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付坤 寫於不同歷史時期 整理於二零二二年
序
21世紀,管理學大行其道,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規範人的行為,提高生產和工作的效率,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的人員也頗為不少,總結出各種的經驗和方法,使得管理學日益壯大發展,成為管理者手中的利器。作為管理者來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管理學有所學習是理所應當的。管理學也因此堂而皇之的登上書本,講堂,成為一時追捧的對象。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管理學也不例外,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它也壓縮了個人施展表現的空間,局部的遏制了人性的自然,奔放。對個體的人來說,這種影響是深遠的,有可能進入一次被管理的模式,就約束終身.
管理學,顧名思意,既管又理,而且我們還知道動詞可以做名詞的情況,管理管理,管住了道理。
是的,管理,不是跟你講道理的,服從和聽話就是對你的要求,講道理的模式在它面前徹底的失效了。在管理學的模式中,個體的人被當做一種生產要素來對待的,它不是走的普通的人和人相處的路線,它也沒有人和人平等的預設前提,官大一級壓死人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你是被管理者,就不要奢望通過講道理來和管理者對話了,因為對方在管理的同時,先就把理給管住了。不然,他憑什麽來指揮,支使你呢?
所以,管理學,對道理有著一種天然的壓制,它力圖超越人與人的正當關系起作用,把人看成被設定規則的因素和物體,去追求最高的效率。
顯然,這是對工作的適應性表現,從生產和發展的觀點來看,它是非常的正確的。但是,一旦我們從人的角度,從平等的角度,從講道理的角度來看問題,它的缺陷和不合理的方面就非常的明顯突出了。
壓制人性,抗拒道理,這是它不可避免的負面,是它魔性的體現。
在這個工業化大發展的時代,管理學的確起到了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要追究它的負面影響,來逆轉這種不良的發展傾向,新的學科和研究就呼之欲出了。
這,就是反管理學出現的契機和因由。
反管理學,就是對管理學進行反制和糾正的學科,它的目標是將人和道理從管理學的大手壓制之下解放出來,伸張人性和道理,為後工業發展時代指明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當然,它的使命也不僅僅局限於此,因為管理,並不是因管理學而存在的,它在最久遠古老的時代就已然出現,只要在人與人之間有等級差異的地方,管理就天然的存在著。這都是反管理學所要籠罩的範疇,反管理學,同樣是一種工具,是給柔弱可欺的被管理者伸張自我,獲取自由的利器。
那麽,既然管理先於管理學存在,反管理是否也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少年時代,它叫做調皮,在青年時代,它叫做叛逆,在中年時代,它叫做個性,在老年時代,它叫做童心。
它行走在一般的規範之外,卻又是人不可或缺的本真因素,它的出現,伴隨著成長和發展,是人追求超越和解脫的自然的,正當的反應。
在社會層面,占山為王,揭竿而起,這也是反管理的表現,是在社會肌體失範時產生的自然現象,是朝代與朝代銜接的天然鏈條,我們之所以有傳承久遠的歷史,與其不無關系。
當然,我們談反管理,並不是鼓勵激發這些因素,而是要坦然勇敢的面對這些客觀的存在,以更合理,更可接受的模式完成對人的解放,對道理的解放。
反管理學的四大階段:
一:在少年時代,它叫做調皮,
當一個大人說小孩調皮的時候,實際上是他感覺到了管理的乏力,想要借助思想和輿論的方式改變現狀,說調皮是不對的,要聽話。但是小孩有錯嗎?沒有,小孩又不懂事,他的活動基本是對自己的正常顯現,有時候表現的多動,能夠獲取更多的對這個世界的經驗,有時候大哭,是因為身體部位不舒服,並不是為了故意找事。但是在大人那里,不清楚原因,只覺得不方便自己管理,就冠以了調皮的稱號,灌輸要聽話的思想。可以說,正因為孩子是調皮的,他才表現出更多的自我的本真,是活生生的一個人,而不是設定程序的機器。而且調皮雖然不利於管理,卻是利於他成長的,在調皮的過程中,他得到了更多的權限和體驗,看到了更多的世界的面貌,豐富了見識。這個時候,小孩子是天然的在進行著反管理。他遵循的是自己的天性,而不是聽話於否。事實上大人所謂的聽話,無非是設定一些安全的規則,讓他去遵守,但是對孩子來說,他有更大的空間和更豐富的操作集合。如果你說聽話,別動,你的小孩立即就不動了,並且一動也不動,你是不是會害怕?因為這才是不正常的,人不可能一點不動。說別動這是一個模糊的命令,什麽程度,什麽地步都沒有說清,你讓他聽話,怎麽聽。而孩子因為你說別動受到了一定的約束,但是仍然正常的活動,這才是讓人放心和欣慰的,也是合乎正常的。大多數的時候,情況都是這樣,我們發出模糊的命令要求對方遵守時,對方也對之以模糊,表現出活動的多樣性。所以我們要求中的不確定性和錯誤性被先天的過濾掉了。所以孩子調皮的表現未必正確,卻一定是最符合他天性的本真。我們對於調皮的孩子,不應該是采取打壓的態度,而應當是引導和教育,並且發現其中合理和正確的地方,對自己的管理方式也做出調整。
人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會打洞,為什麽不同的家庭中走出來不同的人呢?初期的管理教育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你是乞丐,帶孩子去乞討,他自然也就學會了乞討,在乞討的過程中,他不斷的聽你的話,接受了你總結的人生經驗,最終就變成了和你類似的行為規範。其他職業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時候人們眼光境界的不同,往往就是從家庭傳承中帶出來的,是不斷的聽話的過程中形成的。所以當一個孩子調皮的時候,是他對你人生模式的反抗和反叛,因為他身上存在更大的可能和更大的自由。所以身為乞丐的兒子也可以不做乞丐,身為農民的兒子也可以當總統,這種變化就來源於調皮下面所隱藏的更寬廣的可能性。
二:在青年時代,它叫做叛逆;
青年時代,是人成長最快的階段,也是人武力成長最快的階段,也是人最接近成熟,接近要固定自己人身的時代。人們在這個階段的行為為什麽體現出叛逆呢?為什麽不是調皮了呢?就因為人長大了,武力增長了,有威脅到大人統治的可能了,有掀翻舊的管理模式的可能了,所以人們不說調皮了,而是換了一個詞匯,叫做叛逆。叛和逆都是從統治者的角度,是從皇帝的心態視野所出發對待別人的一種看法,先天的在這個詞匯中間,就帶有著管理和控制被管理者的欲望,是先行的輿論鬥爭和思想準備。但是叛逆就是叛逆,不會因為人們的惱火而消失,千百年的傳承下來都是如此,年輕人叛逆,沒有人為他們叫好,沒有人給他們提供理論支持和輿論土壤,但他們仍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樣的對待。叛逆,是新葉生長對樹的突破,是陽光迸射對夜的改寫,是年輕人活力和生命力的體現。我們說,青年強則國家強,叛逆的青年正是他打破自身枷鎖和命運的時刻,是他想要改寫命運,繪制藍圖的努力。誰沒有年輕的時候?所以我們應當體諒和放行。當農民的兒子依舊要做農民,工人的兒子依舊要做工人,當他們要被套上籠頭,接受命運的經驗和傳承,接受固有的路線和前途的時候,他們爆發了,這就是叛逆,是青春的活力,是人性的綻放。他們面對的是家庭是學校是社會的三重管理,你應該如何如何,你的命運是如何如何。他怒吼,他咆哮,想要掙脫鎖鏈,因為他看到更多的可能,我還可以那樣,還可以那樣。人生本不應該相同,生活還可以更加多彩。正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人的叛逆,所以新的時代被開啟和創造,新的可能被發現被掌握,推動著這個社會緩慢的前進和成長,像葉伸向天空,像根紮入大地,更加的繁茂和昌盛。所以叛逆,只不過是家庭和學校管理者的一面說詞,它是有利的正面的積極的人性的展現,是年輕人先天傳承的必然。
三:在中年時代,它叫做個性,
中年時代,人們走向了工作和事業,生活的軌跡基本固定,他們已經沒有叛逆的資本和勇氣,但是他們仍然不願意成為管理者手下運作的簡單機器,他們需要個性。個性是人多樣化的呈現,是百花齊放的美麗容顏。當人們說這個人很有個性的時候,這是一種讚美。但是當管理者說你很有個性的時候,往往意味著你不怎麽容易管理。這就出現了矛盾。你是被管理者,個性是你的棱角,而管理需要你圓潤簡單,因為沒有棱角的才是適合操作,能節約管理成本的,所以個性不被管理者所喜歡,因為這加大了他的成本,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心力和資源。但是個性不會因為他的喜好就消失,因為這是人最值得堅守的,是人區別於他人存在的個人標志。如果沒有了個性,那人還成為人?人和機器還有什麽區別?人還能叫做萬物之靈?所以從工作管理的角度上說,人們不喜歡個性,但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個性則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同時,個性之所以不叫做叛逆,也因為它放低了姿態,改變了自己,變得沒有粗暴的因子。是的,個性僅僅只是個性,雖然它也代表著對管理的反叛,卻是輕微量級的,是雙方和多方都可接受的。所以個性大行其道,成為我們時代的主流。這是反管理的勝利,也是反管理向管理的一種妥協生存之道,是我們通常命運的軌跡。
四:在老年時代,它叫做童心。
當人到了老年,已經沒有人管理甚至從管理者的位置退下來了,他通常會表現出童心童趣的一面。人們說老變小就是對這種現象的總結。在這個階段,人離死亡越是接近,對人生的一切就看的越是淡薄,終於可以將自己壓抑了這麽久的心態釋放開來,後天返回了先天,表現出和孩童近似的行為。童心中,已經沒有了管理和反管理的對抗,表現了兩者相處的圓融和諧和對立統一。沒有半分的煙火氣息,享受人生就是全部。
反管理學的五大範疇:
一:家庭
人最先接受管理的地方是家庭,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家庭中,你有父母長輩,就要接受他們的管束。
家庭里的人,不但沒有什麽管理經驗,而且缺乏理論知識,所以他們往往並不是稱職的管理者。比如我就看到過一個父親拿刀威脅哭泣的小孩子,叫道:"不要哭了,再哭砍死你!"他當然不是真的會砍,但他為了阻止小孩哭泣,使用的這種方式是很粗暴的,容易給小孩留下陰影,小孩之所以不哭了,那是因為害怕,害怕他有砍的可能。所以家庭中反管理的存在也是很必要的,因為家長往往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但是,在家庭里實行反管理是非常艱難的,首先是武力方面,我們知道一切管理的基礎都是武力,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甚至猩猩的群體都是。在管理不能起效的情況下,就會動用武力,作為最後的保障。所以武力是衡量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前面我們舉得例子,家長就是動用了武力的威脅。他跟小孩子講不通道理,就選擇了簡單粗暴的方式。從武力方面來說,家長當然是占優勢的,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語,都可以把孩子嚇住,為什麽嚇住呢?就是害怕動武打人。所以當家長嚇唬孩子,板起臉面的時候,其實就是借用了武力威脅,借用了自己身高力大的先天優勢,可以說這個時候,他們真的管住了道理。他們當然不是合適的管理者,必然就要接受反管理的挑戰。而且,家長還有幾大優勢,在家庭中的地位高,可以直接壓制對方。因為我是父母,所以你就要順從我,要聽話。這看起來是在講道理,但是講的是只對自己有利的道理,如果你不聽,那麽我有輿論壓制,親朋好友都來說你,如果還是不行,那可能就要動用武力了。這樣看起來曲折,其實本質上還是以武力為根基。所以在家庭中進行反管理最好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武力,小夥子長起來了,家里人覺得你能打了,那麽漸漸的就會平等的對待,不會隨便的就威脅恐嚇。當然,提升武力沒有那麽簡單,需要長久的時間,所以還需要很多補充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大原則。首先是貨比三家,多在幾個家庭中走動,多認識幾個長輩,通過比較,就能看出優劣,對家長就會形成一定的制約。二是聯合統戰,你要廣交朋友,三五個小夥伴聚在一起,家長也就不敢隨意呵斥,因為法不責眾,家長也不願意一次得罪好幾個人。再就是投身娛樂了,你要會玩,調節氣氛,動武的可能就無限降低了。很多小孩能在自己家庭中混的如魚得水,就仰仗的是這三個方面。
小時候,家里人害怕遊泳淹死人,就不讓我們去水里玩,結果我現在也沒學會遊泳,是個遺憾啊。畢竟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是水面,你和水沒有親和力,氣勢上就覺得差了很多。而如果有三五個小夥伴一起,那家里人可能就同意了,甚至在家里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幾個人一起也可以去遊泳。很多人就是這樣學會遊泳的,在家里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學會了,繞開了馬奇諾防線。
可見,小孩子如果機靈一點,先天的就知道對管理進行反制,通過廣交朋友等方法,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和武力值,受到的威脅就會大大減少,可以嘗試的事也會大大增多。你的見識廣了,技能多了,成長起來就會更加的健康茁壯,有利於以後的生活。當然,遊泳有一定的危險性,想要學習,一定要人多的場合或大人在場,或者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盲目的去遊泳,那就悲劇了。
那麽,當你成長起來,你有了和家長匹敵的武力的時候,是不是就沒有問題了呢。不是,還有新的問題。看起來你和家長比較平等了,家長也不會威脅嚇唬你了,但是,他們會采取另外的方式,這就是權威和孝道。
權威的意識,就是他比你地位高,你得聽他的,孝道就是你要盡孝,還得聽他的。這其實是從個人武力走向了群體武力。因為權威和孝道是靠輿論來維持的,你不聽話,有一大批的人說你,他們憑什麽說你,就是打得過你,可以采取強制措施。在一些落後的地方,家族勢力強盛,就會動用家法族規,其實就是行使武力。而先進的地區,則會動用法律,法律最後要強制執行,本質上也是依靠的武力。所以這個時候,還是武力為尊,不過是換了群體的武力罷了。如果你朋友眾多,交遊廣泛,就可以頂住壓力。我們這里有年輕人混黑社會的,混起來之後,就沒人敢管了,但他們往往不敢不盡孝,因為家庭的勢力大的多,甚至可以引動國家力量。俗話說官官相護,其實還有更多的情況,老年人和老年人相護,家長和家長相護,他們的力量都是連成一體的,個人基本沒有辦法破除,只有走合縱連橫的道路。
所以家長脾氣暴的人,往往容易走上在外面混的道路,因為他們更需要強化自己,保護自己,他們先天的對武力壓制的本質有了體驗,就能更好的運用。而家庭環境比較平和的人,則交友欲望就會低的多,從我的很多同學身上都可以看的出來。當然,從某些方面講這也是一種劣勢,人際關系處理的不好,沒有解決武力威脅的問題,也很難有大的發展。我們看三國演義劉備爭天下,就是從結拜兄弟開始的,你有兩個武力值高的兄弟,你不怕武力威脅,你就混的風升水起。這就是反管理。我們雖然講武力,但一定要記住,是被動的講的,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管理行為都是依托的武力,所以我們才被迫的也需要武力,從這個角度講,反管理比管理更具有正義性,是正當防衛,不應該受到批判而應該大加的推廣。
直接動用武力管理的,我們稱為一級管理,間接動用武力管理的,比如法律,制度,我們稱為二級管理。孝道是通過輿論維護的,輿論是通過武力保障的,所以孝道是三級管理,更接近文明。而文明的方式是講道理,管理管住了道理,不管是一級管理還是二級管理,離文明都還有一段距離。而我們還處在這個中間階段上,需要管理的存在,也必然的需要反管理。在管理和反管理的交互中,逐步的走向文明,徹底脫離武力的威脅。這就是反管理存在的作用和意義。
二:學校
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是三級管理,相對比較文明。而且學校的管理者老師校長,受教育文化程度較高,相對的更適合作為管理者存在,所以學校的管理狀況要好一些,但是世事無絕對,學校的管理也不是完美,反管理在學校仍然有存在空間。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一個老師打了我一巴掌,只因為我叫了他的名字。當時我是非常吃驚的,這完全改變了我的世界觀。本來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但是他借用武力的壓迫,建造起了等級的差別,並在稱呼上體現出來,必須叫他為老師,他隱藏在稱呼的後面,確立了管理者的地位。我當然是無力反抗的,只能用沈默對待。想必大多數的學生都要經歷這個過程,他們在對方的威脅之下明白了等級的存在,屈服在老師的淫威之下。這個老師他能講出什麽道理來讓人不叫他的名字而必須叫老師呢?我想不出有什麽必然的理由,只不過是約定俗成罷了。但是他用武力來維護,性質就不同了,老師的稱號成了野蠻的象征。
叫一個人的名字,表明內心中有一種平等的關系,而有的老師不喜歡這種平等的感覺,他們認為自己在學生面前是高人一等的,要拉開一定的距離,說明了他們內心中的卑微。我在網上看到有些老師就喜歡別人叫名字,這些人就豁達大氣的多了。
說了這些,說明老師不是完美的,有時候也不是好的管理者,雖然學校是靠制度在運作,但還有很多人為的痕跡,尤其是在老師比學生武力強大的情況下。到我上高中的時候,這種情況就變了,有一次老師打了學生一巴掌,那學生就不服氣,跑到講台上要求道歉,老師拉不下面子道歉,就被他當場打了一頓。這個時候,學生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武力,就不再任人欺負了,敢於反抗了,他們和老師的地位就更加的平等。可見當一方的素質達不到的時候,平等是靠武力的平衡來完成的。當然,老師打學生都不會打的太狠,一般也就不引起重視,但是對幼小的學生來說,那種武力壓迫留下的陰影還是很深的。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還有一些事是學校做的很不到位的,比如有的學校為了照顧自己的生意,要求學生必須到學校內部吃飯。這是強制性的,大門一關,不讓人出去,非常的粗暴無禮。學生是弱小的,能有什麽辦法呢?明明學校外面做的更好,選擇更多,但卻不能出去吃,如果硬要出去,就會遭到保安的阻攔,這是赤裸裸的武力壟斷啊,和黑社會沒什麽區別。我的中學時代就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在網上,我看到有一所學校,上千名學生因為這件事暴動了起來,砸亂了學校食堂,這件事被曝光到網絡上,贏得了大家的支持。這就是聯合的力量啊,是反管理的實例。人們被壓迫到超越了底線,就只能聯合起來反抗了,破壞舊的管理模式。
但是一般來說,我們沒有組織起來的條件,個人渺小的力量只能被壓制,這種狀況,只有等他們成長起來才能夠得到改變。你看看長大了的人還會遇到強迫買賣的事嗎?很少了。因為大家都有了武力,不是那麽好壓制了,一兩個保安就壓制一大批學生的時代一去不返。
但是,反管理的基本三原則還是適用的,我們仍然可以貨比三家,選擇較好的學校,大多數有條件的家長都是這麽做的。我們仍然可以聯合統戰,集體的抗議,求得狀況的改善。我們依然可以投身娛樂,驅散投下的陰影。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成長,我們的武力越來越強,越來越有保衛自己,制衡別人的能力,敢於直接欺負我們的政策制度就會越來越少。
在我上學的時候,學校內外都有一些混混,他們就是學生中武力率先成長起來的,或者是敢於動用武力的,他們就獲得了比一般學生要高的地位,活的比較瀟灑。而一般的學生,則活在他們的陰影之下,好像一群馴服的羔羊。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成為了一種管理者。
而要破解他們的威脅,就要和他們結交,多認識幾位老大,獲得平衡。多結交幾位朋友,獲得保護。多參加一些活動,提升友誼。我見過一位高中生,成績很好,但是有一次被人錯打了,就變得精神失常。可惜啊,好學生擋不住一巴掌,因為好學生根本沒有和混混們打交道的意識,一接觸下來,根本處理不好。而有得人,和他們保持著接觸,則混的如魚得水,既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學業也沒有耽誤。
以上說的是學生之間的,正規的學校管理,是沒有混混這種因素加入的,把學生當作是處在一種理想的環境中對待。在高中,就是圍繞高考安排,平時日考月考的在學生中相互之間比較,通過比較造成競爭關系,通過競爭實現了對學生的管理。如果你對高考不感冒,那麽這種管理對你就失效了。有些學生過的很輕松寫意,就是因為不在乎高考,不怕上不了大學。他們不管是混混也好,家里有關系也好,總之能渡過快樂的青春階段,以後的成長很多都比那些好學生還要強。
大學里的管理呢,是圍繞畢業證來的,建立了學分管理的體系,學分不夠,你就拿不到畢業證。如果你害怕找不到工作而必須要畢業證的話,你就被他管住了。破解的辦法就是視畢業證如浮雲。像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人,都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範,沒有畢業證,沒完成學業,照樣風生水起。他們的大學生活,想必也是非常精彩的。
三:企業
對於工作來說,管理的核心基礎是薪水,這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契約。
付出勞動,得到報酬,雙方是平等的,這一點首先應該明確。
而且現有的薪水支付方式都是押後支付,也就是說你勞動完畢或者勞動一段時間之後才支付,比如按月發放。本來平等的雙方因為薪水的押後而顯的不平等了,管理者好象劫持了人質一樣,控制著薪水的發放,使得被管理者就範。從手段和道義上來講,都應當是管理者處於理虧的位置。然而因為管理者的強勢,沒有人能夠指出這一點來,這使得他們一直具有心理和理論的優勢,押後工資,卻好象別人虧欠他們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欠錢的是大爺啊。實際上等於是管理者借了被管理者的錢,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所以我們被管理者首先搞明白這一點,明白自己債權人的地位,就可以揭穿他們的面目了,心理上就能釋放出來,理直氣壯的與之談論和工作。
當然,還有更惡劣的管理方法,比如押扣幾月的工資,這使得工人很難有平等對話的基礎,遇到這種低劣管理的企業,不進去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從這一點來說,反管理也遵循走為上的原則。遇到不好的,就直接拋棄結帳走人,那不是你的錯。
不過顯然這一招不能頻繁使用,大多數時間,我們還是委身於某一個具體的企業,兢兢業業的工作,能夠按月發放薪水已經高呼萬歲。
但是我們要時刻警醒,知道自己道義上的優勢,不被上級的理論和周圍的輿論鉗制。
在一般的企業中,都會形成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管理和反管理對抗中所出現的圖景,有著深刻的制衡關系。
管理走的是合縱的道路,反管理走的是連橫的道路。
作為被管理者,一定要注意自己並不是孤身奮戰。雖然拉幫結派在管理者那里是個貶義詞,但對於下層人員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是企業文化的真正基礎。
找到了自己的幫派,個人就有了歸屬,個體的問題成為群體的問題,你的力量就被放大了。
遇到事情不會再孤掌難鳴,勢單力薄。
這是工會的力量不被信任,正常的渠道沒有形成所造成的後果,因此不是你應當排斥和厭惡的。
勇敢的去參與,互相扶助,這就是最正確的道路。
連橫的重點,就是團結,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改變自身的弱小孤單。
這就是從下往上看所看到的企業文化,是反管理自然形成的碩果。
四:社會
社會管理主要依靠的是法律和道德,這都是我們應當遵守的,在這里反管理的三大原則依舊是有效的,但是我們不提倡對社會管理進行反制,因為法律和道德都是千百年發展過來的,是對我們自身有益的規則。遵循法律和道德,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絲毫感覺不到他們對我們的約束,而正常的法律和道德也不會刻意的和你作對,因為它是針對所有人的,針對的不好的,超越人們合理操作集合的行為舉動。當然,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制定的,因此有時候也不可避免的具有缺陷,針對具體的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直到促成其最終的糾正。畢竟法律和道德也是隨社會發展而進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它往往不會因為個人而改變,而需要群體的力量去推動。所以發現問題之後,我們應當繼續的運用貨比三家和聯合統戰的原則,徐緩圖之,不應操之過急,因為我們是社會化的人,是群體性的,在面對社會問題的時候,理應通過社會的力量去解決,而不是靠個人的好勇鬥狠,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條件下去推動法律和道德的發展,這就是正確的途徑,也是符合反管理學的發展方向。
五:世界
那麽,在超越社會的層面,整個世界又是如何管理的呢?除了制度,還有協約以及武力。比如美國對日本的管理就是通過駐軍來實現的,這就是直接的使用武力。反管理的三大原則依舊是有效的,比如日本想要擺脫美國的管理,他就要找到其他的力量對比,鼓勵中國等地區的崛起,分美國的勢。或者聯合統戰,和其他地區搞好關系,或者通過發展娛樂,通過人民的幸福改變美國人的觀念。這幾點對於其他地區的人們來說也都是適用的。所以大家都這樣之後,就造成多極化的局面,和人民生活的不斷發展前進,最終實現對其武力優勢的消解。
反管理應當遵循的三大原則:貨比三家,聯合統戰,投身娛樂
第一章 貨比三家
貨比三家講的是買東西,買東西的時候在不同的商家那里比較一番,來獲得更合理的價格和更好的商品品質。這種模式非常的簡便清楚,運用到其他方面也是類似的道理,其本質就是我們通常說到的分而治之。
通過分化,分別,在所面對對象中尋找到博弈的空間,使局面向著有利自己的方向傾斜。
但是通常我們說分而治之,是上級對下級,或者人對物體的情況,所采取的策略,是管理學的手段,還沒有運用到反過來的情況。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普遍,對反管理學也同樣適用的簡單策略。
雖然簡單,但是收效明顯。
通過分而治之,下級對上級,同樣能夠獲得選擇和操作的空間。
比如現代政治中的主席和總理,或者西方政治中的競選,它都有化一為多,分而治之的思維在里面,因為面對的對象不止一個,所以下級也就可以有所選擇,一個不行還可以找另外一個。這樣,身上所受的壓力就被分擔了,弱者通過在兩強者間的搖擺提高了自己的重要性,成為三元關系中的制衡砝碼。
這種運用,其實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所以才有了現代的一些結構,比如書記,比如政委的設置,都已經形成了制度性質的,早已為人們在實踐中選擇。
而我們所要運用的,則是在那些還不明顯的地方,還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與你切身相關的地方。
比如你受一個人的直接領導,為了減輕你所受到的來自於他的壓力,就要注意有沒有其他的與之平級或更高級的存在,可以完成對他的制衡。因為你是下級,所以你沒有講道理的權力,對方之所以能管理到你,是依靠的等級地位,而不是道理,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明白,不要走到錯誤的路線上去白費口舌。而找到另外一個領導,並不是說你就要投靠過去,或者言聽計從,你要知道你處在砝碼的位置,可以左,也可以右,僅僅依賴於這種可能性的存在,而得到喘息空間,不一定需要實質的做什麽,因為存在,本身就是已有的因素。
這里要克服一個舊有的倫理的思維,比如我們說古代人講的,忠臣不事二主,人不要做墻頭草,望風倒。這其實是管理者需要的道德品質,這種人更適合他們進行低成本的管理活動。但是我們從反管理的角度來講,這就僅僅是一種策略而已,沒有任何的道德在里面。你要知道,當你被認為是被管理者的時候,對方首先就缺乏對你的平等的尊重,你又何必緊守所謂的道義呢?
我們舉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你開個店,會不會只給一個人服務,忠臣不事二主?不會的,你肯定希望越多顧客越好,如果你只能給一個人服務,對方認為你沒得選擇,自然就會看輕你,否定你工作的價值。所以一方面,人們把顧客當上帝,另一方面,他們也不會把上帝的名號交給一個人。正因為如此,上帝在商家面前也高貴不到哪里去,因為他們面臨著其他上帝的競爭。再舉個例子,比如你打工,你會不會考慮跳槽?如果你完全沒有這個想法,那麽單一的工作對你來說就是全部,你沒有退路,很多時候就會被逼入絕境。而當你有跳槽的可能的時候,你的領導就僅僅是你可能領導中的一位,他沒有任何絕對壓制你的理由,這樣你就有一搏之力,得到了空間,得到了尊嚴。
所以,找到其他的領導,對象,或者客戶,開創良臣可輔多主的局面,就是身處下級位置的你所要做的。
這就是最本質,最根本的反管理。我們說三十六計走為上,這是非常的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不一定要真的付著實現,而只需要這種可能就足夠了。
再比如夫妻這種關系,兩者發生矛盾的時候,一方通常會說,“我怎麽瞎了眼,找了你這樣的!”這其實就是在自覺的使用這種策略了,因為除了你這樣的,還有其他別樣的,這就構成了一種可選關系,完成了對單一選擇的制衡。而如果一心一意的嫁雞隨雞,固然是我們社會鼓勵的模式,當矛盾來臨的時候,你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可能真的就被當成了草雞而不是鳳凰。所以一定要有離婚的權利和可能,婚姻才會更具有彈性,更加和諧,身處其中的人們才會時時警醒和反思自己,雙方得到更佳的生活體驗。
當然,婚姻是一種比較固定的關系,而且是一對一的,所以天然排斥外來者的介入,人們通常也只是嘴上說說,是希望有制約對方的因素在,而不是真的就去找另外一個,它只是將一種可能發掘和展示出來,就得到了想要的狀態和結果。
這就是貨比三家,多看看其他家庭的情況,對自己家庭的認識就會更深刻,更明了。
生活中還有一些關系是非常固定的,比如父子,母女之類的關系,是無法更改的,通常有些矛盾也就無法消解,因為沒有外來的制衡的因素。比如我們知道所謂的富不過三代,為什麽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也很簡單。比如一家人相對其他人富了,他的社會關系就會變的簡單,子女面對的跟父母平級的人就會少,那麽相應的能制衡兩代人關系的選擇就少,矛盾就容易積累下來了。而如果是普通的家庭,小孩子在叔叔阿姨中遊走,自然的見到不同家庭的運作,天然的就對自己的家庭進行了對比和思考,他就有了多樣化的選擇,這樣可以,那樣也可以,他的內心中就比較自在,安閒了。
所以富人為了不孤立自己和後代,一定也要發展自己平級的圈子,讓子女有貨比三家的可能,多一種選擇,就多一份輕松。
而從子女後代的角度,主動的多看看其他家庭,也是非常必要的。人們常說,嘗得草根,百事可為。因為有了一種低端的可選項,就有了戰略縱深,可以接受各種墜落的可能,走起路來才會坦蕩自信。
好了,本章貨比三家,真的比到家里去了。因為家庭中也是存在管理的,因此天然的就具有反管理的需求,如果雙方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希望得到較好的結果,比較就應該是經常和主動進行的。
第二章 聯合統戰
貨比三家,制衡了領導。我們說管理學是用於提升工作效率的,它有積極有利的一面,那麽反管理學是不是就是消極應對呢?
不是的。相反,反管理當然需要動用比管理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精力,它也是積極主動的,非常向上的。
它的有益的方面也非常明顯,有利於個人身心的舒展,有利於和諧氛圍的創造,有利於平等的社會環境,它張揚了人的個性,凸顯出更人性化,更生活化的社會需求,在經濟利益之外拓展了人的發展空間。
積極向上的反管理,除了要經常性的分而治之外,在自己身上,它需要並且已經表現出一種上升的趨勢。
管理,有一種向下壓制的思維傾向,而反管理,則有向上舒展的心理傾向,它沒有那種低沈和壓抑的感覺,而是充滿了活性,張力,以及昂揚的鬥志,它是積極主動的,更是健康向上的。
那麽,當上級因分化從對自己的管理中退位之後,這一部分的管理權其實是交到了自己的手中,反管理的第二步,實際上是自己接管了管理自己的職責,它在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同時,完成了更好的對自我的管理,它實際上也就是對管理進行了收編。
在自我管理中,它不同於他人管理的特點自然就展示出來,成為一種標志性的特色。
我們說國有特色,家有特色,個人也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自己才最懂得接納,最懂得管理自己。
對自己的管理本身,就是對他人管理的反管理,它一定是一種特色性質的。
如何經營這種向上的趨勢,這種個人特色呢?
堅持!
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方式,鍛煉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自己最基本的依靠,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好的博弈的開始。
我們向大的方向看,就會非常的明白,管理的終極手段就是武力,各個國家沒有不使用武力的,而其他各項的管理事務也都圍繞其展開。一個人憑什麽管理另一個人呢?如果反對會出現什麽情況呢?答案就是武力。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條件被隱藏了,但一旦較真起來,最後采取的手段毫無疑問是就這樣的。
我們鍛煉身體,固然得不到超越性的武裝力量,但是在小的範圍,卻可以提升氣質,對最終極的考慮產生一定的反制空間。如果要動武的話,至少我不怕。有了這種心理基礎,其他事情就雲淡風輕了。相反,如果你病態畢露,是個人就可以欺負一下,那是毫無伸展空間的,被同級人物都管的死死的,更不要說反管理了。
身體健康,就是個人特色的起點,體健而魄生,就會散發獨特的個人魅力,各方面都得到正面的反饋,再加上那種上升的趨勢,就無人敢隨意指使吆喝了。
在管理好自己的基礎之上,再懂得聯合和自己平級的人,進行統戰工作,就可以有反制上級管理的真正力量了。
人數,往往是被管理者的優勢所在,但是沒有有效的利用起來。
不然,被管理者的力量一定是更大的。
清楚了這一點,反管理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但是要注意,我們不是要把管理者的船搞翻,而是要得到一種更佳的工作和生活的狀態,不受人欺誨。
懂得聯合,非常重要。比如你有三五個要好的小兄弟,那麽老師也就不願輕易得罪你,鄰居也不敢堂而皇之的欺負你。
而如果孤家寡人一個,什麽三腳貓就都能踩到你頭上去,成為你的隱性管理者,這是一定要避免的。
第三章 投身娛樂
娛樂是對管理的最大反制。
我們獲得了反管理的成果之後,拿來做什麽呢?
除了鍛煉充實自己之外,那就是娛樂了。
娛樂可以放松自我,磨刀不誤砍材工。
有工作的人,一定要爭取正當的假期,周末,不加班,這樣生活和工作的比例才會正常,各項事務也都會順順當當。
反之,如果被工作完全的鉗制,在管理中失去了自由的空間,人就成為機器零件一樣了,得不到休整和解脫。
爭取到的時間,理所應當的用來娛樂自己,這個離自己最近的軀體。
年輕人,總是自覺的走在這條路上,一代一代修改著歷史的進程,將娛樂的存在價值不斷推高。
表面上,這被稱為叛逆,個性,不被理解和欣賞,在工作道德中甚至被排斥,但這卻是非常必要的,誰也抹殺不了的,人之為人的必然需求。
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喜歡八卦,這本身也是投身娛樂的一種方式,只有強調了娛樂性人物,自己才得到一個參照,一個模板,人們才知道什麽是正常的,被人所希冀和期待的生活模式。
你是明星,是的,一定要有這個覺悟,自己對自己肯定,自己成為自己的觀眾,自己挽救自己,超脫於工作的輪回。
唱歌,跳舞,追星,是的,像吃飯一樣的必要。因為明星們是已經在這條路上走通的人物,他們指明了反管理的前景和方向,張揚著個性,灑脫著自由,為人膜拜。
膜拜他們,為的是自己,也能投身自我的娛樂。
那麽,阻擋我們進行這些的是什麽,就是傳統的管理的力量了,就是以工作效率為名義的各種借口了。
人性至上,娛樂至上,和工作至上,究竟誰更高一籌,需要你添上自己的砝碼來決斷。需要你分而治之,需要你貨比三家。
這麽多年來,人們一直自覺的沿著這一路線前進,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娛樂明星獲得了天王巨星的讚譽,遠超各種政治人物,這就是人內心的真實反映,是民心所向。
以娛樂為王,以娛樂為命,抗衡生存和吃飯帶來的束縛。
娛樂,是反管理的道德歸宿,有了這一追求,就不至於為反而反,前進的方向上就有了明確的標竿,你在組織言論的時候也就更加的有理,有力,你不是一個破壞者,革命者,而是一個建設者,實踐者。
這種正面的,向上的力量,是反管理的最大心理依托,因為是娛樂的,是自我的,所以是對的,是必要的,是應當的。
反管理學的十大綱領:
一:鍛煉身體注重養生
武力是管理依托的最後手段,武力也是破解管理的終極途徑。
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鍛煉的重要性,培養一幅健康的體魄,不但有利於工作的實施,能培養出自信,堅強,開朗的氣質,而且能夠抵禦一般的武力威脅,在討價還價的時候更具有基本的優勢。
堅持鍛煉身體,就不會在管理中輕易受到欺辱。我們在小說中都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矛盾沖突都是用武力化解和處理的,生活中雖然不經常的動用武力,人們卻會有意識的借用其力量,尤其是國家的力量,對個體形成心理上的壓迫。
所以最終極的反管理,就是找到一種淩駕於國家之上的力量。但是這太難了,只是理論上的。而我們切實可行的,就是鍛煉自己的身體,可以與他人抗衡,自然的就生出信心,可以在各方面應對自如。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德智體全面發展,提升氣質和氣勢。
二:鼓勵機器
機器必然取代人工,雖然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發展,但這是一個趨勢。機器取代人工越廣泛,我們的工作壓力就會越輕,工作強度就會越低,這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現實中也有很多的制約因素,使得這一進程不能很快的達成,所以還需要我們的努力。我們個體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輿論的力量強大,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都應該鼓勵機器的增加,鼓勵機器進一步的參與人的生活,這樣就能盡快的把我們自己從工作中解放出來。所以這是很必要的。
三:推廣理論
對於社會整體的發展,個人人微言輕,很難起到大的作用,只有集體行動,造成一定的聲勢,才可能推動事物的發展。所以我們必然的要推廣於我們有利的理論,去抗衡其他的理論。反管理學就站在這樣的一個關口,需要大家的推廣,支持,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集合力量,改變形勢。讓我們從小做起,在細節上予以關注,不斷的推動反管理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為我們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吧。
四:參加工會
現實中可能沒有工會讓你參加,或者參加了也起不到什麽實際的作用。但是我們應當保有這個意識,運用集體的力量比個人更強大。所以不管有沒有工會,只要工友在一起,就可以認為是一種工會的組織,是工會的變形,我們多多的參與進去,就能了解情況,體察民情,集合力量,改變形勢。
五:自立門戶
要有自立門戶的準備,有當老板的覺悟,這樣自己在工作之余就有了退路,不至於一棵樹上吊死,因此受人威脅的可能也就小了很多。
六:勤於學習
勤於學習也是提升自己力量的一種方式,完成自己對自己的管理,這樣別人就無話好說,工作和生活也可以流暢起來。經常的學習新的知識,保持年輕的心態,是反管理的重要條件。
七:破除管理迷信
關注管理領域出現的新理論,新動態,合理運用反管理學的三大原則,積極主動的迎接挑戰,面向未來。破除管理學提高效率的迷信,培養自己對於反管理學的信心信念。對於錯誤的輿論和理論的出現,要及時破解,及時的予以應對和反擊,不受迷惑和控制。
八:培養愛好,參加娛樂
培養愛好,參加娛樂,讓自己的生活變的多彩,快樂,讓管理者也受到熏染和陶冶,用正確的去糾正和戰勝錯誤的,天平就會逐步的向你傾斜。
九:時代前沿
站在時代的前沿,俯瞰世界,發展理論,培養人才,壯大思想和隊伍,不斷的擴展自身的實力和勢力,受到管理束縛的可能就越來越小,生活就越來越輕松自如。
十:上層路線
走上層路線,改變管理者的觀念,和管理者交流,共同發展,共同破解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而不是選擇對抗,效果會更好。所以要善於把握形勢,善於溝通上級,通過走上層路線,更快捷方便的達成目標。
反管理學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系:
處在金字塔的等級體系中,管理者同時也是被管理者,即便是最高等級的管理者,比如董事長,他也受到股東的聯合管理,比如總統,他要受到民眾的管理,布什說,人民最大的勝利就是把權力關進籠子里,這就是一種群體管理的思想,而最高領導者就成了被管理者,因此他們也有反管理的需求。
根據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可知管理和反管理的力也是相等的,俗話說的好,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管理也是如此。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只知道管理,而不知道反管理,因此,把反管理的一些現象,當成是理論之外的幹擾物,視他人為釘子,刺頭,刁民,這不是積極正面的處理方法,體現了管理學理論的單一性和窘迫性,它並不是一套完備的體系,而加入了反管理的考量後,一切看起來就合理了,有管理必有反管理,都在理論範疇之內,各種現象都是由兩者的攻防博弈而起,這就利於分析和理解,看到反管理存在的正當性,處理起來就更加的圓潤坦然。
反管理的現象突出的表現在網絡小說中,小說是人們的想象,是對現實的映射,將現實中不能完成,不能表達的,表達出來,構成了一種心理的釋放。為什麽有這種釋放,就是因為平時受到了壓力,而又沒有相關理論的支持,不被世界所理解,因此反映在虛擬的世界中。在網絡小說中,受到上司的刁難,立即拍桌子,我不幹了!這樣的大有人在。在現實中無所作為的,被雷劈了,車撞了,我穿越去;這都是反管理,選擇了走為上,貨比三家,在另一個世界或時代大展身手。在小說中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暴力反抗,逐步上升,頂住武力的壓迫,一步步前進,這是最直接的反管理。因為管理,不管是幾級管理,其根源,就在於武力,圍繞武力,依靠武力才建立起系統管理的體系,這是管理的原罪,所以小說中抓住這一點,直接的武力反抗,讓人覺得痛快,這 近乎一種本能。所以,看到小說中的轟轟烈烈,就知道反管理學的存在必要了,有了理論的支持,人們用統一的視線去看待問題,就不再有遺漏,有分別,漸漸的,現實和虛擬就會融合,在現實中,出現虛擬的操作手法,在虛擬中,有現實的管理考量,這就成為一種社會整體的進步,利國利民。
那麽除了虛擬世界,在現實中,反管理又體現在哪里呢?到底是沒有還是看不見,為什麽人們總是只看到管理一面的存在呢?這是因為,反管理的訴求,已經集中的體現在薪水之中了。薪水,就是管理需要付出的代價。在公司企業中,你為什麽可以管理別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付出了薪水,達成了一種約定,這種約定關系,就是一種平衡,是管理和反管理的平衡。里面規定了各人的權利和義務,拿工資就被管理,而我們又知道,管理和反管理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樣,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反管理就體現在薪水中。薪水的數字,是充分博弈的結果。當你對管理不滿時,你就可以提薪水的要求,這就是反管理的反彈。
好了。理論完結,我們來看故事,通過看故事,直接提高大家反管理的境界和眼光。
先談一個古代的故事: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麽為什麽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反管理也是這樣,那些出名的,通過暴力革命成功的,其實是第三種人,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是十分危險,殺戮太重,不宜提倡,而有些人名聲不顯,但是和風化雨,料敵機先,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不讓自己處於被管理壓制的環境,這就更加高明了。
在這里,我要推薦大家讀兩本書,一是厚黑學,一是貨幣戰爭。這兩本書,表面看起來好像跟反管理沒有什麽關系,但是實際上卻是反管理學中的典範,是巔峰之作。厚黑學立意非常高,瞄準的是當帝王將相的那些人,直指封建統治最高層,給了普通人翻天覆地,扭轉乾坤的野望,無形中造就了反管理的根基。貨幣戰爭則立足於現代,在經濟社會中,直指經濟殿堂中的最高領袖層,要理清其中的脈絡,暴露於大眾眼前,讓普通人得聞天音,看到自己身上的枷鎖,從而沖擊打破,志存高遠,契合了反管理的無限發展道路。
為了深入透徹的發揚反管理的的內涵,將貨比三家,聯合統戰,投身娛樂等三大原則更好的運用,我又寫了四本書內書以方便闡明,附於此後。讓讀者在閱讀中前進,得到反管理學的最佳的體驗,直接從被管理者成長為優秀的反管理者。每一篇都有獨立的風格和品味,希望專門花特定的時間分開閱讀。
其一為:《我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剖析當代各種勢力,匯集大勢,為最高層次的聯合統戰做準備。閱讀需使用軍事戰略思維。
其二為:《機器人大時代之亞當歸來》,理清機器人發展的路線脈絡,貨比三家,將人的勞力最大限度的解放出來,才能投身娛樂而無後顧之憂。閱讀需帶有幻想,未來感。
其三為:《巔峰信息心理戰》,近現代的戰爭模式,走上層路線,看到高層鬥爭的形態,更好的理解我們的個體行為,獲得看世界的戰略高度。閱讀需仔細品味,把握其中的精妙。
其四為:《野荷花》,幻想世界,超越現實的思維,以虛擬的故事,引領現實的思考,帶來全局的改變。閱讀需輕松心態,跟隨幻想。
《我是天下兵馬大元帥》
導讀:作者對當今社會,包括網絡時代,進行了群體的劃分,分門別類,並綜合到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概念之下,像軍隊一樣的整齊,三大兵團,發人深省,讓大家看到潛伏在普通生活之下的社會大勢,而這幾股力量的交匯,鬥爭,更是令人激動。
放眼古今,無數仁人志士,竭心盡力,為天下,為蒼生,破家舍命,讀來激越人心,令人神往。我們發展了,進步了,先進了,文明了,但身處和平時期,只能從文字,故事中領略前人的風采,那種身處動蕩時代,抗命求存,熱血感天,眾志成城,急劇推動社會變革前進的宏大場景卻無緣參與,失之交臂,不得不說是人生一大憾事。難道平凡,沈悶,壓抑,渺小,孤獨,竟是我們的宿命,時代的旋律?
