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階級的反共宣言
Posted: Mon Oct 18, 2021 3:15 am
作者 獨立工會 寫於不同歷史時期 整理於二零二一年
中共已經徹底淪為共產主義事業的叛徒
中共實行改革開放復辟資本主義恢復市場經濟是中國社會災難的根源,“三位壹體”是市場經濟的實質。自從改革開放執行資改派們的市場經濟以來,已經造成了中國社會的災難:消滅了四分之壹的為中國社會下的農村村社;剝奪了二分之壹社會農民的土地和工業的生產資料;破壞和浪費了中國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破壞了環境;幾千萬土地含有重金屬並板結降低了生產力;毒水、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假藥、假食品、假工業日用品;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教育商業化坑害了全部的青少年兒童,用功利主義坑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把青少年變成資本的奴隸。等等等等,所有這些看看網民們的揭露觸目驚心!這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市場經濟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因為經濟學家們把“三位壹體”的生產、分配、交換設計在市場經濟的方案中。因此,要弄清三位壹體到底是個什麽玩意!
政治經濟學以工人出賣勞動為前提。因為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因此,社會生產是在三位壹體的結構中進行的:資本家攤的是資本,土地所有者攤的是土地,勞動者攤的是勞動。在這個三位壹體的公式中,資本是作為商品貨幣,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資本家看待的。土地是作為土地的所有者看待的。勞動是作為勞動的工人看待的。因此在生產中,資本家攤的是自己的資本,土地所有者攤的是自己的土地,工人攤的是自己的勞動。與此相適應的是在分配產品時,資本家獲得是利潤,土地所有者獲得是地租,工人獲得是工資。庸俗經濟學家為了為資本家辯護,為了調和資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以三位壹體的公式為基礎,編寫了政治經濟學教材,這個教材的內容就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在社會生產中資本家是生產的組織者,領導者。土地所有者和勞動者是在資本家的領導下實現自己對生產的責任的,土地為生產提供了場所,勞動為生產提供了創造價值和轉移價值的動力。當產品生產出來了以後經過出售,獲得了總價值。這個總價值為了維持再生產首先要扣除生產資料的價值。然後進行初次分配:資本獲得利潤,土地獲得地租,工人獲得工資。生產壹天也不能停頓,生活壹刻也不能沒有有生活資料。按照三位壹體的公式:生產--分配,再生產--再分配。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保護者就是國家。國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從生產中抽取了壹定百分比的稅收。
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不僅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對庸俗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馬克思認為:資本不是積累起來的勞動,不是商品貨幣,不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而是壹種關系,壹種生產關系。這種關系就是:資本就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用錢賺錢的人格化就是資本家,資本家把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作為賺錢的工具。為了賺錢,資本家要購買生產資料組織生產。為了賺錢,資本家要有立足之地,所以他就要租借或者購買土地,自然就要交給土地所有者租金。為了賺錢,資本家就要招顧工人來為他生產,自然就要付給工人工資。這樣壹來三位壹體的公式就把本來是生產的關系變成了物的關系。馬克思說:“資本,土地,勞動!但資本不是物,而是壹定的、社會的、屬於壹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它體現在壹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資本不是物質的和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的總和。資本是已經轉化為資本的生產資料,這種生產資料本身不是資本,就像金和銀本身不是貨幣壹樣。”《資本論》三卷920頁。三位壹體的公式“是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的,因為它宣布統治階級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並把這個觀點推崇為教條。”(同上939頁)。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
馬克思批判的立足點就是:工人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
1,因為工人出賣的是自己的勞動力,勞動力就是商品。因為工人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沒有自己的商品可賣,在壹切商品都要用貨幣購買的社會裏,工人為了生存,只有出賣自己僅有的可以創造財富的能力--勞動能力,即勞動力。工人出賣勞動力和他出賣自己的破爛的衣服壹樣,都是在市場上進行的。工人出賣勞動力得到的貨幣和他出賣自己的衣服得到的貨幣的性質是壹樣的,都是在市場上討價還價的結果。出賣衣服的貨幣叫做貨幣,出賣勞動力的貨幣叫做工資。由此可見,工資不是生產的結果,而是在市場上討價還價的結果,不是生產行為,而是市場行為。工資不是因為工人進行了勞動參與勞動成果的分配的結果,而是在市場上進行了勞動力的售賣是商品的交換的結果。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第壹,三位壹體的公式是欺騙工人的公式。工人不是為了和資本家,土地所有者壹起為了為社會創造財富,主動地參加生產,而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為別人做嫁衣裳!工人不是社會的主人,不是生產的主人,而是別人用錢買來的勞動的奴隸!與奴隸相比,工人有自由,可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也可以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壹旦賣給別人,就像牛馬壹樣在皮鞭下生存。第二,按勞分配是欺騙工人的分配手段。所謂勞,就是工人的勞動。是按照工人的勞動分配勞動成果嗎?顯然不是!因為,工人出賣的是自己的勞動力,這個勞動力值多少貨幣,是由勞動力市場上的工人多少決定的,是由勞動力這個商品的供求規律決定的,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多了,勞動力的價格(工資)自然就要壓到最低程度。但是工人為別人勞動壹方面要為別人生產和工資壹樣的價值,另壹方面還要生產比工資價值多的價值。可見僅僅分配了工資的價值,超過工資的價值工人並沒有得到。所以,按勞分配是欺騙了工人。
2,工人在市場上和資本家相遇,工人需要錢維持生活,資本家需要工人勞動,經過壹番討價還價,確定了工資的數目,例如每天20元。資本家把工人領到他的生產車間,開始使用工人的勞動力。使用買來的勞動力就是叫工人勞動。工人勞動了例如半天就生產了價值20元的產品。這時候商品等價交換的規律實現了:壹方面,工人的勞動為資本家創造了20元的產品,另壹方面資本家付給(什麽時候付工資是次要問題)工人20元工資貨幣。誰也不欠誰的賬!但是資本家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說的是勞動,不是勞動力(從資本主義產生以來沒有壹個資本家和政治經濟學家把勞動力看作商品),因此,勞動必須是壹天不是半天!因為工人為了生存就必須服從資本家的安排。結果工人就老老實實地為資本家勞動壹天。顯而易見,前半天是有償勞動,後半天的勞動是無償勞動。無償勞動創造的價值馬克思叫做剩余價值。這個偉大的發現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第壹,資本家的利潤,就是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而絕不是因為他攤的生產資料獲得的利潤。第二,資本家要不斷地生產利潤,就是要不斷地生產剩余價值。當經過壹定的時間剩余價值積累起來就和資本家的全部投入壹樣多的時候,從這時起,積累起來的剩余價值就轉化為資本家的投入也就變成了新的資本。可見資本就是剩余價值的轉化物。單個資本家是如此,全體資本家也是如此。由此可見,資本是工人階級共同創造的剩余價值,應歸全體工人階級所有,享受和支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把壹切資本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回來,實行財產共有,這就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旗幟!第三,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有兩個辦法:用延長勞動時間生產絕對剩余價值,因為價值就是抽象的勞動,延長勞動時間就是增加抽象勞動的時間,這個辦法主要是在中小資本家的企業裏使用。用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辦法生產相對剩余價值。這個辦法主要是在大型企業理使用。但是這個辦法有它的隱蔽性和欺騙性。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總是要降低生產成本,其中降低工資成本,就是減少工人的工資。因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勞動力的價格是由養活勞動力和他的家庭的生活資料的價格決定的。只要生活資料的價格降低了,工資也就減少了。降低生活資料的價格的辦法就是,提高生活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為生活資料部門提供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力,也就是說提高社會所有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社會生產力的辦法是什麽呢?就是使用機器,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由此可見提高或者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工人的工資!這就是壹極是財富的積累,另壹極是貧困的積累的根本原因!
3,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就是資本家剝削了工人,這就是工人受到的第壹次剝削!當工人拿到自己辛苦得來的工資的時候,又受到了第二次的剝削。當工資還沒有變化的時候,小商小販們提高了生活資料的價格。那麽小商小販們就剝削了工人。馬克思說過,小店主門就是這種情況。眾所周知,生活資料中含有國家的商品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國家也就剝削了工人。有人可能要說,商品的價格是包括生產費用(成本,利潤,國家稅收等)不是剝削,但是,資本家在和工人的勞動力討價還價的時候,並沒有把國家稅收包括在工資以內。因為工資的確定是根據勞動力的供求關系調節的,勞動力越多,工資就越低。這個道理是很明顯的。
在住房,醫療,上學的費用成百倍甚至成千倍的增長的時候,工人又受到了第三次剝削。因為,他們的工資根本就不可能隨著這些物價的上漲而增加。那麽這不是剝削又是什麽呢?
4,工人出賣勞動力的勞動就是為別人勞動,這種勞動就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是在別人監督下勞動!這種勞動給工人造成的結果是:勞動為富人生產了珍品,卻為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卻為勞動者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同時卻把壹部分勞動者拋回到野蠻的勞動,而使另壹部分勞動者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卻給勞動者生產了愚蠢、癡呆;雇傭勞動對勞動者說來,勞動是外在的東西,不是他的本質的東西。因此,勞動者在勞動中並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並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並不自由發揮自己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損傷,精神遭到摧殘。因此,勞動者只是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勞動之內則感到爽然若失。勞動者在他不勞動的時候如釋負重,而當他勞動時如坐針氈。因此它的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壹種被迫的強制勞動。從而,勞動不是需要的滿足,而只是滿足勞動以外的其他各種需要的手段。勞動者只是在執行自己的動物機能時,以及在飲食男女時,至多還在居家打扮時,才覺得自己是自由地活動的,而在執行自己的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雇傭勞動造成最厲害的結果是:在社會衰落的狀態下,勞動者陷入日益加劇的貧困;在社會福利增進的狀態下,勞動者陷入錯綜復雜的貧困;在社會達到繁榮頂點的狀態下,勞動者陷入持續不斷的貧困。
5,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凡是為私人企業家勞動,為外國資本家勞動,就是雇傭勞動,這是沒有異議的。問題是為國家或集體的打工掙錢的勞動是不是雇傭勞動呢?我們可以隨便問壹問任何壹個為國家企業和集體企業打工的勞動者,他所在的企業是不是打工掙錢者的企業呢?國家企業和集體企業的產品是否歸打工者所有呢?我們可以隨便問壹問任何壹個為國家和集體打工的勞動者,他所在的企業產品是否歸他所有呢?我想沒有壹個打工者回答:是!他們的回答是,在國家和集體的企業裏,我可以幹,也可以走,如果企業是打工者的企業,他為什麽要走呢?誰會把自己的企業丟開不幹另謀出路呢?他們的回答是,除了工資歸自己所有外,沒有任何東西是歸他所有。由此推斷,不僅勞動者所在的企業裏的產品不歸他所有,社會中所有的產品都不是歸他所有。他要享受社會中的產品,唯壹的辦法就是用自己打工掙來的工資購買,除此之外他不可能把任何產品看作歸自己所有。不可能隨意支配社會產品。由此可見自從國家企業和集體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後,工人的勞動就是名副其實的雇傭勞動。
6,正是因為雇傭勞動,造成了勞資之間的矛盾,農民工討工資現象,山西黑磚窯事件,南方小企業發生職業病現象,煤礦爆炸事故,東方航空公司雲南分公司飛行員罷機現象等等可以說都是勞資矛盾的表現形式,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以賺錢為目的,為了賺錢就要節約成本,既節約生產資料的成本,也節約工資成本。節約成本大概就是發生勞資矛盾的原因吧!為了節約生產資料的成本,對安全投資,對排汙投資自然就會減少。減少安全投資,必然發生安全事故。減少排汙投資,必然就會發生環境汙染。為了節約工資成本,必然就會發生拖欠工資。其結果就發生了勞資矛盾:工人要求增加勞動保護,企業缺錢無法保證,發生職業病是必然的。工人要求安全生產,企業缺錢不與投資,發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工人要求及時發放工資,企業缺錢不得不拖欠工人的工資。
綜上所述:中國社會之所以產生勞資矛盾,之所以產生社會弊病,就是因為改革開放,執行了三位壹體的公式,執行了雇傭勞動制度,執行了按資本分配的分配方式。
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就是開放資本主義剝削勞動人民
中國實行的所謂改革開放政策只是讓一小部份人富裕了起來,這一小部份人除了共匪體制內的人就是依附在他們周圍的人,大部份中國人根本沒有因為共匪的所謂改革開放政策變得富裕啊。下面我們就來整理一下,中國都有哪些人富裕了啊。
壹,國企改制,侵吞國有資產。這部份人多數是太子黨或者其他高層的政府官員,利用國家政策變化,國企改制,政企分開的機會,大肆侵吞國有資產,中飽私囊,虧了社會,肥了個人。他們財富暴漲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二,從地方官員那裡得到礦產或者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權的私營老板。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本來屬於公有的由國家開發的各類礦產自然資源被壹些人的私有財產了,地方官員利用權力進行權力尋租,商人用行賄等不正常手段得到大量國家貸款,進行資源開發,以降低安全投入和降低工人工資為代價獲得大量非正常暴利。不但造成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不合理的開發,也是礦山事故頻發的罪魁禍首。
三,建設行業的工頭。建設行業是政府資金投入大,吸收勞動力多的行業,同時也是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合理的行業。中國各類大小建設工程,本應有規範的集體性質的建築工程公司承建,建築工人,勞動待遇,勞動時間,安全技能培訓,財務管理等都應有明確的規範和監管。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因為只是恢復了市場經濟卻沒有建立民主制度,工程的發包和承建壹直存在不合理、不規範的現狀。很大壹部分是縣市級掛牌國家承建公司,他們承攬到工程項目後,獲取壹層利潤後發包給多數沒有資質和技術的農村的工頭,很多工程項目甚至是層層發包,轉包壹次就要獲取壹層利潤。而最後壹級的工頭通過降低工人工資、提高勞動時間、降低安全投入、幾乎沒有福利待遇為手段大量榨取農民工的血汗,同時造就了很多劣質工程。近些年曝光的此類工程也不少,“峻工之日也是倒塌之日”,好像是笑話,又確實存在的現象。這些工頭財富積累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壹年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很正常!而工程質量問題多現,安全事故頻發,農民工的血汗錢難要等不正常的問題幾乎年年都有。
四,地方官員以及房地產開發商。地方官員依靠對土地的壟斷把土地高價出讓給房地產開放商,房地產開發商多數利用銀行的資金進行房地產開發建設,為了彌補征地成本,為了賺取暴利,用高房價掠奪買房者。而買房的市民多數要依靠銀行信貸買房。不合理的高房價和百姓有限的收入把銀行推向風險的位置,也即次貸現象,最終必然引發國家大的危機。因此中國民主化之後與基本居住需要有關的房地產最好由國家計劃建設開發,以保障大部分老百姓的居住為目標,輔之以部份比例的商品房作補充,作為部分高收入群體的需要。
五,市場經濟中新興的資本家。這部分人大部分頭腦市場意識較強、敢於冒險、敢於開闢市場。他們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湧現出來,創造了壹定的社會材富。他們主要是壹些各類特色種、養、殖、加工專業戶,及壹些酒樓、飯店、商貿、工廠等私營企業主,他們主要依靠利用市場經濟中的機遇發材,但由於資本的趨利性,他們當中也有壹些人走向努力壓榨他們的雇工的去增加自身的財富的行列。黑煤窯事件、黑工廠現象等大量曝光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對於這部份人必須制訂合理的用工政策和稅收政策並加強對其生產的監管,盡量平衡財富的分配,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廣大工人階級的權益。如果沒有建立民主制度,基本上不可能落實。
六,貪汙腐敗的壹般官僚權貴階層。這部人是歷代深惡痛絕卻又難以根治的群體。權力的特殊性和人趨利性總是會讓壹部分官員置國法和人民的利益的不顧,挺而走險,以權謀私,貪汙受賄、權錢交易,獲取大量不義之財。中國的腐敗問題也已成為廣大中國人民呼聲最強烈的問題。除了建立民主制度在制度上的規範、監管外沒有別的辦法,把官員的收入、工作能力放到廣大中國人民的監督之下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貪汙腐敗。
七,金融機構的無低押貸款,不正常貸款。這壹部份人多數和官員有壹定的特殊的利益關系,利用政策的不完善,獲取大量巨額國家貸款,最後無力償還。也是造成很多金融壞賬的主要原因。
八,進出口資源、商品的操控。這壹部份人數不多,但賺取的暴利也是非常驚人,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高官的特殊的利益關系,龔斷性的特點,大肆為個人斂財,貪心無盡。
九,證券市場的操控。這部份人數也不多,也多是具有官員背景的人物。利用媒體,造假信息,虛推股市,暗箱操作,獲取大量不正當財富。他們的財富增長率也許讓多數國人嘆為觀之。
說完富人再說說窮人。城市的窮人主要是國營企事業單位改制,政府官員,利用國家政策變化,國企改制,政企分開的機會,大肆侵吞國有資產,中飽私囊,虧了國家,肥了個人。無故解雇不同意見的人員,而致其失業、失去社保。
窮人大多數集中在農村,約有3億外流就業賺錢養家糊口。賺錢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雙手勞動,集中在建築、工業品制造、私營小販、服務業。在工頭、資本家、腐敗官僚的壓榨、欺壓下換得收入很有限和微薄,還要負擔養老、養小、住房、上學、就醫、高物價和各類必須的生活消費,因此大多沒有多少的儲蓄!他們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中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可是因為中國不是民主國家,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及經濟制度抉定了他們無法充份的分享所謂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
我們必須要審判中共 審判共產主義的叛徒
我們可以把共產主義的叛徒中共以改革開放的名義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劃分為以下五個部份:生產關系、生產、交換、消費、意識形態。
第壹,生產關系
1,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2,資本是壹宗貨幣,這宗貨幣變成為商品,以便再變成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
3,把勞動的客觀條件作為資本的占有者就變成了資本家。
4,喪失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勞動者就變成了無產者。
5,資本家的活動就是用錢賺錢的活動。
6,無產者的勞動就是雇傭勞動或者異化勞動。
7,資本家和無產者始終處於對立的狀態。
8,資本家是社會的主人,無產者是社會的奴隸。
第二,生產
9,壹切生產都是資本(不是產品,也不是商品)的生產。
10,資本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或者為了價值的增值。
11,資本家的資本是無產者剩余價值的轉化物。
12,無產者的工資不是勞動收入,而是資本家的成本。
13,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社會物質財富。
14,資本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社會的貨幣(價值)財富。
15,為了生產價值財富,勞動生產力畸形發展,甚至倒退。
16,社會化生產和私人資本的占有,導致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只有官僚資產階級進行權力尋租的時候政府才會存在。
第三,交換
17,壹切交換都是資本的交換。
18,產品作為資本的價格,在金貨幣下是由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決定的,在紙幣下,是由紙幣的數量決定的。
19,紙幣發行的越多,成本價格就越高,資本的產品的價格就越高,國民生產總值也就越高。
20,資本交換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剩余價值。
21,壹切產品作為資本的交換,是資本家之間的事情,與勞動者毫無關系。
22,貨幣作為資本就把貨幣的五種職能作為賺錢的手段。
23,市場是資本實現剩余價值的舞臺環境。
24,工人用工資,農民用收入購買消費品,是幫助資本家實現剩余價值。
25,資本發展科學技術是為了縮短資本的生產時間,資本發展交通、通訊、網絡是為了縮短資本的流通時間。
第四,消費
26,壹切產品的消費都是商品資本的消費。
27,商品資本消費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中的剩余價值,不是為了消費產品。更不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8,資本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工人的工資,資本提高物價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農民及獨立手工業者的收入。所以,工人的工資和農民的收入總是趨於下降的趨勢。這就是商品資本積壓的根源。
29.商品資本的積壓是資本生產停滯和蕭條的原因。
30,國內商品資本的積壓是資本輸出的原因。
第五,意識形態
31,在社會化的生產中,資本利用機器的生產力,壹方面代替了大量的勞動力,另壹方面生產了能滿足全體社會成員需要的消費品。從而養活了大量的不參加生產勞動的人,這些人存在於服務行業中。
32,這些找不到生產勞動工作的多余的人,存在於城市中的服務行業,這就是消費城市不斷擴大的根源。
33,城市的不斷擴大造成了城市市民和進城打工的農民的無產階級化。
34,由於農業和工業的商業化,追求貨幣刺激了人們的萬惡的求金欲!人與人的關系也就變成了金錢的關系。
35,人與人的金錢的關系造成了國內的壹切人反對壹切人的戰爭,造成了國際上國與國之間的的侵掠戰爭。
36,資本的生產、交換不僅造成了企業的破產,而且造成了城市的破產,進而也造成了國家的破產!這些破產,浪費和破壞了人類的大量的資源!
中共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敵人
中共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叛徒,中共的所謂改革開放是對共產主義的公然背叛。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市場經濟學家們,從中國人的角度上看妳們在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歷史中,犯下的十大滔天罪行!為了能夠實現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安全地生活的夢想,為了中國的社會化生產能夠保證滿足全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為了中國的社會能夠永遠地和諧永遠不受世界資本主義的欺辱,我期望妳們勇敢地站出來進行辯論!
第壹條罪行是妳們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混淆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資本是什麽,是壹宗貨幣,這宗貨幣變成為商品,以便再變成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可見資本主義就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運動、過程。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和資本主義對立的水火不相容的,所以社會主義就是消滅資本主義!可是妳們在為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的市場經濟中保留了商品經濟,從而把中國的經濟設計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把中國人民投入到資本主義的火坑!
第二條罪行是妳們把中國十四億人的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開來,企圖讓中國的勞動人民永遠做資本家的奴隸!在三百多年前,在西方出現了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即第壹,勞動者把土地當作生產的自然條件的那種關系的解體,即他把這種條件看作是自身的無機存在,看作是自己力量的實驗場和自己意誌所支配的領域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二,勞動者是工具所有者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三,勞動者在生產開始以前都具有了作為生產者來生活所必需的消費品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四,勞動者本身、活的勞動能力的體現者本身,還直接屬於生產的客觀條件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當時的商人、高利貸者,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勞動的客觀條件,從而產生了資本主義。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體制,就像當時的商人和高利貸者那樣,讓資本家永遠地購買勞動的客觀條件,從而把中國勞動人民永遠地定格在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的狀態。
第三條罪狀是妳們是中國歷史的叛徒。中國幾千年是土地公有制的亞細亞所有制形態。李約瑟證明中國沒有資本主義,中國不需要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完全可以在消滅了資本主義以後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以後,利用農業的集體所有制和工業的全民所有制,在壹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壹的國家建立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實實在在的結合。妳們在為黨和國家設計的市場經濟中硬是塞進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可見妳們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歷史的叛徒!
第四條罪行是妳們是中國的雇傭勞動的制造者。在中國幾千年的亞細亞所有制中,中國的農民生活在自然村中,都是在互相幫忙相互支持的幾千年不變的為自己生產產品的經濟。就是在那時專門為皇權官僚服務的城市中的手工業者,雇傭勞動也是壹種謀生的手段,而沒有成為壹種制度。在共產主義社會,無論是農民還是城市的工人,都是為自己勞動,不存在雇傭勞動。當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了市場經濟以後,勞動者的勞動在合同制度下,就變成了專門為資本家階級的賺錢的生產的雇傭勞動者。這種雇傭勞動者不僅喪失了勞動的客觀條件,而且完全靠資本家的需要(需要時就給妳工作,不需要時就讓妳失業)生存,因此作為雇傭勞動者不是幸福而是壹種不幸!
第五條罪行是妳們是無政府狀態的生產的制造者。改革開放後的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是在違背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制造的。共產主義的農業生產是在人民公社的組織裏,有計劃地生產,工業生產是在全民所有制企業裏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妳們為了推行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就背叛自由人聯合體的集體的農業生產改革成小塊土地的手工的商品生產,致使得農業生產倒退到幾千年的舊的生產方式。為了推行妳們的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就把工業生產改革成獨立自主的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商品生產。無論是小塊土地的農業生產還是獨立的工業生產組織,必須經過市場的交換才能夠消費產品。因為市場是看不見的手在操縱,所以,妳們設計的農業生產者和獨立的工業生產者的商品生產只能是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正是這種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才導致了經濟危機!
第六條罪行是妳們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破壞者。這種生產的特征是:第壹,保證了了專業化的協作生產。 社會化大生產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為了能夠順利地進行生產,自然就要求協作。因此,專業化協作生產就是工業生產力發展的命根子!工業生產的專業化指的是工業生產部門、企業以及企業內部的工段、車間的專業化。它是社會分工的壹個組成部分,是馬克思說的特殊分工和個別分工。它的特點是壹方面表現為從原有的工業部門和企業中不斷分離出新的獨立部門和企業的過程;這些企業和部門專門生產壹定的產品或產品的某些部分,或完成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某些工序、作業,它們配備有專用的機器設備,特殊的工藝過程以及相應的專業化的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另壹方面表現為分工的基礎上同類生產的集中、變小批量為大批量的生產過程。所謂同類生產集中是指具有相同生產工藝、相同設備所生產的同類產品、同類零部件、同類工藝等等的集中生產。同類生產集中,意味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可以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因而具有高效、優質、低耗全面多快好省的經濟效果。生產協作指的是專業部門、企業部門、企業之間,為了完成同壹產品的各個部分或同壹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在生產上建立起來的聯系配合、協作配套關系。前邊講的是分工,後邊講的是協作。分工和協作是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分工是協作的基礎,協作是分工得以發展的條件,分工越細,互相依存的程度就越密切,它標誌著生產社會化程度就越高,正如恩格斯說的現代工業生產本身也從壹系列的個人行為變成了壹系列的社會行動,而產品也從個人的產品變成了社會的產品。專業化協作生產是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科學組織管理形式。第二,解決了各部門之間的有計劃的協作生產。大機器工業發展以後,生產社會化,社會生產各部門分工越來越細,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壹個部門的產品是另壹個部門的燃料、動力或原材料;這個部門為那個部門提供機器設備等等。各部門的生產,不僅在品種數量上,而且在時間上都要求相互適應。為了使社會再生產能正常進行,客觀上要求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能夠經常地保持恰當的比例,從而要求計劃調節。列寧指出:“大機器工業和以前各個階段不同,它堅決要求有計劃地調節整個生產和對生產實行社會監督。”。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恩格斯說,壹旦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要取消,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馬克思說,時間經濟以及有計劃地分配勞動時間與不同的生產部門,仍然是以集體為基礎的社會首要的經濟規律。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共產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既保證了生產內部的專業化協作生產的問題,又解決了各生產部門之間的有計劃地協作生產的問題。而妳們的罪過就是把社會化的生產分割為獨立的商品生產,從而就破壞了社會化大生產!
第七條罪行是妳們是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的制造者。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結果就是產品數量的增加,產品數量的增加就能夠滿足全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從理論上說,生產關系起初是生產力發展的形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就必然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共產主義發展生產力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產品的數量,從而滿足社會的物質的需求。而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的市場經濟,不是為了增加物質產品的數量,而是為了增加價值,為了賺取更多的貨幣或者為了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因為,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與產品數量的增加成正比,而與產品中包含的價值成反比。在妳們設計的市場經濟中,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壹方面減少了工人的工資價值,另壹方面又不斷地增加產品的數量。當著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就出現了產能過剩,既然產能過剩,那麽就要減少產能,減少產能就是限制發展生產力!因此,妳們設計的市場經濟就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並且不僅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且造成了過剩,過剩導致了危機!
第八條罪行是妳們是社會關系混亂的制造者。所謂社會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系。在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農民是農業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者,工人是工業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者。他們之間的協作關系就是共同為社會生產農副產品和工業產品,共同消費這些產品。而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的市場經濟,拒絕這種相互協作共同消費產品的關系,改革成兩極分化的關系!改革成少數不勞動的人占有社會產品,大多數勞動的人則靠殘羹剩飯養活自己的關系!正是因為妳們完全站在少數不勞動的人壹邊所以妳們就把資本家作為神來供奉,正是因為妳們不是站在廣大的勞動人民壹邊所以妳們才成為廣大勞動人民的敵人!
第九條罪行是妳們是壹切社會災難的制造者。正是因為妳們設計了為了賺錢的市場經濟,所以追求萬惡的金錢就造成了社會的壹切災難!為了追求金錢,住房、醫院、學校變成了賺錢的手段,因此廣大勞動人民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為了追求金錢,無計劃的亂砍亂挖浪費了中國有限的資源。為了追求金錢妳們肆無忌憚向外資全面開放中國的工業、農業、金融、水利、新聞、森林、草原、土地、房地產、礦業、航空、能源、通訊、鐵路、醫院,甚至軍工企業、公共供水系統等要害領域,變成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屬。為了追求金錢妳們鼓吹壹開始是“壹包就靈”,然後是“下崗分流”、“買斷工齡”、“改革代價”,然後是“壹私就靈”、“壹改制就靈”、“壹破產就靈”、“私有制壹入憲就靈”、“壹物權法就靈”、“消滅公有制”、“MBO”、“全民炒股”、“醫療產業化”、“教育產業化”、“先汙染後治理”、“住房產業化”、“市場化萬能”、“腐敗有理”、“腐敗不是最好也是次優”、“房地產是支柱產業”、“政治改革是壹切問題的關鍵”。為了賺錢,妳們制造了了家庭矛盾,為了賺錢妳們造成了醫患的矛盾。為了賺錢妳們造成了環境的汙染!為了賺錢妳們用古代的考試制度坑害了全國的青少年!
第十條罪行是妳們欺騙了中國人。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只是因為妳們的賺錢的市場經濟的設計,為了欺騙人民鄧小平說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當然這也受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影響)。鄧小平也說過社會出現了兩極分化改革就失敗了!所以,賺錢的市場經濟的設計應該由經濟學家們負責,應該由鄧小平負責!至於江澤民為市場經濟鳴鑼開道,也是妳們設計的市場經濟已經展開的結果!胡驚濤為市場經濟出現的問題提出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為解決市場經濟造成的惡果提出中國人的夢想。四十多年來妳們壹方面從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上,不僅欺騙中國人,欺騙世界各國的左派人士,另壹方面從西方的資本主義實踐中鸚鵡學舌地把壹切資本主義的大政方針和具體的政策都設計到中國的市場經濟中來。因此,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帶來的災難,應該由妳們這些人負責。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我列舉了上述妳們的十大滔天罪行!我想還不止這些!我期望得到妳們的反駁!如果妳們不反駁,我就認為妳們已經默認!
社會轉型的制度設計
社會制度
生產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
大型生產手段和交換手段的社會化創造了新的生產方式,這種新生產方式的基礎已經不是社會剩餘產品的私人佔有了。但是,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生產手段的社會化還是同必需品的私人佔有相聯繫的,這種私人佔有的形式是工資、交換、是出賣勞動力以換取貨幣工資。此外,部分社會剩餘產品還是以個人在消費上享有特權的形式被私人佔有了,而在過渡社會的官僚主義變形的制度下,這種特權的規模可能是很大的。因此,私人利益仍然是刺激個人在經濟上出力的基本因素。經濟也仍然是貨幣經濟。
從經濟的觀點看,以大型生產手段集體所有制及社會剩餘產品集體佔有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同繼續作為個人經濟活動主要動力的私人利益之間的矛盾,經常是計劃經濟中摩擦和矛盾的源泉。 [2] 但是,從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則比經濟矛盾還更重要。作為個人一切能力的充分發揮,同時也作為個人自覺地為社會服務的"勞動",是一種概念,作為"謀生"手段,作為取得生活資料,或取得能滿足個人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的手段的"勞動",又是一種概念,這兩種"勞動"的概念,從長遠來看,是互不相容的。
只要經濟基本上仍然是貨幣經濟,只要大部分需要之能否滿足決定於各人手裏貨幣量的多少,只要在物資相對缺乏的情況下,還是按照錢包裏錢的多少來決定分配東西多少,那麼,大家為了多取得些貨幣而互相鬥爭,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擔任了某些社會公職就能更容易地取得相對稀少的商品和服務,那麼,向上爬、用人唯親、貪污、對"上級"卑躬屈膝、對"下級"專制橫行,這些現象仍然會大量流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沒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公民的真正民主,沒有這些人對行政官員和領袖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自由的監督,不能合法地、不遭到有組織的集體抗拒而撤換這些行政官員和領袖,所有這一切缺點只能加劇金錢在社會生活一切方面的腐蝕作用。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殘餘本身就意味著必然會殘存著生活中一切都可用金錢購買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是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在村社自然經濟中出現時就已產生了的。如果在過渡經濟時期,能否得到生活享受是由制度規定的,而不是用錢直接買賣的,那麼,一切都可用金錢購買這種作用就變成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但這並不是說這種作用就不大了。關於這一點,蘇聯就千方百計鑽營當大學生而產生的流弊所進行的公開討論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3]
在蘇聯和別的地方,權威人士和有影響的作者都不斷地認為:首先應當"樹立新的思想",在未能消滅物質刺激、未能過渡到按需分配以前,勞動首先應當成為"個人真實感受到的一種必要"; [4] 他們這種看法真是一種"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的偏向",顛倒了本來很明顯的因果關係。事實上,在心理革命還未能完全顯露以前,新的社會主義覺悟還未能普遍提高,以代替舊的自私心理以前,首先應當用生產大量財富、提供大量服務的辦法來消滅貨幣經濟。在過渡社會時期,特別是在蘇聯,產生個人發財欲望的,不是"資本主義殘餘",而是按金錢多少來分配的日常的現實情況。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資本主義舊社會的殘餘進行鬥爭",來建立"共產主義覺悟",這真正是一件永遠徒勞的工作。
個人的佔有欲,作為個人經濟活動的主要動力,還未能消滅以前,必須讓這些個人得到下列這種體驗:社會,從一個虐待子女的後母,已變為一個慷慨的、體諒人的母親,她自動地滿足全體子女的一切基本需要。應當讓這些個人不知不覺地取得這種體驗,過去原始公社時期遺留下來的精神會回應這種體驗的,因為7000年來人剝削人的作用還未能完全埋葬這種精神。這種體驗的結果應當是覺悟,更好的結果應當是產生新的習慣,以便完成心理革命,以便舊的人死亡,讓位給未來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人。
馬克思主義者之所以認為物資豐富是建立充分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必要條件,其意義在此,其理由也在於此。只有實現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分配方式,才能產生新的生活方式。問題不在於宣傳社會主義道德,而是要創造社會的和心理的物質條件,使大多數人自然而然地實行這種社會主義道德。
個人工資和社會工資
工資這個概念的定義是由許多特點來規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兩種,一種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錢(價格),換取一定量的勞動(一定時間的勞動);另一種是:嚴格地按勞動量、按確切地計算的耗費勞動力的時間而支付的錢。只要工資繼續存在,至少是作為勞動(向生產手段的個人所有者提供的勞動,或向國家、集體所有者提供的勞動)報酬的主要形式而繼續存在,那麼這些定義,同在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裏一樣,在資本主義以後的社會(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也仍然是有效的。
生產手段集體所有以後,就不再有工資勞動階級了,"因為一個勞動者不能把他的勞動力出賣給自己"。這種論斷是粗暴的詭辯。集體財產是歸集體所有的財產,而不是這個集體的每個成員的財產。一個合作社的社員很可能把他個人所有的一輛車子賣給他所屬的那個合作社。同樣,一個勞動者也可以把他個人所有的勞動力賣給他所屬的集體。必須出賣勞動力才能取得必要的生活資料,這證明工資勞動階級還是存在的,無論從交換形式(按一定的貨幣價格而出賣)的觀點看,還是從其內容(勞動者出售他所有的、並且他自己無法利用其使用價值的唯一商品,以便換取其他的商品;這些商品的使用價值對於他自己和他家庭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通過交換是不能得到的)的觀點看,都一樣。
但是,早從壟斷的資本主義時期起,從工業上先進的國家出現強大的工人運動那時候起,個人工資就已經不是個人勞動報酬的唯一形式了。與個人工資同時並存的還有社會分紅或社會工資。 [5] 這就是不管個人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社會保證個人能夠享受的各種福利:免費的初級教育(以後是中等教育),免費的學校午餐,免費的醫療、住院、以至藥品,公園、博物館、體育場免費享用,免費的或幾乎免費的市政設施,如路燈等。
當然,關於"免費教育"或"免費醫療"這些詞的意義要取得一致。免費只是對個人來說的;社會當然要"支付"這些福利事業的費用,就是說要把一部分資源(一部分可以使用的勞動時間)用來滿足這些需要。因此,"社會工資",就是為滿足全體公民的某些需要而支付的費用的社會化。
這種"社會工資"預示著,至少是潛在地,未來的分配方式,即朝向滿足全體個人需要的經濟。以滿足需要為基礎的經濟是反對商品經濟的,因為它優先滿足這些需要,因為它不管個人所提供的確切計量過的等價品(交換!)而進行分配。 [6] 甚至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也不管孩子們的父母付不付稅,不管他們的工作是不是對社會有益,不管他們是"好公民"還是常常違反普通法的罪犯,初級教育總是免費的。
但是,這種"社會工資"只是預示著按需分配方式;卻不是這種方式的確切的形象,甚至也不是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裏的分配方式的確切形象(假定最富裕的國家進行這種過渡,也許是例外)。事實上,放棄的只是工資的商品貨幣形式,而其斤斤計較的可憐的內容則始終存在。
既然我們的經濟始終是物資半缺乏的經濟,於是社會服務常常總是被當作窮親戚看待的。社會服務的分配不是在豐富的情況下進行,而是按某種標準配給的,有時候甚至還帶有強制性的(教育、預防注射、等等)。教室裏學生太擠;排隊看病或者診斷潦草;經常怠慢"免費的"顧客,而照顧"付錢的"顧客;所有這一切使"社會工資"這種初步形式更接近於產生這種形式的商品社會,同應當為富足開闢道路的社會主義社會,則相去較遠。 [7] 費用社會化的內容,無比地更為豐富,更為自由,更為多樣化,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來:免費的圖書館,要實際上能提供所需的一切方面的書(而且還要座位不是嚴格限制的!);免費的博物館和公園,使全體公民都能享受到過去只有少數富有階層和知識階層才能享受的愉快。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產生了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將徹底地改變分配方式:一方面,"社會工資"應當越來越接近其"理想的"水平,即物資充裕的水平;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應當逐步地從通過交換(購買)而分配的資源類,轉到按需分配的資源類裏去。
決定分配方式這種改變的條件,仍然離不開物資半缺乏社會的一些要求。在未能擺脫經濟打算這種由來已久的沈重包袱以前,社會不得不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精打細算。因此可以首先實行新分配方式的物資和服務是那些:
1.性質很相似的;
2.無論價格下降,無論收入增加,其需求仍然不變的;
3.很難用以代替其他按商品經濟交換辦法進行分配的物資或服務的。
簡而言之,社會可以首先把滿足需要的某些費用社會化,其條件是這樣的社會化不致於引起費用的大量增長。如果對某一產品的需求,並不因其價格降低或收入增加而有所變化,那麼把這一產品的生產費用社會化,對於社會就其整體來說,不會增加任何額外負擔。例如一切工業先進社會裏鹽的情況就是如此,鹽的消費量 - 在正常的時候 - 既不因鹽價而變化,也不因公民的收入而變化。 [8]
支配商品經濟消亡的經濟規律可以闡述如下:隨著社會的不斷富裕,隨著計劃經濟保證生產力巨大發展,社會就獲得必需的資源,以便把為了滿足全體公民越來越多的需要而支付的費用社會化。而且隨著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的需求量,比起價格下降和收入增加來,幾乎沒有變化,或者甚至減少了。換句話說,由於上述兩點理由,計劃經濟所取得的進步就能使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轉入按需分配的類裏去!
在最富裕的國家裏,對於主食的需求 - 西方的麵包 - 比起收入的增加來,現在已經是減少了。滿足這種需要,只占社會資源極小的一部分。比利時國民收入大約5000億法郎,而每年用於麵包的開支在80億法郎左右,即不到2%。 [9] 美國各種形式的糧食消費,1937~1941年平均每人3.77蒲式耳,1948年降到3.28蒲式耳,而1959年則降到了2.8蒲式耳。 [10] 工業先進國家許多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情況也是如此。就這些事例來說,把這些物資(麵包或大米)和服務(城市公共交通)用費用社會化的辦法來進行分配、就是說按需分配的經濟條件,現在已經完全具備了。除了這類物資和服務外,還得加上另一些物資和服務,這些物資和服務能滿足卡塞爾所說的"集體需要":教育、醫療、等等。 [11]
基本需要和附加需要 - 自由消費和定量消費
許多作者同意這種部分改變分配方式的可能性。但是,一般地說,他們又立即否認有推廣的可能性。難道隨著"舊"需要之得到滿足,新需要不在那裏不斷的產生嗎? [12] 逐步地把一切產品都轉入按需分配之類裏面去,同時又不致引起社會資源的普遍浪費,因而又不致在其他方面重新發生物資不足的現象,這可不可能呢?用來滿足衣、食、住這樣一些基本需要的產品,其花色和品種是不是無窮無盡的呢?想在這些方面消滅交換和貨幣的努力,其結果會不會是令人失望的單調和沒有選擇自由呢?
