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的基本性質
Posted: Mon Oct 18, 2021 2:03 am
作者 王培富 寫於 二零一零年
序言
《中國自由主義言路》是我確定的第二部著作,2003-2006.8 寫作期間完成 91 章,2007年 7 補充 22 章。盡管各章只是思想碎片,只是壹個意義的片斷,但是各章之間有內在的關聯,可以是壹個完整的內容,可以是壹篇完整的論文。
從學術意義,可以確信有壹定的價值。但是從現代學術的建構意義,盡管是著作或章的建制,但不是論證的辯論或思辨,只是就壹種觀念或思想的陳述,只是壹個思想邏輯的個人意義的邏輯意義的邏輯推理,這或許是我的壹個特質,或許是中國人的壹種思想方式。
書寫的意義是為中國的自由文明的構建,提供壹個視角的思想支持。
因此,是在確定中國自由主義言路,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的思想思路。
是在尋求中國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個人的自由主義思想,從思想資源,壹是西方的自由主義傳統,壹是中國的自由主義傳統,同時是同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壹種融合。壹是個人生活的經驗智慧,壹是個人對自由的認識與理解,這是主要的壹個方面。
任何思想都不可避免存在壹定缺陷,這是事實,從壹個角度,但是我的思想是純粹或純凈,是自由主義的自我認識。
這是壹個中國自由主義者的自由言說。
這是壹個中國自由主義者對自由的認知,或理解,或解釋。
王培富
2008-6-25
9
03. 3
9
第 1 部分 中國自由主義者
第 1 章 改良主義
社會革命采取暴力、激烈的激進主義方式,社會改良采取和平、溫和的漸進主義方式。
社會改良采取非暴力的和平主義方式,以漸進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改良,平衡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
但是社會革命由於社會成員直接參與社會革命,會給社會成員帶來直接的危害。
社會改良,社會成員做出最小犧牲,社會成員承擔最小風險或危害,政治精英做出最大犧牲,承擔最大的風險或危害,這是社會改良或改良主義的人道主義的基本出發點。
在社會改良中,奉行兩個基本原則:壹是最小化原則,壹是最大化原則。
最小化原則是社會成員做出最小犧牲,承擔最小風險。最大化原則是能夠實現社會改良的社會目標,社會成員獲取最大利益。
在社會改良的過程中,要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但是社會成員要承受社會改良過程中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利益損害,盡管如此,但是社會成員所承受的利益損害應該降到最小限度。
社會改良過程中,要采取溫和主義方式,可以讓各個政治利益集團在承受範圍內逐步接受,通過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達成平衡,逐步實現社會目標。
和平主義、溫和主義和漸進主義的社會改良,是社會變革的理性選擇,同時是社會發展到壹定文明程度的文明標誌。
社會改良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這取決於政治勢力集團的政治選擇。
10
03. 3
10
政治勢力集團之間的平等對話,有利於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便於推動社會改良的進程,以實現社會改良的社會目標。
盡管社會改良的漸進方式,是社會變革的有效方式,但是由於社會變化的復雜,有時壹個社會會可能會引發社會革命,但是社會革命應采取溫和的方式,采取和平革命的方式,盡量避免暴力革命的激進方式。
因為和平方式對民眾造成的損害是最小,而暴力革命只會給民眾帶來危害。
2007-4-12
第 2 章 人類主義
國家主義的宗旨是把國家利益視為高於壹切,因此在維護國家利益時,不顧及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不顧及其它國家的國家利益。
國家主義不是國家之間的平等協作和互利發展,不是通過平等協作關系互相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不是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國家主義不是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不是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或進步,不是在同其它國家共同發展的前提下維護國家利益,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
民族主義在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民族主義存在壹定的消極作用,尤其是民族主義的極端主義具有破壞性。
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人類歷史進入二十壹世紀的現代社會已逐漸衰落,從人類歷史存在的基本事實中認識到,極端主義的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
人類主義是以人類為中心,以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最高利益。任何國家的發展必須考慮是否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11
03. 3
11
人類主義是在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過程中,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或者,是在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人類主義在奉行以人類社會為中心時,在維護國家利益時或尋求國家發展時,不會掠奪或侵略或奴役其它國家,不會危害其它國家的利益,不會危害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自由、和平、穩定和繁榮)。
關註人類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維護自由、和平、穩定和繁榮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共同發展是人類的共同選擇。
2004-11-14
第 3 章 和平主義者的言路
和平主義是溫和的、漸進的改良主義的社會變革方式。
在政治公共生活中,和平主義采取對話、和談、協商的方式,通過議會尋求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共同謀求社會的發展。
和平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主義與恐怖主義。
反對針對任何政治利益集團的暴力活動,反對為了某種政治目的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活動,反對政府動用武力對政治反對派進行鎮壓或打擊。
反對政府對政治反對派的政治迫害、監禁、驅逐,反對壹個政治利益集團對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打擊。
和平主義在政治公共生活中,堅持人道、和平的原則,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政治公共活動。
12
03. 3
12
和平主義反對某個政治利益集團對國家政治公共生活的政治壟斷,因為政治壟斷是把其它的政治利益集團排除在政治公共生活之外,只是維護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因而損害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
某個政治利益集團采取暴力主義,只會導致與其它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結怨仇恨,只會導致各個政治利益集團處於敵對狀態,只會激化沖突,而且會引發受到打擊的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報復,從而進壹步導致暴力主義的升級,從而陷入暴力主義的惡性循環中,這是人類社會的社會經驗。
而且,這樣只會給正常的政治公共活動蒙上陰影,幹擾和破壞政治公共活動的正常進行,從而使政治公共活動誤入歧途。
但是在侵略戰爭發生時,盡管和平主義奉行人道主義原則,但是依然對於侵略戰爭將予以反擊,通過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世界的和平。
同時需要對於危害和損害世界和平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戰爭主義予以遏制,不能容忍威脅人類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2004 年 11 月 11 日
第 4 章 世界主義
世界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穩定,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
從世界主義的基本價值出發,壹個民族或國家(或地區)在維護國家利益時,必須同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相壹致,在尋求壹個國家發展過程中,是能夠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是能夠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
13
03. 3
13
不是從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極端的民族主義只是以壹個國家的國家利益為中心,不考慮
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不考慮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甚至為了壹個國家的利益而危害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穩定、繁榮,並不惜損害其它國家的利益。
共同繁榮和進步,自由、和平和穩定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因此,各個國家只有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中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壹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才會成為現實可能。
選擇世界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要求,對於壹個國家,是理性選擇,是文明選擇.
世界主義有兩種傾向,壹是在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繁榮的過程中,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這是世界主義的最高意義的價值取向。
壹是在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的過程中,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是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繁榮,這是世界主義的最低限度的價值取向。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應該在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在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的進程中,謀求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繁榮。
11/24/2004
第 5 章 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對社會變革采取溫和方式,激進主義對社會變革采取較為激進方式。
這裏的保守主義只是指自由主義的思想傾向,承認在社會發展的某個歷史階段,社會變革是必不可少,因此,可以通過社會變革的方式向前發展,只不過對社會變革采取溫和的改良主義方式。
任何政治勢力集團會存在激進派,任何思想學說在社會實踐中會產生激進傾向,但是這裏的激進主義只是指自由主義的激進傾向。
14
03. 3
14
保守主義采取溫和、漸進的改良主義方式進行社會變革,易於為人們所接受,易於為人們所接納,保守主義容易受到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保守主義把社會變革帶來的破壞性降到最低限度,可以避免由於社會變革的破壞性給社會或社會成員帶來的危害,同時給社會或社會成員帶來最大的社會受益。
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作為自由主義的兩大陣營,保守主義是自由主義右翼勢力,激進主義是自由主義左翼勢力,兩大陣營在互相制衡中,可以共同促進社會發展。
在社會變革或社會改良的過程中,在某個歷史階段,應采取溫和、漸進的社會變革方式,右翼勢力的保守主義占優勢,但是,由於激進主義的思想制衡,在溫和、漸進地社會變革過程中,保守主義能夠持穩步態勢推進社會變革的進程,避免陷入社會變革徘徊不前的狀況,可以避免在社會變革的困難階段在泥潭中掙紮不前。
同時在社會改良的某個歷史階段,應采取較為激進、強勁的社會變革方式,左翼勢力的激進主義占優勢,但是,由於保守主義的制衡,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可以避免由於冒進給社會或社會成員帶來危害,可以使激進主義在采取較為激進、強勁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理性清醒,能夠穩步推動社會變革的進程。
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的互相制衡,才能使社會變革或社會改良在平衡中發展,可以使社會發展處於穩步、祥和、健康的歷史進程中。
2004 年 11 月 30 日
第 6 章 人道主義的現代闡釋
人道主義是基於人類的善良天性,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活動或恐怖活動,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
15
03. 3
15
人道主義堅持的基本立場是,政治沖突的解決應依據理性精神,采取和平方式,通過和平的平等對話或民主協商解決政治沖突,而不是采取非人道的暴力活動或恐怖活動解決政治沖突。
平等對話或民主協商解決政治沖突是基於理性精神,以尋求解決政治沖突最有效的途徑。
在政治公共生活中,人道主義的基本立場是反對任何黨派或政治勢力集團采取任何形式的暴力活動,反對某個政治勢力集團或政黨處於政治優勢地位或執政地位,采取暴力活動鎮壓(或監禁或迫害)其它派別的政治勢力集團或政黨。
采取暴力形式進行鎮壓反對派政治勢力集團或政黨,是非人道的暴力活動,是政治暴力主義,或是政治恐怖主義,違背了人道主義的和平願望,違背了人類的善良天性。
文明、和平、現代的理性方式是人道方式,而原始、野蠻、暴力方式是非人道方式。
從人權角度講,人道方式是對人權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因此,政治公共活動需要和平,需要尊重,需要合作,需要人道,需要理性,需要對話。
需要協商,不需要暴力,不需要侵害,不需要對抗,不需要敵對。
二○○五年三月九日
第 7 章 中庸主義
西方自由主義傳統存在中庸立場,因此,中庸主義是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英美社會的長期穩定,不能不說同中庸主義的文化價值相關。
中庸主義的中庸立場,中庸主義是不偏中道,不陷入極端主義。
好的存在,不僅是好的願望,而且是好的行為,這是理性立場。
中庸主義思想或行為是不偏激,人類存在的鄙陋,有的是由於偏激。
16
03. 3
16
中庸主義可以避免偏激思想的極端危害。
極端行為會威脅和平、穩定、繁榮。
極端思想或偏激思想會威脅社會的長治久安,只能給社會帶來動亂、戰爭、混亂。
中庸主義的文化精神,可以使壹種思想成為中庸主義的思想,可以避免陷入極端主義的極端思想。
中庸主義的思想是在尋求人類社會的長治久安,這是其壹,其二,極端主義的思想是對社會的威脅,不能保持社會的持續和平、穩定、繁榮,是對社會的威脅。
中國自由主義,承傳中庸主義的文化價值,不論是思想或行為,避免極端主義的極端存在,尋求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
2008-6-20
第 8 章 溫和主義
現代觀念,如果把極端主義排除在外,如果人是理性存在,如果持中庸之道,現代人的文化價值是溫和。
溫和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壹是不激不厲,如平和心境。
如果人是中庸之道,就會持溫和之道,溫和是不冷不熱,這種不冷,存在溫情,存在溫度,存在溫暖。
溫情、溫度、溫情,是精神溫度,是生命溫度。
存在溫度,會存在溫情,會存在溫暖,不是冷酷,不是冰冷。
17
03. 3
17
溫是不熱,熾情包含積極或美好的激情,但也存在消極的熾情。盡管美好的激情可以激活人的心靈世界,但是熾情會存在消極因素。
溫與和是融合,存在溫,人的存在會存在和,從人的內在存在講,內心世界是平和,是和諧,是和平,是人道。
和可以解釋為對人類的普遍意義的尊重、同情、支持,是尋求和諧。因此,和會是溫。
溫和是尊重,是尋求人與人或社會的存在和諧,是和平主義的文化價值,是理性主義的文化意義,是人道主義的文化價值。
自由主義者是溫和主義,自由主義的文化價值的理性、和平、人道,和諧、自由、尊重、寬容,因此,人的精神氣質的呈現,是溫和,如此,是人的行為原則。
做事是溫和,可以避免極端主義的消極危害。在做事時,可以大刀闊斧,但是溫和的存在,就不能滑向極端主義。
2008-6-20
第 9 章 建設主義
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是建設,是建設意義。
建設是指人的建設思維,是人的建設觀念,是社會的建設模式。
中國自由主義是人類主義,是人道、和平、文明,是尋求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是尋求自由、和平與繁榮的持續進程。
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是對人類文明的破壞,是對人類存在的威脅。
18
03. 3
18
建設意義的社會存在,依然存在破壞傾向,這種破壞不是大的破壞,但是有時存在破壞,是在好的存在中的消極存在,人在做好事時,由於消極本能,由於消極情緒,有時會存在破壞。
建設主義是人類主義,是和平主義,是生命主義,是文明主義,是理性主義,是人道主義。
建設主義,是尋求社會的文明意義,是尋求社會的和平、自由繁榮,是尋求社會的長治久安,是尋求社會文明的持續進化。
建設主義,把好事做成好事,避免好事變成或下滑為壞事,避免好中的壞的存在。
2008-6-20
第 2 部分 自由存在
第 1 章 自由主義對蒙昧主義的反動
在專制社會,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在思想上對社會成員采取蒙昧主義,以某種思想學說為意識形態來禁錮或束縛社會成員的思想,由此只能是壓制或蒙昧人的理性,如此,人的思想是僵化或硬化,人的理性是沈睡或缺失。如中國君主制社會是以儒家學說為主流意識形態。
自由主義反對壹切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是為民權或人權服務的思想學說,是壹種民權或人權思想,同民主主義是孿生兄弟。在現代社會,憲政民主是保障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思想自由)的制度保障。
19
03. 3
19
例如,在中國的君主制社會,由於蒙昧主義束縛和禁錮社會成員的思想,因此幾千年來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只是在儒家思想的圈子裏小修小補,從漢代的董仲舒到宋代的程朱理學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圈子裏打轉。
專制社會的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壹方面采取文化專制主義,即使產生不同於主流意識形態的異端思想,也會對異端思想進行打擊或壓制和迫害。
自由主義反對蒙昧主義,破除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思想的禁錮或束縛,解放社會成員的思想,解放人的理性,如此,社會成員的思想會處於思想自由的活躍狀態,人的理性會處於自由解放的正场☆態。
在蒙昧主義社會,由於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的蒙昧,如此,人的思想是僵化不變,人的理性是蒙昧或沈睡,因此壹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是封閉狀態,只是在壹個圓圈裏小修小補,在壹個圓圈裏在打轉。
但是在自由主義社會,由於人享有思想自由,因此壹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是開放狀態,由於人的理性是解放,因此人的理性是壹種健全。如此,自由主義為思想文化的發展開辟了自由之路,這樣人在自由創造中不斷突破傳統思想學說,而且不斷產生新的思想學說,並且壹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是以開放的線性軌跡向前發展,是壹個臺階向上壹個臺階,而不是在壹個圓圈在打轉。
在自由社會,各種思想學說或文化形態是多元並存發展,因此可以推動思想文化向前發展,思想文化的發展又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支持或精神。如此,在思想文化的推動下,壹個社會是向前發展,在前進中走向新的文明進步。
在蒙昧主義社會,思想文化只是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地位的工具,但是在自由主義社會,思想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思想或精神動力。
20
03. 3
20
自由主義由於解放人的思想,使人的生命獲取個人自由,因此人的生命是在自由狀態,人性或個性將得到自由發展,因此表現出人性的光輝,表現出個性的自由創造。
最重要的是可以喚醒人的理性,人的理性是壹種解放,因此人的理性是趨向健全與完善,如此,這樣人有個人的獨立思想,有個人的獨立的價值判斷,如此,這樣才能平衡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趨於和諧或融合。
相反在蒙昧主義下,由於人的思想受到束縛和禁錮,由於人的理性是沈睡,因此人的生命是處於壓制和束縛狀態,由於受到壓制只能發生扭曲和異化,由於人的理性的殘缺,因此只會產生極端主義的行為,如此,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會處於沖突或對抗狀態,這樣就不利於社會發展與穩定。
11/4/2004 7:25:02 PM
第 2 章 無知與全知
自由主義承認人處於無知之幕,任何人不可能是全知全能,即使是天才,即使是偉人,或聖人,這是自由主義對人的智性或理性的基本認識。因此,自由主義傾聽不同的聲音,允許各種聲音的存在。
自由主義認為真理存在於不同聲音中,不是存在於壹種聲音中。
自由主義不把壹種聲音視為唯壹真理或絕對真理,承認真理的多元,承認任何人會有可能掌握真理的壹元,某些人認識的真理只是真理的壹元。
自由主義不把個人(或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信奉的思想或主義視為意識形態,並且不會強加社會成員無條件地接受或屈從。
21
03. 3
21
而是允許社會成員選擇個人要信奉的思想或主義,如此,社會不會為壹種思想或主義所控制,不會把壹種思想或主義確立為意識形態。
自由主義承認人的無知,允許各種思想或主義的存在,因此社會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思想或主義中選擇,如此,在社會實踐中,社會成員自然選擇給社會帶來幸福的思想或主義,同時從有的社會成員所選擇思想或主義的社會實踐失敗中吸取教訓。
專制主義認為個人是全知,而他是無知,如此,專制主義就會實施對人的奴役。
專制主義認為個人認識的真理是唯壹真理,除此而外不會有真理的存在,而且只有個人所認識的是真理,而他人所認識的只是謬論。
如此,專制主義把某種思想或主義視為唯壹真理,因而不允許其它聲音的存在,只允許壹種聲音的存在,把他人所信奉的思想或主義視為敵人並試圖打擊或消滅。因此,專制主義是專橫、霸道。
專制主義是以全知在領導或教育他人或社會成員,讓社會成員服從個人或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的政治目標。
自由主義是寬容、理性,允許社會成員自由選擇個人要信奉的思想或主義。
自由主義如 windows 操作系統,只是壹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人可以選擇個人的應用程序,壹個人可以操作word,壹個人可以操作photoshop,壹個人可以操作ACDsee photo,但是專制主義如看電影,只能看壹部電影,不能看其他的電影。
二〇〇五年六月壹日星期三
第 3 章 奴役與自由
對社會成員的社會奴役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思想奴役,或精神奴役,二是政治奴役。
22
03. 3
22
政治奴役是限制或控制社會成員,社會成員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思想自由,沒有結社自由,沒有自由選舉的自由,在有的奴役社會,社會成員沒有信仰自由,沒有自由遷徙的自由,沒有自由擇業的自由。
思想奴役是用某種思想學說為意識形態,以此禁錮或控制社會成員的思想,社會成員的思想不能超出意識形態的限度,否則就是異端,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由於存在思想奴役,因此會存在社會成員對思想自由的尋求,對思想自由的尋求,就是沖破統治者強加在社會成員頭上的思想枷鎖,是沖破某種思想學說對社會成員的思想禁錮,從而獲取思想自由。
由於存在政治奴役,因此會存在社會成員對個人自由的尋求,對個人自由的尋求,就是沖破政治奴役的枷鎖尋求個人自由。
只有人的生命獲取個人自由,人的生命才是自由生命,人的生命才是擁有自由的生命,是獨立的生命,這時人是生命的主人,人的生命享有人性或生命尊嚴。
只有在人獲取思想自由的情況下,人才會有可能進行思想創新,從而揭示社會存在的真理的各個側面,這樣社會可以通過思想創新產生新的思想學說(或新的文化或新的藝術),如此,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思想支持與精神支持。
在中國要讓社會成員獲取或擁有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的主人,成為自由的社會公民,只有消除政治奴役,讓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
中國人獲取或擁有個人自由,壹方面是社會成員對個人自由的要求,是社會成員對自由公民的政治地位的要求。
自由公民或社會公民享有個人自由,奴隸只是被某種政治勢力奴役或控制的工具。這是自由公民或社會公民與奴隸的區別。
23
03. 3
23
另壹方面,其壹,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自由社會,才會有可能和平、持續的穩步發展,這樣可以避免社會革命或社會動亂給社會帶來的危害。
其二,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擁有個人自由。個人自由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只有人具有創造力,才會有可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生命享有自由時,生命是健全或完整的生命,是自由生命,是獨立生命。
4/18/2005
第 4 章 對自由最大的威脅
自由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選擇或行動。但是當人在受到強制時,就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選擇或行動。
在自由社會,自由是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意義,因此會形成自由主義社會公共道德秩序,其價值核心是自由。如果發生某個人在強制他,就是不道德的社會行為,會為社會公共道德所不允許,會受到社會公共道德的譴責。
如果強制觸犯法律,需要通過國家的法律秩序予以解決。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要防止受到他的強制,只能依據社會公共道德秩序來規範。
在專制社會,存在普遍意義的政治奴役或政治強制,要解除普遍存在的政治強制,壹是解除或廢除專制社會,確立自由社會。只有解除專制社會,就不會存在專制政府對社會成員的社會強制或政治奴役,如此,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要讓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只有確定自由社會,只有依據國家法律確立自由社會的法律秩序,因此,國家法律秩序的基本理念是自由。
24
03. 3
24
在自由社會,在承認政府存在的情況下,由於政府擁有政治權力,因此政府依然是對自由最大的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壹是承認政府的存在,因為自由主義不是放任主義,不是無政府主義,因此自由主義承認政府的存在。
二是在承認政府存在的情況下,要防止政府對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的威脅。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限制政府的政治權力,政府不能擁有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如此自由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是自由的守夜人。
要有效限制政府的政治權力,只能依據國家法律,只能依據自由社會的國家的法律秩序。
三權分立制度的確立,可以通過司法或立法機構限制政府權力,可以有效限制政府不能擁有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這壹點西方自由主義有清醒的認識。
另壹方面,可以確立國家的自由主義的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能夠維護或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在自由社會,從消極意義,政府不能擁有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但是從積極意義,政府要維護或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這個積極意義,可以說是中國自由主義對自由政府的壹點要求。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二日
第 5 章 法律精神與道德精神
自由社會的政治制度是體現自由價值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是體現自由價值的政治秩序。
因此,體現自由價值的法律制度是自由制度,體現自由價值的法律秩序是自由秩序。
25
03. 3
25
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是通過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來實現,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體現自由主義確定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基本理念,如此,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可以通過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成為現實可欲的社會存在。
如果自由精神不能通過自由社會的政治制度來實現,如果自由精神不能成為現實可欲的社會存在,那麽自由價值就不能存在於政治制度中。
自由社會的自由秩序,其壹是自由主義的法律秩序,其二是自由主義的道德秩序。
要確定自由秩序,除了依據法律制度確立自由主義的法律制度外,還要依據自由主義道德觀念確立自由主義的道德秩序。
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是從法律的立場確立自由社會的自由秩序,道德秩序是依據社會成員的道德觀念來確立自由社會的自由秩序。
自由秩序體現的基本理念是自由精神,包含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博愛、和平等,法律精神與道德精神是壹致。如此,自由社會的自由精神,不僅是社會成員的觀念價值,而且會成為現實可欲的社會存在。
二〇〇五年十壹月九日
第 6 章 價值認同
專制社會中的社會成員只能接受專制主義信奉的某種思想或觀念,只能受到專制主義的思想奴役。
自由社會中的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享有思想自由,同時不會受到某種思想的控制或禁錮或奴役。因此,社會成員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選擇或行動。
26
03. 3
26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個人具有個人意義的獨特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因此,自由選擇或行動只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個人價值,如此,不會或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強制或奴役,不會或不能受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盡管個人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在自由選擇或行動,但是在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自由。
由於個人具有個人意義的獨特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因此在人與人或社會之間,會存在價值沖突或觀念沖突,而且有時價值或觀念會存在不可認同,這是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由於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自由,盡管個人存在不同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但是個人或社會之間會存在價值認同,價值認同會存在共同價值,會存在公共價值,如此,共同認同的共同價值是社會共同價值,共同認同的公共價值是社會公共價值。
如果壹個人的個人思想是壹個圓,但是壹個人的壹個圓並不是在社會中是分離,在人與人之間,在圓與圓之間會存在重合,這就是價值認同。
因此,社會公共價值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價值,是可以溝通社會成員的壹個紐帶,如此,個人自由可以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能夠享有,而且能夠受到維護。
2008-11-25
第 7 章 社會邏輯與生命邏輯
在人的社會存在中,生命存在是生命邏輯的社會存在,生命邏輯是人的生命能夠依據生命意誌的存在,因此,生命邏輯是生命意誌,生命邏輯是個體生命存在的內在本質。
只有人的生命的社會存在在社會公共生活的條件下,人的生命才會有可能是依據生命邏輯的社會存在。
但是,社會邏輯與生命邏輯會存在沖突或協調。
27
03. 3
27
如果社會制度的社會邏輯,允許個體生命的社會存在,允許人的生命可以依據生命邏輯的存在,這時,社會邏輯與生命邏輯是協調。
在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個體生命的社會存在可以依據生命邏輯而存在。
生命邏輯的社會存在是自由邏輯,只有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邏輯,那麽人的社會存在是生命邏輯的自由存在。
如果社會邏輯不是自由邏輯,而是專制邏輯或奴役邏輯,如專制社會,這時,個體生命要屈從於政治邏輯的政治奴役,如此,人的社會存在就不能是依據生命邏輯而存在,相反,人的生命邏輯會受到壓迫或壓制,這是會存在生命邏輯與社會邏輯的沖突。
2008-9-16
第 8 章 理性的冷漠與自由
在專制制度,社會成員的社會存在有兩種情況,壹是當權者或專制主義者的社會存在,是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二是非當權者,是受當權者強制或奴役的社會成員。
專制主義者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他(或者幹涉或幹預他),是專制主義的壹個惡習,是專制主義者的壹個惡習,這是其壹。
其二,社會成員,由於受到專制制度的限制或制約,社會成員中有的人會存在沾染專制主義的惡習。
因此,為了戒除專制主義的惡習,即不要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他,不要幹涉或幹預他,對他只有是理性的冷漠。理性的冷漠就是不強制或不控制或不奴役,就是不幹涉或不幹預。
如果壹個人要幹涉或幹預他,要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他,這時,只有是理性的冷漠,這種冷漠是理性立場。
28
03. 3
28
因此,理性的冷漠是寬容。自由的存在,會存在理性的冷漠。
這種理性的冷漠是消極方式,是否定意義的理性的冷漠。這裏理性的冷漠只是從這個意義的壹個解釋。
但是並不意味人在社會生活中,對他是冷漠,只是說在專制主義的惡習存在的情況下,理性的冷漠不失為維護自由的消極方式。
況且這裏的理性的冷漠與關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並不存在沖突。
2008-9-16
第 9 章 無為與個人自治
在專制制度,學校不僅是教育機構,而且是管理機構,因此學生在學校要受到學校或教師的管理,學校的管理模式是專制主義的強制或控制,有時甚至是奴役。
由於存在強制或管理,因此學生不能達成個人自治。
但是學校或教師的思想觀念或知識價值並不是唯壹存在,由於存在強制或控制,因此專制主義的管理模式並不是在培養人才,而是在壓制人才,這是其壹。其二由於學校或教師要強制學生,這時價值沖突是不可避免。
如此,在專制制度,學校或教師是管不了學生,管不好學生。因此,也是教不了學生,教不好學生。
從個人自治的角度分析,既然學校或教師管不了學生,管不好學生,不如學校或教師放棄專制主義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實行個人自治,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生是個人管理個人。
另壹個方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價值或觀念沖突),比較好的方式,最不壞的方式,是學生的個人自治。
29
03. 3
29
這樣,學校或教師不在擔負強制或管理職能,只是承擔教育職能,只是承擔培養職能。
學校或教師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或教育條件,學生在學校中尋求自我教育或個人教育。
這時,由於職能的轉換,學校或教師是不為或無為,即不在強制或管理學生。
專制社會的當權者管理社會成員,是強制社會成員要屈從或順從專制主義者的個人意誌。
在專制制度,由於存在強制模式,而且存在對人的奴役,因此會存在壹個問題,如果社會成員不屈從管理者的個人意誌,就會被視為刁民。如此,當權者對社會成員也是管不好,又管不了,出力不會有好的效應,因此,不如實行個人自治,不如實行社會自治或政治自治。
社會成員是個人負責,幹好是個人承擔,幹壞是個人承擔,可見,這是專制主義的管理模式的解體。
這時,對社會成員,專制主義者是不為或無為,不在強制或管理社會成員,不在奴役社會成員。
這樣,專制主義者會轉型為公共事務的服務者,當權者會轉換公務員,專制社會會轉型為自由社會,政府不在擔負管理職能(強制或管理),因此,這樣政府在不為或無為時,只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只是服務職能。
在自由社會,不是當權者為民謀利益,不是為官要為民,而是社會成員達成個人自治,壹個社會達成社會成員的社會自治,因此是民選的代議制的自治政府,是村自治,是縣自治,是省自治,國家是自治政府,這樣是民在為民。
在個人自治或社會自治時,人在動頭腦,因此,人具有獨立思想,這樣才會有可能達成高度的(或完善的)的個人自治,可以達成自治政府的社會自治或政治自治。
2008-9-16
30
03. 3
30
第 10 章 自由人懼怕什麽
自由人懼怕的是受到政府或他的強制或奴役。
但是,在自由社會,自由制度可以保障或維護個人自由,因此,自由人不會懼怕會受到他或政府的強制或奴役。但是會擔心自由制度會受到顛覆,會擔心自由制度會受到破壞。
在專制社會,人的社會存在不是自由存在,自由不是普遍意義的人的存在,但是會存在自由人。因此,自由人會懼怕專制社會的強制或奴役。
這時,自由人以自由人而存在,自由人會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尋求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尋求個人自由。
盡管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的自由人,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具有獨立的人格勇氣,但是在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時,尤其在批判或消除專制制度時,自由人依然懼怕專制制度的政治迫害。
因為專制制度不允許或不承認自由言說,但是自由人要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要自由表述個人思想,要尋求個人自由,因此個人同社會是沖突,如個人自由同專制制度的社會沖突。
如此,自由人會懼怕個人的自由言說,壹是會受到監視,二是會受到政治迫害,三會受到威脅或壓制。
自由人在黑夜之中的特立獨行,自由人能不懼怕嗎?
