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民主國家的基本狀態

Posted: Mon Oct 18, 2021 1:50 am
by 左翼反共人士
  作者 王培富 寫於 二零一零年



  第 1 部分 平民社會與專制社會的比較



  第 1 章 平民與平民社會



  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現代專制社會),根據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可以把社會成員歸屬為兩類:壹是官僚階層,壹是平民階層。



  官僚階層在社會中擁有政治特權,中國的政治體制只不過是廢除了君主和貴族的君主制社會的現代翻版。依然存在等級制度,官僚階層在社會上層,是上層社會,平民在社會下層,是下層社會。



  在平民社會,任何社會群體或社會階層不擁有政治特權。每個社會階層或社會群體的政治地位是平等。



  在民主社會,只存在壹個社會階層是平民,並且是唯壹的社會階層,不存在擁有政治特權的特殊的社會階層。



  在民主社會,官僚階層演化為公務員,公務員只是社會職業,不是社會階層。作為社會職業同其它任何社會職業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沒有政治特權。



  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官僚階層是特殊的社會群體,不是社會公共事務的服務者(公務員),是領導者(支配平民)或當權者(權力的擁有者)。



  在平民社會中,公務員的職務只是行使公共權力的尺度,同軍隊中的軍銜或職務,同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壹樣,它不具有政治特權。



  公務員不在是專制體制的官僚階層,公務員不是特殊的社會群體,不是特殊的社會職業。



  對話



  9



  9



  在專制社會,由於當權者的政治公共權力不受限制或制約,因而存在政治腐敗現象,因此誰的職務高,誰獲取的社會財富越多,這種現象依然反映了政治特權的社會作用,反映了官僚階層的特權地位,同樣反映了社會的不對話



  10



  10



  這樣,公正和公平的社會競爭,社會才能出現人盡其才、才為其用,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創造性,為社會創造財富,促使社會的進步。不會出現由於社會或政治歧視而導致的壓制人才、淹沒人才的社會現象。



  在中國由於政治特權造成官僚階層普遍存在政治腐敗,在民主社會,由於公務員的公共權力受到限制、制約和監督,公務員利用政治公共權力獲取個人利益的途徑被切斷,如此,才能有效地保障公務員運用政治公共權力為社會服務,這是兩種不同的政治體制所形成的官僚階層(或當權者)與公務員在運用公共權力時的不同表現。



  2004-10-26



  第 2 章 平民主義



  在專制主義的政治制度,由於官僚階層與平民階層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因此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政治歧視,或社會歧視,由於政治歧視的存在,因此平民階層的政治或社會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相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由此產生社會的不公正、不公平。



  由於政治歧視的存在,因此,在社會成員的社會存在中,具有政治特權的官僚階層在社會地位上處於優勢地位(優勢群體),而受政治歧視或政治宰制的平民階層在社會地位上處於弱勢地位(弱勢群體)。可以說,從社會階層的政治地位分析,官僚階層擁有政治地位,平民階層沒有政治地位。



  由此可見,中國的政治體制只是為極少數人(官僚階層)在服務,而不是為絕大多數人(平民階層)的服務。



  對話



  11



  11



  由於官僚階層具有不同形式的政治特權,而且政治公共權力不受任何的限制或制約,因此,政治公共權力只是用於獲取個人利益。當政治公共權力的擁有者利用政治公共權力在獲取個人利益時,就必然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平民階層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



  在民主社會或平民社會,由於任何人不存在政治特權,而且不存在特權階層,因此,社會各個階層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是政治地位的人人平等的平等社會,這樣就不會存在政治歧視或社會歧視,不會存在政治宰制,如此,民主社會基本可以體現社會的公正、公平,因此從這個意義,可以說民主社會是公正、公平社會。同時民主社會維護的是社會公共利益或平民利益,維護的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



  在民主社會,壹方面可以從政治體制上根除政治腐敗,因為,政治公共權力會受到限制或制約,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政治公共權力只能運用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不是專制社會存在的利用政治公共權力獲取個人利益。



  在官本位體制的專制制度,社會財富主要為極少數的當權者所擁有(除工業或商業活動獲取社會財富之外),而絕大多數人(平民階層)由於政治歧視所擁有的社會財富只是少數(這是根據個人占有社會財富的數量及人數來衡量)。



  在平民社會,由於消除具有政治特權的官僚階層,因此可以消除政治腐敗,而且由於消除維護極少數人(官僚階層)利益的政治體制,因此,社會維護的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平民利益,維護的是社會公共利益,所以社會財富主要集中在平民手中,社會財富為所有社會成員所擁有,而不是官本位體制下,社會財富主要集中在極少數當權者的手中。



  對話



  12



  12



  在平民社會,從政治體制上可以消除權力的擁有者利用政治公共權力獲取社會財富,可以消除非誠實勞動的非法占有社會財富,不僅可以消除當權者的非誠實勞動的非法占有社會財富,而且可以消除在權錢交易中非誠實勞動的非法占有社會財富的現象。



  在平民社會,社會允許巨富和赤貧的存在,但是除了極少數人(巨富和赤貧)之外,絕大多數人(平民階層)是社會財富的擁有者,社會財富主要集中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手中,極少數人擁有社會財富的極少數,絕大多數人擁有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



  在平民社會,壹方面不存在特權階層,壹方面任何人不擁有政治特權,這樣,所有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是平等,因此不論貧富,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每個人在社會中只是壹介平民。



  2004-11-9



  第 3 章 公平和正義



  只有社會成員在政治地位是平等的社會,在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社會,這個社會對每個社會成員來說,才是公平的社會。



  只有是公平的社會,才會是正義的社會。只有公平的社會,才能體現出社會的正義。壹方面,公平社會體現出社會正義。社會公平就是社會正義,公平社會就是正義社會。



  壹方面,在正義社會,社會的正義或善良力量才能受到尊重而發展,這樣,社會會體現出社會正義,如此,才能體現出正義文明。



  對話



  13



  13



  社會是公平社會和正義社會,社會才是文明社會,是進步社會,才有可能促使社會走向文明進步。



  相反,如果社會缺乏公平,不是公平社會,體現不出社會正義,如此,社會的正義或善良力量會受到壓制或打擊或摧殘。這個社會就不是正義社會,就不是善的社會,而是惡的社會,是非正義社會,那麽這個社會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或制約。



  政治平等或法律平等是制度平等,因此社會公平和正義是社會制度的公平和正義。



  由於政治地位的不公平,會導致社會的各個方面的不公平,會導致社會成員在教育、就業、競爭等方面的不公平。



  社會不公和非正義只會導致兩種傾向,壹是導致社會的惡勢力的膨脹,因為由於社會的不公平競爭,由於特權階層擁有政治特權用於謀求個人利益,從而導致有的社會成員對特權階層的依附,只會導致社會惡勢力的膨脹,政治腐敗的普遍存在是社會的惡勢力膨脹的說明。



  壹是由於處於弱勢地位的社會成員感受不到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就會導致有的社會成員的心理不平衡,有的社會成員只會走向社會邊緣,只能是對社會的反抗。



  壹種傾向是和平反抗,通過政治活動消除社會的不平等,消除制度的不公平和非正義。



  是這出於社會正義感,這是歷史使命感,這是社會精英的社會傾向。



  壹種傾向是極端的暴力反抗,這會引發社會犯罪,這是壹般平民的社會傾向。



  2004 年 12 月 8 日



  對話



  14



  14



  第 4 章 政治壟斷與政治平等



  在專制社會,某個政治勢力集團處於政治壟斷地位,控制或壟斷國家政治公共權力(如壹黨專制),其它派別政治勢力集團處於依附或從屬的政治地位,沒有獨立的政治活動權力或地位,而政治反對派勢力集團或反對黨則會受到壓制或打擊。



  因此,政治公共生活只是維護某個政治勢力集團的政治利益,而其它派別政治勢力集團的政治利益會受到不同程度地損害,這樣,會出現政治勢力集團之間政治利益的嚴重失衡,如此,只會引發社會危機。



  由於各派政治勢力集團的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這是政治公共活動的不公平或非正義。



  在民主社會,承認或確立各個政治勢力集團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享有獨立政治活動的政治自由,因此,不存在某個政治勢力集團處於政治壟斷地位(法定的執政黨)。



  由於不存在某個政治勢力集團處於政治壟斷地位,就不存在其它派別政治勢力集團處於受政治歧視或政治宰制的政治地位,同時不會產生對反對派政治勢力集團或反對黨的政治迫害。



  在政治公共活動中,各個政治勢力集團通過公開的公平競爭(民主競選)獲取執政黨地位,各派政治勢力集團通過公開的公平競爭輪流執政。



  各派政治勢力集團在公開、公平的政治活動中,尋求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的平衡,不會發生各個政治勢力集團之間政治利益的失衡,因此,各個政治勢力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是處於平衡狀態。



  對話



  15



  15



  民主社會中政治活動公開的公平競爭,體現的正是政治公共活動的公平和正義。



  在中國社會的政治體制中,要尋求各個政治勢力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的平衡,要使各個政治勢力集團的政治利益能夠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只有消除政治壟斷的政治體制。



  如此,要確立各個政治勢力集團政治地位的平等,只能實現民主政治的兩黨制(或多黨制)。



  2004 年 12 月 13 日星期壹



  第 5 章 統治與服務



  由於統治者或當權者在政治上處於統治地位,因此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采取各種形式對社會成員實行統治。



  在政治上采取專制主義,通過法律秩序確立統治者在政治上的政治壟斷地位,被統治者的平民則處於受政治歧視的弱勢地位。



  在思想上是采取蒙昧主義,用某種思想



  對話



  16



  16



  因為是服務者,因此,執政者是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是社會公共利益或社會成員的維護者。並且對社會秩序或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是通過法治建立的民主社會秩序來實施。



  當權者是公務員,政治公共權力只用於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並且公務員的公共權力受到法律意義的制約和監督,因此,政治公共權力只能用於為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



  任何公民(只有在民主社會才存在社會公民)在政治地位是平等,任何政黨或政治勢力集團在政治地位是平等。



  社會成員享有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出版自由、新聞自由,如此,社會成員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其聰明才智,為社會發展提供各種思想支持,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在民主社會,社會成員是自由公民,在專制社會,社會成員只是被強制的順民或被蒙昧的愚民。



  公務員建立的是服務思想或觀念,如此,公務員在政治公共生活中遵守民主秩序,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服務者。



  民主社會培植人的獨立精神和自由精神。



  在專制社會,培植的是對權勢依附或順從的奴性,但在民主社會,則需要的是具有聰明才智,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自由公民,而專制社會需要的是順從統治者意誌的順民或愚民(統治者不願別人聰明或有思想)。



  由於專制社會是對人的壓制、控制和監管,因此人的聰明才智會受到限制,人不能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因此社會財富的積累是緩慢,社會的發展處於緩慢的進程中。



  對話



  17



  17



  在民主社會,由於社會成員享有生命權力的自由,聰明才智可以通過有效途徑得到發揮,可以為社會創造社會財富,社會財富的積累要集中,可以有效地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2004 年 12 月 21 日星期二



  第 6 章 誠信的社會與虛偽的社會



  在專制社會,統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只是為平民在制定,是為了統治社會成員(或平民)而制定,不是為所有社會成員(包括統治者在內)所制定。



  普通的平民如果犯了法,會按法律程序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但是對於市長的兒子,或逍遙法外,或從輕處罰,這是官僚階層與平民階層,由於政治地位的不平等所導致的法律地位(或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在專制社會是司空見慣。



  在道德方面也是如此,領導或當權者在公開場所大談清心寡欲(居高臨下教訓人的口氣),但是在私下卻是花天酒地。這樣就表現出統治者的虛偽,同時表現出專制社會的虛偽。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法律制度、道德規範只是為平民階層制定,統治者可以遊離於統治者制定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之外。



  在民主社會,並不存在具有政治特權的官僚階層,任何人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如此,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民主社會制定法律制度、道德規範,不同於專制社會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不是統治者為平民階層制定,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制定。



  因此,民主社會體現的是誠信精神,民主社會是壹個誠信社會。



  對話



  18



  18



  在民主社會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不存在專制社會的統治者對別人壹套,對自己壹套的虛偽,而是所有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誠信意義。



  在法律方面,總統違犯法律同樣依據法律程序受到法律制裁,不享有從輕處罰或免受處罰的特權,觸犯同壹個法律條文,總統或市長(或其親屬)同壹般平民所受的處罰是壹樣。



  任何人在法律地位是人人平等。



  由於專制社會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具有虛偽性,因此,國家的法律制度、社會的道德規範缺乏權威,由此導致社會成員對法律制度、道德規範的輕視,而輕視法律制度、道德規範的社會成員主要是官僚階層或特權階層。



  由於民主社會的法律制度、道德規範的誠信,因此,國家的法律制度與社會的道德規範具有權威,社會成員願意接受法律制度、道德規範的約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有利於社會成員的利益)。



  這樣,社會可以建立起規範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可以形成穩定的法律秩序與道德秩序,這樣有利於社會的持久穩定,如此,壹個社會才有可能持續性發展,才會有繁榮和幸福。



  2004 年 12 月 27



  第 7 章 貴族、精英與平民



  雖然壹黨專制社會的官僚階層或貴族階層,不同於君主制社會的貴族階層擁有世襲的政治特權,但是特權階層由於擁有政治特權,而且政治公共權力不受任何約束和監督,因,此特權階層依然可以利用政治公共權力謀求個人利益。



  對話



  19



  19



  誰擁有政治公共權力或進入官僚階層,誰就是社會中的貴族分子,是社會中的貴族階層,如此,可以利用政治特權謀求個人利益,這是社會的不公正與不合理。



  在民主社會,並不存在擁有政治特權的官僚階層。任何人沒有政治特權,只是社會中的平民,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因此在民主社會只存在精英與平民。



  民主社會的平民中,存在才能、學識、道德、品行、智慧等方面出類拔萃的人,存在對社會影響力大的人,存在對社會貢獻大的人,這是平民中的精英。



  在專制社會只存在貴族和平民,平民社會只存在精英和平民,所以,在民主社會中的社會精英,只是對社會影響力大的人,只是對社會貢獻大的人,不是專制社會中的特權階層。



  如此,在民主社會中,由於社會精英的推動力,有利於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有益於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



  在專制社會維護的是特權階層的社會利益,而民主社會維護的是平民(所有社會成員)的社會利益。



  在民主社會,不僅平民的利益受到最大限度地維護,而且民主社會的精英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可以使平民(或所有社會成員)從中受到惠澤。



  二○○五年壹月三日



  第 8 章 觀念與體制



  對話



  20



  20



  由於在專制社會不能建立維護和保障平民利益的政治體制,因此平民利益的維護取決於或依賴於官僚階層的價值觀念。



  在專制社會,官僚階層是平民的父母官,維護平民利益只能依賴於官僚階層的價值觀念,如果壹個市長或縣長具有為民謀利益的觀念,那麽就會為民辦實事,就會維護平民的社會利益。



  但是,如果壹個市長或縣長不具有為民謀利益的觀念,那麽只會利用政治公共權力謀求個人利益,而且不會體恤民眾疾苦,不會為平民謀求社會利益。



  可見,在專制社會,統治階層只是倡導為官者要為民做主的觀念,但是由於專制社會的政治體制的弊端,這種依靠官僚階層的觀念維護和保障平民利益的方式是不可靠,並不能有效,它完全依賴或取決於官僚階層的個人觀念(或好惡)。



  因此,只有建立能夠維護和保障平民利益的政治體制,壹個社會才能有效、可靠地維護平民的政治利益。這樣,建立完善或健全的政治體制,平民依靠法律秩序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其政治利益。



  能夠維護和保障平民利益的政治體制,只有是民主政治,只能是民主社會。



  在民主社會的政治體制,由於社會消除特權階層,所有社會成員(只存在平民)的政治地位是平等,因此,社會成員可以依靠法律秩序或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和保障其政治利益,平民擁有維護和保障平民利益的政治權力。



  在民主社會,政治體制維護平民利益或人民利益,體現民主社會的政治體制的公正、可靠與有效。



  對話



  21



  21



  2010-09-09



  第 9 章 對抗與合作



  在專制社會, 不允許其它聲音的存在,不允許社會成員自由選擇政治信仰,不允許社會成員自由結社或組建政黨。



  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由於處於受政治歧視的政治地位,不能公開、平等、自由的表達政治訴求,不能公開、平等、自由地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其政治利益。



  在民主社會,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允許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公開、平等、自由地參與政治公共活動,可以自由表達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訴求,可以公開、平等、自由訴求其政治思想學說,可以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其政治利益。



  在專制社會,政治壟斷地位的政黨是對社會成員的政治奴役,政治公共活動只是表面壹致,只允許壹種聲音的存在。



  自由社會維護各個社會階層的政治利益,維護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可以公開、平等、自由地表達政治訴求,因此,在政治公共活動會有各種聲音的存在(各種政治思想學說的並存),有異議的存在。



  在自由社會,體現的是自由原則或寬容原則,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之間可以確立合作關系。



  對話



  22



  22



  由於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由於存在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合作關系(平等對話),因此,同壹政治問題可以從不同的思想中最優選擇,這樣,就能夠平衡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的思想學說,或觀念價值,會為各派政黨或社會成員所接納,這樣可以有利於社會的穩妥發展,這是其壹。



  其二,就同壹政治問題或社會問題,由於存在不同聲音,存在不同思想或觀念,在維護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可以避免由於政治壟斷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或災難。



  各種思想或觀念的存在,各種聲音的存在,對社會發展是警示或監督。



  如生命活動,如果只吃壹種食物,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由於偏食會對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如果不偏食,攝取各種食物,就可以吸取各種營養素,有利於生命健康。



  在專制社會如偏食,只吃壹種食物,社會就會因營養不良而畸形發展,如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產生是畸形發展,會危害社會的良性發展。