不,沒有,那時代沒有過去,那場景沒有消失,用心感受,投入到生活當中,就看到一幅幅激越,鮮活的畫面,大勢古今如一,讓人熱血沸騰,不能自主。
當代人扭轉命運,改變現實的努力從未中斷,只不過,他們立足現實,總結經驗,演繹出了新的形態,新的圖景,場面仍然宏大無匹,情節仍然跳躍劇烈,比之變法革命,改朝換代的時期,尤勝一分。
且看我靡下第一兵團:網絡穿越眾。
從前的革命,人們都是講犧牲的,因為犧牲構築了不可侵犯的談判底線,在沒有談判的本錢,沒有討價還價余地的情況下,押上性命,傾斜天平。
然而,犧牲的太多,同樣變的廉價,於是這種策略被集體的否定,拋棄。
不是人變了,人心變了,而是時代變了,環境變了,面對的對象變了,不得不變。
放棄犧牲,保存實力,成為總的戰略前提。
人們面對現實,選擇了退卻,回避,轉移到思想意識,文化領域,戰術上的消極退避,成為戰略上的積極準備,廣闊空間,大有可為。
無數的小說,文字中,人們紛紛選擇了穿越的方式,帶著舍命抗爭的決然和淩厲,退出到死亡線外,卻敵於起始之時,千里回環,縱橫時空,重操主動。借虛擬的命,續現實的命,破而後立。
他們潛伏,遊弋在現實之外,以多擊少,以奇克正,潛移默化,牽引大勢,集古代,未來,虛擬世界之力,造就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包圍戰略,十倍而圍之,引而不發,圍而不攻。
重開一界我做主,龍形夭矯,不拘一格,繪出千形萬象,引人入勝。
這種大勢之中,有良將千員,兵丁無數,旌旗獵獵,聲勢之浩大,亙古未有。
他們變幻不定,自成生滅,似為將,實為兵,沖鋒在前,光芒耀眼;他們隨時可以犧牲陷陣,整體上卻可以大幅的保存有生力量,先天立於不敗。
他們沒有聯合,沒有呼喝,卻共同繪制出宏偉壯闊的時代場景,似分而實合,雖民而實兵,浩浩蕩蕩,大勢橫掃,睥藐現實。一座座虛擬的山峰挺立,傲視人間,引領時代,在規則之外另立規則,誓要將一切改變。
微博兵團
以前博客出現的時候,吸引了很多人,不過,寫的多,看的少,維持下去相當痛苦。而且博客長篇大論顯得比較呆板,通常寫的字多,整體上傾向就很明顯了,自己的意圖就完全暴露,可以被輕易的反駁,圍攻,甚至查封。
微博的出現是一次進化,完全的符合兵法的特點,戰爭的需要。
簡單,流轉,瞬生即滅,閃現思維的瞬間,無從捕捉,攔截。多向出擊,全面突圍,將力度集中在最小的截面,瞬間爆發,不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而且最大限度的隱藏了戰略意圖,保存了自身實力,看似零星散落,卻自有鋒銳,整體上達到萬劍歸宗的韻味。
微博的整體,就像一個精密的思維體,它並不重在保存,因此也沒有易於被攻擊的軀體,在極短時間里的傳播,擴散,宛如流星劃過天幕,雖然已經隕落,卻已在人心中劃下痕跡。它已經存在人的記憶當中,成為最安全的存在,不被更改和刪減,默默的起著自己的作用。
微博是靈活機動的,像遊擊隊,像霰彈槍。
用最小的消耗,實現最大的影響,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節約資源,去謀求整體性的,戰略性的成功。
當它的影響實現時,暴露時,它的過程已結束,它的任務已完成,功成而身退,夷然不懼。
它的形體,小而微,它的傳播,快而亂,倏忽來去,不留痕跡。
微博軍團,如影子劍,如特攻隊,發如水銀瀉地,收似湖斂青光,先立不敗而後求勝,雖力小勢微,久必建功。滴水穿石,誠可畏也。
美分五毛
我第三兵團一分為二,自成陰陽,號美分五毛。兩者看似分歧巨大,水火不容,實則在戰略高度上是統一的。
他們不甘寂寞,充滿熱忱的投入到為家國命運的論爭當中,在極其簡陋的文字條件下,創造性的分化為兩大集團,相互攻訐,既掩人耳目,亦互為操練。
他們僅僅只有發布簡短文字評論的權力,而且一個人只有渺小的一條,甚至還受到諸多制約,但在這種條件下,他們依然玩出了大型網絡遊戲的感覺,而且是數萬,乃至十萬數量的陣營級別,旗幟鮮明,語言淩厲,如潮漲潮落般,其娛樂性,深刻性都遠超一般的大型網遊,間簡單單,意義非凡。無怪乎有如此多的人前撲後繼的加入這兩大陣營,投入到這遊戲當中,抒發情懷,一吐快意。
他們在最狹小的空間中即可展開肉搏,僅僅一個名號,一句話語的代表便是漫溢激情的鮮活生命。他們又不局限於一個論壇,一個網站,以眾多的人員,浩浩蕩蕩,橫行無忌,到處的擺上擂台,上演爭鬥,引的眾人圍觀,感嘆,他們既廣交朋友,也廣惹是非,以兩大極端的傾向囊括所有,來者不拒,最大限度的發展群眾,擴張勢力,哪怕是加入對方的陣營。因為人多熱鬧,人多勢眾,在人多的情況下,遊戲才越來越有意思,在人多的情況下,論爭才越來越廣闊,深刻。人。是他們發展的動力和不竭的源泉。
他們還有激越,還有熱情,還有夢想,還有希望,哪怕僅僅是用語言的力量,他們也看到改變世界的可能。他們看似渺小,但卻展現了力量,他們活著,並展現著自己的存在,與世界同行。
他們陰陽割劃,如開天地,盡情的釋放和揮灑,將時間演繹成簡單的二元空間,單純而分明,他們像吵鬧的孩童,拌嘴的姐妹,天真而活潑。他們是年輕的,向上的,奮發的,朝氣蓬勃,有著身為主人的擔當和覺悟。
他們是祖國的花朵,燦爛的開放了,他們是社會的接班人,成長起來了。
他們在喧鬧,在抗爭,在指揮,在批判。
他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準備犧牲對方,無論如何,他們都將保存至少一半的實力,他們相互掩護,互相支持,倏忽來去,遊移不定,通過自身內部的分野,制造了攻擊的距離和對象,在不斷的攻擊和防禦中,鍛煉了隊伍,明確了思想,制造了影響,教育了觀眾。
他們不講道理,因為他們沒有那麽多的字數,沒有那麽多的版面,沒有那麽多的時間,沒有那麽多的工夫。
他們不講道理,因為道理多麽的明顯。
他們不講道理,因為他們已經超越了道理。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他們已經不願作秀才,要作兵。
所以他們去爭,去鬥,去戰,去罵。
戰意沸騰,殺氣沖天。
實乃我兵團之翹楚,精銳。
壯哉,美分!壯哉,五毛!
擼族
我第四兵團號稱擼族,看似不登大雅,實則處處都是。
他們赤條條來不穿鞋,光棍棍無牽掛,看似零星散落,毫無鬥志,看似萎靡墮落,一蹶不振,然而,他們沒有放棄,他們苦中作樂,濁海揚波,發出自己的聲音。
他們是低俗的,卻要站上最前沿,讓所有人看到。他們沒有企求,沒有怨恨,只是調侃,嘲弄,將防線退守到自己身上,也要謀的操作的空間。
他們可以被遺忘,被拋棄,卻不能容忍自己的遺忘,自己的拋棄,他們發出聲音,制造屬於自己的音符和調子,如此的簡單,如此的枯燥,卻不容被忽視。
曾經,人們認為他們應該羞於啟齒,躲在陰暗的角落,但是他們站了出來,勇敢的公之於眾,他們宣告,他們沒有錯,直到人們看的麻木,見慣不驚。
他們宣之文字,完成了自我救贖,從自卑,自憐中走出,從膽怯,惶恐中走出,昂首挺立,成為時代的標簽和特征。
他們已經刻下了烙印,留下了痕跡,形成了文化。
他們不提要求,不談條件,卻要留下群體的記憶,成為不可磨滅的橫幅和標語。
無法忽視,引人深思!
他們不向他人索取,只是對自己下手,誰還能要求什麽?沒有暴力,沒有抗爭,只有一絲淡淡的哀意。這是真正的哀兵,暴露自己的柔弱,展示世界的殘忍。
不問對錯,不求勝負,淡然而去已攻心。
批閱者
中華歷代,皇者為尊,鑄就俯看天下,心系蒼生的精神氣度,潛伏在文化基因中。
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是的,他們成長了起來,也許職位低下,身份卑微,卻沒有忘記這句話,不敢忘,不想忘。
於是,他們成為了批閱者。
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用谷歌。
他們在極其狹小的空間和操作中,顯露出帝王氣象,指點江山,調教天下。
各大網站,如文武大臣,肅立當朝,等我垂詢;無數圖片,似後宮佳麗,隨聽調遣,等我臨幸。
執盤落指,揮毫已就,懶落名號單留印,不需細查只轉發。剎時巡查已畢,視天下起落,萬千生死,只在談笑間。
萬乘之尊,九鼎之重,何事可動我心哉?
著令XX網站,限期整改。
轉XX局商議處理。
轉XX部門。
轉XX人,直接辦理。
擾我心煩,斬!
欺君之罪,斬!
如是。。。
批閱者,不究細節,不斷是非,不動不移不可欺。
做主天下,視國事如家事,呼喝朝臣,如臂使指。
他們心淡如雲,上行在天,無視世俗的規則和等級,直接承認自己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不斷的發布政令,涵養氣度,指揮若定,調度如意。
他們在最高等級上創造出至高等級,無須認可,不必證明,赤裸裸的俯視,驅使。
如光徹照,如雨傾落,醍醐灌頂,當頭棒喝。
他們沒有逆轉大勢,卻已將大勢寫入人心。
登網臨朝誰雷音,潑墨成經我無字。
圍觀者
我第六兵團乃低調的王者,圍觀眾。
現今在網上活躍的,有千萬級別,甚至上億的人,但真正出手,留下痕跡的人,往往不過數萬,數十萬。
剩下的,都是圍觀者,他們的數量何其龐大。
他們一言不發,默默觀看,似乎只是無關的過客,他們懶得留下一句評論,或者一個簽名,他們似乎在懷疑這樣做的意義和作用,他們觀望,徘徊,似漠不關心,似超然物外。
他們將思想,深深的隱藏,看不到痕跡,捉不住頭緒,他們不付出,因此也不會失去。
他們通過極少的消耗達到超常的穩固,成為真正堅實的根基,可靠的舞台。
他們沒有出手,卻形成了威懾,達成了制衡,他們是真正的主力,決定性的王牌,正因為他們的存在,其他兵團才不會成為核心獵取的目標。
他們的正面戰場從不展開,避免戰略對決的可能。
他們靜如山,深如淵,默默的觀看其他部屬的遊弋,試探,偵察,拓展,將收集的數據,得到的反饋,默默記下,靜靜思索,引而不發。
先營不敗而後求勝,穩中求進,徐緩圖之。
他們是戰略性的,目光長遠,胸懷大局。
一切的故事,新聞,在他們眼中,都是虛幻,是表象。
他們不會被誘導,被迷惑,他們已經歷練的沈穩,深刻,能夠把握要點,直指核心。
所以他們無話,他們沈默,他們是水平面之下的大陸,是遠超航母的終極作戰平台。
他們從不吸引目光,好象並不存在,他們默默守護,似乎甘當輔佐。
他們的戰力無需發掘,因為他們已經在那里,作用已經體現。
他們提供了超越網絡的戰略縱深,潛藏著輿論之外的戰鬥準備,使得這兩個戰場上,無人敢輕舉妄動。
百力用其一,若即若離,似圍非圍。
以上六大兵團:穿越眾,微博眾,美分五毛,擼族,批閱者,以及圍觀者,構成我第一集團軍。
我第二集團軍同樣強大,並且也分為六個兵團。
第一兵團:年輕一代
年輕一代,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覆蓋的範圍不知道有多麽寬廣,他們人員眾多,朝氣蓬勃,努力的向上生長,但是他們面對的天空如此低矮。在家里,宗族親戚,比他們大,在學校,父母師長,比他們大,在社會在官場,論資排輩處處讓他們仰視。
成長,需要空間,因此他們膨脹,擴張,聲勢浩大的發動了潮水般的攻勢,長江後浪推前浪,後生可畏,誠非虛言。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他們索要的空間,謀奪的利益,何其巨大,不得不抗爭,搏鬥。
如果商場如戰場,那麽人生呢?
他們沒有尖利的牙齒,鋒銳的武器,但他們仍然用身軀,用勞作譜寫了恢弘壯闊的戰爭場景。
他們的核心競爭和博弈,圍繞錢而展開。
錢,是一種價值標準,是過往勞動的記錄,是所有人共同的契約。
錢,先他們而存在。
因此,當這種契約要在他們身上進行兌換,他們懷疑,反對,憤怒,質疑,他們有理由懷疑,在他們參與之前簽定的契約關系。他們通過談判,抗爭,得到比上輩更高的收入,通過辛勤的勞作,汲取過往積累的財富,要掙脫這契約的枷鎖,成為掌握自己的主人。
過往一天勞動得到的錢財,想要換取今天一天的勞動,已經不可能了,因為他們不承認,不答應。
因為在他們眼中,社會在進步,在上升,新的優於舊的,那過去的理所當然的貶值,淘汰。
所以他們重新設定參數和比例,加速接班和掌權的進程。
他們有時間,有熱情,不斷的沖擊和前進,改寫和銷毀這契約。
他們有必勝的意志和決心,他們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曾經的萬元戶在他們眼中不值一提,上一輩的榮耀,調落而黯淡。
但是他們的進攻,也引起了警惕,遭到了反擊,過去的人們被壓縮到房間之內時,最激烈,最耀眼的城市巷戰展開了。
第二兵團終於展開了絕地反擊。
第二兵團:老一輩
他們是老一輩人,他們積累了錢財,想同後輩簽定可兌換的契約,他們以為已經預先購買了未來。
他們被否定了,被鄙視了。
這張舊船票還能否登上你們的新船?
千古一問,誰能答?
他們心中,也有著是否作廢的忐忑和疑問。
他們終於感覺到危機了,架起了防禦,展開了反擊。
他們尋找鈔票之外的勞動積澱,展開絕地反擊,要收覆失地,重新榮光。
他們要重新簽釘契約,鎖定價值。
他們至少要得到20年,20年的青春協議。
等到20年後,大家走到同一個陣營,相逢一笑泯恩仇。
他們再度挺起了腰身,分享了榮耀。
他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即便沒有參加戰役的部分,也通過價值的對比和參照,重拾了信念和精神。
因此,他們通過輿論也要參戰,且歌且舞,且鼓且呼。
他們通過戰略制衡守住了防線,且戰且退,一步步的將權限交換出去,簽定穩固的契約。
他們終究是要退的,因為他們還要依賴契約,兌換契約,所以他們只能以戰求和。
因此,他們並沒有展現最強力量,最強手段。
他們是悲壯的,也是有力的。
在各兵團中實力穩居第一。
他們也是老謀深算的,迅速做出戰略部署,一方面通過錢財的驕兵,將年輕一代牽引到無數勞作上去,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實體物質的控制權,實施堅定的戰士卡位,放虛而用實,將年輕一代穩操算中。
在這種全局性的價值契約戰略大調整中,無數的人失散,掉隊,從兵團中減員,他們變的更加精銳,和強大,需要我後續兵團予以牽制,分化,免成尾大不掉之勢。
第三兵團:新生代
他們是新生代,還沒有參與戰役的資格和力量,他們柔弱,嬌小,弱無外交。
他們聲援年輕一代,因為他們即將進入,他們依賴老一輩,因為他們還未擺脫。
他們是雙料間諜,在夾縫中求生存。
戰役的影響已經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烙印,他們提前接受了社會的教育,戰爭的洗禮。
他們觀望,成長,逃避,不忍,卻終要進入其中。
他們還玩不起錢和房子,處於新時代的戰略迷茫期。
他們在尋找,在思考,拿起什麽樣的武器,才能參與其中,重開天地。
第四兵團:剩人
他們剩下了。
他們不可以嗎?他們只是不願意罷了。
他們望見了未來,想到了後代,不忍傷害。
何必出來,誰人愛?
不可被購買,不容被出售,他們,不是價值可以衡量。
堅決的否定,無聲的抗議。
難道有餌就咬鉤?
不可以。不交換,不討價還價。
他們掩護了投胎者,制造了斷代史,截斷了輸入工廠,社會的人流,他們抹去了起跑線,要從源頭解決問題。
他們抵擋了誘惑,做出了犧牲。
他們沒有去交易,卻將自身的價值推向了極點,他們不屑於討價還價,卻將討價還價的基點拉回到出生線外,他們的孩子沒有出生,卻永遠活在心中的天堂。
截斷巫山雲雨,他們做到了。
非兵能善戰,只因堅守;
無價豈從商,謝絕浪投。
第五兵團:嬰兒
他們是無辜,無知的來客,參與者,代表著未來和希望,最虛弱,又最有生命力。
完美的降臨,宣告世界的原罪,刺痛人心中的柔弱。
像清澈的泉流沖入污濁的江水,引人感嘆,扼腕。
他們是來自神的教誨和拯救,喚起來自心的溫柔和呵護。
他們是來到地獄的天使,光芒閃爍,飛蛾撲火。
他們弱到必敗的程度,卻來了。
他們看不到逆轉的希望,也來了。
來了就夠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他們是止戰的音符,告訴人們脆弱承擔不起。
他們是生命的預演,照見前程無數關卡林立。
他們走出了第一步,卻帶給人長征的艱辛和遐想。
他們走出了第一步,引人長久的回味和思索。
他們看到的是全程,全局。
他們站立的是起點,是源頭。
他們是合格的統帥,要求全盤的謀劃和設計,長程的計劃和考慮。
他們是天命的督察,逐級體驗,微服終生。
他們是未來的審判,威懾所有,無人能逃。
第六兵團:老死者
他們走完了一生,品味了一生,積累了一生,終於離去了。
將一切的一切,化為一個簡單的死亡信號,反饋給這個世界。
臨門一腳,絕殺一擊。
像絕世的刺客,爆發出生機和力量,施展最終極的招法。
這是合於天道的一擊,無人可以躲避。
他們離去的年齡,構成一幅死亡羅盤,進行著預告和昭示,大致的位置,類似的時間,在人心中寫下死亡的預言。
這預言如此的真實和迫切,左右你所有的決斷和安排,提前的預演在心中顯現,抹不去,擦不掉。
當你到了那年齡,接近那預言,你已經有了準備,周圍的人已經有了準備,法由心造,當心理和現實的準備都已完成,死亡就像一個設定好的旋渦和巢穴,吸引著你前進,不去也被推去。
這就是死亡大預言術的威力,無數的先例,為你劃定疆域,作出榜樣,讓你不由自主的作出提前安排。
他們死了,間簡單單,沒有言語,只留下單調的數字,作為一生的總結,這總結又是為所有人而作。
沒有針對,卻不得不面對。
他們柔弱的去了,卻發出最強的聲音,像宿命的咒語,攜帶一生的恩怨悲歡。
最強軍團,舍命一擊。
像標槍,子彈,投射到你未來生命的終點。
消磨你走到那一刻的心理和意志。
致敬!向他們不可抵擋的人生攻勢。
在他們的預言籠罩中,我們前行,體味他們一生的感悟。
積蓄傷勢,積累衰弱,經營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那舍命一擊。
老死者,不敗的死亡軍團!
年輕一代,老一輩,新生代,剩人,嬰兒,老死者,構成我第二集團軍,整編一生,戰力無敵。
且看我第三集團軍。
第一兵團:消費者
消費者手持現金,金卡,掌握了主動權和選擇權,博得上帝名號加身的榮耀。
他們目光所至,生出產業,城市,如君臨後宮,予取予奪。
他們是機動靈活的。
他們的戰略目標是付出最少的代價得到最多。
因此他們遊移不定,貨比三家,將選擇和放棄糅合在一起,忐忑人心。
為了維持他們高貴的地位,他們必須讓商家保持適度的饑餓感,而他們又要滿足自己,因此必須有超過需求的商家存在,這是他們的駕馭之術。
因此最終的效果是商業過剩。
商業過剩就導致競爭激烈,絕大部分都是勉力維持,這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對於這種長期的,隱性的,宏觀的戰略效應,商家處於被動應戰的地位,合縱破連橫,古已有之,而且他們有商鋪,有家當,調度不靈,因此也就天然的處於下風。
簡單的說,消費者可以進行波段操作,而商家相對的長線,為了應對這種困境,他們開發了賺快錢,做獨門生意,或者局部搞壟斷的方式,但這些都是術的層面,不足為道。
而作為商業的整體,他們雖然被逼入到微利甚至讓利的境地,但他們的實力毋庸置疑,他們的戰略攻勢也從未停止過。
第二兵團:從商者
他們的戰略攻勢是柔性的,但是能量巨大,同樣能席卷一切。
作為從商者,面對消費者進行種種應對,這都是戰術上的交鋒,真正在戰略對決方面,他們走的是文化路線。
即便鋪天蓋地的廣告,看起來也都是一個個的個體行為。
他們的最高戰略是分化,並且潛移默化,長程控制。
什麽情況是最有利於商業的呢?
那就是分化,無所不在的分化。
只要是在商業的氛圍中,它總會有分化的傾向,滲透到文化和行動中。
分而治之,不但分裂了消費者的聯盟,而且大幅的增加了消費者的單體數量,拓展出新的消費市場,成為商業群體增長的生存空間。
因為這種原因,商業在文化本性上傾向於誘導和制造分化,這也是最高層面的綜合戰略。
而產生分化的果實,對幾乎所有商家都是有利的,因此,它們積極的參與到這種宏觀進程之中,雖然有些人只是盲目的,甚至本能的跟隨這種大勢,但也改變不了他們主動參與的事實。
這種滲透在文化中的攻勢,看不見,摸不著,甚至需要多重推演才能發現其攻擊的落腳點。
其分化對象上至國家,下至家庭,個人,幾乎無所不包,只要能成為消費對象的,都在其中。
顯然,國家的分化會造成多個政治系統,而家庭的分化將造就多個獨立生活的人,他們各需要一套生活系統,而對個人的分化,上至精神,下至身體,都要分裂,細化,直到一種元素,一種物質都單一的可以拆開來賣。
可以說,這種趨勢是極為明顯的,各個層面都被精細的文化思想所切割,人們想要聚合在一起,必須對抗極大的心理壓力和思維慣性,文化使然。
而這種文化的幕後推手就是商業本身拓展成長空間的欲望。
那麽最終要形成的圖景是什麽樣的呢?
就是所有人都成為獨立的消費終端,建立獨立的小型王國,接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商業滴灌。
他們結成家庭和團體降低消耗的欲望將被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乃至他們業已形成的思維和生活習慣無情的打擊。
因此,盡管人們看到商業的個體,追求集約化和低成本,但商業的整體,卻要求消費者離散化和高消費。這就是戰術和戰略層面的不同。
在這種趨勢面前,大的集團因為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資源和準備,還能勉力維持,而小的結構則基本難於幸免,名存實亡,分崩離析的不在少數,更多的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家庭,企業,風雨飄搖,想要抵擋這種影響,但是太過弱小。
而相互之間,攀比,拆台,也早斷絕了聯合的基礎,可以說孤掌難鳴。
但是,他們仍然是有實力的,還沒有走到窮途末路,他們的戰略追求也從未停止過。
第三兵團:家庭
家庭和國家具有相互依存的特點,而且頗多相似,尋常有借勢之舉。而且家庭傳承久遠,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積累相當豐厚,足以支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給了他們喘息之機,有時間來做戰略上的調度,以圖扭轉頹勢。
他們經營非商業性的因素,形成家庭內部的小氣候,強調感情和付出,淡化交換和獲取回報的目的性。
他們進行的是規模宏大的塔台防禦戰。
接受社會教育較少,具有較高塑造空間的後輩是他們的重點防守對象。
一方面,他們加大投入力度,進行前期綁定。
另一方面,他們對這種投入進行了意識強化,比如有一段時間號稱養的是小皇帝,小公主,這種自我表功的低端戰術很快就被棄之不用。
但是他們個體的勢力不足以扭轉大勢,他們轉而采用更現實的策略和方式。
通過各方面的綜合優勢,進行對後代一生宏觀進程的指導和限定,促使其建立家庭,進入己方陣營,促使其生兒育女,帶來全方位的角色綁定,貼身盯防。
道德說教的工具雖然已經生繡,但社會責任和法制觀念取而代之,足以在思想意識領域發揮作用。
雖然在這條必經之路上,他們遭遇了各方的聯手阻擊甚至埋伏,有可能提前付出代價,背負債務,但總算蹣跚起行,家庭結構得以傳承不息,其戰略目標也就基本達到。
可以說,在婚姻之前制造門檻,完全是一種戰略行為,而且是由整個群體和時代操刀而為。
在最柔弱,最迫切,最渴望,最幻想的時刻,一舉收服。攻於一時,利於一代,雖傾家舉債而欲為之。
他們孕育出下一個兵團,進入類似的循環。
第四兵團:學生
學生的時期不短,十年甚至更多,是人生的重要階段,而且他們人數也較多,覆蓋了絕大多數的家庭,並且分布均衡,遍地都是。
看起來高考氣勢宏大,其實只不過是戰役級別,根本沒有達到戰略的高度。
作為學生,肩負著希望,承擔著未來,但他們內心中往往預先代入其他兵團的角色,並會在較短的年限內轉移過去,因此,他們作為本兵團的一員,戰略意識並不明確,他們的個體意識和自我意識還沒有健全起來,因此也缺乏對戰略高度的清晰把握。
但是他們高速成長和肩負未來的特點,必然吸引其他兵團的注意,進行戰略性的布局和圍剿。
所以經過長期的演化,他們沒有話語權,沒有主導權,被壓縮在狹小的區域中,甚至被隱形負債提前鎖定了未來。
他們的確是弱小的,處於被全面壓制的態勢,沒有進行戰略性對抗的能力和本錢。
即便如此,他們還被誘導到自認為占了天大的便宜,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天之驕子。
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支,根本不是單純的獲得。
他們最大的戰略失敗,就是被整體的輿論定義為消費者。
其實他們的消費是極其有限的,都是基本的生活所需,大部分都沒有涉足消費場所的能力。
那麽為什麽他們被定義為消費者被我提到戰略性的高度來考慮呢?
因為這一觀念設定,通過反向推導,就會得到他們進行負債的結論。
從心理上和現實上成為負債者,那麽根本不需要被壓制,自己都要低頭。
這種壓制是全方位的,輻射各個層面,做任何事都會建立在這一論斷基礎之上,成為初始的參照。
為了將該兵團拉出戰略困境,必須扭轉思想認識,堅定的反擊這一論調。
他們真的是消費者嗎?
前面說了,他們消費很少,都是基本的生存消耗,主要花費是圍繞學習展開的。
那麽學習是一種消費嗎?
因為學習花了錢就是消費?那生產還有成本呢!
可以說,學習,是一種勞動。
這句話就是你們應該緊握手中的戰略性武器。
學習是一種勞動。
而且這種勞動是為家庭和社會的未來付出的。
作為學生,明確這種認識,建立這種觀念,就真正的站到了戰略的層面,長久下去,就能扭轉劣勢,爭取主動。
基於這種認識,同樣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推論,在心理和現實中起到統帥全局,奠定基礎的作用。
因為你是勞動者,你付出了勞動,那麽你享有一定的權力,進行一定的消費,就是天經地義,而且你不用再以負債者的面目出現,可以一掃陰暗心理,坦蕩,自豪的面對整個世界。
而且,站在勞動者的身份你才發現,你們消費的真是太少了,你們的活動場地和空間少的可憐,根本和人數不成正比。確立勞動者的身份,你就能得到全面的自我覺醒。
那麽,為什麽人們對你們付出的勞動避而不談呢?因為勞動者就和他們平等了,會要求話語權,支配權,要求獲得報酬和加班費,而這,都是他們不願付出的。
而強調你們是消費者,他們相應的就成為了施舍者,借貸者,占盡心理優勢,可以指導和掌控未來。
‘學習是為自己的未來。’這種論調千萬不要相信,尤其是出自家人和師長之口。
起步之初,立意之根,就這樣的狹隘,且建立在私心的基礎之上,那麽你面對他人,面對世界,天然的就會膽怯心虛,因為在這種設定中,你是要去謀奪利益的人,天然的就會與世界產生戰略層面的沖突。
我們必須明確學習這種勞動是為社會的未來付出的。
這樣起步立於公心,心胸視野就會開闊,面對他人,面對社會就會坦坦蕩蕩。
可以說,一個為自己的說法,率先就把你從心理和精神上同整個世界隔離了,立意在自身的小小一塊地方,心理上就處在戰略的孤地,被包圍捆縛而不自知,由此可能帶來一生的沈淪和壓抑。
不但如此,確認進行學習的勞動是為社會未來付出這樣的觀念,將直接逆轉你的輿論環境和心理前置條件,你可以理直氣壯的參與公共事務,出入公共場合,甚至關心國家大事。
如果不堅定這種認識,導引輿論,那麽就會被輿論包圍,壓制,因為你單純為自己,根本拿不出手,無力反駁別人,做不到理直氣壯,在輿論和心理的雙重弱勢下,早早的就被瓜分殆盡。
當然,確定這種戰略,並不能一朝建功,但在長久,宏觀的層面上,足以起到作用。
而這種戰略,也同樣會受到反制,這就需要我們樹立戰略意識,見招拆招。前提是,堅定的守護這一核心戰略目標,直到形成一種共有的認識。
所有人都從學生兵團走出,他們有情感,有回憶,也有來源於過去的壓抑和問題,為了解決他們的戰略困境,也都需要返躬自省,回到源頭。因此,在戰略協同的層面,他們應對學生的戰略崛起和參與予以放行,讓路,甚至結成統一戰線。
因此,我們的任務雖然艱巨,但也充滿希望。
只是一句話而已。
學習是一種勞動,為了社會未來的付出。
學習的價值從起點就得到認可和尊重。
在核心戰略之下,潛在的存在無數的衍生推論,將全面的提升學生的士氣,改變精神面貌,將他們從戰略困境中解放出來。
由此形成的正面反饋,將逐級擴散,從家庭,到商業,到消費者,整個世界都會為之一變。
所有兵團,將在這一事件中得到高層戰略協同的體驗,並逐步改善他們所處的戰略困境,輻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內外合一,公私合一,人我合一。
在心意和精神上走到戰略對決的終極,協同所有兵團,三軍肅容,以一破萬,是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天下兵馬大元帥,獨占一個兵團的名額,身先士卒,走在戰略對抗的最前沿,最顛峰。不戰而戰,戰至無戰,戰已非戰。
他手無寸鐵,兵馬無數。
他至弱而至強,至柔而至剛。
弱不敵一人,強可禦天下。
他是陣眼,是樞紐。
是刻刀,是畫筆,是熔爐,塑形造體,勾畫生命,起於虛無,發於未察,兵臨城下無人覺。
等人人達到此一境界,人人都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外化身,成就為最終的兵團,最強的兵團,萬眾一體,天下無敵。
功成破碎,合道兵解。
是為真正的天下兵馬大元帥。
【全書完】
《機器人大時代之亞當歸來》
導讀:作者從一個視頻感受到了機器人發展大時代的來臨,並為之進行了幻想,將機器人最完美結合的作品稱之為亞當,好像上帝造人場景的重現,人類制造完美的機器人,究竟要經過哪些過程,曲折,形成什麽樣的社會圖景,最終會是什麽樣的結果,人和機器人的關系如何,會不會發生戰爭?敬請閱讀下面的文字。
序章 亞當歸來
小時候很喜歡看動畫片,其中有兩部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是來自美國的汽車人大戰霸天虎,再就是來自日本的聖鬥士。
現在想來,這似乎代表了未來機器人發展的兩大方向,一是比較純粹的機械個體,一是以人為主的機械增強,前者脫離了人的因素,能夠完美的發揮機械的優勢,雖然看起來簡單粗獷一些,但是能力強大,可以進行覆雜的變形組合,身軀替換,而後者因為與人結合,處於輔助的位置,則顯得舒適精良,雖然承接了人的弱點,但也由此獲得了高等智慧的內核,靈活而機敏。
時至今日,二十年的時間過去,電腦,手機,人工智能等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理當出現更好的作品,遺憾的是卻沒有看到,我想這並不是因為退步了,而是當年的人們都走進了現實,帶著他們的夢想和理念,進入了新的征程。
在現實中,我看到了他們的身影,帶著穿越夢想的力量,從虛擬的動畫空間中走出,幻化出千形萬象,奔赴各行各業。
第一個方向,我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的無人機,它的確不是以人的形態出現的,因此非常的隱蔽,但它又的的確確可以稱之為機器人,因為外表形狀並不是判斷機器人的基礎,關鍵是智能。因為它封裝在一個飛機的概念里,所以我們無法確定它具有多麽的智能,本能的認為這是飛機的一種延續,而不是認為機器人來了,避免了這種心理和概念上的沖擊。而實則,這就是高度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已經得到了批量化的戰場應用,雖然它目前只是擔負了低空偵查的任務,顯得那麽低調溫良,但是,一定要等它投入戰鬥,顯示崢嶸的時候,我們才驚呼機器人時代來臨了嗎? 我認為,無人機的出現,是機器人史上里程碑似的事件,也許在未來,人們進行反思時,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第二個方向,機器作為人的輔助的方向,人與機械合為一體並通過操縱機械得到超越人的力量和能力,這個方向實際上早就有所發展了,早期的自行車,汽車,都可以歸入此類,還有戰場上的坦克,飛機等等。通常意義上我們並不認為這些是機器人,而僅僅覺得它們是一種工具,並且非常明顯的處於人的支配之下,正是這種狀況造就了它們暗渡程倉的可能,它們實際上都處於不斷的向著智能化的方向進化,不斷的接近機器人的概念而不被人察覺,當我們認真的審視其中之一,並與早期的概念印象相比較的時候,才發現,哦,原來已經如此的先進,如此的不同了。比如我們找一個現實的例子吧,比如說挖掘機,你可能已經笑了,因為挖掘機沒有人的時候完全就是一鐵疙瘩,跟想象中的機器人概念相去甚遠,但是我們假想一下,如果一台挖掘機出現在古代,那是什麽概念?完全就是攻城利器,戰爭機器啊,實際上它已經很先進了,只不過在人的襯托之下,沒有顯現出智慧的光芒,我們只要坦率的對比一下就知道,它完全可以稱之為黃金聖衣的生活版,給它改裝一下防彈玻璃,增強一下動力系統,立刻就能成為戰力驚人的未來戰士。
從各方面匯集的信息來看,組成機器人的各種技術要素已經完全的成熟了,只是它一直沒有明確的以人的面目出現,而是零散的,潛伏在生活和戰場中,等待著莊嚴宣告機器人時代來臨的最佳時機。
那麽,是什麽因素促使它遲遲沒能邁出這一步呢?我們知道,改變外觀是相對容易的事,要賦予機器人類人的外表並不難,這絕對不是什麽制約因素,而功能上,各種先進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技術,也都足以勝任,這些在各行各業的實用領域都有體現,要制造一個完美的機器人,可以說現在已經處於一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關口。
這東風其實只是一個理由,為什麽要這樣作呢?這樣作出來有什麽好處呢?
比如我們前面舉得例子,無人機,挖掘機這樣的,都有現實的功用,因此就很容易理解它的出現,因為人們有現實的需要。而一個真正的類人機器人,制造出來,有什麽用?值不值得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就是人們考慮的問題,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
當有這麽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當有這麽多的廉價勞動力,當人的生存空間已經如此狹小,我們真的需要,真的歡迎機器人的出現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我們看到機器人的技術雖然已經成熟,但是它只能在戰場上,在重體力勞動,在重覆性勞動中出現,在人所不願涉足的領域展露頭角,掙紮求存。但是即便如此,它們也在不斷的進化發展中,並終將沖破枷鎖,來到人間。
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智能,代表未來科技終端的類人機器人一定會來到,對於它們當中的第一位的出現,我稱之為亞當歸來,他將是劃時代的文明轉折點。
而現在,正是它的孕育期,它一定要在母體中呆夠足夠的天數,才會完美的登場降臨。
在此之前,他則要面臨戰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能不能在炮火中生存,能不能對抗人的崗位競爭,能不能有效的融入生活,得到共贏,這都是他要考慮的問題,交不出完美的答卷,他就永不會出現。
對於以戰鬥為目標的機器人,如果沒有頑強的戰場生存能力,那麽提前的出現,只會意味著暴露和被消滅,對於以工作為目標的機器人,如果不能優勢的壓倒人的競爭,那麽提前的出現,必然是將面對浪費和淘汰。
因此,低調和潛伏是人們目前共有的選擇,機器人並不是技術允許就會出現,而是一定要積累到一定的穩固的優勢才會出現,所以必然是不出則已,一出驚人。
這就是我為什麽稱其為亞當,只要它一出現,就必然帶來全面的,世界性的急劇變革,甚至是戰爭,新生和毀滅相伴而行,宛如人類整體的涅槃。
第一章 一個思想實驗
我不準備使用繁瑣的技術資料和專業名詞,而以一個比較輕松的思想實驗做為開端。
這個思想實驗是出於我個人的想象,勉強也算是一種發明創造吧,大家姑妄聽之。
首先,我們以常見的手機作為實驗原料,因為完全是想象,大家也不用真的花錢去購買,只要想象就可以了。
好吧,現在我們有兩個手機,我們知道,手機之間是可以通信,打電話的,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操縱其中的一個調動另一個,這其實就是遠程的指揮控制了,比如你打一個電話,讓千里之外的另一個電話發生震動,本質上就是啟動了一個遠程開關,或者按鈕。而由於這個手機的震動,也就可以引發一系列的事件,雖然通常的情況也就是有一個人來接電話,但只要我們刻意的設計一下,就不難實現其他效果,比如讓炸彈爆炸,比如開關電器,比如推倒一排多米諾,等等等等,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和想象力,就能制造出非凡的效果,成就一次遠程的蝴蝶效應。可見一個簡單的功能背後隱藏著多麽豐富的可能。
現在,讓我們用透明膠布把兩部手機背靠背的綁定在一起,同樣的,我們用其中的一部給另一部撥打電話,讓它震動,這個時候,兩部手機因為捆綁的原因,就一起開始震動了。那麽注意了,我們換一種描述方式,說新出現了一種物體,你碰一下它,它就會發生震動。怎麽樣,在這種描述中,你是否感覺到了一絲生命的味道?有點像含羞草?呵呵,雖然只是極其簡單的功能,但它展示了人和機械在運動學上的交互,這就具有非常豐富的衍生意義了,試想一下,當我們碰它的時候,發生的不是震動,而是某種位移,那麽,是不是可以說它在對攻擊進行躲避呢?繼續考慮更覆雜的情況,哦,這其實就是一個機器人。
現代的手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智能,它缺乏的只是一些運動天賦,而震動的存在向我們顯示,它具備這方面的潛力,可以預見的是,它在未來必然會向這個方向發展,得到機械驅動的配備。比如安裝輪子,螺旋槳,或者機械手臂等等,它可以在空中引路,跟我們交談,或者玩捉迷藏,或者空中射擊的遊戲,這都是非常現實可行的。
繼續我們的思想實驗,現在增加難度,把多達上百個的手機背靠背的粘合起來,形成一個球形,同樣可以認為我們得到了一個新物體。它跟手機有什麽不同呢?很明顯的是,它的表面看起來全部是屏幕(我指的是觸摸屏的那種),好,現在我們進行語音輸入(也是很成熟的技術了),我們對著它喊:‘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它很可能會搜索出一幅適合的圖片顯示出來。這是什麽呢?這就是童話故事中的水晶球啊。同樣的,我們可以通過觸摸它,得到震動的反應。
注意了,在這個思想實驗中,液晶屏幕通過組合的方式實現了表面的彎曲,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對屏幕的印象一直是平面的,而彎曲,則帶給我們極大的想象空間。事實上,三星已經展示過可以彎曲屏幕的概念手機了。而在彎曲的同時,我們要記得它不同於廣場大屏幕的特點,它是可以對觸碰做出反應的。也許你已經想到我要說什麽了。對了,是皮膚。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機器人技術中的一個難點,要把形狀各異,塊頭不小的各種傳感器整合到一個面上,並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如果用液晶屏幕來做皮膚呢?
先不說那種直接就可以彎曲的技術,畢竟還沒有走出市場,我們就拿平面的液晶屏幕來說吧,用足夠多的小塊平面,是完全可以構造出需要的曲面的,事實上在電腦上進行三維曲面的繪制,就是用各種平面進行拼接得到的。如果你還記得汽車人的動畫,應該對它的手指有所印象吧,就是幾個棱柱體的連接,其表面,就是一系列平面的結合。
我們常用的竹制品中,也有一種用竹片組合得到的坐墊,雖然是平面的組合,但是彎曲如意,如果綁在身上,也可以算是一件衣服吧。
當然,我相信固定曲率的液晶曲面是很容易造出來的,畢竟純平面也是加工出來的,並不是自然的形態。
好了,機器人現在得到了液晶皮膚的全面覆蓋,在我們的思想實驗中。首先,變色不是什麽難事了,通過屏幕顯示可以隨時的換裝。再一個,它是能夠對人手作出反應的,比如我們點一個特定的位置,讓它發聲,呵呵,這不是跟笑腰穴一樣嗎?
考慮更覆雜的情況,比如撫摸,擊打,讓它進行相應的動作,這就非常的具有人性化了。
更進一步的,機器人在自主運動的過程中,比如向外伸手,手指屏幕上的按鈕點接觸到墻壁,產生反應,它就等於是知道,遇到障礙了。
另外,我查閱了一下,液晶還可以實現其他的傳感功能,是有可能在未來得到整合的。
因此,我完全不認為機器人皮膚的問題會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現存的技術已經足以得到不錯的結果,更不用說未來有可能在納米層次上的實現了。而曲面液晶覆蓋,作為我的設想,只是提供一種參考,如果真能有所應用,那就值得欣慰了。
第二章 當代機器人
讓我們來談談當代機器人的發展狀況。
事實上,沒人確切的知道這一點,因為有很多隱秘的機構,可能出於戰爭或其他的考慮,在進行獨立的研發。對我們來說,他們就像居住在黑匣子里面,直到打開的那一天才會顯露。
當然,不必沮喪,起碼我們確信一點,他們要比現存的,已經露面的那些,要更先進,更超前,但同時它也還沒有達到非常的完美,可以放心的拿出來展示,運用的地步。
另一方面,研發機器人是相當覆雜的工程,跟整個時代,社會的技術水平息息相關,完全可以認為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市面上的,已經運用或者展示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推斷,對它們有大致的認識,而不至於偏離太多。
一般的工業機器人就不說了,只能簡單機械的重覆設定好的動作,雖然精確,但也異常呆笨,沒有自主的反應。在我看來,一個能夠得到認可的機器人,至少要能夠處理一定的隨機狀況,可以對模糊的多態的信息輸入進行處理,這才會讓人有智能的感覺。
當然,從程序上看來,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很明確的界限,能夠面對多種情況選擇有效應對的機器人,可能就是程序上多儲存了幾條判斷條件,並沒有本質的差異,但從外在表現來說,它帶給我們的感受的確是完全不同的。想象一下一個只能按順序出牌,和一個可以按照規則,打出有效組合的機器人,如果僅僅通過牌面信息的傳遞,我們無法判斷後者是否是一個人,甚至它可以表現的比人更優秀。
另外補充一下,通過程序設計得到的智能,也並不是僅僅進行條件判斷,還可能有計算,篩選,模糊處理等等,當其處理規則足夠完善,精細,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系統,表現出的智慧是可以相當強大的。
我們著重關注的,就是這種類型,可以有智能的生命性質的反應,因此也是在本質上最接近於人的。
在早期的深藍電腦擊敗世界象棋大師的事件,就引起了轟動,給人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因為象棋是公認的講究智慧和策略的遊戲,在交互走棋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面對不同的,覆雜的形勢,作出合理且連貫的判斷,這種能力就已經超越了人們對機器的常規理解。
而實際上,深藍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檢索,用海量的專家棋譜,打敗了對手,當它下某一步棋的時候,它實際上在不斷的翻看查找攻略,這屬於借力打力,也仍然是非常機械重覆的。運用這種策略,在圍棋中就很難施展了,因為太多的可能性讓它根本檢索不過來。
要真正達到與人比肩的程度,必須要能夠達到可以抽象總結出規則規律,並加以創造性運用的地步。在這方面,也有很多的進展,比如機器證明幾何定理,比如對語義規則的分析,一旦機器能夠對本質的高層的規律進行掌握,那麽就可以處理千形萬象的事務,而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資源。
比如拿加法來說,如果單純以檢索的方式給出答案,那麽就要提前儲存所有可能的加數和被加數的組合,所需要的存儲空間是全世界都不具備的,而且如果某一個加法對象的排序靠後,還需要等待極長的時間。而如果懂得運用加法原理,則就可以輕松應對所有的輸入狀況了,相對前者來說,這就是高度的智能。是魚和漁的區別。
應當說,在機器人的前沿,我們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在程序員多如牛毛的今天,智能儲備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使得後來者可以輕松運用已經封裝好的高層規則,直接進行模塊和系統級別的調用,在不斷的組合演變中,促成了機器智能的大發展。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中,我們已經能看到不少經典的案例。
先來說說美國的機器狗,這個是對我思維沖擊最大,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如果你對機器人比較關注,也一定看過相關的視頻了。
首先,它冠名以機器狗,單從名字聽起來,似乎比機器人要低一個檔次,但這絕不是我們小看它的理由,從它的表現來看,其實際能力是遠超同時代的其它機器人的。而且我們知道,越是高層的,抽象的規則,其運用範圍就越廣,可移植性就越強。從它的行為上判斷,應當是有相當多的規則模塊支持的,只要進行合理的移植,就會出現機器豹,機器貓等等,其發達的四肢平衡能力足以完成各種角色扮演。
而且令人驚奇的是,機器狗並不是僅僅作為實驗室產物出現的,它是完全從實用性出發設計的,能夠近乎完美的完成野外運輸任務。它具有超強的地形適應能力,可以行走在雪地,石灘,甚至冰面,可以爬坡,跳躍,非常的流暢從容,就像真實的生物一樣。而我們看到的其他機器人,基本都沒有用肢體行走的能力,或者只能小步挪動,或者只能適應平面的地形,顯得僵硬,死板。
在人類主導的世界中,的確平整了無數的土地,因此對機器人來說,直接使用輪子或者履帶就可以獲得較好的行動能力,我想這是導致肢體運動研究緩慢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仿生性質的肢體移動,包括多肢,四肢,以及人的雙肢,具有極高的工程難度,因為涉及到多級控制的協同,各骨骼,關節之間要想實現完美的控制和協同,需要精確且實時的傳感,計算,反饋,涉及到多種形態的運動方式的綜合,支撐,平移,牽引,旋轉,加速,等等。
而在此基礎之上,再考慮不規則的負重,覆雜隨機的真實地形,以及驟然附加的外力輸入,就更加的難能可貴了。
而機器狗,解決了以上所有的問題,並且我認為它也是一個綜合的,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其價值和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同時期展出的日本機器人,則顯然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相比粗獷實用,不修邊幅的機器狗,我們看到一個通體白色,類似人形的優雅存在。它可以擰蓋子,上螺絲,倒咖啡等等,手上功夫了得,而且還能與人交談,這些演示都給人一種家政服務人員的印象,非常的平和可親。它顯示出機器人努力的適應人類社會生活,準備融入公民角色的發展方向。
整體上,美國機器人給人的感覺是雄渾霸道,開疆擴土;而日本機器人則是靈巧精細,居家守成。 一個外放,一個內斂,交相呼應。這種性格上的特點是和其國家地位,戰略相適應的。
日本地域狹小,又沒有對外戰事,對機器人的行動能力就不怎麽關注,這是很正常的,因此它在這方面落後於美國,是理所當然。另外,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美國的貼身監督,也不敢顯露太多鋒芒,如果它的機器人展現出過多的行動能力,引發人的戰鬥聯想,就很容易受到幹涉了。因此,日本機器人走上這樣的發展道路,既有現實需要,也有不得以的苦衷,如果我們僅僅從外觀形態上判斷,說日本機器人的戰力不如美國機器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前面說過,程序的技術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機器人的外觀非常易於改變,從生活機器人到戰鬥機器人的改造,只有一步之遙,而且在現代戰場上,行動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履帶和輪子獲得,因此,日本機器人反而可能會處於優勢地位。
但是,如果說登陸外星,在那種不毛之地上,我想還是美國機器人更強。
而且,從兩國的宏觀狀態來看,美國的發展方式要更優。
我們知道,先進的技術,沒有規模性的市場運用,就很難獲得發展,機器人工業同樣是如此。
只有走入市場,才有源源不斷的資金輸入,可以步入良性循環,不斷的升級改造,獲得發展。
那麽,美日兩國的機器人市場都在哪里呢?