先拿需要的種類問題來說吧。稍為嚴肅的研究一下人類學和歷史,就能證明:這些需要恰恰是異常穩定的。食物、衣著、住處(由於某些氣候條件的關係,還有取暖)、防止野獸侵襲和躲避風雨、裝飾和鍛煉筋骨的願望、傳種接代,這六種基本需要似乎從猿人到真人以來還未變過,現在也仍然占消費開支的絕大部分。 [13]
加上醫藥衛生方面的需要(不過是表現了某種自覺程度的保護自己的本能而已)和消遣的需要(不過是擴大了裝飾、鍛煉筋骨、求知等和人類同樣古老的需要而已),少數基本需要幾乎就占了甚至是最富裕國家的全部消費開支;這少數基本需要,與其說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毋寧說是人類學上的特點。
既然這些需要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基本上是不變的,既然連過去最富有的有產階級也沒有在消費開支上超出這種異常狹窄的需要範圍,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假定:建立社會主義社會、達到物資豐富、個人覺悟和社會覺悟都比過去成熟得多、這會在需要方面引起極大的變化。"效率遞減"規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在需要的強度問題上那樣適用。 [14] 因此第一種反對論點就不能成立了。
其次讓我們來研究一下,滿足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是否象表面上那樣種類無窮。首先,滿足這些需要的產品都有一個量的問題。關於這一點,根據現代有產階級的情況,歷史已經做了答覆。19世紀初葉,狼吞虎咽地大吃烤牛肉和紅葡萄酒的英國大地主,或者是每餐吃20道菜的"黃金時代"的大資產階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瀟灑的、愛好運動的、經常注意自己體重的現代富有資本家,這兩者之間的變化是無可辯駁的。隨著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費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合理;健康方面的考慮超過了盲目享受或炫耀財富的考慮。這種變化並不完全由於道德進步,而更多的是由於個人保養身體的需要,甚至由於個人利益的需要。
衣著問題也是這樣。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尤其是婦女,大量消耗衣服並無害于健康,所以浪費的可能性(新衣服只穿一兩次)要比食品大得多。但是,儘管健康的因素不能起抑制作用,舒適和愛好的因素卻起了作用。沒有了丫環小廝,老換衣服,甚至連衣服太多,都是不太方便的。事實上,除了"暴發戶"還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過分以外,許多社會學家指出:英國美國最富裕的家庭裏,趨勢正好相反,更喜歡穿的是舊的、但舒適的衣服,或只是愛好穿的衣服,而不喜歡穿嶄新的衣服,也不喜歡經常換新衣服。 [15] 另一些社會學家甚至說這真是衣著上起了風格變化,他們認為這種變化的特點是:"首先,衣著總是逐漸趨向一致,收入少的人所穿的衣服,從樣式上和料子上,都接近收入高的人所穿的衣服;其次,衣服上的裝飾部分越來越少,這反映了向更樸素發展的趨勢。最後,近來還'著重'在衣服要有青年氣概。" [16]
住房和家具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僕役和女傭都沒有了 - 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裏,由於平均的工資水平,由於社會的不同意,雇傭僕役和女傭的情況是一定要消滅的! - 那麼住房所需(和所能得到)的房間數也就有限了。這種限制也正是個人舒適所規定的。現在,除了一小撮百萬富翁外,大多數資產階級都喜歡很舒適的公寓,而不喜歡19世紀式的宮殿。從前,房間裏堆滿了家具和小擺設,現在由於愛好和舒適的條件有了變化,家具的配備趨於雅潔,而且注意實用,因此家具的數量也就很有限了。現在的趨向是甚至有意限制小擺設的數量。 [17]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後階段裏,儘管有顯著的社會不平等,儘管有產階級可以無限制地浪費,但是上述這些趨向還是產生了。所以,設想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或就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會產生相反的趨向,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恰恰相反,更可能的情況是:社會主義社會裏,合理消費將越來越發展,而減少的是那些純屬異想天開的消費,是那些為了炫耀而產生的消費,是那些由於不知分寸、不識美醜而產生的消費;這些形式的消費,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與其說是"消費者天生就喜歡的",毋寧說是由一般社會風尚及廣告宣傳所造成的。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研究的是?品的花色問題和質量問題。產品的數量問題雖然不存在了,但剩下花色和質量問題可能仍會使需求不因價格和收入而變化的時期遲遲不能來到。目前花色問題和質量問題主要是由時式、由社會等級及技術進步("新產品")來決定的;而肯定不是以個人的一時所好為轉移的。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花色和質量也是社會現象,即使不是有意識規定的,那也是由社會所引導的。
時式是一種典型的社會現象,推動力來自生產者(創造者),而不是來自消費者。推行時式的是幾個巴黎的名裁縫,而不是"公眾"。對於極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現在的情況已經是花色品種少得驚人,而不是無窮無盡。在一定的時期裏,沒有許許多多花色"同時並存";而是只有幾種花色。哪怕是高級的、個人定做的手工裁縫,今天也沒有"上千種"不同的樣式,樣式的數量要比人們所想象的少。而且,除了這種專門為某些有錢人定做的手工裁縫的樣式而外,還有少數樣式是大批生產出來賣給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經濟不但不會減少現有的花色品種,大概還能使之更加多樣化,以便能過渡到按需分配。為此,社會主義經濟將根據多數人的要求,根據身體上的經常需要、根據"社會主義廣告"的教育作用、根據民意測驗、根據公開徵求意見、以及根據其他能幫助真正從消費者的愛好和願望出發的辦法,來確定生產些什麼花色品種。因此,奧斯卡爾·蘭格和迪金遜想要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為貴重產品保持商品經濟的主張,我們是不能同意的。 [18]
至於新產品,新產品的大批生產和"投入"市場,也就是說大規模地在消費者間進行分配,現在就已經是由生產企業來確定、而不是由消費者的一時所好來確定的。因此,這簡直是很"有計劃的" - 不過,是由一小撮資本主義企業,純粹根據私利的標準,而不是根據集體及組成集體的個人的客觀需要和合理需要而計劃的。消費者連有沒有某種產品都不知道,怎麼說得上有"迫切需要"呢?生產者好像偶然似地把新產品投入市場以前,對這種產品的需要連一點跡象都沒有,怎麼說得上有"迫切需要"呢? [19]
社會主義社會當然不會把這種計劃權放棄給生產和"上市"的"主宰們"。它將防止重復和顯著的浪費。但是它將通過民意測驗、直接徵求意見及群眾集會等一切辦法,比現在更多地考慮消費者的真正願望。在這一方面,它也將比目前的情況更擴大選擇的範圍。而且由於確定耐用消費品的需要量是比較容易和精確得多,也由於浪費現象容易發現,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裏,要確定產品的必要貯存量,以便使需求不致隨價格和收入而變動,也是較為容易的。
當然,某種程度的把握不準還是可能存在的。某些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同個人使用精良的機器從事家務勞動之間的矛盾,即使不是永遠存在,也可能會長期存在。即使有廣泛的和很方便的食堂網和洗衣房網免費為全體公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洗衣機和洗碗碟機仍然會很受歡迎的。社會主義社會決不能命令其成員非得要利用集體服務,並且拒絕提供必要的手段,在個人基礎上自己解決這些服務問題。由於社會主義社會要滿足人們的一切合理需要,所以它會重視定期過獨處生活的需要。這種定期過獨處生活的需要是同人的集群性質辯證地、經常地聯繫在一起的。同樣,把私人汽車作為城市交通工具儘管顯然不合理,但仍不失為短距離和中距離休假旅行最靈活的交通工具。而且,即使飛機、火車、公共汽車旅行都免費了,人們仍然願意有一輛私人汽車,以便能夠按照自己的路線旅行,以便能在火車和公共汽車不停的地方停下來,或者乾脆就是為了獨自走動一番。社會主義社會是會尊重這些願望的,而且,非但不把這些願望作為"小資產階級的殘餘"來加以譴責,還將努力去滿足這些需要;這些需要的合理性質是任何誠意的人都能看得到的。
因此,逐步推廣新的分配方式,即按需分配,並沒有什麼重大的障礙。按需分配已經不必確切地計算等價的勞動量了。恰好相反,目前的發展情況,儘管受到以金錢、剝削、不平等、損人利已為主的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但仍然已經清楚地勾劃出了未來消費情況的大概輪廓。豐盛而自由的消費,將不會無止境地向浪費和不合理的一時所好發展,而是將越來越具有合理消費的形式。要求身體健康,神經安寧和心情舒暢將越來越成為人類一切行為的主要動機。這方面的要求必將成為人們在基本要求滿足以後的主要追求。要達到這種結論,並不必把人"理想化"。正如現代資產階級飲食方面的例子所證明的那樣,那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符合人類最明顯的物質利益的。
商品貨幣經濟的衰亡
當"社會工資"還只涉及總消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時,它在心理上的、社會上的深刻的意義還是有限的,或者甚至是完全不明顯的。資本主義的社會環境對一切接觸到的東西都起腐蝕作用,就連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慢慢生長的未來社會的萌芽也難免:
"霍林海德發現,即使是金錢不起作用的醫院看病"問題,也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越高,他就越有機會由最好的醫生診治,受到更好的照顧。"一般說來,等級低的病人總是交給實習醫生診治的,中等病人交給住院醫師,而那些名醫則只看高等病人。人們發現,用於治療一個二等病人的錢,比用於一個五等病人的錢多八倍。高等病人有權享受個別的心理治療,而其他的病人則只能電療和服藥。"
霍林海德把他的意見告訴醫院領導人後,這些領導人呆住了。當然這種歧視不是有意的。精神病院裏也有類似的情況,不管病人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比同時進院的四等或五等病人更有機會享受心理療法。一個四等或五等病人可能享受一套或兩套電療和藥物的療程;如果不見效,病人就只能聽天由命,在個人孤獨的處境中,日益沈淪下去。 [20]
但是,如果"社會工資"擴及個人消費的大部分時, [21] 其經濟、社會和心理上的意義就突然顯著了。在這以前,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總是意味著商品貨幣經濟的擴張,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也不例外。 [22] 可是到了這時候,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卻意味著計量交換和貨幣作用日益顯著地縮小。
首先是由於明顯的經濟上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需要既然無須消費者支出貨幣就能得到滿足,那麼與貨幣開支有關的經濟生活的範圍自然就日益縮小了。如果貨幣收入日益增長,而要用貨幣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卻日益減少,那麼就會造成無益的緊張。這麼一來,或則這一部門的價格就要急劇上漲,或則就要人為地去推動不斷創造"新"產品,人為地去製造"新需要",或則還得用稅收的辦法,把貨幣收入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回收起來。貨幣流通就會越來越顯得無意義和沒有用處。實際上,生產者領的"工資"越來越高,但其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事前就被扣住了,其餘的部分則用於更偶然的、更次要的開支。因此,由於基本需要和正常需要都已滿足了,金錢在主要經濟周轉中的地位總是更加縮小,而退居到經濟生活的邊緣(虛榮性的開支、遊戲、奢侈性開支,對於這類開支,社會主義社會將從道義上加以取締或者用懲處性的課稅來施加壓力)。
今後最合邏輯的解決辦法,不是增加,而是減少個人貨幣工資和待遇的數額,並隨著按需分配這種新方式的推廣和普及,減少貨幣流通。"個人工資"逐漸變成一小筆補助性的獎金,以便分配最後一些"稀少的"物資和服務,社會不平等時期遺留下來的"身分"的最後一些殘餘。只要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都達到十分充裕的程度,個人工資就逐漸喪失保衛消費者選擇自由的作用。"選擇"的範圍只限於到這個分配站去,還是到那個分配站去,採取這種還是那種消費形式,而不是用這種開支去代替那種開支。商品經濟、貨幣經濟、物資半匱乏的經濟,就要開始衰亡了。
必然引起商品生?衰亡的,不僅僅是新的分配方式。自動化在生產範圍內也引起同樣的邏輯必然性。確實,生產豐富的物資和服務,同時必然要在生產過程中越來越快地消滅直接的人力勞動,甚至分配過程中也是這樣(自動化的發電站、遠距離操縱的貨物列車、"自動服務"的分配點、機械化自動化的辦公室工作、等等)。但是,從生產中取消人力勞動,也就是從成本中取消工資! [23] 因此,構成成本的就逐漸只限於企業和企業之間買賣的"價錢"(購買原料及固定設備的折舊)。這些企業一旦社會化了,需要計算的,很少是真正的錢,更多的是計算單位(即"理想中的貨幣")。
由於服務事業在較長時期內還是非自動化的,貨幣經濟還可以在服務事業同服務職業之間的交換中、服務事業同消費者的交換中及國營企業間服務事業的交換中找到藏身之處。但是,隨著大型服務事業也自動化(如同:公用事業、飲料及標準化日用品的自動售貨機、洗衣房、等等),貨幣經濟就會逐漸只限於為"個人服務"的事業,而其中最重要的(醫藥和教育)將由於社會上需要迫切而首先徹底取消貨幣關係。總而言之,自動化將使貨幣經濟只存在於社會生活的邊緣:女傭人、僕從、遊戲、賣淫、等。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保證每個公民都有很高的生活水平,都很安全,並且保證使"勞動"普遍地、逐漸地變為腦力勞動,變為創造性的勞動,在這樣的社會主義社會裏,誰還願意去于僕從、賣淫等工作呢?因此社會主義自動化將使商品經濟成為荒誕可笑而終於衰亡。
在分配範圍內開始的這種衰亡漸漸地向生產範圍發展。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計劃化和大型生產手段社會化就已經意味著在生產手段的流通中,用賬面貨幣去代替信用貨幣日益普遍。 [24] 只有購買勞動力和從非國有的部門購買原料還需要信用貨幣。但是,如果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來的是降低、而不是增加個人工資,那麼企業的周轉金也就開始衰亡了。由於"農業的工業化",隨著農業和分配中先是私營企業,然後是合作企業的衰亡,生產企業和這些部門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而衰亡。因此,貨幣逐漸地從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係中、從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中、從企業和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係中、從企業和原料供應者之間的關係中,先後撤退出來。貨幣的衰亡普遍了。只剩下"計算單位",以便在企業管理中、在經濟(就其整體來說)管理中,實行以勞動時數為計算基礎的經濟制度。
經濟革命和心理革命
我們還只研究了新分配方式在經濟上的影響,就是說其結果是商品經濟和貨幣的衰亡。現在要研究一下新分配方式在社會上、心理上的影響,即完全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幾千年來階級矛盾和人剝削人的社會實踐的結果。
免費分配麵包、牛奶和一切主食,將會引起史無前例的心理革命。 [25] 所有的人今後都保證能得到他自己的及其子女的生活資料,就因為他是人類社會的成員。自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物質生活不穩定和無保障狀態,第一次消失了,恐懼和絕望的心情也隨之消失了。無保障狀態曾使一切個人,其中還間接地包括屬於統治階級的個人在內,產生這種恐懼和絕望。 [26]
自從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以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自從商品經濟發展以來,自私自利和個人發財願望的根子,就在於對未來的這種無保障狀態,就在於不得不為了在激烈的相互鬥爭中求得生存而"確保自己"作為經濟活動動機的自私自利,其衰亡的物質條件和道義條件消失了(原文如此 - 譯者)。當然,消費資料個人所有制大概會空前發達。但是,由於物資豐富,而且又可以自由取得這些物資,人們熱衷於佔有的心情,也會衰亡的。為"新的人",社會主義的人創造基礎的,正是人對於這種新的生活條件的適應性。對於這些新人來說,團結合作將會同現在損人利己的那種努力,一樣地"自然"。人類博愛不再是虔誠的願望或虛偽的口頭禪,而成了日常的自然的現實。一切社會關係將日益以博愛為基礎。
這樣的發展是不是"違反人類本性"的呢?這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反對無階級社會前景的最後一個論點。經常提出這一論點的人根本不瞭解人類的本性,他們懷著粗暴的偏見和先入之見,把從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中產生的風俗習慣,同人類的所謂"一成不變的"生理上和人類學上的特點混為一談。還有一些人也引用這種論點,不惜任何代價地力圖為他們對於人的觀點辯解,他們的觀點是建立在人性本惡、而且在世間無法"改造"這樣思想上的。
然而人類學的出發點是這樣的思想:人之本性,恰恰正是其適應能力,通過訓練而創造第二本性的能力;正如阿諾爾·蓋倫教授所說,人只有通過訓練才能生存。 [27]
適應和學習幾乎有無限的可能性,這是人類學上的根本特徵。 [28] 人的"本性"使人能夠不斷地超過純粹的生理因素,不斷地超過他本身的力量。
而且,人類互相競爭互相鬥爭的傾向,打擊別人確保自己的傾向,並不是天生的。這種傾向也是"習慣"的產物,是社會遺留下來而不是生理上遺傳的產物,是特定的社會條件的產物。競爭這種傾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從社會上承受過來的, [29] 同樣,只要社會環境徹底改變了,團結、合作是能夠有計劃地辦到的,是可以作為基本社會遺傳而世代相傳的。
況且,合作、團結、博愛這種性情,比之競爭、鬥爭、壓迫別人這種傾向,更符合特定的生理需要,更符合人類學上的基本特點。人是集群動物,不僅在社會經濟意義上如此,而且在生物意義上也如此。所有高等哺乳動物中,人出生時最弱、最沒有保護、最不能自衛。人類生物學認為人是早產的胚胎,從而具有一種生理組織,能夠更長久地學習,並有幾乎無限的適應能力 - 這是有賴於作為母體外胚胎而生存一年的過程中的積極性和社會化。這裏,系統發生學證實了胎生學,因為現在胎生學界已普遍同意人類起源時期就有同樣的積極性(有意識訓練的產生)和社會化。 [30]
許多調查證明:兒童發展的速度及和諧性是直接以他同大人(母親!)和同年齡兒童建立社會關係的多少和密切程度為轉移的。上述觀點對於學習語言 - 思想發展的主要交流手段 - 來說,固然顯而易見,可是,從一般生理觀點來說,這一觀點就更加突出,而且同樣正確。經常不斷的身體上的接觸,是嬰兒正常發育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缺乏這種接觸,可能引起許多疾病。在美國的兩個機構裏進行了一次調查,兩個機構的物質條件(食物)和衛生條件都一樣;但是,一個機構裏,每個嬰兒都由其母親經常照看,另一個機構裏,一個工作繁重的護士照看8~12個嬰孩。調查結果令人吃驚。調查開始時,第二個機構裏的平均"發展指數"比第一個機構高24點。一年後,第二個機構裏的平均數從124降到72,而在第一個機構裏卻從101.5升到了105。兩年後,托兒所(第二個機構)的平均數降到了40,而第一個機構裏卻仍然維持在100以上。五年後,第一個機構裏沒有一個兒童死亡,而托兒所裏則有37%的兒童死亡。 [31]
把生活在氣氛和制度都鼓勵合作和團結的社會裏的兒童,同我們資本主義社會裏的兒童,比一比他們在身體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狀況,那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詹姆斯·克拉克·莫洛納博士關於沖繩島兒童的研究,勞拉·湯姆遜和阿利斯·約瑟夫關於豪比兒童的研究,以及多羅塞·雷登和克萊德·克盧克洪關於納瓦霍兒童的研究,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32] 美國偉人的人類學家阿斯列·蒙塔古把他對於"人類本性"的分析歸納如下:
人身機能是這樣組織起來的,歸根結底,它只要求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只要一句話就能加以說明,那便是:保障 - 在別人對自己的情誼和自己對別人的情誼中得到保障……人要能夠在社會範圍內滿意地進行活動,最基本的社會需要必須恰當地予以心情上的滿足,以便使每個人都得到保障,而且保證(其人格的)平衡。 [33]
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滿足這種需要。因為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把經濟生活和日常生活組織得同人們對於保障和情誼的需要不致於經常發生衝突,而恰恰相反,經常而自然地滿足這種需要。
有這樣一種思想:"侵略本能"或"破壞本能"控制著所有的人 - 更不用說所有的動物;現代生物學完全不能證實這種思想。心理學也越來越反對這種思想。[34] 勞列塔·邦德證明了:兒童的敵意和侵略意識遠不是"天生的",只是由於某些缺點而發展起來的。而這些缺點終究是產生于兒童同他發育時期周圍環境的關係。 [35] 蘇桑·依沙克斯發現:"在一群兒童中,平等是所有這些矛盾的願望和恐懼最起碼的增殖因素"。皮阿惹指出:兒童指責顯著的不平等為不正當,這是自發的反應。 [36] 比格列豪爾研究了關於這個問題極豐富、多樣、而又矛盾的一切實驗材料以後,得出結論說:人的"佔有本能"並不是天生的,至多兒童有抓東西的自然傾向,這種傾向,由於社會環境和教育,可能走上、也可能不走上佔有的道路。 [37] 這類材料是舉不勝舉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沒有理由懷疑,在物資豐盛的氣氛中實行按需要的分配方式,結果會使社會環境和日常的社會現實生活發生徹底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將很快產生合作和團結的習慣,將消滅作為人類關係基本特徵的競爭和衝突。 [38]
而且,還要指出,即使在動物界,通過條件反射,徹底改變環境也可以完全消滅所謂"不變的""侵略傾向"。經驗證明,使貓和鼠和平合作是有可能的,只要儘早開始訓練,只要這兩種動物只有合作才能取得食物。 [39] 在各類脊椎動物 - 包括魚類 - 身上所做的同樣試驗,也都是成功的(主要參閱朗格羅瓦博士用鱸魚所做的試驗,這些所謂吞吃同類的鱸魚是可以經過"訓練"而不再吞吃同類的)。而阿斯列·蒙塔古教授得出結論說:
只要周圍環境稍有改變,就可以使動物吞吃同類(錯誤地被認為是本能)的行為變為基於合作的合群行為。 [40]
老鼠和貓都有這種適應能力和養成新習慣的能力,誰敢說人反而沒有?
但是,這樣的適應,這樣的"合作習慣",會不會使人類衰退呢?許多哲學家和社會學家都擔心這一點。他們說,這樣大家都差不多了,成了一片灰色,精神上肉體上的特質也就喪失了,因為這種特質只有在競爭和緊張的氣氛中才能發展。阿列克斯·加萊博士寫了一本暢銷書討論這個問題,然而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裏,都反映出邏輯上的貧困和厭世的、非人道的偏見。 [41]
事實上,這種擔心是由於把個人主義和個性發展加以混淆而產生的。個人主義是同別的個人進行鬥爭以追求物質成就的這種實踐活動的總和。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個性的和諧發展並不一定要同別人進行鬥爭,正好象物資豐富並不一定要鄰居沒飯吃。
自古以來就認為"剛強的性格"只能經過戰爭或從軍才能發展。在核武器時代裏,誰還敢為這種論點進行辯護呢?體育活動、汽車駕駛、航空飛行、爬山、洞窟探險、以及將來宇宙探險和到別的星球旅行,在這些方面,不是比古代戰場上能千百倍更自由地、更廣泛地發展剛強和勇敢的性格嗎?上述這些活動,凡是願意參加的人,都可以參加,而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參加,進行上述活動不再意味著多數人壓迫少數人,甚至殺害對手,而是所有的人都能同時進行;豈不是同古代戰場有很大的不同嗎?
事實上,由於社會劃分為階級,才使人類令人束手無策地都淪於貧困。資本主義社會,因大量生產而使這種趨向引起最壞的後果。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使千百萬的人遭到同樣暗淡的命運,因為拿同樣的工資而只能有同樣狹窄的前途,穿同樣是成批生產的衣服,看同樣聳人聽聞的報紙,在同樣的運動場上、或在同樣的電視節目前消遣。 [42]
社會主義社會,在消滅商品生產和開創物資豐盛的時代以後,一定會使人類個性大大發展。目前泯沒在渾沌群氓中的億萬個個人,他們的個性一定要蘇醒、發展,而且在迄今還無人過問的、想象不到的無數方面洋溢奔放。人類的才力,一旦從搶飯吃的苦役中解放出來,就會投入藝術和科學,投入教育和身心雙方的醫學。個人同個人之間為生活資料而進行的競爭,將變為追求美、追求真理而進行競賽。人的悍氣一定會變成崇高的創造力。
奇怪的是,社會主義的目的似乎是充分發展人和人之間的差別,他們的願望和能力上的差別,個性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不再意味著經濟力量的差別,也不會因而產生權利不平等或物質方面的特權。這種差別只能在經濟平等和社會地位平等的氣氛中發展。
階級和國家的衰亡
但是,商品貨幣經濟的衰亡只不過是消滅社會不平等、消滅階級和國家的杠杆之一而已。另一杠杆是大大地擴展並創造性地把業餘時間價值化。
社會的統治階級或統治階層一向享有閒暇的特權。統治階級或統治階層,擺脫了不得不生產生活資料的負擔,擺脫了勞累的,機械勞動的負擔,就能夠或多或少地致力於積累知識,致力於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事務。空閒時間多了就能使越來越多的公民掌握並執行這些管理的職務。對於國家逐步消亡來說,這是技術上的解決辦法。
大約100年以來,正如卡爾·馬克思在實行10小時工作日時就己指出的那樣,縮短勞動時間是創造文明的重要因素。 [43] 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中,凡是稍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以縮短勞動時間為基礎的。然而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縮短勞動時間的好處大部分都被下列情況抵消掉了:從事生產勞動的年代延長了,從住處到勞動地點的往返路程更遠了,起初是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以後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提高了,以及連業餘時間也都商業化了。
此外,從12小時或10小時工作日過渡到八小時工作日,基本上這是一大進步。1920年前後,八小時工作日就已經在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工業中普遍推廣了。從那時候以來,工人的勞動日時間只有很少的縮短,只有幾個國家裏才有每周40小時工作制,而且同時並存的還有每周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五天共45小時、44小時或42小時的制度,而且這樣一來,一天工作的時間反而延長了。
如果要把現代工人在體力上、精神上和神經上的疲勞程度同50年前的工人相比,那麼必須考慮到1918年以來大大提高了的勞動強度,考慮到在使用越來越貴的、(常常也是)越來越危險的設備時所引起的神經緊張,考慮到上工路上往往比工作還更緊張的情況,而如果用機動車輛代步,那就尤其緊張;還必須考慮到空氣污濁和住房不夠安靜。根據醫生們的許多證明,可以得出結論說:儘管有空閒的周末及兩周或三周休假,工人的疲勞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對在各地度假的漢堡工人進行了仔細的檢查,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在休假的第四周,才是顯著的、穩定的休息(恢復體力)。這之前,環境的變化和原來的疲勞都會引起反應(其中有些反應是事後才會出現),這些反應使真正恢復體力成為不可能。從事這種研究工作的醫生,要從第四周起,才能觀察到下列各方面的"正常化"現象:呼吸次數,脈搏,通過心臟的血量,動脈收縮,直立時血液迴圈的調整,休息時和工作時的血壓,以及體重(如果體重過高,就要減輕;如果體重太輕,就要增加)。 [44]
因此,大部分"業餘時間"並不是真正的"閒暇時間",而是"在體力上、神經上消除疲勞的時間"。德國醫生區別"消除疲勞"(Entmudung),"消除緊張"(Entspannung)和真正的"休息和獲取新力量"(Erholung)。休假的作用大部分被抵消掉了,因為工人休假的時候,正是他身體疲勞得無法真正散心的時候。
閒暇時間的商業化也是適應這種情況而產生的。它的根據是:現代無產者,正常地一天勞動以後,無論腦力上或體力上,都已無法再使勁了。但是藉口讓無產者"散散心",或"娛樂"一下,實際上或則是使他們的批判能力萎縮,或則經常是不健康的刺激,終於使他們人格敗壞,並部分地破壞了他們的個性。所有一切對"閒暇文明"的指責都是隔靴搔癢:空閒時間之所以沒有很好利用,其根本原因在於勞動和社會的性質敗壞了。 [45]
因此,要達到社會主義的主要目的,即生產者和全體公民的自我管理,必須進一步徹底減少勞動時間。考慮到目前生產工作的緊張程度,要使生產者確實能夠"習以為常地"經常關心企業和國家的管理工作,看來至少要實行半天勞動制,即按照每周勞動五天或六天而定為每周勞動20或24小時。這一目標,根據目前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高度工業化的國家裏,平均每年5%),如果經濟計劃得合理,能擺脫一切軍事負擔或寄生性的負擔,而且有意識地向節約人力勞動這一主要目的勢力,那就大概能在20世紀結束之前達到。即使在美國資本主義的情況下,每周勞動時數也從1850年的70小時,躍到1900年的60小時,1940年44小時,1950年40小時,1960年37.5小時,即半個世紀內減少了約40%,或者說每10年減少四小時不到一點。 [46] 按照同樣的速度,社會主義社會裏到1990~2000年左右就能達到每周勞動24小時。美國經濟學家喬治·索爾也在資本主義制度範圍內得出同樣的結論 - 然而他沒有看到因此而引起的一切矛盾。 [47]
充分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裏,更快地縮短勞動日時間大概是可能的,但是會碰到兩種障礙:首先是就學時間延長(從中等教育到普及義務高等教育),其次是退休年齡降低。這就意味著:減少一生的勞動時間比縮短勞動日更為合理 - 但是生產生涯還是從16歲起到65歲止,幾乎是半個世紀。
徹底縮短勞動日時間後,閒暇問題在整個社會問題中的地位就完全不同了。當然,"閒暇的價值化"問題歸根結底是同滿足人類需要的費用社會化問題和新的分配方式密切聯繫著的。用統一的電視節目、大批生產的影片、或印行幾百萬份的報紙去滿足2000萬勞動人民的需要,比之用高水準的戲劇演出、多種多樣的書籍、換言之,用創造文化的手段而不用消費文化的手段,自然要"便宜"得多。讓100萬電影愛好者拍電影,比攝製一部影片供100萬觀眾觀看,花的錢要多得多。加爾布雷思認為社會繁榮時期青少年犯罪增加的原因是私人用於商業性娛樂的消費太多,而國家在這方面的開支卻很不夠。 [48] 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社會財富的普遍發展,閒暇的價值化就越來越使人民從被動的物件變為各種文化活動(運動、藝術、科學、文學、技術、教育、探險、等等)的有意識的參加者。勞動群眾目前用於參加經濟管理和社會生活領導工作的時間,除開工人組織的幹部以外,只占其閒暇時間的極小一部分,將來,用於這些活動的時間占其"業餘時間"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參加經濟管理和社會生活的領導工作也將變成積極的、有創造性的,而不再是消極的了(由於責任感,由於對別人應承擔的義務,或由於常常是很微薄的一點個人利益,而不得不"參加會議")。
有人常常提出反對意見,說是勞動者"並不願意管理企業"。 [49] 一般說來,這種意見或則是就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的"工人參加管理"而言的,或則是就東歐國家的某些"邊緣"嘗試而言的;也就是說,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企業的勞動者深深地感覺到,真正的決定權不在企業裏而在別的地方,而且,就整個社會經濟環境來說,勞動力的疲乏和為人作嫁狀態,並未減輕。工人不願意把他們寶貴的休息時間消耗於參加會議,而這種會議又不能決定任何有關其命運的事情,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了。但是,南斯拉夫企業自治的經驗,給企業人員的感覺是管理工作確實 - 而且積極地 - 影響其生活水平,因而越來越多的勞動群眾積極地參加工人委員會的工作。目前掌握在工人委員會手裏的企業資金,約占1/3左右。 [50]
自動化對於工人參加企業管理是有很大幫助的。自動化的必然結果是消滅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勞動,甚至消滅專業工人的體力勞動。自動化使生產前和生產後所需的勞動力增加(研究和設計工作,行政管理和分配),但是,如果自動化是在社會化的、或已經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下進行的,那麼,它就取消簡單勞動,而只是要求越來越專業的勞動,越來越"腦力的"勞動。因此它就像是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的偉大力量,使得只有腦力勞動繼續存在。
農業的工業化 - 目前在美國已經是很先進了,西歐也正在發展中 - 是與階級消亡和國家消亡同時而來的最後一種經濟發展的趨勢,它使從事"田間勞動和農場勞動"的"農村居民"減少到極少數,而仍然留在農村裏的人也日益變成農學家、畜牧專家、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農業機械的技術員和技術工人。大城市將分散成為類似的、自給自足的"衛星城市","城鄉"差別,甚至連外表也會消失掉,並將建立綠化區、耕作區、居民、文娛和社會活動區以及工業生產區等完整的中心。 [51]
這些區域的規模徹底縮小以後,就能逐漸消滅代行權力,但在階級消亡和國家消亡的最初階段,代行權力仍然是普遍的。城市規模徹底縮小以後,生產者和消費者自由結合的公社實行自治,就可以代替公民通過特設的社會機構而實行的自治。在這種自由結合的公社裏,所有的人都可以輪流擔任公職,"領導人"和"被領導者"之間的區別就會消失,全世界終將成為這類公社的一個大聯合。
這是烏托邦嗎?主要的是應該看到這種可能性全都來自生產率的提高,同時有一種經濟制度保證高生產率充分發揮效用。這種經濟制度的基礎,一方面是使生產資料社會化並且創造豐富的物資和服務,另一方面是以從人類生活中消滅金錢和個人發財致富欲望的分配方式去代替商品經濟。
經濟增長不是永久的目標
非貨幣經濟制度下的投資問題,還從來沒有考慮過。但是只要經濟情況真正達到物資豐富的程度,那麼解決這個問題是毫無困難的。仍然在第一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企業裏工作的生產者,雖然他們的勞動不是直接地、而只是間接地增加公民們掌握的大量財富,但也同第二部類(生產消費資料的)企業裏工作的生產者完全一樣,有權從社會總財富中提取物資。他們勞動的產品,不是在"市場"上"出售",而是用於更新機器、原料、輔助產品等的貯存,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的日常生產是必須要有這種貯存的。
除了這種總投資和簡單再生產以外, [52] 有沒有"淨"投資呢?有沒有社會主義類型的、而不是貨幣經濟的擴大再生產呢?換句話說,社會主義社會裏生產力會不會繼續無止境地增長呢?只有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說,答案真正是根據自由選擇,而不是根據某一"經濟必然性"而定的。在資本上義制度下,甚至在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淨投資的限界效用"和"增加閒暇的限界效用"之間,說什麼可以有所"選擇",那是完全荒謬的。生產者的日常消費,即使有所提高,也總是不能滿足需要的。一天的勞動時間,即使是在縮短,也只是由於體力上、神經上的疲勞程度而有所限制,因為超過這種程度,勞動效率就要直線下降。
反之,在社會上義社會裏,公民有了豐富的物資和服務,才破天荒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在多一點財富還是多一點閒暇之間進行選擇。因為這種選擇再不象從前那樣為了滿足迫切的需要而受經濟必然性的支配,所以這種選擇才是真正的選擇。經濟上剩下來的要求,只不過是機器設備的更新(淨投資、折舊)以及保證社會產品能同人口一樣快的增長。但由於社會主義的人類社會裏,同實行計劃經濟一樣,人口增長也將是有計劃的,所以人民就完全有了選擇的自由。
無論如何,經濟增長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滿足社會的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以便最合理地發展人類的一切才能。而且,最合適的消費一點也不意味著消費要無限制地增長;滿足人類需要也並不意味著生產力要繼續不斷地無限制發展。如果社會上已經有了大量的自動化機器,足以滿足社會的一切需要,如果社會上已經儲備了相當數量的萬能車床,以應付不時之需,那麼,"經濟增長"大概就會緩慢下來,甚至一個時候會停頓下來。 [53] 這樣人就可以完全擺脫物質上的、經濟上的顧慮了。政治經濟學就要過時了,因為再沒有什麼經濟打算了。"效益率"的問題,或者是"節約勞動時間"的問題,已經不是財富的準則了,取而代之的唯一準則,是閒暇,是最合適地利用閒暇。馬克思曾經天才地預言說:
現有財富的基礎是侵佔別人的勞動時間,但是同大工業本身所創造的財富的新基礎比較起來,那就顯得是微不足道的基礎了。直接形式的勞動一旦不再是財富的主要源泉,那麼,勞動時間就不再是、也不應當再是衡量財富的尺度了,從而也就不再是使用價值的交換價值〔衡量使用價值的尺度〕了。群眾的剩餘勞動不再是發展總財富的條件了,同樣,少數人的閒暇也不再是人類思維〔腦力〕能力發展的條件了。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就此垮臺,而物質生產的過程也就沒有那種卑鄙和矛盾的形式了。〔生產的目的,變成了〕個人的自由發展,而不是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以便產生剩餘勞動。所以,問題在於儘量縮短全社會的必要勞動,這樣,依靠因此而產生的閒暇和辦法,個人在藝術上、科學上的培養,才有可能……
……如果工人群眾自己佔有他們自己的剩餘勞動 - 如果空閒時間因此而不再具有矛盾性 - 那麼,一方面,必要勞動時間將根據社會個人的需要而縮短〔衡量〕,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力將迅速發展增長,迅速得儘管生產發展的方向要求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而每個人的閒暇時間仍然增加。因為真正的財富是在於發展每個人的生產力。於是計算財富的本位就不再是勞動時間,而是閒暇了。 [54]
或者更確切些說:財富的準則變成了人們合理地、創造性地利用空閒時間,以便使自己平衡地發展成為全面的人才。
被迫勞動和自由勞動
我們所說的被迫勞動,意思是生產者首先喪失對其勞動產品的控制,然後是喪失對其勞動條件的控制,因此,意思就是"為了別人的"、受別人控制的、聽別人指揮的勞動。這種被迫性並不因大型生產資料的社會化而自動消失。只有個人自覺地、而且自然地感覺到是勞動產品的所有者,自己能夠對勞動條件作主的時候,這種被迫性才會消失。因此,這就要求生產者實行真正的自治,要求物資和服務真正豐富,能滿足一切主要的需要和一切需要的絕大部分。被迫勞動是和工資階層同時消失的(工資階層的消失有雙重意思:為別人而勞動的無產者的消失,為吝嗇地、精確地計算的工資而勞動的無產者的消失)。
但是,在"為了別人的"勞動以前,就已經有了被迫勞動,那就是人不得不屈從勞動分工的壓力,人不得不出讓各種潛力;這些潛力是在各人身上沈睡著,只要人"有了自己的行業","做自己的職業","找一個職位",這些潛力就無法發揮。
沒有任何人生下來就是清道夫,就是氣焊工人,或三級技術工人。物資和服務的生產和分配過程中,極大部分"職業"同真正的"稟性"是毫無共同之處的。職業指導最多也不過是利用某些稟性,使人盡可能合理地去適應生產的要求,遠不是使經濟生活遷就個人天生的需要。
它〔資本主義工業〕撲滅、窒息、粉碎、歪曲勞動者的某些愛好,某些才能,另一方面,卻創造了某些與職業有關的特定的適應性。而且,它竭力趁兒童還在幼年的時候就儘早開始這種適應過程,例如它主張提早學手藝,反對延長就學時間〔或者是在中學共同課時期提早實行專業化〕。這就是現代勞動者所以能"適應"的實在的、真正的、實際上查考得出的條件。我們有權重申:勞動力如何分配,勞動力在各式各樣的行業和具體職業中如何散播,仍然是由社會決定的,是由特定的經濟制度規定的。勞動者既是這種經濟制度的主體,又是它的客體,既是它的動力,又是它的受害者。這種經濟制度在青少年身上引起、塑造並產生必需具備的"適應能力",必要時,就根本不考慮對人的關心。另一方面,這種經濟制度還因此而扼殺人們多方面的才能,並根據新的社會標準,為培養更密切的適應能力而創造基礎和前提 - 而這恰恰就是職業指導範圍內的事。 [55]
廣泛流行業餘做雜務是人們自發地反抗勞動分工最有力的證據。這種業餘做雜務的風氣,隨著勞動時間相對縮短,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在西方國家傳播著。19世紀時 - 甚至在20世紀的戰爭年代裏 - 工人是抱著"圖利"的目的去種菜園的。但是西方電氣公司成千上萬工人種花、造摩托車、成為業餘電影工作者、造家具和木質玩具、熱衷於難以想象的各式各樣的活動,從鳥類學到舉重〔戴維·裏斯曼的引證〕, [56] 這些工人活生生地證明了他們有自發的願望,想用自由的、無私的、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抵消職業活動的單調性, [57] 他們本能地想恢復他們自己的個性,而基於勞動分工的經濟生活卻必然要破壞他們的個性。
現代大工廠、大辦公室裏的極大部分勞動者之所以認為他們的勞動是一種強迫勞動,不僅由於工資低微,不僅由於體力上和神經上的勞累,不僅由於這種勞動是單調的,由別人指揮的。也由於這種勞動只發展人類適應能力的一個方面,因而從長期來看它是不能引起興趣的。雖然最近想使"機器適應人",想發展"流動小組",在企業裏經常改變活動,想用多面手的工人去操縱萬能機器而"恢復"需要高度技術的操作, [58] 但是也未能把個人從勞動分工的暴政下解放出來。
勞動分工本身是既違反人類本性,又不利於個人全面發展的。納德爾教授指出:如果說個人平均在30~35歲之間就感到智力衰退,那麼,"對於那些老做一種職業、從未更換過環境的個人,比對於那些旅行得很多、而又經常換工作的個人", [59] 這種衰退就要顯著得多。
但是,那些進行極端機械和極端老一套的勞動的工人和職員,同那些做真正能符合其天賦的職業的人,如藝術家、科學家、研究員、工程師發明家、機器製造者、建築師,以及一般地說一切進行創造活動的人,一切分享人類創造的歡樂的人,這兩類人對於勞動分工的暴政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請看加爾布雷思是如何分析那些已經沒有進行強迫勞動感覺的人的好處:"擺脫了體力勞動,不得不局限於老一套、屈服於老一套的厭煩情緒消失了,有可能在舒適的,相宜的環境中生活,而且也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日常勞動結合起來的某種可能性"。 [60] 當然,上述這些分析中還未出現創造者這個詞,這是由於加爾布雷思古怪地把清醒的見解同護短的濫調夾雜在一起。被他歸在這類人裏的,不僅有上述那些職業的人,而且還有……教員、大公司的董事長(!)、廣告專家、等等,這些人雖然收入較高,但也象工人一樣,是勞動分工的奴隸,也完全受到勞動分工的強制性的影響。 [61]
當然,現代的"知識份子",即使他能夠按他的天賦去工作,即使他擺脫了那些歪曲和壓迫他的思想和意識的物質上的桎梏(這種情況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以致在官僚化的過渡社會裏,是很少有的),也還遠不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幸福的人。他還遭受日益加劇的專業化的折磨。 [62] 一般來說,他的生活方式是不平衡的,按照這種生活方式,不是有意識地去進行體育鍛煉和追求精神上的寧靜,而本來卻應該是這樣做的。現代知識份子常常脫離實際生活,脫離生產或脫離社會生活,他們還受到另一種性質的強迫,習慣和社會性方面的強迫。"可能和現實之間的矛盾,這種歷史性的社會矛盾反映……在天賦最好的個人的'內心'裏,這種矛盾成為理論和實際之間、夢想和現實之間或多或少自覺的衝突。而這種衝突,象一切尚未解決的或似乎不能解決的矛盾一樣,正是造成憂慮和不安的原因。" [63]
然而,現代這些"天賦最好的人",要是他們能夠把一生獻給基本上符合他們內心需要的創造活動,他們就最接近未來社會主義的人,擺脫了勞動分工和消滅了體力勞動同腦力勞動差別的人。
大學教育普及化 - 略為樂觀的觀察家預計20世紀末就能實現(喬治·索爾,多伊徹), [64] 消滅一切老一套的勞動,研究工作和思想工作擺脫了一切物質桎梏,人們積極參預管理經濟和社會,消滅理論和實際之間的隔閡,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它使人類團結和對別人的愛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動機:社會勞動分工消亡的這一切因素,是對於新人類的誕生不可缺少的貢獻。就新人類的誕生來說,物資豐富和社會主義這種經濟條件,只為它創造了一般的可能性而已,而人們自覺的教育活動、治病救人的活動 - 就這個詞的崇高意義來說 - 則是它的必不可少的接生婆。 [65]
人類有極限嗎?