  在自由社會,如飲食的不偏食,可以攝取各種營養素。允許各種聲音的存在,存在各種不同思想或觀念,社會會吸取各種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思想或觀念(營養素),社會的發展會擇善而從,擇優而從,社會是良性發展的趨向,會健康發展。



  不同政治信仰的個人或政黨之間存在自由空間,是平等對話的合作,而不是爭鬥的敵對或對抗。



  在專制社會,不同政治信仰的個人或政黨之間是敵對或對抗。



  對話



  23



  23



  在民主社會,個人在合作中維護其個人利益,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在合作中維護其政治利益,這是其壹。



  其二,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合作可以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可以促使社會的發展和繁榮,可以避免敵對或對抗而導致的社會動亂或社會革命。



  需要寬容,需要自由,需要各種聲音,需要合作,不需要強制,不需要對抗,不需要爭鬥,不需要敵對。



  2005-5-9



  第 10 章 社會公共空間



  社會公共空間的大門應該面對所有社會成員開放,社會公共空間是所有社會成員或所有政黨的社會公共空間,而不是某些人或某些政黨的社會公共空間。



  如果某個政黨壟斷或獨占社會公共空間(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社會公共空間的大門只是對某個政黨在開放,而不會向其它政治利益集團開放。



  如果存在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社會公共空間的大門就會把某些社會成員或政黨排除在大門之外,就會存在社會成員或政黨在政治(或經濟)地位的不平等。



  如此,天下或社會不是天下人的天下或社會,而是某個政黨的天下或社會。



  對話



  24



  24



  處於政治(或經濟)壟斷地位的政黨擁有社會公共空間,在社會公共空間的大門之內,相反,被排除在社會公共空間之外的政黨不擁有社會公共空間,在社會公共的大門之外。



  處於政治壟斷(或經濟壟斷)地位的政黨在政治上處於政治優勢地位,而被排除在社會公共空間大門之外的社會成員或政黨處於政治弱勢地位。



  在社會公共空間大門之內的社會成員或政黨是大魚大肉,而在社會公共空間大門之外的社會成員或政黨只是清湯粗茶。



  如果社會公共空間只是對某些社會成員或政黨所擁有(或獨占或壟斷),就會造成社會成員或政黨的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如此,就會損害被排除在社會公共空間之外的社會成員或政黨的政治利益或社會利益。



  如此,社會不能體現社會公正原則,因此會造成社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有時會存在社會利益的嚴重失衡。



  要體現社會正義原則或公平原則,社會公共空間應該向所有社會成員或政黨開放,所有社會成員或所有政黨共同擁有社會公共空間,如此,各個社會成員或政黨的政治地位是平等,因此,社會機會或社會平等對各個社會成員或政黨是公平,這樣,社會利益分配就會處於平衡狀態。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日



  第 11 章 奴隸與自由人



  對話



  25



  25



  在專制社會,官僚階層是社會成員或平民的統治者或管理者。相反,平民處於官僚階層的統治或管理或奴役之下,平民在政治上處於被統治地位,是被管理者(在政治上受政治歧視或政治壓迫)。



  平民要受到官僚階層的統治或管理,要受官僚階層的政治強制或政治強迫(政治奴役)。



  只有官僚階層具有政治地位,而平民沒有政治地位,平民被剝奪政治自由,因此,是受官僚階層統治或管理或奴役的奴隸(現代意義的奴隸)。



  官僚階層是社會的主人,是社會的主宰,平民只是受官僚階層統治或管理,是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的奴隸。



  處於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的平民在社會中缺乏獨立的政治地位,不能享有個人自由或政治自由,只是受壹部分人(官僚階層)強制或強迫或奴役(或驅使)的工具或物。社會成員只是物的社會存在。



  只要存在專制制度,就會存在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被強制或被強迫(或被奴役)的社會成員是奴隸意義的社會存在。



  在專制制度,大多數社會成員(平民)是奴隸,極少數人(官僚階層)是社會的主宰者或社會的主人。



  在平民社會,在專制制度處於政治特權地位的官僚階層不存在,只存在平民階層,平民是社會的主人,是社會的自由人。



  社會成員不在受官僚階層的政治強制(或奴役),是自由人,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



  對話



  26



  26



  民主社會從社會制度保障平民或社會成員不在受任何人的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



  平民社會的平民享有或擁有政治自由,從專制制度的受政治強制或(或奴役)的奴隸而成為社會的主人,是社會的自由人。



  奴隸是受壹部分人(當權者)的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奴隸只是順從或盲從當權者的個人意誌。



  自由人不受任何人的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是獨立自主。



  這裏的奴隸的含義,不是奴隸社會的奴隸含義,只是人的社會處境是受到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的存在境況,不是自由人,可以解釋為現代意義的奴隸。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七日



  第 12 章 精英與平民



  貴族由於政治地位高於平民,具有居高臨下的政治或社會優越感,因此,貴族的文化心理具有文化優越感。



  如此,貴族對社會或平民是以居高臨



  對話



  27



  27



  平民社會只存在精英和平民,不存在貴族,但是,精英不具有政治或文化上的優越感,即使是精英擁有權力或知識或財富,但是精英並不具有或不能具有社會或政治(或文化)優越感。



  精英觀照社會或平民是以平等的文化心理在觀照,以平視方式在觀照社會或平民,因此精英具有平民的文化心理。



  盡管精英同平民存在個體之間的天然差異,但是,不論任何人(即使是精英)只是社會中平民的壹份子,不具有任何政治或社會(或文化)的優越(即便是擁有公共知識的知識精英),這是平民社會中精英的平常性或平民性。



  優秀和平常之間只有在平民社會中能夠達成壹致。



  精英不僅具有平常心,而且同平民之間是以平等的對話方式在溝通,是平等的對話方式在觀照社會或平民。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九日



  第 13 章 生存空間



  生存空間,壹是社會公共空間(或社會公共秩序),二是私人空間,但是人的存在空間主要是社會公共空間。



  對話



  28



  28



  如果社會成員處於受政治奴役的社會公共空間,是處於受政治奴役的社會制度,人的生存空間就是受政治奴役的社會公共空間。



  如此,生命狀態就處於工具或物的層面。如果生命狀態處於低級的生存狀態,那麽生命就不能享有人性尊嚴,或生命尊嚴。



  但是,如果生存空間是自由社會的生存空間,那麽社會確立的是自由的社會公共空間。



  既然生存空間是自由空間,因此生命狀態就處於人的層面,存在狀態是人的存在狀態。



  因此,人具有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



  生命層次要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進化,在生命要求生命自由或政治自由時,社會需要確立自由空間。



  生命的存在狀態要提升到高級狀態,生命要能夠享有人性尊嚴,社會需要解除或消除政治奴役空間,而且需要確立自由意義的社會公共空間。



  如花盆裏的花,當花在幼小時(生命的低級狀態),在小花盆可以生長,小花盆可以容納花的生長。



  但是當花生長到壹定階段時,小花盆就不能滿足花的生長,花的生存空間限制了花的生長,如政治奴役對生命的限制。



  如此,由於花不能自由生長,因此不能享有生命尊嚴,要讓花能夠長大,要讓花能夠自由生長就,需要換大花盆,這時需要自由空間。



  對話



  29



  29



  生命的存在狀態如花的生長,生存空間或社會公共空間,如花的生存空間,當人覺醒到生命在處於受政治奴役的空間時,是不能享有人性尊嚴或生命尊嚴,這時就要開拓大或新的生存空間,需要能夠享有人性尊嚴的生存空間,這後需要確立自由空間。



  10/31/2005 11:18



  第 14 章 只有寬容的權力



  在專制社會,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其壹,把某種思想學說確立為意識形態控制(或蒙昧)社會成員,其二,采取政治強制或政治奴役來控制社會成員,社會成員只能屈從或順從專制主義者。



  社會成員不能享有個人自由,其壹,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個人意願而自由行為,其二,不能存在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個人思想。



  在專制社會,會存在具有獨立思想或獨立品格的人,這樣,具有獨立思想(或個人思想)的人不會屈從或順從專制主義者,會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而自由行為,會具有個人的獨立思想。



  如此,會存在沖突(行為沖突或思想沖突),但是在沖突存在時,專制主義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對異議者(或異行者)會采取壓制成迫害方式。



  因此,專制社會不存在寬容的空間,不承認寬容的存在。



  對話



  30



  30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具有個人的自由思想,不在受強制或控制(或幹預或幹涉)。



  但是,依然會存在社會成員之間的沖實(或行為沖突或思想沖突),當存在沖突時,由於個人的行為或個人思想是個人自由,不能受到他人的強制或控制,因此,社會成員之間只能存在寬容。



  盡管他同妳的行為或思想發生沖突,但是妳不能強制或控制(或幹預或幹涉)他。



  如此,只能保持寬容精神或態度,寬容或容許他的存在。因此自由社會是寬容社會,自由社會存在寬容空間。



  只能尊重他的個人自由,寬容他的個人自由。



  只要壹個人行為或思想不會威脅或妨礙他的自由,只要不傷害或不侵犯他或自己,只要不會威脅或損害人類或社會,可以最大限度地寬容他的自由存在。



  但是,寬容只是對善的寬容,而不是對惡的寬容。



  2009-12-23



  第 15 章 站立存在的人



  在專制社會,社會成員是以犧牲個人獨立的思想品格或人格精神屈從或順從專制主義者,如此,專制主義的社會制度的社會成員普遍不存在個人獨立的思想品格或人格精神。



  人的社會存在是什麽,可見,只是不具有靈魂的動物層面,是物或工具層面。



  對話



  31



  31



  社會成員在人性或生命尊嚴面前,社會存在不是站立的人,是跪著或爬行的人,有的社會成員是被動在跪著或爬行(奴隸),某些社會成員是主動在跪著或爬行(奴才)。



  但是,在自由社會,人的存在享有人性尊嚴,人是具有個人獨立的思想品格或人格精神,因此是直立行走的人,是站立生活的人。



  2008-9-3



  第 16 章 誠信的存在



  中國社會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之後,物質財富在積累,物質生活條件在改善,但是中國社會的精神財富並不是隨物質財富的積累在積累,人文生態環境並未隨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在改善。



  因此需要解決中國問題,需要用中國人的思想(或智慧)改善人文生態環境,改善人文生存環境。



  壹個社會需要提升人文素質,只有努力提升人文素質,才會有可能改善人文生存環境,才會有可能構建誠信社會。



  中國人同社會(或他)的誠信關系,並不是說只是他(或社會)對妳的誠信,而妳不是對社會(或他)的誠信,如果是這樣,中國人同社會(或他)就不會確立誠信關系,要他對妳是誠信只不過是白日做夢。



  對話



  32



  32



  誠信是誠信關系,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只是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並不是雙向關系的思維方式。



  誠信是誠信關系,既然是人與社會(或他)之間的誠信關系,因此,要在中國人之間(或中國人同社會之間)存在誠信關系,需要關系雙方存在誠信意義。



  只有妳誠信對社會(或他),同時社會(或他)能誠信對妳,這樣,妳同社會(或他)之間會存在誠信關系。



  壹個社會要確立誠信社會,社會制度要實現人文精神(誠信精神),如果社會制度不能實現人文精神(誠信精神),社會制度(或社會文明)就不是具有人文精神(或誠信精神)。



  只是依賴於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確立誠信社會,只是虛妄的幻想。



  既然可以做賊能生存,而且生存的要好,那麽誰還會出勞力(誠實勞動)去謀生,如果社會存在的是做婊子不僅有銀子,而且可以立牌坊,那麽誰還會去做良家婦女。



  文明進化是尋求人的社會生存的幸福、舒暢、尊嚴、自由、和諧,如此,只能營造可以享有幸福、舒暢、和諧的社會生存環境或社會人文環境。



  2009-12-23



  第 17 章 思想或文化資源的通道



  對話



  33



  33



  在專制社會,統治階層不僅以意識形態禁錮或束縛社會成員的思想,而且控制思想或文化的流通。統治階級控制新聞、出版、言論等思想領域,社會成員不能享有思想自由或言論自由。



  專制主義的思想或文化的通道是單向,思想或文化通道是自上而下的傳播,只承認或允許統治階層的言說,不承認或不允許社會成員的言說。



  這時,壹是社會成員不能享有思想或言論自由,鮮見獨立思想。二是既使社會成員中某些人存在獨立思想,統治階層不允許或不承認存在,在社會公共空間不能自由傳播,既不能自下而上傳播,不能橫向傳播。



  其二,既使社會成員存在獨立思想,由於不能享受自由傳播的思想自由,因此社會存在的思想資源不能受到承認或尊重。



  因此,專制主義或專制制度不能充分利用社會的思想資源,如此,社會發展或進步會受到制約。



  在自由社會,由於社會成員享有思想或言論自由,因此,社會成員的個人思想可以自由傳播,不僅可以自上而下自由傳播,可以自下而上的自由傳播(社會成員或平民的獨立思想),而且可以橫向自由傳播。



  只有社會能夠充分利用社會的思想資源,而且是最新的思想資源,社會運行可以受到最大限度的思想支持,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非理性或失誤,而且可以保證社會穩定、快速、持續發展。



  對話



  34



  34



  在自由社會,思想或文化通道是開放、自由,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思想資源,為社會發展提供思想支持。



  2008-5-2



  第 18 章 沖突與平衡



  專制主義的利益分配,專制主義者是利益分配的分配者,社會成員的利益分配的分配權力,操控在專制主義者的手中。



  專制社會的社會競爭,不是公開、公正、公平的自由競爭。利益分配不是社會競爭的競爭分配,而是專制主義者的操控分配,這是人為操控。



  因此,社會成員尋求個人利益,只能采取不正當的卑劣手段,如要當權者給個人的碗中分配壹碗肉,只能用不正當的手段賄賂當權者,這是社會腐敗。



  在民主社會,存在利益分配,但是利益分配,是社會競爭的自由競爭。



  民主社會是公開、公平、公正的自由競爭,社會利益分配是自由分配,是按勞分配,個人利益操控在個人手中,個人利益的獲取,在於人在自由競爭中付出的誠實勞動。勞動即可得食。



  在專制社會,由於社會利益分配的不公,因此社會利益分配存在社會宰制,這是政治壟斷,這是政治宰制,因此,社會利益分配存在壹定或嚴重傾斜,既得利益者可以大腹便便,受到政治宰制的人,只能是面黃肌瘦。



  在自由社會,社會利益分配,不僅在宏觀意義,是自由競爭,個人可以操控個人利益,是在社會競爭中尋求個人利益。



  而且,會存在社會利益的利益平衡。如壹群人吃飯,是所有的人坐在桌子上,壹個人吃什麽,另壹個人吃什麽,這是利益訴求,或許壹種飯菜的價格是壹定,但是大家可以坐在飯桌上,而且是民主協商,這是利益沖突的利益平衡。



  因此,不會存在政治宰制,不會存在利益傾斜,而是利益平衡,這是利益平衡的分配原則。



  社會利益存在利益沖突,這是社會利益尋求的事實存在,在專制社會,受政治宰制的弱勢群體,是缺席地位,不能公開尋求個人利益,受到他的政治宰制。



  專制社會的黑暗中的交易,只能是陰謀,只能培植人的卑劣、無恥、罪惡。



  自由競爭,是公開的社會競爭,是公開的利益沖突。社會利益集團或社會成員在公開、公平、公正的自由競爭中尋求個人利益,社會利益集團可以民主協商,可以尋求利益平衡。



  這是民主社會與專制社會的比較,通過上述幾章的討論,壹是對專制社會制度的批判,從理性層面揭示專制制度的惡。



  二是反思,如果中國社會的社會改良,完成社會轉型,在步入民主社會之後,中國人不能忘記專制制度的惡。



  批判是現實主義,反思是歷史意義,是社會意義。



  2008-7-1



  對話



  36



  36



  第 19 章 精英主義與平民主義



  在民主社會,由於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的平等意義,因此不在存在特權階層,這是平民主義的價值意義。



  不論人的財富是多,還是少,不論人的社會地位是高,還是低,任何人不會存在政治特權,任何人在民主社會只是壹個平民。



  如生命意義的生命平等,在生命意義,任何人的生命意義是相同,任何人的生命意義要受到普遍尊重。



  盡管政治地位是平等存在,但是並不意味社會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同壹性,人的社會地位的存在差異。



  在民主社會,從社會意義,是在自由競爭,是以誠實勞動在社會競爭,但是由於不同因素,有的人付出的勞動,獲取成就大,有的人或許成功小。



  社會競爭對個人意義是個人成功。個人可以是個人自治,是個人操控個人命運,是個人尋求個人幸福與成功。



  從社會意義,成就大的人在社會地位的上層,成就小的人或許在社會下層,如公務員,才德高強的人可以脫穎而出,可以做州長,可以做總統,才德比較低的人,可能做縣長,這是自由競爭的客觀存在,這是平等中的自然形成的不平等。



  在民主社會,政府需要社會精英的組成,只有精英才能擔負社會責任,不僅不能威脅民主社會的個人自由,而且對於公共社會是有益。



  對話



  37



  37



  平民社會需要精英,同時個人自治的個人成功,是在培植精英,因此,平民主義是精英主義。



  平民社會要構建幸福社會,要構建好人社會,需要提升社會成員的人文素質,精英主義是從這個意義的壹種解釋。精英是文化意識,是文化價值,是高層面的文明精神,是人要有才智,是人要有教養的文化意識。



  第 2 部分 平民精神



  第 1 章 平等精神



  平民精神的基本立場是人的立場,是人性立場,是生命立場。



  在專制社會,貴族階層的政治地位高於平民,貴族同世界的訴求方式是居高臨下的俯視立場,對平民是居高臨下的教訓人(或教育人)的立場。



  而處於受政治歧視地位的平民,由於政治地位處於不平等,對世界或人類的訴求方式是奴隸式的仰視立場。



  在平民社會,由於不存在貴族階層,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意義,因此為平等精神的生發提供了社會基礎。



