在會在低的層面,對世界或人類的判斷也是缺失價值尺度,也就不會辨別是非,也就不會辨別善惡或美醜。
因此,人的信仰意義,如人的良心意義,只不過人的良心只是人的人性層面,是人的最基本最樸素的價值尺度,而人的思想價值是在高的層面,是在思想層面,如人對壹種思想的思想判斷,也是需要價值尺度。
只有人的信仰意義,不論社會公共生活,還是個人生活,人就是遵循或實現人文精神,人的存在意義才會是文明意義,否則,人就會處於低級層面。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信仰並不是迷信,思想也不是教條,這是需要認知的。
因此信仰只是人對壹種思想的接納之後,人是信仰意義,如自由的信仰,而且對壹種思想也不是教條的認識或運用,任何壹種思想是開放的、流動的、活的變化或進化的。
第 29 章 人類主義
人類主義是對民族主義的壹種超越,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下,國與國之間是交往密切,而且只有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並且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樣才會有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
140
140
人類主義的思考立場是指向人類社會,也就是國家的發展,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而且也是不能損害他國的利益,這就是兩個方面。
壹方面是尋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中,是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是尋求每壹個國家的利益最大化,並且是不能損害任何壹個國家的利益。
另壹方面對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的維護,就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在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只有國際社會或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才會有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才會有利於國家與國家的合作。
因為地球是地球村,人類的生存存在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如地球環境的改善,如人類社會的公共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
因此,壹個國家在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時,需要有人類主義的立場,需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需要維護其它國家的利益。
這也是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國際社會發展的基本特點,也就是尋求國家與國家的合作。
但是由於國家發展的不平衡,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有時存在國家之間的對抗,這就需要有的國家要走出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的狹小視野,要走向人類社會,要走向世界。
因此,只有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是受到維護,不僅國際環境是和平與穩定,而且可以達成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這有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
也就是只有走向世界,只有消除封閉,壹個國家才會有可能是發展。
如中國的發展,也是在走向世界,在尋求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同時也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也是中國尋求發展的基本原則。
141
141
也就是中國需要堅持人類主義的基本原則,走出狹隘的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的對抗不利於中國的發展(如中國的冷戰時期的對抗)。
人類主義的另壹個原則是超越種族或民族,是超越國家或地區,是對人類存在的普遍意義的人類關懷。
這是人類社會的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尤其是先進國家或發達國家對貧窮或落後國家的人道關懷。
通過國際社會的發展經驗,人類社會存在人道主義的人類關懷。
如對貧窮國家或地區的飲水、生存狀況的人道關懷,如對落後地區或國家的人的生存(如醫療)的人道關懷。
如自由國家對專制國家的人權意義的人道關懷,這些是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
也就是人類主義是對人類生存的普遍關懷,這並不是幹涉另壹個國家,尤其是人權關懷,而是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是人類對人類生存的普遍關懷。
如果壹個國家並不存在人類主義,就不會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有人類主義的人道關懷。
這就是由於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因此需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人道關懷。
這種人道關懷就是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
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的壹個方面,就是對人類生存的自身關懷,就是人類生存的自我關懷,這就是思考人類存在的生存狀況。
這如地球環境的改善,如對地球環境的研究,同時對宇宙的探索,這就是對人類自身的142
142
人類關懷。
對於有的民族主義,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立場,因此有的是戰爭,有的是恐怖主義,並不存在人類主義的人類關懷,其實這是可悲的。
就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人類需要關懷人類生存的生存環境,其實,這也是兩個指向。
壹個指向是改善地球生存的環境,這是有利於人類的生存,這同時也是需要國際合作,是尋求人類生存的生存環境的改善。
壹個指向是指向人類社會,這就是國際關系,這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公共社會,也就是國際社會,或是人類世界。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意義,這主要是要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與繁榮,是尋求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而不是對抗或敵對。
敵對或對抗,不僅不利於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而且也是不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如冷戰中的社會主義國家。
因此,對於中國的社會發展,中國要走出民族主義的狹隘視野,是走向世界,而且是融入世界。
因為中國是大國,但是中國是後進國家,因此中國在國際社會,壹方面是尋求國家與國家的合作關系,是尋求中國社會的發展,另壹方面也是融入世界。
如果中國完成社會轉型,如果中國是構建了民主制度,那麽中國融入世界會成為可能,因為中國可以走向自由世界,同世界中的大多數國家有共同的價值信仰,這就是普世價值。
143
143
因此,中國真正要融入世界,的確需要中國的社會轉型,中國需要構建民主制度,如果中國依然是壹黨專制,由於意識形態的分歧,因此中國同國際關系的相互溝通是缺少壹個基礎,這就是是不可溝通的,因此中國永遠是孤立的,而且是不能走向世界,也是不能融入世界。
因此,當中國完成社會轉型,這時中國同國際社會是存在共同的價值體系,這就是普世價值,因此同其它國家也是易於合作與溝通,而且對國際社會也是易於融合。
因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思想是普世價值,人類的發達國家是民主國家或自由國家,中國是後進國家,中國只有構建民主制度,就是向西方的民主文明學習,這樣中國就融入人類社會,就會成為自由世界的壹員,這樣中國與國際關系存在共同的價值體系。
這就是中國融入世界,是中國融入人類社會。
只有這樣,中國才會在國際關系中發揮中國的積極作用,中國才會在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的價值體系中,是有共同的價值信仰,是有共同的價值取向,也就是是可以交流的,是可以溝通的,並且是共同的,是同壹的,這就是中國走向世界,這也就是中國是人類主義,這個人類主義可以是指人類共同的價值體系。
第 30 章 生命主義
生命主義的基本價值是對壹切生命的尊重,是對壹切生命的關懷。
生命主義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視為是有生命尊嚴或生命意義的人,因此是對壹切生命144
144
的尊重,是對壹切生命的關懷。
生命尊重與生命關懷,從社會意義講,就是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生命的關懷的價值意義。
尊重生命與關懷生命,是民主社會的基本的價值意義,只有這樣,對於任何人才會有生活的意義與幸福,並且才會是有人的意義,就是不僅任何人不能受到社會的壓迫(或歧視或宰制),而且是受到社會的關懷。
因此對任何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壹個方面就是社會關懷與社會尊重,就是民主社會是尊重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生命。
這不僅是社會意義的社會關懷,而且從社會意義,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生命的關懷。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從制度意義,從大的方面,由於民主社會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不會受到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另壹方面也不存在特權階層,因此任何人也不具有政治特權,任何人是平民,任何人是社會公民,從這個意義,這就是壹切生命是受到尊重與關懷,就是任何人的生命意義是受到平等意義的社會尊重,而且這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或制度精神。
從另壹個意義,就是對於民主社會,通過相關的社會機構或組織,是關懷壹切生命,是尊重壹切生命,這就是社會關懷,民主社會要通過壹定組織或機構是關懷壹切生命。
這也是社會意義的平等意義,如免費教育,如免費醫療,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社會福利是惠及壹切社會公民,這樣壹切生命是受到社會關懷,這就是要消除社會歧視與社會壓迫。
145
145
這是從普遍意義的社會關懷,也就是關懷壹切生命,尊重壹切生命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生命尊重,這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
正由於是尊重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生命,因此民主社會就會通過社會組織或機構,通過社會福利使壹切生命是受到最普遍意義的社會關懷。
這是從社會意義的分析。
另壹方面,是個人意義,就是生命主義的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是人的人文思想,是人的思想觀念,因此對於個人,人要有尊重壹切生命,要關懷壹切生命的人文情懷。
由於人是有生命主義的人文情懷,因此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就會尊重壹切生命,人就會關懷壹切生命,這樣不僅不會存在社會歧視或欺壓,而且是存在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
這對於壹個社會,從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從社會風氣,人的基本素養是生命關懷,因此社會風氣也會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生命的關懷,這是從人的人文教養的分析,而且也是從社會風氣的分析。
因此,如果人或生命要受到社會關懷,要受到人的普遍關懷,至少人要有尊重生命與關懷生命的人文情懷,這樣人才會尊重壹切生命,才會關懷壹切生命。
尊重生命,關懷生命,就是要把任何人視為人,視為有生命的人,視為有生命尊嚴的人,而不是視為物。
其實,由於社會風氣的敗壞,社會存在多的社會壓迫,存在多的社會歧視,而且存在宰制或欺詐,這在專制社會是普遍存在。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人道主義受到認同,而且人道主義是可以實現,因此對於生命的146
146
尊重,對於生命的關懷也是普遍意義。
這就是不論從制度文明,還是社會文明,或是社會人文生態,或是社會風氣,是民主文明的文明程度,是體現尊重生命,是實現關懷生命。
因此從壹個意義,就是要把人當人看,是把任何人要當人看,從社會意義,也就是社會也是把人當人看,是把任何人是當人看,因此不僅不會存在惡的社會壓迫或社會歧視,而且是好的方面的生命尊重與生命關懷。
因此,生命主義的生命關懷與生命尊重,是民主社會的思想價值與人文價值,對於民主社會,對於社會公民,是最基本的思想價值。
因為民主社會是人的社會,而不是野獸叢林,既然是人,人就要有人的尊嚴,人就要有生命尊嚴,因此人就要把人是視為人,是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是要尊重壹切生命,是要關懷壹切生命。
對於個人而言,人首先是要自我尊重,把個人視為人,是視為有尊嚴的人,是視為有生命尊嚴的人,這樣人就不會下滑,也不會墮落,就是人不會自賤,不會自棄,這樣人就是把個人當人看。
只有這樣,人才會尊重他人,才會尊重壹切生命,如果人是不能自我尊重,壹個人是沒
有人的尊嚴,因此人也就不把他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生命關懷的尊重壹切生命,關懷壹切生命,就是人的尊嚴,就是人要有人的尊嚴。
尊嚴是高貴的人文思想,這就是人是有人的最基本的人的尊嚴意義。
因此從這個意義,關懷壹切生命,尊重壹切生命,就是使人是可以享有生命的尊嚴,不147
147
論從社會意義,還是從個人意義,人在社會生活中是有人的尊嚴。
這主要是從制度文明、社會人文生態與社會風氣的綜合意義的文明生成,這就是民主文明是綜合意義的文明生成,這就是良性循環或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
民主文明的社會體系是可以實現尊重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生命。
生命主義的另壹個意義是熱愛生命,是熱愛生活。
第 31 章 世界主義
人類世界發展是不平衡,而且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因此對於人類世界,需要的是國家之間的平等合作,在平等合作中,壹方面是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如自由、和平、繁榮、人道、正義等,壹方面是國家合作中的互利。
因此,世界主義是奉行人類主義,是奉行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是奉行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平等合作與交流。
因此世界主義是反對戰爭主義與霸權主義,是反對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
壹個國家對另壹個國家發動武裝戰爭或侵略,這是戰爭主義,這不符合世界主義的基本原則。
霸權主義是壹個國家對另壹個國家的控制,這也是世界主義所反對的。
但是在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時,有時存在國際社會或國家之間的合作,這是必要的,148
148
如世界意義的反恐。
同時人類社會為了防止有的國家對於人類世界的和平、自由與繁榮的威脅,通過國際社會對壹個國家的幹涉,這有時也是必要的,如國際社會對朝鮮的核試驗的幹預或談判。
因為,如果國際社會是不幹預,或是不采取有效措施,或是不談判予以防止,有的國家就會威脅國際社會的安全,就會威脅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因此,對於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或公共安全,通過談判對有的國家的幹預或阻止,並不是霸權主義。
因此對於霸權主義要有明確認識。
對於人類社會,不同國家需要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或共同利益,人類社會的國際秩序是不能受到威脅或破壞,國際社會是不能受到威脅。
因此,有時就有必要對有的國家威脅國際安全的阻止或幹預,這是必要的,因為這是維護人類世界的國際安全。
因此,霸權主義主要是指壹個國家對另壹國家的控制,如冷戰時期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控制或幹預,這是霸權主義。
另外霸權主義就是壹個國家對另壹國家的武裝侵略或侵犯,這是指對另壹個國家的奴役或控制,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不是維護國際社會的國際安全。
有時國家之間的平等意義的合作,是為了維護國際安全或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或是為了維護壹個國家的社會穩定,有時是壹個國家在另外壹個國家是駐軍,或是聯合國的維和部隊,這也不是霸權主義,如美國駐軍阿富汗,並不是要控制阿富汗,只是維護局部地區的社會安全,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
149
149
另壹個問題,是由於不同國家的宗教與文化不同,因此有時國家之間是存在沖突,這就需要世界主義的基本立場。
就是國家之間是不要敵對,是不要對抗,而是尋求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從壹個意義,壹個國家也是不要幹涉另壹個國家,國家之間是平等意義的對話,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這樣就不會存在沖突或對抗。
這就需要是有開放主義的基本立場,是有世界主義的基本立場,就是人類世界,不僅事實存在不同的宗教與文化,而且人類也是需要承認宗教與文化的差異或不同,就是要承認或容許不同的宗教與文化的多元存在,而不是打擊或敵對或對抗。
人類世界的有的沖突或戰爭,就是由於民族主義的狹隘,就是由於宗教極端主義的極端。
因此對於世界主義,就是要承認世界的多元意義,要承認人類世界是存在不同的宗教與文化。
在人類世界,發達國家或先進國家在世界上是強勢,同時是領先地位,這是事實,因此在國際交流中,就會存在強勢文化或先進文化向落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這時就需要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敵對或對立或排斥。
如中國,在世界上就是後進國家,在文化意義是落後的,英美發達國家在思想文化是領先的,是先進的,這是基本事實。
因此,中國人只能是在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中,是認識西方的先進文化,因為人是要有最基本的思想判斷,中國人的確要承認電腦就是先進,就是領先,而算盤盡管是中國人的民族的,但是是落後的,是會淘汰的,因此中國人只能是學習電腦,對於西方文化也是如此。
150
150
思想文化是人類世界是共有的,是共享的,不論思想文化是那個國家,只要是領先的,只要是先進的,對於後進國家就只能是學習或接受,而且這樣接受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從後進國家是主動學習或接受,因為如果不是接受先進文化,中國就會有可能為世界所淘汰,就是中國只能是永遠落後。
這就是人類世界的發展的不平衡。
人類世界的發展的不平衡,不僅只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且是政治與文化發展的不平衡。
因此對於後進國家,就不能仇視或敵對先進文化(因為是先進文化,因此也是強勢),如毛澤東時代的對西方的敵視,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愚蠢。
接受先進文化,也並不是說把壹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拋棄,而是在文化融合中會形成新生的文化。
因此敵對或對抗或排斥,是不利於壹個國家或後進國家的向前進步。
如此,這就需要拋棄極端主義,拋棄恐怖主義。
在中國社會,對於漢民族並不存在恐怖主義,但是存在保守主義或頑固主義,在歷史上也存在過極端主義,如義和團。
因此,世界主義就是尋求國家之間的平等合作,是尋求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平等交流與對話,是反對壹切霸權主義,是反對壹切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
從另壹個意義,世界主義是尋求人類世界的多元意義,是承認人類世界的多元意義,因此就是不能是幹涉另外壹個國家。
151
151
而且世界主義是同人類主義是相壹致的,是尋求人類世界的平衡意義或和諧意義,就是壹方面人類世界或國際社會是安全的,人類世界或國際社會是不能受到威脅,這是最基本的壹個原則。
這就是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或共同利益,也就是人類世界是和平的,是安全的。
另壹方面是尋求人類世界的平衡或和諧,由於國家發展的不平衡,由於宗教與文化的差異,人類世界存在多的沖突或對抗,這就需要世界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承認世界的多元意義,是尋求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平衡或和諧。
這就是人類的共存,人類世界有不同的國家或民族,有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因此,人類世界是人類的共同存在,共同存在就是不能對其它國家或民族(或宗教或文化)是敵對或排斥或打擊,人類世界的共同生活,就是要容許不同的宗教與文化的事實存在,就是不能幹涉或強制。
因此,世界主義要尋求和諧意義,壹方面是共存,是要承認不同宗教與文化的共同存在,另壹方面是互相尊重,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
另壹方面,如國際社會的人道關懷,如人類社會的人權關懷,這也並不是幹涉壹個國家,這也只是人類世界的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如對朝鮮的貧困關懷,也是必要的,對中國的人權關懷,同樣也是必要的,這是人類世界的最普遍的生命關懷,同樣也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價值。
第 32 章 協商
152
152
民主制度,消除了政治壟斷,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也就是任何政黨或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沒有政治特權,因此也就不會或不能是政治壟斷,也就是不同政黨或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
同時由於是法治社會,因此也會消除了經濟壟斷,也就消除了經濟宰制或經濟剝奪或經濟欺詐,也就是法律制度是禁止經濟宰制或經濟欺詐。
因此不同社會組織的政治地位也是平等意義,而且個人與企業也是平等意義(另外工會可以維護勞工利益)。
因此民主的基本原則是協商,就是在民主社會,民主制度是民主原則,因此不同政黨或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奉行協商原則。
這就是平等意義的坐在圓桌上,是談判或協商,通過協商平衡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或是維護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
從壹個意義,協商就是平等協商,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平等意義,不論是強弱或大小,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平等意義坐在圓桌上是談判或協商。
這是協商的壹個意義,就是平等意義,因為任何壹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不能政治壟斷或社會壟斷,而且也是不能政治宰制或政治歧視。
這就是民主的平等原則,由於是平等,因此是協商。
協商的第二個意義同樣是平等,就是在協商時,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平等協商,任何壹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不能淩駕在其它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之上,因此是平等意義153
153
的協商。
既然是平等協商,因此在協商中,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重視,而不是忽視,這就是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有政治訴求,並且受到重視,這樣就可以達成協商意義,也就是說,任何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這是最大化原則,同時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這是最小化原則。
這樣就可以達成利益平衡。
也就說,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都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這就是利益兼顧,可以分析,由於民主制度是消除了政治壟斷,因此民主原則是協商,而協商原則可以達成利益平衡,就是任何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
從政治意義,議會就是協商原則,議會就是要兼顧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就是要兼顧不同社會階層的社會利益,也就是尋求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因此協商就是圓桌會議的談判。
在民主社會,協商原則是最普遍的壹個原則,不論是政黨,或是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還是社會階層,或是個人,只要發生相互關系,只要存在利益訴求,只能是協商,而且是平等意義的協商。
如當下中國的強遷,大多是政府的強制行為,可以說是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
如果是民主社會,對於土地的買賣,只能是買賣雙方的協商,通過協商達成協議,並不能存在單向意義的經濟宰制,也就是任何人或組織或企業,包括政府沒有政治特權可以宰制154
154
他人。
因此,在民主社會中協商也是普遍意義的民主原則,而且是最基本的民主原則。
也就是只有通過協商,才會達成協議,而且必須要通過協商,而且是平等意義的協商。
因此在協商中的壹個原則,是平等意義。
這就是不論強弱,不論大小,任何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或是組織或是企業或是個人,是平等意義,不能是居高臨下。
正因為是平等意義,因此協商的第二原則是利益平衡,這就消除了利益失衡。
也就是說,只要是協商,壹般會達成利益平衡。
因此協商的第三個原則是妥協。
要協商,不能是單向意義的利益訴求,不同的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這是單向意義的利益訴求,但是協商,是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訴求,這時就存在利益沖突,但是解決沖突的方式,只有是妥協,這就是任何壹方是可以接受的。
這就如自由市場的買賣,買賣雙方是搞價,直到雙方都可以接受。
因此協商中就會存在妥協,如果只是單向意義的利益訴求,而不顧及他的利益訴求,如果只是固執,或是不能妥協,這樣協商就難以達成協議。
因此協商的壹個原則是妥協原則。
如此,民主原則也是合作原則,只要是合作,就可以是協商,只要是協商,就可以達成155
155
妥協。
如果是不合作,就難以是協商,因此協商的壹個原則是合作。
在協商中,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真正意義的合作,而不是對抗,由於是合作,不論協商是多麽艱難或困難,最後也會達成妥協。
因此對於妥協也是重要的壹個原則,如果不能妥協,壹般也是難以達成協議。
另壹方面,民主原則也是和平原則,也就是實現了和平意義,協商就是和平協商,就是平等協商。
但是在存在政治特權或經濟壟斷時,有時就會存在暴力主義傾向,是采取暴力主義實施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
如當下中國的強遷,就是政府的暴力主義(動用警察)的經濟宰制。
因此,民主原則的協商是和平協商,也會消除暴力主義,因為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使用暴力主義。
可以分析,民主制度的民主原則是實現了人民主權,是維護不同社會階層的社會利益,就是任何人或政黨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的文明精神,因此,民主制度是比專制制度要好的社會制度或社會文明。
第 33 章 開放主義
156
156
從個人自由的角度分析,當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個人可以是自我作主,可以選擇個人的生活方式或生活道路,可以是有個人的思想或價值意義,而且個人選擇並不受到社會或他人的壓制或幹預,這樣就會形成多元意義,因此自由社會是多元意義。
是價值多元,是思想多元,是生活方式的多元,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是獨立存在,不會受到社會或他人的壓制或幹預,因此,自由社會是多元社會,同時也是開放社會。
但是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由於人並不享有個人自由,尤其是不能享有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因此,如果人是選擇不同於統治者的思想價值,就會視為是異己,會受到專制主義的壓制或打擊,因此專制社會只會是封閉社會。
另壹方面,在專制社會,由於個人自由受到壓制或限制,因此個人選擇的機會也是有限,從壹個意義講,人的思想價值是單壹,而且人的生活意義也是單壹。
這樣,如果出現新的思想,尤其是文學藝術的創新意義,由於人的思想的保守,由於人的文化心理的封閉,因此有時人就會是排斥,而不是接納,有時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因此對於自由社會,由於個人自由是受到維護或保障,因此自由社會是多元社會,同時也是開放社會,這是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的開放意義。
由此人也會是開放的文化心理,就是對他人的價值選擇是可以接納,是可以寬容,是可以容許他的存在意義。
這就說,盡管妳並不認同他的價值選擇,盡管妳也是不接受他的思想價值,但是妳是不能幹涉他的自由選擇,同樣社會也是不是壓制或打擊,因此,妳只能是寬容,只能是接納,157
157
也就是容許他的存在意義。
而且也是不能壓制或幹涉,這就是自由意義,由於是自由意義,因此人也會是開放的文化心理。
壹是自由社會是開放的多元社會,是不同思想價值的多元意義,是不同生活意義的多元意義,這是個人自由的自由選擇,不會受到社會的壓制或打擊,也不會受到他的幹涉,因此自由社會是開放意義。
就是可以容許不同思想意義的多元存在。
因此自由空間也是寬容空間,由於是自由意義,因此自由社會是開放社會,如此,也是寬容意義。
二是對於個人的文化心理,人在自由社會,由於對於自由的認知,因此人也會是開放的文化心理。
因此開放意味是尊重,就是承認或尊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選擇,盡管有時或許存在價值沖突,但是人是不能壓制或幹預他人,因此人只能是接納或容忍。
就是開放社會,不僅容許我的存在,而且是容許他的存在,人的存在意義是共存,而不是排斥,而不是打擊。
但是對於封閉社會,只承認我的存在,只承認我的價值意義,如果他的價值意義是異於我的價值意義,人就會是打擊,就會是排斥。
因此說,封閉社會是封閉的文化心理,只會存在對抗,甚至是敵對。
158
158
但是自由社會的開放意義,存在的是寬容,是接納,是容忍。
因此,自由意味是開放,而開放有助於於自由的實現。
因此自由與開放是互相生成的價值意義。
另壹方面開放的文化品格是有利於思想文化的創新。
如果是封閉的文化心理,就會對他的思想文化是排斥,是拒絕,甚至是仇視。
但是開放的文化心理,是接納他的思想文化,而且在承認或接納他的思想價值時,是認知他的思想價值,這樣就會是交流,就會是融合,這樣就會利於思想文化的創新或進步。
如中國對於西方文化的文化心理,如果是開放的文化胸懷,就會使接納,而且是吸收,並且是接受(因為是有價值)。
這就是如對西方文化有客觀的認知,就是認知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什麽,只有在認知的基礎上,才會知道或明確他是什麽,這樣就會對西方思想文化有公允的評價或認知,這樣就會是接受。
因此對於中國社會,需要的是開放的文化胸懷,尤其對於中國是後進國家,要承認西方的思想文化的領先或先進性,要承認民主文明是高級文明。
如此,就會是善於接受,就會是善於學習,因此只有是開放的文化心理,才會是可以學習他人。
中國自開始認識西方之後,可以說經歷了認識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文化歷程,在 21 世紀,對於清醒的知識精英,是對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認同與接受。
159
159
這也存在壹個問題,接受或學習也並不是復制,而是移植,這就是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同中國的社會現實,同中國人的人性特質是有機融合,這就是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樣中國就可以創建新質的思想文化,可以創建新質的文化意義,這才是中國人面對中國落後於西方社會,中國人采取的理性或明智的文化態度。
從社會層面,開放的文化心理,也是承認人類的共存意義,這就是民主思想的人民主權,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民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任何人,任何社會階層的存在意義要受到社會的尊重或關懷。
不僅是我的存在,而且也是他的存在,而且人是互相關懷,是關懷不同社會階層的存在意義。
但是在專制社會,有的人是唯我獨尊,如特權階層可以為所欲為,是占有社會資源,但是平民階層是受到政治宰制,是擠壓在狹小的生活空間,這就是封閉的文化心理。
因此開放主義,也是意味人是走出自我主義,是尋求人類存在的共同存在,是人要有公正意義的社會關懷,是關懷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社會階層。
第 34 章 求同存異的世界文化
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只能是共存,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同文化的差異,不同民族或國家之間只能是互相尊重,是和平相處,也就是尋求共存。
這就要消除敵對或對立,消除排斥或對抗。
160
160
壹方面,是人類共存,人類社會是文化的多元存在,是容許不同的文化存在,而不能是敵對或對抗。
由於是共存,因此不同文化是互相交流,是平等對話。
從共存意義,不同文化也是平等意義,人類共存也是平等意義。
不論是強勢文化,還是後進國家,不同文化是要共存。
在人類社會,存在文化的沖突,因此有時存在敵對或對抗。
壹般地說,先進文化有強勢作用,如人類社會的民主文明是強勢意義,對人類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力。
因此,面對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對於後進國家,如果是敵對或對抗,如果是排斥,並不有利於壹個民族或國家的發展。
因此,面對人類文化的差異,面對世界發展的不平等,第壹是需要和平共存,也就是壹方面是強勢文化不能是文化霸權,不能是以我為中心,應該尊重其它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意義。
另壹方面,對於後進國家,是不能敵視或對抗。
面對強勢文化,面對先進文化,是不能敵對或對抗,同樣也是要承認他的存在。
並且對於後進國家,在同他的共存中,是要學習或接納先進文化,這才是理性立場。
在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中,人類會存在公共價值,會存在共同認同的價值意義,這樣就會形成人類意義的價值意義,也就是人類共同的價值意義,這樣就會形成世界文化。
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普遍,國家之間的交往是密切,因此在國家的平等意義的對話或交流中,或者,在國家之間的平等交流中,就會存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同國家或文化會認同共同的價值意義,因此,世界文化就會形成。
如和平、自由、人道主義等價值意義,這是人類可以認同的共同價值,因此是人類共同遵循或奉行的,如此,也就會是人類文化的共同意義,也就是世界文化的共同意義。
161
161
因此文化的交流,文化的融合,需要壹個基礎,這就是人類的共存意義,這就是要承認不同文化的差異存在,是尊重,是寬容,是接納。
而不是敵對或對抗,而不是排斥。
在這個基礎上,這就是人類的平等交流,從文化意義,盡管存在人類文化的先進文化,如民主,如自由,但是不同文化也有現代意義的文化價值,如中國文化的和諧意義,如中庸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是有價值意義。
因此不同文化是需要交流,通過交流就會存在不同文化的融合,這就會產生新質的思想或文化。
如果對人類社會是有價值意義,如果是受到人類的共同認同,就會形成世界文化。
因此,這才是文化發展的文化意義。
其實對於西方文化,由於是強勢文化,因此在人類世界已經形成具有世界文化的文化意義,如普世價值。
對於不同文化,需要的是共存,這是壹個方面。
因此,是不能敵視或仇視,是不能對立或排斥。
這就需要走出我的狹隘立場,要走出封閉的文化心理,也就是不能只以我的價值意義衡量壹切。
如果是自我主義,就只會認為我的價值或文化是唯壹的,或是正確的,或是真理的,而他的價值或文化就不能存在,是荒謬的。
因此,文化的立場需要是開放的文化心理,是要走出自我主義,不能以我的價值或文化衡量他的文化,不能把我的文化之外的文化視為異端,也就是不能是敵對或排斥。
也就是要承認或接納不同文化的存在,這是人類共存的壹個基礎。
也就是只要是開放的文化心理,就會是尋求人類的共存。
162
162
世界文化的形成是會有可能,從壹個意義講,世界也是需要世界文化,這就是要尋求人類的共同價值,是要認同人類的公共價值,這也是人類社會可以共存的壹個基礎。
只有存在人類共同的價值意義,只有認同人類的共同意義,這樣人類文化就可以是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是共同意義,是共同價值。
如音樂的搖滾樂,也是全球性的普及,因此也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認同的,也可以說是世界文化的共同意義,而且搖滾樂的形成也是吸收了非洲音樂的元素。
因此在人類社會交往的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之間是交流頻繁,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就會有新質的思想文化。
新質的思想文化,如果具有人類意義,如果具有世界意義,這樣就會是世界文化。
因此,世界文化是現實可能的,從壹個意義,世界也是需要世界文化,把人類共同認同的價值可以確定為世界文化,這是人類共同的,是人類公共的。
從文化意義,世界文化是人類意義,是生命意義,是人類共同的文化意義,這是世界文化的共同意義。
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但是如果人類存在共同意義的文化意義,就會形成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就是可以為不同文化的人是可以認同的,是可以接受的。
如愛情的價值意義,如果存在人類意義的共同意義,如果人類是共同可以接受的,就會演化為世界文化的文化意義。
第 35 章 接納
163
163
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有個人的獨立的自由選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意義,是多元意義的存在,因此,自由空間是多元意義,同時也是寬容空間。
也就是在自由空間,是容許或寬容不同的存在意義。
這樣從個人意義講,人對他是寬容,如果進壹步就是接納。
人要接納他人,需要人對他人的認知,就是壹種思想或價值,壹種生活方式,是個人的獨立意義,但是對於人是要認知不同於個人的其它價值。
當人可以認知他的思想價值時,人就會是可以理解,當人是可以理解時,就可以是接納。
如果人只是自我主義,只是以個人的價值意義衡量壹切,有時就會對他人是排斥,甚至是敵對或對立。
而且壹個人也不會是認知他的思想意義,也不會認知他的存在意義,由於不能是認知,因此有時就會是排斥,也會是不能理解,如此,也會是不能接納。
的確接納是在深的層面,人與他是寬容,是可以做到,因為人有人的個人自由,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價值意義,因此人也不能幹涉,這樣人也是會寬容他的存在意義。
但是人要接納他的存在意義,盡管壹個人是可以不認同,是可以不接受,但是壹個人是可以認知他的存在,是認知他的價值意義,是認知他的存在意義。
當人是可以認知他的存在意義時,人就會是可以理解他的存在,這樣就可以是接納,而不是排斥。
164
164
如果是接納他的存在,這樣人不僅是可以理解,而且也可以是同情,同時人可以同他是和平相處,這樣就不會存在對立或排斥。
其實,有時的沖突或對抗是可以避免。
如兩種不同的思想價值有時是對立,有時是沖突,不同的生活意義有時也是對立,或是沖突。
盡管存在沖突,但是如果人是排斥他的存在,如果是不能接納或認知他的存在,如果只是以個人的價值意義為尺度或中心,因此對他的存在就會排斥,或對立,這樣就會存在沖突,或對立。
但是沖突是可以消除,這就是接納,如果人是可以互相接納,那麽人就可以是和平相處,也就不會排斥,也不會對立。
盡管不同的人的思想價值是不同,盡管不同的人的存在意義是不同,盡管人是可以不認同,但是人是可以接納,是承認他的存在,是接納他的存在,這樣人就是可以和平相處,也就不會是沖突。
沖突主要是由於對立或敵視,也就是壹個人是不接納他的存在,是排斥他的存在。
的確人與人是存在差異,不僅人的思想價值是不同,而且人的人文價值的人文素養也是存在差異,另壹方面也是人的社會地位也是不同,因此由於人的不同差異,這樣人就是處於不同的存在意義。
存在差異,如果只是以我為中心,如果只是以我的意義為尺度,這樣就會對他的意義是排斥,甚至是敵對,這樣就會存在對立,甚至是敵視。
165
165
因此從深層意義,自由社會不僅需要的是寬容,而且需要的是接納。
接納是人的互相接納,也就是人是互相認知,是互相理解。
因此自由社會,由於是接納,因此不同的人是可以和平相處,也就是盡管存在差異,如人的人文素養的差異,如人的生活方式的差異,不論是處於高的層面的人,還是處於低的層面的人,人與人需要的是互相認知,需要的是互相理解,這樣就可以是互相接納。
只有接納,人就會在文化心理上是接納他的存在或意義,這樣人就會是互相同情,也會是互相支持或關愛。
的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接納有時也是不易,這主要是由於人的思維方式的偏差,因此對於自由社會,從自由意義,從人的存在意義,有時需要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如果人的思維方式是改變,是有開闊的自由主義的思維方式,人就會易於接納他的存在意義。
而且接納是互相的,接納意味是不在排斥,不在對立,而是尊重,而是同情,而是理解,而是共存。
第 36 章 理想與現實
對於當下中國,民主文明是中國的理想追求,當中國完成制度轉型,民主文明就成為欲求的社會現實,中國人可以享有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
但是當中國站在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的大門口時,這時中國人才開始正常運行民主制度,166
166
才開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因此依然是理想主義的追求。
這就是第壹步是中國人要正常運行民主制度,中國人是可以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樣中國人是可以構建民主制度或自由制度。
因此,中國人構建民主制度,中國人正常運行民主制度,依然是理想主義的積極構建。
當民主文明是可以欲求的現實時,當中國人可以正常運行民主制度是現實實現時,這也是理想的實現。
因此,當中國人打開民主文明的大門口時,中國人依然是存在理想主義的構建。
另壹方面,民主文明可以是中國道路,可以是中國特質,就是用中國思想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而且民主文明是綜合意義的文明遞進,也就是中國人要用中國思想,把民主文明構建為具有中國特質的中國模式,這也是中國經驗。
因此,民主文明的構建,永遠存在理想意義的構建。
從壹個角度講,中國人要用中國思想,把中國的民主文明可以構建為人類社會最美好的民主文明。
這就是中國思想,也是中國道路,也是中國模式,也是中國特質,也是中國經驗。
也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是理想主義的文明構建。
但是理想主義的構建,是基於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社會現實,同樣也是基於中國的社會現實。
也就是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出發,是壹步壹步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每壹步是從現實意義的角度出發,是積極尋求,而不是幻想,而不是盲目沖動。
這就是是現實的理想主義,是務實的理想主義。
因此理想主義的文明構建,是可以實現可欲可求的文明價值,而不是走向幻想,這壹點167
167
是非常重要。
也就是從中國社會的現實出發,是通過不斷改善,是通過不斷完善,這樣可以實現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
因此,理想主義的文明實現,是社會改良的社會方式,是自我完善的社會模式。
也就是民主文明並不會十全十美,而且中國人對於民主文明要求要有客觀認知或評價,這樣就不會存在幻想意義,這就是中國人對於民主文明要有精確認知,民主文明是人類社會至今的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但是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有時是易於有烏托邦的幻想)。
這就是現實意義,對於民主制度並不能苛求,並不能幻想。
也就是從民主文明出發,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出發,從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現實出發,壹步壹步是不斷改善,是在不斷完善,這樣可以實現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綜合文明。
也就是把中國的民主文明構建為具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中國人構建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的文明進程,就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經驗。
民主文明並不是靜止的,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線性的文明遞進的文明進程。
在文明遞進的文明進程中,就是要有理想主義的文明價值的訴求意義,是不斷完善或實現可以欲求的文明價值。
因此理想主義是現實的理想主義,同樣現實主義也是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壹方面是要直面現實,是要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要從現實意義出發,這樣就會是直面問題,就會是發現問題。
同時又是理想主義的文明尋求,就是要改善問題,就是要自我改良,要自我完善,這樣就可以把現實向前推進壹步,可以壹步壹步走向理想主義的文明目標。
因此,對於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時,主要的是要有中國思想,有了中國思想,168
168
就有了理想主義的意義目標,這就是前面所說的是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這是最基本的壹點。
這樣就有了明確目標,也就是中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社會目標要明確,中國就是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
這個中國特質就是中國思想,也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這其實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中國的民主理論與中國的現代思想的綜合意義,這其實就是中國思想。
有了中國思想,中國的民主文明就有了中國的靈魂意義,就有了中國特質。
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時,這個文明進程就是中國道路,也是中國經驗。
從人類意義,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的中國經驗,對人類社會是有價值或意義,也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是有中國思想,是有中國特質。
這就是理想主義的民主文明的文明構建,
也就是中國是不能復制美國的民主文明,而只是移植,在移植西方的民主文明,是具有中國思想,是以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是構建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
從另壹個意義,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是民主文明的綜合意義,不僅可以實現民主與自由的核心價值,而且也是可以實現其它的核心價值,如誠信,如人道主義,如平等,如正義,如公平,如愛,如良知,如幸福等。
從壹個意義,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是正義文明,也是幸福文明。
而且正義與幸福是永恒的價值意義,也就是要實現正義與幸福價值。
因此在理想主義的尋求中,中國要拋棄或消除烏托邦的幻想,就是人類社會不可能實現烏托邦,因此中國人要有務實的現實主義態度,這樣才會直面民主文明,才會直面中國的社會現實。
這樣才會是可以激發對理想主義的文明尋求。
169
169
因此,中國人會對民主文明要有清醒的認知,同時中國人要走出烏托邦的幻想意義,是要有理想主義的意義尋求,是從中國現實社會出發,是從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現實出發。
第 37 章 法治制度與人性
人性是兩面,壹面是優性,是善性,壹面是劣性,是惡性,這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西方哲學由於對人性有精確的認知,因此為了防止或阻止人性的劣性或惡性,是提出對人性的制約,對人性的制約只有是依靠法律制度,而且法治制度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由於司法獨立,由於權力制衡,因此可以保障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也就是法治制度的壹個基本原則,是建立法治社會,法治社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做到這壹點,法治社會才會建立,法律制度會是法治制度。
也就是法律制度才會是可以起到法律作用。
如在專制社會,也存在法律,也有法律制度,但是由於司法不能獨立,由於司法受到政治特權的幹預,因此法律只是對於平民是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對於特權階層是可以遊離法律之外,並不能受到法律制度的制度制約。
因此存在的問題,法律制度對人並不能起到制約作用,因此人性的劣性或惡性就會不能受到制約,相反是人性劣性或惡性的泛濫,這就導致社會混亂,如政治腐敗,如社會敗壞。
但是在法治社會,由於司法獨立,因此是可以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只要是違法,任何人就會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法律具有權威,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法律意義。
170
170
這樣,就會有效扼制或制約人性的劣性或惡性,也就是說,只要是人性劣性或惡性的違法行為,任何人會受到法律追究,這樣,法律意義就會確定。
因此就可以制約或扼制人性劣性或惡性,從壹個意義講,由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可以建立法治社會,對於健全的法治社會,就是人是不能為惡,就是人是不能為壞人,只要是為惡,就會受到法律追究。
這樣人就是不敢為惡,也就是不敢做壞事,可以說,由於法律制度的完善意義,由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於法律的權威意義,因此可以把惡是降到最低水平,同時是對人的法治教化,這就是制度文明的文明教化。
也就是人是不敢為惡,人是不能為惡,人是不敢做壞事,人也是不能做壞事。
同時,人性的善,人做好事,人做好人,是受到社會的肯定,也是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人也就會是為善,人也會是做好人,是做好事。
也就是人做好人,人是做好事,人是為善,是受到法律的保護。
相反,如果是法治不健全,如果不是法治社會,惡是泛濫,而善是受到擠壓,也就是人是做壞事,人是做壞人,並不能受到法律追究,相反,人是做好人,人是做好事,有時也是不能成為可能,這就是社會形成醜惡或邪惡勢力對善良的人的擠壓或壓迫。
從法律意義,可以說,人是不可信的,只有法律是可信的,即使人是好人,但是人不是聖賢,人會存在人性的劣性,或弱點或惡性,如人的自私,這是人性的弱點或事實,只要是法律制度不能健全,就會存在人的自私的膨脹。
即使壹個人是好人,在人治社會(專制社會),由於權力不能受到限制,因此人也會有可171
171
能是利用權力謀求個人私利,其實在當下中國的事實可以證明,這就是政治腐敗是普遍現象。
但是如果建立法治社會,如果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政治公共權力就會受到限制或制約,因此人也是不能利用權力謀求個人私利。
這就是法律的意義,這就是制度的意義,只有健全的法治制度(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就可以有效制約權力的腐敗,也就是權力是不能腐敗,這在西方的民主社會是可以得到事實的證明,就是在西方的民主制度,政治腐敗只是極個別人的醜聞,而不是專制社會的制度性的普遍的政治腐敗。
這就是法律制度是堅實的,是可靠的,而人是不能可靠的,因為人有人的弱點或劣性。
因此,通過西方民主制度的幾百年的文明經驗,可以說明,對人性要有精確認知,同時人類也是尋求合理的制度是防止人性的劣性或弱點,因此憲政民主的三權分立是有效的,是可靠的,也是堅實的。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主制度,壹方面是法治制度,也就是法治。
另壹方面也可以吸取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是德治或文治。
也就是法治與德治或文治的有機結合,法治是基礎,是核心意義,但是同時也是德治或文治,也就是強化人文教化。
人文教化,壹是制度文明的文明教化,就是制度文明可以生成文明精神,是可以實現文明精神,人在社會制度的社會運行或社會生活中,人是接納文明精神。
如法治制度,人是可以有法治觀念,是有法律觀念,而且人是遵守法律,這是制度教化,如果人是違犯法律,就會受到法律追究。
172
172
另壹方面,是人文教化,人文教化就是德治或文治,這其實同個人自治也是相關,從社會意義,壹方面是制度文明是實現文明精神,另壹方面就是社會人文生態的構建,也就是公民社會的構建,而這離不開人文教化。
這就是要用文明精神是可以啟迪人,是可以教化人,這是從正面意義,是激發人的優性,是激活人的善性,是人性的優性或善性是可以生發,同時人是接納人文價值,人是提升人文素養,人是有思想,是有信仰,是有道德,這就是德治或文治。
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就會是善行,就會使遵循人文價值,就會是做文明的人。
而不會是做壞事,而不會放縱人性劣性或弱點,而不會是下滑為動物層面。
因此制度文明與人文教化是良性互動,從大的方面,是制度文明的文明教化,這是根本的,也是核心的。
這就是壹方面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另壹方面是民主制度的法治社會,這就是有機的制度體系,可以說,憲政民主的權力制衡是完善的制度體系。
可以有效扼制惡,可以有效制約人性的惡,可以有效制約權力腐敗。
同時是保護人性的善,使人性的善是受到激發。
因此制度精神要實現文明精神。
同時是人文教化,是提升公民的人文素質,這樣就可以構建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如自由、寬容、健康、正義、光明等。
173
173
第 38 章 限制與監督權力
如果公共權力不受約束或制約,就會導致政治腐敗,因此在民主制度,建立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這樣公共權力是受到限制或制約,因此權力只能用於公共服務,而不能用於謀求個人私利,因此政治腐敗就會根除。
在專制社會,由於特權階層擁有政治特權,而且政治權力不受制約,因此特權階層不僅利用公共權力是謀求個人私利,而且還會利用公共權力是欺壓民眾,也就是不僅形成政治腐敗,而且還會形成政治壓迫或政治宰制。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政治公共公權力是受到制約或限制,另壹方面是社會的公共監督,如新聞監督,因此政治公共權力是不能謀求個人私利,因此也就不會引起政治腐敗或社會腐敗。
另壹方面政治公共權力只能用於公共服務,因此,也是不能利用公共權力是壓迫人民,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從這個意義,在民主社會,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或者,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是不能受到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因此對於民主制度,公共權力是受到限制或制約,對於社會組織也是壹樣,公共權力是在陽光下,是公開的,公共權力是受到社會的監督,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利用公共權力謀求個人私利,也不能利用公共權力是非法行為,因此公共權力只用於公共服務,因此也不會引發社會腐敗。
從政治角度,民主制度的制度制約,可以防止公共權力的腐敗,可以根除政治腐敗與社174
174
會腐敗。
從自由的角度,在民主制度,政府權力是受到限制或制約,政府是有限政府,因此政府是不能強制社會公民,是不能幹預個人自由,也是不能幹預公民社會,政府只能是自由的守夜人。
因此民主制度的政府是有限政府,就是說,政府是不能幹預個人自由,政府的公共權力是受到限制,同時對於政府,不僅不能幹預個人自由,而且政府必須是自由的守夜人,要維護或保障個人自由,也就是要維護自由。
從這個意義,因此有限政府不能擴大權力,不能演化為無限政府。
如果政府權力是擴大,就會有可能是演化為無限政府,因此就會形成專制政府,無限政府就會有可能是幹預個人自由,有可能是威脅自由,就是有可能是奴役或強制社會成員。
因此,在西方的政治哲學中,在西方的民主制度中,特別強調的是對政府權力的限制或制約。
政府的權力受到制約或限制,這就是需要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這也就是司法的獨立意義的制約。
也就是聯邦最高法院可以制約政府權力,也就是政府不能違犯憲法,如果政府是違犯憲法,就會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制約,如對總統或政府的違憲行為提出司法審核,並且是可以通過議會提交議案對政府的制約。
因此在民主社會,為了保障個人自由,政府權力是要受到限制,而且政府是不能違憲,這就是防止有限政府演化為無限政府。
175
175
因此,對於民主制度,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威脅,威脅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是政府,因為政府權力如果不能受到限制,有限政府有可能演化為無限政府。
因此對於民主制度,對於個人自由的保障,就需要人要有明確的認知,也就是個人自由是自由文明的最高價值,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威脅。
但是威脅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是政府,因此政府權力必須受到限制或制約,這是最基本的知識認知。
如果認識不到這壹點,就會有可能引起政府權力的擴大,就會對政府權力的擴大是縱容。
如美國在羅斯福執政期間,聯邦最高法院與政府的鬥爭,就是限制政府權力,就是不能允許政府權力的擴大,這是最典型的民主經驗。
對於中國社會,如中華民國建立之後,由於袁世凱的權力的擴大,或是不能受到制約或限制,因此引發袁世凱的無限權力,最後演化為帝制。
因此,這也是中國的民主制度的社會經驗。
因此,當中國在構建民主文明時,中國人就必須認識到政府權力必須受到限制或制約,政府權力在任何時候不能擴大,政府權力在任何時候要受到限制或制約。
也就是政府必須是有限政府,不能演化為無限政府,因為對於個人自由的威脅,最大的威脅是政府。
因此,個人自由的保障是民主制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會基礎,任何時候,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威脅。
176
176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政府是有限政府,因此在民主社會,政府也沒有政治特權,而且公務員也沒有政治特權,而且政治權力是受到制約或限制,也就是權力是關在籠子裏,因此也就不會存在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因此對於專制社會與民主社會的比較,民主制度是在高的壹個層面,在民主社會,任何人不僅不能受到權力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而且個人自由是受到保障,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也是有個人權利可以維護個人權益。
但是在專制社會,人不僅不能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人是受到權力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也就是人是如奴隸壹般。
但是民主社會,人是真正的主人,人是獨立的人,人是自由的人,而且個人自由是最高價值,因此人的生活意義是在高的層面。
第 39 章 高貴
精英文化存在高尚的思想價值,而且最高尚最精華的是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是高貴的價值意義,人接受貴族精神,可以使人有高貴的品性,有高尚的思想價值。
在民主社會,最基本的價值意義是人的意義,也就是民主社會的平民文化是人的文化,是對人的最基本的價值尋問。
但是平民文化的核心價值是精英文化,而精英文化中存在貴族精神。
177
177
因此人接受精英文化,其實也是接受人類文化的最核心最精華的價值意義,可以使人的精神是高貴。
高貴,壹是有高尚的思想價值,二是由於思想價值的高尚或崇高,因此人的精神意義是高貴,也就是人有高貴的精神價值,這樣人就可以是精英,人可以使人是精神貴族。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壹方面是肯定人的意義,也就是最基本的人的價值意義,人的意義是受到肯定,這就是平民文化。
同時,精英文化是受到推崇,是受到尊敬,是受到信奉。
只有精英文化才會塑造精英人物。
也就是在平民社會,盡管大多數人是平民,但是存在平民中的精英。
精英從何而來,精英是精英文化的傳承或接納。
也就是對於精英,就是因為精英有精英品格,有高尚的思想,有高貴的品性。
因此,在民主社會,貴族精神是受到肯定,可以說,貴族精神是精英文化的最高的價值意義。
人是社會的人,人也是思想的人,因此人的塑造或教養,是離不開人文教化。
人文教化就是人文思想對人的教化。
人文思想就要有精英文化,就要有貴族精神,這樣社會才會造就精英,而且精英是有貴族精神。
178
178
因此,在民主社會,精英人物會脫穎而出,也就是會是擁有高的社會地位,因此精英會成為人的楷模,這同樣也是社會對人的教化。
只有精英人物是有高的社會地位,是有高的社會榮譽,這樣社會才會形成文明意義的社會氛圍或制度體系,也就是壹個社會才會是尊重精英,才會是崇敬精英。
這樣人也才會是學習精英。
因此,高貴就是由於人的人文教養的高尚,因此人是可以高貴起來,不僅人的精神意義是高貴,而且人的存在意義也是高貴。
也就是說,高貴是壹種教養,是人文教養,只有人文教養是高的人,人才會是高貴。
相反,如果壹個社會(如共產黨中國)是反精英主義,或是反智主義,如果是拋棄人類的人文精神,這就會造成人的人文精神的蒼白,也就是人是沒有教養。
如果人是沒有教養,人就會變得卑賤,也會是下流,也會是無恥,這樣壹個社會的社會風氣是敗壞。
因此,高貴是高尚的,是崇高的,是偉大的。
只有人的高貴,人才會是高尚,人才會是偉大。
也只有人是高貴,有高的人文教養,因此壹個社會才會造就精英,這樣社會才會湧現偉大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或是藝術家或是人,或是畫家。
這就是人的價值意義,人就是有高貴的人性,同時人也是有高尚的思想與精神價值,這就是人的意義。
179
179
如果人是拋棄人的精神意義,人只會是人性層面,人只會是生物層面,因此人性劣性或惡性就會放縱,因此人就會下滑,人就會墮落,壹個社會就會腐化,壹個社會就會是腐敗,對於這樣的社會,壹個社會是沒有光明或希望的。
不僅不能創造新的文化或藝術,而且人的生存處境會是惡劣(如欺詐、宰制、蒙騙等),也就是人是不會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相反只會是敗壞社會生存環境,也就是壹個社會的社會風氣是敗壞,壹個社會的社會人文生態是惡劣。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人就會生活的是辛酸,不會有幸福的意義。
因此,只有精英文化是受到推崇,壹個社會才會造就精英,而且才會可以提升人的人文素養,這樣壹個社會的社會公民的人文素養是高的。
只有人有高的人文素養,壹方面人才會創造新的文化或藝術,而且新的文化或藝術是高雅藝術,是有高雅的審美趣味,同時由於思想或文化的進步,可以推進壹個社會的進步。
另壹方面,由於人的人文素養是高的,因此也會是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生存環境,也就是人的人文素質是高的,人就會是高貴的存在意義,人只會做好事,而不會做壞事,也就是要把壹個社會是構建的文明與美好,也就是可以把壹個社會創造的幸福、尊嚴、文明的美好社會。
這樣人生活其中,人才會是幸福,這才是人的意義,這才是社會的文明意義。