人類的這種創造活動,使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讓機器去做一切機械的老一套的勞動,從研究而進行生產,從畫家的畫室走向工地,工地上一座新城正在萬木叢中興起,這樣的活動還是"勞動"嗎?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和經濟學的這類基礎,也應當加以批判性的分析。
勞動是人類的基本特徵。正是依靠勞動,人類才取得了必要的生活資料;勞動既是社會關係的主要存在原因,也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和鉸鏈。只有經過了從出生到成年(且不說到體力上智力上的成熟)這樣一個"積極社會化"的階段,人才成為人類學意義上的一個社會動物,才獲得正常的生理上的發展。
但是,如果由於機器代做了生產生活資料的勞動,因而這種勞動的必要性已經消失的時候,那麼作為人類基本特徵的勞動,還剩下些什麼呢?人類學說明了勞動的概念。事實上,人的本性,就是習慣,就是行動:"人由於身體構造的原因,是一個不活動就不能生存的動物。" [66]
不得不辛勤勞累、受苦受難而難獲溫飽的人類至今所進行的那種勞動,就勞動這個詞的歷史意義來說,僅僅是人類習慣中最痛苦的、最"不人道的"、最"獸性的"形式而已。正象恩格斯說劃分為社會階級的人類的整個歷史只不過是人類的史前期一樣,傳統形式的勞動也只不過是人類普遍創造習慣的史前期形式而已。人類將不再生產東西,而將生產全面發展的個性。當商品、價值、貨幣、階級、國家和社會勞動分工都消亡了以後,充分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將引起勞動(按這個詞的傳統意義來說)的消亡。 [67]
社會主義的目標不能是勞動的人道化,也不能是提高工資和改善雇傭階級的狀況;這些不過是過渡階段、下策和權宜之計。一座現代工廠,不管勞動時間怎樣減少,也不管廠房和機器如何適應人的需要,對於人來說,它總不能成為"正常的"或"人道的"生活環境。只有勞動已經消亡,勞動已經讓位給創造習慣 - 這種習慣的方向只能是創造全面發展的人 - 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完全人道化的過程。 [68]
手藝人,生產勞動工具的人,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文明和人類文化的真正創造者。最近,有些作者試圖證明:科學和哲學本身都是由於不斷地從事生產勞動實踐而從生產勞動中逐漸地產生出來的。 [69] 然而荷蘭歷史家海辛加卻激烈反對這種傳統說法,恰恰相反,他認為玩耍的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創造者。 [70]
由整個現代人類學和在很大程度上由精神分析學所輝煌地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能夠把上述兩種思潮統一起來,因為這兩種思潮都反映了人類歷史的一個基本方面。人類在起源時期是既生產勞動工具而又玩耍的。 [71] 科學技術和藝術是逐步脫離生產技術的;但是,隨著生產技術的專業化,社會勞動分工就成為以後要取得初步的進步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了。手藝人,表面上是愚昧無知的,既沒有足夠的物質資料,也沒有閒暇去玩耍,去自由創造,去自發地、毫無私心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而發揮自己的才能卻是人類習慣的特色。 [72] 特權階級的人,就是說有產階級及為有產階級所豢養的階級的人,越來越成為玩耍的人。
但因為,玩耍的人也遭到一種特殊的強迫;他的遊戲日益成為憂鬱的遊戲,即使在那些社會樂觀的偉大世紀裏(例如16世紀和19世紀),也仍然是憂鬱的。社會主義的人,擺脫了老一套勞動的束縛,重新回到集體的大家庭裏,又成為既搞手藝而又玩耍的人,玩耍越來越多,而同時卻又搞手藝。現在,已經在某些勞動中帶有更多的"遊戲",在遊戲中也有更多的"嚴肅勞動"。 [73] 取消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同時也就要求人類的創造力這一主要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物質上無憂無慮的結果是自發的創造性,這種自發的創造性使人永遠年青,同時兼有兒童的遊樂,藝術家的激情和科學家的eureka。 [74]
對資產階級來說,財產就是自由。在一個由商品所有者這些"原子所組成的"社會裏,財產就是自由這一定義是很正確的;只有有了(足夠的)財產才能免於出賣勞動力以換取生活資料,才能免於做強迫勞動。因此資產階級慈善家們以及譁眾取寵者之流,不倦地散佈這種幻想:用"擴散財產"來"非無產階級化"。
有些庸俗的馬克思主義者斷章取義地理解恩格斯曾經引用過黑格爾的一句名言:自由只不過是"對於必然的認識"。 [75] 他們把這句話理解維: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同資本主義社會的人一樣,都要受"工資不能超過最低生活費這一經濟規律"制約,唯一的差別就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人認識了這一律規以後,能夠"運用這一規律來為他服務"。
馬克思主義的這種實證主義變種,同馬克思、恩格斯真正人道主義的傳統是毫無共同之處的,同他們的大膽的分析、同他們對於未來的深刻的展望,也是毫無共同之處的。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說過:過了必然王國才有自由王國。 [76] 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工廠勞動也仍然使人感到是一種令人不快的必然。真正的自由是在閒暇時間裏發展的。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越衰微,它就越維全面發展和結合社會的個性的創造習慣所代替。人類越是因為滿足了需要而擺脫了需要,"必然王國"就越"讓位給自由王國"。
人類自由既不是"自願接受的"約束,也不是貶低個人的雜亂而本能的活動的總和。人類自由是人的自我實現,而人的自我實現,那就是永恒的進化和超越,就是一切人性的不斷豐富,就是人的一切方面全面發展。人類自由既不是完全休息,也不是"完善的幸福",而是經過了自古以來人類本來不應有的種種衝突以後,真正的:"人類戲劇"的開始。人類自由是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並從中汲取超越自己能力的勇氣的人們所唱的對人類的頌歌。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似乎不可能同時又是醫生,又是建築師,也不可能同時又是機器製造者,又是原子分裂者。但是,人已經把手臂伸向星球,已經快要在試管中創造生命,將來要以普遍博愛的態度對待全人類,在這種情況下,誰敢說還有人類所永遠不能超越的限制? 對社會主義對共產主義大家要有信心!
經濟制度
積極主動改變必然好過被動改變!私企民企轉化為集體經濟模式我國經濟只會更好絕不會變差!
按資分配的業主們,你們該聽聽勞動大眾的心聲了!
——積極主動改變必然好過被動改變!私企民企轉化為集體經濟模式我國經濟只會更好絕不會變差!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在都有幹勁的前提下,一個人的幹勁顯然不如一群人的幹勁
以前總有人拿和尚擔水擡水、三個和尚沒水說事;殊不知,這個故事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是否人人都有勞動積極性;而一個人是否能具備勞動積極性就在於其勞動價值及勞動增值是否能有效匹配其付出,能否有效貨幣兌現。說白了,就是三個和尚是否都有各自的水缸。。。三個和尚三口水缸,那麽,與三個和尚只有資本這一口水缸相比,怎麽樣對國家經濟提振大就不言自明了。
——這就是集體經濟與個人或幾個股東的私有經濟的總體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比較的結果。
——三個和尚都為一個資本擡水,自己勞動價值無法有效兌現,不能按勞分配,被資本掠奪食利,當然結果只能是【躺平】
至於如何保證一群人都有幹勁,當然有跟進辦法
以下就來詳細說道說道。。。
第一、轉化標的
私有民企向集體經濟模式轉化的關鍵點:【所有製形式及財富獲取方式】兩項——
一、所有製形式的轉化
所有權包括以下三項(6小項)
1、自然資源及其自然增值
2、非勞動類生產資料價值及其勞動增值(包括自然資源的勞動增值)
3、勞動成本價值及勞動增值
二、按資分配向按勞分配的轉化
勞動權益也包括以下三項
1、勞動成本價值(職責義務及能力評估價值)
2、勞動付出價值(勞動時間對應價值)
3、勞動增值(勞動效能價值)
三、社會福利
1、基礎民生之民權與是否勞動無關、是否繳納投入社保無關;以全民公民卡按年齡段對等平均統籌,取代以投入保險資金為先決的是否予以保障的社保形式,真正實現人權的基本生存保障(相關事項包括基本溫飽、基本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
2、普通復製性勞動改善生活
3、創造性勞動獲得更多收益(有差異卻不會形成兩極分化的較高收益)
第二、為什麽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擁有企業的私有經濟轉化成集體經濟模式無論對勞動者個人還是對整體國民經濟只會更好
一、1949年至1978年前的集體經濟模式問題
1、對勞動價值只有20幾級工資模式的勞動成本價值及勞動付出時間的匹配對應;
2、對勞動產出效能缺乏足夠評估認定和價值兌現匹配;缺乏足夠的結果價值評估及價值變現結果認定及給予對應勞動者的價值兌現匹配(精神價值有充分考量,而實物價值未充分給予、也缺乏價值兌現體系)
3、對此,只需以按勞分配模式進行計量技術手段的完善即可;在計量技術手段落後與缺乏民主計劃經濟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按權分配
二、1978年至今私有經濟資本食利模式的末路
1、這一階段顯然不是計量的技術問題;而是資本剝削的繁衍,是勞動者失去了勞動大部分價值給自己兌現的本質逆轉
2、隨同而來的是勞動者人格及整體公平公正的失陷。
3、這不僅使勞動積極性下挫,也使整個社會的穩定安定遭受到了鏤空。
4、人類逆反產生的根本在於人格的不平等
其實人與人之間資產的適度差異並不會形成不滿,反而會促進人的向上進取;但如果暴利者資產源於對他人的資本食利或資本霸權剝削掠奪,就必然會引發反抗。
人們的逆反與否顯然旨在人格尊嚴的平等實現
5、資本食利在我國的末路
1)公平公正是民眾的熱望
2)社會主義對集體經濟的促進
3)百富榜千富榜也只是極少數人,
小資本也深知大資本壟斷霸權將小資本者淪為了財富搬運工,這些小資本也會成為按勞分配的積極響應者。
資本食利、資本剝削在我神州大地走向滅亡已是必然!
三、如何讓集體經濟之路走得更好?
一種經濟模式如果能達到——既能公平公正、又能充分激發勞動積極性就必然是最佳選擇
為此,筆者設計了【按勞分配集體經濟全員崗位股份製模式】的基本構架,再次發布於此,供大家參考:
【集體經濟按勞分配全員崗位股份製】模式
——簡稱:《崗位股份製》模式
其一、所有製形式構建
1、央企國企由全民所有製轉集體經濟模式
2、民企私企包括原有各類股份製轉集體經濟模式
3、其中:
1)自然資源價值及其增值全民所有,使用權集體所有;2)轉化過程的租用費用收益用於全面公共服務及基礎民生保障
3)生產資料成本價值集體所有,而、生產資料及自然資源的勞動增值劃歸勞動者所有
4)勞動成本價值及其增值勞動者個人所有
5)稅收(企業所得稅)用途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財政收入用於公共設施及公共服務;其二、用於全民基礎民生保障,取締社保卡改用公民卡——打破保險業資本食利、改變不投入不保障、落實基本人權保障體系)——真正的納稅人是全體勞動者,而不是企業法人或投資人。
員工出資釋義:
——(按勞分配之崗位股份製模式下)員工按股比出資購買的是集體經濟模式下的企業資產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其額度按使用或租用對應資產使用權應付費用計算;員工離退則是放棄使用權而退回相應付息資金投入即可。
其二、分配機製構建
1、自然資源及其自然增值全民所有
2、非勞動類生產資料集體所有
3、勞動成本價值勞動者所有
4、包括自然資源及生產資料在內的勞動增值歸勞動者所有
5、所得稅來源應更名為勞動所得稅,而非企業所得稅
以上述5大方面進行按勞分配測算,完全排除按資分配計算;資金只是當作生產資料元素之一進行還本付息操作。
其三、與現有各類股份製的根本差異
現有股份製其根本是一個按資分配體系,是對勞動的剝削和掠奪;應予全面取締,徹底改變!
其四、《全員按勞分配崗位股份製》概要:
自然資源及其自然增值全民所有;生產資料成本價值國家代持所有權,生產資料增值集體所有;自然資源及生產資料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對應企業使用時支付對應租用費用。自然資源、生產資料勞動性增值、和勞動價值及其增值歸勞動者所有,企業所得稅可更名為勞動所得稅(納稅人與勞動者對等更加名副其實),該稅收及其他稅收與自然資源及生產資料收入一起用於國家公共事業(包括基礎民生保障在內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財政收支。
企業對國家層面的集體私有製,對個人層面的集體公有製;(破產無人接手的特例情況下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再重組進入再生產循環)
集體經濟按勞分配模式下之《全員崗位股份製》的核心關鍵是——對按資分配的斬斷!
1、真正按勞分配:
公平公正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有效提升勞動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活力及社會經濟飛躍
1) 投資不對等企業股權,也不享有企業利潤、同時也不承擔企業風險。
2) 企業股權按崗位職責和勞動付出及勞動成效劃分;對等於企業對應崗位及勞動之無形物,而不對等於勞動者之有形物;人在其位得其股,離退時股權對價收回不帶走股份;股份無私人財產繼承權。
3) 企業利潤和風險按股權由企業全員分享分擔;
4)與現有各類按資分配股份製有本質差異;
之所以在股份前有【崗位】二字作為定語,就在於股權真正對等的是崗位及勞動這兩個無形物;並且還不是對等於在對應崗位的人
員工離退帶不走對應股權、只能得到對應投入的保本付息(養老不在此兌價計算之列);股權永遠留存於對應集體企業之中。崗位股權對具體勞動者也沒有類似於私人財產的繼承權。
5)可以接受過渡期
——過渡期允許29%以下純資金股權繼續在約定的3至5年內按股比獲利;但到期兌換收回股份時,僅按股份資金余額的保本付息結算——即完全按投資轉信貸結算。之所以定額為29%,就在於集體經濟之《企業崗位股份製》的章程機製及相關重大事項能保持集體的絕對控股保障。(當然、如果日後整個國家之公司法有調整後自當另議)
——國有銀行資金是全民性資源,應逐步減少直至完全斬斷對私有經濟模式企業信貸、初期果斷調整為大比例傾向集體經濟模式企業信貸。
2、保全原有資產,實現平穩過渡
個人資產自實施日起劃斷,過往資產保全
3、投資轉信貸、保本保息,保障資金安全、金融穩定
投資者享有投資保本及利息收益;投資轉信貸模式進行
4、破產償付構建合理,責任明確、風險共擔
企業運作保持市場導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轉;企業間正當競爭有序進行;引導科技創新為主要手段的比趕超。
1) 企業破產債務企業全員按股權比例分擔
2) 償還額度為每月債務人對應收入扣除當地最低收益標準額度後,其超額部分的50%逐月償還,直至付清
3) 建立國家破產投資保護基金,若債權人出現影響生存的重大危機時,投資保護基金先行酌情墊付適當額度款項,再從債務人手中逐漸收回。
5、資產調劑稅促進資金再生產投入
1) 按個人資產總額實行資產調節稅征收
2) 征收比例按資產額度同比梯級進行,額度越高比例越大
3)征收款項部分進入破產投資保護基金池
4)防止資金外逃防控手段加強
5)按金融服務實際勞動附加增值重新測算存款及信貸利息;(若月息為0.4%,年息應以遠低於12倍的計算方式計量);促進個人資產和資金進入再生產投入和消費投入。
6、個人三梯級收益模式
1)基本生存全民按年齡段對應實行統籌保障、《崗位股份製》模式之下企業直接稅費繳納;改社保卡為公民卡,打破保險業資本食利,打破企業偷漏民生保障基本義務。
2)以普通(復製性)勞動收益改善生活;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以創造性勞動獲得“致富”,真正實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時促成科技興邦的創造性勞動價值兌現有效實現。
三個檔次的收益方式;按勞分配、實現全民不再為金錢左右的人格平等
7、破——金融衍生、股市炒作、資本增值,打破以錢生錢
1) 打破貨幣的偽增值效應
2) 讓貨幣回歸流通本質,有效歸位中介職能
3)股市轉換職能——成為資金供需的信息流轉金融服務中心
4)金融對內徹底成為產業服務而非增值手段
5)轉變重商輕實業輕科技的金融服務方向
8、國際合作:內外有別、無需閉關鎖脖
1) 取締國內A股交易,股市轉為投資轉信貸信息中介中心
2) 對外投資遵行國際慣例,以股市羅賓漢手段進行對外股市操作;但嚴控實體資產外逃
3) 逐步實施EB國際貨幣的物物對價國際貿易結算模式、脫離美元控製。
4)國際合作更改為招商引技、不再招商引資;
5)人民幣貨幣發行充分計量自然資源、生產資料、特別是人力勞動和該三項的增值測算後的賦值貨幣補充發行,保證貨幣量的有效流通及中介服務職能。
綜上所述:
集體經濟模式當然與現今的按資分配民企私有經濟模式有本質不同,而且當然更好;並且可以毫不避諱地說,要好過千倍萬倍!
按資分配的業主們,看清時代大潮,逆勢而為顯然於國於民於己皆不利!
捫心自問、你們該聽聽勞動大眾的心聲了!
順應民心、順應大勢、積極主動改變必然好過被動改變!
政治制度
1.資本主義和資源主義。 (1)資本主義。通過資本的運動。在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實現資本增值的社會制度。
它的政治特征是:確立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生產關系。資本屬於資本家私人所有權。由資本家或由資本家授權的經理人員主張分配權。剝削職工剩余價值的社會制度。 (2)資源主義。通過資源的運動。在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實現資源增值的社會制度。它的政治特征是:確立資源主義的資源(股東)人頭權制度。和企業(公司,單位)公民直接議會制度。由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依循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主張分配權。並決定企業統治者(經營者)薪酬。等事項的社會制度。 資源主義是建立在資源(股東)人頭權,和公民直接議會,之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系統理論和主張。 2.人的能力差距有限 富人窮人財產差距相應有限。人是有限動物。網友(魏武揮
鞭)寫了兩段精彩帖子“人類歷史上經常出現官僚 地主 商人世家。但是為什麽沒有出現科學,數學,藝術世家呢?在真正靠個人能力的時候,人的差距沒有那麽大”“愛因斯坦那麽牛逼,怎麽他後代就不行了?後代可以輕易繼承財產,爵位,但是很難繼承智商和知識”。他說出了壹個真理:人是有限動物。人的能力差距有限。而資本主義社會自由市場經濟。或共產主義專制社會特權經濟。主張的占有,所有是無限的。兩兩不對應。嚴重違背自然法則。於是出現今天20個最富有美國人凈資產總額為7320億美元。超過1.52億底層美國人財產總和,的奇異現象。人的差距不大。而且這不大的差距,還是後天獲得了良好的,有利的,比能力更重要的機遇。才有可能形成。愛迪生說,天才(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壹的靈感,但是往往這百分之壹的靈感更加重要。這裏說的是靈感,機遇。是告訴人們。人的頭腦和身軀,要時刻準備好接受好的靈感和機遇的空間,和能力。抓住它。不松手。成為天才,和成功者。歷史上,有人抓住了好的機遇。
如傑斐遜,麥迪遜,愛迪生,林肯,瓦特等。抓住了為人類自然權利和追求幸福權服務機遇。有人抓住了壞的機遇。抓住投機贏利擅權獨裁危害社會機遇。 以資本主義,專制主義裏出現的富人而言。坐吃祖宗基業的富人的貢獻可能達不到平均壹位公民的貢獻。富人可能是因為分工不同近水樓臺先得月。外帶投機致富。今天的巨富者多是靠投機。用二十倍,三十倍,金融杠桿撬別人兜裏錢財。侵吞其他公民資源財富致富。壹黨專政貪官腐敗致富。靠黨權變金錢,無本萬利。靠獨裁權勒索人民。榨取國有資產致富。投機獲得的金錢,和當事人的才能不相應。不符合“人的能力差距有限。富人窮人財產差距相應有限”的自然法則。傑斐遜“終其壹生,他從未參加任何投機活動,並且認為參加這類活動是壹種恥辱”。從別人兜裏靠投機賭博。靠侵吞別人的資源權和分配權獲得金錢,是恥辱。 3.投機正在變成宗教。 近百年間,富蘭克林·羅斯福搞投機。以新政欺騙國人。控制公民輿論。挖空心思蓄意制造珍珠港事件。發動二戰以來。人類日趨渲染投機,欺詐,投機倒把,的不良知識。把投機變成精英們孜孜不倦追逐的信念。投機得不到應有的譴責。反而成為社會上受人青睞的榮耀。香餑餑。
金融,股票投機在美國,在中國盛行。從金融,股市撈取了百億,上千億美元的財閥,金融寡頭。被社會傳媒吹捧為偉人,英雄。全球有42個國家的財富總和,不抵索羅斯壹個人財富。靠投機孕育出來的世界富豪正在吸吮全人類的鮮血。成為披著‘英雄’‘偉人’蒙皮的嗜血教主。他們用壹張慈善家蒙皮。來維系投機教傳宗接代。 投機構成投機教。有門徒們創造的投機文化作教義。有金融資本,財政資本,的存在。有獨裁統治者作教主。有眾多投機信徒。投機包括共產主義的領袖專政投機和腐敗。 投機二字本身的邪性,不壹定超過其他邪教。但是,投機教在毀滅人類文明的作用上。會超過現有的邪教。(1)投機毀滅文明 投機是壹種恥辱。人類數千,萬年好不容易創造的政治文明,德性文明。在投機教教徒猛烈攻擊下。壹天天在失去光華。今天出現20個最富有美國人凈資產總額為7320億美元。超過1.52億底層美國人財產總和,的奇異現象。於是,投機者發明了‘壹個富人的貢獻能夠達到760萬位公民貢獻總和’的謬論。成為天大笑話。無稽之談。投機造成不可理喻的貧富差距。嚴重侵犯了人類自然權利。二百年前傑斐遜提出“參加投機類活動是壹種恥辱”“終其壹生,他(傑斐遜)從未參加任何投機活動...”。他還說,“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被引誘去參加可恥的賭博娛樂的話,那便是我們自己的過失”。二百年來人們卻在頌揚投機,享受恥辱。(2)投機在數百年前孕育了吸血的資本。所謂市場經濟。已經被投機倒把,金融股市寡頭壟斷,權力控制市場經濟,權力腐敗。破壞得體無完膚。自由市場經濟壹天天在失去自由和公平正義。經濟領域統治者。利用資本占有權。分配絕大多數平民創造的財富的制度。是資本投機。是富人盜竊底層窮人財富的剝削制度。用馬克思的話“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用傑斐遜的話“財產法過分擴張,侵犯了自然權利”。1941.12.7日的二戰前,人們陣線分明。美國人不要戰爭。美國財團要戰爭。金融寡頭操縱選舉的結果。羅斯福就連任四屆總統。發動了二戰。今天,全人類事實上變成了財團,寡頭,大亨們可以隨意擺布的奴隸。(3)投機正在變成宗教。投機和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結合。成為投機教。投機教不必履行入教儀式。只需奉獨裁統治者,產業大亨,金融寡頭,為偉人,英雄。只要信仰投機。就是信徒。今日投機教信徒和潛在信徒無量。(4)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的權利 拒絕投機。 在投機橫行天下的嚴酷事實面前。人們唯有從制度入手。重建資源權和分配權兩項自然權利。防治統治者享有絕對的權力。防治特權對公民大眾文化的侵蝕。才是規範人類,拒絕投機,追求幸福的辦法。 4.西方國家政府三次分配的弊病 政府向著建設福利社會。 (1)三次分配。通過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為第壹次分配(資本權利);通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收入分配為第二次分配(政府調節,福利社會分配);而民間自願、在道德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壹部分捐贈出去,被稱為第三次收入分配(嗟來之食,富人施舍分配)。 (2)三次分配的弊病。西方國家試圖通過三次分配維護政權穩定。但因三次分配包含統治者創造自由的邪惡內涵。美國推行三次分配的結果。是貧富差距壹直在增大。其弊端至少有: a.第壹次分配靠資本權,由富豪行使分配權。資本家(經營者)剝奪了職工享有分配權這項自然權利。
已經竊取了職工創造的壹大塊剩余價值。這時,政府聲稱還有調節分配等著妳來拿。就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壓迫勞工的罪行。“助長大財產所有者的氣焰,使他們利用這種分配理論為自己的巧取豪奪、大發不義之財做辯護”。 b.政府創造自由就是剝奪妳的個人自由。 第壹次分配裏,政府夥同資本家,以雇傭勞動制度。攫取勞工壹大塊剩余價值財富。二次分配是政府創造自由。分給勞工壹小塊財富。既掩蓋資本家剝削壓迫勞工罪行。又騙勞工去感恩資本家。達到維護資本主義社會長治久安目的。 c.三次分配和部分二次分配,具有嗟來之食味道。
被統治者喪失了人格尊嚴。低人壹等。使他們的生存權,自由權,追求幸福權都打了折扣。他們本應理直氣壯享有的自然權利。人為地變成接受富人施舍的低人壹擋。不公平。人類文明受阻。 (3)取締政府創造自由的二次分配 政府向著建設福利社會。人類追求自然權利。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基本辦法。是主張公民享有資源人頭權和財富分配權。史實表明,凡是鼓吹以二次分配取代公民享有分配權的政府。是剝奪公民自由的專制政府。因為自由是自然權利。作為民主社會,要求公民從統治者,特權階級,資本家手中。收回資源權和分配權。
改變所有權主體。改變分配權主體。建立合乎自然權利的分配制度。造就支持民主,支持選舉的經濟基礎。二次分配及捐贈等只能是在分配權主體之外的壹種補充。政府創造自由,表現政府搞陰謀耍權術。是助長人類劣根性。因為劣根性源於個人自由出軌。解決辦法是“正當的自由為,在其他人據相同權利劃定之範圍內,依我等之意願暢行無礙(傑斐遜)”。是提倡自然權利。政府職責是建設福利社會調節人性。
復興古代人群居,熱鬧,友愛,互助,救難解危,的自然屬性。開創現代人的政治動物德性動物的網絡天地。 (4)分配權向著追求合群追求享有自由權和幸福權。傑斐遜說“私有財產的目的在於使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經濟保障,從而使每個人能夠不依附於他人,獨立而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 說的是“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從屬於社會的需要(富蘭克林)”。有獨立享有,自主支配,的私有財產權。為的是保障人格尊嚴和個人自由。私有財產要感恩社會。夠用就知足,富裕點更好。人是在社會中活著。不是為財產活著。人生的價值在於能享受合群的幸福生活(孤獨就缺少幸福)。在於為社會追求自由和幸福。 傑斐遜的幸福觀念。是能載入史冊的個人自由幸福觀念。
5.分配權回歸自然權利。(1)傑斐遜有關財產法的自然權利學說。 二百年前傑斐遜提出“人類自然權利”價值觀。創造性地發展了自然權利學說。這裏有四句相關話語:“財產法已經過分擴張。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將財產的政治意義淡化了。這是為政府通過再分配手段實現民主目標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筆者認為最後壹句話“這是為政府通過再分配手段實現民主目標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不是傑斐遜說的。也不是他意思。並試圖就這四句話提供來自傑斐遜意思的證明: a.將有限財產歸入無限的幸福裏去 財產的政治意義就淡化了。
幸福,精神享受是無限的自然權利,財產是有限的法律權利。人的大腦,飲食量,才能差距,都有限。人是有限動物。人之間財產差距就應有限。但是幸福,精神享受是無限的。例如傑斐遜將“...不依附於他人,獨立而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作為幸福和精神享受。而人類謀求“參與公共事務”幸福。也是無限地追求著的。財產以有限名分歸納於無限的幸福之內。財產的政治意義就淡化了。“從屬於社會的需要(富蘭克林)”了。 b.政府過分擴張財產法 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傑斐遜主張‘政府不能創造自由權利’。來遏制個人自由。來侵犯個人權利。傑斐遜實現民主目標著眼於體現自然權利的第壹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傑斐遜相信,人皆擁有‘某種不可轉讓之權利’。也就是說,無論政府是否存在,人所擁有,不可創造、奪取、或轉讓的基本權利永存。傑斐遜對於自由的解釋最受重視,他將之定義為‘正當的自由為,在其他人據相同權利劃定之範圍內,依我等之意願暢行無礙。我並未加述‘合法範圍內’,因律法通常不過是專制獨裁者之意圖,而律法的確就是這樣侵犯個人權利’。因而,對傑斐遜來說,政府不僅不能‘創造’自由權利,反而有可能侵犯個人自由。而適切自由的範圍並非由法律所規定,而是止於他人有相同權利之處”。 這裏,傑斐遜表明。無論政府是否存在。分配權屬於自然權利的平等,自由和生存權。分配權建立在民主權的多數原則及正義原則之上。若還要通過政府律法來再分配。就侵犯了個人權利。就是政府“創造”了自由權利。 說明兩個問題:壹是政府剝奪財富創造者應享有的財富分配權。是財產法過分擴張,或者說是犯罪,越軌。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
二是作為政府剝奪公民第壹次分配自然權利後。繼而采用專制獨裁者需要的再分配彌補。就是政府創造這種反自由的權利。目的就不是為民主。而是加強獨裁專制主義。 c.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 靠投機侵占社會財富者是社會敗類和蠹蟲。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富蘭克林)。沒有社會就不存在今日的私有財產。離開社會則金錢失去價值。人類享有私有財產要感恩社會。人生意義在實踐:真、善、美、自由、平等、博愛,六大觀念(胡適)。依靠投機,侵占他人創造的財富。背離了人生意義。背離了人的社會價值。是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產業大亨,金融寡頭。是社會的敗類和蠹蟲。他們損害了人類。為社會所不容。 d.解決財產法擴張損害人類自然權利的辦法 是由財富創造者享有財富分配權。傑斐遜主張公民皆享有對勞動果實民主決策分配權。財產法已經過分擴張。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指財產私有權超越了自然權利,成為宗教式崇拜對象。傑斐遜認為,“財產權是人的
社會權利,而追求幸福權是人的自然的天賦權利,土地是人類共有的財產,私有土地只是個歷史範疇。傑斐遜賦予了自然權利以民主色彩。是包括試圖開辟壹條分配權民主,分配權回歸自然權利的光明大道。在給麥迪遜的信中,他說‘不管在任何國家,只要有未經耕種的土地(為了狩獵而聽其空閑)和失業的窮人,顯然違反了自然法則’。人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中包括追求幸福的權利,意指謀求任何合法的事業或職業...增加財產,激發潛能,以獲得最大的精神享受”。傑斐遜看到“(壹位辛勤勞動)貧婦...沒有面包吃。他認為主要的原因是“財產分配上的不平等”,但他同時意識到“平均分配財產是行不通的”。他在給麥迪遜的信中提出了兩項切實可行的措施,壹是“各種遺產平均分配給壹切子女,或者其他親屬(傑斐遜經由成功廢止維吉尼亞的長子繼承權實現他對平等的承諾)”;二是“豁免所有財產在壹個數量以下的人的捐稅,而對於財產在這個數量以上的人們,按幾何數據征稅”。 傑斐遜憂慮平等與財產所導致的不平等之間的矛盾。是“財產分配上的不平等”。傑斐遜意識到,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占人口極少數統治者,經營者,掌控了分配權。不按貢獻,不由有貢獻者們,民主決策分配財富。而是按資本,由資本家獨裁分配財產權。
給自己多分。給職工少分。下面是傑斐遜希望做到的:壹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他們均“...享有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權利...”。很明顯,傑斐遜的意思是,實現“享有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權利”的辦法。絕不是違反自然權利法則,靠資本家恩賜。而是由壹切人-被統治者和統治者共同完成。這就可以理解為由企業(公司,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民主決策完成。職工全都享有參入分配自己創造的勞動果實的權利。遵循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享有對勞動果實民主決策的分配權利。 e.通過再分配手段實現民主目標 是統治者制造的謊言騙術。傑斐遜惋惜的是:上天賦予人類分配權。人類卻未能珍惜。在二百年前,行會,向機器工業轉化時,“行會師傅”不經意地輕易地丟失了“享有全權的會員”的資格。公民失去分配權後,議會不能代表聯邦公民意誌。不去追求回來。進而謊言惑眾。幫助統治者侵權營私。眾所周知,民主的基礎是自由。自由的保障是法治。美國財產法侵奪職工分配權。公民個人自由失去保障。這時,靠大財產者的施舍。得到的不是自由和民主。
而是專制和壓迫。是統治者對治下奴隸群體的欺騙性馴服。因為,資本家通過分配權剝削了職工之後。再施舍零星半點(通過再分配)給職工。是否定了自然法。顛倒了權利關系。 對此,傑斐遜和麥迪遜在 18 世紀90年代與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作了堅決的,議會裏的鬥爭。雖未能成功。但寫下了“主張...聯邦政府無權行使憲法無明文規定之事項,而各州對聯邦政府各項僭權之舉可視為無效”的提案。此提案為美國史上首次對州權論之陳述,該論述開日後拒行聯邦法規與介入論之先河。 f.再分配是罪惡分配 是從古希臘羅馬民主政治的倒退。再分配主要是表現了富人對窮人的施舍性分配。它的問題有: 壹是,政府二次分配加強了專制手段。是加強經濟領域統治者獨裁權,奴化職工的主要手段。再分配給奴化職工找到了理由。 二是,政府二次分配背叛自然權利學說。導致社會內部對立。效率降低。戾氣增加。
社會資源財富無形損失增大。 筆者認為,作為壹個國家,壹個社會。再分配,捐贈,都不可沒有。例如對被社會遺忘的赤貧者等等。都存在再分配,捐贈問題。但以再分配作為實現國家民主的目標。作為降低社會貧富差距主要手段。則是適得其反的大罪惡,也是人類二百多年來從古希臘羅馬民主政治的倒退。 (2)傑斐遜關心人民幸福 不是富人財產。“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有意將財產從自然權利中忽略(筆者註:這裏,傑斐遜不是有意忽略財產。他是確定財產不是自然權利。原因在於,財產的多寡和其人在社會中的變遷相關。或者說和統治者占有絕對的權力相關。或者說和投機賭博贏輸相關。或者說和戰爭勝負相關。包括在公平競爭中成功的程度相關,等等。無論從哪壹個角度看。財產都屬於社會權利和法律權利。而非自然權利。壹黨專政政府今日抓壹串,明日抓壹串,後天又從專制制度中生長出來壹堆腐敗分子。妳能說他們的財產是自然權利嗎!顯然不是。是槍桿子裏出政權,出絕對領導權,出特供制,出特權,出腐敗。人類普遍固有的,天賦的,不可轉讓,不可剝奪的。不是財產。而是資源。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天賦人權。所有天賦人權項目的物質基礎。無壹例外,都是人人生而平等享有資源權。以及開發資源生成財富後,平等享有建立在民主原則和正義原則上。參入分配財富的權利。沒有資源權就沒有生命權。
沒有分配權就沒有獨立的,自由的,生命權。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等均屬於資源。生命權,資源權,自由權,分配權,追求幸福權,是自然權利。財產只是社會權利)。這表明‘傑斐遜將財產權看成是社會權利而非自然權利’。使得財產和個人先天身份之間聯系的紐帶松弛了,財產的政治意義淡化了...”。傑斐遜用“追求幸福權取代”。“把追求幸福的權利看作是自然權利,而把財產權利排除在自然權利之外,這說明傑斐遜所維護的不是中產階級的財產權 , 而是包括沒有財產的窮人在內的壹切人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突破了洛克自然權利學說的局限性,而把人民的要求和渴望反映到自然權利學說中來,從而賦予了自然權利學說以濃厚的民主色彩,創造性地發展了自然權利學說。正如帕靈頓所認為的,它意味著傑斐遜“與洛克遺留給英國中等階級的輝格主義財產理論徹底決裂”。在傑斐遜看來,私有財產的目的在於使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經濟保障,從而使每個人能夠不依附於他人,獨立而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也就是說,它為壹個平等參與的良序社會而設立。在傑斐遜看來,如果把財產權提高到自然權利的地位,就會助長大財產所有者的氣焰,使他們利用這個理論為自己的巧取豪奪,大發不義之財做辯護。例如漢密爾頓的政治哲學就是增進有產者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壹致性。傑斐遜認為,在壹個自由的國家,雖然人們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但是個人自由的無限膨脹必然導致社會經濟上的不平等,最後必然出現貧富懸殊,壹方面富人腰纏萬貫,另壹方面窮人身無壹文。他深深感到,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田地,所謂民主也就失去了意義。有鑒於此,傑斐遜認為壹個民主共和國必須用經濟基礎來支持政治民主。因此,他用‘追求幸福的權利’來取代‘財產權’,說明他最關心的是廣大人民的幸福,而不是富人的財產。傑斐遜在 18 世紀90年代之所以與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作堅決的鬥爭,就是為了打擊大投機商人和銀行家掠奪人民的行為”(上面兩大段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平等權與財產權的矛盾-鄭
詩成》)。 (3)傑斐遜的‘非資本主義’。傑斐遜的‘非資本主義’傾向。是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資源主義生產資料取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傾向。有人說,“他(傑斐遜)的思想帶有明顯的‘非資本主義’傾向”。他認為“人民是‘所有壹個國家中所有權威的來源’”。他的民主主義是人文主義的民主主義。他反對壹切壓迫。仇視特權。最反對暴政。表明傑斐遜早已看透資本的剝削壓迫性質。資本代表了資本家獨裁分配權的理由。資本和資本家獨裁分配權。造成富人腰纏萬貫,窮人壹無所有。勤勞婦女沒面包吃,是因為她創造了財富卻無分配權。無分配權的原因是資本家打著資本旗號,侵占了屬於人頭權的資源。違背自然權利法則。傑斐遜在敘述“土地是人類共有的財產,私有土地只是個歷史範疇”裏。告訴人們,歷史範疇是會消失的。這就宣告:資本只是壹種歷史過程。上天創造智慧人類標準是政治動物和德性動物。形成社會的基礎在於每壹個體或家族有自己覓食領地。這個過程長達數百萬年。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數百年。人類享有大自然賦予的平等的資源人頭權和分配權。是自然權利。是天賦的,不可轉讓,不可剝奪的,權利。自然權利是人所共有的,任何個體都可對蒂屬對象或社會所要求的重要利益。傑斐遜的思想站在自然權利壹邊。站在人的幸福的壹邊。站在否定資本傾向上。向著平等的資源人頭權。和壹切創造財富者依循民主的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皆有權參入決策財富的分配。維護平等的生命權。資源是生命泉源。
傑斐遜的‘非資本主義’傾向。意味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傾向。意味資源主義生產資料取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傾向。 (4)分配權回歸自然權利。 a.理順權利關系。排斥壹切由政府制造的權利關系,如“政府創造自由權利”。人類自當崇尚自然權利。公民應當收回屬於自己的分配權。文化應當定義經營者投機這類活動是壹種恥辱。國家應當收回,富翁投機所獲資本,特權階級利用權力盜竊全民所有制財富。資源權和分配權必須回歸自然權利。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不是政治倒退的理由。文化提高更不是人類向奴隸社會演化的理由。再分配手段。以喪失尊嚴的付出。把壹個明朗的事物。搗鬼成兩次包含罪惡的陰謀。以浪費資源的付出。兜了個大圈子。人類資源財富總量反而減少了。基於自然權利的道德標準反而敗壞了。為人類所不取。 b.回歸自然權利 制止統治者侵占分配權。統治者占有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是被統治者要馴服統治者的理由。馴服統治者的核心 是被統治者享有資源人頭權和財富分配權。手段是全體公民皆享有企業公民直接議會的議員權。 小布什總統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裏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 這裏面的統治者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精神,企業,公司,單位,社區,等領域統治者。所有的統治者,沒有例外。都需依循同被統治者的雙方契約關系。獲得被統治者的授權,監督,制衡。制衡統治者權力。使不產生絕對的權力。 對於被統治者而言。所有權不可侵犯,即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是社會法律權利。“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從屬於社會的需要(富蘭克林)”。而資源人頭權不可侵犯。
公民分配權不可侵犯。則是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分配權決定依循自然權利妳應該獲得多少私有財產。分配權是關聯民主權,選舉權,生命權,自由權,平等權,追求幸福權,的綜合性基礎權利。任壹公民皆不可強迫社會或集體,給自己分配若幹財富。但任壹公民皆有權參入財富分配權的主人行列。分配權不僅是分配財富權。通過物質基礎的輻射作用。它就分配了妳的自由權。分配了妳的平等權。分配了妳的人格尊嚴(該是妳的,卻被侵占。就降低妳的身份)。分配了妳的選票權的含金量。實現馴服統治者的要害,是被統治者享有資源人頭權和享有建立在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上的分配權。有如壹只老虎有30平方公裏領地。這是虎權。是上天分配給他領地的食物權。妳要剝奪他的權利。他就以命來搏。除非妳滅虎種。讓虎完成地球生命歷程。 6.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1)資本主義背離自然權利 資源主義合符自然法。 資本的價值在投機。投機既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但投機更是毀滅資本主義社會,甚至毀滅人類社會的精神元素。壹個民族社會政治思想沈迷於追求投機謀私利。這個民族沒出息。壹個心地真率誠摯腳踏實地的民族。方能聚成力量。戰勝強敵和自然災害。享有自由。合符自然權利的資源主義能培育優秀的民族。(2)雇傭勞動以資本家私人占有資本生產資料 剝削傭工。 雇傭勞動只承認資本家對資本的占有權。不承認資本家的資本,是侵占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和職工已創造的社會資源之和。資源是自然權利。而被認為是資本家私有財產的資本。事實上是屬於自然權利的兩部分資源權:包含在整個環節和過程中的原有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包括職工勞動過程現創的社會資源部分。雇傭勞動就是資本家占有資本生產資料剝削傭工。(3)資源主義凈化私有制和私有財產。由公民直接議會根據聯邦法律,用民主,選舉方法決定經濟領域統治者和其他統治者的收入。和確立按勞動質和量決定收入的相關制度。使私人財產和其付出的勞動的質和量相符。將使,用資本剝削職工勞動創造物的私有制。變成光明磊落私有制。讓私有制和獲得的私有財產,公平正義,幹凈,和光榮。(4)從資本主義生命歷程看它必被資源主義取代的理由。起先,資本主義經營者靠開初自己的努力集聚的壹點本錢。變為掌握在手的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工需要的貨幣。資本家以資本主人身份。只將雇工創造價值的壹小部分充作雇傭費。大部分新創財富被資本家分配給自己享用。以及用於擴充資本。更多地侵占資源。如此幾百年滾雪球。靠侵吞公民的資源人頭權和勞工血汗。出現了個人財產數千萬,數億,數十億,數百億,上千億美元的特權階級,資本家,財政資本,金融寡頭。他們操縱國家經濟命脈和政權。例如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財政資本。的軍火商們。他們貪婪的攆財趨利行為。正在摧毀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政治思想。正在蠶食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資本主義優秀制度。產生此壞現象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背離自然權利。在自然法裏,背離人類理性的東西。就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而資源主義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天賦資源權。資源主義以符合自然法為其存在的理由。人類社會就到了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時候。這裏,資源主義指,資源回歸自然權利的主張。停止資源被壹黨專政領袖專政,被特權階級,被資本家霸占現狀。以拒絕投機名分。通過公民直接議會。收回資本家的資本。收回特權階級的特供制享受,特權占有。建立以公民直接議會為基礎的基層議會民主制度。建立資源人頭權制度。將分配權轉移給企業,公司,單位的公民直接議會。和轉移給聯邦產業集團代議制議會的宏觀調控。分配權民主化,選舉化。取締特權。以國家多級議會(聯邦議會,州省縣鎮產業集團議會,企業或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民主制度。創立新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功能。
實現資源良性運動。資源主義運動自始至終認同和貫徹資源權和分配權是自然權利。用民主,選舉手段實現壹切財富創造者,壹切對社會貢獻者,壹切公民,都享有參與分配財富的民主決策的權利。資源主義來自自然權利。自然法是其生命力的源泉。(5)資源生產資料取代資本生產資料。 a.資源所有權與分配權的交換登上歷史舞臺。在機器工業時代裏。新創產品是由許多人共同完成。每位職工都享有資源人頭權。它是壹份民主權,平等權,選舉權。雖然資源人頭權不是直接的財富。但它代表壹份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的資源財富權利。是壹份至關重要的壹世權利。它代表人格尊嚴,人權,公民權,和幸福權。資源人頭權決定了分配權的自然屬性。它是以民主形式分配財富的權利。隨著機器生產出臺。人類在創造財富中的關系,也發生變化。主體部分不僅是勞動力付出創造的新品,與獲得金錢的交換。更加是權利與權利的交換。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後。資本生產資料被資源生產資料替代。資本家所有的資本。變成了職工按人頭享有的資源。職工是作為資源人頭權的所有人。來參與創造新品權。交換到的就不再是別人恩賜給他多少報酬。而是他具有參與民主決策如何分配各自應得的報酬的權利。交換關系,變為資源所有權與分配權的交換。以分配權民主化,體現公平正義,人格尊嚴。擺脫雇傭勞動者被剝削被壓迫地位。 b.社會分工不為統治者剝削被統治者服務 而為全體成員追求幸福服務。人是政治動物,善於組織社會。社會分工是追求社會成員幸福,為創造文明,自然出現的事物。不是少數人利用社會分工,投機撈取資本,剝削和奴役其他社會成員的理由。近水樓臺先得月。利用金融杠桿,買空賣空,強取豪奪。都是恥辱的投機和犯罪。資源主義可以使社會分工擺脫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奴役和剝削。使社會分工成為自由選擇,自由創造,相互融合,追求幸福,實現文明,的權利和義務。 c. 使用資源要付費。市場經濟裏,市場等資源是人類千百年創造的社會資源。