  在平民社會存在社會精英,但是,由於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社會精英對人類或世界的訴求方式是平視的平等精神。



  對話



  38



  38



  社會精英是以平等的方式同人類或世界在訴求或對話,同樣平民采取平等的方式同人類或世界在訴求或對話。



  人的立場是平等,生命立場是平等。



  人同世界可以平等對話,人可以享有人性尊嚴,可以享有生命尊嚴。



  1/19/2005



  第 2 章 淡泊精神



  平民生活的生活境界是淡泊境界。是在平民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淡泊境界。



  平民在平淡的生活中,是把個人生活經營的美好或幸福。



  平民的淡泊境界同人在徹悟之後的淡泊境界是壹致,只不過徹悟之後的淡泊境界,是對權力(或名利或金錢)的超越之後的淡泊境界。



  平民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只是簡簡單單在營造個人生活。



  平民的淡泊生活是自由的生活,是生活的自由境界,是生命存在的自由境界。



  生命存在的淡泊,生命存在的自然,生命存在的自由,是生命對生活的超脫,是對生活的超然的生活態度。不為生活所壓迫,超脫生活之外,讓生命回歸生命的自然,讓生命享有自由。



  對話



  39



  39



  平民的生活態度是對生活含笑,是笑對生活,在自然而然的生活中,順其生命的自然,享有生命的自由。



  平民的生活態度不是為了追求權力而追求權力(或名利或金錢),權力或金錢只不過是社會生活的需要,是自然產物。



  平民淡泊的生活態度是超脫於權力之外,即便是擁有權力,平民依然是自然而然在生活,在享有生命的自由,擁有生命的自然。



  淡泊與進取是兼容,是有機融合。進取是建功立業,淡泊是超然名利。



  平民文化是同古典文化的貴族文化相對的文化範疇,從現代文化意義,平民文化包含精英文化,如果平民文化是壹個圓,精英文化是圓的內核。或是平民文化的精英化,或是精英文化的平民化。



  平民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文化價值是兼容,並不會存在文化沖突,即使是存在文化沖突,是文化價值的文化整合。



  2009-12-24



  第 3 章 平常心態



  精英文化是精英意識,精英意識缺乏平常的文化立場。



  平民的平常心態同平民的社會生活相關聯,是在平民的社會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並不是人文修養的精神境界,並不是理性認識之後的文化心態。



  對話



  40



  40



  平民生活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因此,平民在平民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平常心。



  精英參與社會公共活動,或從事職業活動自然而然會產生崇高或神聖,這是精英意識產生的天然的社會條件。



  但是,精英文化立場不能走向極端,如果走向極端,精英會產生優越感,會產生居高臨下的傲慢心態,會輕視平民。



  如果有平常心,會認為人的所作所為是平平



  對話



  41



  41



  平民生活是平淡生活,在生活經驗的積累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從容的生活心態,形成從容的生活態度。



  從容面對快樂,從容對煩惱,從容面對幸福,從容面對痛苦。



  從容是微笑,以微笑的方式在面對生活,微笑面對幸福,微笑面對痛苦。



  從容精神是微笑精神,從容境界是微笑境界。



  從容的生活境界是超脫或豁達,是寬容。



  微笑面對生活時,是以欣賞的生活態度在面對生活,這時生活會處於高級的生活狀態,生活處於高雅的生活狀態。



  二〇〇六年壹月六日



  第 5 章 快樂精神



  平民面對生活,不論是幸福,還是痛苦,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平民對生活始終抱有快樂的態度。



  在生活中在尋求生活的快樂,在發現生活的快樂,在享受生活的快樂。如此,平民的快樂精神又滋養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快樂精神是平民的生活精神,是平民的生活態度,是平民的生活狀態,是平民的精神狀態,是平民的生命狀態。



  生活是快樂,生命是快樂。平民的快樂是生活的快樂,是生命的快樂。



  平民在生活中是在笑,在笑中快樂,在快樂中笑。



  2006-3-28



  對話



  42



  42



  第 6 章 寧靜精神



  當平民的生活心境處於平和心境時,生活心境是寧靜的心境,是平靜的生活心境。



  寧靜心境是平民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心境。



  當生命狀態處於寧靜狀態時,當生活心境處於寧靜心境時,當生活狀態處於寧靜心境時,這時,生命狀態的寧靜狀態是自然,是天然,生活狀態的寧靜心境是自然,是天然。



  平民的寧靜心境並不是在人文修養中達成,而是在平民生活中自然形成,平民的寧靜心境是自然的寧靜心境。



  精英的寧靜心境是在人文修養中達成的寧靜心境,這是平民的寧靜心境與精英的寧靜心境不同的壹點。



  平民在生活中,是自然而然地面對生活,在生活中形成以淡泊的生活心態在面對生活,當平民的生活心境處於淡泊心境時,這時,面對生活是平和的心境,平民是在追求生活,在享受生活。



  寧靜是平靜,是平靜地在面對生活,追求生活的意義,享受生活的意義。



  平靜地面對生活時,生命狀態是詩性的生命狀態,生活狀態是詩性的生活狀態。



  2006-4-4



  第 7 章 忍耐精神



  對話



  43



  43



  凡是具有基本理性的人可認識到,缺乏忍耐精神,只是放縱任性,並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理性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在社會生活中會學會忍耐或克制。



  忍耐並不意味軟弱,只是說明理性或智慧。在任何情況,無謂的暴力沖突是毫無意義,因此壹般地說,理性的人要盡力避免,需要控制消極情緒。



  在社會生活中,面對他的任性而為,或情緒沖動,人要能夠控制個人性情,能夠控制個人情緒,不要為他在激化。



  因此,平民的忍耐精神是平民在社會生活中的生活經驗,是平民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理性的自覺而悟出的生活經驗。



  欲速則不達,人在做事時,並不是完全由個人意誌或個人願望所決定,任何事情的成功需要壹個過程。



  因此,有時在做事時,自然而然會形成忍耐精神,有時候由於個人的不善於忍耐,會把好事做壞。



  2008-9-4



  第 8 章 生命精神



  平民是平常的人,是生活的人,是普通的人,平民對生命的認識是平常立場,是生活立場,是普通立場。



  對生命的認識是對生命的普遍的尊重或關懷。



  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壹是對生命的普遍關懷,是對生命的普遍的尊重或關懷,盡管是平民,但是平民的生命存在同精英的生命存在是平等意義,這是其壹。



  對話



  44



  44



  二是,平民的生命精神,是關懷生命或關愛生命,是關懷生活或關愛生活。不僅尋求個人生活的幸福,而且關懷他的生活的幸福。



  2008-9-4



  第 9 章 平民境界



  平民境界是人的境界,是生活境界。壹般地說,精英境界是高尚境界,是人文境界。



  在平民社會,精英文化走向平民化,貴族文化走向平民化,精英文化趨於生活化、日常化、人性化。



  另壹方面,平民文化居主流地位,平民生活需要平民文化,平民生活造就平民文化。



  平民境界是平民文化的精神境界,是平民生活的精神品格。



  平民生活是平常生活,是日常生活,是普通人的生活。平民文化是生活文化,是平常文化,是人的文化,是生命文化。



  平民境界的平常境界,是生活境界,是人的境界,是平民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是對人的生命的理性認識,是平民在生活中對社會生活的經驗總結。



  在平常生活中尋求生活價值,尋求生活快樂,尋求生活幸福,尋求生活情趣,尋求生活成功。這是平民生活的生活境界,是平民的生活狀態,平民是在平民生活中享受生活。



  平民具有平常心,不論是面對順境,還是面對逆境,平常地面對生活,平平常常在生活。



  只要是人的存在,人的境界中會存在人性的崇高境界,但是,平民認為只是平平常常,只是人的境界。



  對話



  45



  45



  如果人的存在處於這種生活狀態,處於這種生命狀態,那麽生命狀態是高尚的存在狀態,是高尚的生活境界,是詩性生活的生活境界。



  如此,平民境界是欣賞生活的生活境界,在生活中能夠發現生活,創造生活,享受生活。



  在平民社會,由於消除特權,由於消除特權階層,因此,任何人是社會的平民,即使社會精英,在政治地位上是平民。



  2008-9-4



  第 10 章 樸素精神



  樸素是平民的生活態度,是平民的生活方式,是平民的生活境界(或生活狀態)。



  平民的生活是不加修飾的天然樸素。



  平民生活的樸素,是平民生活的真實,不是虛榮或浮華。



  平民生活的平常或平淡,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生活。



  該是什麽生活,就怎麽生活,願意怎麽生活,就怎麽生活,是怎麽生活,就怎麽生活。



  怎麽生活的好,就怎麽生活,怎麽生活的舒適,就怎麽生活,怎麽生活的方便(或簡單),就怎麽生活,怎麽生活的快樂,就怎麽生活,怎麽生活的如意,就怎麽生活。



  平民生活的樸素是真實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是自由的生活。



  平民生活的樸素形成了平民的精神世界的樸素,平民是以樸素的生活態度在面對生活。



  “清水出莢蓉,天然去雕飾”,可以說明平民的精神世界的樸素,可以說明平民的精神面貌。



  對話



  46



  46



  由於人性弱點,人在社會生活中會沾染陋習或惡習,從精神質量的角度講,這是精神誤區。



  樸素是生命的透明,是心靈的透明,是精神的真實,不需修飾,不需虛偽。



  不需要唬弄人,不需要嚇唬人,不需要愚弄人。



  樸素是透明,是光亮,是輕松,是快樂,是智慧,是美麗。



  平民文化或平民精神,是對平民社會的人的精神品格或文化品格的壹種分析,並不只是指狹義意義的平民階層的精神品格,這裏從先驗意義與經驗意義兩個方面的文化梳理,是對人的文化品格的壹個意義的壹種定位。



  2010-3-12



  第 11 章 坦然精神



  平民在社會生活中不會掩遮什麽,不會把我遮掩起來,不會把我隱藏起來,不會把我包裹起來。



  平民在社會生活中的不遮不掩、無拘無束的自由存在,這種精神存在是坦然精神。



  平民是在坦然地面對我的醜陋成錯誤,這是平民的社會存在的坦然存在。



  不會掩飾醜陋或錯誤,不會壓抑優秀或信念,是醜陋存在,在坦然面對,是錯誤存在,在坦然面對,不會把醜陋掩飾起來,不會把錯誤包裹起來。



  不粉飾,不掩飾,不包裹、不偽飾、不自欺,這是平民的坦然存在,是坦蕩存在。



  以坦然的生活態度在面對社會,在面對生活,在面對自己,在面對世界或他。



  簡而言之,坦然精神不僅是平民的生活態度,而且是平民生活的生活境界。



  對話



  47



  47



  坦然存在,只是說在面對醜陋是坦然,不會偽飾,不會美化,不會粉飾,並不是說人或平民在放縱醜陋,在縱容錯誤,相反是修正錯誤,是克服醜陋。



  2010-3-12



  第 12 章 生活精神



  平民對生活的態度是生活態度,由於是生活態度,因此平民只是堅持生活,是向往生活,是創造生活,是追求生活。



  平民是生活精神,會以生活努力改善生活,會超越苦難,試圖或尋求從貧窮生活走向富裕生活,從苦難中走向幸福生活。



  對於生活於比較富裕,對於生活於幸福的人,不論是平民,還是社會精英,會享受生活的幸福。



  平民處於比較富裕時,處於幸福時,對生活態度依然是生活態度。平民對生活態度,壹是享受生活,壹是改善生活,是追求生活。



  享受生活是享有生活的意義,是精神層面的享有,並不是庸俗的享樂主義。



  2008-11-18



  第 13 章 堅韌精神



  對話



  48



  48



  平民具有生命的韌性,壹是平民能夠承擔挫折或困難,不論平民面對生活是什麽樣,平民是堅持生活。



  平民在承擔困難時,會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排除苦難,或超越苦難,這體現平民的堅韌精神,是不屈不撓。



  會從困難中突圍而出,從苦難中超越出來。因此,平民面對困難,是承擔困難,是排除困難,是解除苦難,是超越苦難。



  生活意義的堅持,是堅韌精神,是生命的韌性,或生活的韌性。生活需要生命的韌性。



  平民生活造就平民的生命的韌性。



  在面對生活的無助,在面對生活的困境,只要堅持,在堅持,會以智慧排除困難,可以排除苦難。



  如此,生活或命運會出現轉機,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平民在生活中能夠領悟這壹點。



  堅韌精神,壹方面是生活對平民的磨練,壹方面是平民對生活領悟。



  平民的堅韌精神的互動過程,壹是生活,壹是精神世界。壹方面生活煉就了平民的堅韌精神,壹方面平民是對生活感悟,在自覺堅持堅韌精神。



  2010-3-12



  第 14 章 生活境界



  對話



  49



  49



  平民精神可以從兩個方面界定,壹是經驗意義,是平民在平民生活中習得平民精神。



  二是先驗意義,在平民生活中悟得平民精神,平民精神在牽引平民生活,平民在生活中會自覺運用平民精神。



  平民生活會形成平民精神,平民在平民生活中在提升平民的精神境界,在提升平民的精神品格,在提升平民的生活境界。



  生活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生活意義,壹是精神意義,這是生活的基本特質。人類生活不同於動物生活,人類具有人的精神或精神品格 這是其壹。



  其二,盡管人具有精神,但是精神只是精神存在,並不直接對應於生活。



  但是平民生活的生活境界,不會存在平民精神與平民生活的分離,是平民生活的現實意義、世俗意義、實在意義。



  因此,只有平民精神提升平民生活的生活境界時,平民精神才會是真正意義的平民精神,具有文化價值,具有生活意義,否則不是真正意義的平民精神。



  平民生活的生活境界是平民精神的生活化、現實化。



  生活質量與生活境界是相關,只有提升生活境界,生活才會是幸福、祥和,寧靜、安全、融合,否則會存在沖突,仇視、痛苦,混亂。



  平民生活是實實在在,誰生活的幸福,說明誰的生活境界高。誰的生活境界高,誰會生活的幸福。



  2008-6-10



  第 15 章 自由精神



  對話



  50



  50



  平民在生活意義是在尋求生活,這是有心,並不為生活擠壓構成精神擠壓,能夠消除生活對人的精神擠壓,這是自由,是精神意義的自由存在,這是無心。



  有心是對生活意義的尋求,平民對正義,對幸福,對善良存在守護,存在精神意義的尋求。



  在積極意義,在尋求生活的幸福,在尋求生活的美好意義,這是心的守護,這是心的投入,這是有心。



  生活不可避免存在不公,遭遇不公或傷害,人會抗爭,會忍耐,會哭,會喊,這只是生活的現實意義,這是生活意義的本能守護。



  但是抗爭之後,在平民的心靈之中不留下印痕,平民並不耿耿於懷,並不傷害心靈世界,這是個人心靈的守護,可以擦去心靈的灰塵。這是自由,這是對自由的尋求,這是對精神自由的確定。



  如此,自由存在寬容。



  平民意義的精神自由,是自我防護,是尋求生活意義的平衡,不能由於醜或惡,幹擾對生活意義的尋求。



  平民精神,壹是經驗意義,壹是先驗意義。民主社會或自由社會,從壹個意義講,是平民社會,平民文化是主流文化,因此,平民精神是人的生活的精神品格。



  從本質意義,文化並不分精英文化與平民文化。這裏討論的平民精神,其實是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的生活的精神境界,不論人是精英,還是平民。是在民主社會或平民社會,作為正常人所應該具有的精神品格。



  2008-7-3



  對話



  51



  51



  第 3 部分 現代精神



  第 1 章 合作精神



  在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通過國際社會的實踐證明,中國同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不僅有利於中國的社會進步和繁榮,而且有利於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和進步。



  因此,合作精神是中國在現代文明的背景下尋求中國社會發展,中國人需要具有的現代品格,符合中國人的和平思想,符合中國人的善良思想。



  而且合作是真正意義的國際合作,意味對世界價值的認同,意味是世界主義,而不僅只是國家利益的互利合作。



  對於個人而言,通過社會的合作關系,不僅可以獲取個人的幸福和成功,或個人利益,而且有利於他的利益,或他的幸福和成功,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



  因此,合作精神,是促進中國社會全面發展,是建立良好社會公共生活秩序,中國人需要建立的最基本的現代精神品格。



  2005 年 1 月 24



  第 2 章 獨立精神



  只有具有獨立的人格,人才具有生命尊嚴,如此,才是真正意義的社會公民。



  獨立是中國人的政治自由的需要,獨立在中國具有現代意義。



  對話



  52



  52



  當中國人具有獨立精神時,當中國人能夠享有獨立意義時,才能具有獨立的政治地位,才能具有獨立的人格,才會是社會公民,生存狀態才會處於高級狀態,存在狀態才會享有生命尊嚴。



  要享有獨立,壹是消除專制制度,解除控制或強制社會成員的政治特權,二是建立自由社會,限制政治權力對社會成員的強制,如此,社會成員才會有可能享有獨立。



  獨立精神,壹方面同社會生存環境有關,壹方面同個人的思想狀態有關。如果社會生存環境是自由社會,社會成員可以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在自由選擇或行動,在社會生活中自然會形成或培植獨立精神,這是其壹。



  二是獨立精神是個人的精神品格或思想品格,當社會生存環境為個人獨立提供社會條件時,個人要具有獨立意識,在社會生活中培植獨立精神。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三



  第 3 章 自由精神



  當人類社會步入自由社會之後,步入現代文明之後,人的生存狀況由受奴役的社會存在變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社會存在。



  在中國社會步入自由社會的進程中,自由精神是中國人具有的現代精神,是中國人具有的中國精神。



  只有中國人具有自由精神,才會有可能完成中國的社會轉型,才會有可能創建能夠享有個人自由的自由社會。



  對話



  53



  53



  在面對自由降臨時,要有能力能夠享有個人自由,要有能力能夠享有自由文明,如此,自由精神是中國人具有或具備的現代精神,否則中國人創建的自由社會就會有可能被顛覆,辛亥革命的失敗即是如此。