盡管如此,但是自由人依然在黑夜中會勇往直前,尋求自由人的獨立意義,尋求個人自由。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激勵多少勇士在前進。
2008-9-16
31
03. 3
31
第 11 章 如何享有個人自由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要堅持自由理性或基本理性,這樣可以使人的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
如果人在享有自由時,缺乏基本的自由理性與自由意誌,會存在兩個問題。壹是由於缺乏自由理性或自由意誌,自由的享有會滑向放任主義。
如果把自由誤解或曲解為放任,如果人的社會存在是放任存在,是非自由的壹種存在,那麽人的社會存在是缺乏基本的自由理性。
如果社會存在是放任存在,由於消極情緒的存在,會存在情緒化的社會行為,如此,人會存在極端主義的社會行為。
而且,積極的社會行為並不壹定會是積極(或好)的行為結果,盡管人會存在積極的政治激情,但是,要使人的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依然需要自由理性控制政治激情。
因此,依然要堅持中庸主義之道,把積極的政治激情(或生命本能)限定在理性範圍,不能放任積極的政治激情。
因此,自由存在是中庸存在,理性存在是中庸存在。
這樣,在人可以享有自由時,人的社會存在是真正意義的自由存在,而且人的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
在自由制度,社會需要構建或確定自由制度的軟件,需要消除對自由的威脅或破壞。
極端主義會遠離或偏離自由,不是在運行自由制度,不是在享有個人自由,這時,不是在構建自由制度的軟件,而是對自由的威脅或破壞。
2008-9-16
32
03. 3
32
第 12 章 捍衛自由
如果社會成員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如果社會成員不能確定或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如果社會存在威脅自由,如果社會存在破壞或危害自由制度,那麽社會成員就不能正常享有個人自由,如此,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就不能構建,自由制度就不能正常運行。
有時,社會成員不僅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而且會存在破壞或危害自由制度,最危險的是會存在有的人會有可能顛覆自由制度。
在自由制度存在時,只是存在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基本條件,並不意味社會成員能夠正常或理性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在自由制度確立之後,社會成員要依據自由原理,在正常運行自由制度的自由實踐中,能夠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如果社會成員能夠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如果社會成員能夠確保自由制度的正常運行,這時,社會成員才會有可能在確定自由制度的前提下是在享有個人自由。
壹方面,社會成員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的自由實踐,是社會成員在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壹。其二,這是社會成員在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但是問題是社會成員如何能夠正常或理性運行自由制度,如何能夠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這需要社會成員能夠精確認識自由價值或自由原理。
社會成員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這說明社會成員是在維護自由,是在捍衛自由,同時,這說明社會成員是在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在維護自由或捍衛自由時,人是在享有個人自由,如果人不能維護或捍衛自由,即使存在自由制度,盡管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但是並不壹定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
33
03. 3
33
盡管天空是廣闊無邊,萬裏晴空,可以任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但是,鳥要自由在天空中飛翔,需要有個基本條件,壹是鳥不是關在籠子裏,是自由的。在自由社會,天空在向人在敞開。二是鳥要有飛翔的能力,鳥不僅要會飛,而且有高飛或遠飛的飛翔能力或智慧。
因此,在自由社會,在自由制度,社會成員要有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能力,或社會能力或政治智慧,要有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理性或自由意誌。
2008-9-16
第 13 章 自由信仰
要享有個人自由,要確定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需要社會成員存在自由的信仰。
既使壹個社會可以確定自由制度,但是,只有社會成員是真正意義在享有個人自由,只有是真正意義在確定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自由制度才會是壹個文明制度。
在自由社會,至少自由主義是人類的壹個信仰,至少是社會精英的壹個信仰,對大多數人,至少自由主義是壹個準信仰,在信仰自由精神,在接納自由觀念或自由價值。
如果人的存在不能達到信仰層面,不能確信自由思想,那麽人在享有自由時,就不能實現個人自由,而且會有可能威脅自由,會損害自由,這是完全有可能。
如果自由不能是人的壹個信仰,既使壹個社會可以確定自由制度,但會有可能存在有的人會顛覆自由制度。
可以操作 word,可以操作 photoshop,可以應用不同的應用軟件,但是必須存在壹個基本前提,人要能夠運行 windows 操作軟件,因為這是壹個平臺,這是壹個基礎。
社會會存在高的層面的存在層面,會存在高的層面的文明存在,但是需要壹個平臺,需要壹個基礎,這是個人自由,這是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34
03. 3
34
可以信仰這個,可以信仰那個,可以操作 word,可以操作 photoshop,但是至少要信仰自由,如要至少要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統。
2008-6-23
第 3 部分 自由精神與自由觀念
第 1 章 自由與寬容
自由是政府或他對個體的不強制或不控制,或不幹涉或不幹預。
不幹預或不幹涉,是對個體持寬容的理性立場。
對他的強制或控制,或幹預或幹涉,是政治霸權。
自由提倡多元,允許不同政治勢力集團(或社會或學術團體)奉行的政治信仰或思想學說的並存存在。
不把某個政治勢力集團視為唯壹存在而形成政治霸權(或政治壟斷),不是把某個思想學說視為唯壹存在而形成思想霸權,不把某個社會學說或社會信仰視為唯壹存在而形成社會霸權。
多元的同時存在(或並存),是自由空間或自由秩序。
因此,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共空間,各種政治勢力集團共同或平等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其政治利益,社會團體平等參與社會公共活動維護其社會利益,學術團體平等參與學術活動表達其學術思想。
自由意味寬容,自由精神意味寬容精神。
自由容許各種政治勢力集團的平等存在,容許各種社會團體(或學術團體)的平等存在,容許各種思想學說的平等存在。這樣,壹個社會才能體現平等原則。
35
03. 3
35
自由是不強制或不控制,或是不幹預或不幹涉。不強制或不控制,或不幹預或不幹涉是對人的寬容。如果社會存在自由原則或寬容原則,那麽社會就會存在自由空間。
在自由空間,會表現出和平、理性、寬容的社會空間,社會會呈現出文明、和諧、幸福。
2005 年 5 月 4 日
第2章 生命自由與理性自覺
個體生命的個人自由是以個人理性為依據,只有依據理性精神,個體生命的個人自由才會成為現實可能,個人自由的享有才會是理性自覺。
只有理性自覺,壹個人的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的自由選擇或行為,才會符合社會公共規範(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才會有益於社會公共利益,這樣,人的存在才具有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
如此,人在追尋生命的幸福和成功的過程中,在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中,人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
自由的生命是善,是趨向善,而放縱的生命是惡,是趨向惡。
在自由選擇時,如果危害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那麽這不是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不是生命自由,而是生命的放縱。
生命自由或個人自由是生命的高級狀態,生命放縱是生命的低級狀態或原始狀態。
當個體生命的理性水平受到限制時,就會出現損害或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的選擇或存在,就會出現危害或損害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的存在。
個體生命通過提高知識或經驗水平,可以提高理性水平,可以理性認識個人自由。
36
03. 3
36
二〇〇五年五月三日
第 3 章 政治自由與人的尊嚴
在專制社會,政治壟斷階層(或政黨)為了維護其政治壟斷地位,對社會成員實施政治奴役和精神奴役。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在社會或政治意義,是社會成員可以享有政治自由,如可以自由結社或自由組黨,從而維護其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可以發表思想言論,為社會提供啟示或警示。可以為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或思想學說辯護。可以上街遊行示威表達某個階層的政治意願,可以民主選舉政府首腦等。
因此,只有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社會成員才會有可能享有政治自由。
如此,對於處於受政治奴役的社會成員爭取政治自由的政治權力,是爭取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的政治自由。
在自由社會,由於社會成員能夠享有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因此,社會公共空間可以傾聽各個社會階層的不同聲音,這樣,社會公共空間就能夠兼顧各個社會階層的社會利益。
相反,如果社會成員不能夠享有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那麽社會公共空間只有某個階層在發出聲音,只有某些人在發出聲音,而有的社會階層的聲音會受到壓制或漠視,因此,在社會公共空間只是在維護某個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而且會出現不能維護有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有時,有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不僅不能受到維護,而且會出現損害或危害有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
因此,人能夠享有政治自由,才是有尊嚴的人(人性或生命尊嚴),才是人的存在,才是社會公民。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37
03. 3
37
第 4 章 捍衛生命尊嚴
自由意味寬容,自由意味尊重。在自由秩序,不同思想或聲音受到尊重,不同思想或聲音受到寬容或接納。
自由主義基本理念之壹是尊重或寬容,尊重他的思想或聲音,寬容或接納他的思想或聲音。
因此,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不僅是自由,而且是安全,社會不僅是開放,而且是和諧。
由於容許各種思想或聲音的存在,因此社會是豐富,同時有意義,而不是只有壹種思想或聲音存在時的單調和乏味。
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並不意味認同或接受他的思想或聲音。
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的存在,尊重或寬容他的存在或自由選擇,是維護或捍衛生命自由,是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因此,是捍衛生命尊嚴。
由於人具有獨立的思想或聲音,人才具有獨立的生命尊嚴。
但是捍衛生命尊嚴,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的存在,並不是縱容邪惡思想或聲音的存在。
認同某個思想或聲音是文化選擇,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是自由選擇,如伏爾泰所說,我不同意妳說的每壹句話,但是我捍衛妳說話的權力。
自由主義是對生命最大限度地尊重或寬容,尊重或寬容壹切生命的存在,尊重或寬容壹切生命的權力或自由。
捍衛壹切生命自由,捍衛壹切生命尊嚴。只要不威脅自由,只要不威脅社會安全或和平。
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星期壹
38
03. 3
38
第 5 章 生命的自然狀態
人在免受強制時,在免受幹預時,這時,人是自由,人的生命是自由。其二,當人的精神不為奴役或困擾時,人是自由的,生命是自由的,人能夠享有精神自由。
人的生命狀態處於自由狀態時,在能夠享有生命的自由時,這時,人的生命狀態是處於自然狀態。
專制主義制度存在的人,由於人的生命受到壓迫,同時由於心靈(或精神)或人性受到壓制或扭曲,因此,人的生命狀態是壓抑或扭曲狀態,如此,人的生命狀態不是生命的自由狀態,不是生命的自然狀態。
因此,自由包括個人自由與精神自由。
可以享有個人自由與精神自由時,才是完全的生命自由,才是純粹的生命自由,這是中國人對生命自由的壹種闡釋。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壹日
第 6 章 自由與克制
如果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如果人的社會行為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那麽從個人意義,人的社會行為要受到理性限制或控制,從社會意義,會受到法律制度的限制或控制。
如果人的自由或社會行為不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是符合自由意義或價值,那麽個人自由是真正意義的自由。
限制或控制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的社會行為,壹是法律制度的限制或控制。壹是道德秩序的限制或控制。
39
03. 3
39
從道德意義,如果是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要受到道德觀念或道德輿論的制約或譴責。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如果人的社會行為不受自由理性的限制,就會有可能存在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
因此,在享有自由時,要使人的社會行為不要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人只能依據人的自由理性或個人理性。在享有自由時,人要克制自己,不僅可以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不會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
2008-9-23
第 7 章 言論自由
在專制制度,社會成員不能享有言論自由,不能自由言說個人思想或個人言論。在嚴酷的專制社會,如果是質疑統治者的意識形態的某種思想,就要受到統治者的政治迫害。
專制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專制強度,在比較開明的專制社會,有時會存在有限度的言論自由。
因此,如果社會成員要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社會成員的言論只能是統治者的思想言論,這是其壹。其二,專制制度,存在統治者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
在專制制度,社會成員不能自由言說,不能自由表達,不享有自由言說的言論自由。
但是,在自由制度,社會成員享有言論自由,可以自由言說思想言論,不必恐懼會受到政治迫害。
只要不觸犯法律,只要不侵犯他的自由,只要不威脅社會,人可以自由言說。因此,言論自由不能違犯國家法律,不能威脅或損害他的自由。
2008-9-23
40
03. 3
40
第 8 章 自然狀態與自由狀態
人在受到強制或強迫時,在受到外部力量的幹預或控制時,人是不自由的,這時,人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這是其壹。其二,人性會受到扭曲或壓抑,人的生命狀態會處於扭曲狀態,而不是自然狀態。
當外部力量解除之後,當人不在受到強制或強迫時,人是自由的,人完全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這是其壹。其二,這時,人性是自然,人的生命狀態處於自然狀態。
如果生命是處於自然狀態,人性是自然,不是扭曲或變異,因此人在生命的自然狀態,人的行為是生命意誌。
自然行為是生命意誌,不是自由意誌(或自由思想或個人意願),這是自然狀態與自由狀態的區別,是生命意誌與自由意誌的區別。
在人的自由狀態,人完全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在選擇或行為,人是有理性。
自由狀態並不是放任主義,而是完全在依據個人的自由理性在選擇或行為,是人的理性意義的壹種存在。
如果是自由意誌,如果是完全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在行事,那麽,這時人是自由,人的生命是自由狀態。
自由狀態要比自然狀態要寬泛,同時要高級。在自由狀態,人的生命是自然狀態,但是在自然狀態,人並不壹定是高級意義的自由狀態。
41
03. 3
41
自由狀態是理性控制,是自由意誌或自由思想,因此不會侵犯或傷害他的自由,不會存在惡的自由。
把自由理解為所欲為,把自甴理解為自然主義或放任主義,這是對自由的誤解或曲解。
自由意味理性,自由意味自由理性,自由意味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或自由思想或個人思想)。
2008-9-23
第 9 章 個人自由與政治自由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個人自由是人的自由行為,是人的自由選擇,是要做什麽或幹什麽的自由。
從社會意義,積極自由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
按伯林的自由解釋,個人自由包含兩個方面,壹是消極自由,是免受強制或奴役的自由。
二是積極自由,是可以自由行為或自由選擇的自由,是要做什麽或幹什麽的自由。
在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應該是在享有個人自由,而不是踐踏自由。這樣,人才會有可能在自由踐行中,可以排除非自由的存在。
對個人自由的界定,中國自由主義會存在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
個人自由是自由的社會價值或社會意義,政治自由是自由的政治價值或政治意義。
自由意味解放,人不在受到強制或奴役時,個人的社會存在是獨立原子,個人是社會存在的基本原子。人是自由,可以自由行為,自由是個人自由。
自由從政治意義的解釋,自由是個人自由,這是其壹。其二,這時,個人自由可以解釋為是政治自由,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擴展為政治自由。政治權力可以是自由存在的個人自由。
42
03. 3
42
自由是抽象概念,狹義意義,自由指個人自由。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是具體概念,個人自由是自由的社會意義,政治自由是自由的政治意義。
享有個人自由,不能踐踏自由,這是其壹。其二需要排除對自由的威脅或幹擾。
2008-9-23
第 10 章 享有思想自由
在自由社會,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可以享有思想自由。因此,人可以自由言說個人思想。
在自由社會,自由言說並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壓制或迫害,並不會任何人的受到排斥或打擊,只要個人思想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是反人類,不是反文明,不是反和平。
思想自由,不受任何強制或幹預,不需要任何灌輸或教化。但是人在自由言說時,在享有思想自由時,不能言說反人類、反社會、反和平的思想言論,這是人的自我的理性判斷。
社會成員在享有思想自由時,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要具有基本理性。
壹是社會成員具有自由理性,可以不選擇思想垃圾或精神毒素。二是社會成員可以不言說思想垃圾或精神毒素。
因此,自由會存在限制,需要限制對自由的威脅,需要限制對社會文明的威脅。如此,對反社會、反人類、反和平的思想言說要受到限制,這是文明限制,這是任何文明社會需要的壹種限制。這或許是自由與文明的壹個悖論。
自治制度需要限制非自由或反自由,這是為了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而不是自由專制。
2008-9-23
第 11 章 自由意誌與自由信念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需要自由理性,需要自由意誌。
自由理性在理性層面,在意識層面,是對自由的認識,這是其壹。其二,既使在享有自由時,依然需要自由理性的支持,在行為層面,自由理性是對社會行為的監控。
人要達成自由意義的社會行為,要達成自由制度,要運行自由制度,除了自由理性的理性層面,自由行為的行為實現,需要自由意誌。
自由意誌的支持,社會行為才會有可能是自由行為。自由行為是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是在運行自由制度,而不是威脅自由,不是破壞自由制度。
存在自由信念,會把自由理性轉化為自由行為,會把自由原理轉化為自由制度。
否則,會存在動搖,會存在失誤,會存在偏差。
2008-6-23
第 12 章 信仰自由
在自由制度,有信仰自由,這是人的個人自由,是社會公民的政治自由。
自由制度是寬容、多元、自由的生存空間。
在電腦操作軟件中,可以用 word 軟件,可以用 photoshop,可以用 flash,這是需要,這是生活需要,但是操作 word 需要壹個平臺,這個平臺是 windows 操作系統。
自由制度是自由平臺,為享有個人自由提供壹個平臺,這個自由平臺是自由空間。在自由空間的自由制度下,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為了維護自由,需要限制非自由。非自由可以解釋為反自由、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反理性的存在。
44
03. 3
44
在任何情況,需要限制或控制惡,需要把反文明、反人類、反和平限制在最低限度,需要清除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
自由存在,是高級意義的文明存在,人的信仰是文明思想,是靈魂思想,是人道思想,可以促進人類的文明進化。
自由制度是高的層面,是人的理性存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可以運用個人自由,尋求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尋求個人生活的幸福與成功,這是個人自由,這是享有個人自由的文明內涵。
但是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是威脅或危害人類文明,這是需要文明的限制,因此信仰自由,需要限制惡的思想對自由的侵害或危害。
人的信仰自由,不能受到強制,不能受到幹預,這是壹個人的自由選擇。
在信仰自由時,文化是多元存在,存在是寬容空間,可以承認或接納人的信仰選擇。
2008-6-23
第 13 章 自由尊嚴
受到奴役時,不能享有人的尊嚴,不能享有生命尊嚴,不能享有人性尊嚴。
享有個人自由時,擁有人的尊嚴,擁有生命尊嚴,擁有人性尊嚴,從自由意義,可以解釋為自由尊嚴。
這時,人可以依據個人理性操控個人存在。
人在自由時,人的理性受到解放,受到張揚,受到尊重,受到發展,是自由意義的壹種存在。
但是,如果人不具有基本理性,那麽人就不能正常享有個人自由,人的社會存在不能是理性存在。
45
03. 3
45
人的本能或沖動,這種存在是人的存在的最低層面。
人的尊嚴,是生命尊嚴,是人性尊嚴,但是生命尊嚴是完全意義的生命尊嚴,不僅包含生命層面的人性尊嚴,而且包含精神層面的人格尊嚴或精神尊嚴,而且包含理性層面的理性尊嚴。
人的存在會存在三個層面,完善意義的生命存在,是生命層面、精神層面與理性層面的完善組合。
人性要受到理性層面的監控,要受到精神層面的制約,如果人的存在只是生命層面,盡管可以享有生命尊嚴,可以擁有人性尊嚴。
但是,從完全意義講,人的尊嚴是理性存在的人性尊嚴,是理性存在的生命尊嚴,如果人並不具有基本理性,人的存在只是在生命層面,如此,生命尊嚴並不是完善意義的生命尊嚴,是最低層面的人性尊嚴。
自由賦予理性,人的理性受到確定,並受到合理運用時,人的存在會是理性存在,在享有理性尊嚴,這是自由尊嚴。這是完善意義的人在存在,是健全的人,是正常的人,是完善人。
這個尊嚴是崇高、神聖、聖潔,同時是美麗、美好。
自由賦予理性,自由賦予尊嚴,自由賦予完善,自由賦予健全或正常,自由賦予人是人。
2008-6-24
第 4 部分 自由秩序
第 1 章 自由空間或自由關系
從壹個角度講,個人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的空間關系,自由不僅是個人生命的自由權力,同時個人自由是與他發生的空間關系。
46
03. 3
46
人要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能夠自由選擇或行為,只有在他不強制妳或幹預妳時,同時在妳不強制他或幹預他,這時,在人與人之間會確立自由空間,人才會是自由。
只有當他不幹預妳的自由權力時,壹個人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的自由選擇或行為,壹個人的自由權力才會成為現實可能,這時人才會有可能享有個人自由。
否則由於他的強制或幹預,妳的自由選擇或行為會受到幹預,這時,人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的自由選擇或行為在受到他的侵犯或損害。
因此,只有在個體之間存在自由空間,個體生命的自由權力才會受到維護或保障,個體生命享有生命權力的個人自由才會成為現實可能。
二〇〇五年五月三日星期二
第 2 章 自由秩序
只有確立自由秩序,人才能享有可以不受他的幹預(或強制)的個人自由。
要在社會秩序中確立自由秩序,就要限制政府的政治權力,需要限制人的社會行為。
只有限制政府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政府就不能強制或幹預社會成員,社會成員就能夠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而自由選擇,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同時限制人強制或幹預他的社會行為,人能夠享有可以不受他的幹預的個人自由。
只有限制政府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才會有可能在社會秩序中確立自由秩序。
如果政府行為不受到限制,社會成員就會有可能受到政府的幹預(或強制),社會成員就會有可能受到政府的政治奴役。
47
03. 3
47
限制政府權力,是限制政府強制或幹預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是限制政府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
只有依賴於法律秩序才能有效地限制政府對社會成員的強制行為,因此,自由秩序的確立要依賴於法律秩序的確立。
限制政府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時,如果政府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這時,政府行為是違法行為,侵犯了個人自由,因此要受到法律追究。
在法律秩序所不能限制的範圍,需要確立自由主義道德秩序。
法律秩序是保障社會成員的個人自由,道德秩序是維護社會成員的個人自由。
二〇〇五年六月六日星期壹
第 3 章 自由主義道德秩序
自由秩序的確立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法律意義的自由秩序的確立,確立自由主義法律秩序,二是道德意義的自由秩序的確立,確立自由主義道德秩序。
確立自由主義道德秩序,是依據自由主義道德規則,需要限制或約束對人的強制或幹預。
在自由主義法律秩序不能限制的範圍,要通過自由主義道德秩序限制或約束對人的強制或幹預。道德秩序具有彈性,需要依據社會成員道德水平的高低。
妳不要強制或幹預他,同時他不要強制或幹預妳,這樣,妳是自由(不受他的強制或幹預),他是自由(不受他的強制或幹預),自由主義道德秩序的確立就會成為可能。
只要社會成員認同人與人之間的互不強制或互不幹涉的道德原則,自由主義道德秩序就可以確立,只要人與人之間確立或存在自由主義道德秩序,那麽每個人的自由權利就會受到維護,每個人就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48
03. 3
48
自由主義認同社會價值或真理的多元存在,因此,自由社會尊重不同的社會價值,寬容不同價值存在,如此,自由主義道德原則是尊重或寬容。因此,對他的強制或幹預是對人的不尊重或不寬容。
如此,自由主義道德原則的壹個意義是不強制或不幹預。
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 4 章 自由關系
要享有個人自由,要能夠是人的存在狀態是自由狀態,要使人的存在是自由存在,人所處的社會關系要存在自由關系。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自由關系,如此,人不會受到他的強制或控制,同時不會強制或控制他。因此,自由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不強制,互不幹預(互不幹涉)。
人的存在是社會存在,而不是原子存在,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
在不強制(或不幹預)他時,同時人不受到他的強制或幹預,人與人之間會存在距離,因此在人與人之間存在自由關系。
不強制(或不幹預)是對人的理性冷漠,是人與他之間存在壹定距離。
理性的冷漠只是指不要強制或幹預他,並不是說人與人之間不要關懷或關愛,只是說,要存在自由關系,需要存在善的冷漠。
需要確立自由主義社會秩序(政治秩序或道德秩序),在自由秩序是社會存在時,需要確立自由關系,因此,自由關系是自由秩序。
不強制(或不幹預),是尊重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是尊重個人自由。
49
03. 3
49
中國人傾向於對他的關懷或關愛,但是普遍存在對他的強制(或幹預)。
只有在確立人與人的自由關系時,有必要厘清自由與關懷之間的不同。
2008-9-16
第 5 章 自由與私人空間
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不僅在社會公共空間,人是自由的,可以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人可以擁有個人意義的私人空間。
專制社會會把手伸向私人空間,是幹預或幹涉他的個人生活,是幹擾或騷擾他的個人生活,這是在威脅或侵犯個人自由。
在自由社會,個人主義受到普遍尊重或接納,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個人在支配或操控個人生活。
自由支配個人生活,這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強制或於預,不能受到幹擾或騷擾,不能受到威脅或侵犯。
個人主義承認個人自由,承認或接納個人可以擁有個人的私人空間(或個人意義的個人生活)。個人的私人空間不僅限於個人的私人生活,而且可以擴大為個人的個人生活,因此,個人的私人空間是個人的個人生活。
自由意味免受強制或於預,自由意味免受幹擾或騷擾,自由意味免受威脅或侵犯。
自由意味尊重或接納人可以擁有個人意義的私人空間。
第 6 章 自由秩序(2)
50
03. 3
50
自由秩序是理性秩序,是文明秩序。
自由秩序的秩序生成,壹是自由生成,二是制度生成。
自由生成是在自由制度下,是人的理性意義的享有個人自由,是遵循自由觀念或自由價值,因此人的自由行為,會存在自由秩序。
不會強制或幹預,在享有個人自由,自由社會存在自由秩序。
當自由制度確定之後,自由社會的社會規則完全確定。社會成員在運用自由制度,在遵循社會規則,這樣,社會會存在自由秩序。
自由秩序的正常存在,是在生成自由,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個人自由不會受到威脅或侵犯。
理性存在與文明存在是個人自由的真正內涵。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的存在是什麽,人的存在是文明存在,是理性存在。
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要有高的人文素質,要有理性能力。否則,在自由空間,人不是在享有個人自由,而是會濫用自由,會曲解自由,會誤解自由。
簡單地說,自由秩序不僅是單純意義的自由秩序,而且是完善意義的高級文明的文明秩序。
2008-6-24
第 5 部分 自由原理與自由制度
第 1 章 社會利益平衡原則
51
03. 3
51
社會利益的分配只能是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代表或操控其自身利益,只能是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維護或尋求其自身利益,而不是讓某個政治利益集團兼顧或操控,不是把社會利益分配的權力集中在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手中。
如果社會利益分配的權力集中在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手中,這樣,由於社會利益分配形式的不公正,就會形成政治宰制與政治壟斷的社會弊端,如此,必然會導致社會利益分配結果的嚴重失衡。
專制制度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分配權是集中在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手中,這樣把有的政治利益集團排除在政治利益分配之外,因此,必然會存在政治壟斷與政治宰制,這是人為制造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因此,為了要使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只有依據社會利益分配的平衡原則。
社會利益平衡原則是反對政治壟斷,是反對政治宰制,反對為了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損害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反對社會利益分配的權力為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所操控或壟斷。
因此,尋求或體現政治利益分配的平衡原則,需要社會制度是民主制度,在民主制度,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
在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時,這樣,各個政治利益集團就可以通過公開的平等對話,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
平衡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或者,社會利益的平衡原則,需要或只有堅持最大化原則與最小化原則。最大化原則是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最小化原則是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
52
03. 3
52
因此,在公開的平等對話中,由於各個政治利益集團是參與政治利益的平衡或分配,因此,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可以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同時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可以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這樣,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就可以達成平衡意義。
當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達成平衡時,這時,社會利益分配是公正意義。
二○○五年壹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第 2 章 公民集會
在現代社會,社會公民舉行遊行示威表達政治要求或政治意願,壹般地說有三種情況,壹是表達社會公民的政治意願或要求,申明社會公民的政治立場或社會立場。二是表達社會成員不滿或抗議的政治態度。三是表達或申明社會公民的政治意願。
社會公民或社會團體或政黨可以采取這種公開、和平、理性方式,表達或申明社會公民的政治意願,表達或申明社會團體的政治立場,表達或申明政黨的政治主張。
如果公民不能享有這種政治自由,如果社會公民采取公開、和平、理性表達或申明社會公民政治意願的政治自由受到限制或壓制,壹個社會就會潛伏政治動亂或社會革命的危機。
社會成員只有關懷人類或社會,只有關懷國家或民族的命運,才會有可能結成社會團體或政黨。
社會公民自由結社、自由集會的政治自由被剝奪或壓制,同時如果以個社會的政治文明低下,只會導致壹個社會的國民素質低下,因此只會制約或阻礙社會的進步。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第 3 章 社會利益平衡與自由制度
53
03. 3
53
社會利益分配的平衡原則是社會利益分配的社會公正原則。
當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達成平衡時,這時,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會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或保障,同時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會受到最小限度地損害,這時社會利益分配才體現公正意義。
要平衡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社會利益,需要承認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或者,要承認各個社會利益集團擁有平等的政治地位。
只有當各個社會利益集團在政治地位上處於出席地位時,各個社會利益集團才會有可能公開、自由、平等參與社會公共活動,如此,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才會有可能通過理性、和平的對話或談判方式,平衡不同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社會利益。
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社會利益的平衡,要反對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
在專制社會,處於政治壟斷地位社會利益集團利用政治壟斷地位可以維護其社會利益,但是,由於受政治歧視的社會利益集團在社會公共活動是缺席,就不能公開、自由、平等地參與社會公共活動來維護其社會利益。
因此,能夠使各個社會利益集團政治地位平等的社會制度,只能是民主制度或自由制度。
在民主制度,社會利益分配方式能夠實現社會利益平衡原則。
如有壹桌酒席,在存在政治壟斷時,吃法是,處於政治壟斷地位的政治利益集團有資格坐在酒席上可以吃飯,而其它政治利益集團被排除在外,沒有資格坐在酒席上吃飯,這樣,只是有的政治利益集團在吃飯,但是有的政治利益集團就吃不到飯。
但是,要體現社會利益分配的社會公正原則,要平衡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社會利益,只有各個社會利益集團都有資格平等地坐在酒席上,這樣各個社會利益集團都有資格可以吃到飯。
54
03. 3
54
第壹種吃法是社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不能體現社會公正原則。第二種吃法是社會利益分配的平衡,體現社會公正原則。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六日
第 4 章 自由職業化
在自由社會可以實現自由職業化,這樣,能夠實現個人自由,實現個人自治。
實行自由職業化,社會成員是擁有獨立政治地位的自由個體,是自由意義的獨立個體。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或學識等個人因素自由選擇社會職業,可以自由選擇生存空間或發展空間。
這樣,人才是自由,才會有可能實現個人自治。只有實現個人自治,人才能夠操控或支配個人生存,實現生命意義的價值。
自由職業化意味把社會成員從專制單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個體成為自由的社會分子,是獨立的社會分子。
個體是社會的自由個體,是社會的獨立個體。
如教師是自由從事教師職業活動,不僅可以從事教師職業,而且可以從事其它職業,不僅可以在甲學校上語文課,而且可以在乙學校上數學課。
勞動報酬與勞動業績是壹致。
如果隸屬於壹個單位,社會成員由管理者在控制或管理(存在強制或壓迫),勞動報酬與勞動業績並不相符合,因此不符合社會分配的公正原則。
自由職業化,人可以自由選擇生存空間,尋求在社會中的自由發展,不在受強制或幹預,不在受外部條件的限制或制約,個人操控或支配個人生存。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55
03. 3
55
第 5 章 政府職能的轉換
在專制制度,政府職能是領導職能,是指揮職能,是控制職能,是強制職能,是專制職能,因此,專制主義制度的政府是強制政府,是專制政府。
但是,在自由制度,政府職能不在是控制或強制社會成員,而是自由社會的守夜人,不僅不能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而且要保障或維護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
自由制度的政府不在是威脅自由的力量或因素,而是消除威脅自由的力量或因素,政府是自由的守夜人。
在自由制度,平民的政治角色由被強制者轉換為自由人,政府職能由控制者轉換為守夜人,由強制者轉換為守護人。
人要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自由制度需要消除壹切對自由的威脅。
因此,人要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需要消除對個人自由的威脅,需要消除強制或控制的存在。要消除強制或控制,就要消除專制或奴役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存在。
在自由社會,允許或承認政府的存在,但是政府要擔負政府的自由職能。如此,在自由制度,政府職能是自由職能,是守護職能,是維護職能,是保障職能。
2006-3-1
第 6 章 思想自由的享有
56
03. 3
56
在專制制度,統治者只需要不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的愚民或順民,因此,不允許有獨立人或自由人的存在,不允許社會成員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即使存在獨立意義的自由人,即使人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也會受到壓制或排斥。
如此,社會成員要享有思想自由,要自由言說個人意義的獨立思想,只能消除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的控制,只有消除專制制度,並且確立自由制度。
但是,在思想自由的自由制度,需要警惕思想自由存在的消極問題,如此,才能有效合理地享有思想自由。
既然是人,需要人有個人獨立的個人思想,要有獨立的思想品格,這樣人的存在才是人的意義,才會享有個人尊嚴。
2008-9-18
第 7 章 自由是理性存在
既然個人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主義不是放任主義,因此由由意味理性,自由存在是人的理性存在。
自由社會要確定自由制度或自由秩序,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構建。壹個是硬件,需要確立自由主義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需要確立自由社會的自由制度,而且需要社會成員依據人的理性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
壹個是軟件,是社會成員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能夠自覺維護自由制度,能夠依據人的理性能夠構建自由制度。
即使壹個社會確立自由制度,但是,如果不能依據人的理性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如果把個人自由曲解為放任,那麽人的社會存在就有可能不是自由存在,而是非理性的某種存在,5703. 3
57
是非自由的某種存在,這樣就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如此,就不能構建自由秩序,就不能確定自由制度。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壹是人的存在是自由存在,二是人的存在是非自由存在,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即使是非理性的自由存在,依然是理性控制的非理性的自由存在。
如果不能依據人的理性,那麽人的存在就會有可能不是自由存在,而是非自由的存在,是放任存在,人就會有可能不是在享有個人自由。最危險的存在是對自由制度的顛覆或破壞。
非理性的非自由的存在,會有可能存在威脅或破壞自由制度。
享有個人自由的理性存在,可以排除非理性的非自由存在,可以排除非理性存在對自由的幹擾或破壞。
2008-9-18
第 8 章 自由制度(壹)
自由意味免受強制或奴役,因此,自由社會是確立免受奴役或強制的社會制度。
自由制度,是依據自由原理確立的法律制度,是維護或保障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制度。
可見,自由制度的確立包含兩個內容,壹是自由制度是免受奴役或強制的社會制度。在自由制度下,人可以免受奴役,這是個人自由的基本內涵。
二是自由制度是維護或保障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在免受奴役或強制時,意味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壹。能夠維護或保障人的自由存在,能夠維護或保障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二,因此需要自由制度的保障。
58
03. 3
58
自由制度不僅不能威脅人的個人自由,而且要維護或保障人的個人自由。自由制度要包含積極自由的自由原理。
2008-9-18
第 9 章 自由秩序與自由制度
自由社會確立的法律制度,只是自由制度的硬件存在,只是自由制度的基本前提。但是並不意味自由秩序是可以完全確立。
要完全確立自由制度,需要自由制度的軟件存在。軟件是社會成員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
當自由制度的硬件與軟件是社會存在時,壹是自由制度會是正常或完善的自由制度,二是,這時自由制度會存在自由秩序。
在自由制度的硬件存在時,如果社會成員不具備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能力,如果對自由的認識出現偏差,如果不能精確把握自由原理,那麽就會有可能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這樣,自由制度的軟件不能正常存在或運行。
壹是社會成員可以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可以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在確定完善的自由制度,硬件與軟件是在正常運行,因此,自由制度或自由秩序會成為社會存在。
二是社會成員可以排除對自由的誤解或曲解,可以排除假借自由之名的社會存在,可以排除對自由制度的正常運行的威脅或幹擾。
總之,壹是社會成員要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需要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或正常理性,要具備自由能力,或具備運行自由制度或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能力。
二是要排除對自由制度的威脅或幹擾,需要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與自由能力。
59
03. 3
59
如果社會成員不具備自由理性與自由能力,壹是不能確立自由制度的硬件,二是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自由制度的軟件不會是社會存在,如此,完善的自由制度就不能確定,自由秩序就不能確立,而且有時會存在對自由制度的顛覆或威脅。
自由文明是高級文明,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對社會成員有高的素質要求。
從另壹角度,如果社會成員能夠依據自由原理與自由制度去運行自由制度,那麽在自由制度的社會實踐中,社會成員就會學會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學會如何運行自由制度,這樣社會成員的素質會得到提升。
這如學習電腦,只要願意學,人就可以學會。盡管電腦不是中國的發明,但它是壹個世界意義的資源,是全世界的人可以共享的。
2008-9-18
第 10 章 自由理性與自由意誌
在確立自由制度之後,政府是有限政府,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會消除。在自由制度,從這個意義講,對自由的威脅不是政府,盡管政府依然是對自由的最大威脅。
人在享有積極自由時,在可以自由行為時,依然存在對自由的威脅。
如果自由存在不是理性存在,是非理性的壹種存在,那麽人的社會行為會威脅或破壞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如果人具備自由理性時,那麽人在自由行為時,可以理性判斷在什麽情況,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在什麽情況,社會存在不是自由意義的壹種存在。
60
03. 3
60
人要享有個人自由,要自由行為,壹是人要具備自由理性。當人具備自由理性時,可以消除對自由的威脅或破壞。這時,人是在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是在享有個人自由,不是對自由的威脅。
壹方面,人可以理性享有個人自由,是自由行為,不是威脅自由。二是具備自由理性時,可以明確告訴,什麽是自由行為。
人的自由行為,壹是理性判斷,二是人在自由行為時,但是依然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幹擾或阻撓,因此,自由意味自由意誌。
人的個人自由的社會存在(或自由存在)包含兩個方面,壹是自由理性,二是自由意誌。
在自由意誌存在時,自由行為可以成為社會存在,會成為自由意義的壹種存在。
人具備自由理性,並不意味人是在享有個人自由,並不意味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
人在依據自由理性在理性判斷之後,第二步是自由行為的過程,是個人自由的實現或完成,這會存在自由意誌。
當人存在自由意誌時,人可以排除對自由的威脅或幹擾。
2008-9-18
第 11 章 個人自由與自由制度
從具體意義講,自由是個人自由,也可以泛指政治自由。
要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需要確立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消極自由是免受奴役,如何免受奴役,需要確立免受奴役的法律制度或社會制度。
根據自由社會的社會經驗,要使人能夠免受奴役或強制,需要限制政府能夠政治奴役或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
61
03. 3
61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在人享有積極自由時,依然會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威脅或破壞。人在自由行為時,如果存在對自由的誤解或曲解,會存在假自由或非自由的社會存在,或是放任主義,或是非自由的某種存在。
放任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極端存在,非自由存在是反自由的存在。
自由是理性存在,是中庸存在。
在自由制度,在人享有積極自由時,會存在極端主義(或反自由主義)對自由的威脅,依然需要確立法律制度限制或禁止極端主義。
因此,需要確立能夠限制或制約極端主義的法律制度,這樣才會有可能限制或制約極端主義對自由的威脅。
要限制或控制對個人自由威脅的社會行為,需要限制或控制非自由的存在。
自由意味自由制度,這是其壹。其二,自由意味限制。
壹是自由制度是限制政府,這樣人可以享有消極自由。二是自由制度限制反自由主義,如放任主義,或極端主義,或反自由主義,這樣人可以享有積極自由。
反自由主義,是對自由的最大威脅。
自由主義承認各種不同的價值意義,自由主義只是為社會提供壹個平臺,自由社會是壹個平臺,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價值意義,但是有壹點事可以肯定,自由主義的平臺不能破壞,不能受到威脅。
如人在電腦上可以操作 word,可以操作 photoshop,可以操作各種不同的應用軟件,但是需要壹個平臺,這是 windows 操作系統,人需要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統,而且windows 操作系統不能受到破壞。如果存在病毒,破壞了 windows 操作系統,那麽其他應用軟件就不能操作,或者,如果 windows 操作系統是癱瘓,整個電腦系統就不能用了。
2008-9-18
62
03. 3
62
第 12 章 自由制度(二)
個人自由並不意味是放任主義,並不意味是無政府主義。
為了維護或保障人的自由存在,為了防止對自由的威脅或侵犯,在自由制度下,壹是不能存在專制政府,不能存在政府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這壹點西方自由主義有精確認識。
二是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需要政府的存在,但是民選的自治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
從積極的意義講,自由社會需要政府能夠維護或保障人的自由存在,需要政府能夠解除對自由的威脅或侵犯,因此,自由制度需要有限政府擔負自由職能,有限政府是自由的守夜人,這是中國自由主義對有限政府的壹點認識。
享有自由,不僅個人是自由,不僅是個人自治,而且社會或政府是自治組織,是自治政府。
在自由制度或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政治公共活動並不是某個政治集團的私有事務,而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事務,因此,政治公共活動是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負責。
政府是自治政府,是鄉村自治,是縣省自治,是國家的政府自治。
既然是自治政府,既然社會公共事務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負責,因此是民主選舉優秀人物代表社會成員組織政府,因此,從這個意義講,自由制度是自治制度。
2008-9-18
第 13 章 有限政府
自由承認政府的存在,自由承認國家或社會的存在。
63
03. 3
63
當政府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受到消除或限制之後,政府不在擁有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自由制度的民選政府是有限政府。
政府要做什麽,要擔負國家或政治公共事務的國家或政府責任。
不僅不能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而且在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為了使自由不受到威脅或侵犯,政府要擔負自由責任。政府要維護或保障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要維護或保障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威脅或侵犯。另壹點,政府要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
有限政府要做好的政府。
為了自由制度能夠正常運行,為了個人自由不會受到威脅或侵犯,需要政府承擔廣義的政府責任,不僅是行政機關的政府責任,而且是立法或司法機關的政府責任。
從消極自由的角度講,政府是有限政府,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政府是自由政府。
自由政府是維護或保障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政府要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政府要能夠維護或保障個人自由不受到威脅或侵犯。
但是只要有限政府是存在,就會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威脅。如果存在非自由價值,有限政府會演化為無限政府。
在自由座標上,政府權力的運行,積極的方面是擔負自由責任,在自由座標的正方向,不會成為自由的威脅者。
但是,需要限制政府可以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在自由座標的負方向,由於政府能夠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受到限制,因此,政府不會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威脅。
有限政府猶如個人自由的最後防線,是自由座標的負方向的最後壹點,只有把政府限制在最後防線之內,自由制度才會牢不可破,是堅實穩定。
2008-9-18
64
03. 3
64
第 14 章 政府需要優秀的人
在自由社會,如果政府存在非自由價值的人士,就有可能把有限政府演變為無限政府,就有可能把自由制度演化為專制制度,這時自由社會的壹個經驗。
有限政府需要優秀的人代表社會成員行使政府權力。
在自由制度,對自由的最大的威脅來自兩個方面,壹是有限政府的政府人員,二是非政府或民間的社會成員。
在自由制度,要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要使自由制度能夠穩定存在,需要社會成員能夠維護或捍衛自由。
在自由制度確立之後,依然會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的價值觀念,如此,會存在對自由制度的威脅。因此,要維護自由,需要限制或控制非自由或反自由的政治行為或社會行為。
自由意味限制,限制不是限制自由,而是限制非自由或反自由。
如果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較高,社會成員是優秀的自由公民,那麽政府人員會來自社會成員中的最優秀的人,是優秀的自由公民中的優秀的人。
只有社會成員是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自由公民,才會有可能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才會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壹。其二,就不會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的政府行為。
如果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較低,不僅自由制度不能正常運行,不僅不能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而且會有可能威脅自由制度。非自由或反自由的社會行為,會有可能威脅或顛覆自由制度.