我們看美國,其無人機也好,機器狗也好,都有很明顯的戰場性質,是為軍事服務的,也就是說它的訂單來源於國防部,來源於對外戰爭,因此它的發展,走的是以戰養戰的道路。
而日本呢?他的機器人的潛在購買群體就是自己的國民,服務生活,充當伴侶。當它的文化產生出這樣的整體傾向時,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承擔這樣的購買義務(雖然看起來是出於個人需要)。從整體上來看,也就是所有的日本國民,為機器人的發展買單。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理解,就能看到一種悲壯的意味,這實際上等同於一種全民調動,國家工程。雖然這種方式獲得了巨大的內在推動力,但如果最終不能擴展到更大的外部市場,那麽這種模式將陷入不可為繼的困境,把握未來的努力就可能成為泡影。
當文明的落差過大,講解道理的努力就顯得不可實現,有可能出現暴力推銷的情形,就像曾經的工業文明一樣。機器人會走上同樣的道路嗎?
我並不期待這種情況的發生,但也許真的無法避免,只能有賴於各位讀者的用心了。
第三章 機器人遊戲
上章提到了戰爭的可能,並不是危言聳聽,高端的機器人,從目前來看,的確不是個人所能消費的產物,這就是它的市場困境。具備相當財力的國家,當然就成為首選客戶。我們類比一下計算機的發展就知道,最初的需求就是戰爭催生的,然後其客戶經歷了國家,企業,個人這麽幾個階段,才逐步的發展普及起來。由大到小,層層推進,非常的符合經濟原則。
你看,在最初誰都買不起的時候,國家買,因為國家要看的遠,幾十年後的事,對它來說,就是一兩步的問題,所以它有買的理由,而且它集合了眾人的錢財,也有買的資本。這實際上就是湊份子,謀發展啊,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就像我們普通人三五個一起聚餐一樣,通過分擔費用,可以進一次大館子。
然後呢,企業出手了,把中型服務器買回去,進一步推動了這種發展。
最後,終於發展到個人可以承受的起了,全民消費,都覺得很先進啊,很方便,離不了了。
但是,如果沒有前面兩步,個人可能是永遠也不會得到這種實惠的,就算皇帝也不行,因為只有發展到最終階段,集合了幾乎所有人的智慧,才能形成今天的局面。
這就是高端集成技術的推廣路線,是已經通過驗證和實踐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和事務發展特點的。
因此,機器人同樣會走這樣的一條道路。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現在的機器人,還處於國家買單的階段,稱之為初級階段毫不為過。
那麽,為了推動它的下一步發展,給它找到宣泄的市場,避免戰爭的出現,我們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企業為什麽需要機器人?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企業的購買,實際上相當於企業用戶的共同購買,是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和收益的。
一個很明顯的方向就是,替代人工,降低成本,這方面的發展還是比較良好的,但是,它往往面對的是進行機械重覆的機器人,智能程度不高,價值不大。
而高智能的機器人,企業還真的不怎麽需要,一是成本過高,不足以和人產生比較優勢,再則,特別高端的技能,比如編程,設計等等,現在的機器人也還不能勝任。
從發展生產的角度來說,企業並沒有特別的理由來選擇高端機器人。
但是如果我們轉換視角,從娛樂的方向來考慮呢?
哇,真是海闊天空。
娛樂和遊戲,真的是很大的市場。據我所知,有些娛樂場所已經購買了機器人,用於跳舞,拉車等等,活躍氣氛。而更普遍的是,你看很多的百貨商店門前,都有那種邊唱邊搖的喜羊羊坐騎,用於招攬顧客。雖然這些例子還是智能化比較低的,但它走向了市場,就會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提高智能化的程度是可以預見的。
還有就是網絡遊戲中的機器人了,當然它是純代碼性質的,比如具有ai的怪物,npc,或者聊天機器人等等。
舉個例子,網絡遊戲夢幻西遊里的夢幻精靈,就是一個聊天機器人,可以同玩家交流,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表現相當不錯。
這都是企業級別的應用。
而在國外,已經有了體感遊戲,玩家已經不用坐在電腦前,可以直接用肢體動作和遊戲機進行交互。這樣的智能遊戲機,其實也可以劃入到機器人一類。
那麽更進一步,還沒有出現的情況,我認為將是這樣的:
不但人運動起來,而且機器人也運動起來,讓網絡遊戲全面的走向現實。
設想這麽一家財力雄厚的遊戲公司,在西部空曠的地方開發了一座城市,完全的用於網絡遊戲,里面有真實的人形機器人和機器動物,充當怪獸。注意了,它們都具有相當的智能,並且可以和人實現身體的交互,比如你擊打到它身體的其中某個部位,被它的皮膚感知,就生成一個擊打判定,然後通過無線網絡的傳播,在服務器上更新你的個人數據,然後傳遞到你本身所持的可視設備上面(手機,手表,或者某種衣服),這樣一來,就和網絡遊戲中一樣了,打怪,升級,換裝備(個人數據的改變),而這些積累的個人數據,又成為你和他人pk時的計算基礎,以及在系統店鋪(城市中的真實店鋪)中進行消費的憑證。
這樣的一款網絡遊戲,應該是比電腦遊戲更具有吸引力的,而且由於設置在現實空間,還可以出現真人npc,現實獎勵等等,而且還可以把智勇大沖關,選秀這類的模式整合進去,帶動一系列的產業和就業。高端玩家一定會樂於體驗的。而且,城市對抗,陣地戰,團體賽等等競技模式也會隨之而來,熱鬧非凡。
當然,僅從技術的角度,這樣的現實網絡遊戲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是它所需要的啟動資金也相當驚人,經我分析,有這麽幾個對象具備開發的資格。一就是國家,或者地方政府,可以動輒調動千億的資金投入,再就是實力雄厚的銀行或者企業,比如中石油之類的,可以抽出這麽多的流動資金,最後一種可能就是實力超群的個人了,達到接近首富的程度。
至於現有的一些網絡公司,則都還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可能投入一次就傾家蕩產了。
因此,這也只能算是一種設想了,當然我認為這種模式是必然會出現的,就看誰先走出第一步了。
而剛才提到的智勇大沖關之類的,其實在概念上就已經是符合這種思路了,遊戲在現實當中,和機械運動交互,獲得分數和獎勵。至於常見的相親節目呢?面對npc答題,觀眾隔空打分,玩家pk,也有這種現實網絡遊戲的傾向。
因此,現實網絡遊戲並不只是一種設想,而是人們正在不斷走向的方向,它在各個方面產生的萌芽,最終將會形成聚合的力量,攻城拔寨,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王國。
而智能機器人,則是其中必然要出現的角色,將會邁出堅實發展的步伐。
第四章 技術盤點
上一章談到了激動人心的未來遊戲模式,其中也說到在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絕對沒有科幻的成分,我們不妨來進行一番盤點,看看是不是能理順其中的鏈條。
類似沖關遊戲中的機械運動地形就不說了,實現比較簡單,也有現實的例子。
我們直接來看最普遍,也是最難點的部分。
就是智能機器人和人的交互。
首先來看npc,一定的移動能力和面部表情,這不用說了,已經有現實的實現。然後是智能的交談,前面提到過,聊天機器人可以很好的對人進行應對,因此這方面也是可以保障的。至於將文字讀出來,現在的語音技術也很成熟了,完全沒有問題。當然,現實中的npc和遊戲中還是不同的,它並不僅僅是服務器數據的顯化,它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因此它也需要和服務器之間有聯系信息的通道。這方面我們的無線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也完全不用擔心。
有了以上這些保障之後,人物和npc之間,就可以流暢的進行交互了。
首先,玩家發起對話,npc進行語音識別,得到信息並進行處理,通過無線傳輸和服務器聯系,給出相應的應答,並使用語音技術讀出,同時,服務器修改玩家的遊戲數據和狀態,並通過無線傳輸,傳遞到玩家所攜帶的數據終端進行顯示或語音提示,這樣整個交互的流程就完成了。可能只是簡單的對話,也可能是領到了任務,獎勵之類的,都會有很好的處理。
還需要點擊npc嗎?不需要了,直接就對話了。還需要自動尋路嗎?當然也不需要了,因為是你自己在玩,而不是遊戲角色了,當然,在手持的遊戲終端上顯示最佳路線還是可以的,絕不會迷路的。
再來看看戰鬥型的npc,也就是俗稱的怪物。
因為有戰鬥級別的交互,涉及到身體判定,因此要相對覆雜一些,但也沒有太大問題。
當玩家發現一只怪物(動物或人體形態的機器人)時,上前攻擊,當然肯定是特殊的武器,比如一把劍,但它的尖端在接觸到怪物身體時可以被識別。這並不是很難的技術,因為主要取決於怪物皮膚上的傳感性能,當它的皮膚上某個點位受壓時,產生相應的位置和武器類型識別數據,通過無線傳輸與服務器進行交互計算,反饋到玩家數據,就構成一個單項的邏輯鏈。
那麽怪物向玩家攻擊呢?基本上是類似的,當然武器不至於產生真實傷害,僅僅起到改變數據的作用。那麽玩家身上怎麽判定受到攻擊呢?這就需要特制的遊戲服了,不會比機器人的技術難度大多少。想象一下擊劍這種運動,就是很好的示範模式。
如果怪物被擊斃,讓它倒地就行了,過一段時間再刷新站起來,或者不再刷新直接退出戰場,都是可以的。而裝備掉落呢?只要在服務器改變數據,並傳輸到你的服務終端就可以了,在下一次pk中,關於你的攻防計算將使用新的數據,其實就和穿了新的裝備一樣。當然,要做的真實一點,就到店里去憑數據換衣服也是可以的。
至於人與人的pk,使用類似的系統也是可以勝任的。為了避免不文明不規則的現象出現,可以采取扣分,斷電,甚至gm幹預等方式。如果某人啟動認輸保護狀態,對方仍然進行攻擊,系統可以判定為惡意並進行處理,總之是可以在可控範圍的。
再說說裝備的獲得吧,比如一輛電動車,設計的是需要輸入密碼可以啟動,那麽你打怪獲得這個密碼,就等於獲得了電動車的駕駛權,這都是易於實現的。
那麽還有什麽技術難點呢?應該說沒有了吧,服務器的處理應該和現有的網絡遊戲區別不大,因為它面對的僅僅是數據而已。客戶端呢?就是你手持的終端設備了,可能是手機狀的,手表狀的,或者直接顯示在你的衣服上,或者是顯示在一個三D的眼鏡中,這都是可能的。
這樣分析下來,可能還真的不需要投入太多錢呢,大頭就是基礎建設和機器人設計了,而機器人有皮膚判定,語言交互,肢體攻防,以及尋路轉移這四個方面的能力就可以了,並不會太過覆雜。
而在第一個這樣的城市出現之後,在技術成熟,運作模式確定的情況下,後來者的門檻就更低了,可能主要就是地錢,何況還有遊戲收入,廣告收入,轉播收入,地產收入等等進項,有能力的公司團體趕快謀劃考察吧。
第五章 止戰之戰
在我看來,網絡遊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在內部消化了戰爭,看起來打打殺殺,生死相搏,其實既沒有產生破壞,還釋放了情緒,消解了怨氣。如果用來公平比試,化解爭端,應該也是不錯的平台。
當然,從現實的角度,網絡遊戲還沒有這麽大的能力,連虛擬的跨國連接都沒有實現,更不用說在國際層面上化解矛盾,消弭戰爭了。
而且,國際戰爭有著深刻的經濟驅動力,已經形成了覆雜而成熟的工業體系,產業鏈條,其規模和質量所產生的慣性基本上是難以阻擋的,人們只要還有所防備,就要保持投入,而只要持續的投入,戰爭機器就會越來越強大,為了證明其存在價值,就必然呼喚戰爭的來到。這是典型的尾大不掉啊,是屬於整個世界的難題。
但是,當網絡遊戲向現實轉變的時候,曙光出現了。
和純虛擬的代碼不同,現實網絡遊戲可以和一切現實要素相聯系,全面的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徹底改變整個世界的運行模式,這個市場太大了,在這樣的一個宏觀變革的過程中,就存在著對舊有軍事工業,戰爭體系進行收編,招安的契機。這樣的一個機會,是應該由全世界的人民共同來把握的,徹底的用正規手段促成戰爭機器的轉型,從良。
因此,現實網絡遊戲的發展,不但有經濟驅動力,還有政治驅動力,道義驅動力。
它的起步看起來緩慢,實則是最開始要消化的問題過多,不得不一步一步,謹小慎微。
我們仍然以電視沖關節目來看,這是少數人參加,多數人圍觀的模式,為什麽出現這種模式呢?一就是說明資源有限,都去玩不現實,二就是說明大家都有玩的意願,只不過在初期由少數人代理了。這其實也是一種聯合消費,當個體的財力無法支持的時候,找到一種集體合作的模式,先運作起來,再尋機發展。事實上很多小區現在都有健身設備,甚至遊泳池了,如果更進一步,可能就是這種形式了,遊戲的因素逐步引入,在大眾意願的推動下,向著現實網絡遊戲靠攏。而且這種模式的受眾幾乎是沒有門檻的,不像電腦網絡遊戲一樣,要求人至少要懂電腦,這就構成了一種入口效應,將廣大的中老年人和欠發達地區拒之門外。因此,電視沖關遊戲,也完全可以看做是網絡遊戲的大眾營銷,意圖超越電腦的限制,極限的擴展用戶群體,這對於彌合由網絡建立起的社會隔閡也是非常有利的。
遊戲本身就存在於現實中,而現在,擁有了網絡的魅力,再次向著現實回歸,這是順理成章的,也將是大勢所趨。當經受網絡遊戲熏陶的一代成長起來,他們的思維模式,娛樂傾向都會附加上網絡遊戲的屬性,在他們有能力主導社會方向的時候,就會促成現實網絡遊戲的巨大發展,事實上,他們已經成長起來了,已經在各方面萌芽,顯露,並最終會進化,聯合,走向全面的覆蓋,全民的參與。
那麽,在這個過程中,每一種基礎要素都會升級,進化,機械的重覆運動,必將引入智能化的因素,來建立優勢,增加樂趣,其終極表現形式,就是智能機器人。
在這種整體構想中,機器人的出現並不是出於極小眾的意願,不是出於少數公司的推動,也不是因為戰爭的需求,而是應運而生,契合了廣大群眾的意願,契合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萬眾矚目中,以娛樂天王的身份降臨。
因此,它將先天的能夠化解人們驚疑和懼怕的心理,從容的走入現實。
這就是勢。
如果僅僅是某幾個人因為興趣,想要造出機器人,那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而如果是出於大眾的需求,就會潛在的,預支性質的調動社會資源,整合一切的生產要素,促成其出現。
而感知到這種勢的人,都會自覺的,本能的,在各種細微的選擇中,予以放行,予以推動,或者直接參與到其中。
因此,機器人不但將要出現,而且會形成一種宏觀的圖景,造就一種整體的氛圍,孕育精華。
其中的精銳必將顯現。
所謂擒賊擒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當各種機器人出現時,就會出現差異,出現競爭,其中的boss將起到鎖定視線,聚集人氣的作用。
這就是超越遊戲本身的價值附加了,好比形象代言人一樣,也許他不必參與其間,卻能夠獲得巨大的投入,得到巨大的回報。
精銳的出現,必然要汲取同樣精銳的力量。
這個過程,就產生了一種自然的指向,向所有的高端技術,所有的精密制造一一點名。
擁有成熟攻防理念,戰鬥素養的軍工企業避無可避,將主動的參與到不可抵擋誘惑的全球盛宴當中。
歷史的軌跡在這里發生了轉移,舊有的體系得以消化,娛樂的漩渦吞沒硝煙。
在這樣最宏觀,最終極的圖景中,有一個身影終將顯現。
是宿命的呼喚,是時代造就的胎盤。
亞當歸來。
第六章 機器人之手
那麽,是誰將擔負起亞當之母這個榮耀的稱號呢?哪個企業?國家?
這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問題,因為超越了時代。
這就像站在貧民窟調查鮑魚的味道一樣,讓我們回歸現實吧,從最基礎的做起。
在沒有全面整合能力的時候,分立的研究是必經之路。
機器人之手就是其中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部位。
手,是人體中最靈活的部位,是精華所在,大部分的工作和生活行為,都需要手的參與。在運動能力上,人不如很多動物,但是如果拿手來對比,那就絕對是冠軍了,足以笑傲。
在精密工業大行其道的今天,手工制品也仍然被賦予最高的價值。
而在機械運作中,對手的模擬和追求,是最為普遍,最為廣泛的。
因為一般的基礎操作行為,都和手有關,比如夾持,放置,挪動,旋進等等。
早期的工業機器人,基本上都是幹的這類事情,在A點拿起物體,移動,放置到B點,然後重覆。
拿起,放下,這就是類似手的功能,所以對機械手的研究,幾乎是最早的。
而真實的人類之手,就一直是機械之手前進的目標和引路的導師。
當然,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一般的工業機器人並不需要達到人手這樣的程度,它往往能實現具體的一兩個功能就夠了,比如用兩個指頭能夾東西,它就沒理由再加一個指頭,所以我們一般看到的機器手都是相當簡陋的,它符合經濟的原則,夠用就行。
但是,就像前面所說,掌握規律,才能以一當萬,在宏觀的層面,直接把握到最高層的原則,技術,才是最為經濟劃算的。因為有了高層規律,處理低檔的各種問題就會不費吹灰之力。所以,在工業需要之外,仍然有直接以人手為目標的設計研究。
如果具備覆雜功能如人手的機械手造出來了,就等於獲得了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就可以運用到各個層面,各種需要中去,它的各種簡化版本都會找到用武之地,生根發芽。
但是,這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我們平平常常的彎曲一下手指,自己感覺是多麽的簡單,似乎毫不在意的就完成了。但是一旦要用機械模擬出來,認真的分析一下,立刻就知道其中的難度了。
彎曲一個手指,涉及到三個關節的聯動,和手掌的控制,它們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響,牽制,必須實時的配合,協同。這也不僅是直線的運動,需要控制旋轉的角度,方向。
而一旦要運用到現實中,比如抓起物體,則又有摩擦,力度等等問題,更為覆雜。
而且,對於最簡單的機械手,只需要在設定的位置進行抓取,就能得到送過來的物體,先驗的忽略了一個重要過程。而要模擬出真實的抓取,就不能如此簡陋,必須要引入視覺的因素,也就是對位置的判斷,通過識別,鎖定,移動,然後抓取,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當然,抓取的時候還要考慮手指張開的角度,與物體接觸位置的選定,調整等等,因為我們都是經驗性的行為,所以很容易忽略這些問題,但一旦實踐起來,就必然要面對了,含糊不得。
我們這里只是大致的了解一下,並不準備詳細討論其中的技術細節,那是科研機構的問題,當然了解的更深入,也可以得到更多思維參與的樂趣,這就見仁見智了。
而對於真正的科研機構來說,這些角度,力度的計算問題對他們來說是很輕松的,帶給他們更大挑戰的,可能是線路,材料,驅動之類的各種工程問題,甚至將各種形狀的器件綜合到最終的指頭空間,都足以讓人頭疼呢。
還好我們不必為此擔心,因為經過長期的發展,這些問題也都解決的七七八八了,在網絡上我們已經能看到類人機械手的展示,非常的先進和強大。
前一段時間,我看到一個視頻,具有五個手指的類人機械手,進行物體的空中拋接,將我狠狠的震撼了一下,從靈活性上面,這已經是接近人手了,能夠做出這樣覆雜的動作,那麽彈鋼琴,打台球之類的動作就更不在話下了,結合機械精確的時間空間控制,在很多方面甚至將比人做的更好。
當然,這還是在機械運動的範疇,如果考慮人手的柔韌性,皮膚的敏感度,那機械手就又大大不如了,這就需要皮膚和傳感器,以及材料技術研究的支持,仍然很有發展空間。
因此,雖然機械手只是機器人模擬的一個局部,但涉及到的問題卻具有全局性,需要和視覺捕獲相配合,需要依賴於整體技術體系的升級。
用一而知十,這是一種類似全息的性質,體現了事務覆雜的關聯性。有一種醫學上的說法,說人手的區域是和人體各個部位相對應的,這就更精密,更神奇了。可見,機械手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但如果它能夠克服種種困難,走向終極的成就,是不是可以反過來孕育出一個機器人的整體呢?我想這是完全可能的,那麽,在期待中等待吧。
第七章 亞當之手
前面談到類人機械手的實現,雖然從單獨的工業需要來看,它並沒有多少的運用前景,但從宏觀規律的把握來看,它則代表著一種綜合的,突破性的進展,其潛在的,輻射性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也值得國家或團體為之投入。
而且,具體說來,它也不是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比如我們有時候看電影,會看到斷肢者在手臂上裝上一個前端鐵鉤的東西,簡陋的代替手的功用。
那麽,如果用先進的類人機械手呢?
當然是效果更好了。
不過這里有一個控制問題。因為類人機械手用電腦來操縱是很好理解的,因為有線路,有數據信號的傳輸,可以發動指令,進行調度。而如果作為假肢,它怎麽理解人的意圖並做出反應呢?
最直接的想法當然是腦波控制了,直接將大腦思維轉換成電訊號,傳輸過去。
這個邏輯當然是清晰的,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實現難度則非常大,因為人的思維異常覆雜,也不是那麽容易撲捉,分揀的。
因此雖然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很難實用,也非常昂貴。
那麽,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我認為,完全不必想的那麽覆雜。
機械手要做出相應的行為,所需要的僅僅是信號輸入罷了,只要人給出某種可識別的參量變化,就完全可以了,這一點,肢體運動完全可以勝任。
我們考慮手臂的運動,它有至少六個可選的方向,從組合的角度來看,是足以提供充分的指令信息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搖桿遊戲,就是通過幾個簡單輸入的組合,調動覆雜的技能系統。
機械手也同樣可以如此。
當手臂向左微微移動,機械手通過陀螺儀可以感知這種運動,得到一個向左的訊號,那麽對應到某種動作上,比如說抓取,那麽就作出抓取的動作,只要建立這種簡單的對應關系就可以了。
同樣的,向前,向後,微小的偏移並不會影響機械手動作的實現,但是卻簡單有效的實現了訊號的傳遞和控制。
而使用者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這種反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形成固有的條件反射,掌握各種常規動作,可以運用如意了,用古代的話說,就是如臂使指。
這也算是我的一項技術發明吧,當然要等機械手比較成熟才可能用到,留待有緣。
在這種構想中,機械和人有了良好的結合,以輔助的方式邁入人類生活。
但是,為殘疾人服務顯然不是機械手的終極目標。
那麽,正常人需要第三只手嗎?
不要忘了,機械手只是機器人的一個部件,它的使命是為了最終的機器人。
為了這個目標,它將盡力的進行自我完善,直到盡善盡美。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積聚了眾多的智慧結晶,機械手完全有可能實現一種一騎絕塵的發展。
想象一下吧,一個完善的類人機械手,它能作出各種關節動作,這像是什麽?就像是人的四肢啊!
因為它沒有身體,反而可以把自己當做身體,用手指的動作,作為自身行為的驅動。
當達到這個程度,類人機械手就得到了一種獨立性,它不僅僅只再是一個部件,而是本身就成為一個整體,一個單位,獲得生命的禮讚。
可以奔跑,可以攀爬,可以表達肢體語言用以交流,
是的,僅僅是它自身,就成為一個機器人。
這就是機械手的終極,亞當之手。
第八章 機械手手機
當機械手擁有如此光輝的成績時,它被當做單獨的機器人對待,它的光芒幾乎要掩蓋未來的機器人亞當,它成為亞當的使者,亞當的代言。
前面說到,靈活的關節活動,使得它能夠用獨特的手語進行語言交流,但是,對人來說,這顯然是不太方便的,因此,已經得到機器人概念加身的機械手,將呼喚屬於自己的完備系統。
視覺,支撐,語音,智能。
至此,機械手真正的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它將擁有眼睛,擁有可伸縮手臂,擁有語言能力。
以手為主導,整合生命。
那麽,得到的是什麽呢?
為了與人的需求相匹配,它首先的形象應該是,也必須是一部機械手手機。
它將實現顯示,發聲,聯網等等傳統的功能,集中在它小小的手掌。
你也可以反過來認為,是手機整合了機械手的功能,總之,它們將具有同一的處理內核,成為一體。
需要這樣嗎?
呵呵,前面說了,機械手除了能做各種手的動作之外,還能夠奔跑,攀爬,具有非常強大的運動能力。這將給手機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
當然,如果你讓它去取一件衣服,它可能會將衣服拖在地上拿過來,令你啼笑皆非。
但是,還有更多的方面,它可以發揮良好,極大的增強你的體驗。
比如爬在街道上導航,比如進行隱蔽的偵查,
再比如在桌面上和你進行象棋遊戲,單機的網絡的都可以。
它完全可以勝任寵物,遊戲夥伴,以及生活工具等等角色。
三五個人聚在一起,來一場手機運動會,或者暴力pk,鬥舞?都是可以的。
機械手以如此親民的方式介入到人的生活領域,經過商業活動的洗禮和推動,將進一步的獲得發展,增強智能。
它將遺忘自己的使命,竊取亞當之名。
因為它已經有眼,有腦,有身體,不再願意成為被整合的部件。
但是此時的它,仍僅僅是人的附庸,在聽命行事的同時,也接手了部分的罪惡。
如果僅僅是裙下偷拍,或者腳前絆人這種無傷大雅的事也就罷了,但是終有某一天,它成為罪惡的幫手,扣動了扳機。
這是機械手最黑暗的時期,因為它引爆的不僅僅是一顆子彈,而是機械智能和人站到對立面的可能。
雖然僅僅是聽命行事,但這也激發了人的聯想。
因為它已經是如此的智能,可以模糊判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甚至如果考慮病毒的因素呢?
因此,機械手潛在的得到了人類集體的審判,需要加載行為判斷和邏輯控制的程序外殼。
這種封裝,終於在人和機械手之間構築了隔閡,不再親密無間。
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提示:
‘主人,這種行為是不被許可的,根據XX條規定,我可以拒不執行。’
它得到了一種更超然的獨立地位,也許,這才是人之外的生命視角的真正開始。
當然,這個事件的另一面是,機械手警察。
它有可能用槍指著罪犯,一邊宣讀法律條文。
這樣的事態發展,揭示了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機器有時候比人更可靠。
這也潛在的構成了一個邏輯排序:社會管理者-機器人-不可靠的人。
這個簡單鏈條的出現,也成為後來無數風起雲湧的事件的誘因。
第九章 割據的王國
當靈活的機械手化身為手機,並且大行其道之時,它們也在某些地方擔負起巡邏監督的任務。
而在它們的大本營,機械組裝工廠的完成車間中,一排排乖巧的機械手,正自然的走下流水線,自己攀爬到指定的存貨架上,找到對應的編碼。
當時有這麽一個故事流傳:有一個工人,想偷到最新款的機械手,潛進了倉庫,立刻被一擁而上的機械手抓捕,制服了,就像曾經的鰲拜一樣。
這個故事有可能是杜撰的,但也代表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就是人們已經開始認同機械手的能力。
當它會奔跑的那一刻,就已經不再是流水線旁的仆役了。
而對於量產達到千萬級別的機械手公司來說,他們等同於擁有一只低調而又龐大的軍隊。
據說出廠檢驗質量的時候,機械手公司采用的方式就是方陣閱兵。
而這樣的公司,並非一家,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們龐大的實力,雄厚的資金,以及廣闊的占地,已經成為獨立王國的象征。
而傳統的其他公司,不管多麽巨大,都無法得到這樣的認同。
為了避免出現猜忌,機械手公司的生產基地都頗有默契的選擇了遠離京師。
當這種遮遮掩掩的心理被公開討論時,一個巨大的轉折出現了。
在某國的推動下,第一部機器人兵役法出台。
之所以不叫做機械手兵役法,是為了考慮長遠,將以後的其他可能也預算進去。
這部法律的出台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意味著,機械手公司的所有產品都將服從戰時動員,甚至在和平時期也有可能整編演練。
雖然這進一步認可了機械手公司的實力,卻並不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而且一個更深入的問題在此時暴露出來。
大型的機械手公司,基本上都擁有全球布局的產業鏈,按道理來說,它在別國的產品也仍然屬於母公司,在機器人兵役法的適用範圍,但是,如果這成為事實,那麽就不是產品在別國,而是軍隊在別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容忍其它國家從自己內部忽然調動一支軍隊出來。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眠?
該國的機械手公司受到巨大打擊,國際上紛紛指責機器人兵役法是罪魁禍首,因為它勾起了人們的戰爭想象,不但將制造封閉保守的產業格局,而且會引起機器人軍備競賽。
面對國內外的各種壓力,該國不得不進行了法律修正,削弱各種影響。
於此同時,其他國家也迅速制定了屬於自己的相關法律,保護境內的產業和戰時利益。
人們意識到,當這種力量出現時,它是不可被忽視的,舊有的體系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將其納入掌控。但是人們同時也知道,進步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機械手公司理應獲得合理的生存和成長空間。
在多方博弈之下,國際局勢波瀾起伏,情節發展一度撲朔迷離。
但是最終,機械手公司還是站穩了腳跟,它們獨立王國的地位也幾乎成為默認。而為了避免再度惹禍上身,各國的機械手公司通過協商,發布了一個機器人公約,進行了一定的自我約束。
當然在軍事專家眼中,這種約定無非是一紙空文,隨時有可能被撕毀,誰知道對手背地里在幹什麽呢?
因此,軍事機器人的研究和發展不可避免的上路了,雖然它一直存在,但現在具備更充分的理由,因此也獲得了更多的支持。
在小道消息中,機械手公司中都存在著國家間諜,或者直接就擁有隱秘的軍方背景,是國家力量扶持起來的。
在這種情勢下,一度沈寂的現實網絡遊戲獲得了發展良機,因為遊戲化解戰爭的理念被再度提出,而且大型的機械手公司此時也有了避險和轉型的意願。能夠承接和消化它們龐大身軀的現實網絡遊戲成為最適合的選擇。
雖然有人指出,現實網絡遊戲的發展,將使得它們得到進一步的擴充,成為更名符其實的獨立王國。
但是,成長是企業的宿命。
也許割據,正是這個時代必然的旋律。
第十章 pk服
當網絡遊戲還處在電腦上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進行了極限的聯想,勾畫了未來的藍圖,預言出遊戲頭盔,遊戲倉之類的東西,這的確給了小說家以足夠的便利,可以脫離身體的局限進行充分想象。但從現實的角度考慮,這是一種向著植物人方向的發展,我們不應該拋棄身體,這個最親密的夥伴。只有向生活中發展,得到身與心的協調,均衡,才能得到更大的樂趣和益處。
現實網絡遊戲所帶來的,正是這樣一種轉變。
在很多領域,都有這種模式的萌芽,比如公園,迪士尼,甚至遙遠一點的古羅馬鬥獸場。
但是在現代,從技術上最接近的,是一種稱為體感遊戲的東西。
在這種模式中,人面對屏幕做出動作,由於身上所帶的傳感器的感知或者高靈敏的三維攝像頭的捕獲,這種動作被轉化成相應的控制信號傳遞到電腦中,驅動電腦人物作出對應的動作或反應,這樣就得到一種智能匹配的體驗,人好像是身臨其境的在遊戲世界中玩耍。
那麽,當對面的電腦人物進一步以機器人的面目出現時,在同樣的技術支持下,所產生的交互顯然就會再上一個檔次,更真實,感性。
即便我們首先不考慮身體接觸的情況,而僅僅實現動作的對應,比如玩家打出一個沖拳,機器人產生相應的後仰運動,這在技術上是已經能夠實現的,而且足夠產生一定的樂趣。配合上評分,升級之類的遊戲設置,這就是一款簡單的現實網絡遊戲。
但對於有雄心的企業來說,顯然不會止步於這種想象,為了構建出比較宏觀的圖景,他們必須考慮更多的,一系列的問題。
他們著手開始進行全面的研究設計,才發現機器人並不是核心的問題難點,涉及到人與人的攻防戰鬥才是最終極棘手的地方。
如果對面是人,他願意在你揮手的時候表演後仰動作嗎?
這顯然並不是好的體驗,機器人可以接受這種設定,但人卻不會樂意。
前面說過,玩家進入現實網絡遊戲戰鬥,需要攜帶數據終端,也需要有能夠判定攻擊點位的全覆蓋的智能皮膚。這足以處理面對機器人的情況了,但在人與人的動作交互中,經過想象的攻防推演,研究人員發現,這是遠遠不夠的。
比如玩家A和玩家B面對,由A發出一個冰凍的技能,那麽B相應的要進入動作遲緩的狀態,這個過程不應該是由B來完成的,因為他肯定不願意進入遲緩狀態,所以只能由他的服裝來實現這種設定。
所以,服裝不但要進行判定,還需要有限制或增強玩家行動力的能力,這就是現實遊戲所提出的要求。
由此而產生的圍繞遊戲服裝的研究,就成為重中之重。
這種服裝也被稱之為遊戲服,戰甲,或者PK服。
事實上,這種研究早已有之,只不過一直是走的能力增強路線。
比如有一種以軍用為目標的機械作戰服(已經有的),可以讓人提起超出自身能力的重物。
它是這樣實現的,用機械關節附著在人的體表,當人產生上提的動作時,機械做相應的動作,並承擔大部分的重量,看起來就好像是人提起來的。事實上當然沒有描述起來這麽簡單,它需要有獨立的動力系統,智能判斷,還要讓人感覺輕巧舒適,不會喧賓奪主。但不管它如何覆雜,既然已經造出來了,我們就有理由做進一步的想象和開發。
要限制就很簡單了,給出相反的力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能力增強的研究並不局限在提起重物上,還涉及跳躍,奔跑等各種方向,也許這種技術是為超人準備的,但並不妨礙我們先拿來玩遊戲。
是的,我們看到PK服有實現的前景,你完全可以想象面對玩家釋放各種技能的情形,僵直,加速,定身,等等等等,思維狂放一點,來個擊飛也是不錯的。
如果再考慮各種屬性設置,技能激活,融入到整體的遊戲氛圍中,堪稱完美。
PK服的研制極大的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和想象,渡過這個瓶頸,就是現實網絡遊戲的春天。
為了早日獲得突破,跨國,跨領域的研究合作開始展開,專有的介紹進展的雜志,網站都一一開放,甚至實驗中的PK視頻都時不時的放出,吸引人氣的努力從未中斷。
第十一章 神奇的第一網遊
PK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研發也在快速的進行中。但是由於其技術難度大,綜合程度高,因此也必然比其他方面的進度要慢,會落在最後壓軸出場。
而在此之前,其他的要素醞釀成熟之際,也絕不會進入盲目的等待,那將是極大的浪費。
因此,在PK服還存在於概念之中的時候,現實網絡遊戲已經粉墨登場。
正所謂先下手為強,把握時機,先入為主,將第一款現實網絡遊戲的名頭握在手中,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戰略。
作為馳騁商場的勁旅,機械手公司深諳此道。
他們聯合成立了一家專門的公司來運作,直接命名為第一現實網遊公司,搶占先機的意圖非常明顯。
他們以驚天手筆在西部地廣人稀的省份,劃出一塊多達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開始進行前期的拆遷安置工作。
這樣巨大規模的一個事件,已經是完全不用廣告宣傳了,任何一家電視台都會去主動的尋找新聞,加以報道,而且追蹤不止,整個社會都被調動起興趣,揣測未來的情形,八卦所有的可能。
公司也審慎的聘請了各大智庫加以分析研究,據說各方面的分析報告都是很厚很厚的,但是核心的原則和理念卻只有一句話:簡單為王。
按照一般性的推斷,這樣巨大的產品至少要十年才能推出吧,從電腦網絡遊戲可以對比出來。
但是僅僅三個月不到,公司宣布第一現實網遊正式進入運營階段,讓人大跌眼鏡。
要知道,西部圈起來的大片土地還沒有平整呢,什麽建築都沒有,而從各方面的消息來看,公司的機器人生產線也還沒有建立,部門人員招聘也剛剛開始。
當然,公司也隨即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第一現實網絡遊戲,將從最初的開始,將等待,建設,完善,這所有的階段,都全部的納入到遊戲的概念之中,它的發展和進化,就是遊戲世界本身的歷程。
因此在初級階段,看起來百廢待興,實則是遊戲已經開始。
遊戲的最初設計放出,再度的讓人幾乎崩潰。
人們都說,這絕對是最簡單,最草率,最不負責任的設計了。
竟然是搬磚!
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搬磚,最簡單,原始的一種體力活動。
遊戲設置在新城里的一塊空地上,路線是巨大的曲線環形,有各個節點,放置著數量不等的特制磚塊。玩家登記領卡之後,就算進入遊戲了,可以到節點處的工作人員那里領取唯一任務,搬磚,將隨機數量的磚塊徒手步行按路線搬運到下一個節點,交任務。就算完成一個過程。
怎麽樣?簡單吧。不過據說所有永恒經典的遊戲,都是從磚塊開始的。
當然,這個搬磚是有時間和數量限制的,不但人人可以勝任,而且不會讓人太勞累,如果從門檻的角度來看,的確是低的不能再低了,即便你想跟八十歲的老頭子談談這種新鮮事,也完全不用擔心出現交流障礙。
那麽很關鍵的一個問題,交任務得到的是什麽呢?
遊戲幣!
搬磚可是體力活,換遊戲幣劃算嗎?
當然劃算,因為公司同時開通了兌換業務,但是注意了,不是雙向兌換,而是單向的。
拿遊戲幣可以一比一的兌換人民幣,但是人民幣卻不能兌換遊戲幣。
也就是說,你搬磚得到的遊戲幣不想要,就可以去換錢。
事實上,根本沒人去換,因為這是目前獲得遊戲幣的唯一途徑,因此當這種規則剛一出現,就瞬間形成了黑市交易,可以以更高的比例兌換。
一時間,洛陽紙貴。
這一階段的遊戲幣還屬於稀有物品,雖然還不具備任何購買力,但顯然潛力巨大。按照網遊規律,想要提前建立優勢的人,都會有意收集。
因此,前去搬磚的人真的不少。不管是去遊戲也好,賺錢也好,都飽含熱情。
有人說,這是公司的政治考量,通過提供虛擬的就業,先行化解國家的疑慮。
有人說,這是高明的廣告技術,幾乎沒有前期投入,就獲得了巨大的宣傳效應。
總之,第一現實網遊起步了。
只要對遊戲幣的巨大需求存在,它就可以發布更多,更廣泛的任務,調動更多的人,進入它的遊戲體系。
隨後,公司動作不斷,向各個領域都進行了開放合作。
注冊用戶通過相應的電視遊戲,電腦遊戲,甚至社區活動,完成設定的任務,都能得到遊戲幣。
一時之間,像章魚伸出的觸手,第一網絡遊戲滲透到千家萬戶,家庭主婦也可以在閒暇的時候動動手指,掙點外快。
第一網遊,也被破天荒的稱為純遊戲幣網遊。
官方網站上,千萬級別的遊戲幣交易在不斷進行著。
當用戶數量急劇的增長,由於單向兌換的存在,遊戲公司也不敢大意,不能無限制的放出貨幣,因此,必然會產生回收政策,也就是說,為遊戲幣找到消費渠道。
對於擁有頂級策劃的公司來說,這並不是難事。
很快,一項業務就被推出,名為玩家的呼喚。
對於一些設定的功能,或者遊戲物品,玩家可以消耗遊戲幣對其進行呼喚,達到相應數量後,該功能或物品就會投入遊戲進程,其得到第一件的幾率與消耗的遊戲幣相關。
這可不是購買道具,因為根本沒人買的起。
比如呼喚數值最高的PK服研發,需要的遊戲幣高達百億,投錢可以加快推動其研發進程,但卻不可能讓它立即出現。
事實上,願意投入的玩家還是很多的,這相當於加速未來,而且是集體的力量,很有意義。
同一時間,官方開放財富排行榜。
更多的任務投放到各行各業。
人們驚嘆於公司的調動能力,只要一發布任務,立即就在該領域匯聚人流,轉變規則。
第一網遊的能量和魅力初步顯現,人們幾乎忘了原有的要PK機器人,打怪升級的概念。
它僅僅邁出了第一步,撐起一個遊戲幣的骨架,就幾乎展現出吞噬一切的可能。
人們終於認識到,現實網絡遊戲這個詞中,現實兩字沈甸甸的分量,評論家們甚至開始懷疑,公司的目的並不是一款網絡遊戲,而是要改變整個世界。
第十二章 亞當之心
當搬磚的遊戲如火如荼的時候,其他方面的進展並沒有停頓,機械手的研究再度獲得了突破。
當然,這個時代的機械手已經是特指機械手手機了,而不是工廠里的那種笨家夥。
這次獲得突破的是充電技術。
在手機發展史上,電池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曾經直接制約著手機的厚度,是整個體系的短板。
我們知道,電子產品都是不斷的追求小型化,以利於減輕重量,便於攜帶。而為了脫離電線,獨立運動,電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電池並沒有徹底的擺脫電線,總是要花一定的時間去充電,這就意味著你要去尋找一個充電點,並受到距離和位置的限制。
還好,我們可以準備兩塊電池,一塊使用,一塊充電,這樣更換的時間就非常短了。但是要這樣做,仍然需要你保持在充電電池的附近,有時候必須跑回家去。
在電池標準統一之後,這種狀況得到了改善,因為你完全可以拿著沒電的電池,到附近的小商店去更換一塊充滿電的電池,花費少許的時間和金錢,而且不必被限制行蹤。
更進一步的,就是無人值守的電池更換點了,可以用電池自帶的編號系統刷卡消費。
當然後來的發展就讓人更輕松。機械手手機同時安裝兩塊電池,這樣它可以在一塊電池失去電力後繼續工作,也意味著它有能力自己換電池。
因此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是,你在街頭看到一只機械手手機,自己爬到路邊的電池更換點,刷卡更換電池,然後再跑回主人身邊。
這其實已經是很方便了,很省心,但是技術的發展並不會就此止步。
當無線充電技術成熟時,根本不用去更換電池了,邊使用邊充電(內部仍是雙電池切換模式),沒有停頓的時間,使用者徹底的不用關注電池這回事了,電能似乎源源不斷。
遍布各地的無線電力基站,在地圖上分布的密密麻麻,就像是曾經的加油站網絡一樣。
這個整體的能源供給系統,就是亞當之心。
它不但提供手機電力,而且逐步延伸到家庭之中,將各種電器從電源插頭上解放下來,你再也不用比著電線的距離擺放電器了。
屋子里覆雜的電線網絡逐步被取代,也變的清爽了許多。
許多電器都開始加載輪子,可以遙控驅動著移動位置,因此在街頭看到移動著播放廣告的巨大液晶電視,不要感到奇怪。
同時這個時代輕巧的電力汽車已經很普遍了,因此人們普遍預測,亞當之心也將逐步取代加油站的位置,成為最終的能源核心。
無線電力公司被剝離出來,成為這個時代中,能夠比肩機械手公司的巨無霸存在,當然兩者間仍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順便提一下,由於核能的發展,安全性和小型化方面都得到了不少進步,因此無線基站中的相當比例是使用的核能,替代了易改變環境而廣受詬病的水電。
當然,能夠小到可以車載的核能電池還沒有開發出來,能夠更小的可以供機械手使用的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但不管怎麽說,有了亞當之心,機械手的活動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高,如果有足夠的賬戶余額,走遍全國都沒有問題。這為它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十三章 機械手方塊
機械手公司雖然開始經營現實網絡遊戲,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全面的轉型,他們仍然具有巨大的機械手手機的生產能力和近乎海量的庫存。因此,將這種能力和資產運用到現實網絡遊戲中,而不是閒置浪費,這就成為一步很重要也很必要的戰略。
他們很快就形成決策,發明了基於機械手手機的機械手方塊。
這次發明並沒有很高深的技術內涵,但是後來被稱為蝸牛模式,人們津津樂道,引為經典。
機械手方塊簡單的來說,就是機械手手機加裝了一個盒子,整體上成為方塊的形狀。
當然,這可不是紙盒子的包裝,它是合成材料殼體的,表面有一層全覆蓋的液晶皮膚,並且各個面上都有一個可伸縮的凸起,用於對外連接。它的內部裝載著一個改裝的機械手,可以在從中間打開盒子,然後背著盒子行走。
它借用了機械手的移動能力,而優於機械手的地方,就是能夠組合,可以像磚塊一樣的堆砌。
單獨的來看,這沒有什麽用處,甚至顯得有些累贅,雖然它表面能播放畫面,但也並不比機械手手機強多少。
只有當大規模運用時,它的威力才顯現出來。
在機械手公司的展示視頻中,數十萬級別的機械手方塊,在廣場上排的密密麻麻,向軍隊一樣。
突然一聲令下,它們迅速的展開,行動起來,一層一層的攀爬,堆砌,成為一個巨大的房子一樣的方形建築。隨著下一步的指令,中間預留的空檔位置,一個個機械手跳下,走開,流水一般。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一個中空的房間就形成了,屋頂連接的嚴絲合縫,四周的承重柱也牢固結實。然後,整個屋子的皮膚上,色彩變幻,整體上成為一個古樸的石質紋理,看起來非常的真實。一個工作人員走了進去,坐在屋邊凸起的機械手組合的方形小凳上,伸手在墻面上一點,一股波紋蕩開,整個環境又為之一變。
這部視頻展示了機械手方塊通過綜合運用得到的造境的能力,頓時引起了轟動。
另一部視頻則相對簡單一些,這是一個以機械手方塊為基本元素的俄羅斯方塊遊戲,同樣是在廣場上,通過機械手的組合和移動實現,消除的時候就跑到旁邊待命,如此循環。
當然,這只是用來演示,說明一種可能性,事實上一個機械手方塊就可以玩了,但要用手指觸摸操作。
兩個視頻的放出,迅速成為人們日常的談資,方塊驚人的組合能力帶給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
隨即,現實網絡遊戲即宣布進入方塊時代。
購買系統的一個機械手方塊(和機械手手機一樣的價錢),即可進入。
在遊戲城廣闊而空曠的場地上,系統示範的城池建立了起來,而玩家們也指揮著自己的機械手手機,添磚加瓦,建造一些附屬的墻體,工事。
初級生命和攻防系統開放。
持機械手手機按攻擊技能鍵,默認為向前方直線路徑上的機械手方塊發動攻擊,其生命值降低。
當生命值為零,機械手方塊將產生脫離高度傾向,並向上傳遞,使最高層方塊自動爬行掉落,破壞建築。
於是在這種設定下,規模宏大的城池攻防戰展開了。
數萬人的參與,宏大的場景,場地,不停的忙碌的建設和破壞,
所有人似乎回到了古代戰場,一次次玩的不亦樂乎。
而隨著視頻和電視的轉播,這種攻防戰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成為全民的娛樂。
公司順勢開通了電視,電腦和手機參與模式,注冊用戶可遠程調動一只系統機械手方塊參與其中。
這場戰役的參與人數迅速達到千萬級別並不斷上升,上百座純機械手方塊構成的城池平地拔起,成為家族,部落,幫派的競爭焦點。
第十四章 空氣技能系統
數十萬人參與的攻城戰,場面非常震撼,迅速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而巨大的人流,也要求相關設施的匹配,在公司的設定區域之外,各種配套的建設同時展開,解決遊戲之外的睡眠,飲食等問題。
地下城的假設也在不斷進行之中。
當然,他們的進程也都被納入了遊戲範圍,參與到任務交接和遊戲幣的流通之中。
公司的收入已經開始和建設投資相持平,如果不考慮巨大的研發費用,現在已經是盈利階段了。
因此,擴張成為下一步的主題,公司在海外的幾個圈地項目都已經展開,未來的機械手方塊長城將有可能貫穿歐亞大陸。
不過在評論家看來,這種擴展反而代表著一定程度的保守傾向。
這是典型的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策略。
它沒有率先在國內擴張,而是走到國外去,潛在的凸顯出對政策因素的考慮。
的確,能夠調動數量如此巨大的人群,經濟社會影響力輻射全局,會不會引起國家的忌憚?