隨著科技進步,它的份量越來越重。它屬於人類共有,共享。在資源主義社會政治制度裏。妳使用了過量市場資源和其他資源要付出相應費用。並按幾何級數增長。社會鼓勵創新。社會需要而又不能進入市場者,則由政府補貼。體現公平正義。 d.資源生產資料取代資本生產資料 分配權歸屬於公民納稅人。資源生產資料拒絕投機。為了實現富人窮人財產差距和人的能力差距相對應。需要社會收回金融寡頭,資本家的資本。把資本生產資料,變為公民享有分配權,的資源生產資料。取締統治者集權,獨裁,享有絕對權力的制度。以企業公民直接議會取代董事會制度。取代最高執行長制度。通過資源主義政治制度。在將資本改為資源同時。收回經營者侵占的分配權。把分配權歸還創造財富的納稅人,公民。 7.資源主義領導世界。(1)資本主義返回資源主義。回顧分配權歷史淵源。今天的資本主義。出自中世紀行會。行會師傅是享有全權的會員。行會是反壓迫剝削同業團體。以美國為例,二百年前就應該給工業社會制度裝入壹個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思想靈魂。實行企業公司的公民直接議會。采用民主競爭選擇制。職工掌管分配權。的制度。建成資源主義國家。但由於工業社會資本家出自貴族社會市民階層。他們舉起自由,平等,博愛旗幟。戰勝和取代貴族社會的同時。由於暴發戶先天劣根性作祟。沈積了厚重的人性弱點。如素質和涵養差,崇拜權力和金錢,乖舛暴戾,得魚忘筌。缺乏貴族階層誠信,自我克制,道義,奉獻,服務,使命感精神。他們無限地追求財富,追求特權,追求統治全世界。二百年前在美國。漢密爾頓主張“銀行家最高執行長集權(CEO)制度”。和主張自然權利學說的傑斐遜總統針鋒相對。在議會激烈鬥爭中,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取得多數。於是,他們把資本家雇用制。經營者壟斷分配權。剝削壓迫勞工。這個醜惡靈魂裝進工業社會心臟裏。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資本意味剝削,和侵犯人權。人們主張人權,主張公民權,就要革除資本主義。革除壹黨專政。建立資源主義國家。要找回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的“人類自然權利學說”。應用於社會。(2)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從現實看。資本已被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學說批倒。資本和雇傭剝削分不開。而淌著血汙。資本是投機的本錢。牟取私利的憑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剝奪公民大眾剩余價值。病況都是心臟癌。醫治辦法就是消滅它取代它。人類到了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時代。
(3)資源主義領導世界。 近百年來資本主義和馬克思共產主義都有接近毀滅人類的壞品質表現。人類進入危機時代。例如1941.12.8日至1949.10.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動起來的。二戰幫助共產主義獲得了近半個世界。使人類受到嚴重傷害。
留下了許多遺恨。至今不能恢復元氣。尤其中國人和北朝鮮人等至今還是壹黨專政。受害嚴重。又例如1973.10.6日至10.2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埃,敘等十五國企圖消滅以色列的戰爭。是蘇聯共產主義專政獨裁領袖勃列日涅夫搞的。戰爭由蘇聯,美國武器對戰。蘇聯充當戰爭販子。供應武器給埃,敘等十五國。埃,敘等十五國發動的。是謀求伊斯蘭十五國壹統中東利益。統治阿拉伯世界。和共產主義蘇聯平分世界的侵吞戰爭。是企圖滅絕以色列民族的戰爭。也說明馬克思主義只會把資本主義批倒。不說自己更該首先被批倒。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保衛本民族生存權獲勝。發動戰爭者罪惡意念不亞於希特勒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20天戰爭使蘇聯,美國,的軍火商發大財。而美國經濟危機持續了18個月。通貨膨脹率連續兩年超過11%。上述說明,近二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因對人權的剝削而成為特權階級統治權。他們繼承和加強了中世紀貴族階層對被統治者的剝奪。更因為他們是暴發戶。資本家和壹黨專政領袖集團對財富的貪婪無度。特權階級,產業大亨,金融寡頭,壹天比壹天地更向著控制全人類政治,經濟命脈走。使各國政權從屬於壟斷組織。拖著社會向他們統治世界走。暴發戶不具備貴族的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的騎士精神。隨著時日遷移。貧富差距擴大。資本主義對人類權利的侵犯超過了中世紀貴族社會。共產主義侵犯人權和公民權超過了古代專制主義。資本主義社會雖然還有議會制憲政民主和三權分立相互制約。也因為金錢對選票的收買。高薪精英階層對統治者候選人提名的操縱。金錢對輿論的滲透。投機文化對人性的侵蝕,越來越嚴重。社會不穩定。而馬克思壹黨專政國則連人權和公民權都公然否定。個人權利無切實保障和分權未確立。沒有新聞言論結社出版等自由。人們感到困惑。人類不允許金融寡頭,和社會主義特權階級統治世界,踐踏文明。社會陷入危機。唯壹走出危機辦法是用自然權利學說。回歸人權和公民權。是,廢除資本主義。廢除壹黨專政。由人類自己統治自己。人人都是統治者。人人都是被統治者。通過民主的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達成意見壹致。把資本家和壹黨專政統治者侵占的資源權和分配權歸還公民。實行資源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制度。走向資源主義世界。是人類必由之路。有如曾經的“城邦民主制,使雅典獲得了空前繁榮”。未來的“資源主義公民直接議會,會使人類獲得空前繁榮”。 8.資源主義主張直接民主以及產業集團代議民主。 人類如何依循自然法管理部落,城邦,小國寡民,國大民多,的問題。從公元前11世荷馬時代古希臘推行了近八百年之久的公民大會直接民主。經中世紀後期等級代議。都在尋求解決辦法。二百年前,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創造了與當時美國財政界主張的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相悖的自然權利學說。經過激烈奮鬥。傑斐遜卻未能取得主導地位。漢密爾頓主張統治者集權的財產政策,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取得了勝利。這個結果使法國歷史學家政治社會學奠基人托克維爾和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憤憤不平。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寫下“我還不曉得有哪個國家像美國壹樣,人民是如此的熱愛財富,而維持財富平等的理論則被人民所強烈藐視”
“大眾中蘊藏著壹種危險的文化傾向,直接威脅個人自由。正是他(托克維爾)發明了‘多數暴政’這個被後世保守自由主義者所念念不忘的字眼...他甚至說:今後剝奪個人自由的將不是專制君主,而是民眾”。傑斐遜在當時資本主義的早期階段就看到了其嚴重的弊端:金錢支配了人,人失去了獨立存在的價值。 從那時開始,直接民主主張的公民資源權,公民分配權理念,被涼在壹邊。間接民主的欺騙伎倆。和專制成分。得到包裝。變得厚重。 客觀上,由於人類是有限動物。不可能有絕對的直接民主。故在任何歷史時刻,都同時存在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只是在不同時期兩者份量不壹樣。但,鐵定無疑的自然規則是。自然權利學說命令人類追求直接民主。命令人類最大限度壓縮間接民主。因為,直接民主是民主魂和本義。體現個人自由。體現民主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自然屬性。體現了民主的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體現了“民主意味公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 間接民主。是在民主的主體和受體之間多了個間接人。磨損了民主元氣。還夾進金錢,特權,獨裁,等因素。民主就會變味,變腐敗味。采用間接民主,先是群體擴大。人的聲音體力達不到時。被迫把民主打折扣。代議制是直接民主難以實現的情景下的壹種無可奈何選擇,也是這時的唯壹選擇。今日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出現。人的眼耳手腿腦功能擴大。給人類創造民主文明提供了物質基礎。好比流水有了新的源頭。感恩社會。不辜負時代。就把目光瞄準社會的弊端。例如,美國人口代議制把貧富差距帶大了,阻礙政治文明。例如,中國的人代會。沒有公民自由選舉。黨書記選人民代表。代表黨的特供制,特權腐敗。為時代不容。面對挑戰。需要勇氣。突破禁錮。將互聯網智能手機數字技術應用於和公民直接議會相關的選舉和公決等方面(在手機裏點妳選定候選人名字。數日後從手機裏獲得當選者。及選舉過程全部情況)。用來改造專制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否定共產主義。改造專制主義生產關系。建立資源主義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的生產關系。用資源主義的公民直接民主,和產業集團代議民主。取代專制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人口代議。取代共產主義人代會。是維護人類自然權利。回報社會的辦法。 (1)民主和專制 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民主和專制對應表達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契約關系和對抗關系。民主建立在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之上。它可分為直接民主。
和假手於人的間接民主,即代議民主。代議民主又可分為:等級代議(含產業集團代議)。和人口代議。等級代議服務於自己所屬等級。各等級的價值觀都明明白白。都放在太陽下曬。就可作為輔助手段推進人類文明。人口代議服務對象不明確。議員不知道代表誰的利益。末了,他就“貨與帝王家”。代表有錢有勢者利益。不可避免地會讓社會政治文明逐漸退化。向腐敗,向專制,獨裁退化。 (2)等級代議。西方中世紀後期出現由國王教士,貴族,市民,三方各為自身利益討價還價的政治平臺。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大成果。後因這種等級代議,背離了資本投機利益。而被後來出現的資本家統治階級扼殺。 a.等級代議以討論和商量 取代暴力和戰爭。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在議會平臺上激烈爭鬥。甚至出現壹些武鬥。都有利於為雙方訂立契約關系找到恰當的切入口和基本原則。以避免大規模暴力,血腥和戰爭。 b.等級代議揭露專制主義的謊言欺騙。將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特權剝奪關系公開。放在陽光下曬。就有了真相。暴露了有如中國的“真龍天子恩賜惠及臣民如雨澤潤物”的欺騙。暴露了專政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欺騙。 c.等級代議是扈從直接民主的優秀代議方式。等級代議陣線分明,各為其主。市民議員為市民謀求資源權和分配權上的平等權利。其目的,方向和直接民主追求目標壹致。 d.等級代議減弱統治者特權 縮小它和被統治者距離。社會出現等級代議。它的裁判員和裁判標準傾向人類自然權利學說。其目標就傾向消減和限制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特權剝奪。市民議員借助三級代議制平臺。可以咨詢,質詢或檢查統治者的財政和分配。防治腐敗。從而可能縮小貧富差距。縮小統治者和被統治者距離。 (3)人口代議。 a.人口代議是資本主義制度從中世紀的倒退。美國各州約數十萬公民選出壹位國會議員。競選時,候選人聲色俱厲。誇誇其談。場面熱烈。過程中無人能夠,或者只有極少數人敢於略微舉起傑斐遜的自然權利學說旗幟。來渲染人民主權。美國人口代議取代西方中世紀後期的等級代議。間接民主奪取直接民主的地盤。是資本主義取得統治權後,社會政治思想的大倒退。
其雇傭勞動制度。取代了行會師傅是享有全權的會員的制度。資本家侵占權利。繼承了專制主義的衣缽。背離自然權利法則。就要掩蓋資本壓迫剝削職工的真相。其經濟領域必然專制,獨裁。資本家就需要否定能夠走向自由平等,走向階級和解的等級代議。資本家采用人口代議誆騙被統治者。使資本主義沒有真相。就沒有資本家階級和勞工階級的和解。資本主義在整個歷史階段都是惶惶不可終日的社會制度。
b.人口代議表面上是和階級稀泥 實際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人口代議表面上是誰都不得罪。和階級稀泥。這和中國鄧小平說的“不搞爭論,是我的壹個發明”。以及2012.11.29日,習近平強調的:“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壹樣本質。大家都依法。不準依自然法則。只準依資本主義財產法辦事。只準依四項基本原則辦事。為資產階級服務,為特權階級服務。是依循傳統,而不需要創造。不需要依自然權利學說去追求真理。造成美國總統自傑斐遜,麥迪遜,林肯,西奧多·羅斯福,之後。在價值觀上沒有應有的進步。不進則退。就出現小羅斯福,尼克松...等總統在價值觀上的失落。人類普世價值遭受傷害。美國自立國至今,在經濟領域是依循漢密爾頓時期財產法。維護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生產關系。縱容統治者集權,侵權。資本家獨占資源權。獨吞創造權。獨裁分配權。造成大亨寡頭經濟領域統治者的私有財產惡性增長。自小羅斯福搞新政欺騙美國人,發動二戰以來。美國貧富差距壹直在擴大。人口代議制使被統治者,窮人,沒有自己的專職代言人。
傳媒在相當程度上被寡頭金錢操縱。財產法縱容資本家侵犯勞動者的自然權利。人口代議的議員在權利法案方面被制度所迫而禁聲。三權分立相互制約,就成了壹紙空文。壹句空話。或者說大打了折扣。這種生產關系。是對窮人的欺騙。維護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美國財產法。就如同維護中國壹黨專政四項基本原則。表面上各階級都被迫像僵屍壹樣挺著。實質上特權階級,寡頭大亨,壹刻不停地在吸吮被統治者的血液。財富轉移。貧富差距擴大。 c.人口代議 腐敗升級無極限。議員代表人口利益。人口裏的利益五花八門,不專壹。法律過分保護大財產者私有財產。到了侵犯普通公民基本人權地步。財產法和美國其他較好的價值理念相矛盾。迫使議員代表大財產者利益。原本主張正義的議員也會變成墻頭草。那邊權強往那邊倒。面對邪惡而禁聲。暗著,甚至明著和特權階級結成共同體。破壞權力制衡原則。 (4)人口代議導致政府三權勾結 共同侵犯公民自由案例。2014年,美國聯邦參議員裏德家族引進外國的暴力拆遷機制。要強行侵占公民邦迪的農場。想開發地產。竟然動用權力和金錢,唆使政府,買通法院。派出200名武裝警察部隊,6架直升機,圍捕了邦迪四百多頭牛。警察部隊擊傷邦迪家人,電擊抗議者。要強奪農場。於是人民舉起傑斐遜“人民革命權”大旗。反抗暴政侵犯人民的自由(註2)。美國“誓言守護者”、“白山民兵”、“禁衛軍”3個民兵組織立即響應邦迪“公民主權運動”號召。為自由呼天號地。“這次起兵造反不是為了搶牛,而是為了我們的自由”。他們全副武裝開著房車進入戰場。迫使美國聯邦奧巴馬政府宣布:撤回全部警察,取消行動,歸還邦迪的牛。警察在“滾回華盛頓,滾回中國”高喊聲中低頭禁聲撤退。這是極難出現的,由公民主權運動。戰勝美國政府武力侵犯公民主權的案例。預示革除美國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變革無法回避。(註: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壹支受規範的武力乃確保自由國家之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及攜帶武器之權利不可受侵犯。保了邦迪不當上訪的苦訪民)。 (5)資源主義主張直接民主 以及產業集團代議間接民主。資源主義創造的“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實現全體公民是統治者。它切實保障個人權利,和確立分權。是古代公民大會的復興。是古代直接民主的新形式。 a.否定人口代議。 它不采用人口代議,采用直接民主的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和產業集團代議。
b.實行經濟領域參議院,政治領域眾議院的分權和避免過激沖動的緩沖辦法。總統及聯邦議員均由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選票產生。但參議員由眾選產生的產業集團代議議會計票和公告。總統和眾議員由政府系統計票和公告。 c.總統和參議員,眾議員都是由單位公民直接議會選舉產生。都是由美國公民議會派到聯邦政府裏為作貢獻的使者,是服務員。 d.經濟領域三權壹統,統歸公民直接議會權。 它和政治領域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壹體同胞關系。如沒有經濟領域所有權,創造權,分配權三權統歸公民直接議會。聯邦政府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相互制約。就會因受資本侵犯而失去人類理性和自然法靈魂。失去服務對象。政府三權非但不能相互制約。必然傾向腐敗。政府(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反而會去“創造自由權利”。侵犯公民個人自由。 如若政府缺失三權分立相互制約機制。說明國家選舉制度存在問題。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制度的設計和運行不完善。說明公民參與政治不踴躍。公民還沒有形成統壹的集體。沒有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公民還不是統治者。 e.改造美國三權分立相互制約。 從法律上,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行使制約政治領域三權的最高法治權。其中,聯邦大法官及法官。經法律集團公民直接議會選舉和提名後。法律集團代議制議會再行選舉確定後。需交由公民直接議會選舉組織的相應級別“公民議會自然法法庭”,依循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批準生效。該法庭並具有撤銷其職位的權力。取消聯邦法官終身制。體現“民主意味公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 從權利關系上。政府三權分立相互制約。要為權利主義張目(註1)。為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服務。為公民資源(股東)人頭權,和公民直接議會享有分配權。並決定企業統治者(經營者)薪酬權。等壹系列權利服務。政府為資源主義生產關系服務。 f.采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 復興古代直接民主。資源主義主張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民主。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務。直接選舉和全民公決。包括直選總統,州長,省長等。實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身份的重合。是運用現代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信息技術。創造相關網站和軟件。復興古代雅典公民大會(註3)。對於高層產業集團某些具體事務采用產業集團代議民主。它是聽命於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直接民主的等級代議。(註1)張維迎:權利主義是說,作為壹個人,我們有壹些基本的權利,這些基本的權利,是不可以以任何的理由剝奪的。(註2)傑斐遜最反對暴政 侵犯人民的自由。傑斐遜始終高舉人民革命權這面大旗。他熱情歌頌法國大革命。在聯邦黨人對謝司起義的壹片叫罵聲中,他公開表達了對起義者的同情,他寫道:“讓他們拿起武器吧!在壹兩個世紀內喪失少數生命有什麽關系呢?自由之樹必須時常用愛國者和暴君的血來澆灌。它是自由之樹的天然肥料……但願每隔二十年發生這樣壹次暴動。”他認為,這樣可以使統治者有所顧忌,不敢為非作歹,不敢繼續侵犯人民的自由。(註3)雅典城邦民主制。實行直接民主。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議直接民主表決的方式決定城邦的重大事務。雅典人認為,“人人輪番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這才合乎正義”。每個公民可以通過抽簽,擔任壹定的官職。人人皆可從政,統壹的公民集體形成了。集體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實行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大多數人的意誌就是正義-亞裏斯多德)。實行輪番執政原則。雅典城邦歷任執政官都要諂媚平民。實行法治,絕禁人治。雅典政治和法院都向全體公民開放。亞裏斯多德說,“人是壹個政治動物”“誰說應該讓壹個個人來統治?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獸性的因素”。在雅典人看來,在平等人民組成的城邦中,以壹人高高淩駕於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如果某執政官權勢太大,就可能危害國家,公民就以在每年舉行壹次的秘密投票中,采用《貝殼放逐法》,把他驅逐出境。雅典民主,歷時約七至八百年。它起源於公元前11世荷馬時代。由王或議事會召集全體成年男子(戰時全體戰士)參加的古希臘公民大會(當時稱人民大會)。止於公元前338年。希臘被馬其頓占領。
分配制度
一、資本主義理論已經過時了,無法適用於現代文明,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的楷模
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的前任國家領導人準備以“國企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把全部國有企業全面私有化。我以公開信的方式向政府和許多同誌發送了郵件,提出了我的建議,然後中國的改革方向就放棄了國企全盤私有化,按照我提出的方案進行了改革。一直沿用到現在。
也可以說現在中國的社會管理模式和國有企業運作模式是按照我的建議建立起來的,被外國人稱為“中國模式”。簡單地說我建議的中國模式就是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如何各自發揮特長,相輔相成的一種社會管理和經濟運行模式。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進入了互聯網和機器人時代。
而這兩項事物的發展會極大地改變社會財富的分配流向。會產生極大的社會貧富差距和財富分配問題。因為互聯網和機器人的普及已經極大地改變了資本主義的理論基礎。當然也包括中國模式中的部分理論基礎。
所以說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的法律,道德,理論基礎,社會規則,財富分配方式都需要相應改變,否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問題和社會沖突。
在中國和全世界現在實行的財富分配方式和經濟運行模式都是按照資本家雇傭工人,支付勞動報酬的模式在運行。
這種模式在資本主義初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為在資本主義初期,人雇傭人的生產模式,資本家雇傭工人支付勞動報酬,資本家如果想賺更多的錢,就需要雇傭更多的工人,就需要按比例支付更多的工人工資。所以說全社會的生產總值和勞動者工資的總和是有一定比例的。而且在資本主義初期,自動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合理的。所以當時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滿意的收入。
而現在這種財富分配方式被互聯網和機器人完全打破了。
現在無論農業還是工業都已經實現了機器人化,比如說我們的手機,裏面所有的零件全部都是機器人生產的,工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它們裝配起來。甚至以後連裝配手機都是由機器人完成。
那麽我們5000元的手機支付給工人的勞動工資有多少呢?你算上設計人員,估計只有幾十元吧。那麽剩下的利潤到哪裏去了呢?資本家拿走了。
而互聯網經濟也就是相當於機器人在為資本家賺錢。相比以前靠人力推銷的經濟模式,互聯網經濟雇傭的工人在大幅度的降低,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總和與企業所創造的利潤相比,也在大幅度的降低。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現在的人們感覺到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工人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在大幅下降。社會財富的流向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以往的社會道德、法律、社會規則已經完全不能適應互聯網和機器人對社會財富流向的改變。所以普通勞動者的相對收入越來越少,失業率越來越高。因為勞動者的收入總和占GDP比例在大幅度的降低。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資本主義所有的一整套理論都已經完全失效了。資本主義的那些法律、道德、社會財富分配方式都已經完全的過時了。需要徹底地修正。
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某些理論是可以完美解決這個社會財富分配問題的。
所以說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感到慶幸,我們的社會製度是共產主義。而共產主義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越來越嚴重的世界性的危機。中國如果能合理的調整,完全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楷模和榜樣。
當我們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裏的時候,如何去解決問題是很簡單的。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擺在桌面上,然後全民討論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二、如何用高科技運作的共產主義中國
中國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財富分配的問題,更嚴重的是腐敗問題。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生的人,我從小接受的是黨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我當時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理想真的是非常崇高,非常正確。而且我從小就認為共產主義是先進的優秀的社會製度。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共產主義製度和核心原理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至今還是對此堅信不疑,並一直在為此奮鬥。
我認為中國現今社會出現任何的侵害人民利益的問題都是腐敗分子的問題,我要讓共產黨真正落實和兌現:“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如何成為國家的主人?人民如何獲得一切的權力?如何保障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這一切在以前屬於理論階段,因為人民要想成為國家真正的主人,那麽人民就必須知道這個國家的所有的事情,然後通過某種形式對國家所有的事情進行投票決策和審查。
在互聯網和機器人沒有發展起來以前,人民不可能實時的知道這個國家發生的所有的事情,因為國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從發生到讓人民知道需要傳輸大量的信息。通過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通訊都無法即時的傳輸一個國家隨時隨地發生的大量的事情。只能事後做一下通報的工作
所以在以前,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當家作主這只是理論上的事情。人民在以前不可能隨時隨地了解國家發生的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對國家所有的事情做出現場投票的行為。
但是我想說的是互聯網和機器人的廣泛使用使得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互聯網和機器人不僅僅是奪走了我們的工作機會,它還給人民帶來了管理國家的機會和權力,使得人民直接管理國家的所有事物成為了完全的可能。
我的建議是:
1、設立國庫賬號
2、國庫賬戶收支兩條線
3、國庫賬戶收支全網直播,實時可查
4、涉經濟類案件從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
5、設立國家信訪網站,全國公開,全民監督,全民陪審,實名舉報案件未完成司法程序以前不允許刪除。
6、每年按照國有資產的運作情況,如有較大盈利,不影響國家事物運作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方法和一定程序向全體中國人民分紅。
如果中國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到以上幾點,我們就能把中國建設成全世界最民主,最公平,最正義,最理想的國家。中華民族能成為世界的楷模和榜樣,令萬國尊敬,萬民敬仰。
這也是共產黨為整個人類做出的最大貢獻,受萬民愛戴。
在中國所謂的腐敗就是腐敗分子把國有資產轉變為私有財產。
腐敗分子為什麽能把國有資產轉變為私有資產呢?
因為國有資產的資金運作總是需要一些具體的人去執行,如果某些人他既有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又有國有資產的經營權,他既能收錢,又能花錢,則其中很有可能產生腐敗。
我以前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國有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的財務人員的任命權代表企業的所有權,企業的財務人員由國資委任命,而不是由企業的廠長經理任命。這樣企業的經營者,就不能隨便花企業的錢,只能在財務製度的監督下運作企業的經營活動。使得國有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現在的國有企業大都是在以這種方式運作。
這樣做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起到遏製腐敗的作用。
但是當某些腐敗分子的權力足夠大的時候,他們還是可以有足夠的空間侵占國有資本,化公為私。
我在2007年的時候,就在網上聽說國有企業改革遇到了深水區就無法推進。
什麽叫國企改革的深水區?
就是國家與腐敗家族,利益集團的國有資產和私有資產之間的關系問題。
什麽叫國有資產?什麽叫腐敗家族,利益集團?什麽叫共產主義?
特朗普說了:“中國的權貴自稱為共產主義,但是他們卻把上萬億美元的資產轉移到國外,他們在欺騙中國人民,中國根本就不是共產主義”。
特朗普這個大資本家最懂得什麽叫資產,也最懂得什麽叫國有資產,那些把上萬億美元轉移到國外去的就是腐敗家族,利益集團。
因為共產主義就是國有資產全民所有的的一種主義。把全民所有的資產轉化為個人所有的私有資產就叫腐敗家族,利益集團。
2007年所謂的改革的深水區就是腐敗家族和利益集團利用權力把國有資產轉化為私有資產,當需要兩權分離,明確什麽是國有資產,什麽是私有資產的時候,遇到了腐敗家族、利益集團的阻撓。
我當時想,共產黨內部的事情,也許他們自己會解決,可是十幾年過去了,領導人換了好幾批,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今天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那我來告訴中國人民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我提出的以上五點。
想分清楚什麽是國有資產,什麽是私有資產在以前技術不發達,資訊不發達,科技不發達,手段不發達的時代確實有很多漏洞。
因為以前什麽事情都是人在操作,雖然有時候也稱為法治,但是法也是由人在操作的,所以人治的成分比較大,漏洞比較多,很難彌補人性的缺陷。
貪財好色是人性,人如果完全不貪財好色,也就不稱為人了。在人治的社會有適當的貪財好色行為也是正常的行為。
我提出的觀點既不是人治,也不是法治,而是用互聯網和機器人,用設置的程序來治理國家。程序正義,程序治國,信息化治國,高科技治國。
現在網絡和機器人時代這是很簡單的事情。
我提出的方法就是利用互聯網和高科技使得每一筆國有資產運作都在網上向全國人民公示,讓全國人民隨時隨地可以查詢到每一筆國有資產的資金流向。
無論是收錢入國庫還是從國庫中花錢都需要做到隨時隨地在網上直播公示,人民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到任何一筆國有資產地流向。
我的專業就是電子技術與科技,所以我非常清楚現在中國的科技水平達到什麽程度,中國的科學家能做到什麽,不能做到什麽。
以現在中國能達到地科技水平來看,從技術角度講,這一切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沒有任何難度。問題是高科技是用來監控人民的還是用來監控政府一切行為,尤其是資金流向的問題。。
國有資產全都是人民的錢,不是腐敗分子的錢,人民當然需要也有權知道自己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了。這是人民的最基本權利,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基本權利。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國有的資金,每一分錢都會在全國人民的監控之下,腐敗分子和利益集團完全沒有絲毫的可能性侵占人民的資產。
並且全體國民還可以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情況下得到大筆的分紅。
這就是人民所需要的,整個國有資本就是一個公司,人民就是需要通過這個公司賺錢,分紅。
當然,人民在得到公平正義,在得到財富滿足的情況下,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不要做損害他人的事情,不要做損害國家的事情,不要做損害全體人類的事情,不要做傷害地球的事情。
這就是信息化,高科技能為我們帶來的利益、文明以及靈魂和道德修養的提升。
三、具體做法和詳細說明如下建議:
1、成立國庫賬號,所有國有的財富必須進唯一的國庫賬戶
國有財富指的是全民所有的財富,國家所有的財富,在中國除了私有的財富,其余的財富全部都是國有的財富。我們保護私有的財富,更加需要保護國有的財富,所有以國家的名義收錢的行為全部都需要進入國庫賬戶。
比如說:納稅人交的稅,土地轉讓收益,警察罰款,法院沒收的財產,收繳的任何貪官財產,所有的國有資本分紅,國有資產處置,一切以國家名義的罰款,一切以國家名義的充公,一切以國家名義的捐助。
當然我知道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是有一定的規則的,按照以往的規則。比如說,地方警察的罰款,一般會歸地方政府使用。我的辦法是,任何規則都可以不變,但是賬目要清晰。地方警察可以罰款,這個款項也可以全部歸地方政府使用,但是要有一個流程,就是這筆錢必須先進入國庫賬戶,然後再按照程序,由國庫賬戶打入地方政府的賬戶,所有的以國家名義的收錢行為必須有記錄,必須上網公開直播,交款人和其他人必須隨時可以查詢到這筆錢的去向和使用情況。
其他所有的情況都是如此,凡是以國家名義的收錢行為,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所有的收到的錢必須進入全國唯一的國庫賬戶。然後按照規則進行分配,所有的資金流動全部上網直播,隨時可查。
因為現在中國已經完全是數字交易,無論買任何東西,只需要掃一下支付碼,幾秒鐘之內錢就能轉賬成功,並且把付款憑證發送到雙方的手機上。所以把錢支付到國庫賬戶,只需要幾秒鐘,並且會把憑證發送到手機上。
中國人需要有意識,任何以國家名義收錢的行為,只要不是打到國庫賬戶就是犯罪。只要打到了國庫賬戶,並且任何人都隨時可以查詢和監督,這就是完全徹底的公平正義,完全徹底的杜絕腐敗。
任何公民都應該把錢打到國庫賬戶,因為那那錢是人民的錢,那賬戶是人民的賬戶,國家的賬戶,而不是任何腐敗分子的錢和賬戶。
這才叫共產主義,這才叫公平正義,這才叫人民當家作主。
2、國庫的錢使用需要有合理的流程
國庫的錢使用需要有提出議案,討論,投票決策,放款使用等標準流程。
我覺得美國的預算國會審批流程是比較合理的,我們因該借鑒。
比如說,由國務院總理提出議案,由一些能代表企業的人,經濟學家,各方選舉的代表組成一個議事機構,來討論,投票這些議案和預算。形成決議後再國庫撥款,由國務院去執行。
中國由無數的巨大的爛尾工程,政績工程,重復投資工程,豆腐渣工程,因為他們沒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花錢的議事、論證、投票過程。我不希望以後再浪費人民的錢。我希望人民的錢,每一分錢花出去都會有回報,然後再給人民分紅。
所有國庫的錢的使用情況都需要網上直播,隨時接受人民的監督審查。
3、收支兩條線
腐敗的原因就是某些人官位達到一定的程度以後,他能代表國家收錢,然後又代表國家花錢。
他們能左手收錢,右手花錢,人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拿中國人民的錢,代表國家到底幹了些什麽事情。
我建議國家軍委主席或者總統負責軍隊,警察,司法,監獄,審判,等工作,主要工作負責收錢,把應該交到國庫的錢收歸國庫。
總理負責花錢,把全國各地各種事情匯總,列出預算和計劃交由國會或者資金使用的審查機構討論,投票,形成決議。然後去使用國庫的錢。
總而言之,總統或者軍委主席只負責收錢而不負責花錢,總理只負責花錢而不負責收錢。這樣避免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
而軍委主席負責軍隊、警察、司法去幹一些俠肝義膽,除暴安良的事情比較合適,所以他們適合於收錢;國有資本花錢的事情是非常專業的,有巨大投資風險的事情,讓懂得理財投資的總理等專業的人去幹比較合適。各司其職,各守其道,這就是收支兩條線。
4、國庫賬戶收支全網直播,實時可查
無論是把錢收歸國庫還是把錢按照流程花到該花的地方去,都需要實時直播,每一筆收支都能在網上隨時查到。
因為現在網絡時代,機器人時代,數字化交易時代,任何一筆交易都是清清楚楚的有跡可查。從技術角度完全沒有任何困難。所以人民的錢,國庫的錢,無論收支都應該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網絡直播,隨時可查,給人民以交代。
這是全體人民的錢,人民必須知道我們的錢,從哪裏來的,到哪裏去了,該不該花,有沒有問題。這才是共產主義的真正真諦。
軍隊和警察所做的工作應該是保證國庫的收支信息實時的網絡直播,向全民公開,由全民監督,審查。但是不得參與財物分配和投資,不得幹涉財物正常運作。
5、涉經濟類案件從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
中國的腐敗分子搞腐敗第一個方法就是侵占國有資產,化公為私。第二個方法就是通過不公正的司法系統保護他們的侵占行為。
所以如果人民想成為主人,必須能實時監督和參與司法的全過程。因為司法牽涉到很多有爭議的事情,我們可以先從沒有爭議的簡單的,但是極其重要的經濟案件開始, 從報案、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全民監督。
因為刑事案件需要秘密調查,防止情報泄露,罪犯毀滅證據和逃跑。我們可以在調查結束以後再全網直播審判過程。
而經濟案件就是很簡單的合同和契約履行過程中的糾紛。而且跟全國人民的利益直接相關,所以可以從報案、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接受人民的實時監督和參與。
人民在監督和審查案件的整個報案、立案、調查、審理、執行過程中可以發表意見,甚至作為陪審參與投票,影響整個案件的進程。
在國外,陪審製度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形式。而通過發達的互聯網,我們也可以做到全民參與陪審。有罪還是無罪,是否需要判死刑,人民有一定的發言權和投票權,這不叫民主,還有什麽叫民主?
重要的不是人民參與陪審熱鬧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人民參與審判的過程中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守法精神,一心向善,絕不為惡。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最終達到天下無賊的目的。
而腐敗分子通過司法腐敗掠奪人民財富的可能行,在曝光一切的網絡審判製度下,將消失得無影無蹤,無處遁形。
如果中國所有的經濟案件可以曝光在全世界人類面前,接受全民的陪審,中國將成為投資環境最好的國家,沒有任何的商人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商人,在中國的投資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中國將建成投資最安全的國家,中國可以吸引大量的海內外投資解決我們一切的問題。
軍隊和警察所做的工作應該是根據根據網絡報案情況,在網上立案偵察,並把詳細情況在網上直播,並且控辯雙方可以在網上發言為自己的經濟行為辯護,並作為證詞。如果在網上通過軍隊,警察、法官、律師和民眾的協調,雙方能達成和解,則可以結案。
否則可以根據情況對某些人實時抓捕,審訊,審判,強製執行。但是所有的過程需要在網上直播,讓當事人和所有的人都能監督,並提出意見。
警察和軍隊起到的作用是強製性的把事實搞清楚,並把事實公布到網上以後,受到法官的審判和人民的陪審,監督。按照流程,形成決議後強製的執行。
簡單地說警察和軍隊起到的作用是查清事實,公布事實,並在法院和人們陪審形成決議後強製執行,維護公平、正義、真相和向全體人民實時公布信息,讓一切審判都對得起天地良心。
在這種機製下,本身就有極為強大的輿論和道德監督作用,我相信大多數經濟案件會雙方和解。並且有極大的教育民眾,改變社會風氣的作用。
6、設立國家信訪網站,全國公開,全民監督,全民陪審,實名舉報案件未完成司法程序以前不允許刪除。
古語雲“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在中國好人的標準就是“無愧於天地良心,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中國很多人做的事情為什麽這麽害怕被其他人知道呢?有什麽不能讓其他人知道的事情嗎?
人無論做過什麽事情,無論對錯,如果他所做所為能夠坦坦蕩蕩的向天下人公布,並勇於承擔責任,那就完全達到了中國好人的標準——“無愧於天地良心”
在中國的官員凡是有不能向天下公布的事情,那就一定不是好人,一定不是好官,一定不是好事,一定有見不得人的事,一定有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
所以我建議:設立國家信訪網站,全國公開,全民監督,全民陪審,實名舉報案件未完成司法程序以前不允許刪除。
中國需要好人當官,絕不允許由幹了見不得人的事情的人來管理這個國家。
而網絡化和信息化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中國完全可以做到讓完全沒有幹過任何壞事的好人來管理這個國家。
我建議的好人標準是很低的:如果某個人任何牽涉到公共利益的事情可以全網公開,接受全民監督,全民陪審,那麽這個人就可以被稱為“無愧於天地良心”,就可以被認定為好人。
實名舉報的案件必須全部進行調查,並公布到網上,接受全民監督公審,如果被懷疑是虛假的報案,也需要調查以後再給出結論和不繼續審理的理由。
軍隊和警察不能夠專門調查某些案子,而又專門無視某些案子,這不叫公平正義,這叫政治迫害。
所以實名舉報的案子在沒有調查和出結論以前不能刪除和銷案。
軍隊和警察對於網上信訪所做的工作是調查清楚事實,並把它們公布到網上,讓一切大白於天下,在法官和全民陪審按照一定規則達成決議後,執行決議,除暴安良,維護公平和正義。
7、每年按照國有資產的運作情況,如有較大盈利,不影響國家事物運作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方法和一定程序向全體中國人民分紅。
前幾年美國有人指控中國政府就是一個巨大的公司,中國政府支持本國的企業與其他國家進行競爭,產生所謂的不公平貿易。我對此予以了反駁。
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需要保護本國的企業,使得本國人民的利益最大化。美國政府說美國優先,中國政府說中國優先,澳大利亞政府說澳大利亞優先。這句話沒毛病。
我想說的是,中國公司不但要保護中國企業,還要給全中國人民把國有資產賬目網上直播,並且在年終給全體中國人民分紅。
我的要求不是很高,如果全中國的國有資產有良好的盈余,我希望能把盈利部分的5%或者更少一點也行,按照人頭給全體中國人年終分紅。
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有資本屬於全體中國人民所有,中國人民運作了國有資本,中國人民需要現金分紅這是很合理的。這是國家主人權利的體現。而且我也沒有要求很多,只是5%或者更少一點,根據具體的國有資本盈利情況來定。
以上是我對中國的一些建議,我希望我的祖國能繁榮昌盛,並且能夠成為一個受到各國尊敬的民族,我覺得現在中國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危急時刻,我希望各位能認真思考一下我的建議。
中共已經徹底淪為共產主義事業的叛徒
中共實行改革開放復辟資本主義恢復市場經濟是中國社會災難的根源,“三位壹體”是市場經濟的實質。自從改革開放執行資改派們的市場經濟以來,已經造成了中國社會的災難:消滅了四分之壹的為中國社會下的農村村社;剝奪了二分之壹社會農民的土地和工業的生產資料;破壞和浪費了中國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破壞了環境;幾千萬土地含有重金屬並板結降低了生產力;毒水、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假藥、假食品、假工業日用品;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教育商業化坑害了全部的青少年兒童,用功利主義坑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把青少年變成資本的奴隸。等等等等,所有這些看看網民們的揭露觸目驚心!這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市場經濟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因為經濟學家們把“三位壹體”的生產、分配、交換設計在市場經濟的方案中。因此,要弄清三位壹體到底是個什麽玩意!