如果社會成員是優秀的自由公民,政府人員會是最優秀或很優秀的人。如此,政府人員的政府行為不會威脅或顛覆自由制度。
65
03. 3
65
由於政府是自由的最大威脅,為了維護自由,壹是自由制度需要限制非自由,有限政府只能是正常運行自由制度,不能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的政府行為。壹是自由制度需要確立能夠消除或防止威脅個人自由的法律制度。
另壹方面,選擇最優秀的人擔任政府人員,如自由社會需要優秀的自由公民,政府人員需要最優秀的自由公民,這樣可以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會存在對自由制度的威脅或破壞。
這裏需要對非自由需要界定,非自由只是狹義意義的壹種界定,只是指不是正常享有個人自由的壹種存在,只是指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的壹種存在,不是指自由之外的其它價值意義。
自由社會容許各種不同的價值意義,但是自由社會只是壹個平臺,因此對於自由主義的平臺,在自由社會需要維護或保障,自由社會或自由制度不能受到威脅,這是最基本的壹點。
否則自由社會或自由制度會有可能受到顛覆。這是世界自由主義社會實踐與中國自由主義社會實踐的社會經驗。
退壹步講,如果自由價值真正意義是為社會成員普遍接受或認同,社會成員也不會接受反自由的價值觀念,相反是會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與自由制度。
2008-9-18
第 15 章 新聞自由
在專制制度,專制主義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不僅對社會成員實施政治奴役或思想奴役,而且對新聞(或出版)或言論實行管制或控制。
凡是有利於專制統治的思想言論,就會承認或允許公開發表或公布,凡是不利於專制統治的思想言論,就要壓制或限制社會成員的思想言論。
66
03. 3
66
在專制制度,新聞或媒體的思想言論只能是粉飾專制統治,只能是對專制主義者的奉承或吹棒。
如果社會成員要誠實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如果是批評或揭示社會問題,專制制度就不允許或不承認社會成員的思想言論的公開發表。
專制制度禁止或限制社會成員言說什麽,新聞媒體就不能言說什麽。
專制主義言說 2+1=3,社會成員或新聞媒體只能言說 2+1=3,而不能言說 1+2=3,不能言說 1+1+1=3,不能言說 x+y≥3。
當然在比較開明的專制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享有有限度的言論自由。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新聞媒體是可以自由言說的自由媒體,而不是某個政治集團的輿論工具。
既然新聞媒體是自由媒體,因此可以通過新聞媒體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不論是對社會問題的提出,還是對社會弊端的批評,或是對社會進步的思考。
個人能言說什麽,可以言說什麽,想言說什麽,可以言說什麽,不會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壓制或強制,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因此,—是不僅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不僅可以誠實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而且社會成員的思想言論是什麽,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及時獲知。
二是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獲知社會存在的真實存在,而不會存在虛假或粉飾的自欺欺人。
當社會成員可以享有新聞自由時,新聞媒體不會存在虛假或粉飾的愚弄社會成員的泡沫或垃圾,而是呈現在社會面前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面目。
當人類是赤身課體時,不能自欺欺人說自已穿了華麗的衣服,只能誠實面對真實存在,這樣才會有可能尋求如何穿上衣服,否則只能在自欺欺人的愚昧中赤身裸體。
但是,言論自由或新聞自由要把非自由的因素排除在外。
67
03. 3
67
盡管社會成員可以自由言說,但是不能造謠、中傷或誹謗,不能煽風點火。
盡管人可以自由言說,但是言論自由是以理性意義在言說,是真說,是實說,是好說,而不能胡說,不是瞎說,不是混說。
造謠、中傷或誹謗,煽風點火,或胡說,或瞎說,或混說,這不是人在享有言論自由,可以界定為人的非自由的壹種存在。
因此,享有言論自由,壹是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或正常理性,運用自由理性正常享有言論自由。二是自由制度或法律制度要限制非自由的某種存在。
2008-9-18
第 16 章 結社自由
只要人類生活是存在於社會公共生活中,人類就會出於不同的目的(或原因或需要),會自發願意結成不同的社團或政黨。
或是政治信仰,或是人生信仰或生活信仰,或是社會信仰,或是宗教信仰,或是學術流派或藝術流派,或是生活需要,或是愛好或興趣。
結社自由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任何政治集團的強制或控制,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蒙騙或誘騙,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脅迫或逼迫。
結社自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壹是結社自由不受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強制或於預,是社會成員可以享有的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二是結社自由不受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控制或禁止。
願意組建或參加什麽社團或政黨,是自由意義的結社自由,任何人或政治集團不能禁止或控制,這是結社自由的社會意義。
68
03. 3
68
但是,如果是反自由,或是威脅個人自由或自由制度,或是反和平、反人類、反生命的灰色社團,就需要限制或禁止。如暴力主義,恐怖主義等,這是任何社會需要限制或禁止的,這是文明意義的限制。
限制或控制非自由或反自由,限制或禁止反和平、反人類、反生命,並不是強制或於預人的個人自由,並不是破壞個人自由,並不是幹涉個人自由,而是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是維護或保障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是維護壹個社會的文明秩序,是維護壹個社會的社會穩定。
2008-9-18
第 17 章 自由觀念與自由行為
享有個人自由時,壹方面不能威脅自由,壹方面如何享有個人自由,會存在自由觀念的觀念問題。
自由行為與自由觀念有關,人的社會存在是觀念存在,人有什麽樣的價值觀念,就會有什麽樣的社會存在。人有什麽樣自由觀念,就會有什麽樣的自由存在。
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如何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與自由理性或自由能力相關,而且與自由觀念相關,在享有個人自由時,要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要能夠很好享有個人自由,需要認識自由觀念或自由價值。如要使用電腦,至少需要掌握享用電腦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電腦使用的方法,這樣人才會有可能使用電腦。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至少精確認識自由價值或自由觀念,要精確認識如何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這是自由價值或自由觀念的所指。
這樣,自由行為會在享有個人自由,而不是享有個人自由的非自由行為,不會是錯誤的自由行為。
69
03. 3
69
對自由價值的認識越精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的自由行為會越明確。
如果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如果自由觀念是模糊,自由行為或許會出現錯誤,自由行為會出現非自由的社會行為。如此,自由存在會有可能不是善的自由,而是惡的自由,自由結果不是建設意義的自由,而是破壞存在的自由,自由過程不是理性自由,不是真自由,而是非理性自由,是假自由。
如享有美食,盡管享用美食可以從不同層面選擇不同方式,但是有壹點是共同,盡管妳可以這樣享用,他可以那樣享用,如享有個人自由時,妳有妳的個人思想,他有他的自由思想,但是不論如何享有,享用美食存在營養問題。
如果具備營養知識,在享用美食時,壹是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會知道如何享用美食,如註意肉食與蔬菜的搭配,而且會知道如何享用美食有利健康。
因此,人只有精確認識自由價值,在享有個人自由時,自由行為會是在享有個人自由,如享用美食,不僅吃的很舒服,而且有利於健康。
人可以依據自由理性把握自由行為,在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過程中,在升華自由觀念,在提升自由行為的水準,如操作電腦那樣。 2008-6-6第 18 章 自由理性與自由能力自由是理性存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時,要依據自由理性控制自由行為,自由理性是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能力。
如此,人可以依據自由理性隨時調整自由行為,可以精確地理性把握自由行為,從而謀求自由行為的善的自由,無論是善的自由存在,還是善的自由結果。
但是,自由理性控制自由行為,要依據個人的自由資源,人要具備壹定的知識、才能、精神品格、智慧、教養,而且要依據所處的社會條件或生活環境。
70
03. 3
70
個人的自由資源泛指兩個方面,壹是個人具有的自由資源,是人的綜合素質。壹是個人可以控制或運用的社會環境。
自由理性是整合自由資源,這樣,人可以調整自由行為。是依據自由理性調整自由行為,可以最大可能尋求自由的善,或善的自由,可以最低限度降低自由的惡,或惡的自由。
不會威脅自由,自由行為是最大限度尋求個人利益,或個人的成功或幸福,或財富或快樂,或榮譽或名利等,同時是最低限度降低對個人利益的損害,這是自行為的自由結果。
人要依據個人的自由理性整合自由資源,不僅要整合個人的自由資源,如學識、能力,如精神品格、智慧、教養,而且要整合所處社會的自由資源,如社會環境,社會地位。
在分析個人的自由資源時(不論是個人的自由資源,還是社會的自由資源),人要依據自由理性作出最佳或最好的理性判斷,隨時調整個人的自由行為,從而尋求自由行為的自由結果的最大的善。
人控制自由行為的水平越高,人的自由理性水平會有越高。
自由理性水平越高,整合自由資源的水平越高,而且控制自由行為的水平越高。因此,自由理性是自由能力。
因此,享有個人自由的水平或境界,取決於人的自由能力。自由能力越高,享有個人自由的水平會越高,或者,自由理性水平越高,享有個人自由的水平會越高,。
2008-6-6
第 19 章 自由原則的平等
自由原則支配的自由社會,壹是不能存在政治特權,不能存在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不能存在政治宰制,消除政治特權或政治壟斷,二是意味平等。
平等意味政治平等,意味經濟平等,意味社會平等。
71
03. 3
71
自由原則提供政治意義的平等地位,任何人在機會平等時,是以誠實勞動謀求個人財富或個人利益。
任何人是自由存在,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不存在個人自由受到剝奪,不存在個人尋求的機會受到剝奪。
因此,在自由社會,只能在自由原則中,在享有個人自由時,是謀求個人意義的長遠利益,不能奢望自由原則直接給個人帶來壹定利益。
對自由原則或自由主義不能理想化,不能過於苛求。
2008-6-13
第 20 章 自治制度與自由制度
如果廢除奴役,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人是自由存在,但是自由意味什麽,自由意味自治,個人意義是個人自治,社會意義是政治自治,如村自治、縣自治、省自治,是國家自治。
自由並不意味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並不意味是放任主義的個人自由,自由意味自治。
自由是人的高級層面的社會存在,不僅可以達成個人自治,而且在人類的共同存在的社會意義,社會組成是自治,社會需要組成自治政府,社會需要自治制度。
自己要管理自己,壹個村、壹個縣,壹個省的共同存在,是自治存在,是自治政府,是自治制度。
自治政府是聯合,是聯合之後組成的政府,自治政府不是管制人,而是自治,自治村是做好壹個村的事,自治縣做好壹個縣的事,這是共同利益,這是共同存在,這是聯合自治。
因此,自由制度意味自治制度。
72
03. 3
72
自由制度是享有政治自由,如何享有政治自由,是社會或個人達成自治,不僅是個人自治,而且是社會自治。
2008-6-23
第 21 章 自由與強制
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壹是非自由或反自由的存在,如果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不能達到完全的理性層面,如果社會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那麽自由制度如何防止。
如記者,享有新聞自由,記者可以真實報道他的新聞,可以對時事作出評論,這是個人自由,不受強制。
但是,如果記者是違背個人自由,如果是用記者身份在造謠,在中傷,在攻擊他人,這並不是個人自由,這是非自由的壹種存在。
因此,強制是必需,但是這裏的強制,並不是強制人,並不是奴役人,而是在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為確保能夠充分享有個人自由,為了維護個人自由,為了維護自由制度的正常存在,對於非自由或反自由需要采取強制或控制。
如果不存在必要的強制,如果承認非自由或反自由的存在,就不可能確定良好的自由秩序,這是其壹。
其二,盡管自由是高級文明,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但是享有個人自由,不僅是純粹意義的享有個人自由,從社會意義,是要提升壹個社會的文明質量。
自由文明需要文明制度,需要文明秩序,如果自由承認社會存在,如果自由承認制度存在。
73
03. 3
73
由於不同原因,會存在非文明或反文明,如反人類、反和平,反生命,這是對於文明意義的威脅,因此文明制度需要強制。
在自由制度,要構建完善的文明存在,自由社會需要強制,這種形式的強制是任何社會的共同存在,在自由社會依然存在。
人類文明的文明存在是如此,如誠信存在,如果是自覺,這是文明,如果不是自覺,存在欺詐,欺詐就要受到強制。如果用假冒偽劣商品欺瞞,難道不需要強制嗎?難道不受到法律制裁嗎?
要確保文明制度的文明秩序,社會需要強制,這種強制不是自由的強制,而是社會強制,是文明意義的壹種強制。
從消極意義,沒有強制,就沒有文明,沒有強制,就沒有秩序,因此自由承認公共強制。
2008-6-23
第 22 章 自由制度與法律制度
自由制度需要法律制度的確定,在西方的自由社會,自由制度的完善確定,為人類社會的自由制度提供了成熟的經驗或思想。
自由社會是民主社會,是法治社會,這是相互關聯,從自由原理出發,自由制度包含兩個內容。
壹是維護或保障人可以充分享有個人自由。要享有個人自由,需要什麽保障。享有個人自由時,自由存在自由秩序,自由存在自由制度。
這需要法律制度,自由制度通過法律制度的確定,個人自由會受到法律制度的堅實保障,這是其壹。
74
03. 3
74
其二,自由精神與法律精神是共同價值,就是法律制度要體現自由精神。
如社會公正或正義,並不是意識存在,並不只是人文精神,而應該是社會存在,而應該是事實存在,應該是社會現實。只有通過法律制度確定社會公正,壹個社會才會存在公正意義。
要享有個人自由,需要自由制度的法律制度,這時,人在享有個人自由,在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這是自由制度在其生成自由,這是自由制度的法律制度在生成自由。
在正常享有個人自由時,在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時,在自由制度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人在充分享有個人自由,並且是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樣,就會存在自由秩序,就會存在自由制度,自由制度是現實存在,是事實存在,可以解釋為自由空間,這是自由在生成自由秩序與自由制度。
自由包含另壹個內涵,是自由不能受到威脅,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侵犯。這是自由制度的內容,因此需要確定法律制度。
從自由的兩個意義,不論是保障人的個人自由,還是禁止對個人自由的威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
2008-6-24
第 23 章 自由與非自由
要享有個人自由,壹是對自由要有精確解釋,二是在自由之外,不能正常享有個人自由的壹種存在,可以解釋為非自由。
可以對非自由作出明確界定,如強制或奴役,如幹預與幹涉,如對自由的威脅。
要享有個人自由,要確定完善意義的自由制度。
75
03. 3
75
對自由的解釋,壹是要精確,如古典自由主義對自由的解釋。二是要嚴格,只有對自由有精確解釋,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才會明確什麽是自由,才會明確什麽不是自由。
享有個人自由時,不僅是自由存在,而且要把非自由排除在外。非自由是對自由的威脅、幹擾、損害。
自由文明是自由社會的核心價值,但是自由文明並不能同文明相分離,需要尋求社會意義的綜合文明。
非自由只是相對自由的價值定位,非自由在寬泛意義,可以指自由價值之外的文明價值,如果自由價值與文明價值相兼容,非自由不會威脅自由,這是寬泛意義,如正義是文明價值,但不是自由價值。
從狹義解釋,非自由可以特指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可以特指反人道,反理性,反人性。
2008-6-24
第 6 部分 個人自治
第 1 章 自利與利他
人性具有自利的壹面,同時具有利他的壹面,如硬幣的兩面,這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自由主義思想家對人性的認識是從人性存在自利的基本事實出發,因此,認為人能夠自治,需要自治。
自治的人不需要犧牲,自己不犧牲自我利益,他人不犧牲他的利益(要求他人犧牲個人利益是壹種自私)。
自治的不會為了個人利益損害他的利益,反對他人為了他的個人利益而損害我的利益.
76
03. 3
76
由於人性中具有利他的壹面,因此,精英人物應該或能夠為他或社會公共利益而奉獻或犧牲(只是在特殊情況,需要犧牲),社會需要精英人物為社會成員來服務。
只要合乎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不論是自利,還是利他,人性的多元應受到尊重或接納,價值觀念的多元應受到尊重或接納。
不論是自利,還是利他,只要是人性的自然存在,應該承認或尊重人性存在的多元性。
在自由社會,由於自利或自治,不能反對或否定利他,如果不承認或不接納利他,壹個社會會出現偏差。
2005-8-29
第 2 章 獨立、自治與合作
在人與人或社會的合作關系中,人不僅可以謀求個人利益,同時承認或允許他謀求他的個人利益,而不是只尋求我的個人利益,而不顧及他的個人利益。
獨立精神,是指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獨立的人格精神,是個人自治。
具有獨立精神的人,能夠自治的人,不依附於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屈從於任何個人或組織。
獨立的人或自治的人是對自我的完全負責,如此,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不受任何個人或組織的強制或幹預。
獨立的人不依附權勢,不屈從世俗壓力。
因此,合作精神是獨立的人所具有的基本的精神品格。
77
03. 3
77
合作關系是合作的人在合作中,謀求各自的個人利益,同時合作的人是以不損害其它合作人的個人利益為前提。
不是合作關系的依附關系,只是謀求個人利益,如此,不會顧及他或社會或團體的利益,所以,就會存在損害他或社會的利益。
如果人依附於某個人或某個組織,人不會具有獨立意識或獨立品格,不具有個人自治的基本能力或基本責任,就不能實現個人自治,既然不能實現個人自治,就不會對自我負責。
如此,依附他或某個組織的人就會缺乏基本的道德感。
只有人實現個人自治時,只有人對自我是完全負責時,人才會有可能產生道德感.
合作是謀求合作各方的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各方的個人利益要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
2005-8-31
第 3 章 自由選擇
社會不存在統壹的思想或價值觀念,社會不應該存在統壹的思想或價值觀念,社會可以存在或應該存在的是思想或價值觀念的多元與差異。
只有存在思想或價值觀念的差異與多元,才會有可能存在自由選擇。
在能夠自由選擇時,個體生命可以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人格精神,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價值觀念尋求生命的幸福或成功,尋求生命的價值或意義。
生命的幸福或成功,生命的價值或意義,我只能是我的思想或價值觀念,這是思想或價值觀念的差異與多元。
這時,個體生命具有不受任何外部力量強制的獨立性,個體生命是獨立,是自由。
是依我思而行,是依我意而行。相反,如果受到他的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人就是不幸或痛苦。
78
03. 3
78
自治的人是獨立的人,是自由的人,自治的人是獨立的個體,是自由的個體,自治的人具有獨立性。
如此,人才會有可能自由選擇,才會有可能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獨立的人格精神。
2005-9-16
第 4 章 自利與利他的和諧
自利是個人對自我的負責,而不是要求他人(或某個組織)對我的負責。
如此,對個人的行為過程或行為結果要完全由自我負責。
個人自治,由於是試錯過程,因此,人可以及時調整個人行為尋求善的結果,在自我調適中尋求個人的幸福或成功,尋求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由於人性的自利,人能夠完全對自我負責。在尋求成功或幸福的過程中,同時又具有利他的壹面,自利的同時又利他,在利他的同時又自利。
既然自利而又利他,利他而又自利,就要尋求自利與利他之間的和諧或平衡。
但是,在自利與利他的過程中,人存在的基本條件是自利,是完全的自我負責,只有具備這個條件,人才會有可能利他,在利他時會有可能是利他。
如果不能完全自我負責,但又想利他,不僅不能利他,反而會形成自私,不僅不能利他,反而會損害或傷害他人。
因此,在自利而利他時,會出現三種情況,壹是在自利而又利他時,行為結果是利他,在利他時,是有利於他。
二是在利他時,既無害於他,也無利於他。有利他的願望,但無利他的結果,既無害於他人,但也不是利於他人。因此,既不是善,也不是惡。
79
03. 3
79
三是在利他時,不僅無利於他人,反而損害或傷害於他人。
2005-10-6
第 5 章 個人自治
在專制社會,由於個人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個人不能達成個人自治。
在自由社會,由於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可以達成個人自治。
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是能夠操控個人的社會存在,而且能夠對個人的社會存在可以負責,因此,人可以能夠依據個人意願尋求個人價值,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尋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如此,人可以達成個人自治。
個人是社會中最基本的獨立原子,在社會中的社會存在,是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獨立個體,是能夠達成個人自治的獨立個體。
2006-04-19
第 6 章 自利主義的言說
自由主義承認人的自由,在人是自由時,人性的存在是自由存在,而不是由於受到強制或壓制或奴役時的扭曲或變異存在。
既然人性的存在是自然存在,因此,人性的自利是人性在自然存在時,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既然自利主義是個人自治,因此,自利主義是個人對個人命運的負責。
80
03. 3
80
壹是純粹的自利主義,是消極的自利主義,是保守的自利主義,這種自利主義只是追求個人自利,只是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
既不利他,但不損害他人,只是純粹的自利,這是消極的自利主義,是保守的自利主義。
壹是積極的自利主義,這種自利主義在自利時,會利他。
不僅不會損害他,不僅只是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而是在個人自利時,又能夠利他,積極的自利主義是自利而又利他,因此,自利主義存在兩種類型或形式。
但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在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時,會損害他,這是自私。可見,自利主義最基本的價值底線或道德底線是不自私,而是自利。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的絕大多數是自利主義者,自利主義會受到自由社會的普遍承認或接納,而不是受到排斥或壓制。
盡管自利主義並不是如利他主義是高尚境界,是神性境界,但是它是人的境界,是生活境界,是平常境界。
盡管自利主義是自由社會中人的生活狀態,但是自由社會依然需要利他的存在,因為社會存在有的人需要同類的幫助,或濟助或支持。
由此可見,自利主義與利己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利主義只是個人自治,是個人主義的自我追求與完善,而且存在普遍意義的公共價值或意義。
但是,利己主義只是自我主義,僅僅單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利益的尋求,只要是對我的利益有利就可行,並不關註他的存在或利益,而且並不存在社會公共價值或意義。
2008-9-19
第 7 章 利他主義的存在
81
03. 3
81
既然自由社會承認人性的自然存在,因此,不僅要承認或接納人性的自利(或自利主義),而且要承認或接納人性的利他(或利他主義)。
盡管利他(或利他主義)只是存在社會成員中的少數人,但是社會要承認或接納利他(或利他主義),只有承認或接納人性的自利,並且承認或接納人性的利他,社會的自由選擇是中庸選擇。
利他主義有兩種類型或形式,壹是利他而又自利,這是保守是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的價值理念是利他,利他主義的基本底線是利他,由於是利他,因此利他主義,不會損害他)。
壹種情況是純粹的利他,是純粹的利他主義,是在利他中實現生命價值或意義,利他主義把利他視為生命快樂或幸福。
利他主義的利他,壹般有兩種情況,壹種情況的利他是利於具體的人,這種利他在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
壹種情況的利他並不是幫助或支持具體的某個人,而是抽象的人或人類或社會。
在自利時,當大多數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平常生活時,要尊敬(或承認或接納)利他,要尊敬(或承認或接納)為人類的進化而奮鬥的社會精英。
哈耶克認為利他是人性的原始人性,這或許有點偏激。壹個社會的人,首先是個人自利,是個人自治,是人的自我負責,而不是他對我的負責。但是在壹個社會,會存在那些需要他人幫助或支持的人,因此,人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利他存在的社會意義。
況且壹個社會需要那些為國為民,為社會或國家,謀求社會進步的精英人物,這時最高層面的利他,如果壹個社會缺失這種意義的崇高的神聖的社會道義,那麽壹個社會是沒有希望或前途的。
82
03. 3
82
2008-9-19
第 8 章 生命軌跡
既然是個人自治,因此,個人不在或不能受他的強制或奴役,個人不在或不能受他的操控。
當人是自由行事或自由行為時,當人對個人命運完全負責時,是人依據(或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或思想邏輯。
盡管個人可以個人自治,可以完全操控個人命運,可以最大努力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個人思想或個人意誌或個人意願),但是會存在他對個人自治的幹擾。
如果人是在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那麽生命軌跡是個人的生命邏輯的生命軌跡,生命軌跡是個人自治的生命軌跡。
如果能夠實現高度的個人自治,那麽人需要具有完全的(或高度的)個人自治的自治能力,因此,人能夠排除外部因素的幹擾或困擾,只是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可以完全自由行事或自由行為。
2008-9-19
第 7 部分 善的自由
第 9 章 建設意義的自由與破壞存在的自由
好的結果是建設意義,不好或壞的結果是破壞存在,從這個意義講,自由結果,壹是建設意義的自由,二是破壞存在的自由。
83
03. 3
83
即使人具有高度的自由理性,具有卓越的自由能力,盡管人是試圖尋求在享有個人自由時,是依據自由理性控制社會行為,是試圖避免不好或壞的自由結果,是試圖尋求好的自由結果,即使如此,但是,依然不能排除不好或壞的結果,這是人的理性局限。
如此,如果能夠理性認識自由結果的分野,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壹是人不會迷信理性,不能以為只要具有高度的自由理性或知識理性,具有卓越的自由能力,自由行為壹定是好的結果,壹定是建設意義。
二是要相信自由理性,盡管人的理性是有限,不可避免會存在不好或壞的自由結果,但是人只能依據人的理性。
要相信自由理性,要提高自由理性,要提高自由能力,如此,至少可以把不好或壞的結果降到最低水平,這是重要的方面。
人的自由理性的自由水平越高,自由能力的能力水平越高,這樣,破壞存在的自由的社會存在會越小。
人的自由理性的理性水平越低,自由能力的水平越低,那麽,破壞存在的自由存在會越大或越多,不僅是對自由的破壞,不僅是對自由理性的自由結果的破壞,而且會破壞或危害或損害人類或社會。
如此,人要提高自由理性的理性水平,要提高自由能力的能力水平,盡可能把破壞存在的自由結果降到最低鹹度,這是其壹。
其二,人對自由結果的理性認識,可以避免對自由的曲解或誤解,自由並不是至善至美,盡管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但是要承擔破壞存在的自由結果。
不能由於存在破壞存在的自由結果而否定個人自由,不能由於壹葉障目而拋棄個人自由,能夠享有個人自由並不容易,這是其壹。
其二,人要能夠很好享有個人自由更是不易。
84
03. 3
84
2008-6-5,
第 11 章 自由與正義
自由價值與公正價值是兼容,自由價值與正義價值是兼容。
強制或奴役是惡,自由價值是正義價值,實現自由的價值意義,就是實現自由的正義價值。
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這是正義,如果是威脅個人自由,如果是侵犯個人自由,這是邪惡。
自由是正義價值,和平是正義價值,平等是正義價值,公正是正義價值。誠信是正義價值,寬容是正義價值,愛是正義價值。
如果正義價值與自由價值是兼容,那麽自由制度會兼容正義制度,從自由意義,自由制度是正義制度,從文明意義,自由制度必須確定正義制度。
自由制度的制度精神,壹方面是正義精神,自由制度要通過法律制度確定正義制度。
文明精神,從幸福意義講,人可以享有幸福,可以生活快樂,生活是和諧、幸福、善良、愛,這是制度文明,這需要法律制度在保障或維護。
如果善或愛受到驅逐,受到拋棄,相反存在的是仇視,是敵視,是醜惡的泛濫,壹個社會不會存在文明意義,社會只是愚蠢、仇視、醜惡。
自由制度要兼容正義制度,要兼容文明制度,而且這個文明制度是涉及文明精神的各個方面,是自由社會的綜合文明。
從中國自由主義的自由觀念出發,自由價值必須附加文明價值,自由制度必須附加文明制度,而且這個文明價值,是社會意義的綜合文明的文明價值。
85
03. 3
85
這是自由社會的持續文明的文明進化,是自由社會的綜合文明的文明提升,這也是任何壹個社會對文明意義的綜合提升。
2008-6-24
第 12 章 自由文明
自由文明從兩個意義可以解釋,壹是自由是文明,自由制度確定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文明制度,這是自由文明。
從廣義意義講,自由文明包含寬泛意義的文明意義,自由文明是社會文明的文明平臺,如電腦的 windows 操作平臺。
如果把自由文明比喻的 windows 操作平臺,那麽社會文明的文明存在是不同的應用軟件。
如果自由文明只是單純意義的自由文明,只是訴求人類自由,如 windows 操作系統只是操作意義,不是尋求應用軟件的綜合兼容,那麽它的應用意義是有限。
在自由社會要尋求其它文明意義。
自由文明必須附加社會文明的文明意義,是尋求人類社會的文明進化,是提升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
自由文明要尋求社會文明的綜合文明的文明意義,要提升自由社會的綜合文明的文明程度。
壹是自由制度與文明制度的兼容存在,如電腦軟件的兼容操作,自由制度不會同文明制度存在沖突。
二是文明制度不能威脅自由制度,自由制度不能同文明制度存在沖突,只能存在兼容.