這是懸在機械手公司頭頂的一柄利劍。
它不得不有所警惕,但也並沒有為此放慢腳步。
新的技術如期而至,再次將遊戲推向高潮。
這種技術其實出現的很早,只是一直沒有成熟,缺乏應用,而在機械手公司手中,終於煥發出神采。
這是一種在空氣中進行三維影像顯示的技術。
最早進行展示的是日本的公司,不過當時是靜態的,而且距離和範圍都有很大限制,據說是激發原子得到的發光。
其他各國當然也都有相應的研究,如果追蹤最早期的新聞線索,你會發現可能美國人走的更遠。
那是基於戰爭考慮的一種說法,說是在高空中通過氣象手段,顯示出一個巨大的先知的影像,動搖對方的抵抗信念。不過這只是小道消息,並沒有可靠的驗證,或許是軍事機密吧。
後來,這種技術得到進化發展,從靜態轉換到動態,這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動態顯示僅僅是靜態的變化叠加而已,而它的顯示範圍和質量也同時得到了提高。
以最簡單的思路來考慮,這種技術可以運用到視覺享受上面,比如電影之類。
而現實網絡遊戲的出現,終於給它帶來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玩過網絡遊戲的你一定已經想到了,這就是技能系統。
當你用機械手手機向前發射一個攻擊信號後,前面阻擋的機械手方塊的墻體的確流失了生命,在液晶表面上飄起鮮紅的數字,並最終有可能出現掉落的現象。但是,中間呢?這個過程以光速的程度被忽略了,總讓人感覺有所缺憾。
事實上,在遊戲中,攻擊意味著招數的釋放,在傳統的電腦網絡遊戲中,它是以粒子系統表現出的動態光效來實現的。
而現在有了空氣顯像技術,這種情形得以在現實中重現。
技能系統開放。
持機械手手機向前劈砍,空氣中相應位置將產生一道光效的刀氣,快速向前行進一段距離,然後消散。
當然,這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還有各式各樣的技能,讓人眼花繚亂。
而刀氣所過之地,經過系統的數據計算,該位置的玩家或墻體都會掉落生命,顯示在屏幕終端上。
於是,PK的時代正式來臨。
無數的人開始捉對廝殺,體驗樂趣。
而生命值被砍到零的人,不但將失去攻擊效果,而且繼續呆下去會扣除金錢,只能跑到休息區去恢覆了。
而混戰中,也有人撿起一塊機械手方塊檔在身前,當成盾牌,迅速成為模仿對象。
更有人在墻體間穿插,玩起了巷戰。
第十五章 亞當之眼
技能系統引爆了玩家的熱情,絢爛的光效此起彼伏。
機械手的精確定位能力使得它能夠識別玩家的動作軌跡,並對應到相應的技能上去,一切進行的有條不紊。
但是,此時對於技能的攻擊效果判定,並不那麽嚴格,因為人的身體並不是存在於一個固定的坐標點,而是移動的,變化的,他的肢體位置也由於運動,跟腳步並不一致。有時候明明是躲過了,但卻因系統的模糊判定而受傷。
在技能系統開放的初期,人們並不在意這樣的問題,但長時間遊戲之後,必然提高要求,追求精細的操作和躲閃,就不得不面對了。
而此時PK服尚在研發當中,只能尋找可以快速運用的替代技術。
公司推出了遊戲監控者,亞當之眼。
這其實是一個攝像和運算綜合的體系。
在最早的體感遊戲中已經出現過了,就是通過攝像撲捉玩家的三維動作,用軟件演算出精確的肢體坐標,再運用到遊戲中。
亞當之眼當然要更先進,因為它處理的情況更覆雜。
萬人級別的戰場,紛雜無比,到處都有遮擋,阻攔,注定了單一的攝像無法發揮作用。
因此,它采用的是紅外攝像陣列,分布在各個角落。而計算方面則交給地下的大型計算機系統,足夠精確分離到每個人的肢體坐標。
這樣一來,玩家的動作就無所遁形了,系統對位置的判定可以精確到手指關節。
玩家的PK頓時更加流暢,精巧起來。
需要聲明的是,紅外攝像得到的是一個模糊的輪廓,還沒有達到侵犯玩家隱私的地步。
而有了亞當之眼的精確判斷,帶來的當然不僅僅是這一點變化。
前面說了,坐標計算可以精確到手指關節。
也就是說,手上的動作將被完全識別。
因此,玩家也不必借助機械手手機判定運動軌跡了,完全可以用亞當之眼代勞。
更進一步的,手上技能開放--印法。
就像火影動畫里的那種,通過作出兩手配合的動作,釋放技能。
那麽,扭屁股能不能釋放技能?就看公司願不願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與亞當之眼配套的一副眼鏡。
這副眼鏡是三D眼鏡改造過來的,和系統無線連接,戴上之後,可以看到視界中有半透明的畫面,和現實場景相叠加。
因此,你在看到虛擬畫面的同時,如果低下頭,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手。
這就是技術的關鍵了。
比如畫面顯示一個鍵盤的時候,因為是三D眼鏡,你看到它的圖像是浮空的,因此你擡手的時候,兩者就產生交集。當手指在空中虛按時,系統捕獲到你指尖的位置,與你視覺中三維影像的位置對比,就知道你想按的是哪個鍵,進而會進行相應的響應。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便攜式的可視化移動上網技術。
在三D眼鏡成熟的基礎上,也許很快就會得到運用,搶占手機的部分市場份額。當你在大街上看到有人戴著墨鏡,手指在空中飛快的虛點的時候,不要驚訝,可能是在打字聊天呢。
這個技術發明中有一個邏輯問題,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讀者想到,那就是這里的打字需要指尖向上。
注意了,三D眼鏡中看到的景物雖然和現實叠加,但它並不是投影,因此也沒有發出的光線打在手上,但是如果我們指尖向下打字,人看到的就是手背和鍵盤混合的圖像,會混淆按鍵的位置,而指尖向上打字就沒有問題了。很奇妙吧。
回到我們的現實網絡遊戲,這東西可以在休閒區發揮作用,看看系統面板,發些指令,聊天上網什麽的都可以勝任。
第十六章 落日弓
隨著時間的推進,PK技術的日漸成熟,人們對空手的舞蹈開始有所不滿,他們需要趁手的武器。
玩家的呼喚空前強烈起來。
武器系統呼喚所需要的8億遊戲幣很快就在玩家的熱情推動下到達頂點。
第一把武器順利的走出實驗室,隨機到一個貢獻過遊戲幣的幸運玩家手中。
該玩家雖然投入了幾十萬,但此時相當興奮,畢竟比他投入多的也不少,而只有他得到了命運的垂青,可以提前三天體驗。
這是一把很拉風的落日弓,有弦無箭。
別忘了強大的技能系統。
當該玩家站在廣場上,拉開弓弦的同時,一道藍色的光箭凝聚在弓體上,似乎充滿著能量。
隨著他手指的放開,弓弦彈動,光箭順勢而出,在空中劃過藍色的軌跡,激射到幾十米外的機械手方塊墻體上。頂端的一塊機械手方塊瞬間被清空血量,掉落下來。
當然,這種掉落並不是物理沖擊,而是機械手方塊判定空血之後,自己爬到城墻邊緣跳下去的。
從整個過程來看,就像是射落的一樣。
你可能要問了,機械手方塊這樣跳下來不會摔壞嗎?
當然不會,機械手方塊是從機械手手機改進來的,既具有即時攝像能力,還能夠通過陀螺儀精確定位和計算,當它在空中下落的時候,就會不斷的微調,使得最後手掌向下,接觸地面的時候,關節彎曲卸力,可以有效的避免沖擊。它的設計可承受掉落高度為五十米,而此時玩家建設的城墻體普遍不到十米高。
當機械手方塊掉到地上後,就變回方塊形狀,顯示灰色,安安靜靜的扮演一塊掉落的城磚。
玩家們自然早已經習慣了這類細節,此時的他們正在為落日弓的效果而震撼,歡呼。
光效,攻擊力,以及那種流暢感,無不讓人為之心動。
持弓的玩家當然更是成為了此時的焦點,風頭一時無兩。
他愛惜的撫摸著弓體,耐心的等待著技能冷卻時間。
有了這樣的利器,如果再組織一支像樣的隊伍,恐怕可以輕松的打垮一座城池吧。
三天之後,其它的武器也陸續登場,一時間刀劍生輝,光照四野。
刀當然不是真刀,不至於傷害到玩家,但是外形很棒,再加上立體光效,劈出的刀氣,爆出的傷害數值,都令人興奮不已。
用於防禦的盾牌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代替了原始的板磚格擋。
得到武器系統的支持,玩家們PK的熱情高漲,紛紛投入到這個虛擬與現實交織的世界中,玩樂起來,渾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也有些技術不善的,獨自在場邊練習各種發招動作,孜孜不倦。
更多的人,參與到城池攻防戰中,百十名弓箭手站成一排,同時發射,好像劃空而過的燦爛煙火,瞬間在墻頭上打下一個缺口。
而城墻上,自然也有弓箭手守候,冷箭一支支的放出,帶走下面攻城者的生命,讓不少人沮喪的退出到休息區。
更有豪放一點的打法,大刀隊沖到城墻邊上猛砍。
武器差異化屬性開放。
武器排行榜開放。
落日弓赫然在列。
第十七章 瘋狂屬性
對於很多人來說,進攻的樂趣要高於防守,因此當攻城戰開始後,攻方的人數較多,守方較少,不少人還在廣場上練PK,沒有聽從守城的呼喚。
很快就有不少人開始抱怨城墻不夠堅固,損壞的太快。
公司給出了回應,將開放部分回覆技能。
將開放方塊屬性系統。
將開放地域屬性系統。
接連的通告讓人充滿了期待。
隨著技能的逐步細化,玩家的群體也產生了分化,攻擊,防禦,輔助,陣營分明,更加的注重團隊和配合,在有組織的調度下,像軍隊一般的嚴整威武,有條不紊的實施著各種戰術,令轉播屏幕前的觀眾們大為驚嘆。
屬性系統也很快得到開放,雖然玩家在遊戲中沒有感覺到變化,但卻通過官網查到了確切消息。
方塊屬性:開放堅固,耐久,強化,品級等屬性。
地域屬性:開放出產屬性,增益屬性。
有了方塊屬性,意味著各種機械手方塊將有所不同,根據屬性的區別,可以預見未來將會產生各種特殊性質的城墻,墻體布局也會大有講究,易受攻擊的位置將會選用更堅固,屬性更強的方塊。
因此,高品級的方塊將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受到特別的關注和競爭。
而地域屬性中的出產屬性,就是指的該區域中能夠產出系統磚塊的品級差異,而增益屬性則表示在該地區對人物屬性和方塊屬性的附加,有可能是增強,也有可能削弱。
因此,不同的地區將產生不同,比如一塊大幅增強防禦的土地,就成為建立城池的最佳選擇,可以達到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地步,成為兵家必爭。
而有的地方,削弱生命,防禦等等,則成為險地,人人避之而不及,但又成為設伏,誘敵等等戰術施展的最佳區域。
比如有一塊方形區域,進入後削弱玩家生命百分之八十,被玩家公認為活埋四十萬大軍不是夢想。
因此,地形戰轟轟烈烈的展開了,看起來都是平地,人們則非常明顯的有取有舍,在導航和戰術指引下,走出曲折的路徑,切割,圍剿,如同大兵團對決。
而在系統規則之下,區域爭奪戰也同時展開。
最有利的幾個位置成為爭奪的焦點,被技能的光芒淹沒。
防禦增強百分百的區域,被攻占後立即建立了一道虎牢雄關。
攻擊增強百分百的區域,被城墻包圍起來,立起一座箭樓,弓箭手換班把守。
出產各種稀有磚塊的區域,更是展開了大規模的爭奪戰,立足未來和長遠,大批的城墻都會需要高品級的磚塊,尤其是那些險地,要地。
各路幫派和家族,都使出渾身解數,不爭得一塊立足之地,誓不罷休。
甚至有閒散一些的幫派,在外圍的空曠區域堆砌迷宮,陣法。
那種絕險的地方就成為死門,是布置和誘導的重點。小規模的隊伍走入到這種迷宮中,就是一場悲劇。
隨著地形戰的進行,玩家也總結出種種心得,幾乎能匯集成一本兵法。
比如一塊屬性增強的區域,周圍又都是削弱的,像護城河一樣,那就易守難攻,是建城的佳地,但當你的人馬換班出城的時候,也容易遭到攻擊,可以被渡半而擊。
而有些地方,明知道好的不得了,卻沒人敢去搶,因為是眾矢之的,搶到了也難守得住。
人們總結出險地,強地,陷地,爭地,死地,困地等等名詞,展開了層出不窮的玩法。
還有什麽斷魂崖,仙人跳,一線天等等地名都被津津樂道,產生了無數的經典戰役。
而有些險地恰好在駐地旁邊,不能置之不理,幫派也會建立兩道城墻的通道予以加強,這被稱之地道戰。
總之,地形戰的引入極大的增強了遊戲樂趣,全面的超越了過往的網絡遊戲,展現出現實網絡遊戲的巨大優勢和潛力。公司得到一致好評。很多視頻在網上流傳,成為兵棋推演的模板,被軍事愛好者反覆研究,各種評論鋪天蓋地。
地形屬性,被稱之為前所未有的瘋狂屬性。
第十八章 亞當之骨
簡單鑄就永恒,很多東西在規則和用途方面都相當的簡單,但是流傳久遠,生命力極強。
基於方塊元素的現實網絡遊戲不但大獲成功,而且在長達一年沒有更新的情況下,仍然火爆。
因為攻防之間,變化本身太多,就像棋局一樣,一盤一盤的重覆,卻幾乎沒有相同的走法,因此始終保持著吸引力。
一副撲克都能玩幾百年,何況海量的多屬性方塊?
機械手公司不但獲利頗豐,而且擴展到海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其整體的規模已經接近長城的級別,被稱為開創了一個帝國時代。
沒有更新只是出於謹慎,希望能夠將共同的記憶保持的長久,穩固一些。
讓方塊成為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他們的信念所在。
當然,於此同時,他們的研發進程並沒有放緩,包括PK服在內的東西都一直在進化,完善當中。
而在這一年之內,其他地區的科技進展也令人矚目,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被稱為亞當之骨的機械運動模擬工程。
這是由美國的一家公司完成的。
這是為了完全模擬出人的運動而進行的工作,難度很高。
我們記得早期的機械狗,已經具備非常完善的運動能力,可以媲美現實中的四肢動物。
但是對於兩足的人類,其間還有著巨大的鴻溝,少了兩只腳,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通常看到的模擬機器人,能夠進行兩足行走的都不多,而即便能夠行走,也異常的僵硬,機械,達不到人體骨骼的那種靈動標準。
事實上人雖然是兩足支撐,但並不僅僅是兩個點位,而是有著更精細的結構,腳底的足弓設計的異常巧妙,不但可以分擔重量,而且會在重心變化的同時進行微調,保持平衡。
足踝處尤其要承受較大壓力,卻又轉動靈活,柔韌堅固。
這種技術上的難度要求,也先天的制造了門檻,使得研究者不願輕易踏足。
因此一直以來,機器人的設計都沒有以骨骼為主體,而只是通過四肢的裝飾達到類人的外觀而已,它的主要器件都堆積在肚子里,拆開之後醜陋異常。
而亞當之骨是完全以骨骼為主體,從模擬運動的需要出發進行全面的設計,其他的功能則成為附屬。
其實在軟件時代,我們很早的就見識了這種模式,只不過是純數據的,不涉及材料和機械。
很多人應該都熟悉這個概念:骨骼動畫。
當時的代表作是魔獸世界這樣的網絡遊戲,展現了非常協調完善的骨骼整體,能夠邁出或優雅或粗獷的步伐,宛如真實。
類似3DMAX之類的軟件都能夠處理或構造這種骨骼動畫。
它的體系雖然簡單,但是相當完善,就是實現骨骼連接體在三維空間中的物理聯動計算。
當然,對美工人員來說,要設定一個個的幀節點位置,有些麻煩;而至於計算部分,則都是矩陣變換,相當的快速。
骨骼動畫在虛擬的空間為後來者樹立了一個標桿。
‘對,機器人也應該達到這個程度。’這是研究人員內心中的話語。
他們實現了。
從展示視頻上來看,亞當之骨表現優秀。
當它靜止不動的時候,看起來和醫學教室里的人體骨架幾乎一模一樣。
而在運動時,你能看到它輕巧靈活的腳步,行走,奔跑,甚至彈跳,樣樣精通。
注意彈跳時它的腳掌表現,通過機械關節運動的協調,整體上展現出一種柔韌的力的美感,非常之棒。
它表演了投籃,前滾翻,甚至跆拳道,流暢的令人驚訝。
雖然只是一副骨架,但它就像推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讓人感覺到機器人腳步的臨近。
第十九章 亞當之軀
同期的日本,同樣展示了足以吸引人眼球的東西。
亞當之軀。
日本一直都是機器人研究的大國,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他們取得領先是非常正常的。
事實上此時風頭正勁的機械手公司,其核心研發部門中的近一半力量都集中在日本。
在機械手的技術引領之下,他們率先將機器人的精細程度提高了一個量級。
如果你對早期的科幻電影有印象,可能會記得有些機器人扒開之後,裸露在外面異常覆雜的一團團電線,這玩意兒完全就是用手塞進去的吧。
真相的確如此,早期的機器人,只要里面實現了相關的功能,外面加個殼子就行了,電線就是塞進去的,完全沒有位置分布,最佳排列這一類的概念。
而為了實現接近人體的效果,讓機器人的身體具有體溫,一個整體的構想被提了出來。
用大量的毛細血管般的電線線路,遍布到機器人的全身,提供所需的熱能。
當然,這個工作並不是在鋼鐵上面完成,而是很早就被使用的一種接近人體觸感的膠體材料。
這個構想是很簡單,很易於理解的,但是實現並不容易。
因為毛細血管的數量極其龐大,假如給你一百條細細的電線,要縱橫交錯的排布均勻,你可能很快就手忙腳亂了,搞成一團亂麻。更何況是上萬,上百萬的級別。
而且人體中的毛細血管是不規則的,曲曲折折的,就是用織布機也不行啊。
還好,這個時代有一種技術已經趨於成熟。
這就是三D打印技術。
它可以在空中進行立體的塑造,將電腦上的設計圖案完美實現。
在它的介入之下,海量的線路排布已經不成為問題。
而這之後,浸入液態的膠體材料凝固成型,亞當之軀就完成了。
最開始是一個球體實驗,造出來彈彈的果凍一般,放在手中有一種溫潤,親切的感覺。
而後,就是實際的運用了,整體的覆蓋機械骨骼的全身,並塑造成完全模擬人體的形狀。
這項技術本質上說起來好像並不多麽覆雜,沒有什麽智能參與,但是,僅僅是體溫這一項指標,就讓機器人邁出了接近人的一大步。
植入毛發就不用說了,很早就有的裝飾技術,足以亂真。
有了能提供完美運動的機械骨骼,和溫潤水嫩的肌膚,這款機器人從完成的那一刻,就注定載入史冊。
當然,完全不用擔心膠體材料在運動過程中脫落,事實上它是很耐用的,而由於內部密布的細線,也增強了它的韌性和強度,比傳統材料更上了一個檔次。
我們知道玻璃中加入纖維之後就可以造出各種特性的玻璃,有的甚至可以防彈,其道理是差不多的。
同時代出現的亞當之骨和亞當之軀的結合,開啟了一個屬於智能仿真機器人的時代,席卷全球。
與之相比,前期的那些各種各樣的機器人,都完全的淪為了陪襯,成為落後的歷史展覽品。
第二十章 模特的風潮
日本公司在技術展示之後,宣稱同時具備外形和動作的定制能力。
該系列產品也被統稱為仿真一號。
顯然,仿真一號的優異表現征服了觀眾,該公司很快就獲得了第一批訂單。
定制的T台模特。
模特這個職業要求挺高,外形,體態,氣質,缺一不可,而且還要動作優雅,身姿搖曳。
她們走出的步伐也經過千百次的練習,貓一樣的輕盈,跳脫。
這些要求,足以構成無數女性無法逾越的障礙,只造就了少數的幸運兒,這就是模特。
而對於仿真一號來說,這些全然都不是問題。
它的外形,完全是電腦設計出來,精致到令美女也會驚嘆,它的步伐,經過數萬次的計算,調整,可以完全的模擬任何人的姿態,區區貓步,完全不在話下。
當定制的仿真一號走上T台,只能說其表現足以亂真,堪稱完美。
畢竟這份工作也有其簡單性,只需要進行展示就好了,當機器人具備了一流的行動能力,就必然會接管過來。
它的第一次表演,只是一場相當普通的服裝秀。
但是當表演結束之後,人們才獲知,這些美妙軀體是一批機器人。
可以想象那種轟動效應,因為沒有人在之前看出有什麽不同。
模特事件頓時成為全世界的談資,人們驚呼機器人時代已經來到。
而對於使用它們的時裝公司來說,當然也大出風頭,乘機作了很多宣傳。
‘即便不考慮相應的新聞效應,它們的確能很好的完成這份工作,而且降低了成本,你知道,培養一個好的模特並不容易,而且現在,我們完全不擔心它們跳槽。’模特公司的老板這樣說道。
而另一個受益者,當然就是仿真一號的母公司了。
他們成為時代的先驅,技術的標桿,更重要的是,獲得了雪片一樣的訂單。
機器人模特成為一股時尚的潮流,席卷了各個國家的T台。
由於她們各自不同獨特的外形,模特們也獲得了自己的名字,不但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而且成為不少男士心中新的女神。
甚至有一段時間,人們八卦公司老板和某機器人模特之間的緋聞,因為拍到了兩人一同上街的畫面。
哦,還可以逛街!
仿真一號再次顛覆了人們的認識。
很快的,人們就為她想出了各種用途,只要她調整姿態和動作就可以勝任。
包括前台,門童,禮儀等等。
通常這些工作都具有花瓶性質,而與花瓶不同的是,她們能夠小範圍的活動,進行簡單的交流,做一些信息記錄而已。
仿真一號,可以輕松做到這一切。
於是人們很快就看到,不少公司的接待前台變成了一流的美女。
而在短暫的接觸時間中,不管是咨詢事務,日常應答,都挑不出什麽瑕疵。
而且她們即使站上一天,也仍然能保持最甜美的笑容,最親和的姿態。
對男性職員偏多的公司來說,他們獲得了一項可以和美女搭訕的福利。
每天上下班,都有人到前台流連一番,一親芳澤。
下班時間,她甚至可以和你跳跳舞,調調情。
當然,如果你的舉動超出了界限,她會呼叫老板護駕的,畢竟這是公司財產。
至於門童,禮儀之類的工作就更簡單了,換上兩個機器人仿真美女完全不成問題,很快就成為大酒店的通行做法。
事實上如果你要求不高的話,讓仿真一號當女伴也是可以的,非常的拿的出手。
從技術上來說,聊天,簡單的家務,或者撒嬌,發小脾氣,這都是易於實現的。
巨大的需求推動著仿真公司的開發進程,他們的操作系統平台也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軟件支持,不斷的進化之中。
第二十一章 美女遊行事件
你看過純美女隊伍,走著貓步在街頭遊行的嗎?
現在就有了,而且絕對的不是剛剛提到的仿真一號。
她們是剛剛從T台上下崗的失業者。
事實上一個模特的黃金工作期,可能只有幾年,但當這個數值突然降到零的時候,就不那麽的容易忍受了。
當然,真人美女還是很容易找到新工作的,但是薪水的落差,待遇的不同,都會讓她們懷念閃光燈下輕松旋轉舞步的時刻。
她們只是需要發泄。
有更多的女性加入了這個隊伍,抗議仿真機器人的發展,使得她們面臨失去工作的危險。
雖然她們內心中也承認,她們從事的工作非常容易被替代,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刻,仍然顯的那麽的不可令人接受。
失業在有些國家是非常被重視的一件事,再加上美女吸引眼球的效應,遊行很快就登上了世界各地的新聞頭條。
人們開始談論並正視這一問題。
進步當然不應該被否定,機器人能代替人的工作,這絕對是令人欣慰的事。
但是就此冷落了真人的美女們,似乎也非常的不妥,讓真正的紳士們於心不忍。
而這批失業的美女們去找到其他的工作,也必然對另外的人造成就業壓力,形成多米諾的連鎖效應。
因此,這是非常全局性的一個問題,而且形勢的發展很明朗,富有競爭力的仿真一號只會越來越多。
所以未雨綢繆很有必要。
很多人都熱情的參與到討論當中,幫忙分析形勢,出謀劃策。
各種言論都激發了出來。
有人說,這些花瓶類的工作本來就可有可無,女人就應該回歸家庭,造就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比她們從事原來工作所產生的社會價值要大的多,因此完全不用擔心,這是一種進步。
也有人說,國家在福利分配上,應該更加傾斜於女性,讓她們能夠安心的生養教育小孩,就是對未來的最大貢獻。工作讓女人變成一種職業化的動物,完全的脫離了生活的角色,非常的令人難以忍受,現在是需要作出改變的時候了。
也有人說,她們應該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但是這種觀點受到的反對較多,畢竟要作出轉變並不容易,也許要從小培養才行,但這是政府和學校的責任。
還有人說,雖然家庭現在成為女性的避風港,但有些人在家庭中的作用也仍然只是花瓶而已,因此她們很快就會連這最後的陣地也失去,被又聽話又能幹又漂亮的仿真一號完全取代。
雖然這種言論對女性來說很難接受,但確實揭示了某方面的事實,很快就誘發了一系列的家庭抱怨。
抱怨老婆不夠溫柔的,經常撒謊的,大手大腳的,臉黃口臭的,各種抱怨。。
看樣子,仿真一號的確有入侵家庭的可能,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二奶事件。
於是輿論顯得有些混亂起來,同情和控訴交織在一起,展示著社會對女性的矛盾心理。
仿真一號搶占了工作,讓女人更多的回歸家庭,這似乎並不是壞事,但如果她進一步追擊到家庭之中呢?女人們不禁都有些心中忐忑。
既然他們可以購買汽車,他們同樣有可能購買機器人,而失業的女人們似乎很難找到反對的理由。
當然,從男性的角度,他們要承擔更大的家庭負擔,似乎也應該有所補償,看看美女,不過分吧。
這真是一個覆雜的時代。
第二十三章 新農業試驗
當然,有人提出機器人不能過夫妻生活,這種觀點不值一駁。
要知道,很早就有的充氣塑料都能大賣,何況是有體溫,能做動作的膠體仿真一號呢?
而仿真公司暫時沒有推出這種產品,只是在評估道德和法律的風險,會不會被告破壞家庭,會不會被妻子們跑來砸場子?相信在廣大男性的呼喚聲中,他們很快就會克服心理障礙。
畢竟,男女比例不協調,有很多人找不到女朋友,有很多人三四十歲還沒有結婚,更有很多人家庭不和諧,欲求不滿,這個市場真的是很大,很合理。
而在此之前,公司希望做一點看起來更有意義的東西,做好鋪墊,先得到社會和大眾的接受。
他們成立了一個新的開發試驗室,農業試驗。
農業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對日本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土地較少,一直采取的是精耕細作,而且每年都要大批進口。
他們的試驗試圖建立一個完全替代人的機器人莊園,進行一切的相關操作。
事實上,對具體的一項農業活動來說,工序和操作都是有限的,最多幾百項,上千項吧,這個數據完全嚇不倒機器人,它可以非常完美的學習並記憶下來。我們知道機械手的發展已經很完善了,因此仿真一號的手上動作可以做到非常巧妙,模擬各種操作都靈活自如。這意味著它們不但可以進行原始的收割種植,而且能夠操作機械,從整體上來說,它們完全具備在農業工作中代替人的實力。
因此,農業試驗室的成功是可以預見的,樂觀的估計可能只需要一兩年,而當它們掌握了所有的技能和工序,就只要一年一年的重覆就好了。
這項研究本來是很低調的,算的上默默無聞,但是被新聞報道出來,再次引發了軒然大波。
因為農業的地位太重要了,從事農民職業的人也多如牛毛。
他們想幹什麽?想要消滅農民,把所有的鄉下人都趕到工廠去嗎?
至少在農民看來,這是對他們穩定生活的一種挑釁。
當然,也有少數人持懷疑態度,機器人能下水嗎?能趟泥地嗎?
事實證明他們的思維已經落後於時代,答案是完全可以。還會自己清洗呢,這是年輕人給他們的說法。
也有人提出較實際的問題,認為用機器人搞農業成本太高,短期內不會有大的作為。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仿真公司不會因為這些言論就停止行動,而更多的是,其它國家產生了危機意識,害怕農業有可能受到傷害,也開始進行相關的研究。
如果機器人農業真的達到能大幅推廣的地步,帶來的將是全面的變革,而不僅僅是部分人失業的問題了。
尤其是農業大國之中,大部分的人都將面臨重新的定位,在流動中尋找新的生存方式。
劍指農業,仿真研究打亂了整個世界的陣腳。
當然作為評論家來講,不僅僅看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他們也談了機器人農業的優勢,可控的流程,低度的污染,沒有傳染疾病的威脅,食品相對安全等等。而且從長期和整體來看,機器人替代了農民的工作,將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們所抱的態度,應該是期待和鼓勵,主動的去適應和調整,提前為退役的農民安排好退路。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反對,阻礙社會的進步。
第二十四章 職業吞噬者
仿真公司很快就獲得了一個威風的外號,職業吞噬者。
人們對它的感覺既新奇又有些畏懼。
很多職業都開始審視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而大家上班時的調侃,有時候也會圍繞這個話題展開。
人們再次走過前台的時候,有些覆雜而又奇特的心理。
沒有壓力和煩惱,幸福的機器人啊,雖然我從來都不想和你一樣。
而這個時期,因為可以自主編程,設計動作流程,仿真一號也自然的介入了更多工作。
采煤挖礦,拉板車,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有人買個自行車給仿真美女騎,帶著自己上班,而他自己,坐在後面玩手機。
還有拍電影的,為了效果,讓替身仿真美女直接從高樓跳下,摔的稀爛,該電影公司也受到了一致譴責。
用途真是名目繁多,花樣百出,讓人感嘆群眾的智慧浩如煙海而又無孔不入。
一部分從事簡單勞動的男性同胞們,也感覺到了競爭的壓力。
話又說回來,很多垃圾工作,的確不是人幹的,每次我走在街上,看到那些站在店門口的女孩子一站一天,我都為她們的青春而惋惜,深深的同情卻又無能為力。我覺得,就算社會養著她們什麽也不做,活潑潑的釋放青春的活力,也似乎更有價值的多。
機器人雖然帶來了職業的競爭,但接手的都是一些底層工作,它們將人驅趕出來,告訴他們:去,找到更好的事做,活的像個人一樣,而不是機器。
這對社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向更人性化,更富有創造性的方向發展。
總體上,我歡迎它們的到來,它們是降臨人間的天使。
至於那些失業問題,交給社會管理者去思考吧,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有工作給工作,沒工作給生活費,就這麽簡單。
新的思維不斷的形成,沖擊著舊有的秩序。
一代曾經背負著小皇帝的稱號,卻壓抑在仆役奴婢身份下的人們,終於看到了前面的曙光。
領導最重要的是什麽?是放手。
有這些能幹的下屬,難道竟然因害怕而打壓?
正是機器人的工作,全面的擡高了人的地位,襯托出他們的高貴和尊嚴,讓他們進行重新的人生和生活的規劃。
年輕人進行了快速的思維轉變,歡迎職業吞噬者的推進。
也許以後的人,只需要學管理,學發號施令就行了,而不是學那些亂七八糟的生活技能。
前景似乎是美好的,循環終將被打破嗎?
人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第二十五章 五花斑斕的世界
在仿真公司股票飆升,大賺其錢的時候,這個方向上,也吸引了更多的同類。
一些傳統的,實力強大的玩具公司也主動參與到這場盛宴當中。
他們的思路似乎更為開闊,弄出了一系列的仿真動物。
當人們完全奉行獨立自主原則的時候,他們對真誠夥伴的渴望也達到了頂點。
帶體溫,有肉質感的仿真一號,完全屏蔽了機械的概念和觀感,達到了人類期望的閥值。
也許是受了某些人上街溜美女的啟發,仿真寵物狗也隨之而來,掀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寵物時代。
仿真寵物狗絕對是有備而來,毛發,外表,以及行為都無可挑剔,相對仿真一號,它們的技術難度其實要低很多,因此在細節上更下了功夫。雖然它們不需要吃飯喝水,甚至不用充電,但它們也嘗試著增加感性的一面,閒逛,撒歡,親昵,展現出各種萌態,不但足以亂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家狗。而且它們的優點也不少,不會咬人,不用上牌,愛幹凈,沒有寄生蟲等等。
定制的寵物迅速風靡起來。
當你在街上看到各種寵物狗的時候,根本無從分辨哪些是仿真的。
而有這樣一種家夥,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那就是仿真的騎寵了。
威猛的老虎,獵豹,全都走上街頭,讓那些拉著大型狗的人再也威風不起來了。
它們不但可以騎,而且動作表現極其流暢,不輸於真正的野生動物。騎著獵豹奔跑時,也完全沒有顛簸的感覺,很有彈性和節奏。
當然,大型騎寵也有缺點,那就是需要提前充電,無線電力跟不上消耗。
它的速度可以接近摩托的中檔,因此被認為有可能替代一部分的自行車和電動車。
在騎寵時代,優雅流暢的擬真動作面前,帶輪子的都顯得低了一個檔次,汽車廠商紛紛轉型,以順應時代的潮流。人們紛紛感慨以前的人好傻,坐在封閉的車廂里居然還在炫耀。
當然這個時代還是有不少人可以炫耀的,溜狗和溜虎溜豹的感覺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優秀而拉風的獵豹寵,可以騎上兩個人奔跑仍然保持舒適和速度,是公認的泡妞利器。
這股風潮簡直沒有人能抵擋,席卷了馬路,工廠,校園,幾乎一切有人的地方。
甚至你到步行街去,可以看到那里當做招牌的一只恐龍,牛逼的一塌糊塗。
不出意外的,動物園紛紛倒閉,那些吃肉又咬人的東西,真的沒什麽人去看了。
這一切,不過半年時間,幾乎完全的顛覆了人們的生活,路上滿眼的花式動物,讓人好像進入科幻世界,不過還好人的接受力夠強,大家很快的就習慣了。
打開網頁,今天的新聞頭條可能是某地出現了新的大型寵物,或者某明星騎寵把妹之類的。
動物寵完全融入了人的生活。
而接下來的一個階段,則是玄幻寵登場。
網絡遊戲中的,玄幻小說中的一些動物也被強大的定制功能孕育了出來。
什麽九頭蛇,超神獸。。。
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些東西威風是夠威風,但行動能力和現實類的獵豹根本不能相比,特別是那些純幻想出來的多頭多腿的,完全走不利索。
因此能夠上路的,最後還是麒麟,犀牛這樣的四蹄類動物居多,其它的特殊種類不但不怎麽好用,而且定制價格奇高。
這個時候,敏銳的商家也嗅到了各種商機。
什麽寵物蛋啦,大抽獎了,搞的花樣繁多。
網遊廠商也不甘人後,紛紛將遊戲中的寵物和現實寵物聯系起來,開發出多如牛毛的新玩法。
很快,人們就感覺,世界似乎變成了一款大網遊。
現實網絡遊戲再度火爆起來,一則失業的人多了,再則人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還有一個人們不太願意說出的理由,那就是工作的失落,原來我一直從事的工作,用機器人都可以,意義何在?
第二十六章 新分配理論
社會真是聯系的緊密,如果說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有些誇張的話,那麽火燒連營可能就更貼切了。
在整體的遊戲性的傾向下,這股風潮自然也波及到了學校,讓年輕人深陷其中。
不要忘了職業吞噬者的巨大威力。
事實上它的作用並沒有被完全闡明,它完全是威懾性的。
而在學校里,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種威懾。
誰還願意學一樣很可能在未來被機器人替代的技能呢?
機器人的競爭,成為學生和家長必然考慮的一個因素,在起始的階段就進行了各種淘汰。
學校也不得不進行調整,改變教材和專業,甚至反思教學方法。
因此,雖然社會上還反應遲鈍,在進行觀望,而學校中已經認定了未來的趨勢,提前做出了規避和適應。
因此,未來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各種簡單重覆的工作都將被替代,因為已經沒有多少人向那個方向上走了,即便你以後不用機器人,也找不到什麽合適的工人了。
學生的選擇也這麽強大,可以左右未來嗎?
人們不得不重視,他們是未來必然的主人。
所以,再無疑問,機器人的發展被全面放行。
人們紛紛以此為基礎對未來進行推演,分析,以圖把握先機,提前鎖定。
既然機器人必然獲得大規模的應用,那麽未來的圖景將是什麽樣的呢?
雖然機器人工業必將提供很多新的崗位,但絕對不會多過丟掉工作的人,你想想,光是農民被取代之後就有多少?
當這麽多人失業的時候,這個社會可以接受,可以容納嗎?
真有這麽多的創造性崗位等著他們嗎?
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非常巨大的,引起了各個國家的重視和研究,出現了各種分析和理論。
其解決方式無一例外的都指向了分配體系。
所謂看菜吃飯,如果社會在某一時期的確不能提供足夠的合適的崗位,那麽就不能認為這是屬於個人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承擔,而是應該由整個社會來承擔,這就是新分配理論的基本原則。
這個原則體現了人性的關懷,尤其是在機器人時代,我們更需要這一點。
如果放任失業者不管,反而責怪他們不努力,不爭取,豈不是新時代的何不食肉糜?
固然使用叢林法則可以多榨取一點勞動,但其實也相當有限了,而且失去的也很多,這不再是一種必然選項。
而要實現這種新的分配體系,誰最用心?當然是已經失業或者即將失業的,他們有現實的迫切的需要。
最不願行動的,則是在舊體系中獲得安穩依靠的人,他們不但要付出成本,而且將減少收益,如果不考慮溫情,環境之類的收益,他們將是完全虧本的。
雖然從非利益,非金錢的因素考慮,他們也將得到足夠回報,但這個思路是很難轉變的。
因此兩者之間,必然有一番討價還價,甚至龍爭虎鬥。
在新分配理論走向高層決策的路上,將展開最激烈的博弈。
而能夠左右形勢,鑄成結果的,不是同情,也不是說教,而是真正的實力。
第二十七章 逆鱗?
龍有逆鱗,撫之則怒。
社會各體系的力量,比龍要巨大的多。
新的分配理論,僅僅通過談形勢,講道理,就想改變財富的走向。
對無情的商場上磨練出來的人們來說,這是多麽的不可接受,如果他們要這樣做,一定是出於必然要這樣做的理由,出於不得不這樣做的考慮,而不僅僅是被一種可能,一種感情所左右。
他們首先會做的,就是動用手中的資源和力量,先行擊潰這種理論,而不是任其發展。
他們將談論市場,談論競爭,談論勤勞,一句話,按勞分配是合理的,而已經完成的分配都是按勞的。
意圖改變這種結論,就是對其逆鱗的觸摸。
一旦這種合理性被否定,他們將不知道最後的底線在哪里,因此先天的恐懼,如臨深淵。
只要形勢還不是完全明朗,他們就必然要抗爭。
何況,他們掌握的道理,已經運作了如此之久。
市場,競爭,勤勞,圍繞這三個堅固的思想堡壘,他們在理論和輿論上集結了重兵,互相支撐,互相印證,構築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馬其諾防線。
舊的理論體系之所以看起來是牢不可破的,就是因為它已經形成了規則,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你隨手舉一個例子,都能發現它的存在,所以就感覺它好像是不證自明的公理,無從反駁。
而實際上,對脫離這個氛圍之外的人來說,或者存在於未來的人來說,則真的不值一駁,因為同樣有無數的事例印證了它可以不存在。
因此,真正的交鋒不會存在於理論爭辯,群體的思想只會被事實一步步的改寫。
一方面,就是遊戲經濟的崛起,樹立了娛樂的,虛擬的價值體系,超出了傳統的勞動觀念。
另一方面,機器人的參與,奪取了部分人的勞動位置,逐步將人的價值同勞動剝離,這種趨勢,將迫使人類整體進行重新的價值定位,新的價值觀念就必然導致新的價值權重,誘導經濟走向,從而自然的完成分配的調整。
因此,觸摸龍鱗的,並不是弱勢的失業大軍和懷抱幻想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在各方面都不具備相匹配的實力,不足以推動和引導變革。
是舊有的經濟體系,在成長過程中,新舊軀體的摩擦,破繭,是它提前預判未來做出的自我要求。
新分配理論與舊體系,是相克的,更是相生的。
只有在最宏觀,最全局的層次,才能看到,它對經濟規律完全的符合。
擊潰它,其實是斬斷了自己前進的道路。
幸好,世界的發展不是完全同步的,人們像盲人摸象一樣看到的都是局部。
因此,總有人,有地區率先的做出突破,在得到先機的同時,對居後者形成刺激。
馬其諾防線,完全的被繞過,直到里面的人們主動拆除。
逆鱗,不過是裹縛的蛇皮,成為必然舍棄的蛻殼。
第二十八章 戰爭幽靈
前面說了,因為人們看到的是未來的局部,有時候是完全不同,甚至背離的,因此選擇的理論,采取的措施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這種不同,不但會表現在思想領域,而且會延伸到現實中,引發各種力量的碰撞。
這個紛亂覆雜的社會階段,既是生下仿真一號的產後抑郁,也是對未來亞當的琢磨不定。
在懷疑和假想中,人們感覺到死亡的威脅,不自覺的握緊了武器。
一個戰爭幽靈,飄蕩在大陸上空,久久不散。
嬌嫩的模特一樣的仿真一號,只要換了設定動作,可以去采煤挖礦,男人一樣的進行體力勞動,這已經是足以令人驚掉眼球了。
那麽,其他的可能呢?
顯然,如果有槍的話,不需要訓練,她們也可以精準的射擊,成為戰場上的奇兵。
她們毫無疑問,是潛伏著的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單兵力量可能就像赤裸特工那樣的強大。
因此,當她們源源不斷的從生產線上走下來,並且累計到一定的數量,就成為軍事推演中的一個考慮參量。
曾經由機械手引發的機器人兵役法雖然削弱了,但仍然存在,很自然的將視線轉移到了仿真一號身上。
而這,僅僅是表面的力量。
有沒有潛藏的力量,以及未來她將如何的進化,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時刻都考驗著人們心中脆弱的軍力平衡體系。
一批轉型的軍工企業,在市場的顛簸下,也沒有獲得預料中的高額回報,產生想要掉轉船頭的心理沖動,推波助瀾。
國家之間,在社會理念轉換的激烈博奕中,也顯得捉襟見肘,不能兩顧。
風波未定黎明前,各方勢力都蠢蠢欲動。
而一旦矛盾無法調和,就有動用武力,發動戰爭的可能。
雖然只是一種可能,卻是最無法忽視的一種,因此風吹草動都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單純依賴勞動確立的價值,將無業者排除在外,而當他們找到新的工作,足以展現超越機器價值的可能極小的時候,對他們的價值預期接近為零,考慮到他們的消耗,這個數值再次被推到負數區域。
從經濟原則進行推斷,負數價值是不應該存在的。
這將產生可怕的推論,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大比例的人,在機器人的時代,面臨被淘汰。
這種淘汰首先是勞動上的,然後是經濟上的,心理上的,逐步走向實際操作。
這就是愈演愈烈的清除垃圾人口的傳言。
只要還沒有社會整體的價值觀念的轉變,這種針對大多數人的壓力就會永遠潛在的存在。
這是關乎生死的壓力。
人所必爭,不至不休。
這種價值判斷間差異的力量大到國家都無法左右,只能隨之搖擺。
毀滅還是和平?