因此,高貴是同卑賤是相對應。
高貴可以使人是人的意義,而且是高尚的意義,高貴可以使人是偉大,是崇高,是高尚。
相反,卑賤只是人性劣性或惡性的放縱,人只是生物意義的人,而且人不是人的意義,180
180
人只是狗的意義。
對於中國社會,由於社會主義的黨文化對人文文化的破壞,因此需要清除反智主義與反精英主義的流毒,因為在社會主義中國,可以說,是人文精神的荒漠,在這樣的社會,只會是卑劣、無恥、墮落、下流、卑賤。
從壹個意義,人有高貴的精神,人就會是受到尊敬,是受到崇敬,相反人是卑賤,人只會是受到鄙視,只會是受到厭惡。
因此,人要是有尊嚴,至少人是人的意義,也就是是人的精神意義,人是有高貴的精神品性,這才是人的尊嚴意義。
從這個角度,人有人性的弱點,但是對於有人文教養的人,人是可以控制人性劣性或惡性,同時,由於人的人文教養的提升,人性劣行也是會受到改善,也就是人性是可以改善,這時人只會有高貴的精神氣象,而不會存在人性劣性的放縱。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只能是正方向的指向,這就是人類文明的文明意義,對於個人,人也只能是向正方向前進,是提升人文素養,是改善人性,就是人可以做高貴的人,是有人的尊嚴。
第 40 章 承擔
承擔壹個意義是對個人而言,對於壹個人要承擔個人責任,從個人自治的角度講,個人自治意味是承擔,是個人承擔個人責任,是個人對個人負責,也就是個人依據個人思想或個181
181
人意願的自我導向,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這就是自我負責,是自我承擔。
因此,承擔意味是責任,個人責任就是自我負責,這是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人在個人選擇的道路上,需要人的承擔,也就是當個人在自由選擇之後,意味是在個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上,有時會存在挫折,會存在苦難,這時需要人是可以承擔,也就是人要有勇氣承擔個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上的面對命運。
對於自由社會,由於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可以自我導向,而且是可以易於自我導向,因為社會空間的大門是在打開,因此壹般而言,由於自由競爭,因此人也是易於成功。
也就是人也是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是可以尋求人生的幸福或成功,人所面對的不會是社會壓迫,僅僅只是個人生活中的困難或挫折,即使這樣,人也是要承擔,因此人就是要克服困難,是勇往直前。
但是在封閉社會,由於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要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會存在大的社會壓迫。
尤其是對於同專制制度是相異的異議人士,也就是只要人是爭取民主與自由,只要人是反抗,有時就會受到專制主義的打擊或壓制,而且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此人承受的壓力要大,即使這樣,人也只有承擔,承擔個人選擇的人生命運。
如此,人也只有是堅定理想,是堅守信仰,只有是勇往直前。
只有人的勇往直前,只有人是向理想目標的邁進,人所承受的苦難也會是有價值,如果182
182
人是退縮,如果人是放棄,那麽人在前進道路上承受的苦難就會使白受,因此,人需要的是承擔。
有勇氣承擔苦難,並且人是向理想目標是勇往直前,從壹個意義,就是人是永遠忠誠於信仰,是追求民主與自由。
承擔的另壹個意義,就是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
因為人是社會人,因此人是生活於社會公共生活中,因此需要承擔社會責任,這也是社會公民的公民責任。
而且人對社會責任的責任承擔,是人的最基本的壹個素養,也是社會公民的壹個素養。
因此人對社會就不會是冷漠,而是積極參與公共社會,而且是承擔社會責任,盡壹個社會公民的公民責任。
壹般而言,在公民社會,由於社會公共生活的敞開,因此人也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人也是可以培植人的責任意識。
但是對於有的社會,如當下中國(專制社會),由於公民社會的缺失,因此人也是不能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人的社會意識也是缺失或淡漠,人是犬儒主義的存在狀態。
其實,對於當下中國,最需要的是承擔,也就是要參與社會變革的時代洪流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是追求民主與自由,是實現中國的制度轉型,這才是人的社會承擔。
因此,對於有的中國人,由於人文素質的低下,因此缺失的就是社會責任的責任承擔。
對於有誌向、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壹個承擔不僅是社會責任,而且是承擔歷史使命,183
183
也就是有歷史使命感。
面對社會現實,精英人物是順應社會發展的歷史洪流,是勇於承擔歷史使命,也就是擔負謀求民族或國家進步的歷史使命,是擔負謀求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是擔負社會變革·,尋求自由與民主的歷史使命,這就是歷史承擔,也就是承擔歷史使命。
承擔是人的人文教養,人生而並無社會承擔的承擔意識,只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對於社會的認識,對於國家或民族的認識,對於自我的人文素養的提升,人才會有承擔意識。
尤其是對於中國人,有的是自我主義,因此人就需要走出自我主義,是要承擔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的承擔,是作為社會壹份子的最基本的責任意識,也就是是人的本分。
如果只是自我主義,只顧及個人利益,而不顧國家或社會,壹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壹個社會也不會構建為好的社會。
承擔需要人的勇氣,人要敢於承擔,人要勇於承擔,如果人是懦弱,人就沒有勇氣承擔。
“鐵肩擔道義”也就是這個意思。
人在社會面前,人不能不承擔社會責任,人在民族或國家面前,人不能不承擔歷史使命,因為,這是時代的召喚,同時也是個人或公民的社會責任。
第 41 章 血性
如果人是有正義感,人就會有血性,因此人就會是承擔道義,是維護正義,而且為了正義,是可以挺身而出。
184
184
從壹個意義,血性也是生命的血性,就是人有良知,人有正義感,而且是發自內心的,並且也是生命本性,因此就會有強烈的正義感,面對邪惡或醜惡,就會是要批判,或是抨擊,而且是維護正義,並且是敢於挺身而出。
因此,血性是人的很可貴的品性,血性男兒就是敢於直言,敢於抨擊,是勇於擔當道義,並且是敢於維護正義。
因此,對於有血性的人,是充滿強烈的正義感,而且對於寫文章,也是面對現實,是充滿強烈的批判意識,是敢於直言,是敢於扼制醜惡或邪惡。
血性不僅是生命本性的正義感,而且也是人的人文教養的正義感,兩者之間是融合關系,因為人是有激情,同時也是有理性,因此人是有強烈的正義感。
可以說,有血性的人是愛憎分明,壹方面對正義的堅持,是對正義或美好的熱愛,如對自由的熱愛,壹方面是憎惡邪惡或醜惡,是對邪惡或醜惡的抨擊,或反抗或扼制。
因此面對社會的邪惡或醜惡,有血性的人是敢於挺身而出,也就是是敢於抨擊,是敢於挑戰。
同時,有血性的人是敢於擔當道義,有強烈的正義感,因此會是捍衛正義,是會維護善良。
有時人會是無是無非,人會是曖昧,這就是人是缺失正義或道義,人是缺失價值判斷的基本立場,因此有的人是隨波逐流,並且也是沒有基本立場,因此人也是缺失道義。
因此,只要人是有良好的人文教養,人是有正義或道義,因此對於社會就會有基本的價值判斷,人就會明確什麽是是,什麽是非,也就是可以判斷善惡,可以明辨是非,只有這樣,185
185
壹個人才會明確什麽是可以愛的,而什麽是恨的。
因此人也就會明確愛與恨的含義,這樣人就會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在情感上,人就是有愛憎分明的情感。
因此,對於美好,對於正義,是有強烈的美好追求或向往,但對於邪惡或醜惡,就會有憎恨的批判意識或道德判斷。
因此,對於有血性的人,從正面意義講,人就是對於正義價值的捍衛,是對美好價值的追求或維護,如人對於自由的追求,人就會有強烈的美好激情,是永遠追求。
因此,有血性的人,對於美好意義是有強烈的激情,是永遠追求,是永遠捍衛,而不會退縮,而不會放棄。
從壹個意義,如果人是有高的人文素養,如果人是有強烈的美好激情,而且人是對於美好價值的追求,那麽人就會有血性。
這就是正面意義的價值追求,從這個意義,美好的激情是有強烈的力量,同時美好的激情同人的理性是平衡,人的理性是可以牽引人的美好激情。
如壹個人對於自由是有美好的追求,對於正義有強烈的正義感,壹方面人是有理性,但是另壹方面人是有激情,因此人就會有追求自由的強烈激情,人也會有追求美好價值的美好激情,這樣人就會有血性,如寫文章,就會有血性的強烈激情及雄辯力量。
因此,人是勇於追求美好價值,人是敢於追求美好價值,而且人也是不畏困難,也是不畏險阻,這就是,如果人是有思想,人是有信仰,人是有理想,那麽人就會追求理想,就會忠誠信仰,就會在理想的追求中,是無畏無懼,而且也是無怨無悔,人就會勇往直前,為了186
186
理想,為了正義,為了自由,人就會是永遠追求,永遠戰鬥。
這就是人的美好價值的積極追求,因此人也是有血性。
因此,血性既是情感的力量,同時也是理性的思想的力量,是理性與激情的美好的有機融合。
因此,理性與激情是互為激活,也是有機平衡。
因此,血性也就是正義的激情,也是美好的激情,激情是有指向,是指向正義價值,是指向美好價值。
同時,人有正義價值,人有美好價值,因此人就會有美好的激情,這就是激情是正義的激情,是美好的激情。
如此,人就會有血性。
有血性,人就會有力量,不僅是理性的思想力量,而且也是美好的激情力量。
第 42 章 網絡共和國
網絡共和國可以實現網絡民主與網絡自由。
網絡民主是民主社會的壹個部分,因此,通過網絡可以參與民主選舉,可以參與民主討187
187
論。
在民主社會,在自由社會,網絡民主是完全可以實現,民主選舉可以通過網絡實現。
另壹方面是網絡的民主討論,對於民主討論,可以是不同階層的人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具有最廣泛的民主。
由於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參與討論,因此是可以表達不同階層的聲音,因此對於民主討論是最為民主,因此也是最有價值。
民主討論就是不同階層的民主參與,不同階層的人可以表達自己的聲音。
由於網絡民主的自由與民主,而且是自由表達,因此網絡民主是真實的,也就是不同階層的人是真實表達意見。
這樣可以表達不同階層的真實聲音,由於是真實,因此是不同階層的真實意見,這樣可以反映不同階層的意見,同時又是可以表達不同階層的訴求。
由於是真實的聲音,因此對於社會意義,這樣就可以兼顧不同階層的社會利益,就是可以兼顧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
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真實,而可以剔除謊言,在專制社會,存在多的是謊言,尤其是官方媒體,為了愚弄人民,因此是謊言大行。
但是在民主社會,人民享有個人自由,網絡也是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壹部分。
也就是在民主社會,網絡並不需要官方政府的管制,網絡共和國是最民主的,也是最自由的。
188
188
只要是遵守國家憲法與法律,只要是遵守網絡法,因此網絡是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民主與自由。
由於網絡的民主意義,而且網絡共和國是自由的,因此人的意見表達,壹是自由的,二是真實的。
因此,網絡民主是可以真實表達民意民情,也就是可以反映不同階層的人的真實意見。
這對於壹個社會是有益的,因此不同階層的意見會受到重視,這樣可以引起社會或政府的關註。
這對於政策的實施或決策,這對於對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的實現,是有利的,是積極意義。
因此,網絡共和國壹是網絡民主,是具有最廣泛的民主參與,任何人或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參與網絡民主,就是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參與民主討論。
另壹方面,由於網絡自由,因此不同的人可以辦網絡,可以自由表達思想,表達利益訴求,這壹方面是民主,壹方面是自由。
因此,網絡共和國是可以最大限度實現民主與自由。
因此網絡自由,也會多元存在,不同階層的,不同組織的人是可以辦網絡,是可以表達思想,是可以訴求利益。
而且不會受到政府或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因此,網絡自由也是個人自由享有的壹個部分,同樣也是人的言論自由與思想自由的實189
189
現。
從文化意義,對於文化的傳播是有利的或有益的,這樣不同思想或文化是可以傳播,因此網絡共和國是多元意義,也是自由意義。
因此,可以為人提供不同的思想價值,可以提供不同的文化意義,因此是有利於人的自由選擇。
壹方面,是不同思想或文化可以自由傳播,這有利於人的信息交流,也有利於人的自由選擇。
並且不同思想或文化是可以互相交流,即使是互相批評,也是有利於不同思想或文化的發展,也是有利於對於真理的探求。
另壹方面是網絡自由,人是可以自由表達人的意見,並且也是不會受到政府的幹預或管制,這樣人是可以自由討論,也是自由表達。
正因為是可以自由表達,因此也是人的真實意見。
可以說,網絡共和國是最可以實現民情民意的真實表達。
網絡共和國也是最民主的,也是最自由的。
任何人,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自由表達,這就是言論自由,而且不會受到政府或他人的幹預或管制。
因此網絡民主是民主的最大實現。
因此人的自由的實現,網絡共和國也是可以實現自由。
190
190
因此網絡是民主的壹部分,也是自由的壹部分,同時也是人的生活的壹部分,也是公民社會的壹部分,也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壹部分,因為網絡是滲透於人的生活之中。
因此,網絡也並不是虛擬,而是真實的,是人的自由的壹部分。
網絡是可以把不同階層,不同地區的人是聯系在壹起,在民主討論中,任何人是可以表達意見,不論壹個人是在什麽地區,或是不同階層,任何人是可以自由表達。
這就是網絡共和國的魅力,這也是網絡共和國的民主意義與自由意義。
在網絡民主,可以把所有人是集中起來,是積極參與討論,這才是最為民主的,具有民主的最大限度。
同時,網絡共和國又是最自由的,任何人是可以自由表達,並不受任何限制,因此網絡也是自由的最大意義。
盡管網絡共和國最大限度實現了民主,也是最大限度的實現自由,但是網絡共和國的健康運行,需要網絡法的保障,也就是網絡共和國的自由與民主的實現,同現實社會的民主與自由的實現壹樣,需要有法律的約束,這也是必需的,也就是沒有法律,就不會有自由。
因此,在網絡共和國,也是需要人是有高的人文素養,因此人也是不能造謠,不能中傷或誹謗,也不能是攻擊或辱罵。
而是需要積極意義,也就是要有理性意義,要有文明意義,這也是參與網絡民主,人也是需要註意的。
191
191
第 43 章 人的平等意義
在民主社會,由於人的政治地位的平等,因此平等是現實意義,人在社會生活中,人是平等意義。
這裏主要討論平等意義的觀念存在。
由於民主社會的平等意義,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也是平等,因此,人也會有平等的價值觀念。
但是在民主社會,依然存在社會地位的差異,也存在貧富的差異,因此,平等觀念在人的思想意識依然有重要意義。
對於壹個人,不論他的出身、地位、貧富,人對他人是平等意義。
平等意義也就是消除觀念的偏差,也是消除人的偏見或歧視。
如有的富人,由於富有,會歧視窮人,這就不是平等意義。
因此平等意義,也就是視任何人同個人是平等意義,在生命尊嚴上是平等的,在人格意義上是平等的,也就是不會歧視他人,對他人也是不會有偏見。
從壹個角度,平等觀念的實現,的確同社會制度也是相關的,也就是在制度意義可以實現平等,因此任何人是有平等意義,也會是有平等觀念,尤其是對於壹般平民,只有制度意義是可以平等,因此人在社會生活中,就會是對任何人是平等,因此人也不會是自卑。
這就是消除了等級差異,人的平等意義是可以實現。
192
192
對於富有階層也是壹樣,在自由主義市場秩序,由於為富是正當意義,因此人也會是承認合理,也就是人是不會仇富,因此人也才會有平等意義,也就是人不會有偏見。
相反,如果在專制社會,有的富人是采取不正當謀求財富,因此人也會是仇富,也就談不上平等觀念。
因此,平等觀念的可以生成,的確也離不開社會制度與社會環境。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平等觀念是可以深入人心,對於有社會地位的人,也是平等對待他人,因為個人沒有任何政治特權,況且即使有高的社會地位,如果人是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因此對他人也是平等意義,而不會是歧視。
因此,這裏主要分析平等的觀念意義。
如果人是有平等觀念,那麽壹個人對任何人是壹視同仁,是平等對待,不論壹個人是貧富,還是壹個人是社會地位高低,對他人是平等相待,並不會存在歧視。
因此,平等意義也就是對人的普遍尊重,人是尊重壹切人,不論壹個人是什麽人,不論出身、地位、貧富,壹個人只是壹個人,只是壹個生命,只是壹個有尊嚴的人,因此人是平等相待,也就是他人同個人是平等意義,在生命尊嚴意義是平等,在人格意義是平等。
如此,人就不會居高臨下,也不會是低三下四,這就是平等意義,人對任何人是不卑不亢,的確,這是很高的人文修養。
在專制社會,的確存在多的醜陋,如對人的歧視,如對人的壓迫或擠壓,有的人是有權勢,就會欺壓他人,有的人是有錢,就會是歧視他人。
但是平等意義,任何人也沒有權力或資格是可以歧視他人,而是人是對任何人是平等意193
193
義。
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可以消除偏見,可以消除歧視。
的確,人真正要做到對人的平等意義,的確也是不易,尤其是社會地位高的人,有時對社會地位低的人,有時會是歧視。
如人文素養高的人,對於人文素養低的人,有時也會是鄙視。
因此人要真正平等對待他人,的確也是不易,這就需要人有高的人文教養,是有平等觀念。
不論人的社會地位高低,不論貧富差異,任何人是平等意義,因此人與人之間只能是平等意義。
只有平等意義,人才會是可以尊重他人,是尊重壹切人,這種尊重是普遍意義的人的尊重,也就是不會欺壓,不會排斥,不會歧視。
因此,由於人的差異,的確人與人之間要有平等意義,的確也是不易。
從另壹個意義,人要能夠受到他的尊重,的確人也是要有值得他人尊重之處,這就是人要有高的人文教養,是受到人的欣賞,因此人也會是受到尊重,這種尊重的確是在高的層面。
對於壹般而言,人對他人也是普遍意義的尊重,的確人要尊重他人,同時人是受到他人尊重,這的確也是人對尊重要有認知。
尊重有壹般意義,這就是平等意義,人是把他人視為壹個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是尊重他人,也就是不會傷害他人,不會欺壓他人,不會排斥他人,不會歧視他人。
194
194
這只是壹般意義的平等意義的尊重。
但是另壹種情況,是尊重的高的層面,的確壹個人是有教養,是有社會地位,對社會是有大的影響力,就會受到人的尊重,這是尊敬。
從另壹個角度,人的尊重也是相互的,有時由於價值的沖突,由於個性的差異,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有的人也是不會尊重他人,也是不知尊重是何意義,因此人也會不易受到他人的尊重,盡管如此,但是人也是對他人是有普遍意義的尊重。
的確,有時人會歧視他人,也會鄙視他人,的確或許有的人是人格低下,是不會受到人的尊重,盡管如此,人也是普遍意義的對他人的尊重,就是不會傷害,同時也是不會歧視,因為人只是人,人就是有差異,人有時也是可以理解他人。
因此平等意義同人的普遍尊重是壹個意義。
不論如何,在民主社會,平等觀念會是普遍價值,因此人對他人是平等意義。
第 44 章 法治與法律
民主制度,是法治制度,是法治社會,法治制度是通過法律制度在確定。
壹是憲法,通過憲法的制度體系確定憲法的最高地位,任何人或政黨是在憲法的範圍內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而且憲法的制度體是通過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的法律制度在確定。
195
195
民主社會的憲法是規定,民主社會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的制度體系,是權力制衡的制度體系,也是三權分立的法律體系。
也就是通過法律制度在確定憲法規定的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的制度體系。
這樣任何人或政黨必須是遵守憲法,也就是要遵守法律,是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可以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同時由於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可以確定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因此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受到互相制約。
這樣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運行是在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內,這就是法治社會。
由於是法治社會,因此,第壹憲法是最高意義,第二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或政黨必須遵守憲法與法律。
因此,壹方面是制度制衡,也是法律制衡,也是權力制衡,因此行政、司法、立法必須是在憲法與法律的範圍內,因此,法治社會是完全確定。
另壹方面,也是任何人或政黨的法治觀念,是可以自覺遵守憲法與法律,是在憲法與法律的範圍可以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當法治社會的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在確定之後,這時,任何人或政黨就是在憲法或法律的範圍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也就是在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的框架下,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這樣,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就是依據憲法與法律,而且由於權力制衡,壹方面是權力制約,同時也是法律制約,因此任何人或政黨也是不能違犯憲法或法律,壹切人或政黨必須是在憲法與法律內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196
196
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也是法律制度的正常運行,任何人或政黨是按憲法程序與法律程序在正常運行,這樣,行政、司法、立法是正常運行,是按制度體系的制度運行。
因此任何人或政黨是不可超出憲法與法律的範圍。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法律體系,也是民主制度的法治體系,也就是是法治社會,是依法治國。
另壹方面是法律制度,任何人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是違犯憲法或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追究,這就是法治社會,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人或政黨不能淩駕在憲法與法律之上。
因此法治社會,是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於司法的獨立,由於司法受到立法與行政的權力制衡,因此可以保證司法的公正。
這就是,壹方面任何人或政黨只要是違犯法律,就會受到法律追究,這樣就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可以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法律就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這樣法治社會就會確定,這就是法治,而不是人治,也就是是法律說了算,而不是人是說了算。
由於法律的權威意義,由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法治社會的制度體系是在確定,也就是法治與法律的制度精神是在確定。
這就是民主制度可以確立法治社會的制度體系,可以確定法律意義的法律制約,如此,法治與法律的法治意義與法律意義是可以確定。
也就是是實現了法治意義與法律意義,因此從制度意義,民主社會是確定了法治社會,是確定了法律的至高意義。
197
197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活動中,參與社會公共活動,也是按照憲法或法律制度是在運行,或是人是遵守憲法與法律。
這樣人也會形成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
也就是在法治社會,最基本的壹個觀念是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
這不同於專制社會的人治社會,人是缺失法治觀念,也是缺失法律觀念,尤其是特權階層是淩駕法律之上,因此是為所欲為。
但是民主社會的法治社會,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成為社會公民的最基本的壹個常識,因為任何人或政黨是不能違犯憲法與法律。
由於人是有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因此人也是自覺遵守法律。
在自由市場經濟秩序中,人是依據法律在運行,如合同的契約,也就是是依據法律在正常運行,因此法律是對人的制約。
從另壹個意義,法律也是對人的保護,因為人是可以依法而行,如果對方是違約,是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如合同法,因此社會公民是可以依法保護個人權益。
這是法律意義的重要意義。
因此,法律壹方面是制約,而且是互相制約,如合同法,是對雙方的法律制約,任何壹方是不能違約。
另壹方面,法律是保護,就是如果有人是違法法律,是損害壹方的個人權益,人是可以依據法律保護個人權益。
198
198
因此,沒有法律,就沒有自由,如果是缺失法律,那麽就只有是狼的自由,而對於無權無勢的人只會是受到利益損害。
因此,在法治社會,人是有法律觀念,人是依法行事,從這個意義,法律是保護人的自由。
從自由的角度,法律也是在保護個人自由的享有,如有限政府,政府是不能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因此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從壹般意義,任何人或組織也是不能強制個人,也是不能幹涉個人,也是不能侵犯人的自由,如果是侵犯個人自由,也是違犯法律,就會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法治社會,法律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意義,由於司法獨立,因此任何人也是不敢違犯法律,只要是違犯法律,任何人也會受到法律追究,即使壹個人是總統。
第 45 章 良心與道義
良心是人的良知,也是人的善性,如果人是善性在生發,人就會有良知。
從壹個意義,良知也是人的基本特性,也是道德的基礎,從高的層面,良心是同道義是相關。
對於有良心的人,不僅人是善良,不僅是不做壞事,不僅是不傷害社會或他人,而且人是心存道義,人是擔當道義。
道義就是人道,就是正義,就是符合人性的美好價值,也就是正道。
199
199
從壹個角度,對於道義要有精確認知,道義在不同文化,或許有不同指向,但是就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就是人道主義,就是正義意義,而且正義也是符合人道的。
因為人類存在多的誤區,對於有的人也是假借正義,也是假借道義,但是本質意義是邪惡的。
因此,人要對道義有精確認知,道義就是人道,符合人道的才會是正義的,這是最基本的價值意義。
從人道意義可以引發符合人道的美好價值,如自由,如愛,如美好,那麽這些價值也是人道的,也就是正義的。
因此,正義就是正道,是符合人道的,是符合人性的,是人類的美好的價值意義。
因此,正義與人道有是存在共同的價值意義,或許有時是相對意義。
如專制社會,也有正義的價值意義,如符合人道的,如仁政,但是專制社會在面對民主社會時,專制會成為邪惡,是腐朽的,是落後的,是不人道的,是不正義的。
因此有時正義也會有相對意義。
但是不論如何,道義與良知是同壹的,也就是只要是符合良心的,壹般也會是道義的。
從另壹個意義,也就是人是擔當道義,人也是就有良心。
因此,良心的高的層面,就是伸張道義,就是維護正義,就是擔當道義,這就是人的良心。
如在民主社會,人類的正義價值是自由,是民主,是和平,是人道,是幸福,是美好,200
200
是愛,是平等,是公正等。
因此人只有是符合道義,只有是擔當道義,人才是有良心的,因此,良心不僅只是指人性的善,而且也是指人的社會意義,良心意味人是在社會生活中,人是擔當道義,就是人的良心,因此這是高的層面。
如啟蒙運動中,伏爾泰稱為歐洲的良心,就是因為是伏爾泰在擔當社會的道義。
因此,道義是價值意義,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的或正義的價值意義。
從這個意義,在民主社會,人是社會中的人,因此人要有社會良知,也就是人要有良心,這可以解釋為社會良心,也可以是中國良心(對於中國而言)。
因此人就是要擔當道義,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價值,是維護人類的美好意義。
從壹個意義講,人在社會生活中,人是擔當道義,就是人是有良心,如果人是不能擔當道義,就是人是缺失良心。
從這個角度,良心也就是社會良知,也就是人要有社會良知,這不僅是承擔社會責任,而且是要擔當道義。
也就是要維護正義價值,是要奉行道義價值,這個道義價值,可以是指人類的思想價值或人文價值,如在民主社會,自由、民主、平等、和平、理性、人權、權利、正義、公平、愛等就是人文價值。
因此從人文意義,如果人是提升人文教養,人就會有道義價值,也就心存道義,那麽人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是奉行人文價值,這樣人也就是有教養的人。
201
201
這樣,人就是有良心的,是有社會良知的人。
尤其是對於壹個社會,當壹個社會是處於危機時刻,如當下中國的社會變革,由於社會敗壞,因此道義缺失,這時,就更需要人是挺身而出,是擔當道義,是尋求中國社會的民主進步。
因此,從這個意義,社會良知就是要擔當道義,擔當道義,壹方面也是承擔歷史使命,也是承擔社會責任,也就是社會責任或歷史使命也是道義。
因此道義是寬泛意義。
如此,良心或良知是人的自覺,是人的理性自覺,就是人是自覺承擔道義,是擔起道義,就是要伸張正義,就是要尋求社會進步,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就是人的社會良心或社會良知。
因此,良心與道義是互相生成,如果人是有良心,人就是心存道義,是擔當道義,另壹方面,如果人是承擔道義,是擔當道義,因此人也就有社會良知,是有良心。
從壹個意義,擔當道義,是有良心,的確需要人是要有承擔精神,也就是為了正義,為了道義,可以不計功利,這是純粹的精神意義與道德意義,這才是人的良心,這才是人的道義。
因此人要承擔道義,的確有時需要人的勇氣,尤其是面對敗壞的社會,道義不存,世風敗壞,人要擔當道義,人要改變世界,人要尋求美好的價值意義,的確需要人有勇氣,如當下中國(專制社會)。
因為人的道義擔當,有時存在風險或危險,盡管如此,但是人依然需要擔當道義,需要202
202
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只有這樣,壹個民族才會有希望,壹個社會也會有希望。
如當下中國,人尋求自由與民主,會受到專制政府的打擊或壓制,但是道義是不能不承擔,而且人也是不能屈服專制。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承擔道義的人是越多,壹個社會越是有希望。
如果是良性互動的民主社會,由於社會制度的制度體系的良性互動,因此絕大多數人是存在道義,也就是壹個社會是存在道義,因此人也是心存道義,而且也是平平常常,並不為難,這也只是人的基本素養,也是社會公民的基本責任,因此絕大多數人也會是承擔道義,也會是心存道義,在社會生活中,人是信奉道義,也就是人是信奉人文價值,這樣人也是會有良心,這就是好的社會,人是可以做好人,而且做好人也是不難。
第 46 章 愛好讀書
中國人讀書有功利色彩,如果讀書是有利可圖,人就讀書,但是如果讀書是無利可圖,人就不讀書。
因此,中國人的讀書量在世界上也不是高的。
這就是中國人對於讀書缺乏正確的認知,其實讀書是壹種生活方式,是壹種生活態度,讀書是無任何功利色彩,讀書僅僅只是壹種習慣。
為什麽讀書,就是認知讀書的價值或意義,讀書是長知識,是增長智慧,是提升人文素203
203
養,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如果人是不讀書,人的知識是有限,而且人的人文知識是有限,因此人就會愚昧,就會是無知,這對於人的生活意義也是不利的。
因此讀書要走出庸俗的功利主義,把讀書視為人的壹種習慣,看成壹種生活方式。
對於愛讀書的,讀書也是美好的享受,讀書也僅僅只是讀書,並不從讀書中要獲取什麽,而只是在讀書中享受讀書的樂趣,只是在讀書中增長知識。
壹般地說,愛好讀書的民族,大多有頂級的科學家或哲學家,如猶太人。
但是如果是不愛好讀書,壹般地說,壹個民族的人文素養是低的,而不是高的,因此人的知識是有限,從創造意義,人的創造力也是有限。
對於壹個社會,只有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社會會形成讀書的氛圍,社會會形成讀書的人文趣味,這樣就會愛讀書。
因此讀書也是人的壹種愛好,在讀書中,人是自然而然是長知識,是增長智慧,因此人的人文素養就會是高的。
從壹個意義,只有崇尚精英文化的社會,只有崇尚精英的社會,社會就會是向上在前進,人也是向上在前進,而且人也是會讀書。
讀書的習慣養成,同社會環境是有相關,
如果壹個社會,高的人文素養的人(精英)是有社會地位,是有崇高榮譽,那麽壹個社會就會崇尚精英,也會接納精英文化,因此人就會重視人文素養的重要意義。
204
204
如果壹個社會(如腐敗社會)不讀書可以是有社會地位,不讀書是可以掙大錢,如果是地痞流氓是可以得勢,不僅有錢,而且是風光,壹個社會就不會有人是崇尚精英,也不會接納精英文化,而人只會是學流氓。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從社會意義,的確要有制度保障,而且社會也會是有自由競爭,人就是依靠個人的才學、知識、智慧、能力在獲取成功,那麽人就會重視人的自我素質的提升,這樣人才會是讀書。
從這個意義,的確讀書也是有功利色彩,對於壹般的人,的確要培養讀書的習慣,是需要有功利色彩。
但是就從人的生活意義,讀書也是壹種愛好,也是壹種生活方式,閑來讀書,只是美的享受,同古聖先賢的對話,同他人的交流,的確也是美好的生活意義。
因此,純粹拋棄功利色彩,僅僅只是愛好讀書,也是可以的,但是壹般地說,讀書或多或少是有功利色彩。
如人的增長知識,人的增長智慧,這也是功利色彩。
從壹個意義,對於學者(讀書人)多是以讀書為樂,也是著書讀書為業,但是對於壹般常人,同樣也是可以愛好讀書。
這就是讀書,不論是功利也好,還是沒有功利也好,讀書是美好的生活意義,愛好讀書是人的高尚的愛好。
對於知識的價值意義,這是無可厚非的。
其實,在中國的社會現實中,由於庸俗的功利色彩,也由於庸俗的現實主義,尤其是毛澤東時代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反智主義),以及反智主義與反精英主義對人的精神毒害,因此有的人也是譏諷讀書人,這其實是非常惡劣的。
因為在那個時代,窮是好的,文盲是好的,而讀書人是反動的,這就是文明顛倒的壹個時代。
因此,對於中國人,需要厘清是非,也就是要反對反智主義,而是要崇尚智慧,而且要崇尚知識,這樣中華民族會成為愛好讀書的壹個民族。
只有讀書的人才會有智慧,而且會有思想,而且會是有信仰。
對於不學無術的人,就會是缺少智慧,也不會有思想,也不會有信仰,人只會是愚昧,人只會是無知。
這就是基本事實。
因此,對於中國人,只有愛好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社會形成讀書的良好人文氛圍,這樣人就會是愛好讀書,這樣人的人文教養就會提升。
這不僅對社會是有意義,由於人文教養的提升,因此人才會是可以創造好的社會。
從大的方面,只有在良好的讀書氛圍中,才會激發人的創造能力,這就是最高意義的思想創造或藝術(或文化)創造。
也就是只有在有愛好讀書的人文氛圍中,才會是可以培植偉大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或藝術家或詩人,或科學家。
從來沒有壹個大師是文盲,也從來沒有壹個大師是沒有文化。
206
206
人類的進步,是思想的進步,是精神的進步,也就是文化的進步。
文化的進步,就離不開思想或文化的創造。
要創造思想或文化,至少是要有崇尚文化的社會人文氛圍,也就是有愛好讀書的人文氛圍。
中國人總是希望孩子是可以成才,但是就是不明白要成才,至少是要會讀書,不讀書的人是不會成才的。
因此,中國的社會進步,需要中國人要有愛好讀書的良好習慣。
這不論壹個人是什麽人,是要讀書,是愛好讀書,而且是要讀好書,是要讀經典,並且是不要讀壞書(的確有的作品是迎合人的低級趣味),只有這樣,人文文化才會是受到人的崇尚與愛好。
只有人文文化是受到尊敬的社會,壹個社會才會是文明社會,如果壹個社會是拋棄人文文化(如毛澤東時代),壹個社會只會是荒唐社會。
第 47 章 妥協
民主原則是平等協商,因此妥協是民主的基本原則,平等協商要達成協議,就需要雙方的妥協,只有雙方的妥協,才能達成協議。
207
207
如果不能妥協,就不會達成協議。
因此在民主社會,需要人對於民主原則要有認知,如果不能認知,就不能明確民主原則。
在極權社會,存在敵對的對立或對抗,而且對於極權主義,是固執己見,是寸步不讓,因此,就不可能是有妥協。
因此,要達成妥協,要走出自我主義,就是不能只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不論是個人或政黨或組織,因此,對於妥協,是達成各方的社會利益的平衡意義。
也就是對於雙方是可以接受,如此,就需要妥協,需要讓步,是互相妥協,才能達成協議。
因此,在民主社會,固執是壹種缺陷,對於有的人或政黨或組織,如果只是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顧及他的立場,就會是固執,就會是偏執,只是堅持個人的立場,而且是不能讓步,這樣就不能是妥協,因此也就達不成協議。
因此,民主的基本立場是平等協商,只有平等意義的協商,才會是互相妥協。
如果壹方是有政治特權,如果是極權主義的強勢,因此就不存在平等意義,因此有政治特權會是強勢,因此是堅持個人立場,而且是不能妥協,這樣就會形成政治宰制,也就是弱勢的壹方是被迫接受。
但是在民主社會,不論強弱大小,任何政黨或組織或個人是平等意義,任何人也是不能淩駕他人之上,這是達成協議的基本前提。
也就是在民主制度,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在平等協商時,任何壹方是讓步或退讓,就是任何壹方會是妥協,妥協是為了達成利益平衡,也就是對於任何壹方的社會利益可以是最208
208
大限度的維護,同時又是最小限度的損害,這樣才會是達成協議。
因此,妥協並不是軟弱,並不是壹味退讓,只是平等協商的雙方的互相妥協,在妥協中可以達成協議。
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原則。
因此,民主原則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人是需要平等原則在可以協商。
在極權社會或專制社會,有時也存在民主,但是只是偽民主,盡管雙方是可以出席協商,但是對於專制主義只是強勢,盡管弱勢是在出席,是在表達個人立場,但是由於不平等的地位存在,因此,對於專制主義並不會妥協,這就是專制主義的民主,只有民主形式,並無民主實質,因為專制主義的立場並不退讓,因此依靠強勢依然是政治宰制,這就是專制主義的民主。
但是民主社會,不論強弱大小,任何人或政黨或組織是平等協商,也就是在協商時,任何人並不會有強勢,而且對於平等意義的任何壹方,是有誠意,就是誠心誠意是協商,因此是尊重任何人或政黨或組織,即使有的人或政黨是強或大,但是在平等協商時,並不能是有強勢,就是不能是壓倒對方,也就是不能是依靠強勢是壓倒另壹方,任何人或政黨是平等意義,而且是要妥協,如果壹方依靠強勢是壓倒另壹方,如果是不能妥協,就不能達成協商。
這就是民主制度在民主協商,需要註意的壹點。
也就是必須是平等意義,這對於弱勢的壹方也就是要有平等意義,是提出個人的立場,並且是敢於表明立場,而且是據理力爭,這樣在互相妥協中,就可以達成協議。
因此妥協是互相妥協,並不是單邊妥協,如果只是壹方妥協,另壹方是不妥協,這就不209
209
是妥協,而是壓迫或宰制。
因此對於中國,在民主制度,人是需要明確民主原則,如平等原則,如妥協原則,這就需要認識改變思維方式,因為對於中國,中國人是經歷專制主義的奴役,因此對於有的人是帶有專制主義的思維方式。
因此在民主社會,人要學會妥協的基本原則。
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也是壹樣,只要同社會或組織或他人發生聯系,壹般而言,人只能是平等對話,是平等商議,是平等交流,是平等談判,這樣在平等意義上是互相妥協,因此有時就需要退讓或妥協。
妥協,有時也會是個人或政黨或組織並不能完全達到利益訴求,但是畢竟是會能夠達成利益的最大維護,而且是同他是利益平衡或均衡。
因為,如果只是站在我的立場,只是達成我的利益訴求,而不能顧及他的利益訴求,因此壹般就不能是妥協,如此,也就不能是達成協議。
因此妥協意味人要有公共立場,是要有互利立場,並不是單壹方面的利益訴求。
因此妥協就是互相退讓,是互相妥協,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單方面的妥協,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妥協,這就不是妥協,而是宰制。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就是要消除政治宰制,就是要消除倚強淩弱,政治宰制只是霸道,只是唯我獨尊。
可以分析,妥協是同宰制是互相對立,在民主社會,需要的是妥協,而要反對或消除的是宰制。
210
210
從這個意義,妥協是可以維護正義,也是可以維護公平,什麽是公平,利益平衡或均衡就是公平,只要存在宰制,就不會有公平。
達成了公平,達成了利益平衡,這就是正義,如果是宰制,這就是不正義,也就是邪惡。
因此,民主原則是可以達成公平與正義。
第 48 章 容忍
民主制度是民選政府,通過政黨競爭是民選政府,當民選政府產生之後,壹個黨是執政黨,壹個黨是在野黨或反對黨。
這時對於在野黨,對於支持在野黨的選民,需要的是容忍的文化心理,這也是科恩論述的。
也就是當民選完成之後,只有壹個黨是執政黨,壹個黨會是在野黨地位,這是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因此,對於落選的在野黨就要容忍,就是承認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就是承認壹個黨是執政地位。
這樣就要等待四年之後的民主選舉,是要等待下壹次的民主選舉的民主競爭,也就是在野黨必須按民主程序,在下壹次的民主選舉競選總統,這就是民主制度,這就是民主程序。
因此,這就需要人的容忍的文化心理,也就是這是理性立場,民主政府的民主選舉是政府更替的民主程序,任何人或政黨是按憲法或法律的民主程序是在運行。
211
211
如足球賽,有輸有贏,但是有的球迷在輸了球之後,是不能接受,而是攻擊足球隊員,這就是不能容忍,這就是不能正視足球比賽的比賽規則,也就是不能認知體育規則或體育精神。
因此對於支持壹個黨的選民,在壹個黨不能獲取總統選舉的執政地位之後,就要容忍,就是要接納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這是理性立場,也是遵守憲法或法律。
也就是不能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對於在野黨不能是暴力主義奪取政權,不能是暴力主義的攻擊或發泄,必須是要等待下壹次的民主選舉的選舉競爭,這就是民主制度,這就是民主程序。
因此,在民主社會,社會公民對於民主制度與民主程序要有正確認知,這是民主制度的制度體系,也是憲法或法律制度,任何人或政黨必須按民主程序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因此,在民主制度,就需要容忍的文化心理,這樣就會排除非理性的不明智的行為。
因此,容忍也就是要克制,要克制人的消極情緒,要克服人的消極本能或沖動,需要人要有理性的頭腦,需要人的理性思考與理性行為。
對於容忍,就是要認知,就是要認知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的憲法意義與法律意義,也就是要認知民主制度的社會規則與法律規則,這也就是遊戲規則,這是任何人或政黨必須遵守,因此人必須要容忍。
另壹方面就是接納,人要接納對方是可以競選成功,要接納對方可以民主選舉的獲勝,這就是容忍,這是民主制度的民主規則,是任何人或政黨可以接受的或遵守的。
另壹方面就是克制,也就是要容忍。
212
212
對於中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從文化心理意義,需要社會公民要有正常遠行民主制度的文化心理,容忍只是壹個方面。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民主協商達成協議,由於是平等意義的民主協商,是利益平衡或均衡,因此不可能只是單方面維護壹方的政治或社會利益,也就是任何壹方的政治或社會利益不可能是完全達到壹方的利益訴求,這就是由於妥協,是達成利益平衡或均衡。
也就是任何壹方的政治或社會利益或多或少是不能完全達成利益訴求,總會有壹定的不盡人意。
這就是民主,這就是妥協。
因此 當達成妥協之後,對於協商雙方就是需要容忍,也就是不能是廢除協議,不能是撕毀協議,也就是要履行協議。
如勞資雙方的工資談判,只能通過妥協,達成雙方的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
當協議達成之後,雙方就需要容忍或克制,不僅不能有暴力主義的傾向,而且必須履行協議。
因此容忍是民主社會中的人的人文素養,也是人的文化心理,人必須有容忍的文化心理,否則,就會是威脅民主制度,就會是對民主程序的破壞。
在人的生活意義,民主也會是深入人心,因此民主思想也會是人的思想素養,也會是人的人文教養,因此人在生活意義,也會是民主意義。
也就是是有民主作風,不論做什麽,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協商,而不是壹方的強勢的壓迫或壓制地位的宰制。
213
213
既然是協商,人就要有容忍的文化心理,就是要接受協商的協議,因為任何人是不可能完全是按個人訴求在實施,也就是不可能是存在專制主義或獨裁主義。
這就是民主,只要是民主,人就要學會容忍,就要有容忍的文化心理。
也就是要學會克制,不能采取非理性的行為,如有壹方是不滿意,只能在協商中是力爭,但是協議達成,也只能是妥協,因此就需要容忍。
從生活意義,容忍也的確是可貴的品質,如家庭生活,人要可以容忍對方同個人不同的差異,如果不能容忍,就會是沖突。
因此對於專制主義思維的人,在民主社會,就要學會容忍,就要是改變專制主義的思維方式。
第 49 章 愛情與家庭
在腐化社會,愛情是壹種奢侈,同時愛情是受到拋棄,但是在良好的文明社會,愛情只是平常,而且愛情是美好的意義。
愛情是美好的情感,盡管愛情有時也是憂傷的,也是痛苦的,但是總的來說,愛情是美好的生活意義。
有愛情,人的生活才會是幸福,如果缺少愛情,人的生活只會是痛苦,即使人是有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如果缺失愛情,人也是不會有幸福。
因此,對於愛情是超功利的,如果是有功利主義的色彩,愛情就會變味,就不會是愛情。
214
214
因此,愛情是純粹的美好情感,愛情只是純粹的愛,因此愛是純潔的,也是聖潔的,也是美麗的。
愛情只有達到純粹的意義,人才會是可以享有愛情的美好意義。
如果愛情是有功利色彩,愛情就不會有愛的美好意義,就會是庸俗的,是低級的,人也就不會享有愛情的美好。
因此,對於愛情,人是要有美好的情感,同時人也是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樣人才會是有美好的愛情。
在物質主義時代,愛情只是奢侈,愛情只會是高高在上,而且愛情是受到嘲弄,是受到沾汙,這就是人是不相信愛情,這其實是人的問題。
但是如果人是純粹的美好情感,那麽人就會是愛,就會是純粹的愛情,愛情只是愛情,並不附加任何外在的浮華。
愛情是有愛的層次,也是有愛的境界。
愛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愛只是愛,是幸福,是關心,是關愛,是同甘共苦,是風雨同舟。
愛也是寬容,是容忍,是包容,是容納,是接納。
愛也是融合,是升華,是美好,是美麗。
愛情可以凈化人的心靈,真正的愛情是純潔的愛,是高雅的愛,是聖潔的愛,是高尚的愛,是美好的愛。
215
215
愛也是有愛的境界,這就是愛是真愛,是至愛。
壹個人愛另壹個人,是真情實感,是內心的真實的美好情感,是從內心發出的,這也是真實的愛。
因此,家庭生活是以愛為基礎,夫妻的愛才會有幸福。
但是愛情是會升華的,在愛的生活中,愛的意義在擴展,愛的生活是在充實。
因此當戀人組成家庭之後,依然存在愛,只有存在愛,生活才會有美好的意義,因此,家庭是愛情的升華,是愛情的遞進,而不是愛情的消失。
在腐化的社會,人是缺失家庭觀念,家庭觀念的缺失,也是家庭責任的缺失。
在良好的文明社會,人是有強烈的家庭觀念。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因此對於人,家庭是人的生活的中心意義,家庭是人的生活的美好意義。
家庭是人的情感的港灣,也是人的生活的港灣,人可以是缺失友情,但是人是需要家庭的美好的生活意義。
因此,人不僅是要有家庭觀念,是享受家庭生活的天倫之樂,而且人是要承擔家庭責任,是對家庭的忠誠。
對家庭的忠誠,壹方面也是對愛情的忠誠,對於夫妻,最需要的是愛情的忠誠,只有對愛情的忠誠,人才會是對家庭的忠誠。
也就是,人是不能背叛愛情,人是不能背叛家庭。
216
216
但是在腐化社會,有的人是流氓成性,因此有的人是背叛愛情,是背叛家庭,而且有的人是卑劣無恥。
因此,對於家庭,對於性,需要有高尚的思想觀念,這就是人是不能存在婚外的性關系,因為,這是淫亂或通奸,這是道德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對於中國人,需要樹立高尚的家庭觀念,要有美好的愛情觀,要改善或克制人性的劣性或弱點。
在性的觀念,中國需要的是保守,也就是要對愛是忠貞,是忠誠,不能存在婚外的性關系。
這就是人要有人的尊嚴,同時人也是要有高尚的家庭觀念與愛情觀念。
對於婚外性關系,只是人性劣性的放縱,不僅有害於家庭關系,而且也是不道德的,在這方面,中國人需要的是性保守,而不是所謂的性開放。
因為這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中國人最厭惡的是淫亂。
因此,對於文明社會,在中國的民主社會,需要人的是人要有美好的情感意義,需要的是人要有高尚的價值意義,這就是家庭觀念的強烈。
如果壹個人對於家庭責任是不能承擔,那麽壹個人就不可能是有社會責任。
儒家學說的齊家、治國,也就是強調尋求家庭的美好意義,而且可以是擔當社會責任,也就是只有把家庭是可以治好,人才會是可以擔負社會責任,是尋求社會意義的美好。
217
217
第 50 章 好人社會
在民主制度,制度文明可以實現思想價值或人文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和平、人道、誠信、愛、公正、正義,因此,制度文明對人的人文教化是積極的、正面的,也就是人是可以接受積極的、正面的人文價值,因此人就會有高的人文素養,人可以是為好人。
在民主制度,民主選舉也是自由競爭,是公平、公平、公正的,因此人是有才智、有教養的人,而且是會脫穎而出,因此,政府會是好人政府。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由於制度體系的制度文明,政府可以是好人政府。
因為,如果有的人是品行惡劣,就會成為醜聞,就會被淘汰,因此壞人是不能是在政府之內。
另壹方面,民主制度的法律體系,可以制約人性的惡性或劣性,因此人是不能做壞人,人是不能做壞事,這就是把負方向的壞是可以阻止或制約。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體系對人的制約,這也就是法治社會的法治文明,也就是由於是法治社會,因此,法治制度可以是實現人的好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制約壞的存在。
這就是法治的社會意義。
因此,從法治意義,民主社會是好人政府,是好人社會。
另壹方面,是人的人文自覺,是人的道德自覺,也就是人是願意做好人,這樣社會就會是好人社會。
218
218
人的人文自覺也就是德治,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可以是法治與德治的融合,這樣就可以構建好人社會。
從人的人文自覺,也就是人是有思想,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性,因此人是自覺自願是做好人,也就是人是信仰人文思想,是願意提升人的人文素養,並且在社會生活中,人是踐行人文價值,也就是人是做好人,這樣民主社會就是好人社會。
另壹方面,是人是有公共意識,是有公民責任,人是自覺承擔責任,是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這也是人的道德自覺。
要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至少人是願意做好人,也就是人人願意做好人,壹個社會也會是好人社會。
因為社會是由人在組成,因此,人的道德自覺或人文自覺,就是壹個人是願意做壹個好人,並且也是願意公民社會是好人社會。
如果人人是做好人,那麽公民社會就是好人社會,這是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就是要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這也需要是承擔公民責任,也就是人不僅願意做壹個好人,而且在公民社會中是壹個好的社會公民。
這就是人是承擔公民責任,也就是承擔構建好人社會的公民責任,如人的誠信,如人的愛,也就是對於好人社會的構建,作為社會公民要做什麽,要承擔什麽責任,要有什麽樣的人文素養。
作為壹個人,壹個人是好人,在公民社會,人也是壹個好人,是壹個好的社會公民,這樣公民社會就是好人社會。
219
219
另壹方面,由於法治與德治,可以構建健康、積極、美好的社會人文生態,也就是有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就是是樹立正氣,是樹立高尚的文明之風。
這樣,在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中,壹方面也是對人的人文教化,人在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人就會可以是做壹個好人。
另壹方面,是社會風氣對人的制約,也就是即使人是做壞事,是做壞人,人也是不敢做,也是不能做,這樣就是良性互動。
這是法治與德治的良性互動,是個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這樣對於民主社會就可以構建健康、積極、美好的文明社會,也就是可以構建好人社會。
胡適曾提出構建好人政府,是構建好人社會,這也是符合民主社會的社會實質。
就是在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好人政府,是可以實現好人社會。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主社會的文明構建,從社會意義,是法治與德治的有機結合,如果只是強調法治,而忽視德治,社會公民就會缺失道德自覺或人文自覺,也就是對於公民社會,對於個人,人就不會是積極主動或自覺構建好人社會,人也不會是自覺提升人文教養,因此也是不利於好人社會的構建。
因此,法治與德治的有機結合,法治是硬件,德治是軟件,這樣可以是良性互動,法治是大的基本框架,德治是細微的調節。
通過西方的民主經驗,可以分析,西方社會良好的社會氛圍,是同人是自覺遵守人文價值是有相關,也就是同德治也是相關。
對於公民社會中的社會公民,人是好的社會公民,人是有好的人文素養。
220
220
同時也是同人的公民責任或社會責任是相關,也就是人是承擔社會責任,是願意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的社會。
因為只有是構建好人社會,才會是符合人性的基本善性,是符合人道,是符合人性,這樣人才會是生活的安全、舒暢、幸福、快樂、美好。
相反,如果在敗壞社會,人就缺失基本的安全,也就不會是有幸福的。
因此,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人在社會生活中是有安全,生活的是幸福、舒暢、美好,這樣人就會有歸屬感,也是有家園感。
也就是公民社會是生活家園,而且是心靈的生活家園,這樣才是美好的文明社會。
第 51 章 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是三個思想價值,獨立、自由與愛。
獨立與自由價值是融合相關的價值,在自由社會,是開放教育,也是自由教育,不論是幼兒教育、小學教育,還是中學教育、大學教育,自由教育是基本的教育思想。
由於是自由教育,也就是在培養人的自由導向,也就是培養人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就是說,個人自由的享有是從幼兒教育的自由教育是開始的,在自由教育的開放教育環境或學校,人是在學習如何享有個人自由,這樣人是在不斷提升個人自由享有的自由能力,其實也就是人的自我導向的生活能力。
人的自我導向,就是個人自治,個人自治的自我導向,也是培養人的獨立能力。
221
221
可以說,壹個人運用自由的能力越強,壹個人的個人自治的自我導向的生活能力就越強,壹個人的獨立意識與獨立能力是越強。
因此人的獨立是從小在培養,尤其是在學校教育期間,學校的自由教育,為人可以學習享有個人自由是創造了自由的空間,另壹方面,家庭教育、社會環境也是學習個人自由享有的壹個方面。
也就是在自由社會,是自由空間,是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空間或自由空間,人生活於社會生活中,自由價值是最核心的價值意義,因此,不論是從家庭或學校,還是從社會,是在培養人的自治能力。
也就是培養人的自由能力,也就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的生活能力或社會能力,而且在自我導向的個人自治中,人是在獨立,這個獨立,就是個人獨立,是個人的獨立的生活能力或社會能力。
因此,在十八歲或十六歲的成人儀式之後,壹個人就是完全是獨立生活,也就是通過十幾年的學習或教育,壹個人是具有了個人自治的完全的生活能力,這就是人的獨立意義。
因此,獨立並不是只是指人的成人儀式之後的獨立,而是人的獨立意識是從小在培養,只是在達到社會公民的年齡,壹個人是完全有理性能力或社會能力是個人自治。
因為,自由是自由社會的最核心的價值,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因此自由可以是中國精神的核心價值。
同自由相關的價值是獨立,也就是個人自治就是人的獨立意義,因此獨立也是社會公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意義。
222
222
也就是中國精神,是民主中國的社會公民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價值意義。
對於中國人,愛是獨特意義,也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可以說,愛可以說明中國人的人性特質。
因此從先驗意義,可以確定中國精神的核心價值,獨立、自由、愛。
這也是借鑒美國精神的壹種思考。
也就是對於中國精神,是自由中國的社會公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意義。
盡管在自由中國,核心價值有其它的價值意義,但是對於社會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意義是獨立、自由、愛。
在自由中國,對於中國公民,如果具有獨立、自由與愛的精神意義,對於壹個公民,是社會公民最基本的社會能力,也是作為社會公民的壹個人,這是社會公民在自由社會是可以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的價值意義與生活能力。
從自由中國的民主文明而言,獨立與自由是社會公民的公民價值,這是社會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以獨立生活的最基本的價值意義。
但是對於自由中國的社會文明,壹個價值指向是幸福文明,因此對於中國人,由於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因此中國人的壹個價值就是愛。
也就是在充滿愛的社會,人是關愛,人是關心,人是愛人,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才會有幸福意義,因此,對於中國人,是可以構建中國的幸福文明。
從精神意義,從思想價值,中國精神也可以是中國人在民主社會中的精神意義,也就是223
223
中國魂。
在民主中國,如果社會公民有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如果人人是獨立、自由與愛的社會踐行,那麽民主中國就有了精神意義,也就是有了靈魂,這就是中國魂。
可以說,中國人是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文明的特質意義,因此這也是中國特質。
而且獨立、自由與愛也是相融相關的,對於獨立自由的社會公民,也就是個人自治,是壹個人完全可以獨立自由的自由生活,對於個人意義,社會公民是高素質的社會公民,因此,這樣人才會是可以關愛人,是關懷社會。
也就是人是自愛,自愛也就是個人自治,也就是個人是把個人生活經營的美好,是把個人的事做好,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壹個人才會是愛社會,是愛他人。
如果壹個人連個人的生活是不能好的安排,是不能個人自治,是不能自我導向,壹個人也是沒有基礎是關心他人,是關懷社會。
也就是獨立與自由是強個人,社會公民是合格的社會公民,是強的社會公民,這樣的社會公民是可以構建美好的社會,這就是強社會。
也就是由於社會公民的公民素質的高,壹個社會是可以提升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才會是把社會是構建的美好意義,這就是強社會或大社會。
中國精神也只是先驗意義的提出,而且也是在民主中國的構建中的經驗總結,因此這裏只是個人意義的思考意義。
也就是只有中國人在追求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只有中國人在構建自由中國的文明進程中,中國人可以顯現出來的最高貴的精神意義,可以是中國精神,也就是中國人的靈魂意義。
224
224
第 52 章 宗教的意義
從個人意義,人有不同的信仰意義,有政治信仰,有生活信仰,有的人是宗教信仰,因此對於人的心靈意義,宗教同人的心靈是相通,因此人也會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也是人的心靈的安寧,因為宗教教義也是同人的心靈是相通,同人性是共通的,可以說,人有心靈意義的精神追求,有時會指向宗教,在宗教中可以尋求心靈的純粹與安寧。
在中國的西化進程中,基督教也是進入中國的視野中,而且信教的人也是增多,這樣在中國也會是宗教的多元意義,有佛教,有基督教,也有道教,有伊斯蘭教,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壹般地說,宗教信仰對人是有利的,也是無害的,因為宗教信仰也只是人的信仰的壹個方向。
由於宗教的多元,因此宗教需要的是寬容,也是互相尊重,人是尊重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且人也是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
因為中國是缺失宗教信仰的壹個國家,人對宗教信仰也是知之甚少,盡管現在信教的人也是多,而且也是正常,但是畢竟中國缺失宗教信仰。
尤其是共產黨中國對於文化的破壞,宗教信仰也是受到限制(如文革時期),但是在自由社會,宗教信仰是人的信仰自由,因此任何人也是不能幹預或幹涉。
壹般地說,信仰宗教對於個人意義是有利的,至少人的心靈意義是在活化,而不是沈淪,225
225
如信仰宗教,人也是為人與善,是關懷他人,並且個人的心靈也會是純凈。
如果宗教信仰對個人是有利的壹面,那麽對於社會,宗教信仰也是有積極意義,至少是有利於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構建。
對於社會的和諧是有益的,也是有利的,如宗教信仰的人也會是克制,也會是和平,壹般也是不會有暴力主義。
因此,宗教在中國社會,或許今後信仰宗教的人會多,但是如果宗教信仰是多元意義,而且信教的人多,這時就需要宗教寬容。
因為,中國並不存在宗教信仰,因此也無宗教沖突的現象,對於今後,如果宗教信仰的人是增多,而且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這就需要宗教寬容,也就是不能是教派沖突,而是和平與尊重,人是要尊重人的不同的宗教信仰的選擇,這也許是重要的壹點。
因為現代社會是國家與宗教的分離,因此對於國家或政府壹般不會受到宗教的幹預,宗教活動也只是僅限於人的生活意義之中。
但是宗教對於公民社會也是不能幹預,但是存在宗教文化對世俗文化的滲透,只要有信仰宗教的地方,就會有宗教文化,而且對於信仰宗教的人,也是存在生活意義的不同。
因此,這也是需要人的尊重與寬容,也就是在中國是可以有不同的宗教,而且宗教也是可以同世俗文化的交流。
因為在現代社會,的確宗教信仰僅僅只是人的信仰的壹個方面,而且對於宗教信仰大多也是在中下層的社會人群中。
不論從個人意義,還是從社會意義,宗教信仰對於社會或個人是有益的,也是無害的。
226
226
這其實就要避免宗教狂熱主義,也就是信仰宗教不能滑向狂熱主義,因為狂熱主義,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政治信仰,壹般是有害的,會對社會是有危害。
因此,壹般的宗教信仰,人不僅是有愛心,是善良,而且是和平,是理性。
而且信仰宗教,也只是信仰宗教的教義,從大的方面,也只是尋求心靈的純凈與安寧。
第 53 章 民主
民主是人民主權思想,就是人民是可以做主,實現人民主權思想是民主制度,就是民主制度是可以實現民主,是可以實現人民主權思想。
因此,民主文明是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是民選政府。
民主制度可以實現人民是主人的制度體系,因此,核心制度是憲政民主,憲政民主是三權分立,是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制衡,而且政府首腦是由全民選舉產生。
因此,現代民主制度也是代議制,也是兩黨制,同時也是聯邦制。
也就是由人民選舉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力,如議會的議員是民選,如總統也是民選,在民選之後,民選代表可以行使政治權力,同時現代民主制度是間接民主。
人民並不直接行使政治權力,而是由民選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權力,這是間接民主。
如民選總統,總統可以提議政府人員,由議會可以審議,通過權力制衡可以確定政府人227
227
員。
由於是民選政府,因此間接民主也是多數原則,如民選總統,是票數最多的黨派的候選人可以當選,也就是是多數支持的候選人可以當選,這是多數原則。
因此對於少數,可以有少數的權力,盡管間接民主是多數原則,是多數確定的議案在通過,如公民公投,但是對於少數,少數的權力依然要受到尊重。
從壹個意義,這是為了防止多數原則的弊端,如公民公投壹項政策,多數通過就會生效,這是有利於多數,這是多數原則,這時在公投時,少數意見是受到否定,但是少數的權力依然要受到尊重。
因此,民主是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壹是民主,壹是自由,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可以使個人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個人自由的實現,另壹方面,民主制度可以是民主的實現,民主是通過民主制度在確定。
因此在民主社會,人的社會生活是民主文明,因此,人也會是有民主信仰,也是有民主觀念,也是有民主作風。
這樣不僅民主制度是民主原則,而且人的社會生活中,也是民主原則。
民主相對於專制或獨裁而言,專制是當權者或專制主義的獨斷,但是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協商。
任何決議是由人民共同的民主協商,或是民主公投。
從壹個角度,如托克維爾所說,民主是可以改善民風與民情,由於民主作風,因此人就不會有專制主義的專橫、霸道、武斷、偏執、狹隘,而是民主作風的協商、平和、平等、溫228
228
和、隨和。
民主也意味是平等,因為是人民民主,任何決議是要人民或公民的共同協商,或共同投票決定,因此,社會公民是平等的,任何人是不能淩駕於他人之上,這就是民主的平等。
任何人是平等意義的社會公民,任何社會公民是有神聖的壹票,是有神聖的決議權力,而且是不受剝奪。
因此,民主可以是平等意義,任何人是社會公民。
另壹方面,民主會成為人的民主觀念,因此民主也是人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是人的信仰,因此,民主觀念在民主社會是深入人心,而且是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由於是民主觀念,因此人就會是民主原則,而且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行使民主原則,也就是可以正常運行民主制度。
因此,民主制度與民主觀念是相互關聯,民主制度可以培植人的民主觀念,人的民主觀念可以使人是正常運行民主制度,而且也是民主作風。
因此民主最大的基本原則是協商,而不是獨斷,民主是共同協商,不論是社會公共生活,還是家庭生活,民主不僅是思想觀念,是人的作風,而且民主是壹種生活方式。