86
03. 3
86
因此,壹是尋求自由文明的綜合文明,要尋求綜合文明的提升。
二是提升自由社會的文明程度,要尋求綜合文明的平衡發展,要尋求綜合文明的文明提升。
2008-6-24
第 13 章 自由主義的評價
當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認識在深入之後,如中國人學習 windows 操作系統之後,中國人要構建中國自由主義,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自由文明。
不僅在哲學層面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為中國的自由文明提供中國思想,提供中國智慧,而且對自由主義要作出合理評價。
自由是消極意義的思想價值,自由意味免受強制或奴役,因此,自由主義是壹個保守思想,是壹個消極價值,這壹點西方自由主義有壹定認識,因此,從消極意義,自由又是壹個積極價值,因為人可以免受奴役或強制。
既使在中國,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自由精神,但是中國的自由精神是消極意義,如中國古代隱士的自由存在。
從人類文明的進化意義講,自由文明並不是最高意義的完善意義,人類文明還未達到最高意義的完善意義的文明程度,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要對自由文明作出合理認識,而不至於存在偏激傾向的極端主義,不會存在理想主義的烏托邦。
對自由社會,對自由或個人自由,不能苛求,只能從現實意義來認識,只能從人類文明的文明程度來認識。
87
03. 3
87
從個人的社會意義,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是自由存在,人是自由人,是積極自由的壹種尋求,但是從嚴格意義,人如何才能享有個人自由,或者,什麽樣的人的存在才是自由人的存在,因此,人要享有個人自由,人要有理性,這是最基本的壹點,如此,人的自由存在,人是善行,而不是惡性,就是不能威脅他的個人自由,不能危害社會或人類,這是善的自由,或是自由的善,這是最基本的壹點。
另外,人在自由時,是尋求人的價值意義,因此,是尋求好的結果,是對個人與社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壞的結果,這是真自由,這是建設意義的自由,這也是自由的善,這是基本的壹點。另壹方面也說明,自由會存在壞的結果,這是不可避免,但是作為自由人,是盡可能尋求自由的善,是盡可能尋求好的意義。
自由本身也不是盡善盡美,人只能認識自由的價值意義,盡可能是好的享有個人自由,人做到這壹點,至少對人是有積極意義。
另壹方面,個人自由是人的存在價值的壹種確定,作為獨立的人,可以享有自由意義的個人特權,這至少是現代文明的人類世界,人的存在意義的最好的價值意義。
因此,通過上面有關內容的討論,自由意味理性,意味善,意味責任,意味美德,就是說,自由的人,應該是有理性的人,是有道德的人,是有教養或素養的人。從壹個角度,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在個人自治的實踐中,人會成為壹個有理性的人,壹個有道德的人,壹個有教養的人。
2008-6-25
第 8 部分 自由觀念的區別
第 1 章 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與西方人的自由
陶淵明式的歸隱鄉裏代表了中國人的壹種自由觀念。
88
03. 3
88
由此可見,中國人追求自由,不是追求或向往社會意義的個人自由,不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求享有個人自由,追求自由的方式是逃避現實,是在現實社會之外追求個人自由,這也是人的壹種局限,但可以說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的不同,也說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
逃避現實社會之外,而歸隱鄉間或山林,在鄉間或山林中追求或享有個人自由,這是中國人(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
歷代中國文人以陶淵明的歸隱鄉裏為楷模,歸隱鄉間或山林中,因此中國文人在文化傳統的熏陶下忽視了壹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現實社會中尋求享有個人自由,沒有思考在什麽樣的社會現實(或社會制度)下,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不是如西方人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求追求個人自由,這是其壹。中國人的自由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而不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這是其二。
西方人的自由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而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是普遍意義的個人自由,是所有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
如此,西方人是尋求在具備什麽社會制度,人可以享有生命自由或個人自由,這是其三。
中國人的原子化的個人自由是貴族自由,是貴族追求個人自由的方式,而西方人的社會化的個人自由是平民自由,是平民追求個人自由的方式。
因此,西方人的自由觀念,其壹,是具有社會性,是普遍意義的社會性的個人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
其二,由於西方人是尋求在現實社會條件下,社會成員能夠享有的個人自由,因此,西方人的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
其三,由於西方人的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因此,是以積極方式尋求如何享有個人自由。
89
03. 3
89
另壹方面,中國人追求精神自由,中國文人選擇的最佳生活方式,是歸隱鄉間或山林,在鄉間或山林中,人與大自然融為壹體,與天地同在。
這裏只是比較分析,只是學理意義的壹種分析,並不是責難什麽,的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於西方人,這或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重要的壹點。2008-9-20第 2 章 中國人對自由的認知寬泛意義界定自由的含義,自由可以界定為三個方面,壹是自由可以解釋為生命自由,二是自由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三是自由可以解釋為政治自由。
自由是指免受強制或強迫,是指免受奴役或蒙昧。
人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盡管生命存在不是自然生命的存在,而是政治生命的社會存在。
如果存在強制或強迫,如果存在奴役或蒙昧,生命存在是不自由,因此生命存在不能享有免受強制或強迫的生命自由,不能享有免受奴役或蒙昧的生命自由,這是其壹。
只要是生命存在,只要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因此,生命存在是自由生命的社會存在,生命是自由生命,生命是自由存在。
其二,在受到強制或強迫時,在受到奴役或蒙昧時,由於生命存在不是自由存在,不是自由生命的社會存在,生命不是自由生命,因此,人不能享有人性尊嚴或生命尊嚴。
如此,自由是生命自由,自由是自由生命。
如果受到強制或強迫,人的社會存在不是自由的個人存在,人的社會存在不能享有個人自由,社會存在不是自由人的存在,如此,自由是個人自由。
但是,人的社會存在是政治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政治生命,因此,在社會存在中,人的存在要享有政治自由。
90
03. 3
90
如果受到強制或強迫,如果受到奴役或蒙昧,那麽人不僅不能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不能享有政治自由。如不能享有選舉權,不能享有集會或結社的自由,不能享有自由言說的自由,不能享有思想自由,不能享有出版自由等。
當個人自由擴大於社會存在的政治權力時,社會存在享有的自由(或個人自由)是政治自由,因此,從這個意義,自由是政治自由,個人自由是政治自由。
這只是我的個人意義對自由的認知。
2008-9-20
第 3 章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與古代中國人的自由在中國古典社會存在自由精神,存在對自由的追求,但是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現代中國人,而且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西方人。
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其壹,生命自由是生命存在的精神自由(靈魂自由或思想自由)。
其二,生命存在的生命自由包括個人自由(或人身自由)。
生命自由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生命存在的精神自由。
魏晉名士的放浪形骸,是生命存在的生命精神或個人精神在穿透禁錮或壓迫,是生命精神的自由存在,這是古代中國人對自由的壹點認識。
如歷代書法家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就是認同或接納魏晉名士的風流精神。
因此,古代中國人追求生命存在的精神自由,讓生命存在的精神存在是自由存在,而不是受到社會壓迫或禁錮。
91
03. 3
91
其二,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包含對個人自由的追求,如陶淵明的歸隱鄉裏是追求個人自由(包含精神自由),而且歷代文人不乏隱居者,是古代中國人對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認同。
西方人追求或實現社會化的個人自由的存在方式,追求個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
古代中國人追求個人自由的存在方式,不是尋求個人自由可以實現的社會制度,不是尋求普遍意義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方式,只是單純或消極追求個人意義的個人自由,這是犬儒主義的個人自由。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精神或自由觀念,壹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認同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因此,現代中國人對自由的認識要寬泛。
自由是生命自由,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存在。生命自由包括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或思想自由)與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兩個方面。
但是,現代中國人認同西方人的自由觀念,現代中國人的個人自由要寬泛,從政治意義講,個人自由可以解釋為政治自由,個人自由是個人存在的社會存在的政治自由,而且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
現代中國人的個人自由,是尋求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制度,是尋求個人自由的積極方式。比較古代中國人與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要寬泛,而且要精確。
概括地說,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自由是生命自由,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存在。
生命自由是精神自由與個人自由,精神自由可以寬泛解釋為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或思想自由。
個人自由也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從社會意義或政治意義,可以解釋為政治自由。
92
03. 3
92
現代中國人的個人自由,是尋求個人自由的自由存在的自由制度。
2008-9-20
第 4 章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形成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是西方自由觀念的中國化,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中國化,可以解釋為西方自由主義在中國。
盡管西方人的自由觀念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直接的思想資源,但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是中國人在認同西方自由觀念時,是中國人註入了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而構建的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只是在零點,在零點向前只是走了壹小步,中國人仍未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盡管中國有自由主義傳統。
不僅需要從學理上構建中國自由主義,而且需要在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中,逐步積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中國經驗。
既然現代中國人認同個人自由,因此,現代中國人認同個人自由可以實現的自由制度。
中國人享有個人自由,可以註入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因此,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會存在中國智慧或中國經驗。
由於中國的本土思想資源存在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因此,現代中國人在認同西方自由觀念時,會尋求中國本土文化的思想資源,包含中國自由主義的思想資源。
壹個是中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依然會存在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中。
93
03. 3
93
壹個是自由主義可以與儒家思想結合或融合,形成儒家自由主義。儒家思想的君子哲學是自我完善,自由主義是個人自治,個人自治包含人的自我完善,因此,兩種思想學說存在融合的共同意義。
中國自由主義傳統可以證明儒家思想可以與自主義思想融合。
其壹,現代中國人認同西方人的自由觀念,是認同西方人的個人自由,因此,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
其二,現代中國人會認同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西方人的自由觀念。
2008-9-20
第 5 章 中國思想
中國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是自由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文化的融合,是自由主義在中國對傳統文化的文化改良。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確立的中國自由主義,是中國思想。
只有確定中國思想,可以說,是中國人在完成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思想的形成,文化資源是三個方面,壹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想,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三是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包含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資源。
中國思想是中國自由主義的思想目標,對於探索自由主義原理的人,對於探求自由主義在中國的政治理想的人,這是審慎思考的問題,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的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中國人的理性自信,是中國人的智慧自信。
如果中國人不能確立中國思想,就不能完全解決中國問題,不能完善把握中國命運。
94
03. 3
94
中國思想的確定,壹是中國思想家的文化探求,這是政治哲學家需要解決的哲學問題。
二中國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中國思想,需要政治家與思想家的文化梳理,這可以借鑒中國自由主義社會實踐的社會經驗,如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傳統,如臺灣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
中國思想,是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解讀,解讀自由主義會註入中國文化,註入中國智慧,註入中國思想,會形成中國人的完善的自由主義思想,而且是中國人獨特的自由主義思想。
壹是,中國思想是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新發展,二是中國思想是對自由主義的貢獻。
中國思想是中國道路,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實踐道路,中國思想可以把自由主義完成高度完善的自由制度。
2008-6-19
第 6 章 中國式自由
其壹,東方人與西方人的人性存在差異,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人性特質,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人性特質。
其二,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就同壹問題,就同壹價值,東方人有不同意義的思維智慧。
當中國人在接受西方自由主義時,盡管自由主義是西方的理性智慧或思想,是西方社會的自由主義的社會經驗。但是當自由主義在移植中國之後,當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有精確認識之後,在理性層面,不僅存在中國智慧,不僅存在中國思想,而且在存在層面,會存在中國方式。
95
03. 3
95
如愛情,是人性的基本存在,但是如何愛,愛的境界,盡管東西方存在共同的愛的價值,但是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愛的方式。
當中國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在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時,在構建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時,中國人會存在中國智慧,存在中國思想。
另壹方面,是中國人有中國方式,中國方式是指中國人如何享有自由。
中國式自由,從兩個方面可以解釋,壹是理性層面的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二是存在層面的中國方式,存在層面的中國方式,可以解釋為人性層面的中國方式。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人性特質,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只要中國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是對自由觀念的精確運用,中國人不可能如鸚鵡學舌那樣,是笨拙,是模仿,是機械,是簡單,是復制。
而是中國化的自由方式,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的自由方式,這是人性化的中國化,是以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在享有個人自由。
如臺球或足球比賽,存在共同的遊戲規則,如世界意義的自由制度的自由文明,但是中國人不同於美國人,中國人存在中國方式,美國人存在美國方式。
中國方式,壹是生命層面的人性層面,二是精神層面或靈魂層面的精神意義,這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
這裏的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是在自由社會或現代社會,可以生成的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從經驗意義,可以解釋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第三個層面是理性層面,是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
中國人要做的是自由觀念的中國化,不僅自由觀念同中國文化融合,達成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確定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這是中國智慧,這是中國思想。
96
03. 3
96
從意識層面,要享有個人自由,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要達成意識層面的壹種融合,是精神層面、靈魂層面、人性層面與理性層面的完善融合。
中國人的意識層面的壹種融合,從意識層面達成中國方式,如果意識存在與存在存在是融合,那麽中國人的自由存在,是中國方式。
它是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完善意義,是健全意義,是中國意義,這是中國人的自由存在的完善意義,健全意義,中國意義。
2008-6-23
第 9 部分 個人主義的中國式解說
第 1 章 自利與自私的界定
坐享其成的行為是自私行為,自己不求自利,而是要求他是利他。
個人主義的道德原則是自利,個人主義只是自利而利他,自利而不損人。
把個人的幸福和成功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謀求個人利益,這是自私。
在專制社會,社會倡導的是為官要為民做主的觀念,為官要為民謀求幸福或利益,這是在培植人的自私。
民主社會培植的是獨立精神,因為人具有獨立精神,因此協調人之間關系的是自由主義的道德原則,因此,要求人的自我負責(自利),而不是要求他為自己負責。
每個人有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的權利,這是天賦權利,但是在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時,在同他或社會發生關系時,是以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為前提。在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時,有益於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個人利益。
97
03. 3
97
人的吃飯有三種吃法,壹種吃法是自己端起飯碗吃,這就是人的自利,是個人依靠個人的誠實勞動(或才智)尋求個人的幸福或成功,是個人依靠個人的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壹種吃法是個人可以端起飯碗吃飯,但是自己並不端起飯碗吃飯,而是要求他人給他餵飯吃,這是自私。這就是個人不去勞動獲取社會財富,總是希望他人的賞賜或給予,如果他人不給,就會怨恨他人,這是乞討的方式。
壹種吃飯是個人沒有能力可以吃飯,由於個人的不同因素,個人不能靠個人努力獲取社會財富,這時,需要社會或他人的資助或幫助,這是特殊情況。因此壹個社會需要利他的存在,否則,壹個社會是冰冷。
有人責難個人主義的自利是自私,這是對個人主義的曲解,也是人的壹種無知,其實責難人的自利為自私的人,大多是自我主義,自我主義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奢望他人是圍著自己在轉,如果他人不為自己做些什麽,就指責他人是自私,不言而明,究竟誰是自私,自我主義才是真正的自私,因此自我主義是自私主義。
因此有必要把自利與自私區別開來。
個人主義是人的個人自治,是個人的自我負責,是個人的自我完善,是個人的自我發展,個人管好個人,個人做好個人的事,這對個人,對社會與他人,都是有利而無害,從道德意義,這是最高的善。
況且人的利他是人的自覺自願,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要求他人為自己服務,因為人要求他人為自己服務或做什麽,這是真正的自私。從這個意義,個人主義從來不會要求他人是利他,或是要求他人要為自己做些什麽,盡管個人主義在自利時,也是利他,難道這不是壹種高的生活境界。
98
03. 3
98
況且人與人之間的互利是雙方的互利,如果有人從來不為他人做些社麽,不是利他,而是壹味要求他人是要為自己做些什麽,這也不現實。
有的人總是責難他人的自私,其實是不明白什麽是自利與自私,而且責難他人是自私的人,其實只是把自利誤解為自私,而真正自私的正是自己,是自我主義的自私主義。
可以說,自我主義是中國人的人性劣性,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中國人是毒害其深,因為有的中國人身在其中並不自知,真正走出自我主義的思維模式的人,至少是有壹定修養的人,是對自我有批判意識的人,是壹個自我完善的人,是自強自立的人。
2005 年 1 月 5 日
第 2 章 個人主義的解說
個人主義在實現個體生命的自由發展中,在追求個體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中,是以有益於社會和有利於他人為基本出發點。
個人主義的最高價值取向是在追求個體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時,是有益於社會和有利於他。
最低限度是在維護個人利益時,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不損害他的個人利益。
極端利己主義或自私主義,在追求個人的價值和意義時,不惜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損害他的個人利益。
個人主義要求個體生命受到普遍尊重,要求社會為自由發展提供社會保障,同時要求個體生命免受他的侵犯,能夠讓個體生命享有生命尊嚴。
個人主義具有社會意識、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在實現個人價值和意義時,有益於社會和有利於他,即便是最低限度也是僅僅只是自利,而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損害他的利益。
99
03. 3
99
個人主義在個人、社會和他人之間尋求和諧或平衡關系,而不是對抗或敵對,個人主義反對社會和他對個體生命的強制或奴役,反對他對個體生命的侵犯或損害。
個人主義通過與社會或他的平等合作,尋求合作各方利益的最大限度地維護。
個人主義在維護個人利益時,需要與維護團體利益或他的利益的相壹致。
2004 年 11 月 23 日
第 3 章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
個人主義盡管是自由主義,但是個人主義不是無政府主義,不是原子主義。
個人主義關懷社會,關懷國家或天下,關懷人民或民眾。參與社會,參與國家,是愛國主義,是社群主義。
如果政府或社會(或群體)限制個人自由,個人主義要求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盡管個人主義是愛國主義或社群主義,但是政府不能妨礙或侵犯個人自由。
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壹是承認政府(或國家或社會)的存在,二是要求政府不能妨礙或侵犯個人自由。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或社群主義,是尋求個人與國家或社會之間,尋求個人與社群之間的和諧關系或平衡關系。
中國的個人主義是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或社群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的無政府主義(或原子主義)。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尋求國家或社會的自由、和平、繁榮,是尋求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的幸福、祥和、和諧。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自發的愛國主義,是自願的愛國主義,是自覺的愛國主義。
100
03. 3
100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愛國主義,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強制或幹預或幹涉。
二〇〇五年十壹月二十八日
第 4 章 面對自我
個人主義不會對他指手劃腳,或評頭論足,只是面對自己,把握自我的生命軌跡。
專制主義存在壹個惡習,是評點別人,是指責別人,是抵毀別人,是侮辱別人,是傷害別人。
由於指點他的人,不能自省,因此,不能合理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的生命軌跡。
個人主義的自省能力,不僅是理性(或聰明或智慧)的處世方式,同時能夠自己在生活中強大自己。
個人主義只是把握自我生命的生命軌跡,盡管有時挫折或傷害是社會或他所造成,但是個人主義不會憤恨或怨恨,不會攻擊或傷害社會或他。
如果把個人的成敗歸結為社會或他,而去攻擊或傷害社會或他,這是人的壹種愚蠢。
個人主義可以在社會中競爭,而且同社會或他會存在沖突,但是個人主義不會同他爭鬥。
個人主義面對社會或他的傷害,不會為此而痛苦或煩惱,這是個人主義的智慧原則。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四日
第 5 章 個人主義的合作
101
03. 3
101
個人主義在獨立自治,在個人可以支配個人生活時,個人主義並不是獨立於社會公共生活之外,個人主義並不是離群索居。
個人主義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實現個人自治,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尋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因此,個人主義在同他人或社會發生社會關系時,主張同他或社會的合作或協作。
人主義在個人自治時,倡導或尋求人與人之間的精誠合作,在合作關系中尋求合作各方的利益平衡。
壹是個人主義是個人自治或個人奮鬥,二是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的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合作意味合作各方的個人利益,能夠受到最大限度維護或滿足,不能存在為了某個人的個人利益而損害他的個人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在中國社會,要實現真正意義的合作,在於提升人的理性認識,因為在中國社會存在自我主義,自我主義盡管是同他或社會發生聯系,但是並不是合作關系,自我主義的利益尋求,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是單邊追求個人利益,而不在乎其它,並不是尋求合作雙方的利益平衡,不是尋求合作各方的個人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尋求。
自我主義的極端傾向是在尋求個人利益時,會損害他的個人利益,或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2008-3-15
第 6 章 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
102
03. 3
102
盡管西方人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價值,但是從社會意義,西方人是社群主義,這個社群主義,不是小集團,不是小社會,而是大社會,是尋求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文明存在。
個人主義並不會引發社會的碎片化,相反在承認個人自由,在個人自由受到普遍尊重時,個人主義尋求大的社群,尋求壹個社會是社會共同的文明意義。
中國人在認識個人主義時,要防止滑向極端個人主義,要防止滑向原子化的個人主義,要防止滑向無政府主義。
中國的社群主義是小集團,是小社會,是小社群,中國人的社群主義,從本質意義,是自私主義,並不是個人主義,是自我主義,不是自利主義。
西方的個人主義,從本質意義,盡管是個人主義,但是,是個人主義的社群主義,是在構建大社會,是在尋求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文明存在,這是大社群,這是大社會,這是大人類,這是人類立場,這是公共立場,這是社會立場,這是真正意義的個人主義的社群主義。
中國人的小集團,小社會,是原子化的社群主義,是集團化的社群主義,並不尋問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文明存在,並不尋問壹個社會的公共意義的文明意義,因此,不是人類化的社群主義,不是社會化的社群主義,不是文明化的社群主義。
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有機融合,壹是個人主義的社群主義,二是社群主義的個人主義。
2008-6-23
第 10 部分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第 1 章 直面中國
要誠實承認中國人的生存處境處於低級文明,要誠實承認中國文化的落後。
因此,中國人學習自由主義,不僅學習自由主義思想,而且學習自由主義的社會制度。
103
03. 3
103
沒有人甘願受奴役,沒有人甘願做奴隸,因此,不願受奴役的中國人,要坦然承認中國的政治文明落後於西方社會,坦然承認中國人的生存處境處於低級層面。
中國的社會文明已經落後於西方,但是中國人不能甘願落後於西方的社會文明,因此,中國人要學習西方社會,要在中國能夠建立西方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高級文明。
10/2/2005
第 2 章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在接受外來文化(或西方文化)時,存在兩種文化立場,壹是完全依據於外來文化,模仿或移植外來文化。
西方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復制,壹是低估了中國古典文化的思想資源的可開發性,壹是低估了現代中國人的智慧或思想。
第二種文化立場,是以中國人的視角有限度地接受自由主義思想,是以中國人的智性(或思想)理解自由主義思想,是中國化的自由主義,是把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切成碎片,撿能為中國人可以利用碎片接受,這種文化立場只是實用的功利主義。
中國人要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既不是復制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也不是切碎自由主義,這兩種文化立場無益於中國自由主義的構建,無益於中國自由主義的政治秩序的構建。
中國人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在中國依然是自由主義。
第三種文化立場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既然是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第壹中國的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不是中國化的自由主義。
第二是以中國人的智慧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要創造性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10403. 3
104
壹是充分開發中國古典文化的思想資源,把中國古典文化的思想資源融入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中。
二是以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這樣,中國的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如此,第壹,這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現代文明的構建,有益於構建憲政民主的政治秩序。
第二,有利於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構建。
在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的思想會融進自由主義的血脈中,會形成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甘肅蘭州市有個地方小吃是牛肉面,蘭州牛肉面是壹碗清湯,加上拉面,再調點辣椒即可。
蘭州的牛肉面傳入其它地方,但是各地的牛肉面吃法不同,某些地方只是把蘭州的牛肉面復制到本地。
武威人的吃法是在蘭州牛肉面的基礎上,在湯中加些菜(如蘿蔔、涼粉等),但是還是牛肉面。
武威的牛肉面是把蘭州牛肉面接受到武威後,融入了武威人的飲食習慣,這是牛肉面的武威化。
二〇〇五年十壹月二十五日
第 3 章 中國經驗
中國人在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的社會秩序(自由主義政治秩序、自由主義經濟秩序、自由主義道德秩序)的過程中,是以中國人的智慧或思想,在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社會秩序。
如果西方自由主義社會秩序是 1+2=3,那麽,以中國人的思想構建的中國自由主義社會秩序是 1+1+1=3,或 2+1=3。
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是以中國人的思想創造的中國自由主義,如此,中國的自由主義能夠為自由主義提供中國經驗。
自由主義的中國智慧是中國經驗,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中國經驗。
中國經驗,壹是對於中國社會的社會文明具有獨立價值或意義。
中國人是以中國人的思想創造性移植西方自由主義,其終極價值在於尋求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自由、和平、繁榮),在於尋求中國人的生活幸福(祥和、和諧、溫馨)。
二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中國經驗。
具有中國思想的中國自由主義,對於人類社會是獨特的中國經驗,會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參照。
在這方面,臺灣的自由主義社會實踐,已經是在積累中國經驗。
另壹方面,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可以為未來的中國的自由主義(如果中國可以實現自由主義的社會建構)的社會實踐提供壹定的社會經驗,當然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的思想資源。
11/30/2005
第 4 章 中國的文化資源
106
03. 3
106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是中國人創造性學習自由主義,是中國人在發展自由主義,因此,需要中國人的智慧或思想。
如此,要審慎面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中國人思想的文化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在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文化進程中,具有可開發的文化資源,古代中國人的思想在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文化進程中,依然具有思想價值。
我註六經,當我註入六經,當中國傳統文化註入自由主義,自由主義在中國是中國的自由主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其它流派思想的文化資源具有開發的思想價值),如果中國傳統文化註入自由主義,是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註入自由主義。
儒家思想註入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的儒家化,那麽中國自由主義,自由主義的中國化的主流是儒家自由主義。
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註入在中國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註入自由主義形成中國自由主義,知識精英可以完成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文化使命,可以完成中國傳統文化向中國現代文化轉型的文化使命。
但是,在自由主義儒家化的文化進程中,可以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其它思想資源註入自由主義,由此,中國的自由主義是中國的現代文化,這是其壹。其二是以現代中國人的思想發展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中國化,壹方面是開發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古代中國人的思想),壹方面是開發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資源,壹方面是運用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只有以現代中國人的思想註入自由主義,這樣,自由主義中國化才會是真正意義的中國化。
兩個方面的思想資源的文化整合,構建的中國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中國思想。
二〇〇六年壹月三日
107
03. 3
107
第 5 章 中國智慧
中國自由主義可以從兩方面可以解釋,壹是社會層面,壹是哲學層面,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社會的自由制度,可以依據西方的自由制度的社會經驗或哲學理論予以實施。如HACCP 計劃的實施,可以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
但是中國人構建自由制度,是在中國,這是其壹。其二,是中國人在構建。
只要中國人依據比較完善的自由制度的自由原理在理性實施,中國人完全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但是中國人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中國人的思想。
在社會層面,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要構建中國文明的自由文明,需要具有中國人的政治智慧,這是中國立場。
只要用中國人的智慧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在社會層面的實踐意義,中國會積累中國經驗,會積累中國思想,會積累中國智慧,會尋求中國制度,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在學理意義,是構建中國自由主義。
中國人積累中國智慧,積累中國經驗,不僅對人類社會具有中國文明的文明意義,而且對中國人能夠持久享有自由制度,是必需。
因此,中國人要真正享有自由制度,要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要構建中國自由主義,需要中國智慧,需要中國經驗,需要中國思想。
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傳統,臺灣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都為中國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積累了壹定的中國經驗。
2008-6-21
108
03. 3
108
第 6 章 中國思想
在學理層面,自由主義在中國,中國的自由主義,是中國思想,是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自由制度的中國思想。
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需要中國思想的思想支持,在哲學層面,中國思想家要完成中國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構建。
只有中國存在中國自由主義,才會有可能在社會層面,比較理性、比較從容能夠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
在中國自由制度的社會活動中,可以積累中國經驗,可以積累中國智慧,為中國思想的構建提供經驗意義,從經驗意義可以構建中國自由主義,可以構建中國思想。
中國思想是從兩個層面的思想構建,壹是哲學層面的自由原理,二是經驗層面的經驗提取。
中國思想是哲學層面,是指哲學層面的中國自由主義,這是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家完成的工作。
只有存在中國思想,在社會層面,在政治層面,中國自由制度的制度構建,才會做的好,才會成功,並且可以提供中國經驗,可以提供中國思想。
中國自由主義的構建,是中國人的共同責任,是共同任務,從經驗意義,是政治精英的智慧或思想,學理層面,是思想精英的理性智慧或思想。
2008-6-21
第 7 章 中國特質與人類意義
109
03. 3
109
中國自由主義存在兩個意義,壹是存在中國經驗,二是存在中國智慧。
中國智慧包含兩個方面,壹是社會意義的社會經驗,二是學理層面的中國智慧。
中國智慧,壹是中國文化的文化資源,把傳統文化的文化資源註入自由主義,壹是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智慧,壹是現代中國人的理性智慧。
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中國特質,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是中國人的生命特質,是中國人的靈魂特質。
中國特質,壹是對於中國文明的文明意義,是對中國的自由文明的文明意義。
中國人要構建自由主義的文明制度,需要中國思想,必須用中國思想在構建,從自由制度的制度文明講,在中國的自由制度中要註入中國特質。
這是文明意義的中國特質,是中國人的思想特質,是中國人的智慧特質。
如幾個歌手唱同壹首歌,壹個人的唱法不同與另壹個人,壹個人不同與另壹個人是個人特質,如果幾個人唱同壹首歌,唱法全是壹樣,不是藝術,不是歌唱,只是復制,人是工具,失去人的存在意義。
如果中國自由主義存在中國特質,壹是中國意義,是中國自由制度的文明意義,是中國人以中國智慧在享有個人自由。
中國特質具有人類意義,可以為自由制度提供中國經驗,提供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思想。
因此,中國特質,壹是中國意義,二是人類意義。
同樣是唱自由之歌,但是,中國人是用中國智慧在唱,是用中國思想在唱,是中國人的自由特質。
2008-6-23
第 8 章 自由憲章
110
03. 3
110
當人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類有自由訴求,當人類的大多數在享有自由文明時,中國人有享有個人自由的政治訴求。
自由訴求是人的天賦的基本權力,任何人或政黨不能壓制或剝奪。
奴役與強制,會使人的存在是奴隸狀態,使人的理性受到壓制,使人的精神受到遮蔽。
因此,自由訴求,是需求擁有人的尊嚴,是需求擁有人的理性。
在存在奴役或強制時,人的存在是非人存在,是殘缺存在,是異常或失常存在,會遭遇痛苦或苦難。
人有自由訴求,是需要擁有人的正常存在,是需要擁有人的健全存在,是需要擁有人的合理存在。
在強制或奴役存在時,使文明遭受破壞,使精神遭受荒漠或拋棄,如果文明精神遭遇歧視或壓制,如果社會文明在下滑時,人有自由文明的訴求。
在訴求自由時,人需要充分享有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有思想自由,有言論自由,有信仰自由,有教育自由和其它自由等,人能夠享有人的基本的自由權利。
在享有自由時,對自由的威脅或侵犯要受到禁止或限制,人不能受到任何人的奴役或強制或幹預。
在享有自由時,任何人的自由權利是平等存在,任何人並不擁有任何特權。
自由是善,強制是惡,奴役是惡。
善的自由要受到自由的保障,惡要受到自由的限制,對惡的限制是自由的必需。
在享有自由時,人是理性存在,自由意味文明意義,自由意味理性意義,因此,非文明要受到限制。
111
03. 3
111
自由承認政府存在,但是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不能奴役或強制社會成員,並且政府需要優秀的人來服務。
自由文明是附加人類文明的綜合文明,自由文明需要提升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而且是提升社會文明的綜合文明,這是自由的文明意義。
自由需要限制非文明,需要限制反文明。
自由是自由精神或自由價值,自由是自由制度。
自由意味尊嚴,在享有自由時,人是自由人,有尊嚴,有理性,有信仰,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有人性。
自由意味人的尊嚴,人是正常意義的人性尊嚴,是完善意義的生命尊嚴,是健全存在的精神尊嚴,是理性意義的理性尊嚴,是文明意義的人的尊嚴。
自由意味自治,是個人自治,是村自治,是縣自治,是省自治,是國家自治。
自由是社會意義的個人自由,是人類意義的政治自由。
在人享有自由時,在自治時,自由意味合作,自由意味協作。
自由意味尋求人類存在的共同意義,意味尋求合作中的個人存在。
自由並不意味對抗,並不意味分離,並不意味純粹個人化,自由尋求社會的和諧,尋求社會的平衡狀態。
自由意味尊重,意味寬容,在享有自由時,人依據理性在自由行動,人的自由受到普遍意義的尊重,人的自由行為受到寬容。
自由意味理性,人在享有自由時,壹個社會在運行自由制度時,人是依據理性在自由行動,人的自由存在是文明意義的自由享有,不是放任。
自由意味多元空間,意味自由空間,當人的理性是健全時,可以對人類思想作出完善意義的理性判斷。
112
03. 3
112
自由意味理性解放,人的理性可以免遭蠱惑或挑唆,可以使人免遭愚昧或蒙昧。
自由意味控制,人可以理性控制人的社會存在,是文明意義的提升,而不是下滑或威脅文明。
自由意味信仰自由,意味捍衛自由,當人的自由受到威脅時,人有權力捍衛自由,免遭自由受到威脅。
任何人的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威脅。自由制度與自由文明不能受到威脅,自由文明與人類文明不能受到威脅。
2008-6-25
第 9 章 儒家自由主義
如果自由主義成為自由中國的政治哲學,如果中國社會可以實現自由制度,這樣,壹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從自由主義的哲學思想,中國人可以確立中國自由主義。
二是在自由制度,除了政治秩序的自由原理,另壹個補充意義,是儒家思想,這是儒家思想與自由主義的組合。
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或文化在中國的文化生成,是儒家自由主義,自由中國的社會秩序,自由制度的文明秩序,需要依據兩個哲學原理。
壹是自由原理,這是自由制度的政治哲學。
壹是民主原理,這是民主理論的哲學原理。
壹是中國的現代思想,就是在自由社會,壹個基石是自由,壹個支柱是自由,壹個基石是民主,壹個支柱的民主,這是民主社會的兩大基石,在這個基石或支柱的周圍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這是民主社會的思想基石或基礎。
113
03. 3
113
人的社會存在,壹是政治意義,二是思想意義或精神意義或道德意義,思想意義與精神意義的文明秩序,是社會存在的高的文明意義。
儒家思想為古代中國的社會文明提供了完善的道德原理,2000 多年的中國社會,是儒家思想的哲學原理,孔子的儒家思想為中國人提供完善意義的道德價值。盡管現代人可以生成現代道德價值,但是在現代道德的文明生成中,儒家思想是壹個重要的思想支持。
民主制度與儒家思想並不沖突,而是補充,是生成,是融合。
儒家自由主義是儒家思想與自由主義原理的完善結合,中國自由主義,在狹義意義,可以解釋為儒家自由主義。
從政治意義,是自由主義,從道德意義,是現代意義的君子哲學。是現代社會的現代君子,這是儒家自由主義的基本內涵。
從個人意義,個人自由是個人自治,是個人依據個人意願在尋求個人幸福與成功,這個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因此,同儒家思想的自我修養的自我完善是融合。
從壹個意義講,儒家思想的君子修身,是人的自我完善,而人的自我完善,可以提升人的素養,人可以成為壹個有理性,有道德或美德,有教養的人,這本身就是個人自治,也是個人自治需要的壹個前提或條件,這時人在享有個人自由,人可以是好的意義在享有個人自由,就是只會尋求好的意義,只會尋求建設意義,可以把好的意義發揮到最大限度,同時會把壞的存在降到最低限度。
這是中國人對於享有個人自由的壹種解釋或認知,因此,儒家思想可以與自由主義融合,而且在現代社會,現代中國人可以融入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會成為壹個現代君子,會成為壹個中國自由主義的現代君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如論語、中庸)基本與自由主義思想價值不沖突,但是儒家思想的亞文化有的價值是自由的阻礙,因此儒家思想與自由主義的融合是壹個文化課題,這需要11403. 3
114
以自由主義價值為核心來審視儒家思想,把能夠生成自由價值的儒家思想提煉出來,但是阻礙自由的儒家價值(如亞文化價值)可以清除,可以說,儒家思想有的價值是腐朽、沒落的東西,這需要清除。
2008-5-19
第 11 部分 精神自由
第 1 章 自我奴役與生命自由
奴役包括社會奴役和自我奴役。社會奴役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思想奴役或精神奴役,二是政治奴役。
凡是受到社會奴役的人不是自由人的存在,只是物或工具的存在。因此受社會奴役的人不具有獨立意義,不是獨立的生命,不享有生命尊嚴。
自我奴役,是個體生命對自我生命的奴役,主要是自我的精神奴役。
能夠奴役個體生命的精神因素主要是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消極情緒等。
如果人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情緒在奴役或控制,那麽人的活動的唯壹目的或終極目標只是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
如此,在有名可求、有利可圖時,人才會從事某種活動。但是,在無名可求、無利可圖時,人就不會做或從事某種活動,即便某種活動有多麽崇高、神聖和正義。
這樣,個體生命是受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奴役或控制的工具,是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奴役或控制的奴隸,個體生命只是自我奴役的奴隸。
對於社會奴役,通過社會變革來消除社會奴役的枷鎖,人才會有可能使生命獲取生命自由,當生命享有生命自由時,生命享有生命尊嚴。
115
03. 3
115
自我奴役的消除或解除,依賴於自我解放或自我拯救。
當人不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消極情緒等所奴役或控制時,個體生命才是自由的生命,才具有生命的獨立意義,是獨立生命。這樣,人是自由的人,才具有生命尊嚴。
因此,人是依據理性精神支配個體生命,不是受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消極情緒等的奴役或控制的奴隸或工具。
人要控制或支配名利、地位、金錢、消極情緒等,依然需要個體生命持理性精神。
盡管人在社會之中,存在對名利、金錢、地位、榮譽的尋求,但是這不是唯壹目的,就是說,人不能為名利、地位、金錢、消極情緒等所控制,人是自由人,或者,人是可以控制人對於名利、地位、金錢等的尋求。
從壹個意義講,名利、地位、金錢只是人的自然產物,是人在從事某種活動中,是自然而然之所得,而不是人有意而為之。4/25/2005第 2 章 出世精神與自由境界出世精神是超脫精神,這是對世俗的壹種超脫,這是對社會或時代的壹種超脫,這是對生命存在的壹種超脫。
出世精神是對名利或金錢或地位的壹種超脫,介子推的精神品格是出世精神。
如果人的社會存在處於自由境界,壹是自由境界或自由狀態是人的精神自由。
當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境界時,人可以享有生命的快樂或幸福。
二是自由境界是自由創造的基本素養,是自由創造的生命存在的精神狀態。
如果人為世俗社會所奴役,為名利、或金錢或地位所奴役時,那麽人的精神狀態就不會處於自由狀態,因此,人就不會自由創造。
116
03. 3
116
如果人不能超脫於欲望或情感或本能(主要是消極意義),那麽人就會為欲望或情感或本能所驅使。
2006-3-24
第 3 章 自由與快樂
人是不自由時,人是痛苦或壓抑,是不幸福或不快樂。
當人在免受強制或奴役時,在免受控制或壓迫時,在免受幹預或幹涉時,這時,人不會存在受強制或奴役的痛苦,不會存在受控制或壓迫的痛苦,因此,人是幸福或快樂。
人在免受強制或奴役之後,人可以享有免受強制或奴役的幸福或快樂,但是並不意味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幸福或快樂。
要享有個人自由的幸福或快樂,只能尋求個人意義的幸福或快樂。
如果人可以依據個人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在自由行為,如果自由行為的行為結果,是符合幸福價值,這時,人是快樂,是幸福。
如果人的自由行為不能尋求個人的成功或幸福,人是痛苦或不幸,這是個人自由的不可避免的痛苦。
個人自由並不意味快樂,個人自由只是意味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自由意願的自由行為,只是意味對個人自由的行為結果的負責。因此,人需要善於運用個人自由,善於享有個人自由。
當人在自由時,成功或幸福的機率要高,幸福或快樂存在的機率要高,痛苦或不幸存在的機率要少。
117
03. 3
117
個人自由既存在成功,也存在失敗,因此,個人自由既存在快樂或幸福,但也存在痛苦或不幸。
人要真正享有自由的幸福或快樂,就要尋求人的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
2008-9-22
第 4 章 自然境界與自由境界
個人自由包含兩個部分,壹是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人在免受強制或奴役時,人可以自由行為。
壹是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盡管個人自由是自由的重要內容,但是生命存在不僅是社會存在,而且是社會存在的精神存在。
因此,精神自由,壹是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的社會存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時,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不僅是個人自由的社會存在,而且是精神自由的社會存在。
精神存在的存在狀態,壹是自然狀態,二是自由狀態。
只要精神存在是自然存在,生命存在是自然狀態,是生命存在的自然境界。
這時,人不需要任何修飾或粉飾,不需要什麽做作或虛偽,不受任何壓制或擠壓,不會存在什麽扭曲或異化。
如果生命存在是自然狀態,如果精神存在是自然狀態,盡管人具有理性或智慧,但是人的自然狀態是混沌狀態。
這樣,人會存在欲望、本能、情感或沖動,因此,自然狀態的人的存在會存在煩惱,痛苦,困惑,疑慮,這是無知之境。
如果人可以超越生命遭遇的精神擠壓或精神枷鎖(如困惑、迷茫、煩惱),精神存在會達到自由存在,精神存在會是自由境界。
118
03. 3
118
但是,自由狀態或自由境界的自由存在,壹是人的精神存在是自然狀態。
二是人可以超越或排解人的生命遭遇的精神負重。
人只有提升精神質量,只有具有大智慧或大胸懷,精神存在或靈魂存在會是自由存在,人是自由狀態,是自由境界。
2008-9-22
第 5 章 自由主義的道德價值
自由主義,壹是承認幸福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價值,二是承認任何人具有追求幸福的個人自由,三是承認任何人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個人自由,任何人的幸福價值是個人自由。
壹方面幸福價值是多元存在,自由主義承認幸福價值的多元存在,如此,自由主義承認或接納幸福價值的多元意義,寬容幸福價值的多元存在。
只要妳的幸福,壹是不要妨礙或影響他的生活或幸福,那麽妳怎麽幸福,任何人無權幹預。
只要妳認為妳這樣是幸福,只要妳認為妳這樣才是快樂,只要妳的幸福不妨礙他的個人自由,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那麽妳怎麽幸福,那是妳的個人自由,妳如何尋求或享有幸福,是妳的個人自由,自由主義會承認或接納,會寬容妳的幸福價值。
二是人追求幸福,享有幸福,不能把個人幸福建築在他的痛苦之上。任何人追求或享有幸福,盡管是個人自由,他人無權幹涉,但是妳的幸福,不能妨礙他的個人自由,不能侵犯或損害他的幸福,不能侵犯他的生命尊嚴,不能給他帶來痛苦。
由於人處於不同的社會層面,處於不同的生存層面,處於不同的生命狀態,處於不同的生命時期,因此,對幸福價值的認識會存在不同。
119
03. 3
119
2008-5-26
第 6 章 自由與幸福
自由與幸福是兼容的文化價值,並不存在沖突。
當人的內心精神是自由狀態,人可以享有幸福,有幸福感。如果人是精神自由,那麽人的內心世界是清明,光亮,明亮,難道人不會幸福嗎?