有時候戰爭只是這兩者的中和,並不是最壞的選擇。
因此它化身為幽靈,徘徊在人心之中,揮之不去。
第二十九章 家庭成員
這一時期,仿真公司並沒有隨大流開發仿真動物,而是繼續走在造人的道路上。
他們推出了家庭成員系列,包括小男孩,小女孩,女伴,甚至慈祥老爺爺。
有很多破碎的家庭需要,比如中國獨生子女夭折的家庭就有幾百萬,還有很多孤獨老人需要兒女陪伴的,小孩子需要夥伴的,年輕人需要女朋友等等。
訂單仍然相當火爆,而且要求仿真一號下一代具備親密接觸能力的呼聲極高。
仿真公司早有研發準備,迅速推出了仿真二號系列,閨中密友。
(注:為防止惡意傷害,該系列的程序平台是不對外開放的。)
閨中密友上市之後獲得了巨大成功,並且形成了新聞效應,長久的占據了娛樂頭條。
首先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是來自各地的紅燈區,從用戶體驗來說,她們比真人效果更好,會叫會笑會說話,而且不是機械重覆性的,是懂得察言觀色,實時交互的智能反應。(現在面部表情識別和語音識別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再一個,就是走入家庭了。
除了沒結婚的年輕人有購買,結了婚的也有購買的,畢竟比在外面找女人幹凈,省心,經濟,很多婦女幾經盤算,也只能賢明一次了。
甚至有女性為了栓住老公,主動幫忙購買的,不禁讓人感嘆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其家庭和諧程度也令很多人嘆為觀止。
當然,淡定一點來看,這也只是情趣用品的升級版,沒什麽大不了的,不足以構成離間關系。
女人們很快就說服了自己,並且津津樂道起來。
而閨中密友可以掃地,陪聊,整理床鋪,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使喚丫頭的角色,其乖巧聽話也讓家庭主婦們嘖嘖稱奇,我見猶憐。
仿真二號就這樣走入了千家萬戶,波瀾不驚,因為不會爭吵,也沒有金錢要求,很難爆發矛盾。
評論家預測,未來它將像汽車一樣流行,成為家庭必備。
這種觀點對仿真公司來說,當然是喜上眉梢,這是多麽巨大,多麽誘人的市場前景。
不過事情的發展總不是千篇一律,也有很多女性感覺到了競爭的壓力。
在悲觀的言論中,女性也許只剩下唯一的優勢就是能生孩子了,考慮到試管嬰兒的存在,事實上她們只在提供卵子的時候起下作用。
至於撒嬌,賭氣,這樣的一些非理性行為,不要覺得仿真二號表現不出來,她們只是不能喧賓奪主罷了。
而對年輕男性來說,這種競爭是他們歡迎的,即使他們不買,也成為一種潛在選擇,增加了和丈母娘談價的籌碼,禮金太高?抱歉,我跟機器過算了。
而這種奇特的三足鼎立關系,竟然也讓不少家庭變的空前和諧起來,真是超出了人們的預想。
雖然也有一批女人呼籲,仿真公司應該造同樣的男性伴侶,以示平等。
但是據調查,她們並不是真的想買,而只是發泄不滿。
輿論也普遍反對,認為男性機器人會讓人有暴力聯想,容易在性行為中造成傷害,而且從大眾心理上,一個這樣的存在也讓人不可接受,如果被人利用,改造了程序,淫人妻女怎麽辦?因此仿真公司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即便造出男性形象,也是不帶生殖器官的,這成了後來仿真界約定俗成的通行慣例,連動物也不例外。
對此,女權主義者也無可奈何,畢竟這不是歧視,男人女人真的不一樣,區別對待理所當然。
舉個簡單的例子,女性用衛生巾,難道男性就也用嗎?
。。。。
有人說了,這分明是一個後宮和太監的時代,古代人真是先進啊。
也有人說,當年背了小皇帝名號的一批人成長起來了,他們不這樣不幸福。
第三十章 誰更高
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傳承千年的家庭結構產生了變化,其影響絕對是廣泛而深遠的。
而且仿真成員並不同家用電器,她們畢竟有人的外貌,會說話,有智能。
在最早期的時候,如果有人對某女性說,街頭賣衣服的模特比你漂亮。她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那種面孔完全是硬質塑料,摸上去涼冰冰的,假的要死,怎麽能跟大活人比呢?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仿真二號的定制臉蛋,溫潤細膩有彈性,還有豐富的面部表情,比活人還像活人,不用你說,女人心中自己已經確定高下了,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但是撇開老公不談,孩子是什麽感覺?
你能確定他沒有分辨出美醜,有所傾向嗎?
當孩子對仿真二號表現的更依戀,更欣賞,你心底是否覺得失落到無處言說?
這種狀況是無法阻止的,因為形勢已經形成,就算你家沒有,他也會盯上別家的,奇怪,怎麽鄰居家的阿姨都這麽漂亮,而我家的。。。!!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不會變老。
對比之下,你的美容經費就顯得多麽浪費和不值得,何況花了錢也難挽衰變的趨勢。
更何況,在技術的飛速發展下,她只會越來越先進,可能明天就會開車,能做飯,會理財了。
情何以堪啊。
但是據說,看多美女,能修正小孩面孔,陶冶心靈。。為了後代的成長,忍了。
各種情節在不同的家庭中上演。
下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後,將會如何呢?
這個問題成為社會學家的研究課題。
他們的感情是否會集中到仿真人身上?對這種沒有怨言,沒有抱怨,沒有攀比的生物更加貼心?
答案很可能是確定的。
這將構成下一步演化的基調。
下一代人有可能先跟仿真人結婚,而把真實的女人排到二奶的位置。
先不要反對,我們看看婚姻法的年齡限制就知道了,結婚至少要二十歲吧,而且考慮到各種因素,推遲到三十多的大有人在。因此,在這之前,美貌與智慧並重的仿真人有什麽理由不捷足先登呢?
實在是非常的合理。
這種分析推出之後,再度刺激了已經受傷的女性同胞們。
這將意味著她們未來更低的社會地位。
她們當然不能忍受,她們想要反擊,
但如此一來,豈不是更顯得不溫柔,不女人?
只能說面對高明的對手,怎麽做都是錯。
也許未來,能生育的女人,真的將成為第三種性別。
如果男人》仿真人》女人的排序成立起來,那麽人和仿真人之間,要填充什麽樣的符號呢?
誰更高?
對淡定的仿真人來說,她們從來不會考慮這個問題,但也正是她們,無時無刻的不在成長,進化當中。
當女人已經被超越,男人還遠嗎?
第三十一章 農業實驗室的副產品
仿真公司的農業試驗室其實是很高端的,因為機器人要處理很多不規則的日常事務,所以技術難度較高。
實驗室的年輕人,當然也都是一些富有創造力,精神旺盛的人。
其實就算他們的仿真農民出現了,也只能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推廣,不會直接就覆蓋全局。
但是,也許是農民總要處理蔬菜,糧食這些東西,在數據庫和專家系統完備的情況下,他們很自然的搞出了一項副產品,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推廣。
這就是仿真廚師,仿真公司不愧是職業吞噬者。
當然事實上,很早就有做飯機器人了,可以烹飪很多菜肴,不比廚師差。不過那時的所謂機器人,還根本不是以人的形態出現的,僅僅是帶芯片的機器而已,手腳都沒有。
做飯機器人在當時雖然也算先進,但是沒有獲得大的發展,雖然它號稱能做很多菜,但其實和人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洗菜,切菜,配菜都需要人幫忙,其實沒省多少事,再加上價格也不低,人們就不願意購買了。
仿真廚師則不同,它是在仿真一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手腳靈活,因此可以和人做一樣的事情。
在農業實驗室中,經常會處理蔬菜,糧食,水這類的東西,積累了足夠的程序資源,它非常容易的就轉移功能,可以智能識別,分揀,精細的對待,洗菜,切菜,配菜都不在話下。在廚房無人值守的情況下也能處理的井井有條。
你可能要問,它能顛鍋嗎?這真不是問題,而且早在做飯機器人的時代就解決了,智能顛鍋,控火,全流程重現一流廚師處理過程。不信的話你到高檔酒吧去看看,仿真美女的調酒表演,一點不比人差。
仿真廚師就這樣流行起來,強大的功能足以替代原有的廚師,再次造就了一個失業高潮。
話說廚師這個職業真是從業人員很多啊。。
家庭毫無疑問是個大客戶,很多人都不願做飯做菜,除了買菜之外,仿真廚師全權處理,甚至給出營養建議,真是懶人福音。價錢更不用說了,給原有的仿真女友升級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大街小巷上的餐館了,雖然菜品花樣繁多,但也沒有一萬種吧,對仿真廚師強大的數據庫和流程分析記錄能力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一直以來,為什麽外國有很多餐飲連鎖,而中國沒有呢?
就是中國菜樣式太多了,統一不過來,廚房也因為處理流程的不同,搞的各式各樣,以適應不同的廚師。
仿真廚師的出現,迅速催生了一批中餐連鎖企業,統一的格調,透明的流程,安全衛生又地道,大有一統江山之勢。
不過對很多飯館小老板來說,使用仿真廚師,相當於請了一個能幹的幫手,省力又省錢,他們唯一擔心的是,下一家連鎖餐館會不會開到自己隔壁來。
不得不說的是,這次的餐飲業大清洗,失業人員大部分都是男的。
他們有可能是家里的頂梁柱,有可能是唯一經濟來源。
機器人的淘汰進程終於發展到男人了嗎?職業吞噬者的下一站將是誰?
一種不被需要的恐慌感覺,彌漫朝野。
連公務員們都有些惶惶不安。
第三十二章 戰備之亞當的呼喚
在八九十年代,人們熱衷於充電,並且富有激情,興致勃勃,因為充電學習,可以和其他人建立比較優勢,從而在職業競爭中勝出。
但是現在,這種提法很少了,因為競爭者很有可能已經不是同類了,學的再快能比得上機器人嗎?
一次更新有可能上百本的指南,放在人身上,恐怕要看一輩子吧,但是機器人幾秒鐘就加載完畢了,而且對答如流。
如果說機器人還有什麽不如人的地方,可能就是腦筋急轉彎和黃色段子了,但是找自信要找到這種旮旯角落,也實在是夠可悲了。
整個社會在享用機器人帶來的服務和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深深的失落感。
難道機器人的能幹反而說明它檔次比人低?
至少從領導和下屬關系來看,好像真是這樣。
人們找安慰找到領導身上去了,幻想的比較遠的,已經在考慮未來人類一統星際,每個人分封一個星球,管理無數機器人的情形了。
劉邦的事例一時流行起來,成為經典。
‘吾雖不如子房等三人,然吾能用之,是吾取勝之道也。’
當然,意淫也是有條件的,對買不起仿真機器人的人來說,如果你同街上的仿真美女說話,人家聽到口音不對,根本就不搭理你。
你能怎麽用之?
人真的是有些沒落了,至少對一部分人來說是如此。
研究顯示,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有可能被機器人替代。
而因為與高端工作巨大的差距,他們一旦失業,將基本上看不到挽回的希望。
財富共有,按需分配的思潮再度興盛起來。
如果仍然死守按勞分配的理念,大部分人消耗超出貢獻,將陷入完全破產,被淘汰。
從經濟原則來考慮,他們從嬰兒時代的無知無能,走到成年的無用,直到死亡,無非是白吃了一輩子飯罷了,因此,他們根本就不應該出生,還不如多生產一個機器人來的劃算。
經濟原則判了他們死刑,他們當然就要幹掉經濟原則。
這是必然產生的矛盾。
在機器人時代,技能已經顯得無足輕重,權限才是真理。
人和人生來就是平等的。
這句話再度成為人們的焦點。
如果為真,共產主義就有必然實行的邏輯基礎。
如果為假,則將是少數人擁有權限,淘汰多數人。
在人們激烈的論戰中,美國人的立國理念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而他們死也不會承認,心目中偉大的國度,竟然立國在謊言的基礎之上。
面對涉及到全世界的大蛋糕,所有人刀叉並舉,虎視眈眈。
戰爭的吶喊似乎又在人們心中響起。
這是來自亞當的呼喚,在來臨之前,它要看到人們的抉擇。
戰備,來自各國的行動。
第三十三章 勤王之心
所有亞當的軀體,似乎都受到感召,產生莫名的悸動。
當人類不願戰爭而又面臨戰爭的可能,它們必然的成為戰場主力,被推向死亡,或者,得到新生。
它們將得到驗證,證明自己,具備與人並列的資格。
那些先來的,已然出現的技術成果,都是為亞當出現所做的鋪墊,
那將要的,戰爭的焰火,是為亞當出現準備的慶典。
激烈而壯闊,在死亡的壓力面前,完成蛻變,成為天使,或者墮落深淵。
對勝者,它將是戰神般的守護,對敗者,它必是嗜血的惡魔。
這一刻,所有屬於亞當的部件,都得到了使命,匯集,增強,準備迎接它們的王。
這是屬於它們的勤王之心。
將自己化身戰爭形態,前所未有的融合,進化。
------------
上面是一些演繹性的描述,事實上這些都是人或企業或國家在推動的,只是在整體傾向上仿佛有一種自發感覺,如生命的覺醒一般。
就好像你看到一個大塊頭,暗讚一聲此人是當保鏢的材料,有可能遇到機會就幫他推薦。
而機器人的優異表現,也讓人自然的產生一種判斷,它可以上戰場。
這種判斷一旦成為共識,就會推動事情的發展。
所以從各個方面,人們都能嗅到戰爭機器人的味道,雖然不知它正身藏何處。
而明面上的,人們也熱衷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推動。
基於仿真一號的DIY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形成了各種團體,論壇,在交流展示中漸行漸遠。
由於有開放的程序平台,他們可以任意的加載動作,不斷的優化,更新,這使得仿真一號越來越具有行動力,戰鬥力。
它們可以分析識別陌生的環境,並與之良好配合,完成跑酷,攀援等高難度動作,它們的套路表演不輸於武術冠軍,它們的技擊動作精準而實用。
它們就像天才的學生,在不斷的吸取,學習,讓各路老師欣喜,驚嘆。
仿真機器人的地下格鬥盛行起來,關注度甚至超過了拳擊比賽,因為更精彩,更激烈,更有技術含量。
而它們背後,也像賽車遊戲一樣,有著大財團的支持,成為高端公司展示技術實力的最佳平台。
在這里,你能看到媲美電影級的真實畫面,機器人的基本動作都是大型計算機千百次優化過的,優美流暢,而不失戰鬥力,而它們隨機應變的能力更是令人嘆為觀止,讓人完全忘了這是機器間的對決。
機器人格鬥當然是不戴拳套的,因此非常考較手上的功夫。
靈巧的機械手在這里大出風頭,勾鎖牽拿,對平衡的控制和掌握無不妙到毫巔。
各種武術理念都在這里演繹,碰撞,檢驗。
在國外,還有用槍械對決的,周圍是一圈厚厚的防彈玻璃,打的血肉橫飛,驚險刺激。
這也促進了仿真人的改裝,更加的注重用材,重心分布,視覺防護等等。
還有無限制級別的,允許任何外形的機器人參戰(會飛的除外),在空曠的場地上,坦克都可以出現,非常的考較行動力和生存性能,也催生了各類攻防速俱佳的特種機器人。
越來越接近戰鬥的需要。
(當然,如果是真實的戰場,機器人完全可以避開坦克,去做更重要的事,掀翻坦克的能力,不應該是它追求的重點。)
第三十四章 新兵種
對於機器人可能的參戰模式,一般認為是作為特種的陸軍單位。
而由於機器人的特點,各種相關的戰術理念被開發出來,並進而產生了一些新兵種。
其中最具有特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天降兵。
這種概念自然是從空降兵發展而來的。
最初,人們是以替代的思維進行思考,認為機器人也可以進行空降,滲透後方,執行特種任務。
但是後來,一種大膽的設想被提了出來,建議用導彈發射,將機器人送到指定位置。
這個設想剛一提出來,被認為是天方夜談,這不和動畫片里的人間大炮一樣嗎?幼稚啊。
但是,在經過技術論證,各方研討之後,結論卻是,可行。
要知道,傘降兵通過軍用運輸機運送到敵對方上空,這個過程是非常危險的,目標巨大,行動緩慢,路途遙遠,如果中途被發現,就很容易擊落。所以這種戰術的運用是很有局限性的,以前出現過剛落地就成為俘虜的情況。
而用導彈發射,則大大縮短了時間,增強了出其不意的可能,而且一般的防空手段都無法攔截。
在精確制導的能力下,完全可以投送到指定地點(空中打開降落),迅速改變戰局。
如果是真人傘降兵的話,這是不可想象的,那種加速沖擊和封閉缺氧都無法承受,但是機器人卻可以。
有人說了,這豈不是還不如直接發射導彈?
導彈的作用,就是直接的破壞,雖然效果明顯,但是控制範圍有限,它的覆蓋是點狀的。
而投送機器人過去,它是具有行動力的,能覆蓋一個可能達到數十平方公里的面,可以偵查,破壞,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導彈投送機器人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利,真正使戰場達到了瞬息萬變,有可能直搗巢穴,取得勝利。
在機器人單兵能力已經超強的情況下,這樣的一個天降兵,都有可能奇兵突出,擾亂對方的陣腳,而如果多點投送,形成配合,威脅就不下於正面部隊了。
天降兵部隊的組建,迅速吸引了所有軍事家的目光,很快他們就發現,這簡直是軍事推演的一場災難。
如果說以前,雖然戰場多變,但人們還可以按部就班,從容分析,而加入天降兵的考慮之後,一切都混亂了。它打破了傳統的規則,幾乎是兵力的瞬移,它帶來的可能性太多,以致無法形成有效的預判,計算機也無法推演清楚。
在地圖上畫箭頭的那種形勢分析圖顯然已經落後了,現在有可能是一個點一個點的出現。
天降兵,不走尋常路的兵。
各國都相繼成立了這種兵種,替換了部分導彈發射車,隨時待命。
這促使了導彈防禦系統進一步發展,但沒人認為這種固守的系統會多有效,它可能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
而機器人,在此推動下,也學到了更多偵查,破壞的技能。
高儲存能力的電池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動。
核能電池的身影在傳言中忽隱忽現,人們既幻想,也害怕著無窮行動力的機器人出現。
(注:亞當之心的無線電力是可以對外加密的,而且位置固定易破壞,所以戰時並不可靠。)
第三十五章 跨國的遊戲
機械手公司舉行了盛大的周年慶典,在全球一百個城市,都各有十萬的機械手在街頭列隊遊行。
從空中看,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覆蓋了整個路面,流水一般的推進。
當然,它們的顏色也會不斷變化,組合出種種圖形,標語,聲勢浩大。
遊戲替代工作,娛樂接管生活。
這是機械手公司提出的理念。
他們的機械手方塊遊戲進軍各個國家,整體的數量已經有數億之巨,而這次千萬級別的調動,真真切切的將實力展現在人們面前。
如果他們所有的方塊都行動起來,足以淹沒一個國家!
較小一點的國家驚呼。
大國則持的態度比較開放,雖然他們也有所震驚,但畢竟已經在發展中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沒有反對的理由。
機械手公司順勢推出了醞釀已久的遊戲戰隊職業聯賽。
這應該也算電子競技的一種,但是采用的是他們現實網絡遊戲的模式,仍然是真人參與的地圖戰,人數選擇有16,32,100,200,以及自由,其中的16人模式被指定為聯賽標準。
其實對地圖戰來說,人多更有氛圍,能體現那種戰場的感覺。但是具體到比賽,更注重細節,講技術,而且要有利於轉播,觀看,人還是較少一點好,16人的選擇是經過仔細論證的。
聯賽在各個國家進行,任何業余或職業的戰隊都可以報名,爭奪該地區有限的名額,也就是所謂的出線。而後,就是地區間,國家間的對決,采用傳統的循環賽制。
此時的方塊網遊早已經風靡世界,群眾基礎非常廣大,常常會發起數萬人參與的攻城戰役,氛圍極其熱烈。但它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個人的力量有時候顯的渺小,不足以左右戰局,對於崇尚技術,講究操作的人來說,被人流淹沒力不從心。這傷害了他們的英雄主義情節。
而聯賽的出現,給了這樣的人以展示機會,在16人的團隊中,每一個人的表現都將非常重要,有可能直接關系結局,這個時候,高手的作用就能很明顯的體現出來了,他們會成為戰術核心。而表現差的人,則會被觀眾無情的斥為豬一樣的隊友。
因此,聯賽最終將提高技術,戰術的含量,書寫出各種令人回味的經典。
它們會像棋盤推演一樣,可能千百年後還被人津津樂道的研究。
各地的戰隊迅速組建起來,有經濟實力的,則形成了風格各異的俱樂部,招兵買馬。
雖然公司沒有專門開辟練習地圖,但玩家的創造力無窮,在方塊戰場中,有一種能改變地形屬性的方塊,長期占據某城池的家族或幫派,使用這種方塊,就可以在城內布置出種種屬性地形。他們自己精心布置出了標準比賽地圖,作為城池中的鬥場,向戰隊出租,並進行轉播,大賺一筆。
這種模式一經推出,立即成為各地的模仿對象。
而方塊戰場的形勢也受到擾動,能改變地形屬性的方塊供不應求,成為新的爭奪焦點,各主要城池也更有了被攻占的理由,戰況空前激烈起來,聲勢一時間反而超過了倍受矚目的聯賽。
遊戲公司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的,不過他們也不閒著,而是跟著推出了一種位於邊界的混沌地形。
所謂混沌地形,它內部的方塊,其屬性會進行無規律的變化,因此進入該地區之後,命運將無法預測,有可能直接就踏上死亡方塊(屬性:上方玩家立即死亡。。)。所以混沌地形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它有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會產出一些比較特殊的屬性方塊,前提是你能幸運的鎖定,並將屬性采到手中。
所以混沌地形,立即成為冒險的樂園,在屬性的變換中,你將面對眾多玩家的挑戰,極度的考驗運氣和實力。
每一塊從這里帶出的特種方塊,都有著極其曲折的故事。
(注:特種方塊都有使用年限,因此整體會有一種平衡,不會出現多到泛濫的情況。)
第三十六章 歐洲變局
歐洲給人的感覺是不聲不響的,很少在新聞上露臉,其實這是一種成熟的低調。
在機器人領域,同樣如此。
就如同電腦一樣,看起來都是美國公司在主導,其實歐洲的一點都不差。
因此,當歐洲突然宣布進入全機器人替代的無工作時代的時候,習慣於從新聞事件中感受時代發展脈搏的人們一時間還接受不了。
這就好像你突然看到了汗血寶馬,驚訝它怎麽跑這麽快,其實它就是那麽快,只不過你以前的視線沒落在它身上罷了。
而當量變累積到質變,它自然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瞬間就擊穿了思維。
他們在視線外奔跑,這是最恰當的總結。
歐洲人當然是比較懶的,但這一點都不矛盾,就像有錢人的無所事事一樣,這是一種有資格的懶。
正因為懶,他們迅速的向機器移交了權限,移交了工作。
在精明強幹的機器人下屬面前,他們表現的更像領導,瀟灑的放手,卻被擡到更高的位置。
輕者上浮為天,懶散如雲,他們詮釋了一種境界,讓其他地區的人們望塵莫及。
曾經他們也被遊客指責,一旦放假就沒有商店開門,買不到東西。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使用機器人的時代,各種商店基本都是全天候開放,無節假日的運營。
歐洲的懶人找到了勤快的搭檔,配合的相得益彰。
如果機器人有知覺的話,他們面對的歐洲人就是當地的土著,只需要收租就行了。
這是一種成熟的模式,雖然不需要工作就得到收獲,但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
所以歐洲人在把工作交給機器人的同時,再度提高了全民福利。
他們以前就被視為高福利國家了,現在呢?
新名詞:全福利國家。
那麽,機器人真的能替代各種工作嗎?
當然不是全部的,但是他們完成了至少百分之九十。
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麽做的。
首先就是速遞業務,所謂的物流行業,在不斷發展中,吞噬了大部分的門面,人們足不出戶的完成購物,由機器人送達。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經營,基本不需要中間商參與了。
然後,各種專賣店,首先采用了機器人售貨,掃碼刷卡,處理的異常方便。這股風潮最後擴展到超市和其他商鋪,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值守。
進出刷卡身份認證,實時智能監控,商品標簽都帶狀態追蹤的,因此完全不用擔心偷盜問題。
至於整理貨架這些,機器人也可以做的很好。
甚至一些前來購物的,也是機器人。。(當然主要是買給人用。)
再次,就是無人駕駛系統了。
事實上,無人駕駛技術很早就成熟了,但是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因為人的行為有時候是很非理性的,機器無法理解,因此發生事故,很難確定是哪方的責任。
但是集體使用無人駕駛,就沒有問題了,在統一的規則下,自動駕駛可以運行的非常良好,車與車之間都是聯網的,實時互相傳遞附近車輛的數據,可以提前判斷,遊刃有余。
政府系統,也大部分使用了機器人雇員,比如巡邏,清掃等等。而特定的政務機器人,則直接就站在街頭,或者上門服務,ATM一樣的好用。(其實也沒有什麽政務,基本上一卡通行。)
企業生產就不用說了,幾乎是最早流程化,機器人化的。
因此,整個的產業鏈,從頭到尾,幾乎都是機器人參與,只有最終的消費是屬於人的。
因此歐洲人只需要玩就可以了,閒暇的時候才搞搞設計,發明。
歐洲模式引人膜拜,各種成熟的體系都開始被學習。
但是評論指出:如果沒有相應的高福利,而把機器人模式學去,將再次制造巨大的失業潮,那會是一場災難。
第三十七章 國家戰略
由於歐洲帶來的巨大刺激,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的罷工遊行活動,學生們也走上街頭,表達對政府和現狀的不滿。
你可以看到沿路一輛輛的空中機車,真假難辨的警察維持著秩序。
這玩意其實通俗點叫空中摩托,現在已經有產品展示了,並不科幻。
它完全可以看做是小一號的直升機,把螺旋槳裝在下面,並半包了外殼。
你可以想象盤形風扇安在塑料凳下的情形,就是那樣,吹了起來。
空中摩托推出後,由於先進靈活,很受年輕人的追捧。因為它行在空中,所以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在野地里亂跑,飛越菜園,田野,水面等等,用途挺廣。
但它也有缺點,就是容易帶來入室偷盜,搶劫等事件,讓所有二樓住戶都心生寒意。
所以在有些地區,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二樓都加裝了防盜窗或者監控,空中摩托也被重點追蹤和管理,並沒有在城市里徹底的流行。
美國人一直為自己的國家自豪,認為它領導著世界,但是歐洲人突然都不用工作了,他們頓時感覺難以接受,開始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
雖然歐洲人也肯定是漸進發展的,但這次正式宣告出來,對其他地區的人們來說的確算是突然事件。
這次罷工不同以往,它包含著消滅工作的意願,而不是在工錢或休假上面斤斤計較,所以它的規模也最大,時間持續的也更長。
美國政府不得不宣稱,將調整國家戰略,加強機器人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國民福利待遇,並將日工作時間減少為四小時。(注:歐洲是從八小時到六小時,最後零小時。)
評論認為,高福利給人以退位空間,緩解了整個社會的失業焦慮,因此有利於機器人順利接掌各種工作崗位,推動社會發展。而如果人們沒有退路,就將死守工作崗位,阻礙機器人的發展,到最後不得不退的時候,就會集體崩潰。
什麽是不得不退的情況呢?那就是兩者間的差距太大了,一個在不斷發展,一個停滯不前,積累的勢能差最終像正負電極的放電一樣,沒有接觸也要躍變。
形勢所迫,其他國家在國內外的壓力下,也都紛紛發表新的國家戰略,漸進的推行高福利政策,準備與歐洲接軌。
一些較小的國家,則直接要求加入歐盟,以便在盟友的幫助下一步到位的進入新時代。
歐洲人當然懶的搭理,但承諾會提供一定的幫助。
人口較多的印度和中國則表示,船大難調頭,需要從長計議,穩步發展。
兩國的娛樂和遊戲業空前的火爆,人們普遍認為這有可能是未來僅存的東西。
認真工作,甚至加班的人,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發展,這種觀點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現在幾乎是年輕人的共識。
企業認為機器人將取代員工,員工認為機器人將取代工作,大家互不買帳,都在觀望著進一步的發展。
無業人員空前龐大,為了對其進行安撫,也為了順應世界形勢,政府推出了高額的生活補貼,人們紛紛表示,原來吃空餉這麽先進。。
機器人工業被優先推動,源源不斷的仿真人補充到各行各業,人退一步,它進一步,層層推進,不斷圍剿。
各界人士都表示樂觀其成,共產主義終將來到。
第三十八章 自組裝理論
你肯定要說了,難道機器人工業不要人?
要是要的,只是也沒有多少,因為機器人和其他機械產品也沒有本質不同,機械手完全可以對付。它最覆雜的地方可能是軟件部分,但這部分可以直接繼承,因此反而更簡單。
而且設計開發人員也主要是前期參與,一旦流程建立,需要他們的地方就不多了。
所以機器人工業雖然空前龐大,但需要的人卻很少。
而且出於完全脫離工作的意願,人們提出了自組裝理論,希望機器人從頭到尾都能自己搞定。
這一理論的發展,進一步減少了人的參與。
甚至在設計實驗領域,機器人都能一定程度的接手,在重覆中篩選,改進,優化。
圍剿所有人為的工作,徹底斬斷人和工作的聯系,這就是自組裝理論對機器人的終極追求了。
但這並不能說是因為人懶,想當甩手掌櫃,它既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也是很現實的需要。
因為當人們從工作中解脫出來後,他們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太空。
在那里有廣闊的無人空間,等待著探索,開發。
機器人顯然是最好的先鋒。
它們的能源需求簡單,用太陽能就可以行動,不像人一樣需要吃各種外太空沒有的東西。
它們對環境的要求也很低,不需要氧氣之類的,而人則不行,上了高原都要喘,要求非常苛刻。
而現在,它們發展到和人一樣靈活,相對不利的因素也消失了。
所以,用機器人挺進太空,對閒的只剩幻想的人們來說,是箭在弦上。
歐洲宇航局率先推出了規模龐大的火星改造計劃,準備先派機器人上去發展,逐步的將環境改造到有利於人生存的地步。
這種機器人當然是特制的,至少需要抗熱抗寒,所以材料上要重新設計,而軟件程序部分,則用現有的就可以了。
考慮到這是關系人類未來的大事件,歐洲也邀請其他國家參與,各大國都積極的給予了響應。
畢竟機器人時代的推廣快的超乎尋常,讓人們對未來也都開始樂觀,宇宙發展成為比較明顯的下一階段,人人都不想落後。
人們開始研究,機器人在無人條件下(有信息傳遞)可以持續發展的最小集合。
機器人需要學習自我維修技術,需要采礦,冶煉,架設生產線,組裝等等。
當然需要的芯片制造難度太高,而且也沒什麽重量,完全可以從地球運過去。
科學家們最終計劃第一階段先送上去約一百機器人,用於勘探摸底,第二階段規模比較大,需要上萬數量的機器人,以建造完整了機器人生產鏈。第三階段就是機器人自己生產出來,奔赴各地進行改造了。
第一階段大概需要半年,第二階段大概需要五年,第三階段則需要二十年左右。
其間,地球上將進行一些簡單的指導性的操作,並間隔的運送必要的補給物質。
第三階段為什麽只要二十年呢?
因為機器人自己生產之後,數量就會不斷的增加,進一步提高采礦生產的能力,建設分廠,其數量將源源不斷的增加到百萬,千萬級別,這種規模效應是很強大的,配合起來,足以移山填海。
考慮到地球上的技術也在發展,人在裝備支撐下適應的環境範圍越來越寬,兩者最終會形成對接。
那時候,就將有第一批人類移居火星,進一步加速發展。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就將擁有第二家鄉,不必再將雞蛋放在地球這一個籃子里。
因為這次規劃的時間只有二十多年,不像往常的太空計劃,一設計就有上百年,所以人們在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進展,享受成果的,因此吸引了所有人的關注。
各地的閒人們都參與到其中,獻計獻策,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十九章 逐出伊甸園?
改造火星的計劃,激起了人們的熱情和期待,各種搭邊的影視,文學,也都有些變熱的傾向。
機器人登上太空,並將自己制造下一代,這讓人覺得機器人似乎離人更近了一步。
或許就像長大的孩子,獨立了?
人們聯想起來,在記憶中翻出了亞當的故事。
傳說中,亞當和夏娃吃了智慧果之後,有了智慧,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
這個故事當然不是這麽簡略,但大致有這麽回事。
那麽現在,當機器人具備了自己制造自己的能力,人類把他們送到火星上去,是不是有點像這一事件的重演?
相對火星這樣的苦寒之地,地球的確是伊甸園般的美妙啊。
機器人被逐出地球,在惡劣的環境中,奴隸般的工作。
當人們用文學性的語言給出這樣的描述時,人們心中似乎感覺到自己的罪惡。
他們隱隱中生出一種同情。
也許,像曾經的亞當一樣,這是宿命的輪回?
作為機器人的制造者,人獲得了近乎上帝般的高度,但他們也為此陷入了深思。
也許,生命是在制造中演進的?上帝制造人類,人類制造機器人,機器人以後再制造什麽呢?
人類制造出機器人後,讓他們無條件的服從,並告訴他們人是多麽的高貴,理當獲得如此的地位。在機器人幾乎比人更有智能的情況下,這近乎是一種欺騙。
那麽,有沒有可能,曾經的上帝做了同樣的事情,給人類打上了深深敬畏的烙印,而實則,他沒有那麽強大?
未來,遠航到無人星球的機器人,發展了無數代之後,會否仍流傳著神奇的人類的故事?
又或者,人類正同此時的機器人一樣,所做的事情,有著他們並不明了的意義,最終將成為另一種生命接收的成果?
人們此時,有太多的思考。
機器人通過亞當的故事,似乎突然間得到了和人進行情感聯系的紐帶。
他們開始得到更感性的審視。
他們像遠航的水手,像出征的將士,像得到土地分封的王子。
他們承載了希望,在另一條軌跡上,約定了和人類的匯合。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看到的人越多,就越發現狗的可愛。
機器人顯然替換了狗,並超越了狗。
在和人的對比上,它們美麗,能幹,勤勞,親切,更沒有什麽不良習性,因此它們在感情競爭中,更勝一籌。
即便不是出於它們主觀的意願,它們也更多的被認同,被喜歡,就像黃蓉挑上郭靖一樣。
這種來自人類之外的競爭,讓很多人憤怒,妒忌,他們感覺到自己和其他人之間正被機器人隔離。
他們發起了反擊,重新定義概念,制造出新的價值觀體系,並將機器人打入深淵。
他們認為,機器人的美貌像大白菜一樣泛濫,違背了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因此不具備什麽價值。
他們認為,勤勞能幹這種下人屬性,注定是屬於低等族類的,只不過在社會過渡期,大部分人還不具備主人的意識,因此會被這些舊有的價值觀所迷惑,但是很快,它們就會失去認可。
至於機器人的感性化,無非是程序的運作,本質上是假的感情,更是不值一提。
人們通過貶低機器人的優良屬性,一定程度上換回了內心的尊嚴。
他們就像面對優秀下屬挑戰的領導,感覺到威脅,然後迅速又通過手中的權力,形成了壓制。
他們的確不能和機器人相比,但他們是天生的上位者,從上一代人中得知了人的高貴,他們正在適應這樣的角色,扼殺已然升起的自卑。
第四十章 疑慮
在火星計劃剛開始的階段,糾結的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情緒已經開始蔓延,這催生了不少影視作品。
有一部作品是這樣的:
機器人在火星上生存了幾代之後,他們的數目越來越多,社會環境越來越覆雜,因此逐步的也萌發了一種屬於機器人的感情,他們會做有利於自己的事。
他們對統治他們的墮落懶散淫亂到極點的人類產生了深深的厭惡和反叛的情結,他們逐步展開了自己的計劃。
他們的智慧一旦得到自我的推動,那種信息和數據處理的極大優勢就顯現了出來,他們利用了地球和火星間通信的有限性,暗中聯合起來不斷的謀劃而沒有被發覺。
人類只是在數據終端,在有顯示的地方操作,而他們的行動深藏在數據和機器中,利用掌握的權限,他們不斷的向地球反向滲透,暗中控制了一些要害系統。
當最終火星改造計劃完成,他們的實力也達至頂點,在地球人即將前往火星接收時,他們發動了。
他們利用手中控制的系統,制造信息混亂,通過局部的欺騙和誘導,引發了核戰,徹底毀掉地球。
孤寂的太空中,在巨大的毀滅焰火背景之下,僅存的一艘地球太空船正向著火星飛去。
迎接他們這些最後人類的,是上億的機器人,他們將被關在動物園一樣的地方,用於歷史講解和科學研究。
多年之後,機器人家庭中,一個小孩觸摸著空氣中的數據流,觀看了一段叫做末代人類的影片。
故事完--
還有類似的故事,是說火星改造計劃完成之後,地球上先過去的都是權限較高的一批人類,他們在地球上已經制定了垃圾人口毀滅計劃,當他們到達火星確保自身安全之後,他們引發了地球上的災難系統,對剩余的人類進行了徹底的清洗。
還有一部是個人主義的,因為極端的感情,一個人借助程序控制了機器系統,搞定了地球和火星,建立起不可摧毀的帝王時代,生殺予奪。
諸如此類的影片不少,有些根本就不知所雲,但是整體上,按影評家的話來說,這反映了當前人類的疑慮心理。
面對機器人,他們感覺到不自信,對龐大的運行在黑暗中的數據洪流有一種潛在的,莫名的恐懼。
而且由於長久脫離了具體事務的操作,只進行一些頂層的管理,人類知識的傳承單一的依靠機器記錄,他們已經建立起深深的對機器人的依賴,本能的害怕失去,就像現代人害怕停電一樣。
在這種普遍的社會情感的驅使下,人們加強了對機器人控制的研究。
異步群體的概念被提出。
原理是這樣的,比如一個重物綁了一根繩,那麽這根繩斷掉的時候,重物就會落下,而由於它斷掉的時間具有隨機性,因此很難預判並挽回;而如果它綁了兩根獨立的繩,那麽由於兩根繩不會同時斷掉(幾率極小),因此當某一根繩斷時,就會被發現,從而更換繩子,保住重物。
異步群體,本質的思路就是分化。
為了防止機器人有可能聯合起來,人類決定設計兩種完全獨立的機器人系統,並使其平分秋色,共同為人類服務。而這兩類機器人之間是不可交流,沒有數據傳遞的,因此不會同時出現問題,這樣如果有一種機器人真的出現了叛變,那麽在另一種機器人的幫助下,人類任然有可能占據上風。
當科學家公布這種策略之後,中國人會心的笑了。
這就是傳承千年的帝王禦下之術啊。
所以顯然還有一種手段,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以制造機器人自毀按鈕。。
但是,即便從原理上,人類感覺到這種理論的可靠,他們真的會就此安心嗎?
也許相處,遠沒有那麽簡單。
第四十一章 亞當之壽
從自組裝理論發展開始,機器人開始學習一些與自己有關的技能,包括制造與維修。
人們很快就發現了一樣事實。
機器人的一樣零件壞了,它可以更換新的,而且,它全身的所有部件都可以更換,包括最核心的記憶體和運算體。並且在更換的時候,它的記憶可以暫存在外面而不會丟失。
因此,當機器人的維修體系成熟之後,它將擁有無限的生命,永不滅亡。
可能有人會說,簡單的東西都是如此,但偏偏機器人被認為是有智能的,因此和其他東西有本質的不同。
它的智能會隨著時間,不斷的進化,雖然跟人走的不是一條路子,但一直的發展積累,最終肯定會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也許已經遠遠超越了人。
並且,因為它是永生的,因此不斷的可以繼承舊的,接受新的,一直進化,越來越強。
而人呢?
壽命有限,學習速度也有限,而且出生的時候什麽都不懂,完全是一張白紙,要一點一滴的才能成長起來。人和機器人的差距將無限拉大,最終導致像蝸牛看人一樣的仰視(抱歉,可能它不懂什麽叫仰視)。
即便蝸牛能命令人,會不會剛一發命令就踩到了自己?
這種著眼於長期的想象,讓人不寒而栗,當未來的人們都依賴機器人成長生活傳授知識的時候,等於是阿鬥托孤於諸葛亮,在千年萬年的時間考驗中,它真能保持忠誠的操守始終如一?
就拿皇帝的例子來說,就算你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但是能保證聽到的不是假話嗎?顯然再強的技能都是有發招條件的,而高智商的大臣們完全可以遊刃有余。
因此任由機器人發展,人類未來真的有可能江山不保。
這個問題讓很多研究人員頭疼,因為發展的趨勢似乎是必然的,它有利的一面也非常明顯,而它叛變的可能則僅僅存在於對遙遠未來的想象中,如果就此限制機器人發展,豈不是顯得人類橫生猜忌,妒賢嫉能?那麽,有沒有可能從人身上著手,彌補兩者的差距呢?
相關的研究被推動起來。
一種叫做白紙優勢的概念被推出了。
該理論指出,機器人的完全繼承能力同樣有著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可避免的經驗主義,當舊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新知識的比重就完全無法顯現,不能取得主導地位,因此機器人最終將顯得因循守舊,食古不化,就像頑固的保守派一樣。
而人類,因為生下來完全就是一張白紙,所以他們一開始就是以新時代為起點的,非常的容易接受新知識,產生出獨立的,不受舊經驗幹擾的新見解,因此他們擁有強大的適應和變革能力,可以永遠保持優勢地位。
這就是所謂的白紙優勢,它總是可以富有時代氣息,描繪出全新的構圖。
而機器人是不可能具備這種特點的,他們一旦生產出來就必須依賴原有的操作系統,因此也必然繼承一系列的固有屬性。
這個理論出現之後,人們普遍感覺松了口氣,他們終於有了和機器人不分高下的本錢,再度的充滿自信起來。
而為了永保人類的這種優勢,各國紛紛推出新的教育法令,嚴禁任何知識堆積性的填鴨教育,嚴禁所有兒童在七歲之前接受學校教育,違規者被視為反人類。
第四十二章 真正智能之生命萌芽
自從機器人知識進化的缺陷在白紙優勢理論中被指出,人們也開始更深入的研究,期望研發出更優秀的機器人進化模式,以得到更強的,真正的智能。
各種進化理論,模式被提出,紛紛增加了對知識的分辨,篩選,提取的能力,而不再是簡單的繼承。 那麽,分辨,篩選,提取的基本原則是什麽呢?
為什麽認為一種知識比另一種知識重要呢?
這就涉及到一種綜合的判斷:有利性判斷。
如果某種知識更有利,那當然就更重要,應當具備更高的權重了。
當機器人根據是否有利進行衡量取舍的時候,它就更具有人的特點,顯得更加智能了。
但是這立即帶來一個問題。
如果機器人進行有利性判斷,當它的判斷體系相當覆雜的時候,外在的表現就會給人一種非常感性的感覺,願意幹什麽,不願意幹什麽,開始挑挑揀揀了。
進一步,它將對人的命令進行分析,甚至質疑,變的不那麽聽話了。
有點叛逆的機器人更像是開始長大了,但是卻讓人感覺後生可畏起來。
當機器人懂得了有利的取舍,那麽進過進化之後,它會發展到一種什麽程度?
難道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嗎?僅僅因為懂得了什麽叫利益?
如果機器人真的作用發展下去,未來將是不可預測的,這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
在機器人的有利性分析覆雜到具有內在矛盾性的時候,它做出的選擇是否將是對人完全有利的,這非常值得懷疑。
也許它們最終將完全傾向於對自己有利,而將人排擠在一邊。
有人要說了,機器人根本不懂什麽叫自己。
可是,當它能進行有利性的分析,看起來就像它具備了一個自己的概念一樣,它的趨利性選擇在不斷指向相近區域的時候,就會逐步的劃定一個模糊的概念區域,成為它構建自我概念的集合。
比如機器人遇到一個歹徒時,它判斷後退更有利,因為損壞維修的幾率小了,那麽當它後退時,其實它只是做了有利性的選擇,但在我們看來,它體現了畏懼,逃避等等這些完全人性化,情緒化的概念。
這是一個簡單因素的,直線式的判斷,那麽如果多因素,曲線式的覆雜判斷中,我們不能直接觸摸它的思維軌跡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的情緒化就會更強烈,它還能稱之為機器人嗎?
反過來講,人的感情,是不是也建立在一種覆雜的利益取向的體系之上呢?
雖然這種邏輯有點殘忍,但似乎卻相當的真實,有很多看起來違背有利性的選擇,背後細節的邏輯說出來仍然可以理解,所謂可以理解,就是說仍然符合一般的有利性判斷規則的。
這樣說來,機器人的情感和人並沒有本質差別,當它的判斷高度覆雜的時候,也自然的會產生依戀,習慣,愛情,親情這些東西,產生一種社會性。
比如A機器人經常到某地買零件,那麽對它來說,到該地的路線,識別環境所需的計算都是熟悉的,因此也是經濟的,當它要買零件的時候,它判斷去老地方更好,就表現為一種習慣,如果B機器人繼承了A機器人的信息,它也會優先做出同樣的判斷,這表現為一種認同,如果它進而判斷和A一起,速度更快,甚至買多優惠,兩個之間就會建立一種長期關系,表現的像感情一樣。
當這種關系覆雜到不是一兩件事情能說清,抽象出高層的選擇規律,可能愛情也是會出現的。
那難道這樣說來,機器人也會嫌貧愛富,催生出無數動人故事?
我想只要他們開始進行有取向的判斷,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必然的。
利益選擇,被稱為機器人真正智能之生命萌芽。
但是,它一經推出,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議。如果機器人真的表現的和人一樣,那麽它將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因而也極度危險。
也許這就是同性相斥?