也就是在民主社會,人是民主的生活方式,人人是民主,因此是互相協商,是共同決定,盡管也是多數原則,但是也是體現了民主。
在民主社會,政府是民選的,政策或決議有的是全民決定的,因此這是真正體現人民主權的思想。
229
229
什麽是人民是天下的主人,就是人民是可以做主,就是不會有人或政黨是可以淩駕人民至上,總統是由全民民主選舉的,議員是由人民民主選舉的。
政府的重大政策是公民公投決定的,這就是人民是決定的,人民是社會的主人,這就是民主。
因此為了實現人民主權,因此民主制度是健全的制度體系,通過憲法與法律的法律體系確定民主制度,如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
這樣可以真正實現人民主權思想。
因此,民主制度就是不同於專制制度的制度體系,同時民主制度可以實現民主文明,可以確定民主思想。
而且民主制度是健全的制度體系,如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是可以保證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而且是可以保證民主制度的制度確定,也就是防止民主制度的受到破壞。
如行政權力受到立法與司法的權力制衡,這樣可以防止政府權力的擴大,因此,政府可以限制為有限政府,而不能擴大為無限政府,也就是防止政府演化為專制政府。
這也許是民主制度最需要防範的制度體系。
另壹方面,民主觀念深入人心,人就會是信仰民主,而且是民主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意義,因此就可以自覺是運用民主,因此也就是可以保證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
第 54 章 和諧與平衡
230
230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但是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現代價值。
西方社會的工業化,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的壹個代價,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當人類意識到自然環境的破壞不利於人類生存時,人類又開始改善自然環境。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中,就有和諧的意義,和諧的壹個方面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就是人不要或不能破壞自然環境,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就是不要破壞自然環境。
因此人類中心主義是有缺陷,人類以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人類是以人類為中心,進而是破壞自然,其實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是錯誤或偏激。
因此,在未來的中國社會的文明構建中,中國要吸取經驗教訓,應該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念。
只有人與自然是和諧相處,壹方面人不能或不會破壞自然,這有利於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另壹方面,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是在大自然中可以享受自然之美。
在中國的古典文明中,就存在人在人自然中的享受之美,那麽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人類依然需要修正錯誤觀念,要尋求大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另壹方面是社會的和諧,如人與社會的和諧,這其實涉及社會形態,也就是要實現社會的和諧,至少壹個社會是文明社會,也就是社會可以是平衡狀態。
這就是社會利益的利益平衡,按理想主義的分析,在民主中國,中國的中產階層是最大多數,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是擁有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這就是利益平衡,只有這樣,也才會231
231
是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就是只有絕大多數人是生活的富裕,中國社會才會是好的社會,才會是和諧社會。
但是當下中國,只有極少數人是擁有社會財富的大多數,絕大多數人只是擁有社會財富的少數,這就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失衡,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並未有大幅度的提升,只有極少數權貴是富裕生活,因此社會就不可能是和諧社會。
因此,要尋求社會的和諧意義,只有尋求社會財富分配的平衡意義。
另壹方面,是人與社會的和諧,這同社會也是相關,如果人在社會中是有自由,是有尊嚴,是有幸福,而且人的生活水平是富裕或高的(絕大多數人),這樣人才會同社會是和諧。
如果社會利益分配是嚴重失衡,人在社會生活中只是苦難,只是艱辛,只是辛酸,就不可能是人與社會的和諧,而且有的人會有極端的暴力傾向。
因此對於民主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除了在民主制度是可以保障人的個人自由,而且要尋求社會文明的綜合意義,也就是幸福文明。
要實現幸福文明,只有提升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準,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是中產階層,是擁有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對於富裕階層只能擁有社會財富的少數。
而且社會建設,要有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對於平民的生活意義要有改善,如免費教育,如免費醫療,也就是要提升絕大多數人的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
從這個意義,中國的現代文明的構建是任重道遠,但是對於中國現代文明的構建,中國人要有明確的思想觀念或理想目標,壹個方面就是和諧,也就是平衡。
另壹方面平衡,也是指政治或社會利益的平衡,這就是平衡原理或平衡原則,這就是在232
232
具體的政治或社會公共生活中,要根據平衡原理,尋求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
這就是最大限度的維護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同時又是最小限度的損害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這就是最大化與最小化原則,只有這樣才會可以達成利益平衡,也就是不會存在政治宰制或社會宰制。
對於民主社會,可以實現平衡原理,因為不同的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另壹方面民主原則是協商原則,因此在民主原則下,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可以平等對話,可以是平等協商,可以是平等談判,這樣就可以實現平衡原理。
只有利益的平衡,才會有和諧的共處。
因此,和諧社會的文明意義,並不只是觀念意義,而是要把和諧價值實現為現實可能。
因此和諧是以平衡為基礎,只有平衡關系,才會有和諧關系。
如果是利益失衡,只會存在對抗或敵視,如當下中國的仇富、仇官,這就是由於社會利益的嚴重失衡,也是由於貧富的嚴重失衡。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主中國的構建,對於民主文明可以有綜合意義的文明提升,壹個指向就是公平正義,壹個指向就是幸福意義。
因此要實現正義文明,要實現幸福文明,至少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平衡意義,由於平衡就會是和諧意義。
因此對於中國的現代文明,和諧依然是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價值。
同樣平衡原理也是重要的思想原則,平衡也是重要的思想價值。
233
233
因此平衡是利益平衡,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平衡,是社會平衡。
第 55 章 中庸
中庸是兩個意義,壹是中,壹是庸。
中是指適度,是適中,是不能過之或不及,也就是不能偏激,不能極端,這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中的含義。
盡管中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但是在英國文化傳統中也是有中庸的價值,這也是中西文化相合的壹點,但是中庸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現代價值。
也就是中庸原則,是排除極端主義,極端主義壹般是過於偏激,是過於極端,因此會具有破壞性,尤其是傾向暴力主義。
從觀念價值,中庸也是不會走向極端,也就是不論思想,還是情感,是不會過於偏激,是不會滑向極端。
因此,中庸壹般是溫和,是平和,這樣可以把極端主義是排除之外。
尤其是人的思想或行為,堅持中庸,就是排除極端主義的思想,也就是堅持中庸,是適中,是中和。
對於中國人,有時也是過於偏激,有時也會是極端,如社會主義革命的暴力主義的極端,這是消極革命的極端主義。
234
234
因此,壹般地說,極端主義會是消極意義。
當然壹般而論,只要是堅持中庸原則,因此有時即使是偏激壹點,但是不會滑向極端主義。
如革命,有積極意義的革命,但是堅持中庸,就不會是極端主義,而是溫和,或是適度的。
庸是平凡,是平常,對於壹般常人,生活於平凡之中,生活也只是平常,也只是平淡,因此也只是平常,也就是人是平常,也是有平常心。
但是對於精英分子,有時會走向崇高,會走向偉大,如思想家或哲學家,如藝術家或詩人。
但是當人是走向偉大時,在走向崇高時,這時就需要的是中庸,也就是要有平常心,這就是平凡的偉大,或偉大的平凡,是崇高的平常,或是平常的崇高,也就是是回歸平常之中,是走向平凡之中。
這對於人的生活意義是有利的,同時也是有益於精神意義的探求。
如果只是偉大,只是崇高,只是向神性的邁進,只是向偉大的超越,這是人就會遠離平常,就會遠離平凡,就會是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就會是處於半空中,就會如懸崖中的樹,因此人就會是孤單,就會是孤獨,就會是封閉。
因此,即使是偉大,也是歸於平常,這樣同現實世界是相通,同平凡世界是相通的,也是同普通民眾是相通的。
因此對於精英分子,不論飛的是多高,不論是多麽偉大,也是要同現實世界是相通,也235
235
就是要回歸於平凡之中,這樣人的心理或思想會是平淡,也是平凡。
否則,只是邁向偉大,有時同現實會是劇烈沖突,因此人有時會是偏激,會是極端,因此是不利於人的精神意義的探求。
因此對於中庸,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現代價值。
對於中庸,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
對於民主中國的文明構建,因此也是要避免極端主義,也是要避免過於偏激的某種存在,也就是人的思想或行為,要是以中庸為價值指向。
從壹個社會講,堅持中庸,避免極端主義,避免過於偏激,就可以避免消極的意義,也就會把壞的可以降低。
因為,如果是走向極端,是過於偏激,就會有極端行為或思想,這對於社會文明的構建是不利的。
可以說,壞的或消極的,大多是極端,大多是過於偏激。
尤其是當人是受到挫折,尤其是當人是處於應激狀態,有時人的思想會偏激,人的情緒是偏激,這就需要人的理性或理智,需要克制人的過激情緒,需要人是從偏激的思想中回歸於平常之中。
因此對於中庸,的確人可以是平和、溫和的價值意義。
如果人是堅持中庸,因此壹般也是不會極端,也是不會偏激,而是平和,而是溫和。
這同樣也是人的人文修養,因此中庸也是思想價值或人文價值,人在社會生活中,人是236
236
認知中庸,人就不會有偏激或極端的思想或行為,即使有時是處於偏激或極端,人也會克制或理性,會從偏激或極端中回歸於平常之中,就是人是不會滑向極端或偏激。
這就是人的理性認知,是理性認知中庸的價值意義,因此人會是有人文修養,就是避免極端或偏激,而是持中庸立場,是適中,是適度,而不是極端或偏激。
因此,對於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需要有中庸的價值意義,這樣就可以把極端主義排除在外,而且也不會出現過於偏激,即使是偏激,人也會是可以調整,不會有過激行為。
因為極端主義或過於偏激,壹般只會是消極,是破壞,不會有建設意義。
如人的美好激情,也是需要人的理性牽引,也是情與理的平衡意義,也就是可以避免熾情,這就是中庸原則。
因此,人需要的是平和,是溫和,是文雅,人不是暴戾,不是粗野,不是粗暴。
第 56 章 美好
在自由社會或民主社會,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義、幸福、權利等思想價值意義是可以實現,這些是正義價值,也是美好價值。
因此,相對專制社會,民主文明是美好社會,因此,美好價值是可以實現,而且人是生活於社會之中,人也是美好的存在意義。
也就是當美好價值是可以實現時,人是在社會生活中是可以感受美好,如自由的尊嚴與幸福,也就是人是生活於美好生活之中。
237
237
這樣,人也會是有美好的情感,也是有美好的生活感受,因此,人的生活意義也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
也就是人的美好情感,壹方面是人的心靈世界是有美好價值,因此人是向往美好,是追求美好,這樣人就會有美好的情感,也是有美好的感受。
這是美好意義的正方向的追求,這就是人的心靈世界是存在美好價值,這樣人就會是尋求美好,而且人會有美好的心靈感受。
另壹方面,是人在生活之中是可以感受到美好意義,也就是生活是美好意義,這樣可以激活人的美好心靈,也就是美好情感是可以培養,因此人也會是美好的生活,也是美好的感受。
在專制社會的敗壞社會,有時人感受的只是壞,只是壞或惡對人的不良刺激,因此只會是人產生消極或不良情感或情緒,如憤怒,如悲傷,如憂傷。
盡管人的心靈世界是有美好價值,人也是在尋求美好意義,但是壞或醜惡的不良刺激也會敗壞人的美好情感,因此也會有不良的生活感受。
因此,從社會意義,從生活意義,人要有美好價值的美好心靈,也就是從心靈意義,人是有正方向的美好的思想價值,這就是人的思想,是人的信仰,是人的美好心靈。
這樣在生活意義,如果是可以感受到美好,如果是可以觸摸到美好,就會是激發人的美好情感,因此人就會有美好的感受,也是有美好的心靈。
因此,人的心靈世界與人的存在是相關的,在民主社會,可以形成良性互動,人在社會生活中,大多是可以有美好的生活意義,因此人是美好的感受,人是美好的生活,因此人也238
238
是有美好的情感意義。
從社會意義,美好價值的尋問,可以促使人是可以實現美好價值。
從大的方面,民主社會可以實現民主文明,民主文明可以實現民主社會的美好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正義、公平、權利、愛、人道等。
但是從民主文明的綜合意義,要實現正義文明,要實現幸福文明,依然需要民主文明的文明構建,也就是不斷改善,是不斷完善的文明進程。
也就是如果人是有美好的思想價值,人就會是可以尋求美好價值,是尋求可以實現美好價值,這就是正方向的邁進,是向正方向的美好意義在前進。
這樣社會就會是線性的正方向在前進,而且可以把醜惡是降到最低。
因此,不論什麽社會,不論什麽時代,人需要有美好的價值意義,也就是人是要向美好的思想價值在邁進,而且是可以實現美好價值的生活意義。
從人的心靈世界,人有美好的價值意義,人也會是有美好的情感。
從社會意義,實現美好的價值意義,美好價值就是美好生活,也就是人的生活意義,因此人就會是可以感受美好,而且人也會是美好的情感。
因此,美好也是人文價值,也是思想價值,壹切美好的價值意義,就是人可以尋求的美好。
從幸福意義,也只有人是生活的美好,只有人是可以實現美好價值的生活意義,人才會是幸福的。
239
239
因此,苦難或痛苦就是由於人的生活意義不能是美好意義,不能是幸福意義,也就是人是受到社會壓迫或社會奴役,人在社會生活之中,是受到擠壓或欺淩,也就是是醜惡或壞的在壓迫人,因此人只會是苦難或痛苦,盡管人也有美好的意義尋求,但是生活存在對人是壞的不良刺激。
因此,不論什麽時候,人需要有美好的心靈世界,也就是人是有美好價值的價值意義,這樣人才會是可以追求美好,是可以實現美好。
只有人的生活是美好意義,只有人的生活是可以享有美好,如人對個人自由的享有,這樣才會是幸福意義。
因此,中國人對於民主文明的文明構建,就是要尋求美好價值的價值實現,也就是要構建正義文明,是構建幸福文明。
也就是要實現美好價值,人的社會生活是美好意義,如對個人自由的享有,在社會生活中是可以實現的,也就是是自由生活的本身,人是在享有個人自由,這就是人的美好意義的生活,也只有這樣,人才是幸福的,這就是幸福文明。
也只有是美好價值的實現,是正方向的思想價值的實現,這樣才會是正義社會。
如個人自由的享有,如公平的實現,如正義的實現,這樣壹個社會才是正義社會,也會是正義文明。
因此,壹切美好的價值意義,也是正義價值,也是美好價值。
美好生活是高尚生活,是高雅生活,是清雅生活,是淡雅生活,是文雅生活。
導言 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
從人類文明的文明進程分析,西方文明在文藝復興之後是有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幾百年的民主文明或現代文明是高度發達的,在世界是居領先地位,但是中國文明基本是君主制的延續,直到 1840 年之後,中國人才開始人是西方世界,而且是認識西方文明。
因為西方文明是不同於中國文明的文明形態,西方文化也是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形態,因此 1840 年之後,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文化與西方文明,也是不斷深入的文化進程與歷史進程。
對於西方文明的文明制度的基本接受,壹次是戊戌維新,壹次是辛亥革命,但是從思想意義,盡管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化與西方文明是深入認識,但是從自由原理與民主原理,中國人也沒有完成自由主義中國化與民主理論的中國化,同自由與民主相輔的普世價值,也是沒
有確定中國的現代思想。
在 1978 年中國的改革之後,中國人又壹次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通過三十年的文化積累,現在在知識界及民眾中,對於自由與民主思想的認同也是普及,但是從學理層面,中國人需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中國要確定中國的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需要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分為三個塊面,壹是自由主義中國化,這是中國自由主義哲學的構建,這其中也包含中國思想,因為這也是我的壹個研究方向,同時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的研究方向,而且也是努力在做,並且是哲學層面,因此可以單獨討論。
壹是民主理論的中國化,這是中國的民主理論的構建,這也是我的壹個研究方向,同時7
7
也是中國的民主理論的研究方向,因此也是可以單獨討論。
壹是中國的現代思想,民主中國的思想基石,壹是自由原理,就是中國自由主義原理,壹是民主原理,就是中國的民主理論,在這兩個基石周圍的是中國現代思想,這三個方面也是民主中國的價值體系,也是信仰體系。
就是在民主中國,與民主制度相輔的是民主制度的思想文化,這就是中國現代思想的價值體系與信仰體系,這也是中國的現代文化的文化形態。
這裏討論的是,盡管中國的現代思想是學習西方思想,就是以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但是從學理層面,中國人需要做的是自由主義中國化,是民主理論的中國化,是普世價值的中國化,在西方思想中國化的文化積累中,中國人需要提出中國思想,從壹個角度講,由於中國思想的提出,這就是會形成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這就是可以超越西方的現代思想。
從這個意義,中國的現代思想為民主中國提供思想支持,因此可以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同時由於中國現代思想的特質意義,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可以有中國特質與中國經驗,就是可以超越西方的民主文明。
從學理意義,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新質意義,就是要超越西方的現代思想,有中國思想的獨特意義,這不僅有新的思想的提出,而且對於西方現代思想的解讀中,也是有新的發展或拓展,有新的解讀意義,這就是超越,這就是新8
8
的普世價值,這是中國現代思想直接的思想資源,壹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壹是中國人的人性分析,壹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傳統資源,壹是當代中國人的思想,壹是西方的後現代的文化資源。
三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這是核心內容,這主要是對中國現代思想的學理定位,就是在民主中國,中國的現代思想需要什麽樣的思想價值,中國人才可以運行民主制度,才可以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而且是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這就是民主中國的中國人的價值體系,也是信仰體系的壹個方面。
中國人需要有這種文化自信,因為西方的現代思想是同中國傳統文化不同的價值體系,對於中國人的接受,的確也是需要同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同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可以融合,就是可以提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並且分析中國人的人性特質,結合當代中國人的思想,並融合中國現代思想形成的文化歷史的思想價值,可以確定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
這也涉及批判與建構,批判是兩個指向,壹是西方的現代思想,從西方普世價值的核心價值,的確中國人或許並不能有深度的批判,基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國人可以拓展或引申,這就是通過思想資源的整合或純化,可以有新質的中國現代思想,壹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主要是提純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另壹方面是批判指向,壹是對於中國人人性的分析,這也是主要方面,對於人性特質是可以延伸為中國的現代思想,但是對於人性的劣性可以批判。
中國的現代文明或民主文明的構建,是道路曲折,但是現在中國人又壹次面對這個問題,因此從學理意義,中國人需要確定中國的現代思想。
9
9
如果中國的現代思想能夠為民主中國提供最為強大的思想支持,中國的民主文明會有中國特質,也是有中國經驗,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可以超越西方的民主文明,這就是後來者可以居上,這在對人文生態的優化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另壹方面是制度文明的制度設計,是民主制度的有效運行。
另壹方面也是對於當下中國的現實批判,可以引申新的思想意義。
第 1 部分 中國現代思想的社會背景
第 1 章 1840 之後的中國的現代尋求
1840 年之後,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是同中國傳統文化與君主制是不同形態的文明形態與社會形態,這就如人是認識另壹個人壹樣,如中國人認識西方人壹樣,在這個認識過程中,由於中國人的文化立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且也是當時的君主制的社會形態,因此也是壹個不斷比較、分析的深入過程。
但是有壹點可以肯定,在中國文明之外存在另壹種文明形態,這是中國人比較有意識在面對西方文明的另壹種形態。
在這之前,中國人視為中國是中心,盡管對西方社會也有壹定認識,但是中國人也只有到了 1840 年之後,才開始面對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
這時的思想家(如嚴復)開始翻譯西方文化的經典著作(如密爾的《自由論》),中國人也是通過不同方式開始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
10
10
但是中國人的認識,最代表性的洋務運動的思想觀點,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時只是認識到西方文明的科技力量,對西方文明的民主文明並未肯定,就是洋務運動的思想觀念,依然是站在君主制的社會形態的文化立場,並不想改變君主制,而且對民主文明並未真正認識到文明程度的文明價值,就是還未認識到民主文明是高於君主專制文明之上的新的文明形態。
在這之後,是康有為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開始對西方文明的民主制度有了精確認識,而且認為在中國也只有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中國社會才會走向真正的強大,也就是壹個社會的繁榮、自由,同社會形態是相關的,這就是民主文明可以使壹個社會是自由與繁榮。
這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是深入了壹步,是認識到民主文明的社會形態是先進的文明形態,這就是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壹個否定,盡管戊戌變法在政治上沒有成功,但是中國人在對西方文明的人是深度上是進了壹步。
從另壹個意義,戊戌變法也是對中國人的認識付之於社會實踐,就是要在中國確定君主立憲制度,這就是思想與行動的壹致性,盡管是失敗了,但說明中國人想在中國確定君主立憲制度。
從另壹個意義,也說明了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是曲折艱難,在社會實踐中要獲取成功,並不是壹舉成功(但是日本是成功了),這也是中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也許存在康有為的政治策略的問題,但同時有說明另壹個問題,只要是觸及保守勢力的利益,就會受到阻礙,就是在中國,對於尋求社會進步的公共意識是缺少,對於民族與人民的利益考慮也是缺少,保守勢力的利益集團對於既得利益是頑固維護,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確缺少現代意義的文明精神,因此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這也會帶來處理問題的偏11
11
差。
另壹方面中國人的人性中的自我主義,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我的利益是高於壹切,任何人不能觸犯我的利益,對於其它社會集團的利益是無視的,這其實是思維方式的僵化,就是不能妥協,就是不能合作,這同樣也是對於現代文明的文明思想的認識的缺失。
從另壹個意義,可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腐朽性與沒落性,的確,西方文明的文明形態是高級意義,主要是西方文化的文明思想是在高的層面,因此對於西方文化的文明思想的認知,人的思維方式就不同,人的思想方式或處理問題的方式就不同。
這時中國人對於傳統文化並未系統的批判,也並未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腐朽與沒落,就是中國人壹方面是肯定西方文明的文明思想,但是同時又在肯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西方的文明思想(民主文明)同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有的地方是不相容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服務於君權制度的文化形態,因此具有奴性。
從另壹個意義,文明形態是存在高級與低級的區別,低級形態的文化形態,肯定是存在缺陷,而且如果是千年並未實質性的變化,就只會是僵化、教化,而且演化為腐朽與沒落。
但是高級意義的文化思想,不僅社會文明的文明形態是高級的,而且文化思想也是高級意義,是有先進性,是在推動社會的文明進化。
在這之後,是孫中山壹批的民主誌士,是對民主文明的完全肯定,並且也是付之於革命行動,是在中國建立民主制度,這是中華民國的建立。
在 1840 年之後,中國人對西方思想文化的認識,也只是在接受的這壹層面,就是在認識西方的思想文化,並且是在接受,從哲學層面,這時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明確認識,是要構12
12
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第 2 章 中華民國的現代文化意義
中國民國建立之後,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生成提供了社會條件,最典型的是新文化運動,這時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徹底批判,對國民性也是批判,這在中國的現代思想生成過程中,也是文化精英必須面對的文化命題,就是要面對傳統文化,以現代文化立場審視傳統文化,這肯定會發現問題,這就是傳統文化的落後性與腐朽性,因為這是阻礙中國現代文化發展的壹個阻礙,這也是文化精神必須解決的壹個問題。
也許新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批判是過於極端,就是把傳統文化中在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沒有提純出來,這也許是壹個疏忽,因為在傳統文化中的確是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
在民國的思想文化的建設中,由於社會條件的相輔,因此為中國的現代文化的發展起到有利作用,另壹方面,當時的文化精英,壹方面是具有傳統文化的根底,另壹方面是接受西式教育,對西方文化有深度的認知,因此,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就是精英文化,也是貴族文化,這就是最先進、最文明、最有智慧的思想價值,這就是民主社會最核心的思想價值,也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信仰體系。
在民國時期,主要是新文化運動形成的新的思想文化,這也是中國的現代文化積累的文化過程,但是從哲學層面,這時中國也未提出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的設想,同時也沒有明確提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設想,盡管新文化運動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形成的壹個部分,但是從宏觀意義,當時沒有提出在民主社會,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思想價值的宏偉目標,這也許是13
13
歷史的局限,因為文化建設本身是積累的文化過程。
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壹批文化精英,他們的著作、思想、生活,當時為中國人樹立了壹個坐標,如男有胡適之,女有林徽因,是青年的偶像,因為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思想風骨,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範,這同樣是由於他們的思想修養與人文素養的自然表現,同時也體現在他們的著述中,當現在的中國人在看他們的閱歷與文章時,也是給了很多的啟示。
這就是在民主社會,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是這個社會的主要代表,他們的思想是民主社會的主流文化,因此代表了民主社會中最優秀的思想文化,從民主社會的文化建設,民主社會存在精英文化,精英文化代表了民主社會的最高尚或最高貴的思想價值,這也就是貴族精神,這就是壹個坐標,是提升人的思想素養與人文素養。
盡管民主社會是平民社會,但是平民文化是人的文化,正如此,平民文化也是精英文化,就是平民文化不是大眾文化,不是通俗文化,而是平民社會中人的文化,是從人性基本出發的,是立足人的基本意義,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平民文化的基本特性,這不同於社會主義的黨文化,有的是遠離人性,或是違背人性,是對人的控制或愚弄(如個人崇拜的迷信)。
因此,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對於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依然有思想價值,如胡適提出的好人社會與好人政府,這在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我也認同這中提法。
中華民國的文化建設,在 1949 年之後在大陸中斷,這就是在臺灣的發展歷程,如殷海光的文化研究,如柏楊對中國人的文化性格的批判,依然具有思想價值,只不過在當下中國,對於臺灣的介紹是少壹些。
從另壹角度分析,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傳播,這主要是在左翼知識分子的接受,但是14
14
在中國,社會主義後來發展為社會運動,並獲取成功,這不能不說也是中國需要反思的壹個問題。
如果是在自由主義的文化立場,對於社會主義是不能認同的,但是為什麽有的人會接受社會主義,而且社會主義在中國可以取得成功,這也許有政治問題,但是從文化層面分析,社會主義為什麽為中國人所認同,這也許是迎合了下層民眾的平等主義與平均主義的思想,另外中國的大同思想的烏托邦,在中國文化在起到消極意義,這也是相關的。
這裏只是簡單分析,因為這可以單獨討論。
第 3 章 1978 年之後的現代文化的尋求
1949 年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中斷了中國現代文化的構建,也中斷了中國民主文明的構建。在 1978 年社會改革之後,這時知識分子及中國人開始又重新審視西方文化,重新審視西方的民主文明,重新審視西方世界。
這時,先覺的知識分子開始傳播西方文化,而且對於西方的民主文明及西方文化是肯定態度,這引發了八十年代的啟蒙運動。
文化的傳播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識,會存在不同層面,社會各個階層的認知是不同的,壹般地說,文化的傳播是由知識階層向社會下層的傳播,對於壹般民眾,是在知識精英的文化傳播中在認知文化。
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化的認知,在八十年代也是啟蒙運動中的受益(我也是壹樣)。
15
15
在 1949 年之後,中國的思想文化是排斥西方文化,而且由於封閉,同西方文化是隔斷,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社會主義與黨文化視為意識形態,對中國人是洗腦,直至文化大革命,走向個人崇拜的個人迷信的蒙昧之中,從思想文化的角度,這是非常恐怖的。
對於中國人,尤其是普通民眾,從思想奴役中要覺醒,要醒悟,的確是需要啟蒙運動,對於知識精英,尤其是先覺的知識精英,他們從理論上認識到西方的民主文明與西方文化的先進意義,同時也認識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其實只是共產黨的壹黨專制,因此引發啟蒙運動,向中國人傳播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的現代文化及自由與民主思想。
因此,八十年代的啟蒙運動的知識精英是先覺者,這時的知識精英,是以傳播西方的民主文明為主導,因此也是知識性與常識性,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是個人迷信的解毒劑。
這也是文化積累的壹個階段,首先是破冰而出,是舉起民主與自由的旗幟,讓中國人認識自由與民主,認識西方的民主文明的先進性。
因此,這時知識精英還不能完全站在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高度,主要是介紹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的知識或常識,盡管在當時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這也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使中國的現代文明中斷,也使中國的現代文化的構建中斷,而且使中國走了壹個彎路。
因此中國人只能又壹次重新認識自由與民主,八十年代的啟蒙運動,盡管是破冰而出,但是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而言,是壹個破冰階段,而不能壹下站在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高度。
就是知識精英的主要任務也是重新認識民主與自由,重新認識民主文明,並向中國人傳播自由與民主思想。
16
16
盡管啟蒙運動引發了八九民主運動,但是由於六四事件之後,中國又陷入沈寂,啟蒙運動也是中斷,盡管知識精英依然在思索,在尋求,但是中國現代文化的構建是停滯不前。
文化的構建,壹是文化的創新,壹是文化的傳播,這是兩個指向,就是六四事件之後,文化傳播是停滯了壹段時間,但是文化的尋求創新肯定是不會停滯,這在於先覺的知識精英的積極尋求。
第 4 章 社會轉型的破冰而出
盡管六四事件之後,中國的政治改革是停滯不前,但是在 1992 年之後經濟改革有重大突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這時對於經濟改革的認識或許有明確認識,就是構建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這是知識精英的認識,這就是經濟轉型。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育,因此也是引發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
對於知識精英而言,在九十年代出現了左右派之爭的思想辯論,對於先覺的知識精英,這時也許有明確的認識,這就是中國的社會轉型,這就是中國的政治轉型與經濟轉型。
就是由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轉型為自由主義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對於這壹點,對於先覺的知識分子是有明確的認識,就是說,在中國就是要構建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而這需要中國的社會轉型。
對於社會轉型的認識,在思想文化層面,中國人的認識就深入了壹層,這也指向了社會層面與政治層面(與經濟層面)。
17
17
對於思想文化的構建,這時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因此,知識精英也是傳播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但是這是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也許也是破冰而出。
左右派之爭,劉軍寧主編了相關的著作,也是在學術層面,就是說,對於學者,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的研究之後,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提出了新的思想或價值,但是這時或許中國還沒有出現自由主義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於大多學者是思想者。
由於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因此對於知識精英,對於社會轉型的認識是十分明確,尤其是對於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確定與肯定,盡管也是遭受非議。
因此,這時對於先覺的知識精英,依然傳承了八十年代的思想精神,就是中國必須面對歷史選擇,面對民主文明的選擇與確定,這時社會轉型的目標是明確的。
因此在思想文化層面,依然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肯定與確定,是對西方的民主文明的肯定與確定。
這時學者不僅是傳播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而且在思想深度上推進了壹步,就是有學者的獨立思想。
但是這時,在知識精英依然沒有達成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共識,劉軍寧提出中國要實行壹次文藝復興,盡管有其指向,但是並不明確。
我認為是中國的現代文化運動,就是說,中國人要構建民主文明,在政治層面或社會層面是制度轉型,在思想文化層面,就是構建中國的現代文化或中國的現代思想,這是中國民主文明的社會基礎或思想基礎。
因此,中國的社會轉型是系統工程,是政治、經濟、文化的全方位的全面轉型。
18
18
就文化轉型而言,就是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中國的現代文化,而這壹點,在知識精英中並未有明確的共識。
但是隨著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的推進,知識精英會認識到這壹點。
第 5 章 面向民主中國的新世界的構建
思想的認識是不斷推進的過程,當思想文化的積累到壹定程度時,就會引起思想的質的飛躍。
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從思想層面,壹方面是思想文化的積累,最重要的壹方面是政治哲學的建設,就是說,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是思想家或哲學家的文化使命。
中國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這是思想家或政治哲學家的文化使命。
中國改革三十多年之後,思想文化已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階段,就是對於先覺的知識精英,對於先覺的政治精英,已十分明確認識到只有民主可以救中國,只有自由可以救中國,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是歷史大潮,是人類文明至今的最先進的文明形態,中國只能走自由文明或民主文明的發展道路。
對於這壹點的十分確定,在思想層面的確定就是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就是中國要構建民主文明,需要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
民主文明是西方文明,並不是中國的文明創造,因此,中國人是移植西方的民主文明,19
19
是在中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這在思想層面,就需要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支持,就是中國要有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思想,這是民主中國的社會基礎與思想支持。
因此,對於壹個思想家,對於壹個哲學家,面對未來的民主中國,需要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對於文化傳播與創新也是壹樣,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文化運動,這是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中國的現代文化。
而這也是兩個層面,壹是思想文化的創建,壹是思想文化的傳播。
中國要完成民主轉型,至少中國人要有民主與自由的欲求,就是中國人要接受或信仰自由主義或民主思想,這是社會基礎,也是思想基礎,也是文化基礎。
當中國完成民主轉型,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現代文明)時,這時依然需要中國人信仰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就是中國人的人文素養要達到可以正常運行民主制度,這同樣也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運動或現代文化運動,需要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創建與傳播。
因此對於先覺的精英分子,面向的是民主中國的新世界的構建,而這是指向兩個方向,壹是民主轉型或制度轉型,壹是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
而這需要政治鬥爭,需要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欲求。
第 2 部分 中國現代思想的思想資源
第 1 章 以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
20
20
中國現代思想的直接思想資源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即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這也是西方的現代思想。
現代思想可以界定為當人類走向民主文明之後的思想價值,西方的普世價值也是以民主文明為社會基礎,是西方社會在民主文明積累的思想價值,這是對現代思想的壹個界定。
因此,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就需要有中國的現代思想,中國的現代思想必須是以西方的民主文明的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為思想資源,這是無可置疑的。
這需要學者與哲學家做文化積累與創建的工作,就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要有精確的解讀,這包含對民主與自由價值的原初意義的精確解讀,這就是中國的自由與民主思想是自由與民主思想,而不是西方的民主與自由在中國的變種,這是最基本的壹個基礎。
就是中國人要認知自由與民主,必須首先要認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精確意義,這包含對原初文本的解讀。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的哲學家可以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融合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智慧(當代中國人對自由與民主的新的思想意義),這樣可以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中國的民主與自由思想。
當代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新的思想意義,至少有壹個前提或基礎,是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原初意義的精確解讀之後,中國人提出的新的民主與自由的思想意義,這樣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的新的思想意義,是有價值意義,就是說,是民主與自由思想,是同人類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或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是相壹致的,而不會是變異的。
如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是 1+2=3,那麽中國人的新的民主與自由的思想意義,至少是21
21
1+1+1=3,或是 2+1=3,就是 3 是民主與自由思想,而不是其它,這才是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思想。
這樣,中國的哲學家創造的中國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思想是自由思想與民主思想,是真傳的,而不是變種。
因此,這可避免壹個陷阱,就是對於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誤讀或曲解,如果是誤讀或曲解,在這樣,中國現代思想的創建就會誤入歧途。
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積累了二三百年,是比較完善的政治哲學體系,因此中國人首先是精確解讀與認知,而不能誤讀與曲解。
在這個過程中,在精確認知自由與民主思想之後,這時,中國的哲學家需要有獨立的思想品格,就可以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可以提出批判,就是中國的自由與民主思想並不是復制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而是創造性的移植,這就涉及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獨立的思想判斷,就是不能復制,不是無條件的全盤接受。
中國的哲學家要有獨立的思想判斷能力,對西方民主與自由思想存在的問題要有洞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壹個方面。
這是個系統工程,的確需要中國哲學家做艱苦細致的工作,並且需要有高的思想能力。
但至少這是中國哲學家努力的壹個方向,就是要實現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中國化,實現西方的普世價值的中國化。
因為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確不是中國本土的思想傳統,因為是先進國家的先進思想,中國人要引進,中國人只能是中國化的道路,這對於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是非常重要的。
22
22
就是中國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可以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提供強大而堅實的思想基礎。
通過文化傳播,可以提升中國人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思想素養,這有利於中國人創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第 2 章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
當中國人在移植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時,當中國人在移植西方的普世價值時,中國人不能不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盡管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壹度中斷(1949-1978)。
因此,自由與民主思想的中國化,直接的思想資源是西方的自由與民主思想,但是由於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文化資源,而且也是根植於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因此中國人可以提取傳統文化中思想資源。
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思想為基本立場,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資源,找到同民主與自由思想或普世價值相吻合的思想價值。
這主要是儒道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中,也是可以提取現代意義的思想資源,如仁,是公正之心,這同現代社會的公共意識,同公共理性是相壹致的,可以找到契合點。
如信,也是誠信,這也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同現代社會的文化精神是壹致的。
道家思想的崇尚自由的文化精神,同自由價值也是吻合的,盡管道家的自由沒有明確的自由價值,但也是崇尚自由,是對自由的向往,如獨立之精神,如竹林七賢的獨立精神,這也是壹致的。
23
23
法家崇尚法律,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肯定法律的價值與意義,這同現代社會或民主社會的法治社會也是壹致的。
因此,在中國,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傳統文化也是中斷,這不僅造成幾代中國人的文化貧血,也嚴重影響中國文化積極構建,盡管在 1978 年之後向傳統文化復歸。
因此當中國人又壹次面對傳統文化時,在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從傳統文化中可以提取有現代價值的思想價值。
如君子哲學的修身之道,同自由實現的自我導向是壹致的,人要實現個人自由,就需要自我導向,自我導向也是個人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人生道路,退壹步講,從道德意義,君子修身也是同現代人的道德修養是壹致的,盡管現代人的道德修養是現代道德,但是修身之道是壹致的。
從宏觀意義,的確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是走向沒落,但是在腐朽之中可以化為神奇,以現代思想的文化視角,可以提取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價值。
第 3 章 中國現代文化的傳統資源
當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世界時(1840 年之後),當中國人開始認識西方文明與西方文化時,這時,中國人開始觸摸西方的現代思想,這是緩慢而復雜的歷史過程,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創建的前期。
壹般地說,中華民國的成立,為中國的現代文化的創建奠定了社會基礎與政治基礎,這24
24
主要是新文化運動之後,中華民國的現代文化的構建。
直接說,中華民國的文化歷史,也是中國現代文化構建的壹個過程,盡管在 1949 年中斷,但是也為當代中國人留下豐富的思想資源。
新文化運動的知識精英,中國民國的政治精英與文化精英大多是自由主義者,具有自由與民主思想,盡管在民國並未出現中國的自由主義哲學家,但是知識精英的文化創建,也是現代文化的壹部分,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創建也留下豐富的思想資源。
當下的民國熱也是對當時的思想文化的挖掘,而這也正是中國人構建中國現代思想的必要工作,就是從民國現代文化的傳統中開發現代文化的思想資源。
可以說,由於民國歷史同傳統文化是相連,當時的知識精英大多是學貫中西,又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具有西方的現代思想,可以說,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組合,而這也正是當代知識精英構建中國現代思想所需要的,也是構建中國現代思想的正確道路。
中國的現代思想,盡管是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為直接的思想資源,但是也是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這正是中國現代思想構建的路徑,民國的知識精英正是具備這樣的文化身份。
未來的中國的知識精英的文化底蘊同民國的知識精英有相似之處,首先是具有民主與自由思想的普世價值,同時又可以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達到文化融合的完美組合。
這也是中國現代思想構建的路徑,因此從民國的現代文化的思想資源中,可以分析中國人是可以融合中西文化,盡管每壹個人的融合是不壹樣的,但是可以找到中國現代思想創建的契合點,這或許從胡適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身上可以找到好的註腳,這也是民國熱的壹個25
25
路徑。
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文化傳統是繞不過去,而且是具有豐富的思想資源,而這壹方面,臺灣的現代文化可以為大陸提供新的視角。
但是有壹點要明確,中國的現代思想,是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從傳統文化中只是提取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可以說,當代的知識精英,民主與自由思想是主導的核心價值,只是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
由於民國的歷史演變,或許民國的知識精英有的是傳統文化的身份是濃壹些,但是也是具有自由主義的知識精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如胡適。
有人說,中國的社會轉型就是回到民國,從文化意義講,是有道理的,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中國人需要從民國的知識精英中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契合點。
第 5 章 當代中國人的思想價值
文化的積累,到現在是質的飛躍,中國人可以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就是中國人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可以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可以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面對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對於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於知識精英,是承擔的文化使命,盡管中國的現代思想是以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但是中國人面對的問題是,對於當代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於當代的知識精英,要有新的思想意義,就是在認知西方的自由與民主思想時,在精確解讀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價值之後,要有獨立的思想26
26
創建。
因此,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是創建過程,是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當代的政治哲學或思想家,當代的知識精英,對於民主與自由思想,對普世價值要有新的拓展,這也是文化自信。
就是不是復制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而是移植,而是創建,這猶如當代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在喝了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的乳汁之後,是要能夠分泌出新的乳汁,就是在身體內要通過內化。
思想創建也是壹樣,要通過思想內化,面對壹切思想資源,如牛吃草,通過思想內化之後,提出新的思想意義,就是牛吃草之後擠出牛奶。
而不是把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只是簡單復制到中國,這如人在吃飯而後吐餵給人們。
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的中國化,即自由主義中國化,民主思想中國化,現代思想的普世價值的中國化,通過中國化,就可以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就可以創建中國的自由主義,可以創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可以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或普世價值。
在思想創建過程中,對於當代的哲學家要有獨立的新的思想意義,就是對民主與自由思想有新的思想見解,在思想內化之後是創建。
在這個層面,才會談的上是思想創建。
這是系統的思想文化工程,在哲學層面,是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的工作。
這是兩個方面,壹是要有文化自信,二是思想文化積累到質的飛躍的必然,通過三十多27
27
年的文化積累,現在是質的飛躍的思想創建的壹個過程。
在這個基礎上,要有文化自信,或者,中國人要有明確的思想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中國人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這個目標是要明確,而且要十分確定。
有這個明確目標,就會有文化自信,就是中國人可以對自由與民主思想有新的思想意義。
這就是不僅把西方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學精學好,而且可以提出新的思想意義,從而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這如黑白花奶牛,要移植中國,是在中國要繁育,因此通過培育可以生出中國的黑白花奶牛。
在中國就是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這是中國的明智或理性選擇,只有自由與民主可以救中國,只有自由與民主可以使人民生活的自由、尊嚴與幸福,這是十分明確的,這是政治層面。
在哲學層面,中國的哲學家或思想家就是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提供思想支持,這就需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因此,不論是在政治層面,還是在思想層面,中國需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
中國人要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對於當代中國人,就要有對民主與自由的新的思想創新,就是有拓展意義的新的認知,這壹點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當代中國人對於自由與民主的新的思想意義,對於普世價值的新的思想,是創建中國人的現代思想的思想資源的壹個方面。
28
28
第 5 章 西方古典思想的思想資源
盡管現代思想是以現代意義為核心價值,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的重要的思想資源,是西方的現代思想。
但是在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中國人需要面對人類的壹切思想資源,因此,西方古典思想也可以是思想資源的壹個方面。
思想的進步盡管是在不斷創新,但是思想的力量具有永恒的力量。
因此,中國人可以以現代思想的基本立場,從西方的古典思想中提取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資源。
其實在西方的現代思想也是在面對西方的古典思想,並從中挖掘新的思想意義。
如古希臘的民主思想,在認知民主思想時,也可以從古希臘的直接民主的思想資源中,可以提取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對於其它的西方古典思想也是如此。
對於中國的現代思想的構建,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壹是古希臘的民主思想,這是民主思想的思想源頭,研究民主思想,是必須研究古希臘的民主思想,對於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同樣也是需要從古希臘的民主思想中提取思想價值。
二是西方的基督教,中國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存在過佛教的盛行,但是對於當下中國,的確大多數人是沒有宗教信仰。
因此中國人面對西方文明,對於基督教是必須面對的,可以說,西方的現代文明或民主29
29
文明同宗教精神也是有關的。
因此對於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從基督教中提取宗教精神,其實有的宗教精神同現代人文思想精神也是相壹致的。
況且對於壹個社會,宗教信仰也是重要的壹個方面,對於宗教信仰是持開放態度。
這裏只是說明,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吸取基督教的宗教精神,這就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宗教思想,至於人是否信仰宗教,這又是社會問題。
另外如歐洲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這是歐洲近代的思想價值,因為中國缺失人文主義思想的傳統,尤其是中國在 1949-1978 年是文化荒蕪,因此,這對於中國是更為需要,如對生命的人道關懷,如對世俗生活的肯定,人文主義思想也是構建中國現代思想的思想資源。
人文主義思想同歐洲的啟蒙運動及現代主義思想也是壹脈相承,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在 1978 年之後的文化積累中,同文藝復興也是有點相似(中國文革就是個人迷信的神化),當時也是人文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回歸。
因此,人文主義也是同中國的現代文化的積累也是相關的,因此,對於人文主義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壹個方面。
中國也是在 1978 年之後是向人性的回歸,是向人的生命意義的回歸,因此中國的現代思想也包含人文主義的思想精神。
第 6 章 西方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資源
30
30
當中國人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西方社會已步入後工業社會,西方文化也是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差距,中國的社會發展的確是落後的,至今中國還未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還未創建中國的現代文化。
因此面對西方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中國人在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時,需要吸收西方的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資源,這是無需置疑的。
現代主義是肯定人的理性,是理性主義,這對於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也是十分肯定的,也是十分確定的。
理性主義在任何社會,在任何時代是人類最基本的思想立場。
但是後現代主義的壹個傾向是指向非理性主義,是對理性主義的反撥,這也許有壹定道理的,但是對於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理性主義,同時不要排斥非理性主義。
由於文化發展的差距,中國的確是後進國家,但是中國人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同人類社會的發展的確是不同步,就是同西方的現代主義發展不是同步的,在當下,中國人面對的是西方的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
因此,對於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需要面對後現代主義的思想資源。
盡管後現代主義在西方不是受到學院派的接納,但是對於社會生活是有廣泛的影響,中國社會也是在受到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的影響,如 90 年代的卡拉 OK.