政治經濟學以工人出賣勞動為前提。因為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因此,社會生產是在三位壹體的結構中進行的:資本家攤的是資本,土地所有者攤的是土地,勞動者攤的是勞動。在這個三位壹體的公式中,資本是作為商品貨幣,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資本家看待的。土地是作為土地的所有者看待的。勞動是作為勞動的工人看待的。因此在生產中,資本家攤的是自己的資本,土地所有者攤的是自己的土地,工人攤的是自己的勞動。與此相適應的是在分配產品時,資本家獲得是利潤,土地所有者獲得是地租,工人獲得是工資。庸俗經濟學家為了為資本家辯護,為了調和資本家和工人的矛盾,以三位壹體的公式為基礎,編寫了政治經濟學教材,這個教材的內容就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在社會生產中資本家是生產的組織者,領導者。土地所有者和勞動者是在資本家的領導下實現自己對生產的責任的,土地為生產提供了場所,勞動為生產提供了創造價值和轉移價值的動力。當產品生產出來了以後經過出售,獲得了總價值。這個總價值為了維持再生產首先要扣除生產資料的價值。然後進行初次分配:資本獲得利潤,土地獲得地租,工人獲得工資。生產壹天也不能停頓,生活壹刻也不能沒有有生活資料。按照三位壹體的公式:生產--分配,再生產--再分配。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保護者就是國家。國家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從生產中抽取了壹定百分比的稅收。
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不僅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對庸俗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馬克思認為:資本不是積累起來的勞動,不是商品貨幣,不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而是壹種關系,壹種生產關系。這種關系就是:資本就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用錢賺錢的人格化就是資本家,資本家把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作為賺錢的工具。為了賺錢,資本家要購買生產資料組織生產。為了賺錢,資本家要有立足之地,所以他就要租借或者購買土地,自然就要交給土地所有者租金。為了賺錢,資本家就要招顧工人來為他生產,自然就要付給工人工資。這樣壹來三位壹體的公式就把本來是生產的關系變成了物的關系。馬克思說:“資本,土地,勞動!但資本不是物,而是壹定的、社會的、屬於壹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它體現在壹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資本不是物質的和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的總和。資本是已經轉化為資本的生產資料,這種生產資料本身不是資本,就像金和銀本身不是貨幣壹樣。”《資本論》三卷920頁。三位壹體的公式“是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的,因為它宣布統治階級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並把這個觀點推崇為教條。”(同上939頁)。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
馬克思批判的立足點就是:工人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
1,因為工人出賣的是自己的勞動力,勞動力就是商品。因為工人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沒有自己的商品可賣,在壹切商品都要用貨幣購買的社會裏,工人為了生存,只有出賣自己僅有的可以創造財富的能力--勞動能力,即勞動力。工人出賣勞動力和他出賣自己的破爛的衣服壹樣,都是在市場上進行的。工人出賣勞動力得到的貨幣和他出賣自己的衣服得到的貨幣的性質是壹樣的,都是在市場上討價還價的結果。出賣衣服的貨幣叫做貨幣,出賣勞動力的貨幣叫做工資。由此可見,工資不是生產的結果,而是在市場上討價還價的結果,不是生產行為,而是市場行為。工資不是因為工人進行了勞動參與勞動成果的分配的結果,而是在市場上進行了勞動力的售賣是商品的交換的結果。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第壹,三位壹體的公式是欺騙工人的公式。工人不是為了和資本家,土地所有者壹起為了為社會創造財富,主動地參加生產,而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為別人做嫁衣裳!工人不是社會的主人,不是生產的主人,而是別人用錢買來的勞動的奴隸!與奴隸相比,工人有自由,可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也可以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壹旦賣給別人,就像牛馬壹樣在皮鞭下生存。第二,按勞分配是欺騙工人的分配手段。所謂勞,就是工人的勞動。是按照工人的勞動分配勞動成果嗎?顯然不是!因為,工人出賣的是自己的勞動力,這個勞動力值多少貨幣,是由勞動力市場上的工人多少決定的,是由勞動力這個商品的供求規律決定的,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多了,勞動力的價格(工資)自然就要壓到最低程度。但是工人為別人勞動壹方面要為別人生產和工資壹樣的價值,另壹方面還要生產比工資價值多的價值。可見僅僅分配了工資的價值,超過工資的價值工人並沒有得到。所以,按勞分配是欺騙了工人。
2,工人在市場上和資本家相遇,工人需要錢維持生活,資本家需要工人勞動,經過壹番討價還價,確定了工資的數目,例如每天20元。資本家把工人領到他的生產車間,開始使用工人的勞動力。使用買來的勞動力就是叫工人勞動。工人勞動了例如半天就生產了價值20元的產品。這時候商品等價交換的規律實現了:壹方面,工人的勞動為資本家創造了20元的產品,另壹方面資本家付給(什麽時候付工資是次要問題)工人20元工資貨幣。誰也不欠誰的賬!但是資本家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說的是勞動,不是勞動力(從資本主義產生以來沒有壹個資本家和政治經濟學家把勞動力看作商品),因此,勞動必須是壹天不是半天!因為工人為了生存就必須服從資本家的安排。結果工人就老老實實地為資本家勞動壹天。顯而易見,前半天是有償勞動,後半天的勞動是無償勞動。無償勞動創造的價值馬克思叫做剩余價值。這個偉大的發現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第壹,資本家的利潤,就是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而絕不是因為他攤的生產資料獲得的利潤。第二,資本家要不斷地生產利潤,就是要不斷地生產剩余價值。當經過壹定的時間剩余價值積累起來就和資本家的全部投入壹樣多的時候,從這時起,積累起來的剩余價值就轉化為資本家的投入也就變成了新的資本。可見資本就是剩余價值的轉化物。單個資本家是如此,全體資本家也是如此。由此可見,資本是工人階級共同創造的剩余價值,應歸全體工人階級所有,享受和支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把壹切資本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回來,實行財產共有,這就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旗幟!第三,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有兩個辦法:用延長勞動時間生產絕對剩余價值,因為價值就是抽象的勞動,延長勞動時間就是增加抽象勞動的時間,這個辦法主要是在中小資本家的企業裏使用。用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辦法生產相對剩余價值。這個辦法主要是在大型企業理使用。但是這個辦法有它的隱蔽性和欺騙性。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總是要降低生產成本,其中降低工資成本,就是減少工人的工資。因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勞動力的價格是由養活勞動力和他的家庭的生活資料的價格決定的。只要生活資料的價格降低了,工資也就減少了。降低生活資料的價格的辦法就是,提高生活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為生活資料部門提供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部門的勞動生產力,也就是說提高社會所有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社會生產力的辦法是什麽呢?就是使用機器,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由此可見提高或者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工人的工資!這就是壹極是財富的積累,另壹極是貧困的積累的根本原因!
3,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就是資本家剝削了工人,這就是工人受到的第壹次剝削!當工人拿到自己辛苦得來的工資的時候,又受到了第二次的剝削。當工資還沒有變化的時候,小商小販們提高了生活資料的價格。那麽小商小販們就剝削了工人。馬克思說過,小店主門就是這種情況。眾所周知,生活資料中含有國家的商品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國家也就剝削了工人。有人可能要說,商品的價格是包括生產費用(成本,利潤,國家稅收等)不是剝削,但是,資本家在和工人的勞動力討價還價的時候,並沒有把國家稅收包括在工資以內。因為工資的確定是根據勞動力的供求關系調節的,勞動力越多,工資就越低。這個道理是很明顯的。
在住房,醫療,上學的費用成百倍甚至成千倍的增長的時候,工人又受到了第三次剝削。因為,他們的工資根本就不可能隨著這些物價的上漲而增加。那麽這不是剝削又是什麽呢?
4,工人出賣勞動力的勞動就是為別人勞動,這種勞動就是雇傭勞動!雇傭勞動是在別人監督下勞動!這種勞動給工人造成的結果是:勞動為富人生產了珍品,卻為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卻為勞動者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卻使勞動者成為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同時卻把壹部分勞動者拋回到野蠻的勞動,而使另壹部分勞動者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卻給勞動者生產了愚蠢、癡呆;雇傭勞動對勞動者說來,勞動是外在的東西,不是他的本質的東西。因此,勞動者在勞動中並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並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並不自由發揮自己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損傷,精神遭到摧殘。因此,勞動者只是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勞動之內則感到爽然若失。勞動者在他不勞動的時候如釋負重,而當他勞動時如坐針氈。因此它的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壹種被迫的強制勞動。從而,勞動不是需要的滿足,而只是滿足勞動以外的其他各種需要的手段。勞動者只是在執行自己的動物機能時,以及在飲食男女時,至多還在居家打扮時,才覺得自己是自由地活動的,而在執行自己的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雇傭勞動造成最厲害的結果是:在社會衰落的狀態下,勞動者陷入日益加劇的貧困;在社會福利增進的狀態下,勞動者陷入錯綜復雜的貧困;在社會達到繁榮頂點的狀態下,勞動者陷入持續不斷的貧困。
5,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凡是為私人企業家勞動,為外國資本家勞動,就是雇傭勞動,這是沒有異議的。問題是為國家或集體的打工掙錢的勞動是不是雇傭勞動呢?我們可以隨便問壹問任何壹個為國家企業和集體企業打工的勞動者,他所在的企業是不是打工掙錢者的企業呢?國家企業和集體企業的產品是否歸打工者所有呢?我們可以隨便問壹問任何壹個為國家和集體打工的勞動者,他所在的企業產品是否歸他所有呢?我想沒有壹個打工者回答:是!他們的回答是,在國家和集體的企業裏,我可以幹,也可以走,如果企業是打工者的企業,他為什麽要走呢?誰會把自己的企業丟開不幹另謀出路呢?他們的回答是,除了工資歸自己所有外,沒有任何東西是歸他所有。由此推斷,不僅勞動者所在的企業裏的產品不歸他所有,社會中所有的產品都不是歸他所有。他要享受社會中的產品,唯壹的辦法就是用自己打工掙來的工資購買,除此之外他不可能把任何產品看作歸自己所有。不可能隨意支配社會產品。由此可見自從國家企業和集體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後,工人的勞動就是名副其實的雇傭勞動。
6,正是因為雇傭勞動,造成了勞資之間的矛盾,農民工討工資現象,山西黑磚窯事件,南方小企業發生職業病現象,煤礦爆炸事故,東方航空公司雲南分公司飛行員罷機現象等等可以說都是勞資矛盾的表現形式,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以賺錢為目的,為了賺錢就要節約成本,既節約生產資料的成本,也節約工資成本。節約成本大概就是發生勞資矛盾的原因吧!為了節約生產資料的成本,對安全投資,對排汙投資自然就會減少。減少安全投資,必然發生安全事故。減少排汙投資,必然就會發生環境汙染。為了節約工資成本,必然就會發生拖欠工資。其結果就發生了勞資矛盾:工人要求增加勞動保護,企業缺錢無法保證,發生職業病是必然的。工人要求安全生產,企業缺錢不與投資,發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工人要求及時發放工資,企業缺錢不得不拖欠工人的工資。
綜上所述:中國社會之所以產生勞資矛盾,之所以產生社會弊病,就是因為改革開放,執行了三位壹體的公式,執行了雇傭勞動制度,執行了按資本分配的分配方式。
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就是開放資本主義剝削勞動人民
中國實行的所謂改革開放政策只是讓一小部份人富裕了起來,這一小部份人除了共匪體制內的人就是依附在他們周圍的人,大部份中國人根本沒有因為共匪的所謂改革開放政策變得富裕啊。下面我們就來整理一下,中國都有哪些人富裕了啊。
壹,國企改制,侵吞國有資產。這部份人多數是太子黨或者其他高層的政府官員,利用國家政策變化,國企改制,政企分開的機會,大肆侵吞國有資產,中飽私囊,虧了社會,肥了個人。他們財富暴漲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二,從地方官員那裡得到礦產或者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權的私營老板。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本來屬於公有的由國家開發的各類礦產自然資源被壹些人的私有財產了,地方官員利用權力進行權力尋租,商人用行賄等不正常手段得到大量國家貸款,進行資源開發,以降低安全投入和降低工人工資為代價獲得大量非正常暴利。不但造成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不合理的開發,也是礦山事故頻發的罪魁禍首。
三,建設行業的工頭。建設行業是政府資金投入大,吸收勞動力多的行業,同時也是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合理的行業。中國各類大小建設工程,本應有規範的集體性質的建築工程公司承建,建築工人,勞動待遇,勞動時間,安全技能培訓,財務管理等都應有明確的規範和監管。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因為只是恢復了市場經濟卻沒有建立民主制度,工程的發包和承建壹直存在不合理、不規範的現狀。很大壹部分是縣市級掛牌國家承建公司,他們承攬到工程項目後,獲取壹層利潤後發包給多數沒有資質和技術的農村的工頭,很多工程項目甚至是層層發包,轉包壹次就要獲取壹層利潤。而最後壹級的工頭通過降低工人工資、提高勞動時間、降低安全投入、幾乎沒有福利待遇為手段大量榨取農民工的血汗,同時造就了很多劣質工程。近些年曝光的此類工程也不少,“峻工之日也是倒塌之日”,好像是笑話,又確實存在的現象。這些工頭財富積累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壹年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很正常!而工程質量問題多現,安全事故頻發,農民工的血汗錢難要等不正常的問題幾乎年年都有。
四,地方官員以及房地產開發商。地方官員依靠對土地的壟斷把土地高價出讓給房地產開放商,房地產開發商多數利用銀行的資金進行房地產開發建設,為了彌補征地成本,為了賺取暴利,用高房價掠奪買房者。而買房的市民多數要依靠銀行信貸買房。不合理的高房價和百姓有限的收入把銀行推向風險的位置,也即次貸現象,最終必然引發國家大的危機。因此中國民主化之後與基本居住需要有關的房地產最好由國家計劃建設開發,以保障大部分老百姓的居住為目標,輔之以部份比例的商品房作補充,作為部分高收入群體的需要。
五,市場經濟中新興的資本家。這部分人大部分頭腦市場意識較強、敢於冒險、敢於開闢市場。他們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湧現出來,創造了壹定的社會材富。他們主要是壹些各類特色種、養、殖、加工專業戶,及壹些酒樓、飯店、商貿、工廠等私營企業主,他們主要依靠利用市場經濟中的機遇發材,但由於資本的趨利性,他們當中也有壹些人走向努力壓榨他們的雇工的去增加自身的財富的行列。黑煤窯事件、黑工廠現象等大量曝光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對於這部份人必須制訂合理的用工政策和稅收政策並加強對其生產的監管,盡量平衡財富的分配,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廣大工人階級的權益。如果沒有建立民主制度,基本上不可能落實。
六,貪汙腐敗的壹般官僚權貴階層。這部人是歷代深惡痛絕卻又難以根治的群體。權力的特殊性和人趨利性總是會讓壹部分官員置國法和人民的利益的不顧,挺而走險,以權謀私,貪汙受賄、權錢交易,獲取大量不義之財。中國的腐敗問題也已成為廣大中國人民呼聲最強烈的問題。除了建立民主制度在制度上的規範、監管外沒有別的辦法,把官員的收入、工作能力放到廣大中國人民的監督之下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貪汙腐敗。
七,金融機構的無低押貸款,不正常貸款。這壹部份人多數和官員有壹定的特殊的利益關系,利用政策的不完善,獲取大量巨額國家貸款,最後無力償還。也是造成很多金融壞賬的主要原因。
八,進出口資源、商品的操控。這壹部份人數不多,但賺取的暴利也是非常驚人,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高官的特殊的利益關系,龔斷性的特點,大肆為個人斂財,貪心無盡。
九,證券市場的操控。這部份人數也不多,也多是具有官員背景的人物。利用媒體,造假信息,虛推股市,暗箱操作,獲取大量不正當財富。他們的財富增長率也許讓多數國人嘆為觀之。
說完富人再說說窮人。城市的窮人主要是國營企事業單位改制,政府官員,利用國家政策變化,國企改制,政企分開的機會,大肆侵吞國有資產,中飽私囊,虧了國家,肥了個人。無故解雇不同意見的人員,而致其失業、失去社保。
窮人大多數集中在農村,約有3億外流就業賺錢養家糊口。賺錢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雙手勞動,集中在建築、工業品制造、私營小販、服務業。在工頭、資本家、腐敗官僚的壓榨、欺壓下換得收入很有限和微薄,還要負擔養老、養小、住房、上學、就醫、高物價和各類必須的生活消費,因此大多沒有多少的儲蓄!他們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中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可是因為中國不是民主國家,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及經濟制度抉定了他們無法充份的分享所謂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
我們必須要審判中共 審判共產主義的叛徒
我們可以把共產主義的叛徒中共以改革開放的名義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劃分為以下五個部份:生產關系、生產、交換、消費、意識形態。
第壹,生產關系
1,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2,資本是壹宗貨幣,這宗貨幣變成為商品,以便再變成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
3,把勞動的客觀條件作為資本的占有者就變成了資本家。
4,喪失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勞動者就變成了無產者。
5,資本家的活動就是用錢賺錢的活動。
6,無產者的勞動就是雇傭勞動或者異化勞動。
7,資本家和無產者始終處於對立的狀態。
8,資本家是社會的主人,無產者是社會的奴隸。
第二,生產
9,壹切生產都是資本(不是產品,也不是商品)的生產。
10,資本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或者為了價值的增值。
11,資本家的資本是無產者剩余價值的轉化物。
12,無產者的工資不是勞動收入,而是資本家的成本。
13,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社會物質財富。
14,資本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社會的貨幣(價值)財富。
15,為了生產價值財富,勞動生產力畸形發展,甚至倒退。
16,社會化生產和私人資本的占有,導致社會的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只有官僚資產階級進行權力尋租的時候政府才會存在。
第三,交換
17,壹切交換都是資本的交換。
18,產品作為資本的價格,在金貨幣下是由成本價格加上平均利潤決定的,在紙幣下,是由紙幣的數量決定的。
19,紙幣發行的越多,成本價格就越高,資本的產品的價格就越高,國民生產總值也就越高。
20,資本交換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剩余價值。
21,壹切產品作為資本的交換,是資本家之間的事情,與勞動者毫無關系。
22,貨幣作為資本就把貨幣的五種職能作為賺錢的手段。
23,市場是資本實現剩余價值的舞臺環境。
24,工人用工資,農民用收入購買消費品,是幫助資本家實現剩余價值。
25,資本發展科學技術是為了縮短資本的生產時間,資本發展交通、通訊、網絡是為了縮短資本的流通時間。
第四,消費
26,壹切產品的消費都是商品資本的消費。
27,商品資本消費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中的剩余價值,不是為了消費產品。更不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8,資本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工人的工資,資本提高物價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農民及獨立手工業者的收入。所以,工人的工資和農民的收入總是趨於下降的趨勢。這就是商品資本積壓的根源。
29.商品資本的積壓是資本生產停滯和蕭條的原因。
30,國內商品資本的積壓是資本輸出的原因。
第五,意識形態
31,在社會化的生產中,資本利用機器的生產力,壹方面代替了大量的勞動力,另壹方面生產了能滿足全體社會成員需要的消費品。從而養活了大量的不參加生產勞動的人,這些人存在於服務行業中。
32,這些找不到生產勞動工作的多余的人,存在於城市中的服務行業,這就是消費城市不斷擴大的根源。
33,城市的不斷擴大造成了城市市民和進城打工的農民的無產階級化。
34,由於農業和工業的商業化,追求貨幣刺激了人們的萬惡的求金欲!人與人的關系也就變成了金錢的關系。
35,人與人的金錢的關系造成了國內的壹切人反對壹切人的戰爭,造成了國際上國與國之間的的侵掠戰爭。
36,資本的生產、交換不僅造成了企業的破產,而且造成了城市的破產,進而也造成了國家的破產!這些破產,浪費和破壞了人類的大量的資源!
中共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敵人
中共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叛徒,中共的所謂改革開放是對共產主義的公然背叛。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市場經濟學家們,從中國人的角度上看妳們在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歷史中,犯下的十大滔天罪行!為了能夠實現中國人民的自由、幸福、安全地生活的夢想,為了中國的社會化生產能夠保證滿足全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為了中國的社會能夠永遠地和諧永遠不受世界資本主義的欺辱,我期望妳們勇敢地站出來進行辯論!
第壹條罪行是妳們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混淆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資本是什麽,是壹宗貨幣,這宗貨幣變成為商品,以便再變成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可見資本主義就是在商品經濟環境中用錢賺錢的活動、運動、過程。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和資本主義對立的水火不相容的,所以社會主義就是消滅資本主義!可是妳們在為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的市場經濟中保留了商品經濟,從而把中國的經濟設計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把中國人民投入到資本主義的火坑!
第二條罪行是妳們把中國十四億人的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開來,企圖讓中國的勞動人民永遠做資本家的奴隸!在三百多年前,在西方出現了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即第壹,勞動者把土地當作生產的自然條件的那種關系的解體,即他把這種條件看作是自身的無機存在,看作是自己力量的實驗場和自己意誌所支配的領域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二,勞動者是工具所有者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三,勞動者在生產開始以前都具有了作為生產者來生活所必需的消費品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第四,勞動者本身、活的勞動能力的體現者本身,還直接屬於生產的客觀條件的那種關系的解體。當時的商人、高利貸者,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勞動的客觀條件,從而產生了資本主義。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體制,就像當時的商人和高利貸者那樣,讓資本家永遠地購買勞動的客觀條件,從而把中國勞動人民永遠地定格在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的狀態。
第三條罪狀是妳們是中國歷史的叛徒。中國幾千年是土地公有制的亞細亞所有制形態。李約瑟證明中國沒有資本主義,中國不需要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完全可以在消滅了資本主義以後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以後,利用農業的集體所有制和工業的全民所有制,在壹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壹的國家建立勞動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實實在在的結合。妳們在為黨和國家設計的市場經濟中硬是塞進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可見妳們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歷史的叛徒!
第四條罪行是妳們是中國的雇傭勞動的制造者。在中國幾千年的亞細亞所有制中,中國的農民生活在自然村中,都是在互相幫忙相互支持的幾千年不變的為自己生產產品的經濟。就是在那時專門為皇權官僚服務的城市中的手工業者,雇傭勞動也是壹種謀生的手段,而沒有成為壹種制度。在共產主義社會,無論是農民還是城市的工人,都是為自己勞動,不存在雇傭勞動。當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了市場經濟以後,勞動者的勞動在合同制度下,就變成了專門為資本家階級的賺錢的生產的雇傭勞動者。這種雇傭勞動者不僅喪失了勞動的客觀條件,而且完全靠資本家的需要(需要時就給妳工作,不需要時就讓妳失業)生存,因此作為雇傭勞動者不是幸福而是壹種不幸!
第五條罪行是妳們是無政府狀態的生產的制造者。改革開放後的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是在違背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制造的。共產主義的農業生產是在人民公社的組織裏,有計劃地生產,工業生產是在全民所有制企業裏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妳們為了推行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就背叛自由人聯合體的集體的農業生產改革成小塊土地的手工的商品生產,致使得農業生產倒退到幾千年的舊的生產方式。為了推行妳們的無政府狀態的生產,就把工業生產改革成獨立自主的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商品生產。無論是小塊土地的農業生產還是獨立的工業生產組織,必須經過市場的交換才能夠消費產品。因為市場是看不見的手在操縱,所以,妳們設計的農業生產者和獨立的工業生產者的商品生產只能是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正是這種無政府狀態的生產才導致了經濟危機!
第六條罪行是妳們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破壞者。這種生產的特征是:第壹,保證了了專業化的協作生產。 社會化大生產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為了能夠順利地進行生產,自然就要求協作。因此,專業化協作生產就是工業生產力發展的命根子!工業生產的專業化指的是工業生產部門、企業以及企業內部的工段、車間的專業化。它是社會分工的壹個組成部分,是馬克思說的特殊分工和個別分工。它的特點是壹方面表現為從原有的工業部門和企業中不斷分離出新的獨立部門和企業的過程;這些企業和部門專門生產壹定的產品或產品的某些部分,或完成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某些工序、作業,它們配備有專用的機器設備,特殊的工藝過程以及相應的專業化的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另壹方面表現為分工的基礎上同類生產的集中、變小批量為大批量的生產過程。所謂同類生產集中是指具有相同生產工藝、相同設備所生產的同類產品、同類零部件、同類工藝等等的集中生產。同類生產集中,意味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可以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因而具有高效、優質、低耗全面多快好省的經濟效果。生產協作指的是專業部門、企業部門、企業之間,為了完成同壹產品的各個部分或同壹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在生產上建立起來的聯系配合、協作配套關系。前邊講的是分工,後邊講的是協作。分工和協作是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分工是協作的基礎,協作是分工得以發展的條件,分工越細,互相依存的程度就越密切,它標誌著生產社會化程度就越高,正如恩格斯說的現代工業生產本身也從壹系列的個人行為變成了壹系列的社會行動,而產品也從個人的產品變成了社會的產品。專業化協作生產是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科學組織管理形式。第二,解決了各部門之間的有計劃的協作生產。大機器工業發展以後,生產社會化,社會生產各部門分工越來越細,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壹個部門的產品是另壹個部門的燃料、動力或原材料;這個部門為那個部門提供機器設備等等。各部門的生產,不僅在品種數量上,而且在時間上都要求相互適應。為了使社會再生產能正常進行,客觀上要求國民經濟各個部門能夠經常地保持恰當的比例,從而要求計劃調節。列寧指出:“大機器工業和以前各個階段不同,它堅決要求有計劃地調節整個生產和對生產實行社會監督。”。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恩格斯說,壹旦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要取消,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馬克思說,時間經濟以及有計劃地分配勞動時間與不同的生產部門,仍然是以集體為基礎的社會首要的經濟規律。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共產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既保證了生產內部的專業化協作生產的問題,又解決了各生產部門之間的有計劃地協作生產的問題。而妳們的罪過就是把社會化的生產分割為獨立的商品生產,從而就破壞了社會化大生產!
第七條罪行是妳們是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的制造者。勞動生產力的發展結果就是產品數量的增加,產品數量的增加就能夠滿足全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從理論上說,生產關系起初是生產力發展的形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就必然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共產主義發展生產力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產品的數量,從而滿足社會的物質的需求。而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的市場經濟,不是為了增加物質產品的數量,而是為了增加價值,為了賺取更多的貨幣或者為了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因為,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與產品數量的增加成正比,而與產品中包含的價值成反比。在妳們設計的市場經濟中,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壹方面減少了工人的工資價值,另壹方面又不斷地增加產品的數量。當著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就出現了產能過剩,既然產能過剩,那麽就要減少產能,減少產能就是限制發展生產力!因此,妳們設計的市場經濟就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並且不僅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且造成了過剩,過剩導致了危機!
第八條罪行是妳們是社會關系混亂的制造者。所謂社會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系。在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農民是農業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者,工人是工業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者。他們之間的協作關系就是共同為社會生產農副產品和工業產品,共同消費這些產品。而妳們為黨和國家設計的市場經濟,拒絕這種相互協作共同消費產品的關系,改革成兩極分化的關系!改革成少數不勞動的人占有社會產品,大多數勞動的人則靠殘羹剩飯養活自己的關系!正是因為妳們完全站在少數不勞動的人壹邊所以妳們就把資本家作為神來供奉,正是因為妳們不是站在廣大的勞動人民壹邊所以妳們才成為廣大勞動人民的敵人!
第九條罪行是妳們是壹切社會災難的制造者。正是因為妳們設計了為了賺錢的市場經濟,所以追求萬惡的金錢就造成了社會的壹切災難!為了追求金錢,住房、醫院、學校變成了賺錢的手段,因此廣大勞動人民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為了追求金錢,無計劃的亂砍亂挖浪費了中國有限的資源。為了追求金錢妳們肆無忌憚向外資全面開放中國的工業、農業、金融、水利、新聞、森林、草原、土地、房地產、礦業、航空、能源、通訊、鐵路、醫院,甚至軍工企業、公共供水系統等要害領域,變成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屬。為了追求金錢妳們鼓吹壹開始是“壹包就靈”,然後是“下崗分流”、“買斷工齡”、“改革代價”,然後是“壹私就靈”、“壹改制就靈”、“壹破產就靈”、“私有制壹入憲就靈”、“壹物權法就靈”、“消滅公有制”、“MBO”、“全民炒股”、“醫療產業化”、“教育產業化”、“先汙染後治理”、“住房產業化”、“市場化萬能”、“腐敗有理”、“腐敗不是最好也是次優”、“房地產是支柱產業”、“政治改革是壹切問題的關鍵”。為了賺錢,妳們制造了了家庭矛盾,為了賺錢妳們造成了醫患的矛盾。為了賺錢妳們造成了環境的汙染!為了賺錢妳們用古代的考試制度坑害了全國的青少年!
第十條罪行是妳們欺騙了中國人。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只是因為妳們的賺錢的市場經濟的設計,為了欺騙人民鄧小平說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當然這也受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影響)。鄧小平也說過社會出現了兩極分化改革就失敗了!所以,賺錢的市場經濟的設計應該由經濟學家們負責,應該由鄧小平負責!至於江澤民為市場經濟鳴鑼開道,也是妳們設計的市場經濟已經展開的結果!胡驚濤為市場經濟出現的問題提出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為解決市場經濟造成的惡果提出中國人的夢想。四十多年來妳們壹方面從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上,不僅欺騙中國人,欺騙世界各國的左派人士,另壹方面從西方的資本主義實踐中鸚鵡學舌地把壹切資本主義的大政方針和具體的政策都設計到中國的市場經濟中來。因此,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帶來的災難,應該由妳們這些人負責。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我列舉了上述妳們的十大滔天罪行!我想還不止這些!我期望得到妳們的反駁!如果妳們不反駁,我就認為妳們已經默認!
社會轉型的制度設計
社會制度
生產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
大型生產手段和交換手段的社會化創造了新的生產方式,這種新生產方式的基礎已經不是社會剩餘產品的私人佔有了。但是,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生產手段的社會化還是同必需品的私人佔有相聯繫的,這種私人佔有的形式是工資、交換、是出賣勞動力以換取貨幣工資。此外,部分社會剩餘產品還是以個人在消費上享有特權的形式被私人佔有了,而在過渡社會的官僚主義變形的制度下,這種特權的規模可能是很大的。因此,私人利益仍然是刺激個人在經濟上出力的基本因素。經濟也仍然是貨幣經濟。
從經濟的觀點看,以大型生產手段集體所有制及社會剩餘產品集體佔有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同繼續作為個人經濟活動主要動力的私人利益之間的矛盾,經常是計劃經濟中摩擦和矛盾的源泉。 [2] 但是,從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則比經濟矛盾還更重要。作為個人一切能力的充分發揮,同時也作為個人自覺地為社會服務的"勞動",是一種概念,作為"謀生"手段,作為取得生活資料,或取得能滿足個人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的手段的"勞動",又是一種概念,這兩種"勞動"的概念,從長遠來看,是互不相容的。
只要經濟基本上仍然是貨幣經濟,只要大部分需要之能否滿足決定於各人手裏貨幣量的多少,只要在物資相對缺乏的情況下,還是按照錢包裏錢的多少來決定分配東西多少,那麼,大家為了多取得些貨幣而互相鬥爭,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擔任了某些社會公職就能更容易地取得相對稀少的商品和服務,那麼,向上爬、用人唯親、貪污、對"上級"卑躬屈膝、對"下級"專制橫行,這些現象仍然會大量流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沒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公民的真正民主,沒有這些人對行政官員和領袖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自由的監督,不能合法地、不遭到有組織的集體抗拒而撤換這些行政官員和領袖,所有這一切缺點只能加劇金錢在社會生活一切方面的腐蝕作用。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殘餘本身就意味著必然會殘存著生活中一切都可用金錢購買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是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在村社自然經濟中出現時就已產生了的。如果在過渡經濟時期,能否得到生活享受是由制度規定的,而不是用錢直接買賣的,那麼,一切都可用金錢購買這種作用就變成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但這並不是說這種作用就不大了。關於這一點,蘇聯就千方百計鑽營當大學生而產生的流弊所進行的公開討論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3]
在蘇聯和別的地方,權威人士和有影響的作者都不斷地認為:首先應當"樹立新的思想",在未能消滅物質刺激、未能過渡到按需分配以前,勞動首先應當成為"個人真實感受到的一種必要"; [4] 他們這種看法真是一種"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的偏向",顛倒了本來很明顯的因果關係。事實上,在心理革命還未能完全顯露以前,新的社會主義覺悟還未能普遍提高,以代替舊的自私心理以前,首先應當用生產大量財富、提供大量服務的辦法來消滅貨幣經濟。在過渡社會時期,特別是在蘇聯,產生個人發財欲望的,不是"資本主義殘餘",而是按金錢多少來分配的日常的現實情況。想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資本主義舊社會的殘餘進行鬥爭",來建立"共產主義覺悟",這真正是一件永遠徒勞的工作。
個人的佔有欲,作為個人經濟活動的主要動力,還未能消滅以前,必須讓這些個人得到下列這種體驗:社會,從一個虐待子女的後母,已變為一個慷慨的、體諒人的母親,她自動地滿足全體子女的一切基本需要。應當讓這些個人不知不覺地取得這種體驗,過去原始公社時期遺留下來的精神會回應這種體驗的,因為7000年來人剝削人的作用還未能完全埋葬這種精神。這種體驗的結果應當是覺悟,更好的結果應當是產生新的習慣,以便完成心理革命,以便舊的人死亡,讓位給未來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人。
馬克思主義者之所以認為物資豐富是建立充分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必要條件,其意義在此,其理由也在於此。只有實現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分配方式,才能產生新的生活方式。問題不在於宣傳社會主義道德,而是要創造社會的和心理的物質條件,使大多數人自然而然地實行這種社會主義道德。
個人工資和社會工資
工資這個概念的定義是由許多特點來規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兩種,一種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錢(價格),換取一定量的勞動(一定時間的勞動);另一種是:嚴格地按勞動量、按確切地計算的耗費勞動力的時間而支付的錢。只要工資繼續存在,至少是作為勞動(向生產手段的個人所有者提供的勞動,或向國家、集體所有者提供的勞動)報酬的主要形式而繼續存在,那麼這些定義,同在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裏一樣,在資本主義以後的社會(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也仍然是有效的。
生產手段集體所有以後,就不再有工資勞動階級了,"因為一個勞動者不能把他的勞動力出賣給自己"。這種論斷是粗暴的詭辯。集體財產是歸集體所有的財產,而不是這個集體的每個成員的財產。一個合作社的社員很可能把他個人所有的一輛車子賣給他所屬的那個合作社。同樣,一個勞動者也可以把他個人所有的勞動力賣給他所屬的集體。必須出賣勞動力才能取得必要的生活資料,這證明工資勞動階級還是存在的,無論從交換形式(按一定的貨幣價格而出賣)的觀點看,還是從其內容(勞動者出售他所有的、並且他自己無法利用其使用價值的唯一商品,以便換取其他的商品;這些商品的使用價值對於他自己和他家庭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通過交換是不能得到的)的觀點看,都一樣。
但是,早從壟斷的資本主義時期起,從工業上先進的國家出現強大的工人運動那時候起,個人工資就已經不是個人勞動報酬的唯一形式了。與個人工資同時並存的還有社會分紅或社會工資。 [5] 這就是不管個人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社會保證個人能夠享受的各種福利:免費的初級教育(以後是中等教育),免費的學校午餐,免費的醫療、住院、以至藥品,公園、博物館、體育場免費享用,免費的或幾乎免費的市政設施,如路燈等。
當然,關於"免費教育"或"免費醫療"這些詞的意義要取得一致。免費只是對個人來說的;社會當然要"支付"這些福利事業的費用,就是說要把一部分資源(一部分可以使用的勞動時間)用來滿足這些需要。因此,"社會工資",就是為滿足全體公民的某些需要而支付的費用的社會化。
這種"社會工資"預示著,至少是潛在地,未來的分配方式,即朝向滿足全體個人需要的經濟。以滿足需要為基礎的經濟是反對商品經濟的,因為它優先滿足這些需要,因為它不管個人所提供的確切計量過的等價品(交換!)而進行分配。 [6] 甚至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也不管孩子們的父母付不付稅,不管他們的工作是不是對社會有益,不管他們是"好公民"還是常常違反普通法的罪犯,初級教育總是免費的。
但是,這種"社會工資"只是預示著按需分配方式;卻不是這種方式的確切的形象,甚至也不是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裏的分配方式的確切形象(假定最富裕的國家進行這種過渡,也許是例外)。事實上,放棄的只是工資的商品貨幣形式,而其斤斤計較的可憐的內容則始終存在。
既然我們的經濟始終是物資半缺乏的經濟,於是社會服務常常總是被當作窮親戚看待的。社會服務的分配不是在豐富的情況下進行,而是按某種標準配給的,有時候甚至還帶有強制性的(教育、預防注射、等等)。教室裏學生太擠;排隊看病或者診斷潦草;經常怠慢"免費的"顧客,而照顧"付錢的"顧客;所有這一切使"社會工資"這種初步形式更接近於產生這種形式的商品社會,同應當為富足開闢道路的社會主義社會,則相去較遠。 [7] 費用社會化的內容,無比地更為豐富,更為自由,更為多樣化,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來:免費的圖書館,要實際上能提供所需的一切方面的書(而且還要座位不是嚴格限制的!);免費的博物館和公園,使全體公民都能享受到過去只有少數富有階層和知識階層才能享受的愉快。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產生了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將徹底地改變分配方式:一方面,"社會工資"應當越來越接近其"理想的"水平,即物資充裕的水平;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應當逐步地從通過交換(購買)而分配的資源類,轉到按需分配的資源類裏去。
決定分配方式這種改變的條件,仍然離不開物資半缺乏社會的一些要求。在未能擺脫經濟打算這種由來已久的沈重包袱以前,社會不得不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精打細算。因此可以首先實行新分配方式的物資和服務是那些:
1.性質很相似的;
2.無論價格下降,無論收入增加,其需求仍然不變的;
3.很難用以代替其他按商品經濟交換辦法進行分配的物資或服務的。
簡而言之,社會可以首先把滿足需要的某些費用社會化,其條件是這樣的社會化不致於引起費用的大量增長。如果對某一產品的需求,並不因其價格降低或收入增加而有所變化,那麼把這一產品的生產費用社會化,對於社會就其整體來說,不會增加任何額外負擔。例如一切工業先進社會裏鹽的情況就是如此,鹽的消費量 - 在正常的時候 - 既不因鹽價而變化,也不因公民的收入而變化。 [8]
支配商品經濟消亡的經濟規律可以闡述如下:隨著社會的不斷富裕,隨著計劃經濟保證生產力巨大發展,社會就獲得必需的資源,以便把為了滿足全體公民越來越多的需要而支付的費用社會化。而且隨著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的需求量,比起價格下降和收入增加來,幾乎沒有變化,或者甚至減少了。換句話說,由於上述兩點理由,計劃經濟所取得的進步就能使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轉入按需分配的類裏去!
在最富裕的國家裏,對於主食的需求 - 西方的麵包 - 比起收入的增加來,現在已經是減少了。滿足這種需要,只占社會資源極小的一部分。比利時國民收入大約5000億法郎,而每年用於麵包的開支在80億法郎左右,即不到2%。 [9] 美國各種形式的糧食消費,1937~1941年平均每人3.77蒲式耳,1948年降到3.28蒲式耳,而1959年則降到了2.8蒲式耳。 [10] 工業先進國家許多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情況也是如此。就這些事例來說,把這些物資(麵包或大米)和服務(城市公共交通)用費用社會化的辦法來進行分配、就是說按需分配的經濟條件,現在已經完全具備了。除了這類物資和服務外,還得加上另一些物資和服務,這些物資和服務能滿足卡塞爾所說的"集體需要":教育、醫療、等等。 [11]
基本需要和附加需要 - 自由消費和定量消費
許多作者同意這種部分改變分配方式的可能性。但是,一般地說,他們又立即否認有推廣的可能性。難道隨著"舊"需要之得到滿足,新需要不在那裏不斷的產生嗎? [12] 逐步地把一切產品都轉入按需分配之類裏面去,同時又不致引起社會資源的普遍浪費,因而又不致在其他方面重新發生物資不足的現象,這可不可能呢?用來滿足衣、食、住這樣一些基本需要的產品,其花色和品種是不是無窮無盡的呢?想在這些方面消滅交換和貨幣的努力,其結果會不會是令人失望的單調和沒有選擇自由呢?