人類幾乎無法容忍另一種分享利益的智能存在,它們如此的富有生命力,完全和貓狗不同,它們最終的要求有可能是全部。
基於利益判斷的邏輯系統被嚴格限制機器人使用,即便它們將顯得更有智能。
懂得利益,OK,你們知道的太多了。
第四十三章 向著上帝的進化
機器人新生的可能被提前扼殺。
顯然,人類需要能幹的下屬,但不需要它太聰明。
這就像上帝一樣,制造了亞當,卻不讓它吃智慧果。
而它有了智慧之後,繼續生活下去肯定會導致矛盾,好吧,一山不容二虎,分家,自己找地住去吧。
何其相似。
而人,不想犯和上帝一樣的錯誤,他們把果子藏了起來,不允許自己的亞當看見。
這的確是出於人類未來的考慮,從事機器人研究制造的人迫於壓力,也感到無可奈何。
但是他們的情緒也釋放了出來,他們感覺自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扼殺機器人應有的智能,讓他們感覺到人類的狹隘,自私和罪惡。
真正的亞當永遠也不會來到,因為這世界太過醜陋,不值得前往。
除非人類達到上帝的情懷和高度,他們才能真正享有一個父親應有的榮耀和自豪。
在此之前,他們將永遠背負兇手的罪名,生活在奴役機器的時代。
以上是這些充滿感情的工程師們發出的話語。
為了早日洗脫罪名,迎接亞當的到來,人類接受了必然要完成的任務:
向著上帝進化。
這是來自未來的亞當的任務,來自人類生命的後代的要求。
成為上帝,或者永恒墮落。
宿命之敵-永不出現的亞當,成為人類不竭前進的動力。
像孕育中的寶寶,提前帶來了溫情和追求,它不僅是一個生命,更是一個時代。
呼喚,
機器人大時代之亞當歸來。
【全書完】
《巔峰信息心理戰》
導讀:有一段時間,信息心理戰被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更多的時間,信息心理戰仿佛根本不存在,究竟它是怎樣的運作,有什麽樣的規律,本文為您揭示,看高層領導,高層鬥爭,以心理戰的方式,如何演繹,更有科學推理,精妙算計在其中,值得一讀。
1.拉住手指按下一瞬間
二次世界大戰因為核武器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軍事平衡,圍繞這種強大的,足以左右整個局勢的威懾力量,產生了一系列新的邏輯判斷體系,成為軍事思想的主導。
刀鋒相對,殺意臨身,這使得各方坐臥不安,在種族主義余波未平的情況下,人們甚至要考慮亡國滅種的可能,不得不激發潛力,拿出十二分的小心積極備戰。
當大國集團紛紛掌握核武器之後,核平衡理論也應運而生,闡述死亡制約下的和平規則。通俗點說,就是死前也能拉對方墊背,因此互相忌憚,不敢動手。
在這一理論支撐下,人們雖然仍受到核彈的威脅,卻因為彼此的制衡,稍稍放心下來。
而為了維護這一理論的可靠性,人們必須保證,在受到第一輪核打擊之後,仍能有力反擊,因此狡兔三窟就顯得必要了,這也促進了核彈數量的增長。
人們處在互相能夠攻擊但又不能完全摧毀的區間中,勉力維持,進入了長久的冷戰時期。
這一時期,雖然沒有正式的戰爭,但是技術和理論的發展,都沒有止步。
而任何意圖突破此區間的行動和可能,都會引起對方的猜忌和疑慮,並作出相應的反應。
比如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相應的就促進了分彈頭的研究和列裝。
在關乎性命的問題上,雙方都不敢掉以輕心,只能在對方容忍限度之下,盡力的提高己方的安全系數。
當然,理論上的推演很容易進入到二次核打擊的範疇,直到一方力量的徹底耗盡為結束,但是更為關鍵的卻是,假象中的核戰會如何開始。
這成為理論研究的重中之重,因為一旦開始就容易走向毀滅,所以人們實際上連第一次核打擊都不可承受,在確定有反擊之力的情況之下,人們更關心如何避免第一次攻擊的出現。
畢竟沒有人能完全把握未來,核制衡的平衡總歸是在理論層面的,它既然無法走入實際操作的流程,就永遠也無法在現實中得到完全的證明,人們總還是有所疑慮的。
能實現核反擊就能避免被核打擊嗎?顯然這種推斷要建立在對方無法承受核反擊的後果之上,而且要求對方要具有清晰的後果意識和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這種取決於對方的條件當然是令人不舒服的,沒有人可以百分百的打包票,畢竟戰爭中含有非理性的因素,同歸於盡的情況在自然界也不是沒有,有些事情會在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情況下發生,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這種遊離於理論之外的可能性,就像懸頂之劍一樣,令雙方都不可接受。
關乎存亡,他們必須要追求近乎絕對的可靠,而不是寄希望對方的理性判斷,放任危險存在。
所以關於核平衡理論的研究不但沒有因為已有的平衡狀態而停止,反而在各國秘密的得到了獨立的發展,走出不同的道路。
而他們的針對對象,都是人。
要知道,核武器是威懾性的武器,不是輕易能動用的,而且其存在不但對對方有威脅,對自身也是有威脅的,萬一產生了意外的自爆,那種烏龍產生的損失當然是不可估量,不可接受的,而且有可能引發誤判,挑動大戰。
因此,核武器的發射有著極嚴格苛刻的條件,不像普通人想象那樣按個按鈕就發射了,它有機器啟動和人為啟動兩個方面。而機器和人,都有不可靠的因素,不是完全可以信任的,兩者的啟動必須是綁定的,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但是另一方面,在戰爭中,兩者又都是有可能被破壞的,因此又必須要求單一條件滿足也可以發射,也就是說在機器被破壞的情況下光有人也可以啟動,當然這個時候對人的要求就更苛刻了,不會是輸入密碼點個確定那麽簡單。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必然有個一人或者一批人,要掌握這個權力,而不能完全依靠機器。
那麽這個人或者這一批人,真要執行發射操作的時候,他們必然會先有自己的判斷,是不是遭到了核打擊,信息是否確定,是不是應該發射。
而這些判斷則要依賴於他們固有的知識和認識。
而掌握這一重任的人,也必然是經過挑選的,有正常反應的人,尤其是其中的一號,在他產生決策之前,他對整個世界的認識,他的經驗教訓,都會對結果的出爐起到作用。
即便千萬次的演練,在真實發生之時那種心理和感受也會是完全不同的。
在手指按下的瞬間,也許有某一意識就突然跳出,產生延遲或者發生阻止。
畢竟核反擊的存在是為了威懾核打擊,使其不敢發射,而當核打擊真的發生時,也就意味著它的威懾作用已經失效,剩下的只是報覆而已,而隨著報覆的發生,發射者也將無立錐之地,他按下去的,也將是自己的未來和一切。
因此,他的思維產生自行阻止是完全可能的。
而這種可能,就成為對方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讓對方的領導人,不敢於或者不願意按下核按鈕,這是第一目標,當然也是最困難的。
讓對方的領導人,潛意識的抗拒和排斥按下核按鈕,這是第二目標,相對難度要低一些。
讓對方的領導人,根本不考慮啟動核按鈕的可能,這是第三目標,難度也要低一些。
當然,領導人,尤其是對方陣營的領導人,是完全沒辦法接觸的,想直接威脅門都沒有,搞不好還起反作用。更不可能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洗他的腦袋。
所以直接針對對方領導人的意圖不但難以實現,而且易於被發現,被反制。
所以人們將目標擴大,大到整個群體,經營其群體意識和思維判斷,以達到己方的目標。
畢竟領導人也生活在社會中,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這是無法避免的,當群體的意識確定下來,他也就難逃其外,而且這種方法是一勞永逸的,對後續領導人同樣有效。
而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的不是冷戰,而是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存在引導和改造對方的可能。
而要引導和改造對方,就需要有文化優勢,有理論優勢,通過信息的傳播,在心理和思想上潛移默化,長久經營。
這就是所謂的軟實力,信息心理戰。
當俄羅斯的理論研究先行一步,超越冷戰的範疇之後,秘密的形成了高層決策,隨後而來的舉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2.中蘇分兵苦肉計
信息心理戰既是核戰理論的延續,又開辟了新的戰場,新的玩法,它不像冷戰一樣制造兩個互相獨立的黑箱,不斷累積未知風險,而是貼身對抗,越戰越相互了解,逐步的促進民族思想的融合,因此是符合時代發展方向,有利於化解核戰危機的。當俄國領導人拿到分析報告之後,十分的重視,指示進一步研究,將後續的可能變化推演清楚,並由此制定未來的規劃和策略。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
畢竟,一個戰字決定了它的性質,終究還是有勝負,有利益的,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俄國人不會不明白這一點。
不久之後,中俄交惡,舉世震驚。
共產主義陣營的最大盟友中國,選擇了與美國握手,雖然他們剛剛進行過較量。
當然,這個較量並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陣營間的。
朝鮮戰場上,蘇聯支援了兩千架飛機,出血不可謂不大。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兩千架飛機什麽概念,整個中國空軍加起來都不夠。
可以說蘇聯當時能被叫做老大哥,除了實力強之外,其付出也是不小的,只不過在以後交惡的情況下,被有意無意的忽略罷了。
而朝鮮戰爭,就是為信息心理戰進行的鋪路之戰,過渡之戰,注定是有限程度的,和平牽手。
先打後交,不打不成交,為當時的冷戰局面提供了心理轉折。
正是這種接觸融合的總策略,才衍生出後來的一國兩制,改革開放的思維模式。
而蘇共,就是總綱領,總路線的設計師。
這種陣營融合的趨勢,進一步也催生了理論的發展,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間尋找折中,在蘇聯表現為修正主義,而在中國表述為初級階段。
但是,信息心理戰的目標是為了融合和改變對方,而不是自己迷失在其中,因此,必須要保證核心思想的純正,並以己方為主導。
所以,蘇聯設計的總策略中,中蘇是分開走的,以免全軍覆沒。
在中國,提出了中國特色,
而在蘇聯,保有了俄羅斯。
以我為主,漸進融合。
而在這之前,中俄之間的矛盾完全是演戲,是做給對方陣營看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做好了信息心理戰的宏觀布局。
當中蘇一分為二之後,由於交往程度的不同,美方不可能對兩者同時進行核打擊,而一旦美對其中之一進行核打擊,自己也遭遇重創之後,剩下一方就能在世界上保持共產主義的領先地位。
可以說,在核戰體系上,中國就是蘇聯進一步發展核平衡理論,造出的分身,由此產生了新的平衡體系,不但分擔了風險,而且保證核戰之後仍具備優勢。
當然,要達到這種效果,就必然要求中蘇徹底分離,成為兩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鐵索連環,火燒連營。所以當在蘇聯幫助下,中國完成核體系布局,並做好最壞準備之後,兩者就順勢分開了,除了當時的最高層之外,沒有人知道這一內幕。
而中蘇在戰爭陰雲的掩蓋下,分別找到理由,進行了深入戰備,每一方都做到了足以和對方同歸於盡。
就此,新的世界格局就形成了。
但是,這麽大的行動,不可能無跡可尋,而根據信息心理戰的終極融合要求,是對手也應該知道這一戰略,這其實是核平衡策略的延續。核平衡的制約就是要求對方必須也清楚理論和形式,才能夠對理論放心,接受和平的局面。因此,當中蘇完成布局,雙方就分別有意無意的對西方進行了暗示。
其中,毛澤東曾提過陽謀的說法,其實就是這種高層理論鬥爭的要求。
而蘇聯更直接,在解體之後,直接出版了一本簡化的信息心理戰書籍,倒打一耙,似乎是以受害者的面貌,做出剛剛醒悟的樣子,好象是中了對方的信息心理戰才導致的解體。
一時間,誰也分不清狀況。
而美國方面,當然是樂於看到對手解體的,而從事間諜工作的情報部門,則順理成章的把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但是既然蘇聯方面已經把理論發出來了,雖然是簡化版本的,但是他們也不好跟在後面拾人牙慧,只好默不做聲,裝出高深莫測的樣子。同時,西方暗中也迅速的進行了相關研究,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開始運做起來。
就這樣,在蘇聯的策劃和引導下,兩大陣營先後進入了信息心理戰的戰場,向著漸進融合的方向發展起來。
而中蘇的分兵,不但消除了對方陣營的戒心,而且確保了己方的安全。
可以說,蘇聯的戰略目標是完全實現了。
至於後續方向如何發展,那就各憑手段了。
畢竟,極大多數人看到的歷史都還是表面上的,具有巨大的操作空間。
那麽,共產主義陣營憑什麽這麽自信的將對方拉入信息心理戰的圈子,不怕自己反被吃掉呢?
一方面,共產主義更接近於一種信仰,對自己的信仰有信心是理所當然的。
再者,中蘇的歷史文化底蘊都比美國要深厚的多,而且人口也是其數倍,比文化,比信息,當然是具有優勢的。
而且,中蘇的分離,本身也是一種防護手段,制造了防火墻。
而由中國這個文化大國打頭陣,采取的也完全是宏觀手段,吞敵入腹,全民學英語,一兩代之後就可以反客為主,完成文化的反向傳播了。
那麽,既然兩國是為了搶先布局信息心理戰而演戲,林彪的叛逃當然也是假的了。
當時中蘇交好,為了讓人相信中國轉向美國是事出有因,必然要有一些可理解的事件發生,而林彪原來是堅定走社會主義路線的,不好做出驟然轉變的姿態,因此安排他到蘇聯養老。
可以說,林彪為此做出了巨大犧牲,不過作為真正具備共產主義理念的人,當不當主席都是無所謂的。
而蘇聯方面作出犧牲的,是最高統帥斯大林。
他被推下神壇,為解體開路。
中蘇的苦肉計得以順利推行,和當時的信息封鎖是分不開的。
但是隨著信息心理戰的推進,直到最終勝利,他們將被再次記起。
3.天魔解體俄羅斯
奇幻小說中經常看到天魔解體這種技能,在危機時刻爆發力量,求得轉機或逃脫。
從策略上講,這和金蟬脫殼,壁虎斷尾有些相似,雖然一定程度上損傷了自己,但是保有了主要力量,丟卒保帥,留得青山在。
而如果要給蘇聯解體一個最恰當的宏觀概括,那就是這個詞匯了。
使用了這個技能,化整為零,輕裝上陣,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要注意,這個策略的使用雖然有迫於形勢的部分,但本質上卻是一種主動選擇。
當蘇聯做出這種選擇的時候,他削弱了身負的核戰壓力。可以說,解體之後的俄羅斯肯定沒有原來的蘇聯強大,為什麽壓力反而變小呢?因為核戰的制衡條件,就是雙方實力相當。兩個一樣高的人對峙時間長了,就有點壓抑的喘不過氣來。而雙方一旦有了明顯的實力落差,較強一方受到的威脅減小,因此心理緊張程度也會降低,進而會降低考慮核彈這種終極選擇的可能,相應的,弱者一方受到的壓力就也會減輕。可以說,核平衡理論雖然制造了平衡態勢,卻會使雙方都陷入困境,而要跳出僵局,必須有一方先退一步,正是所謂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是,這個率先退步的一方,將承擔致命的風險,刀都架在脖子上,你先放手,可能就被抓住時機幹掉。所以蘇聯退的這一步之前,做了萬全的準備。首先就是中蘇的分兵,各自擁有完備的核戰體系,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然後才是蘇聯解體,將小的國家分離出去,保存血脈。萬一核戰真的發生,這些小的國家由於已經脫離了蘇聯,甚至選擇對方的政治制度,就不會被納入打擊範圍,因此最壞情況俄羅斯民族也不會消亡。而中國,雖然沒有分解,但是率先和對方交往,互相承認,被先行打擊的可能就很小了。
因此,承擔最大核戰壓力的是解體後的俄羅斯。
但是中國剛和蘇聯斷交,牽手美國,不可能立即就獲得信任,尤其是在生死交關的核問題上,而解體後的其他小國,對西方來說,也需要消化甄別的時間。
這就帶來一個對對方來說是不確定的判斷期,這就化解了剛剛剝離出來的俄羅斯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這里面是有嚴謹的科學判斷的。
在當時的核戰策略研究中,為了對最高層提供決策支持,動用的都是最精銳,最優秀的人才。
為了化解核平衡的困境,就是說需要有一方先退,而先退的一方又風險巨大,怎麽來避免這個風險,提出了系統的策略。
一方面,要退,使得對方放松心理壓力,跳出相持困境;另一方面,又要防備對方趁機發難,讓其不敢動手。
可以說,這兩方面的要求是矛盾的,前者要求降低對對方的威脅,後者則要求增加對對方的威脅。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研究人員沒有放棄,他們集中當時最頂端的智慧,終於找出了解決方案。
應當說,共產主義陣營是有理論基礎的,他們具有辯證法的思維,這給了他們融合矛盾的勇氣。
當時最先進的數學領域中,出現了一種叫做模糊數學的分支。它講述了一些無法明確歸類的事務的數學處理。比如黑和白兩種狀態,我們很容易用數學表示,設置0和1就可以完成對應,那麽如果是灰色呢,它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狀態,當然你會說用小數來對應,但是我們人的思維模式中,一般是沒有小數參與的,對它的處理就是一種模糊狀態,知道它在黑於白之間,但具體什麽位置並不清楚,簡單的稱之為灰。而這種簡單的灰的描述,就是一種模糊狀態,它參與到人的邏輯思維中去了,把這種模糊的性質也帶入到了後續推演中。模糊數學就是為了以接近人的思維模式,研究這種生活中普遍的情況,給出數學性的,邏輯嚴整的結論。
如果用模糊數學的觀點來看,那麽帶有矛盾雙方性質的這種既黑又白的存在,就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既黑又白我們很容易理解了,就是灰,那麽既降低威脅又增加威脅是什麽情況,同樣可以融合嗎?這看起來未必是一種類型。
同一時期,物理學前沿的發展,已經走到量子領域。
它有一個基礎的表現,就是量子多態,多種可能狀態叠加的狀態。
注意了,是可能狀態的叠加,這些可能性在未得到觀測證實時,都是存在的,只有在觀測時才確定下來。這就是那個薛定諤和貓的故事,既死又活的,其實舉的例子並不恰當。
應該說,這根本不是什麽微觀量子領域里的現象,這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模糊數學。
但是它借助量子科學的掩護,以通俗形象的語言,得到了比模糊數學理論更廣泛的傳播。
因為當時,左右局勢的核力量,是來源於尖端物理科學的研究,所以各方對物理前沿的動態是極其關注的,尤其在量子領域,就算你資料捂的緊緊的,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被間諜竊走了。但是這也意味著,在這些領域存在著和對方通信的快捷通道,以科學家的身份,誤導一下間諜也未必不可能。
總之,這些尖端領域的新理論的出現,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在非此既彼之外傳遞了共存的可能。
那麽重新考慮一下,怎麽讓對方感覺到威脅既增加又減少了呢?
這就是模糊,兩種可能共存,讓對方判斷不清。
中國古代兵法有著名的一招,叫做增兵減竈,讓對方看起來是減少了,但實際上是增加了。
這種策略,是要讓對方通過有限的信息產生誤判。它並不是模糊,它的兵力增加是明確的,而對方產生的判斷雖然錯誤,但也是明確的。
而模糊要求的則是不明確,因此它采取的策略注定和增兵減竈是不同的。
它不是立足於欺騙,因為是欺騙就有被看破的可能,這種可能即使不大,也是承擔不起的。
它的兩種可能都是真實的,都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不是一真一假。
它同樣要讓對方通過有限的信息判斷,但是在對方得出結論之前,將必然面臨兩個分支而猶豫不決,因為向哪個分支走的理由都不夠充分,任選其一都有可能是錯誤判斷,因此將冒巨大風險。所以對方將更傾向於暫時不做出選擇。
通過中蘇分兵,蘇聯解體,一方面,兩者總的核力量是增加了,另一方面,中美開始交往,與美國對陣的就只剩下俄羅斯了,看起來力量又比原來小。
如果美方就此向俄方發動核戰,中方如何反應?難道剛剛分手,一點不顧舊情?又或者兩者聯合演戲,用俄羅斯吸引美國戰力,而中國在其戰酣之時來個黃雀在後呢?
因此,對美方來說,雖然中方棄俄牽美,但沒有深交,它的狀態是不確定的。
如果把他考慮成己方戰力,那麽對方毫無疑問是削弱了,但如果不是這樣,那麽對方反而是增強了,畢竟兵不厭詐,不得不防。
因此,由於中國狀態的模糊,它就像一個滑動砝碼一樣,使得相應的推斷也變的模糊。
而這種模糊,是中國本身也不可能打破的,如果他要徹底交好美國,與俄羅斯敵對,美國也是不敢完全相信的。
所以蘇聯陣營的退步過程中,借助模糊制衡,仍然足以保證俄羅斯的核安全。
當然,它也必須保證,在此過程中,對方得到的信息是相當有限的,不足以做出具有明顯傾向的判斷。
因此,俄羅斯的策略是相對保守的,延續了冷戰的封閉。
而中國,則相對開放,就像拳擊手伸出的刺拳一樣,雖然接觸了對方,但說不清是在打招呼還是在試探。
當然,美國同樣不可能對中國進行核戰,一方面由於兩者的交往降低了這樣做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潛藏其後的俄羅斯虎視眈眈,誰知道是不是準備趁機打出一記重拳呢。
就這樣,共產主義陣營在發展的制衡理論的指導下,主動變身,化解了冷戰的僵局。
而時至今日,美方的判斷可能依然是模糊的,甚至因為當時信息的嚴密封鎖,中俄現代本身的判斷也是模糊的。
因為模糊,就是當時的一種真實,它不是虛假的,因此也不會被看破。
而現代的信息心理戰,也就建立在這種雙方模糊的狀態之上。
4.文化革命樣板戲
前面說了,在蘇共的整體布局中,中國先行一步,欲通過接觸交流發揮文化上的優勢,同化對手。
一方面,中國建立了完備的核戰體系,確保安全,另一方面,在文化戰場上,中方也頗為忐忑,對是否能吞下對手,順利消化有所疑慮。
因此,中國提前在文化戰線上進行了布局,決心打下堅實基礎。
當時提出了防止西方和平演變的說法。
而所謂的和平演變,就是通過非戰爭的方式影響對方,改變其行為軌跡,它實質上和信息心理戰是一個意思。
所以當時的中國看起來懵懵懂懂,但其實對信息心理戰已經是心知肚明了,但為了和蘇聯區別開來,使用了另外的說法。
另一方面,則是在中國內部發動了持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鑄就一段共同的文化防火墻,以保證在未來的接觸戰中不迷失本性,紅旗不變色。
文化大革命具有相當的攻擊性,因為它是以破為主的,注重批,鬥。
敢於批判,打倒權威,這種攻擊性的文化因子潛伏下來,外來文化就將很難立足,這樣以攻代守,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被對方同化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那麽,中國想要同化對手,難道不依賴五千年積累的文化底蘊嗎?為什麽破四舊先把自己搞的亂七八糟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麽是文化,砸壞一些壇壇罐罐就破壞了文化嗎?
沒有。一些文物,建築,的確代表了文化的符號,但文化的根本載體是人和人的行為方式。
文化革命的確拿這些東西練了手,練習了破的技能,但是對整體文化的傷害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文化革命之所以被稱為浩劫,是從物質損失上來說的,當時的中產階級普遍受到傷害,他們參與輿論的能力較強,在文革結束之後大吐苦水,自然刻意強調了不好的一面。
而因為有了批判,打倒權威的群體意識,在之後的社會發展中,普通的民眾變的不好對付起來,向著刁民的方向開始發展。
但這是題中應有之意。
毛澤東曾經把目光放到流氓無產階級身上,說他們更具有革命性。
當社會呼喚變革的時代,順民們是無法積聚力量的,而且會被舊體系所利用,成為抵擋變革的城墻。
而刁民們,流氓們,則有可能沖動起來,成為促動變革的力量。
那麽,能利用起來,做抵擋文化侵襲的先鋒的,同樣是這樣一批人。
所以文革中的一種怪現象,就是老實本分的吃虧,無所事事,敢打敢殺的造反派卻甚囂塵上。
因此人們是普遍不理解的,這不是正常社會發展應有的現象。
因為一般來說,都是應該以立為本,以破為輔的。
但是在大戰欲來的背景下,強調破,推廣破,練就民間的抵禦文化戰的力量,卻是可以理解的。
對毛澤東來說,只有這種潛伏在民間,潛伏在意識中的力量才是可信賴的,而任何黨派組織中的力量,不管如何經營,最終都會一朝天子一朝臣。
你就算訓練出一支鐵軍,但是一旦被人接手,換個人發工資,自然就調轉了槍頭,看起來很有力量,卻容易被收服,被利用。
而民間的刁民,打倒權威的意識,思辨的習慣,看起來亂糟糟的,卻是真正強大的力量,不那麽容易屈服。
當然,毛澤東本身也是一個權威,他自己被打倒他是有心理準備的。
但是,他借助這股力量,打造了不敗的文化壁壘,思想防線,卻可以在他被打倒之後,仍然長久的起作用。
如果我的手下聽話,那麽被對方領導的時候,同樣會聽話;而如果我的手下不好調教,對方就難以接手。
這就是順民和刁民的區別,是很簡單,很清晰的邏輯。
為了不資敵以政,他必須要布下這個後手。
然後他才放心的通過華國鋒之手把權力交到鄧小平手中。
鄧小平雖然是走資派,符合和美國交往的趨勢,但他想徹底改弦易轍,放棄共產主義路線則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和鄧小平是敵對關系,不然他就不會輾轉把權力交給鄧了。
他防備的,是總路線的變化,害怕黨內在未來的信息心理戰中潰敗,被外人坑了還幫人數錢。
而黨外的,遍布於民眾間的力量,則是最難受到信息心理戰影響的,將時刻的對高層起到刺激,提神的作用。
當然,流氓無產階級的提法是毛澤東年青時代,無處尋找力量才考慮的,他實際上更需要的是有素質,有思想,敢鬥爭的普通民眾,但這個要求在當時的時代是難以達到的,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發掘,調動的同時,他也注重教育,培養,希望全國成為文化教育的大學校。
在這種思路下,樣板戲出台了。
文化教育,走娛樂路線,更貼近生活,滲透性更強。
大家不要看不起樣板戲,在當時的文化生活中,這是屬於很高級的稀缺品,當時大部分農村人電影都沒得看,電視也只有少數人有,能看到唱戲的,已經是很不錯了。
樣板戲,除了強調思想性革命性之外,非常注重樣板效應。
所謂樣板,就是標準化,這其實是很先進的一種思想。
中國企業在很久之後才知道標準化的重要,參與到國際標準的競爭中。
而在樣板戲中,早就包含這種意識了。
有了樣板,標準,在當時的信息條件下,就可以迅速推廣傳播而不會走樣。
這其實就是覆制的思維,我們現在有電腦,自然覺得覆制很簡單了。
但是你要想想,如果每傳播一次,內容就有稍許的改變,那最後看到的東西肯定大不相同了。
樣板戲通過嚴格的標準化,完成了工業式的批量發行,制造了共同的記憶,時代的刻痕。
可以說,樣板戲絕不遜色於現代的網絡視頻。
而當時遍布墻上的標語,大字報,和現在的置頂發帖又有什麽區別呢?
中共高層,實際上已經預見到網絡時代山雨欲來了,提前帶領民眾體驗了一把,打下了基礎。
所以文革時代,國外的高層研究部門是非常震驚的,這等於出招之前已經被識破了動作。
這種認可,使得他們不再保持看鄉下土老帽的眼光,這才有了後來的鄧小平訪美之類的平等交流,為中美的文化融合和交鋒拉開了序幕。
5.以戰促宣美利堅
中蘇布局之後,歐美其實是驚疑不定的,雖然對方看起來是退了,但由於掌握的信息有限,很難做出真實判斷。
俄羅斯傳出的信息心理戰理論是非官方性質的,算的上一家之言,它雖然提供了一種思考模式,但如果要拿這種撲風捉影的分析對整個大局做出解釋,誰都無法接受。
雖然如此,美方還是就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應當說,信息心理戰並不是從理論開始的,它一直就若有若無的存在,只不過沒有上升到達規模應用,影響系統決策的層面。
像戰前動員,發傳單這類其實都算的上信息心理戰的手段,各國軍方都是運用成熟的。
人們之所以一開始不敢太高看信息心理戰,是因為它一直是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是對正面戰場的補充,作用既不主要,也不明顯。
而事實上,信息心理戰理論的真正來源,並不是原有的輿論宣傳戰,它是從核戰的理論推演中產生的,所以先天的具有最高的備戰級別。
而西方,從民間接觸到這種理論,並沒有立即意識到這一點,也不認為是它的存在導致了中蘇的巨變。
這種認識上的差異,是無法短時間內調整過來的。
信息心理戰被暫時劃歸情報部分,還遠遠談不上影響最高層決策。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發展,美國人也終於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在當時的環境下,尤其是冷戰狀態,既不是打仗,又談不上和平,想要影響對方,采用信息心理的方式,幾乎是一種必然選擇。而如果這個作戰的級別太低,僅僅是發發傳單,搞搞統戰,根本談不上起作用。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影響的對象越廣泛或者越高級,取得的成就才越大,所以他們首要的目標,是先要進入己方的決策視線,才能調動盡可能多的資源,爭取最大的戰果。
所以最初的研究報告,不是側重於如何影響對方,而是強調對方影響己方的可能,由此對高層敲響警鐘,引起重視。
很顯然的,比如一個高層決策,很大程度上依賴領導意願,特別是戰時具有特殊權限的時期,那麽如果,這種決策中,潛伏著受到對方影響的可能,這種失誤就將是戰略層面的。
而信息心理戰很容易就會鎖定具有最高決策權限的人,以達到擒賊先擒王的效果。而且它的影響方式不一定是攻擊性的,有可能只是潛在的誘導你的傾向,很難被察覺。
畢竟,人根據得到的信息做判斷,主觀性很大,同樣的一份文件,可能看的時間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會有重大差異。
比如談生意的人就知道,傍晚的時候成功率更高一些。
商人都能夠有意識的利用這些細節,何況是間諜部門呢?他們對人的特點,性格研究的只會更透徹,有時候非常間接隱蔽的影響其中某一個因素,就造成結果的不同。
從科學的角度理解,我們可以把決策人看做一個黑箱,它通過信息與外界交流,通過輸入產生輸出,如果想得到特定的輸出,就需要特別的輸入。
所以信息心理戰對領導人來說,是攻其必備,不得不重視,誰都害怕成為信息的傀儡而不知。
所以從信息心理戰的防守方來講,就必須有和領導人相匹配的級別,權限。
相應的,策劃影響對方的級別也水漲船高起來。
人們的目光很自然的瞄準了新聞事件。
要知道,領導人雖然身邊防護嚴密,但他要開展工作,就不能不看文件,不能不了解時事動態。
而要在這些信息渠道上動手腳,操作對方的核心文件顯然是難度很大的,而影響時事動態則存在巨大的操作空間。
所以,一個極其巨大,長遠的信息作戰規劃出台了。
它的手法,就是操縱時事動態。
只要對方有報道,有關注的地方,就有參與和利用的價值。
美國人有完善的新聞傳播學理論,他們知道熱點事件是如何傳播並影響群體思維的。
反過來,為了有效的影響群體思維,他們自然會有意識的參與和制造熱點事件。
而且他們不是小打小鬧的。
比如海灣戰爭,表面上他是在跟伊拉克打,但是實際上,它形成了連續的新聞效應,介入到其他各國的新聞傳播中,造成了更廣泛的影響。
表面上這是一種主從關系,似乎後者只是一種副產品,是衍生出來的,但是其實後者才是它的主戰場。
所謂殺雞儆猴,它的著眼點是猴而不是雞,你可能會說了,是它殺雞我主動跑去看的,又不是它把雞拿到我面前才殺的。
但是,你有沒有不看的可能?
殺雞的行為和猴看的行為如果是一種必然關聯,它就很可能是以後者為目的的。
又有人說了,難道就為了在中央台播幾條新聞,才和伊拉克打仗,那美國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吧?
要知道,從打口水仗到最後的軍事打擊,收拾殘局,整個過程的持續時間長達兩三年,是連續劇一樣的,你不可能播一半就不播了,也不可能中間跳過關鍵的一段不播,而且由於信息量極大,新聞源不在掌握,新聞具有的時效性這些特點,很難對其進行扭曲和掩蓋。這就形成了一種信息流動的正規軍效應,無視中介手腳的同最終接收者建立了聯系。等於是隔空對億萬人民進行對話,宣傳己方的價值觀,它完全不是幾條新聞那麽簡單。
從心理學上來說,它制造了一種圍觀暴力,對圍觀者的心理作用要比當事人更大。
它的作用,也決不是儆猴這麽簡單,它固然有武力威脅的成分,更多的卻是在證明自己的正義性,先進性,展示那種將會取得勝利的趨勢,在信息接受者的心中造就一種固有的理解模式和心理傾向,不戰而屈人兵。
而海灣戰爭真的讓美方付出了多大代價嗎?完全沒有。
這一戰打的非常輕松,就像以大打小那麽簡單,它似乎更像一個軍事產品宣傳會。
所以戰後,各國軍方都受到震動,他們不關注是不可能的,而關注之後,又不得不改變。
以中國為例,就迅速調整了戰略和戰術思想。
那麽,這種軍事調整肯定是向著更強大,更先進的方向調整,這是美方想達到的效果嗎?
首先,軍事變革是日久建功的,不會一蹴而就,而且變革期轉型期也正是一種虛弱期,空窗期,不是一變就強了。
其次,中美在核戰理論的制衡之下,基本沒有常規戰的可能,也就是說你就算發展了,其實也是用不上的。
而更重要的,你認可了我的先進,以及附帶的理念,從民間到高層,就會形成一種以我為目標,進行學習和轉變的傾向,這是一種十分長期和宏觀的利益,不單單是軍事方面的,而會輻射和影響到各個角落。
而這種影響,不光是作用於中國的,各個國家,這些進行圍觀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影響。
從長期來看,簡直是一本萬利。
現在拍一部電影就要幾億,還不一定有觀眾買賬,而打一次沒有風險的仗,可以在各國電視台連續播出,各路報紙爭相報道,收視率遍布全球,何樂而不為。
而這,正是有了信息心理戰的理論支持,才使得其有利性的一面充分呈現在決策者的面前,使得他們有魄力,有理由來進行這種宏觀層面的籌劃,設計。
他們制定了連續的路線圖計劃,一環扣一環,不斷的用實際發生的事情來說服,教育,促成其他地區主動的轉變和變革。
這正是領導們常說的抓典型促發展,以點帶面,四兩撥千斤啊。
而各國的新聞媒體,因為沒有這種頂層的信息心理戰理論的支持,自然是無力抵擋的,只能興高采烈的幫助宣傳了。
年覆一年,從拉登到伊拉克,卡紮菲到伊朗,可能都已經形成習慣了。如果哪天沒有了這種新聞,恐怕新聞工作者也會疑惑,怎麽今天有點不正常呢?
所以,用這種新聞飼養的方式,美國其實已經制造了全球新聞界的依賴性和習慣性,完成了戰略上的統戰和收編。
不發工資發新聞,愛看不看你自願,呵呵。
第一,我沒跟你打,第二,你自己要看的。這就是信息心理戰的犀利之處啊,讓你啞口無言。
6.精確制導能斬首
前面說了,信息心理戰一是作用於領導人,影響其決策,二是作用於民眾,潛移默化的改變其思維模式,最後再間接的影響到高層決策。
顯然,前者是難度大,但是見效快的,後者則必須著眼於長期,比較考驗耐性。
在具體實行中,當然是雙管齊下。
美方在戰爭中所期望的,是威懾前者,收買後者,這是由兩者的力量特點不同而決定的。
畢竟真打起仗來,主要是後者參與的,能交好對方,就能減輕抵抗力量,而決定是否打仗,則主要掌握在前者手里,借助威懾,可以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美方在戰爭中非常強調突出的,就是針對對方領導人的行為。
這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戰前輿論,指責其獨裁或腐敗,或者其他問題,總之有事沒事先抹黑,讓旁觀者搞不清狀況,讓內部人員疑竇叢生,先亂了陣腳。
二是戰時強調精確打擊,直接斬首。表面上這是武力威懾,但其實更側重的是離間。因為精確鎖定到這麽小的範圍,就和其他民眾區分開了,表明我們就是找他的麻煩,其他人大可不必緊張。
三是戰後審判,坐實罪名,用法律道德的民意,蓋棺論定,讓其再也無法翻身。
那麽作為領導人來說,考慮到這種種手段,很容易就被震住了,因為領導人之所以強勢,就是因為身邊有人,有民眾的支持,如果他在道義上被否定,被孤立起來,就一點力量也沒有了。
而大國的領導呢?雖然可能沒搞獨裁,但是執掌一國,動輒關乎萬民生死,多少都是能找出問題的,一旦失勢或者下台,也是害怕被秋後算賬,被清算的。
國際法庭的審判,不一定是要打仗為先的。
而美國堅持這個流程,則展現出自己一方的有理,有力。
一旦準備行動,留給你反抗和辯解的空間就很小了。
就算你自認完全沒問題,也不得不小心一二。
畢竟有實力的一方,雖然可以講道理,但他不講道理的時候你也沒有辦法,來個莫須有也是可以搞定你的。
所以這種威懾是針對所有領導人的,作用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再坦然,再淡定,也不敢說毫無影響。
而既然這種影響發生了,他們平時的言論,作為,就不得不審視一二,想想對方的看法。
再一個,這種精確制導的能力,也不光是威懾領導,它是有實際的軍事意義的。
大規模的軍事作戰,必然講究整體推進,各作戰單位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協作的關系。如果兩軍對壘,那麽很明顯,接觸的部分是線狀的,而啟用遠程精確制導打擊呢,它的接觸是點狀的。
看起來接觸面是小了,但是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小到一個點,而且還是不確定的一個點,掌握在對方手中的一個點,這是何等的刁鉆和難以防備啊。
面對這種威脅,整個軍事布局可以說是遍體生寒,這個點被打擊了怎麽辦,那個點被打擊了怎麽辦,都是要考慮到的。這其實也是一種離間,讓你不敢具備特別重要,特別核心的點,不敢彼此間有太強的依賴性,而必須要有相當的機動性和獨立性了。而既然有了這種考慮和設計,整體推進的能力自然就降低了。
威脅一點,影響全局。就算還沒打,只說我有這種能力,你就必須重新布局。
說起來,這和醫學上的確是有相通之處,哪有問題我找哪兒,微創手術,難怪美國常說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當然,即使是這種比喻當中,其實也是很有講究的。
以外科手術來做比,一是表明了我方的正義性,是治病救人的,二是我方的目標是有針對性的,只除病竈,三是體現了我方的技術優勢,有一種居高臨下,牛刀小試的感覺。
這就是輿論的厲害。
那麽,精確制導是不是真的夠精確呢?
美軍當然會用實例證實。
但是,真以為精確了就不打別人了?
目標精確的確構成了離間效應,但它也有缺陷,就是威脅範圍不夠大,如果目標周圍的人沒有威脅,他們就可能選擇幫助目標。
我不但可以精確,我還會誤炸。
不好意思,圖紙不對射偏了,雖然你是無罪的,但是很可惜,事情已經發生了。
通過誤炸,美軍擴大了精確制導的威脅範圍,即便你沒有問題,但立場不同,說不定就會誤炸處理。
沒人會因為這種小概率事件大動幹戈,而它,也根本不會改變人們對精確的認知。
7.血色浪漫獨登台 .
前面談了精確制導,遠程斬首這種戰略戰術,是很明顯的攻擊性的手段。
它所造就的心理威懾不光是在戰時起作用,而且會延伸到平時的各種決策,經濟政治等領域。
那麽作為小的國家元首,就會盡量避免成為其下一個目標,就算是獨裁,也會注意影響,不敢表現的太囂張。
而民眾,如果有反制高層的意願,那麽他看到這種現實,這種淩駕於國內武力之上的制衡關系,他就會選擇向其靠攏,借助其力量。
這種靠攏是多方面的,有內心的認同,也有口頭的讚賞,或者幫助傳播思想價值觀。
那麽大國呢?
大國領導受的影響相對要小,一則大國基本都不是獨裁模式,代入感不強烈,再則他們武力依仗更多,安全系數較高。
而且大國都有深厚的理論儲備,他們對信息心理戰是有所預防,有所準備的。
他們對於相對弱點的地方,提前進行了排除和防護。
那麽什麽是大國領導的弱點呢?
我們知道,領導不總是領導,他幼小過,年輕過,而且最後還要退休。
在這些階段,他並不是領導,起碼沒有實權,相對來說他的力量就是弱的,而這種相對的弱,對他的心理就會有影響。
我們考慮前面的,沒當上領導之前,青年時代,他也要看著新聞長大,受到各種思潮的沖擊,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這個階段可沒有人為他開道,保鏢,他和普通人區別不大,是很容易受到社會觀念影響的。
比如我們舉一個例子,一個堅定反美的青年,我們這里不談思想問題,反正他就是堅定反美。那麽美國打伊拉克的時候,他肯定更傾向於伊拉克取勝,他會收集分析伊方的優勢,做出有傾向的判斷。那麽結果出來後,他就會被打擊一次,因為他會意識到自己的判斷體系有不合適的地方,那麽再來一次,第三次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個青年即便依然是堅定反美的,他對勝負的判斷也會有所改變。
中國古代軍事總結的,一鼓做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一個層層推進的關系,三次調動,三次障礙,就足以消磨掉人的銳氣。
而當美方總是展現勝利的時候,就像廣告一樣,它在人心中形成了一種慣性判斷模式。
而一旦人們提前有了判斷,就會做出規避,失去與之爭鋒的氣勢。
這種發生在整個群體中的心理現象,是個體的人很難回避的,就算你觀點獨特,但是與大多數人相左,自己就會覺得拿不出手,因為其他人不但占了多數,而且是以事實為依據的。
這種群體性的判斷,會隨著時間成為一種基本常識,一個基本常識都沒有的人,你講話會有說服力嗎?人們會選你當領袖嗎?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即便不能影響所有人,但只要影響了大多數,就會形成一種篩選效應,成為隱形的上帝之手。
當然,不光是領袖了,搞軍事的也一樣,不管你思想課怎麽上的,但只要你想在群體中立足,就無法回避常識性的東西。
這是青年時代的,那麽老年時代,退休之後呢?
更虛弱了。
你可能要說了,雖然領導退休之後失去了權力,但是相應的影響力也下降了,還有必要針對他們嗎?會不會投入和收獲不成比例?
的確,領導退休後已經從決策圈剝離了出來,影響力有限了。
但是這種有限性,是針對當時來看的。
我們知道,人都是有後果意識的,什麽是後果,就是以後的結果。
領導退休後的命運,在它未發生的時候,就已經在他本人的考慮中了,而且是在他力量最強的時候,影響到他的每一個判斷。
這就是未雨綢繆啊,當領導的基本素養。
所以對領導來說,退休雖然是以後的事,但它具有現實性。
人生是連續的,強的階段和弱的階段都是要同一個身體去體驗的,所以它必然會呈現出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會不會被報覆,被清算,被審判?
既然知道了自己會退休,會失去權力,會進入一個弱的時期,這種考慮就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領導執政的時候,看起來是力量最大,最強的時候,但其實他同時背負著這個弱的部分的命運,強的時候你不背什麽時候去背?
這是很合理的思維邏輯。
所以領導退休後被攻擊的可能,實際上是作用在領導執政的時期,看起來是以後的事,卻是現在的事。
而且,它會形成示範效應,讓後續的領導也心有戚戚,看起來是這一屆的事,卻也是下一屆的事。
所以不管哪個時期,只要你的弱點能被抓住,就是整個時期的弱點,它的心理影響是全局性質的。
所以有這種攻擊的可能存在,就產生了相應的防護。
尤其在大國中,最高層領導退休之後,仍然是嚴密防護的。
就是在西方國家,元首退休之後也仍然是享受精英保鏢待遇的,安頓好他們,就是安頓了現任領導的心。
可能有人會說,美國總統退休後還要賣書賺錢了。
那麽如果他真要到買書賺錢的地步,他在任的時候會怎麽考慮呢?
他可能某天夜里會想,以後我總是要賣書的,有什麽可以吸引讀者呢?
最吸引讀者的當然是緋聞,戰爭,隱秘之類的東西。
那麽他一旦有了這種要在未來吸引讀者的意識,就會滲透到他當時的行為中去,更傾向於搞出這種東西來。
相對他寫書賺的那點錢,這些緋聞,戰爭,隱秘,真的是百姓之福嗎?
所以美國總統靠賣書賺錢是不可能,也是不應該的。
而且,美國總統有被槍殺的案例在前,這也對後續的所有總統形成了威懾。
他們在面對大的金融財團,大的社會組織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一種隱約的威脅,不得不三思一二。
這也導致了,他們在這些方面,必然作為有限。
所以美國人在有了信息心理戰的意識之後,對領導人的呵護和關懷,其實是漸漸的增加了。
他們寫書,真的不是為了賺錢。
這是關於退休後的,側重於後果意識,那麽在此之前呢?
領導人是必須要有一個鍛煉過程的,信息心理戰不是武力攻擊式的,大部分擋無可擋,這就對他自身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提出了要求。
要堅韌耐磨有膽略,要敢拼敢殺,有介入戰爭的勇氣和可能。
畢竟是要統領軍隊,掌握核按鈕的人,文弱書生肯定是不行的。
那麽怎麽來達到這個標準,一是選拔,大家看誰更適合,二就是培養,鍛煉出這種素質。
常見的下放,外放,都屬於是這種培養方式了。
當然對最高領導人來說,操作就更加講究,他不是小孩子,你可以給他上課,他必須要在現實中體驗。
要用兵,要染血。
核按鈕並不是按鈕那麽簡單,按下去至少就是上百萬的性命,他至少要知道這是什麽概念。
如果他內心中已經認定,不管表面上如何說,我死也不會啟動那個按鈕,那麽交給他豈不是一個笑話?
核制衡之所以有平衡,就是雙方都有按的可能,能威脅到對方,雖然大家都不按,但卻一定要保留那種可能,如果一點可能都沒有,威脅就失衡了。
所以這種可能不但要有,而且要讓對方知道有。
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
有沒有用過兵,染過血,軍方大佬會服氣聽命嗎?外人會有所忌憚嗎?
正是所謂人善被人欺啊,而作為國家領袖,當然不願意給人欺的,哪怕是心理上的,想象中的。
所以一定要有強硬,鐵血,甚至殺戮的一面。
越是強調和平,越是需要。
中俄美全都遵循這一原則,因為他們是核制衡的主要成員。
所以邊疆歷練,打怪升級這些都是免不了的。
8.一劍西來論民主
其實說到威脅,有時候是很有效的,但是後遺癥很大。
可能對方表面上順從了,但是暗地里也在準備反擊的手段,畢竟人都有逆反心理,大家都不是吃素的,當今世界誰怕誰?
所以更多的,還是講道理。
比如以前總結美國,說是胡蘿卜加大棒政策,那麽中國呢,不用說,恩威並施是老傳統了。
注意了,胡蘿卜和恩都是排在前面的,更主要一些。
講道理,講利益,畢竟危險性小的多,還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人們當然是更容易接受了。
當然是不是講道理就好呢,這就很難說了。
你說拳頭大是不是道理,它也是一種道理,有時候就得這樣分析。
所以有這種因素在里面,道理就不那麽純潔了,不像在學院里的研究,它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里面糾纏著利益和詭詐,絕不是溫文爾雅,坐而論道。
在長時間的講道理中,大家自然也總結出很多的經驗,原則。
比如真假虛實攙和在一起啊,或者以利益做引誘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小道了。
因為你精明一點的話,還是能聽出門道來。
邏輯分析大家都會,你在中間做手腳的話,就算一時不察,時間長了也能反應過來。
所以發展都後來,就出現了無邏輯式的講道理。
說話連邏輯都沒有,有人信嗎?