後現代主義對於理性主義的反撥,中國人也只能是有限的接受,就是中國人首先需要確31
31
定的是理性主義,同時也是肯定非理性主義的價值意義,如人的情感,的確也是有情感的力量,也是有情感的感染力。
另壹方面文化的多元意義,價值思想的多元意義也是可以接納的。
在民主社會,思想與文化的發展肯定是多元意義,肯定存在主流文化,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這肯定是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但是思想與文化是多元並存,這也是肯定的。
因此,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可以從西方的後現代主義吸取文化資源,盡管中國的社會生活受到後現代主義文化場景的影響,但是就中國社會的社會制度的創建,以及中國的現代思想的創建,在中國依然只是美好的理想,其實中國並未步入後現代社會,中國的思想文化也並未步入後現代主義。
盡管在藝術探索,中國人也是直接切入後現代主義的文化場景,這對於當代中國的文化藝術的創新是有積極意義,但客觀的講,也只能是中國的現代藝術。
從積極意義,前衛的藝術家可以超越後現代主義創造新質的文化藝術。
盡管中國社會受到後現代主義文化場景的影響,但是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創建,在中國並未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這就是文化的時空錯位,這也是中國人構建中國的現代思想面對的文化問題。
因此,中國人面對人類的壹切思想資源,創建中國的現代思想,而且對於人類思想而言,是新質的現代思想,是獨立的現代思想,樂觀地說,對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會有積極意義。
32
32
第 3 部分 中國現代思想
第 1 章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
自由主義中國化,即可創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民主社會是兩個核心價值,壹是民主,壹是自由,自由主義思想在西方社會已有二三百年的思想歷史,因此對自由的認知是完善的思想體系。
因此,對於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從自由的角度,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需要提供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自由主義思想。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直接思想資源肯定是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但是中國的哲學家或思想家要認識到,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必須有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思想支持。
因此,自由主義的中國化,就是要把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轉換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自由主義中國化,需要明確的是自由主義中國化,而不是中國化的自由主義,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而不是其它主義,也不是自由主義的變種。
這就是自由主義中國化,是中國人移植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這就需要中國的自由主義知識精英,需要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對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有精確的認知或解讀,而不能是誤讀或曲解,這是自由主義中國化的第壹步。
這涉及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文本的精確解讀,就是中國人認知的是自由主義,是認知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意義,而不是以中國人的某個文化立場切割西方自由主義思想。
通過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文本的精確解讀,中國人就認知了自由主義思想的原初33
33
意義,就認知了自由主義思想的核心或本質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的政治哲學家可以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可以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結合中國人的人性特質,而且是面對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找到中國人可以實現個人自由的路徑。
這涉及幾個方面,大的方面,就是要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壹個方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思想層面,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契合點,這就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提取具有自由意義的思想價值,註入自由主義思想中,這是從思想層面,可以實現自由主義中國化。
第二方面是中國的政治哲學或思想家要有獨立的新的意義的自由主義思想的認知或創新,這其實就是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在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在精確認知之後,可以有獨立的思想認知或創新,就是對自由主義思想有中國意義的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這是在思想內化之後,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的獨立意義的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
第三方面是中國人的生存現實,中國的社會現實是專制奴役社會,因此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中國人要實現自由,是從現實意義出發,這樣就需要打通中國通向自由的道路。
這涉及對現實的批判分析,也涉及對奴役社會的奴性文化及奴性存在的批判分析,的確,中國人是受到奴役的太久,奴性文化及奴性存在是根深蒂固,因此,中國人要認知自由,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必須摧毀奴役,必須摧毀奴役社會的奴性文化,這也需要從哲學層面的批判分析,否則,自由只是空中樓閣。
就是說,摧毀奴役,是中國人走向自由的通道,奴役及奴性文化是阻礙中國人實現自由34
34
的障礙,從哲學層面必須清除,在政治層面,也是需要社會制度的制度變革。
最後壹個方面,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自由主義思想也是人性化,要找到中國人的人性化的切合點,這也是壹個方面,當然這也同傳統文化也是相關。
對於中國人而言,在人性方面,也的確存在劣性或弱點,如懶惰,如玩世不恭,這些並不利於個人自由的實現。
上面幾點,是自由主義中國化,中國哲學家或思想家需要面對的中國的社會現實,通過幾個方面的綜合意義的分析,並且通過思想內化(包含對傳統文化的融合),這樣就可以創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而這也包含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從大的方面,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就是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這是宏大的思想目標,這需要思想文化的不斷積累,但是中國的知識精英,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奮鬥。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創建,這樣可以實現自由主義在中國的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創建,壹是清除阻礙,這就是從哲學層面,把阻礙中國人通向自由道路的思想觀念的阻礙予以清除,這是壹個方面。二是打通通向自由的道路,這就是架橋,這也是中國人如何認知自由,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在這方面,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可以有創新的提出中國思想。
這壹點也很重要,就是中國的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對自由主義思想要有創新意義的獨立見解或思想,有新的認知或解釋。
每壹代的政治哲學家在做每壹代的工作,因為,當代中國又是重新在面對自由文明,在35
35
面對民主文明,也是重新在認知自由意義。
總的來說,自 1840 年之後,通過壹百多年中國人對自由的認知,通過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社會實踐,通過近三十年對自由的解讀,在當代,中國的政治哲學家需要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在這方面,對於清除自由的阻礙也是重要的壹個方面,這如中國人現在在橋的這壹頭,中國的社會現實是在橋的這壹頭,而自由是在橋的那壹端,而這時還沒有橋,而且在通向橋的那壹端充滿阻礙。
因為如果不清除阻礙,那麽中國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會阻礙重重,這主要是觀念的問題,也包含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也包含奴役社會對人的奴化的奴性文化,也包含中國人的人性劣性,而且也包含奴役社會的社會現實,這壹切需要清除通向自由之路的觀念阻礙,其實這也是中國人如何實現消極自由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架橋,通過架橋通向自由,這其實是積極自由的問題,就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的問題。
在這個方面,需要避免對自由的曲解或誤解,同時也涉及社會主義的相關問題。
這同樣需要政治哲學家對自由要有精確的認知或解讀,而且要有精確的認知,這也是創建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難點。
這種認知,主要是指政治哲學家的獨立意義的新的創新,就是對自由的獨立思想,這就是通過清除阻礙的工作,明確在中國,中國人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中國人是如何運行自由制度。
36
36
總之,創建中國自由主義思想是宏偉的思想工程,中國需要有最偉大的自由主義哲學家或思想家,當然也需要自由主義知識精英的辛勤工作。
中國自由主義可以界定為現代自由主義。
第 2 章 中國的民主思想
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存在兩個核心價值,壹是自由,壹是民主,這是民主社會的社會基礎的最核心的思想價值,因此,也是兩個信仰,壹是自由,壹是民主。
對於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人要對自由與民主的兩個核心價值要有最為精確的認知。
在政治層面,在社會層面,也是中國人構建民主文明,這是中國的民主文明,因此可以說也是中國的自由主義化,也是中國的民主化。
因此,中國的民主思想,中國的自由主義是在兩個層面的構建,壹是哲學層面,壹是政治層面與社會層面,這兩個方面是互相作用,是互相影響的。
對於民主理論或民主思想,就是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這同自由主義中國化有相似之處,民主思想是西方的民主文明的核心價值,因此中國人要移植到中國,在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有壹個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完成民主思想的中國化,就是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
中國的民主思想,肯定是以西方的民主理論為最基本的核心價值,但是對於中國的政治哲學家,要完成民主思想的中國化,這就是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是面對中國的文化傳統,37
37
打通民主思想與中國社會現實的通道,也就是在中國,中國人是如何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這也是中國人對於民主思想的梳理與認知,就是作為政治哲學家,要梳理民主思想與中國社會的通道,從知識意義,通過思想文化傳播,中國人可以認知民主思想。
從哲學層面,作為政治哲學家,就是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這就需要政治哲學家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最為系統的精確認知,然後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打通民主思想在中國的思想通道。
這就需要政治哲學家要論述民主思想的最基礎的核心價值,這就是民主的價值與意義,另外包括實現民主的社會條件,以及在中國如何構建民主社會與民主文明。
這也包含兩個方面,壹是民主思想的核心思想,如人民主權學說,如民主的價值與意義,或是民主原理,如民主的條件,如民主制度等各個方面的核心思想,而這些又同中國的社會現實是相關的,就是要同中國的社會現實是可以連接起來,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把西方民主思想轉換為中國語言,這是民主思想的基礎或核心思想。
就是中國人要能夠精確認知民主思想或民主原理,這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這是基礎性的工作,也是民主文明的核心基礎。
同時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這也包含中國的文化傳統,找到中國社會通向民主的通道,這樣就是把民主思想是移植到中國,而且是在中國可以生根、開花與結果。
西方的民主文明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西方的民主理論也有壹百年的歷史,因此具有最為豐富的思想資源,中國的政治哲學就是要完成民主思想的中國化,即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
在民主思想的最核心的思想基礎上,可以吸取民主思想的最新的思想成果,如多元民主,38
38
如精英民主,如網絡民主等新的民主理論,同時找到在中國是可以實現的民主理論。
在民主思想的中國化的構建中,可以吸收當代中國思想家或學者的民主思想的中國語言,也就是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也就是當代中國人對於民主思想的精確認知或思想。
這同樣是思想轉換的工程,這也是如奶牛吃草要通過思想內化,要轉化為牛奶,即要轉換為中國的民主思想。
這壹方面也是最為至關重要,可以說,當中國人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最為精確的認知之後,中國人或中國的哲學家可以提出獨立意義的創新思想,是中國的哲學家對於民主思想的認知或創新或思想。
這同樣是兩個方面,壹個方面是批判意識,盡管中國人是學習西方的民主思想,但是是中國人在學習,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在學習,因此,當中國人對西方的民主思想有最為精確的認知之後,也會有批判意識,這也是中國立場,這涉及中國的社會現實,如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中國人的人性特質。
另壹方面是創新意識,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中國的哲學家對民主思想有最為精確的認知,這時,中國的哲學家可以有個人獨立意義的思想見解,就是有創新意義的認識或思想,這也是最為重要的,這也就是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
這需要文化積累的文化過程,但壹般地說,如果中國出現頂級的政治哲學家,即可完成這個文化使命,這就是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而且這也是無盡的探索過程,是壹代又壹代的文化積累。
即使中國是實現民主社會,這時是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是中國人在運行民主39
39
制度,在這個社會實踐中,中國人也是在積累中國經驗,也是在積累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這時政治層面與社會層面的思想積累。
因此,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兩個指向,壹是哲學層面,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思想,壹是政治層面或社會層面,中國人是積累中國經驗,是積累中國智慧與中國思想。
社會層面或政治層面的思想積累,這也是中國的社會現實,通過思想梳理就可以上升到哲學層面予以梳理。
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偉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壹方面是思想前行,是為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提供思想支持,這就是中國的民主思想與自由思想,壹方面是社會運行,是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社會實踐。
第 3 章 自由
這裏主要討論如何享有自由的問題。
當人在免受奴役或強制時,這時人是自由的,這是兩個指向,壹是享有消極自由,是享有自由的幸福,這時人是不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或是人是免受強制或奴役。
壹是人是向積極自由的方向在前進,就是當人是自由時,向前的邁進是人的個人自治,如何享有積極自由的問題就是個人自治,就是人對自由的運用是個人自治。
當人站在自由的大門口時,這時自由的大門在打開,這時人有做什麽的自由,就是人可以按照個人意願在生活或行動,這就是人的個人自治。
40
40
個人自治就是人享有積極自由,自由的享有關鍵在於人的自治能力的高低,可以說,個人自治就是自我導向的自由實現,自我導向是人的理性能力,是人的享有自由的能力,就是說,當人是自由時,人對自由的享有,人對積極自由的運用,關鍵在於人的自我導向的理性能力與生活能力,其實也就是個人自治的能力與水平,這是最為關鍵的。
當人是自由時,當人站在自由的大門口時,這時人應該是向自由的方向邁進,就是向正方向在邁進,這就取決於人的理性能力與生活能力,或是人的社會能力。
這時人的積極自由的享有,就是要做正事,做好事,這是人生的正方向,這是人生的正道。
人只有向這個方向的邁進,才是人對自由的正確運用,就是人是在享有自由。
當人在自由時,這時免受奴役與強制,可以說,這時人是個人的主宰,人是個人的總統,不會受到他人的強制或幹預,不會受到他人的幹擾,這時人就是人要做什麽的自由權力。
這時存在壹個問題,就是對於有的人,人是自由了,但是由於對於自由的認知不足,這時有的人就會是下滑,是人性劣性的放縱,其實這並不是自由,並不是享有自由。
人可以是自由的,但是向那個方向邁進,關鍵在於人的理性能力與生活能力,對於有的人,由於對自由的認知不是清楚,因此就會曲解自由,是誤解自由,這就是放任主義,把自由誤解為為所欲為,是個人的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其實這是有的人的缺失理性能力,也是缺失個人自治的能力。
因此對於自由的享有,不能向負方向的下滑,就是人是不能放任人性的劣性,是不能向負方向的下滑或墮落。
41
41
如果人是放任人性的劣性,只能說明人的理性能力的低下,只能說明個人自治的自治能力的低下,因此人也就不會有效或合理的運用自由,也就是人是不能正確的享有自由。
從壹個角度,人在自由時,人是在學會享有自由,人是在個人自治中在學會個人自治。
在這個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上,人的錯誤是難免的,但是人是可以自我導向,就是人是可以自我反省,這樣人是在提升人的自治能力。
從壹個意義,自由對於人的人文素養的要求是高的,就是有高的人文素養,有高的理性能力,人對於自由的運用就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這時人是在高的壹個水平,這就是人的個人自治,這就是人是在享有積極自由。
這是兩個方向的互動,壹是人在享有自由時,人在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上,人在提升人的自治能力,其實也是在提升人的理性水平或理性能力,是在提升人的生活能力或自治能力。
另壹方面,由於人的個人自治的自治能力的提升,這時有助於人是有效或合理地享有自由。
另壹個問題就是對於自由的認識。
中國人飽受奴役的苦難,因此當中國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對於自由會有美好的認知,就是可以認知自由的幸福,可以認知自由的價值,因此自由會成為人的壹種信仰,也會成為人的生活方式。
從壹個角度,自由是個人權利的享有,是對個人的壹種解放,人會成為有尊嚴的人,人會成為自由而幸福的人,這是自由的意義。
當中國人在享有自由時,就會在自由的道路上在前進,因此就會認知個人自由的價值與意義,也會認知自由的幸福與文明。
42
42
只有當中國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由時,真正的感受到自由的生活尊嚴時,中國人就會熱愛自由,就會信仰自由,這是從自由的正方向的壹種認知。
另壹方面中國人飽受奴役之苦,在奴役社會或強制社會,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是受到剝奪或壓制或限制,因此人也會是飽受奴役的苦難,因此當自由在降臨時,當中國人在爭取自由時,中國人也會熱愛自由,因為自由,壹方面是來之不易,是中國人通過奮鬥或鬥爭才爭取的,另壹方面是認知到自由的幸福意義,同樣自由的享有也是不易,因此中國人也會倍愛自由。
從人的存在層面講,自由的存在是在高的層面,人的自由存在是在高的層面,人在自由時,人是自我主宰,人是個人自治,人是自我在把握個人的生活意義與生活道路,就是人是自由的,人也是解放的,人不在受到他的奴役或強制,這其實就是自由的尊嚴,也是人的尊嚴,就是人是有尊嚴的在生活。
只有人是有尊嚴的自由生活,人才會是幸福的。
但是當人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沒有人的尊嚴,人只是受他的奴役或強制的工具或物,就是人是不能自主在把握或決定個人的人生道路與生活意義,可見這時人只是奴隸,人只是他的工具,人是不能成為自我作主的人,也就是人是沒有人的尊嚴,如此,人也就會生活的是苦難或痛苦,就是人是不能享有自由的幸福,因此人的生活層面也是在低級的層面。
因此說,自由文明或民主文明是高級文明,因為人是可以享有自由,人是可以有尊嚴的生活,人是可以自我作主。
因此,自由也是需要人要認知自由的價值與意義,另壹方面人也是只有在自由時,人才會體會自由的價值與意義。
43
43
因此,自由是壹種生活方式,當人在享有自由時,人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生活,人是完全的人,人是自我作主的人,人是有尊嚴的人,人是完全按照個人意願在規劃人生道路與生活意義,這其實就是自由的生活方式。
從另壹個意義,當人在享有自由時,人就會成為高度的個人自治的人,這時人的生活意義與生活方式是在高的意義,對於壹個社會,會提升公民的人文素養,人是有高度理性的人,人是有高度責任的人,這時由於人是個人自治,人就成為有高的人文素質的人,人就是大寫的壹個人,人是頂天立地,人是自由的生活意義與生活方式。
因此,對於中國人,爭取自由是第壹步,享有自由是第二步,不論如何,自由的生活方式是最美好的生活意義與生活理想。
第 4 章 獨立
獨立是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而且獨立同自由也是相關,個人自治就是在培植人的獨立,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就是人的獨立意義,可以說,人在個人自治的人生道路中是人的獨立意義。
人的個人自治,是人的自我導向,人的自我導向就是人的獨立意義,如人的自我教育,人的自我完善就是人的獨立意義。
個人自治是高度的自我導向,是人的高度的自我管理,就是人是獨立在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個人自治的自我實現,就是人的獨立價值與意義。
44
44
從另壹個角度,人的獨立同時也意味人對自由的欲求,對於獨立的人,是渴望個人自由,就是對於獨立的人,需要的是個人自由,需要的是個人權利的個人自由。
也就是對於獨立的人,要尋求的就是個人自治,通過個人自治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這就是獨立的人,是欲求個人自由,就是通過個人自治來實現人生的價值,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人是可以免受他人的幹涉或幹預。
因此,對於獨立與自由是兼容的兩個價值,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對於個人主義,就是要求個人自由,就是要求個人獨立。
從另壹個角度,只有自由的人,人才會是獨立的人,只有人的個人自由,人是可以個人自治,只有通過個人自治,才能實現人的獨立。
如果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是受到奴役或強制,是受到他的幹預或幹涉,壹個人就不能是個人自治,如此,人也就不會是獨立意義。
因此人的獨立意義,就是意味是個人自治,而個人自治的實現,需要壹個前提,就是人是自由的,人是享有個人自由的個人權利。
因此,獨立與自由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生成,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是培植人的獨立,而且也會是人是獨立的人。
從另壹個角度,人只有獨立的價值意義,人才會欲求個人自由,就是對於獨立的人,人要真正實現獨立,人必須是自由的,人有個人自由的個人權利,因為,只有人是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壹個人才會實現個人獨立。
45
45
這是自由與獨立的相互關系,因此說,自由與獨立同個人主義是相關,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對於中國人而言,如果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可以實現個人自治,而且人也是可以實現人的獨立意義,就是人是可以通過個人自治,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是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可以實現人生的理想。
因此對於自由社會,培植的是人的獨立精神,培植的是人對於自由的合理享有。
其實,這又涉及中國人的人性問題,對於中國人由於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的缺失,因此人是缺失獨立與自由的價值欲求。
退壹步講,即使中國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中國社會是實現自由社會,這時,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要實現人的獨立意義,同樣同中國人的人性有沖突。
中國人存在多的對子女的關愛,從自由意義,其實存在多的對於子女的幹涉或幹預,因此是不利於子女的獨立精神的培植。
因此從文化價值,中國人在自由社會,需要明確自由與獨立的價值意義。
這其實有時會存在沖突,如父母對子女的過度關愛,有時超越界限,是父母為子女在規劃人生,是為子女在尋求好的生活意義,其實這並不利於人的獨立實現,這同自由與獨立是相沖突的。
從另壹個意義,人性是自私的,因此在特權社會,特權階層利用特權是為子女謀求利益,這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但是對於自由社會,由於政治特權受到限制或消除,因此有的人是不能利用公共權力或46
46
特權為子女謀求利益。
對於自由社會或民主社會,從社會意義,是消除政治特權,因此人是平等意義,但是依然存在私有制,因此父母對於子女,只能是通過遺產的繼承的唯壹途徑,從社會意義,任何人是平等意義,任何人不能擁有特權,也就是人是不能利用特權為子女謀求利益。
正是如此,因此人是獨立的,也就是由於自由社會的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平等意義,任何人是在相同的起跑點,如此,因此人也是獨立的。
任何人是依靠個人努力在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也就是任何人是依靠個人的獨立奮鬥,通過個人自治在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可以說,自由社會是消除了政治特權,是消除了利用政治特權為子女謀求利益的途徑,但是可以承認私有制,個人遺產是可以繼承的,這壹點是允許承認的,這也是唯壹存在的壹種不平等。
從另壹個意義,自由社會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競爭,因此也是有利於培植人的獨立意義,同時也是平等意義的社會競爭。
從另壹個意義,也只有是獨立的人,人才會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才會有獨立的精神意義。
如果人是缺失獨立,也就談不上獨立的精神意義與人格意義。
因此,對於奴役社會,人缺失的是人的自由與獨立,如此,人也就缺失的是人的獨立精神與人格意義。
在自由社會,由於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獨立意義的人,如此,人才會有獨立的人格精神,人才會有獨立的精神意義,這在自由社會,也是人的普遍意義,也是人的基本47
47
意義。
因此,對於高度個人自治的人,同樣也是高度獨立的人,因此也是具有高度理性的人,也是有獨立的精神意義。
因此,自由是有利於提升人的精神意義,是有利於提升人的人文素養,這不僅對於個人是有利的,對於壹個社會也是有利的。
因此,在自由社會,人的存在也是另壹種人的存在意義,人的人文價值也是互相輔助的價值意義,而不是沖突的,如獨立與自由的相輔相成的。
另壹方面,獨立意味是個人自治,因此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也就是人是通過自我導向在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從壹個意義,就是人是依靠個人奮鬥與努力,而不是依靠他人,也不是依賴於權勢。
因此,獨立並不意味是孤立,同樣人是社會人,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如此人同時又是社群主義,是參與社會,是在社會生活中的個人自治,同時,人也是同社會或他人是合作意義。
因此,對於獨立要有精確認知,也就是現代思想的思想價值是互相融通,並不是相互沖突,可以說,人的思想價值是綜合意義的價值意義,而不僅僅只是單向意義的壹個方向,這也是需要說明的。
從中國的人性出發,在自由社會,中國人也會培植人的獨立精神,也會培植人的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
其實,在這壹方面,從大的方面,在自由社會,是公正、公開、公平的社會競爭,因此48
48
也是在培植人的獨立精神,因此對子女的過度關愛,有時也是沒有市場,如不能利用特權謀求子女的利益,另壹方面也是沒有意義,因為人是公平的社會競爭,人只有通過個人自治的獨立才會實現人生的理想。
從另壹個意義,獨立與關愛也並不沖突,只是要處理兩者的有機融合,關愛只是關愛,但不是幹預或幹涉,但不是強制,在人的獨立的情況下,關愛才會是有價值的,如果人是不能獨立,關愛只會是溺愛。
第 5 章 愛
在鄉村有淳樸的民風,相鄰之間是互相關懷的淳樸民風,這就是由於中國人的善良,因此人也是對他人的關懷或關愛,盡管這是樸素的民風,但是在現代社會依然是美好與良好的民風。
另壹方面,在城市,在當下中國缺少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或關愛,盡管人的獨立意識在強化,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在弱化,這主要是在城市中缺少社區的共同構建。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社區的構建,因此這時也是需要人的愛心,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就是社區中的人的互相關懷。
因此,從人文意義,愛是人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是人的壹種能力,這就不僅僅只是人的善良天性。
這個也從兩個方面說明,如鄉村的淳樸的民風,如人的互相關懷,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積極49
49
意義,因此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對於鄉村社區的建設,人的關愛依然是具有現代意義。
因此,善良天性的淳樸的樸素情感,盡管是人的天性,但是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依然具有現代價值,如果中國人依然保持淳樸的鄉村民風,另壹方面又同時是社區的構建,這就是民風與現代意義的融合。
從現代意義,在民主社會,愛是人文教養,愛是文化價值,愛是思想價值,這是高的人文層面,是超越了人性的善良天性,這其實也是兩者的融合。
壹方面人是有善良的天性,因此人對他人是善良,是關懷,是關愛,這是人性中樸素的道德情感。
另壹方面,人又是認知愛的意義,是認知愛的價值,是認知愛的人文價值,因此人是具有愛的人文教養,這時愛與善良的天性就是融合,其實這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有機融合。
如淳樸的民風,如人與人之間的互為關愛,這也是農業社會的傳統文化,或是傳統的民風,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人會依然保持良好的民風。
另壹方面是現代意義的愛的人文價值,是人對於愛的認知,這時,愛與人的善良是有機融合。
因此愛也是有不同層面,也是有不同境界。
對於現代意義的愛的價值,壹個方面是博愛,這是人道主義的生命立場,也就是對於人,對於生命的普遍關懷,從大的方面,人就是關懷生命,人是關懷社會,人是關懷人類,是關懷國家或民族,這是博愛的意義,就是人對社會或生命有普遍意義的關懷或關心,這就是博愛。
50
50
在這壹方面,對於中國人是缺少的,這主要是由於當下中國缺少公民社會的社會公民的身份參與,但是如果是在民主社會,是在現代社會,由於人具有社會公民的身份,就是人會參與社會,人會參與社區的構建,人在參與社會中,就會培植人的關懷社會、關懷人類的博愛精神。
因此,對於社區的構建,在現代社會,壹方面中國人可以保持淳樸的善良民風,另壹方面人是具有博愛的人文精神,這就是指向社會,指向人類,指向生命,指向國家,而不僅僅只是社區的構建,而不僅僅只是淳樸的善良天性。
對於淳樸的善良民風,人的關愛也只是互相關愛,是鄰裏之間的關愛,是熟人之間的關懷,但是對於廣大意義的生命或社會或國家,壹般有時是缺失。
因此這就需要愛的人文教化,就是人要有博愛的人文教養,這樣人就會關懷社會,就會關懷人類,關懷生命。
從公民社會的意義講,其實這也是公民社會的構建,也是社區的文明構建。
這也是兩個方面,壹方面在民主社會,人民是天下的主人,主權在民,人是社會公民,人有參與公民社會的權利與義務,因此也會培植人的公共精神,也會培植人的博愛精神。
就是說,人就會在參與社會中,在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中,在參與社區的構建中,人就是培植公共精神與博愛精神,這是公民社會對人的良好素養的培植。
人只有參與社會中,人才會關懷社會,人才會關愛社會,才會關懷生命,因為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其實也就是對於個人的生存環境的良好改善或構建,這也就是人是為個人在服務,因為人是社會人,人是在公民社會中在生活,人是在社區中在生活。
51
51
因此愛的壹個意義,是博愛精神,這就是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社會關懷,這是作為社會公民最基本的人文素養。
這其實也是培植社會公民的公民意識與責任,也就是培植人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是說,社會是個人的生活的環境或空間,人就是生活於公民社會之中,人是屬於公民社會,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主權在民,人民是主人,因此人民是主人就是社會公民的責任意識。
從樸素意義講,就是人是努力做好個人的事,而個人同社會是相關的,因此,人關懷公民社會,做好構建公民社會,也是個人的生活是美好與幸福,這就是人與社會的關聯。
人是離不開社會,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人是生活於公民社會之中,構建公民社會,就是構建美好的生活家園,也就是構建可以是個人生活的有尊嚴、有幸福的公共社會。
因此在公民社會,在民主社會,人的身份認知是社會公民,這就是人是社會的主人,社會有個人的壹份子,個人也是社會的壹份子,因此,公民意識就是培植人的公民精神,也是培植人的公共精神,壹句話,就是大家或人民共同努力,把生活的家園(公民社會或社區)構建的美好與幸福。
另壹方面,愛是普遍意義,除了公民社會,人是生活於社會公共空間,這也是大的公民社會,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空間,也是需要人的博愛精神。
也就是人不僅是構建公民社會,不僅是關懷社會,是關懷生命,而且在人的生活意義,也是指向對於人的普遍意義的關懷,這就是愛人,是對人的愛。
人不論是在什麽地方,不論是處於什麽空間,對他人是關懷,對生命是關懷,這是具體的生活意義。
52
52
其實,這在公民社會,也只是人的最基本的人文素養,但是對於當下中國,由於道德崩潰,因此愛是稀有,其實這就是不正常的,這也只是專制奴役社會的人的異化。
從另壹個意義,中國精神的基本價值是獨立、自由與愛,獨立與自由是現代意義的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自由社會的基本價值,另壹方面,愛也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因此愛可以是中國精神的基本價值。
第 6 章 人道主義
人道主義是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也是把人當人看,不論壹個人的身份與地位,人是人,而不是物,正因為人是有尊嚴的人,因此是人道關懷,是對任何人的人道關懷,是對壹切生命的人道關懷,尤其是對社會下層的人道關懷或生命關懷。
人道主義是現代思想價值,人道主義的實現只能是在現代社會或民主社會可以實現,在民主社會,人民是天下的主人,任何社會階層的人是平民,任何人並不具有政治特權,而且在民主社會,並不存在敵對立場,因此任何社會階層是受到普遍關懷,是受到普遍尊重。
就是說,在民主社會,任何社會階層的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另壹方面,是任何社會階層是共存的,而不是敵對的。
這樣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是通過民主制度是可以實現,這就是對任何人的人道關懷,是對壹切生命的生命關懷,因此是不會存在政治宰制,不會存在政治壓迫,不會存在政治欺壓,不會存在社會歧視。
53
53
因為在民主社會,由於人民是主權在民,人民是天下的主人,也就是任何社會階層是共同共存的,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團,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是通過民主的協商或談判方式是平衡利益,因此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或經濟利益會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同時也是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也就是不同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可以達成平衡。
利益平衡主要通過民主協商或談判方式可以實現,也就是任何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有基本的政治權利可以維護其政治或社會利益,這就是不同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任何集團是處於出席的政治地位,因此可以通過民主協商或談判可以達成利益平衡。
這就是人道主義的社會制度的制度實現,通過民主制度可以實現人道主義的文明價值。
因此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或基本價值,壹方面是人的人文價值,是人的人文思想,作為社會公民,作為任何壹個人,是有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這就是對社會或他人的人道關懷,是對壹切生命的生命關懷。
另壹方面是通過民主制度是可以實現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這就是民主制度的民主協商與談判,可以達成不同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的利益平衡。
這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這就消除了社會壓迫,這就消除了社會歧視,這如人的吃飯,任何人有平等的政治權利是可以坐在桌子上吃飯。
也就是任何人或社會利益集團可以坐在談判桌上是可以協商或談判,也就是不會有人是缺席,這樣就可以達成利益平衡,因此是實現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
54
54
這就是人道主義的對壹切生命,對壹切人的人道關懷或生命關懷,是尊重人,是關懷生命,這就是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
但是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由於存在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由於存在社會壓迫與社會歧視,因此社會下層的人是受到社會壓迫,而且不能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可以爭取或尋求維護其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因此也就不存在人道關懷,存在的只是社會欺壓或社會壓迫。
從人文意義,人道主義是對人的普遍尊重,是對人的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也就是把人當人看,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而不能視為物,而不是社會歧視,而不是社會壓迫。
因此從人的意義,從社會意義,對於任何人來說,是對社會或他人的普遍尊重,是對生命的普遍關懷,而且不論壹個人的身份或地位。
正如此,因此人在社會行為方面也是對人的普遍尊重,是對生命的普遍關懷,這就是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
因此,人道主義是高的層面的人文價值,在自由社會,人不僅是自利,不僅是個人自治的,而且人在社會之中,人同他人的關系,人需要的是人道關懷。
這也就是個人與社會或他人的關系,也就是人不僅是個人主義的個人自治,而且人又是社會人,因此人需要的是對他人的人道關懷,其實這也是對社會的關懷,這樣個人自治與社會責任是互為補充。
如果只是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如果人缺失社會意義的社會責任,如果人缺失對他人的人道關懷,這樣社會就會是冰冷,人與人之間會是冷漠。
因此,人道主義對人是有溫情,這就是人道主義的溫情,是對他人的人道關懷。
55
55
因此,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也是人的博愛意義,只是從不同角度的認知。
正由於是人道關懷,因此人道主義是反對社會壓迫,是反對政治或經濟宰制,是反對社會歧視,而且也是反對對人的政治壓迫或政治迫害。
其實對現代社會,在民主社會,由於民主制度的制度保障,因此也不會存在社會壓迫,也不會存在政治或經濟宰制,也不會存在政治迫害,也不會存在社會歧視,因此也就是實現或體現了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從這個意義,民主社會是人道社會,是人類是可以共存的社會制度。
第 7 章 生命關懷
人道主義是對人的人道關懷,是對人的生命關懷,這就是對人的尊重,人可以是有尊嚴的存在。
人道主義在民主社會是基本價值,由於民主社會的開放與自由,因此,並不存在敵對的對抗,而是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的平等對話。
就是說,在民主社會,任何人是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並不存在敵對派,盡管也存在反對派,但是任何人是可以共存共同,可以說,並不存在專制社會中的壹派集團打擊另壹派集團的政治迫害。
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共存共同,就是說,任何人的政治權利或社會利益是受到維護。
正因為如此,因此就會存在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存在人道主義的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
56
56
生命關懷,是關懷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人,尤其是關懷社會底層的人,是關懷處於社會邊緣的人。
生命關懷,不僅是人道主義的基本精神,而且在人道主義的人道精神的牽引下,是對人的生命關懷的具體實施,這才是生命關懷的基本實質。
如當下中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懷,這就是生命關懷。
因此,生命關懷,不僅是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而且是把思想價值轉換為實際行動,這樣就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狀況,就可以讓生命受到最大限度的關懷與尊重。
因此,生命關懷對於個人而言,是人的人文素質,同時也是人的社會責任或社會踐行,就是對於壹個人,不僅有生命關懷的人文素養,而且在社會生活中是有社會行為,是關懷生命,是關懷他人。
對於社會意義,由於生命關懷的指向,因此就會關懷那些需要關懷的社會群體與個人,就是對於需要關懷的人是受到生命關懷。
如此,在民主社會的社會文明中,是充滿人道主義的溫情,對於任何人,尤其是那些社會底層的人,對於那些社會邊緣的人,在社會中會感受到溫情或溫暖。
因此,在文明社會,真正是可以實現生命關懷的價值意義,任何人會受到關懷,任何人會受到尊重,任何人會受到社會的關懷。
另壹方面,生命關懷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為關懷,這就是人有生命關懷的生命意識,這就是對於生命的尊重,是對生命的認知,這就是生命主義的基本意義。
從哲學意義,任何生命是生命存在,生命是至高無上的,任何人的生命要受到尊重,壹57
57
切生命要受到普遍關懷與尊重。
從壹個意義,也就是把人當人看,把人是視為有生命尊嚴的生命,這就是生命意識,如此也就不會是傷害他人,也不會歧視他人。
從社會意義,在民主社會,可以實現生命意義的普遍關懷,也就是社會制度是保障人的平等權利,是維護人的政治權利,任何人是平等的,並不存在社會壓迫或社會歧視,因此,任何人也會感受到是社會的主人,是社會公民。
從人的精神意義,生命關懷是人的人文教養,因此人也會是關懷生命,是尊重生命,就是對壹切生命的關懷與尊重,而不會是歧視,而不會是傷害。
因此,生命關懷是人道主義的基本意義。
生命關懷是高的壹個層面。
由於人性的鄙陋,由於制度的弊端,專制社會存在多的社會壓迫或政治宰制,存在多的社會歧視,也存在多的對人的傷害,這些是由於缺失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與人文素養。
因此可以說,如果人有人道主義的基本價值,因此人就會把他人視為生命,視為有尊嚴的生命,視為壹個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也就會尊重生命,會關懷生命,同時也不會是壓迫或歧視,也不會是傷害。
因此在現代社會,在文明社會,在民主社會,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會成為社會存在,生活其中的人,人也是有人道主義的人文素養,不僅是尊重與關懷生命與他人,同時也會感受到他人的尊重與關懷。
因此,這就是社會人文生態環境,這就是人的人文價值的提升,就會營造溫暖友善的社58
58
會生態環境。
如此,生活其中的人,人不僅有溫情,是尊重或關懷他人,而且也會感受到社會或他人的溫情,這就是人道主義的道德情感,是人道主義的溫情。
而且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是指向社會,是指向壹切人,是指向壹切生命,這才是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的基本意義,如此,這是廣闊或博大的人道精神,這也是人的人文情懷,或是人的道德情感。
這樣在壹個社會的大的生活空間,人在任何地方,人在任何時候,人是處處有溫情,同時人也會感受他人的溫情,這就是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也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
因此,人是不論身份或地位,任何人是壹個生命,任何人是有尊嚴的人,因此就需要受到尊重與關懷,這就是平等意義的人道關懷。
因此生命關懷或人道主義,是生命意識,是人道情懷,是對壹切生命的普遍關懷,是對壹切人的生命關懷。
其實人要做到這壹點也是不易,這就在於人的人文素養,就是人有人道主義的思想素養,人有生命意識的人文修養。
因此,人道主義是人的思想素養,也是人的人文修養,而且人要真正可以做到也是不易。
如人有時對他人並不欣賞,或者他人並不是對妳友好,這是人就有歧視或仇視的本能反應,但是人有人道主義的思想情懷,人也是不會傷害他人,也是不會歧視他人,對他人也是寬容,對他人也是人道主義的溫情。
有時人道主義的溫情,壹般人有時也是不易感受,但是如果是陌生人之間,壹個人就會59
59
易感受到壹個人是否有人道主義的溫情,壹般地說,人有人道主義的溫情,最基本的是對人的普遍尊重,是對生命的普遍尊重,因此人是不會傷害他人,不會歧視他人。
因此,人的人文修養也是在個人生活的生活實踐,人有時有人性的弱點,有生命的消極本能,但是如果人是有高的思想修養,人也會是克制或控制人性的鄙陋,而是向高的層面的人文修養。
的確把人當人看,人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就此壹點,人要做到也是不易,也就是尊重人,這是最基本的壹個方面。
因此生命關懷是在高的層面,人不僅是尊重生命,而且是關懷生命。
第 8 章 寬容
在專制社會,統治階層或專制主義為了維護統治地位,在思想上用壹種思想來禁錮人的思想,在政治上對於異議人士是打擊或迫害,因此存在的只是專制主義的狹隘、野蠻與專橫。
但是在民主社會,在開放社會,思想與文化是多元並存,社會是容納壹切思想與文化,就是不同的思想與文化是並存的,並不存在專制社會的打擊或迫害。
由於思想與文化是多元意義,因此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元意義,而且是可以並存的,並不存在壹種思想對另壹種思想的打擊或迫害,也就是說,在開放社會,是容納壹切思想與文化。
壹個人有壹個人的思想,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價60
60
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意義,這時,盡管妳並不認同他人的思想或生活方式,但是壹個人不能對他人是打擊或攻擊或迫害,同時社會或壹個人也不能強制他人是接受個人的思想。
正如此,盡管壹個人並不認同他人的思想方式或生活方式,但是壹個人是要寬容他人的存在,是要容許他人的思想或生活方式的存在,這就是寬容的意義。
而且有時人的思想或生活方式或許是沖突的,是對抗的,盡管是這樣,開放社會是寬容的生活空間,是寬容他人,是容許他人的存在意義。
這正是自由社會的自由意義,就是人的存在意義是多元,而且人的存在意義是共存的,是並存的,如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是共同的,並不存在宗教的敵視或沖突,這就是寬容的意義。
當然對於寬容也是有不同層面,從社會層面,自由空間就是寬容空間,同時這也是人的自由權利。
在人是自由時,人有權利決定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存在意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是個人的主宰,這是個人自由,這正如人的信仰,是完全由個人在主宰,這是人的自由權利,因此不能受到社會或他人的幹預或強制。
這樣不同的人之間,就會是寬容,從社會意義,自由空間是開放意義,是不同思想意義的並存,因此也是思想或文化的多元意義,從自由角度,就是人是不能幹預他人的自由權利,也是不能威脅他人的自由,這是自由空間的價值意義,也就是思想或文化的多元與並存。
從個人意義,人也是要寬容不同的思想與文化,在這方面,尤其是先鋒的思想或文化,61
61
尤其是前衛的思想或文化,壹般不易為人所接受,但是人不能粗暴幹涉,只能是寬容,就是要容許他人的存在,就是要寬容不同的思想與文化。
可以說,當人在認知自由意義時,也就會認知寬容的意義。
這是從正面意義的解釋。
但是對於邪惡的思想或存在,如反人類、反和平的思想或存在,如恐怖主義、暴力主義,這些是威脅人類安全的存在,因此對於社會是需要扼制或打擊,因此也是不能是寬容,如果是寬容,意味是縱容,盡管如此,這是需要法律意義的制度制約。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人的理性水平的提升,人會對於不同思想作出價值判斷,因此人也是不會受到邪惡思想的蠱惑,因此邪惡思想也不會有市場。
盡管如此,但是人類會存在反人類、反和平、反人道、反人性的思想或存在,因此人需要有正義感,需要有責任感,因此是需要譴責或批評,社會需要的是扼制或打擊,因此就不能是寬容,因為寬容邪惡意味是縱容。
因此,寬容只是從正面意義的壹種解釋,只要是有價值或意義,只要是有利於社會或人類,不論是什麽思想或文化,人需要的是寬容。
另壹方面,是生活意義,是人對人的寬容,只要是人可以生活的場所,有時會存在沖突,有時也會有對抗,因此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寬容。
尤其是當壹個人在受到他人的傷害時,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壹般地說,人不僅要自我保護,另壹方面也是需要寬容,尤其是人與人之間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人要保持最大限度的寬容。
62
62
因此,寬容是壹種美德。
從另壹個意義,人有時會犯錯,因此人也是需要寬容,這就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因此人需要的是寬容,而不是壹味的責難。
這不僅在社會意義,而且在生活意義也是如此,就是要允許人是可以犯錯誤,因此面對錯誤,壹方面是提出批評,另壹方面是需要寬容,就是不能求全責備,這是理性主義的認知意義。
如果人是缺失理性認知,那麽人有錯誤,有的人就是求全責備,而不是寬容,因此,從這個意義,寬容需要人要對人有正確的理性認知。
從另壹個角度,人是不能狹隘,不能是武斷,不能是粗暴,而是需要的是開放的心理,是寬容的態度。
從壹個意義,自由空間可以培植人的寬容態度,而人的寬容態度是有利於人的自由實現,因此寬容與自由意義是相關的。
另壹方面,寬容也是同人的理性認知是相關。
其實人要真正做到寬容,的確也是不易,尤其是人在受到他人的傷害時,人會怨恨,人會憤怒,但是這只是人的消極本能,人只有寬容他人,這是寬容的另壹個意義。
從這個意義,寬容意味人要有開闊的胸懷,就是不能斤斤計較。
從壹個角度,人需要的互相寬容,因為有時人會是沖突,有時或許人是無錯的,只不過是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只不過是人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意義的不同,因此有時是沖突,有時人會是互相傷害,因此人只能是寬容,是互相寬容。
63
63
因此寬容不僅是壹種立場或態度,而且也是人的壹種修養。
因為人的怨恨,人的憤怒有時會是消極反應,是對他人的報復或傷害,這樣人就會是走入誤區,這是對人的傷害或自我傷害。
因此人要真正做到寬容,的確也是不易,因為有時或許是他人對個人的傷害,這主要是不同存在意義的沖突。
不論如何,寬容是人的壹種品格,是人的開闊的胸懷。
第 9 章 理性主義
在民主社會,公民對於民主程序的有效運用,對於公民社會的構建,對於民主家園的構建,需要公民要有理性精神,要有理性的基本原則。
只有公民具有理性精神,公民不僅有正確或精確的思想判斷,而且公民會對不同思想作出合理或準確的思想判斷,同時公民才會有新的思想的產生。
民主社會,是開放社會,民主秩序是民主制度,民主秩序的正常運行,這是需要公民的理性原則。
如果缺失理性原則,有時就會陷入非理性的沖動之中,這是不利於民主秩序的正常運行。
這就是民主秩序的正常運行,需要的是理性原則。
這時人需要認知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就是說人有激情、本能、欲望或沖動的非理性因64
64
素,但是非理性需要理性的牽引或制約,這樣非理性才會是建設意義,如果缺失理性的牽引或制約,是純粹的非理性的釋放,這時有時會存在消極意義。
如人的美好的激情,這時需要理性的牽引或制約,美好的激情會是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是缺失理性的牽引或制約,美好的激情有時熾情會是消極意義。
因此,要把非理性的消極意義降到最低,就需要理性的牽引或制約,這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
可以說,民主程序就是理性秩序,是公民依據理性原則的有效運行或正常運行。
另壹方面,民主社會是開放社會,也是多元社會,是允許不同思想或文化的並存,而且思想也是多元的,這就需要公民要有理性精神。
公民只有具有理性原則,才能對不同思想或文化作出準確的思想判斷,但是對於民主社會是開放社會,是允許對於民主文明的批判,這就是民主社會的自由原則,不能受到打擊或壓制。
從正面意義,這就是思想的辯論,直接地說,如果說民主思想或民主文明真正是有價值或意義,是經得起不同思想的挑戰,而且也是在思想論辯中,真正顯示民主思想的真理意義,也會顯示民主文明的文明意義。
如此,這也是需要公民要有理性原則,是運用人的理性對不同思想作出思想判斷,這是壹個方面。
因此具有理性原則,人就不會陷入迷信、個人崇拜之中,人也不會為邪惡的思想學說所蠱惑。
65
65
壹般地說,公民對於邪惡的思想也會易於作出思想判斷,如反人類、反和平、反人性、反人道、反生命的思想學說,人也會易於思想判斷。
但是對於有的思想,或許並不是邪惡思想,但是或許也是極左或極右的思想學說,因此有時不易識別,不易判斷,而這就更需要人的理性的理性思辨。
可以說,在開放社會,理性原則是最基本的公民原則,這需要公民要有準確的思想認知,要有準確的思想判斷。
盡管後現代主義具有反理性的傾向,但這並不意味在現代文明社會(包括西方的後現代社會),公民對於理性原則的放棄,反理性主義只是肯定非理性的積極價值,只是讓人認知到非理性的積極意義,並不意味是放棄理性主義。
另壹方面,社會的進步是思想的進步,是精神的進步,這就需要人的理性精神,人只有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人才會有新的思想,有新的精神意義。
因此要創新,要前進,是離不開人的理性精神,盡管非理性因素也是有創新意義,但是理性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不能缺失的。
從自由角度,在自由社會,人的自由的享有,是需要人的理性原則,就是說,人的自由的享有,人的自由的運用,是個人自治,人要有高度的自治能力,這需要的是人的理性精神,就是人要有高度的理性。
人只有高度的理性,人才會有效的自我導向,這樣人才會是高度的個人自治。
在自我導向的個人自治中,人的自我教育,人的自我完善,人的自我反省,人的自我導向,每壹個自我導向的環節,是離不開人的理性精神,理性是實現自我導向的最基本的原則。
66
66
如果人是缺失理性精神,人就不能是有效的自我導向,這時人就會陷入盲目、不自覺,就是人是不能是牽引自我導向的前行。
盡管人是有激情、本能、欲望等非理性因素,但是人在自我導向時,是理性在牽引或制約人的非理性因素,如人的激情,如人的欲望。
盡管或許有時人的創新,有時是非理性的自發噴發,如天才的創造,是不自覺的,是自發的,是本能的,是沖動的,是生命內在的本質的噴發,有時人是不自覺,正是如此,更是需要人的理性牽引,這樣可以避免非理性的消極意義。
而且由於理性的牽引,人對於非理性會有自覺的認知,人會積極牽引非理性的有效釋放,這樣會是積極意義。
因此個人自治,是需要理性的基本原則,盡管非理性的價值意義是肯定的,是有創造性,但是也是不能走向極端,是不能反對或拋棄理性原則。
從壹個角度,如果人是缺失理性,有時非理性會有消極意義,如熾情,而且有時人也是不自覺或自發的。
不論如何,理性主義是文明社會中,人的最基本的理性原則。
肯定理性主義,也不是排斥非理性,只是尋求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只是強調理性的價值與意義。
因此,對於中國人,在享有自由文明,在享有民主文明,更是需要公民的理性精神,因為中國沒有民主經驗,對於中國人是在走開辟的新路,因此理性精神就會更為可貴,前進壹步需要理性的牽引。
67
67
第 10 章 理想主義
民主與自由的爭取是中國人的理想。
當中國人走向民主與自由道路時,當中國人開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時,中國的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依然是中國人的理想。
因此,作為壹個後進國家,不論是爭取自由與民主,還是構建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中國人需要的是理想主義的旗幟。
中國人構建民主文明,是中國的民主文明,因此,這就需要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從理論層面或哲學層面,這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是中國的民主理論。
構建民主文明,對於中國人是壹種理想,這個理想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
因此從民主文明的民主制度,盡管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民主制度同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同壹的,並無實質意義的本質區別,也就是說是民主制度,而不是變異的民主制度,這是明確的第壹點。
既然是民主制度,但是中國的民主制度是尋求中國制度,這就是中國的民主制度,中國制度意味是民主制度在中國的移植,這需要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需要面對中國人的中國思想。
因此中國制度的創建或設計,是中國的民主文明構建的第壹步。
從大的方面,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是肯定的,這是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中國68
68
制度也是如此,這是中國人需要明確的壹點。
在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下,中國人可以選擇適合中國的民主制度,如聯邦制,如總統制,如兩黨制,這也就是可以把西方的民主文明的優點集中起來,找到適合於中國的民主制度。
這是兩個指向,壹個指向是在西方的民主制度中,那壹種民主制度的模式是最好的,另壹個指向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可以尋找中國的民主模式。
兩個指向的碰合,就可以設計中國的民主制度的中國模式,這就是中國的中國制度,也就是民主制度的中國模式或中國制度.。
壹般而論,總統制是適合於中國,聯邦制是適合於中國,兩黨制是適合於中國,間接民主的代議制是適合於中國,協商民主、參與民主、網絡民主是適合於中國,這些是西方的民主模式的典型模式,根據中國的社會現實,也是適合於中國,因此可以確定中國制度或中國模式。
另壹方面,對於中國制度,中國人可以有新的思想創建,如權力制衡與思想制衡的結合,如設立中國論壇,是集天下精英最尖端的思想,或最廣泛的民意,為中國社會或政府提供社會發展的咨詢報告,這個問題有專門論述,這裏只是提出問題。
就是說,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第壹步是制度設計,是民主制度的中國制度的制度設計,這就是中國制度,是中國模式,從上面論述,我提出的中國模式的基本框架可以基本確定。
第二個問題,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是有中國思想,中國思想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就69
69
是中國的民主理論。
這就是中國人對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要有準確的認知,而且有新的認知或見解。
從壹個角度講,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的核心價值是自由與民主,在核心價值之外是其它的核心價值,如平等、正義、人權、法治、憲政、博愛、幸福等。
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不僅只是實現自由與民主的核心價值,盡管民主與自由是民主文明最核心的思想價值,但是民主文明是綜合文明的文明意義,是尋求社會文明的綜合意義的全面進步,這就要兼顧其它的核心價值,如平等、正義、公平、博愛、幸福、尊嚴等核心價值。
從大的方面,民主文明是正義文明,是幸福文明。
這就是中國的理想主義,就是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不僅要有中國制度,而且要有中國的現代文明的中國思想,對於中國思想的民主文明的構建就是中國經驗。
盡管中國是後進國家,但是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時,從第壹步就要走正,就是要有文化自信,中國人可以把中國的民主文明構建為民主文明的文明典範,也就是民主文明最有現代文明意義的文明社會,這就是中國經驗,也是中國特質,這樣對人類的民主文明是有價值意義的。
因此,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人需要懷有理想主義的指向,中國特質與中國經驗是中國道路,是中國人開辟的中國的民主道路或民主文明。
因此壹方面理想主義,是對民主文明有理想主義的壹種向往或追求,就是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特質或中國意義的民主文明,直接地說,是民主文明中最有現代意義的民主文明,也是最為典範的民主文明,也就是最好的民主文明,這就是理想主義的指向。
70
70