先拿需要的種類問題來說吧。稍為嚴肅的研究一下人類學和歷史,就能證明:這些需要恰恰是異常穩定的。食物、衣著、住處(由於某些氣候條件的關係,還有取暖)、防止野獸侵襲和躲避風雨、裝飾和鍛煉筋骨的願望、傳種接代,這六種基本需要似乎從猿人到真人以來還未變過,現在也仍然占消費開支的絕大部分。 [13]
加上醫藥衛生方面的需要(不過是表現了某種自覺程度的保護自己的本能而已)和消遣的需要(不過是擴大了裝飾、鍛煉筋骨、求知等和人類同樣古老的需要而已),少數基本需要幾乎就占了甚至是最富裕國家的全部消費開支;這少數基本需要,與其說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毋寧說是人類學上的特點。
既然這些需要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基本上是不變的,既然連過去最富有的有產階級也沒有在消費開支上超出這種異常狹窄的需要範圍,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假定:建立社會主義社會、達到物資豐富、個人覺悟和社會覺悟都比過去成熟得多、這會在需要方面引起極大的變化。"效率遞減"規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在需要的強度問題上那樣適用。 [14] 因此第一種反對論點就不能成立了。
其次讓我們來研究一下,滿足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是否象表面上那樣種類無窮。首先,滿足這些需要的產品都有一個量的問題。關於這一點,根據現代有產階級的情況,歷史已經做了答覆。19世紀初葉,狼吞虎咽地大吃烤牛肉和紅葡萄酒的英國大地主,或者是每餐吃20道菜的"黃金時代"的大資產階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瀟灑的、愛好運動的、經常注意自己體重的現代富有資本家,這兩者之間的變化是無可辯駁的。隨著收入的增加,食物消費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合理;健康方面的考慮超過了盲目享受或炫耀財富的考慮。這種變化並不完全由於道德進步,而更多的是由於個人保養身體的需要,甚至由於個人利益的需要。
衣著問題也是這樣。當然,在這個問題上,尤其是婦女,大量消耗衣服並無害于健康,所以浪費的可能性(新衣服只穿一兩次)要比食品大得多。但是,儘管健康的因素不能起抑制作用,舒適和愛好的因素卻起了作用。沒有了丫環小廝,老換衣服,甚至連衣服太多,都是不太方便的。事實上,除了"暴發戶"還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過分以外,許多社會學家指出:英國美國最富裕的家庭裏,趨勢正好相反,更喜歡穿的是舊的、但舒適的衣服,或只是愛好穿的衣服,而不喜歡穿嶄新的衣服,也不喜歡經常換新衣服。 [15] 另一些社會學家甚至說這真是衣著上起了風格變化,他們認為這種變化的特點是:"首先,衣著總是逐漸趨向一致,收入少的人所穿的衣服,從樣式上和料子上,都接近收入高的人所穿的衣服;其次,衣服上的裝飾部分越來越少,這反映了向更樸素發展的趨勢。最後,近來還'著重'在衣服要有青年氣概。" [16]
住房和家具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僕役和女傭都沒有了 - 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裏,由於平均的工資水平,由於社會的不同意,雇傭僕役和女傭的情況是一定要消滅的! - 那麼住房所需(和所能得到)的房間數也就有限了。這種限制也正是個人舒適所規定的。現在,除了一小撮百萬富翁外,大多數資產階級都喜歡很舒適的公寓,而不喜歡19世紀式的宮殿。從前,房間裏堆滿了家具和小擺設,現在由於愛好和舒適的條件有了變化,家具的配備趨於雅潔,而且注意實用,因此家具的數量也就很有限了。現在的趨向是甚至有意限制小擺設的數量。 [17]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後階段裏,儘管有顯著的社會不平等,儘管有產階級可以無限制地浪費,但是上述這些趨向還是產生了。所以,設想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或就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會產生相反的趨向,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恰恰相反,更可能的情況是:社會主義社會裏,合理消費將越來越發展,而減少的是那些純屬異想天開的消費,是那些為了炫耀而產生的消費,是那些由於不知分寸、不識美醜而產生的消費;這些形式的消費,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與其說是"消費者天生就喜歡的",毋寧說是由一般社會風尚及廣告宣傳所造成的。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研究的是?品的花色問題和質量問題。產品的數量問題雖然不存在了,但剩下花色和質量問題可能仍會使需求不因價格和收入而變化的時期遲遲不能來到。目前花色問題和質量問題主要是由時式、由社會等級及技術進步("新產品")來決定的;而肯定不是以個人的一時所好為轉移的。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花色和質量也是社會現象,即使不是有意識規定的,那也是由社會所引導的。
時式是一種典型的社會現象,推動力來自生產者(創造者),而不是來自消費者。推行時式的是幾個巴黎的名裁縫,而不是"公眾"。對於極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現在的情況已經是花色品種少得驚人,而不是無窮無盡。在一定的時期裏,沒有許許多多花色"同時並存";而是只有幾種花色。哪怕是高級的、個人定做的手工裁縫,今天也沒有"上千種"不同的樣式,樣式的數量要比人們所想象的少。而且,除了這種專門為某些有錢人定做的手工裁縫的樣式而外,還有少數樣式是大批生產出來賣給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經濟不但不會減少現有的花色品種,大概還能使之更加多樣化,以便能過渡到按需分配。為此,社會主義經濟將根據多數人的要求,根據身體上的經常需要、根據"社會主義廣告"的教育作用、根據民意測驗、根據公開徵求意見、以及根據其他能幫助真正從消費者的愛好和願望出發的辦法,來確定生產些什麼花色品種。因此,奧斯卡爾·蘭格和迪金遜想要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為貴重產品保持商品經濟的主張,我們是不能同意的。 [18]
至於新產品,新產品的大批生產和"投入"市場,也就是說大規模地在消費者間進行分配,現在就已經是由生產企業來確定、而不是由消費者的一時所好來確定的。因此,這簡直是很"有計劃的" - 不過,是由一小撮資本主義企業,純粹根據私利的標準,而不是根據集體及組成集體的個人的客觀需要和合理需要而計劃的。消費者連有沒有某種產品都不知道,怎麼說得上有"迫切需要"呢?生產者好像偶然似地把新產品投入市場以前,對這種產品的需要連一點跡象都沒有,怎麼說得上有"迫切需要"呢? [19]
社會主義社會當然不會把這種計劃權放棄給生產和"上市"的"主宰們"。它將防止重復和顯著的浪費。但是它將通過民意測驗、直接徵求意見及群眾集會等一切辦法,比現在更多地考慮消費者的真正願望。在這一方面,它也將比目前的情況更擴大選擇的範圍。而且由於確定耐用消費品的需要量是比較容易和精確得多,也由於浪費現象容易發現,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裏,要確定產品的必要貯存量,以便使需求不致隨價格和收入而變動,也是較為容易的。
當然,某種程度的把握不準還是可能存在的。某些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同個人使用精良的機器從事家務勞動之間的矛盾,即使不是永遠存在,也可能會長期存在。即使有廣泛的和很方便的食堂網和洗衣房網免費為全體公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洗衣機和洗碗碟機仍然會很受歡迎的。社會主義社會決不能命令其成員非得要利用集體服務,並且拒絕提供必要的手段,在個人基礎上自己解決這些服務問題。由於社會主義社會要滿足人們的一切合理需要,所以它會重視定期過獨處生活的需要。這種定期過獨處生活的需要是同人的集群性質辯證地、經常地聯繫在一起的。同樣,把私人汽車作為城市交通工具儘管顯然不合理,但仍不失為短距離和中距離休假旅行最靈活的交通工具。而且,即使飛機、火車、公共汽車旅行都免費了,人們仍然願意有一輛私人汽車,以便能夠按照自己的路線旅行,以便能在火車和公共汽車不停的地方停下來,或者乾脆就是為了獨自走動一番。社會主義社會是會尊重這些願望的,而且,非但不把這些願望作為"小資產階級的殘餘"來加以譴責,還將努力去滿足這些需要;這些需要的合理性質是任何誠意的人都能看得到的。
因此,逐步推廣新的分配方式,即按需分配,並沒有什麼重大的障礙。按需分配已經不必確切地計算等價的勞動量了。恰好相反,目前的發展情況,儘管受到以金錢、剝削、不平等、損人利已為主的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但仍然已經清楚地勾劃出了未來消費情況的大概輪廓。豐盛而自由的消費,將不會無止境地向浪費和不合理的一時所好發展,而是將越來越具有合理消費的形式。要求身體健康,神經安寧和心情舒暢將越來越成為人類一切行為的主要動機。這方面的要求必將成為人們在基本要求滿足以後的主要追求。要達到這種結論,並不必把人"理想化"。正如現代資產階級飲食方面的例子所證明的那樣,那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符合人類最明顯的物質利益的。
商品貨幣經濟的衰亡
當"社會工資"還只涉及總消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時,它在心理上的、社會上的深刻的意義還是有限的,或者甚至是完全不明顯的。資本主義的社會環境對一切接觸到的東西都起腐蝕作用,就連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慢慢生長的未來社會的萌芽也難免:
"霍林海德發現,即使是金錢不起作用的醫院看病"問題,也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越高,他就越有機會由最好的醫生診治,受到更好的照顧。"一般說來,等級低的病人總是交給實習醫生診治的,中等病人交給住院醫師,而那些名醫則只看高等病人。人們發現,用於治療一個二等病人的錢,比用於一個五等病人的錢多八倍。高等病人有權享受個別的心理治療,而其他的病人則只能電療和服藥。"
霍林海德把他的意見告訴醫院領導人後,這些領導人呆住了。當然這種歧視不是有意的。精神病院裏也有類似的情況,不管病人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比同時進院的四等或五等病人更有機會享受心理療法。一個四等或五等病人可能享受一套或兩套電療和藥物的療程;如果不見效,病人就只能聽天由命,在個人孤獨的處境中,日益沈淪下去。 [20]
但是,如果"社會工資"擴及個人消費的大部分時, [21] 其經濟、社會和心理上的意義就突然顯著了。在這以前,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總是意味著商品貨幣經濟的擴張,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也不例外。 [22] 可是到了這時候,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卻意味著計量交換和貨幣作用日益顯著地縮小。
首先是由於明顯的經濟上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需要既然無須消費者支出貨幣就能得到滿足,那麼與貨幣開支有關的經濟生活的範圍自然就日益縮小了。如果貨幣收入日益增長,而要用貨幣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卻日益減少,那麼就會造成無益的緊張。這麼一來,或則這一部門的價格就要急劇上漲,或則就要人為地去推動不斷創造"新"產品,人為地去製造"新需要",或則還得用稅收的辦法,把貨幣收入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回收起來。貨幣流通就會越來越顯得無意義和沒有用處。實際上,生產者領的"工資"越來越高,但其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事前就被扣住了,其餘的部分則用於更偶然的、更次要的開支。因此,由於基本需要和正常需要都已滿足了,金錢在主要經濟周轉中的地位總是更加縮小,而退居到經濟生活的邊緣(虛榮性的開支、遊戲、奢侈性開支,對於這類開支,社會主義社會將從道義上加以取締或者用懲處性的課稅來施加壓力)。
今後最合邏輯的解決辦法,不是增加,而是減少個人貨幣工資和待遇的數額,並隨著按需分配這種新方式的推廣和普及,減少貨幣流通。"個人工資"逐漸變成一小筆補助性的獎金,以便分配最後一些"稀少的"物資和服務,社會不平等時期遺留下來的"身分"的最後一些殘餘。只要越來越多的物資和服務都達到十分充裕的程度,個人工資就逐漸喪失保衛消費者選擇自由的作用。"選擇"的範圍只限於到這個分配站去,還是到那個分配站去,採取這種還是那種消費形式,而不是用這種開支去代替那種開支。商品經濟、貨幣經濟、物資半匱乏的經濟,就要開始衰亡了。
必然引起商品生?衰亡的,不僅僅是新的分配方式。自動化在生產範圍內也引起同樣的邏輯必然性。確實,生產豐富的物資和服務,同時必然要在生產過程中越來越快地消滅直接的人力勞動,甚至分配過程中也是這樣(自動化的發電站、遠距離操縱的貨物列車、"自動服務"的分配點、機械化自動化的辦公室工作、等等)。但是,從生產中取消人力勞動,也就是從成本中取消工資! [23] 因此,構成成本的就逐漸只限於企業和企業之間買賣的"價錢"(購買原料及固定設備的折舊)。這些企業一旦社會化了,需要計算的,很少是真正的錢,更多的是計算單位(即"理想中的貨幣")。
由於服務事業在較長時期內還是非自動化的,貨幣經濟還可以在服務事業同服務職業之間的交換中、服務事業同消費者的交換中及國營企業間服務事業的交換中找到藏身之處。但是,隨著大型服務事業也自動化(如同:公用事業、飲料及標準化日用品的自動售貨機、洗衣房、等等),貨幣經濟就會逐漸只限於為"個人服務"的事業,而其中最重要的(醫藥和教育)將由於社會上需要迫切而首先徹底取消貨幣關係。總而言之,自動化將使貨幣經濟只存在於社會生活的邊緣:女傭人、僕從、遊戲、賣淫、等。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保證每個公民都有很高的生活水平,都很安全,並且保證使"勞動"普遍地、逐漸地變為腦力勞動,變為創造性的勞動,在這樣的社會主義社會裏,誰還願意去于僕從、賣淫等工作呢?因此社會主義自動化將使商品經濟成為荒誕可笑而終於衰亡。
在分配範圍內開始的這種衰亡漸漸地向生產範圍發展。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計劃化和大型生產手段社會化就已經意味著在生產手段的流通中,用賬面貨幣去代替信用貨幣日益普遍。 [24] 只有購買勞動力和從非國有的部門購買原料還需要信用貨幣。但是,如果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而來的是降低、而不是增加個人工資,那麼企業的周轉金也就開始衰亡了。由於"農業的工業化",隨著農業和分配中先是私營企業,然後是合作企業的衰亡,生產企業和這些部門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而衰亡。因此,貨幣逐漸地從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係中、從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中、從企業和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係中、從企業和原料供應者之間的關係中,先後撤退出來。貨幣的衰亡普遍了。只剩下"計算單位",以便在企業管理中、在經濟(就其整體來說)管理中,實行以勞動時數為計算基礎的經濟制度。
經濟革命和心理革命
我們還只研究了新分配方式在經濟上的影響,就是說其結果是商品經濟和貨幣的衰亡。現在要研究一下新分配方式在社會上、心理上的影響,即完全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幾千年來階級矛盾和人剝削人的社會實踐的結果。
免費分配麵包、牛奶和一切主食,將會引起史無前例的心理革命。 [25] 所有的人今後都保證能得到他自己的及其子女的生活資料,就因為他是人類社會的成員。自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物質生活不穩定和無保障狀態,第一次消失了,恐懼和絕望的心情也隨之消失了。無保障狀態曾使一切個人,其中還間接地包括屬於統治階級的個人在內,產生這種恐懼和絕望。 [26]
自從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以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自從商品經濟發展以來,自私自利和個人發財願望的根子,就在於對未來的這種無保障狀態,就在於不得不為了在激烈的相互鬥爭中求得生存而"確保自己"作為經濟活動動機的自私自利,其衰亡的物質條件和道義條件消失了(原文如此 - 譯者)。當然,消費資料個人所有制大概會空前發達。但是,由於物資豐富,而且又可以自由取得這些物資,人們熱衷於佔有的心情,也會衰亡的。為"新的人",社會主義的人創造基礎的,正是人對於這種新的生活條件的適應性。對於這些新人來說,團結合作將會同現在損人利己的那種努力,一樣地"自然"。人類博愛不再是虔誠的願望或虛偽的口頭禪,而成了日常的自然的現實。一切社會關係將日益以博愛為基礎。
這樣的發展是不是"違反人類本性"的呢?這是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反對無階級社會前景的最後一個論點。經常提出這一論點的人根本不瞭解人類的本性,他們懷著粗暴的偏見和先入之見,把從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中產生的風俗習慣,同人類的所謂"一成不變的"生理上和人類學上的特點混為一談。還有一些人也引用這種論點,不惜任何代價地力圖為他們對於人的觀點辯解,他們的觀點是建立在人性本惡、而且在世間無法"改造"這樣思想上的。
然而人類學的出發點是這樣的思想:人之本性,恰恰正是其適應能力,通過訓練而創造第二本性的能力;正如阿諾爾·蓋倫教授所說,人只有通過訓練才能生存。 [27]
適應和學習幾乎有無限的可能性,這是人類學上的根本特徵。 [28] 人的"本性"使人能夠不斷地超過純粹的生理因素,不斷地超過他本身的力量。
而且,人類互相競爭互相鬥爭的傾向,打擊別人確保自己的傾向,並不是天生的。這種傾向也是"習慣"的產物,是社會遺留下來而不是生理上遺傳的產物,是特定的社會條件的產物。競爭這種傾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從社會上承受過來的, [29] 同樣,只要社會環境徹底改變了,團結、合作是能夠有計劃地辦到的,是可以作為基本社會遺傳而世代相傳的。
況且,合作、團結、博愛這種性情,比之競爭、鬥爭、壓迫別人這種傾向,更符合特定的生理需要,更符合人類學上的基本特點。人是集群動物,不僅在社會經濟意義上如此,而且在生物意義上也如此。所有高等哺乳動物中,人出生時最弱、最沒有保護、最不能自衛。人類生物學認為人是早產的胚胎,從而具有一種生理組織,能夠更長久地學習,並有幾乎無限的適應能力 - 這是有賴於作為母體外胚胎而生存一年的過程中的積極性和社會化。這裏,系統發生學證實了胎生學,因為現在胎生學界已普遍同意人類起源時期就有同樣的積極性(有意識訓練的產生)和社會化。 [30]
許多調查證明:兒童發展的速度及和諧性是直接以他同大人(母親!)和同年齡兒童建立社會關係的多少和密切程度為轉移的。上述觀點對於學習語言 - 思想發展的主要交流手段 - 來說,固然顯而易見,可是,從一般生理觀點來說,這一觀點就更加突出,而且同樣正確。經常不斷的身體上的接觸,是嬰兒正常發育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缺乏這種接觸,可能引起許多疾病。在美國的兩個機構裏進行了一次調查,兩個機構的物質條件(食物)和衛生條件都一樣;但是,一個機構裏,每個嬰兒都由其母親經常照看,另一個機構裏,一個工作繁重的護士照看8~12個嬰孩。調查結果令人吃驚。調查開始時,第二個機構裏的平均"發展指數"比第一個機構高24點。一年後,第二個機構裏的平均數從124降到72,而在第一個機構裏卻從101.5升到了105。兩年後,托兒所(第二個機構)的平均數降到了40,而第一個機構裏卻仍然維持在100以上。五年後,第一個機構裏沒有一個兒童死亡,而托兒所裏則有37%的兒童死亡。 [31]
把生活在氣氛和制度都鼓勵合作和團結的社會裏的兒童,同我們資本主義社會裏的兒童,比一比他們在身體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狀況,那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詹姆斯·克拉克·莫洛納博士關於沖繩島兒童的研究,勞拉·湯姆遜和阿利斯·約瑟夫關於豪比兒童的研究,以及多羅塞·雷登和克萊德·克盧克洪關於納瓦霍兒童的研究,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32] 美國偉人的人類學家阿斯列·蒙塔古把他對於"人類本性"的分析歸納如下:
人身機能是這樣組織起來的,歸根結底,它只要求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只要一句話就能加以說明,那便是:保障 - 在別人對自己的情誼和自己對別人的情誼中得到保障……人要能夠在社會範圍內滿意地進行活動,最基本的社會需要必須恰當地予以心情上的滿足,以便使每個人都得到保障,而且保證(其人格的)平衡。 [33]
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滿足這種需要。因為只有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把經濟生活和日常生活組織得同人們對於保障和情誼的需要不致於經常發生衝突,而恰恰相反,經常而自然地滿足這種需要。
有這樣一種思想:"侵略本能"或"破壞本能"控制著所有的人 - 更不用說所有的動物;現代生物學完全不能證實這種思想。心理學也越來越反對這種思想。[34] 勞列塔·邦德證明了:兒童的敵意和侵略意識遠不是"天生的",只是由於某些缺點而發展起來的。而這些缺點終究是產生于兒童同他發育時期周圍環境的關係。 [35] 蘇桑·依沙克斯發現:"在一群兒童中,平等是所有這些矛盾的願望和恐懼最起碼的增殖因素"。皮阿惹指出:兒童指責顯著的不平等為不正當,這是自發的反應。 [36] 比格列豪爾研究了關於這個問題極豐富、多樣、而又矛盾的一切實驗材料以後,得出結論說:人的"佔有本能"並不是天生的,至多兒童有抓東西的自然傾向,這種傾向,由於社會環境和教育,可能走上、也可能不走上佔有的道路。 [37] 這類材料是舉不勝舉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沒有理由懷疑,在物資豐盛的氣氛中實行按需要的分配方式,結果會使社會環境和日常的社會現實生活發生徹底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將很快產生合作和團結的習慣,將消滅作為人類關係基本特徵的競爭和衝突。 [38]
而且,還要指出,即使在動物界,通過條件反射,徹底改變環境也可以完全消滅所謂"不變的""侵略傾向"。經驗證明,使貓和鼠和平合作是有可能的,只要儘早開始訓練,只要這兩種動物只有合作才能取得食物。 [39] 在各類脊椎動物 - 包括魚類 - 身上所做的同樣試驗,也都是成功的(主要參閱朗格羅瓦博士用鱸魚所做的試驗,這些所謂吞吃同類的鱸魚是可以經過"訓練"而不再吞吃同類的)。而阿斯列·蒙塔古教授得出結論說:
只要周圍環境稍有改變,就可以使動物吞吃同類(錯誤地被認為是本能)的行為變為基於合作的合群行為。 [40]
老鼠和貓都有這種適應能力和養成新習慣的能力,誰敢說人反而沒有?
但是,這樣的適應,這樣的"合作習慣",會不會使人類衰退呢?許多哲學家和社會學家都擔心這一點。他們說,這樣大家都差不多了,成了一片灰色,精神上肉體上的特質也就喪失了,因為這種特質只有在競爭和緊張的氣氛中才能發展。阿列克斯·加萊博士寫了一本暢銷書討論這個問題,然而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裏,都反映出邏輯上的貧困和厭世的、非人道的偏見。 [41]
事實上,這種擔心是由於把個人主義和個性發展加以混淆而產生的。個人主義是同別的個人進行鬥爭以追求物質成就的這種實踐活動的總和。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個性的和諧發展並不一定要同別人進行鬥爭,正好象物資豐富並不一定要鄰居沒飯吃。
自古以來就認為"剛強的性格"只能經過戰爭或從軍才能發展。在核武器時代裏,誰還敢為這種論點進行辯護呢?體育活動、汽車駕駛、航空飛行、爬山、洞窟探險、以及將來宇宙探險和到別的星球旅行,在這些方面,不是比古代戰場上能千百倍更自由地、更廣泛地發展剛強和勇敢的性格嗎?上述這些活動,凡是願意參加的人,都可以參加,而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參加,進行上述活動不再意味著多數人壓迫少數人,甚至殺害對手,而是所有的人都能同時進行;豈不是同古代戰場有很大的不同嗎?
事實上,由於社會劃分為階級,才使人類令人束手無策地都淪於貧困。資本主義社會,因大量生產而使這種趨向引起最壞的後果。正是資本主義社會使千百萬的人遭到同樣暗淡的命運,因為拿同樣的工資而只能有同樣狹窄的前途,穿同樣是成批生產的衣服,看同樣聳人聽聞的報紙,在同樣的運動場上、或在同樣的電視節目前消遣。 [42]
社會主義社會,在消滅商品生產和開創物資豐盛的時代以後,一定會使人類個性大大發展。目前泯沒在渾沌群氓中的億萬個個人,他們的個性一定要蘇醒、發展,而且在迄今還無人過問的、想象不到的無數方面洋溢奔放。人類的才力,一旦從搶飯吃的苦役中解放出來,就會投入藝術和科學,投入教育和身心雙方的醫學。個人同個人之間為生活資料而進行的競爭,將變為追求美、追求真理而進行競賽。人的悍氣一定會變成崇高的創造力。
奇怪的是,社會主義的目的似乎是充分發展人和人之間的差別,他們的願望和能力上的差別,個性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不再意味著經濟力量的差別,也不會因而產生權利不平等或物質方面的特權。這種差別只能在經濟平等和社會地位平等的氣氛中發展。
階級和國家的衰亡
但是,商品貨幣經濟的衰亡只不過是消滅社會不平等、消滅階級和國家的杠杆之一而已。另一杠杆是大大地擴展並創造性地把業餘時間價值化。
社會的統治階級或統治階層一向享有閒暇的特權。統治階級或統治階層,擺脫了不得不生產生活資料的負擔,擺脫了勞累的,機械勞動的負擔,就能夠或多或少地致力於積累知識,致力於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事務。空閒時間多了就能使越來越多的公民掌握並執行這些管理的職務。對於國家逐步消亡來說,這是技術上的解決辦法。
大約100年以來,正如卡爾·馬克思在實行10小時工作日時就己指出的那樣,縮短勞動時間是創造文明的重要因素。 [43] 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中,凡是稍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以縮短勞動時間為基礎的。然而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縮短勞動時間的好處大部分都被下列情況抵消掉了:從事生產勞動的年代延長了,從住處到勞動地點的往返路程更遠了,起初是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以後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提高了,以及連業餘時間也都商業化了。
此外,從12小時或10小時工作日過渡到八小時工作日,基本上這是一大進步。1920年前後,八小時工作日就已經在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工業中普遍推廣了。從那時候以來,工人的勞動日時間只有很少的縮短,只有幾個國家裏才有每周40小時工作制,而且同時並存的還有每周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五天共45小時、44小時或42小時的制度,而且這樣一來,一天工作的時間反而延長了。
如果要把現代工人在體力上、精神上和神經上的疲勞程度同50年前的工人相比,那麼必須考慮到1918年以來大大提高了的勞動強度,考慮到在使用越來越貴的、(常常也是)越來越危險的設備時所引起的神經緊張,考慮到上工路上往往比工作還更緊張的情況,而如果用機動車輛代步,那就尤其緊張;還必須考慮到空氣污濁和住房不夠安靜。根據醫生們的許多證明,可以得出結論說:儘管有空閒的周末及兩周或三周休假,工人的疲勞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對在各地度假的漢堡工人進行了仔細的檢查,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在休假的第四周,才是顯著的、穩定的休息(恢復體力)。這之前,環境的變化和原來的疲勞都會引起反應(其中有些反應是事後才會出現),這些反應使真正恢復體力成為不可能。從事這種研究工作的醫生,要從第四周起,才能觀察到下列各方面的"正常化"現象:呼吸次數,脈搏,通過心臟的血量,動脈收縮,直立時血液迴圈的調整,休息時和工作時的血壓,以及體重(如果體重過高,就要減輕;如果體重太輕,就要增加)。 [44]
因此,大部分"業餘時間"並不是真正的"閒暇時間",而是"在體力上、神經上消除疲勞的時間"。德國醫生區別"消除疲勞"(Entmudung),"消除緊張"(Entspannung)和真正的"休息和獲取新力量"(Erholung)。休假的作用大部分被抵消掉了,因為工人休假的時候,正是他身體疲勞得無法真正散心的時候。
閒暇時間的商業化也是適應這種情況而產生的。它的根據是:現代無產者,正常地一天勞動以後,無論腦力上或體力上,都已無法再使勁了。但是藉口讓無產者"散散心",或"娛樂"一下,實際上或則是使他們的批判能力萎縮,或則經常是不健康的刺激,終於使他們人格敗壞,並部分地破壞了他們的個性。所有一切對"閒暇文明"的指責都是隔靴搔癢:空閒時間之所以沒有很好利用,其根本原因在於勞動和社會的性質敗壞了。 [45]
因此,要達到社會主義的主要目的,即生產者和全體公民的自我管理,必須進一步徹底減少勞動時間。考慮到目前生產工作的緊張程度,要使生產者確實能夠"習以為常地"經常關心企業和國家的管理工作,看來至少要實行半天勞動制,即按照每周勞動五天或六天而定為每周勞動20或24小時。這一目標,根據目前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高度工業化的國家裏,平均每年5%),如果經濟計劃得合理,能擺脫一切軍事負擔或寄生性的負擔,而且有意識地向節約人力勞動這一主要目的勢力,那就大概能在20世紀結束之前達到。即使在美國資本主義的情況下,每周勞動時數也從1850年的70小時,躍到1900年的60小時,1940年44小時,1950年40小時,1960年37.5小時,即半個世紀內減少了約40%,或者說每10年減少四小時不到一點。 [46] 按照同樣的速度,社會主義社會裏到1990~2000年左右就能達到每周勞動24小時。美國經濟學家喬治·索爾也在資本主義制度範圍內得出同樣的結論 - 然而他沒有看到因此而引起的一切矛盾。 [47]
充分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裏,更快地縮短勞動日時間大概是可能的,但是會碰到兩種障礙:首先是就學時間延長(從中等教育到普及義務高等教育),其次是退休年齡降低。這就意味著:減少一生的勞動時間比縮短勞動日更為合理 - 但是生產生涯還是從16歲起到65歲止,幾乎是半個世紀。
徹底縮短勞動日時間後,閒暇問題在整個社會問題中的地位就完全不同了。當然,"閒暇的價值化"問題歸根結底是同滿足人類需要的費用社會化問題和新的分配方式密切聯繫著的。用統一的電視節目、大批生產的影片、或印行幾百萬份的報紙去滿足2000萬勞動人民的需要,比之用高水準的戲劇演出、多種多樣的書籍、換言之,用創造文化的手段而不用消費文化的手段,自然要"便宜"得多。讓100萬電影愛好者拍電影,比攝製一部影片供100萬觀眾觀看,花的錢要多得多。加爾布雷思認為社會繁榮時期青少年犯罪增加的原因是私人用於商業性娛樂的消費太多,而國家在這方面的開支卻很不夠。 [48] 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社會財富的普遍發展,閒暇的價值化就越來越使人民從被動的物件變為各種文化活動(運動、藝術、科學、文學、技術、教育、探險、等等)的有意識的參加者。勞動群眾目前用於參加經濟管理和社會生活領導工作的時間,除開工人組織的幹部以外,只占其閒暇時間的極小一部分,將來,用於這些活動的時間占其"業餘時間"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參加經濟管理和社會生活的領導工作也將變成積極的、有創造性的,而不再是消極的了(由於責任感,由於對別人應承擔的義務,或由於常常是很微薄的一點個人利益,而不得不"參加會議")。
有人常常提出反對意見,說是勞動者"並不願意管理企業"。 [49] 一般說來,這種意見或則是就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的"工人參加管理"而言的,或則是就東歐國家的某些"邊緣"嘗試而言的;也就是說,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企業的勞動者深深地感覺到,真正的決定權不在企業裏而在別的地方,而且,就整個社會經濟環境來說,勞動力的疲乏和為人作嫁狀態,並未減輕。工人不願意把他們寶貴的休息時間消耗於參加會議,而這種會議又不能決定任何有關其命運的事情,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奇怪的了。但是,南斯拉夫企業自治的經驗,給企業人員的感覺是管理工作確實 - 而且積極地 - 影響其生活水平,因而越來越多的勞動群眾積極地參加工人委員會的工作。目前掌握在工人委員會手裏的企業資金,約占1/3左右。 [50]
自動化對於工人參加企業管理是有很大幫助的。自動化的必然結果是消滅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勞動,甚至消滅專業工人的體力勞動。自動化使生產前和生產後所需的勞動力增加(研究和設計工作,行政管理和分配),但是,如果自動化是在社會化的、或已經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下進行的,那麼,它就取消簡單勞動,而只是要求越來越專業的勞動,越來越"腦力的"勞動。因此它就像是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的偉大力量,使得只有腦力勞動繼續存在。
農業的工業化 - 目前在美國已經是很先進了,西歐也正在發展中 - 是與階級消亡和國家消亡同時而來的最後一種經濟發展的趨勢,它使從事"田間勞動和農場勞動"的"農村居民"減少到極少數,而仍然留在農村裏的人也日益變成農學家、畜牧專家、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農業機械的技術員和技術工人。大城市將分散成為類似的、自給自足的"衛星城市","城鄉"差別,甚至連外表也會消失掉,並將建立綠化區、耕作區、居民、文娛和社會活動區以及工業生產區等完整的中心。 [51]
這些區域的規模徹底縮小以後,就能逐漸消滅代行權力,但在階級消亡和國家消亡的最初階段,代行權力仍然是普遍的。城市規模徹底縮小以後,生產者和消費者自由結合的公社實行自治,就可以代替公民通過特設的社會機構而實行的自治。在這種自由結合的公社裏,所有的人都可以輪流擔任公職,"領導人"和"被領導者"之間的區別就會消失,全世界終將成為這類公社的一個大聯合。
這是烏托邦嗎?主要的是應該看到這種可能性全都來自生產率的提高,同時有一種經濟制度保證高生產率充分發揮效用。這種經濟制度的基礎,一方面是使生產資料社會化並且創造豐富的物資和服務,另一方面是以從人類生活中消滅金錢和個人發財致富欲望的分配方式去代替商品經濟。
經濟增長不是永久的目標
非貨幣經濟制度下的投資問題,還從來沒有考慮過。但是只要經濟情況真正達到物資豐富的程度,那麼解決這個問題是毫無困難的。仍然在第一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企業裏工作的生產者,雖然他們的勞動不是直接地、而只是間接地增加公民們掌握的大量財富,但也同第二部類(生產消費資料的)企業裏工作的生產者完全一樣,有權從社會總財富中提取物資。他們勞動的產品,不是在"市場"上"出售",而是用於更新機器、原料、輔助產品等的貯存,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的日常生產是必須要有這種貯存的。
除了這種總投資和簡單再生產以外, [52] 有沒有"淨"投資呢?有沒有社會主義類型的、而不是貨幣經濟的擴大再生產呢?換句話說,社會主義社會裏生產力會不會繼續無止境地增長呢?只有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說,答案真正是根據自由選擇,而不是根據某一"經濟必然性"而定的。在資本上義制度下,甚至在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裏,"淨投資的限界效用"和"增加閒暇的限界效用"之間,說什麼可以有所"選擇",那是完全荒謬的。生產者的日常消費,即使有所提高,也總是不能滿足需要的。一天的勞動時間,即使是在縮短,也只是由於體力上、神經上的疲勞程度而有所限制,因為超過這種程度,勞動效率就要直線下降。
反之,在社會上義社會裏,公民有了豐富的物資和服務,才破天荒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在多一點財富還是多一點閒暇之間進行選擇。因為這種選擇再不象從前那樣為了滿足迫切的需要而受經濟必然性的支配,所以這種選擇才是真正的選擇。經濟上剩下來的要求,只不過是機器設備的更新(淨投資、折舊)以及保證社會產品能同人口一樣快的增長。但由於社會主義的人類社會裏,同實行計劃經濟一樣,人口增長也將是有計劃的,所以人民就完全有了選擇的自由。
無論如何,經濟增長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滿足社會的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以便最合理地發展人類的一切才能。而且,最合適的消費一點也不意味著消費要無限制地增長;滿足人類需要也並不意味著生產力要繼續不斷地無限制發展。如果社會上已經有了大量的自動化機器,足以滿足社會的一切需要,如果社會上已經儲備了相當數量的萬能車床,以應付不時之需,那麼,"經濟增長"大概就會緩慢下來,甚至一個時候會停頓下來。 [53] 這樣人就可以完全擺脫物質上的、經濟上的顧慮了。政治經濟學就要過時了,因為再沒有什麼經濟打算了。"效益率"的問題,或者是"節約勞動時間"的問題,已經不是財富的準則了,取而代之的唯一準則,是閒暇,是最合適地利用閒暇。馬克思曾經天才地預言說:
現有財富的基礎是侵佔別人的勞動時間,但是同大工業本身所創造的財富的新基礎比較起來,那就顯得是微不足道的基礎了。直接形式的勞動一旦不再是財富的主要源泉,那麼,勞動時間就不再是、也不應當再是衡量財富的尺度了,從而也就不再是使用價值的交換價值〔衡量使用價值的尺度〕了。群眾的剩餘勞動不再是發展總財富的條件了,同樣,少數人的閒暇也不再是人類思維〔腦力〕能力發展的條件了。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就此垮臺,而物質生產的過程也就沒有那種卑鄙和矛盾的形式了。〔生產的目的,變成了〕個人的自由發展,而不是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以便產生剩餘勞動。所以,問題在於儘量縮短全社會的必要勞動,這樣,依靠因此而產生的閒暇和辦法,個人在藝術上、科學上的培養,才有可能……
……如果工人群眾自己佔有他們自己的剩餘勞動 - 如果空閒時間因此而不再具有矛盾性 - 那麼,一方面,必要勞動時間將根據社會個人的需要而縮短〔衡量〕,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力將迅速發展增長,迅速得儘管生產發展的方向要求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而每個人的閒暇時間仍然增加。因為真正的財富是在於發展每個人的生產力。於是計算財富的本位就不再是勞動時間,而是閒暇了。 [54]
或者更確切些說:財富的準則變成了人們合理地、創造性地利用空閒時間,以便使自己平衡地發展成為全面的人才。
被迫勞動和自由勞動
我們所說的被迫勞動,意思是生產者首先喪失對其勞動產品的控制,然後是喪失對其勞動條件的控制,因此,意思就是"為了別人的"、受別人控制的、聽別人指揮的勞動。這種被迫性並不因大型生產資料的社會化而自動消失。只有個人自覺地、而且自然地感覺到是勞動產品的所有者,自己能夠對勞動條件作主的時候,這種被迫性才會消失。因此,這就要求生產者實行真正的自治,要求物資和服務真正豐富,能滿足一切主要的需要和一切需要的絕大部分。被迫勞動是和工資階層同時消失的(工資階層的消失有雙重意思:為別人而勞動的無產者的消失,為吝嗇地、精確地計算的工資而勞動的無產者的消失)。
但是,在"為了別人的"勞動以前,就已經有了被迫勞動,那就是人不得不屈從勞動分工的壓力,人不得不出讓各種潛力;這些潛力是在各人身上沈睡著,只要人"有了自己的行業","做自己的職業","找一個職位",這些潛力就無法發揮。
沒有任何人生下來就是清道夫,就是氣焊工人,或三級技術工人。物資和服務的生產和分配過程中,極大部分"職業"同真正的"稟性"是毫無共同之處的。職業指導最多也不過是利用某些稟性,使人盡可能合理地去適應生產的要求,遠不是使經濟生活遷就個人天生的需要。
它〔資本主義工業〕撲滅、窒息、粉碎、歪曲勞動者的某些愛好,某些才能,另一方面,卻創造了某些與職業有關的特定的適應性。而且,它竭力趁兒童還在幼年的時候就儘早開始這種適應過程,例如它主張提早學手藝,反對延長就學時間〔或者是在中學共同課時期提早實行專業化〕。這就是現代勞動者所以能"適應"的實在的、真正的、實際上查考得出的條件。我們有權重申:勞動力如何分配,勞動力在各式各樣的行業和具體職業中如何散播,仍然是由社會決定的,是由特定的經濟制度規定的。勞動者既是這種經濟制度的主體,又是它的客體,既是它的動力,又是它的受害者。這種經濟制度在青少年身上引起、塑造並產生必需具備的"適應能力",必要時,就根本不考慮對人的關心。另一方面,這種經濟制度還因此而扼殺人們多方面的才能,並根據新的社會標準,為培養更密切的適應能力而創造基礎和前提 - 而這恰恰就是職業指導範圍內的事。 [55]
廣泛流行業餘做雜務是人們自發地反抗勞動分工最有力的證據。這種業餘做雜務的風氣,隨著勞動時間相對縮短,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在西方國家傳播著。19世紀時 - 甚至在20世紀的戰爭年代裏 - 工人是抱著"圖利"的目的去種菜園的。但是西方電氣公司成千上萬工人種花、造摩托車、成為業餘電影工作者、造家具和木質玩具、熱衷於難以想象的各式各樣的活動,從鳥類學到舉重〔戴維·裏斯曼的引證〕, [56] 這些工人活生生地證明了他們有自發的願望,想用自由的、無私的、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抵消職業活動的單調性, [57] 他們本能地想恢復他們自己的個性,而基於勞動分工的經濟生活卻必然要破壞他們的個性。
現代大工廠、大辦公室裏的極大部分勞動者之所以認為他們的勞動是一種強迫勞動,不僅由於工資低微,不僅由於體力上和神經上的勞累,不僅由於這種勞動是單調的,由別人指揮的。也由於這種勞動只發展人類適應能力的一個方面,因而從長期來看它是不能引起興趣的。雖然最近想使"機器適應人",想發展"流動小組",在企業裏經常改變活動,想用多面手的工人去操縱萬能機器而"恢復"需要高度技術的操作, [58] 但是也未能把個人從勞動分工的暴政下解放出來。
勞動分工本身是既違反人類本性,又不利於個人全面發展的。納德爾教授指出:如果說個人平均在30~35歲之間就感到智力衰退,那麼,"對於那些老做一種職業、從未更換過環境的個人,比對於那些旅行得很多、而又經常換工作的個人", [59] 這種衰退就要顯著得多。
但是,那些進行極端機械和極端老一套的勞動的工人和職員,同那些做真正能符合其天賦的職業的人,如藝術家、科學家、研究員、工程師發明家、機器製造者、建築師,以及一般地說一切進行創造活動的人,一切分享人類創造的歡樂的人,這兩類人對於勞動分工的暴政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請看加爾布雷思是如何分析那些已經沒有進行強迫勞動感覺的人的好處:"擺脫了體力勞動,不得不局限於老一套、屈服於老一套的厭煩情緒消失了,有可能在舒適的,相宜的環境中生活,而且也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日常勞動結合起來的某種可能性"。 [60] 當然,上述這些分析中還未出現創造者這個詞,這是由於加爾布雷思古怪地把清醒的見解同護短的濫調夾雜在一起。被他歸在這類人裏的,不僅有上述那些職業的人,而且還有……教員、大公司的董事長(!)、廣告專家、等等,這些人雖然收入較高,但也象工人一樣,是勞動分工的奴隸,也完全受到勞動分工的強制性的影響。 [61]
當然,現代的"知識份子",即使他能夠按他的天賦去工作,即使他擺脫了那些歪曲和壓迫他的思想和意識的物質上的桎梏(這種情況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以致在官僚化的過渡社會裏,是很少有的),也還遠不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幸福的人。他還遭受日益加劇的專業化的折磨。 [62] 一般來說,他的生活方式是不平衡的,按照這種生活方式,不是有意識地去進行體育鍛煉和追求精神上的寧靜,而本來卻應該是這樣做的。現代知識份子常常脫離實際生活,脫離生產或脫離社會生活,他們還受到另一種性質的強迫,習慣和社會性方面的強迫。"可能和現實之間的矛盾,這種歷史性的社會矛盾反映……在天賦最好的個人的'內心'裏,這種矛盾成為理論和實際之間、夢想和現實之間或多或少自覺的衝突。而這種衝突,象一切尚未解決的或似乎不能解決的矛盾一樣,正是造成憂慮和不安的原因。" [63]
然而,現代這些"天賦最好的人",要是他們能夠把一生獻給基本上符合他們內心需要的創造活動,他們就最接近未來社會主義的人,擺脫了勞動分工和消滅了體力勞動同腦力勞動差別的人。
大學教育普及化 - 略為樂觀的觀察家預計20世紀末就能實現(喬治·索爾,多伊徹), [64] 消滅一切老一套的勞動,研究工作和思想工作擺脫了一切物質桎梏,人們積極參預管理經濟和社會,消滅理論和實際之間的隔閡,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它使人類團結和對別人的愛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動機:社會勞動分工消亡的這一切因素,是對於新人類的誕生不可缺少的貢獻。就新人類的誕生來說,物資豐富和社會主義這種經濟條件,只為它創造了一般的可能性而已,而人們自覺的教育活動、治病救人的活動 - 就這個詞的崇高意義來說 - 則是它的必不可少的接生婆。 [65]
人類有極限嗎?