  當鳥在籠子裏禁錮數年後,鳥已習慣於籠中的生活,當有壹天鳥籠被打開時,鳥是自由了,但是鳥也許不會飛。



  只有在自由精神的引導下,中國人可以學會享有個人自由。



  2006-4-5



  第 4 章 寬容精神



  在自由空間,培植的是寬容精神,可見,寬容精神是現代社會(或自由社會)中人具有的現代精神。



  在古典社會,存在寬容精神,但是,由於社會制度的限制或束縛,寬容精神並不為普遍認同。



  在現代社會,由於寬容精神受到普遍認同,寬容精神是現代社會基本的人類精神,是基本的現代精神。



  自由意味寬容。



  盡管他的思想,妳不能認同,但是妳不能強制或幹預,如此,只能容納他的思想,這時,妳是寬容,在寬容他的存在。



  在現代社會中,容許我的存在,容許他的存在,容納我的思想的存在,容納他的思想的存在。如此,會存在自由空間,因此,自由空間是寬容空間。



  對話



  54



  54



  要享有個人自由,需要具有寬容精神,需要具有基本的寬容品格。



  2006-4-7



  第 5 章 民主精神



  自由社會是自治社會,不僅是個人自治,是鄉村自治,而且是縣自治,是省自治,如此,自治政府可以通過公民民主選舉產生,而不是專制社會的某個政治集團的任命,社會成員在自由社會中會學會運用民主秩序。如此,民主秩序可以培植民主精神。



  民主社會只會存在民主精神的人,不會存在專制或奴役的人。



  民主秩序培植了社會成員的民主精神,社會成員具有民主精神又運用於社會公共生活中,因此,在民主社會,專制或獨裁(或專制或奴役)為民主社會所拋棄或廢除,而且為人所不齒,會受到社會成員的拒絕。



  如此,民主是協商,協商的方式是民主選舉或民主辯論,因此民主精神是協商精神。



  社會要達成自治,社會就需要協商。社會要協商,就需要民主。



  民主精神可以改變人的性情。人是平和、隨和、溫和,謙遜。不會存在專制主義者的霸道、暴戾、專橫、傲慢、武斷。



  因此,民主社會是寬松、自由、安寧、和諧、祥和的社會人文環境。



  2006-04-11



  第 6 章 平等精神



  對話



  55



  55



  在民主社會,由於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的平等,不僅民主社會的民主制度是平等制度,而且民主制度滋養社會成員的平等精神。



  任何人的政治地位是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政治特權。



  政治地位的平等,社會成員之間是平等關系,如此,平等精神根植於社會成員的思想觀念中。



  因此,平等精神在民主社會受到普遍尊重,會受到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如此,社會不會存在政治歧視。



  國家總統與壹般平民是平等關系,我看妳是平視,妳看我是平視。



  2006-04-12



  第 7 章 競爭精神



  專制制度並不確立競爭秩序,制度精神並不確立競爭精神,因此,社會競爭並不存在自由競爭或公平競爭。其二,如此,專制制度並不維護社會正義與公平。



  競爭精神在於社會制度能夠確立競爭秩序,如自由社會的自由競爭或公平競爭。



  自由社會的社會制度,是自由競爭或公平競爭的社會制度,因此,自由社會存在自由競爭的競爭秩序,這是其壹。其二,制度精神確立競爭精神,社會制度提倡競爭精神,競爭精神是社會公共價值,是文化價值。



  社會制度維護社會正義與公平,確立自由競爭或公平競爭的競爭秩序。



  在自由競爭的自由社會,是在自由競爭中尋求生存,是在自由競爭中尋求發展,自由競爭在培植競爭精神。



  對話



  56



  56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在自由競爭中,人尋求個人的社會位置,尋求人的生命價值,由於競爭秩序是公平競爭,因此,社會競爭是正當競爭。



  自由競爭是能力、知識、人文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個人競爭,自由競爭是生命質量的個人競爭。



  不正當競爭並不是嚴格意義的社會競爭,只是采取不正當手段的爭鬥,具有道德感或正義感的人,會受到壓抑或壓制。



  能力或學識等綜合素質的自由競爭,是人的生命的自由發展,是人的生命的自由存在,是人的生命的自由挑戰。



  如此,在自由競爭中,不僅發現個人的生命價值,而且能夠生活的自由與舒暢。



  2008-9-5



  第 8 章 理性精神



  在專制制度,專制主義者對社會成員的強制,壹是意識形態對社會成員的思想控制,使社會成員處於蒙昧狀態。



  由於社會成員受到意識形態的蒙昧,因此社會成員不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這樣,社會成員不具有基本的理性精神。



  二是專制主義者對社會成員的政治強制或控制,社會成員不具有獨立意義,不具有獨立的個人思想,只是專制主義者操控的物或工具。社會成員不能或不會具有理性精神,不需要理性精神。



  在現代社會,理性精神受到肯定或尊重,理性精神成為最基本的精神品格。



  對話



  57



  57



  壹是個人自治需要理性精神。要實現個人自治,要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尋求個人的成功或幸福,要依靠個人力量在自由社會中存在,因此需要理性精神。



  只有具有理性精神,才會有可能具有理性判斷,在具有理理性判斷時,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尋求個人的成功或幸福,才能實現個人自治,因此,理性精神是人具備的最基本的精神品格。



  二是在自由社會,要運行自由秩序或民主秩序,需要社會成員要具有理性精神。



  在自由社會,人是自由,需要理性精神控制社會行為,如此,人的社會行為在自由秩序才會是建設意義,才能正常運行自由秩序。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享有個人自由,不在受到政治強制,不在受到思想蒙昧,因此,人不在是愚昧,而是具有理性判斷,具有理性精神,如此,人不僅具有獨立意義,而且是聰明或智慧。



  2008-9-5



  第 9 章 人道精神



  人道精神在現代社會受到普遍認同或尊重,現代社會的文明制度(或自由制度)確立或維護個人自由,因此人性受到普遍尊重,生命受到普遍尊重或保護,人的尊嚴受到維護或保護。



  這時,社會成員普遍認同或尊重人道精神,而且制度文明是人道文明,體現人道精神,因此,人道精神是現代精神。



  對話



  58



  58



  專制社會普遍存在政治宰制,這是對生命的踐踏,這是人道精神的缺席,是對人道精神的背離。



  在現代社會,絕大多數是人道,總統或議員是人道,平民是人道。



  在現代社會,由於確定人道精神,因此,從社會制度或法律制度維護或保護人的生命、個人自由、尊嚴、權利。



  2010-3-13



  第 10 章 表現精神



  要能夠在社會上競爭中獲取接納,要善於表現,要向他展示出來,要向社會表現出來。



  含蓄或謙虛,並不意味不要表現自己,自我表現並不是不要謙虛,因此,表現與謙虛並不存在沖突。



  但是,如果妳有才能,有學識,有美德,有智慧,為何不表現自己,要展示妳的美德,要表現妳的學識,如果妳不表現,他不會認識妳。



  才能表現的越充分,對於人的成功是有益,對社會是有益,現代社會需要優秀的人的自我表現。



  謙虛至少可以免除狂妄或虛妄,含蓄可以免除不必要的沖突。現代社會是競爭社會,因此,要在社會競爭中要尋求生存和發展,要善於表現。



  在現代社會,要尋求表現的機會,自由競爭為自我表現提供機會。



  表現精神可以從這方面解釋,壹是要在可以表現自我的時候,要充分表現自我,展示自己,讓才能或學識或美德表現出來。



  對話



  59



  59



  二是要善於尋求表現機會。在現代社會,機會是多元,“此處不開花,他處有青草”,只要表現,只要有才能、學識,美德,只要不委曲自己,會尋求機會表現,這是表現精神的壹方面。



  現代人有自我表現的表現精神,但是要表現自我,在於善於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這是最重要的。



  君子自強從精神意義,就是提升才能、學識、美德、智慧、心靈。



  2008-6-18



  第 11 章 愛的精神



  傳統文化存在仁的文化價值,仁是君子哲學的核心,在現代社會,愛是文化價值,仁與愛並無實質區別,但是存在差異。



  仁在古典社會,是狹義的君主社會的倫理意義,但是愛是生成於現代文明的民主社會,是廣義意義的文明意義。



  仁並不存在生命意義的人道關懷,並不存在人道意義的普遍關懷,可以對屬下或臣民是仁愛,這是施舍,對他的屬上是忠誠,這是順從。



  除此之外,對於天下之人的生命關懷,對於並不熟知的人的普遍關懷,仁並無存在廣義的普遍意義,這是區別。



  第三,愛是平等意義的文明意義,是良心意義的生命精神。不論是仁愛,還是愛,這是良心意義。



  良心意義是愛,善是愛,但是現代意義的愛存在兩個意義。



  對話



  60



  60



  壹是人道關懷,是生命關懷,是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是生命意義的人道關懷,存在對人類的關懷,這是生命關懷,這是人道關懷,這是愛的文明意義,這個愛是大愛,是對人類的關愛。



  第二,平等意義,愛是平等,愛不僅是給予,同時是接納。這是愛的平等意義,這是愛的存在意義。



  愛是互相生成,盡管會存在單向意義的愛,如母愛是給予,並不索取,但是壹般意義的愛,人類的生活之愛,是互相生成。



  2008-7-3



  第 12 章 和平精神



  在民主社會,民主制度可以確定和平精神,在壹個國家可以通過制度精神,實現和平精神的文明意義。



  在人道精神受到認同之後,存在普遍意義的生命關懷,存在生命意義的人道關懷,和平價值成為文明精神。



  是人道主義在生成和平精神,是生命主義在生成和平精神。



  如果存在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存在生命意義的普遍關懷,那麽在社會生活中,人是對生命的普遍尊重,是對人類生活的普遍寬容,因此不會存在暴力,相反是溫和,是理性,這是生活意義的和平意義,這是存在意義的和平意義。



  暴力是對生命的敵意,是對生命的漠視,因此,不存在生命關懷,不存在人道關懷。



  對話



  61



  61



  民主制度是公開、公平、自由的社會競爭,政治利益集團可以通過利益平衡達成利益尋求,而且是通過合法途徑,因此不會存在政治利益集團的暴力沖突,不會存在內亂,不會存在爭鬥的暴力主義。



  民主秩序是和平主義的人道秩序,民主制度的制度精神存在和平意義。



  在現代文明的文明進程中,由於國家利益的沖突,由於文化沖突,存在暴力主義的侵襲。



  如果達成和平意義的文明構通,如果實現和平意義的對話,可以消除暴力主義或恐怖主義,這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和平意義。



  要真正實現和平文明,不僅在於和平精神,而且在於制度文明的和平意義,需要尋求新的意義的和平文明。



  2008-7-3,



  第 13 章 開放精神



  從美國大學的學生的構成可以分析,美國大學是向全世界的開放,可以接納世界各國的學生,可以容許世界的精英來尋求發展,這是開放,這個開放是人類意識,是全球意識。



  開放意識,是文化心理,是共同進步的文化心理在面對人類。是全球意識,尋求人類社會的全方位的開放格局的共同進步。



  在現代意義的自由主義世界,世界是開放世界,這是世界的基本存在。



  全球化的世界文明,這是開放文明,國家向世界在開放,世界在向國家開放,在國家有世界各地的成員,國家的社會公民在遍及各個國家。



  如果是全球觀念,如果是人類觀念,文化形態是開放意識。



  對話



  62



  62



  狹義的封閉心理會存在排斥,會存在對抗。



  開放是互動生成,是雙向溝通,並不是單向意義的存在,開放並不是單向開放。



  中國人對於開放價值有精確認識,有利於中國同世界的互動開放,中國要真正意義走向世界,中國要真正意義融入人類世界,中國需要開放世界,尋求開放文明的開放意義。



  如果尋求共同合作,存在開放胸懷,存在開放精神。



  2008-7-3



  第 14 章 自治精神



  在專制制度,並不存在自治,自治並不能達成存在,自治不可欲求,同時不能欲求。但是在現代文明,在民主社會,自治可以達成。



  中國要實現中國的現代文明,要達成自由文明,需要能夠正常運行自治文明。



  自治秩序是民主制度,只有正常運行民主制度,可以達成自治政府。



  在運行民主制度時,在運行自治制度時,從積極意義,只要遵循或依法運行自治制度,可以達成政府自治。



  在社會意義,在自治運行中,會存在人的弱點,但也存在人的理性智慧或思想。



  因此,在運行自治制度時,不僅依據憲法運行。在具體運行時,是用理性智慧在運行,並不是工具意義的運行,而是智性意義的社會運行。



  壹是理性可以遷牽引人的運行,是依法運行。二是在具體意義,可以依據人類理性,好的運行自治制度。



  對話



  63



  63



  如果理性缺失,會存在消極意義,會為人性弱點所控制,在自治時,有時會陷入陷阱,並不利於自治的達成。



  對於自治的達成,壹方面是對自治意義的明確,二是對於達成自治的現實意義的把握。



  2008-7-3



  第 15 章 對話精神



  個人自治包含兩個意義,壹是個人自治的自治達成,二是個人如何達成個人自治,是個人的完善意義的自治尋求,這是個人對個人素質的提升。



  這樣,在享有個人自由,是達成個人自治,是尋求達成個人自治的完善意義,因此任何人不能強制或幹涉他。



  在民主文明,並不存在專制主義的教化意義,但是人的教化,是文明教化,文明教化是個人自治的達成,是社會意義的文明規則的自覺接受。



  在平等意義的社會生活,人與人或社會是對話交流,不論是利益平衡,還是文化意義的精神交流,只能同他對話,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平等合作,平等交流。



  對話是民主文明的平等意義,同他的合作或交流,只能是平等意義的對話方式,尋求雙方的交流意義,任何幹涉或順從會失去社會意義。



  只有對話,才能同他交流,才能同他合作,除此之外,專制主義的幹涉或強制,只是強暴。



  妳需要同他的對話,妳需要通過對話同他合作或交流。



  不論政府與民眾的對話,還是人與人或組織的對話,是平等意義的對話方式。



  對話



  64



  64



  政治利益集團的對話,或談判,或協商,或商談,是平等意義的對話,國家論壇是對話平臺。



  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平衡,並不能是專制制度的政治宰制,不能是單向意義的政治壟斷,不是獨占意義的政治專制,而是平等意義的利益平衡,是雙向意義的平等對話。



  2008-7-4



  第 16 章 挑戰精神



  對社會意義的公平競爭,對個人自治的意義達成,需要面對挑戰,挑戰個人生活,挑戰社會生活。



  現代文明培植競爭精神,培植自治精神,同時在培植挑戰精神。



  挑戰不僅是社會意義的競爭挑戰,從本質意義,挑戰是個人挑戰。



  專制社會的不公平的社會競爭,不存在挑戰精神,只是對於個人利益的卑劣尋求,人是卑瑣,齷齪,無恥。



  但公平競爭不同,機會對於任何人是相同,是公平意義。



  人可以承擔責任,個人能力可以承擔任務,可以在公平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果不能承擔,在公平競爭中會淘汰。



  不會或不能借助於不正當的卑劣手段,獲取個人意義,這是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公平競爭禁止不正當的卑劣手段。



  面對個人生活,是人的個人實力的競爭,是個人能量的釋放,是個人意義的獨立存在,不是裙帶關系,不是社會關系。這是公開、公平的競爭意義,這是平等的自治意義。



  對話



  65



  65



  現代社會的心理素質,與其說是心理素質,不如說是人文素質,這是對於人的挑戰,這個挑戰是個人挑戰。



  只有在提升個人實力,不論是知識,還是能力,不論是個性品質,還是精神意義,或是思想意義,才會在社會競爭,尋求個人存在的意義。



  敢於挑戰,直面挑戰,提升個人實力,在優化或強化實力結構,可以在生活中的征服困難,社會競爭中,尋求個人意義。



  現代社會如長跑,這是真正意義的個人挑戰。



  2008-7-4



  第 17 章 誠信精神



  自由主義市場秩序需要誠信,如果社會存在誠信,那麽社會會存在誠信秩序,市場竟爭是質量竟爭,竟爭秩序是公正、公開。



  人的存在關系,需要人的誠信,社會公共空間需要誠信空間。



  欺詐是愚弄,是對人的不尊重。人與人是不可信任,這是現代人的陷阱。



  缺乏誠信的社會空間,會是荒誕,人之存在會是荒誕。



  誠信是幸福意義的基本價值。只有存在愛,才會是幸福。愛是真愛,是真情。



  社會需要愛,需要誠信。



  社會生活要有安全感,要有信任感,至少社會生活空間存在誠信。



  2010-1-16



  第 4 部分 專制主義的惡



  對話



  66



  66



  第 1 章 專制主義的愛國主義



  在專制制度,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為了政治目標,強制社會成員屈從或順從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的政治意誌,社會成員只是某個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所驅使的工具。



  只要是強制社會成員,即便動機是善,依然是對社會成員的強制,只要是以犧牲個體生命的自由選擇為代價的基本事實存在,依然是政治奴役。



  另壹種情況,某些人是打著崇高或神聖或美好的政治目標強制社會成員,事實上是謀求個人利益,同樣說明政治奴役的惡性,說明強制的卑劣。



  這時,愛國主義或集體主義是有害,在愛國主義旗號下,強制社會成員屈從或順從政治利益集團或政黨的政治意誌,而對社會成員的政治奴役,是愛國主義的善的惡。



  政治奴役或政治壓迫是惡,是對個體生命的個人自由的踐踏。



  因此,有時專制社會的愛國主義是惡,是惡的愛國主義,是專制主義的愛國主義。



  在承認個體享有政治自由的前提下,任其社會成員自發的個體行為參與社會或關註公共集體(愛國),如此,愛國主義是有意義,愛國主義是可行,愛國主義是善,是自由主義的愛國主義或集體主義,是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是善的愛國主義。