正由於有理想主義的指向,因此另壹個指向就需要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只有用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中國的民主文明才會有中國特質,才會是中國經驗,才會是中國道路,才會是中國意義。
因此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是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因此不是幻想,也不是烏托邦,而是現實的,是中國的,因此,理想主義就是務實的或現實的理想主義,是中國的理想主義,這是最偉大的理想構建,也是最偉大的社會文明或民主文明的構建。
對於理想主義,由於是現實的理想主義,因此也是批判理想主義,就是通過自我反省,通過自我批判,不斷是自我完善,這也就是不斷改良或社會改良的途徑。
因此批判理想主義就是自我拷問,是自我追問,也就是中國人要不斷尋問自由與民主的價值意義,不斷追問自由與民主的核心價值,如正義、平等、幸福、公平、人道、尊嚴的價值意義,這樣就是在不斷的自我完善的社會改良中在不斷進步。
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是無限的向前伸展的文明進程,並不會是壹步而定(這也不符合社會進步的路子),民主社會也是在不斷改良,在不斷進步,而民主文明的進步,主要就是核心價值的價值意義的實現。
因此,當中國人在面對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時,中國人需要理想主義的指向,自由與民主不僅是中國人的美好理想,而且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也是中國人的美好理想,這就是需要壹代又壹代中國人的不斷追求與奮鬥。
第 11 章 建構主義
71
71
建構主義就是建設主義或構建主義,是建設意義的思維模式,是建設意義的社會模式。
在極權社會或專制社會,由於獨裁者的權力不受限制,是無限權力,因此有時獨裁者為了維護統治地位,是對反對派或異議人士的打擊或迫害,如中國的反右,如文革,如六四事件,因此對於社會文明的構建並無建設意義,而且對社會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另壹方面,由於獨裁者的錯誤或失誤,也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如中國的三年饑荒,如大躍進。
這就說,極權主義或專制社會,由於社會制度的弊端,由於獨裁者的權力不受限制,因此,獨裁者是為所欲為,因此對社會只會造成危害,因此是破壞作用,而不是建設意義,可以說,極權主義並不是社會文明的建設模式,相反是破壞模式。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權力制衡,由於允許反對派或異議人士的存在,因此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或制衡,同時也是受到社會的監督,因此可以避免由於失誤或錯誤造成對社會的危害,從壹個意義,民主模式是建設模式,而不是破壞模式。
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由於政府權力受到限制,或者政府是有限政府,因此政府並不幹預公民社會,這就有利於公民社會的構建,因此不會存在極權社會的獨裁者的濫用權力的弊端。
從人的思維模式,在極權社會,由於政治制度的弊端,因此人的思維模式也不會是建構意義,也不是建設意義,相反,對於人民的統治手段,只會是對社會文明的積極構建是破壞作用。
72
72
在民主社會,由於社會的開放意義,由於社會模式是建設模式,因此人也會形成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
建構主義是建設主義,如何會樹立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這主要是人要有公共意識,要求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
這樣人在思考問題時,人在處理問題時,是從公共立場的思考,是從社會立場的思考,也就是如何有利於公共社會,或是不損害公共社會,也就是如何是對社會是有益,是對社會文明的構建是有好處,可以說,是人人可以生存的生活家園是有利的,這就是建構主義。
在中國的當下,由於缺失公共意識,由於缺失社會意識,因此有的人只是單純追求個人利益,因此就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也就是會危害社會或他人,如中國的礦難的頻發,如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如食品安全問題,均是由於公共意識的缺失。
因此在民主社會,由於公民社會的存在,因此人也是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也就是參與生活家園的構建,因此人也會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人也會有公共意識,也就是人的公共意識會受到培植,人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會受到培植。
這樣就有利於形成人的建設意義的思維模式,也就會有建構主義的思想意識。
因此,建構主義要走出自我主義的思維模式,是公共意識與社會意識的覺悟,這是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
也就是對於建構主義,是尋求社會的建設意義,而不是破壞作用。
因此對於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對於危害社會的破壞作用,是建構主義所反對或禁止。
也就是說,個人權利是受到保護,但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是同壹的,是壹致的,73
73
而不是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是個人主義與自我主義的區別。
自我主義只是單純追求個人利益,而不顧及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就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但是個人主義在追求個人利益時,是同社會公共利益是壹致,也就是是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而不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是建構主義的思維模式,因此是建設意義,是構建意義,而不會是破壞存在。
因此建構主義不僅是思想觀念,而且在民主社會,建構主義會成為現實可能,從壹個角度講,民主社會的公民社會可以培植建構主義。
另壹方面,由於法治社會的法律制約,因此法律也會禁止對於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這樣也就是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也是會禁止破壞作用的行為,因此,破壞存在的思維方式也會受到消除。
從思想價值的意義講,建構主義是人的思想觀念,就是人是尋求建構主義,是向好的方面是在尋求,就是人是尋求建設意義,是向好的方面在尋求,是做好事,是做正事,而不會做壞事,而不會是破壞作用。
從高的層面,這就是前面所講的是人要有公共意識,是要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這樣人在思考問題時會是建構主義,而不會是破壞作用。
也就是建構主義是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是尋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壹致。
從文明意義的構建講,建構主義就是構建社會的文明意義,也就是把公民社會構建的是人可以幸福生活的生活家園,是構建公民社會是正義社會,是幸福社會,是自由社會。
也就是是向積極意義的前進,是向正面意義的邁進,建構主義就是如何是做好事,是做74
74
正事,也就是是大家好,是社會好,是人人好,這就是建構主義是尋求共同的好的意義。
因此建構主義是人的思考問題的壹個視角,同樣也是人處理問題的壹個視角。
因此建構主義就是建設意義的思維模式或行為模式。
通俗的說,建構主義就是凡事向好處做,是把事要做好,這個好是大家的好,是公共社會的好,也是個人的好,也就是共同的好。
這也可以理解,不僅個人要好,而且大家的共同要好,因為共同的好是個人可以生活的公民社會,是個人生活的生活家園。
因此建構主義不僅是尋求好的意義,而且是把好事做好,而不是把好事做成壞事,這就是只能是建設意義,而不能是破壞存在,這也是需要說明的壹點。
不僅有做好事的願望,而且要求做好事的能力,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建構主義。
第 12 章 尊重
在自由社會,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或維護,而且任何人的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侵犯,也就是人是自由、尊嚴而幸福的生活,因此從社會意義,這是社會對人的最大限度度的尊重,而且是任何人是受到尊重。
人是自由、尊嚴而幸福的生活,人是有自由,是有尊嚴,是有幸福,這就是對人的尊重,而且這種尊重,是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的保障或維護。
75
75
在自由社會,人是受到社會最大限度的尊重,也就是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不能受到剝奪,而且是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或維護。
從自由的角度,人也是尊重他人,也就是人是不能幹涉他人,不能強制他人,人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個人自由,這是從個人意義,是人對人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因此,從自由的角度,壹是社會對人的尊重,也就是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或維護,二是人是對人的尊重,人是互相尊重,也就是人是不能侵犯他人的個人自由,人是不能強制或幹預他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
從民主的角度,在民主社會,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也就是說,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任何人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可以依法維護個人權益,這也是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在保障對人的尊重。
政治地位的人人平等,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任何人的個人權利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任何人可以依法維護個人權益,這就是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因此民主意義也是平等意義,正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受到尊重。
可以說,任何人也是不能損害他人的個人權利,即使是他人或社會有時有侵犯個人權益的傾向,但是任何人有權利可以依據法律維護個人的權利。
這就是正由於是民主意義的平等,因此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在專制社會,存在特權階層,對於壹般民眾就會被視為 P 民,而且無權無勢的下層民眾也是自嘲為屌絲,這就是人是不能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這就是專制社會的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76
76
因此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不會存在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因為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而且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任何人是沒有政治特權,因此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這是從社會意義分析尊重的含義,尊重意味人是在社會中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是意味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不能受到侵犯,而且意味是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
正由於從社會意義,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而且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人的觀念意識也是形成對人的尊重,也就是不會存在特權階層的政治歧視或政治壓迫,人也不會存在由於受到政治歧視而感受到的社會壓迫。
從這個角度,在民主社會,任何人是社會公民,不論貧富、社會地位的高低,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任何人只是社會公民,任何人只是平民,因此任何人也是沒有權力是歧視他人,也沒有權力是壓迫或宰制他人。
這就是由於社會意義的政治平等,而且正由於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因此人對人也會是尊重,對他人的個人自由是不能侵犯,也就是由於沒有政治特權,由於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人對人只會是尊重,因為任何人沒有權力或資格歧視或壓迫他人。
因此從人文意義,從個人意義,尊重是人的人文修養,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的人文素養。
不論貧富,不論出身,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人只能是對人的尊重,從這個角度,尊重是人的人文修養。
就是說,即使任何人是受到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尊重,但是由於個人偏見,或是由於社會77
77
身份的差異,或許由於有的人的人文素養的低下,或許有的人是有優越感,因此有時也是不會尊重他人,但是這是個別現象,而且也是有的個人的不正常的情況。
在民主社會,尊重是人的人文教養,任何人要受到普遍尊重,任何人是要尊重他人,人不能歧視他人,更不能是宰制他人,不能是欺壓他人,不能是壓迫他人。
從壹個角度講,在民主社會,如果由於人文教養的低下,有的人是歧視或欺壓他人,這不僅是社會所不容,而且也是人所不容,也就是會受到社會或他人的譴責。
可以分析,這就是專制社會與民主社會的差異。
在專制社會,特權階層是依仗特權可以歧視或欺壓下層民眾,而且是普遍現象,而且對於有的人(如有的富人)也是歧視下層民眾,而且是普遍現象,如此,下層民眾是 P 民,是屌絲,p 民或屌絲的稱謂是多麽充滿悲傷與無奈。
因此,在民主社會,從正面意義,尊重就是對任何人的尊重,也就是不能歧視,不能宰制,不能欺壓,不能壓迫。
其實,人真正要做到尊重人也是不易,這就在於人的人文教養,人要認知到尊重的含義,如此,人也才會尊重他人。
從壹個角度,尊重就是把人視為人,視為有尊嚴的人,視為獨立生命的人,也就是人是把人當人看。
從這個角度,尊重也意味是對他人的不能侵犯,是對他人的不能歧視或欺壓。
從個人意義,尊重也意味是尊重人的個人思想或生活方式,這也是多元社會的人的互相尊重。
78
78
因為人的存在意義是多元,其實是由於人的社會地位有高低差異,人的財富是有貧富差異,因此人要做到尊重他人,有時也是的確不易,因為有的人是有個人優勢,如有的人是有錢。
盡管如此,但是民主社會,尊重是人文思想,任何人是要受到人的普遍尊重。
正由於是尊重,因此人也會有生命關懷,是有人道關懷,這就是現代思想價值是互相融合,是互相生成的。
第 13 章 忠誠
在民主社會,人是參與公民社會的文明構建,因此人也是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這也是良性互動的過程。
壹方面人是可以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如民主選舉,人是可以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如社會文明生態的構建,也就是公民社會、社會公共生活是人的社會生活,從壹個意義,公民社會、社會公共生活是人的生活家園,也是人的心靈家園。
對於公民社會的文明構建,對於生活家園的構建,如社區的文明構建,如公共社會的構建,這也是人的社會責任。
參與公民社會,參與社會公共生活,是在培植人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感,同時是培植人的心靈的歸屬感。
也就是,人是有心靈家園的歸屬,人是有生活家園的歸屬,如果說人是有歸屬感,因此79
79
人也會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人也是積極參與公共社會。
因此這是良性互動,不僅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感,而且人也是有心靈家園或生活家園的歸屬感,如此,人也會是有公共意識,人也是有公民意識,人也是有社會意識。
正是如此,人就會是積極尋求公民社會的構建,人也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因此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人也是在公共社會之中,人也是在生活家園或心靈家園之中。
因此人與公民社會是同壹的,人與公共社會是同壹的,這正如個人是把個人生活經營的美好壹樣,人也是有責任意識尋求如何把公共社會或公民社會構建的美好。
因此,從這個意義,人的公共意識,人的社會責任,人為構建公民社會或公共社會的積極尋求或努力,也是人對公民社會的忠誠意義。
因此,忠誠也就是責任意識,也就是公共意識,也就是人是在公民社會之中,人是在公共社會之中,人也是在心靈家園或生活家園之中,也就是人與公民社會是同壹,而不是分離。
人對公民社會的參與,人對公民社會的責任意識,人對公民社會的積極構建,這就是對公民社會的忠誠,這正如人對愛情或家庭的忠誠。
也就是人不會存在分離,不會存在對抗,相反,人是積極參與,人是積極尋求,人是生活其中,是不舍不離,而且是積極尋求。
這就是人對社會責任的不放棄,人對社會責任的壹種盡責,這也可以說是人對公民社會的忠誠,是人對生活家園的忠誠。
另壹方面,人是有信仰,人是有思想,當人在選擇壹種信仰時,人是對信仰的壹種踐行,同樣人也是表現為對信仰的忠誠。
80
80
信仰並不是迷信,也不是愚昧,也不是在遮蔽人的理性,相反,信仰是壹種思想,是壹種價值,人的信仰是多元意義,人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人也有不同的生活信仰。
信仰意義只是最高價值的價值意義的確定,如人對自由的信仰,如人對民主的信仰,人是信仰壹種思想。
其實思想層面是人的最高層面,人的思想生活是人的生活意義的最高層面,是人的心靈生活,因此人會是信仰壹種思想或價值。
既然人是選擇壹種信仰,人是信奉壹種思想,因此人的生活是思想層面的思想生活,人是思想層面的心靈生活。
人的思想生活,人的心靈生活,人是踐行壹種信仰,其實這也是人對信仰的忠誠。
人只有有思想,人才會有生活意義的基本價值或立場,也就是人是不會背離思想意義。
如人對人道主義的信仰,人就會是有善良或良知,人就是不會拋棄人的良知,這就是人的思想生活,也是人的心靈生活,也是人的道德生活。
人就是思想動物,人就是要有思想,要有信仰,要有道德,要有心靈意義的思想生活,否則,人只會是動物層面。
如果人缺失思想,是缺失信仰,人就會缺失基本的價值判斷,人也會缺失基本的價值立場,因此人只會是低級層面的人性本能。
對於思想或信仰的思想生活,也就是人的忠誠意義,忠誠並不是迷信,只是信仰,只是對信仰的堅持或堅守,只是對壹種思想的信奉。
81
81
因此信仰也不是迷信,只是說人是有信仰,如果壹個人認為壹種思想是有價值意義,因此人就會信奉壹種思想,如人對自由的信仰,如人對愛的思想的信仰。
忠誠也並不是愚昧,也並不是蒙昧,只是人是堅守壹種信仰,是在堅守人的思想生活,是在堅守人的心靈生活,這就是人的思想意義,也是人的信仰意義。
因此在現代社會,忠誠依然是人的寶貴的品質,可以設想,如果壹個社會是缺失信仰,壹個社會會是什麽樣,如當下中國的中國人的信仰的缺失。
從生活意義,忠誠也是對愛情與家庭的忠誠,也就是人是不會背叛愛情,也是不會背叛家庭。
因此忠誠只是責任意識,如對家庭的責任,這就是人的忠誠,是對愛情的專壹或信守,這就是忠誠。
因此在生活意義,忠誠也是人的基本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是人的思想素養或人文素養,如果人是缺失人文素養,人就會是人性劣性的放縱,因此人會下滑為低級意義的生活存在。
從另壹個意義,忠誠與誠信也是相關,壹般而言,誠信的人也會是忠誠,忠誠的人也會是誠信。
在現代社會,誠信依然是人可以奉行的基本價值。
因此,忠誠是在不同的存在指向,有社會指向,也有生活指向,從個人意義,忠誠是人的思想素養,壹般地說,對社會是有責任意識的人,對家庭也是有責任意識。
82
82
第 14 章 多元主義
自由社會是開放社會,任何人享有個人自由的個人權利,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思想與文化是多元存在,並且是多元並存的。
不存在壹種思想或文化對另外壹種思想或文化的壓制或打擊,而且由於個人自由的不能侵犯,任何人也沒有權力打擊或壓制其他人(或其它思想或文化)。
因此,思想與文化是多元並存,這就是自由社會的多元空間,盡管在自由社會,存在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思想價值,如自由與民主,如平等與正義,但這只是最基本或最核心的思想價值,但是對於其它的思想或文化是多元意義。
從壹個角度,只有在自由社會,真正可以實現思想與文化的自由與繁榮,正由於存在不同的思想或文化,正由於是多元意義,因此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自由選擇,這就是個人自由,而且不能受到他人的幹預或幹涉。
由於思想或文化的多元,因此多元結構或多元意義是並存,這就需要的是寬容或尊重,就是不同的思想或文化之間是寬容,人是寬容不同的人的自由選擇,人也是尊重不同的人的自由選擇,如此,就會存在寬容空間,這樣多元思想或文化是並存的。
正由於是不同的思想或文化的並存,而且是互相寬容,因此這就利於思想或文化的創新。
並且思想或文化也是在不斷進步,是不斷向前推進的發展,尤其是新生的思想或文化,在創新之初,壹般同傳統觀念或文化是不同,有時或許是沖突,因此如果缺失寬容,有時就會是攻擊或打擊或壓制,這就不利於思想或文化的進步。
83
83
因此多元主義的自由空間,既然是多元主義,因此也會是多元並存,如何才會是並存發展,這就是需要的是寬容。
可以說,在自由空間,思想或文化是百花齊放,是百花奇艷。
正由於是寬容,因此不同思想或文化才會是可以並存的。
因此在自由空間,由於社會生存空間的自由意義,因此思想或文化不僅是多元意義,而且是可以並存的。
對於人的存在意義,對於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是多元意義,而且社會是開放形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自由選擇,而且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嘗試或創新。
並且人與人是互相寬容,就是寬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存在意義的多元並存,如此,人是互不幹涉,更不能是打擊或壓制或攻擊。
但是如果人是狹隘,如果人是不能寬容,這樣,有時人會對不同於個人的思想或文化會是攻擊或壓制,其實這並不符合自由的基本原則。
因此多元意義的並存,是自由的基本意義,正由於是自由的享有,是自由的實現,而且是自由的基本原則,因此不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選擇,而且不同的人的自由選擇是多元並存。
這就是同極權社會或專制社會不同的社會人文生態。
正由於思想或文化的多元並存,有利於思想與文化的發展,因此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新的思想支持或精神支持,因此社會會呈現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繁榮景象。
84
84
因此,不同思想與文化之間,不僅是寬容,而且通過思想或文化的交流,這樣也是有利於壹種思想或文化的健全或完善。
這裏主要是從正面意義的壹種解釋。
但是對於反人類、反和平、反生命、反人道的邪惡思想,這就需要思想辯論予以駁斥,而不能是縱容,壹方面是給予批判,另壹方面人是提升人的理性水平,是不受蠱惑。
因此這也存在壹個問題,在自由社會,人需要有高的知識水平與思想水平,人要有高的思想判斷或知識判斷,這樣人是可以辨別邪惡思想,而不能受到蠱惑。
或許有時也會存在不同思想的沖突,就是不同的思想或文化或許有時存在沖突,而且有的沖突是劇烈的,即使如此,也是不能是攻擊或壓制,而是思想或文化的交流。
因此,多元主義的並存,第壹是寬容,正由於是寬容,因此第二是不能幹預或幹涉,也就是不能壓制或打擊,正如此,因此第三是互相交流。
這是多元主義的理性立場,只有這樣才會是多元並存。
因此,這也就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在消除或控制人的消極本能。
這就是人要承認真理的多元意義,也就是承認不同思想的多元意義,對於有的人,只認為個人的認知真理是絕對的,個人的思想是唯壹的,而其它的思想是錯誤的,或是謬論,因此,只是以個人思想作出價值尺度來衡量其它思想文化,這就易於形成粗暴的盲目,因此也就不會是寬容,也就是不承認或不接納其它的思想或文化的存在。
因此說,要真正做到多元意義的並存也是不易,需要人的開放的文化胸懷,需要人要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85
85
這就是個人的思想不是社會價值的唯壹尺度,個人的思想不是評判其它思想的價值尺度,如當下中國,有的哲學著作就是只以馬克思主義為唯壹尺度,對其它哲學是予以粗暴的支解或評判。
這就涉及壹個問題,壹種思想只是壹種思想,壹種思想不是價值尺度,不是評判其它思想或文化的唯壹尺度,也就是不能用壹種思想來評判其它思想。
其實這就需要不同思想或文化,不僅要寬容,而且是需要認知,最基本的理性立場是寬容,不論是否認同壹種思想或文化,是要寬容他的存在價值,就是不是攻擊或打擊。
如果人是認知壹種思想,就會對壹種思想是有認知,因此人也就會理解的,這樣相互交流就會成為可能。
這就是自由空間的開放意義,不同思想或文化是多元意義的並存。
真正要實現多元意義的並存,有時或許也是不易,的確需要人要有高的文化胸懷,至少人的思維方式是需要改變,尤其是對於生活於專制社會的人要走向自由社會,的確需要的是自由思想對人的啟迪。
第 15 章 正義
在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自由的生活,是有尊嚴的生活,可以是享有自由的幸福,因此從自由意義,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是實現了正義的價值。
這裏自由價值就是正義價值,自由價值是三個指向,壹是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人是可86
86
以自由的生活,二是人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可以免受奴役的苦難,三是人是有尊嚴,人是有尊嚴的生活,因此,這就是自由的正義價值,因此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
另壹方面,自由社會除訴求自由的價值外,而且是可以兼有正義價值,這裏的正義價值,是其它意義的正義價值。
也就是說,自由社會不僅實現自由價值,而且要實現正義價值,自由文明是綜合意義的文明社會,壹個文明意義就是正義意義。
在自由社會的正義價值,如幸福價值,在自由社會,人可以是有尊嚴的自由生活,人可以是自由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至少人可以免受奴役的苦難或痛苦,從消極自由的角度,因此人是有尊嚴的,人也是幸福的,並且人的生活也是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因此自由文明可以實現幸福價值,也是幸福文明。
幸福文明也是自由文明的綜合文明的壹個指向。
另外自由社會,可以實現平等意義,可以實現人道意義,可以實現誠信意義,可以維護人的善良或良知。
從壹個角度,在自由社會,由於是憲政民主的法治社會,因此從法律制度,從法律意義,從政治制度,從社會制度,是可以維護或保障其它意義的正義價值。
從壹個意義講,在自由社會,正義或正氣是受到維護或弘揚,正義是受到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保障。
從壹個角度,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人是做好人也是不好做,但是人可以馴服為壞人,就是由於法律制度的弊端,人做壞事是不能受到禁止,人做壞人是不能受到控制,因此社會87
87
風氣是敗壞,也就是正義價值不能受到維護。
但是在民主社會,人做壞人是不能做,人也是不敢做,這主要是由於法律制度對人的制約,也就是由於是法治社會,人可以是做好人,人是不能做壞人。
因此,自由社會維護或保障正義價值,而且是受到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保障,也就是在政治制度體與法律制度,自由社會是可以保障或維護正義價值。
因此,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而且自由文明也是正義文明。
如誠信,由於法律制度的制約,因此在自由主義市場秩序中,人是誠信,如果是欺詐,如果是不能誠信,就會受到法律制約或限制,因此從制度意義可以實現誠信價值。
因此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實現正義價值是最為可靠,也是最為現實的。
正是由於法律制度或政治制度對正義價值的實現,因此自由社會是正義社會,如誠信價值的實現,如人道意義的實現等。
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也是受到社會文明意義的熏陶,因此人也會是有正義感,而且由於正義感的存在,因此人也會是維護正義。
因此從壹個意義,正義價值的實現,壹是法律把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實現,壹是人是有正義感,人是維護正義價值,如人道主義的價值,如生命意義的價值,如愛的價值,如誠信的價值等。
也就是說,從人文角度,從價值意義,從道德價值,人是有正義價值的人文修養或思想素養,正由於是正義價值的人文素養,因此人也才會有正義感。
88
88
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實現正義價值,是維護正義價值,如愛,如善良,如誠信等,這樣從社會人文生態就會構建正義文明,這就是正義文明。
正義文明就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正義價值的實現,壹是硬件,這是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維護或保障,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
壹是軟件,是人有正義價值的人文素養,人是正義價值的社會生活,因此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可以實現正義價值。
這就是正義價值。
從壹個角度,只有在自由社會,由於是法治社會,由於法律制度的維護或保障,因此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因此可以是實現正義文明。
也就是自由文明是可以實現正義文明。
因此,正義是指正義價值,是指正義文明,從個人意義,是人有正義價值的人文教養或思想素養,因此人也會是正義的人,是正直的人,是正派的人,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在實現正義價值。
從這個意義,這就是人不僅有正義感,而且是可以實現正義價值。
這就是良性互動,是良性循環,因此從正義的價值意義,自由社會是在高的壹個層面,相反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並不能實現正義價值。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對正義價值要有準確的界定,正義價值只能是符合人道意義,是維護善良或良知,是維護生命意義,也就是符合人道的,是符合人性的,是維護生命的,如愛,如誠信,如善良,如人道,如關懷生命等,這就是正義價值的基本價值。
89
89
從壹個角度,這也是普世價值的基本價值,因此自由同正義價值是兼容的,自由的實現,是有利於正義賈誌強的實現。
因為有時有人也是假借正義之名,但是行為是反人道的,是反人性的,是反生命的,這就需要人的理性判斷。
如專制主義或獨裁者,為了維護統治地位,對反對派或異議人士是鎮壓或打擊,對於他們也會說是正義之名,但其實是邪惡的。
因此正義的認知,需要認知正義價值的基本價值,而不是假借正義之名,這是需要明確的。
第 16 章 善良或良知
在專制社會,由於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由於政治腐敗,因此社會風氣是敗壞,也就是不能維護人道主義,並不能維護善良。
如當下中國,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問題,就足以說明社會道德的危機,為什麽人是不扶老人,並不是人是不願扶,而是人是不敢扶,因為有的人扶了老人,不僅不能受到感謝,相反是受到欺詐,善良的人不僅不能受到尊重,相反是受到惡的打擊,因此惡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如此,有的人即使想扶,也是不敢扶了,這就是社會正氣不能受到弘揚,人的善良不能受到維護,相反,醜惡或邪惡是泛濫。
在專制社會,可以說是狼的社會,卑劣是卑劣的通行證,善良是被擠壓在角落,善良是受到驅逐,因此專制社會連最基本、最起碼的人的善良都不能受到維護,可以說,壹個社會90
90
會是敗壞到什麽程度。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最基本的是要維護人的善良,也就是善良是受到尊重或弘揚,這樣人才會是做好事,是做好人。
善良的人,才會是好人,善良的人做好事,才會是好事。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對於自由社會,由於法律制度的司法獨立,由於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的保障或維護,因此,對於邪惡或醜惡是受到制約,而且會降到最低限度,也就是人是不敢做壞事,人是不能做壞事,這樣把惡是降到最低限度,同時,人是可以做好人,人是可以做好事,也就是正義是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或維護。
胡適也曾提出是構建好人政府,是構建好人社會,這就是從民主制度的角度講,是通過法律制度的制約或限制惡,並且是弘揚善。
在專制是社會,人是不能做好人,人是做不了好人,除非壹個人是有強的道德定力,但是從社會制度的角度講,專制社會並不能維護人的善良意義,從法律制度是不能維護人的善良。
善良是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是可以自由呈現,是可以自然呈現,需要是可以自由呈現的社會空間,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是可以實現。
如果人是自由的,那麽人性也是自然的,而且同時由於法律制度的制約,因此人性的惡是受到制約,這樣人性的善會是生發,也就是善是不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最主要的是由於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的保障或制約,民主社會是人道社會,是維護人的最基本的善良或人性,人性是自由自然的,而且由於人的社會自覺,因此人也是向善的。
91
91
人為什麽會向善,在於人的向善是會成為現實可能,壹個社會如果人人是好人,如果善良是受到維護,因此人也就會向善,也就是人的向善會成為現實可能。
人的善良,也是人的良心,也是人的良知,因此對於善良的人,做事是有良心,違背良心的事,是不會做的,相反做事是有良心,這也就是人是做好事,是做好人,而不做壞事,是不做壞人。
因此人的向善,人的善良本性的維護,壹方面同社會現實是相關,壹個方面是人的道德自覺。
社會現實與人的存在,需要的是良性互動,需要的是良性循環,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是可以制約惡,而且是可以保護善,因此人為善是會成為現實可能。
而且人也是願意做好事,是願意做好人,這樣人的道德自覺,就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就是人人是可以做好人,人人是可以做好事,並且是受到尊重,是受到維護,因此人也就會願意做好人,是願意做好事。
因此,社會文明的文明構建,是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壹個社會要形成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要做到這壹點,民主制度或自由制度是可以做到,也就是民主制度是社會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
善良或良知是人成為人的最基本的價值尺度,也是人只所以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尺度,只有人是有良知,只有人是善良,人才會是人,人才會有人的資格。
如果人是缺失善良,如果人是缺失良知,這樣人就會下滑為動物,如狼如狗,人的世界會是動物世界,是弱肉強食,這就是動物叢林,這是非常可怕的。
92
92
因此,善良或良知是人的底線,也是壹個社會的底線。
中國有句俗語是人善被人欺,這只是說明動物叢林的真相,也就是在動物叢林,人的善良是受到驅逐。
從壹個角度,如果人類缺失善良,如果壹個社會是缺失善良,壹個社會的文明意義就會是完全喪失。
如果壹個社會連最基本的人的善良是不能受到保障或維護,其它的文明意義就不可能是實現。
因為善良或良知是人類的正義價值的最基本的壹個底線,也是最基本的壹個尺度。
只有人的善良或良知,如此,才會有人的正義價值,如愛,如正義,因此善良或良知是美好價值或正義價值的壹個基點,也是壹個原點,也是壹個基礎。
從另壹個意義,良知,不僅是人的善良良知,而且也是社會良知,也是道德良知,良知也是壹個尺度,也就是人做事為人是以良知為尺度,這就是人要有良知。
有良知,人才會有社會責任意識,而且人對社會或人的認識或評價是公允。
因此,良知不僅只是人的善良,而且是社會的良心,也是社會的良知。
有良知,人才會是有人味,人才會是人,人才會是有人的意義。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善良或良知是社會的壹個基礎,從道德意義,是道德文明的社會基礎,從社會意義,道德文明是壹個社會的社會基礎,因此,壹個社會要是充滿人文意義的文明意義,首先是構建壹個社會的道德基礎。
93
93
只有有道德基礎,壹個社會才會有文明基礎。
如果壹個社會道德基礎是在崩潰,可以說明壹個社會的文明基礎是在崩潰,壹個社會不會有文明意義,壹個社會只會是動物叢林,如當下中國就是如此。
從壹個意義,善良或良知是人的為善,善的意義也是愛的意義,只是善是最基本的壹個意義。
因此,民主社會是善良社會,是好人政府,是好人社會,這是社會制度或法律把制度與人的良性互動的文明意義,就是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好人政府,是可以實現好人社會。
第 17 章 和平主義
在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統治階級或獨裁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對反對派或異議人士是鎮壓或打擊,盡管是利用合法的地位,但是采取暴力主義就是政治暴力主義與政治恐怖主義,如六四事件,因此,在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從政治制度方面,並不能實現和平主義,就是存在政府或獨裁者的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
從和平意義講,任何形式的暴力主義是暴力,是野蠻的,是不文明的,因此,專制社會或極權社會的政治制度並不能實現和平主義。
但是在民主社會,不同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不同政黨是通過民選獲取執政地位,而且執政黨與反對黨(或在野黨)是和平共處,並不存在壹個政黨利用合法地位對其它政黨或反對派的打擊或鎮壓,因此也就不會存在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
94
94
因此,民主文明從政治制度實現了和平主義,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是可以消除,因此民主文明也是和平文明。
民主社會的權力更替是民選的和平方式,並不采取暴力主義的奪權,另壹方面,是采取兩黨制或多黨制,是用民選的方式完成政權更替,而且民主制度是公開、公平的民主選舉,因此,壹切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公開、公平的民主競爭,因此也不會存在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對反對派的打擊或鎮壓。
因此,從和平意義,民主制度是和平主義的實現,是和平主義的政治文明,壹切政黨也不需要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因為壹切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公開、公平的政治競爭,是通過民主選舉獲取執政地位,而且在野黨或反對黨也是在野擁有合法的政治活動的政治權力,也就是執政黨與在野黨是和平共處,並不存在相互的敵對鬥爭,也就是並不存在互相的打擊或鎮壓。
對於執政黨也是沒有權力采取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打擊反對派。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和平文明,因此民主制度從政治制度可以實現和平文明。
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個人自由是受到法律的維護,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侵犯,因此人是有自由權利會自由選擇個人生活,並且不能受到任何人的強制或幹預。
在極權社會,由於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只是統治者或獨裁者驅逐的物或工具,而且也是利用合法地位,有時也是采取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如中國的文革、反右。
因此,從自由意義,自由社會是和平意義,並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政府的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也就是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任何人的侵犯,這就是和平意義,也就是民主社95
95
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
但是在專制社會,由於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政府或統治者對於異議人士采取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予以打擊或鎮壓,由於存在政治暴力主義,因此人會存在恐懼,社會是不安全的。
但是在自由社會,由於個人自由的實現,由於並不存在政府的政治暴力主義,因此是和平意義,因此人也是安全的,而且也是不會有恐懼。
和平主義的另壹個意義就是人類社會或人類世界的和平,也就是說,和平、自由與繁榮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人類社會需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
這就是不論那個國家,在維護國家利益時,需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意義,因此這就需要反對壹切戰爭,反對壹切暴力主義,反對壹切恐怖主義,反對壹切極端主義。
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
因此,任何國家不能威脅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在現代社會,戰爭主義基本是可以消除,但是也會有局部戰爭,從和平主義的角度,壹切戰爭是需要扼制或抵制。
對於現代社會,人類和平的威脅主要是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這也許是需要人類社會共同反對的,如美國的反恐戰爭,可能需要人類社會的共同支持。
因此對於恐怖主義,有時需要打擊或扼制,因為恐怖主義是危害人類社會的和平,也是威脅國家安全。
因此有時人類社會也是不能不用軍事力量打擊恐怖主義。
96
96
就是說,如果不打擊或扼制恐怖主義,或許恐怖主義會是更為泛濫。
由於世界的多元,由於文化的沖突,由於民族的沖突,因此尋求人類世界的共同和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責任。
對於中國,在國際社會,應該是奉行和平主義,不僅維護中國利益,而且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是中國人可以認識的。
由於中國人的善良,因此中國人是熱愛和平,因此中國人應該是和平主義,不僅在國內社會,是和平主義,是尋求中國社會的和平意義,而且在國際社會,也是奉行和平主義,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意義。
因此,和平主義是中國人的現代意義的思想價值。
對於民主社會的和平意義,需要中國人要信奉和平主義,這樣從正面意義,和平主義不僅是中國人的思想價值,而且社會行為也會是和平主義,這就會反對壹切形式的暴力主義與恐怖主義。
從壹個意義,盡管民主文明是和平文明,從大的方面,不會存在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但是從社會意義,由於個人因素,有時會存在個體的暴力主義或恐怖主義。
但是人對和平主義的信奉,人就會是和平主義者,因此就不會存在暴力主義,即使存在個別的暴力主義,但是由於受到社會或法律的制約,另壹方面是由於社會人文生態的優化,因此也會把暴力主義是可以消除,或是降到最低限度。
第 18 章 責任
97
97
在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當人是自由時,個人自由的享有,從個人意義,是自我導向的個人自治,個人自治就是個人對自己的負責,也就是自我負責,這是責任意識。
因此,當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時,人就是在自我導向,是在個人自治,人在個人自治的人生歷程中,就是在培養人的責任意識,人就是對自我的完全負責。
從壹個角度講,個人自治的自由實現,個人自治的自我導向,就是尋求個人的人生意義與價值,就是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對於個人而言,這就是人的自我的完全負責,這就是個人自治。
因此,個人自治是意味完全的個人責任,個人自治從道德意義,也可以說是最高的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人是個人自由的實現,人可以完全操控個人的命運,人是完全可以依據個人思想或個人意願做個人的事,而且是人生的自我導向,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可以實現人生幸福與成功。
因此,不論從社會意義,還是從個人意義,個人自治需要人的完全的自我負責,是激發人的自由的實現,是激發人的自我導向,這樣對個人是有價值與意義,壹個人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可以是實現人生的幸福與成功。
因此,作為個人就應該這樣,也就是人要欲求自由,人要實現自由,因此個人自由的實現,個人自治就可以達成。
個人自治的達成,對人是有利的,壹個人做了個人願意做的,壹個人是依據個人思想或個人意願在做個人的事,而且壹個人的自我導向,壹個人是自我教育,是自我完善,壹個人會成為有才智、有教養的人,就是壹個人可以成為高素質的人,並且壹個人可以實現人生的98
98
價值與意義,壹個人可以實現幸福與成功,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嗎?
因此,個人自治是美好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也是美麗的人生。
從社會意義,個人做好了個人的事,壹個人是高度的個人自治,壹個人的完全的自我負責,這對社會也是有益或有利的,從社會意義,壹個人是高素質的社會公民,因為個人自治的達成是在社會生活中,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生的幸福與成功是在社會生活中在達成,因此對社會也是有利的。
從個人意義講,責任不僅是自我的完全負責,不僅是高度的個人責任,同時也意味對家庭責任的承擔,就是個人自治,從寬泛意義,也是指家庭的高度自治,就是人是把個人家庭是經營的美好與幸福。
因此,從個人意義,從家庭意義,個人責任是責任意識的核心。
如果個人自治是不能達成,也就是如果壹個人是對個人也不是負責任,因此壹個人的責任意識也是很弱的,因此對社會責任也會是淡漠的。
另壹方面是社會責任,其實個人自治同公共社會是有壹定的關聯,就是個人自治是在社會生活中在達成,因此個人自治的達成,從客觀上講,是有利於公共社會,就是說,壹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意義的實現,肯定是在公共社會生活中,因此對社會是有利的。
但是社會責任是指人的公民責任,人是生活於社會公共生活中。
壹方面,民主社會是公民的參與,如民主選舉,另壹方面,是公民社會的構建,也是生活家園的構建,在民主社會,存在社會公共生活,存在公民社會,也就是人是參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參與在公民社會中。
99
99
從公民社會講,只有在民主社會,人才會成為真正的社會公民,因為民主社會存在公民社會,而且也是存在社會公共社會,如民主選舉,如個人利益或社會利益的訴求。
這樣,由於人是參與公民社會,人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也是在培植人的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也是強化社會公民的公民意識。
另壹方面,社會責任是人的自覺,是人的人文修養,就是社會公民是有公民責任的責任意識,這是人的自覺。
正由於是自覺,因此人就會主動或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而且在個人自治中,是尋求個人與社會的融合或和諧,是達成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同壹或壹致。
因此,在民主社會,公民責任會成為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而且會成為現實可能,因此,人是參與公民社會,人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由於社會責任的自覺,因此人會主動或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意識意義講,至少壹個人是尋求如何把公民社會構建的美好,如理性、公平、正義、和平、文明、愛、溫暖、幸福的社會人文生態,就是如何把個人生活的生活家園是構建的美好與幸福,就是如何把民主文明或民主社會構建的美好與幸福。
從主觀意識,人就會是思考,人就會是尋求,從行為意義,人也會是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的構建,這就是社會責任的承擔,就是人是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冷漠。
責任意識的擴大,就是指向社會,指向生活,指向國家,也指向民主社會,因此人也會是愛國,也是愛社會,也是愛人民,因此也會是愛自由,是愛民主。
因此,民主社會的思想價值是互相融合,是互相滲透,而且也是互相激活。
100
100
責任的擔當,的確也是人的基本素養,同樣也是人的高尚情懷,從民主社會的角度講,公民責任也只是社會公民的基本素養,但是同專制社會比較,責任意識的確是人的高尚情懷,其實在專制社會並不存在社會公共生活,而且也並不存在公民社會,因此人也不會有社會責任的責任觀念。
從壹個角度講,關懷民族,關懷民眾,關懷國家,關懷生命,也是社會責任的泛化或指向。
如果人是有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人就會關懷國家,關懷公共生活,關懷民族,關懷民眾,而且不僅關懷,而且是承擔責任,是有承擔責任的社會行為或社會活動。
因此說,責任是高尚情懷(如愛國)的壹個基礎,高尚的、美好的人文情懷,也是從責任可以引發,而且同責任也是融合相關。
第 19 章 誠信
自由主義市場秩序是誠信秩序,也就是市場產品是以質量來競爭或服務,而排除欺詐,任何企業或個人是把消費者視為上帝,是謀求最好的優質產品或服務。
誠信秩序的建立,是依據法律,在民主社會是司法獨立,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而且法律確定的是誠信價值,而禁止欺詐行為。
只有司法獨立,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確定誠信秩序,因為壹切欺詐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追究,這樣可以把欺詐降到最低限度。
101
101
另壹方面,誠信服務是受到法律的確定,就是通過市場秩序的相關法律的制定與保障,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的競爭會受到法律確定或保護,這樣企業是以產品質量在市場競爭。
由於自由社會是法治社會,因此才能確定自由主義市場秩序,而且是規範的市場秩序,而且可以確定誠信秩序,並且是禁止欺詐行為,這樣自由市場會杜絕假冒偽劣商品。
這其實就是確定自由市場的市場規則,只有確定誠信秩序,規範的自由市場秩序才會能夠確定。
因此,市場秩序就是法治秩序,就是法律秩序,企業或個人是按法律秩序在運行。
從法律意義講,只有法律或法治是可信的,而人是不可信的,這就是人有人性的弱點,如貪婪、自私,因此,法律制度可以制約人的劣性或弱點,而且是確定良好的市場行為。
在法律制度可以確定誠信秩序的前提下,另壹方面,是人要有誠信觀念。
其實由於法律秩序是誠信秩序,因此人會自然而然會有誠信觀念,人在市場秩序的誠信秩序中,人會接納誠信觀念。
這樣人的誠信觀念就會確定,另壹方面,誠信觀念是人的自覺,人是有自覺的誠信觀念,這樣人就不會有欺詐,因此也就不能是制造假冒偽劣商品。
同時人會是誠信服務,是提高產品質量,是憑借產品質量在自由市場在自由競爭。
因此,法律制度可以確定人文觀念或思想觀念,可以確定誠信秩序,另壹方面,是人的自覺意識,兩個方面也是相互作用,是良性互動,如此,誠信秩序就會確定。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誠信觀念也是重要的思想觀念,這就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誠信,102
102
也就確定誠信秩序或誠信關系。
在民主社會,任何社會利益集團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任何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是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共活動,也就是法律是保護壹切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可以公開的從事政治公共活動,這樣壹切政治或社會公共活動是在陽光下,也就是是公開的,因此,也就不需要是欺詐。
不同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是公開的平等談判或協商,這樣平衡不同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的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
既然是公開的,是光明的,是在陽光下,因此,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需要公開說明其社會訴求或政治訴求,並且不同社會集團或政治集團不是敵對的,不是對抗的,相反是互相合作,是共存的,是和平的。
因此壹切社會或政治集團是公開進行,因此也不會欺詐,相反是誠信,這樣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會存在誠信秩序或誠信關系。
因為只有人的誠信,人才會公開說明利益訴求,只有人的誠信,人才會是公開的協商或談判。
也就是壹切卑劣的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會受到法律禁止。
這就是說,民主社會的社會或政治公共生活是透明的,是公開的,是光明的。
因此需要的也是人的誠信,而不是人的卑劣或欺詐。
另壹方面,誠信是人在個人生活或社會生活中的存在,這需要人的道德自覺,是人要有誠信觀念,這樣對人會是誠信。
103
103
這同樣同社會生活環境是相關,在自由社會,人是公開、公正、公平的自由競爭,因此壹切也是公開的,不需要或禁止不公平的競爭,或者,不存在不正當的競爭,這樣人也會是誠信,因為壹切卑劣是不能公開的,而且也是沒有市場的,因為人也是不需要卑劣,如此,人也會是誠信。
因此,誠信秩序是存在於人的社會公共生活中,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確定誠信秩序,這就是自由競爭的競爭規則,可以確定誠信秩序。
這其實在於自由競爭的公開、公平與公正,只有這樣,人才會是自由競爭,因此人會是誠信,而不是欺詐或卑劣。
就是說,自由競爭不僅是禁止不正當的競爭,而且卑劣或欺詐也是沒有市場。
另壹方面,也是人的道德自覺,也是人的人文修養,也是人的思想素養,人是有誠信的思想修養或人文修養,因此人會是自覺誠信。
不僅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誠信,而且同人的關系,也是誠信關系。
其實,誠信關系也是人與人關系的壹般情況,也就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是誠信,是不會欺詐。
從另壹個意義,正由於是誠信,人也會是尊重人,也會是關愛人,因此,誠信、尊重、愛的思想價值也是互相融合的。
從自由的角度,欺詐是自由所禁止的,欺詐是違背自由原則的,因此,自由秩序是禁止欺詐。
另壹方面是卑劣,卑劣有的也是公開的,如人的暴力,有的是陰謀,是見不得人的,如104
104
果人是有誠信觀念,因此人對人是尊重,人對人也會是關愛,因此人也就不會是卑劣。
因此,現代思想價值是人的人文素養,是人的思想素養,只有人都是自覺認知,人才會有自覺行為,如誠信,如果人是自覺,人就會是誠信,人不會是欺詐或卑劣。
如此,人文素養同社會文明的程度是相關,同社會制度的制度精神是相關,民主社會通過政治制度或法律制度可以確定人文意義的制度精神,如誠信,如自由,這樣人就會受到社會文明的文明教化,人就會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受到文明熏陶,因此人也是會有人文素養,同時人又是自覺,人是個人自治的自我完善。
如此,民主社會可以確定文明秩序,而且可以確定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
這就是民主社會是文明的,是高級文明的社會文明或民主文明,同時社會成員是文明人,是高級文明的文明人,這就是社會的良性互動。
民主社會可以造就民主文明的文明人,高級文明的文明人可以構建民主文明,這就是社會於人的良性互動。
第 20 章 本真
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性或生命是自由狀態,因此也是自然狀態,這樣人的本真會呈現出來,這就是壹個人的自然天性或本性,這就是壹個人的生命本性或本質,因此人的天賦會自然呈現,這就是人的本真。
只有人的本真,這時人性的優性會自然呈現,人的天性或本性中良好的天賦會自然呈現,105
105
也就是壹個人是我,而不是他,我不同於他,是在於我的本真。
本真意義就是人是順應人的自然天性或本性,是人性的優性是自然伸展,是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受到激發。
在自由空間,在自由社會,人是自由的,因此人是不會受到強制或奴役,也是不會受到幹預或幹涉,因此人是自然本性的自然釋放,而且人的自然本性的自然呈現,壹方面是自由的,壹方面是自然的,這如樹的自然生長,這樣人才會成為我的人,是獨特的人。
這是兩個方面,由於自然天性的自然呈現,因此人性的美好的優性是自然呈現,另壹方面人是自由的,人又是善於自我導向,如此,這樣人性的劣性是受到控制。
因此從積極意義,直的材料可以是造就直的。
相反,如果人是不能是自由,人性是受到扭曲,而且人在奴役空間,扭曲之材是不會造就直的,因此人也不會是本真。
這如鷹的自由飛翔,只有鷹不是受到囚禁,只有鷹是在天空中,只有鷹是自由的,鷹才會在天空中飛翔,是自由自在的飛翔,這時鷹才會是鷹,而不是雞。
鷹的自由飛翔,是鷹的本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鷹才會成為鷹。
人也是這樣,只有人是自由,人才會是自由生發,不僅人性是自然的,而且由於人的自由自覺,人也是自我導向的,這樣人是順乎壹個人的自然天性是自由發展。
尤其是對於天才,只有天才是自由的,天才的天賦才能是顯示出來,天才才能是自由創造。
106
106
對於壹般常人也是如此,只有人的自由,壹個人才會成為我自己,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獨特天性,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獨立思想,壹個人有壹個人的獨特的人生意義,而且壹個人才會是壹個人的獨壹無二的自由生命與自由人生。
這就是壹個人會成為我自己,是不同於他人,我不同於他,是由於我的本真。
從壹個角度講,由於人可以是享有個人自由,由於人是生活於自由社會,因此人會是本真。
這樣就不會存在奴役社會的那樣,人會是虛偽,人會是虛假,奴役社會會把人是扭曲為壹種模型,人不是個人的自然本性,壹個人不是我自己,而是壹個模型,而是壹種模式。
從人生意義,由於人是本真,因此人才會是自由與幸福,也就是我是這樣,我就是這樣,不需要虛偽或虛假,不需要粉飾,人是自由自在,人是自然而然,是什麽就是什麽,順乎人的自然天性,順乎個人的自由天性。
因此,人是真實的,不僅人是本真的,是壹個人的自然本性,而且人也是真實的,因此不需要虛偽,不需要虛假。
由於人是真實,因此人的生活也是自然的,人的生活也是我的自由生活,也是我的自我導向,也就是說,人是不會是看他人的顏色在做事,而是人是按個人的自然天性的自由的生活。
這就是我是什麽,我就是什麽,我想怎樣生活,我就怎樣生活,其實這就是人的自由生活,這就是人的自由人生,同樣也是人的幸福意義。
本真,人會是自然,人會是自由,因為會剔除壹切虛假,也就是不會做作,不會作秀,107
107
這對於人的生活是有積極意義。
這樣由於人是自然本真,由於人是自然自由,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同人的關系也是簡單化。
從個人意義,人的本真是人的自由生活,也是人的自然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而且人是真實的,也是自然的。
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由於人是真實的,人也是自然的,這樣會把壹切虛偽或做作或作秀在消除,也就是卑劣不會出現,因此人與人之間也會是好的溝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而且人也是獨壹無二的,同時人是真實的,人也是自然的,因此對於人在社會生活中,同人的交流也是單純或簡單,而且這樣有利於人的溝通或交流,是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流,如人會有真實的情感,因此人與人的關系也是簡單明了,是有益於人與人的共同生活。
這就是壹個方面是個人生活的生活意義,壹方面是人類生活的共同意義,對於人的自由,由於人的本真,因此人的生活層面會在高的壹個層面,會在美好的層面,會在高尚的層面,因為壹切虛偽或虛假,壹切卑劣或醜陋是可以剔除,是不會存在。
因此這就是光明的社會意義,是透明的生活意義。
由於人的本真,因此人是透明的,人也是光明的。
只有人的真實的生活,只有人的自然自由的生活,這時人的生活才會是幸福,人類的共同生活才會是安全的,人與人是信任的,人與社會是信任的。
因此人的本真,人會是誠實,不僅對自己是誠實面對自我,而且對他人也是誠實,因此108
108
人不會自欺,也不會欺人。
第 21 章 合作
在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國家與國家之間是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這有利於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是人類的共識。
也就是如果國家與國家是敵對,是對抗,不僅不能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與繁榮,而且也是不利於壹個國家的社會發展。
合作關系是平等意義,而且是共同意義,這就是人類立場,是人類社會的公共立場,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
因此要建立合作關系,壹個國家的主導思想是人類主義,是世界主義,而不是民族主義,而不是國家主義。
通過二十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極端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有時會把壹個國家引向災難或罪惡,而且是危害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如納粹主義,如軍國主義。
因此對於中國,中國要走向世界,世界要走向中國,中國應是開放社會,是開放國家,而且中國是參與人類社會,是走向世界,這就需要中國同其它國家是建立合作關系。
合作關系,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互相交流,也是互相發展,如 WTO 的國際市場秩序,經濟發展也是走向國際化。
同時政治合作,也是維護人類的共同利益,同時也是維護中國的利益,不僅保證經濟互109
109
利,而且也是文化交流。
正由於是交流,因此不同文化是互相融合,而且在人類世界的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也是有利於世界文化的構建。
這就需要中國要避免民族主義的誤區,其實當中國建立民主社會之後,中國就會奉行人類主義,是奉行世界主義,因此也會是走向世界,通過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中國的積極作用,就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與繁榮。
對於中國社會,由於是民主社會,因此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不會是敵對或對抗關系,因此,民主也是意味是合作,是協商。
也就是說,民主制度可以消除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對立或敵對關系,而且確定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合作關系。
這就是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是公開的政治或社會公共活動,是通過民主協商來平衡社會或政治利益。
因此,這就意味是合作,而不是對立,如政黨關系,通過民主選舉可以為執政黨,但是在野黨同執政黨並不是敵對關系,而是和平相處,在野黨也只是監督執政黨,這種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的和平共處,就意味是合作關系。