幸福是精神價值,要真正意義享有幸福,不僅人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狀態,而且要在於嗯要提升人的精神意義。
由於人可以提升人的精神意義,可以提升人的人文素質,因此,人可以擁有內在的自由,這種自由是精神自由。
擁有精神自由的人,是精神高尚的人,是精神健全的人,是精神豐盈的人。因此,壹個人的精神意義是透明,光亮,清明。這時,人是幸福,這種幸福是內心世界的幸福。
即使生活存在痛苦,但是人並不是痛苦,這是精神意義的壹種超越。因此,對於痛苦或苦難的超越,在於人的內心世界的自由、豐盈,厚實、光明。
人擁有精神自由,壹般地說,只有幸福,不會痛苦。
超越是什麽,是守護人的內心世界的池水的清澈。
真正意義的幸福,真正意義的大幸福,是精神意義的精神自由,這是對幸福的永恒意義的尋問。
2008-6-21
120
03. 3
120
第 7 章 精神自由
自由是兩個意義,自由的壹個意義,是自由意味免受外在的奴役或強制,奴役有外在奴役與內在奴役。因此,自由的第二個意義,是免受內在奴役。
人的內在自由是人的精神自由。
人存在消極情緒,存在消極本能,人之存在會受消極因素的支配,這時,人是不自由,這是人的內在奴役。
內在因素是對自由的壹種阻礙,人受到內在奴役時,人是不自由的,因此,同樣這時人不能自由選擇,不能自由行為。
2010-1-17
第 8 章 精神自由與自由行為
如果人存在精神意義的奴役,人不會是自由。
精神自由是人的內在精神的清明、清醒、清亮,不是紊亂、熾熱、扭曲。
人要消除內在障礙,在於提升人的人文修養,以達到精神意義的壹種自由。
人存在內在的自由,才會有外在的行為自由。
字字血
句句淚
2010-1-17
序言
《中國自由主義言路》是我確定的第二部著作,2003-2006.8 寫作期間完成 91 章,2007年 7 補充 22 章。盡管各章只是思想碎片,只是壹個意義的片斷,但是各章之間有內在的關聯,可以是壹個完整的內容,可以是壹篇完整的論文。
從學術意義,可以確信有壹定的價值。但是從現代學術的建構意義,盡管是著作或章的建制,但不是論證的辯論或思辨,只是就壹種觀念或思想的陳述,只是壹個思想邏輯的個人意義的邏輯意義的邏輯推理,這或許是我的壹個特質,或許是中國人的壹種思想方式。
書寫的意義是為中國的自由文明的構建,提供壹個視角的思想支持。
因此,是在確定中國自由主義言路,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的思想思路。
是在尋求中國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
個人的自由主義思想,從思想資源,壹是西方的自由主義傳統,壹是中國的自由主義傳統,同時是同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壹種融合。壹是個人生活的經驗智慧,壹是個人對自由的認識與理解,這是主要的壹個方面。
任何思想都不可避免存在壹定缺陷,這是事實,從壹個角度,但是我的思想是純粹或純凈,是自由主義的自我認識。
這是壹個中國自由主義者的自由言說。
這是壹個中國自由主義者對自由的認知,或理解,或解釋。
王培富
2008-6-25
9
03. 3
9
第 1 部分 中國自由主義者
第 1 章 改良主義
社會革命采取暴力、激烈的激進主義方式,社會改良采取和平、溫和的漸進主義方式。
社會改良采取非暴力的和平主義方式,以漸進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改良,平衡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
但是社會革命由於社會成員直接參與社會革命,會給社會成員帶來直接的危害。
社會改良,社會成員做出最小犧牲,社會成員承擔最小風險或危害,政治精英做出最大犧牲,承擔最大的風險或危害,這是社會改良或改良主義的人道主義的基本出發點。
在社會改良中,奉行兩個基本原則:壹是最小化原則,壹是最大化原則。
最小化原則是社會成員做出最小犧牲,承擔最小風險。最大化原則是能夠實現社會改良的社會目標,社會成員獲取最大利益。
在社會改良的過程中,要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但是社會成員要承受社會改良過程中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利益損害,盡管如此,但是社會成員所承受的利益損害應該降到最小限度。
社會改良過程中,要采取溫和主義方式,可以讓各個政治利益集團在承受範圍內逐步接受,通過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達成平衡,逐步實現社會目標。
和平主義、溫和主義和漸進主義的社會改良,是社會變革的理性選擇,同時是社會發展到壹定文明程度的文明標誌。
社會改良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這取決於政治勢力集團的政治選擇。
10
03. 3
10
政治勢力集團之間的平等對話,有利於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便於推動社會改良的進程,以實現社會改良的社會目標。
盡管社會改良的漸進方式,是社會變革的有效方式,但是由於社會變化的復雜,有時壹個社會會可能會引發社會革命,但是社會革命應采取溫和的方式,采取和平革命的方式,盡量避免暴力革命的激進方式。
因為和平方式對民眾造成的損害是最小,而暴力革命只會給民眾帶來危害。
2007-4-12
第 2 章 人類主義
國家主義的宗旨是把國家利益視為高於壹切,因此在維護國家利益時,不顧及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不顧及其它國家的國家利益。
國家主義不是國家之間的平等協作和互利發展,不是通過平等協作關系互相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不是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國家主義不是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不是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或進步,不是在同其它國家共同發展的前提下維護國家利益,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
民族主義在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民族主義存在壹定的消極作用,尤其是民族主義的極端主義具有破壞性。
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人類歷史進入二十壹世紀的現代社會已逐漸衰落,從人類歷史存在的基本事實中認識到,極端主義的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
人類主義是以人類為中心,以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最高利益。任何國家的發展必須考慮是否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11
03. 3
11
人類主義是在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過程中,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或者,是在尋求壹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人類主義在奉行以人類社會為中心時,在維護國家利益時或尋求國家發展時,不會掠奪或侵略或奴役其它國家,不會危害其它國家的利益,不會危害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自由、和平、穩定和繁榮)。
關註人類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維護自由、和平、穩定和繁榮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共同發展是人類的共同選擇。
2004-11-14
第 3 章 和平主義者的言路
和平主義是溫和的、漸進的改良主義的社會變革方式。
在政治公共生活中,和平主義采取對話、和談、協商的方式,通過議會尋求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共同謀求社會的發展。
和平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主義與恐怖主義。
反對針對任何政治利益集團的暴力活動,反對為了某種政治目的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活動,反對政府動用武力對政治反對派進行鎮壓或打擊。
反對政府對政治反對派的政治迫害、監禁、驅逐,反對壹個政治利益集團對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打擊。
和平主義在政治公共生活中,堅持人道、和平的原則,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政治公共活動。
12
03. 3
12
和平主義反對某個政治利益集團對國家政治公共生活的政治壟斷,因為政治壟斷是把其它的政治利益集團排除在政治公共生活之外,只是維護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因而損害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
某個政治利益集團采取暴力主義,只會導致與其它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結怨仇恨,只會導致各個政治利益集團處於敵對狀態,只會激化沖突,而且會引發受到打擊的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報復,從而進壹步導致暴力主義的升級,從而陷入暴力主義的惡性循環中,這是人類社會的社會經驗。
而且,這樣只會給正常的政治公共活動蒙上陰影,幹擾和破壞政治公共活動的正常進行,從而使政治公共活動誤入歧途。
但是在侵略戰爭發生時,盡管和平主義奉行人道主義原則,但是依然對於侵略戰爭將予以反擊,通過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世界的和平。
同時需要對於危害和損害世界和平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戰爭主義予以遏制,不能容忍威脅人類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2004 年 11 月 11 日
第 4 章 世界主義
世界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穩定,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
從世界主義的基本價值出發,壹個民族或國家(或地區)在維護國家利益時,必須同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相壹致,在尋求壹個國家發展過程中,是能夠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是能夠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
13
03. 3
13
不是從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極端的民族主義只是以壹個國家的國家利益為中心,不考慮
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不考慮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甚至為了壹個國家的利益而危害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穩定、繁榮,並不惜損害其它國家的利益。
共同繁榮和進步,自由、和平和穩定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因此,各個國家只有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中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壹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才會成為現實可能。
選擇世界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要求,對於壹個國家,是理性選擇,是文明選擇.
世界主義有兩種傾向,壹是在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在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繁榮的過程中,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這是世界主義的最高意義的價值取向。
壹是在謀求壹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的過程中,是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是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繁榮,這是世界主義的最低限度的價值取向。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應該在維護人類社會的自由、和平和穩定,在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的進程中,謀求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繁榮。
11/24/2004
第 5 章 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對社會變革采取溫和方式,激進主義對社會變革采取較為激進方式。
這裏的保守主義只是指自由主義的思想傾向,承認在社會發展的某個歷史階段,社會變革是必不可少,因此,可以通過社會變革的方式向前發展,只不過對社會變革采取溫和的改良主義方式。
任何政治勢力集團會存在激進派,任何思想學說在社會實踐中會產生激進傾向,但是這裏的激進主義只是指自由主義的激進傾向。
14
03. 3
14
保守主義采取溫和、漸進的改良主義方式進行社會變革,易於為人們所接受,易於為人們所接納,保守主義容易受到人們的同情和支持。
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保守主義把社會變革帶來的破壞性降到最低限度,可以避免由於社會變革的破壞性給社會或社會成員帶來的危害,同時給社會或社會成員帶來最大的社會受益。
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作為自由主義的兩大陣營,保守主義是自由主義右翼勢力,激進主義是自由主義左翼勢力,兩大陣營在互相制衡中,可以共同促進社會發展。
在社會變革或社會改良的過程中,在某個歷史階段,應采取溫和、漸進的社會變革方式,右翼勢力的保守主義占優勢,但是,由於激進主義的思想制衡,在溫和、漸進地社會變革過程中,保守主義能夠持穩步態勢推進社會變革的進程,避免陷入社會變革徘徊不前的狀況,可以避免在社會變革的困難階段在泥潭中掙紮不前。
同時在社會改良的某個歷史階段,應采取較為激進、強勁的社會變革方式,左翼勢力的激進主義占優勢,但是,由於保守主義的制衡,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可以避免由於冒進給社會或社會成員帶來危害,可以使激進主義在采取較為激進、強勁的社會變革中保持理性清醒,能夠穩步推動社會變革的進程。
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的互相制衡,才能使社會變革或社會改良在平衡中發展,可以使社會發展處於穩步、祥和、健康的歷史進程中。
2004 年 11 月 30 日
第 6 章 人道主義的現代闡釋
人道主義是基於人類的善良天性,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活動或恐怖活動,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
15
03. 3
15
人道主義堅持的基本立場是,政治沖突的解決應依據理性精神,采取和平方式,通過和平的平等對話或民主協商解決政治沖突,而不是采取非人道的暴力活動或恐怖活動解決政治沖突。
平等對話或民主協商解決政治沖突是基於理性精神,以尋求解決政治沖突最有效的途徑。
在政治公共生活中,人道主義的基本立場是反對任何黨派或政治勢力集團采取任何形式的暴力活動,反對某個政治勢力集團或政黨處於政治優勢地位或執政地位,采取暴力活動鎮壓(或監禁或迫害)其它派別的政治勢力集團或政黨。
采取暴力形式進行鎮壓反對派政治勢力集團或政黨,是非人道的暴力活動,是政治暴力主義,或是政治恐怖主義,違背了人道主義的和平願望,違背了人類的善良天性。
文明、和平、現代的理性方式是人道方式,而原始、野蠻、暴力方式是非人道方式。
從人權角度講,人道方式是對人權的最大限度的尊重。
因此,政治公共活動需要和平,需要尊重,需要合作,需要人道,需要理性,需要對話。
需要協商,不需要暴力,不需要侵害,不需要對抗,不需要敵對。
二○○五年三月九日
第 7 章 中庸主義
西方自由主義傳統存在中庸立場,因此,中庸主義是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英美社會的長期穩定,不能不說同中庸主義的文化價值相關。
中庸主義的中庸立場,中庸主義是不偏中道,不陷入極端主義。
好的存在,不僅是好的願望,而且是好的行為,這是理性立場。
中庸主義思想或行為是不偏激,人類存在的鄙陋,有的是由於偏激。
16
03. 3
16
中庸主義可以避免偏激思想的極端危害。
極端行為會威脅和平、穩定、繁榮。
極端思想或偏激思想會威脅社會的長治久安,只能給社會帶來動亂、戰爭、混亂。
中庸主義的文化精神,可以使壹種思想成為中庸主義的思想,可以避免陷入極端主義的極端思想。
中庸主義的思想是在尋求人類社會的長治久安,這是其壹,其二,極端主義的思想是對社會的威脅,不能保持社會的持續和平、穩定、繁榮,是對社會的威脅。
中國自由主義,承傳中庸主義的文化價值,不論是思想或行為,避免極端主義的極端存在,尋求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
2008-6-20
第 8 章 溫和主義
現代觀念,如果把極端主義排除在外,如果人是理性存在,如果持中庸之道,現代人的文化價值是溫和。
溫和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壹是不激不厲,如平和心境。
如果人是中庸之道,就會持溫和之道,溫和是不冷不熱,這種不冷,存在溫情,存在溫度,存在溫暖。
溫情、溫度、溫情,是精神溫度,是生命溫度。
存在溫度,會存在溫情,會存在溫暖,不是冷酷,不是冰冷。
17
03. 3
17
溫是不熱,熾情包含積極或美好的激情,但也存在消極的熾情。盡管美好的激情可以激活人的心靈世界,但是熾情會存在消極因素。
溫與和是融合,存在溫,人的存在會存在和,從人的內在存在講,內心世界是平和,是和諧,是和平,是人道。
和可以解釋為對人類的普遍意義的尊重、同情、支持,是尋求和諧。因此,和會是溫。
溫和是尊重,是尋求人與人或社會的存在和諧,是和平主義的文化價值,是理性主義的文化意義,是人道主義的文化價值。
自由主義者是溫和主義,自由主義的文化價值的理性、和平、人道,和諧、自由、尊重、寬容,因此,人的精神氣質的呈現,是溫和,如此,是人的行為原則。
做事是溫和,可以避免極端主義的消極危害。在做事時,可以大刀闊斧,但是溫和的存在,就不能滑向極端主義。
2008-6-20
第 9 章 建設主義
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是建設,是建設意義。
建設是指人的建設思維,是人的建設觀念,是社會的建設模式。
中國自由主義是人類主義,是人道、和平、文明,是尋求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是尋求自由、和平與繁榮的持續進程。
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是對人類文明的破壞,是對人類存在的威脅。
18
03. 3
18
建設意義的社會存在,依然存在破壞傾向,這種破壞不是大的破壞,但是有時存在破壞,是在好的存在中的消極存在,人在做好事時,由於消極本能,由於消極情緒,有時會存在破壞。
建設主義是人類主義,是和平主義,是生命主義,是文明主義,是理性主義,是人道主義。
建設主義,是尋求社會的文明意義,是尋求社會的和平、自由繁榮,是尋求社會的長治久安,是尋求社會文明的持續進化。
建設主義,把好事做成好事,避免好事變成或下滑為壞事,避免好中的壞的存在。
2008-6-20
第 2 部分 自由存在
第 1 章 自由主義對蒙昧主義的反動
在專制社會,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在思想上對社會成員采取蒙昧主義,以某種思想學說為意識形態來禁錮或束縛社會成員的思想,由此只能是壓制或蒙昧人的理性,如此,人的思想是僵化或硬化,人的理性是沈睡或缺失。如中國君主制社會是以儒家學說為主流意識形態。
自由主義反對壹切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是為民權或人權服務的思想學說,是壹種民權或人權思想,同民主主義是孿生兄弟。在現代社會,憲政民主是保障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思想自由)的制度保障。
19
03. 3
19
例如,在中國的君主制社會,由於蒙昧主義束縛和禁錮社會成員的思想,因此幾千年來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只是在儒家思想的圈子裏小修小補,從漢代的董仲舒到宋代的程朱理學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圈子裏打轉。
專制社會的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壹方面采取文化專制主義,即使產生不同於主流意識形態的異端思想,也會對異端思想進行打擊或壓制和迫害。
自由主義反對蒙昧主義,破除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思想的禁錮或束縛,解放社會成員的思想,解放人的理性,如此,社會成員的思想會處於思想自由的活躍狀態,人的理性會處於自由解放的正场☆態。
在蒙昧主義社會,由於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的蒙昧,如此,人的思想是僵化不變,人的理性是蒙昧或沈睡,因此壹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是封閉狀態,只是在壹個圓圈裏小修小補,在壹個圓圈裏在打轉。
但是在自由主義社會,由於人享有思想自由,因此壹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是開放狀態,由於人的理性是解放,因此人的理性是壹種健全。如此,自由主義為思想文化的發展開辟了自由之路,這樣人在自由創造中不斷突破傳統思想學說,而且不斷產生新的思想學說,並且壹個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發展,是以開放的線性軌跡向前發展,是壹個臺階向上壹個臺階,而不是在壹個圓圈在打轉。
在自由社會,各種思想學說或文化形態是多元並存發展,因此可以推動思想文化向前發展,思想文化的發展又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支持或精神。如此,在思想文化的推動下,壹個社會是向前發展,在前進中走向新的文明進步。
在蒙昧主義社會,思想文化只是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地位的工具,但是在自由主義社會,思想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思想或精神動力。
20
03. 3
20
自由主義由於解放人的思想,使人的生命獲取個人自由,因此人的生命是在自由狀態,人性或個性將得到自由發展,因此表現出人性的光輝,表現出個性的自由創造。
最重要的是可以喚醒人的理性,人的理性是壹種解放,因此人的理性是趨向健全與完善,如此,這樣人有個人的獨立思想,有個人的獨立的價值判斷,如此,這樣才能平衡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趨於和諧或融合。
相反在蒙昧主義下,由於人的思想受到束縛和禁錮,由於人的理性是沈睡,因此人的生命是處於壓制和束縛狀態,由於受到壓制只能發生扭曲和異化,由於人的理性的殘缺,因此只會產生極端主義的行為,如此,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會處於沖突或對抗狀態,這樣就不利於社會發展與穩定。
11/4/2004 7:25:02 PM
第 2 章 無知與全知
自由主義承認人處於無知之幕,任何人不可能是全知全能,即使是天才,即使是偉人,或聖人,這是自由主義對人的智性或理性的基本認識。因此,自由主義傾聽不同的聲音,允許各種聲音的存在。
自由主義認為真理存在於不同聲音中,不是存在於壹種聲音中。
自由主義不把壹種聲音視為唯壹真理或絕對真理,承認真理的多元,承認任何人會有可能掌握真理的壹元,某些人認識的真理只是真理的壹元。
自由主義不把個人(或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信奉的思想或主義視為意識形態,並且不會強加社會成員無條件地接受或屈從。
21
03. 3
21
而是允許社會成員選擇個人要信奉的思想或主義,如此,社會不會為壹種思想或主義所控制,不會把壹種思想或主義確立為意識形態。
自由主義承認人的無知,允許各種思想或主義的存在,因此社會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思想或主義中選擇,如此,在社會實踐中,社會成員自然選擇給社會帶來幸福的思想或主義,同時從有的社會成員所選擇思想或主義的社會實踐失敗中吸取教訓。
專制主義認為個人是全知,而他是無知,如此,專制主義就會實施對人的奴役。
專制主義認為個人認識的真理是唯壹真理,除此而外不會有真理的存在,而且只有個人所認識的是真理,而他人所認識的只是謬論。
如此,專制主義把某種思想或主義視為唯壹真理,因而不允許其它聲音的存在,只允許壹種聲音的存在,把他人所信奉的思想或主義視為敵人並試圖打擊或消滅。因此,專制主義是專橫、霸道。
專制主義是以全知在領導或教育他人或社會成員,讓社會成員服從個人或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的政治目標。
自由主義是寬容、理性,允許社會成員自由選擇個人要信奉的思想或主義。
自由主義如 windows 操作系統,只是壹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人可以選擇個人的應用程序,壹個人可以操作word,壹個人可以操作photoshop,壹個人可以操作ACDsee photo,但是專制主義如看電影,只能看壹部電影,不能看其他的電影。
二〇〇五年六月壹日星期三
第 3 章 奴役與自由
對社會成員的社會奴役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思想奴役,或精神奴役,二是政治奴役。
22
03. 3
22
政治奴役是限制或控制社會成員,社會成員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思想自由,沒有結社自由,沒有自由選舉的自由,在有的奴役社會,社會成員沒有信仰自由,沒有自由遷徙的自由,沒有自由擇業的自由。
思想奴役是用某種思想學說為意識形態,以此禁錮或控制社會成員的思想,社會成員的思想不能超出意識形態的限度,否則就是異端,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由於存在思想奴役,因此會存在社會成員對思想自由的尋求,對思想自由的尋求,就是沖破統治者強加在社會成員頭上的思想枷鎖,是沖破某種思想學說對社會成員的思想禁錮,從而獲取思想自由。
由於存在政治奴役,因此會存在社會成員對個人自由的尋求,對個人自由的尋求,就是沖破政治奴役的枷鎖尋求個人自由。
只有人的生命獲取個人自由,人的生命才是自由生命,人的生命才是擁有自由的生命,是獨立的生命,這時人是生命的主人,人的生命享有人性或生命尊嚴。
只有在人獲取思想自由的情況下,人才會有可能進行思想創新,從而揭示社會存在的真理的各個側面,這樣社會可以通過思想創新產生新的思想學說(或新的文化或新的藝術),如此,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思想支持與精神支持。
在中國要讓社會成員獲取或擁有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的主人,成為自由的社會公民,只有消除政治奴役,讓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
中國人獲取或擁有個人自由,壹方面是社會成員對個人自由的要求,是社會成員對自由公民的政治地位的要求。
自由公民或社會公民享有個人自由,奴隸只是被某種政治勢力奴役或控制的工具。這是自由公民或社會公民與奴隸的區別。
23
03. 3
23
另壹方面,其壹,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自由社會,才會有可能和平、持續的穩步發展,這樣可以避免社會革命或社會動亂給社會帶來的危害。
其二,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擁有個人自由。個人自由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只有人具有創造力,才會有可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生命享有自由時,生命是健全或完整的生命,是自由生命,是獨立生命。
4/18/2005
第 4 章 對自由最大的威脅
自由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選擇或行動。但是當人在受到強制時,就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選擇或行動。
在自由社會,自由是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意義,因此會形成自由主義社會公共道德秩序,其價值核心是自由。如果發生某個人在強制他,就是不道德的社會行為,會為社會公共道德所不允許,會受到社會公共道德的譴責。
如果強制觸犯法律,需要通過國家的法律秩序予以解決。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要防止受到他的強制,只能依據社會公共道德秩序來規範。
在專制社會,存在普遍意義的政治奴役或政治強制,要解除普遍存在的政治強制,壹是解除或廢除專制社會,確立自由社會。只有解除專制社會,就不會存在專制政府對社會成員的社會強制或政治奴役,如此,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要讓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只有確定自由社會,只有依據國家法律確立自由社會的法律秩序,因此,國家法律秩序的基本理念是自由。
24
03. 3
24
在自由社會,在承認政府存在的情況下,由於政府擁有政治權力,因此政府依然是對自由最大的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壹是承認政府的存在,因為自由主義不是放任主義,不是無政府主義,因此自由主義承認政府的存在。
二是在承認政府存在的情況下,要防止政府對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的威脅。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限制政府的政治權力,政府不能擁有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如此自由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是自由的守夜人。
要有效限制政府的政治權力,只能依據國家法律,只能依據自由社會的國家的法律秩序。
三權分立制度的確立,可以通過司法或立法機構限制政府權力,可以有效限制政府不能擁有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這壹點西方自由主義有清醒的認識。
另壹方面,可以確立國家的自由主義的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能夠維護或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在自由社會,從消極意義,政府不能擁有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但是從積極意義,政府要維護或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這個積極意義,可以說是中國自由主義對自由政府的壹點要求。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二日
第 5 章 法律精神與道德精神
自由社會的政治制度是體現自由價值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是體現自由價值的政治秩序。
因此,體現自由價值的法律制度是自由制度,體現自由價值的法律秩序是自由秩序。
25
03. 3
25
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是通過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來實現,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體現自由主義確定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基本理念,如此,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可以通過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成為現實可欲的社會存在。
如果自由精神不能通過自由社會的政治制度來實現,如果自由精神不能成為現實可欲的社會存在,那麽自由價值就不能存在於政治制度中。
自由社會的自由秩序,其壹是自由主義的法律秩序,其二是自由主義的道德秩序。
要確定自由秩序,除了依據法律制度確立自由主義的法律制度外,還要依據自由主義道德觀念確立自由主義的道德秩序。
法律制度或法律秩序是從法律的立場確立自由社會的自由秩序,道德秩序是依據社會成員的道德觀念來確立自由社會的自由秩序。
自由秩序體現的基本理念是自由精神,包含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博愛、和平等,法律精神與道德精神是壹致。如此,自由社會的自由精神,不僅是社會成員的觀念價值,而且會成為現實可欲的社會存在。
二〇〇五年十壹月九日
第 6 章 價值認同
專制社會中的社會成員只能接受專制主義信奉的某種思想或觀念,只能受到專制主義的思想奴役。
自由社會中的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享有思想自由,同時不會受到某種思想的控制或禁錮或奴役。因此,社會成員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選擇或行動。
26
03. 3
26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個人具有個人意義的獨特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因此,自由選擇或行動只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個人價值,如此,不會或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強制或奴役,不會或不能受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盡管個人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在自由選擇或行動,但是在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自由。
由於個人具有個人意義的獨特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因此在人與人或社會之間,會存在價值沖突或觀念沖突,而且有時價值或觀念會存在不可認同,這是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由於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自由,盡管個人存在不同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但是個人或社會之間會存在價值認同,價值認同會存在共同價值,會存在公共價值,如此,共同認同的共同價值是社會共同價值,共同認同的公共價值是社會公共價值。
如果壹個人的個人思想是壹個圓,但是壹個人的壹個圓並不是在社會中是分離,在人與人之間,在圓與圓之間會存在重合,這就是價值認同。
因此,社會公共價值是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價值,是可以溝通社會成員的壹個紐帶,如此,個人自由可以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能夠享有,而且能夠受到維護。
2008-11-25
第 7 章 社會邏輯與生命邏輯
在人的社會存在中,生命存在是生命邏輯的社會存在,生命邏輯是人的生命能夠依據生命意誌的存在,因此,生命邏輯是生命意誌,生命邏輯是個體生命存在的內在本質。
只有人的生命的社會存在在社會公共生活的條件下,人的生命才會有可能是依據生命邏輯的社會存在。
但是,社會邏輯與生命邏輯會存在沖突或協調。
27
03. 3
27
如果社會制度的社會邏輯,允許個體生命的社會存在,允許人的生命可以依據生命邏輯的存在,這時,社會邏輯與生命邏輯是協調。
在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因此個體生命的社會存在可以依據生命邏輯而存在。
生命邏輯的社會存在是自由邏輯,只有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邏輯,那麽人的社會存在是生命邏輯的自由存在。
如果社會邏輯不是自由邏輯,而是專制邏輯或奴役邏輯,如專制社會,這時,個體生命要屈從於政治邏輯的政治奴役,如此,人的社會存在就不能是依據生命邏輯而存在,相反,人的生命邏輯會受到壓迫或壓制,這是會存在生命邏輯與社會邏輯的沖突。
2008-9-16
第 8 章 理性的冷漠與自由
在專制制度,社會成員的社會存在有兩種情況,壹是當權者或專制主義者的社會存在,是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二是非當權者,是受當權者強制或奴役的社會成員。
專制主義者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他(或者幹涉或幹預他),是專制主義的壹個惡習,是專制主義者的壹個惡習,這是其壹。
其二,社會成員,由於受到專制制度的限制或制約,社會成員中有的人會存在沾染專制主義的惡習。
因此,為了戒除專制主義的惡習,即不要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他,不要幹涉或幹預他,對他只有是理性的冷漠。理性的冷漠就是不強制或不控制或不奴役,就是不幹涉或不幹預。
如果壹個人要幹涉或幹預他,要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他,這時,只有是理性的冷漠,這種冷漠是理性立場。
28
03. 3
28
因此,理性的冷漠是寬容。自由的存在,會存在理性的冷漠。
這種理性的冷漠是消極方式,是否定意義的理性的冷漠。這裏理性的冷漠只是從這個意義的壹個解釋。
但是並不意味人在社會生活中,對他是冷漠,只是說在專制主義的惡習存在的情況下,理性的冷漠不失為維護自由的消極方式。
況且這裏的理性的冷漠與關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並不存在沖突。
2008-9-16
第 9 章 無為與個人自治
在專制制度,學校不僅是教育機構,而且是管理機構,因此學生在學校要受到學校或教師的管理,學校的管理模式是專制主義的強制或控制,有時甚至是奴役。
由於存在強制或管理,因此學生不能達成個人自治。
但是學校或教師的思想觀念或知識價值並不是唯壹存在,由於存在強制或控制,因此專制主義的管理模式並不是在培養人才,而是在壓制人才,這是其壹。其二由於學校或教師要強制學生,這時價值沖突是不可避免。
如此,在專制制度,學校或教師是管不了學生,管不好學生。因此,也是教不了學生,教不好學生。
從個人自治的角度分析,既然學校或教師管不了學生,管不好學生,不如學校或教師放棄專制主義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實行個人自治,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學生是個人管理個人。
另壹個方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價值或觀念沖突),比較好的方式,最不壞的方式,是學生的個人自治。
29
03. 3
29
這樣,學校或教師不在擔負強制或管理職能,只是承擔教育職能,只是承擔培養職能。
學校或教師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或教育條件,學生在學校中尋求自我教育或個人教育。
這時,由於職能的轉換,學校或教師是不為或無為,即不在強制或管理學生。
專制社會的當權者管理社會成員,是強制社會成員要屈從或順從專制主義者的個人意誌。
在專制制度,由於存在強制模式,而且存在對人的奴役,因此會存在壹個問題,如果社會成員不屈從管理者的個人意誌,就會被視為刁民。如此,當權者對社會成員也是管不好,又管不了,出力不會有好的效應,因此,不如實行個人自治,不如實行社會自治或政治自治。
社會成員是個人負責,幹好是個人承擔,幹壞是個人承擔,可見,這是專制主義的管理模式的解體。
這時,對社會成員,專制主義者是不為或無為,不在強制或管理社會成員,不在奴役社會成員。
這樣,專制主義者會轉型為公共事務的服務者,當權者會轉換公務員,專制社會會轉型為自由社會,政府不在擔負管理職能(強制或管理),因此,這樣政府在不為或無為時,只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只是服務職能。
在自由社會,不是當權者為民謀利益,不是為官要為民,而是社會成員達成個人自治,壹個社會達成社會成員的社會自治,因此是民選的代議制的自治政府,是村自治,是縣自治,是省自治,國家是自治政府,這樣是民在為民。
在個人自治或社會自治時,人在動頭腦,因此,人具有獨立思想,這樣才會有可能達成高度的(或完善的)的個人自治,可以達成自治政府的社會自治或政治自治。
2008-9-16
30
03. 3
30
第 10 章 自由人懼怕什麽
自由人懼怕的是受到政府或他的強制或奴役。
但是,在自由社會,自由制度可以保障或維護個人自由,因此,自由人不會懼怕會受到他或政府的強制或奴役。但是會擔心自由制度會受到顛覆,會擔心自由制度會受到破壞。
在專制社會,人的社會存在不是自由存在,自由不是普遍意義的人的存在,但是會存在自由人。因此,自由人會懼怕專制社會的強制或奴役。
這時,自由人以自由人而存在,自由人會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尋求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尋求個人自由。
盡管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的自由人,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具有獨立的人格勇氣,但是在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時,尤其在批判或消除專制制度時,自由人依然懼怕專制制度的政治迫害。
因為專制制度不允許或不承認自由言說,但是自由人要自由言說或自由行為,要自由表述個人思想,要尋求個人自由,因此個人同社會是沖突,如個人自由同專制制度的社會沖突。
如此,自由人會懼怕個人的自由言說,壹是會受到監視,二是會受到政治迫害,三會受到威脅或壓制。
自由人在黑夜之中的特立獨行,自由人能不懼怕嗎?