人類的這種創造活動,使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讓機器去做一切機械的老一套的勞動,從研究而進行生產,從畫家的畫室走向工地,工地上一座新城正在萬木叢中興起,這樣的活動還是"勞動"嗎?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和經濟學的這類基礎,也應當加以批判性的分析。
勞動是人類的基本特徵。正是依靠勞動,人類才取得了必要的生活資料;勞動既是社會關係的主要存在原因,也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和鉸鏈。只有經過了從出生到成年(且不說到體力上智力上的成熟)這樣一個"積極社會化"的階段,人才成為人類學意義上的一個社會動物,才獲得正常的生理上的發展。
但是,如果由於機器代做了生產生活資料的勞動,因而這種勞動的必要性已經消失的時候,那麼作為人類基本特徵的勞動,還剩下些什麼呢?人類學說明了勞動的概念。事實上,人的本性,就是習慣,就是行動:"人由於身體構造的原因,是一個不活動就不能生存的動物。" [66]
不得不辛勤勞累、受苦受難而難獲溫飽的人類至今所進行的那種勞動,就勞動這個詞的歷史意義來說,僅僅是人類習慣中最痛苦的、最"不人道的"、最"獸性的"形式而已。正象恩格斯說劃分為社會階級的人類的整個歷史只不過是人類的史前期一樣,傳統形式的勞動也只不過是人類普遍創造習慣的史前期形式而已。人類將不再生產東西,而將生產全面發展的個性。當商品、價值、貨幣、階級、國家和社會勞動分工都消亡了以後,充分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將引起勞動(按這個詞的傳統意義來說)的消亡。 [67]
社會主義的目標不能是勞動的人道化,也不能是提高工資和改善雇傭階級的狀況;這些不過是過渡階段、下策和權宜之計。一座現代工廠,不管勞動時間怎樣減少,也不管廠房和機器如何適應人的需要,對於人來說,它總不能成為"正常的"或"人道的"生活環境。只有勞動已經消亡,勞動已經讓位給創造習慣 - 這種習慣的方向只能是創造全面發展的人 - 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完全人道化的過程。 [68]
手藝人,生產勞動工具的人,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文明和人類文化的真正創造者。最近,有些作者試圖證明:科學和哲學本身都是由於不斷地從事生產勞動實踐而從生產勞動中逐漸地產生出來的。 [69] 然而荷蘭歷史家海辛加卻激烈反對這種傳統說法,恰恰相反,他認為玩耍的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創造者。 [70]
由整個現代人類學和在很大程度上由精神分析學所輝煌地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能夠把上述兩種思潮統一起來,因為這兩種思潮都反映了人類歷史的一個基本方面。人類在起源時期是既生產勞動工具而又玩耍的。 [71] 科學技術和藝術是逐步脫離生產技術的;但是,隨著生產技術的專業化,社會勞動分工就成為以後要取得初步的進步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了。手藝人,表面上是愚昧無知的,既沒有足夠的物質資料,也沒有閒暇去玩耍,去自由創造,去自發地、毫無私心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而發揮自己的才能卻是人類習慣的特色。 [72] 特權階級的人,就是說有產階級及為有產階級所豢養的階級的人,越來越成為玩耍的人。
但因為,玩耍的人也遭到一種特殊的強迫;他的遊戲日益成為憂鬱的遊戲,即使在那些社會樂觀的偉大世紀裏(例如16世紀和19世紀),也仍然是憂鬱的。社會主義的人,擺脫了老一套勞動的束縛,重新回到集體的大家庭裏,又成為既搞手藝而又玩耍的人,玩耍越來越多,而同時卻又搞手藝。現在,已經在某些勞動中帶有更多的"遊戲",在遊戲中也有更多的"嚴肅勞動"。 [73] 取消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同時也就要求人類的創造力這一主要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物質上無憂無慮的結果是自發的創造性,這種自發的創造性使人永遠年青,同時兼有兒童的遊樂,藝術家的激情和科學家的eureka。 [74]
對資產階級來說,財產就是自由。在一個由商品所有者這些"原子所組成的"社會裏,財產就是自由這一定義是很正確的;只有有了(足夠的)財產才能免於出賣勞動力以換取生活資料,才能免於做強迫勞動。因此資產階級慈善家們以及譁眾取寵者之流,不倦地散佈這種幻想:用"擴散財產"來"非無產階級化"。
有些庸俗的馬克思主義者斷章取義地理解恩格斯曾經引用過黑格爾的一句名言:自由只不過是"對於必然的認識"。 [75] 他們把這句話理解維: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同資本主義社會的人一樣,都要受"工資不能超過最低生活費這一經濟規律"制約,唯一的差別就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人認識了這一律規以後,能夠"運用這一規律來為他服務"。
馬克思主義的這種實證主義變種,同馬克思、恩格斯真正人道主義的傳統是毫無共同之處的,同他們的大膽的分析、同他們對於未來的深刻的展望,也是毫無共同之處的。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說過:過了必然王國才有自由王國。 [76] 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工廠勞動也仍然使人感到是一種令人不快的必然。真正的自由是在閒暇時間裏發展的。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越衰微,它就越維全面發展和結合社會的個性的創造習慣所代替。人類越是因為滿足了需要而擺脫了需要,"必然王國"就越"讓位給自由王國"。
人類自由既不是"自願接受的"約束,也不是貶低個人的雜亂而本能的活動的總和。人類自由是人的自我實現,而人的自我實現,那就是永恒的進化和超越,就是一切人性的不斷豐富,就是人的一切方面全面發展。人類自由既不是完全休息,也不是"完善的幸福",而是經過了自古以來人類本來不應有的種種衝突以後,真正的:"人類戲劇"的開始。人類自由是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並從中汲取超越自己能力的勇氣的人們所唱的對人類的頌歌。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似乎不可能同時又是醫生,又是建築師,也不可能同時又是機器製造者,又是原子分裂者。但是,人已經把手臂伸向星球,已經快要在試管中創造生命,將來要以普遍博愛的態度對待全人類,在這種情況下,誰敢說還有人類所永遠不能超越的限制? 對社會主義對共產主義大家要有信心!
經濟制度
積極主動改變必然好過被動改變!私企民企轉化為集體經濟模式我國經濟只會更好絕不會變差!
按資分配的業主們,你們該聽聽勞動大眾的心聲了!
——積極主動改變必然好過被動改變!私企民企轉化為集體經濟模式我國經濟只會更好絕不會變差!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在都有幹勁的前提下,一個人的幹勁顯然不如一群人的幹勁
以前總有人拿和尚擔水擡水、三個和尚沒水說事;殊不知,這個故事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是否人人都有勞動積極性;而一個人是否能具備勞動積極性就在於其勞動價值及勞動增值是否能有效匹配其付出,能否有效貨幣兌現。說白了,就是三個和尚是否都有各自的水缸。。。三個和尚三口水缸,那麽,與三個和尚只有資本這一口水缸相比,怎麽樣對國家經濟提振大就不言自明了。
——這就是集體經濟與個人或幾個股東的私有經濟的總體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比較的結果。
——三個和尚都為一個資本擡水,自己勞動價值無法有效兌現,不能按勞分配,被資本掠奪食利,當然結果只能是【躺平】
至於如何保證一群人都有幹勁,當然有跟進辦法
以下就來詳細說道說道。。。
第一、轉化標的
私有民企向集體經濟模式轉化的關鍵點:【所有製形式及財富獲取方式】兩項——
一、所有製形式的轉化
所有權包括以下三項(6小項)
1、自然資源及其自然增值
2、非勞動類生產資料價值及其勞動增值(包括自然資源的勞動增值)
3、勞動成本價值及勞動增值
二、按資分配向按勞分配的轉化
勞動權益也包括以下三項
1、勞動成本價值(職責義務及能力評估價值)
2、勞動付出價值(勞動時間對應價值)
3、勞動增值(勞動效能價值)
三、社會福利
1、基礎民生之民權與是否勞動無關、是否繳納投入社保無關;以全民公民卡按年齡段對等平均統籌,取代以投入保險資金為先決的是否予以保障的社保形式,真正實現人權的基本生存保障(相關事項包括基本溫飽、基本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
2、普通復製性勞動改善生活
3、創造性勞動獲得更多收益(有差異卻不會形成兩極分化的較高收益)
第二、為什麽個人或少數幾個人擁有企業的私有經濟轉化成集體經濟模式無論對勞動者個人還是對整體國民經濟只會更好
一、1949年至1978年前的集體經濟模式問題
1、對勞動價值只有20幾級工資模式的勞動成本價值及勞動付出時間的匹配對應;
2、對勞動產出效能缺乏足夠評估認定和價值兌現匹配;缺乏足夠的結果價值評估及價值變現結果認定及給予對應勞動者的價值兌現匹配(精神價值有充分考量,而實物價值未充分給予、也缺乏價值兌現體系)
3、對此,只需以按勞分配模式進行計量技術手段的完善即可;在計量技術手段落後與缺乏民主計劃經濟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按權分配
二、1978年至今私有經濟資本食利模式的末路
1、這一階段顯然不是計量的技術問題;而是資本剝削的繁衍,是勞動者失去了勞動大部分價值給自己兌現的本質逆轉
2、隨同而來的是勞動者人格及整體公平公正的失陷。
3、這不僅使勞動積極性下挫,也使整個社會的穩定安定遭受到了鏤空。
4、人類逆反產生的根本在於人格的不平等
其實人與人之間資產的適度差異並不會形成不滿,反而會促進人的向上進取;但如果暴利者資產源於對他人的資本食利或資本霸權剝削掠奪,就必然會引發反抗。
人們的逆反與否顯然旨在人格尊嚴的平等實現
5、資本食利在我國的末路
1)公平公正是民眾的熱望
2)社會主義對集體經濟的促進
3)百富榜千富榜也只是極少數人,
小資本也深知大資本壟斷霸權將小資本者淪為了財富搬運工,這些小資本也會成為按勞分配的積極響應者。
資本食利、資本剝削在我神州大地走向滅亡已是必然!
三、如何讓集體經濟之路走得更好?
一種經濟模式如果能達到——既能公平公正、又能充分激發勞動積極性就必然是最佳選擇
為此,筆者設計了【按勞分配集體經濟全員崗位股份製模式】的基本構架,再次發布於此,供大家參考:
【集體經濟按勞分配全員崗位股份製】模式
——簡稱:《崗位股份製》模式
其一、所有製形式構建
1、央企國企由全民所有製轉集體經濟模式
2、民企私企包括原有各類股份製轉集體經濟模式
3、其中:
1)自然資源價值及其增值全民所有,使用權集體所有;2)轉化過程的租用費用收益用於全面公共服務及基礎民生保障
3)生產資料成本價值集體所有,而、生產資料及自然資源的勞動增值劃歸勞動者所有
4)勞動成本價值及其增值勞動者個人所有
5)稅收(企業所得稅)用途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財政收入用於公共設施及公共服務;其二、用於全民基礎民生保障,取締社保卡改用公民卡——打破保險業資本食利、改變不投入不保障、落實基本人權保障體系)——真正的納稅人是全體勞動者,而不是企業法人或投資人。
員工出資釋義:
——(按勞分配之崗位股份製模式下)員工按股比出資購買的是集體經濟模式下的企業資產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其額度按使用或租用對應資產使用權應付費用計算;員工離退則是放棄使用權而退回相應付息資金投入即可。
其二、分配機製構建
1、自然資源及其自然增值全民所有
2、非勞動類生產資料集體所有
3、勞動成本價值勞動者所有
4、包括自然資源及生產資料在內的勞動增值歸勞動者所有
5、所得稅來源應更名為勞動所得稅,而非企業所得稅
以上述5大方面進行按勞分配測算,完全排除按資分配計算;資金只是當作生產資料元素之一進行還本付息操作。
其三、與現有各類股份製的根本差異
現有股份製其根本是一個按資分配體系,是對勞動的剝削和掠奪;應予全面取締,徹底改變!
其四、《全員按勞分配崗位股份製》概要:
自然資源及其自然增值全民所有;生產資料成本價值國家代持所有權,生產資料增值集體所有;自然資源及生產資料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對應企業使用時支付對應租用費用。自然資源、生產資料勞動性增值、和勞動價值及其增值歸勞動者所有,企業所得稅可更名為勞動所得稅(納稅人與勞動者對等更加名副其實),該稅收及其他稅收與自然資源及生產資料收入一起用於國家公共事業(包括基礎民生保障在內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財政收支。
企業對國家層面的集體私有製,對個人層面的集體公有製;(破產無人接手的特例情況下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再重組進入再生產循環)
集體經濟按勞分配模式下之《全員崗位股份製》的核心關鍵是——對按資分配的斬斷!
1、真正按勞分配:
公平公正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有效提升勞動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活力及社會經濟飛躍
1) 投資不對等企業股權,也不享有企業利潤、同時也不承擔企業風險。
2) 企業股權按崗位職責和勞動付出及勞動成效劃分;對等於企業對應崗位及勞動之無形物,而不對等於勞動者之有形物;人在其位得其股,離退時股權對價收回不帶走股份;股份無私人財產繼承權。
3) 企業利潤和風險按股權由企業全員分享分擔;
4)與現有各類按資分配股份製有本質差異;
之所以在股份前有【崗位】二字作為定語,就在於股權真正對等的是崗位及勞動這兩個無形物;並且還不是對等於在對應崗位的人
員工離退帶不走對應股權、只能得到對應投入的保本付息(養老不在此兌價計算之列);股權永遠留存於對應集體企業之中。崗位股權對具體勞動者也沒有類似於私人財產的繼承權。
5)可以接受過渡期
——過渡期允許29%以下純資金股權繼續在約定的3至5年內按股比獲利;但到期兌換收回股份時,僅按股份資金余額的保本付息結算——即完全按投資轉信貸結算。之所以定額為29%,就在於集體經濟之《企業崗位股份製》的章程機製及相關重大事項能保持集體的絕對控股保障。(當然、如果日後整個國家之公司法有調整後自當另議)
——國有銀行資金是全民性資源,應逐步減少直至完全斬斷對私有經濟模式企業信貸、初期果斷調整為大比例傾向集體經濟模式企業信貸。
2、保全原有資產,實現平穩過渡
個人資產自實施日起劃斷,過往資產保全
3、投資轉信貸、保本保息,保障資金安全、金融穩定
投資者享有投資保本及利息收益;投資轉信貸模式進行
4、破產償付構建合理,責任明確、風險共擔
企業運作保持市場導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常運轉;企業間正當競爭有序進行;引導科技創新為主要手段的比趕超。
1) 企業破產債務企業全員按股權比例分擔
2) 償還額度為每月債務人對應收入扣除當地最低收益標準額度後,其超額部分的50%逐月償還,直至付清
3) 建立國家破產投資保護基金,若債權人出現影響生存的重大危機時,投資保護基金先行酌情墊付適當額度款項,再從債務人手中逐漸收回。
5、資產調劑稅促進資金再生產投入
1) 按個人資產總額實行資產調節稅征收
2) 征收比例按資產額度同比梯級進行,額度越高比例越大
3)征收款項部分進入破產投資保護基金池
4)防止資金外逃防控手段加強
5)按金融服務實際勞動附加增值重新測算存款及信貸利息;(若月息為0.4%,年息應以遠低於12倍的計算方式計量);促進個人資產和資金進入再生產投入和消費投入。
6、個人三梯級收益模式
1)基本生存全民按年齡段對應實行統籌保障、《崗位股份製》模式之下企業直接稅費繳納;改社保卡為公民卡,打破保險業資本食利,打破企業偷漏民生保障基本義務。
2)以普通(復製性)勞動收益改善生活;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以創造性勞動獲得“致富”,真正實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時促成科技興邦的創造性勞動價值兌現有效實現。
三個檔次的收益方式;按勞分配、實現全民不再為金錢左右的人格平等
7、破——金融衍生、股市炒作、資本增值,打破以錢生錢
1) 打破貨幣的偽增值效應
2) 讓貨幣回歸流通本質,有效歸位中介職能
3)股市轉換職能——成為資金供需的信息流轉金融服務中心
4)金融對內徹底成為產業服務而非增值手段
5)轉變重商輕實業輕科技的金融服務方向
8、國際合作:內外有別、無需閉關鎖脖
1) 取締國內A股交易,股市轉為投資轉信貸信息中介中心
2) 對外投資遵行國際慣例,以股市羅賓漢手段進行對外股市操作;但嚴控實體資產外逃
3) 逐步實施EB國際貨幣的物物對價國際貿易結算模式、脫離美元控製。
4)國際合作更改為招商引技、不再招商引資;
5)人民幣貨幣發行充分計量自然資源、生產資料、特別是人力勞動和該三項的增值測算後的賦值貨幣補充發行,保證貨幣量的有效流通及中介服務職能。
綜上所述:
集體經濟模式當然與現今的按資分配民企私有經濟模式有本質不同,而且當然更好;並且可以毫不避諱地說,要好過千倍萬倍!
按資分配的業主們,看清時代大潮,逆勢而為顯然於國於民於己皆不利!
捫心自問、你們該聽聽勞動大眾的心聲了!
順應民心、順應大勢、積極主動改變必然好過被動改變!
政治制度
1.資本主義和資源主義。 (1)資本主義。通過資本的運動。在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實現資本增值的社會制度。
它的政治特征是:確立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生產關系。資本屬於資本家私人所有權。由資本家或由資本家授權的經理人員主張分配權。剝削職工剩余價值的社會制度。 (2)資源主義。通過資源的運動。在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實現資源增值的社會制度。它的政治特征是:確立資源主義的資源(股東)人頭權制度。和企業(公司,單位)公民直接議會制度。由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依循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主張分配權。並決定企業統治者(經營者)薪酬。等事項的社會制度。 資源主義是建立在資源(股東)人頭權,和公民直接議會,之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系統理論和主張。 2.人的能力差距有限 富人窮人財產差距相應有限。人是有限動物。網友(魏武揮
鞭)寫了兩段精彩帖子“人類歷史上經常出現官僚 地主 商人世家。但是為什麽沒有出現科學,數學,藝術世家呢?在真正靠個人能力的時候,人的差距沒有那麽大”“愛因斯坦那麽牛逼,怎麽他後代就不行了?後代可以輕易繼承財產,爵位,但是很難繼承智商和知識”。他說出了壹個真理:人是有限動物。人的能力差距有限。而資本主義社會自由市場經濟。或共產主義專制社會特權經濟。主張的占有,所有是無限的。兩兩不對應。嚴重違背自然法則。於是出現今天20個最富有美國人凈資產總額為7320億美元。超過1.52億底層美國人財產總和,的奇異現象。人的差距不大。而且這不大的差距,還是後天獲得了良好的,有利的,比能力更重要的機遇。才有可能形成。愛迪生說,天才(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壹的靈感,但是往往這百分之壹的靈感更加重要。這裏說的是靈感,機遇。是告訴人們。人的頭腦和身軀,要時刻準備好接受好的靈感和機遇的空間,和能力。抓住它。不松手。成為天才,和成功者。歷史上,有人抓住了好的機遇。
如傑斐遜,麥迪遜,愛迪生,林肯,瓦特等。抓住了為人類自然權利和追求幸福權服務機遇。有人抓住了壞的機遇。抓住投機贏利擅權獨裁危害社會機遇。 以資本主義,專制主義裏出現的富人而言。坐吃祖宗基業的富人的貢獻可能達不到平均壹位公民的貢獻。富人可能是因為分工不同近水樓臺先得月。外帶投機致富。今天的巨富者多是靠投機。用二十倍,三十倍,金融杠桿撬別人兜裏錢財。侵吞其他公民資源財富致富。壹黨專政貪官腐敗致富。靠黨權變金錢,無本萬利。靠獨裁權勒索人民。榨取國有資產致富。投機獲得的金錢,和當事人的才能不相應。不符合“人的能力差距有限。富人窮人財產差距相應有限”的自然法則。傑斐遜“終其壹生,他從未參加任何投機活動,並且認為參加這類活動是壹種恥辱”。從別人兜裏靠投機賭博。靠侵吞別人的資源權和分配權獲得金錢,是恥辱。 3.投機正在變成宗教。 近百年間,富蘭克林·羅斯福搞投機。以新政欺騙國人。控制公民輿論。挖空心思蓄意制造珍珠港事件。發動二戰以來。人類日趨渲染投機,欺詐,投機倒把,的不良知識。把投機變成精英們孜孜不倦追逐的信念。投機得不到應有的譴責。反而成為社會上受人青睞的榮耀。香餑餑。
金融,股票投機在美國,在中國盛行。從金融,股市撈取了百億,上千億美元的財閥,金融寡頭。被社會傳媒吹捧為偉人,英雄。全球有42個國家的財富總和,不抵索羅斯壹個人財富。靠投機孕育出來的世界富豪正在吸吮全人類的鮮血。成為披著‘英雄’‘偉人’蒙皮的嗜血教主。他們用壹張慈善家蒙皮。來維系投機教傳宗接代。 投機構成投機教。有門徒們創造的投機文化作教義。有金融資本,財政資本,的存在。有獨裁統治者作教主。有眾多投機信徒。投機包括共產主義的領袖專政投機和腐敗。 投機二字本身的邪性,不壹定超過其他邪教。但是,投機教在毀滅人類文明的作用上。會超過現有的邪教。(1)投機毀滅文明 投機是壹種恥辱。人類數千,萬年好不容易創造的政治文明,德性文明。在投機教教徒猛烈攻擊下。壹天天在失去光華。今天出現20個最富有美國人凈資產總額為7320億美元。超過1.52億底層美國人財產總和,的奇異現象。於是,投機者發明了‘壹個富人的貢獻能夠達到760萬位公民貢獻總和’的謬論。成為天大笑話。無稽之談。投機造成不可理喻的貧富差距。嚴重侵犯了人類自然權利。二百年前傑斐遜提出“參加投機類活動是壹種恥辱”“終其壹生,他(傑斐遜)從未參加任何投機活動...”。他還說,“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被引誘去參加可恥的賭博娛樂的話,那便是我們自己的過失”。二百年來人們卻在頌揚投機,享受恥辱。(2)投機在數百年前孕育了吸血的資本。所謂市場經濟。已經被投機倒把,金融股市寡頭壟斷,權力控制市場經濟,權力腐敗。破壞得體無完膚。自由市場經濟壹天天在失去自由和公平正義。經濟領域統治者。利用資本占有權。分配絕大多數平民創造的財富的制度。是資本投機。是富人盜竊底層窮人財富的剝削制度。用馬克思的話“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用傑斐遜的話“財產法過分擴張,侵犯了自然權利”。1941.12.7日的二戰前,人們陣線分明。美國人不要戰爭。美國財團要戰爭。金融寡頭操縱選舉的結果。羅斯福就連任四屆總統。發動了二戰。今天,全人類事實上變成了財團,寡頭,大亨們可以隨意擺布的奴隸。(3)投機正在變成宗教。投機和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結合。成為投機教。投機教不必履行入教儀式。只需奉獨裁統治者,產業大亨,金融寡頭,為偉人,英雄。只要信仰投機。就是信徒。今日投機教信徒和潛在信徒無量。(4)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的權利 拒絕投機。 在投機橫行天下的嚴酷事實面前。人們唯有從制度入手。重建資源權和分配權兩項自然權利。防治統治者享有絕對的權力。防治特權對公民大眾文化的侵蝕。才是規範人類,拒絕投機,追求幸福的辦法。 4.西方國家政府三次分配的弊病 政府向著建設福利社會。 (1)三次分配。通過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為第壹次分配(資本權利);通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收入分配為第二次分配(政府調節,福利社會分配);而民間自願、在道德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壹部分捐贈出去,被稱為第三次收入分配(嗟來之食,富人施舍分配)。 (2)三次分配的弊病。西方國家試圖通過三次分配維護政權穩定。但因三次分配包含統治者創造自由的邪惡內涵。美國推行三次分配的結果。是貧富差距壹直在增大。其弊端至少有: a.第壹次分配靠資本權,由富豪行使分配權。資本家(經營者)剝奪了職工享有分配權這項自然權利。
已經竊取了職工創造的壹大塊剩余價值。這時,政府聲稱還有調節分配等著妳來拿。就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壓迫勞工的罪行。“助長大財產所有者的氣焰,使他們利用這種分配理論為自己的巧取豪奪、大發不義之財做辯護”。 b.政府創造自由就是剝奪妳的個人自由。 第壹次分配裏,政府夥同資本家,以雇傭勞動制度。攫取勞工壹大塊剩余價值財富。二次分配是政府創造自由。分給勞工壹小塊財富。既掩蓋資本家剝削壓迫勞工罪行。又騙勞工去感恩資本家。達到維護資本主義社會長治久安目的。 c.三次分配和部分二次分配,具有嗟來之食味道。
被統治者喪失了人格尊嚴。低人壹等。使他們的生存權,自由權,追求幸福權都打了折扣。他們本應理直氣壯享有的自然權利。人為地變成接受富人施舍的低人壹擋。不公平。人類文明受阻。 (3)取締政府創造自由的二次分配 政府向著建設福利社會。人類追求自然權利。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基本辦法。是主張公民享有資源人頭權和財富分配權。史實表明,凡是鼓吹以二次分配取代公民享有分配權的政府。是剝奪公民自由的專制政府。因為自由是自然權利。作為民主社會,要求公民從統治者,特權階級,資本家手中。收回資源權和分配權。
改變所有權主體。改變分配權主體。建立合乎自然權利的分配制度。造就支持民主,支持選舉的經濟基礎。二次分配及捐贈等只能是在分配權主體之外的壹種補充。政府創造自由,表現政府搞陰謀耍權術。是助長人類劣根性。因為劣根性源於個人自由出軌。解決辦法是“正當的自由為,在其他人據相同權利劃定之範圍內,依我等之意願暢行無礙(傑斐遜)”。是提倡自然權利。政府職責是建設福利社會調節人性。
復興古代人群居,熱鬧,友愛,互助,救難解危,的自然屬性。開創現代人的政治動物德性動物的網絡天地。 (4)分配權向著追求合群追求享有自由權和幸福權。傑斐遜說“私有財產的目的在於使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經濟保障,從而使每個人能夠不依附於他人,獨立而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 說的是“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從屬於社會的需要(富蘭克林)”。有獨立享有,自主支配,的私有財產權。為的是保障人格尊嚴和個人自由。私有財產要感恩社會。夠用就知足,富裕點更好。人是在社會中活著。不是為財產活著。人生的價值在於能享受合群的幸福生活(孤獨就缺少幸福)。在於為社會追求自由和幸福。 傑斐遜的幸福觀念。是能載入史冊的個人自由幸福觀念。
5.分配權回歸自然權利。(1)傑斐遜有關財產法的自然權利學說。 二百年前傑斐遜提出“人類自然權利”價值觀。創造性地發展了自然權利學說。這裏有四句相關話語:“財產法已經過分擴張。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將財產的政治意義淡化了。這是為政府通過再分配手段實現民主目標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筆者認為最後壹句話“這是為政府通過再分配手段實現民主目標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不是傑斐遜說的。也不是他意思。並試圖就這四句話提供來自傑斐遜意思的證明: a.將有限財產歸入無限的幸福裏去 財產的政治意義就淡化了。
幸福,精神享受是無限的自然權利,財產是有限的法律權利。人的大腦,飲食量,才能差距,都有限。人是有限動物。人之間財產差距就應有限。但是幸福,精神享受是無限的。例如傑斐遜將“...不依附於他人,獨立而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作為幸福和精神享受。而人類謀求“參與公共事務”幸福。也是無限地追求著的。財產以有限名分歸納於無限的幸福之內。財產的政治意義就淡化了。“從屬於社會的需要(富蘭克林)”了。 b.政府過分擴張財產法 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傑斐遜主張‘政府不能創造自由權利’。來遏制個人自由。來侵犯個人權利。傑斐遜實現民主目標著眼於體現自然權利的第壹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傑斐遜相信,人皆擁有‘某種不可轉讓之權利’。也就是說,無論政府是否存在,人所擁有,不可創造、奪取、或轉讓的基本權利永存。傑斐遜對於自由的解釋最受重視,他將之定義為‘正當的自由為,在其他人據相同權利劃定之範圍內,依我等之意願暢行無礙。我並未加述‘合法範圍內’,因律法通常不過是專制獨裁者之意圖,而律法的確就是這樣侵犯個人權利’。因而,對傑斐遜來說,政府不僅不能‘創造’自由權利,反而有可能侵犯個人自由。而適切自由的範圍並非由法律所規定,而是止於他人有相同權利之處”。 這裏,傑斐遜表明。無論政府是否存在。分配權屬於自然權利的平等,自由和生存權。分配權建立在民主權的多數原則及正義原則之上。若還要通過政府律法來再分配。就侵犯了個人權利。就是政府“創造”了自由權利。 說明兩個問題:壹是政府剝奪財富創造者應享有的財富分配權。是財產法過分擴張,或者說是犯罪,越軌。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
二是作為政府剝奪公民第壹次分配自然權利後。繼而采用專制獨裁者需要的再分配彌補。就是政府創造這種反自由的權利。目的就不是為民主。而是加強獨裁專制主義。 c.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 靠投機侵占社會財富者是社會敗類和蠹蟲。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富蘭克林)。沒有社會就不存在今日的私有財產。離開社會則金錢失去價值。人類享有私有財產要感恩社會。人生意義在實踐:真、善、美、自由、平等、博愛,六大觀念(胡適)。依靠投機,侵占他人創造的財富。背離了人生意義。背離了人的社會價值。是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產業大亨,金融寡頭。是社會的敗類和蠹蟲。他們損害了人類。為社會所不容。 d.解決財產法擴張損害人類自然權利的辦法 是由財富創造者享有財富分配權。傑斐遜主張公民皆享有對勞動果實民主決策分配權。財產法已經過分擴張。損害了人類的自然權利。指財產私有權超越了自然權利,成為宗教式崇拜對象。傑斐遜認為,“財產權是人的
社會權利,而追求幸福權是人的自然的天賦權利,土地是人類共有的財產,私有土地只是個歷史範疇。傑斐遜賦予了自然權利以民主色彩。是包括試圖開辟壹條分配權民主,分配權回歸自然權利的光明大道。在給麥迪遜的信中,他說‘不管在任何國家,只要有未經耕種的土地(為了狩獵而聽其空閑)和失業的窮人,顯然違反了自然法則’。人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中包括追求幸福的權利,意指謀求任何合法的事業或職業...增加財產,激發潛能,以獲得最大的精神享受”。傑斐遜看到“(壹位辛勤勞動)貧婦...沒有面包吃。他認為主要的原因是“財產分配上的不平等”,但他同時意識到“平均分配財產是行不通的”。他在給麥迪遜的信中提出了兩項切實可行的措施,壹是“各種遺產平均分配給壹切子女,或者其他親屬(傑斐遜經由成功廢止維吉尼亞的長子繼承權實現他對平等的承諾)”;二是“豁免所有財產在壹個數量以下的人的捐稅,而對於財產在這個數量以上的人們,按幾何數據征稅”。 傑斐遜憂慮平等與財產所導致的不平等之間的矛盾。是“財產分配上的不平等”。傑斐遜意識到,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占人口極少數統治者,經營者,掌控了分配權。不按貢獻,不由有貢獻者們,民主決策分配財富。而是按資本,由資本家獨裁分配財產權。
給自己多分。給職工少分。下面是傑斐遜希望做到的:壹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他們均“...享有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權利...”。很明顯,傑斐遜的意思是,實現“享有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權利”的辦法。絕不是違反自然權利法則,靠資本家恩賜。而是由壹切人-被統治者和統治者共同完成。這就可以理解為由企業(公司,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民主決策完成。職工全都享有參入分配自己創造的勞動果實的權利。遵循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享有對勞動果實民主決策的分配權利。 e.通過再分配手段實現民主目標 是統治者制造的謊言騙術。傑斐遜惋惜的是:上天賦予人類分配權。人類卻未能珍惜。在二百年前,行會,向機器工業轉化時,“行會師傅”不經意地輕易地丟失了“享有全權的會員”的資格。公民失去分配權後,議會不能代表聯邦公民意誌。不去追求回來。進而謊言惑眾。幫助統治者侵權營私。眾所周知,民主的基礎是自由。自由的保障是法治。美國財產法侵奪職工分配權。公民個人自由失去保障。這時,靠大財產者的施舍。得到的不是自由和民主。
而是專制和壓迫。是統治者對治下奴隸群體的欺騙性馴服。因為,資本家通過分配權剝削了職工之後。再施舍零星半點(通過再分配)給職工。是否定了自然法。顛倒了權利關系。 對此,傑斐遜和麥迪遜在 18 世紀90年代與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作了堅決的,議會裏的鬥爭。雖未能成功。但寫下了“主張...聯邦政府無權行使憲法無明文規定之事項,而各州對聯邦政府各項僭權之舉可視為無效”的提案。此提案為美國史上首次對州權論之陳述,該論述開日後拒行聯邦法規與介入論之先河。 f.再分配是罪惡分配 是從古希臘羅馬民主政治的倒退。再分配主要是表現了富人對窮人的施舍性分配。它的問題有: 壹是,政府二次分配加強了專制手段。是加強經濟領域統治者獨裁權,奴化職工的主要手段。再分配給奴化職工找到了理由。 二是,政府二次分配背叛自然權利學說。導致社會內部對立。效率降低。戾氣增加。
社會資源財富無形損失增大。 筆者認為,作為壹個國家,壹個社會。再分配,捐贈,都不可沒有。例如對被社會遺忘的赤貧者等等。都存在再分配,捐贈問題。但以再分配作為實現國家民主的目標。作為降低社會貧富差距主要手段。則是適得其反的大罪惡,也是人類二百多年來從古希臘羅馬民主政治的倒退。 (2)傑斐遜關心人民幸福 不是富人財產。“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有意將財產從自然權利中忽略(筆者註:這裏,傑斐遜不是有意忽略財產。他是確定財產不是自然權利。原因在於,財產的多寡和其人在社會中的變遷相關。或者說和統治者占有絕對的權力相關。或者說和投機賭博贏輸相關。或者說和戰爭勝負相關。包括在公平競爭中成功的程度相關,等等。無論從哪壹個角度看。財產都屬於社會權利和法律權利。而非自然權利。壹黨專政政府今日抓壹串,明日抓壹串,後天又從專制制度中生長出來壹堆腐敗分子。妳能說他們的財產是自然權利嗎!顯然不是。是槍桿子裏出政權,出絕對領導權,出特供制,出特權,出腐敗。人類普遍固有的,天賦的,不可轉讓,不可剝奪的。不是財產。而是資源。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天賦人權。所有天賦人權項目的物質基礎。無壹例外,都是人人生而平等享有資源權。以及開發資源生成財富後,平等享有建立在民主原則和正義原則上。參入分配財富的權利。沒有資源權就沒有生命權。
沒有分配權就沒有獨立的,自由的,生命權。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等均屬於資源。生命權,資源權,自由權,分配權,追求幸福權,是自然權利。財產只是社會權利)。這表明‘傑斐遜將財產權看成是社會權利而非自然權利’。使得財產和個人先天身份之間聯系的紐帶松弛了,財產的政治意義淡化了...”。傑斐遜用“追求幸福權取代”。“把追求幸福的權利看作是自然權利,而把財產權利排除在自然權利之外,這說明傑斐遜所維護的不是中產階級的財產權 , 而是包括沒有財產的窮人在內的壹切人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突破了洛克自然權利學說的局限性,而把人民的要求和渴望反映到自然權利學說中來,從而賦予了自然權利學說以濃厚的民主色彩,創造性地發展了自然權利學說。正如帕靈頓所認為的,它意味著傑斐遜“與洛克遺留給英國中等階級的輝格主義財產理論徹底決裂”。在傑斐遜看來,私有財產的目的在於使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經濟保障,從而使每個人能夠不依附於他人,獨立而平等地參與公共事務。也就是說,它為壹個平等參與的良序社會而設立。在傑斐遜看來,如果把財產權提高到自然權利的地位,就會助長大財產所有者的氣焰,使他們利用這個理論為自己的巧取豪奪,大發不義之財做辯護。例如漢密爾頓的政治哲學就是增進有產者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壹致性。傑斐遜認為,在壹個自由的國家,雖然人們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但是個人自由的無限膨脹必然導致社會經濟上的不平等,最後必然出現貧富懸殊,壹方面富人腰纏萬貫,另壹方面窮人身無壹文。他深深感到,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田地,所謂民主也就失去了意義。有鑒於此,傑斐遜認為壹個民主共和國必須用經濟基礎來支持政治民主。因此,他用‘追求幸福的權利’來取代‘財產權’,說明他最關心的是廣大人民的幸福,而不是富人的財產。傑斐遜在 18 世紀90年代之所以與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作堅決的鬥爭,就是為了打擊大投機商人和銀行家掠奪人民的行為”(上面兩大段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平等權與財產權的矛盾-鄭
詩成》)。 (3)傑斐遜的‘非資本主義’。傑斐遜的‘非資本主義’傾向。是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資源主義生產資料取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傾向。有人說,“他(傑斐遜)的思想帶有明顯的‘非資本主義’傾向”。他認為“人民是‘所有壹個國家中所有權威的來源’”。他的民主主義是人文主義的民主主義。他反對壹切壓迫。仇視特權。最反對暴政。表明傑斐遜早已看透資本的剝削壓迫性質。資本代表了資本家獨裁分配權的理由。資本和資本家獨裁分配權。造成富人腰纏萬貫,窮人壹無所有。勤勞婦女沒面包吃,是因為她創造了財富卻無分配權。無分配權的原因是資本家打著資本旗號,侵占了屬於人頭權的資源。違背自然權利法則。傑斐遜在敘述“土地是人類共有的財產,私有土地只是個歷史範疇”裏。告訴人們,歷史範疇是會消失的。這就宣告:資本只是壹種歷史過程。上天創造智慧人類標準是政治動物和德性動物。形成社會的基礎在於每壹個體或家族有自己覓食領地。這個過程長達數百萬年。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數百年。人類享有大自然賦予的平等的資源人頭權和分配權。是自然權利。是天賦的,不可轉讓,不可剝奪的,權利。自然權利是人所共有的,任何個體都可對蒂屬對象或社會所要求的重要利益。傑斐遜的思想站在自然權利壹邊。站在人的幸福的壹邊。站在否定資本傾向上。向著平等的資源人頭權。和壹切創造財富者依循民主的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皆有權參入決策財富的分配。維護平等的生命權。資源是生命泉源。
傑斐遜的‘非資本主義’傾向。意味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傾向。意味資源主義生產資料取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傾向。 (4)分配權回歸自然權利。 a.理順權利關系。排斥壹切由政府制造的權利關系,如“政府創造自由權利”。人類自當崇尚自然權利。公民應當收回屬於自己的分配權。文化應當定義經營者投機這類活動是壹種恥辱。國家應當收回,富翁投機所獲資本,特權階級利用權力盜竊全民所有制財富。資源權和分配權必須回歸自然權利。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不是政治倒退的理由。文化提高更不是人類向奴隸社會演化的理由。再分配手段。以喪失尊嚴的付出。把壹個明朗的事物。搗鬼成兩次包含罪惡的陰謀。以浪費資源的付出。兜了個大圈子。人類資源財富總量反而減少了。基於自然權利的道德標準反而敗壞了。為人類所不取。 b.回歸自然權利 制止統治者侵占分配權。統治者占有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是被統治者要馴服統治者的理由。馴服統治者的核心 是被統治者享有資源人頭權和財富分配權。手段是全體公民皆享有企業公民直接議會的議員權。 小布什總統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裏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 這裏面的統治者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精神,企業,公司,單位,社區,等領域統治者。所有的統治者,沒有例外。都需依循同被統治者的雙方契約關系。獲得被統治者的授權,監督,制衡。制衡統治者權力。使不產生絕對的權力。 對於被統治者而言。所有權不可侵犯,即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是社會法律權利。“私有財產是社會的創造,從屬於社會的需要(富蘭克林)”。而資源人頭權不可侵犯。
公民分配權不可侵犯。則是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分配權決定依循自然權利妳應該獲得多少私有財產。分配權是關聯民主權,選舉權,生命權,自由權,平等權,追求幸福權,的綜合性基礎權利。任壹公民皆不可強迫社會或集體,給自己分配若幹財富。但任壹公民皆有權參入財富分配權的主人行列。分配權不僅是分配財富權。通過物質基礎的輻射作用。它就分配了妳的自由權。分配了妳的平等權。分配了妳的人格尊嚴(該是妳的,卻被侵占。就降低妳的身份)。分配了妳的選票權的含金量。實現馴服統治者的要害,是被統治者享有資源人頭權和享有建立在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上的分配權。有如壹只老虎有30平方公裏領地。這是虎權。是上天分配給他領地的食物權。妳要剝奪他的權利。他就以命來搏。除非妳滅虎種。讓虎完成地球生命歷程。 6.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1)資本主義背離自然權利 資源主義合符自然法。 資本的價值在投機。投機既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但投機更是毀滅資本主義社會,甚至毀滅人類社會的精神元素。壹個民族社會政治思想沈迷於追求投機謀私利。這個民族沒出息。壹個心地真率誠摯腳踏實地的民族。方能聚成力量。戰勝強敵和自然災害。享有自由。合符自然權利的資源主義能培育優秀的民族。(2)雇傭勞動以資本家私人占有資本生產資料 剝削傭工。 雇傭勞動只承認資本家對資本的占有權。不承認資本家的資本,是侵占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和職工已創造的社會資源之和。資源是自然權利。而被認為是資本家私有財產的資本。事實上是屬於自然權利的兩部分資源權:包含在整個環節和過程中的原有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包括職工勞動過程現創的社會資源部分。雇傭勞動就是資本家占有資本生產資料剝削傭工。(3)資源主義凈化私有制和私有財產。由公民直接議會根據聯邦法律,用民主,選舉方法決定經濟領域統治者和其他統治者的收入。和確立按勞動質和量決定收入的相關制度。使私人財產和其付出的勞動的質和量相符。將使,用資本剝削職工勞動創造物的私有制。變成光明磊落私有制。讓私有制和獲得的私有財產,公平正義,幹凈,和光榮。(4)從資本主義生命歷程看它必被資源主義取代的理由。起先,資本主義經營者靠開初自己的努力集聚的壹點本錢。變為掌握在手的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工需要的貨幣。資本家以資本主人身份。只將雇工創造價值的壹小部分充作雇傭費。大部分新創財富被資本家分配給自己享用。以及用於擴充資本。更多地侵占資源。如此幾百年滾雪球。靠侵吞公民的資源人頭權和勞工血汗。出現了個人財產數千萬,數億,數十億,數百億,上千億美元的特權階級,資本家,財政資本,金融寡頭。他們操縱國家經濟命脈和政權。例如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財政資本。的軍火商們。他們貪婪的攆財趨利行為。正在摧毀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政治思想。正在蠶食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資本主義優秀制度。產生此壞現象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經濟基礎背離自然權利。在自然法裏,背離人類理性的東西。就沒有繼續存在的理由。而資源主義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天賦資源權。資源主義以符合自然法為其存在的理由。人類社會就到了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時候。這裏,資源主義指,資源回歸自然權利的主張。停止資源被壹黨專政領袖專政,被特權階級,被資本家霸占現狀。以拒絕投機名分。通過公民直接議會。收回資本家的資本。收回特權階級的特供制享受,特權占有。建立以公民直接議會為基礎的基層議會民主制度。建立資源人頭權制度。將分配權轉移給企業,公司,單位的公民直接議會。和轉移給聯邦產業集團代議制議會的宏觀調控。分配權民主化,選舉化。取締特權。以國家多級議會(聯邦議會,州省縣鎮產業集團議會,企業或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民主制度。創立新的激勵機制。鼓勵創新功能。