合作關系,也是民主協商,也就是通過民主制度或民主程序進行談判,或協商,通過妥協達成政治利益的利益平衡。
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消除了政治壟斷,也消除了政治壓迫。
在民主制度,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可以坐在談判桌上進行和談,而不是敵對或對110
110
立,而不是壓制或暴力,這就是民主原則,民主就是意味和談,意味協商,因此民主原則也確立了合作關系。
如果不是和談,就不會是參與民主社會,就意味是走向民主社會的邊緣,民主制度或民主程序,就確定了需要和談,需要協商,要尋求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就需要民主原則,就需要和談或協商,也就意味是合作。
因此合作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原則,也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則,這就需要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按民主制度或民主程序進行和談或協商,和談或協商就是合作原則,而不是敵對或對立。
這是兩個方面,和談或協商就意味是合作,就是說,民主原則就意味是合作,另壹方面,要尋求合作,或者,要尋求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就意味是要合作,只有合作,也就會是協商或和談,也就是按民主原則來運行。
另壹方面的合作,是人同社會或集團或個人的合作,作為壹個人,要尋求個人利益,要尋求個人發展,要尋求個人的成功,要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需要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也就是人是在社會之中,這是壹點。
民主社會的社會公共生活,是自由競爭,可以說是個人奮鬥,但是個人利益的實現,需要同集團或社會或他人的合作。
合作關系意味是在尋求個人利益時,是同他人或社會利益是相關的,也就是說,人不僅尋求個人利益,而且個人利益是同社會或他人利益是平衡意義,也就是對於個人,每壹個人的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同時又是最小限度的受到損害,這就是合作關系。
這就需要走出自我主義的封閉,對於自我主義是缺失合作,人只是單純尋求個人利益,111
111
而不會兼顧社會或他人利益,也就是不是同他人或社會的合作,而是封閉的利益尋求。
因此合作是人文價值,是公共價值,是社會價值,人要生活於社會公共生活之中,就需要認同社會或他人的合作。
由於是合作,因此個人利益的尋求,是公開、公正、公平的,是透明的,是光明的,這就是自由競爭的社會秩序,這樣會把卑劣或醜行是排除了,人也是不需要了,這就是民主社會有民主社會的社會原則,而且也是有自由競爭的競爭規則。
因此,合作是現代社會的文明價值,也是思想價值,這需要人的認知,如果缺失合作意識,那麽人在社會公共生活就不會尋求個人利益。
第 22 章 尊嚴
當人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只是專制主義操控的物或工具,因此人是不能自主,人是不能自我導向實現個人的價值意義,因此人是沒有尊嚴,沒有生命的尊嚴,沒有人性的尊嚴,沒有人的尊嚴。
就是說,這時人的存在不是人的存在,只是奴隸狀態的存在,對於有的人是受奴性文化的毒化,人是奴才,就更不會有人的尊嚴。
不論是 P 民,還是屌絲,說明了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對於無權無勢的人,是沒有人的尊嚴,是受人的政治欺壓或政治宰制或政治歧視。
從個人意義,專制社會存在等級制度,對於特權階層不僅占有社會資源,不僅是高高在112
112
上,而且是欺壓民眾,因此民眾被稱為 P 民,而無權無勢的人也是自嘲為屌絲,這是令人心酸的人的存在狀況。
但是在自由社會,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人是自由的人,人是獨立的人,這時人就有人的尊嚴,有生命的尊嚴,有人性的尊嚴。
也就是說,只有人是自由,只有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這時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人的存在,人是站立的人,而不是爬著或跪著的人,因此人是有尊嚴的人。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人是可以個人自治,人是可以自我導向,人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來實現人生的價值或意義,可以尋求人生的幸福或成功,只有人是這樣,人才會有人的尊嚴。
這時,人是大寫的人,人是站立的人,不在受他人的奴役或強制,人是自我做主,人是自己的主人,人是個人可以把握個人的命運,人是可以自我決定,這就是人的尊嚴,因此人是人,是屬於自己的人,因為個人是自己的最高主宰,個人是自己的主人,這就是人的尊嚴。
這是從自由意義說明人的尊嚴。
從民主意義,在民主社會,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天下的人只是社會公民,不會有特權階層,因此民主社會是實現了平等意義,這樣不會存在政治宰制,不會存在政治壓迫,不會存在政治歧視。
從這個意義,人的存在是有人的尊嚴,這種尊嚴是民主文明的制度意義可以實現,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體現了人的尊嚴,而且任何人是平等的,任何人是有人的尊嚴,這是政治平等的人的尊嚴。
但是在專制社會,只有特權階層是高高在上,無權無勢的平民只是 p 民,只是屌絲,沒
113
113
有政治地位,沒有個人權利,只會受到政治壓迫或政治宰制,因此人就不會有人的尊嚴。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的社會平等,因此人是可以依據法律來保護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在受到侵犯時,人可以有權利維護人的利益,這就是平等的民主權利,這是最為重要的壹點。
也就是民主社會,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沒有特權階層,任何人只是平民,不論壹個人是多麽富有,不論壹個人是總統,還是壹個人是貧窮,還是壹個人只是壹般平民,任何人在法律意義是平等的,任何人在政治地位是平等的,這是從制度意義對人的尊嚴的實現。
同時由於人是可以有民主權利來維護個人利益,就是個人利益是不會受到侵犯或損害,這就是任何人是人的地位,尤其是對於壹般民眾,不僅不會受到政治宰制或壓迫或歧視,而且可以有政治權利來維護個人利益,這只有在民主社會,可以實現壹般民眾對於個人利益的有效保護。
只有在民主社會,人才是人的生活,人才是人,有人的尊嚴,從壹個角度,就是人的尊嚴是受到保護,人的尊嚴是不能受到侵犯。
因此,在民主社會,人是可以是有尊嚴的生活,是有尊嚴的自由生活,是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從幸福意義,人的尊嚴生活才會是有幸福意義,這就是自由的尊嚴,這就是自由的幸福。
因此,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是保障了人是可以有尊嚴的生活,這就是自由文明的幸福文明,這是從大的方面的分析。
另壹方面,人的尊嚴也是人的認知,就是尊嚴是思想價值,是人文價值,尊嚴是美好的114
114
價值意義,人要認知尊嚴的內涵或含義。
因此從人文角度,尊嚴也包含人的尊嚴,也就是壹個人是把個人視為壹個人,視為有尊嚴的人,這就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而且人要有良好的道德自覺。
從這個意義,有尊嚴的人就會是做好人,是做好事,而不會是做壞事,不會危害他人會或社會,不會侵犯或傷害社會或他人,這個尊嚴是個人對個人尊嚴的壹種確定。
如果人是缺失人文素養,如果人是缺失人的良知或道德意義,這時人就會做壞事,即使有時是不做壞事,但是為了個人利益,有時是不顧人的尊嚴,這也是人的卑賤,如有的女人陪睡掙錢,的確是有失人的尊嚴,也是人的壹種下賤,因為人缺失人的尊嚴。
因此從個人意義,人也是在維護人的尊嚴,也就是人是人壹樣的生活,有人尊嚴,通俗地講,人就是要臉,如果人是不要臉,那麽什麽事也會幹,如果人是要臉,那麽對於有的事就不會幹。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如果社會存在正面意義的人文價值,如果社會存在積極光明的價值意義,如普世價值,那麽人的生活意義也是有人文精神,人的生活空間才會是有人文氣息的健康的、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這樣社會存在普遍意義的價值意義,這就是人的道德意義,這就是人的人文素養。
如果人是缺失人文精神,如人做有失人的良知的事,做有失人的臉面的事,人就是在缺失人的尊嚴。
從這個意義,的確尊嚴是高貴的價值意義,有尊嚴的人才會是高貴的,而缺失人的尊嚴,就是卑賤或下賤。
115
115
第 23 章 幸福
在自由社會,當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可以擁有自由的幸福。
壹是人是免受奴役或強制,不受他的幹預或幹涉,從消極自由的角度,人是享有自由的幸福。
就是說,當人在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的存在狀態只是奴隸狀態,因此人的存在只會是苦難或痛苦,如毛澤東時代的反右、上山下鄉。
但是在自由社會,當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就不在受到奴役或強制,因此人可以是免受由於受到奴役或強制的苦難或痛苦,因此人是可以擁有自由的幸福。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當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是個人自治,人可以通過自我導向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是可以追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因此人也是可以擁有自由的幸福。
但是在奴役社會,人並不能實現在個人自治,人連基本的消極自由也不能享有,就更談不上積極自由的實現了。
因此,不論是消極自由,還是積極自由,人是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
因此從自由的角度,自由文明可以實現幸福文明,因此自由文明可以保障或維護個人自由,人是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因此,從自由社會的自由制度是確定或保障了自由的幸福的幸福意義,也就是自由文明是幸福文明,這是從自由角度的分析。
另壹方面,幸福的享有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就是人要享有幸福,需要自由社會的社會116
116
公共生活是幸福的。
盡管從自由的角度講,自由文明是幸福文明,是人可以享有自由的幸福,這是制度文明的幸福文明,這是大的方面的分析。
人要生活的幸福,因此需要的是自由社會的社會文明是可以實現幸福,這就是人在自由社會的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可以幸福的生活。
從人文角度,就是自由社會的社會人文生態是健康的,是良好的,是文明的,是正義的,是美好的,是清新的,這樣人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這就涉及自由文明的幸福文明的構建,從社會意義講,也就是自由文明從制度意義,可以實現其它的思想價值,如民主,如誠信,如人道,如平等,如正義,如幸福,如公平等,這樣從大的方面,從制度意義,可以確定幸福文明,也就是從制度意義,制度文明可以實現高的層面的文明意義,因此自由文明的社會文明程度是高的,如此,人才會是幸福的生活,人也會是有幸福的生活感受。
因此,社會人文生態的優良構建,是兩個意義,壹是制度意義,是制度文明,通過制度文明可以確定高級意義的文明精神,這樣社會文明程度是高級的,也就是社會文明的文明精神是可以實現,如平等,如公平,如誠信,如正義,如民主,如幸福,如人道等。
也就是從制度文明可以確定社會人文生態的良好與健康。
這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從人文意義,自由文明或自由社會的社會人文化生態是良好的,從制度文明,是自由社會的制度文明,也就是兩者是互相關聯,只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
制度文明的文明社會,也就是社會人文生態的制度確定或制度構建,也就是制度文明的117
117
文明構建可以確立自由文明的幸福文明的大的框架。
從人的意義,這就是人是遵循自由文明的文明價值,這也就是人文素養的提升。
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是兩個方面,壹是制度文明的制度意義,可以確定制度文明的文明精神,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由於參與公共生活,因此人也是自然而然受到文明精神的教化,人實在接受人文精神。
這就是人在不同的社會文明,會有不同的精神意義,如果人是在賊窩,人就會馴化為壹個賊,如專制社會,但是如果壹個社會是文明社會,人通過社會文明的人文教化,人就會接受人文精神,人會是高級意義或現代意義的文明人,人會是有教養的人,這是社會制度對人的教化或制約,自由社會的制度文明的文明精神的實現,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就會接受自由社會的人文精神,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正義、誠信、善良、愛等。
另壹方面,是人的自覺意識,這就是人是自覺接納人文精神,這就是個人自治的自我教育,人是通過自我教育提升人文素養,人是接受人文精神,這樣人的人文素養是高尚的。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從人文意義,人就會是在優化社會人文生態。
人要生活的幸福,從最低的限度,至少自由社會是安全的,人是有安全感,這是幸福意義的最低限度。
社會安全,壹是制度文明的制度實現,也就是壹方面制度文明可以實現文明精神,另壹方面是由於法律制度的制約,可以限制或降低非文明的社會存在,如欺詐,如暴力,這樣社會是和平意義,是安全意義。
二是個人的人文自覺,就是說,如果人人是遵循人文精神,人是人人是遵循社會規則或118
118
社會文明,這樣自由社會就會是安全。
這也是涉及不同的人文價值的意義實現,就是如果人是自覺遵循社會文明,這就是遵循自由文明的文明精神或文明規則,也是人是遵循自由文明的人文精神,因為自由文明的文明精神或文明規則就是人文精神,這也只是最低限度。
另壹方面是人的自覺,就是人不僅是遵循文明規則或文明精神,而且人是自覺的自我提升,這就是人的個人自治的自我教育、自我導向、自我提升,壹個人通過學習或自我教育,可以提升人的人文教養,這樣壹個人的人文素養是高的。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就是在優化社會人文生態,這就是自由社會的社會風氣是良好的,是健康的,是文明的,是光明的,是清新的,是美好的。
也就是壹切正面價值的文明意義是可以實現,這也就是社會人文生態是美好的,如人是誠信,人是理性,人是愛,人是和平,人是尊嚴等。
這樣壹個社會不僅是安全的,而且壹個社會是幸福的。
這也就是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人有安全感,人有歸屬感,人有幸福感,這就主要在於社會公共空間是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這也是理想意義的文明追求。
也就是人在社會公共空間中,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是可以互愛的,也就是社會中的好人是絕大多數,這樣人才會是感到安全,才會是有美好的幸福感受。
如果壹個社會是社會風氣的敗壞,人在社會公共空間,人沒有安全感,人是提防壞人,人是懼怕受到欺詐或蒙騙,人是懼怕受到欺壓等,這樣就更談不上高級意義的幸福感受,如當下中國就是這樣,人沒有最基本的安全感,而且人的幸福意義也是非常低的。
119
119
因此對於自由文明,不論是通過制度文明的實現,還是通過社會人文生態的優化,可以實現幸福文明,人是可以有幸福意義,這就是幸福文明。
也就是說,自由文明是要實現幸福文明,只有人是可以感受到幸福,人的生活意義才會有美好的意義,如果壹個社會不能實現幸福意義,只能說明壹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的低下。
因此從自由文明的構建意義,幸福是壹個思想價值,就是構建中國的自由文明,幸福價值是重要的思想價值,就是自由文明要實現幸福意義,這樣自由文明才會是幸福文明。
因此幸福文明是對中國的自由文明的壹個確定或指向。
2014-6-14
第 24 章 平等—政治與法律意義
在民主社會,消除了特權階層,而且在政治地位,任何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因此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公開的從事社會或政治公共活動,並不會受到某個個人或政黨或集團的壓制或打擊,這就是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
如民主選舉,任何政黨是公開競選,通過民主選舉可以競爭執政地位,任何政黨或政治集團並不存在任何政治特權,任何政黨或政治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如果壹個政黨是競選失敗,盡管並不獲取執政地位,盡管是在野黨,,但是依然同執政黨是平等地位,並不會受到執政黨的壓制或打擊,而且也是公開從事政治活動。
這就是平等意義,作為執政黨也是不會擁有政治特權,政治公共權力只是用於社會公共120
120
服務。
對於個人意義,在民主社會,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即使有的人是總統或富翁,但是從政治意義,也是不會有政治特權,也就是不會或不能利用公共權力謀求個人私利。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可以實現平等意義,這個平等意義是政治地位的意義是平等,也就是在民主社會,是消除了等級差異,是消除了特權階層,另壹方面由於權力制衡,因此政治公共權力受到制約,因此任何人是不能利用政治公共權力謀求個人利益。
正由於是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消除了政治壓迫或政治欺壓,也消除了政治歧視,也就是消除了專制社會的制度弊端。
在專制社會,對於平民(無權無勢的人),由於在政治地位並不擁有政治地位,因此只會受到專制特權階層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但是民主社會,是實現了政治地位的平等,也就是真正實現了人民主權的思想,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社會的主人。
在民主社會,只存在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但是並不存在敵對或對立的敵人,這就是人民是社會的主人,這是人民主權學說的制度實現。
對於個人,壹個人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也不論壹個人的出身,任何人不會擁有政治特權,任何人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意義。
因此民主社會的平等,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
正是由於民主制度是實現了平等思想,是實現了人民主權的思想,如此,社會是屬於人121
121
民的,權力也是屬於人民的,而且並不存在敵對或對立,因此從制度意義,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這對於生活於專制社會的平民而言,這就實現了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即使壹個人是無權無勢,但是從政治地位,同任何人是平等意義,不會受到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
這也從另壹個角度可以解釋,在民主社會,對於政治權力的擁有者,如公務員,由於權力制衡,由於輿論監督,由於社會監督,因此政治公共權力只能是服務於社會,而不能用於謀求個人私利,而且不能利用政治公共權力是對平民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這樣也就保障了平民,尤其是無權無勢的人的政治利益或個人利益。
但是在專制社會,由於權力不能受到限制,因此對於有的當權者,不僅利用權力是謀求個人私利,而且也會利用權力是對平民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這是非常卑劣的壹個方面,為什麽在專制社會,無權無勢的人是 p 民,是屌絲,就是由於無權無勢的人由於受到政治壓迫而生活的辛酸與艱難。
但是民主社會,從制度意義,實現了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只是社會的平民,只是平等意義,並不存在政治特權或特權階層,而且任何人也不會受到政治壓迫,也不會存在政治歧視,因此也不會存在所謂的 P 民,任何人是社會公民,這是任何人的政治地位。
也就是由於是人民主權,因此人人是平等意義,是社會公民,從政治意義,任何人也只是平民(民主社會也是平民社會),因此也不是老百姓,也不是 p 民,也不是屌絲。
另壹方面,從法律意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壹個方面是由於政治地位的平等,因此消除了政治特權與特權階層,因此在法律面前人人也是平等,因為任何人是不會擁有政治特權。
122
122
由於不會存在政治特權,因此另壹方面由於司法獨立,因此不會存在專制社會的當權者對司法的幹預或幹涉。
在專制社會,司法的不能獨立,這是專制社會的法律不能平等的根源。
在民主社會,另壹方面由於司法是獨立,司法不受任何人或任何政黨的幹預或幹涉,聯邦最高法院或地方法院是獨立審判,這樣從制度意義,是保障了司法的公正(另壹方面是權力制衡,司法受到行政與議會的制約),因此也就保證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也就是只有司法的獨立,可以實現司法的公正意義,也就實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意義。
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即使是總統或議員,只要是觸犯憲法或法律,就會受到司法追究,因為任何人是沒有政治特權,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同樣也是政治地位平等的表現或法律保障。
因此政治地位的平等同法律地位的平等是壹致,而且是從制度意義是互相支持或保障。
因此在民主社會,任何人可以自豪地說,我是社會公民,我是人民的壹員,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我同任何人是平等的或壹樣的。
我會受到憲法或法律的保護,因此我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這同樣從另壹個意說明義,這就是個人權利,這就是個人自由,因此民主制度是保障個人自由,是保障個人權利。
從這個意義,個人權利是不受任何人的剝奪或壓制,這也就是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也就是由於平等地位,因此個人權利是受到保障,因此不會有任何人可以侵犯或123
123
剝奪個人權利。
從民主意義,這就是任何人是社會公民,社會公民不僅是社會身份,而且也是壹份榮譽,人會是自豪,因為人是有了政治地位或社會地位。
可以說,在專制社會,對於平民是沒有政治地位或社會地位,盡管從憲法意義,平民也是社會公民,但是社會公民只是虛文,並無實質意義,對於壹般平民只是居於社會下層,是受到特權階層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第 25 章 公共意識
社會存在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也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存在不同的社會組織,因此不同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是尋求其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不同的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維護其社會利益,但是這需要有公共意識。
就是說,人在思考問題或處理問題時,是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是在尋求或維護個人或集團的政治或社會利益,不論是社會或政治集團,還是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
因此,公共意識是人的思想價值,是人的人文價值,是尋求自身利益時,需要考慮的基本立場。
從壹個意義,如果存在公共意識,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在尋求或維護其自身利益時,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最低限度是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這樣人就會走出自我主義的狹小視野。
124
124
因為,在民主社會,社會存在公民社會,也是存在社會公共生活,也就是存在社會公共利益,因此,人需要有公共意識。
公共社會,或是公民社會,這是民主社會中,人是可以生活的社會公共空間,因此,人需要維護公共社會,需要維護公民社會,這就需要人的公共意識。
只有人有公共意識,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講,這也是對社會責任的責任意識。
從壹個角度,公共社會是人的生活的公共家園,是社會公民可以生活的公共空間,因此,維護公共社會的社會公共利益是人的社會責任。
從另壹個意義,人也是要構建公共社會,也就是人要構建人可以生活的社會公共空間,因此不論是個人,不論是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需要有公共意125
125
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或是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需要有公共意識。
這是從人的自覺意義的壹種分析,同時也是人的人文素養的要求。
從壹個角度講,如果缺失公共意識,這對於民主社會是很可怕的,就是說,如果是自我主義,只是尋求自身利益,而不顧及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就會是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而且也會損害他的(或其它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利益,這其實也是違背了民主原則。
民主原則就是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共同共處,是尋求不同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而不是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獨占或獨霸,也不是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只顧及自身利益,而不顧及他的(或其它的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從生活家園的角度講,公共社會就是人可以生活的生活家園,這個生活家園可以是不同範圍,小到壹個村,壹個縣,大到民主社會,是人可以生活的生活家園,人可以生活家園就是公共社會。
從壹個意義講,就是人不僅個人要好,不僅壹個階層要好,不僅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要好,而且是要大家都要好,就是其它人或階層或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也要好,並且還要大家的共同的好,就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社會公共空間要好,也就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生活家園要好,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實質意義,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平等意義,也是民主社會的公共意義。
也就是社會是大家的,是人民的,是每壹個人或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的,而且社會也是屬於大家的,是屬於人民的,也是屬於每壹個人或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共和,也就是共存、共享、共有。
126
126
這才是美好的社會,也是幸福的社會。
因此,民主社會也是共和,從這個意義,共和就是共存、共享、共有,也就是社會是屬於人民的,是屬於大家的,而不是壹個人的(如君主社會),也不是壹個社會或政治利益集團(如專制社會)。
共存、共享與共有就是社會公共空間是大家或人民共享的,如基礎施舍的改善是大家共享的,而且也是人的生活水平改善的壹個方面。
如教育資源的共享,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大家是共享教育資源。
另壹方面,如公共醫療的改善,如免費醫療的實現,這是人民共享的,不是壹個階層的特權。
這些就是社會公共空間,也就是公共社會,也是公民社會。
也就是只要人是擁有社會公民的政治地位,這是民主社會的實質意義,這樣人也就是在共享公民社會,而且社會也是存在公民社會。
因此,從民主意義,有社會公民的社會地位,就存在公民社會的社會公共空間或公共社會。
因此,人在公共社會中,也會受到人文教化,人也會培植公共精神,同時人是自覺,是自覺有公共意識。
第 26 章 共存與包容
127
127
通過西方自由主義的發展經驗,根據社會財富的擁有情況,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的擁有者是中產階層,而巨富與赤貧只是極少數人,這是資本主義財富分配的最好模式,由於中產勢力的擴大,因此社會是穩定的,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中,仇富的心理也是極少的,因此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是可以互相包容。
中國的社會發展,由於農民是絕大多數人口,因此,中國社會要形成橄欖型的社會結構,這需要社會經濟的有效調節與發展,也就是說,中國只有大多數農民可以轉化為中產階層,中國社會才會形成強大的中產階層。
這其實也是社會財富的分配,也就是社會財富要為壹般的平民(或農民)所擁有,才能把中國農民轉化為中產階層。
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特殊結構,只有社會財富的絕大數是集中於農民,農民就會形成中產階層,這就是要提高農民(也包含農民工或工人)的財富收入。
因此,中國要形成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要形成強大的中產階層,的確需要合理的經濟政策或財富分配的有效模式。
只有中產階層的擴大,中國的社會結構才會是穩定的,也只有中產階層的擴大,也說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
這就是中國的社會現實,只有提高壹般平民(農民)的財富收入,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是在真正提高。
因此,從社會財富的分配收入,中國社會要消除仇富(仇官)的心理,只有是大幅度提128
128
升壹般平民的財富收入,而且只有這樣,中國的社會結構才會形成強大的中產階層。
只有合理的社會結構,社會才會是穩定,而且不同社會階層才會是共存,而不是存在由於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衡,而引發的仇富的心理。
也只有中產階層的擴大,而巨富與赤貧是極少數,這樣的社會結構,不同階層才會是共存。
這種共存,壹方面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實質意義,也是民主原則的主權在民的原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絕大多數人是中產階層,這就是合理的共存。
也只有存在事實意義的共存,也才會是心理意義的共存與包容。
也就是如果中國的中產階層是擴大,這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事實意義,那麽不同階層也會在心理上是互相包容與共存。
另壹方面,在民主社會,盡管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消除了特權階層,但是依然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存在不同的社會職業,而且也存在社會地位的高低差異。
因此,不同的社會階層的訴求是不同,不同階層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而且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同,因此,不同社會階層之間需要的是互相包容,而不是排斥。
包容意味是在社會階層之間,壹方面存在事實意義的平等意義,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共存,也就是不存在對抗或對立,這是民主社會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也是民主社會的多元意義。
壹方面是文化心理的包容,文化心理的包容也是同社會階層的事實存在相關,如專制社會的特權階層,由於存在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因此,人會產生仇官心理,但是在民主社會,從社會階層的事實存在出發,不同社會階層在事實意義是包容的,因此,不同社會階層的政129
129
治地位是平等的,社會也是多元結構,不同社會階層並不存在敵對或對立。
因此從文化心理,也會是形成包容的文化心理,也就會消除仇恨或對立或敵對。
因此,民主社會,從大的方面,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共存,由於是共存,因此也會是包容。
另壹方面,是人的文化心理的包容意義,在民主社會,由於政治文明的制度文明可以實現平等、自由、公平、愛、誠信等價值意義,因此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是高級意義,因此從社會意義,不同社會階層在事實意義是共存,因此會是包容。
就是說,由於事實意義的共存,因此人的文化心理也會是包容的,壹般不會存在對立或敵對。
單純從文化心理分析,其實人的文化心理有時也是同人的存在意義是相關。
就人的文化心理分析,人的包容就在於人的認識。
在自由社會,不同社會階層的訴求不同,不同的人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不同的人的思想價值也是不同,這就是多元意義的事實存在。
因此人與社會或他人之間,需要的是包容,要尋求包容,首先是要明確人是共存的。
在民主社會,由於是多元意義,不僅是價值意義是多元,而且社會階層或社會組織也是多元,因此,這就需要在認知共存的基礎上,要互相包容。
如人的思想價值,有的人的思想價值,妳盡管並不認同,但是自由意味是寬容,意味是多元,因此自由空間是容許不同的存在意義,這時,盡管有時或許會存在沖突,但是只能是互相包容。
130
130
這不同於極權社會,只是壹個思想或主義,是整齊劃壹。
但是自由社會不同,人是自由的,因此人的思想價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選擇,這樣在自由空間,是容許不同價值意義的共存,這是存在事實,從文化心理分析,人不是排斥,而是包容。
如人對他人的思想價值,盡管壹個人是不認同,但是人是不能排斥,不能打擊或壓制,而只能是寬容,只能是包容,這就是多元意義的存在意義,這就是自由空間的寬容意義。
這就是要克服狹隘,要避免偏執,人要有自由的文化心理,人要有寬容的文化心理,同時人也要有開放的文化心理。
其實,人要真正做到包容也是不易,這其實也是涉及對人的人道關懷,是對人的尊重,同時有時也是需要人的理解。
盡管妳並不認同,但是有時需要認知,需要理解,只有理解或認知壹種存在,人就會包容他的存在,人只有尊重壹種存在,人也就會包容他的存在。
這就是不同差異之間,只能是共存,只能是包容。
第 27 章 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人的覺醒,是個人意義的覺醒,也是獨立生命的覺醒,因此個人主義是尋求個人權利,是尋求個人自由。
也就是個人自由要受到保障,或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同時個人權利或個人自由不能受131
131
到侵犯,個人權利要受到保護。
因此個人主義是同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是相關,也就是只有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人才會有個人自由的訴求,人才會有個人權利的訴求。
從個人主義的角度,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不能受到侵犯,而且是要受到保障,這就是由於人享有個人自由,人才會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才會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這就是個人主義的實質意義,也是個人自由的實質意義。
因此個人主義同專制主義的集體主義是沖突的,但是同社群主義是融合。
因為專制主義的集體主義是對個人的碾壓,個人不能有個人權利的訴求,因此個人主義是同集體主義是不能融合。
但是個人主義同社群主義是融合,就是說,盡管個人自由是受到保障,但是個人主義不是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因此個人主義是有公共意識,而且也會是社群主義。
這就是個人是在社群之中,個人是在公共社會之中,個人自由的享有,個人權利的享有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在公共社會中。
因此個人主義不是自我主義,是有社會意識,是有公共意識,另壹方面也是尋求合作意義,因此個人主義也是社群主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並不存在個人主義的價值,只是竹林七賢的魏晉風骨,有個人主義傾向的生命覺醒,但是後來並未形成個人主義的思想價值。
另壹方面,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踐中,共產黨是集體主義,社會制度是壹黨專制的專制制度,因此個人自由是受到剝奪,因此個人主義也是受到排斥與碾壓。
132
132
但是在自由社會,在民主社會,個人主義是核心價值,從個人自由的角度講,個人自治也就是個人主義。
因此,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是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因此個人自由要受到保障,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剝奪,個人權利要受到維護,個人權利不能受到剝奪。
因此,自由社會,個人自由的享有,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的實現。
個人主義的個人自由的實現,也就是個人自治,由於是個人自治,因此也是人的獨立意義,這就是個人獨立。
個人獨立是個人尋求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意義,是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
因此獨立又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如美國精神是獨立、自由與不屈不撓,而獨立與自由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對於中國精神,我的認識是獨立、自由與愛,因此獨立與自由同樣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可見,自由社會,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價值,或者,獨立與自由也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由於個人獨立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這就是實現個人意義的價值與意義,這就是人生意義,這就是生活意義,因此個人意義是可以實現,個人意義是受到尊重。
對於壹個人,就是人的人生意義,那麽人生意義是個人獨立的價值意義,這就是人生的133
133
價值與意義,這就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是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是實現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壹個人才會是最有意義,這就是個人主義。
因此個人主義是從個人意義出發,個人意義是最高意義(盡管個人主義是社會化的個人主義),作為壹個人,就是要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另壹方面,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因此幸福價值也是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是個人意義的價值意義,既然是尋求個人獨立,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那麽壹個方面就是尋求幸福意義。
因此只有人的幸福,人生才會是有價值與意義的,或者,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壹個指向就是幸福意義,而且是個人幸福,盡管個人主義尋求個人幸福是個人意義,但是個人主義不會侵犯或傷害他的幸福。
另壹個指向是成功,人生的成功就是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就是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包含人生的幸福。
因此從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出發,對於壹個人,就是要尋求人生的成功,就是要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這就是個人意義。
作為壹個獨立的人,作為壹個生命,人不僅是獨立的,而且是尋求個人意義,個人意義就是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這樣個人主義的核心意義同個人自由或個人權利是融合的,可以說,個人主義就是要尋求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是不能受到侵犯,而且要受到保障。
可以分析,個人自由就是人的個人自治,就是人的自我導向,個人自治就是實現人生的134
134
價值與意義,就是實現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可以看出,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利就是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
從個人主義的價值意義出發,人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從個人自由的個人自治出發,也是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是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因此這是融合或統壹的,只是從不同角度的分析。
因此,當個人自由是受到保障時,當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時,也就是在自由社會,個人主義是核心價值,個人主義是受到普遍認同。
正由於個人價值是受到承認,因此也是人的生命是受到尊重,也就是個人是受到社會尊重,因此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尊重。
因此,這就不能存在對個人主義的忽視,壹切生命是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壹切人是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這樣其實人的意義是受到肯定,人的價值是受到肯定。
從社會意義,社會的文明進化,也是讓人是幸福生活,也就是壹切個人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壹切個人是可以是個人自由。
這其實就是個人意義與社會公共的關系,因為個人主義不是自我主義,因此是有公共意識,也是社群主義。
因此對於個人主義是要防止原子化的個人主義,就是不能把個人主義視為是最高意義,盡管個人意義或個人自由也是最高意義,但是只要不要走向極端,是尋求個人自由與公共社會的融合,因此也會是好的積極意義。
因此個人主義的價值,或許有時由於人的誤解或曲解,或許有時會存在偏差,但是從個135
135
人主義的價值是尋求個人主義與其它價值意義的融合,而不是沖突,這也許是重要的方面。
第 28 章 信仰
民主社會,最核心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壹是民主,壹是自由,這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思想價值,而且存在核心價值,這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
從中國社會意義講,壹是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壹是中國的民主理論,在這最基本最核心的哲學原理周圍的核心價值,這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
因此,在民主社會,存在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的價值體系,這是互為融合,互為滲透,互為關聯的完整的價值體系,也是思想體系。
民主社會的價值體系,同時也是人的信仰體系,如對自由的信仰,如對民主的信仰。
從人文意義,價值體系的確定,也是確定民主社會的信仰體系,由於存在價值體系,存在信仰體系,因此民主社會的社會基礎是在確定,這個社會基礎就是人的價值基礎,是人的思想基礎,也是人的信仰基礎,從人文生態意義,這就是民主社會的社會人文生態,存在普世價值的思想體系與信仰體系。
價值體系與信仰體系的確定,壹是通過民主制度的確定,是制度生成的制度文明,制度文明是實現了價值體系,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正義、愛、誠信等。
二是通過人的價值觀念的實現,也是通過人的信仰意義的確定。
也就是說,人是社會中的人,因此人是有思想,有信仰,有道德,因此對於民主社會,136
136
民主社會的價值體系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
由於人在社會生活中,因此人是接納思想價值,這樣人會形成個人的思想與信仰,也是形成人的價值觀念。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是遵循思想價值,這就是壹方面是社會規則,這就是制度文明的制度生成的思想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誠信等,這是需要遵循的,如自由主義市場的誠信價值,通過法律制度可以確定,因此人是必須要遵循。
另壹方面是人的人文自覺,就是人是主動接納人文價值,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實現人文價值,人是遵循人文價值,這就是人的人文素養,這就是人文教養。
因此人的人文教養的培養,壹方面是社會文明的文明教化,壹方面是人的主觀接受,就是人是自我修養,人是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
兩個方面的綜合意義,這樣社會公共生活中的人,人是有思想,是有信仰,是有道德,是有精神,並且是實現了人的思想價值,人是信仰意義的社會存在,也就是人是思想生活,人是信仰生活,同時人也是實現了人的價值意義。
這樣對於民主社會,價值體系在社會層面是可以實現,信仰體系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在實現,這樣壹個社會的社會基礎就是在確定,可以說,民主社會的社會基礎就是人的思想體系與信仰體系的文明實現,這不僅只是道德基礎,而且是人文基礎,也是思想基礎,也是信仰基礎。
這就是思想價值的實現,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是存在於人的社會公共生活中。
這對於民主社會,就是有了靈魂,也就是說,民主社會是有了思想,是有了信仰,是有137
137
了價值體系,民主社會就是有了靈魂,因此民主社會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
這就是民主文明是實現了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也是會生活於自由之中,人是生活於民主文明之中,同時人是人文自覺,因此人也是實現了人文價值,如個人自由的享有,人是自我導向的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人就會接納民主與自由的思想價值,這就說明民主文明是高級文明,自由文明是高級文明,人生活於民主文明是有美好的生活意義,如個人自由的實現。
盡管民主社會並不十全十美,但是就人類文明的發展意義,民主文明是當前人類文明的好的文明意義。
人為什麽會接納自由與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這最主要的壹個方面,是人生活於民主社會之中,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普世價值,從壹個意義,也就是同人性是相通的,同生命是融合的,也就是符合人的意義,而且符合人道意義,這就是人類的文明意義。
因此思想價值的人的接受,是由於民主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階段(在現在階段),因此人在民主社會中,就會接納民主文明的文明思想或文明精神。
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價值體系或信仰體系,只是說是民主社會最核心或最基本的信仰體系或思想體系。
人是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信仰,或生活信仰,或宗教信仰,但是人要有最基本最核心的民主與自由的核心價值的信仰,因此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是民主社會的價值138
138
基礎,也是思想基礎,也是信仰基礎。
只有最基本最核心的信仰基礎或思想基礎,人才會有其它意義的信仰意義。
也就是民主與自由為核心意義的普世價值,是民主社會的最基本的價值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思想價值,這是民主社會的文明基礎,也就是民主社會的本質意義。
民主與自由為核心的價值基礎,如電腦的 windows 操作平臺,這是基礎平臺,只有這個平臺,人才會可以操作其它應用軟件。
也就是只有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普世價值的價值基礎,人才會可以有其它意義的價值意義或信仰意義,因此民主與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礎意義。
這裏需要說明,信仰並不是迷信,思想也不是教條,信仰只是對壹種思想的認同或接納,也是人的思想價值的接納,因為人是有思想的,人是有道德的,人是有信仰的,這就是人的意義,這就是人的人文意義,也是人的精神意義與靈魂意義,同樣也是人的思想意義(壹種思想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與演化,如自由主義思想,並不是教條,而是不斷演化或進化的)。
如果人是認同或接納壹種思想,人就會形成信仰,如人對自由的信仰,是由於人是接納自由思想,是因為自由思想是符合人的意義,是同人性與生命意義是相通的,也就是是人類意義。
因此思想意義是信仰意義,人的思想生活是高級意義的生活意義,是在人的生命層面的人性意義之上,同樣人的精神生活也是高級生活。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人的信仰,因此人的生活也就是思想生活,同時也是智慧生活,如自由的信仰,也就是個人自由的實現,也就是個人自治,因此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可以自我導139
139
向的個人自治。
另壹方面,思想價值也是人的價值意義,也是人的立場或觀念,也是人對世界或人類的價值判斷,這樣就會存在價值尺度,否則,人就會缺失價值判斷。
從壹個意義,缺失信仰,缺失人的價值意義,人的存在會在低的層面,對世界或人類的判斷也是缺失價值尺度,也就不會辨別是非,也就不會辨別善惡或美醜。
因此,人的信仰意義,如人的良心意義,只不過人的良心只是人的人性層面,是人的最基本最樸素的價值尺度,而人的思想價值是在高的層面,是在思想層面,如人對壹種思想的思想判斷,也是需要價值尺度。
只有人的信仰意義,不論社會公共生活,還是個人生活,人就是遵循或實現人文精神,人的存在意義才會是文明意義,否則,人就會處於低級層面。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信仰並不是迷信,思想也不是教條,這是需要認知的。
因此信仰只是人對壹種思想的接納之後,人是信仰意義,如自由的信仰,而且對壹種思想也不是教條的認識或運用,任何壹種思想是開放的、流動的、活的變化或進化的。
第 29 章 人類主義
人類主義是對民族主義的壹種超越,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下,國與國之間是交往密切,而且只有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並且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樣才會有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
140
140
人類主義的思考立場是指向人類社會,也就是國家的發展,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而且也是不能損害他國的利益,這就是兩個方面。
壹方面是尋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中,是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是尋求每壹個國家的利益最大化,並且是不能損害任何壹個國家的利益。
另壹方面對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的維護,就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在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只有國際社會或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才會有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才會有利於國家與國家的合作。
因為地球是地球村,人類的生存存在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如地球環境的改善,如人類社會的公共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
因此,壹個國家在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時,需要有人類主義的立場,需要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需要維護其它國家的利益。
這也是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國際社會發展的基本特點,也就是尋求國家與國家的合作。
但是由於國家發展的不平衡,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有時存在國家之間的對抗,這就需要有的國家要走出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的狹小視野,要走向人類社會,要走向世界。
因此,只有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是受到維護,不僅國際環境是和平與穩定,而且可以達成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這有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
也就是只有走向世界,只有消除封閉,壹個國家才會有可能是發展。
如中國的發展,也是在走向世界,在尋求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同時也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這也是中國尋求發展的基本原則。
141
141
也就是中國需要堅持人類主義的基本原則,走出狹隘的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的對抗不利於中國的發展(如中國的冷戰時期的對抗)。
人類主義的另壹個原則是超越種族或民族,是超越國家或地區,是對人類存在的普遍意義的人類關懷。
這是人類社會的人道主義的人道關懷,尤其是先進國家或發達國家對貧窮或落後國家的人道關懷。
通過國際社會的發展經驗,人類社會存在人道主義的人類關懷。
如對貧窮國家或地區的飲水、生存狀況的人道關懷,如對落後地區或國家的人的生存(如醫療)的人道關懷。
如自由國家對專制國家的人權意義的人道關懷,這些是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
也就是人類主義是對人類生存的普遍關懷,這並不是幹涉另壹個國家,尤其是人權關懷,而是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是人類對人類生存的普遍關懷。
如果壹個國家並不存在人類主義,就不會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有人類主義的人道關懷。
這就是由於國家發展的不平衡,因此需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人道關懷。
這種人道關懷就是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
人類主義的基本立場的壹個方面,就是對人類生存的自身關懷,就是人類生存的自我關懷,這就是思考人類存在的生存狀況。
這如地球環境的改善,如對地球環境的研究,同時對宇宙的探索,這就是對人類自身的142
142
人類關懷。
對於有的民族主義,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立場,因此有的是戰爭,有的是恐怖主義,並不存在人類主義的人類關懷,其實這是可悲的。
就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人類需要關懷人類生存的生存環境,其實,這也是兩個指向。
壹個指向是改善地球生存的環境,這是有利於人類的生存,這同時也是需要國際合作,是尋求人類生存的生存環境的改善。
壹個指向是指向人類社會,這就是國際關系,這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公共社會,也就是國際社會,或是人類世界。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意義,這主要是要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與繁榮,是尋求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而不是對抗或敵對。
敵對或對抗,不僅不利於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而且也是不利於壹個國家的發展,如冷戰中的社會主義國家。
因此,對於中國的社會發展,中國要走出民族主義的狹隘視野,是走向世界,而且是融入世界。
因為中國是大國,但是中國是後進國家,因此中國在國際社會,壹方面是尋求國家與國家的合作關系,是尋求中國社會的發展,另壹方面也是融入世界。
如果中國完成社會轉型,如果中國是構建了民主制度,那麽中國融入世界會成為可能,因為中國可以走向自由世界,同世界中的大多數國家有共同的價值信仰,這就是普世價值。
143
143
因此,中國真正要融入世界,的確需要中國的社會轉型,中國需要構建民主制度,如果中國依然是壹黨專制,由於意識形態的分歧,因此中國同國際關系的相互溝通是缺少壹個基礎,這就是是不可溝通的,因此中國永遠是孤立的,而且是不能走向世界,也是不能融入世界。
因此,當中國完成社會轉型,這時中國同國際社會是存在共同的價值體系,這就是普世價值,因此同其它國家也是易於合作與溝通,而且對國際社會也是易於融合。
因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思想是普世價值,人類的發達國家是民主國家或自由國家,中國是後進國家,中國只有構建民主制度,就是向西方的民主文明學習,這樣中國就融入人類社會,就會成為自由世界的壹員,這樣中國與國際關系存在共同的價值體系。
這就是中國融入世界,是中國融入人類社會。
只有這樣,中國才會在國際關系中發揮中國的積極作用,中國才會在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的價值體系中,是有共同的價值信仰,是有共同的價值取向,也就是是可以交流的,是可以溝通的,並且是共同的,是同壹的,這就是中國走向世界,這也就是中國是人類主義,這個人類主義可以是指人類共同的價值體系。
第 30 章 生命主義
生命主義的基本價值是對壹切生命的尊重,是對壹切生命的關懷。
生命主義把人視為有尊嚴的人,視為是有生命尊嚴或生命意義的人,因此是對壹切生命144
144
的尊重,是對壹切生命的關懷。
生命尊重與生命關懷,從社會意義講,就是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生命的關懷的價值意義。
尊重生命與關懷生命,是民主社會的基本的價值意義,只有這樣,對於任何人才會有生活的意義與幸福,並且才會是有人的意義,就是不僅任何人不能受到社會的壓迫(或歧視或宰制),而且是受到社會的關懷。
因此對任何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壹個方面就是社會關懷與社會尊重,就是民主社會是尊重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生命。
這不僅是社會意義的社會關懷,而且從社會意義,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對生命的尊重與對生命的關懷。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從制度意義,從大的方面,由於民主社會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不會受到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另壹方面也不存在特權階層,因此任何人也不具有政治特權,任何人是平民,任何人是社會公民,從這個意義,這就是壹切生命是受到尊重與關懷,就是任何人的生命意義是受到平等意義的社會尊重,而且這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或制度精神。
從另壹個意義,就是對於民主社會,通過相關的社會機構或組織,是關懷壹切生命,是尊重壹切生命,這就是社會關懷,民主社會要通過壹定組織或機構是關懷壹切生命。
這也是社會意義的平等意義,如免費教育,如免費醫療,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社會福利是惠及壹切社會公民,這樣壹切生命是受到社會關懷,這就是要消除社會歧視與社會壓迫。
145
145
這是從普遍意義的社會關懷,也就是關懷壹切生命,尊重壹切生命是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生命尊重,這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
正由於是尊重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生命,因此民主社會就會通過社會組織或機構,通過社會福利使壹切生命是受到最普遍意義的社會關懷。
這是從社會意義的分析。
另壹方面,是個人意義,就是生命主義的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是人的人文思想,是人的思想觀念,因此對於個人,人要有尊重壹切生命,要關懷壹切生命的人文情懷。
由於人是有生命主義的人文情懷,因此人在社會生活中,人就會尊重壹切生命,人就會關懷壹切生命,這樣不僅不會存在社會歧視或欺壓,而且是存在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
這對於壹個社會,從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從社會風氣,人的基本素養是生命關懷,因此社會風氣也會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生命的關懷,這是從人的人文教養的分析,而且也是從社會風氣的分析。
因此,如果人或生命要受到社會關懷,要受到人的普遍關懷,至少人要有尊重生命與關懷生命的人文情懷,這樣人才會尊重壹切生命,才會關懷壹切生命。
尊重生命,關懷生命,就是要把任何人視為人,視為有生命的人,視為有生命尊嚴的人,而不是視為物。
其實,由於社會風氣的敗壞,社會存在多的社會壓迫,存在多的社會歧視,而且存在宰制或欺詐,這在專制社會是普遍存在。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人道主義受到認同,而且人道主義是可以實現,因此對於生命的146
146
尊重,對於生命的關懷也是普遍意義。
這就是不論從制度文明,還是社會文明,或是社會人文生態,或是社會風氣,是民主文明的文明程度,是體現尊重生命,是實現關懷生命。
因此從壹個意義,就是要把人當人看,是把任何人要當人看,從社會意義,也就是社會也是把人當人看,是把任何人是當人看,因此不僅不會存在惡的社會壓迫或社會歧視,而且是好的方面的生命尊重與生命關懷。
因此,生命主義的生命關懷與生命尊重,是民主社會的思想價值與人文價值,對於民主社會,對於社會公民,是最基本的思想價值。
因為民主社會是人的社會,而不是野獸叢林,既然是人,人就要有人的尊嚴,人就要有生命尊嚴,因此人就要把人是視為人,是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是要尊重壹切生命,是要關懷壹切生命。
對於個人而言,人首先是要自我尊重,把個人視為人,是視為有尊嚴的人,是視為有生命尊嚴的人,這樣人就不會下滑,也不會墮落,就是人不會自賤,不會自棄,這樣人就是把個人當人看。
只有這樣,人才會尊重他人,才會尊重壹切生命,如果人是不能自我尊重,壹個人是沒
有人的尊嚴,因此人也就不把他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生命關懷的尊重壹切生命,關懷壹切生命,就是人的尊嚴,就是人要有人的尊嚴。
尊嚴是高貴的人文思想,這就是人是有人的最基本的人的尊嚴意義。
因此從這個意義,關懷壹切生命,尊重壹切生命,就是使人是可以享有生命的尊嚴,不147
147
論從社會意義,還是從個人意義,人在社會生活中是有人的尊嚴。