盡管如此,但是自由人依然在黑夜中會勇往直前,尋求自由人的獨立意義,尋求個人自由。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激勵多少勇士在前進。
2008-9-16
31
03. 3
31
第 11 章 如何享有個人自由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要堅持自由理性或基本理性,這樣可以使人的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
如果人在享有自由時,缺乏基本的自由理性與自由意誌,會存在兩個問題。壹是由於缺乏自由理性或自由意誌,自由的享有會滑向放任主義。
如果把自由誤解或曲解為放任,如果人的社會存在是放任存在,是非自由的壹種存在,那麽人的社會存在是缺乏基本的自由理性。
如果社會存在是放任存在,由於消極情緒的存在,會存在情緒化的社會行為,如此,人會存在極端主義的社會行為。
而且,積極的社會行為並不壹定會是積極(或好)的行為結果,盡管人會存在積極的政治激情,但是,要使人的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依然需要自由理性控制政治激情。
因此,依然要堅持中庸主義之道,把積極的政治激情(或生命本能)限定在理性範圍,不能放任積極的政治激情。
因此,自由存在是中庸存在,理性存在是中庸存在。
這樣,在人可以享有自由時,人的社會存在是真正意義的自由存在,而且人的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
在自由制度,社會需要構建或確定自由制度的軟件,需要消除對自由的威脅或破壞。
極端主義會遠離或偏離自由,不是在運行自由制度,不是在享有個人自由,這時,不是在構建自由制度的軟件,而是對自由的威脅或破壞。
2008-9-16
32
03. 3
32
第 12 章 捍衛自由
如果社會成員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如果社會成員不能確定或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如果社會存在威脅自由,如果社會存在破壞或危害自由制度,那麽社會成員就不能正常享有個人自由,如此,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就不能構建,自由制度就不能正常運行。
有時,社會成員不僅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而且會存在破壞或危害自由制度,最危險的是會存在有的人會有可能顛覆自由制度。
在自由制度存在時,只是存在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基本條件,並不意味社會成員能夠正常或理性享有個人自由。
因此,在自由制度確立之後,社會成員要依據自由原理,在正常運行自由制度的自由實踐中,能夠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如果社會成員能夠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如果社會成員能夠確保自由制度的正常運行,這時,社會成員才會有可能在確定自由制度的前提下是在享有個人自由。
壹方面,社會成員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的自由實踐,是社會成員在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壹。其二,這是社會成員在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但是問題是社會成員如何能夠正常或理性運行自由制度,如何能夠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這需要社會成員能夠精確認識自由價值或自由原理。
社會成員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這說明社會成員是在維護自由,是在捍衛自由,同時,這說明社會成員是在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在維護自由或捍衛自由時,人是在享有個人自由,如果人不能維護或捍衛自由,即使存在自由制度,盡管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但是並不壹定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
33
03. 3
33
盡管天空是廣闊無邊,萬裏晴空,可以任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但是,鳥要自由在天空中飛翔,需要有個基本條件,壹是鳥不是關在籠子裏,是自由的。在自由社會,天空在向人在敞開。二是鳥要有飛翔的能力,鳥不僅要會飛,而且有高飛或遠飛的飛翔能力或智慧。
因此,在自由社會,在自由制度,社會成員要有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能力,或社會能力或政治智慧,要有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理性或自由意誌。
2008-9-16
第 13 章 自由信仰
要享有個人自由,要確定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需要社會成員存在自由的信仰。
既使壹個社會可以確定自由制度,但是,只有社會成員是真正意義在享有個人自由,只有是真正意義在確定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自由制度才會是壹個文明制度。
在自由社會,至少自由主義是人類的壹個信仰,至少是社會精英的壹個信仰,對大多數人,至少自由主義是壹個準信仰,在信仰自由精神,在接納自由觀念或自由價值。
如果人的存在不能達到信仰層面,不能確信自由思想,那麽人在享有自由時,就不能實現個人自由,而且會有可能威脅自由,會損害自由,這是完全有可能。
如果自由不能是人的壹個信仰,既使壹個社會可以確定自由制度,但會有可能存在有的人會顛覆自由制度。
可以操作 word,可以操作 photoshop,可以應用不同的應用軟件,但是必須存在壹個基本前提,人要能夠運行 windows 操作軟件,因為這是壹個平臺,這是壹個基礎。
社會會存在高的層面的存在層面,會存在高的層面的文明存在,但是需要壹個平臺,需要壹個基礎,這是個人自由,這是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34
03. 3
34
可以信仰這個,可以信仰那個,可以操作 word,可以操作 photoshop,但是至少要信仰自由,如要至少要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統。
2008-6-23
第 3 部分 自由精神與自由觀念
第 1 章 自由與寬容
自由是政府或他對個體的不強制或不控制,或不幹涉或不幹預。
不幹預或不幹涉,是對個體持寬容的理性立場。
對他的強制或控制,或幹預或幹涉,是政治霸權。
自由提倡多元,允許不同政治勢力集團(或社會或學術團體)奉行的政治信仰或思想學說的並存存在。
不把某個政治勢力集團視為唯壹存在而形成政治霸權(或政治壟斷),不是把某個思想學說視為唯壹存在而形成思想霸權,不把某個社會學說或社會信仰視為唯壹存在而形成社會霸權。
多元的同時存在(或並存),是自由空間或自由秩序。
因此,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共空間,各種政治勢力集團共同或平等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其政治利益,社會團體平等參與社會公共活動維護其社會利益,學術團體平等參與學術活動表達其學術思想。
自由意味寬容,自由精神意味寬容精神。
自由容許各種政治勢力集團的平等存在,容許各種社會團體(或學術團體)的平等存在,容許各種思想學說的平等存在。這樣,壹個社會才能體現平等原則。
35
03. 3
35
自由是不強制或不控制,或是不幹預或不幹涉。不強制或不控制,或不幹預或不幹涉是對人的寬容。如果社會存在自由原則或寬容原則,那麽社會就會存在自由空間。
在自由空間,會表現出和平、理性、寬容的社會空間,社會會呈現出文明、和諧、幸福。
2005 年 5 月 4 日
第2章 生命自由與理性自覺
個體生命的個人自由是以個人理性為依據,只有依據理性精神,個體生命的個人自由才會成為現實可能,個人自由的享有才會是理性自覺。
只有理性自覺,壹個人的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的自由選擇或行為,才會符合社會公共規範(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才會有益於社會公共利益,這樣,人的存在才具有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
如此,人在追尋生命的幸福和成功的過程中,在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中,人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
自由的生命是善,是趨向善,而放縱的生命是惡,是趨向惡。
在自由選擇時,如果危害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那麽這不是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不是生命自由,而是生命的放縱。
生命自由或個人自由是生命的高級狀態,生命放縱是生命的低級狀態或原始狀態。
當個體生命的理性水平受到限制時,就會出現損害或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的選擇或存在,就會出現危害或損害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的存在。
個體生命通過提高知識或經驗水平,可以提高理性水平,可以理性認識個人自由。
36
03. 3
36
二〇〇五年五月三日
第 3 章 政治自由與人的尊嚴
在專制社會,政治壟斷階層(或政黨)為了維護其政治壟斷地位,對社會成員實施政治奴役和精神奴役。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在社會或政治意義,是社會成員可以享有政治自由,如可以自由結社或自由組黨,從而維護其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可以發表思想言論,為社會提供啟示或警示。可以為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或思想學說辯護。可以上街遊行示威表達某個階層的政治意願,可以民主選舉政府首腦等。
因此,只有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社會成員才會有可能享有政治自由。
如此,對於處於受政治奴役的社會成員爭取政治自由的政治權力,是爭取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的政治自由。
在自由社會,由於社會成員能夠享有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因此,社會公共空間可以傾聽各個社會階層的不同聲音,這樣,社會公共空間就能夠兼顧各個社會階層的社會利益。
相反,如果社會成員不能夠享有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那麽社會公共空間只有某個階層在發出聲音,只有某些人在發出聲音,而有的社會階層的聲音會受到壓制或漠視,因此,在社會公共空間只是在維護某個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而且會出現不能維護有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有時,有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不僅不能受到維護,而且會出現損害或危害有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
因此,人能夠享有政治自由,才是有尊嚴的人(人性或生命尊嚴),才是人的存在,才是社會公民。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三
37
03. 3
37
第 4 章 捍衛生命尊嚴
自由意味寬容,自由意味尊重。在自由秩序,不同思想或聲音受到尊重,不同思想或聲音受到寬容或接納。
自由主義基本理念之壹是尊重或寬容,尊重他的思想或聲音,寬容或接納他的思想或聲音。
因此,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不僅是自由,而且是安全,社會不僅是開放,而且是和諧。
由於容許各種思想或聲音的存在,因此社會是豐富,同時有意義,而不是只有壹種思想或聲音存在時的單調和乏味。
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並不意味認同或接受他的思想或聲音。
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的存在,尊重或寬容他的存在或自由選擇,是維護或捍衛生命自由,是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因此,是捍衛生命尊嚴。
由於人具有獨立的思想或聲音,人才具有獨立的生命尊嚴。
但是捍衛生命尊嚴,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的存在,並不是縱容邪惡思想或聲音的存在。
認同某個思想或聲音是文化選擇,尊重或寬容他的思想或聲音是自由選擇,如伏爾泰所說,我不同意妳說的每壹句話,但是我捍衛妳說話的權力。
自由主義是對生命最大限度地尊重或寬容,尊重或寬容壹切生命的存在,尊重或寬容壹切生命的權力或自由。
捍衛壹切生命自由,捍衛壹切生命尊嚴。只要不威脅自由,只要不威脅社會安全或和平。
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星期壹
38
03. 3
38
第 5 章 生命的自然狀態
人在免受強制時,在免受幹預時,這時,人是自由,人的生命是自由。其二,當人的精神不為奴役或困擾時,人是自由的,生命是自由的,人能夠享有精神自由。
人的生命狀態處於自由狀態時,在能夠享有生命的自由時,這時,人的生命狀態是處於自然狀態。
專制主義制度存在的人,由於人的生命受到壓迫,同時由於心靈(或精神)或人性受到壓制或扭曲,因此,人的生命狀態是壓抑或扭曲狀態,如此,人的生命狀態不是生命的自由狀態,不是生命的自然狀態。
因此,自由包括個人自由與精神自由。
可以享有個人自由與精神自由時,才是完全的生命自由,才是純粹的生命自由,這是中國人對生命自由的壹種闡釋。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壹日
第 6 章 自由與克制
如果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如果人的社會行為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那麽從個人意義,人的社會行為要受到理性限制或控制,從社會意義,會受到法律制度的限制或控制。
如果人的自由或社會行為不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是符合自由意義或價值,那麽個人自由是真正意義的自由。
限制或控制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的社會行為,壹是法律制度的限制或控制。壹是道德秩序的限制或控制。
39
03. 3
39
從道德意義,如果是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要受到道德觀念或道德輿論的制約或譴責。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如果人的社會行為不受自由理性的限制,就會有可能存在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
因此,在享有自由時,要使人的社會行為不要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人只能依據人的自由理性或個人理性。在享有自由時,人要克制自己,不僅可以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不會妨礙或侵犯他的自由。
2008-9-23
第 7 章 言論自由
在專制制度,社會成員不能享有言論自由,不能自由言說個人思想或個人言論。在嚴酷的專制社會,如果是質疑統治者的意識形態的某種思想,就要受到統治者的政治迫害。
專制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專制強度,在比較開明的專制社會,有時會存在有限度的言論自由。
因此,如果社會成員要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社會成員的言論只能是統治者的思想言論,這是其壹。其二,專制制度,存在統治者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
在專制制度,社會成員不能自由言說,不能自由表達,不享有自由言說的言論自由。
但是,在自由制度,社會成員享有言論自由,可以自由言說思想言論,不必恐懼會受到政治迫害。
只要不觸犯法律,只要不侵犯他的自由,只要不威脅社會,人可以自由言說。因此,言論自由不能違犯國家法律,不能威脅或損害他的自由。
2008-9-23
40
03. 3
40
第 8 章 自然狀態與自由狀態
人在受到強制或強迫時,在受到外部力量的幹預或控制時,人是不自由的,這時,人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這是其壹。其二,人性會受到扭曲或壓抑,人的生命狀態會處於扭曲狀態,而不是自然狀態。
當外部力量解除之後,當人不在受到強制或強迫時,人是自由的,人完全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這是其壹。其二,這時,人性是自然,人的生命狀態處於自然狀態。
如果生命是處於自然狀態,人性是自然,不是扭曲或變異,因此人在生命的自然狀態,人的行為是生命意誌。
自然行為是生命意誌,不是自由意誌(或自由思想或個人意願),這是自然狀態與自由狀態的區別,是生命意誌與自由意誌的區別。
在人的自由狀態,人完全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在選擇或行為,人是有理性。
自由狀態並不是放任主義,而是完全在依據個人的自由理性在選擇或行為,是人的理性意義的壹種存在。
如果是自由意誌,如果是完全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在行事,那麽,這時人是自由,人的生命是自由狀態。
自由狀態要比自然狀態要寬泛,同時要高級。在自由狀態,人的生命是自然狀態,但是在自然狀態,人並不壹定是高級意義的自由狀態。
41
03. 3
41
自由狀態是理性控制,是自由意誌或自由思想,因此不會侵犯或傷害他的自由,不會存在惡的自由。
把自由理解為所欲為,把自甴理解為自然主義或放任主義,這是對自由的誤解或曲解。
自由意味理性,自由意味自由理性,自由意味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或自由思想或個人思想)。
2008-9-23
第 9 章 個人自由與政治自由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個人自由是人的自由行為,是人的自由選擇,是要做什麽或幹什麽的自由。
從社會意義,積極自由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
按伯林的自由解釋,個人自由包含兩個方面,壹是消極自由,是免受強制或奴役的自由。
二是積極自由,是可以自由行為或自由選擇的自由,是要做什麽或幹什麽的自由。
在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應該是在享有個人自由,而不是踐踏自由。這樣,人才會有可能在自由踐行中,可以排除非自由的存在。
對個人自由的界定,中國自由主義會存在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
個人自由是自由的社會價值或社會意義,政治自由是自由的政治價值或政治意義。
自由意味解放,人不在受到強制或奴役時,個人的社會存在是獨立原子,個人是社會存在的基本原子。人是自由,可以自由行為,自由是個人自由。
自由從政治意義的解釋,自由是個人自由,這是其壹。其二,這時,個人自由可以解釋為是政治自由,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擴展為政治自由。政治權力可以是自由存在的個人自由。
42
03. 3
42
自由是抽象概念,狹義意義,自由指個人自由。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是具體概念,個人自由是自由的社會意義,政治自由是自由的政治意義。
享有個人自由,不能踐踏自由,這是其壹。其二需要排除對自由的威脅或幹擾。
2008-9-23
第 10 章 享有思想自由
在自由社會,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可以享有思想自由。因此,人可以自由言說個人思想。
在自由社會,自由言說並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壓制或迫害,並不會任何人的受到排斥或打擊,只要個人思想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是反人類,不是反文明,不是反和平。
思想自由,不受任何強制或幹預,不需要任何灌輸或教化。但是人在自由言說時,在享有思想自由時,不能言說反人類、反社會、反和平的思想言論,這是人的自我的理性判斷。
社會成員在享有思想自由時,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要具有基本理性。
壹是社會成員具有自由理性,可以不選擇思想垃圾或精神毒素。二是社會成員可以不言說思想垃圾或精神毒素。
因此,自由會存在限制,需要限制對自由的威脅,需要限制對社會文明的威脅。如此,對反社會、反人類、反和平的思想言說要受到限制,這是文明限制,這是任何文明社會需要的壹種限制。這或許是自由與文明的壹個悖論。
自治制度需要限制非自由或反自由,這是為了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而不是自由專制。
2008-9-23
第 11 章 自由意誌與自由信念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需要自由理性,需要自由意誌。
自由理性在理性層面,在意識層面,是對自由的認識,這是其壹。其二,既使在享有自由時,依然需要自由理性的支持,在行為層面,自由理性是對社會行為的監控。
人要達成自由意義的社會行為,要達成自由制度,要運行自由制度,除了自由理性的理性層面,自由行為的行為實現,需要自由意誌。
自由意誌的支持,社會行為才會有可能是自由行為。自由行為是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是在運行自由制度,而不是威脅自由,不是破壞自由制度。
存在自由信念,會把自由理性轉化為自由行為,會把自由原理轉化為自由制度。
否則,會存在動搖,會存在失誤,會存在偏差。
2008-6-23
第 12 章 信仰自由
在自由制度,有信仰自由,這是人的個人自由,是社會公民的政治自由。
自由制度是寬容、多元、自由的生存空間。
在電腦操作軟件中,可以用 word 軟件,可以用 photoshop,可以用 flash,這是需要,這是生活需要,但是操作 word 需要壹個平臺,這個平臺是 windows 操作系統。
自由制度是自由平臺,為享有個人自由提供壹個平臺,這個自由平臺是自由空間。在自由空間的自由制度下,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為了維護自由,需要限制非自由。非自由可以解釋為反自由、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反理性的存在。
44
03. 3
44
在任何情況,需要限制或控制惡,需要把反文明、反人類、反和平限制在最低限度,需要清除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
自由存在,是高級意義的文明存在,人的信仰是文明思想,是靈魂思想,是人道思想,可以促進人類的文明進化。
自由制度是高的層面,是人的理性存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可以運用個人自由,尋求社會的和平、自由與繁榮,尋求個人生活的幸福與成功,這是個人自由,這是享有個人自由的文明內涵。
但是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是威脅或危害人類文明,這是需要文明的限制,因此信仰自由,需要限制惡的思想對自由的侵害或危害。
人的信仰自由,不能受到強制,不能受到幹預,這是壹個人的自由選擇。
在信仰自由時,文化是多元存在,存在是寬容空間,可以承認或接納人的信仰選擇。
2008-6-23
第 13 章 自由尊嚴
受到奴役時,不能享有人的尊嚴,不能享有生命尊嚴,不能享有人性尊嚴。
享有個人自由時,擁有人的尊嚴,擁有生命尊嚴,擁有人性尊嚴,從自由意義,可以解釋為自由尊嚴。
這時,人可以依據個人理性操控個人存在。
人在自由時,人的理性受到解放,受到張揚,受到尊重,受到發展,是自由意義的壹種存在。
但是,如果人不具有基本理性,那麽人就不能正常享有個人自由,人的社會存在不能是理性存在。
45
03. 3
45
人的本能或沖動,這種存在是人的存在的最低層面。
人的尊嚴,是生命尊嚴,是人性尊嚴,但是生命尊嚴是完全意義的生命尊嚴,不僅包含生命層面的人性尊嚴,而且包含精神層面的人格尊嚴或精神尊嚴,而且包含理性層面的理性尊嚴。
人的存在會存在三個層面,完善意義的生命存在,是生命層面、精神層面與理性層面的完善組合。
人性要受到理性層面的監控,要受到精神層面的制約,如果人的存在只是生命層面,盡管可以享有生命尊嚴,可以擁有人性尊嚴。
但是,從完全意義講,人的尊嚴是理性存在的人性尊嚴,是理性存在的生命尊嚴,如果人並不具有基本理性,人的存在只是在生命層面,如此,生命尊嚴並不是完善意義的生命尊嚴,是最低層面的人性尊嚴。
自由賦予理性,人的理性受到確定,並受到合理運用時,人的存在會是理性存在,在享有理性尊嚴,這是自由尊嚴。這是完善意義的人在存在,是健全的人,是正常的人,是完善人。
這個尊嚴是崇高、神聖、聖潔,同時是美麗、美好。
自由賦予理性,自由賦予尊嚴,自由賦予完善,自由賦予健全或正常,自由賦予人是人。
2008-6-24
第 4 部分 自由秩序
第 1 章 自由空間或自由關系
從壹個角度講,個人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的空間關系,自由不僅是個人生命的自由權力,同時個人自由是與他發生的空間關系。
46
03. 3
46
人要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能夠自由選擇或行為,只有在他不強制妳或幹預妳時,同時在妳不強制他或幹預他,這時,在人與人之間會確立自由空間,人才會是自由。
只有當他不幹預妳的自由權力時,壹個人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的自由選擇或行為,壹個人的自由權力才會成為現實可能,這時人才會有可能享有個人自由。
否則由於他的強制或幹預,妳的自由選擇或行為會受到幹預,這時,人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的自由選擇或行為在受到他的侵犯或損害。
因此,只有在個體之間存在自由空間,個體生命的自由權力才會受到維護或保障,個體生命享有生命權力的個人自由才會成為現實可能。
二〇〇五年五月三日星期二
第 2 章 自由秩序
只有確立自由秩序,人才能享有可以不受他的幹預(或強制)的個人自由。
要在社會秩序中確立自由秩序,就要限制政府的政治權力,需要限制人的社會行為。
只有限制政府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政府就不能強制或幹預社會成員,社會成員就能夠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而自由選擇,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同時限制人強制或幹預他的社會行為,人能夠享有可以不受他的幹預的個人自由。
只有限制政府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才會有可能在社會秩序中確立自由秩序。
如果政府行為不受到限制,社會成員就會有可能受到政府的幹預(或強制),社會成員就會有可能受到政府的政治奴役。
47
03. 3
47
限制政府權力,是限制政府強制或幹預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是限制政府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
只有依賴於法律秩序才能有效地限制政府對社會成員的強制行為,因此,自由秩序的確立要依賴於法律秩序的確立。
限制政府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時,如果政府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這時,政府行為是違法行為,侵犯了個人自由,因此要受到法律追究。
在法律秩序所不能限制的範圍,需要確立自由主義道德秩序。
法律秩序是保障社會成員的個人自由,道德秩序是維護社會成員的個人自由。
二〇〇五年六月六日星期壹
第 3 章 自由主義道德秩序
自由秩序的確立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法律意義的自由秩序的確立,確立自由主義法律秩序,二是道德意義的自由秩序的確立,確立自由主義道德秩序。
確立自由主義道德秩序,是依據自由主義道德規則,需要限制或約束對人的強制或幹預。
在自由主義法律秩序不能限制的範圍,要通過自由主義道德秩序限制或約束對人的強制或幹預。道德秩序具有彈性,需要依據社會成員道德水平的高低。
妳不要強制或幹預他,同時他不要強制或幹預妳,這樣,妳是自由(不受他的強制或幹預),他是自由(不受他的強制或幹預),自由主義道德秩序的確立就會成為可能。
只要社會成員認同人與人之間的互不強制或互不幹涉的道德原則,自由主義道德秩序就可以確立,只要人與人之間確立或存在自由主義道德秩序,那麽每個人的自由權利就會受到維護,每個人就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48
03. 3
48
自由主義認同社會價值或真理的多元存在,因此,自由社會尊重不同的社會價值,寬容不同價值存在,如此,自由主義道德原則是尊重或寬容。因此,對他的強制或幹預是對人的不尊重或不寬容。
如此,自由主義道德原則的壹個意義是不強制或不幹預。
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 4 章 自由關系
要享有個人自由,要能夠是人的存在狀態是自由狀態,要使人的存在是自由存在,人所處的社會關系要存在自由關系。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自由關系,如此,人不會受到他的強制或控制,同時不會強制或控制他。因此,自由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不強制,互不幹預(互不幹涉)。
人的存在是社會存在,而不是原子存在,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
在不強制(或不幹預)他時,同時人不受到他的強制或幹預,人與人之間會存在距離,因此在人與人之間存在自由關系。
不強制(或不幹預)是對人的理性冷漠,是人與他之間存在壹定距離。
理性的冷漠只是指不要強制或幹預他,並不是說人與人之間不要關懷或關愛,只是說,要存在自由關系,需要存在善的冷漠。
需要確立自由主義社會秩序(政治秩序或道德秩序),在自由秩序是社會存在時,需要確立自由關系,因此,自由關系是自由秩序。
不強制(或不幹預),是尊重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是尊重個人自由。
49
03. 3
49
中國人傾向於對他的關懷或關愛,但是普遍存在對他的強制(或幹預)。
只有在確立人與人的自由關系時,有必要厘清自由與關懷之間的不同。
2008-9-16
第 5 章 自由與私人空間
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不僅在社會公共空間,人是自由的,可以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人可以擁有個人意義的私人空間。
專制社會會把手伸向私人空間,是幹預或幹涉他的個人生活,是幹擾或騷擾他的個人生活,這是在威脅或侵犯個人自由。
在自由社會,個人主義受到普遍尊重或接納,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個人在支配或操控個人生活。
自由支配個人生活,這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強制或於預,不能受到幹擾或騷擾,不能受到威脅或侵犯。
個人主義承認個人自由,承認或接納個人可以擁有個人的私人空間(或個人意義的個人生活)。個人的私人空間不僅限於個人的私人生活,而且可以擴大為個人的個人生活,因此,個人的私人空間是個人的個人生活。
自由意味免受強制或於預,自由意味免受幹擾或騷擾,自由意味免受威脅或侵犯。
自由意味尊重或接納人可以擁有個人意義的私人空間。
第 6 章 自由秩序(2)
50
03. 3
50
自由秩序是理性秩序,是文明秩序。
自由秩序的秩序生成,壹是自由生成,二是制度生成。
自由生成是在自由制度下,是人的理性意義的享有個人自由,是遵循自由觀念或自由價值,因此人的自由行為,會存在自由秩序。
不會強制或幹預,在享有個人自由,自由社會存在自由秩序。
當自由制度確定之後,自由社會的社會規則完全確定。社會成員在運用自由制度,在遵循社會規則,這樣,社會會存在自由秩序。
自由秩序的正常存在,是在生成自由,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個人自由不會受到威脅或侵犯。
理性存在與文明存在是個人自由的真正內涵。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的存在是什麽,人的存在是文明存在,是理性存在。
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要有高的人文素質,要有理性能力。否則,在自由空間,人不是在享有個人自由,而是會濫用自由,會曲解自由,會誤解自由。
簡單地說,自由秩序不僅是單純意義的自由秩序,而且是完善意義的高級文明的文明秩序。
2008-6-24
第 5 部分 自由原理與自由制度
第 1 章 社會利益平衡原則
51
03. 3
51
社會利益的分配只能是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代表或操控其自身利益,只能是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維護或尋求其自身利益,而不是讓某個政治利益集團兼顧或操控,不是把社會利益分配的權力集中在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手中。
如果社會利益分配的權力集中在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手中,這樣,由於社會利益分配形式的不公正,就會形成政治宰制與政治壟斷的社會弊端,如此,必然會導致社會利益分配結果的嚴重失衡。
專制制度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分配權是集中在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手中,這樣把有的政治利益集團排除在政治利益分配之外,因此,必然會存在政治壟斷與政治宰制,這是人為制造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因此,為了要使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只有依據社會利益分配的平衡原則。
社會利益平衡原則是反對政治壟斷,是反對政治宰制,反對為了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損害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反對社會利益分配的權力為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所操控或壟斷。
因此,尋求或體現政治利益分配的平衡原則,需要社會制度是民主制度,在民主制度,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
在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時,這樣,各個政治利益集團就可以通過公開的平等對話,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
平衡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或者,社會利益的平衡原則,需要或只有堅持最大化原則與最小化原則。最大化原則是各個政治或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最小化原則是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
52
03. 3
52
因此,在公開的平等對話中,由於各個政治利益集團是參與政治利益的平衡或分配,因此,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可以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同時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可以受到最小限度的損害,這樣,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就可以達成平衡意義。
當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達成平衡時,這時,社會利益分配是公正意義。
二○○五年壹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第 2 章 公民集會
在現代社會,社會公民舉行遊行示威表達政治要求或政治意願,壹般地說有三種情況,壹是表達社會公民的政治意願或要求,申明社會公民的政治立場或社會立場。二是表達社會成員不滿或抗議的政治態度。三是表達或申明社會公民的政治意願。
社會公民或社會團體或政黨可以采取這種公開、和平、理性方式,表達或申明社會公民的政治意願,表達或申明社會團體的政治立場,表達或申明政黨的政治主張。
如果公民不能享有這種政治自由,如果社會公民采取公開、和平、理性表達或申明社會公民政治意願的政治自由受到限制或壓制,壹個社會就會潛伏政治動亂或社會革命的危機。
社會成員只有關懷人類或社會,只有關懷國家或民族的命運,才會有可能結成社會團體或政黨。
社會公民自由結社、自由集會的政治自由被剝奪或壓制,同時如果以個社會的政治文明低下,只會導致壹個社會的國民素質低下,因此只會制約或阻礙社會的進步。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第 3 章 社會利益平衡與自由制度
53
03. 3
53
社會利益分配的平衡原則是社會利益分配的社會公正原則。
當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達成平衡時,這時,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會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或保障,同時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社會利益會受到最小限度地損害,這時社會利益分配才體現公正意義。
要平衡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社會利益,需要承認各個社會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或者,要承認各個社會利益集團擁有平等的政治地位。
只有當各個社會利益集團在政治地位上處於出席地位時,各個社會利益集團才會有可能公開、自由、平等參與社會公共活動,如此,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才會有可能通過理性、和平的對話或談判方式,平衡不同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社會利益。
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社會利益的平衡,要反對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
在專制社會,處於政治壟斷地位社會利益集團利用政治壟斷地位可以維護其社會利益,但是,由於受政治歧視的社會利益集團在社會公共活動是缺席,就不能公開、自由、平等地參與社會公共活動來維護其社會利益。
因此,能夠使各個社會利益集團政治地位平等的社會制度,只能是民主制度或自由制度。
在民主制度,社會利益分配方式能夠實現社會利益平衡原則。
如有壹桌酒席,在存在政治壟斷時,吃法是,處於政治壟斷地位的政治利益集團有資格坐在酒席上可以吃飯,而其它政治利益集團被排除在外,沒有資格坐在酒席上吃飯,這樣,只是有的政治利益集團在吃飯,但是有的政治利益集團就吃不到飯。
但是,要體現社會利益分配的社會公正原則,要平衡各個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社會利益,只有各個社會利益集團都有資格平等地坐在酒席上,這樣各個社會利益集團都有資格可以吃到飯。
54
03. 3
54
第壹種吃法是社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不能體現社會公正原則。第二種吃法是社會利益分配的平衡,體現社會公正原則。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六日
第 4 章 自由職業化
在自由社會可以實現自由職業化,這樣,能夠實現個人自由,實現個人自治。
實行自由職業化,社會成員是擁有獨立政治地位的自由個體,是自由意義的獨立個體。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或學識等個人因素自由選擇社會職業,可以自由選擇生存空間或發展空間。
這樣,人才是自由,才會有可能實現個人自治。只有實現個人自治,人才能夠操控或支配個人生存,實現生命意義的價值。
自由職業化意味把社會成員從專制單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個體成為自由的社會分子,是獨立的社會分子。
個體是社會的自由個體,是社會的獨立個體。
如教師是自由從事教師職業活動,不僅可以從事教師職業,而且可以從事其它職業,不僅可以在甲學校上語文課,而且可以在乙學校上數學課。
勞動報酬與勞動業績是壹致。
如果隸屬於壹個單位,社會成員由管理者在控制或管理(存在強制或壓迫),勞動報酬與勞動業績並不相符合,因此不符合社會分配的公正原則。
自由職業化,人可以自由選擇生存空間,尋求在社會中的自由發展,不在受強制或幹預,不在受外部條件的限制或制約,個人操控或支配個人生存。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55
03. 3
55
第 5 章 政府職能的轉換
在專制制度,政府職能是領導職能,是指揮職能,是控制職能,是強制職能,是專制職能,因此,專制主義制度的政府是強制政府,是專制政府。
但是,在自由制度,政府職能不在是控制或強制社會成員,而是自由社會的守夜人,不僅不能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而且要保障或維護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
自由制度的政府不在是威脅自由的力量或因素,而是消除威脅自由的力量或因素,政府是自由的守夜人。
在自由制度,平民的政治角色由被強制者轉換為自由人,政府職能由控制者轉換為守夜人,由強制者轉換為守護人。
人要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自由制度需要消除壹切對自由的威脅。
因此,人要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需要消除對個人自由的威脅,需要消除強制或控制的存在。要消除強制或控制,就要消除專制或奴役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存在。
在自由社會,允許或承認政府的存在,但是政府要擔負政府的自由職能。如此,在自由制度,政府職能是自由職能,是守護職能,是維護職能,是保障職能。
2006-3-1
第 6 章 思想自由的享有
56
03. 3
56
在專制制度,統治者只需要不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的愚民或順民,因此,不允許有獨立人或自由人的存在,不允許社會成員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即使存在獨立意義的自由人,即使人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也會受到壓制或排斥。
如此,社會成員要享有思想自由,要自由言說個人意義的獨立思想,只能消除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的控制,只有消除專制制度,並且確立自由制度。
但是,在思想自由的自由制度,需要警惕思想自由存在的消極問題,如此,才能有效合理地享有思想自由。
既然是人,需要人有個人獨立的個人思想,要有獨立的思想品格,這樣人的存在才是人的意義,才會享有個人尊嚴。
2008-9-18
第 7 章 自由是理性存在
既然個人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主義不是放任主義,因此由由意味理性,自由存在是人的理性存在。
自由社會要確定自由制度或自由秩序,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構建。壹個是硬件,需要確立自由主義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需要確立自由社會的自由制度,而且需要社會成員依據人的理性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
壹個是軟件,是社會成員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能夠自覺維護自由制度,能夠依據人的理性能夠構建自由制度。
即使壹個社會確立自由制度,但是,如果不能依據人的理性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如果把個人自由曲解為放任,那麽人的社會存在就有可能不是自由存在,而是非理性的某種存在,5703. 3
57
是非自由的某種存在,這樣就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如此,就不能構建自由秩序,就不能確定自由制度。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壹是人的存在是自由存在,二是人的存在是非自由存在,自由存在是理性存在,即使是非理性的自由存在,依然是理性控制的非理性的自由存在。
如果不能依據人的理性,那麽人的存在就會有可能不是自由存在,而是非自由的存在,是放任存在,人就會有可能不是在享有個人自由。最危險的存在是對自由制度的顛覆或破壞。
非理性的非自由的存在,會有可能存在威脅或破壞自由制度。
享有個人自由的理性存在,可以排除非理性的非自由存在,可以排除非理性存在對自由的幹擾或破壞。
2008-9-18
第 8 章 自由制度(壹)
自由意味免受強制或奴役,因此,自由社會是確立免受奴役或強制的社會制度。
自由制度,是依據自由原理確立的法律制度,是維護或保障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制度。
可見,自由制度的確立包含兩個內容,壹是自由制度是免受奴役或強制的社會制度。在自由制度下,人可以免受奴役,這是個人自由的基本內涵。
二是自由制度是維護或保障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在免受奴役或強制時,意味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壹。能夠維護或保障人的自由存在,能夠維護或保障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二,因此需要自由制度的保障。
58
03. 3
58
自由制度不僅不能威脅人的個人自由,而且要維護或保障人的個人自由。自由制度要包含積極自由的自由原理。
2008-9-18
第 9 章 自由秩序與自由制度
自由社會確立的法律制度,只是自由制度的硬件存在,只是自由制度的基本前提。但是並不意味自由秩序是可以完全確立。
要完全確立自由制度,需要自由制度的軟件存在。軟件是社會成員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
當自由制度的硬件與軟件是社會存在時,壹是自由制度會是正常或完善的自由制度,二是,這時自由制度會存在自由秩序。
在自由制度的硬件存在時,如果社會成員不具備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能力,如果對自由的認識出現偏差,如果不能精確把握自由原理,那麽就會有可能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這樣,自由制度的軟件不能正常存在或運行。
壹是社會成員可以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可以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在確定完善的自由制度,硬件與軟件是在正常運行,因此,自由制度或自由秩序會成為社會存在。
二是社會成員可以排除對自由的誤解或曲解,可以排除假借自由之名的社會存在,可以排除對自由制度的正常運行的威脅或幹擾。
總之,壹是社會成員要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需要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或正常理性,要具備自由能力,或具備運行自由制度或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能力。
二是要排除對自由制度的威脅或幹擾,需要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與自由能力。
59
03. 3
59
如果社會成員不具備自由理性與自由能力,壹是不能確立自由制度的硬件,二是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自由制度的軟件不會是社會存在,如此,完善的自由制度就不能確定,自由秩序就不能確立,而且有時會存在對自由制度的顛覆或威脅。
自由文明是高級文明,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對社會成員有高的素質要求。
從另壹角度,如果社會成員能夠依據自由原理與自由制度去運行自由制度,那麽在自由制度的社會實踐中,社會成員就會學會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學會如何運行自由制度,這樣社會成員的素質會得到提升。
這如學習電腦,只要願意學,人就可以學會。盡管電腦不是中國的發明,但它是壹個世界意義的資源,是全世界的人可以共享的。
2008-9-18
第 10 章 自由理性與自由意誌
在確立自由制度之後,政府是有限政府,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會消除。在自由制度,從這個意義講,對自由的威脅不是政府,盡管政府依然是對自由的最大威脅。
人在享有積極自由時,在可以自由行為時,依然存在對自由的威脅。
如果自由存在不是理性存在,是非理性的壹種存在,那麽人的社會行為會威脅或破壞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如果人具備自由理性時,那麽人在自由行為時,可以理性判斷在什麽情況,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在什麽情況,社會存在不是自由意義的壹種存在。
60
03. 3
60
人要享有個人自由,要自由行為,壹是人要具備自由理性。當人具備自由理性時,可以消除對自由的威脅或破壞。這時,人是在構建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是在享有個人自由,不是對自由的威脅。
壹方面,人可以理性享有個人自由,是自由行為,不是威脅自由。二是具備自由理性時,可以明確告訴,什麽是自由行為。
人的自由行為,壹是理性判斷,二是人在自由行為時,但是依然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幹擾或阻撓,因此,自由意味自由意誌。
人的個人自由的社會存在(或自由存在)包含兩個方面,壹是自由理性,二是自由意誌。
在自由意誌存在時,自由行為可以成為社會存在,會成為自由意義的壹種存在。
人具備自由理性,並不意味人是在享有個人自由,並不意味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
人在依據自由理性在理性判斷之後,第二步是自由行為的過程,是個人自由的實現或完成,這會存在自由意誌。
當人存在自由意誌時,人可以排除對自由的威脅或幹擾。
2008-9-18
第 11 章 個人自由與自由制度
從具體意義講,自由是個人自由,也可以泛指政治自由。
要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需要確立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
消極自由是免受奴役,如何免受奴役,需要確立免受奴役的法律制度或社會制度。
根據自由社會的社會經驗,要使人能夠免受奴役或強制,需要限制政府能夠政治奴役或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
61
03. 3
61
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在人享有積極自由時,依然會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威脅或破壞。人在自由行為時,如果存在對自由的誤解或曲解,會存在假自由或非自由的社會存在,或是放任主義,或是非自由的某種存在。
放任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極端存在,非自由存在是反自由的存在。
自由是理性存在,是中庸存在。
在自由制度,在人享有積極自由時,會存在極端主義(或反自由主義)對自由的威脅,依然需要確立法律制度限制或禁止極端主義。
因此,需要確立能夠限制或制約極端主義的法律制度,這樣才會有可能限制或制約極端主義對自由的威脅。
要限制或控制對個人自由威脅的社會行為,需要限制或控制非自由的存在。
自由意味自由制度,這是其壹。其二,自由意味限制。
壹是自由制度是限制政府,這樣人可以享有消極自由。二是自由制度限制反自由主義,如放任主義,或極端主義,或反自由主義,這樣人可以享有積極自由。
反自由主義,是對自由的最大威脅。
自由主義承認各種不同的價值意義,自由主義只是為社會提供壹個平臺,自由社會是壹個平臺,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價值意義,但是有壹點事可以肯定,自由主義的平臺不能破壞,不能受到威脅。
如人在電腦上可以操作 word,可以操作 photoshop,可以操作各種不同的應用軟件,但是需要壹個平臺,這是 windows 操作系統,人需要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統,而且windows 操作系統不能受到破壞。如果存在病毒,破壞了 windows 操作系統,那麽其他應用軟件就不能操作,或者,如果 windows 操作系統是癱瘓,整個電腦系統就不能用了。
2008-9-18
62
03. 3
62
第 12 章 自由制度(二)
個人自由並不意味是放任主義,並不意味是無政府主義。
為了維護或保障人的自由存在,為了防止對自由的威脅或侵犯,在自由制度下,壹是不能存在專制政府,不能存在政府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這壹點西方自由主義有精確認識。
二是自由制度或民主制度需要政府的存在,但是民選的自治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
從積極的意義講,自由社會需要政府能夠維護或保障人的自由存在,需要政府能夠解除對自由的威脅或侵犯,因此,自由制度需要有限政府擔負自由職能,有限政府是自由的守夜人,這是中國自由主義對有限政府的壹點認識。
享有自由,不僅個人是自由,不僅是個人自治,而且社會或政府是自治組織,是自治政府。
在自由制度或自由社會,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政治公共活動並不是某個政治集團的私有事務,而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事務,因此,政治公共活動是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負責。
政府是自治政府,是鄉村自治,是縣省自治,是國家的政府自治。
既然是自治政府,既然社會公共事務由所有社會成員共同負責,因此是民主選舉優秀人物代表社會成員組織政府,因此,從這個意義講,自由制度是自治制度。
2008-9-18
第 13 章 有限政府
自由承認政府的存在,自由承認國家或社會的存在。
63
03. 3
63
當政府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受到消除或限制之後,政府不在擁有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自由制度的民選政府是有限政府。
政府要做什麽,要擔負國家或政治公共事務的國家或政府責任。
不僅不能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而且在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為了使自由不受到威脅或侵犯,政府要擔負自由責任。政府要維護或保障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要維護或保障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威脅或侵犯。另壹點,政府要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
有限政府要做好的政府。
為了自由制度能夠正常運行,為了個人自由不會受到威脅或侵犯,需要政府承擔廣義的政府責任,不僅是行政機關的政府責任,而且是立法或司法機關的政府責任。
從消極自由的角度講,政府是有限政府,從積極自由的角度講,政府是自由政府。
自由政府是維護或保障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政府要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政府要能夠維護或保障個人自由不受到威脅或侵犯。
但是只要有限政府是存在,就會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威脅。如果存在非自由價值,有限政府會演化為無限政府。
在自由座標上,政府權力的運行,積極的方面是擔負自由責任,在自由座標的正方向,不會成為自由的威脅者。
但是,需要限制政府可以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在自由座標的負方向,由於政府能夠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權力受到限制,因此,政府不會存在對個人自由的威脅。
有限政府猶如個人自由的最後防線,是自由座標的負方向的最後壹點,只有把政府限制在最後防線之內,自由制度才會牢不可破,是堅實穩定。
2008-9-18
64
03. 3
64
第 14 章 政府需要優秀的人
在自由社會,如果政府存在非自由價值的人士,就有可能把有限政府演變為無限政府,就有可能把自由制度演化為專制制度,這時自由社會的壹個經驗。
有限政府需要優秀的人代表社會成員行使政府權力。
在自由制度,對自由的最大的威脅來自兩個方面,壹是有限政府的政府人員,二是非政府或民間的社會成員。
在自由制度,要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要使自由制度能夠穩定存在,需要社會成員能夠維護或捍衛自由。
在自由制度確立之後,依然會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的價值觀念,如此,會存在對自由制度的威脅。因此,要維護自由,需要限制或控制非自由或反自由的政治行為或社會行為。
自由意味限制,限制不是限制自由,而是限制非自由或反自由。
如果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較高,社會成員是優秀的自由公民,那麽政府人員會來自社會成員中的最優秀的人,是優秀的自由公民中的優秀的人。
只有社會成員是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自由公民,才會有可能能夠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才會能夠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是其壹。其二,就不會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的政府行為。
如果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較低,不僅自由制度不能正常運行,不僅不能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而且會有可能威脅自由制度。非自由或反自由的社會行為,會有可能威脅或顛覆自由制度.