實現資源良性運動。資源主義運動自始至終認同和貫徹資源權和分配權是自然權利。用民主,選舉手段實現壹切財富創造者,壹切對社會貢獻者,壹切公民,都享有參與分配財富的民主決策的權利。資源主義來自自然權利。自然法是其生命力的源泉。(5)資源生產資料取代資本生產資料。 a.資源所有權與分配權的交換登上歷史舞臺。在機器工業時代裏。新創產品是由許多人共同完成。每位職工都享有資源人頭權。它是壹份民主權,平等權,選舉權。雖然資源人頭權不是直接的財富。但它代表壹份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的資源財富權利。是壹份至關重要的壹世權利。它代表人格尊嚴,人權,公民權,和幸福權。資源人頭權決定了分配權的自然屬性。它是以民主形式分配財富的權利。隨著機器生產出臺。人類在創造財富中的關系,也發生變化。主體部分不僅是勞動力付出創造的新品,與獲得金錢的交換。更加是權利與權利的交換。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後。資本生產資料被資源生產資料替代。資本家所有的資本。變成了職工按人頭享有的資源。職工是作為資源人頭權的所有人。來參與創造新品權。交換到的就不再是別人恩賜給他多少報酬。而是他具有參與民主決策如何分配各自應得的報酬的權利。交換關系,變為資源所有權與分配權的交換。以分配權民主化,體現公平正義,人格尊嚴。擺脫雇傭勞動者被剝削被壓迫地位。 b.社會分工不為統治者剝削被統治者服務 而為全體成員追求幸福服務。人是政治動物,善於組織社會。社會分工是追求社會成員幸福,為創造文明,自然出現的事物。不是少數人利用社會分工,投機撈取資本,剝削和奴役其他社會成員的理由。近水樓臺先得月。利用金融杠桿,買空賣空,強取豪奪。都是恥辱的投機和犯罪。資源主義可以使社會分工擺脫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奴役和剝削。使社會分工成為自由選擇,自由創造,相互融合,追求幸福,實現文明,的權利和義務。 c. 使用資源要付費。市場經濟裏,市場等資源是人類千百年創造的社會資源。
隨著科技進步,它的份量越來越重。它屬於人類共有,共享。在資源主義社會政治制度裏。妳使用了過量市場資源和其他資源要付出相應費用。並按幾何級數增長。社會鼓勵創新。社會需要而又不能進入市場者,則由政府補貼。體現公平正義。 d.資源生產資料取代資本生產資料 分配權歸屬於公民納稅人。資源生產資料拒絕投機。為了實現富人窮人財產差距和人的能力差距相對應。需要社會收回金融寡頭,資本家的資本。把資本生產資料,變為公民享有分配權,的資源生產資料。取締統治者集權,獨裁,享有絕對權力的制度。以企業公民直接議會取代董事會制度。取代最高執行長制度。通過資源主義政治制度。在將資本改為資源同時。收回經營者侵占的分配權。把分配權歸還創造財富的納稅人,公民。 7.資源主義領導世界。(1)資本主義返回資源主義。回顧分配權歷史淵源。今天的資本主義。出自中世紀行會。行會師傅是享有全權的會員。行會是反壓迫剝削同業團體。以美國為例,二百年前就應該給工業社會制度裝入壹個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思想靈魂。實行企業公司的公民直接議會。采用民主競爭選擇制。職工掌管分配權。的制度。建成資源主義國家。但由於工業社會資本家出自貴族社會市民階層。他們舉起自由,平等,博愛旗幟。戰勝和取代貴族社會的同時。由於暴發戶先天劣根性作祟。沈積了厚重的人性弱點。如素質和涵養差,崇拜權力和金錢,乖舛暴戾,得魚忘筌。缺乏貴族階層誠信,自我克制,道義,奉獻,服務,使命感精神。他們無限地追求財富,追求特權,追求統治全世界。二百年前在美國。漢密爾頓主張“銀行家最高執行長集權(CEO)制度”。和主張自然權利學說的傑斐遜總統針鋒相對。在議會激烈鬥爭中,漢密爾頓的財政政策取得多數。於是,他們把資本家雇用制。經營者壟斷分配權。剝削壓迫勞工。這個醜惡靈魂裝進工業社會心臟裏。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資本意味剝削,和侵犯人權。人們主張人權,主張公民權,就要革除資本主義。革除壹黨專政。建立資源主義國家。要找回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的“人類自然權利學說”。應用於社會。(2)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從現實看。資本已被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學說批倒。資本和雇傭剝削分不開。而淌著血汙。資本是投機的本錢。牟取私利的憑借。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剝奪公民大眾剩余價值。病況都是心臟癌。醫治辦法就是消滅它取代它。人類到了資源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時代。
(3)資源主義領導世界。 近百年來資本主義和馬克思共產主義都有接近毀滅人類的壞品質表現。人類進入危機時代。例如1941.12.8日至1949.10.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動起來的。二戰幫助共產主義獲得了近半個世界。使人類受到嚴重傷害。
留下了許多遺恨。至今不能恢復元氣。尤其中國人和北朝鮮人等至今還是壹黨專政。受害嚴重。又例如1973.10.6日至10.2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埃,敘等十五國企圖消滅以色列的戰爭。是蘇聯共產主義專政獨裁領袖勃列日涅夫搞的。戰爭由蘇聯,美國武器對戰。蘇聯充當戰爭販子。供應武器給埃,敘等十五國。埃,敘等十五國發動的。是謀求伊斯蘭十五國壹統中東利益。統治阿拉伯世界。和共產主義蘇聯平分世界的侵吞戰爭。是企圖滅絕以色列民族的戰爭。也說明馬克思主義只會把資本主義批倒。不說自己更該首先被批倒。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保衛本民族生存權獲勝。發動戰爭者罪惡意念不亞於希特勒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20天戰爭使蘇聯,美國,的軍火商發大財。而美國經濟危機持續了18個月。通貨膨脹率連續兩年超過11%。上述說明,近二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因對人權的剝削而成為特權階級統治權。他們繼承和加強了中世紀貴族階層對被統治者的剝奪。更因為他們是暴發戶。資本家和壹黨專政領袖集團對財富的貪婪無度。特權階級,產業大亨,金融寡頭,壹天比壹天地更向著控制全人類政治,經濟命脈走。使各國政權從屬於壟斷組織。拖著社會向他們統治世界走。暴發戶不具備貴族的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的騎士精神。隨著時日遷移。貧富差距擴大。資本主義對人類權利的侵犯超過了中世紀貴族社會。共產主義侵犯人權和公民權超過了古代專制主義。資本主義社會雖然還有議會制憲政民主和三權分立相互制約。也因為金錢對選票的收買。高薪精英階層對統治者候選人提名的操縱。金錢對輿論的滲透。投機文化對人性的侵蝕,越來越嚴重。社會不穩定。而馬克思壹黨專政國則連人權和公民權都公然否定。個人權利無切實保障和分權未確立。沒有新聞言論結社出版等自由。人們感到困惑。人類不允許金融寡頭,和社會主義特權階級統治世界,踐踏文明。社會陷入危機。唯壹走出危機辦法是用自然權利學說。回歸人權和公民權。是,廢除資本主義。廢除壹黨專政。由人類自己統治自己。人人都是統治者。人人都是被統治者。通過民主的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達成意見壹致。把資本家和壹黨專政統治者侵占的資源權和分配權歸還公民。實行資源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制度。走向資源主義世界。是人類必由之路。有如曾經的“城邦民主制,使雅典獲得了空前繁榮”。未來的“資源主義公民直接議會,會使人類獲得空前繁榮”。 8.資源主義主張直接民主以及產業集團代議民主。 人類如何依循自然法管理部落,城邦,小國寡民,國大民多,的問題。從公元前11世荷馬時代古希臘推行了近八百年之久的公民大會直接民主。經中世紀後期等級代議。都在尋求解決辦法。二百年前,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創造了與當時美國財政界主張的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相悖的自然權利學說。經過激烈奮鬥。傑斐遜卻未能取得主導地位。漢密爾頓主張統治者集權的財產政策,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取得了勝利。這個結果使法國歷史學家政治社會學奠基人托克維爾和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憤憤不平。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寫下“我還不曉得有哪個國家像美國壹樣,人民是如此的熱愛財富,而維持財富平等的理論則被人民所強烈藐視”
“大眾中蘊藏著壹種危險的文化傾向,直接威脅個人自由。正是他(托克維爾)發明了‘多數暴政’這個被後世保守自由主義者所念念不忘的字眼...他甚至說:今後剝奪個人自由的將不是專制君主,而是民眾”。傑斐遜在當時資本主義的早期階段就看到了其嚴重的弊端:金錢支配了人,人失去了獨立存在的價值。 從那時開始,直接民主主張的公民資源權,公民分配權理念,被涼在壹邊。間接民主的欺騙伎倆。和專制成分。得到包裝。變得厚重。 客觀上,由於人類是有限動物。不可能有絕對的直接民主。故在任何歷史時刻,都同時存在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只是在不同時期兩者份量不壹樣。但,鐵定無疑的自然規則是。自然權利學說命令人類追求直接民主。命令人類最大限度壓縮間接民主。因為,直接民主是民主魂和本義。體現個人自由。體現民主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自然屬性。體現了民主的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體現了“民主意味公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 間接民主。是在民主的主體和受體之間多了個間接人。磨損了民主元氣。還夾進金錢,特權,獨裁,等因素。民主就會變味,變腐敗味。采用間接民主,先是群體擴大。人的聲音體力達不到時。被迫把民主打折扣。代議制是直接民主難以實現的情景下的壹種無可奈何選擇,也是這時的唯壹選擇。今日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出現。人的眼耳手腿腦功能擴大。給人類創造民主文明提供了物質基礎。好比流水有了新的源頭。感恩社會。不辜負時代。就把目光瞄準社會的弊端。例如,美國人口代議制把貧富差距帶大了,阻礙政治文明。例如,中國的人代會。沒有公民自由選舉。黨書記選人民代表。代表黨的特供制,特權腐敗。為時代不容。面對挑戰。需要勇氣。突破禁錮。將互聯網智能手機數字技術應用於和公民直接議會相關的選舉和公決等方面(在手機裏點妳選定候選人名字。數日後從手機裏獲得當選者。及選舉過程全部情況)。用來改造專制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否定共產主義。改造專制主義生產關系。建立資源主義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的生產關系。用資源主義的公民直接民主,和產業集團代議民主。取代專制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人口代議。取代共產主義人代會。是維護人類自然權利。回報社會的辦法。 (1)民主和專制 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民主和專制對應表達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契約關系和對抗關系。民主建立在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之上。它可分為直接民主。
和假手於人的間接民主,即代議民主。代議民主又可分為:等級代議(含產業集團代議)。和人口代議。等級代議服務於自己所屬等級。各等級的價值觀都明明白白。都放在太陽下曬。就可作為輔助手段推進人類文明。人口代議服務對象不明確。議員不知道代表誰的利益。末了,他就“貨與帝王家”。代表有錢有勢者利益。不可避免地會讓社會政治文明逐漸退化。向腐敗,向專制,獨裁退化。 (2)等級代議。西方中世紀後期出現由國王教士,貴族,市民,三方各為自身利益討價還價的政治平臺。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大成果。後因這種等級代議,背離了資本投機利益。而被後來出現的資本家統治階級扼殺。 a.等級代議以討論和商量 取代暴力和戰爭。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在議會平臺上激烈爭鬥。甚至出現壹些武鬥。都有利於為雙方訂立契約關系找到恰當的切入口和基本原則。以避免大規模暴力,血腥和戰爭。 b.等級代議揭露專制主義的謊言欺騙。將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特權剝奪關系公開。放在陽光下曬。就有了真相。暴露了有如中國的“真龍天子恩賜惠及臣民如雨澤潤物”的欺騙。暴露了專政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欺騙。 c.等級代議是扈從直接民主的優秀代議方式。等級代議陣線分明,各為其主。市民議員為市民謀求資源權和分配權上的平等權利。其目的,方向和直接民主追求目標壹致。 d.等級代議減弱統治者特權 縮小它和被統治者距離。社會出現等級代議。它的裁判員和裁判標準傾向人類自然權利學說。其目標就傾向消減和限制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特權剝奪。市民議員借助三級代議制平臺。可以咨詢,質詢或檢查統治者的財政和分配。防治腐敗。從而可能縮小貧富差距。縮小統治者和被統治者距離。 (3)人口代議。 a.人口代議是資本主義制度從中世紀的倒退。美國各州約數十萬公民選出壹位國會議員。競選時,候選人聲色俱厲。誇誇其談。場面熱烈。過程中無人能夠,或者只有極少數人敢於略微舉起傑斐遜的自然權利學說旗幟。來渲染人民主權。美國人口代議取代西方中世紀後期的等級代議。間接民主奪取直接民主的地盤。是資本主義取得統治權後,社會政治思想的大倒退。
其雇傭勞動制度。取代了行會師傅是享有全權的會員的制度。資本家侵占權利。繼承了專制主義的衣缽。背離自然權利法則。就要掩蓋資本壓迫剝削職工的真相。其經濟領域必然專制,獨裁。資本家就需要否定能夠走向自由平等,走向階級和解的等級代議。資本家采用人口代議誆騙被統治者。使資本主義沒有真相。就沒有資本家階級和勞工階級的和解。資本主義在整個歷史階段都是惶惶不可終日的社會制度。
b.人口代議表面上是和階級稀泥 實際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人口代議表面上是誰都不得罪。和階級稀泥。這和中國鄧小平說的“不搞爭論,是我的壹個發明”。以及2012.11.29日,習近平強調的:“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壹樣本質。大家都依法。不準依自然法則。只準依資本主義財產法辦事。只準依四項基本原則辦事。為資產階級服務,為特權階級服務。是依循傳統,而不需要創造。不需要依自然權利學說去追求真理。造成美國總統自傑斐遜,麥迪遜,林肯,西奧多·羅斯福,之後。在價值觀上沒有應有的進步。不進則退。就出現小羅斯福,尼克松...等總統在價值觀上的失落。人類普世價值遭受傷害。美國自立國至今,在經濟領域是依循漢密爾頓時期財產法。維護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生產關系。縱容統治者集權,侵權。資本家獨占資源權。獨吞創造權。獨裁分配權。造成大亨寡頭經濟領域統治者的私有財產惡性增長。自小羅斯福搞新政欺騙美國人,發動二戰以來。美國貧富差距壹直在擴大。人口代議制使被統治者,窮人,沒有自己的專職代言人。
傳媒在相當程度上被寡頭金錢操縱。財產法縱容資本家侵犯勞動者的自然權利。人口代議的議員在權利法案方面被制度所迫而禁聲。三權分立相互制約,就成了壹紙空文。壹句空話。或者說大打了折扣。這種生產關系。是對窮人的欺騙。維護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美國財產法。就如同維護中國壹黨專政四項基本原則。表面上各階級都被迫像僵屍壹樣挺著。實質上特權階級,寡頭大亨,壹刻不停地在吸吮被統治者的血液。財富轉移。貧富差距擴大。 c.人口代議 腐敗升級無極限。議員代表人口利益。人口裏的利益五花八門,不專壹。法律過分保護大財產者私有財產。到了侵犯普通公民基本人權地步。財產法和美國其他較好的價值理念相矛盾。迫使議員代表大財產者利益。原本主張正義的議員也會變成墻頭草。那邊權強往那邊倒。面對邪惡而禁聲。暗著,甚至明著和特權階級結成共同體。破壞權力制衡原則。 (4)人口代議導致政府三權勾結 共同侵犯公民自由案例。2014年,美國聯邦參議員裏德家族引進外國的暴力拆遷機制。要強行侵占公民邦迪的農場。想開發地產。竟然動用權力和金錢,唆使政府,買通法院。派出200名武裝警察部隊,6架直升機,圍捕了邦迪四百多頭牛。警察部隊擊傷邦迪家人,電擊抗議者。要強奪農場。於是人民舉起傑斐遜“人民革命權”大旗。反抗暴政侵犯人民的自由(註2)。美國“誓言守護者”、“白山民兵”、“禁衛軍”3個民兵組織立即響應邦迪“公民主權運動”號召。為自由呼天號地。“這次起兵造反不是為了搶牛,而是為了我們的自由”。他們全副武裝開著房車進入戰場。迫使美國聯邦奧巴馬政府宣布:撤回全部警察,取消行動,歸還邦迪的牛。警察在“滾回華盛頓,滾回中國”高喊聲中低頭禁聲撤退。這是極難出現的,由公民主權運動。戰勝美國政府武力侵犯公民主權的案例。預示革除美國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變革無法回避。(註: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壹支受規範的武力乃確保自由國家之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及攜帶武器之權利不可受侵犯。保了邦迪不當上訪的苦訪民)。 (5)資源主義主張直接民主 以及產業集團代議間接民主。資源主義創造的“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實現全體公民是統治者。它切實保障個人權利,和確立分權。是古代公民大會的復興。是古代直接民主的新形式。 a.否定人口代議。 它不采用人口代議,采用直接民主的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和產業集團代議。
b.實行經濟領域參議院,政治領域眾議院的分權和避免過激沖動的緩沖辦法。總統及聯邦議員均由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選票產生。但參議員由眾選產生的產業集團代議議會計票和公告。總統和眾議員由政府系統計票和公告。 c.總統和參議員,眾議員都是由單位公民直接議會選舉產生。都是由美國公民議會派到聯邦政府裏為作貢獻的使者,是服務員。 d.經濟領域三權壹統,統歸公民直接議會權。 它和政治領域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關系。是壹體同胞關系。如沒有經濟領域所有權,創造權,分配權三權統歸公民直接議會。聯邦政府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相互制約。就會因受資本侵犯而失去人類理性和自然法靈魂。失去服務對象。政府三權非但不能相互制約。必然傾向腐敗。政府(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反而會去“創造自由權利”。侵犯公民個人自由。 如若政府缺失三權分立相互制約機制。說明國家選舉制度存在問題。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制度的設計和運行不完善。說明公民參與政治不踴躍。公民還沒有形成統壹的集體。沒有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公民還不是統治者。 e.改造美國三權分立相互制約。 從法律上,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行使制約政治領域三權的最高法治權。其中,聯邦大法官及法官。經法律集團公民直接議會選舉和提名後。法律集團代議制議會再行選舉確定後。需交由公民直接議會選舉組織的相應級別“公民議會自然法法庭”,依循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批準生效。該法庭並具有撤銷其職位的權力。取消聯邦法官終身制。體現“民主意味公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 從權利關系上。政府三權分立相互制約。要為權利主義張目(註1)。為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服務。為公民資源(股東)人頭權,和公民直接議會享有分配權。並決定企業統治者(經營者)薪酬權。等壹系列權利服務。政府為資源主義生產關系服務。 f.采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 復興古代直接民主。資源主義主張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民主。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務。直接選舉和全民公決。包括直選總統,州長,省長等。實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身份的重合。是運用現代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信息技術。創造相關網站和軟件。復興古代雅典公民大會(註3)。對於高層產業集團某些具體事務采用產業集團代議民主。它是聽命於企業單位公民直接議會直接民主的等級代議。(註1)張維迎:權利主義是說,作為壹個人,我們有壹些基本的權利,這些基本的權利,是不可以以任何的理由剝奪的。(註2)傑斐遜最反對暴政 侵犯人民的自由。傑斐遜始終高舉人民革命權這面大旗。他熱情歌頌法國大革命。在聯邦黨人對謝司起義的壹片叫罵聲中,他公開表達了對起義者的同情,他寫道:“讓他們拿起武器吧!在壹兩個世紀內喪失少數生命有什麽關系呢?自由之樹必須時常用愛國者和暴君的血來澆灌。它是自由之樹的天然肥料……但願每隔二十年發生這樣壹次暴動。”他認為,這樣可以使統治者有所顧忌,不敢為非作歹,不敢繼續侵犯人民的自由。(註3)雅典城邦民主制。實行直接民主。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議直接民主表決的方式決定城邦的重大事務。雅典人認為,“人人輪番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這才合乎正義”。每個公民可以通過抽簽,擔任壹定的官職。人人皆可從政,統壹的公民集體形成了。集體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實行多數原則和正義原則(大多數人的意誌就是正義-亞裏斯多德)。實行輪番執政原則。雅典城邦歷任執政官都要諂媚平民。實行法治,絕禁人治。雅典政治和法院都向全體公民開放。亞裏斯多德說,“人是壹個政治動物”“誰說應該讓壹個個人來統治?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獸性的因素”。在雅典人看來,在平等人民組成的城邦中,以壹人高高淩駕於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如果某執政官權勢太大,就可能危害國家,公民就以在每年舉行壹次的秘密投票中,采用《貝殼放逐法》,把他驅逐出境。雅典民主,歷時約七至八百年。它起源於公元前11世荷馬時代。由王或議事會召集全體成年男子(戰時全體戰士)參加的古希臘公民大會(當時稱人民大會)。止於公元前338年。希臘被馬其頓占領。
分配制度
一、資本主義理論已經過時了,無法適用於現代文明,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的楷模
在2004年的時候,中國的前任國家領導人準備以“國企管理層收購”的方式把全部國有企業全面私有化。我以公開信的方式向政府和許多同誌發送了郵件,提出了我的建議,然後中國的改革方向就放棄了國企全盤私有化,按照我提出的方案進行了改革。一直沿用到現在。
也可以說現在中國的社會管理模式和國有企業運作模式是按照我的建議建立起來的,被外國人稱為“中國模式”。簡單地說我建議的中國模式就是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如何各自發揮特長,相輔相成的一種社會管理和經濟運行模式。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進入了互聯網和機器人時代。
而這兩項事物的發展會極大地改變社會財富的分配流向。會產生極大的社會貧富差距和財富分配問題。因為互聯網和機器人的普及已經極大地改變了資本主義的理論基礎。當然也包括中國模式中的部分理論基礎。
所以說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的法律,道德,理論基礎,社會規則,財富分配方式都需要相應改變,否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問題和社會沖突。
在中國和全世界現在實行的財富分配方式和經濟運行模式都是按照資本家雇傭工人,支付勞動報酬的模式在運行。
這種模式在資本主義初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為在資本主義初期,人雇傭人的生產模式,資本家雇傭工人支付勞動報酬,資本家如果想賺更多的錢,就需要雇傭更多的工人,就需要按比例支付更多的工人工資。所以說全社會的生產總值和勞動者工資的總和是有一定比例的。而且在資本主義初期,自動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合理的。所以當時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滿意的收入。
而現在這種財富分配方式被互聯網和機器人完全打破了。
現在無論農業還是工業都已經實現了機器人化,比如說我們的手機,裏面所有的零件全部都是機器人生產的,工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它們裝配起來。甚至以後連裝配手機都是由機器人完成。
那麽我們5000元的手機支付給工人的勞動工資有多少呢?你算上設計人員,估計只有幾十元吧。那麽剩下的利潤到哪裏去了呢?資本家拿走了。
而互聯網經濟也就是相當於機器人在為資本家賺錢。相比以前靠人力推銷的經濟模式,互聯網經濟雇傭的工人在大幅度的降低,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總和與企業所創造的利潤相比,也在大幅度的降低。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現在的人們感覺到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工人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在大幅下降。社會財富的流向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以往的社會道德、法律、社會規則已經完全不能適應互聯網和機器人對社會財富流向的改變。所以普通勞動者的相對收入越來越少,失業率越來越高。因為勞動者的收入總和占GDP比例在大幅度的降低。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資本主義所有的一整套理論都已經完全失效了。資本主義的那些法律、道德、社會財富分配方式都已經完全的過時了。需要徹底地修正。
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某些理論是可以完美解決這個社會財富分配問題的。
所以說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感到慶幸,我們的社會製度是共產主義。而共產主義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越來越嚴重的世界性的危機。中國如果能合理的調整,完全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楷模和榜樣。
當我們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裏的時候,如何去解決問題是很簡單的。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擺在桌面上,然後全民討論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二、如何用高科技運作的共產主義中國
中國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財富分配的問題,更嚴重的是腐敗問題。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生的人,我從小接受的是黨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我當時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理想真的是非常崇高,非常正確。而且我從小就認為共產主義是先進的優秀的社會製度。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共產主義製度和核心原理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至今還是對此堅信不疑,並一直在為此奮鬥。
我認為中國現今社會出現任何的侵害人民利益的問題都是腐敗分子的問題,我要讓共產黨真正落實和兌現:“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如何成為國家的主人?人民如何獲得一切的權力?如何保障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這一切在以前屬於理論階段,因為人民要想成為國家真正的主人,那麽人民就必須知道這個國家的所有的事情,然後通過某種形式對國家所有的事情進行投票決策和審查。
在互聯網和機器人沒有發展起來以前,人民不可能實時的知道這個國家發生的所有的事情,因為國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從發生到讓人民知道需要傳輸大量的信息。通過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通訊都無法即時的傳輸一個國家隨時隨地發生的大量的事情。只能事後做一下通報的工作
所以在以前,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當家作主這只是理論上的事情。人民在以前不可能隨時隨地了解國家發生的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對國家所有的事情做出現場投票的行為。
但是我想說的是互聯網和機器人的廣泛使用使得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互聯網和機器人不僅僅是奪走了我們的工作機會,它還給人民帶來了管理國家的機會和權力,使得人民直接管理國家的所有事物成為了完全的可能。
我的建議是:
1、設立國庫賬號
2、國庫賬戶收支兩條線
3、國庫賬戶收支全網直播,實時可查
4、涉經濟類案件從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
5、設立國家信訪網站,全國公開,全民監督,全民陪審,實名舉報案件未完成司法程序以前不允許刪除。
6、每年按照國有資產的運作情況,如有較大盈利,不影響國家事物運作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方法和一定程序向全體中國人民分紅。
如果中國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到以上幾點,我們就能把中國建設成全世界最民主,最公平,最正義,最理想的國家。中華民族能成為世界的楷模和榜樣,令萬國尊敬,萬民敬仰。
這也是共產黨為整個人類做出的最大貢獻,受萬民愛戴。
在中國所謂的腐敗就是腐敗分子把國有資產轉變為私有財產。
腐敗分子為什麽能把國有資產轉變為私有資產呢?
因為國有資產的資金運作總是需要一些具體的人去執行,如果某些人他既有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又有國有資產的經營權,他既能收錢,又能花錢,則其中很有可能產生腐敗。
我以前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國有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的財務人員的任命權代表企業的所有權,企業的財務人員由國資委任命,而不是由企業的廠長經理任命。這樣企業的經營者,就不能隨便花企業的錢,只能在財務製度的監督下運作企業的經營活動。使得國有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現在的國有企業大都是在以這種方式運作。
這樣做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起到遏製腐敗的作用。
但是當某些腐敗分子的權力足夠大的時候,他們還是可以有足夠的空間侵占國有資本,化公為私。
我在2007年的時候,就在網上聽說國有企業改革遇到了深水區就無法推進。
什麽叫國企改革的深水區?
就是國家與腐敗家族,利益集團的國有資產和私有資產之間的關系問題。
什麽叫國有資產?什麽叫腐敗家族,利益集團?什麽叫共產主義?
特朗普說了:“中國的權貴自稱為共產主義,但是他們卻把上萬億美元的資產轉移到國外,他們在欺騙中國人民,中國根本就不是共產主義”。
特朗普這個大資本家最懂得什麽叫資產,也最懂得什麽叫國有資產,那些把上萬億美元轉移到國外去的就是腐敗家族,利益集團。
因為共產主義就是國有資產全民所有的的一種主義。把全民所有的資產轉化為個人所有的私有資產就叫腐敗家族,利益集團。
2007年所謂的改革的深水區就是腐敗家族和利益集團利用權力把國有資產轉化為私有資產,當需要兩權分離,明確什麽是國有資產,什麽是私有資產的時候,遇到了腐敗家族、利益集團的阻撓。
我當時想,共產黨內部的事情,也許他們自己會解決,可是十幾年過去了,領導人換了好幾批,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今天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那我來告訴中國人民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我提出的以上五點。
想分清楚什麽是國有資產,什麽是私有資產在以前技術不發達,資訊不發達,科技不發達,手段不發達的時代確實有很多漏洞。
因為以前什麽事情都是人在操作,雖然有時候也稱為法治,但是法也是由人在操作的,所以人治的成分比較大,漏洞比較多,很難彌補人性的缺陷。
貪財好色是人性,人如果完全不貪財好色,也就不稱為人了。在人治的社會有適當的貪財好色行為也是正常的行為。
我提出的觀點既不是人治,也不是法治,而是用互聯網和機器人,用設置的程序來治理國家。程序正義,程序治國,信息化治國,高科技治國。
現在網絡和機器人時代這是很簡單的事情。
我提出的方法就是利用互聯網和高科技使得每一筆國有資產運作都在網上向全國人民公示,讓全國人民隨時隨地可以查詢到每一筆國有資產的資金流向。
無論是收錢入國庫還是從國庫中花錢都需要做到隨時隨地在網上直播公示,人民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到任何一筆國有資產地流向。
我的專業就是電子技術與科技,所以我非常清楚現在中國的科技水平達到什麽程度,中國的科學家能做到什麽,不能做到什麽。
以現在中國能達到地科技水平來看,從技術角度講,這一切都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沒有任何難度。問題是高科技是用來監控人民的還是用來監控政府一切行為,尤其是資金流向的問題。。
國有資產全都是人民的錢,不是腐敗分子的錢,人民當然需要也有權知道自己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了。這是人民的最基本權利,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基本權利。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國有的資金,每一分錢都會在全國人民的監控之下,腐敗分子和利益集團完全沒有絲毫的可能性侵占人民的資產。
並且全體國民還可以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情況下得到大筆的分紅。
這就是人民所需要的,整個國有資本就是一個公司,人民就是需要通過這個公司賺錢,分紅。
當然,人民在得到公平正義,在得到財富滿足的情況下,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不要做損害他人的事情,不要做損害國家的事情,不要做損害全體人類的事情,不要做傷害地球的事情。
這就是信息化,高科技能為我們帶來的利益、文明以及靈魂和道德修養的提升。
三、具體做法和詳細說明如下建議:
1、成立國庫賬號,所有國有的財富必須進唯一的國庫賬戶
國有財富指的是全民所有的財富,國家所有的財富,在中國除了私有的財富,其余的財富全部都是國有的財富。我們保護私有的財富,更加需要保護國有的財富,所有以國家的名義收錢的行為全部都需要進入國庫賬戶。
比如說:納稅人交的稅,土地轉讓收益,警察罰款,法院沒收的財產,收繳的任何貪官財產,所有的國有資本分紅,國有資產處置,一切以國家名義的罰款,一切以國家名義的充公,一切以國家名義的捐助。
當然我知道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是有一定的規則的,按照以往的規則。比如說,地方警察的罰款,一般會歸地方政府使用。我的辦法是,任何規則都可以不變,但是賬目要清晰。地方警察可以罰款,這個款項也可以全部歸地方政府使用,但是要有一個流程,就是這筆錢必須先進入國庫賬戶,然後再按照程序,由國庫賬戶打入地方政府的賬戶,所有的以國家名義的收錢行為必須有記錄,必須上網公開直播,交款人和其他人必須隨時可以查詢到這筆錢的去向和使用情況。
其他所有的情況都是如此,凡是以國家名義的收錢行為,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所有的收到的錢必須進入全國唯一的國庫賬戶。然後按照規則進行分配,所有的資金流動全部上網直播,隨時可查。
因為現在中國已經完全是數字交易,無論買任何東西,只需要掃一下支付碼,幾秒鐘之內錢就能轉賬成功,並且把付款憑證發送到雙方的手機上。所以把錢支付到國庫賬戶,只需要幾秒鐘,並且會把憑證發送到手機上。
中國人需要有意識,任何以國家名義收錢的行為,只要不是打到國庫賬戶就是犯罪。只要打到了國庫賬戶,並且任何人都隨時可以查詢和監督,這就是完全徹底的公平正義,完全徹底的杜絕腐敗。
任何公民都應該把錢打到國庫賬戶,因為那那錢是人民的錢,那賬戶是人民的賬戶,國家的賬戶,而不是任何腐敗分子的錢和賬戶。
這才叫共產主義,這才叫公平正義,這才叫人民當家作主。
2、國庫的錢使用需要有合理的流程
國庫的錢使用需要有提出議案,討論,投票決策,放款使用等標準流程。
我覺得美國的預算國會審批流程是比較合理的,我們因該借鑒。
比如說,由國務院總理提出議案,由一些能代表企業的人,經濟學家,各方選舉的代表組成一個議事機構,來討論,投票這些議案和預算。形成決議後再國庫撥款,由國務院去執行。
中國由無數的巨大的爛尾工程,政績工程,重復投資工程,豆腐渣工程,因為他們沒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花錢的議事、論證、投票過程。我不希望以後再浪費人民的錢。我希望人民的錢,每一分錢花出去都會有回報,然後再給人民分紅。
所有國庫的錢的使用情況都需要網上直播,隨時接受人民的監督審查。
3、收支兩條線
腐敗的原因就是某些人官位達到一定的程度以後,他能代表國家收錢,然後又代表國家花錢。
他們能左手收錢,右手花錢,人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拿中國人民的錢,代表國家到底幹了些什麽事情。
我建議國家軍委主席或者總統負責軍隊,警察,司法,監獄,審判,等工作,主要工作負責收錢,把應該交到國庫的錢收歸國庫。
總理負責花錢,把全國各地各種事情匯總,列出預算和計劃交由國會或者資金使用的審查機構討論,投票,形成決議。然後去使用國庫的錢。
總而言之,總統或者軍委主席只負責收錢而不負責花錢,總理只負責花錢而不負責收錢。這樣避免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敗。
而軍委主席負責軍隊、警察、司法去幹一些俠肝義膽,除暴安良的事情比較合適,所以他們適合於收錢;國有資本花錢的事情是非常專業的,有巨大投資風險的事情,讓懂得理財投資的總理等專業的人去幹比較合適。各司其職,各守其道,這就是收支兩條線。
4、國庫賬戶收支全網直播,實時可查
無論是把錢收歸國庫還是把錢按照流程花到該花的地方去,都需要實時直播,每一筆收支都能在網上隨時查到。
因為現在網絡時代,機器人時代,數字化交易時代,任何一筆交易都是清清楚楚的有跡可查。從技術角度完全沒有任何困難。所以人民的錢,國庫的錢,無論收支都應該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網絡直播,隨時可查,給人民以交代。
這是全體人民的錢,人民必須知道我們的錢,從哪裏來的,到哪裏去了,該不該花,有沒有問題。這才是共產主義的真正真諦。
軍隊和警察所做的工作應該是保證國庫的收支信息實時的網絡直播,向全民公開,由全民監督,審查。但是不得參與財物分配和投資,不得幹涉財物正常運作。
5、涉經濟類案件從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
中國的腐敗分子搞腐敗第一個方法就是侵占國有資產,化公為私。第二個方法就是通過不公正的司法系統保護他們的侵占行為。
所以如果人民想成為主人,必須能實時監督和參與司法的全過程。因為司法牽涉到很多有爭議的事情,我們可以先從沒有爭議的簡單的,但是極其重要的經濟案件開始, 從報案、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全民監督。
因為刑事案件需要秘密調查,防止情報泄露,罪犯毀滅證據和逃跑。我們可以在調查結束以後再全網直播審判過程。
而經濟案件就是很簡單的合同和契約履行過程中的糾紛。而且跟全國人民的利益直接相關,所以可以從報案、立案到執行完畢全網直播,接受人民的實時監督和參與。
人民在監督和審查案件的整個報案、立案、調查、審理、執行過程中可以發表意見,甚至作為陪審參與投票,影響整個案件的進程。
在國外,陪審製度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形式。而通過發達的互聯網,我們也可以做到全民參與陪審。有罪還是無罪,是否需要判死刑,人民有一定的發言權和投票權,這不叫民主,還有什麽叫民主?
重要的不是人民參與陪審熱鬧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人民參與審判的過程中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守法精神,一心向善,絕不為惡。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最終達到天下無賊的目的。
而腐敗分子通過司法腐敗掠奪人民財富的可能行,在曝光一切的網絡審判製度下,將消失得無影無蹤,無處遁形。
如果中國所有的經濟案件可以曝光在全世界人類面前,接受全民的陪審,中國將成為投資環境最好的國家,沒有任何的商人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商人,在中國的投資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中國將建成投資最安全的國家,中國可以吸引大量的海內外投資解決我們一切的問題。
軍隊和警察所做的工作應該是根據根據網絡報案情況,在網上立案偵察,並把詳細情況在網上直播,並且控辯雙方可以在網上發言為自己的經濟行為辯護,並作為證詞。如果在網上通過軍隊,警察、法官、律師和民眾的協調,雙方能達成和解,則可以結案。
否則可以根據情況對某些人實時抓捕,審訊,審判,強製執行。但是所有的過程需要在網上直播,讓當事人和所有的人都能監督,並提出意見。
警察和軍隊起到的作用是強製性的把事實搞清楚,並把事實公布到網上以後,受到法官的審判和人民的陪審,監督。按照流程,形成決議後強製的執行。
簡單地說警察和軍隊起到的作用是查清事實,公布事實,並在法院和人們陪審形成決議後強製執行,維護公平、正義、真相和向全體人民實時公布信息,讓一切審判都對得起天地良心。
在這種機製下,本身就有極為強大的輿論和道德監督作用,我相信大多數經濟案件會雙方和解。並且有極大的教育民眾,改變社會風氣的作用。
6、設立國家信訪網站,全國公開,全民監督,全民陪審,實名舉報案件未完成司法程序以前不允許刪除。
古語雲“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在中國好人的標準就是“無愧於天地良心,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中國很多人做的事情為什麽這麽害怕被其他人知道呢?有什麽不能讓其他人知道的事情嗎?
人無論做過什麽事情,無論對錯,如果他所做所為能夠坦坦蕩蕩的向天下人公布,並勇於承擔責任,那就完全達到了中國好人的標準——“無愧於天地良心”
在中國的官員凡是有不能向天下公布的事情,那就一定不是好人,一定不是好官,一定不是好事,一定有見不得人的事,一定有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
所以我建議:設立國家信訪網站,全國公開,全民監督,全民陪審,實名舉報案件未完成司法程序以前不允許刪除。
中國需要好人當官,絕不允許由幹了見不得人的事情的人來管理這個國家。
而網絡化和信息化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中國完全可以做到讓完全沒有幹過任何壞事的好人來管理這個國家。
我建議的好人標準是很低的:如果某個人任何牽涉到公共利益的事情可以全網公開,接受全民監督,全民陪審,那麽這個人就可以被稱為“無愧於天地良心”,就可以被認定為好人。
實名舉報的案件必須全部進行調查,並公布到網上,接受全民監督公審,如果被懷疑是虛假的報案,也需要調查以後再給出結論和不繼續審理的理由。
軍隊和警察不能夠專門調查某些案子,而又專門無視某些案子,這不叫公平正義,這叫政治迫害。
所以實名舉報的案子在沒有調查和出結論以前不能刪除和銷案。
軍隊和警察對於網上信訪所做的工作是調查清楚事實,並把它們公布到網上,讓一切大白於天下,在法官和全民陪審按照一定規則達成決議後,執行決議,除暴安良,維護公平和正義。
7、每年按照國有資產的運作情況,如有較大盈利,不影響國家事物運作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方法和一定程序向全體中國人民分紅。
前幾年美國有人指控中國政府就是一個巨大的公司,中國政府支持本國的企業與其他國家進行競爭,產生所謂的不公平貿易。我對此予以了反駁。
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需要保護本國的企業,使得本國人民的利益最大化。美國政府說美國優先,中國政府說中國優先,澳大利亞政府說澳大利亞優先。這句話沒毛病。
我想說的是,中國公司不但要保護中國企業,還要給全中國人民把國有資產賬目網上直播,並且在年終給全體中國人民分紅。
我的要求不是很高,如果全中國的國有資產有良好的盈余,我希望能把盈利部分的5%或者更少一點也行,按照人頭給全體中國人年終分紅。
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有資本屬於全體中國人民所有,中國人民運作了國有資本,中國人民需要現金分紅這是很合理的。這是國家主人權利的體現。而且我也沒有要求很多,只是5%或者更少一點,根據具體的國有資本盈利情況來定。
以上是我對中國的一些建議,我希望我的祖國能繁榮昌盛,並且能夠成為一個受到各國尊敬的民族,我覺得現在中國已經到了十分危險的危急時刻,我希望各位能認真思考一下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