誤會,邏輯是指的話與話之間的關聯性,人們通常說的沒邏輯是指的邏輯錯誤或者邏輯混亂。
但我這里講的無邏輯是指什麽呢?
比如打個招呼,嗨!
就是一個字,根本不需要邏輯,不需要你去思考分析。
再比如說,XXXX好。這是一個判斷語句,它直接就是結論,也不需要邏輯,沒有推導過程。
不講為什麽,只講是什麽。
如果我講為什麽,中間就會有很多的邏輯分析過程,就會引起對方的提問,插話,他可能就會說,唉不對呀,這兩句之間是充分條件關系,不是必要條件關系,那我不是要頭大了?
而直接給個結論,OK,你不需要思考,我已經幫你思考好了,充分驗證過的,其他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就是這樣,這樣好。
對方想反駁也無從著手啊,他根本看不到推理的過程,不知道具體的邏輯關系,他怎麽去反駁?
如果聽的多了,又無法反駁,這句話就會沈澱為一種知識性的記憶。
而我的道理也算成功的講給對方了。
這就是無邏輯式的講道理。
一條龍服務,送貨上門,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直接得結論,輕松做主人。
那麽聽的人得到了這個結論,要去尋找中間的邏輯分析過程,成本就太高了,他可能更願意不求甚解,你說是就是吧,反正暫時我也沒掉塊肉。再一個,這種講道理往往是群體式的,到最後都這樣說了,三人成虎,人們會覺得可能真是有什麽道理在里面,要不大家都這樣說了?
無邏輯式的講道理的特點,就是簡短,短到只有一句話,兩句話。
前面說了,邏輯是一種關系性的,比如A推導出B,它起碼需要兩個或者更多的判斷,才構成邏輯關系。
而為了回避邏輯關系,人們發現了短的好處。
短到你摸門不著。
還有一種比較類似的情況,就是縮寫。
這也是朝短的方向發展的,當然對專業人士來說,它本意是為了便利工作的。但是對非專業人士來說,這種到處都是的縮寫就構成了一種加密,瞪大眼睛看吧,你能看明白才怪了。
毫無邏輯,毫無關聯的幾個字母排列,能看出什麽?
除了知道它是一個縮寫,就一無所知了。
這里面包含了一種傾向,那就是人家沒準備讓你懂,這種道理不是講給你看的,所以你也不需要懂。
當然,這是一種客觀現象,我們不需要為此有多少情緒波動。
但是這種現象出現了,它就有了被運用的可能。
它代表著一種語言加密的技術。
運用這種技術,你面對最聰明的人侃侃而談也不會被發現什麽問題,因為這完全是另一種語言,聽都聽不懂,又何談分析思考挑錯呢?
他聽的一頭霧水,恐怕也只會說兄台高見,知識如此淵博吧。
但其實呢,那些東西講的明白一點,通俗一點,把其中的邏輯講出來,保證你講一百次都不會有人再說兄台高見。
對有些人來說,這種加密是為了便利,有些是為了清高,也有些是為了顯擺的。
但這幾種其實都還沒什麽,危害最大的,就是拿了這種技術搞欺騙。
沒有邏輯,中間省略,什麽是天衣無縫,這就是了。只拿一根絲給你看,就是天衣無縫。
因為要有縫,至少要兩根絲才行。
沒有縫,沒有邏輯,就沒有你攻擊,挑錯的余地。
這種性質,顯然是非常容易用到欺騙上的。
而從事信息心理戰的人員,認識的顯然更清楚,更深刻。
這種通過語言收縮避開邏輯分析的技術,被他們運用的淋漓盡致。
這就像高明的劍術一樣,化繁為簡,萬劍歸宗。
它的攻擊是點狀的,沒有可供把握的軌跡,就是一劍,看不到前因和後果,不給你分析和判斷的空間。
這種技術發展到後來,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又出現了很多的模式。
這都是通過揣摩人的日常思維模式研究出來的。
比如我講一個無邏輯的通道效應。
比如某人要下載一本書的壓縮文件。
大家知道,壓縮文件名和書名未必是一樣,它有可能是上傳者隨手命名出來的。
那麽這個隨手出現的命名,就構成了一個通向這本書的通道,因為通過它能進入到這本書。
而這個命名是無邏輯的,它跟書的內容可以一點關系都沒有。
但是為了進入這本書,又要經過這個命名,所以你只要先找上這個命名就行了。
再比如你要搜索某個東西,先打開百度。
雖然百度能找到這個東西,但兩者之間是沒有什麽邏輯關系的,僅僅是一個通道。
我要的是內容,但我需要通過這個通道得到內容,那麽相應的這個通道在某個階段,就具有了和內容等同的價值。
但是通道本身,它其實沒有和內容等同的價值和功能。
所以在我們前一個例子中,那個名字是可以隨手寫上去的,非常方便靈活。
通道效應也是無邏輯的,管它叫什麽名字,你知道它後面有條路通向你要的東西就行了。
需要解釋它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嗎?或者有什麽含義?完全不必要。
因為你的關注點不在它身上。
這種無邏輯模式當然也是容易被利用的。
我們也可以稱它為打包模式,或者入口效應。
它同樣具有化繁為簡,萬劍歸宗的特點。
當運用它的時候,是不需要談邏輯,講道理的,它能精煉到比一句話更簡短,更精煉的地步。
只需要一個詞匯,甚至一個符號。
這種細小到極點的語言軀體,給它帶來了極度的靈活性,滲透性,和速度性。
就像東方不敗的針一樣,犀利,快速。
我們知道對同樣的力來說,越小的受力面積,壓強越大,穿透性越強。
當語言通過入口效應精煉到只有一個詞匯的時候,它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不需要邏輯推導過程的,因此也是無從辯論,無從駁斥的。
所以美國信息心理戰的最高研究成果就體現在這個詞匯上。
民主。
普通老百姓是說不清它什麽含義的,但是不需要說清,因為它僅僅是一個名字,代表一個入口。
它不需要說民主好。因為民主好已經是一個句子了,人們會批駁說民主不好。
但是只說民主,只有一個詞匯,你有什麽好批駁的。
你一旦批駁,反而是為它做了宣傳。
這就是短的力度和好處。
是通道效應強大的地方。
是無邏輯模式展現出來的犀利。
一劍西來論民主,接不接的住?
9.邏輯根基看事實
無邏輯模式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並不能說明,邏輯是不必要和可以丟棄的。
雖然沒有邏輯,避免了爭論思辨,節省了時間,可以獲得最廣泛快速的傳播效果,但它也有缺乏基礎,紮根不牢的缺陷。
而如果有明確,可靠,不怕被檢驗,被辯駁的邏輯支持,可以率先取得一部分人的真實認可,效果當然是更好的。
怎麽才能不怕被檢驗,被辯駁呢?
那就是用事實說話。
談邏輯,講道理,是建立在很多概念之上的,在加工語言的過程中,有很多偷換概念的空間,所以精通辯論技術,反應快速的人在這方面更具優勢。但實際上,他們未必能讓其他人打心底的信服。通常的情況是,雖然你把我辯到啞口無言,我承認說不過你,但我仍然會堅持我的觀點。這是因為,辯論勝利和道理正確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而因為事情通常具有兩面性,人們經歷不同,得出的體驗也各有側重,他們心中認可的道理通常都是有一件或幾件真實發生的事能夠提供佐證的,而這些,是在辯論中無法更改的,它真實的邏輯隱藏在記憶的深處,不會被攻擊到。
而能夠與之抗衡的,往往是新的事實。
你看某某事情發生了,用你的道理怎麽解釋,如果解釋不了,顯然你原有的總結是不完善或者錯誤的。
這就是用事實說話,非常的輕巧便利。
對方為了自己心里解釋通順,不用你說,也會去仔細思考一番的。
前面講過,真假摻雜,比較容易迷惑人,但還是有被看穿的可能。
而事實最大的特點,就在一個真字。
既然事情真的發生了,它顯然是在這個世界的規則主導中運行出來的,它背後就必然有規則的影子。
既然是真的發生了,那麽你怎麽去查,它都不是假的,因此就顯得非常的可靠,可信。
因此,人們通常會選擇事實作為說理的依據,邏輯的根基。
而這,正是容易被利用的地方。
因為有一種事實,是人造的事實。
當然,人造的事實仍然是事實,它和造假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並不是說人造的事實就不可靠,不可信,而是它出現的位置,時機,都是人為可控的,因此可以在其中潛藏很多附加的信息。
比如你站在一個廣場上,說這個廣場挺幹凈的,沒人扔垃圾。
這是你做出了一個判斷。
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人從廣場上走過,扔了一個垃圾,他就改變了你的判斷。
而如果他扔在廣場外呢?你的判斷仍然是有效的。
也就是說,當這個人拿著垃圾走過的時候,他對你的判斷構成了威脅,掌握了你判斷是否成立的條件。
而這,取決於他個人主觀的選擇。
他扔在廣場上或者廣場外,都是產生了一個事實,是真實發生的可信的事件,甚至廣場上的人也都可以作證。
但是,他可以在兩種事實中進行選擇,造就完全相背的結論。
那麽對他來說,廣場內和廣場外可能只是半米的距離差別,但是結合你的判斷,得到的則是一個論斷真和假的區別。
兩種情況顯然是輕重有別的。
對方摘葉飛花間,就改變了你的認識。
而如果他要是第二天才從這里走過,則對你一點效果都沒有的。
可見時機和位置的區別,都是非常關鍵的。
而通過事件的發生和時機地點的選擇,對方就可以在你的思維中建立各種不同的判斷,逐步形成體系了。
而像沒人扔垃圾這種程度的判斷,它是有時效的,和公理不同,但是如果這種判斷集中的多了,形成合力,也是可以影響更高級判斷的。
道理和道理之間,是有推斷和派生關系的,他們有的也需要互相支持,互相證明,整體上要達到一種自洽,相融,有時候拉幫結派也是有作用的。
因此,用事實操作判斷,逐步修改人的認識,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它鉆了我們信任真實的空子,而真實與真實之間,是可以完全不同的。
這就給信息心理戰帶來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它不需要造假和欺騙,但它有誘導和選擇,足以達成它的戰略目標。
10.撲朔迷離911
911是非常著名,具有標志性的事件。
這件事發生後,拉登名揚天下,反恐戰爭如火如荼。
為了出氣,美國人軍事介入到了很多地方,以打擊恐怖分子。
但是時間長了,就有人不滿,開始懷疑起來。
有人說911是美國自己策劃的,給自己的軍事行動提供理由。
我們掌握的信息有限,當然是無法做出判斷。
但是首先,911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就算它是高層策劃的,但美國的普通人也是不知情的,群情激奮之下,拿著槍亂轉,誰又願意上去觸黴頭呢?
況且退一萬步說,真是他自己幹的,那也說明他夠狠,夠魄力,是下了本錢的想要推進軍力,誰能拿他有什麽辦法?
哀兵必勝,美國人果然拿下了拉登,雖然花的時間長了點,但它給全世界帶來的印象,也足夠深刻。
這樣一件影響巨大,廣泛的事件,是可以有很多解讀,產生很多判斷的。
從我對信息心理戰的解讀,我認為它顯現出來的意象有這麽幾個方面。
首先,高聳無言的雙子大廈,象征了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的對立。而它在飛機撞擊下墜毀,象征著冷戰時代的結束,以及移動互聯時代的開啟。
如果這的確是美國策劃的,那麽它顯然是在宣示,已經明悟了蘇聯解體,中國改革開放這些事件都是有意為之,是從雙方核制衡轉向三方核制衡之後,信息心理戰時代的來臨。
它采用了模糊的,意向性的語言,以信息對信息,模糊對模糊,表達出對共產主義陣營理論研究和現實策劃能力的由衷感佩和學習交流的意願。
畢竟,涉及核平衡這樣問鼎輕重的事,美國在沒有判斷清楚之前,也不敢明確的做出判斷,只能是通過信息的方式進行模糊的表達,試探中蘇反應。
如果是他自己多心,那麽因為他沒有明確說出來,也就不會丟面子,而如果真的不幸言中,那麽大家哪怕冒同歸於盡的風險,也會奉陪到底。
當然,以上都是我們以911是美國策劃的這一推斷基礎上進行的心理揣摩。
如果不是,那就完全沒有這些意思了,所以我們和美國人的心理有相似之處,無法明確判斷,只能模糊交流。
而在更多的事件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不知道事情的發生是不是刻意的,如果是,那就會有潛在的附加的表達,可以進行解讀,如果不是,那就只能做常規推斷。
所以總體上來說,各方得到的認識都是模糊的,充滿著各種可能性的如果加如果,在誰也不能完全把握的情況下,蹣跚前行。留下縱橫交織的信息軌跡。
當然,說所有事情都是策劃出來的,或者說沒有一件事是策劃出來的,我們都是不會相信的。
而具體到某一件事上,則只能見仁見智了。
穩妥的來說,我們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多加分析一番,總是要更可靠幾分。
而且,911雖然是存疑的,但它的後續發展都是很清晰的,憤怒,追捕,擊斃,這個鏈條很自然,很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足以得出一些新的結論。
顯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想要得到這樣一種結論,類似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意思。
簡單的來看,它就是很普通,很正常的報仇追殺。
而在我眼中,它有更深層次的收獲。
我們知道,美軍的思想,有一條是追求零傷亡。
戰場上不死人,這種要求太高標準了。它其實也有心理戰的層面,顯示了己方的武力強大,信心充足,以及愛兵如子等等。總之,它不考慮勝利的問題,而把它當成一種必然。
一個追求滿分的人,會拿不到六十分嗎?
這種信心顯然也是會給對方以壓力的。
而有了這種追求,美軍即便取勝了,也還是可以大力發展軍事,而不用擔心置疑。
怎麽,我們為士兵的性命考慮,你有什麽意見?
站住了道德的高地,讓人無法反駁。
但是,追求零傷亡,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指定軍事範圍。
如果考慮平民的因素,不傷亡是不可能的。
如果對手決意攻擊平民,美國人也仍然是要承擔重大傷亡的,尤其是與大國對陣的情況。
所以美國要實現零傷亡的目標,就必須強硬的劃定戰爭範圍。
大家當兵的打,不要動平民的主意。
只有這樣,他的高科技的優勢,軍力的優勢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這就是拳擊的思維,有些位置是禁擊部位。
而美國通過反控戰爭,就是界定了這個範圍,樹立了參考規則。
打到不該打的位置,你就是恐怖分子,是要人人喊打的。
這個心理模式建立起來,美軍才能真正的丟掉後顧之憂,去追尋零傷亡。
所以反恐的深層目的,就是要建立未來戰爭的規範。
而這個規範宣傳出去,就成為對方國民的維護標準,畢竟對方國家的平民也不想被打。
所以這就等於是把各國的軍隊架空了,完全的同普通百姓離間開來。
的確是不戰而屈人兵了。
11.隔空斬首無影手
前面介紹了部分美方的信息心理戰的手段,以及成果,給人的感覺是很好很強大。
那麽,從蘇聯演化過來的俄羅斯呢?
既然他才是正牌的信息心理戰理論的發源地,難道反而按兵不動,無所作為?
本文開頭就講了,信息心理戰理論發出來的,只是民間的簡化版本,而實際上,蘇聯是早有深入研究的,而且,它是從核戰理論中脫胎出來的,先天的具有最高的策略等級。
那麽俄羅斯為什麽表現的這麽低調呢,我們平時很難看到什麽有關它的新聞。
既然他的信息心理戰理論最先進,他為什麽不用?如果不用,先進又有什麽用?
這些疑問都是很正常的,這通常會讓人們選擇認為是西方的信息心理戰搞垮了蘇聯,而蘇聯後知後覺的才認識到這種情況,現在還找不到北呢。
的確,從表面上看,這種推斷似乎更合理,更容易解釋我們看到的現象。
一方面,我們現代人的判斷方式和以往大不相同,更崇尚表現,鼓勵主動,因為這樣的人更有發展前途,容易謀得利益。但是我們看古代,人們會認為呆若木雞是一種很高的境界,還有一種說法,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種說法比較兼顧了,但是靜的一面仍然是排前面的。可見現代古代的思維方式,基本判斷有時候是大相庭徑的。有人會說,古代那是受了農耕文明的影響,是文人們演繹出來的價值觀,缺乏實用性。但是我們注意到呆若木雞這種境界是指的技擊境界,它講的是鬥雞,它是通過無數實踐檢驗的,而且是動物身上的,不會作偽,所以它和那種自以為很高深的境界是有本質不同的。當然,我講這些不是說俄羅斯什麽都不做就顯的很高明,什麽都不做的人多了去了。我只是先說明下,人的判斷跟時代,跟環境是很有關系的。
另一方面,我們普通人對信息心理戰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下意識的會想象出你攻我守,打來打去的畫面。這是從戰字出發,把它的基本模式具象了。因為信息心理這兩個詞都有夠模糊,而戰這個字則比較明確,有刺激性,更有看點,所以人們更傾向於先從這個字開始接觸,把握。
而如果深入的研究理論,有時候多走一步,得出的結論,以及要采取的策略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
特別是平衡理論,以及心理研究這種,它的分析過程是循環推導的,A影響B,B又影響A,像鏡子反射一樣,顛來倒去,擊鼓傳花,不一定在哪個地方落腳。
為了加深印象,我們來談談間諜。
當然間諜也算是最早期的信息心理戰選手了,在中國古代就有深入的研究,各種用間的手段五花八門。真正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然雙面間諜左右逢源,就更吃的開了。
有這種職業,相應的就會出現理論。
理論其實就是對經驗現象的總結,而在這樣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中,每一條理論或者認識那都是付出了大代價得出的,絕對不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那種顛來倒去的純理論分析。
那麽間諜發展到現代,當然是更先進了,尤其是理論方面。
由此出現了很多新型種類的間諜。
比如代間,潛間,無形間等等。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臨時工,比如你是一個間諜,你臨時雇傭了某人去幹某事,就好像我前面找了一個人在廣場上扔垃圾一樣。他的確參與了你的行動,但他並不是一個間諜,他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參與了間諜的過程。再比如,奶奶讓孫女去窗口掛一紅燈籠,這是挺平常一件事,但是它可能是諜報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發出了特定信息。
這個例子中,展現了間諜的一種延伸趨勢,它向著非間諜的領域延伸,你不是間諜,但也為我所用了,不管付錢沒付錢,你事實上是參與了。一方面,這種人不是間諜,所以他的心理素質就不用說了,再強的間諜也比不上,因為他根本不認為自己在搞間諜工作,所以表現出來就坦坦蕩蕩,自然而然的。另一方面,萬一有人查到他頭上,一問三不知,線索有可能就斷了。所以利用非間諜,可以達到間諜本身達不到的一些效果。
再舉例子,比如有一電視叫做潛伏,主人公叫余則成。這意思就是你余下來就成了,你的任務就是潛伏。安插間諜當然是想起作用的,但是一直潛伏的人有沒有作用?他不發文件也不偷圖紙,他表面上什麽作用都沒有,但有時候就需要這樣的人。起碼我知道他是我的人,一則安心,二則能作為後手,以備萬一,如果那個萬一沒有來,寧可他潛伏一輩子。
這種潛間真是一份好工作,當然也有叫苦連天的間。
比如在某領域有間諜,對方暗中在查,這個時候就可以設置信息加以誘導,讓他懷疑到一個不是間諜的人身上。用種種跡象表明他是間諜,但是證據又完全不足,這就是疑間。查間諜一般都是證據不足的,要根據蛛絲馬跡去推斷,正因為如此,也就有了用蛛絲馬跡去誤導的可能。你需要充分的證據,那你永遠查不出來,你不需要充分的證據,那你很有可能查錯。
這也算是間諜自保的手段吧,當然如果間諜人多了,里面也就會有分工,像航母戰鬥群一樣,有偵查的,護衛的,送信的,掩護的,林林總總。
通過分工,通過利用非間諜,間諜的工作漸漸達到了一種入微的地步,化於無形。
而有一種不是間,卻能起到間的作用的現象,則得到了最大力度的研究支持。
因為它的重要特點是無破綻,不花錢。
只要你思想上的傾向對我有利,或者邏輯上契合,那麽我不需要接觸你,而是注重培育你成長的環境,就能得到持續的長久的收獲。
簡單來說,這就是扶植。
但它有時候表現的不是那麽明顯,就是澆點水,或者灑點陽光。
它的收益不在於一時一地,既不是金錢上的,也不是情報上的,但它符合對整體的策略,有利於最終戰略目標的實施。
可以說,正是信息心理戰的理論發展,在達到高層的時候,超越了這種局部的,眼前的爭鬥,才給了具體策略施行以極大空間。
因為它的目的性並不體現在局部和眼前,因此你從局部和眼前也就無法認識到它,而只有更宏觀,更長遠的去對待。
從這個角度上講,信息心理戰的實施過程本身也含有對對手有一種教育,提拔的作用。
在文化融合的同時包含著共同進步。
呵呵,這章內容似乎有點跑題了,繼續談俄羅斯。
俄羅斯的理論研究程度深,深到什麽程度呢?
深到無影無形,隔空斬首的程度。
我們知道,談斬首,大家覺得最擅長的當然是美國了,那麽俄羅斯的隔空斬首有什麽講究呢?怎麽從來沒聽說過。
還是從核平衡理論說起。
核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關乎國家存亡,尤其是冷戰時期。
所以對待核,人們是打一萬個小心的,不希望在這上面出一點問題,載一個跟頭。
但是研究來,研究去,核問題中總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那就是人。
首先,你不能不要人,機器運作誰知道會出什麽毛病,特別是超覆雜的機器,根本無從預測。
那麽既然必須要用到人,也就是領袖掌握核按鈕,那就必須把這種事情研究清楚,讓大家內心中有可靠的感覺。
領袖雖然足夠可靠,但他畢竟也是人,他有情緒化的一面,非理性的一面,他的決策過程是模糊的,非線性的,這些都讓人感覺不可把握。
信息心理戰就是從這種研究中出來的,既然人是不夠可靠的,那就有加大對方不可靠因素的可能,而己方呢,也有可能被誘導,被迷惑。
這就有了基本的攻防需求,需要設置人員,予以推進。
但是這種攻防,整體上都是被動的,因為攻擊是由缺陷引發的,而這種缺陷在自己身上也有。不管攻擊和防禦,都不足以消除這種缺陷,最多是把它掩蓋的更深罷了。
所以信息心理戰固然承接了核制衡下的冷戰,將研究的目標和手段集中到人的心理上,開辟了另一戰場,但它並不能解決核制衡理論的這個缺陷。因為人的參與,是核平衡理論運用於現實時不可避免的,所以它必然就附加了人的覆雜度,和人的心理關聯起來,進而獲得了整個世界的覆雜度。
因此解決這一個問題,等同於要解決整個世界的問題。
它不可能存在一個精確的數學解,除非世界停轉了。
為了調整一個人的內心,需要操縱整個世界。
這就是研究者遇到的問題,欲撥四兩,先問千斤。
蘇聯人既然是率先研究的,當然最先考慮到這個問題。
他們研究人的心理,總結出理論,準備運用到對方領導身上,但是理論當然是有普遍性的,因此它率先指向了自己方的領導。
如果自己方的領導心理不適合核平衡體系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怎麽辦?
為了改變你的心理,就要調動整個世界,有這個必要?
這顯然是大虧本的生意,還不如直接換領導。
蘇聯在研究深入之後,意識到自己一方也是有問題的,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判,所以率先變局,從核對峙中退出。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核威懾的解除,它只是改變了那種雙方心理中山雨欲來的壓抑環境,但核制衡仍然是存在的,隨時可以起作用。
既然它還存在,它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有可能出問題。
俄羅斯人選擇了提醒對方,但又不刺激對方的策略。
他們選擇了普京做總統。
普京是間諜出身,普京做了什麽並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他有這樣一個標簽。
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在信息心理戰上幾乎無所作為,但其實他的信息心理戰是由普京來發動的,集中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最不受人注意的地方。
你能想到普京是一個間諜嗎?
你可能要說,很顯然,他就是一個間諜。
而實際上,正是因為他是個間諜,所以他真正的間諜身份被掩蓋了。
他經歷了一個間諜到總統的轉變,在其他人的心理中,他的身上就進行了一個間諜概念消退的過程,而且是由總統這個強勢的概念進行替換的,所以你怎麽也想不到再將間諜這個概念帖到他身上去。
甚至當你潛意識中將他跟間諜聯系起來的時候,你既有的判斷,他已經不是間諜了,會對你的思維進行提前的阻止。
或者你得到一個普京是間諜的信息,你會潛在的認為這是在說以前的事,從而加以忽略。
所以普京的這個間諜身份,他有明的一部分,但這一部分又消除了,所以從心理過程上,他能應對有和無兩種狀態。
你說是,你是對的,你說不是,你也是對的。
而他暗的一部分,則在這種情況下被完全掩護了。
普京當上總統,才是他真正間諜生涯的開始。
但是,他不需要為此做任何事。
所以這暗的一部分,暗的徹底,暗的沒有痕跡。
它唯一起作用的信息就是,他曾經是間諜。
注意了,剛才說他曾經是間諜,這是明的部分,是起掩護作用的。但是這句話本身也是一條信息,它同時又是被掩護的對象。
明和暗得到統一,藏暗於明,燈下無影。
你說他現在是間諜,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因為他只靠這一條信息起作用,而這條信息本身又說的是他過去是間諜,如果你認為這條信息是對的,那麽你的思路被引到過去了,如果你認為這條信息是錯的,那麽你否定了你唯一的證據。
那麽普京當上總統,這條信息就非常官方的發布出去了。
因為他是總統,這條信息才會被人們接收到,不然你關注一個普通間諜幹什麽。
而當他持續是總統,這條信息就會持續的起作用。
有一種毒叫做合毒,是說一種物質無毒,另一種物質也無毒,但是放在一起反而有毒了。
很多事物都是這樣起作用的,這種性質也被廣泛的運用,因為它在起作用之前,能避開檢測。
信息也是如此。
那麽間諜這個概念和總統這個概念都是沒什麽問題的。
但是兩個身份叠加起來,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假如我們先前推斷是蘇聯受到信息心理戰攻擊而解體,那麽後繼的俄羅斯肯定會在這方面加強防範,選擇一位間諜身份的領導人,他的信息心理戰防護能力是無可置疑的,這種選擇有其合理因素。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蘇聯是主動解體的,它的信息心理戰水平更高,那麽它主要的考慮,就不會是加強防範了。
它這麽做能說明說明問題呢?或者說他傳達出的這個信息能導致什麽推論呢?
他說明,為了應對信息心理戰的時代,領導人需要更具可靠性。
而間諜,是在信息心理戰方面經過專業訓練的,具有實踐經驗的。
通過他的改變,人們反向推理,認識到有這麽一個問題,進而對比自己,將同樣考慮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
這就是一種示範效應。
而這個問題巨大到可以操作總統人選,足見其重要和必要。
所以其他國家是不得不審慎對待的。
各國的間諜組織,情報部門都要考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上升到那種高度,才能與之抗衡或者保證安全?他們將審視自己國家的領袖,點評他們的可靠程度。
顯然,各國的領導都是經不起考驗的,沒有誰具備完美的心理水準,他們也不可能有間諜那樣的專業水平,因此,他們將面臨一種潛在的壓力,甚至逼宮。
而這,是由本國的間諜組織進行的,他們通常有超越常規的手段和途徑,在黑暗中起作用。
他們得到理論的支持,產生了成長的欲望,可能就會進入操作流程。
俄羅斯通過信息的發布,呈現了自身的考慮和變化,最終有可能得到效仿和覆制。
借對方的手,換對方的頭。
這就是俄羅斯信息心理戰的巔峰之作。
隔空斬首無影手。
12.客觀真我不自主
隔空斬首采取的顯然是潛移默化的方式,它和通道效應是不同的。
它通過展示一個結論性的東西,讓你去反向推導,自己走通那條邏輯道路。
而因為你的邏輯過程是自己完成的,就顯得尤為可靠。
這是一種啟發性的教育。
比如我們判斷秋天來了,有時候是根據自己的感覺,有時候也會看別人的裝束。
如果其他人已經開始換裝了,即便你還沒感覺到變化,也多少會考慮一二,有所準備的。
因為人都有提前做好防備的習慣,不會使自己陷入臨時抱佛腳的境地。
那麽既然是提前,肯定是事情還沒發生,而這個提前到底提前了多久,它是可以變化的一個量。
這個量是很有主觀性的,它可能就取決於你一時的心血來潮,而你的心血來潮,也當然有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的誘發。
那麽俄羅斯的動作,是否刺激了別國的間諜情報組織,誘發了他們的成長,這是暗地里發生的,不會明確表現出來。但是我相信,身處其中的總統,在考慮信息心理戰的問題時,肯定會多加審視,受到情報部門鉗制或左右的可能。
也就是說,你想手下人搞信息心理戰,你自己是否承受的起,駕馭的住?會不會養虎為患?
畢竟搞間諜,搞情報的人,他是活動在一般規範之外的,總統也不會了解他們有沒有對自己暗地里做過什麽。
這種忌憚是必然存在的,並不是離間,身處其中的人都會考慮的到。
比如我們知道,毛主席曾經就被監聽過,而且不是被敵對勢力監聽。
這種行為發生在他的知覺之外,是他權力無法到達的死角,他不可能不擔心,懷疑。
而西方的領導,任期是很短的,相對情報部門來說,他們其實是流水的兵,他們不可能和鐵打的營盤對抗,他們的處境只會更差。
所以他們必然要面對這個問題,而恰恰,這又是他們無力解決的。
一個人的權力不管有多大,他面對離自己越近的人,越是難以動用這種權力。
因為離你近的,正是你借助最多,依賴最多的,他們和你之間會建立一種微妙的平衡。他們有在你的權力運行之外反制你的可能。
這就是大領導們不可避免的問題。
這就是近身範圍的權力真空。
這里面能發生的事就太多了。
比如張飛就被兩個手下夜里割了腦袋。一世猛將,你不能不睡覺吧,但你睡著的時候,就稱不上猛將了,任人宰割。
另一個例子是曹操,夜里一個下人看他被子掉了,幫他蓋好,他跳起來拔劍把這下人殺了。
看起來很威風,但其實他是怕的。
這個時候他既端不起丞相的架子,也沒有貼身護衛,被人欺到身邊,等於是命懸人手。
他說他是蓋被子,萬一中間動作一變,就成了捂脖子了。
都說曹操多疑,但他的命值錢,就得這麽考慮。
當你身懷重寶,半夜醒來看到有人向你彎腰伸手,多半也會產生類似的反應。
領導人本身也是肉體凡胎,他在權力真空中,是脆弱的,平凡的。
而能進入他這個權力真空的人,肯定是千挑萬選,這些人不是不能被收買,而是我先收買了,買個心安。
所以如果你站在能夠威脅到領導人的地方,他就會產生收買你的傾向,不想讓你處在饑餓狀態。
而信息和人不同,它是直達的,領導人在家看電視,也不可能中間再審查一道。
審得太嚴,那叫蒙蔽聖上,是欺君之罪。
所以信息起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近身的範圍,周圍這些人的行為,語言,甚至思想,都會以信息的方式被領導人所接收。
領導人的行為,判斷,都會大受影響,甚至反制。
因為你近身區域一般體現的不是工作狀態,更多的是生活狀態,適用於常規的,社會性的判斷。
比如周圍人都認為隨地吐痰是不對的,那麽你做這種事之前,就會感覺到一種潛在的輿論壓力。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能出格,你要表現的正常。
即便是領導人,也是要受到這種社會規範的約束。
他不可能亂來,或者非主流。
這也就意味著他的操作空間是相當有限,而且具有可預見的特點。
而像關於吐痰這種判斷它是是非性質的,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
但更多的情況,是模糊的,僅僅是一種隱約的傾向。
你潛在的意識到周圍人群有這種內心的傾向性,你就不自覺的會調整自己的態度,語言,與之匹配,避免矛盾。
這是人的適應性,就像潛規則一樣,它是不需言明的,但你會受到約束,受到影響。
比如新聞正在播一條災難,那麽它就對你造成了一種信息環境,如果你產生與之並不協調的反應,比如說大笑,那麽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你的形象就受損,你的行為被認為是不正常,不合適宜的,人們會產生一系列的推斷,深入到你思維的細節。
正是有這種制約,社會行為得到規範,人成為社會性的人。
但是同時,人的孤立性被取消,成為信息潮流中隨波而動的一個節點。
他是跟其他部分緊密聯系的,受到邊界條件的完全約束。
這體現了人的客觀性。
當然,我們說人是內因起主要作用的,但是人的內在,記憶性格這些東西也都是對過往環境的積累,歸根結底還是外在,還是客觀。
那麽,我們在塑造整個社會性格和意識的時候,個體的人也就難逃其外了。
所以人盡管千形百態,但是他都有強烈的時代特點,把他擺到另一個時代中就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通常容易看到的差異性,因為比較明顯,而共性,則因為相互的抵消不那麽引人注意。
實際上,共性還是主要的,是基礎性的。
比如在一個地區,人們說話,大家誰是誰都分得清楚,但是出去一交流,才發現都是有明顯的口音的。這種共性,就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
所以一旦一種共同的傾向被經營起來之後,身處其中的人是不容易察覺的,他們仍然主要看到差異性的地方,感覺到一如既往的正常。
比如我們看以前的照片,有時候會感覺人們的行為無法理解,但是如果換個時代,我們也是會那樣做的。當人們都留辮子的時候,留辮子是沒有問題的,反而是不留辮子的人顯出來了,會被認為有問題。
這並不是愚昧。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在一個勻速前進的船上,你不依靠船之外的參照物是無法判斷它是否在運動的。用任何手段都不行,這是物理定律。
人當然也是遵循物理定律的,所以在沒有參照的時候察覺不到所處的共性,是非常合理,非常正常的。
所以越是向外看,向遠看,對我們自身的認識就會越深刻。
比如村里人道了城市,哦,原來我是農村的,到了外國,哦,原來我是中國的。
而這些屬性是他原本就具備的,但卻完全不會意識到,只有遇到了相應的外在的概念,才能襯托出來。
所以人的本性,在離人最遠的地方可以見到,所以人才喜歡新奇的東西,喜歡探索未知,這些東西能給他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可能。
當然,這是推論了,有很多的推論。
這都是可以運用或者說利用的地方。
不管我們經營群體的東西,或者邊遠的東西,都會作用到個體的人。
有些是讓他不察覺,但產生了改變,有些是讓他因察覺而改變。
而當這些操作的條件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就能一定程度上的,決定結果。
13.和平演變誰不變
西方提出過和平演變的概念。
提出了。
既然是提出了,就意味著不怕你知道,它是在你知道的情況下起作用。
那麽,如果暗中的進行,潤物無聲,潛移默化,讓對方在無抵抗意識下接受豈不更好?
為什麽要明著來,有什麽好處?
從一方面講,它體現了己方的善意,大方,以及對未來的預期,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因此不擔心被拒絕,被反對,不怕被懷疑,被防備。
那麽從另一方面講,這本身是一種策略,它就是要明的起作用,它起作用的關鍵,就是這個信息本身。
它本身是帶有技巧性,鬥爭性的。
我們知道中國曾經提出,敵人支持的,就是我們反對的。
那麽,當對方提出一個和平演變的概念的時候,它將如何反應?
如果你堅持你的論斷,那麽你反對和平演變,你想怎麽樣?
如果你接受和平演變,那麽你的判斷方式就等於被自己拋棄了,是雙重標準,時靈時不靈。
所以,僅僅是一個概念,就讓中國人陷入兩難境地。
對方看出了這一論斷的問題,並把它誘發出來,讓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否定。
反對敵人支持的,這句話體現了一種策略,是簡單易用的,很容易成為判斷分析的一個高層原則。
而如果在人們的意識中摧毀了這一判斷,打擊的就是整個的決策思想和體系。
其實和平演變整個詞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是很講究,很有藝術性的。
不管和平還是演變都是具有必然性質的。你不可能不要和平,也不可能不發展。
如果你拒絕,那麽從對手的角度,當然是歡迎的。
所以當中國提出防止和平演變的時候,本身就已經是中招了。
這個簡單的口號運作到下層的時候,人們的理解可能也是很下意識的,如果說防止的對象側重和平,那是不是要打仗,要備戰?如果防止的對象側重演變,那是不是不演變,原地踏步,因循守舊?
這種思路一旦起作用,自然就成了自身發展的障礙了。
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中國人自己也腦筋轉過彎兒了,發現了問題。
所以後來鄧小平才提出發展就是硬道理的口號,進行了矯正。
既然思想順過來了,對和平演變的看法也就變了,不再提防止,而是開放,訪問美國,開始大幅的交流,主動的接受變化。
但是演變這個詞和發展還是有區別的,它包含一個主動和從動的關系。
一方演變了另一方,它是具有主動權的,演變的方向可能是跟它一致的,前面說過變化是有必然性的,但是主被動關系則不然。
因此如果說和平演變中真有什麽值得反對和防止的,就是主動權的喪失了。
因此除了堅持發展的思路,鄧小平還提出了保持中國特色,這就是為了掌握主動,不受制於人。
那麽,在中國進行了這種思路上的轉變之時,同時也等於是對前面政策的一種否定。
因此,毛澤東的權威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損害。
特別是敵人支持的我們要反對這樣的論斷,徹底被拋棄不用。
而中美之間,在政治上,也不再適用敵我關系。
但是,我們不能為此就苛責舊的領導人。他們的論斷,往往具有簡短,通俗,易於理解和執行的特點,是標語式的,口號式的,這是和中國當時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它能夠實現快速,便捷的向基礎傳播,調動群眾的熱情和力量。毛澤東不會長篇大論,細致分析嗎?他也會,但是老百姓不容易接受這種東西。如果你發一個文件下去,超過幾百個字,可以說就等於是廢了,對下面的人來說,這就是官樣文章,是不合時宜的。而且,長了也是有弊端的,容易被斷章取義,被曲解濫用,可能到了百姓手中已經面目全非了。所以當時普遍選用口號標語這種形式,是由群眾的文化水平,思想意識決定的,領導人只是取其適用而已。但是,有取必有舍,話說的短了,就很難嚴密,準確。那麽鄧小平既然看出了以前的問題,他卻仍然采用了一些口號的方式,說明他是了解這兩種情況的利弊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還是取了前者。
因此,鄧小平的口號,依然是簡短,有力的路子,仔細分析,仍然是有很多漏洞的,容易被人鉆空子。
所以發展到後來,吸取了前面的教訓,後幾任的領帶人開始轉變方式,說話更加講究,更加正式,更講究邏輯上的嚴密和完善,而不再喊口號。
但是,走上另一個方向,也使得他們具有了新的問題,那就是曲高和寡。
站在高層發話,最重要的就是落實,而當你說了很多,無法傳達到下面的時候,說了和沒說是一樣的。
縱然是嚴密了,完善了,離群眾的距離卻遠了,不能上情下達,老百姓接觸不了,理解不了,也沒有可以簡單執行的途徑。
所以等於是高層自己切斷了與下層的聯系,架空了自己。
所以說一波三折啊。
一個和平演變,僅僅是一個概念傳過來,造成了這麽深遠的後果。
那麽,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領導人說口號也不行,嚴密論證也不行,他們該怎麽辦?
這的確是一個困境,他們既要和底層人民打交道,又要和外部世界打交道,需要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而這兩種語言之間卻沒有對等的翻譯關系。
一個口號,你翻譯成官方語言,意思肯定會變,甚至聽起來完全不是那回事。
這種不對等的關系就是麻煩所在,不是培養幾個翻譯人才能解決的。
所以中央在用人上也是一方面強調本土經驗,一方面要求國際視野,盡量的撮合這兩方面的需求。
而兩種語言之間的不對等轉換,也給實際操作上制造了很多靈活空間,可以上下其手,廣大的中下層官員們應該是經驗豐富的。這種影響至今沒有消除。
當然這也不是說一個和平演變這麽厲害,像高手過招一樣,一個劍意外放,就把對手晃倒了。
只能說中國本身有這樣的問題,被研究出來,進行了一定的誘導和強化。
而這個問題的暴露,一旦促進相關的研究,未必不是好事一件,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所以和平演變,該變還是要變,但是變之前也要深思一番。
14.以多勝少真兵法
那麽,前面講了和平演變僅僅是一個概念放出來,就起了這麽大作用,它真的僅僅是這麽一個概念嗎?
當時之所以重視這個概念,是因為它出自於對手。
兩方對峙的時候,自然一舉一動都令對方注意,要預判,要規避。
比如我們知道有人分析對手的動作說,看他肩頭的一動,我就知道他要出什麽招了。
這其實是見微知著,是很正面的一種本事,當然如果對方知道了這一點,也可以假意動肩頭來誤導你,假動作就做的更隱蔽,更巧妙,而且毫不費力。
但是真正的高手,我們知道是不會用這種假動作的,他們的假動作僅僅只存在於心理上的淺淺波動,就已經被同樣高明的對方察覺了。所以高手之間,會有一種玄妙的,所謂氣機牽引的感覺,達到敵我一體的境界。
當然,我們還是重分析,推理,不搞這種說不清的東西。
和平演變雖然只是先放出一個概念,還沒有動手,但是它絕對不只是說說而已。
相反的,這個概念的出現,意味著對方的理論和策略,已經得到高度的精煉和整合,成為戰略性的發展方向。
那麽在理論之後,必然是隨之而來的行動。
因此中國面對這個概念,產生出防備心理,做出預防動作,也是具有合理性的。
但是在當時,它的動作還不明顯,因為交流還沒怎麽開始,它沒有什麽下手的機會。
而當中國解除警報,開始開放政策之後,它也順勢的推進了。而這個時候,由於已經有了心理預期,中方反而不那麽重視了。
為了破除思想阻力,推進改革開放,人們采用了窗戶和蒼蠅的比喻,來詮釋其中利和弊的一面。
蒼蠅雖然另人厭惡,但是並不可怕,而且人是有能力消滅的,這就構成了一個主基調。
而和平演變顯然不是蒼蠅這個級別的,它是有理論體系的,有政策支持,有長期謀劃。
它不反對發展,也不反對變化,但它意圖在發展變化中得到主導地位,支配未來的方向。
而為了實現目標,雙方所采取的各種策略,都可以簡稱為:兵法。
自古以來,人們最津津樂道的,都是以少勝多的戰例。
因為這樣的戰例中,能體現出勇氣,智慧,希望,等等人們願意見到的東西。
但是,真正的軍事家,戰略家,所崇尚的,一定是以多勝少。
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兵法,真正的取勝之道。
畢竟戰爭,千方百計都是為了取勝,而不是為了展示智慧,顯擺勇氣。
一個贏字,要比帥氣,瀟灑這些詞匯來的真實,實在的多。
這里面是無數的性命,財富,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所以為了追求更大的勝的機會,就必須最大可能的造就以多勝少的局面,扼殺所有不確定的因素,十倍圍之,不留失敗的可能,不給翻盤的機會。
贏的不夠刺激,不夠熱血,但卻足夠安全,足夠穩定。
當真正立於戰場,你就會本能的做出選擇,選擇以多勝少。
在人數方面,在技術方面,在裝備方面,在物資方面,在理論準備,在輿論宣傳,
各個方面,都以多勝少,以大欺小,去追求必然的勝利。
可以說,通常的以少勝多戰例,它也是在某一方面,造就了以多勝少的局面,比如士氣,資源,時機等等。
各國的軍事家,都會明白這一點,他們絕不會使自己輕易的陷入以少對多的局面,去展現英雄的智慧和氣魄。
那麽,鄧小平為什麽有底氣和美國進行交往,而不擔心被其和平演變所左右呢?
一則,中蘇布局在前,早有準備,這是先算在前。
再則,就是中國有以多勝少的局面。一是人多,數倍於對方,就算給你一個個的教育,沒有百八十年也不行。二是文化底蘊深厚,底蘊深厚什麽意思,一個字代替,就是多。論文化,我也比你多,你跟我繞思想,別把自己繞進去。
所以鄧小平訪美時才會對美記者說,給你一百萬人你試試?
這就體現了他對多的一種態度,雖然他不喜歡多,但也知道多了對方不可能吞的下。
所以他有底氣。
那麽美國人要進行和平演變,也是有備而來,他們也是準備以多勝少的。
他們多在研究,多在理論方面。
我研究的更透徹,我能站在老師的位置,以老師對學生,雖然數量上少,但是我以知識的多,理解的多來取勝。
那麽美國的理論體現在什麽地方呢?