如果社會成員是優秀的自由公民,政府人員會是最優秀或很優秀的人。如此,政府人員的政府行為不會威脅或顛覆自由制度。
65
03. 3
65
由於政府是自由的最大威脅,為了維護自由,壹是自由制度需要限制非自由,有限政府只能是正常運行自由制度,不能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的政府行為。壹是自由制度需要確立能夠消除或防止威脅個人自由的法律制度。
另壹方面,選擇最優秀的人擔任政府人員,如自由社會需要優秀的自由公民,政府人員需要最優秀的自由公民,這樣可以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會存在對自由制度的威脅或破壞。
這裏需要對非自由需要界定,非自由只是狹義意義的壹種界定,只是指不是正常享有個人自由的壹種存在,只是指不能正常運行自由制度的壹種存在,不是指自由之外的其它價值意義。
自由社會容許各種不同的價值意義,但是自由社會只是壹個平臺,因此對於自由主義的平臺,在自由社會需要維護或保障,自由社會或自由制度不能受到威脅,這是最基本的壹點。
否則自由社會或自由制度會有可能受到顛覆。這是世界自由主義社會實踐與中國自由主義社會實踐的社會經驗。
退壹步講,如果自由價值真正意義是為社會成員普遍接受或認同,社會成員也不會接受反自由的價值觀念,相反是會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與自由制度。
2008-9-18
第 15 章 新聞自由
在專制制度,專制主義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不僅對社會成員實施政治奴役或思想奴役,而且對新聞(或出版)或言論實行管制或控制。
凡是有利於專制統治的思想言論,就會承認或允許公開發表或公布,凡是不利於專制統治的思想言論,就要壓制或限制社會成員的思想言論。
66
03. 3
66
在專制制度,新聞或媒體的思想言論只能是粉飾專制統治,只能是對專制主義者的奉承或吹棒。
如果社會成員要誠實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如果是批評或揭示社會問題,專制制度就不允許或不承認社會成員的思想言論的公開發表。
專制制度禁止或限制社會成員言說什麽,新聞媒體就不能言說什麽。
專制主義言說 2+1=3,社會成員或新聞媒體只能言說 2+1=3,而不能言說 1+2=3,不能言說 1+1+1=3,不能言說 x+y≥3。
當然在比較開明的專制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享有有限度的言論自由。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享有個人自由,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新聞媒體是可以自由言說的自由媒體,而不是某個政治集團的輿論工具。
既然新聞媒體是自由媒體,因此可以通過新聞媒體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不論是對社會問題的提出,還是對社會弊端的批評,或是對社會進步的思考。
個人能言說什麽,可以言說什麽,想言說什麽,可以言說什麽,不會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壓制或強制,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因此,—是不僅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不僅可以誠實表達個人的思想言論,而且社會成員的思想言論是什麽,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及時獲知。
二是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獲知社會存在的真實存在,而不會存在虛假或粉飾的自欺欺人。
當社會成員可以享有新聞自由時,新聞媒體不會存在虛假或粉飾的愚弄社會成員的泡沫或垃圾,而是呈現在社會面前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面目。
當人類是赤身課體時,不能自欺欺人說自已穿了華麗的衣服,只能誠實面對真實存在,這樣才會有可能尋求如何穿上衣服,否則只能在自欺欺人的愚昧中赤身裸體。
但是,言論自由或新聞自由要把非自由的因素排除在外。
67
03. 3
67
盡管社會成員可以自由言說,但是不能造謠、中傷或誹謗,不能煽風點火。
盡管人可以自由言說,但是言論自由是以理性意義在言說,是真說,是實說,是好說,而不能胡說,不是瞎說,不是混說。
造謠、中傷或誹謗,煽風點火,或胡說,或瞎說,或混說,這不是人在享有言論自由,可以界定為人的非自由的壹種存在。
因此,享有言論自由,壹是社會成員要具有自由理性或正常理性,運用自由理性正常享有言論自由。二是自由制度或法律制度要限制非自由的某種存在。
2008-9-18
第 16 章 結社自由
只要人類生活是存在於社會公共生活中,人類就會出於不同的目的(或原因或需要),會自發願意結成不同的社團或政黨。
或是政治信仰,或是人生信仰或生活信仰,或是社會信仰,或是宗教信仰,或是學術流派或藝術流派,或是生活需要,或是愛好或興趣。
結社自由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任何政治集團的強制或控制,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蒙騙或誘騙,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脅迫或逼迫。
結社自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壹是結社自由不受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強制或於預,是社會成員可以享有的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二是結社自由不受任何人或政治集團的控制或禁止。
願意組建或參加什麽社團或政黨,是自由意義的結社自由,任何人或政治集團不能禁止或控制,這是結社自由的社會意義。
68
03. 3
68
但是,如果是反自由,或是威脅個人自由或自由制度,或是反和平、反人類、反生命的灰色社團,就需要限制或禁止。如暴力主義,恐怖主義等,這是任何社會需要限制或禁止的,這是文明意義的限制。
限制或控制非自由或反自由,限制或禁止反和平、反人類、反生命,並不是強制或於預人的個人自由,並不是破壞個人自由,並不是幹涉個人自由,而是維護或捍衛個人自由,是維護或保障自由制度與自由秩序,是維護壹個社會的文明秩序,是維護壹個社會的社會穩定。
2008-9-18
第 17 章 自由觀念與自由行為
享有個人自由時,壹方面不能威脅自由,壹方面如何享有個人自由,會存在自由觀念的觀念問題。
自由行為與自由觀念有關,人的社會存在是觀念存在,人有什麽樣的價值觀念,就會有什麽樣的社會存在。人有什麽樣自由觀念,就會有什麽樣的自由存在。
如何享有個人自由,如何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與自由理性或自由能力相關,而且與自由觀念相關,在享有個人自由時,要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要能夠很好享有個人自由,需要認識自由觀念或自由價值。如要使用電腦,至少需要掌握享用電腦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電腦使用的方法,這樣人才會有可能使用電腦。
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至少精確認識自由價值或自由觀念,要精確認識如何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這是自由價值或自由觀念的所指。
這樣,自由行為會在享有個人自由,而不是享有個人自由的非自由行為,不會是錯誤的自由行為。
69
03. 3
69
對自由價值的認識越精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的自由行為會越明確。
如果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如果自由觀念是模糊,自由行為或許會出現錯誤,自由行為會出現非自由的社會行為。如此,自由存在會有可能不是善的自由,而是惡的自由,自由結果不是建設意義的自由,而是破壞存在的自由,自由過程不是理性自由,不是真自由,而是非理性自由,是假自由。
如享有美食,盡管享用美食可以從不同層面選擇不同方式,但是有壹點是共同,盡管妳可以這樣享用,他可以那樣享用,如享有個人自由時,妳有妳的個人思想,他有他的自由思想,但是不論如何享有,享用美食存在營養問題。
如果具備營養知識,在享用美食時,壹是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會知道如何享用美食,如註意肉食與蔬菜的搭配,而且會知道如何享用美食有利健康。
因此,人只有精確認識自由價值,在享有個人自由時,自由行為會是在享有個人自由,如享用美食,不僅吃的很舒服,而且有利於健康。
人可以依據自由理性把握自由行為,在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過程中,在升華自由觀念,在提升自由行為的水準,如操作電腦那樣。 2008-6-6第 18 章 自由理性與自由能力自由是理性存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時,要依據自由理性控制自由行為,自由理性是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能力。
如此,人可以依據自由理性隨時調整自由行為,可以精確地理性把握自由行為,從而謀求自由行為的善的自由,無論是善的自由存在,還是善的自由結果。
但是,自由理性控制自由行為,要依據個人的自由資源,人要具備壹定的知識、才能、精神品格、智慧、教養,而且要依據所處的社會條件或生活環境。
70
03. 3
70
個人的自由資源泛指兩個方面,壹是個人具有的自由資源,是人的綜合素質。壹是個人可以控制或運用的社會環境。
自由理性是整合自由資源,這樣,人可以調整自由行為。是依據自由理性調整自由行為,可以最大可能尋求自由的善,或善的自由,可以最低限度降低自由的惡,或惡的自由。
不會威脅自由,自由行為是最大限度尋求個人利益,或個人的成功或幸福,或財富或快樂,或榮譽或名利等,同時是最低限度降低對個人利益的損害,這是自行為的自由結果。
人要依據個人的自由理性整合自由資源,不僅要整合個人的自由資源,如學識、能力,如精神品格、智慧、教養,而且要整合所處社會的自由資源,如社會環境,社會地位。
在分析個人的自由資源時(不論是個人的自由資源,還是社會的自由資源),人要依據自由理性作出最佳或最好的理性判斷,隨時調整個人的自由行為,從而尋求自由行為的自由結果的最大的善。
人控制自由行為的水平越高,人的自由理性水平會有越高。
自由理性水平越高,整合自由資源的水平越高,而且控制自由行為的水平越高。因此,自由理性是自由能力。
因此,享有個人自由的水平或境界,取決於人的自由能力。自由能力越高,享有個人自由的水平會越高,或者,自由理性水平越高,享有個人自由的水平會越高,。
2008-6-6
第 19 章 自由原則的平等
自由原則支配的自由社會,壹是不能存在政治特權,不能存在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不能存在政治宰制,消除政治特權或政治壟斷,二是意味平等。
平等意味政治平等,意味經濟平等,意味社會平等。
71
03. 3
71
自由原則提供政治意義的平等地位,任何人在機會平等時,是以誠實勞動謀求個人財富或個人利益。
任何人是自由存在,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不存在個人自由受到剝奪,不存在個人尋求的機會受到剝奪。
因此,在自由社會,只能在自由原則中,在享有個人自由時,是謀求個人意義的長遠利益,不能奢望自由原則直接給個人帶來壹定利益。
對自由原則或自由主義不能理想化,不能過於苛求。
2008-6-13
第 20 章 自治制度與自由制度
如果廢除奴役,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人是自由存在,但是自由意味什麽,自由意味自治,個人意義是個人自治,社會意義是政治自治,如村自治、縣自治、省自治,是國家自治。
自由並不意味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並不意味是放任主義的個人自由,自由意味自治。
自由是人的高級層面的社會存在,不僅可以達成個人自治,而且在人類的共同存在的社會意義,社會組成是自治,社會需要組成自治政府,社會需要自治制度。
自己要管理自己,壹個村、壹個縣,壹個省的共同存在,是自治存在,是自治政府,是自治制度。
自治政府是聯合,是聯合之後組成的政府,自治政府不是管制人,而是自治,自治村是做好壹個村的事,自治縣做好壹個縣的事,這是共同利益,這是共同存在,這是聯合自治。
因此,自由制度意味自治制度。
72
03. 3
72
自由制度是享有政治自由,如何享有政治自由,是社會或個人達成自治,不僅是個人自治,而且是社會自治。
2008-6-23
第 21 章 自由與強制
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壹是非自由或反自由的存在,如果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不能達到完全的理性層面,如果社會存在非自由或反自由,那麽自由制度如何防止。
如記者,享有新聞自由,記者可以真實報道他的新聞,可以對時事作出評論,這是個人自由,不受強制。
但是,如果記者是違背個人自由,如果是用記者身份在造謠,在中傷,在攻擊他人,這並不是個人自由,這是非自由的壹種存在。
因此,強制是必需,但是這裏的強制,並不是強制人,並不是奴役人,而是在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時,為確保能夠充分享有個人自由,為了維護個人自由,為了維護自由制度的正常存在,對於非自由或反自由需要采取強制或控制。
如果不存在必要的強制,如果承認非自由或反自由的存在,就不可能確定良好的自由秩序,這是其壹。
其二,盡管自由是高級文明,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但是享有個人自由,不僅是純粹意義的享有個人自由,從社會意義,是要提升壹個社會的文明質量。
自由文明需要文明制度,需要文明秩序,如果自由承認社會存在,如果自由承認制度存在。
73
03. 3
73
由於不同原因,會存在非文明或反文明,如反人類、反和平,反生命,這是對於文明意義的威脅,因此文明制度需要強制。
在自由制度,要構建完善的文明存在,自由社會需要強制,這種形式的強制是任何社會的共同存在,在自由社會依然存在。
人類文明的文明存在是如此,如誠信存在,如果是自覺,這是文明,如果不是自覺,存在欺詐,欺詐就要受到強制。如果用假冒偽劣商品欺瞞,難道不需要強制嗎?難道不受到法律制裁嗎?
要確保文明制度的文明秩序,社會需要強制,這種強制不是自由的強制,而是社會強制,是文明意義的壹種強制。
從消極意義,沒有強制,就沒有文明,沒有強制,就沒有秩序,因此自由承認公共強制。
2008-6-23
第 22 章 自由制度與法律制度
自由制度需要法律制度的確定,在西方的自由社會,自由制度的完善確定,為人類社會的自由制度提供了成熟的經驗或思想。
自由社會是民主社會,是法治社會,這是相互關聯,從自由原理出發,自由制度包含兩個內容。
壹是維護或保障人可以充分享有個人自由。要享有個人自由,需要什麽保障。享有個人自由時,自由存在自由秩序,自由存在自由制度。
這需要法律制度,自由制度通過法律制度的確定,個人自由會受到法律制度的堅實保障,這是其壹。
74
03. 3
74
其二,自由精神與法律精神是共同價值,就是法律制度要體現自由精神。
如社會公正或正義,並不是意識存在,並不只是人文精神,而應該是社會存在,而應該是事實存在,應該是社會現實。只有通過法律制度確定社會公正,壹個社會才會存在公正意義。
要享有個人自由,需要自由制度的法律制度,這時,人在享有個人自由,在正常運行自由制度,這是自由制度在其生成自由,這是自由制度的法律制度在生成自由。
在正常享有個人自由時,在正常運行自由制度時,在自由制度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人在充分享有個人自由,並且是正常享有個人自由。這樣,就會存在自由秩序,就會存在自由制度,自由制度是現實存在,是事實存在,可以解釋為自由空間,這是自由在生成自由秩序與自由制度。
自由包含另壹個內涵,是自由不能受到威脅,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侵犯。這是自由制度的內容,因此需要確定法律制度。
從自由的兩個意義,不論是保障人的個人自由,還是禁止對個人自由的威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
2008-6-24
第 23 章 自由與非自由
要享有個人自由,壹是對自由要有精確解釋,二是在自由之外,不能正常享有個人自由的壹種存在,可以解釋為非自由。
可以對非自由作出明確界定,如強制或奴役,如幹預與幹涉,如對自由的威脅。
要享有個人自由,要確定完善意義的自由制度。
75
03. 3
75
對自由的解釋,壹是要精確,如古典自由主義對自由的解釋。二是要嚴格,只有對自由有精確解釋,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才會明確什麽是自由,才會明確什麽不是自由。
享有個人自由時,不僅是自由存在,而且要把非自由排除在外。非自由是對自由的威脅、幹擾、損害。
自由文明是自由社會的核心價值,但是自由文明並不能同文明相分離,需要尋求社會意義的綜合文明。
非自由只是相對自由的價值定位,非自由在寬泛意義,可以指自由價值之外的文明價值,如果自由價值與文明價值相兼容,非自由不會威脅自由,這是寬泛意義,如正義是文明價值,但不是自由價值。
從狹義解釋,非自由可以特指反人類,反文明,反和平,可以特指反人道,反理性,反人性。
2008-6-24
第 6 部分 個人自治
第 1 章 自利與利他
人性具有自利的壹面,同時具有利他的壹面,如硬幣的兩面,這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自由主義思想家對人性的認識是從人性存在自利的基本事實出發,因此,認為人能夠自治,需要自治。
自治的人不需要犧牲,自己不犧牲自我利益,他人不犧牲他的利益(要求他人犧牲個人利益是壹種自私)。
自治的不會為了個人利益損害他的利益,反對他人為了他的個人利益而損害我的利益.
76
03. 3
76
由於人性中具有利他的壹面,因此,精英人物應該或能夠為他或社會公共利益而奉獻或犧牲(只是在特殊情況,需要犧牲),社會需要精英人物為社會成員來服務。
只要合乎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不論是自利,還是利他,人性的多元應受到尊重或接納,價值觀念的多元應受到尊重或接納。
不論是自利,還是利他,只要是人性的自然存在,應該承認或尊重人性存在的多元性。
在自由社會,由於自利或自治,不能反對或否定利他,如果不承認或不接納利他,壹個社會會出現偏差。
2005-8-29
第 2 章 獨立、自治與合作
在人與人或社會的合作關系中,人不僅可以謀求個人利益,同時承認或允許他謀求他的個人利益,而不是只尋求我的個人利益,而不顧及他的個人利益。
獨立精神,是指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獨立的人格精神,是個人自治。
具有獨立精神的人,能夠自治的人,不依附於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屈從於任何個人或組織。
獨立的人或自治的人是對自我的完全負責,如此,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不受任何個人或組織的強制或幹預。
獨立的人不依附權勢,不屈從世俗壓力。
因此,合作精神是獨立的人所具有的基本的精神品格。
77
03. 3
77
合作關系是合作的人在合作中,謀求各自的個人利益,同時合作的人是以不損害其它合作人的個人利益為前提。
不是合作關系的依附關系,只是謀求個人利益,如此,不會顧及他或社會或團體的利益,所以,就會存在損害他或社會的利益。
如果人依附於某個人或某個組織,人不會具有獨立意識或獨立品格,不具有個人自治的基本能力或基本責任,就不能實現個人自治,既然不能實現個人自治,就不會對自我負責。
如此,依附他或某個組織的人就會缺乏基本的道德感。
只有人實現個人自治時,只有人對自我是完全負責時,人才會有可能產生道德感.
合作是謀求合作各方的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各方的個人利益要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
2005-8-31
第 3 章 自由選擇
社會不存在統壹的思想或價值觀念,社會不應該存在統壹的思想或價值觀念,社會可以存在或應該存在的是思想或價值觀念的多元與差異。
只有存在思想或價值觀念的差異與多元,才會有可能存在自由選擇。
在能夠自由選擇時,個體生命可以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人格精神,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價值觀念尋求生命的幸福或成功,尋求生命的價值或意義。
生命的幸福或成功,生命的價值或意義,我只能是我的思想或價值觀念,這是思想或價值觀念的差異與多元。
這時,個體生命具有不受任何外部力量強制的獨立性,個體生命是獨立,是自由。
是依我思而行,是依我意而行。相反,如果受到他的強制或控制或奴役,人就是不幸或痛苦。
78
03. 3
78
自治的人是獨立的人,是自由的人,自治的人是獨立的個體,是自由的個體,自治的人具有獨立性。
如此,人才會有可能自由選擇,才會有可能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獨立的人格精神。
2005-9-16
第 4 章 自利與利他的和諧
自利是個人對自我的負責,而不是要求他人(或某個組織)對我的負責。
如此,對個人的行為過程或行為結果要完全由自我負責。
個人自治,由於是試錯過程,因此,人可以及時調整個人行為尋求善的結果,在自我調適中尋求個人的幸福或成功,尋求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由於人性的自利,人能夠完全對自我負責。在尋求成功或幸福的過程中,同時又具有利他的壹面,自利的同時又利他,在利他的同時又自利。
既然自利而又利他,利他而又自利,就要尋求自利與利他之間的和諧或平衡。
但是,在自利與利他的過程中,人存在的基本條件是自利,是完全的自我負責,只有具備這個條件,人才會有可能利他,在利他時會有可能是利他。
如果不能完全自我負責,但又想利他,不僅不能利他,反而會形成自私,不僅不能利他,反而會損害或傷害他人。
因此,在自利而利他時,會出現三種情況,壹是在自利而又利他時,行為結果是利他,在利他時,是有利於他。
二是在利他時,既無害於他,也無利於他。有利他的願望,但無利他的結果,既無害於他人,但也不是利於他人。因此,既不是善,也不是惡。
79
03. 3
79
三是在利他時,不僅無利於他人,反而損害或傷害於他人。
2005-10-6
第 5 章 個人自治
在專制社會,由於個人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因此個人不能達成個人自治。
在自由社會,由於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因此,人可以達成個人自治。
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是能夠操控個人的社會存在,而且能夠對個人的社會存在可以負責,因此,人可以能夠依據個人意願尋求個人價值,尋求個人的幸福與成功,尋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如此,人可以達成個人自治。
個人是社會中最基本的獨立原子,在社會中的社會存在,是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獨立個體,是能夠達成個人自治的獨立個體。
2006-04-19
第 6 章 自利主義的言說
自由主義承認人的自由,在人是自由時,人性的存在是自由存在,而不是由於受到強制或壓制或奴役時的扭曲或變異存在。
既然人性的存在是自然存在,因此,人性的自利是人性在自然存在時,是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既然自利主義是個人自治,因此,自利主義是個人對個人命運的負責。
80
03. 3
80
壹是純粹的自利主義,是消極的自利主義,是保守的自利主義,這種自利主義只是追求個人自利,只是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
既不利他,但不損害他人,只是純粹的自利,這是消極的自利主義,是保守的自利主義。
壹是積極的自利主義,這種自利主義在自利時,會利他。
不僅不會損害他,不僅只是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而是在個人自利時,又能夠利他,積極的自利主義是自利而又利他,因此,自利主義存在兩種類型或形式。
但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在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時,會損害他,這是自私。可見,自利主義最基本的價值底線或道德底線是不自私,而是自利。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的絕大多數是自利主義者,自利主義會受到自由社會的普遍承認或接納,而不是受到排斥或壓制。
盡管自利主義並不是如利他主義是高尚境界,是神性境界,但是它是人的境界,是生活境界,是平常境界。
盡管自利主義是自由社會中人的生活狀態,但是自由社會依然需要利他的存在,因為社會存在有的人需要同類的幫助,或濟助或支持。
由此可見,自利主義與利己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利主義只是個人自治,是個人主義的自我追求與完善,而且存在普遍意義的公共價值或意義。
但是,利己主義只是自我主義,僅僅單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利益的尋求,只要是對我的利益有利就可行,並不關註他的存在或利益,而且並不存在社會公共價值或意義。
2008-9-19
第 7 章 利他主義的存在
81
03. 3
81
既然自由社會承認人性的自然存在,因此,不僅要承認或接納人性的自利(或自利主義),而且要承認或接納人性的利他(或利他主義)。
盡管利他(或利他主義)只是存在社會成員中的少數人,但是社會要承認或接納利他(或利他主義),只有承認或接納人性的自利,並且承認或接納人性的利他,社會的自由選擇是中庸選擇。
利他主義有兩種類型或形式,壹是利他而又自利,這是保守是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的價值理念是利他,利他主義的基本底線是利他,由於是利他,因此利他主義,不會損害他)。
壹種情況是純粹的利他,是純粹的利他主義,是在利他中實現生命價值或意義,利他主義把利他視為生命快樂或幸福。
利他主義的利他,壹般有兩種情況,壹種情況的利他是利於具體的人,這種利他在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
壹種情況的利他並不是幫助或支持具體的某個人,而是抽象的人或人類或社會。
在自利時,當大多數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平常生活時,要尊敬(或承認或接納)利他,要尊敬(或承認或接納)為人類的進化而奮鬥的社會精英。
哈耶克認為利他是人性的原始人性,這或許有點偏激。壹個社會的人,首先是個人自利,是個人自治,是人的自我負責,而不是他對我的負責。但是在壹個社會,會存在那些需要他人幫助或支持的人,因此,人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利他存在的社會意義。
況且壹個社會需要那些為國為民,為社會或國家,謀求社會進步的精英人物,這時最高層面的利他,如果壹個社會缺失這種意義的崇高的神聖的社會道義,那麽壹個社會是沒有希望或前途的。
82
03. 3
82
2008-9-19
第 8 章 生命軌跡
既然是個人自治,因此,個人不在或不能受他的強制或奴役,個人不在或不能受他的操控。
當人是自由行事或自由行為時,當人對個人命運完全負責時,是人依據(或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或思想邏輯。
盡管個人可以個人自治,可以完全操控個人命運,可以最大努力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個人思想或個人意誌或個人意願),但是會存在他對個人自治的幹擾。
如果人是在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那麽生命軌跡是個人的生命邏輯的生命軌跡,生命軌跡是個人自治的生命軌跡。
如果能夠實現高度的個人自治,那麽人需要具有完全的(或高度的)個人自治的自治能力,因此,人能夠排除外部因素的幹擾或困擾,只是遵循個人的生命邏輯,可以完全自由行事或自由行為。
2008-9-19
第 7 部分 善的自由
第 9 章 建設意義的自由與破壞存在的自由
好的結果是建設意義,不好或壞的結果是破壞存在,從這個意義講,自由結果,壹是建設意義的自由,二是破壞存在的自由。
83
03. 3
83
即使人具有高度的自由理性,具有卓越的自由能力,盡管人是試圖尋求在享有個人自由時,是依據自由理性控制社會行為,是試圖避免不好或壞的自由結果,是試圖尋求好的自由結果,即使如此,但是,依然不能排除不好或壞的結果,這是人的理性局限。
如此,如果能夠理性認識自由結果的分野,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壹是人不會迷信理性,不能以為只要具有高度的自由理性或知識理性,具有卓越的自由能力,自由行為壹定是好的結果,壹定是建設意義。
二是要相信自由理性,盡管人的理性是有限,不可避免會存在不好或壞的自由結果,但是人只能依據人的理性。
要相信自由理性,要提高自由理性,要提高自由能力,如此,至少可以把不好或壞的結果降到最低水平,這是重要的方面。
人的自由理性的自由水平越高,自由能力的能力水平越高,這樣,破壞存在的自由的社會存在會越小。
人的自由理性的理性水平越低,自由能力的水平越低,那麽,破壞存在的自由存在會越大或越多,不僅是對自由的破壞,不僅是對自由理性的自由結果的破壞,而且會破壞或危害或損害人類或社會。
如此,人要提高自由理性的理性水平,要提高自由能力的能力水平,盡可能把破壞存在的自由結果降到最低鹹度,這是其壹。
其二,人對自由結果的理性認識,可以避免對自由的曲解或誤解,自由並不是至善至美,盡管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但是要承擔破壞存在的自由結果。
不能由於存在破壞存在的自由結果而否定個人自由,不能由於壹葉障目而拋棄個人自由,能夠享有個人自由並不容易,這是其壹。
其二,人要能夠很好享有個人自由更是不易。
84
03. 3
84
2008-6-5,
第 11 章 自由與正義
自由價值與公正價值是兼容,自由價值與正義價值是兼容。
強制或奴役是惡,自由價值是正義價值,實現自由的價值意義,就是實現自由的正義價值。
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這是正義,如果是威脅個人自由,如果是侵犯個人自由,這是邪惡。
自由是正義價值,和平是正義價值,平等是正義價值,公正是正義價值。誠信是正義價值,寬容是正義價值,愛是正義價值。
如果正義價值與自由價值是兼容,那麽自由制度會兼容正義制度,從自由意義,自由制度是正義制度,從文明意義,自由制度必須確定正義制度。
自由制度的制度精神,壹方面是正義精神,自由制度要通過法律制度確定正義制度。
文明精神,從幸福意義講,人可以享有幸福,可以生活快樂,生活是和諧、幸福、善良、愛,這是制度文明,這需要法律制度在保障或維護。
如果善或愛受到驅逐,受到拋棄,相反存在的是仇視,是敵視,是醜惡的泛濫,壹個社會不會存在文明意義,社會只是愚蠢、仇視、醜惡。
自由制度要兼容正義制度,要兼容文明制度,而且這個文明制度是涉及文明精神的各個方面,是自由社會的綜合文明。
從中國自由主義的自由觀念出發,自由價值必須附加文明價值,自由制度必須附加文明制度,而且這個文明價值,是社會意義的綜合文明的文明價值。
85
03. 3
85
這是自由社會的持續文明的文明進化,是自由社會的綜合文明的文明提升,這也是任何壹個社會對文明意義的綜合提升。
2008-6-24
第 12 章 自由文明
自由文明從兩個意義可以解釋,壹是自由是文明,自由制度確定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文明制度,這是自由文明。
從廣義意義講,自由文明包含寬泛意義的文明意義,自由文明是社會文明的文明平臺,如電腦的 windows 操作平臺。
如果把自由文明比喻的 windows 操作平臺,那麽社會文明的文明存在是不同的應用軟件。
如果自由文明只是單純意義的自由文明,只是訴求人類自由,如 windows 操作系統只是操作意義,不是尋求應用軟件的綜合兼容,那麽它的應用意義是有限。
在自由社會要尋求其它文明意義。
自由文明必須附加社會文明的文明意義,是尋求人類社會的文明進化,是提升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
自由文明要尋求社會文明的綜合文明的文明意義,要提升自由社會的綜合文明的文明程度。
壹是自由制度與文明制度的兼容存在,如電腦軟件的兼容操作,自由制度不會同文明制度存在沖突。
二是文明制度不能威脅自由制度,自由制度不能同文明制度存在沖突,只能存在兼容.