這主要是從制度文明、社會人文生態與社會風氣的綜合意義的文明生成,這就是民主文明是綜合意義的文明生成,這就是良性循環或良性互動的社會體系。
民主文明的社會體系是可以實現尊重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生命。
生命主義的另壹個意義是熱愛生命,是熱愛生活。
第 31 章 世界主義
人類世界發展是不平衡,而且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因此對於人類世界,需要的是國家之間的平等合作,在平等合作中,壹方面是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如自由、和平、繁榮、人道、正義等,壹方面是國家合作中的互利。
因此,世界主義是奉行人類主義,是奉行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是奉行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平等合作與交流。
因此世界主義是反對戰爭主義與霸權主義,是反對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
壹個國家對另壹個國家發動武裝戰爭或侵略,這是戰爭主義,這不符合世界主義的基本原則。
霸權主義是壹個國家對另壹個國家的控制,這也是世界主義所反對的。
但是在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時,有時存在國際社會或國家之間的合作,這是必要的,148
148
如世界意義的反恐。
同時人類社會為了防止有的國家對於人類世界的和平、自由與繁榮的威脅,通過國際社會對壹個國家的幹涉,這有時也是必要的,如國際社會對朝鮮的核試驗的幹預或談判。
因為,如果國際社會是不幹預,或是不采取有效措施,或是不談判予以防止,有的國家就會威脅國際社會的安全,就會威脅人類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因此,對於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或公共安全,通過談判對有的國家的幹預或阻止,並不是霸權主義。
因此對於霸權主義要有明確認識。
對於人類社會,不同國家需要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或共同利益,人類社會的國際秩序是不能受到威脅或破壞,國際社會是不能受到威脅。
因此,有時就有必要對有的國家威脅國際安全的阻止或幹預,這是必要的,因為這是維護人類世界的國際安全。
因此,霸權主義主要是指壹個國家對另壹國家的控制,如冷戰時期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控制或幹預,這是霸權主義。
另外霸權主義就是壹個國家對另壹國家的武裝侵略或侵犯,這是指對另壹個國家的奴役或控制,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不是維護國際社會的國際安全。
有時國家之間的平等意義的合作,是為了維護國際安全或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或是為了維護壹個國家的社會穩定,有時是壹個國家在另外壹個國家是駐軍,或是聯合國的維和部隊,這也不是霸權主義,如美國駐軍阿富汗,並不是要控制阿富汗,只是維護局部地區的社會安全,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
149
149
另壹個問題,是由於不同國家的宗教與文化不同,因此有時國家之間是存在沖突,這就需要世界主義的基本立場。
就是國家之間是不要敵對,是不要對抗,而是尋求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從壹個意義,壹個國家也是不要幹涉另壹個國家,國家之間是平等意義的對話,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這樣就不會存在沖突或對抗。
這就需要是有開放主義的基本立場,是有世界主義的基本立場,就是人類世界,不僅事實存在不同的宗教與文化,而且人類也是需要承認宗教與文化的差異或不同,就是要承認或容許不同的宗教與文化的多元存在,而不是打擊或敵對或對抗。
人類世界的有的沖突或戰爭,就是由於民族主義的狹隘,就是由於宗教極端主義的極端。
因此對於世界主義,就是要承認世界的多元意義,要承認人類世界是存在不同的宗教與文化。
在人類世界,發達國家或先進國家在世界上是強勢,同時是領先地位,這是事實,因此在國際交流中,就會存在強勢文化或先進文化向落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這時就需要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敵對或對立或排斥。
如中國,在世界上就是後進國家,在文化意義是落後的,英美發達國家在思想文化是領先的,是先進的,這是基本事實。
因此,中國人只能是在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中,是認識西方的先進文化,因為人是要有最基本的思想判斷,中國人的確要承認電腦就是先進,就是領先,而算盤盡管是中國人的民族的,但是是落後的,是會淘汰的,因此中國人只能是學習電腦,對於西方文化也是如此。
150
150
思想文化是人類世界是共有的,是共享的,不論思想文化是那個國家,只要是領先的,只要是先進的,對於後進國家就只能是學習或接受,而且這樣接受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從後進國家是主動學習或接受,因為如果不是接受先進文化,中國就會有可能為世界所淘汰,就是中國只能是永遠落後。
這就是人類世界的發展的不平衡。
人類世界的發展的不平衡,不僅只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且是政治與文化發展的不平衡。
因此對於後進國家,就不能仇視或敵對先進文化(因為是先進文化,因此也是強勢),如毛澤東時代的對西方的敵視,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愚蠢。
接受先進文化,也並不是說把壹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拋棄,而是在文化融合中會形成新生的文化。
因此敵對或對抗或排斥,是不利於壹個國家或後進國家的向前進步。
如此,這就需要拋棄極端主義,拋棄恐怖主義。
在中國社會,對於漢民族並不存在恐怖主義,但是存在保守主義或頑固主義,在歷史上也存在過極端主義,如義和團。
因此,世界主義就是尋求國家之間的平等合作,是尋求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平等交流與對話,是反對壹切霸權主義,是反對壹切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
從另壹個意義,世界主義是尋求人類世界的多元意義,是承認人類世界的多元意義,因此就是不能是幹涉另外壹個國家。
151
151
而且世界主義是同人類主義是相壹致的,是尋求人類世界的平衡意義或和諧意義,就是壹方面人類世界或國際社會是安全的,人類世界或國際社會是不能受到威脅,這是最基本的壹個原則。
這就是維護人類世界的公共價值或共同利益,也就是人類世界是和平的,是安全的。
另壹方面是尋求人類世界的平衡或和諧,由於國家發展的不平衡,由於宗教與文化的差異,人類世界存在多的沖突或對抗,這就需要世界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承認世界的多元意義,是尋求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平衡或和諧。
這就是人類的共存,人類世界有不同的國家或民族,有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因此,人類世界是人類的共同存在,共同存在就是不能對其它國家或民族(或宗教或文化)是敵對或排斥或打擊,人類世界的共同生活,就是要容許不同的宗教與文化的事實存在,就是不能幹涉或強制。
因此,世界主義要尋求和諧意義,壹方面是共存,是要承認不同宗教與文化的共同存在,另壹方面是互相尊重,是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
另壹方面,如國際社會的人道關懷,如人類社會的人權關懷,這也並不是幹涉壹個國家,這也只是人類世界的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如對朝鮮的貧困關懷,也是必要的,對中國的人權關懷,同樣也是必要的,這是人類世界的最普遍的生命關懷,同樣也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價值。
第 32 章 協商
152
152
民主制度,消除了政治壟斷,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或政治歧視,也就是任何政黨或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沒有政治特權,因此也就不會或不能是政治壟斷,也就是不同政黨或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
同時由於是法治社會,因此也會消除了經濟壟斷,也就消除了經濟宰制或經濟剝奪或經濟欺詐,也就是法律制度是禁止經濟宰制或經濟欺詐。
因此不同社會組織的政治地位也是平等意義,而且個人與企業也是平等意義(另外工會可以維護勞工利益)。
因此民主的基本原則是協商,就是在民主社會,民主制度是民主原則,因此不同政黨或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奉行協商原則。
這就是平等意義的坐在圓桌上,是談判或協商,通過協商平衡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或是維護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
從壹個意義,協商就是平等協商,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平等意義,不論是強弱或大小,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平等意義坐在圓桌上是談判或協商。
這是協商的壹個意義,就是平等意義,因為任何壹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不能政治壟斷或社會壟斷,而且也是不能政治宰制或政治歧視。
這就是民主的平等原則,由於是平等,因此是協商。
協商的第二個意義同樣是平等,就是在協商時,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平等協商,任何壹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不能淩駕在其它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之上,因此是平等意義153
153
的協商。
既然是平等協商,因此在協商中,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重視,而不是忽視,這就是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有政治訴求,並且受到重視,這樣就可以達成協商意義,也就是說,任何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這是最大化原則,同時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這是最小化原則。
這樣就可以達成利益平衡。
也就說,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都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這就是利益兼顧,可以分析,由於民主制度是消除了政治壟斷,因此民主原則是協商,而協商原則可以達成利益平衡,就是任何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
從政治意義,議會就是協商原則,議會就是要兼顧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就是要兼顧不同社會階層的社會利益,也就是尋求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因此協商就是圓桌會議的談判。
在民主社會,協商原則是最普遍的壹個原則,不論是政黨,或是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還是社會階層,或是個人,只要發生相互關系,只要存在利益訴求,只能是協商,而且是平等意義的協商。
如當下中國的強遷,大多是政府的強制行為,可以說是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
如果是民主社會,對於土地的買賣,只能是買賣雙方的協商,通過協商達成協議,並不能存在單向意義的經濟宰制,也就是任何人或組織或企業,包括政府沒有政治特權可以宰制154
154
他人。
因此,在民主社會中協商也是普遍意義的民主原則,而且是最基本的民主原則。
也就是只有通過協商,才會達成協議,而且必須要通過協商,而且是平等意義的協商。
因此在協商中的壹個原則,是平等意義。
這就是不論強弱,不論大小,任何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或是組織或是企業或是個人,是平等意義,不能是居高臨下。
正因為是平等意義,因此協商的第二原則是利益平衡,這就消除了利益失衡。
也就是說,只要是協商,壹般會達成利益平衡。
因此協商的第三個原則是妥協。
要協商,不能是單向意義的利益訴求,不同的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這是單向意義的利益訴求,但是協商,是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訴求,這時就存在利益沖突,但是解決沖突的方式,只有是妥協,這就是任何壹方是可以接受的。
這就如自由市場的買賣,買賣雙方是搞價,直到雙方都可以接受。
因此協商中就會存在妥協,如果只是單向意義的利益訴求,而不顧及他的利益訴求,如果只是固執,或是不能妥協,這樣協商就難以達成協議。
因此協商的壹個原則是妥協原則。
如此,民主原則也是合作原則,只要是合作,就可以是協商,只要是協商,就可以達成155
155
妥協。
如果是不合作,就難以是協商,因此協商的壹個原則是合作。
在協商中,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真正意義的合作,而不是對抗,由於是合作,不論協商是多麽艱難或困難,最後也會達成妥協。
因此對於妥協也是重要的壹個原則,如果不能妥協,壹般也是難以達成協議。
另壹方面,民主原則也是和平原則,也就是實現了和平意義,協商就是和平協商,就是平等協商。
但是在存在政治特權或經濟壟斷時,有時就會存在暴力主義傾向,是采取暴力主義實施政治宰制或經濟宰制。
如當下中國的強遷,就是政府的暴力主義(動用警察)的經濟宰制。
因此,民主原則的協商是和平協商,也會消除暴力主義,因為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使用暴力主義。
可以分析,民主制度的民主原則是實現了人民主權,是維護不同社會階層的社會利益,就是任何人或政黨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是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的文明精神,因此,民主制度是比專制制度要好的社會制度或社會文明。
第 33 章 開放主義
156
156
從個人自由的角度分析,當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個人可以是自我作主,可以選擇個人的生活方式或生活道路,可以是有個人的思想或價值意義,而且個人選擇並不受到社會或他人的壓制或幹預,這樣就會形成多元意義,因此自由社會是多元意義。
是價值多元,是思想多元,是生活方式的多元,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是獨立存在,不會受到社會或他人的壓制或幹預,因此,自由社會是多元社會,同時也是開放社會。
但是在奴役社會或專制社會,由於人並不享有個人自由,尤其是不能享有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因此,如果人是選擇不同於統治者的思想價值,就會視為是異己,會受到專制主義的壓制或打擊,因此專制社會只會是封閉社會。
另壹方面,在專制社會,由於個人自由受到壓制或限制,因此個人選擇的機會也是有限,從壹個意義講,人的思想價值是單壹,而且人的生活意義也是單壹。
這樣,如果出現新的思想,尤其是文學藝術的創新意義,由於人的思想的保守,由於人的文化心理的封閉,因此有時人就會是排斥,而不是接納,有時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因此對於自由社會,由於個人自由是受到維護或保障,因此自由社會是多元社會,同時也是開放社會,這是個人自由是可以實現的開放意義。
由此人也會是開放的文化心理,就是對他人的價值選擇是可以接納,是可以寬容,是可以容許他的存在意義。
這就說,盡管妳並不認同他的價值選擇,盡管妳也是不接受他的思想價值,但是妳是不能幹涉他的自由選擇,同樣社會也是不是壓制或打擊,因此,妳只能是寬容,只能是接納,157
157
也就是容許他的存在意義。
而且也是不能壓制或幹涉,這就是自由意義,由於是自由意義,因此人也會是開放的文化心理。
壹是自由社會是開放的多元社會,是不同思想價值的多元意義,是不同生活意義的多元意義,這是個人自由的自由選擇,不會受到社會的壓制或打擊,也不會受到他的幹涉,因此自由社會是開放意義。
就是可以容許不同思想意義的多元存在。
因此自由空間也是寬容空間,由於是自由意義,因此自由社會是開放社會,如此,也是寬容意義。
二是對於個人的文化心理,人在自由社會,由於對於自由的認知,因此人也會是開放的文化心理。
因此開放意味是尊重,就是承認或尊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由選擇,盡管有時或許存在價值沖突,但是人是不能壓制或幹預他人,因此人只能是接納或容忍。
就是開放社會,不僅容許我的存在,而且是容許他的存在,人的存在意義是共存,而不是排斥,而不是打擊。
但是對於封閉社會,只承認我的存在,只承認我的價值意義,如果他的價值意義是異於我的價值意義,人就會是打擊,就會是排斥。
因此說,封閉社會是封閉的文化心理,只會存在對抗,甚至是敵對。
158
158
但是自由社會的開放意義,存在的是寬容,是接納,是容忍。
因此,自由意味是開放,而開放有助於於自由的實現。
因此自由與開放是互相生成的價值意義。
另壹方面開放的文化品格是有利於思想文化的創新。
如果是封閉的文化心理,就會對他的思想文化是排斥,是拒絕,甚至是仇視。
但是開放的文化心理,是接納他的思想文化,而且在承認或接納他的思想價值時,是認知他的思想價值,這樣就會是交流,就會是融合,這樣就會利於思想文化的創新或進步。
如中國對於西方文化的文化心理,如果是開放的文化胸懷,就會使接納,而且是吸收,並且是接受(因為是有價值)。
這就是如對西方文化有客觀的認知,就是認知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什麽,只有在認知的基礎上,才會知道或明確他是什麽,這樣就會對西方思想文化有公允的評價或認知,這樣就會是接受。
因此對於中國社會,需要的是開放的文化胸懷,尤其對於中國是後進國家,要承認西方的思想文化的領先或先進性,要承認民主文明是高級文明。
如此,就會是善於接受,就會是善於學習,因此只有是開放的文化心理,才會是可以學習他人。
中國自開始認識西方之後,可以說經歷了認識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文化歷程,在 21 世紀,對於清醒的知識精英,是對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認同與接受。
159
159
這也存在壹個問題,接受或學習也並不是復制,而是移植,這就是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同中國的社會現實,同中國人的人性特質是有機融合,這就是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樣中國就可以創建新質的思想文化,可以創建新質的文化意義,這才是中國人面對中國落後於西方社會,中國人采取的理性或明智的文化態度。
從社會層面,開放的文化心理,也是承認人類的共存意義,這就是民主思想的人民主權,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民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任何人,任何社會階層的存在意義要受到社會的尊重或關懷。
不僅是我的存在,而且也是他的存在,而且人是互相關懷,是關懷不同社會階層的存在意義。
但是在專制社會,有的人是唯我獨尊,如特權階層可以為所欲為,是占有社會資源,但是平民階層是受到政治宰制,是擠壓在狹小的生活空間,這就是封閉的文化心理。
因此開放主義,也是意味人是走出自我主義,是尋求人類存在的共同存在,是人要有公正意義的社會關懷,是關懷壹切生命,是關懷壹切社會階層。
第 34 章 求同存異的世界文化
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只能是共存,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同文化的差異,不同民族或國家之間只能是互相尊重,是和平相處,也就是尋求共存。
這就要消除敵對或對立,消除排斥或對抗。
160
160
壹方面,是人類共存,人類社會是文化的多元存在,是容許不同的文化存在,而不能是敵對或對抗。
由於是共存,因此不同文化是互相交流,是平等對話。
從共存意義,不同文化也是平等意義,人類共存也是平等意義。
不論是強勢文化,還是後進國家,不同文化是要共存。
在人類社會,存在文化的沖突,因此有時存在敵對或對抗。
壹般地說,先進文化有強勢作用,如人類社會的民主文明是強勢意義,對人類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力。
因此,面對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對於後進國家,如果是敵對或對抗,如果是排斥,並不有利於壹個民族或國家的發展。
因此,面對人類文化的差異,面對世界發展的不平等,第壹是需要和平共存,也就是壹方面是強勢文化不能是文化霸權,不能是以我為中心,應該尊重其它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意義。
另壹方面,對於後進國家,是不能敵視或對抗。
面對強勢文化,面對先進文化,是不能敵對或對抗,同樣也是要承認他的存在。
並且對於後進國家,在同他的共存中,是要學習或接納先進文化,這才是理性立場。
在平等意義的文化交流中,人類會存在公共價值,會存在共同認同的價值意義,這樣就會形成人類意義的價值意義,也就是人類共同的價值意義,這樣就會形成世界文化。
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普遍,國家之間的交往是密切,因此在國家的平等意義的對話或交流中,或者,在國家之間的平等交流中,就會存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同國家或文化會認同共同的價值意義,因此,世界文化就會形成。
如和平、自由、人道主義等價值意義,這是人類可以認同的共同價值,因此是人類共同遵循或奉行的,如此,也就會是人類文化的共同意義,也就是世界文化的共同意義。
161
161
因此文化的交流,文化的融合,需要壹個基礎,這就是人類的共存意義,這就是要承認不同文化的差異存在,是尊重,是寬容,是接納。
而不是敵對或對抗,而不是排斥。
在這個基礎上,這就是人類的平等交流,從文化意義,盡管存在人類文化的先進文化,如民主,如自由,但是不同文化也有現代意義的文化價值,如中國文化的和諧意義,如中庸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是有價值意義。
因此不同文化是需要交流,通過交流就會存在不同文化的融合,這就會產生新質的思想或文化。
如果對人類社會是有價值意義,如果是受到人類的共同認同,就會形成世界文化。
因此,這才是文化發展的文化意義。
其實對於西方文化,由於是強勢文化,因此在人類世界已經形成具有世界文化的文化意義,如普世價值。
對於不同文化,需要的是共存,這是壹個方面。
因此,是不能敵視或仇視,是不能對立或排斥。
這就需要走出我的狹隘立場,要走出封閉的文化心理,也就是不能只以我的價值意義衡量壹切。
如果是自我主義,就只會認為我的價值或文化是唯壹的,或是正確的,或是真理的,而他的價值或文化就不能存在,是荒謬的。
因此,文化的立場需要是開放的文化心理,是要走出自我主義,不能以我的價值或文化衡量他的文化,不能把我的文化之外的文化視為異端,也就是不能是敵對或排斥。
也就是要承認或接納不同文化的存在,這是人類共存的壹個基礎。
也就是只要是開放的文化心理,就會是尋求人類的共存。
162
162
世界文化的形成是會有可能,從壹個意義講,世界也是需要世界文化,這就是要尋求人類的共同價值,是要認同人類的公共價值,這也是人類社會可以共存的壹個基礎。
只有存在人類共同的價值意義,只有認同人類的共同意義,這樣人類文化就可以是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是共同意義,是共同價值。
如音樂的搖滾樂,也是全球性的普及,因此也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認同的,也可以說是世界文化的共同意義,而且搖滾樂的形成也是吸收了非洲音樂的元素。
因此在人類社會交往的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之間是交流頻繁,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就會有新質的思想文化。
新質的思想文化,如果具有人類意義,如果具有世界意義,這樣就會是世界文化。
因此,世界文化是現實可能的,從壹個意義,世界也是需要世界文化,把人類共同認同的價值可以確定為世界文化,這是人類共同的,是人類公共的。
從文化意義,世界文化是人類意義,是生命意義,是人類共同的文化意義,這是世界文化的共同意義。
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但是如果人類存在共同意義的文化意義,就會形成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就是可以為不同文化的人是可以認同的,是可以接受的。
如愛情的價值意義,如果存在人類意義的共同意義,如果人類是共同可以接受的,就會演化為世界文化的文化意義。
第 35 章 接納
163
163
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有個人的獨立的自由選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意義,是多元意義的存在,因此,自由空間是多元意義,同時也是寬容空間。
也就是在自由空間,是容許或寬容不同的存在意義。
這樣從個人意義講,人對他是寬容,如果進壹步就是接納。
人要接納他人,需要人對他人的認知,就是壹種思想或價值,壹種生活方式,是個人的獨立意義,但是對於人是要認知不同於個人的其它價值。
當人可以認知他的思想價值時,人就會是可以理解,當人是可以理解時,就可以是接納。
如果人只是自我主義,只是以個人的價值意義衡量壹切,有時就會對他人是排斥,甚至是敵對或對立。
而且壹個人也不會是認知他的思想意義,也不會認知他的存在意義,由於不能是認知,因此有時就會是排斥,也會是不能理解,如此,也會是不能接納。
的確接納是在深的層面,人與他是寬容,是可以做到,因為人有人的個人自由,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價值意義,因此人也不能幹涉,這樣人也是會寬容他的存在意義。
但是人要接納他的存在意義,盡管壹個人是可以不認同,是可以不接受,但是壹個人是可以認知他的存在,是認知他的價值意義,是認知他的存在意義。
當人是可以認知他的存在意義時,人就會是可以理解他的存在,這樣就可以是接納,而不是排斥。
164
164
如果是接納他的存在,這樣人不僅是可以理解,而且也可以是同情,同時人可以同他是和平相處,這樣就不會存在對立或排斥。
其實,有時的沖突或對抗是可以避免。
如兩種不同的思想價值有時是對立,有時是沖突,不同的生活意義有時也是對立,或是沖突。
盡管存在沖突,但是如果人是排斥他的存在,如果是不能接納或認知他的存在,如果只是以個人的價值意義為尺度或中心,因此對他的存在就會排斥,或對立,這樣就會存在沖突,或對立。
但是沖突是可以消除,這就是接納,如果人是可以互相接納,那麽人就可以是和平相處,也就不會排斥,也不會對立。
盡管不同的人的思想價值是不同,盡管不同的人的存在意義是不同,盡管人是可以不認同,但是人是可以接納,是承認他的存在,是接納他的存在,這樣人就是可以和平相處,也就不會是沖突。
沖突主要是由於對立或敵視,也就是壹個人是不接納他的存在,是排斥他的存在。
的確人與人是存在差異,不僅人的思想價值是不同,而且人的人文價值的人文素養也是存在差異,另壹方面也是人的社會地位也是不同,因此由於人的不同差異,這樣人就是處於不同的存在意義。
存在差異,如果只是以我為中心,如果只是以我的意義為尺度,這樣就會對他的意義是排斥,甚至是敵對,這樣就會存在對立,甚至是敵視。
165
165
因此從深層意義,自由社會不僅需要的是寬容,而且需要的是接納。
接納是人的互相接納,也就是人是互相認知,是互相理解。
因此自由社會,由於是接納,因此不同的人是可以和平相處,也就是盡管存在差異,如人的人文素養的差異,如人的生活方式的差異,不論是處於高的層面的人,還是處於低的層面的人,人與人需要的是互相認知,需要的是互相理解,這樣就可以是互相接納。
只有接納,人就會在文化心理上是接納他的存在或意義,這樣人就會是互相同情,也會是互相支持或關愛。
的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接納有時也是不易,這主要是由於人的思維方式的偏差,因此對於自由社會,從自由意義,從人的存在意義,有時需要改變人的思維方式。
如果人的思維方式是改變,是有開闊的自由主義的思維方式,人就會易於接納他的存在意義。
而且接納是互相的,接納意味是不在排斥,不在對立,而是尊重,而是同情,而是理解,而是共存。
第 36 章 理想與現實
對於當下中國,民主文明是中國的理想追求,當中國完成制度轉型,民主文明就成為欲求的社會現實,中國人可以享有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
但是當中國站在民主文明或自由文明的大門口時,這時中國人才開始正常運行民主制度,166
166
才開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因此依然是理想主義的追求。
這就是第壹步是中國人要正常運行民主制度,中國人是可以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樣中國人是可以構建民主制度或自由制度。
因此,中國人構建民主制度,中國人正常運行民主制度,依然是理想主義的積極構建。
當民主文明是可以欲求的現實時,當中國人可以正常運行民主制度是現實實現時,這也是理想的實現。
因此,當中國人打開民主文明的大門口時,中國人依然是存在理想主義的構建。
另壹方面,民主文明可以是中國道路,可以是中國特質,就是用中國思想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而且民主文明是綜合意義的文明遞進,也就是中國人要用中國思想,把民主文明構建為具有中國特質的中國模式,這也是中國經驗。
因此,民主文明的構建,永遠存在理想意義的構建。
從壹個角度講,中國人要用中國思想,把中國的民主文明可以構建為人類社會最美好的民主文明。
這就是中國思想,也是中國道路,也是中國模式,也是中國特質,也是中國經驗。
也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的構建,是理想主義的文明構建。
但是理想主義的構建,是基於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社會現實,同樣也是基於中國的社會現實。
也就是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出發,是壹步壹步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
每壹步是從現實意義的角度出發,是積極尋求,而不是幻想,而不是盲目沖動。
這就是是現實的理想主義,是務實的理想主義。
因此理想主義的文明構建,是可以實現可欲可求的文明價值,而不是走向幻想,這壹點167
167
是非常重要。
也就是從中國社會的現實出發,是通過不斷改善,是通過不斷完善,這樣可以實現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
因此,理想主義的文明實現,是社會改良的社會方式,是自我完善的社會模式。
也就是民主文明並不會十全十美,而且中國人對於民主文明要求要有客觀認知或評價,這樣就不會存在幻想意義,這就是中國人對於民主文明要有精確認知,民主文明是人類社會至今的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但是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有時是易於有烏托邦的幻想)。
這就是現實意義,對於民主制度並不能苛求,並不能幻想。
也就是從民主文明出發,從中國的社會現實出發,從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現實出發,壹步壹步是不斷改善,是在不斷完善,這樣可以實現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綜合文明。
也就是把中國的民主文明構建為具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中國人構建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的文明進程,就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經驗。
民主文明並不是靜止的,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線性的文明遞進的文明進程。
在文明遞進的文明進程中,就是要有理想主義的文明價值的訴求意義,是不斷完善或實現可以欲求的文明價值。
因此理想主義是現實的理想主義,同樣現實主義也是理想主義的現實主義,壹方面是要直面現實,是要面對中國的社會現實,要從現實意義出發,這樣就會是直面問題,就會是發現問題。
同時又是理想主義的文明尋求,就是要改善問題,就是要自我改良,要自我完善,這樣就可以把現實向前推進壹步,可以壹步壹步走向理想主義的文明目標。
因此,對於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時,主要的是要有中國思想,有了中國思想,168
168
就有了理想主義的意義目標,這就是前面所說的是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這是最基本的壹點。
這樣就有了明確目標,也就是中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社會目標要明確,中國就是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
這個中國特質就是中國思想,也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這其實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中國的民主理論與中國的現代思想的綜合意義,這其實就是中國思想。
有了中國思想,中國的民主文明就有了中國的靈魂意義,就有了中國特質。
中國人在構建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時,這個文明進程就是中國道路,也是中國經驗。
從人類意義,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的中國經驗,對人類社會是有價值或意義,也就是中國的民主文明是有中國思想,是有中國特質。
這就是理想主義的民主文明的文明構建,
也就是中國是不能復制美國的民主文明,而只是移植,在移植西方的民主文明,是具有中國思想,是以中國思想與中國智慧是構建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
從另壹個意義,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是民主文明的綜合意義,不僅可以實現民主與自由的核心價值,而且也是可以實現其它的核心價值,如誠信,如人道主義,如平等,如正義,如公平,如愛,如良知,如幸福等。
從壹個意義,中國特質的民主文明是正義文明,也是幸福文明。
而且正義與幸福是永恒的價值意義,也就是要實現正義與幸福價值。
因此在理想主義的尋求中,中國要拋棄或消除烏托邦的幻想,就是人類社會不可能實現烏托邦,因此中國人要有務實的現實主義態度,這樣才會直面民主文明,才會直面中國的社會現實。
這樣才會是可以激發對理想主義的文明尋求。
169
169
因此,中國人會對民主文明要有清醒的認知,同時中國人要走出烏托邦的幻想意義,是要有理想主義的意義尋求,是從中國現實社會出發,是從中國的民主文明的現實出發。
第 37 章 法治制度與人性
人性是兩面,壹面是優性,是善性,壹面是劣性,是惡性,這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西方哲學由於對人性有精確的認知,因此為了防止或阻止人性的劣性或惡性,是提出對人性的制約,對人性的制約只有是依靠法律制度,而且法治制度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由於司法獨立,由於權力制衡,因此可以保障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也就是法治制度的壹個基本原則,是建立法治社會,法治社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做到這壹點,法治社會才會建立,法律制度會是法治制度。
也就是法律制度才會是可以起到法律作用。
如在專制社會,也存在法律,也有法律制度,但是由於司法不能獨立,由於司法受到政治特權的幹預,因此法律只是對於平民是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對於特權階層是可以遊離法律之外,並不能受到法律制度的制度制約。
因此存在的問題,法律制度對人並不能起到制約作用,因此人性的劣性或惡性就會不能受到制約,相反是人性劣性或惡性的泛濫,這就導致社會混亂,如政治腐敗,如社會敗壞。
但是在法治社會,由於司法獨立,因此是可以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只要是違法,任何人就會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法律具有權威,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法律意義。
170
170
這樣,就會有效扼制或制約人性的劣性或惡性,也就是說,只要是人性劣性或惡性的違法行為,任何人會受到法律追究,這樣,法律意義就會確定。
因此就可以制約或扼制人性劣性或惡性,從壹個意義講,由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可以建立法治社會,對於健全的法治社會,就是人是不能為惡,就是人是不能為壞人,只要是為惡,就會受到法律追究。
這樣人就是不敢為惡,也就是不敢做壞事,可以說,由於法律制度的完善意義,由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於法律的權威意義,因此可以把惡是降到最低水平,同時是對人的法治教化,這就是制度文明的文明教化。
也就是人是不敢為惡,人是不能為惡,人是不敢做壞事,人也是不能做壞事。
同時,人性的善,人做好事,人做好人,是受到社會的肯定,也是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人也就會是為善,人也會是做好人,是做好事。
也就是人做好人,人是做好事,人是為善,是受到法律的保護。
相反,如果是法治不健全,如果不是法治社會,惡是泛濫,而善是受到擠壓,也就是人是做壞事,人是做壞人,並不能受到法律追究,相反,人是做好人,人是做好事,有時也是不能成為可能,這就是社會形成醜惡或邪惡勢力對善良的人的擠壓或壓迫。
從法律意義,可以說,人是不可信的,只有法律是可信的,即使人是好人,但是人不是聖賢,人會存在人性的劣性,或弱點或惡性,如人的自私,這是人性的弱點或事實,只要是法律制度不能健全,就會存在人的自私的膨脹。
即使壹個人是好人,在人治社會(專制社會),由於權力不能受到限制,因此人也會有可171
171
能是利用權力謀求個人私利,其實在當下中國的事實可以證明,這就是政治腐敗是普遍現象。
但是如果建立法治社會,如果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制度,政治公共權力就會受到限制或制約,因此人也是不能利用權力謀求個人私利。
這就是法律的意義,這就是制度的意義,只有健全的法治制度(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就可以有效制約權力的腐敗,也就是權力是不能腐敗,這在西方的民主社會是可以得到事實的證明,就是在西方的民主制度,政治腐敗只是極個別人的醜聞,而不是專制社會的制度性的普遍的政治腐敗。
這就是法律制度是堅實的,是可靠的,而人是不能可靠的,因為人有人的弱點或劣性。
因此,通過西方民主制度的幾百年的文明經驗,可以說明,對人性要有精確認知,同時人類也是尋求合理的制度是防止人性的劣性或弱點,因此憲政民主的三權分立是有效的,是可靠的,也是堅實的。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主制度,壹方面是法治制度,也就是法治。
另壹方面也可以吸取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是德治或文治。
也就是法治與德治或文治的有機結合,法治是基礎,是核心意義,但是同時也是德治或文治,也就是強化人文教化。
人文教化,壹是制度文明的文明教化,就是制度文明可以生成文明精神,是可以實現文明精神,人在社會制度的社會運行或社會生活中,人是接納文明精神。
如法治制度,人是可以有法治觀念,是有法律觀念,而且人是遵守法律,這是制度教化,如果人是違犯法律,就會受到法律追究。
172
172
另壹方面,是人文教化,人文教化就是德治或文治,這其實同個人自治也是相關,從社會意義,壹方面是制度文明是實現文明精神,另壹方面就是社會人文生態的構建,也就是公民社會的構建,而這離不開人文教化。
這就是要用文明精神是可以啟迪人,是可以教化人,這是從正面意義,是激發人的優性,是激活人的善性,是人性的優性或善性是可以生發,同時人是接納人文價值,人是提升人文素養,人是有思想,是有信仰,是有道德,這就是德治或文治。
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就會是善行,就會使遵循人文價值,就會是做文明的人。
而不會是做壞事,而不會放縱人性劣性或弱點,而不會是下滑為動物層面。
因此制度文明與人文教化是良性互動,從大的方面,是制度文明的文明教化,這是根本的,也是核心的。
這就是壹方面是民主制度的制度文明,另壹方面是民主制度的法治社會,這就是有機的制度體系,可以說,憲政民主的權力制衡是完善的制度體系。
可以有效扼制惡,可以有效制約人性的惡,可以有效制約權力腐敗。
同時是保護人性的善,使人性的善是受到激發。
因此制度精神要實現文明精神。
同時是人文教化,是提升公民的人文素質,這樣就可以構建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如自由、寬容、健康、正義、光明等。
173
173
第 38 章 限制與監督權力
如果公共權力不受約束或制約,就會導致政治腐敗,因此在民主制度,建立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這樣公共權力是受到限制或制約,因此權力只能用於公共服務,而不能用於謀求個人私利,因此政治腐敗就會根除。
在專制社會,由於特權階層擁有政治特權,而且政治權力不受制約,因此特權階層不僅利用公共權力是謀求個人私利,而且還會利用公共權力是欺壓民眾,也就是不僅形成政治腐敗,而且還會形成政治壓迫或政治宰制。
但是在民主社會,由於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政治公共公權力是受到制約或限制,另壹方面是社會的公共監督,如新聞監督,因此政治公共權力是不能謀求個人私利,因此也就不會引起政治腐敗或社會腐敗。
另壹方面政治公共權力只能用於公共服務,因此,也是不能利用公共權力是壓迫人民,因此也就消除了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從這個意義,在民主社會,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或者,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是不能受到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因此對於民主制度,公共權力是受到限制或制約,對於社會組織也是壹樣,公共權力是在陽光下,是公開的,公共權力是受到社會的監督,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利用公共權力謀求個人私利,也不能利用公共權力是非法行為,因此公共權力只用於公共服務,因此也不會引發社會腐敗。
從政治角度,民主制度的制度制約,可以防止公共權力的腐敗,可以根除政治腐敗與社174
174
會腐敗。
從自由的角度,在民主制度,政府權力是受到限制或制約,政府是有限政府,因此政府是不能強制社會公民,是不能幹預個人自由,也是不能幹預公民社會,政府只能是自由的守夜人。
因此民主制度的政府是有限政府,就是說,政府是不能幹預個人自由,政府的公共權力是受到限制,同時對於政府,不僅不能幹預個人自由,而且政府必須是自由的守夜人,要維護或保障個人自由,也就是要維護自由。
從這個意義,因此有限政府不能擴大權力,不能演化為無限政府。
如果政府權力是擴大,就會有可能是演化為無限政府,因此就會形成專制政府,無限政府就會有可能是幹預個人自由,有可能是威脅自由,就是有可能是奴役或強制社會成員。
因此,在西方的政治哲學中,在西方的民主制度中,特別強調的是對政府權力的限制或制約。
政府的權力受到制約或限制,這就是需要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這也就是司法的獨立意義的制約。
也就是聯邦最高法院可以制約政府權力,也就是政府不能違犯憲法,如果政府是違犯憲法,就會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制約,如對總統或政府的違憲行為提出司法審核,並且是可以通過議會提交議案對政府的制約。
因此在民主社會,為了保障個人自由,政府權力是要受到限制,而且政府是不能違憲,這就是防止有限政府演化為無限政府。
175
175
因此,對於民主制度,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威脅,威脅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是政府,因為政府權力如果不能受到限制,有限政府有可能演化為無限政府。
因此對於民主制度,對於個人自由的保障,就需要人要有明確的認知,也就是個人自由是自由文明的最高價值,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威脅。
但是威脅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是政府,因此政府權力必須受到限制或制約,這是最基本的知識認知。
如果認識不到這壹點,就會有可能引起政府權力的擴大,就會對政府權力的擴大是縱容。
如美國在羅斯福執政期間,聯邦最高法院與政府的鬥爭,就是限制政府權力,就是不能允許政府權力的擴大,這是最典型的民主經驗。
對於中國社會,如中華民國建立之後,由於袁世凱的權力的擴大,或是不能受到制約或限制,因此引發袁世凱的無限權力,最後演化為帝制。
因此,這也是中國的民主制度的社會經驗。
因此,當中國在構建民主文明時,中國人就必須認識到政府權力必須受到限制或制約,政府權力在任何時候不能擴大,政府權力在任何時候要受到限制或制約。
也就是政府必須是有限政府,不能演化為無限政府,因為對於個人自由的威脅,最大的威脅是政府。
因此,個人自由的保障是民主制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會基礎,任何時候,個人自由是不能受到威脅。
176
176
從另壹個意義,由於政府是有限政府,因此在民主社會,政府也沒有政治特權,而且公務員也沒有政治特權,而且政治權力是受到制約或限制,也就是權力是關在籠子裏,因此也就不會存在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
因此對於專制社會與民主社會的比較,民主制度是在高的壹個層面,在民主社會,任何人不僅不能受到權力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而且個人自由是受到保障,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也是有個人權利可以維護個人權益。
但是在專制社會,人不僅不能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人是受到權力的政治宰制或政治壓迫,也就是人是如奴隸壹般。
但是民主社會,人是真正的主人,人是獨立的人,人是自由的人,而且個人自由是最高價值,因此人的生活意義是在高的層面。
第 39 章 高貴
精英文化存在高尚的思想價值,而且最高尚最精華的是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是高貴的價值意義,人接受貴族精神,可以使人有高貴的品性,有高尚的思想價值。
在民主社會,最基本的價值意義是人的意義,也就是民主社會的平民文化是人的文化,是對人的最基本的價值尋問。
但是平民文化的核心價值是精英文化,而精英文化中存在貴族精神。
177
177
因此人接受精英文化,其實也是接受人類文化的最核心最精華的價值意義,可以使人的精神是高貴。
高貴,壹是有高尚的思想價值,二是由於思想價值的高尚或崇高,因此人的精神意義是高貴,也就是人有高貴的精神價值,這樣人就可以是精英,人可以使人是精神貴族。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壹方面是肯定人的意義,也就是最基本的人的價值意義,人的意義是受到肯定,這就是平民文化。
同時,精英文化是受到推崇,是受到尊敬,是受到信奉。
只有精英文化才會塑造精英人物。
也就是在平民社會,盡管大多數人是平民,但是存在平民中的精英。
精英從何而來,精英是精英文化的傳承或接納。
也就是對於精英,就是因為精英有精英品格,有高尚的思想,有高貴的品性。
因此,在民主社會,貴族精神是受到肯定,可以說,貴族精神是精英文化的最高的價值意義。
人是社會的人,人也是思想的人,因此人的塑造或教養,是離不開人文教化。
人文教化就是人文思想對人的教化。
人文思想就要有精英文化,就要有貴族精神,這樣社會才會造就精英,而且精英是有貴族精神。
178
178
因此,在民主社會,精英人物會脫穎而出,也就是會是擁有高的社會地位,因此精英會成為人的楷模,這同樣也是社會對人的教化。
只有精英人物是有高的社會地位,是有高的社會榮譽,這樣社會才會形成文明意義的社會氛圍或制度體系,也就是壹個社會才會是尊重精英,才會是崇敬精英。
這樣人也才會是學習精英。
因此,高貴就是由於人的人文教養的高尚,因此人是可以高貴起來,不僅人的精神意義是高貴,而且人的存在意義也是高貴。
也就是說,高貴是壹種教養,是人文教養,只有人文教養是高的人,人才會是高貴。
相反,如果壹個社會(如共產黨中國)是反精英主義,或是反智主義,如果是拋棄人類的人文精神,這就會造成人的人文精神的蒼白,也就是人是沒有教養。
如果人是沒有教養,人就會變得卑賤,也會是下流,也會是無恥,這樣壹個社會的社會風氣是敗壞。
因此,高貴是高尚的,是崇高的,是偉大的。
只有人的高貴,人才會是高尚,人才會是偉大。
也只有人是高貴,有高的人文教養,因此壹個社會才會造就精英,這樣社會才會湧現偉大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或是藝術家或是人,或是畫家。
這就是人的價值意義,人就是有高貴的人性,同時人也是有高尚的思想與精神價值,這就是人的意義。
179
179
如果人是拋棄人的精神意義,人只會是人性層面,人只會是生物層面,因此人性劣性或惡性就會放縱,因此人就會下滑,人就會墮落,壹個社會就會腐化,壹個社會就會是腐敗,對於這樣的社會,壹個社會是沒有光明或希望的。
不僅不能創造新的文化或藝術,而且人的生存處境會是惡劣(如欺詐、宰制、蒙騙等),也就是人是不會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相反只會是敗壞社會生存環境,也就是壹個社會的社會風氣是敗壞,壹個社會的社會人文生態是惡劣。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人就會生活的是辛酸,不會有幸福的意義。
因此,只有精英文化是受到推崇,壹個社會才會造就精英,而且才會可以提升人的人文素養,這樣壹個社會的社會公民的人文素養是高的。
只有人有高的人文素養,壹方面人才會創造新的文化或藝術,而且新的文化或藝術是高雅藝術,是有高雅的審美趣味,同時由於思想或文化的進步,可以推進壹個社會的進步。
另壹方面,由於人的人文素養是高的,因此也會是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生存環境,也就是人的人文素質是高的,人就會是高貴的存在意義,人只會做好事,而不會做壞事,也就是要把壹個社會是構建的文明與美好,也就是可以把壹個社會創造的幸福、尊嚴、文明的美好社會。
這樣人生活其中,人才會是幸福,這才是人的意義,這才是社會的文明意義。
因此,高貴是同卑賤是相對應。
高貴可以使人是人的意義,而且是高尚的意義,高貴可以使人是偉大,是崇高,是高尚。
相反,卑賤只是人性劣性或惡性的放縱,人只是生物意義的人,而且人不是人的意義,180
180
人只是狗的意義。
對於中國社會,由於社會主義的黨文化對人文文化的破壞,因此需要清除反智主義與反精英主義的流毒,因為在社會主義中國,可以說,是人文精神的荒漠,在這樣的社會,只會是卑劣、無恥、墮落、下流、卑賤。
從壹個意義,人有高貴的精神,人就會是受到尊敬,是受到崇敬,相反人是卑賤,人只會是受到鄙視,只會是受到厭惡。
因此,人要是有尊嚴,至少人是人的意義,也就是是人的精神意義,人是有高貴的精神品性,這才是人的尊嚴意義。
從這個角度,人有人性的弱點,但是對於有人文教養的人,人是可以控制人性劣性或惡性,同時,由於人的人文教養的提升,人性劣行也是會受到改善,也就是人性是可以改善,這時人只會有高貴的精神氣象,而不會存在人性劣性的放縱。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只能是正方向的指向,這就是人類文明的文明意義,對於個人,人也只能是向正方向前進,是提升人文素養,是改善人性,就是人可以做高貴的人,是有人的尊嚴。
第 40 章 承擔
承擔壹個意義是對個人而言,對於壹個人要承擔個人責任,從個人自治的角度講,個人自治意味是承擔,是個人承擔個人責任,是個人對個人負責,也就是個人依據個人思想或個181
181
人意願的自我導向,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尋求人生的幸福與成功,這就是自我負責,是自我承擔。
因此,承擔意味是責任,個人責任就是自我負責,這是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人在個人選擇的道路上,需要人的承擔,也就是當個人在自由選擇之後,意味是在個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上,有時會存在挫折,會存在苦難,這時需要人是可以承擔,也就是人要有勇氣承擔個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上的面對命運。
對於自由社會,由於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是可以自我導向,而且是可以易於自我導向,因為社會空間的大門是在打開,因此壹般而言,由於自由競爭,因此人也是易於成功。
也就是人也是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人是可以尋求人生的幸福或成功,人所面對的不會是社會壓迫,僅僅只是個人生活中的困難或挫折,即使這樣,人也是要承擔,因此人就是要克服困難,是勇往直前。
但是在封閉社會,由於人是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要尋求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會存在大的社會壓迫。
尤其是對於同專制制度是相異的異議人士,也就是只要人是爭取民主與自由,只要人是反抗,有時就會受到專制主義的打擊或壓制,而且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此人承受的壓力要大,即使這樣,人也只有承擔,承擔個人選擇的人生命運。
如此,人也只有是堅定理想,是堅守信仰,只有是勇往直前。
只有人的勇往直前,只有人是向理想目標的邁進,人所承受的苦難也會是有價值,如果182
182
人是退縮,如果人是放棄,那麽人在前進道路上承受的苦難就會使白受,因此,人需要的是承擔。
有勇氣承擔苦難,並且人是向理想目標是勇往直前,從壹個意義,就是人是永遠忠誠於信仰,是追求民主與自由。
承擔的另壹個意義,就是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
因為人是社會人,因此人是生活於社會公共生活中,因此需要承擔社會責任,這也是社會公民的公民責任。
而且人對社會責任的責任承擔,是人的最基本的壹個素養,也是社會公民的壹個素養。
因此人對社會就不會是冷漠,而是積極參與公共社會,而且是承擔社會責任,盡壹個社會公民的公民責任。
壹般而言,在公民社會,由於社會公共生活的敞開,因此人也是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人也是可以培植人的責任意識。
但是對於有的社會,如當下中國(專制社會),由於公民社會的缺失,因此人也是不能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人的社會意識也是缺失或淡漠,人是犬儒主義的存在狀態。
其實,對於當下中國,最需要的是承擔,也就是要參與社會變革的時代洪流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是追求民主與自由,是實現中國的制度轉型,這才是人的社會承擔。
因此,對於有的中國人,由於人文素質的低下,因此缺失的就是社會責任的責任承擔。
對於有誌向、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壹個承擔不僅是社會責任,而且是承擔歷史使命,183
183
也就是有歷史使命感。
面對社會現實,精英人物是順應社會發展的歷史洪流,是勇於承擔歷史使命,也就是擔負謀求民族或國家進步的歷史使命,是擔負謀求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是擔負社會變革·,尋求自由與民主的歷史使命,這就是歷史承擔,也就是承擔歷史使命。
承擔是人的人文教養,人生而並無社會承擔的承擔意識,只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對於社會的認識,對於國家或民族的認識,對於自我的人文素養的提升,人才會有承擔意識。
尤其是對於中國人,有的是自我主義,因此人就需要走出自我主義,是要承擔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的承擔,是作為社會壹份子的最基本的責任意識,也就是是人的本分。
如果只是自我主義,只顧及個人利益,而不顧國家或社會,壹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壹個社會也不會構建為好的社會。
承擔需要人的勇氣,人要敢於承擔,人要勇於承擔,如果人是懦弱,人就沒有勇氣承擔。
“鐵肩擔道義”也就是這個意思。
人在社會面前,人不能不承擔社會責任,人在民族或國家面前,人不能不承擔歷史使命,因為,這是時代的召喚,同時也是個人或公民的社會責任。
第 41 章 血性
如果人是有正義感,人就會有血性,因此人就會是承擔道義,是維護正義,而且為了正義,是可以挺身而出。
184
184
從壹個意義,血性也是生命的血性,就是人有良知,人有正義感,而且是發自內心的,並且也是生命本性,因此就會有強烈的正義感,面對邪惡或醜惡,就會是要批判,或是抨擊,而且是維護正義,並且是敢於挺身而出。
因此,血性是人的很可貴的品性,血性男兒就是敢於直言,敢於抨擊,是勇於擔當道義,並且是敢於維護正義。
因此,對於有血性的人,是充滿強烈的正義感,而且對於寫文章,也是面對現實,是充滿強烈的批判意識,是敢於直言,是敢於扼制醜惡或邪惡。
血性不僅是生命本性的正義感,而且也是人的人文教養的正義感,兩者之間是融合關系,因為人是有激情,同時也是有理性,因此人是有強烈的正義感。
可以說,有血性的人是愛憎分明,壹方面對正義的堅持,是對正義或美好的熱愛,如對自由的熱愛,壹方面是憎惡邪惡或醜惡,是對邪惡或醜惡的抨擊,或反抗或扼制。
因此面對社會的邪惡或醜惡,有血性的人是敢於挺身而出,也就是是敢於抨擊,是敢於挑戰。
同時,有血性的人是敢於擔當道義,有強烈的正義感,因此會是捍衛正義,是會維護善良。
有時人會是無是無非,人會是曖昧,這就是人是缺失正義或道義,人是缺失價值判斷的基本立場,因此有的人是隨波逐流,並且也是沒有基本立場,因此人也是缺失道義。
因此,只要人是有良好的人文教養,人是有正義或道義,因此對於社會就會有基本的價值判斷,人就會明確什麽是是,什麽是非,也就是可以判斷善惡,可以明辨是非,只有這樣,185
185
壹個人才會明確什麽是可以愛的,而什麽是恨的。
因此人也就會明確愛與恨的含義,這樣人就會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在情感上,人就是有愛憎分明的情感。
因此,對於美好,對於正義,是有強烈的美好追求或向往,但對於邪惡或醜惡,就會有憎恨的批判意識或道德判斷。
因此,對於有血性的人,從正面意義講,人就是對於正義價值的捍衛,是對美好價值的追求或維護,如人對於自由的追求,人就會有強烈的美好激情,是永遠追求。
因此,有血性的人,對於美好意義是有強烈的激情,是永遠追求,是永遠捍衛,而不會退縮,而不會放棄。
從壹個意義,如果人是有高的人文素養,如果人是有強烈的美好激情,而且人是對於美好價值的追求,那麽人就會有血性。
這就是正面意義的價值追求,從這個意義,美好的激情是有強烈的力量,同時美好的激情同人的理性是平衡,人的理性是可以牽引人的美好激情。
如壹個人對於自由是有美好的追求,對於正義有強烈的正義感,壹方面人是有理性,但是另壹方面人是有激情,因此人就會有追求自由的強烈激情,人也會有追求美好價值的美好激情,這樣人就會有血性,如寫文章,就會有血性的強烈激情及雄辯力量。
因此,人是勇於追求美好價值,人是敢於追求美好價值,而且人也是不畏困難,也是不畏險阻,這就是,如果人是有思想,人是有信仰,人是有理想,那麽人就會追求理想,就會忠誠信仰,就會在理想的追求中,是無畏無懼,而且也是無怨無悔,人就會勇往直前,為了186
186
理想,為了正義,為了自由,人就會是永遠追求,永遠戰鬥。
這就是人的美好價值的積極追求,因此人也是有血性。
因此,血性既是情感的力量,同時也是理性的思想的力量,是理性與激情的美好的有機融合。
因此,理性與激情是互為激活,也是有機平衡。
因此,血性也就是正義的激情,也是美好的激情,激情是有指向,是指向正義價值,是指向美好價值。
同時,人有正義價值,人有美好價值,因此人就會有美好的激情,這就是激情是正義的激情,是美好的激情。
如此,人就會有血性。
有血性,人就會有力量,不僅是理性的思想力量,而且也是美好的激情力量。
第 42 章 網絡共和國
網絡共和國可以實現網絡民主與網絡自由。
網絡民主是民主社會的壹個部分,因此,通過網絡可以參與民主選舉,可以參與民主討187
187
論。
在民主社會,在自由社會,網絡民主是完全可以實現,民主選舉可以通過網絡實現。
另壹方面是網絡的民主討論,對於民主討論,可以是不同階層的人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具有最廣泛的民主。
由於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參與討論,因此是可以表達不同階層的聲音,因此對於民主討論是最為民主,因此也是最有價值。
民主討論就是不同階層的民主參與,不同階層的人可以表達自己的聲音。
由於網絡民主的自由與民主,而且是自由表達,因此網絡民主是真實的,也就是不同階層的人是真實表達意見。
這樣可以表達不同階層的真實聲音,由於是真實,因此是不同階層的真實意見,這樣可以反映不同階層的意見,同時又是可以表達不同階層的訴求。
由於是真實的聲音,因此對於社會意義,這樣就可以兼顧不同階層的社會利益,就是可以兼顧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
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真實,而可以剔除謊言,在專制社會,存在多的是謊言,尤其是官方媒體,為了愚弄人民,因此是謊言大行。
但是在民主社會,人民享有個人自由,網絡也是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壹部分。
也就是在民主社會,網絡並不需要官方政府的管制,網絡共和國是最民主的,也是最自由的。
188
188
只要是遵守國家憲法與法律,只要是遵守網絡法,因此網絡是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民主與自由。
由於網絡的民主意義,而且網絡共和國是自由的,因此人的意見表達,壹是自由的,二是真實的。
因此,網絡民主是可以真實表達民意民情,也就是可以反映不同階層的人的真實意見。
這對於壹個社會是有益的,因此不同階層的意見會受到重視,這樣可以引起社會或政府的關註。
這對於政策的實施或決策,這對於對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的實現,是有利的,是積極意義。
因此,網絡共和國壹是網絡民主,是具有最廣泛的民主參與,任何人或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參與網絡民主,就是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參與民主討論。
另壹方面,由於網絡自由,因此不同的人可以辦網絡,可以自由表達思想,表達利益訴求,這壹方面是民主,壹方面是自由。
因此,網絡共和國是可以最大限度實現民主與自由。
因此網絡自由,也會多元存在,不同階層的,不同組織的人是可以辦網絡,是可以表達思想,是可以訴求利益。
而且不會受到政府或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因此,網絡自由也是個人自由享有的壹個部分,同樣也是人的言論自由與思想自由的實189
189
現。
從文化意義,對於文化的傳播是有利的或有益的,這樣不同思想或文化是可以傳播,因此網絡共和國是多元意義,也是自由意義。
因此,可以為人提供不同的思想價值,可以提供不同的文化意義,因此是有利於人的自由選擇。
壹方面,是不同思想或文化可以自由傳播,這有利於人的信息交流,也有利於人的自由選擇。
並且不同思想或文化是可以互相交流,即使是互相批評,也是有利於不同思想或文化的發展,也是有利於對於真理的探求。
另壹方面是網絡自由,人是可以自由表達人的意見,並且也是不會受到政府的幹預或管制,這樣人是可以自由討論,也是自由表達。
正因為是可以自由表達,因此也是人的真實意見。
可以說,網絡共和國是最可以實現民情民意的真實表達。
網絡共和國也是最民主的,也是最自由的。
任何人,不同階層的人,是可以自由表達,這就是言論自由,而且不會受到政府或他人的幹預或管制。
因此網絡民主是民主的最大實現。
因此人的自由的實現,網絡共和國也是可以實現自由。
190
190
因此網絡是民主的壹部分,也是自由的壹部分,同時也是人的生活的壹部分,也是公民社會的壹部分,也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壹部分,因為網絡是滲透於人的生活之中。
因此,網絡也並不是虛擬,而是真實的,是人的自由的壹部分。
網絡是可以把不同階層,不同地區的人是聯系在壹起,在民主討論中,任何人是可以表達意見,不論壹個人是在什麽地區,或是不同階層,任何人是可以自由表達。
這就是網絡共和國的魅力,這也是網絡共和國的民主意義與自由意義。
在網絡民主,可以把所有人是集中起來,是積極參與討論,這才是最為民主的,具有民主的最大限度。
同時,網絡共和國又是最自由的,任何人是可以自由表達,並不受任何限制,因此網絡也是自由的最大意義。
盡管網絡共和國最大限度實現了民主,也是最大限度的實現自由,但是網絡共和國的健康運行,需要網絡法的保障,也就是網絡共和國的自由與民主的實現,同現實社會的民主與自由的實現壹樣,需要有法律的約束,這也是必需的,也就是沒有法律,就不會有自由。
因此,在網絡共和國,也是需要人是有高的人文素養,因此人也是不能造謠,不能中傷或誹謗,也不能是攻擊或辱罵。
而是需要積極意義,也就是要有理性意義,要有文明意義,這也是參與網絡民主,人也是需要註意的。
191
191
第 43 章 人的平等意義
在民主社會,由於人的政治地位的平等,因此平等是現實意義,人在社會生活中,人是平等意義。
這裏主要討論平等意義的觀念存在。
由於民主社會的平等意義,因此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也是平等,因此,人也會有平等的價值觀念。
但是在民主社會,依然存在社會地位的差異,也存在貧富的差異,因此,平等觀念在人的思想意識依然有重要意義。
對於壹個人,不論他的出身、地位、貧富,人對他人是平等意義。
平等意義也就是消除觀念的偏差,也是消除人的偏見或歧視。
如有的富人,由於富有,會歧視窮人,這就不是平等意義。
因此平等意義,也就是視任何人同個人是平等意義,在生命尊嚴上是平等的,在人格意義上是平等的,也就是不會歧視他人,對他人也是不會有偏見。
從壹個角度,平等觀念的實現,的確同社會制度也是相關的,也就是在制度意義可以實現平等,因此任何人是有平等意義,也會是有平等觀念,尤其是對於壹般平民,只有制度意義是可以平等,因此人在社會生活中,就會是對任何人是平等,因此人也不會是自卑。
這就是消除了等級差異,人的平等意義是可以實現。
192
192