  個體要享有免受政治奴役的政治自由,同時個體要享有自我可以自由選擇的政治自由。



  人是自覺的愛國,這是是個人主義的愛國主義。



  個人主義是個體生命的覺醒,不需要他的強制。個人主義並不是不愛國,只是同專制制度的愛國主義的價值觀念不同。



  二〇〇五年六月十五日



  第 2 章 專制主義的黑暗



  對話



  67



  67



  壹方面是當權者的政治公共權力不受限制或監督,壹方面是當權者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導致了專制制度的社會黑暗。



  壹是當權者需要社會成員無條件的順從。二是當權者需要社會成員的愚昧。



  在自由社會,個人自由受到最大限度地尊重或保護,社會成員為了謀求個人幸福或成功需要聰明才智。



  在專制社會,當權者最害怕社會成員對當權者的質疑或反抗,如果當社會成員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或人格精神時,擁有個人的聰明才智時,就會對當權者的統治產生質疑或反抗,就會反抗強制或奴役,就不會順從或盲從,就會違背當權者,如果是這樣,當權者的統治地位就會受到威脅或挑戰。



  因此,對社會成員在政治上采取專制主義的控制手段,在思想上采取蒙昧主義,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就形成了專制主義制度的社會黑暗。



  當權者只有控制或蒙昧或奴役社會成員,才能維護當權者的統治地位。對社會成員的控制,是對社會成員的政治自由的控制或限制。



  專制制度,社會成員不能享有政治自由。



  不僅社會成員的政治自由被剝奪,而且要受到強制或奴役,既不能享有生命尊嚴,同時當同當權者沖突時,要受到政治迫害,這是專制主義的社會黑暗。



  社會成員只有兩種選擇,壹是做順從或盲從的奴隸,二是做討好當權者的奴才,在專制制度,最能說明專制主義黑暗的是奴才文化。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五日



  對話



  68



  68



  第 3 章 專制制度的奴隸與奴才



  在專制制度,社會存在兩種類型的人,壹是奴隸,壹是奴才,專制制度培植奴隸和奴才,不會產生自由人,不允許自由人的存在。



  在專制制度,只存在強制與奴役,如此,社會成員沒有個人的選擇權或決定權,沒有獨立的自主權,不能依據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謀求個人利益,只是依賴於當權者的好惡,如此,在專制制度的奴隸是可悲。



  專制制度的另壹種類型是奴才,奴才是主動地迎合當權者(盲從),因此,奴才是主動順從或盲從專制主義制度。



  在專制制度,只有奴才才能獲取個人利益。



  奴隸是壓抑人性的人,奴才是扭曲人性的人(違背人道主義的基本理念)。



  因此,專制制度是不人道的社會制度,專制主義是對人性的壓制或摧殘。



  因為專制主義需要的是順從或盲從,采取的是強制或奴役,培植的是奴隸和奴才,不論人性是受到壓抑,或人性受到扭曲,社會成員不僅不能享有生命尊嚴,而且獨立性和創造性受到摧殘或壓制。



  7/16/2005



  對話



  69



  69



  第 4 章 專制主義的白癡



  當權者要求社會成員的屈從或順從(或盲從),當權者不容許社會成員存在對當權者的違背或質疑,當權者或執政者的個人意誌是絕對權威或最高權威,當權者或執政者需要的是社會成員的屈從或順從(或盲從)。



  如此,其壹社會成員要屈從或順從(或盲從)當權者。其二社會成員不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而行事,因此,社會成員只是當權者的工具。



  當權者只是把社會成員視為物,不是視為具有人性尊嚴或生命尊嚴的人來對待,社會成員只能是愚民或順民。



  那麽人是什麽,是白癡。



  專制制度的政治秩序需要的是愚民或順民,專制制度把人奴化成愚民或順民,被奴化為白癡。



  如果人是存在於專制制度,即使是頭腦健全的人,是正常的人,由於奴化或奴役,只能奴化成為白癡。



  人的存在人只是白癡存在,這是其壹。



  其二,社會成員不需要具有個人獨立的思想品格或獨立的人格精神,不需要有頭腦,不需要具有人性尊嚴或生命尊嚴。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對話



  70



  70



  第 5 章 專制主義者的惡習



  專制主義者存在兩個惡習,壹是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是幹預或幹涉他。二是教訓或訓導他。



  強制或奴役他,幹預或幹涉他,存在於專制社會的社會公共空間。



  專制制度存在專制主義者,專制主義者對社會成員的強制或奴役是政治特權,因此,專制主義者或社會成員習以為常。



  專制主義者不僅在社會公共空間強制或奴役他人,幹預或幹涉他人,而且在個人私人空間,專制主義的惡習依然存在。專制主義者在私人空間,強制或奴役他人,幹預或幹涉他,如此,社會成員會受到專制主義惡習的壓迫(社會公共空間)或威脅(個人私人空間)。



  專制主義的惡習之二是教訓人或訓導人。



  專制主義者是當權者,是領導者,社會成員不僅受到專制主義的政治強制或奴役,而且專制主義者是真理的代言人。



  專制主義者把意識形態視為真理,對社會成員實行蒙昧主義,社會成員要順從意識形態的控制或蒙昧,如此,專制主義者要教訓或訓導社會成員,要教訓人或訓導人。



  因此,專制主義者對他不是尊重,不是對他的民主協商。



  專制主義者是真理的代言人,是以全知的姿態要教訓人或訓導人。



  在自由社會,不會存在專制主義者,因此,自由社會不會存在專制主義的惡習。



  對話



  71



  71



  人不會存在幹預或幹涉他,不會存在教訓或訓導人,相反在會存在人的自由,是對人的尊重,是人的平等對話。



  2008-9-6



  第 6 章 專制主義者的面目



  專制主義者是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專制主義者會形成壹種惡,是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社會成員不能違背專制主義者,如此,專制主義的惡習之壹是霸道。



  專制主義者的霸道存在於社會公共空間,要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專制主義的惡習是壹種惡,專制主義者的霸道是壹種惡。



  專制主義者的惡習之二是虛偽,專制主義者只是維護其統治地位(或政治利益),因此,專制主義者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如此,專制主義者強制或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的方式是不人道,是違背人性。



  如此,在專制制度會存在政治腐敗,當權者在公開場所是在大講反腐敗,但是個人在私下是腐敗分子,這說明專制主義者的虛偽。



  社會規則只是社會成員遵守,而且社會成員如果違犯社會規則(包括國家法律)會受到處罰,但是專制主義者(或當權者)可以不遵守社會規則。



  對話



  72



  72



  專制主義者的惡習之三是貪婪,貪婪是人性的基本存在,是人性的弱點存在,但是專制制度為人性的貪婪存在提供了基礎,專制主義者的貪婪不是人性的基本存在,而且放縱並且是無限度的貪婪。



  專制主義者利用政治公共權力謀取個人利益,並且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專制制度存在政治腐敗。



  由於政治腐敗不能受到社會體制的制約或約束,由於政治公共權力謀求個人利益不能受到制約或限制,因此專制主義者可以肆無忌憚利用政治公共權力謀求個人利益。



  專制主義社會制度造就了專制主義者的貪婪,這是專制主義者的無恥。



  專制主義者的貪婪的背後是平民生活的辛酸。



  2008-9-6



  第 7 章 不正當競爭的惡



  在專制制度下,社會存在的是不正當競爭,社會成員不是公開、公正、公平的社會竟爭(自由競爭),不能以個人的能力或綜合素質同他公平竟爭。



  既然不是公開、公正、公平或自由競爭,既然不能憑借個人的能力或綜合素質(學識、能力、精神品格等)尋求個人利益。



  對話



  73



  73



  如此,政治腐敗就會滋生,社會成員只能以不正當競爭巴結或討好或賄賂當權者,因此,奴性受到滋生,社會成員只能是奴性存在。



  這會形成惡性存在,社會成員不是能力或綜合素質的提升,而是平庸或無能,不僅不能提升個人的能力或綜合素質,而且會趨於越來越平庸或無能,因此存在的社會問題是國民素質的低下。



  既然會導致國民素質普遍低下,因此,存在的社會問題是,壹是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惡化。



  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好壞取決於國民素質的高低,國民素質普遍高的社會或國家,社會成員有能力或有水平可以營造好的(或和諧或文明或高級)社會人文生態環境。



  但是,如果社會或國家的國民素質是普遍低下,社會成員就沒有能力營造好的社會人文生態環境。



  在好的社會人文生態環境,人的生活存在文明、健康、和平、理性、和諧、自由的社會人文生態環境,人會感到祥和、幸福、溫暖、舒暢、快樂、自由。



  生存在壞的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只會是野蠻、灰色、對抗(或敵視)、不安全,因此,在低級的社會人文生態環境,人感到壓抑、仇視或對抗、冰冷、痛苦、辛酸。



  二是由於國民素質的低下,會形成壹個國家或社會的文明程度的落後。



  在中國社會的當下,盡管存在不正當競爭,但是尋求自由競爭或公平競爭的改革在存在,社會在試圖改變不正當競爭,盡管改革的力度不是太大。



  對話



  74



  74



  因此,要真正實現整個社會的自由競爭,依然需要進壹步加大改革力度,如果在中國實現自由社會或民主社會,自由競爭的社會秩序或社會規則就會建立,這需要中國人的積極努力。



  2008-9-6



  第 8 章 專制主義的奴性



  奴性是專制制度的社會存在,是專制制度的社會成員具有的普遍性的人性劣質,那麽奴性表現在什麽地方呢?什麽是奴性?



  奴性就是順從,就是屈從,從另壹個角度,就是缺乏獨立意識,缺乏獨立判斷,缺乏獨立思考。



  因為對於自由人,對個人自治的人,對於個人獨立的人,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自由行為,不受任何人的強制或控制。



  自由人的行為是個人自治,是自我負責,如此,不會或不能受到他的強制(或幹預或幹涉),如此,不會屈從或順從。



  自由人具有正常人的精神品格。



  具有奴性的人,不會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和獨立的精神品格。



  對話



  75



  75



  在專制社會,社會成員為了個人生存,為了謀求個人利益,是屈從專制主義者,因此,只要生存於專制的社會環境,社會成員會自然形成奴性,這是其壹。



  其二,只要人的社會存在是屈從專制主義者的強制或奴役,那麽屈從是奴性,因此順從或屈從是奴性。



  奴性的壹種表現是無責任感或無道德感。



  對於自由人,是個人自治,是人對個人的自我負責,因此,人具有基本的責任感或道德感。



  2010-1-3



  第 9 章 專制主義的社會壓迫



  在專制社會,社會成員謀求個人利益並不能在公正、公平、公開的自由競爭中謀求,只能在為專制主義者所操控的社會環境謀求。社會成員謀求個人利益不能采取正當途徑來實現,而只能采取不正當途徑來謀求。



  當社會成員采取不正當途徑謀求個人利益後,會從中認識到采取不正當途徑謀求個人利益的好處,因此,社會成員會認同或接受不正當途徑謀求個人利益的方式。



  社會成員為了生存,為了謀求個人利益,認同或接受專制社會的生存邏輯,這是專制主義社會的生存邏輯對人的馴服(是政治壓迫)。



  對話



  76



  76



  馴化與馴服的區別在於,馴化是文明馴化或文明教化,是在認同或接受社會文明,在認同或接受人文精神。



  但是生存邏輯不壹樣,如果生存邏輯在社會形態同社會文明是壹致,那麽人類認同或接受生存邏輯是在認同或接受文明,因此,人可以提升人類文明。



  在專制社會,社會成員只能認同或接受專制社會的生存邏輯,這是馴服,人是馴服於專制社會的生存邏輯。



  專制主義社會對人的馴服,是專制社會的社會壓迫(或政治壓迫),社會壓迫是反文明、反人道的社會存在。



  2008-9-6



  第 10 章 共產黨的政治邏輯



  共產黨在和平時代,遵循的是動亂時代的極端主義的政治邏輯,遵循的是動亂時代的破壞存在的政治邏輯,如社會革命的意識形態對中國人的精神毒害,這在毛澤東時代是最為突出,只是在中國改革之後又所改變,但是依然存在對暴力革命的肯定。



  和平時代需要的是和平時代的政治邏輯,要依據理性尋求和平時代的穩定與長治久安,如此,不能肯定動亂時代的社會革命的社會邏輯。



  對話



  77



  77



  要最大限度維護社會的和平與穩定,要最大限度消除社會動亂的存在,這是最基本的社會信念。



  如土匪在壹個社會擁有社會地位之後,土匪在社會中要依據社會規範,不能依然遵循土匪的生存邏輯,如果在社會中遵循土匪的社會邏輯,這樣,那麽人類會成為土匪。



  共產黨的政治邏輯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正當,共產黨用暴力革命建立政權,因此社會革命不僅是正當,而且建立的政權是正當,由於共產黨的政治邏輯的強權邏輯,而且在意識形態的思想控制,因此,社會主義中國成長的青少年,只能受到共產黨政治邏輯的政治毒害,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邏輯的犧牲品,可以說,共產黨的政治邏輯毒害了壹代或幾代中國人,讓中國人承受不必要苦難或災難。



  對於中國社會的和平、穩定、和諧、自由與繁榮的長治久安,中國社會需要清除共產黨的政治邏輯的精神毒素,如此,是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社會改良,是有利於中國社會的和平、自由、繁榮、穩定、和諧、進步。



  2008-6-12



  第 11 章 專制主義的冷酷



  既使專制主義存在好的願望,但是強制或奴役是壹種惡,如果專制主義是墮落,只是為了謀求個人利益,不僅強制或奴役社會成員,而且會欺世盜名,在表面是為了人民或為了什麽,但是骨子裏只是謀求個人私欲。



  對話



  78



  78



  專制主義只是冰冷,冷酷,專制主義並不具有人性的基本意義,是冰冷。



  專制主義的虛偽,可以說明專制主義的冷酷,為人民服務也好,為了社會也好,只是在自欺欺人,骨子裏只是個人私欲,只是在尋求個人利益,而且是濫用權力。



  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人道關懷,並不是生命意義的人文關懷,並不存在人性意義的生命關懷,並不存在生命意義的人類尊重。



  專制主義只是專制制度對人的馴服,專制主義的遊戲意義的荒誕,人的存在只是荒誕,或許人在其中,人是無奈。



  壹是專制制度的遊戲規則是對人的奴化,是對人的馴服,對於良心尚存的人是無奈。



  二是人的殘缺,由於精神意義的蒼白,由於理性思想的虛弱或軟骨,因此,有的人是投機,並不具有人的基本良知。



  中國人飽受專制主義之苦,中國人不能忘記中國人的苦難,要用理性之光驅逐專制主義,不僅可以選擇民主制度,而且在民主文明,要徹底驅散專制社會主義的幽靈。



  2008-7-3



  第 5 部分 政治權力



  第 1 章 天賦的政治自由



  在中國社會,官僚階層擁有政治特權在政治地位上處於政治優勢地位而淩駕於平民之上,平民階層在政治地位上處於受政治歧視的政治劣勢地位。



  對話



  79



  79



  如此,平民階層爭取政治地位的平等,改變受政治歧視的不平等,是平民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是天賦的神聖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任何人或黨派都無權剝奪或壓制。



  平民階層如何運用天賦的神聖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如何改變受政治歧視的政治劣勢地位,只有平民階層依靠平民的力量奮鬥爭取。



  要讓平民階層團結起來就要有平民政黨,平民階層必須有平民政黨才能實現平民的政治目標。



  只有平民組建平民政黨才能代表平民階層的政治利益,並通過和平的、公開的政治活動實現平民的政治理想。



  而且平民組建平民政黨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是天賦的神聖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同樣是任何人或黨派無權剝奪或壓制。



  只要人類存在不合理,人就具有神聖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改變它。



  3/16/2005 4:28:02 PM



  第 2 章 政治利益集團的平等對話



  社會存在各種政治利益集團或社會利益集團,因此要最大限度平衡不同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政治利益,只有政治利益集團之間通過理性、和平、平等的對話方式,通過政治妥協的對話80



  80



  形式,這樣可以使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同時可以使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受到最小限度或最低限度的損害。



  政治利益平衡原則是最大化原則和最小化原則。



  如果社會存在政治壟斷,在政治利益的分配方式上,處於政治壟斷地位的政治利益集團處於出席地位,受政治歧視的政治利益集團處於缺席地位,因此,是被排除在政治利益分配之外。如此,處於出席地位的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會受到維護,處於缺席地位的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就不能受到維護(而且會受到不同程度地損害)。



  如有壹桌飯菜,只有具有入席資格的人才會有可能吃到飯菜,如果某個人或某些人被排除在入席資格之外,就吃不到飯菜。



  正由於處於政治壟斷地位的政治利益集團只是維護其政治利益,由於不能兼顧或平衡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因此會損害或侵犯其它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如此,社會就不能體現社會公正、平等的原則。



  因此,要最大限度地維護或保障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要平衡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所需要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公共秩序只能是民主制度或民主社會。



  只有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地位或社會地位是平等,各個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理性、和平、平等的對話或和談才會成為現實可能,如此,才會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維護或保障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才會有可能達成各個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的平衡。



  采取理性、和平、公正的方式,建立或確立政治地位平等的社會公共秩序,每個人都享有入席的權力。



  對話



  81



  81



  二〇〇五年五月壹日



  第 3 章 理性·和平·對話



  在壹黨專制的政治制度,只允許某個黨派在政治上實行政治壟斷,而不允許其它黨派公開、平等、自由地參與政治公共活動。



  由於某個黨派處於政治壟斷地位,因此其它黨派就沒有獨立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的政治自由或政治權力。



  在現代文明社會的政治公共活動中,采取野蠻、原始、暴力的政治暴力或政治恐怖方式壓制或打擊其它黨派或反對黨,是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的形式,政治暴力主義或政治恐怖主義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政治公共活動所不容許。



  當政治公共活動允許各派政黨平等共同參與時,當各派政黨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時,這樣政黨制度會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