86
03. 3
86
因此,壹是尋求自由文明的綜合文明,要尋求綜合文明的提升。
二是提升自由社會的文明程度,要尋求綜合文明的平衡發展,要尋求綜合文明的文明提升。
2008-6-24
第 13 章 自由主義的評價
當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認識在深入之後,如中國人學習 windows 操作系統之後,中國人要構建中國自由主義,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自由文明。
不僅在哲學層面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為中國的自由文明提供中國思想,提供中國智慧,而且對自由主義要作出合理評價。
自由是消極意義的思想價值,自由意味免受強制或奴役,因此,自由主義是壹個保守思想,是壹個消極價值,這壹點西方自由主義有壹定認識,因此,從消極意義,自由又是壹個積極價值,因為人可以免受奴役或強制。
既使在中國,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自由精神,但是中國的自由精神是消極意義,如中國古代隱士的自由存在。
從人類文明的進化意義講,自由文明並不是最高意義的完善意義,人類文明還未達到最高意義的完善意義的文明程度,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要對自由文明作出合理認識,而不至於存在偏激傾向的極端主義,不會存在理想主義的烏托邦。
對自由社會,對自由或個人自由,不能苛求,只能從現實意義來認識,只能從人類文明的文明程度來認識。
87
03. 3
87
從個人的社會意義,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人是自由存在,人是自由人,是積極自由的壹種尋求,但是從嚴格意義,人如何才能享有個人自由,或者,什麽樣的人的存在才是自由人的存在,因此,人要享有個人自由,人要有理性,這是最基本的壹點,如此,人的自由存在,人是善行,而不是惡性,就是不能威脅他的個人自由,不能危害社會或人類,這是善的自由,或是自由的善,這是最基本的壹點。
另外,人在自由時,是尋求人的價值意義,因此,是尋求好的結果,是對個人與社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壞的結果,這是真自由,這是建設意義的自由,這也是自由的善,這是基本的壹點。另壹方面也說明,自由會存在壞的結果,這是不可避免,但是作為自由人,是盡可能尋求自由的善,是盡可能尋求好的意義。
自由本身也不是盡善盡美,人只能認識自由的價值意義,盡可能是好的享有個人自由,人做到這壹點,至少對人是有積極意義。
另壹方面,個人自由是人的存在價值的壹種確定,作為獨立的人,可以享有自由意義的個人特權,這至少是現代文明的人類世界,人的存在意義的最好的價值意義。
因此,通過上面有關內容的討論,自由意味理性,意味善,意味責任,意味美德,就是說,自由的人,應該是有理性的人,是有道德的人,是有教養或素養的人。從壹個角度,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在個人自治的實踐中,人會成為壹個有理性的人,壹個有道德的人,壹個有教養的人。
2008-6-25
第 8 部分 自由觀念的區別
第 1 章 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與西方人的自由
陶淵明式的歸隱鄉裏代表了中國人的壹種自由觀念。
88
03. 3
88
由此可見,中國人追求自由,不是追求或向往社會意義的個人自由,不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求享有個人自由,追求自由的方式是逃避現實,是在現實社會之外追求個人自由,這也是人的壹種局限,但可以說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西方人的不同,也說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
逃避現實社會之外,而歸隱鄉間或山林,在鄉間或山林中追求或享有個人自由,這是中國人(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
歷代中國文人以陶淵明的歸隱鄉裏為楷模,歸隱鄉間或山林中,因此中國文人在文化傳統的熏陶下忽視了壹個問題,就是如何在現實社會中尋求享有個人自由,沒有思考在什麽樣的社會現實(或社會制度)下,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
不是如西方人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求追求個人自由,這是其壹。中國人的自由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而不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這是其二。
西方人的自由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而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是普遍意義的個人自由,是所有社會成員能夠享有個人自由。
如此,西方人是尋求在具備什麽社會制度,人可以享有生命自由或個人自由,這是其三。
中國人的原子化的個人自由是貴族自由,是貴族追求個人自由的方式,而西方人的社會化的個人自由是平民自由,是平民追求個人自由的方式。
因此,西方人的自由觀念,其壹,是具有社會性,是普遍意義的社會性的個人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
其二,由於西方人是尋求在現實社會條件下,社會成員能夠享有的個人自由,因此,西方人的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
其三,由於西方人的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因此,是以積極方式尋求如何享有個人自由。
89
03. 3
89
另壹方面,中國人追求精神自由,中國文人選擇的最佳生活方式,是歸隱鄉間或山林,在鄉間或山林中,人與大自然融為壹體,與天地同在。
這裏只是比較分析,只是學理意義的壹種分析,並不是責難什麽,的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於西方人,這或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重要的壹點。2008-9-20第 2 章 中國人對自由的認知寬泛意義界定自由的含義,自由可以界定為三個方面,壹是自由可以解釋為生命自由,二是自由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三是自由可以解釋為政治自由。
自由是指免受強制或強迫,是指免受奴役或蒙昧。
人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盡管生命存在不是自然生命的存在,而是政治生命的社會存在。
如果存在強制或強迫,如果存在奴役或蒙昧,生命存在是不自由,因此生命存在不能享有免受強制或強迫的生命自由,不能享有免受奴役或蒙昧的生命自由,這是其壹。
只要是生命存在,只要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因此,生命存在是自由生命的社會存在,生命是自由生命,生命是自由存在。
其二,在受到強制或強迫時,在受到奴役或蒙昧時,由於生命存在不是自由存在,不是自由生命的社會存在,生命不是自由生命,因此,人不能享有人性尊嚴或生命尊嚴。
如此,自由是生命自由,自由是自由生命。
如果受到強制或強迫,人的社會存在不是自由的個人存在,人的社會存在不能享有個人自由,社會存在不是自由人的存在,如此,自由是個人自由。
但是,人的社會存在是政治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政治生命,因此,在社會存在中,人的存在要享有政治自由。
90
03. 3
90
如果受到強制或強迫,如果受到奴役或蒙昧,那麽人不僅不能享有個人自由,而且不能享有政治自由。如不能享有選舉權,不能享有集會或結社的自由,不能享有自由言說的自由,不能享有思想自由,不能享有出版自由等。
當個人自由擴大於社會存在的政治權力時,社會存在享有的自由(或個人自由)是政治自由,因此,從這個意義,自由是政治自由,個人自由是政治自由。
這只是我的個人意義對自由的認知。
2008-9-20
第 3 章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與古代中國人的自由在中國古典社會存在自由精神,存在對自由的追求,但是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現代中國人,而且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西方人。
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其壹,生命自由是生命存在的精神自由(靈魂自由或思想自由)。
其二,生命存在的生命自由包括個人自由(或人身自由)。
生命自由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生命存在的精神自由。
魏晉名士的放浪形骸,是生命存在的生命精神或個人精神在穿透禁錮或壓迫,是生命精神的自由存在,這是古代中國人對自由的壹點認識。
如歷代書法家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就是認同或接納魏晉名士的風流精神。
因此,古代中國人追求生命存在的精神自由,讓生命存在的精神存在是自由存在,而不是受到社會壓迫或禁錮。
91
03. 3
91
其二,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包含對個人自由的追求,如陶淵明的歸隱鄉裏是追求個人自由(包含精神自由),而且歷代文人不乏隱居者,是古代中國人對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認同。
西方人追求或實現社會化的個人自由的存在方式,追求個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
古代中國人追求個人自由的存在方式,不是尋求個人自由可以實現的社會制度,不是尋求普遍意義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方式,只是單純或消極追求個人意義的個人自由,這是犬儒主義的個人自由。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精神或自由觀念,壹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認同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因此,現代中國人對自由的認識要寬泛。
自由是生命自由,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存在。生命自由包括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或思想自由)與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兩個方面。
但是,現代中國人認同西方人的自由觀念,現代中國人的個人自由要寬泛,從政治意義講,個人自由可以解釋為政治自由,個人自由是個人存在的社會存在的政治自由,而且個人自由是社會化的個人自由,而不是原子化的個人自由。
現代中國人的個人自由,是尋求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制度,是尋求個人自由的積極方式。比較古代中國人與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要寬泛,而且要精確。
概括地說,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自由是生命自由,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存在。
生命自由是精神自由與個人自由,精神自由可以寬泛解釋為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或思想自由。
個人自由也可以解釋為個人自由,從社會意義或政治意義,可以解釋為政治自由。
92
03. 3
92
現代中國人的個人自由,是尋求個人自由的自由存在的自由制度。
2008-9-20
第 4 章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形成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是西方自由觀念的中國化,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中國化,可以解釋為西方自由主義在中國。
盡管西方人的自由觀念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直接的思想資源,但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是中國人在認同西方自由觀念時,是中國人註入了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而構建的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
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只是在零點,在零點向前只是走了壹小步,中國人仍未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盡管中國有自由主義傳統。
不僅需要從學理上構建中國自由主義,而且需要在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中,逐步積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中國經驗。
既然現代中國人認同個人自由,因此,現代中國人認同個人自由可以實現的自由制度。
中國人享有個人自由,可以註入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因此,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會存在中國智慧或中國經驗。
由於中國的本土思想資源存在中國人的自由觀念,因此,現代中國人在認同西方自由觀念時,會尋求中國本土文化的思想資源,包含中國自由主義的思想資源。
壹個是中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依然會存在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中。
93
03. 3
93
壹個是自由主義可以與儒家思想結合或融合,形成儒家自由主義。儒家思想的君子哲學是自我完善,自由主義是個人自治,個人自治包含人的自我完善,因此,兩種思想學說存在融合的共同意義。
中國自由主義傳統可以證明儒家思想可以與自主義思想融合。
其壹,現代中國人認同西方人的自由觀念,是認同西方人的個人自由,因此,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
其二,現代中國人會認同古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不同於西方人的自由觀念。
2008-9-20
第 5 章 中國思想
中國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是自由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文化的融合,是自由主義在中國對傳統文化的文化改良。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確立的中國自由主義,是中國思想。
只有確定中國思想,可以說,是中國人在完成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思想的形成,文化資源是三個方面,壹是西方自由主義思想,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三是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包含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資源。
中國思想是中國自由主義的思想目標,對於探索自由主義原理的人,對於探求自由主義在中國的政治理想的人,這是審慎思考的問題,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的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是中國人的理性自信,是中國人的智慧自信。
如果中國人不能確立中國思想,就不能完全解決中國問題,不能完善把握中國命運。
94
03. 3
94
中國思想的確定,壹是中國思想家的文化探求,這是政治哲學家需要解決的哲學問題。
二中國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中國思想,需要政治家與思想家的文化梳理,這可以借鑒中國自由主義社會實踐的社會經驗,如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傳統,如臺灣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
中國思想,是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解讀,解讀自由主義會註入中國文化,註入中國智慧,註入中國思想,會形成中國人的完善的自由主義思想,而且是中國人獨特的自由主義思想。
壹是,中國思想是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新發展,二是中國思想是對自由主義的貢獻。
中國思想是中國道路,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實踐道路,中國思想可以把自由主義完成高度完善的自由制度。
2008-6-19
第 6 章 中國式自由
其壹,東方人與西方人的人性存在差異,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人性特質,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人性特質。
其二,東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就同壹問題,就同壹價值,東方人有不同意義的思維智慧。
當中國人在接受西方自由主義時,盡管自由主義是西方的理性智慧或思想,是西方社會的自由主義的社會經驗。但是當自由主義在移植中國之後,當中國人對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有精確認識之後,在理性層面,不僅存在中國智慧,不僅存在中國思想,而且在存在層面,會存在中國方式。
95
03. 3
95
如愛情,是人性的基本存在,但是如何愛,愛的境界,盡管東西方存在共同的愛的價值,但是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愛的方式。
當中國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時,在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時,在構建中國人的自由觀念時,中國人會存在中國智慧,存在中國思想。
另壹方面,是中國人有中國方式,中國方式是指中國人如何享有自由。
中國式自由,從兩個方面可以解釋,壹是理性層面的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二是存在層面的中國方式,存在層面的中國方式,可以解釋為人性層面的中國方式。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人性特質,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只要中國人在享有個人自由,是對自由觀念的精確運用,中國人不可能如鸚鵡學舌那樣,是笨拙,是模仿,是機械,是簡單,是復制。
而是中國化的自由方式,是中國人的人性特質的自由方式,這是人性化的中國化,是以中國人的人性特質在享有個人自由。
如臺球或足球比賽,存在共同的遊戲規則,如世界意義的自由制度的自由文明,但是中國人不同於美國人,中國人存在中國方式,美國人存在美國方式。
中國方式,壹是生命層面的人性層面,二是精神層面或靈魂層面的精神意義,這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
這裏的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是在自由社會或現代社會,可以生成的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從經驗意義,可以解釋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第三個層面是理性層面,是中國智慧或中國思想。
中國人要做的是自由觀念的中國化,不僅自由觀念同中國文化融合,達成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確定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觀念,這是中國智慧,這是中國思想。
96
03. 3
96
從意識層面,要享有個人自由,中國人要享有個人自由,要達成意識層面的壹種融合,是精神層面、靈魂層面、人性層面與理性層面的完善融合。
中國人的意識層面的壹種融合,從意識層面達成中國方式,如果意識存在與存在存在是融合,那麽中國人的自由存在,是中國方式。
它是中國人的自由觀念的完善意義,是健全意義,是中國意義,這是中國人的自由存在的完善意義,健全意義,中國意義。
2008-6-23
第 9 部分 個人主義的中國式解說
第 1 章 自利與自私的界定
坐享其成的行為是自私行為,自己不求自利,而是要求他是利他。
個人主義的道德原則是自利,個人主義只是自利而利他,自利而不損人。
把個人的幸福和成功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謀求個人利益,這是自私。
在專制社會,社會倡導的是為官要為民做主的觀念,為官要為民謀求幸福或利益,這是在培植人的自私。
民主社會培植的是獨立精神,因為人具有獨立精神,因此協調人之間關系的是自由主義的道德原則,因此,要求人的自我負責(自利),而不是要求他為自己負責。
每個人有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的權利,這是天賦權利,但是在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時,在同他或社會發生關系時,是以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為前提。在追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時,有益於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個人利益。
97
03. 3
97
人的吃飯有三種吃法,壹種吃法是自己端起飯碗吃,這就是人的自利,是個人依靠個人的誠實勞動(或才智)尋求個人的幸福或成功,是個人依靠個人的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壹種吃法是個人可以端起飯碗吃飯,但是自己並不端起飯碗吃飯,而是要求他人給他餵飯吃,這是自私。這就是個人不去勞動獲取社會財富,總是希望他人的賞賜或給予,如果他人不給,就會怨恨他人,這是乞討的方式。
壹種吃飯是個人沒有能力可以吃飯,由於個人的不同因素,個人不能靠個人努力獲取社會財富,這時,需要社會或他人的資助或幫助,這是特殊情況。因此壹個社會需要利他的存在,否則,壹個社會是冰冷。
有人責難個人主義的自利是自私,這是對個人主義的曲解,也是人的壹種無知,其實責難人的自利為自私的人,大多是自我主義,自我主義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奢望他人是圍著自己在轉,如果他人不為自己做些什麽,就指責他人是自私,不言而明,究竟誰是自私,自我主義才是真正的自私,因此自我主義是自私主義。
因此有必要把自利與自私區別開來。
個人主義是人的個人自治,是個人的自我負責,是個人的自我完善,是個人的自我發展,個人管好個人,個人做好個人的事,這對個人,對社會與他人,都是有利而無害,從道德意義,這是最高的善。
況且人的利他是人的自覺自願,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要求他人為自己服務,因為人要求他人為自己服務或做什麽,這是真正的自私。從這個意義,個人主義從來不會要求他人是利他,或是要求他人要為自己做些什麽,盡管個人主義在自利時,也是利他,難道這不是壹種高的生活境界。
98
03. 3
98
況且人與人之間的互利是雙方的互利,如果有人從來不為他人做些社麽,不是利他,而是壹味要求他人是要為自己做些什麽,這也不現實。
有的人總是責難他人的自私,其實是不明白什麽是自利與自私,而且責難他人是自私的人,其實只是把自利誤解為自私,而真正自私的正是自己,是自我主義的自私主義。
可以說,自我主義是中國人的人性劣性,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中國人是毒害其深,因為有的中國人身在其中並不自知,真正走出自我主義的思維模式的人,至少是有壹定修養的人,是對自我有批判意識的人,是壹個自我完善的人,是自強自立的人。
2005 年 1 月 5 日
第 2 章 個人主義的解說
個人主義在實現個體生命的自由發展中,在追求個體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中,是以有益於社會和有利於他人為基本出發點。
個人主義的最高價值取向是在追求個體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時,是有益於社會和有利於他。
最低限度是在維護個人利益時,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不損害他的個人利益。
極端利己主義或自私主義,在追求個人的價值和意義時,不惜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損害他的個人利益。
個人主義要求個體生命受到普遍尊重,要求社會為自由發展提供社會保障,同時要求個體生命免受他的侵犯,能夠讓個體生命享有生命尊嚴。
個人主義具有社會意識、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在實現個人價值和意義時,有益於社會和有利於他,即便是最低限度也是僅僅只是自利,而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損害他的利益。
99
03. 3
99
個人主義在個人、社會和他人之間尋求和諧或平衡關系,而不是對抗或敵對,個人主義反對社會和他對個體生命的強制或奴役,反對他對個體生命的侵犯或損害。
個人主義通過與社會或他的平等合作,尋求合作各方利益的最大限度地維護。
個人主義在維護個人利益時,需要與維護團體利益或他的利益的相壹致。
2004 年 11 月 23 日
第 3 章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
個人主義盡管是自由主義,但是個人主義不是無政府主義,不是原子主義。
個人主義關懷社會,關懷國家或天下,關懷人民或民眾。參與社會,參與國家,是愛國主義,是社群主義。
如果政府或社會(或群體)限制個人自由,個人主義要求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盡管個人主義是愛國主義或社群主義,但是政府不能妨礙或侵犯個人自由。
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壹是承認政府(或國家或社會)的存在,二是要求政府不能妨礙或侵犯個人自由。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或社群主義,是尋求個人與國家或社會之間,尋求個人與社群之間的和諧關系或平衡關系。
中國的個人主義是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或社群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的無政府主義(或原子主義)。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尋求國家或社會的自由、和平、繁榮,是尋求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的幸福、祥和、和諧。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自發的愛國主義,是自願的愛國主義,是自覺的愛國主義。
100
03. 3
100
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愛國主義,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強制或幹預或幹涉。
二〇〇五年十壹月二十八日
第 4 章 面對自我
個人主義不會對他指手劃腳,或評頭論足,只是面對自己,把握自我的生命軌跡。
專制主義存在壹個惡習,是評點別人,是指責別人,是抵毀別人,是侮辱別人,是傷害別人。
由於指點他的人,不能自省,因此,不能合理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的生命軌跡。
個人主義的自省能力,不僅是理性(或聰明或智慧)的處世方式,同時能夠自己在生活中強大自己。
個人主義只是把握自我生命的生命軌跡,盡管有時挫折或傷害是社會或他所造成,但是個人主義不會憤恨或怨恨,不會攻擊或傷害社會或他。
如果把個人的成敗歸結為社會或他,而去攻擊或傷害社會或他,這是人的壹種愚蠢。
個人主義可以在社會中競爭,而且同社會或他會存在沖突,但是個人主義不會同他爭鬥。
個人主義面對社會或他的傷害,不會為此而痛苦或煩惱,這是個人主義的智慧原則。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四日
第 5 章 個人主義的合作
101
03. 3
101
個人主義在獨立自治,在個人可以支配個人生活時,個人主義並不是獨立於社會公共生活之外,個人主義並不是離群索居。
個人主義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實現個人自治,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尋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是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因此,個人主義在同他人或社會發生社會關系時,主張同他或社會的合作或協作。
人主義在個人自治時,倡導或尋求人與人之間的精誠合作,在合作關系中尋求合作各方的利益平衡。
壹是個人主義是個人自治或個人奮鬥,二是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損害他的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合作意味合作各方的個人利益,能夠受到最大限度維護或滿足,不能存在為了某個人的個人利益而損害他的個人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在中國社會,要實現真正意義的合作,在於提升人的理性認識,因為在中國社會存在自我主義,自我主義盡管是同他或社會發生聯系,但是並不是合作關系,自我主義的利益尋求,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是單邊追求個人利益,而不在乎其它,並不是尋求合作雙方的利益平衡,不是尋求合作各方的個人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尋求。
自我主義的極端傾向是在尋求個人利益時,會損害他的個人利益,或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2008-3-15
第 6 章 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
102
03. 3
102
盡管西方人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價值,但是從社會意義,西方人是社群主義,這個社群主義,不是小集團,不是小社會,而是大社會,是尋求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文明存在。
個人主義並不會引發社會的碎片化,相反在承認個人自由,在個人自由受到普遍尊重時,個人主義尋求大的社群,尋求壹個社會是社會共同的文明意義。
中國人在認識個人主義時,要防止滑向極端個人主義,要防止滑向原子化的個人主義,要防止滑向無政府主義。
中國的社群主義是小集團,是小社會,是小社群,中國人的社群主義,從本質意義,是自私主義,並不是個人主義,是自我主義,不是自利主義。
西方的個人主義,從本質意義,盡管是個人主義,但是,是個人主義的社群主義,是在構建大社會,是在尋求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文明存在,這是大社群,這是大社會,這是大人類,這是人類立場,這是公共立場,這是社會立場,這是真正意義的個人主義的社群主義。
中國人的小集團,小社會,是原子化的社群主義,是集團化的社群主義,並不尋問社會的共同意義的文明存在,並不尋問壹個社會的公共意義的文明意義,因此,不是人類化的社群主義,不是社會化的社群主義,不是文明化的社群主義。
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的有機融合,壹是個人主義的社群主義,二是社群主義的個人主義。
2008-6-23
第 10 部分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第 1 章 直面中國
要誠實承認中國人的生存處境處於低級文明,要誠實承認中國文化的落後。
因此,中國人學習自由主義,不僅學習自由主義思想,而且學習自由主義的社會制度。
103
03. 3
103
沒有人甘願受奴役,沒有人甘願做奴隸,因此,不願受奴役的中國人,要坦然承認中國的政治文明落後於西方社會,坦然承認中國人的生存處境處於低級層面。
中國的社會文明已經落後於西方,但是中國人不能甘願落後於西方的社會文明,因此,中國人要學習西方社會,要在中國能夠建立西方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高級文明。
10/2/2005
第 2 章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在接受外來文化(或西方文化)時,存在兩種文化立場,壹是完全依據於外來文化,模仿或移植外來文化。
西方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復制,壹是低估了中國古典文化的思想資源的可開發性,壹是低估了現代中國人的智慧或思想。
第二種文化立場,是以中國人的視角有限度地接受自由主義思想,是以中國人的智性(或思想)理解自由主義思想,是中國化的自由主義,是把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切成碎片,撿能為中國人可以利用碎片接受,這種文化立場只是實用的功利主義。
中國人要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既不是復制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也不是切碎自由主義,這兩種文化立場無益於中國自由主義的構建,無益於中國自由主義的政治秩序的構建。
中國人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在中國依然是自由主義。
第三種文化立場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既然是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第壹中國的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不是中國化的自由主義。
第二是以中國人的智慧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要創造性學習西方的自由主義,10403. 3
104
壹是充分開發中國古典文化的思想資源,把中國古典文化的思想資源融入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中。
二是以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接受西方的自由主義,這樣,中國的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
如此,第壹,這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現代文明的構建,有益於構建憲政民主的政治秩序。
第二,有利於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構建。
在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的思想會融進自由主義的血脈中,會形成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
甘肅蘭州市有個地方小吃是牛肉面,蘭州牛肉面是壹碗清湯,加上拉面,再調點辣椒即可。
蘭州的牛肉面傳入其它地方,但是各地的牛肉面吃法不同,某些地方只是把蘭州的牛肉面復制到本地。
武威人的吃法是在蘭州牛肉面的基礎上,在湯中加些菜(如蘿蔔、涼粉等),但是還是牛肉面。
武威的牛肉面是把蘭州牛肉面接受到武威後,融入了武威人的飲食習慣,這是牛肉面的武威化。
二〇〇五年十壹月二十五日
第 3 章 中國經驗
中國人在構建中國自由主義的社會秩序(自由主義政治秩序、自由主義經濟秩序、自由主義道德秩序)的過程中,是以中國人的智慧或思想,在構建中國的自由主義社會秩序。
如果西方自由主義社會秩序是 1+2=3,那麽,以中國人的思想構建的中國自由主義社會秩序是 1+1+1=3,或 2+1=3。
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是以中國人的思想創造的中國自由主義,如此,中國的自由主義能夠為自由主義提供中國經驗。
自由主義的中國智慧是中國經驗,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中國經驗。
中國經驗,壹是對於中國社會的社會文明具有獨立價值或意義。
中國人是以中國人的思想創造性移植西方自由主義,其終極價值在於尋求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自由、和平、繁榮),在於尋求中國人的生活幸福(祥和、和諧、溫馨)。
二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中國經驗。
具有中國思想的中國自由主義,對於人類社會是獨特的中國經驗,會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參照。
在這方面,臺灣的自由主義社會實踐,已經是在積累中國經驗。
另壹方面,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可以為未來的中國的自由主義(如果中國可以實現自由主義的社會建構)的社會實踐提供壹定的社會經驗,當然也是中國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或中國智慧的思想資源。
11/30/2005
第 4 章 中國的文化資源
106
03. 3
106
自由主義的中國化是中國人創造性學習自由主義,是中國人在發展自由主義,因此,需要中國人的智慧或思想。
如此,要審慎面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中國人思想的文化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在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文化進程中,具有可開發的文化資源,古代中國人的思想在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文化進程中,依然具有思想價值。
我註六經,當我註入六經,當中國傳統文化註入自由主義,自由主義在中國是中國的自由主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其它流派思想的文化資源具有開發的思想價值),如果中國傳統文化註入自由主義,是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註入自由主義。
儒家思想註入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的儒家化,那麽中國自由主義,自由主義的中國化的主流是儒家自由主義。
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註入在中國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註入自由主義形成中國自由主義,知識精英可以完成自由主義中國化的文化使命,可以完成中國傳統文化向中國現代文化轉型的文化使命。
但是,在自由主義儒家化的文化進程中,可以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其它思想資源註入自由主義,由此,中國的自由主義是中國的現代文化,這是其壹。其二是以現代中國人的思想發展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中國化,壹方面是開發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古代中國人的思想),壹方面是開發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資源,壹方面是運用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只有以現代中國人的思想註入自由主義,這樣,自由主義中國化才會是真正意義的中國化。
兩個方面的思想資源的文化整合,構建的中國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中國思想。
二〇〇六年壹月三日
107
03. 3
107
第 5 章 中國智慧
中國自由主義可以從兩方面可以解釋,壹是社會層面,壹是哲學層面,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社會的自由制度,可以依據西方的自由制度的社會經驗或哲學理論予以實施。如HACCP 計劃的實施,可以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
但是中國人構建自由制度,是在中國,這是其壹。其二,是中國人在構建。
只要中國人依據比較完善的自由制度的自由原理在理性實施,中國人完全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但是中國人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中國人的思想。
在社會層面,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要構建中國文明的自由文明,需要具有中國人的政治智慧,這是中國立場。
只要用中國人的智慧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在社會層面的實踐意義,中國會積累中國經驗,會積累中國思想,會積累中國智慧,會尋求中國制度,可以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在學理意義,是構建中國自由主義。
中國人積累中國智慧,積累中國經驗,不僅對人類社會具有中國文明的文明意義,而且對中國人能夠持久享有自由制度,是必需。
因此,中國人要真正享有自由制度,要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要構建中國自由主義,需要中國智慧,需要中國經驗,需要中國思想。
中華民國的自由主義傳統,臺灣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都為中國的自由主義的社會實踐,積累了壹定的中國經驗。
2008-6-21
108
03. 3
108
第 6 章 中國思想
在學理層面,自由主義在中國,中國的自由主義,是中國思想,是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自由制度的中國思想。
中國人要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需要中國思想的思想支持,在哲學層面,中國思想家要完成中國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構建。
只有中國存在中國自由主義,才會有可能在社會層面,比較理性、比較從容能夠構建中國的自由制度。
在中國自由制度的社會活動中,可以積累中國經驗,可以積累中國智慧,為中國思想的構建提供經驗意義,從經驗意義可以構建中國自由主義,可以構建中國思想。
中國思想是從兩個層面的思想構建,壹是哲學層面的自由原理,二是經驗層面的經驗提取。
中國思想是哲學層面,是指哲學層面的中國自由主義,這是中國自由主義思想家完成的工作。
只有存在中國思想,在社會層面,在政治層面,中國自由制度的制度構建,才會做的好,才會成功,並且可以提供中國經驗,可以提供中國思想。
中國自由主義的構建,是中國人的共同責任,是共同任務,從經驗意義,是政治精英的智慧或思想,學理層面,是思想精英的理性智慧或思想。
2008-6-21
第 7 章 中國特質與人類意義
109
03. 3
109
中國自由主義存在兩個意義,壹是存在中國經驗,二是存在中國智慧。
中國智慧包含兩個方面,壹是社會意義的社會經驗,二是學理層面的中國智慧。
中國智慧,壹是中國文化的文化資源,把傳統文化的文化資源註入自由主義,壹是中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思想智慧,壹是現代中國人的理性智慧。
自由主義的中國思想,是中國特質,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特質,是中國人的生命特質,是中國人的靈魂特質。
中國特質,壹是對於中國文明的文明意義,是對中國的自由文明的文明意義。
中國人要構建自由主義的文明制度,需要中國思想,必須用中國思想在構建,從自由制度的制度文明講,在中國的自由制度中要註入中國特質。
這是文明意義的中國特質,是中國人的思想特質,是中國人的智慧特質。
如幾個歌手唱同壹首歌,壹個人的唱法不同與另壹個人,壹個人不同與另壹個人是個人特質,如果幾個人唱同壹首歌,唱法全是壹樣,不是藝術,不是歌唱,只是復制,人是工具,失去人的存在意義。
如果中國自由主義存在中國特質,壹是中國意義,是中國自由制度的文明意義,是中國人以中國智慧在享有個人自由。
中國特質具有人類意義,可以為自由制度提供中國經驗,提供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思想。
因此,中國特質,壹是中國意義,二是人類意義。
同樣是唱自由之歌,但是,中國人是用中國智慧在唱,是用中國思想在唱,是中國人的自由特質。
2008-6-23
第 8 章 自由憲章
110
03. 3
110
當人受到奴役或強制時,人類有自由訴求,當人類的大多數在享有自由文明時,中國人有享有個人自由的政治訴求。
自由訴求是人的天賦的基本權力,任何人或政黨不能壓制或剝奪。
奴役與強制,會使人的存在是奴隸狀態,使人的理性受到壓制,使人的精神受到遮蔽。
因此,自由訴求,是需求擁有人的尊嚴,是需求擁有人的理性。
在存在奴役或強制時,人的存在是非人存在,是殘缺存在,是異常或失常存在,會遭遇痛苦或苦難。
人有自由訴求,是需要擁有人的正常存在,是需要擁有人的健全存在,是需要擁有人的合理存在。
在強制或奴役存在時,使文明遭受破壞,使精神遭受荒漠或拋棄,如果文明精神遭遇歧視或壓制,如果社會文明在下滑時,人有自由文明的訴求。
在訴求自由時,人需要充分享有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有思想自由,有言論自由,有信仰自由,有教育自由和其它自由等,人能夠享有人的基本的自由權利。
在享有自由時,對自由的威脅或侵犯要受到禁止或限制,人不能受到任何人的奴役或強制或幹預。
在享有自由時,任何人的自由權利是平等存在,任何人並不擁有任何特權。
自由是善,強制是惡,奴役是惡。
善的自由要受到自由的保障,惡要受到自由的限制,對惡的限制是自由的必需。
在享有自由時,人是理性存在,自由意味文明意義,自由意味理性意義,因此,非文明要受到限制。
111
03. 3
111
自由承認政府存在,但是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不能奴役或強制社會成員,並且政府需要優秀的人來服務。
自由文明是附加人類文明的綜合文明,自由文明需要提升社會文明的文明程度,而且是提升社會文明的綜合文明,這是自由的文明意義。
自由需要限制非文明,需要限制反文明。
自由是自由精神或自由價值,自由是自由制度。
自由意味尊嚴,在享有自由時,人是自由人,有尊嚴,有理性,有信仰,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有人性。
自由意味人的尊嚴,人是正常意義的人性尊嚴,是完善意義的生命尊嚴,是健全存在的精神尊嚴,是理性意義的理性尊嚴,是文明意義的人的尊嚴。
自由意味自治,是個人自治,是村自治,是縣自治,是省自治,是國家自治。
自由是社會意義的個人自由,是人類意義的政治自由。
在人享有自由時,在自治時,自由意味合作,自由意味協作。
自由意味尋求人類存在的共同意義,意味尋求合作中的個人存在。
自由並不意味對抗,並不意味分離,並不意味純粹個人化,自由尋求社會的和諧,尋求社會的平衡狀態。
自由意味尊重,意味寬容,在享有自由時,人依據理性在自由行動,人的自由受到普遍意義的尊重,人的自由行為受到寬容。
自由意味理性,人在享有自由時,壹個社會在運行自由制度時,人是依據理性在自由行動,人的自由存在是文明意義的自由享有,不是放任。
自由意味多元空間,意味自由空間,當人的理性是健全時,可以對人類思想作出完善意義的理性判斷。
112
03. 3
112
自由意味理性解放,人的理性可以免遭蠱惑或挑唆,可以使人免遭愚昧或蒙昧。
自由意味控制,人可以理性控制人的社會存在,是文明意義的提升,而不是下滑或威脅文明。
自由意味信仰自由,意味捍衛自由,當人的自由受到威脅時,人有權力捍衛自由,免遭自由受到威脅。
任何人的個人自由不能受到威脅。自由制度與自由文明不能受到威脅,自由文明與人類文明不能受到威脅。
2008-6-25
第 9 章 儒家自由主義
如果自由主義成為自由中國的政治哲學,如果中國社會可以實現自由制度,這樣,壹是自由主義的中國化,從自由主義的哲學思想,中國人可以確立中國自由主義。
二是在自由制度,除了政治秩序的自由原理,另壹個補充意義,是儒家思想,這是儒家思想與自由主義的組合。
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或文化在中國的文化生成,是儒家自由主義,自由中國的社會秩序,自由制度的文明秩序,需要依據兩個哲學原理。
壹是自由原理,這是自由制度的政治哲學。
壹是民主原理,這是民主理論的哲學原理。
壹是中國的現代思想,就是在自由社會,壹個基石是自由,壹個支柱是自由,壹個基石是民主,壹個支柱的民主,這是民主社會的兩大基石,在這個基石或支柱的周圍就是中國的現代思想,這是民主社會的思想基石或基礎。
113
03. 3
113
人的社會存在,壹是政治意義,二是思想意義或精神意義或道德意義,思想意義與精神意義的文明秩序,是社會存在的高的文明意義。
儒家思想為古代中國的社會文明提供了完善的道德原理,2000 多年的中國社會,是儒家思想的哲學原理,孔子的儒家思想為中國人提供完善意義的道德價值。盡管現代人可以生成現代道德價值,但是在現代道德的文明生成中,儒家思想是壹個重要的思想支持。
民主制度與儒家思想並不沖突,而是補充,是生成,是融合。
儒家自由主義是儒家思想與自由主義原理的完善結合,中國自由主義,在狹義意義,可以解釋為儒家自由主義。
從政治意義,是自由主義,從道德意義,是現代意義的君子哲學。是現代社會的現代君子,這是儒家自由主義的基本內涵。
從個人意義,個人自由是個人自治,是個人依據個人意願在尋求個人幸福與成功,這個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因此,同儒家思想的自我修養的自我完善是融合。
從壹個意義講,儒家思想的君子修身,是人的自我完善,而人的自我完善,可以提升人的素養,人可以成為壹個有理性,有道德或美德,有教養的人,這本身就是個人自治,也是個人自治需要的壹個前提或條件,這時人在享有個人自由,人可以是好的意義在享有個人自由,就是只會尋求好的意義,只會尋求建設意義,可以把好的意義發揮到最大限度,同時會把壞的存在降到最低限度。
這是中國人對於享有個人自由的壹種解釋或認知,因此,儒家思想可以與自由主義融合,而且在現代社會,現代中國人可以融入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會成為壹個現代君子,會成為壹個中國自由主義的現代君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如論語、中庸)基本與自由主義思想價值不沖突,但是儒家思想的亞文化有的價值是自由的阻礙,因此儒家思想與自由主義的融合是壹個文化課題,這需要11403. 3
114
以自由主義價值為核心來審視儒家思想,把能夠生成自由價值的儒家思想提煉出來,但是阻礙自由的儒家價值(如亞文化價值)可以清除,可以說,儒家思想有的價值是腐朽、沒落的東西,這需要清除。
2008-5-19
第 11 部分 精神自由
第 1 章 自我奴役與生命自由
奴役包括社會奴役和自我奴役。社會奴役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思想奴役或精神奴役,二是政治奴役。
凡是受到社會奴役的人不是自由人的存在,只是物或工具的存在。因此受社會奴役的人不具有獨立意義,不是獨立的生命,不享有生命尊嚴。
自我奴役,是個體生命對自我生命的奴役,主要是自我的精神奴役。
能夠奴役個體生命的精神因素主要是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消極情緒等。
如果人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情緒在奴役或控制,那麽人的活動的唯壹目的或終極目標只是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
如此,在有名可求、有利可圖時,人才會從事某種活動。但是,在無名可求、無利可圖時,人就不會做或從事某種活動,即便某種活動有多麽崇高、神聖和正義。
這樣,個體生命是受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奴役或控制的工具,是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等奴役或控制的奴隸,個體生命只是自我奴役的奴隸。
對於社會奴役,通過社會變革來消除社會奴役的枷鎖,人才會有可能使生命獲取生命自由,當生命享有生命自由時,生命享有生命尊嚴。
115
03. 3
115
自我奴役的消除或解除,依賴於自我解放或自我拯救。
當人不為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消極情緒等所奴役或控制時,個體生命才是自由的生命,才具有生命的獨立意義,是獨立生命。這樣,人是自由的人,才具有生命尊嚴。
因此,人是依據理性精神支配個體生命,不是受名利、地位、金錢、美色、消極情緒等的奴役或控制的奴隸或工具。
人要控制或支配名利、地位、金錢、消極情緒等,依然需要個體生命持理性精神。
盡管人在社會之中,存在對名利、金錢、地位、榮譽的尋求,但是這不是唯壹目的,就是說,人不能為名利、地位、金錢、消極情緒等所控制,人是自由人,或者,人是可以控制人對於名利、地位、金錢等的尋求。
從壹個意義講,名利、地位、金錢只是人的自然產物,是人在從事某種活動中,是自然而然之所得,而不是人有意而為之。4/25/2005第 2 章 出世精神與自由境界出世精神是超脫精神,這是對世俗的壹種超脫,這是對社會或時代的壹種超脫,這是對生命存在的壹種超脫。
出世精神是對名利或金錢或地位的壹種超脫,介子推的精神品格是出世精神。
如果人的社會存在處於自由境界,壹是自由境界或自由狀態是人的精神自由。
當人的社會存在是自由境界時,人可以享有生命的快樂或幸福。
二是自由境界是自由創造的基本素養,是自由創造的生命存在的精神狀態。
如果人為世俗社會所奴役,為名利、或金錢或地位所奴役時,那麽人的精神狀態就不會處於自由狀態,因此,人就不會自由創造。
116
03. 3
116
如果人不能超脫於欲望或情感或本能(主要是消極意義),那麽人就會為欲望或情感或本能所驅使。
2006-3-24
第 3 章 自由與快樂
人是不自由時,人是痛苦或壓抑,是不幸福或不快樂。
當人在免受強制或奴役時,在免受控制或壓迫時,在免受幹預或幹涉時,這時,人不會存在受強制或奴役的痛苦,不會存在受控制或壓迫的痛苦,因此,人是幸福或快樂。
人在免受強制或奴役之後,人可以享有免受強制或奴役的幸福或快樂,但是並不意味人可以享有個人自由的幸福或快樂。
要享有個人自由的幸福或快樂,只能尋求個人意義的幸福或快樂。
如果人可以依據個人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在自由行為,如果自由行為的行為結果,是符合幸福價值,這時,人是快樂,是幸福。
如果人的自由行為不能尋求個人的成功或幸福,人是痛苦或不幸,這是個人自由的不可避免的痛苦。
個人自由並不意味快樂,個人自由只是意味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自由意願的自由行為,只是意味對個人自由的行為結果的負責。因此,人需要善於運用個人自由,善於享有個人自由。
當人在自由時,成功或幸福的機率要高,幸福或快樂存在的機率要高,痛苦或不幸存在的機率要少。
117
03. 3
117
個人自由既存在成功,也存在失敗,因此,個人自由既存在快樂或幸福,但也存在痛苦或不幸。
人要真正享有自由的幸福或快樂,就要尋求人的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
2008-9-22
第 4 章 自然境界與自由境界
個人自由包含兩個部分,壹是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人在免受強制或奴役時,人可以自由行為。
壹是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盡管個人自由是自由的重要內容,但是生命存在不僅是社會存在,而且是社會存在的精神存在。
因此,精神自由,壹是精神自由或靈魂自由的社會存在,在享有個人自由時,社會存在是自由存在,不僅是個人自由的社會存在,而且是精神自由的社會存在。
精神存在的存在狀態,壹是自然狀態,二是自由狀態。
只要精神存在是自然存在,生命存在是自然狀態,是生命存在的自然境界。
這時,人不需要任何修飾或粉飾,不需要什麽做作或虛偽,不受任何壓制或擠壓,不會存在什麽扭曲或異化。
如果生命存在是自然狀態,如果精神存在是自然狀態,盡管人具有理性或智慧,但是人的自然狀態是混沌狀態。
這樣,人會存在欲望、本能、情感或沖動,因此,自然狀態的人的存在會存在煩惱,痛苦,困惑,疑慮,這是無知之境。
如果人可以超越生命遭遇的精神擠壓或精神枷鎖(如困惑、迷茫、煩惱),精神存在會達到自由存在,精神存在會是自由境界。
118
03. 3
118
但是,自由狀態或自由境界的自由存在,壹是人的精神存在是自然狀態。
二是人可以超越或排解人的生命遭遇的精神負重。
人只有提升精神質量,只有具有大智慧或大胸懷,精神存在或靈魂存在會是自由存在,人是自由狀態,是自由境界。
2008-9-22
第 5 章 自由主義的道德價值
自由主義,壹是承認幸福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價值,二是承認任何人具有追求幸福的個人自由,三是承認任何人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個人自由,任何人的幸福價值是個人自由。
壹方面幸福價值是多元存在,自由主義承認幸福價值的多元存在,如此,自由主義承認或接納幸福價值的多元意義,寬容幸福價值的多元存在。
只要妳的幸福,壹是不要妨礙或影響他的生活或幸福,那麽妳怎麽幸福,任何人無權幹預。
只要妳認為妳這樣是幸福,只要妳認為妳這樣才是快樂,只要妳的幸福不妨礙他的個人自由,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那麽妳怎麽幸福,那是妳的個人自由,妳如何尋求或享有幸福,是妳的個人自由,自由主義會承認或接納,會寬容妳的幸福價值。
二是人追求幸福,享有幸福,不能把個人幸福建築在他的痛苦之上。任何人追求或享有幸福,盡管是個人自由,他人無權幹涉,但是妳的幸福,不能妨礙他的個人自由,不能侵犯或損害他的幸福,不能侵犯他的生命尊嚴,不能給他帶來痛苦。
由於人處於不同的社會層面,處於不同的生存層面,處於不同的生命狀態,處於不同的生命時期,因此,對幸福價值的認識會存在不同。
119
03. 3
119
2008-5-26
第 6 章 自由與幸福
自由與幸福是兼容的文化價值,並不存在沖突。
當人的內心精神是自由狀態,人可以享有幸福,有幸福感。如果人是精神自由,那麽人的內心世界是清明,光亮,明亮,難道人不會幸福嗎?
幸福是精神價值,要真正意義享有幸福,不僅人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狀態,而且要在於嗯要提升人的精神意義。
由於人可以提升人的精神意義,可以提升人的人文素質,因此,人可以擁有內在的自由,這種自由是精神自由。
擁有精神自由的人,是精神高尚的人,是精神健全的人,是精神豐盈的人。因此,壹個人的精神意義是透明,光亮,清明。這時,人是幸福,這種幸福是內心世界的幸福。
即使生活存在痛苦,但是人並不是痛苦,這是精神意義的壹種超越。因此,對於痛苦或苦難的超越,在於人的內心世界的自由、豐盈,厚實、光明。
人擁有精神自由,壹般地說,只有幸福,不會痛苦。
超越是什麽,是守護人的內心世界的池水的清澈。
真正意義的幸福,真正意義的大幸福,是精神意義的精神自由,這是對幸福的永恒意義的尋問。
2008-6-21
120
03. 3
120
第 7 章 精神自由
自由是兩個意義,自由的壹個意義,是自由意味免受外在的奴役或強制,奴役有外在奴役與內在奴役。因此,自由的第二個意義,是免受內在奴役。
人的內在自由是人的精神自由。
人存在消極情緒,存在消極本能,人之存在會受消極因素的支配,這時,人是不自由,這是人的內在奴役。
內在因素是對自由的壹種阻礙,人受到內在奴役時,人是不自由的,因此,同樣這時人不能自由選擇,不能自由行為。
2010-1-17
第 8 章 精神自由與自由行為
如果人存在精神意義的奴役,人不會是自由。
精神自由是人的內在精神的清明、清醒、清亮,不是紊亂、熾熱、扭曲。
人要消除內在障礙,在於提升人的人文修養,以達到精神意義的壹種自由。
人存在內在的自由,才會有外在的行為自由。
字字血
句句淚
20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