對於富有階層也是壹樣,在自由主義市場秩序,由於為富是正當意義,因此人也會是承認合理,也就是人是不會仇富,因此人也才會有平等意義,也就是人不會有偏見。
相反,如果在專制社會,有的富人是采取不正當謀求財富,因此人也會是仇富,也就談不上平等觀念。
因此,平等觀念的可以生成,的確也離不開社會制度與社會環境。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平等觀念是可以深入人心,對於有社會地位的人,也是平等對待他人,因為個人沒有任何政治特權,況且即使有高的社會地位,如果人是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因此對他人也是平等意義,而不會是歧視。
因此,這裏主要分析平等的觀念意義。
如果人是有平等觀念,那麽壹個人對任何人是壹視同仁,是平等對待,不論壹個人是貧富,還是壹個人是社會地位高低,對他人是平等相待,並不會存在歧視。
因此,平等意義也就是對人的普遍尊重,人是尊重壹切人,不論壹個人是什麽人,不論出身、地位、貧富,壹個人只是壹個人,只是壹個生命,只是壹個有尊嚴的人,因此人是平等相待,也就是他人同個人是平等意義,在生命尊嚴意義是平等,在人格意義是平等。
如此,人就不會居高臨下,也不會是低三下四,這就是平等意義,人對任何人是不卑不亢,的確,這是很高的人文修養。
在專制社會,的確存在多的醜陋,如對人的歧視,如對人的壓迫或擠壓,有的人是有權勢,就會欺壓他人,有的人是有錢,就會是歧視他人。
但是平等意義,任何人也沒有權力或資格是可以歧視他人,而是人是對任何人是平等意193
193
義。
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任何人可以消除偏見,可以消除歧視。
的確,人真正要做到對人的平等意義,的確也是不易,尤其是社會地位高的人,有時對社會地位低的人,有時會是歧視。
如人文素養高的人,對於人文素養低的人,有時也會是鄙視。
因此人要真正平等對待他人,的確也是不易,這就需要人有高的人文教養,是有平等觀念。
不論人的社會地位高低,不論貧富差異,任何人是平等意義,因此人與人之間只能是平等意義。
只有平等意義,人才會是可以尊重他人,是尊重壹切人,這種尊重是普遍意義的人的尊重,也就是不會欺壓,不會排斥,不會歧視。
因此,由於人的差異,的確人與人之間要有平等意義,的確也是不易。
從另壹個意義,人要能夠受到他的尊重,的確人也是要有值得他人尊重之處,這就是人要有高的人文教養,是受到人的欣賞,因此人也會是受到尊重,這種尊重的確是在高的層面。
對於壹般而言,人對他人也是普遍意義的尊重,的確人要尊重他人,同時人是受到他人尊重,這的確也是人對尊重要有認知。
尊重有壹般意義,這就是平等意義,人是把他人視為壹個人,視為有尊嚴的人,因此是尊重他人,也就是不會傷害他人,不會欺壓他人,不會排斥他人,不會歧視他人。
194
194
這只是壹般意義的平等意義的尊重。
但是另壹種情況,是尊重的高的層面,的確壹個人是有教養,是有社會地位,對社會是有大的影響力,就會受到人的尊重,這是尊敬。
從另壹個角度,人的尊重也是相互的,有時由於價值的沖突,由於個性的差異,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有的人也是不會尊重他人,也是不知尊重是何意義,因此人也會不易受到他人的尊重,盡管如此,但是人也是對他人是有普遍意義的尊重。
的確,有時人會歧視他人,也會鄙視他人,的確或許有的人是人格低下,是不會受到人的尊重,盡管如此,人也是普遍意義的對他人的尊重,就是不會傷害,同時也是不會歧視,因為人只是人,人就是有差異,人有時也是可以理解他人。
因此平等意義同人的普遍尊重是壹個意義。
不論如何,在民主社會,平等觀念會是普遍價值,因此人對他人是平等意義。
第 44 章 法治與法律
民主制度,是法治制度,是法治社會,法治制度是通過法律制度在確定。
壹是憲法,通過憲法的制度體系確定憲法的最高地位,任何人或政黨是在憲法的範圍內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而且憲法的制度體是通過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的法律制度在確定。
195
195
民主社會的憲法是規定,民主社會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的制度體系,是權力制衡的制度體系,也是三權分立的法律體系。
也就是通過法律制度在確定憲法規定的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的制度體系。
這樣任何人或政黨必須是遵守憲法,也就是要遵守法律,是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可以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同時由於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可以確定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因此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受到互相制約。
這樣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運行是在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內,這就是法治社會。
由於是法治社會,因此,第壹憲法是最高意義,第二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或政黨必須遵守憲法與法律。
因此,壹方面是制度制衡,也是法律制衡,也是權力制衡,因此行政、司法、立法必須是在憲法與法律的範圍內,因此,法治社會是完全確定。
另壹方面,也是任何人或政黨的法治觀念,是可以自覺遵守憲法與法律,是在憲法與法律的範圍可以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當法治社會的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在確定之後,這時,任何人或政黨就是在憲法或法律的範圍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也就是在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的框架下,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這樣,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就是依據憲法與法律,而且由於權力制衡,壹方面是權力制約,同時也是法律制約,因此任何人或政黨也是不能違犯憲法或法律,壹切人或政黨必須是在憲法與法律內在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196
196
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也是法律制度的正常運行,任何人或政黨是按憲法程序與法律程序在正常運行,這樣,行政、司法、立法是正常運行,是按制度體系的制度運行。
因此任何人或政黨是不可超出憲法與法律的範圍。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法律體系,也是民主制度的法治體系,也就是是法治社會,是依法治國。
另壹方面是法律制度,任何人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是違犯憲法或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追究,這就是法治社會,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人或政黨不能淩駕在憲法與法律之上。
因此法治社會,是法律制度的制度體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於司法的獨立,由於司法受到立法與行政的權力制衡,因此可以保證司法的公正。
這就是,壹方面任何人或政黨只要是違犯法律,就會受到法律追究,這樣就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可以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法律就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這樣法治社會就會確定,這就是法治,而不是人治,也就是是法律說了算,而不是人是說了算。
由於法律的權威意義,由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法治社會的制度體系是在確定,也就是法治與法律的制度精神是在確定。
這就是民主制度可以確立法治社會的制度體系,可以確定法律意義的法律制約,如此,法治與法律的法治意義與法律意義是可以確定。
也就是是實現了法治意義與法律意義,因此從制度意義,民主社會是確定了法治社會,是確定了法律的至高意義。
197
197
這樣人在社會公共活動中,參與社會公共活動,也是按照憲法或法律制度是在運行,或是人是遵守憲法與法律。
這樣人也會形成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
也就是在法治社會,最基本的壹個觀念是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
這不同於專制社會的人治社會,人是缺失法治觀念,也是缺失法律觀念,尤其是特權階層是淩駕法律之上,因此是為所欲為。
但是民主社會的法治社會,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成為社會公民的最基本的壹個常識,因為任何人或政黨是不能違犯憲法與法律。
由於人是有法治觀念與法律觀念,因此人也是自覺遵守法律。
在自由市場經濟秩序中,人是依據法律在運行,如合同的契約,也就是是依據法律在正常運行,因此法律是對人的制約。
從另壹個意義,法律也是對人的保護,因為人是可以依法而行,如果對方是違約,是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如合同法,因此社會公民是可以依法保護個人權益。
這是法律意義的重要意義。
因此,法律壹方面是制約,而且是互相制約,如合同法,是對雙方的法律制約,任何壹方是不能違約。
另壹方面,法律是保護,就是如果有人是違法法律,是損害壹方的個人權益,人是可以依據法律保護個人權益。
198
198
因此,沒有法律,就沒有自由,如果是缺失法律,那麽就只有是狼的自由,而對於無權無勢的人只會是受到利益損害。
因此,在法治社會,人是有法律觀念,人是依法行事,從這個意義,法律是保護人的自由。
從自由的角度,法律也是在保護個人自由的享有,如有限政府,政府是不能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因此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從壹般意義,任何人或組織也是不能強制個人,也是不能幹涉個人,也是不能侵犯人的自由,如果是侵犯個人自由,也是違犯法律,就會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法治社會,法律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意義,由於司法獨立,因此任何人也是不敢違犯法律,只要是違犯法律,任何人也會受到法律追究,即使壹個人是總統。
第 45 章 良心與道義
良心是人的良知,也是人的善性,如果人是善性在生發,人就會有良知。
從壹個意義,良知也是人的基本特性,也是道德的基礎,從高的層面,良心是同道義是相關。
對於有良心的人,不僅人是善良,不僅是不做壞事,不僅是不傷害社會或他人,而且人是心存道義,人是擔當道義。
道義就是人道,就是正義,就是符合人性的美好價值,也就是正道。
199
199
從壹個角度,對於道義要有精確認知,道義在不同文化,或許有不同指向,但是就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就是人道主義,就是正義意義,而且正義也是符合人道的。
因為人類存在多的誤區,對於有的人也是假借正義,也是假借道義,但是本質意義是邪惡的。
因此,人要對道義有精確認知,道義就是人道,符合人道的才會是正義的,這是最基本的價值意義。
從人道意義可以引發符合人道的美好價值,如自由,如愛,如美好,那麽這些價值也是人道的,也就是正義的。
因此,正義就是正道,是符合人道的,是符合人性的,是人類的美好的價值意義。
因此,正義與人道有是存在共同的價值意義,或許有時是相對意義。
如專制社會,也有正義的價值意義,如符合人道的,如仁政,但是專制社會在面對民主社會時,專制會成為邪惡,是腐朽的,是落後的,是不人道的,是不正義的。
因此有時正義也會有相對意義。
但是不論如何,道義與良知是同壹的,也就是只要是符合良心的,壹般也會是道義的。
從另壹個意義,也就是人是擔當道義,人也是就有良心。
因此,良心的高的層面,就是伸張道義,就是維護正義,就是擔當道義,這就是人的良心。
如在民主社會,人類的正義價值是自由,是民主,是和平,是人道,是幸福,是美好,200
200
是愛,是平等,是公正等。
因此人只有是符合道義,只有是擔當道義,人才是有良心的,因此,良心不僅只是指人性的善,而且也是指人的社會意義,良心意味人是在社會生活中,人是擔當道義,就是人的良心,因此這是高的層面。
如啟蒙運動中,伏爾泰稱為歐洲的良心,就是因為是伏爾泰在擔當社會的道義。
因此,道義是價值意義,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的或正義的價值意義。
從這個意義,在民主社會,人是社會中的人,因此人要有社會良知,也就是人要有良心,這可以解釋為社會良心,也可以是中國良心(對於中國而言)。
因此人就是要擔當道義,是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價值,是維護人類的美好意義。
從壹個意義講,人在社會生活中,人是擔當道義,就是人是有良心,如果人是不能擔當道義,就是人是缺失良心。
從這個角度,良心也就是社會良知,也就是人要有社會良知,這不僅是承擔社會責任,而且是要擔當道義。
也就是要維護正義價值,是要奉行道義價值,這個道義價值,可以是指人類的思想價值或人文價值,如在民主社會,自由、民主、平等、和平、理性、人權、權利、正義、公平、愛等就是人文價值。
因此從人文意義,如果人是提升人文教養,人就會有道義價值,也就心存道義,那麽人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是奉行人文價值,這樣人也就是有教養的人。
201
201
這樣,人就是有良心的,是有社會良知的人。
尤其是對於壹個社會,當壹個社會是處於危機時刻,如當下中國的社會變革,由於社會敗壞,因此道義缺失,這時,就更需要人是挺身而出,是擔當道義,是尋求中國社會的民主進步。
因此,從這個意義,社會良知就是要擔當道義,擔當道義,壹方面也是承擔歷史使命,也是承擔社會責任,也就是社會責任或歷史使命也是道義。
因此道義是寬泛意義。
如此,良心或良知是人的自覺,是人的理性自覺,就是人是自覺承擔道義,是擔起道義,就是要伸張正義,就是要尋求社會進步,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就是人的社會良心或社會良知。
因此,良心與道義是互相生成,如果人是有良心,人就是心存道義,是擔當道義,另壹方面,如果人是承擔道義,是擔當道義,因此人也就有社會良知,是有良心。
從壹個意義,擔當道義,是有良心,的確需要人是要有承擔精神,也就是為了正義,為了道義,可以不計功利,這是純粹的精神意義與道德意義,這才是人的良心,這才是人的道義。
因此人要承擔道義,的確有時需要人的勇氣,尤其是面對敗壞的社會,道義不存,世風敗壞,人要擔當道義,人要改變世界,人要尋求美好的價值意義,的確需要人有勇氣,如當下中國(專制社會)。
因為人的道義擔當,有時存在風險或危險,盡管如此,但是人依然需要擔當道義,需要202
202
承擔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只有這樣,壹個民族才會有希望,壹個社會也會有希望。
如當下中國,人尋求自由與民主,會受到專制政府的打擊或壓制,但是道義是不能不承擔,而且人也是不能屈服專制。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承擔道義的人是越多,壹個社會越是有希望。
如果是良性互動的民主社會,由於社會制度的制度體系的良性互動,因此絕大多數人是存在道義,也就是壹個社會是存在道義,因此人也是心存道義,而且也是平平常常,並不為難,這也只是人的基本素養,也是社會公民的基本責任,因此絕大多數人也會是承擔道義,也會是心存道義,在社會生活中,人是信奉道義,也就是人是信奉人文價值,這樣人也是會有良心,這就是好的社會,人是可以做好人,而且做好人也是不難。
第 46 章 愛好讀書
中國人讀書有功利色彩,如果讀書是有利可圖,人就讀書,但是如果讀書是無利可圖,人就不讀書。
因此,中國人的讀書量在世界上也不是高的。
這就是中國人對於讀書缺乏正確的認知,其實讀書是壹種生活方式,是壹種生活態度,讀書是無任何功利色彩,讀書僅僅只是壹種習慣。
為什麽讀書,就是認知讀書的價值或意義,讀書是長知識,是增長智慧,是提升人文素203
203
養,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如果人是不讀書,人的知識是有限,而且人的人文知識是有限,因此人就會愚昧,就會是無知,這對於人的生活意義也是不利的。
因此讀書要走出庸俗的功利主義,把讀書視為人的壹種習慣,看成壹種生活方式。
對於愛讀書的,讀書也是美好的享受,讀書也僅僅只是讀書,並不從讀書中要獲取什麽,而只是在讀書中享受讀書的樂趣,只是在讀書中增長知識。
壹般地說,愛好讀書的民族,大多有頂級的科學家或哲學家,如猶太人。
但是如果是不愛好讀書,壹般地說,壹個民族的人文素養是低的,而不是高的,因此人的知識是有限,從創造意義,人的創造力也是有限。
對於壹個社會,只有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社會會形成讀書的氛圍,社會會形成讀書的人文趣味,這樣就會愛讀書。
因此讀書也是人的壹種愛好,在讀書中,人是自然而然是長知識,是增長智慧,因此人的人文素養就會是高的。
從壹個意義,只有崇尚精英文化的社會,只有崇尚精英的社會,社會就會是向上在前進,人也是向上在前進,而且人也是會讀書。
讀書的習慣養成,同社會環境是有相關,
如果壹個社會,高的人文素養的人(精英)是有社會地位,是有崇高榮譽,那麽壹個社會就會崇尚精英,也會接納精英文化,因此人就會重視人文素養的重要意義。
204
204
如果壹個社會(如腐敗社會)不讀書可以是有社會地位,不讀書是可以掙大錢,如果是地痞流氓是可以得勢,不僅有錢,而且是風光,壹個社會就不會有人是崇尚精英,也不會接納精英文化,而人只會是學流氓。
因此,對於壹個社會,從社會意義,的確要有制度保障,而且社會也會是有自由競爭,人就是依靠個人的才學、知識、智慧、能力在獲取成功,那麽人就會重視人的自我素質的提升,這樣人才會是讀書。
從這個意義,的確讀書也是有功利色彩,對於壹般的人,的確要培養讀書的習慣,是需要有功利色彩。
但是就從人的生活意義,讀書也是壹種愛好,也是壹種生活方式,閑來讀書,只是美的享受,同古聖先賢的對話,同他人的交流,的確也是美好的生活意義。
因此,純粹拋棄功利色彩,僅僅只是愛好讀書,也是可以的,但是壹般地說,讀書或多或少是有功利色彩。
如人的增長知識,人的增長智慧,這也是功利色彩。
從壹個意義,對於學者(讀書人)多是以讀書為樂,也是著書讀書為業,但是對於壹般常人,同樣也是可以愛好讀書。
這就是讀書,不論是功利也好,還是沒有功利也好,讀書是美好的生活意義,愛好讀書是人的高尚的愛好。
對於知識的價值意義,這是無可厚非的。
其實,在中國的社會現實中,由於庸俗的功利色彩,也由於庸俗的現實主義,尤其是毛澤東時代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反智主義),以及反智主義與反精英主義對人的精神毒害,因此有的人也是譏諷讀書人,這其實是非常惡劣的。
因為在那個時代,窮是好的,文盲是好的,而讀書人是反動的,這就是文明顛倒的壹個時代。
因此,對於中國人,需要厘清是非,也就是要反對反智主義,而是要崇尚智慧,而且要崇尚知識,這樣中華民族會成為愛好讀書的壹個民族。
只有讀書的人才會有智慧,而且會有思想,而且會是有信仰。
對於不學無術的人,就會是缺少智慧,也不會有思想,也不會有信仰,人只會是愚昧,人只會是無知。
這就是基本事實。
因此,對於中國人,只有愛好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社會形成讀書的良好人文氛圍,這樣人就會是愛好讀書,這樣人的人文教養就會提升。
這不僅對社會是有意義,由於人文教養的提升,因此人才會是可以創造好的社會。
從大的方面,只有在良好的讀書氛圍中,才會激發人的創造能力,這就是最高意義的思想創造或藝術(或文化)創造。
也就是只有在有愛好讀書的人文氛圍中,才會是可以培植偉大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或藝術家或詩人,或科學家。
從來沒有壹個大師是文盲,也從來沒有壹個大師是沒有文化。
206
206
人類的進步,是思想的進步,是精神的進步,也就是文化的進步。
文化的進步,就離不開思想或文化的創造。
要創造思想或文化,至少是要有崇尚文化的社會人文氛圍,也就是有愛好讀書的人文氛圍。
中國人總是希望孩子是可以成才,但是就是不明白要成才,至少是要會讀書,不讀書的人是不會成才的。
因此,中國的社會進步,需要中國人要有愛好讀書的良好習慣。
這不論壹個人是什麽人,是要讀書,是愛好讀書,而且是要讀好書,是要讀經典,並且是不要讀壞書(的確有的作品是迎合人的低級趣味),只有這樣,人文文化才會是受到人的崇尚與愛好。
只有人文文化是受到尊敬的社會,壹個社會才會是文明社會,如果壹個社會是拋棄人文文化(如毛澤東時代),壹個社會只會是荒唐社會。
第 47 章 妥協
民主原則是平等協商,因此妥協是民主的基本原則,平等協商要達成協議,就需要雙方的妥協,只有雙方的妥協,才能達成協議。
207
207
如果不能妥協,就不會達成協議。
因此在民主社會,需要人對於民主原則要有認知,如果不能認知,就不能明確民主原則。
在極權社會,存在敵對的對立或對抗,而且對於極權主義,是固執己見,是寸步不讓,因此,就不可能是有妥協。
因此,要達成妥協,要走出自我主義,就是不能只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不論是個人或政黨或組織,因此,對於妥協,是達成各方的社會利益的平衡意義。
也就是對於雙方是可以接受,如此,就需要妥協,需要讓步,是互相妥協,才能達成協議。
因此,在民主社會,固執是壹種缺陷,對於有的人或政黨或組織,如果只是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顧及他的立場,就會是固執,就會是偏執,只是堅持個人的立場,而且是不能讓步,這樣就不能是妥協,因此也就達不成協議。
因此,民主的基本立場是平等協商,只有平等意義的協商,才會是互相妥協。
如果壹方是有政治特權,如果是極權主義的強勢,因此就不存在平等意義,因此有政治特權會是強勢,因此是堅持個人立場,而且是不能妥協,這樣就會形成政治宰制,也就是弱勢的壹方是被迫接受。
但是在民主社會,不論強弱大小,任何政黨或組織或個人是平等意義,任何人也是不能淩駕他人之上,這是達成協議的基本前提。
也就是在民主制度,由於是平等意義,因此在平等協商時,任何壹方是讓步或退讓,就是任何壹方會是妥協,妥協是為了達成利益平衡,也就是對於任何壹方的社會利益可以是最208
208
大限度的維護,同時又是最小限度的損害,這樣才會是達成協議。
因此,妥協並不是軟弱,並不是壹味退讓,只是平等協商的雙方的互相妥協,在妥協中可以達成協議。
這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原則。
因此,民主原則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人是需要平等原則在可以協商。
在極權社會或專制社會,有時也存在民主,但是只是偽民主,盡管雙方是可以出席協商,但是對於專制主義只是強勢,盡管弱勢是在出席,是在表達個人立場,但是由於不平等的地位存在,因此,對於專制主義並不會妥協,這就是專制主義的民主,只有民主形式,並無民主實質,因為專制主義的立場並不退讓,因此依靠強勢依然是政治宰制,這就是專制主義的民主。
但是民主社會,不論強弱大小,任何人或政黨或組織是平等協商,也就是在協商時,任何人並不會有強勢,而且對於平等意義的任何壹方,是有誠意,就是誠心誠意是協商,因此是尊重任何人或政黨或組織,即使有的人或政黨是強或大,但是在平等協商時,並不能是有強勢,就是不能是壓倒對方,也就是不能是依靠強勢是壓倒另壹方,任何人或政黨是平等意義,而且是要妥協,如果壹方依靠強勢是壓倒另壹方,如果是不能妥協,就不能達成協商。
這就是民主制度在民主協商,需要註意的壹點。
也就是必須是平等意義,這對於弱勢的壹方也就是要有平等意義,是提出個人的立場,並且是敢於表明立場,而且是據理力爭,這樣在互相妥協中,就可以達成協議。
因此妥協是互相妥協,並不是單邊妥協,如果只是壹方妥協,另壹方是不妥協,這就不209
209
是妥協,而是壓迫或宰制。
因此對於中國,在民主制度,人是需要明確民主原則,如平等原則,如妥協原則,這就需要認識改變思維方式,因為對於中國,中國人是經歷專制主義的奴役,因此對於有的人是帶有專制主義的思維方式。
因此在民主社會,人要學會妥協的基本原則。
人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也是壹樣,只要同社會或組織或他人發生聯系,壹般而言,人只能是平等對話,是平等商議,是平等交流,是平等談判,這樣在平等意義上是互相妥協,因此有時就需要退讓或妥協。
妥協,有時也會是個人或政黨或組織並不能完全達到利益訴求,但是畢竟是會能夠達成利益的最大維護,而且是同他是利益平衡或均衡。
因為,如果只是站在我的立場,只是達成我的利益訴求,而不能顧及他的利益訴求,因此壹般就不能是妥協,如此,也就不能是達成協議。
因此妥協意味人要有公共立場,是要有互利立場,並不是單壹方面的利益訴求。
因此妥協就是互相退讓,是互相妥協,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單方面的妥協,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妥協,這就不是妥協,而是宰制。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就是要消除政治宰制,就是要消除倚強淩弱,政治宰制只是霸道,只是唯我獨尊。
可以分析,妥協是同宰制是互相對立,在民主社會,需要的是妥協,而要反對或消除的是宰制。
210
210
從這個意義,妥協是可以維護正義,也是可以維護公平,什麽是公平,利益平衡或均衡就是公平,只要存在宰制,就不會有公平。
達成了公平,達成了利益平衡,這就是正義,如果是宰制,這就是不正義,也就是邪惡。
因此,民主原則是可以達成公平與正義。
第 48 章 容忍
民主制度是民選政府,通過政黨競爭是民選政府,當民選政府產生之後,壹個黨是執政黨,壹個黨是在野黨或反對黨。
這時對於在野黨,對於支持在野黨的選民,需要的是容忍的文化心理,這也是科恩論述的。
也就是當民選完成之後,只有壹個黨是執政黨,壹個黨會是在野黨地位,這是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因此,對於落選的在野黨就要容忍,就是承認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就是承認壹個黨是執政地位。
這樣就要等待四年之後的民主選舉,是要等待下壹次的民主選舉的民主競爭,也就是在野黨必須按民主程序,在下壹次的民主選舉競選總統,這就是民主制度,這就是民主程序。
因此,這就需要人的容忍的文化心理,也就是這是理性立場,民主政府的民主選舉是政府更替的民主程序,任何人或政黨是按憲法或法律的民主程序是在運行。
211
211
如足球賽,有輸有贏,但是有的球迷在輸了球之後,是不能接受,而是攻擊足球隊員,這就是不能容忍,這就是不能正視足球比賽的比賽規則,也就是不能認知體育規則或體育精神。
因此對於支持壹個黨的選民,在壹個黨不能獲取總統選舉的執政地位之後,就要容忍,就是要接納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這是理性立場,也是遵守憲法或法律。
也就是不能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對於在野黨不能是暴力主義奪取政權,不能是暴力主義的攻擊或發泄,必須是要等待下壹次的民主選舉的選舉競爭,這就是民主制度,這就是民主程序。
因此,在民主社會,社會公民對於民主制度與民主程序要有正確認知,這是民主制度的制度體系,也是憲法或法律制度,任何人或政黨必須按民主程序從事政治公共活動。
因此,在民主制度,就需要容忍的文化心理,這樣就會排除非理性的不明智的行為。
因此,容忍也就是要克制,要克制人的消極情緒,要克服人的消極本能或沖動,需要人要有理性的頭腦,需要人的理性思考與理性行為。
對於容忍,就是要認知,就是要認知民主制度的民主程序的憲法意義與法律意義,也就是要認知民主制度的社會規則與法律規則,這也就是遊戲規則,這是任何人或政黨必須遵守,因此人必須要容忍。
另壹方面就是接納,人要接納對方是可以競選成功,要接納對方可以民主選舉的獲勝,這就是容忍,這是民主制度的民主規則,是任何人或政黨可以接受的或遵守的。
另壹方面就是克制,也就是要容忍。
212
212
對於中國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從文化心理意義,需要社會公民要有正常遠行民主制度的文化心理,容忍只是壹個方面。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民主協商達成協議,由於是平等意義的民主協商,是利益平衡或均衡,因此不可能只是單方面維護壹方的政治或社會利益,也就是任何壹方的政治或社會利益不可能是完全達到壹方的利益訴求,這就是由於妥協,是達成利益平衡或均衡。
也就是任何壹方的政治或社會利益或多或少是不能完全達成利益訴求,總會有壹定的不盡人意。
這就是民主,這就是妥協。
因此 當達成妥協之後,對於協商雙方就是需要容忍,也就是不能是廢除協議,不能是撕毀協議,也就是要履行協議。
如勞資雙方的工資談判,只能通過妥協,達成雙方的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
當協議達成之後,雙方就需要容忍或克制,不僅不能有暴力主義的傾向,而且必須履行協議。
因此容忍是民主社會中的人的人文素養,也是人的文化心理,人必須有容忍的文化心理,否則,就會是威脅民主制度,就會是對民主程序的破壞。
在人的生活意義,民主也會是深入人心,因此民主思想也會是人的思想素養,也會是人的人文教養,因此人在生活意義,也會是民主意義。
也就是是有民主作風,不論做什麽,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協商,而不是壹方的強勢的壓迫或壓制地位的宰制。
213
213
既然是協商,人就要有容忍的文化心理,就是要接受協商的協議,因為任何人是不可能完全是按個人訴求在實施,也就是不可能是存在專制主義或獨裁主義。
這就是民主,只要是民主,人就要學會容忍,就要有容忍的文化心理。
也就是要學會克制,不能采取非理性的行為,如有壹方是不滿意,只能在協商中是力爭,但是協議達成,也只能是妥協,因此就需要容忍。
從生活意義,容忍也的確是可貴的品質,如家庭生活,人要可以容忍對方同個人不同的差異,如果不能容忍,就會是沖突。
因此對於專制主義思維的人,在民主社會,就要學會容忍,就要是改變專制主義的思維方式。
第 49 章 愛情與家庭
在腐化社會,愛情是壹種奢侈,同時愛情是受到拋棄,但是在良好的文明社會,愛情只是平常,而且愛情是美好的意義。
愛情是美好的情感,盡管愛情有時也是憂傷的,也是痛苦的,但是總的來說,愛情是美好的生活意義。
有愛情,人的生活才會是幸福,如果缺少愛情,人的生活只會是痛苦,即使人是有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如果缺失愛情,人也是不會有幸福。
因此,對於愛情是超功利的,如果是有功利主義的色彩,愛情就會變味,就不會是愛情。
214
214
因此,愛情是純粹的美好情感,愛情只是純粹的愛,因此愛是純潔的,也是聖潔的,也是美麗的。
愛情只有達到純粹的意義,人才會是可以享有愛情的美好意義。
如果愛情是有功利色彩,愛情就不會有愛的美好意義,就會是庸俗的,是低級的,人也就不會享有愛情的美好。
因此,對於愛情,人是要有美好的情感,同時人也是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樣人才會是有美好的愛情。
在物質主義時代,愛情只是奢侈,愛情只會是高高在上,而且愛情是受到嘲弄,是受到沾汙,這就是人是不相信愛情,這其實是人的問題。
但是如果人是純粹的美好情感,那麽人就會是愛,就會是純粹的愛情,愛情只是愛情,並不附加任何外在的浮華。
愛情是有愛的層次,也是有愛的境界。
愛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愛只是愛,是幸福,是關心,是關愛,是同甘共苦,是風雨同舟。
愛也是寬容,是容忍,是包容,是容納,是接納。
愛也是融合,是升華,是美好,是美麗。
愛情可以凈化人的心靈,真正的愛情是純潔的愛,是高雅的愛,是聖潔的愛,是高尚的愛,是美好的愛。
215
215
愛也是有愛的境界,這就是愛是真愛,是至愛。
壹個人愛另壹個人,是真情實感,是內心的真實的美好情感,是從內心發出的,這也是真實的愛。
因此,家庭生活是以愛為基礎,夫妻的愛才會有幸福。
但是愛情是會升華的,在愛的生活中,愛的意義在擴展,愛的生活是在充實。
因此當戀人組成家庭之後,依然存在愛,只有存在愛,生活才會有美好的意義,因此,家庭是愛情的升華,是愛情的遞進,而不是愛情的消失。
在腐化的社會,人是缺失家庭觀念,家庭觀念的缺失,也是家庭責任的缺失。
在良好的文明社會,人是有強烈的家庭觀念。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因此對於人,家庭是人的生活的中心意義,家庭是人的生活的美好意義。
家庭是人的情感的港灣,也是人的生活的港灣,人可以是缺失友情,但是人是需要家庭的美好的生活意義。
因此,人不僅是要有家庭觀念,是享受家庭生活的天倫之樂,而且人是要承擔家庭責任,是對家庭的忠誠。
對家庭的忠誠,壹方面也是對愛情的忠誠,對於夫妻,最需要的是愛情的忠誠,只有對愛情的忠誠,人才會是對家庭的忠誠。
也就是,人是不能背叛愛情,人是不能背叛家庭。
216
216
但是在腐化社會,有的人是流氓成性,因此有的人是背叛愛情,是背叛家庭,而且有的人是卑劣無恥。
因此,對於家庭,對於性,需要有高尚的思想觀念,這就是人是不能存在婚外的性關系,因為,這是淫亂或通奸,這是道德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對於中國人,需要樹立高尚的家庭觀念,要有美好的愛情觀,要改善或克制人性的劣性或弱點。
在性的觀念,中國需要的是保守,也就是要對愛是忠貞,是忠誠,不能存在婚外的性關系。
這就是人要有人的尊嚴,同時人也是要有高尚的家庭觀念與愛情觀念。
對於婚外性關系,只是人性劣性的放縱,不僅有害於家庭關系,而且也是不道德的,在這方面,中國人需要的是性保守,而不是所謂的性開放。
因為這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中國人最厭惡的是淫亂。
因此,對於文明社會,在中國的民主社會,需要人的是人要有美好的情感意義,需要的是人要有高尚的價值意義,這就是家庭觀念的強烈。
如果壹個人對於家庭責任是不能承擔,那麽壹個人就不可能是有社會責任。
儒家學說的齊家、治國,也就是強調尋求家庭的美好意義,而且可以是擔當社會責任,也就是只有把家庭是可以治好,人才會是可以擔負社會責任,是尋求社會意義的美好。
217
217
第 50 章 好人社會
在民主制度,制度文明可以實現思想價值或人文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和平、人道、誠信、愛、公正、正義,因此,制度文明對人的人文教化是積極的、正面的,也就是人是可以接受積極的、正面的人文價值,因此人就會有高的人文素養,人可以是為好人。
在民主制度,民主選舉也是自由競爭,是公平、公平、公正的,因此人是有才智、有教養的人,而且是會脫穎而出,因此,政府會是好人政府。
因此對於民主社會,由於制度體系的制度文明,政府可以是好人政府。
因為,如果有的人是品行惡劣,就會成為醜聞,就會被淘汰,因此壞人是不能是在政府之內。
另壹方面,民主制度的法律體系,可以制約人性的惡性或劣性,因此人是不能做壞人,人是不能做壞事,這就是把負方向的壞是可以阻止或制約。
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制度體系對人的制約,這也就是法治社會的法治文明,也就是由於是法治社會,因此,法治制度可以是實現人的好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制約壞的存在。
這就是法治的社會意義。
因此,從法治意義,民主社會是好人政府,是好人社會。
另壹方面,是人的人文自覺,是人的道德自覺,也就是人是願意做好人,這樣社會就會是好人社會。
218
218
人的人文自覺也就是德治,因此中國的民主文明可以是法治與德治的融合,這樣就可以構建好人社會。
從人的人文自覺,也就是人是有思想,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性,因此人是自覺自願是做好人,也就是人是信仰人文思想,是願意提升人的人文素養,並且在社會生活中,人是踐行人文價值,也就是人是做好人,這樣民主社會就是好人社會。
另壹方面,是人是有公共意識,是有公民責任,人是自覺承擔責任,是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這也是人的道德自覺。
要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至少人是願意做好人,也就是人人願意做好人,壹個社會也會是好人社會。
因為社會是由人在組成,因此,人的道德自覺或人文自覺,就是壹個人是願意做壹個好人,並且也是願意公民社會是好人社會。
如果人人是做好人,那麽公民社會就是好人社會,這是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就是要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這也需要是承擔公民責任,也就是人不僅願意做壹個好人,而且在公民社會中是壹個好的社會公民。
這就是人是承擔公民責任,也就是承擔構建好人社會的公民責任,如人的誠信,如人的愛,也就是對於好人社會的構建,作為社會公民要做什麽,要承擔什麽責任,要有什麽樣的人文素養。
作為壹個人,壹個人是好人,在公民社會,人也是壹個好人,是壹個好的社會公民,這樣公民社會就是好人社會。
219
219
另壹方面,由於法治與德治,可以構建健康、積極、美好的社會人文生態,也就是有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就是是樹立正氣,是樹立高尚的文明之風。
這樣,在良好的社會人文生態中,壹方面也是對人的人文教化,人在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人就會可以是做壹個好人。
另壹方面,是社會風氣對人的制約,也就是即使人是做壞事,是做壞人,人也是不敢做,也是不能做,這樣就是良性互動。
這是法治與德治的良性互動,是個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這樣對於民主社會就可以構建健康、積極、美好的文明社會,也就是可以構建好人社會。
胡適曾提出構建好人政府,是構建好人社會,這也是符合民主社會的社會實質。
就是在民主社會,是可以實現好人政府,是可以實現好人社會。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主社會的文明構建,從社會意義,是法治與德治的有機結合,如果只是強調法治,而忽視德治,社會公民就會缺失道德自覺或人文自覺,也就是對於公民社會,對於個人,人就不會是積極主動或自覺構建好人社會,人也不會是自覺提升人文教養,因此也是不利於好人社會的構建。
因此,法治與德治的有機結合,法治是硬件,德治是軟件,這樣可以是良性互動,法治是大的基本框架,德治是細微的調節。
通過西方的民主經驗,可以分析,西方社會良好的社會氛圍,是同人是自覺遵守人文價值是有相關,也就是同德治也是相關。
對於公民社會中的社會公民,人是好的社會公民,人是有好的人文素養。
220
220
同時也是同人的公民責任或社會責任是相關,也就是人是承擔社會責任,是願意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的社會。
因為只有是構建好人社會,才會是符合人性的基本善性,是符合人道,是符合人性,這樣人才會是生活的安全、舒暢、幸福、快樂、美好。
相反,如果在敗壞社會,人就缺失基本的安全,也就不會是有幸福的。
因此,把公民社會構建為好人社會,人在社會生活中是有安全,生活的是幸福、舒暢、美好,這樣人就會有歸屬感,也是有家園感。
也就是公民社會是生活家園,而且是心靈的生活家園,這樣才是美好的文明社會。
第 51 章 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是三個思想價值,獨立、自由與愛。
獨立與自由價值是融合相關的價值,在自由社會,是開放教育,也是自由教育,不論是幼兒教育、小學教育,還是中學教育、大學教育,自由教育是基本的教育思想。
由於是自由教育,也就是在培養人的自由導向,也就是培養人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就是說,個人自由的享有是從幼兒教育的自由教育是開始的,在自由教育的開放教育環境或學校,人是在學習如何享有個人自由,這樣人是在不斷提升個人自由享有的自由能力,其實也就是人的自我導向的生活能力。
人的自我導向,就是個人自治,個人自治的自我導向,也是培養人的獨立能力。
221
221
可以說,壹個人運用自由的能力越強,壹個人的個人自治的自我導向的生活能力就越強,壹個人的獨立意識與獨立能力是越強。
因此人的獨立是從小在培養,尤其是在學校教育期間,學校的自由教育,為人可以學習享有個人自由是創造了自由的空間,另壹方面,家庭教育、社會環境也是學習個人自由享有的壹個方面。
也就是在自由社會,是自由空間,是人是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空間或自由空間,人生活於社會生活中,自由價值是最核心的價值意義,因此,不論是從家庭或學校,還是從社會,是在培養人的自治能力。
也就是培養人的自由能力,也就是如何享有個人自由的生活能力或社會能力,而且在自我導向的個人自治中,人是在獨立,這個獨立,就是個人獨立,是個人的獨立的生活能力或社會能力。
因此,在十八歲或十六歲的成人儀式之後,壹個人就是完全是獨立生活,也就是通過十幾年的學習或教育,壹個人是具有了個人自治的完全的生活能力,這就是人的獨立意義。
因此,獨立並不是只是指人的成人儀式之後的獨立,而是人的獨立意識是從小在培養,只是在達到社會公民的年齡,壹個人是完全有理性能力或社會能力是個人自治。
因為,自由是自由社會的最核心的價值,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因此自由可以是中國精神的核心價值。
同自由相關的價值是獨立,也就是個人自治就是人的獨立意義,因此獨立也是社會公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意義。
222
222
也就是中國精神,是民主中國的社會公民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價值意義。
對於中國人,愛是獨特意義,也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可以說,愛可以說明中國人的人性特質。
因此從先驗意義,可以確定中國精神的核心價值,獨立、自由、愛。
這也是借鑒美國精神的壹種思考。
也就是對於中國精神,是自由中國的社會公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意義。
盡管在自由中國,核心價值有其它的價值意義,但是對於社會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意義是獨立、自由、愛。
在自由中國,對於中國公民,如果具有獨立、自由與愛的精神意義,對於壹個公民,是社會公民最基本的社會能力,也是作為社會公民的壹個人,這是社會公民在自由社會是可以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的價值意義與生活能力。
從自由中國的民主文明而言,獨立與自由是社會公民的公民價值,這是社會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以獨立生活的最基本的價值意義。
但是對於自由中國的社會文明,壹個價值指向是幸福文明,因此對於中國人,由於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因此中國人的壹個價值就是愛。
也就是在充滿愛的社會,人是關愛,人是關心,人是愛人,這樣人在社會生活中,才會有幸福意義,因此,對於中國人,是可以構建中國的幸福文明。
從精神意義,從思想價值,中國精神也可以是中國人在民主社會中的精神意義,也就是223
223
中國魂。
在民主中國,如果社會公民有最基本的價值意義,如果人人是獨立、自由與愛的社會踐行,那麽民主中國就有了精神意義,也就是有了靈魂,這就是中國魂。
可以說,中國人是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文明的特質意義,因此這也是中國特質。
而且獨立、自由與愛也是相融相關的,對於獨立自由的社會公民,也就是個人自治,是壹個人完全可以獨立自由的自由生活,對於個人意義,社會公民是高素質的社會公民,因此,這樣人才會是可以關愛人,是關懷社會。
也就是人是自愛,自愛也就是個人自治,也就是個人是把個人生活經營的美好,是把個人的事做好,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壹個人才會是愛社會,是愛他人。
如果壹個人連個人的生活是不能好的安排,是不能個人自治,是不能自我導向,壹個人也是沒有基礎是關心他人,是關懷社會。
也就是獨立與自由是強個人,社會公民是合格的社會公民,是強的社會公民,這樣的社會公民是可以構建美好的社會,這就是強社會。
也就是由於社會公民的公民素質的高,壹個社會是可以提升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才會是把社會是構建的美好意義,這就是強社會或大社會。
中國精神也只是先驗意義的提出,而且也是在民主中國的構建中的經驗總結,因此這裏只是個人意義的思考意義。
也就是只有中國人在追求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只有中國人在構建自由中國的文明進程中,中國人可以顯現出來的最高貴的精神意義,可以是中國精神,也就是中國人的靈魂意義。
224
224
第 52 章 宗教的意義
從個人意義,人有不同的信仰意義,有政治信仰,有生活信仰,有的人是宗教信仰,因此對於人的心靈意義,宗教同人的心靈是相通,因此人也會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也是人的心靈的安寧,因為宗教教義也是同人的心靈是相通,同人性是共通的,可以說,人有心靈意義的精神追求,有時會指向宗教,在宗教中可以尋求心靈的純粹與安寧。
在中國的西化進程中,基督教也是進入中國的視野中,而且信教的人也是增多,這樣在中國也會是宗教的多元意義,有佛教,有基督教,也有道教,有伊斯蘭教,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壹般地說,宗教信仰對人是有利的,也是無害的,因為宗教信仰也只是人的信仰的壹個方向。
由於宗教的多元,因此宗教需要的是寬容,也是互相尊重,人是尊重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且人也是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
因為中國是缺失宗教信仰的壹個國家,人對宗教信仰也是知之甚少,盡管現在信教的人也是多,而且也是正常,但是畢竟中國缺失宗教信仰。
尤其是共產黨中國對於文化的破壞,宗教信仰也是受到限制(如文革時期),但是在自由社會,宗教信仰是人的信仰自由,因此任何人也是不能幹預或幹涉。
壹般地說,信仰宗教對於個人意義是有利的,至少人的心靈意義是在活化,而不是沈淪,225
225
如信仰宗教,人也是為人與善,是關懷他人,並且個人的心靈也會是純凈。
如果宗教信仰對個人是有利的壹面,那麽對於社會,宗教信仰也是有積極意義,至少是有利於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構建。
對於社會的和諧是有益的,也是有利的,如宗教信仰的人也會是克制,也會是和平,壹般也是不會有暴力主義。
因此,宗教在中國社會,或許今後信仰宗教的人會多,但是如果宗教信仰是多元意義,而且信教的人多,這時就需要宗教寬容。
因為,中國並不存在宗教信仰,因此也無宗教沖突的現象,對於今後,如果宗教信仰的人是增多,而且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這就需要宗教寬容,也就是不能是教派沖突,而是和平與尊重,人是要尊重人的不同的宗教信仰的選擇,這也許是重要的壹點。
因為現代社會是國家與宗教的分離,因此對於國家或政府壹般不會受到宗教的幹預,宗教活動也只是僅限於人的生活意義之中。
但是宗教對於公民社會也是不能幹預,但是存在宗教文化對世俗文化的滲透,只要有信仰宗教的地方,就會有宗教文化,而且對於信仰宗教的人,也是存在生活意義的不同。
因此,這也是需要人的尊重與寬容,也就是在中國是可以有不同的宗教,而且宗教也是可以同世俗文化的交流。
因為在現代社會,的確宗教信仰僅僅只是人的信仰的壹個方面,而且對於宗教信仰大多也是在中下層的社會人群中。
不論從個人意義,還是從社會意義,宗教信仰對於社會或個人是有益的,也是無害的。
226
226
這其實就要避免宗教狂熱主義,也就是信仰宗教不能滑向狂熱主義,因為狂熱主義,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政治信仰,壹般是有害的,會對社會是有危害。
因此,壹般的宗教信仰,人不僅是有愛心,是善良,而且是和平,是理性。
而且信仰宗教,也只是信仰宗教的教義,從大的方面,也只是尋求心靈的純凈與安寧。
第 53 章 民主
民主是人民主權思想,就是人民是可以做主,實現人民主權思想是民主制度,就是民主制度是可以實現民主,是可以實現人民主權思想。
因此,民主文明是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是民選政府。
民主制度可以實現人民是主人的制度體系,因此,核心制度是憲政民主,憲政民主是三權分立,是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制衡,而且政府首腦是由全民選舉產生。
因此,現代民主制度也是代議制,也是兩黨制,同時也是聯邦制。
也就是由人民選舉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力,如議會的議員是民選,如總統也是民選,在民選之後,民選代表可以行使政治權力,同時現代民主制度是間接民主。
人民並不直接行使政治權力,而是由民選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權力,這是間接民主。
如民選總統,總統可以提議政府人員,由議會可以審議,通過權力制衡可以確定政府人227
227
員。
由於是民選政府,因此間接民主也是多數原則,如民選總統,是票數最多的黨派的候選人可以當選,也就是是多數支持的候選人可以當選,這是多數原則。
因此對於少數,可以有少數的權力,盡管間接民主是多數原則,是多數確定的議案在通過,如公民公投,但是對於少數,少數的權力依然要受到尊重。
從壹個意義,這是為了防止多數原則的弊端,如公民公投壹項政策,多數通過就會生效,這是有利於多數,這是多數原則,這時在公投時,少數意見是受到否定,但是少數的權力依然要受到尊重。
因此,民主是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壹是民主,壹是自由,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可以使個人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個人自由的實現,另壹方面,民主制度可以是民主的實現,民主是通過民主制度在確定。
因此在民主社會,人的社會生活是民主文明,因此,人也會是有民主信仰,也是有民主觀念,也是有民主作風。
這樣不僅民主制度是民主原則,而且人的社會生活中,也是民主原則。
民主相對於專制或獨裁而言,專制是當權者或專制主義的獨斷,但是民主是人民的民主協商。
任何決議是由人民共同的民主協商,或是民主公投。
從壹個角度,如托克維爾所說,民主是可以改善民風與民情,由於民主作風,因此人就不會有專制主義的專橫、霸道、武斷、偏執、狹隘,而是民主作風的協商、平和、平等、溫228
228
和、隨和。
民主也意味是平等,因為是人民民主,任何決議是要人民或公民的共同協商,或共同投票決定,因此,社會公民是平等的,任何人是不能淩駕於他人之上,這就是民主的平等。
任何人是平等意義的社會公民,任何社會公民是有神聖的壹票,是有神聖的決議權力,而且是不受剝奪。
因此,民主可以是平等意義,任何人是社會公民。
另壹方面,民主會成為人的民主觀念,因此民主也是人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是人的信仰,因此,民主觀念在民主社會是深入人心,而且是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由於是民主觀念,因此人就會是民主原則,而且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是行使民主原則,也就是可以正常運行民主制度。
因此,民主制度與民主觀念是相互關聯,民主制度可以培植人的民主觀念,人的民主觀念可以使人是正常運行民主制度,而且也是民主作風。
因此民主最大的基本原則是協商,而不是獨斷,民主是共同協商,不論是社會公共生活,還是家庭生活,民主不僅是思想觀念,是人的作風,而且民主是壹種生活方式。
也就是在民主社會,人是民主的生活方式,人人是民主,因此是互相協商,是共同決定,盡管也是多數原則,但是也是體現了民主。
在民主社會,政府是民選的,政策或決議有的是全民決定的,因此這是真正體現人民主權的思想。
229
229
什麽是人民是天下的主人,就是人民是可以做主,就是不會有人或政黨是可以淩駕人民至上,總統是由全民民主選舉的,議員是由人民民主選舉的。
政府的重大政策是公民公投決定的,這就是人民是決定的,人民是社會的主人,這就是民主。
因此為了實現人民主權,因此民主制度是健全的制度體系,通過憲法與法律的法律體系確定民主制度,如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
這樣可以真正實現人民主權思想。
因此,民主制度就是不同於專制制度的制度體系,同時民主制度可以實現民主文明,可以確定民主思想。
而且民主制度是健全的制度體系,如三權分立的權力制衡,是可以保證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而且是可以保證民主制度的制度確定,也就是防止民主制度的受到破壞。
如行政權力受到立法與司法的權力制衡,這樣可以防止政府權力的擴大,因此,政府可以限制為有限政府,而不能擴大為無限政府,也就是防止政府演化為專制政府。
這也許是民主制度最需要防範的制度體系。
另壹方面,民主觀念深入人心,人就會是信仰民主,而且是民主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意義,因此就可以自覺是運用民主,因此也就是可以保證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行。
第 54 章 和諧與平衡
230
230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但是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現代價值。
西方社會的工業化,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的壹個代價,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當人類意識到自然環境的破壞不利於人類生存時,人類又開始改善自然環境。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中,就有和諧的意義,和諧的壹個方面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就是人不要或不能破壞自然環境,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就是不要破壞自然環境。
因此人類中心主義是有缺陷,人類以為人類是地球的主宰,人類是以人類為中心,進而是破壞自然,其實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是錯誤或偏激。
因此,在未來的中國社會的文明構建中,中國要吸取經驗教訓,應該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念。
只有人與自然是和諧相處,壹方面人不能或不會破壞自然,這有利於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另壹方面,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是在大自然中可以享受自然之美。
在中國的古典文明中,就存在人在人自然中的享受之美,那麽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人類依然需要修正錯誤觀念,要尋求大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另壹方面是社會的和諧,如人與社會的和諧,這其實涉及社會形態,也就是要實現社會的和諧,至少壹個社會是文明社會,也就是社會可以是平衡狀態。
這就是社會利益的利益平衡,按理想主義的分析,在民主中國,中國的中產階層是最大多數,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是擁有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這就是利益平衡,只有這樣,也才會231
231
是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就是只有絕大多數人是生活的富裕,中國社會才會是好的社會,才會是和諧社會。
但是當下中國,只有極少數人是擁有社會財富的大多數,絕大多數人只是擁有社會財富的少數,這就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失衡,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並未有大幅度的提升,只有極少數權貴是富裕生活,因此社會就不可能是和諧社會。
因此,要尋求社會的和諧意義,只有尋求社會財富分配的平衡意義。
另壹方面,是人與社會的和諧,這同社會也是相關,如果人在社會中是有自由,是有尊嚴,是有幸福,而且人的生活水平是富裕或高的(絕大多數人),這樣人才會同社會是和諧。
如果社會利益分配是嚴重失衡,人在社會生活中只是苦難,只是艱辛,只是辛酸,就不可能是人與社會的和諧,而且有的人會有極端的暴力傾向。
因此對於民主中國,要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除了在民主制度是可以保障人的個人自由,而且要尋求社會文明的綜合意義,也就是幸福文明。
要實現幸福文明,只有提升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準,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是中產階層,是擁有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對於富裕階層只能擁有社會財富的少數。
而且社會建設,要有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對於平民的生活意義要有改善,如免費教育,如免費醫療,也就是要提升絕大多數人的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
從這個意義,中國的現代文明的構建是任重道遠,但是對於中國現代文明的構建,中國人要有明確的思想觀念或理想目標,壹個方面就是和諧,也就是平衡。
另壹方面平衡,也是指政治或社會利益的平衡,這就是平衡原理或平衡原則,這就是在232
232
具體的政治或社會公共生活中,要根據平衡原理,尋求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
這就是最大限度的維護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同時又是最小限度的損害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這就是最大化與最小化原則,只有這樣才會可以達成利益平衡,也就是不會存在政治宰制或社會宰制。
對於民主社會,可以實現平衡原理,因為不同的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另壹方面民主原則是協商原則,因此在民主原則下,不同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是可以平等對話,可以是平等協商,可以是平等談判,這樣就可以實現平衡原理。
只有利益的平衡,才會有和諧的共處。
因此,和諧社會的文明意義,並不只是觀念意義,而是要把和諧價值實現為現實可能。
因此和諧是以平衡為基礎,只有平衡關系,才會有和諧關系。
如果是利益失衡,只會存在對抗或敵視,如當下中國的仇富、仇官,這就是由於社會利益的嚴重失衡,也是由於貧富的嚴重失衡。
因此,對於中國的民主中國的構建,對於民主文明可以有綜合意義的文明提升,壹個指向就是公平正義,壹個指向就是幸福意義。
因此要實現正義文明,要實現幸福文明,至少中國的民主文明是平衡意義,由於平衡就會是和諧意義。
因此對於中國的現代文明,和諧依然是具有現代價值的思想價值。
同樣平衡原理也是重要的思想原則,平衡也是重要的思想價值。
233
233
因此平衡是利益平衡,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平衡,是社會平衡。
第 55 章 中庸
中庸是兩個意義,壹是中,壹是庸。
中是指適度,是適中,是不能過之或不及,也就是不能偏激,不能極端,這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中的含義。
盡管中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但是在英國文化傳統中也是有中庸的價值,這也是中西文化相合的壹點,但是中庸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現代價值。
也就是中庸原則,是排除極端主義,極端主義壹般是過於偏激,是過於極端,因此會具有破壞性,尤其是傾向暴力主義。
從觀念價值,中庸也是不會走向極端,也就是不論思想,還是情感,是不會過於偏激,是不會滑向極端。
因此,中庸壹般是溫和,是平和,這樣可以把極端主義是排除之外。
尤其是人的思想或行為,堅持中庸,就是排除極端主義的思想,也就是堅持中庸,是適中,是中和。
對於中國人,有時也是過於偏激,有時也會是極端,如社會主義革命的暴力主義的極端,這是消極革命的極端主義。
234
234
因此,壹般地說,極端主義會是消極意義。
當然壹般而論,只要是堅持中庸原則,因此有時即使是偏激壹點,但是不會滑向極端主義。
如革命,有積極意義的革命,但是堅持中庸,就不會是極端主義,而是溫和,或是適度的。
庸是平凡,是平常,對於壹般常人,生活於平凡之中,生活也只是平常,也只是平淡,因此也只是平常,也就是人是平常,也是有平常心。
但是對於精英分子,有時會走向崇高,會走向偉大,如思想家或哲學家,如藝術家或詩人。
但是當人是走向偉大時,在走向崇高時,這時就需要的是中庸,也就是要有平常心,這就是平凡的偉大,或偉大的平凡,是崇高的平常,或是平常的崇高,也就是是回歸平常之中,是走向平凡之中。
這對於人的生活意義是有利的,同時也是有益於精神意義的探求。
如果只是偉大,只是崇高,只是向神性的邁進,只是向偉大的超越,這是人就會遠離平常,就會遠離平凡,就會是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就會是處於半空中,就會如懸崖中的樹,因此人就會是孤單,就會是孤獨,就會是封閉。
因此,即使是偉大,也是歸於平常,這樣同現實世界是相通,同平凡世界是相通的,也是同普通民眾是相通的。
因此對於精英分子,不論飛的是多高,不論是多麽偉大,也是要同現實世界是相通,也235
235
就是要回歸於平凡之中,這樣人的心理或思想會是平淡,也是平凡。
否則,只是邁向偉大,有時同現實會是劇烈沖突,因此人有時會是偏激,會是極端,因此是不利於人的精神意義的探求。
因此對於中庸,在現代社會,依然有現代價值。
對於中庸,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
對於民主中國的文明構建,因此也是要避免極端主義,也是要避免過於偏激的某種存在,也就是人的思想或行為,要是以中庸為價值指向。
從壹個社會講,堅持中庸,避免極端主義,避免過於偏激,就可以避免消極的意義,也就會把壞的可以降低。
因為,如果是走向極端,是過於偏激,就會有極端行為或思想,這對於社會文明的構建是不利的。
可以說,壞的或消極的,大多是極端,大多是過於偏激。
尤其是當人是受到挫折,尤其是當人是處於應激狀態,有時人的思想會偏激,人的情緒是偏激,這就需要人的理性或理智,需要克制人的過激情緒,需要人是從偏激的思想中回歸於平常之中。
因此對於中庸,的確人可以是平和、溫和的價值意義。
如果人是堅持中庸,因此壹般也是不會極端,也是不會偏激,而是平和,而是溫和。
這同樣也是人的人文修養,因此中庸也是思想價值或人文價值,人在社會生活中,人是236
236
認知中庸,人就不會有偏激或極端的思想或行為,即使有時是處於偏激或極端,人也會克制或理性,會從偏激或極端中回歸於平常之中,就是人是不會滑向極端或偏激。
這就是人的理性認知,是理性認知中庸的價值意義,因此人會是有人文修養,就是避免極端或偏激,而是持中庸立場,是適中,是適度,而不是極端或偏激。
因此,對於中國人構建中國的民主文明,需要有中庸的價值意義,這樣就可以把極端主義排除在外,而且也不會出現過於偏激,即使是偏激,人也會是可以調整,不會有過激行為。
因為極端主義或過於偏激,壹般只會是消極,是破壞,不會有建設意義。
如人的美好激情,也是需要人的理性牽引,也是情與理的平衡意義,也就是可以避免熾情,這就是中庸原則。
因此,人需要的是平和,是溫和,是文雅,人不是暴戾,不是粗野,不是粗暴。
第 56 章 美好
在自由社會或民主社會,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義、幸福、權利等思想價值意義是可以實現,這些是正義價值,也是美好價值。
因此,相對專制社會,民主文明是美好社會,因此,美好價值是可以實現,而且人是生活於社會之中,人也是美好的存在意義。
也就是當美好價值是可以實現時,人是在社會生活中是可以感受美好,如自由的尊嚴與幸福,也就是人是生活於美好生活之中。
237
237
這樣,人也會是有美好的情感,也是有美好的生活感受,因此,人的生活意義也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
也就是人的美好情感,壹方面是人的心靈世界是有美好價值,因此人是向往美好,是追求美好,這樣人就會有美好的情感,也是有美好的感受。
這是美好意義的正方向的追求,這就是人的心靈世界是存在美好價值,這樣人就會是尋求美好,而且人會有美好的心靈感受。
另壹方面,是人在生活之中是可以感受到美好意義,也就是生活是美好意義,這樣可以激活人的美好心靈,也就是美好情感是可以培養,因此人也會是美好的生活,也是美好的感受。
在專制社會的敗壞社會,有時人感受的只是壞,只是壞或惡對人的不良刺激,因此只會是人產生消極或不良情感或情緒,如憤怒,如悲傷,如憂傷。
盡管人的心靈世界是有美好價值,人也是在尋求美好意義,但是壞或醜惡的不良刺激也會敗壞人的美好情感,因此也會有不良的生活感受。
因此,從社會意義,從生活意義,人要有美好價值的美好心靈,也就是從心靈意義,人是有正方向的美好的思想價值,這就是人的思想,是人的信仰,是人的美好心靈。
這樣在生活意義,如果是可以感受到美好,如果是可以觸摸到美好,就會是激發人的美好情感,因此人就會有美好的感受,也是有美好的心靈。
因此,人的心靈世界與人的存在是相關的,在民主社會,可以形成良性互動,人在社會生活中,大多是可以有美好的生活意義,因此人是美好的感受,人是美好的生活,因此人也238
238
是有美好的情感意義。
從社會意義,美好價值的尋問,可以促使人是可以實現美好價值。
從大的方面,民主社會可以實現民主文明,民主文明可以實現民主社會的美好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正義、公平、權利、愛、人道等。
但是從民主文明的綜合意義,要實現正義文明,要實現幸福文明,依然需要民主文明的文明構建,也就是不斷改善,是不斷完善的文明進程。
也就是如果人是有美好的思想價值,人就會是可以尋求美好價值,是尋求可以實現美好價值,這就是正方向的邁進,是向正方向的美好意義在前進。
這樣社會就會是線性的正方向在前進,而且可以把醜惡是降到最低。
因此,不論什麽社會,不論什麽時代,人需要有美好的價值意義,也就是人是要向美好的思想價值在邁進,而且是可以實現美好價值的生活意義。
從人的心靈世界,人有美好的價值意義,人也會是有美好的情感。
從社會意義,實現美好的價值意義,美好價值就是美好生活,也就是人的生活意義,因此人就會是可以感受美好,而且人也會是美好的情感。
因此,美好也是人文價值,也是思想價值,壹切美好的價值意義,就是人可以尋求的美好。
從幸福意義,也只有人是生活的美好,只有人是可以實現美好價值的生活意義,人才會是幸福的。
239
239
因此,苦難或痛苦就是由於人的生活意義不能是美好意義,不能是幸福意義,也就是人是受到社會壓迫或社會奴役,人在社會生活之中,是受到擠壓或欺淩,也就是是醜惡或壞的在壓迫人,因此人只會是苦難或痛苦,盡管人也有美好的意義尋求,但是生活存在對人是壞的不良刺激。
因此,不論什麽時候,人需要有美好的心靈世界,也就是人是有美好價值的價值意義,這樣人才會是可以追求美好,是可以實現美好。
只有人的生活是美好意義,只有人的生活是可以享有美好,如人對個人自由的享有,這樣才會是幸福意義。
因此,中國人對於民主文明的文明構建,就是要尋求美好價值的價值實現,也就是要構建正義文明,是構建幸福文明。
也就是要實現美好價值,人的社會生活是美好意義,如對個人自由的享有,在社會生活中是可以實現的,也就是是自由生活的本身,人是在享有個人自由,這就是人的美好意義的生活,也只有這樣,人才是幸福的,這就是幸福文明。
也只有是美好價值的實現,是正方向的思想價值的實現,這樣才會是正義社會。
如個人自由的享有,如公平的實現,如正義的實現,這樣壹個社會才是正義社會,也會是正義文明。
因此,壹切美好的價值意義,也是正義價值,也是美好價值。
美好生活是高尚生活,是高雅生活,是清雅生活,是淡雅生活,是文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