  因此,處於受政治歧視的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要采取的是理性、和平、人道的方式解決政治沖突,爭取政治地位的平等。



  如果各派政黨的政治地位是平等,那麽各派政黨可以平等、自由、公開參與政治公共活動維護其政治利益。



  對話



  82



  82



  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要堅持理性、和平、對話的原則,在合作中共同推進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如此,才能有益於各派政黨或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有益於社會公共利益,有益於民族利益或國家利益或人民利益。



  社會需和平,理性、人道,需要文明、繁榮、和諧,需要自由、平等,合理。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壹日星期三



  第 4 章 自由選擇的自由權力



  在專制社會,由於某個政黨在政治上處於政治壟斷地位,因此為了維護某個政黨的政治壟斷地位,在政治上對社會成員實行政治奴役。



  因此,社會成員要享有個人自由,只有消除政治壟斷的政治制度。



  社會成員有爭取個人自由的自由權力,這種自由權力是天賦的自由權力,任何個人或政黨沒有權力幹預或幹涉。



  社會成員既有不選擇的自由權力,也有選擇的自由權力。



  既然壹種政治制度是對社會成員的政治奴役或政治強制,因此,社會成員就有自由權力不選擇這種政治制度。這是可以不選擇的自由權力,而且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黨的幹預,而且任何人或政黨也沒有任何權力幹預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的自由權力。



  社會成員有自由權力爭取個人自由,有自由權力消除政治壟斷。



  對話



  83



  83



  如果壹種政治制度不是政治奴役社會成員的政治制度,社會成員就有自由權力選擇這種政治制度,這是自由選擇的自由權力,同樣不能受到任何人或政黨的幹預,任何人或政黨也沒有權力幹預社會成員的自由選擇的自由權力。



  如吃蘋果,如果在他面前只有酸蘋果,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吃這個酸蘋果,而且即使存在甜蘋果,但是,如果有的人不讓他吃,或者,有的人說,那個甜蘋果是苦的,這個酸蘋果是甜的,如果他是相信,如果他是蒙昧,這時,他會吃酸蘋果。



  但是,如果他發現在酸蘋果之外有甜蘋果,或者,他發現酸蘋果就是酸的,甜蘋果不是苦的,而是甜的,這時,他不在蒙昧,他就會自由選擇,不會選擇酸蘋果,而會選擇甜蘋果,而且會選擇把酸蘋果移開,而吃甜蘋果,這種選擇的自由是天賦的自由權力,不能受到任何人的幹預或幹涉。



  難道有的人會強制他只能吃酸蘋果,不能選擇甜蘋果,這符合人的邏輯嗎,這符合社會邏輯嗎,這符合自由邏輯嗎。



  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 5 章 選擇政府



  當社會成員對壹個社會有理性認識之後,會對壹個社會作出理性評價,在人類文明既存社會制度中,存在好的社會制度,存在壞的社會制度,如果對不同社會制度作壹比較,人類就會選擇好或不壞的社會制度,會舍棄壞的社會制度。



  對話



  84



  84



  如手中有壹個蘋果,當他在視野封閉時,他認為他的蘋果是好,他為他人所蒙蔽,認為他手中的蘋果是好,但是有壹天,他發現他手中的蘋果,是酸果子,又酸又小,而另壹個樹上有大蘋果,又大又紅,至少是成熟的蘋果。



  他該怎麽辦,他會舍棄壞蘋果,他會選擇好蘋果,這是理性選擇,這是選擇權利。



  當發現存在不壞的壹個社會時,人類會作出理性選擇,會放棄壞的社會,會選擇好的社會。



  在民主社會,政府是民選政府,當社會成員享有民主選舉的政治權利時,政府會是精英組成的好的政府,這是民主的政治權利。



  在民主制度,當在運行民主程序時,人民會選擇好的政府,不會存在專制制度的壞政府。



  第 6 部分 生命的尊重



  第 1 章 生命的尊重



  生命應該享有生命尊嚴,要讓生命享有生命尊嚴,生命就應該受到普遍尊重。



  壹是對自我的個體生命的自我尊重,壹是對其他個體生命的普遍尊重。



  只有當自我生命在享有生命尊嚴時,自我生命由於自我的維護能夠享有生命尊嚴,人才是在尊重自我的生命。



  尊重其他個體生命,是把個體生命視為應享有生命尊嚴的生命對待,不把他的生命視為工具,或物。



  對話



  85



  85



  不損害或不侵犯其他個體生命的生命尊嚴時,視為是人對其他個體生命的尊重。



  如果是對自我個體生命的尊重,那麽人就不會侵犯或損害其他個體生命的生命尊嚴,因此,侵犯或損害其他個體生命的生命尊嚴,壹是對其他個體生命的不尊重,壹是人對自我個體生命的不尊重。



  對生命的尊重表現為對人的自由選擇或自由權力的尊重。



  人在享有自由選擇的自由權力時,人享有生命尊嚴或人性尊嚴。



  幹預或幹涉他的自由選擇,強制或奴役他,是對人的生命尊嚴的侵犯或損害,是對人的生命的不尊重,是對生命尊嚴的粗暴賤踏。



  因為自由選擇是生命天賦的神聖權力,是生命最基本的自由權力。



  不幹預或不幹涉個體生命自由選擇,是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之壹。



  二〇〇五年五月二日星期壹



  第 2 章 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善待自我生命,二是善待他人生命。



  只有對生命的尊重,才能會善待生命。



  既要承認自我生命的存在意義,也要承認他人生命的存在意義,要承認壹切生命的存在意義,要肯定壹切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對話



  86



  86



  人類生活存在生命的自暴自棄,存在自我墮落的社會現象,而這壹切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生命的踐踏,不是善待生命。



  只有善待自我生命的人,才會有可能善待他的生命。



  善待自我生命是讓自我生命自然生發,順乎自我生命的天性自然生發,要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



  要善待自我生命,就需要理性精神把握自我生命,不論處於何種情況,需要維護人性的尊嚴,要具有人的尊嚴,要善待自我生命。



  強迫或強制他順從或屈從個人的價值觀念,是對他的生命的粗暴踐踏,是對他的生命的不尊重。



  善待他人生命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尊重他人生命是尊重他的自由,尊重他的權力,尊重他的自然天性。



  某些人視他人生命為工具,是依據個人意誌在奴役他,這是對他人生命的粗暴踐踏,是對他人生命的不尊重,不是善待他人生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善待他人生命是對他人生命的不幹預或不幹涉,而是讓他人生命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對話



  87



  87



  第 3 章 人的尊嚴的中國式解說



  人的存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意味人能夠享有生命尊嚴,不論是精英,還是平民,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不論是強者,還是弱者,只要人的社會存在是生命存在,因此,人需要享有生命尊嚴。



  總統只是人的生命,平民只是人的生命,就純粹的生命價值而言,總統與平民是相同,在生命面前,任何人的生命價值或意義是相同。



  生命尊嚴是天賦的生命尊嚴,是天賦的自由尊嚴,只要人在社會生活中在存在,只要人的存在是生命存在,人需要享有生命尊嚴,這是生命存在的自然邏輯。



  因此,在社會生活中,不能存在歧視,不能存在欺淩,不能存在宰制,不能存在奴役。



  只要尊重人的生命,這是不侵犯或損害人的生命尊嚴。



  2008-9-10



  第 4 章 個人主義的寬容



  個人主義是個人自治,是自我負責,是依據個人的自由思想(或個人思想)或自由意誌或個人意願而行事,個人主義的個人思想(或個人價值)只是對個人生活具有價值或意義.



  如此,個人主義對他的個人思想,對他的個人行為是不幹預或不幹涉,不會強制或控制他。



  對話



  88



  88



  如此,當個人思想或個人行為給個人帶來不良(或消極)效果時,人可以調整個人的個人思想或個人行為,個人主義會對個人行為而自責。



  當他的個人思想不符合我的個人思想時,個人主義會認為他的個人思想只是他的個人思想,個人主義只能為他提供建議,只能為他的善行而欣賞,只能為他的不良而遺憾。



  個人主義對他只有寬客。



  2008-9-10



  第 5 章 獨立意義



  人的存在是獨立意義的社會存在,個人主義是高度的個人自治,在個人自治時,壹是對個人生命的自我負責,是尋求個人幸福或成功,是個人操控個人命運。



  從生命意義,從生命存在的社會意義,是對個人生命的負責,是對個人生命的生命尊嚴的維護,這是生命層面的我的尊重。



  因此,個人主義不會損害社會或人類,來換取個人的幸福或成功,這是個人主義的個人自治與自私主義的實質區別。



  要尊重他人,要尊重他的生命的生命意義,不僅不同他爭鬥,而且可以不同他糾纏,個人是獨立意義。



  不能幹涉或幹預他,不能猜疑他,不能糾纏他,要堅守生命存在的獨立意義對話89



  89



  要走向好的意義,要尋問好的意義,要消除壞的意義,獨立意義是好的智慧。



  2008-7-2



  第 7 部分 某種觀念



  第 1 章 社會公共利益觀念



  通過維新變法和戊戌政變可以看出,缺乏社會公共利益的觀念,只考慮某個人或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只會給國家帶來破壞或災難.



  如果慈禧太後具有國家利益的觀念,就會從國家利益或人民利益的大局出發,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運動,讓國家走上民主社會的道路,以實現國家強盛、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望。



  同樣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成功之後,建立了中華民國,是讓中國走向民主社會的道路,以實現國家強盛、民族振興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理想,但是袁世凱為了個人私欲復辟帝制。



  如果袁世凱以國家利益為重,具有國家利益或人民利益得的觀念,就不會倒行逆施去復辟帝制,而是努力在中國建立民主社會制度,以實現中國走向民主社會道路的願望。



  壹個國家要走向強盛和振興,作為國民應該具有基本的國家利益或人民利益的觀念,具有基本的社會公共利益觀念。



  對話



  90



  90



  在處理社會公共利益與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時,不應把壹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高於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



  壹九八九天安門事件,鄧小平只是為了維護個人的政治利益,只是維護共產黨的政治利益,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不是從社會公共利益(或人民利益)出發。



  在現代政治公共生活中,社會公民應該具有基本的國家利益觀念,具有基本的社會公共利益觀念,這應該是做為社會公民最基本的社會良知,是社會公民最基本的思想素質。



  如此,人會采取建設方法,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維護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尋求社會公共利益同政治利益集團利益的利益平衡,這樣不僅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同時有利於政治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



  2005 年 1 月 25 日



  第 2 章 消除平均主義思想



  在出現貧富差距時,同時富人是采取非正當手段在謀求社會財富,中國人不是思考如何限制富人或社會成員采取非正當手段獲取個人財富,不是思考如何確立社會成員通過正當手段獲取個人財富的社會秩序。



  而是采取平均分配富人財富的方式,不是尋求如何確立使窮人通過正當手段獲取個人財富成為富人的社會秩序。



  對話



  91



  91



  平均分配富人的個人財富,體現的只是社會利益分配結果的平等,當窮人把所分到的富人的個人財富消耗盡時,窮人還是窮人,因為社會並沒有確立如何讓社會成員(或窮人)采取正當手段謀求個人財富而成為富人的社會秩序。



  社會的發展要依賴於社會財富的積累,社會財富的積累就要承認貧富差距的存在,要允許富人的存在,要消除或清除平均主義思想。



  要消除平均主義思想的存在要有基本前提,壹是社會要確立社會成員采取正當手段謀求個人財富的社會秩序,如此,社會財富的分配就體現了社會公正原則。



  富人謀求的個人財富是合乎社會公正原則,是合乎道義,即使出現貧富差距,窮人不會產生仇視富心理,因為富人的個人財富或個人資本是通過正當手段所謀。



  二是限制或禁止社會成員采取不正當手段謀求個人財富,如此,社會成員才會采取正當手段謀求個人財富。



  如此, 壹是社會成員會采取正當手段謀求個人財富,社會成員是善行。



  二是可以限制或禁止社會成員采取不正當手段謀求個人財富,限制或禁止社會成員的惡行。



  這樣,社會利益分配會體現社會公正原則。富人謀求的個人財富是正當,是符合道義,如此,社會成員才會承認社會財富分配方式的公正,才會承認或允許富人的個人財富,同時,不會產生仇視富心理,就不會產生平均主義思想。



  二〇〇五年五月三十日



  對話



  92



  92



  第 10 章 中國公民或社會公民



  由於專制制度是為了控制或奴役社會成員,因此把社會成員控制在單位之內(類似君主制社會的保甲制度)。



  單位是社會成員的唯壹的社會存在,是社會成員的小家,因此社會成員只能在單位尋求生命價值或意義,只能在單位尋求個人的社會利益。



  社會成員只知道單位,而不知道中國社會,只知道自己是單位的職工,不知道自己是社會公民,只知道自已是單位的原子,不知道自己是社會的獨立個體。



  在自由社會,社會成員成為獨立的社會原子,可以享有個人自由,是個人自治的社會存在。



  個人是社會中的獨立個體,是自由個體,因此社會成員不在隸屬於單位,因此人的歸屬認同是社會公民。



  由於社會成員在社會中是獨立存在,是自由存在,因此社會成員會認識到,個人是社會公民,是中國公民。



  確立自由社會,實行個人自治,社會成員認同社會公民的社會歸屬,社會公民的榮譽或責任自然會油然而生。



  2008-9-10



  第 4 章 道德神話與人性的存在



  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以倫理道德規範教化社會成員遵循精英人物的道德品質,這樣形成了虛設的道德神話。



  對於有些人,倫理道德規範只不過是偽飾,而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依然是自私自利。



  因為是道德神話,對於道德英雄,會鄙視自私自利,對於社會成員的大多數人,道德神話是偽飾。



  壹是道德英雄鉆進象牙塔,在制造道德神話,二是蕓蕓眾生卻依然如故(自私自利的基本存在)。



  由於道德神話的存在,由於中國人制造道德神話,對於人性不能形成理性的基本認識,不承認或不接納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



  中國人總是希望或奢想為官者能夠大公無私,總是鄙視人性的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在中國人的人性認識中是貶義詞,是設想或奢望人能夠大公無私,是設想或奢望他不要自私或不要自利。



  道德神話的道德英雄正好符合中國人的設想或奢望,但是中國人設想或奢望他能夠大公無私,正是人的壹種自私自利。



  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只是在道德神話的誤區中不能自拔。



  對話



  94



  94



  不是理性思考從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出發,不是理性思考如何限制自私自利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或損害。



  這樣講,並不是說壹個社會不要社會道德,只是說社會道德存在要有壹個基礎,這是社會制度與社會道德的同壹存在,而不是壹種分離。



  2010-3-14



  第 5 章 人類的不平等



  天然的不平等是天然存在的不平等,是不能人為消除的不平等。



  既然承認天然的不平等,就不能人為試圖消除天然的不平等,如果試圖要消除天然的不平等,只能說明人在犯錯誤,是愚蠢。



  如果試圖要消除天然的不平等,只能是在人為制造人類的不平等。



  如才能有高低,這同天資、教育、環境相關,才能有高低不同的天然的不平等,如果不承認這種天然的不平等,試圖要消除這種天然的不平等,就會人為制造新的不平等。



  實行平均主義,不論能力高低人均收入都是兩千元,表面上是消除了能力高低之間的不平等,但是事實上是人為制造的不平等(人為的不平等)。



  盡管每個人的人均收入是兩千元,但是對於能力低的人,是平等,但對於能力高的人,是不平等。



  對話



  95



  95



  對於吃半碗飯的人,妳給他壹碗飯,他吃不了,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對於只吃壹碗飯的人,他不會餓肚子,對他是平等,但對於吃兩碗飯的人,這時,他吃不飽,只會餓肚子,對於他是不平等,而且這種不平等是人為制造的不平等。



  承認人類社會天然的不平等的存在,事實是在維護社會的平等,天然的不平等只是表面的不平等,但事實是平等。



  10/7/2005



  第 6 章 真理的擁有或認知者



  偉大人物在真理面前要持謙遜態度,因為自己只是掌握或擁有或認知的真理比常人多壹點,而不是掌握或擁有或認知對話



  96



  96



  如果全知全能的人認識或掌握的只是謬論,如果全知全能的人實施的是錯誤政策,就只能給壹個社會帶來災難或危害,如中國的反右派鬥爭,文化大革命。



  真理的掌握或擁有者是所有的人,而不是壹個人或壹部分人,任何人都會有可能掌握或擁有或認知真理,即使是農民也會有可能掌握或擁有或認知壹點真理。



  由於人的理性有限,不可能存在全知全能的人,任何人只是無知狀態,這是其壹。



  其二,人類對於宇宙(或自然或世界)的認識是有限,人類是無知狀態。



  12/21/2005 11:31:03 AM



  第 7 章 1+1≥2



  社會關系會存在不同的情況。壹是合作關系,不僅合作的每個人能夠最大限度的獲得個人利益,而且能夠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合作關系的結果會是 1+1≥2。



  合作關系是個人想吃肉,但是是在同他的合作關系中可以能夠吃到肉,個人想可以能夠吃肉,同時承認他可以能夠吃到肉。



  如果不是合作關系,是極端的自私主義立場,那麽在人的社會關系中,就不會與人合作,只是顧及個人利益,而不會顧及他的利益,就會出現 1+1=0 的情況,這是自我主義的社會存在。



  對話



  97



  97



  如果在謀求個人利益時,不同他合作,那麽社會關系是 1+1=0 的等式關系,1+1=0 的關系是非合作關系或不合作關系。



  壹是 1+1≤-2,由於極端的個人主義(嚴格地講不是個人主義,是極端的自我主義的自私主義),不僅不善或不願同他人合作,只是想謀求個人利益,而且會使用陰謀詭計阻撓他不能謀求他的個人利益。



  這只是爭鬥關系或鬥爭關系,只想個人能夠可以吃到肉,不想讓他能夠可以吃到肉。如果他能夠吃到肉,又會使用陰謀詭計讓他吃不到肉,爭鬥關系形成的結果是 1+1≤-2。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 8 章 智慧的遊戲



  在幾個小孩玩撲克遊戲時,如果幾個小孩是依據遊戲規則,壹是遊戲會存在遊戲秩序,小孩可以正常遊戲,可以持續遊戲。



  二是當遊戲存在遊戲秩序時,小孩可以以個人智慧來遊戲,如此,可以在遊戲中享受智慧的樂趣或遊戲的樂趣。



  如果壹個或幾個小孩違反遊戲規則,壹是遊戲秩序會受到破壞,智慧的遊戲秩序會受到破壞。



  對話



  98



  98



  由於違反遊戲規則的小孩是在違反遊戲規則,因此不會是在智慧遊戲,而是使用陰謀詭計在遊戲。



  如果壹方使用陰謀詭計為對方發覺,雙方會發生爭執,壹是違反遊戲規則的小孩回到正常的遊戲規則中,這樣可以持續遊戲。



  如果違反遊戲規則的小孩壹意孤行,壹是對方也會使用陰謀詭計,這樣所有小孩都是使用陰謀詭計在遊戲,如果遊戲是如此,只能說明遊戲只是低級的無聊胡鬧。



  壹是壹方的小孩不在跟對方玩遊戲,如此,就不能享受到遊戲的快樂。



  在對方發生爭執時,壹是雙方走向極端沖突,吵架或打架,遊戲就演化為暴力沖突。



  如果社會成員是依據社會規則(或法律規則或道德規則)而存在,盡管社會成員是循規蹈矩,但是壹個社會存在穩定或和諧的社會秩序。



  人可以在和諧的或正常的社會秩序中享受生活的樂趣,如果壹個社會是高級文明的社會狀態,那麽人可以在社會秩序中以個人智慧享受生活。



  如果社會不存在限制違反社會規則的社會規則,那麽陰謀詭計就會大行其道,人采取不正當方式謀求個人利益的社會行為就會大行其道,如此,違反社會規則的社會行為就會大行其道,這樣,人的社會生活就不在是智慧遊戲。



  如此,壹個社會就不可能提升文明程度,而且社會生活只是黑暗、混亂的傾軋,社會生活是處於低級存在狀態,這樣,人不能享受智慧遊戲的快樂,如此,人也不能享有正常或高尚的生活意趣。



  對話



  99



  99



  二〇〇六年壹月十日



  第 9 章 中國人的靈活



  在夜晚的十字路口,如果在紅燈亮時,這時如果車道上沒有其它車輛,那麽有的中國人的做法壹般會開車或騎車走過十字路口,不在乎紅燈是亮還是不亮,這是在中國的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實。



  但是,如果某個人在紅燈亮時,停下車要等綠燈亮了以後,才願意穿越馬路,中國人會視為某個人處事不太靈活,相反,如果在沒有其它車輛或行人時,即使是紅燈在亮,某個人仍然開車或騎車走過十字路口,會認為這是靈活的處事方法,盡管是違犯了交通規則。



  中國人在沒有其它車輛或行人時,即使十字路口出現紅燈,可是中國人也要闖紅燈,表面分析是中國人處事靈活的壹面,但是,同時說明壹個問題,處事靈活性的泛化會導致中國人無視社會公共秩序,不利於建立規則觀念或秩序觀念。



  在交通規則或交通秩序中,紅燈亮要停車,綠燈亮要行車,這是最基本的交通規則,即使是在夜晚或在路口不存在其它車輛或行人的情況,也要遵守交通規則。



  交通規則的遵守可以確立或確定交通秩序,交通秩序的確立或確定以後,就可以形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規範化的社會行為,相反,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交通運行不能確立交通秩序,交通運行就會處於無序或混亂的狀況。



  對話



  100



  100



  遵守社會規則是規則問題,是秩序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需要遵守,這樣,壹個社會就會有可能確立社會公共秩序或政治公共秩序。



  如果壹個社會缺乏規範的社會公共秩序,這個社會就不能依據社會公共秩序來正常運轉,會出現不必要的社會沖突,社會秩序會處於無序或混亂狀態,如在某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下,會出現交通秩序的無序或混亂。



  如此,人人要有遵守社會公共規則的基本原則,人人要有遵守交通規則的基本原則。



  既然遵守社會公共規則,因此,就要在任何情況在遵守,這樣,社會成員才會有要嚴格遵守社會公共規則的道德原則。



  或許西方人有些在中國人看來是刻板,但是西方人普遍有遵守社會規則的規則觀念,因此,中國要真正意義建立現代意義的公民社會,或許遵守社會規則的規則觀念是壹個基本素養。



  當然社會規則不是壹成不變,但是修改社會規則這又是另壹個問題。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日



  第 13 章 人類的和諧



  中國與自然保持天然的和諧關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而且是中國人的生命血脈中的生命智性。



  對話



  101



  101



  如果某個人是資本家,但是他在家鄉辦工廠,表面在為家鄉謀利,但是,如果他不同家鄉保持親和關系,如果某個人在骨子裏同家鄉的血脈隔斷,他的所做只不過是獲取廉價的稱譽。



  和諧是人的社會存在,是同人類的親和關,但是,要向同人類保持和諧,就需要讓生命靈魂閃光,是正義、自由、和平,是人道、理性、公正,是寬容、尊重、友善,只有讓生命靈魂閃光,讓文明價值閃光,而且人的社會存在是事實存在,人會把思想價值實現為現實意義,這是存在的真和諧。



  和諧是壹種關系,是人與人或社會的和諧關系,並不只是個人單向意義的壹種尋求,因此,如果人人是努力尋求和諧關系,而且人人可以做到精神意義的壹種閃亮,是高的層面的壹種存在狀態,這時和諧關系才會可以建立。



  因此,真正意義的和諧建立並不是容易,因為社會或人性是復雜,但是和諧至少是精神意義的壹種尋求,如此,人只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這樣,才會建立人與人或社會的和諧關系。



  2008-6-19



  第 11 章 儉樸的享受



  同樣是物質財富的享受,同樣是享受優越的物質財富,同樣是享受生活,但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享受方式。



  對話



  102



  102



  由於物質生活的貧窮,人會有強烈的饑餓感存在,在物質生活優越時,在物質生活富裕時,人會在今天要大吃大喝,要盡情地吃好,這是極端的享受方式。



  如在昨天是挨餓,而今天可以能吃飽,而且能吃好,如果不節制,如果是過度的大吃大喝,壹是對人的身體是不利,過度的物質享受是如暴飲暴食。



  二是會影響生活方式。人會過於沈湎於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生活或精神追求,如對物質生活的畸形攀比。



  中國社會正在由貧窮社會走向富裕社會,中國人要學會以理性的享受方式享受物質生活,要尋求好的享受方式,好的享受方式是有節制地享受,是儉樸的享受。



  壹是要享受生活,二是要以理性的享受方式在享受生活,如要吃飽或吃好,但是不能過度享受。



  儉樸的享受,壹是有益於人的身體,二是人是註重精神生活,可以提升精神質量。



  在享受優越的物質生活時,精神生活要健康,要積極,在享受物質生活時,要註入精神生活的生活質量。



  2008-9-10



  第 12 章 合理與不合理的存在



  對話



  103



  103



  存在即合理的哲學命題,會把人的認識引入誤區。如政治腐敗,這是社會存在的基本事實,但是政治腐敗並不合理。



  在專制制度,當權者可以騎在他的頭上,在專制制度或許是合理,但是從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原則出發,政治特權是不合理。



  因此並不是存在即合理,存在既有合理,也有不合理.



  正由於中國社會不是公平的社會制度,不是公平的社會競爭,因此政治腐敗是普遍存在,誠實勞動不能受到普遍尊重,相反非誠實勞動(或蒙騙,或敲詐,或強奪)能夠獲取個人利益。



  從社會公正的論點,誠實勞動是合理存在,以非誠實勞動獲取個人利益,是不合理存在。



  如果認為不合理是合理,就不能改變不合理存在,而且會使不合理存在會更壞,這就不能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



  人類社會只有改變不合理,使不合理趨於合理,這樣壹個社會才會是在改善,人性是在改善,由此可以促使社會的進步。



  2008-6-3



  第 8 部分 強者哲學



  第 1 章 強者哲學的存在



  對話



  104



  104



  強者哲學是個人主義的生存哲學,是以個人奮鬥實現生命存在的價值或意義,是以個人奮鬥尋求個人的幸福或成功。



  強者哲學是個人自治,是個人對個人的社會存在在負責,是個人對個人生命在負責。



  在專制社會,社會成員的個人的生命價值或意義並不是通過個人奮鬥在尋求,個人利益的尋求並不是公平競爭,而是專制主義者的恩賜或施舍,而是卑劣的不正當競爭,可見,專制主義者是強權邏輯,如此,社會成員的生存哲學只能是弱者哲學。



  在自由社會,人享有個人自由,個人可以達成個人自治,個人的社會存在是個人自治,個人是社會存在的獨立個體或是自由個體,因此,個人能夠操控或主宰個人的社會存在,可以通過個人奮鬥實現生命價值或意義,可以通過個人奮鬥尋求幸福或成功,如此,人的生存哲學是強者哲學。



  在自由社會存在平等競爭的社會條件,善於個人奮鬥的人就會實現生命價值或意義,就會獲取生命的幸福或成功,但是不善於個人奮鬥(如懶惰、懦弱、無能、自私)的人,就不會實現生命價值或意義,就不會獲取生命的幸福或成功。



  2008-9-11



  第 2 章 強者哲學的解釋



  對話



  105



  105



  盡管人可以個人奮鬥,但是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會不太成功,或會失敗,有些人成功要大,有些人成功要小,社會存在成功者。



  盡管自由社會的生存哲學是個人主義的強者哲學,盡管人可以通過個人奮鬥實現生命價值或意義,但是,由於社會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因此會存在有些人要比自己強,有的人的成功大,因此,人會產生對他是嫉妒,這是人性嫉妒的自然存在。



  但是,如果是強者存在,就會欣賞強者,會尊重強者,會接納強者,會承認強者,而不是排斥,不是打擊或擠壓,不是嫉恨。



  相反,如果是不承認他,不接納他,不寬容他,不承認強者,不接納強者,不寬容強者,那麽這是弱者哲學。



  2008-9-11



  第 3 章 強者哲學



  既然是個人操控個人命運,是對個人命運的負責,因此就要承擔在操控個人命運時存在的壹切。



  如果只是承擔成功(幸福),不願或不敢承擔失敗(苦難),那麽不是強者,只是弱者。



  強者哲學的論點,即使是失敗,不論是壹次的失敗,還是壹生的失敗,只是個人命運,如此,個人要坦然地承擔,不會怨天憂人。



  對話



  106



  106



  弱者只會面對成功在微笑,不能面對失敗而微笑,但是強者是面對命運存在的壹切在微笑,強者永遠在微笑,強者的微笑是永恒的微笑。



  強者的個人奮鬥是憑借才能或學識,是公平競爭,是公開競爭,是正大光明的個人奮鬥。



  2006-05-02



  第 4 章 強者哲學的存在基礎



  既然強者哲學是憑借個人的才學尋求生命價值或意義,強者哲學的社會存在是公平競爭,是公開競爭,是才學的競爭,因此,強者哲學的社會存在需要社會制度的維護或保障。



  壹個社會要存在可以公平競爭的社會秩序,存在強者哲學的遊戲規則。



  如此,如果社會制度能夠確立公平競爭的社會規則,同時社會規則又能禁止或限制不正當競爭,人就可以憑借個人的才學尋求生命價值與意義,強者哲學的遊戲規則就會是人的社會存在。



  只有在自由制度,人可以憑借個人才學尋求生命價值或意義,而且能夠獲取成功,只要以才學在個人奮鬥,壹般會是成功者。



  2008-9-11



  對話



  107



  107



  第 5 章 強者精神



  強者的精神品格,壹是先驗意義,二是經驗意義,說是先驗意義,是具有強者精神的人可以成為強者,說是經驗意義,是強者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



  強者具有的精神品格之壹是自治精神(或獨立精神)。



  強者並不是超人,不是英雄,只是正常的人,是健全的人,是具有正常人的生命尊嚴的人。



  如果能夠達成個人自治,是正常的人,是具有生命尊嚴的人,具有自治精神的人可以達成個人自治,個人自治的人是強者。



  個人自治的人最基本的要素是自我負責,自治精神是責任精神,是對自我完全負責的責任精神。



  人可以完全自我負責,人具有完全自我負責的責任精神,是尋求個人的個人幸福或個人成功,這是其壹。



  其二,在尋求個人幸福或個人成功時,不會妨礙或不會侵犯他的自由,不會傷害他或自己,不會威脅或不會損害社會或他人。



  自治的人自然會具有幸福精神或成功精神,這是強者精神的精神品格的內在精神。



  只有具有幸福精神,人才會有可能尋求個人幸福,個人幸福是最大的善。



  幸福精神不僅是尋求個人的幸福,而且是不傷害他的個人幸福。



  對話



  108



  108



  幸福精神不僅是個人幸福,而且是他的個人幸福,如此,幸福精神是生命關懷,在尋求個人幸福時,不會傷害他的個人幸福。



  強者具有成功精神,在社會生活(或人類生活)中尋求成功,尋求個人成動(或生命意義,如幸福是生命意義)。



  成功精神可以激勵強者釋放個人生命的能量,為個人或社會創造財富。



  只要以個人的生命能量尋求最大的生命效益(因為能力、天賦、學識、機遇、環境是有區別),壹個人是成功者。



  個人自治是兩個方面,其壹是個人成功,其二是個人幸福。



  自治精神是三個方面,其壹是成功精神,其二是幸福精神,其三是獨立精神。



  要完成個人自治,要完成高度的(或完善的)的個人自治,要具有獨立精神,因此強者精神的精神品格之二是獨立精神。



  具有獨立精神的人具有獨立的思想品格與人格精神。



  具有健全人格精神的人不會損害社會或他,這是最低的基本限度,這是其壹。在尋求個人幸福或個人成功時,會有利於社會或他,這是高尚境界,這是其二。



  強者精神的精神品格之三是寬容精神,強者不會仇視,不會詛咒,不會報復,這是寬容精神。



  只要他的行為或思想是善,盡管他的行為或思想同個人會發生沖突,但是強者不會強制(或幹預或幹涉)他,而是能夠接納他的存在。



  對話



  109



  109



  2008-9-11



  第 6 章 強者意誌



  當強者在社會中尋求不到生存或存在的出路時,強者依然會在社會中尋求生存或存在,強者的存在是強者意誌的存在。



  如八大山人是如此,會尋求到個人的生存方式,如研究書畫,而且成為壹代大師,這是強者意誌的存在,是生命意誌的存在。



  強者意誌是強者在任何情況,會尋求個人的存在方式,即使在社會是毫無立足之地,強者會尋求個人的存在方式,尋求個人存在方式的生命意誌是強者意誌。



  如果社會不具有強者生存的社會條件,強者不僅有才智學識,而且具有人的尊嚴,具有人的品德,在投機者橫行霸道的社會或時代,在不是公平競爭的社會,強者不會失去人的尊嚴,不會失去人的人格。



  但是強者會存在強者意誌,在選擇的道路上會走下去,這是強者意誌的存在,是生命意誌的執著。



  如蘇武牧羊十九年,但是不會降服匈奴,他堅守信念,不辱使節。



  由於強者意誌的存在,由於強者的才智學識的存在,由於強者的人格精神的存在,強者意誌可以使強者能夠尋求成功或幸福。



  對話



  110



  110



  強者不能選擇社會或時代,但是強者可以選擇個人的存在方式,強者可以以強者的方式尋求個人意義的成功或幸福。



  強者意誌可以使強者在悲劇中唱歡歌,在苦難中享受快樂。



  孔子說,君子所居,何陋之有,說明了君子的精神境界。強者所在,何所不在,這是強者的精神品格。



  強者意誌是強者存在的生命意誌,是精神品格,是精神狀態,是精神境界,是存在方式,是存在態度。



  2008-9-11



  第 7 章 強者的精神存在



  強者具有無畏的精神品格,強者具有無畏精神,因此,可以使個人精神或個人靈魂成為社會存在。



  強者的精神品格是自由精神,是尋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存在,因此,強者的社會存在,是尋求精神自由與靈魂自由的社會存在。



  強者的精神存在是個人精神的社會存在,這是高層面的社會存在。



  強者的社會生活是精神生活,是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生活。



  對話



  111



  111



  強者的個人精神的精神存在,同強者的靈魂存在,強者具有個人精神的精神品格。



  2008-9-12



  第 8 章 懦夫與強者



  如果不能承擔生活的挫折,而是把挫折帶來的怒氣向他或社會發泄,只是懦夫行為。



  懦夫在社會生活中缺乏基本的理性精神,不能理性面對生活的挫折,不能消化生活的挫折。



  強者能夠理性面對生活的挫折,不僅生命處於高級狀態,是人的狀態,處於正常人的正场☆態,而且能夠面對生活的挫折,能夠尋求解決個人問題或社會問題的有效方式。



  強者能夠控制或馴化生命的惡的本能(或消級本能),這在於人的思想境界或知識水平(或人文素質)。



  如果要尋求人與人或社會之間關系的和諧,要尋求幸福或成功,那麽要是強者,不僅可以調和人與人或社會的關系,而且可以依據理性解決個人問題,可以尋求幸福或成功。



  社會生活的和諧在於人文生態環境的和諧,懦夫只會破壞人文生態環境,如果社會存在的懦夫越多,那麽人文生態環境越會沙漠化,如果社會生活處於沙漠化的人文生態環境,那麽人類的社會生活會是痛苦、艱難。



  對話



  112



  112



  如此,社會需要的是強者,只有強者才能優化社會人文生態環境,這樣,人類的社會生活才會有可能是舒適、幸福、和諧。



  二〇〇六年壹月十三日



  第 9 章 君子與好人



  君子可以指君子精神,是士人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觀念價值,君子精神可以指君子的文化價值。



  在平民社會,平民文化或平民精神是人的精神,社會存在的文化價值是人的精神,人只是基點,是原點,平民中會存在精英,人之中會存在優秀的人,優秀的人是精英,是強者,是好人。



  在平民社會,會存在平民文化的最高精神,人在社會中的社會存在的文化價值的最高境界是好人境界,是好人精神。



  好人是高尚境界,是崇高境界,是高級境界,是最高境界。



  平民社會的好人精神,如貴族社會的君子精神,君子是士的精英,是士的最優秀或優秀的人,好人是人中的精英,是平民社會的最優秀或優秀的人。、精英是強者,好人是精英,因此,強者是好人,強者精神是好人精神。



  如果社會能夠存在越多的好人,壹個社會就會越好,這是其壹。



  對話



  113



  113



  其二,好人不僅是個人努力,而且會受到人文價值的熏陶,因此,好人精神可以為人文素質提供文化價值,好人可以營造好人社會,好的社會可以造就好人,社會需要好人,需要好人社會,需要好人政府,需要好的社會人文生態,因此,好人精神,是高級精神,是高尚境界。



  人至少是正常的人,是健全的人。



  真正意義的好人,是壹個高的境界,如君子精神,如果壹個人可以做君子,那麽壹個人是壹個好人。



  人只是普遍意義的人的存在,因此會存在人的鄙陋,會存在人性的弱點,但是好人可以克服人的鄙陋與弱點。



  2008-6-7



  第 10 章 精英的精神品格



  個人自治是高的層面的個人獨立,至少個人自治存在兩個意義,壹是個人自治可以達成個人完善。



  二是存在意義是利於社會,盡管並不壹定是利他,只是承認社會公民的社會責任,並不承認非分的利他義務。



  但是在履行社會公民的社會責任,這是普遍意義,這是人的存在的基本低限。



  對話



  114



  114



  在這個低限,人的存在意義是利於社會,不僅不會危害社會,而且在承擔社會責任,最重要的是達成個人自治的社會意義。



  中國人只是狹義意義的利他,壹是他熟悉的人,並不是普遍意義的人道立場。



  二是利他,狹義意義的利他,從本質意義,並不是利他,並不是人道主義的利他,而是自私。



  壹方面是狹義的利他,利他是自私的索取,並不是普遍意義的人道立場。另壹方面,又在危害社會,在損害他,這是他並不熟知的人,是他的小集團的之外的人,這是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從高的層面,在達成個人自治時,在個人自治時,會存在精英的精神品格。



  精英品格,壹是達成個人自治,存在普遍意義的人類立場,是普遍意義的人道關懷。



  但是精英存在普遍意義的社會責任,這個社會責任,不是社會公民的基本責任,而是高的層面的社會責任。



  精英的精神品格,可以為社會做什麽,是利於人類,是普遍意義的社會意義的人類意識,是公共意識。



  2008-7-2



  第 9 部分 其它言說



  第 1 章 民族性的誠實性格



  對話



  115



  115



  德國總理跪在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說明德國人對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給別的民族或國家帶來的災難有懺悔。



  說明德國人的民族性有誠實的性格,敢於承擔罪責,並且力圖避免悲劇重演,這種誠實的性格應該是寶貴的品質。



  日本首相去靖國神社參拜日本的二戰甲級戰犯,而且日本的教科書是美化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說明日本人缺乏基本的理性精神。



  是沒有勇氣面對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別的國家帶來的災難,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恥辱的歷史,這說明日本民族性中具有虛偽的性格。



  人犯了錯誤或罪行,人能夠認識到錯誤或罪行,需要理性精神,這說明人具有誠實的性格。



  如果人犯了錯誤或罪行,不僅認識不到錯誤或罪行,而且為錯誤或罪行辯護或美化,只說明不僅人缺乏基本的理性精神,而且說明嗯具有虛偽的性格。



  只有誠實性格的人會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或罪行,如此,才會有基本的理性精神反思,才會敢於承認錯誤或承擔罪責,才能夠敢於修正錯誤,並盡最大努力避免錯誤發生。



  人的虛偽就不會直面錯誤或罪行,不敢承認錯誤或承擔罪責,如此,是為錯誤或罪行辯護,是美化罪行。



  對話



  116



  116



  壹九八九年的六四愛國民主運動,GCD 采取暴力殘酷鎮壓,經過二十幾年的歷史,GCD在中國人面前或世界面前不敢公開承認錯誤,不願承擔罪責,這是缺乏基本理性精神的表現。



  華夏民族應是誠實的民族,這是中國人的良好願望和要求,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文明進步,如此,才能夠贏得人類社會的尊重。



  2004 年 12 月 29 日



  第 2 章 民族主義的誤區



  民族主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凡是有利於本民族(或國家)利益的就認為是好的,是積極或是有利的,就予以支持或贊賞,凡是不利於本民族(或國家)利益的就認為是壞的,是消極或是有害的,就予以反對或阻撓。



  9、11 恐怖事件發生後,如果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來分析問題,就認為它只是針對美國,只要某個國家同美國是敵對關系,就會對 9、11 恐怖活動事件的發生是贊賞聲,甚至還會支持恐怖組織的恐怖活動襲擊美國。



  但是,如果站在人類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的立場來分析,從人類主義的立場認識問題,不論壹個國家(或民族)對美國是友好關系還是敵對關系,那麽對於 9、11 恐怖活動是予以譴責或反對,並對美國給予同情或支持。



  因為人類主義不是以民族主義的自我中心主義分析問題,而是以人類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的立場出發分析問題。



  對話



  117



  117



  從民族主義立場出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會出現偏差或誤區,如果壹個國家同另壹個國家關系是友好關系,它就支持另壹個國家,不論這個國家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



  如果壹個國家同另壹個國家關系是敵對關系,那麽它就反對另壹個國家,不管這個國家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



  現代文明的人類社會或國際社會,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壹方面是維護人類的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



  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的同時,盡力維護本國的利益,同時有利於別的國家的利益,這是處於現代文明的歷史背景下,人類社會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繁榮,應堅持的最基本的人類主義原則或立場。如此,才會有可能維護人類的和平和繁榮,才會有可能促進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如果沒有人類社會的共同意義的繁榮和進步,那麽就沒有壹個國家的繁榮和進步。



  在現代文明的人類社會或國際社會,壹個國家要想在國際社會擁有壹席之地,就必須奉行人類主義的基本原則或立場,在維護人類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維護本國的利益,或者,在維護本國利益時,需要維護人類的共同利益或公共道義。



  由於民族主義自我中心主義的狹隘,民族主義的立場只能會使壹個國家在認識問題或解決問題時走向誤區。



  2008-9-12



  第 3 章 人的資格



  對話



  118



  118



  人要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尋求生存和發展,要參入到社會公共生活中,首先作為應該具備最基本的人的資格,要具備最基本的道德資格,這是人的最基本的社會良知。



  如果人缺乏最基本的社會良知,只會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盡管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可以獲取個人利益,但是對社會是無益。



  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或他的利益的同時尋求個人利益,是人最基本的社會良知,是最基本的道德資格。



  如果在尋求個人利益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國家利益)或他人利益,那麽作為人就喪失最基本的社會良知,同時就喪失參入社會公共生活最基本道德資格,喪失參入社會公共生活最基本的人的資格,意味著喪失最基本的人性尊嚴。



  只有在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時,有利於他的利益時,從長遠的利益才會利於個人利益,才會有可能為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才會為尋求個人利益提供最基本的社會基礎。



  二○○五年三月七日



  第 4 章 政治恐怖主義



  在現代文明社會或具有現代政治文明的社會,政治公共活動需要堅持公開、和平、平等的政治原則,但是在政治公共活動依然存在政治恐怖主義或政治暴力主義的活動形式。



  對話



  119



  119



  壹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是某些人或中國共產黨動用軍隊血腥鎮壓學生的愛國民主運動,這是政治恐怖主義的事件。



  在政治公共活動中,獨裁者或政黨利用“合法”的政治地位動用軍隊或武裝警察鎮壓政治反對派是政治恐怖主義。



  但是這種“合法”性不是建立在政治正義原則的基礎上,不是建立在現代文明社會所奉行的和平、平等、公開的政治原則的基礎上,而是某個人或黨派利用政治獨裁或政治壟斷地位的“合法”性在實施,如此,依賴政治優勢或政治壟斷動用軍隊或武裝警察鎮壓政治反對派具有非法性。



  政治恐怖主義和政治暴力主義是反人類(剝奪反對派的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或生命自由)的政治行為,如此,政治恐怖主義和政治暴力主義是政治邪惡,是對人權最野蠻最粗暴的踐踏。



  因此,在現代社會,是以和平、公開、平等的對話方式或和談方式解決政治沖突,來尋求各個黨派或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平衡,而不是采取政治恐怖主義的方式。



  公開、和平、平等的對話或和談方式,是現代文明社會政治公共活動的文明、現代、理性的政治活動方式。



  政治暴力主義同政治恐怖主義壹樣,盡管具有“合法”性,但是同樣是違背現代文明社會政治公共活動的基本原則。



  在自由社會,任何人或任何黨派沒有權力鎮壓或監禁政治反對派(或其它派別的政黨),因此,基本消除政治恐怖主義和政治暴力主義。



  對話



  120



  120



  在具有現代意義的文明社會,存在政治反對派,存在政治異議人士,而且政治反對派(或異議人士)享有政治活動的政治自由,不受任何人或任何黨派的幹預,更不能受到當權者的政治迫害或打擊。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三日



  第 5 章 規則與裁判



  在體育比賽中,首先制定比賽規則,比賽規則是普適,在任何國家或地區,在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比賽規則是相同意義。



  裁判無權制定比賽規則,無權隨意修改遊戲規則,因此,不能依據個人意誌,不能在外部因素或外部力量的幹擾或幹預下隨意裁定。



  在體育比賽中,遊戲規則是遊戲規則,裁判是裁判,而不是裁判是遊戲規則,如此,體育比賽才會體現出競賽的公正或合理,由於比賽規則的確定,才能保證體育比賽的正常運行。



  國家的法律規則,如體育比賽的比賽規則,它必須是先定(除非是修改法律或法規)。



  國家的法律是普適於任何地區與任何人,司法只是依據法律規則裁定,當司法依據法律規則裁定時,國家的法律秩序就能夠確立,如此才能夠確保法律秩序的正常運行。



  在完全的法治社會,司法具有獨立性,司法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幹擾或幹預,只是依據法律規則在裁定,如裁判,不是司法是法律規則。



  對話



  121



  121



  司法不具有隨意裁定法律規則的權力(司法必須依據法律規則來裁定),司法只是法律規則的裁判者。



  但是在司法權不具有獨立性的國家,在不完全的法治社會,盡管國家具有統壹的法律規則,但是,司法權受到外部因素的幹擾或幹預,司法具有隨意裁定的權力。



  在司法權受到外部因素幹擾或幹預時,可以不依據法律規則裁定,這實質上等於在修改法律規則,因此國家法律不僅失去公正,而且法律秩序不能確立,當社會不能確立正常的法律秩序時,壹個社會的社會秩序就不能正常運行。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五日



  第 6 章 陷阱與困境



  人在社會生活中面對兩個方面的社會生活壓力,壹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陷阱,壹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困境。



  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陷阱,是人為制造的障礙,是人為制造的磨擦或對抗。



  由於人性的弱點,由於人性的劣根性,人的社會生活存在爭鬥或欺詐,問題是爭鬥有不同的方式,壹是公開的競爭,壹是人為地為他設置陷阱。



  公開的競爭盡管是競爭,其實是面對自我挑戰,在自我挑戰中在競爭對方,因此,競爭的存在是合乎理性原則。



  對話



  122



  122



  不是人為給他制造磨擦或對抗,不是人為為他設置陷阱或障礙,而是公開、和平、平等競爭,如體育競賽。



  爭鬥不是競爭,爭鬥是不公開或暗地裏的爭鬥,爭鬥是人為在為他設置陷阱,人為自為他制造障礙或磨擦,這是卑劣的行徑。



  由於爭鬥,因此人之關系陷於不信任,人之關系是對抗,不是和諧,是仇視或爭鬥,不是信任。



  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困境是不可避免,是自然而然所產生,是社會生活本身給人類帶來的挑戰,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陷阱是人為制造,是可以避免。



  因此,壹個社會要有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另壹方面,在於人對人文精神的認知,人有積極意義的好的道德精神。



  如社會公共秩序,只要人人能夠願意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就會好,壹個社會有社會公共秩序的事實存在。但是,如果有的人不願意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就不會好。



  因此,要避免認為制造的陷阱,壹是依據社會制度的制約,在公平,公開,平等的競爭社會中,社會生態環境是公平競爭的社會秩序,這樣,人為為他設置陷阱在社會競爭中毫無意義,因此人就會放棄低劣的生活方式。



  二是依據人的道德水平,依據人的理性認識水平。



  10/26/2005



  對話



  123



  123



  第 11 章 人的精神品格



  人的社會存在,貧窮或富裕只是生存處境,不論生存處境是什麽,社會存在的壹個意義,是文明意義的文明存在。



  人的處事原則存在壹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文明意義,是遵循文明價值,同時是個人的獨立意義的文明存在。



  人的社會生活,從理性意義講,是對文明意義的意義尋求,是對文明價值的自覺遵循,這是精神健全,這是理性完善。如蘇武牧羊的故事,說明人的信仰與信念。



  這是正常存在,這同生存狀態並無直接關聯,這是社會存在的高的層面。



  有壹點可以說明,如果忽視精神意義,既使壹個社會的物質水平在提升,但是精神水平的並不壹定會提升,或許會是在下滑。



  貧窮,人壹樣在生活。



  富裕,人壹樣在生活。



  2008-7-2



  第 8 章 人道主義道德



  對話



  124



  124



  專制社會的道德價值是為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地位而服務,如此,專制社會的道德規則只是約束或規範被統治者,而不是約束或規範統治者。



  如此,專制主義道德是違背人性,是壓制人性或扭曲人性。



  在自由社會,每個社會成員的政治地位是平等,每個社會成員擁有平等的權力謀求個人的幸福或成功。



  自由主義道德是符合人性的道德,是人道主義的道德,人道主義道德是從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出發,是順應人性的自然或天然(不是壓制或扭曲人性)。



  人道主義道德的最基本的前提是承認人性,承認人性的自利,承認人性存在的基本事實,承認社會成員擁有追求幸福或成功的權力,承認生命的獨立存在。



  人道主義道德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道德基礎是平等,因此,是所有社會成員的共同遵守。



  人道主義道德不僅普適,而且真實,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於協調人與人的關系,有利於和諧。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七日



  第 9 章 決定論的荒謬



  對話



  125



  125



  民間的算命邏輯,是依據出生時的生辰八字預測人生命運。可見,出生決定人生命運,是壹種決定論。



  人生命運是人在依據理性或經驗或知識,在試錯過程中在不斷發展,是在試錯過程中在自然演化。



  從政或從商,或從藝或學文,並不是由出生時的生辰八字在決定,是依據個人的天性或理想或天賦在進行理性判斷,依據理性判斷在決定,人生命運是理性把握。



  由於智性或理性有限,由於知識或經驗有限,因此人生命運(或社會生活)同人類社會的進化壹樣,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在發展,如此,會從曲折或錯誤中理性覺醒(或醒悟),可以理性把握個人命運。



  決定論的決定邏輯是無視理性或經驗或知識的存在,如果依據決定論的決定邏輯,那麽人的社會存在只能是木偶或工具。



  但是社會存在的基本事實說明,人具有理性或知識或經驗,是理性動物,這是不爭的基本事實,盡管人的理性或知識或經驗有限,盡管人的智性或理性是有限。



  2006-3-3



  第 10 章 沈默的智慧



  對話



  126



  126



  理性對話是以理性態度同對方對話,是溫和、和平、平等的對話方式,如此,理性對話是建設、善意,愉快。



  理性對話的對話方式,是交流思想,是交流感情,目的在於通過對話來討論問題,是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非理性對話,壹是,對話的壹方喪失理性態度,壹方由於情緒化而出現言詞激烈。



  因此,如果在對話中出現非理性對話,對於理性的壹方,明智的選擇是保持沈默,如果理性的壹方能夠保持沈默,不會存在非理性對話的持續,非理性對話會中止。



  非理性對話不是建設性的對話方式,不是善意的對話方式,只是對抗或爭鬥方式,是破壞、惡意、不愉快的對話方式。



  2008-9-12



  第 12 章 好的社會



  專制制度或極權制度是最壞,民主制度是最不壞或不壞,這是人類的共識。



  根據生存狀況比較,不論是什麽制度,不論是什麽社會文明,如果人的生存狀況是幸福,就是好的社會,如果人的生存狀況是災難或苦難,或是不幸,就不是好的社會,是壞的社會。



  對話



  127



  127



  如中國唐代的貞觀之治,在君主制度的社會文明中,盡管專制文明並不是好,但是在壞的社會制度中,存在好的存在,這是壞中的好。



  民主社會,是不壞的社會文明,但是在某個歷史,或許存在好,或許存在壞,如經濟危機是壞。



  二是現實意義的比較。



  如果承認民主文明是不壞的制度,如果中國確定民主文明,在這不壞的民主文明,中國可以尋求好,這是理想意義的文明尋求,是民主文明的理想意義。



  理想意義的自由主義,在自由文明中,可以尋求自由文明的綜合文明,在自由文明中可以尋求好的文明意義。



  因此,可以存在理想主義的尋求,可以尋求好的意義,可以提升民主文明的文明水平,可以把民主文明構建為完善意義。



  這是好的社會,在不壞的民主文明中尋求好的社會,可以是中國文明成為好的文明意義,如民主社會的幸福文明,民主社會的正義文明。



  如此,可以構建好人社會,構建好人政府。



  2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