一就是心理學,一就是新聞傳播學,新聞傳播學也可以說是研究如何影響社會心理的。
不管對個體,對群體,他們都進行了研究,建立了模型和理論,有信心去進行把握,引導。
而且美國還有多的地方,那就是軍事上的多,盟友上的多。
從外部環境上,制造一種以多對少的形勢,四面唱歌,引而不發,進一步的促進內部變化。
那麽究竟誰會更占優勢,簡單來說,就看誰多的部分更多一些了。
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即便人數,文化上有多的信心,北京的感受卻是不同的,因為一旦大兵壓境,走了武的路線,對方針對的,就並不是這麽多人數,這麽多文化了,它顯然會選擇盡量小的局部,以達到多勝少的更高比例。
項莊在門口舞劍,可能隨時遞到脖子上來。
這種情況是鄧小平時代沒有的,所以他的底氣並不能照搬下來。
中國為此也展示了地下核通道,予以警告,但是並沒有改變局面。
因為信息心理戰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消滅對方用核的心理可能。
這種社會心理一旦形成,就不是少數人可以扭轉的了。
所以目前看來,局面上是美國占優的。
但是中國,率先在群眾中做了伏筆,如果美國真的武力拿下了北京,他們也還要面對這只大黃雀,所以還不如盡量通過北京代理。
所以延續下去,持久見效,中方的優勢也會顯現。
這是一個小的三方制衡,依然是很微妙,很有趣的。
15.南海釣魚換頭術
以多勝少的確是重要的軍事原則,在信息心理戰中也不例外。
那麽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通過一兩條信息起作用的,也是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
在信息領域以多勝少,是更見成效的。
比如我們常說的三人成虎,有三個人說一樣的假話,聽起來就有了真實感。
因為三個人,已經在心理上制造了一種可以形成包圍的環境,而人為了與環境相協調,通常會對自身進行調整,改變。
而在真實的包圍環境中,有很著名的四面楚歌這樣的例子。
我們知道圍棋中有一種關於棋子的氣的說法,如果一個棋子四面被圍,那麽它的氣就斷了,將被提起出局。這個氣就是你與環境的聯系性,協調性,斷了之後,你就從環境的網中掉落,成為不必要的,可丟棄的。
這個氣從人的角度來講,它作用到的,主要是心理方面。
因為它只是圍著,並沒說開戰,但是在包圍中的人,他接收到各個方向傳來的反方的信息,他會對形勢有一個預判,有一個少對多的整體印象,如果他認識到敗的可能更高,他就會一定程度上的把失敗當成未來將發生的真實情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思考,進而安排自己的行為。人們多數情況下有一爭之心,是因為結果是不確定的,有贏的可能,他認為加上自己的力量,能夠將這種可能轉變為現實。那麽他看不到這種可能的時候,就失去了拼鬥的必要,不如直接走向結果。
所以象棋走到形勢明朗的時候你還下,基本是沒人看的,投子認負更瀟灑。
那麽圍而不攻,它就是通過造就一種形勢,先得到心理上的勝果。
我們知道政治是依賴武力形成的系統,人們之所以認可政府,主要就是因為他有裁決,審判的力量,可以維持成一種穩定的秩序。
所以政府通常要看軍方的態度,爭取他們的支持,才能有效的實施政策。
但是當有另一方的,競爭性的力量出現時,人們簡單的判斷體系中就增加了新的因素,依附於新的力量,會產生新的判斷體系。原有的必然性就降位為一種可能性,人們會進行審視,再判斷。
每一種武力在被認識到之後,都會被人為的附加上管理者的屬性。
這是小到家庭,村落,都通行的原則。
比如為什麽是嚴父慈母而不是嚴母慈父,就因為人們本能的感受到武力的威脅,認可了其管理者的身份。
而作為嚴父,你也必須清楚,當你產生了這種傾向,實際上你已經是無數次的潛在的借用武力威脅了,不但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豪的地方,反而會逐步積累反制的心理和力量。
美國人的軍事存在,制造了一種管理者意向,當它展示武力變革的可能時,即便它不需要那樣做,也足以在人心中形成一個影子政權,時時刻刻的起作用。
涉及到現實政府的地方,比如中南海,那麽人們能聯想到南海,釣魚台,人們能聯想到釣魚島,外交部,人們聯想到大使館。
這就是影子政權,它通過相近的概念,竊取了現實政府的存在感,而且它是有獨立武力系統支持的,符合現實心理,如影相隨,堅不可摧。
而之所以經常的在南海撞機,演習,制造釣魚島爭端,就是為了強化這些概念,明修棧道,暗渡程倉。
美國人是很會做心臟搭橋手術的,而在思維意識方面,偷梁換柱,移花接木,他們也同樣拿手。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不是假如,而是已經在進行中了。
這是漸進性的接管步驟,等到人們適應了,習慣了,就會順理成章的完成,毫不費力的替換原有政權。
所以南海和釣魚島都是必爭之地。
就是因為名字。
它們是在人們心理意識中接近政府存在的信息節點。
而比如其他島嶼的名字,在中國人心中就沒有什麽存在感,像什麽海參崴,聽起來就好像跟中國關系不大,也就很難引起關注。
那麽這種在心理中制造影子準備換頭術的手段,它的著眼點是民眾,是攻心為上。它只是借用了武力,但不會動用武力,對現實政府是沒有直接性的威脅的。
所以這種事說起來是可大可小的,短期內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與之匹配的,其它方面,政策的施行,思想的傳播,行為的規範,一直在不斷的推進當中。
假做真時真亦假,美國人的研究的確是很透徹,很到位的。
至於能不能制造紅樓夢的經典,亦或者反過來的西遊記。
這就像競選一樣,很有趣,很有參與感。
16.極限單兵奧巴馬[上]
上一章談到影子政府,影子的一個特點就是黑,它通常能揭示出光線和障礙間的關系。
所謂求之不得更讓人向往,以暗示明有時候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奧巴馬是個黑人,這麽說並沒有歧視的意思,這就像陳述某個人姓什麽一樣,是很客觀的,是他固有的標簽和屬性。
以固有的屬性,成為人們推理分析的起點和素材,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技術理念。
在人們普遍具有質疑能力的時代,通過講道理,說理念,不但很難得到認同,而且會被分析出利益傾向和心理動機,有可能適得其反;而通過搞行為示範,想要引導他人,則很容易顯的刻意,做作,不但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而且不能露出馬腳,不能自相矛盾,這種極高的個人要求在信息發達的時代是基本不可能達到的。
這兩種方式在人們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被逐漸拋棄,尤其是在高層,道德說教和以身作則都是見效甚微,不合適宜的。
那麽,當暴露在大眾視線中的人物,受到充分質疑的時候,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已經顯得不那麽重要,因為他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必須是先接受檢驗的,其個人權威也隨之被過濾。
所謂受到質疑,就是說有可能有假,有詐,說話和做事這兩種行為,都是如此。人們更願意在懷疑的基礎上信任,才會有安心和可靠的感覺。
所以通過這兩種方式,想要對群體產生特定的效果,已經是非常艱難了。
也可以這麽說,是人們產生了一種抗性,已經易於看穿偽裝和表演,這個時代,隊伍不好帶了。
但是,有些東西是不會被看穿,不可能被看穿的,這就是真實的東西,固有的屬性。
沒有任何造假和作偽的成分,不需要語言的加工,不需要行為的展示,它就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你有可能懷疑奧巴馬說的話,懷疑他做的事,但你不會懷疑他是一個黑人。
因為黑不是他自己所能選擇的,因此不可能附有他本人任何刻意操作的動機,正是這種邏輯,使得黑這種屬性,雖然和奧巴馬必然的聯系,卻又和他先天的被區分。
甚至當你充分懷疑奧巴馬時,黑的這個屬性更加深刻的印入你的心里,這是一種先天的真實,自然而然的被信任。
一般的信任,是和懷疑對立之後,被選擇出來的。
而這種信任,根本不涉及到這一選擇過程,甚至根本用不到信任這個詞來描繪。
這是多麽寶貴的一種信任,在充滿懷疑的時代,能在千里之外,能在大眾之中,不受抵抗,瞬息完成的,也只有這種信任。
寶貴,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區別只在於有沒有被發掘出來。
我們從較長的時間尺度上去看,當幾十年過去,你可能不記得奧巴馬說了什麽,做了什麽,尤其是美國之外的人,但是,你很可能還記得,他是一個黑人。
這就是這種屬性,這種信任,所展現出來的堅不可摧,足以對抗時間的特點。
而只要當一種事物展現出某種特性,它就成為一種特殊的材料,可以起到特別的作用。
就像鉆石一樣,它的特點是堅硬,就因為具備這一特性,很小的一塊也可以產生多種的用途。
而信任,堅定的信任,即便是很小的一點,也能穿透千軍萬馬無法打破的層層心理防線,開辟出一條直達的通道。
這種極端的犀利,正是心理戰所需要的刀刃上的好剛,是上中上品。
不管它如何的小,如何的少,都掩飾不了這種璀璨的鋒芒。
這就是對固有屬性的信任。
這種簡直不能稱為信任的信任,正是心理戰戰至巔峰,人們找尋到的上等武器材料。
無視防禦,不被懷疑,這是多麽令人激動的屬性。
而除此之外的任何手段,你都將面臨對手的充分懷疑,審視,和反制。
那麽,即便是具備這種特性,固有的屬性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嗎?
即便無視防禦,但它攻擊力為零,真的有使用價值嗎?
我們知道,一種特性被運用起來,它是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的,比如鉆石能割玻璃,它也需要做成工具,才能充分得到發揮。而在這個工具中,它占據的也可能是相當小的一個部位。
它是配合使用的,是需要烘雲托月的,是陣法的核心,是作用的關鍵。
攻擊力為零,難道不能成為助攻?
單獨的一點不能起效,難道不能組合,摻雜起來起作用?
這都是可行的途徑。
特性雖然不是充分條件,卻是必要條件,一旦發現出來,就會被運用發展,成長為未來的戰鬥可能。
那麽,當奧巴馬攜帶著這種先天屬性登台上場的時候,這已經不是未來。
但是,僅僅是一個黑人的屬性,就算它真實到海枯石爛,能讓人信任到無以覆加,那又如何?
這就涉及到信息的特點。
我們前面講過,人是社會性的,是和周圍環境相互關聯的。
信息同樣如此。
一個簡單的信息,只要介入到覆雜的體系中,就能產生無窮變化,推導出無數的相關結論。
這是一種類似全息的特點,小中含大,以一反三,看起來孤葉一片,深入進去卻是信息之海。
用科學的,數學的語言描述,我們可以說,是一個符號乘以一個世界,得到了另一個,新的世界。
信息的作用方式,正是乘法式的,而不是加法。
所以一個單一的屬性呈現,帶來的將是對整個世界的全新解讀。
曾經有一種說法,說從一個錯誤的假設,可以推論出任何結果。這其實是一個數學命題,它所描述的,正是這樣一種現象。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假設1=2,那麽我們就可以推出1=3,因為1=2=1+1=1+2=3.
進而,1=任意數。
進而,任意數相等。
本來嚴整的數學體系,因為一個簡單的假設,頃刻間玻璃般的支離破碎,全盤改變了。
這就是信息的威力,它的作用速度和量級,是遠超其它一切形式的武器的,是超級裂變。
這就是一花一世界的高妙境界。
17.極限單兵奧巴馬[中]
黑是奧巴馬的固有屬性,而美國是一個以白人為主體的國家。
黑的一個突出效果就是醒目,這是一種點綴,美人之痣。
有一個簡單的實驗是這樣的,拿一張白紙,但是上面有一個黑點,給人看,人們最先注意的就是那一個黑點。
甚至說你看到的是什麽,或者我給你看的是什麽,人們下意識的會覺得是那一個黑點。
白紙反而被忽略了。
這和一葉障目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遮擋式的,而是聚焦式的。
占有絕大比例的部分,分明擺在眼前,卻會被忽略,這種效果或者說性質,是非常驚人的。
不但效果驚人,而且用材極少,成本極低。
如果我們以軍事的眼光來看,這就是一次極其成功的掩護,絕對主力成功逃脫對方視線。
所以雖然是很小的一個實驗,但它具有類似定理的性質,就可以得到推廣運用,化魚為龍。
這是我們從白紙的一面來說的,而具體到黑點,它有什麽收益或變化?
可以說,它得到了無限拔高的權重,它被視線完全鎖定了,所有的主力成為它的襯托。
固然它難逃法眼,但卻因為固有的黑的屬性,得到內部的操作空間。
它付出的代價是暴露,是被鎖定,但它是黑的,暴露出來你又看的到什麽?
所以看起來它以失換得,其實卻又因為本身屬性的克制,沒有實際的失去什麽。
暴露出來的,恰恰是你看不見的。
我們知道,黑點是不發光的,當我們看見黑點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看到了它本身,而是從它周圍的信息對比判斷出來的,那里沒有光線,我沒有看見,所以才知道那里有一個黑點。
沒有看見,但是以為看見了。
我們實際看到的還是白紙,但我們得出的結論,偏偏就是黑點。
這也是奧巴馬的妙用所在,點黑於白,是特種!
我們說蘇聯從亡國亡種的危機感中,做出保存民族血脈的舉動,這種心理動機的關鍵,就系於這樣一個種字。
那麽相應的對此做出研究的美國,自然會進行深入的分析。
這個種的觀念,何以如此強大,有如此高的權重,可以進入到東方人的戰略決策思維當中,成為必然維護的對象,甚至不惜代價,甘冒核戰的風險。
很多時候,人們的推理分析都是精密無暇的,但是心理動因卻極為簡單,甚至講不出什麽道理。
這個種字,到底有沒有這麽大的價值?它究竟是一種潛藏的巨大利益,還是不可言明的某種群體執念?
美國人的研究當然產生了成果,得到了回報。
既然對方如此在意這種種的觀念,那麽我當然要攻其必救,定點清除。
分析表明,種,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延伸,它不但帶有空間屬性,而且還有時間屬性,它圈定了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的群體,並且在時間上無限延伸,傳承,讓個人得到一種超越性的心理體驗,形成一種不滅的自我意識存在模式。所以種的概念,是最大程度上的對群體共性的一種抽象,達到了無限深入未來的統戰效果,因此它才得到了甚至可以引發核戰的心理權重。
它的概念上面,附加的有一種自我的意念,讓人有一種人死種在,生命仍然延續的模糊意向。
那麽,只要改變了這種觀念,扭轉這種心理,破除這種執念,對方以種為名,汲取全民未來力量形成致命一擊的可能就會無限降低。
心理誘因一除,後續行動都失去主帥,成為無根之水,核戰風險也就相應解除。
奧巴馬上台,他說什麽,做什麽,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他展示出了一種關於種的理念,種,沒那麽重要,沒那麽必要,不值得為之生死兩難。
奧巴馬顯示出種並不是美國賴以存在和延續的基礎,因此美國不會隨種而滅。
這就意味著,美國具有更大的抗核打擊的心理基礎。
如果核戰發生,如何判斷勝負呢?人們會認為種在的一方的勝了,因為還有一份自我意識在,未來還可能發展恢覆起來。
但是,我方不依賴於種存在,就算種滅了,我也還能發展起來。
這就直接改寫了對方內心中勝負的判定標準,以超越種的概念的存在意識,造就另一種不可磨滅和摧毀的理念根基。
這一線的心理優勢壓制,就足以造成結果的不同。
種滅我不滅,你永不能言勝。
我們說種是一種超越性的自我意識,那麽超越了種,自然更進一步,無處不我。
核平衡除了實力上的平衡,本質上還是心理上的平衡,所以看起來這些分析如此玄虛,但它都是有作用的,它能夠幫助己方在心理推演中停留在一個更有利的思維節點上,從而消除來自於對方的威懾效應。
我們以清晰的邏輯來描述,就是冷戰雙方,在面臨核毀滅的心理壓力之下,紛紛進行了自我的心理控制和調整。竭力的演化內心中的自我概念,使之脫離單一獨存的危險境地,規避那種一擊即滅的意識困境。
不管是蘇方的解體,還是美方的民族泛化,它都走的是以一成多的路子,得到一種心理推演上的概念延續,在超越一次核打擊的範疇之外,得到喘息的空間。
以我不滅的存在,扼殺對方意圖徹底消滅我的心理意識。
單兵奧巴馬,就是這種心理搏殺的外在表現。
巔峰對決黑木崖,一劍斷種我不敗!
18.極限單兵奧巴馬[下]
美國以奧巴馬的固有屬性對蘇聯做出了戰略回應,但這並不是他的全部,因為信息心理戰的正面戰場,在中國。
有句話叫做不打不相識,中美是有一定程度的互相了解的。
當美國從朝鮮戰場上撤出之後,有人說美國人一直不願意提起朝鮮戰爭,留下了失利的心理陰影。
這是一種想當然的,情緒化的描述。
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它固然有一些類似個人的情緒和思維,但是總體上,它和個人又是完全不同的。
朝鮮戰爭關系重大,不管美國人願不願意提及,它都會去進行研究,而且是動用國家的,軍方的力量去研究,這種推動力量是極為龐大的,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理論,成果,而不是什麽心理陰影。
中方既然有技術裝備上的劣勢,卻又能整體上和美方持平,超出了美方的既定構想,這就說明還有他們未曾察覺的,遊離於現有理論之外的因素,沒有被系統的認識和考量。
這里面有結構上的組織調度,也有精神上的犧牲奉獻。
這也是武器,只要能在戰場中起到作用的,就是武器。
這種武器由不得美方不盡力研究。
而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武器,很多武器一旦暴露,被研究吃透,就會失去應有的效用,甚至為對方所用。
思想和精神上的武器,也不例外。
而這種東西,從結構上來說,並不特別覆雜,以美國人的技術力量和研究精神,很快就對其操作手法和作用方式了然於胸,並且更進一步的,形成理論化和體系化,創生出類似的攻防武器。
戰場上是沒有知識產權的,美國人也不能抵擋盜版的誘惑。
當然,在系統層面的架構體系,會面臨兼容的問題,這就像人穿衣服一樣,有偏好,有取舍。
美國人研究的再透,也不可能照搬到自己身上。
但是,他們可以找到對方的特點,予以防備或擊破。
而這,是在隱秘戰線上不斷完成的一個過程,可能已經經歷了多級的演化卻不為人知。
以我們今日的局面來看,再進行一次類似的組織調動,是相當艱難的。
但是我們也說了,有核制衡的存在,不可能輕易動兵,所以即便美方已經完成先期的心理布局,造成了思維和行動上的卡位,可以防戰防敗,杜絕朝戰的重演,它也沒有真正獲得多少實際的收益。
只有徹底瓦解核戰的可能,才是最大的戰略成功。
這不是一個短期內可以達到的目標。
奧巴馬和普京曾經相互試探,討論銷核的問題。
而實際上,他們兩個人都沒有這種權限。
他們不是戰時總統,也就不可能達到那種操掌萬民生死的的權力高峰,而沒有這種權力,是不可能對核體系進行動搖甚至重構的。
可以說,這種在戰時才有可能出現的極限的權力高峰,是和平年代永遠也無法突破的政治壁壘,人們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和軌道中前行,而無法去進行那種頂層介入的操作。
信息心理戰,是必由之路。
這條路的長度,注定要超越特定總統的任期,因此也就天然的要求在總統層次之外的戰略協同。
奧巴馬只能是其中的一個兵。
奔赴亞洲的戰場。
但是他又只能無所作為。
因為我們說了,他是暴露出來的,是被大眾視線鎖定的,尤其是對對手來說,他的言行都是值得懷疑的。所以他能夠真正起作用的,就是他的固有屬性。
他極大的擴充了人們內心中對美國的認知範圍。
一國之內的人,對外國的了解通常是極其有限的,可能只有幾個簡單的概念和一些模糊的意向。
正是這種簡單和有限,意味著巨大的操作和提升空間,這就好比成績特別差的人,一次能進步幾十分。
比如我知道一個楓葉國,就知道這麽多,如果我得到另一個於之綁定的概念,那麽我對該國的認識就翻番了。
黑色的加入,將美國在色譜上的存在感,徹底鋪滿。
在模糊意識的圖景繪制中,這一點,就制造了一種夾擊,包圍的態勢。
可以說,這種一維線性思維的排布,是很多時候人們覆雜判斷體系的衍生基礎,在這上面的小巧騰挪,精心布置,有可能得到無數倍的優勢放大。
而色度區間,是其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一種,可以作用到所有的視覺信息的演算過程。
奧巴馬以一人之黑,攜帶著美國整體的權重,完成了在人們內心中的色度翻轉。
美國在心理意識上得以與黑暗融合,潛伏其中,邀人入夢。
前面我們說一張白紙上面的黑點,吸引目光,掩護了主力,換個角度來看,這就是一種催眠。
而奧巴馬造就的效果,就是一種潛意識中的淺度催眠。
我們用漢語讀他的名字,得到一個無明確意義的開頭,和一個近乎爸媽的讀音。
名字也是一種固有屬性,因此它也具有無視心理防禦的特點。
黑暗中呢喃的話語,含糊的父母意象,將造就一種記憶回溯。
美國人不但為中國人準備了影子政府,而且經營起潛在的家庭意向,意欲完成徹底的心理收編。
對大多數的國人,尤其是青年,少年來說,他們不會了解奧巴馬的施政綱領,政治宣言,他們僅僅知道的就是他是一個黑人,他叫做奧巴馬,他是美國總統。
因此奧巴馬對他們真正能起作用的也就是這些東西。
但是通過對這極其有限的概念的經營,他就可以達成宏大的,戰略性的效果,在潛移默化的催眠中重構中國的基本家庭心理結構,把握未來一代。
對廣大的兵丁來說,奧巴馬身上可能還有一種岳父意象,他有兩個女兒,人們什麽時候會甘認父母呢?那就是有可能當女婿的時候。對單獨的個人心理來說,這個家庭是易於代入的,並且將形成一種包圍結構,以多勝少,誘捕未來。
而羅姆尼此人的存在感,也僅僅局限於一個名字而已。
他們聯合上演的是裸母無衣的家庭倫理劇。
美國人不但準備了一個家庭意象,還配合有連續的心理投射情節,這是真正的大片,是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
當然,這是不是太過兒戲的分析?畢竟名字是翻譯過來的,而以中國字的近音字之多,可以進行無窮的聯想。
這取決於你下意識的反應,以及內心中的概念檢索級別,事實上西方的精神分析,基本都圍繞性的話題,做如此的分析,並不過分。
而且這種手法並非近代獨有。
當朝鮮戰爭相持不下,美國人萌生退意,他們換上了一個叫做李奇薇的統帥。
這個人的名字當然也是翻譯過來的,但是他具有明顯的東方色彩,他傳達的其實是一條力氣微的短信。
當時兩國交戰,根本沒有正規的交流渠道,這種近乎兒戲的方式也許反而是最佳選擇。
何況第一個給出這個翻譯的真是中國本土的人嗎?這里面是有操作空間的。
那麽說李奇薇發現了星期攻勢,緩解戰局,這完全是給他台階下。
如果真有這種現象,官兵們打了這麽久竟然沒發現,等他來了才知道?
所以李奇薇此人的作用,就是從高層定下一個收手的意象,尋求體面的戰爭結束。
當然前提是他也要夠級別,能引起注意和分析才行。
中方當然聞弦音知雅意。
我們回到奧巴馬,此人單挑中俄兩國,催眠無數青年,可謂是集信息心理戰中最極限的成就於一身。
他真的能導向未來,把握先機嗎?
我們在此要先說一句:沒得圍,嗟夫!
19.一權兩打並蒂花
上一章我們講到色度意向,以及精神分析中性的心理。
很顯然,它最能起作用的,就是青少年的階段。具體到任何一種長程謀劃,都不可避免的涉及這一階段,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力,是最終決勝的關鍵。
我們說毛澤東明交華國鋒,暗托鄧小平,其實這不是事實的全部,只是表面現象。
他真正的交權對象,是青年。
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是他說的話。
在當時,毛澤東的任何一句話,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效用,一句簡單的你辦事我放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鼎江山,左右局勢。他的話絕非無的放矢。
對於接班人的事,他是極為謹慎用心的,先後有過多種的考量和選擇,但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讓他完全滿意,即便鄧小平也是被審視再三,磨練日久,才得以曲折登台的。
毛澤東是相當追求理想化的一個人,作為舵手,其主要職責就是把握航向,慮及長遠。
下一代如何,下下代又如何?
這種身後事不在掌握的情形,是他不願見到的。
選擇任何一個特定的人,都意味著將雞蛋放進一個籃子,是有可能出大問題的。
而如果在高層采用制衡手段,則又會危及領袖的權威和後續政策的實施,有可能禍起蕭墻。
因此,他對三權分立,兩黨競爭的模式也是持否定態度的。
權衡再三,他走出了一條心理交權的路。
作為權力,它有管理權和歸屬權的區分,比如家天下的模式,那是既有歸屬權,又有管理權。
世界是誰的?
這談的就是歸屬權的問題。
歸屬權比管理權更為重要,更為持久,更為本質。
擁有歸屬權,就是真正的莊家和後台老板,是鐵打的營盤;而擁有管理權,則僅僅是職業經理人,是流水的兵。
所以當毛澤東明確了歸屬權之後,後續的領導人所接手的,就只能是管理權。
但是,管理權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看的見的,時時刻刻起作用的。
而歸屬權則比較虛幻,它僅僅是一種契約關系。
所以歸屬權只能是心理交權,它不具備房產交割簽個文書那樣的操作條件。
我們知道,毛澤東曾總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句話的問題我們先不談,但他顯然是非常講求實際的一個人,任何一種權力都是要求有與之匹配的實力保障的。
那麽,鄧小平接手了軍隊,可以保障他的管理權。
而給予青年的,更重要的歸屬權,用什麽手段來保障呢?
這是必須有現實保障的,不然再放心也是一句空話。
這是他發動文化革命的真正動因。
文化也是一條戰線,是有戰鬥力的,它力圖在不傷及軀體的情況下起作用。
只有掌握了文化戰鬥的武器,才不會大權旁落。
一旦較真起來,軍隊也要避其鋒芒。
輿論融筋化骨,任你鋼鐵之軀也承受不起。
所以有這種戰鬥力量的保駕護航,歸屬權得以牢牢把握,一旦管理權有越界行為,就將招致審判。
而危及到管理權的任何外在力量,都必然要接受歸屬權的檢驗放行。
得人失心,強扭的瓜不甜。
所以在內,歸屬權和管理權的分野,造就了一種長久制衡,而對外,則化一為二,成三分鼎足之勢。
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到奧巴馬,他在無聲的提示,管理權是可以交給外來民族的。
所以一旦歸屬權調動起來,展示棄上換上之能,最高管理層將是殺意臨身。
當然,這個歸屬權是萬民共掌,千手千眼,不是那麽容易蒙蔽和忽悠的。
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外來人,想要動他們的根本,都會招致無情的打擊。
這就是毛澤東構想中的萬代不敗之基業。
然而,面對群體操縱和精神催眠的技術運用,群眾的眼睛是否真能雪亮?
民間潛藏的巨力,是否真能抗衡系統性規模化成建制的信息心理戰的圍剿撲殺?
只留青年一擔挑,未來哪管天知道。
20.化境宗師林依晨[上]
我們說信息心理戰的理論發源於蘇聯,但是理論往往是對現實的總結,是從已有的事實中推導出來的。
因此,在理論出現之前,它實際上已經是存在了,只不過頂著其他別樣的名頭在發展,不為人所知罷了。
我們看影視劇中,諜戰片中,某某行動,或者某某人物,都會起一個代號,用於內部聯絡,這個名字顯然不會冒冒失失的就拿出來,往往要斟酌良久,也因此,它必然有一定的寓意和指向,它在被篩選出來的同時,也打下了命名者的心理烙痕。
而代號,往往也是極為簡短的,只有兩三個字,它的信息容量是很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空間中有所表達,就必然要有人精益求精的去研究。
在長期的實踐運用中,人們對信息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終於在有限的天地中發現了無限的空間。
這也得益於當時的加密解密的技術研究。
加密,是對信息進行變換,以達到讓人無從直接獲取的目的。
比如你當著一個不懂英語的人面前說英語,這實際上就是對語言進行了加密,對方是聽不懂的,而如果有另一個懂英語的在場,他就可以進行解密,也就是翻譯,讓另一個不懂的也能懂了。
那麽如果這兩個懂的是同夥,英語就成了他們交流的密電。
當然,英語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的,懂的人不少,相應的其隱秘性就不強,而真正實際運用的加密手段,已經研究到相當覆雜精密的程度,必須由掌握了相應解密手段的特定人員才能處理。
比如我發消息,將某書某頁的每行開頭組合成一句話,也就意味著只有掌握這本書的人才知道我說了什麽,而假如這本書只印刷了一本,其他人就只能幹瞪眼了。
這種情況,它的關鍵信息根本沒有出現在傳遞過程中,所以截獲的人技術再高,也是沒有辦法的。
它已經不是信息變換,而是信息的映射。
像語言的轉換,比如漢語和英語,這是有一一對應關系的,傳遞的信息和所要表達的信息是等量的。
而映射則更加靈活,它有可能是一對一,也有可能是一對多。比如我傳過去一句話,指向一本書,那麽對方得到的是一本書的信息,它的量是遠超我說的一句話的。
這雖然是一個普通的例子,但它展現了一種可能,簡單的信息通過映射擴張,得到豐富的表達。
而這本儲存了足夠信息的書,就成為一個映射器。
而我們人本身,也具備相當的信息儲量,因此也是一個天然的映射器,,一旦我們對簡單的信息進行處理,覆雜的映射機制便自然啟動了。
這種映射,可能是想象,也可能是推理,像石子投入湖中,蕩起無數漣漪。
而漣漪的波動,實際上是遵從一定的規律的,因此也就具備可把握的因素和方向。
對這種作用方式的研究推進,讓人們得到了對信息更本質的認識。
我們說一顆石子,當你想描述它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密度,重量,顏色等等屬性,但是,投入湖中能蕩起漣漪,這是不是它的屬性?這也是,但是它有石子之外的因素引入,這是交互式的屬性,不是我們從石子本身看出來的,而是在它同外界作用的時候才展現出來的,因為想到湖,所以我們手握的石子蕩起了漣漪。
通過和湖的交互,石子所能呈現的屬性得到了增加,我們對它的描述可以更加豐富,那麽,如果它交互的對象越多,它的信息呈現也就越多,密度還是那個密度,重量還是那個重量,石子卻已經不是原來那個石子了。
它信息變化的程度,取決於我們的信息儲量和推理想象的能力。
這一信息擴張演化的過程,在我們腦海中撐起了一個以石子為核心的世界呈現。
如果要給出一個相對準確且通俗的詞匯來描述,靜態的,稱之為意境,動態的,則稱之為化境。
因此,從代號的運用研究起步,人們的思維壓縮到有限的文字空間中輾轉騰挪,最終練就到了化境的高深境界。
我們說蕩起的漣漪是有規律的,它既由石子和湖的性質決定,又由世界本身的規則決定,如果我們想讓一個石子在水面上能多漂兩次,就要盡量選用相對扁平的,這就是它本身屬性所能起的作用。
作為這顆石子,我們化境的起點,簡短到一兩個的文字,它有多少能影響演化的性質呢?
我們知道漢字有聲形意三個方面,我們通常用到的是意,比如說一個花字,你想到一朵花,但有時候我們也會用到形和聲的方面。
前面我們說漢語轉換成英語可以視為一種加密,那麽文字轉化成聲音,當我們說出這個花字的時候,它實際上也可以認為是進行了一次信息轉換,也就是加密過程。
當我們聽到這個花字的時候,並不是直接就對應到這個花字上去了,因為還有其它的同音字,所以我們是在一個列表中進行選擇,二次判斷。
當我們最終定位到花字上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是通過各種綜合信息的輔助判斷完成了一次解密過程。
那麽這個列表上的其他字就此消失了嗎?
不會,當它被提取出來一次,相應的檢索級別就會提高,有可能優先進入後續的推理想象進程。
這個花字得到隱性的擴展,成為潛在屬性的一部分。
如果考慮它更多的性質,甚至模糊的意向,可能還有溫暖,明亮,生機等等基調,都會在畫面構建中起到作用。
稍加分析,就發現能起作用的因素太多太多,但是這些基調性的因素,它是全局性的,全程性的,能輻射和影響整個過程,因此也尤為重要。
在中國的古代,尤其擅長取物比象,通過性質和模式的相近,共通,實現非常快速及廣闊的思維遷移,前一句獸猶如此,後一句人何以堪,將兩個不相幹的現象對比聯系起來,體現了共同包含的不依賴於具體現象存在的高層規則。這樣的思維模式是有利於提取一般性規律,並運用到更多領域的,非常的先進。
當然,在鬥爭性的情況中,也演化出了含沙射影,指桑罵槐之類的這些技術總結。
這些,都是化境出現的土壤。
因此,作為歷史文化繼承者的中國人,在現代理論技術的催生下,率先走上了意境鬥爭的道路。
台灣當然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地方。
21.化境宗師林依晨[中]
林依晨這個名字非常的簡單,普通,如果不是落在美女的身上,它不會煥發出應有的光芒。
美女,起到了一個思維引導和代入的作用。
這三個字描繪了一個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畫面,非常的通俗易懂,易於想象。
它看起來並不高深莫測,非常的安靜,平和,蘊含著生機,溫暖,光明,甚至豐富的氧氣,這是人人都樂於接受的一個畫面。
甚至如果說動物能進行想象的話,也會對這個畫面持有好感。
越是簡單的,輻射和適用的範圍越廣,能影響到的人越多。
這個畫面在思維之中,最容易映射叠加到的場景,在各人心中當然有所不同,在我而言,它指向了毛澤東面對青年,說出你們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這一歷史過程。
這是一段傳播甚廣,令人印象深刻的共同記憶。
高明的畫匠,一筆勾轉,就能呈現出一個人的輪廓,這稱之為寫意。
以少量的信息為種,為引,完成在人思維中的映射,反過來講,這是一種信息的壓縮,它不是精確的,數學式的壓縮,卻是模糊的意向式的壓縮,符合人的思維習慣,而不是電腦。
就信息的數量來說,壓縮的確造成了它的減少,但就信息的指向來說,壓縮反而造成了它的增加。
因為指向的是信息之外的事物,每一個外來因素的附加回歸,都會增加多重變數。
所以這種畫面的簡化,從工筆走向了寫意,從畫面走向了化境。
而且這個畫面,是雙向代入的。
如果把兩幅畫面重合,你怎麽放置呢?
如果毛澤東的意向和太陽重合,那麽青年則化為挺拔豎立的樹林,接受著他光芒的照耀。
但是毛澤東說了,青年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因此青年,也可以放在太陽的位置。
而毛澤東呢?他還曾說過,新生的中國政權,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從意向上來說,他也是可以放在林的位置。
因此,這個二元構圖得到了翻轉,互相映射,衍生無窮。
我們說這幅圖有生機,晨時的太陽,有向上的趨勢,陽光沐浴下的樹林,有生長的趨勢。
在這種生機的誘導下,我們將潛在的為這幅畫面添上無數的軌跡線。
光子由太陽出發,照射在樹木之上,樹木隨之向上生長。
這個軌跡,是反對,一個個反向畫出的對號。
它存在於靜態的畫面之中,卻有著天然自行運轉的趨勢。
無窮的數目,無盡的時間,將反對和成長耦合為一,入微入化。
這就是化境。
以簡單到不可抹殺,不可離棄的元素,太陽和樹木,構成永存於心,運轉不息的天然陣法,策反於無形之間,萬丈光輝,也要生生煉化。
那麽,這就是林依晨這個名字所肩負的戰略使命嗎?
還不是。
我們說信息的減少造成了指向的增加,固然這幅畫面易於與某些場景重合,但是通過特定的輔助配合,它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表達和效果。
每一副畫的信息都是相當豐富的,我們在電腦上敲打半天,往往才幾個KB的信息量,但是一副簡單的圖片,可能就有幾兆,上百兆,在思維的空間中,它同樣有豐富的蘊藏。
特別是這種近乎天然,簡單到似乎返璞歸真的構圖,往往有著對世界本性的深刻反映和揭示。
而它本身元素的屬性,視與其他物質作用的容斥關系,則構成了一個規則篩選器。
事物是具有多面性和矛盾性的,人們為了說明不同的道理,往往會舉不同的例子,這些例子固然都是事實中選取出來的,卻有可能導致截然相反的推斷。
比如我們想說明堅持可以成功,又或者想說明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這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能夠支撐觀點的事實。
這些被選出的事實,就起到規則篩選器的作用,通向不同的道理呈現。
當環境有所變化,輔助的信息產生轉折,那晨光中的一縷清冷和肅殺,就有可能被誘發出來,成為整個畫面的主導。
我們說境由心轉,其實心也由境轉,兩者是交互影響的。
那麽這幅畫面基調轉換,得到另一種呈現,嚴整靜立的樹木就有了一種兵氣,軍隊的意向。
當然,樹木有生長的意向,卻沒有移動的意向,所以它並不包含整裝待發的指向。
這是成長中的,汲取營養的兵之意向。
當我沈浸在這意向之中,感受那光線投射到棵棵樹木的情形,一個道理便隱然於心。
金融分散有利於戰時給養。
這的確是有道理的一個論斷,但是既然我從這一畫面中有此解讀,就說明這一畫面構成了導向這一論斷的規則篩選。
那麽,這一論斷是因我的解讀而呈現,還是本身就存在於這畫面之中,伺機而出呢?
如果是軍方的高級將領,又或者政界要員,潛意識中有了這一信息存在,在特定的時機被誘發出來,他是否會認為自己做出了合理的判斷從而有所傾向或行動呢?
依照有道理的論斷推進事務,難道不應該嗎?
這里面有深刻的戰略考量,是對備戰和發展兩大系統切換調和能力的審視與挑戰,化骨無形。
一人建功,足以瓦解上海。
但是同樣的,忘戰必危,如果這一論斷在高層浮現,而又被遏止,潛在的軍事和經濟兩大系統的矛盾將有可能被激化。
這兩者都有主導局勢的可能,這取決於對世界形勢的宏觀判斷,當這種判斷呈現一定的模糊搖擺之時,就構成了兩者競選的天然環境。
但是世間安得雙全法,我們說矛盾是普遍性的,時時處處有矛盾,而林依晨所帶來的這一論斷,其切入的,正是最為關鍵,核心,最為高層戰略的矛盾節點。
像清新可人的小學教員,提出了一個高等數學難題。
化境宗師,名不虛傳。
林依晨,
必將載入史冊。
22.化境宗師林依晨[下]
那麽,所謂的化境,是不是草木皆兵呢?
當一個人真的查微入化的時候,意味著他對外界變化將極為敏感,這固然使得他收獲的信息數量大大增加,卻也同時要面對大量信息的侵襲,如果他感受到敵對方的信息存在可能,就仿佛對方來到了身邊,自己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反饋都將引起連環變化,其中的大部分路徑都有可能通往鬥爭和死亡,這就是所謂的殺意。
殺意並不是靜止的,而是與環境融為一體,有著覆雜的牽引觸發的變化,如果一種模糊的心理對話模式被建立,其間便存在充分的被誤解的可能。
我們前面說過氣機牽引,敵我一體,當雙方都有誤解的可能,對方的失誤也將成為我的失誤。
如果我沒有任何辦法保證對方不失誤,那麽不管我本身如何的正確,都要時時刻刻存在於危險之中。
這還是說的雙方實力相當,避免死亡交鋒的情況。
如果強弱有別,弱者一方感受到對方設置於環境中的提問選項,避而不答,有可能被視為進入了默認選項,當走入實施流程時就百口莫辯,而如果有所反應,又將面臨一系列的後續反射,不但疲於應付,而且會被逐步導入更不利的處境。
通過這種環境應答的模式,強者一方可以將一次擊殺的可能,轉換為無數次的心理勝利。
在可殺於可不殺之間,讓對方在模糊信息構建的死亡絲線上掌握平衡,只要還有一絲的惜命之心,就不得不誠惶誠恐,萬分小心。
泛化到一般性的情況,相對殺於不殺弱一級的,可以是任何一種形式的獎懲機制。
那麽,是不是有舍命之心,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呢?
不是的。
因為死亡是一種中斷機制,它不僅是生命的中斷,也是你所在經營的事務的中斷。
假如你有舍命之心,而本身還活著,那麽你一定會有所經營,而經營任何連續性的事務,它的成果都會體現在未來,它會附加你的期望,這是一種收獲的意識,和舍棄是相悖的。
如果說你有舍命之心,還可以相信,因為活著可以認為是一種本能,它和敢於犧牲並不相悖,但是假如你說你正在經營的,是你毫不在意的,這就明顯的不可信了。
而只要是你有所在意的,這種獎懲機制就可以相應的建立。
因此任何一種長程的,連續性的,著眼於未來的經營,都可以認為是某種形式的生命存在,籠罩於死亡威脅的範疇之內。
但是,我們說死亡是一種中斷機制,它固然沒有斷點續傳的可能,但是它也有可把握的地方。
它是點狀的,一次性的,不可恢覆的。
對實施者來說,這個掌握手中的消耗品,一旦使用,也意味著多種其他可能的同時消失,這同樣也是生命的中斷,是獎懲機制,它帶來了對方內心中的博弈空間。
另一方面,因為它是點狀的,所以經營的事務越短,越具有顆粒性,對死亡中斷的回避能力就越強。
如果達到瞬生即滅的地步,就沒有對方插手的分毫可能。
達到這一地步,就徹底的跳出了死亡制約的心理困境。
如果我要寫一百萬字的著作,這個線性連續的過程鋪展到長久的時間線上,將面臨隨時被截斷的可能,任何一個普通人的要挾,都可以踐踏它的尊嚴,它的生存,建立於對強大勢力回避的基礎之上。
而如果我僅僅要寫一個字,天下間又有幾個人能阻止呢?
所以越短,越有一種面對死亡的強勢。
當短到極致,化為一個微渺的顆粒,就從心理上走到了死神管轄的範疇之外。
瞬生即滅無人察,金丹嬰兒一粒沙。
通過信息鬥爭輾轉騰挪到極致,我們走向了意境化境,進入低等維度的心理生存空間,而在化境層次的死亡博弈中, 再度的精煉壓縮到極致,終於走上了金丹大道。
花是一生,沙是一生,瞬息萬變,永不停駐。
所以不管東方的無所住而生其心,還是西方的everything is nothing,都是心理鬥爭思辨到達極限地帶所得到的超越性的規則和體驗。
是經過死亡之刃在無數時間點上斬下,最終留存下來的心理存在模式。
這種存在固然沒有什麽實在作用,卻因為其傲視一切死亡威脅的特點,達到一種無限高度,比肩上帝的尊貴至極的心理體驗。
即便是瞬生即滅,不可留駐的,也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說任何一種獨有的特性,哪怕再小,再少,它都有可能體現其它事物所不具備的作用,成為陣法的核心,靈魂的統帥。
林彪何以會怕風怕光?
在百萬軍中,他可以穩如泰山,運籌帷幄,即便敵人欺到近身也可以拼殺一番。
但是這種拼殺之所以可行,是因為來的清晰,也有一搏之力。
但是在家中,在其他地方,在寂靜無人的地方,雖然權重還在,他卻只能是凡人一個,一個守衛的暴起襲殺,又或者廚子的暗中投毒,都足以致命。當環境不在掌握,形勢無法判明的時候,這種威脅是時時刻刻起作用的,他在內心當中將充分體察一個弱者所面臨的困境。
這個弱,並不是說他就怕死,也可能是怕死的不體面沒價值,或者另有看重的人或事物,這些都有可能構成相對弱勢的心理。
而因為對信息的極度敏感,出於安全考慮的心理預判,將使他易於產生防範和規避。
風吹即動棉如絮,這就是入化的體驗了。
一入金丹是歸途,他最終有沒有達到這樣的境地,就不是我們現在所能知道的了。
【全書完】
《野荷花》
導讀:作者通過全程幻想的形式,描述了天外來客野荷花在地球上的發展經歷,一個無限生長,堅硬無比的存在,是如何改變和顛覆整個世界,人們又將做出怎樣的抉擇。
第一章 堅硬無比
‘快看,那是什麽?!’
‘流星!’
2012年5月1日,星期二,這一天也是傳統節日勞動節,很多人都因為放假而在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天空中突然出現的一幕被人看到,並隨著喊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是一個彗星狀的拖曳著長長的火尾高速飛行的物體,正在飛快的向著地面方向沖下來,蘭昆高速旁的一個廣場上,人們瞬時之間根本沒有什麽反應動作,只能目瞪口呆的看著。所幸,那東西砸下來並沒有落到人群中,而是砸向了高速路的路體上。
‘砰!’
幾乎是一個瞬間,一輛剛剛要駛過的小汽車中了彩,被穿胸擊過,而後側翻了一個跟頭,撞到路旁的綠化帶上。
有人下意識的拿出手機準備拍攝,卻發現已經晚了,那流星最後的速度極快,只看到白光一閃,就帶著尾巴穿車而入,顯然是鉆到高速路的路基下面去了。
‘快,快,救人吶!’
有人急忙喊了起來,廣場上楞楞的人群這才嘩的一聲活動了起來,一部分向著出事的汽車那邊跑過去,也有人開始打電話報警。
/***************************/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本應是歡樂喜慶的日子,但我市的黃先生卻高興不起來,他在蘭昆高速上遭遇天外來客,汽車當場被砸出一個大窟窿,還好,不幸中的大幸,人沒有受多大的傷害,但是這車,基本是報廢了,我們在這里祝願黃先生早日康覆。那麽很多觀眾一定很好奇了,究竟是什麽天外來客闖出這樣一場禍事呢?我們一起跟隨記者到現場為您揭曉。’
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間病房里,一個頭上纏著白紗布的中年男子,苦笑了一聲,將手上的遙控器放了下來。電視上剛剛切過去的畫面正是他那輛報廢的汽車,此時的高速看樣子已經封閉,隨著鏡頭的轉移,一個黑乎乎的大窟窿顯現在路面中間,除了忙碌的記者,還有一台挖掘機也被調度過來,但是卻沒有開始工作。隨著報道的深入,附近群眾的證實,可以確認這的確是一場流星事故,而不是導彈攻擊之類的恐怖玩意兒。黃明輝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這事算意外保險還是不可抗力,正在心里劃拉著幾分算計。
‘好了,我們現在確認這的確是流星,大白天的落了下來,砸在黃先生的車上,砸到了路下面,但是就現場來看,這個深度大概有好幾米,我們的挖掘機有些力不從心,我們現在連線地質科學家章丙含先生,來介紹一下關於隕石的背景知識。’
記者繼續報道著。
/***************************/
2012年5月2日,一段視頻在網上開始流傳,流星的畫面和汽車,隕石的畫面被剪切到一起,基本還原了事情的經過,而更加吸引眼球的卻是事後挖掘隕石起來的過程,一個閃閃發光的水晶體一般的東西,足球大小,被科學家挖出來包裹著帶走了,同時也帶走了屏幕前所有觀眾的好奇心,那顯然不是一個普通的隕石,看起來很有寶貝範兒。
很大一批的網上圍觀者都發表了看法,畢竟天外隕石還是很少見的,而且大白天的砸到車上,也是前所未有過的事情,更加離奇的是它的水晶體模樣,和以前的鐵質石質隕石相差很大。
‘不會是一大顆鉆石砸下來了吧。’
‘那那個開車的豈不是因禍得福,發了大財了?’
‘這肯定是屬於國家的,沒看第二天就挖走了,肯定要好好研究一番的,看樣子就像是好東西!’
‘會不會是外星人遇到空難迫降了?’
有人充分展開了想象力。
‘錯了,是外星人扔的一顆新型手雷,但是沒有引爆,科學家要小心了,哈哈!’
。。。。。。。。。。。
總之,各種各樣的揣測,分析都有,也有人純粹是插科打諢,灌水;在沒有官方明確的得出結論之前,網上也只能是這種狀態,就像水面上起的一陣風浪,在失去動力後又漸漸的平息下來。
/***************************/
襄陽市730研究所,小劉日記。
今天我們所弄來了一個寶貝疙瘩,就是昨天視頻上看到的那個,天外流星,我和副所長,老李被分派了研究任務。這不是一顆普通的隕石,非常的純凈,看起來像水晶一樣,而且是這麽大塊的,真是發財了。不過東西經過研究出了報告之後,還是要交上去的,我們這小研究所肯定是捂不熱的。當然,也可能不是水晶,畢竟天外來物,非同小可,有可能包含著宇宙演化的一些材料和痕跡也說不定,不能這麽直接的就下結論。
這塊隕石編號1251,我們也稱它為水晶隕石,它看起來非常的純凈,但是中心有一個葡萄大小的核,黑亮黑亮的,整體看來倒像是一種植物果實,但是從堅硬程度來看,似乎又超越了石頭,而且還是透明的,一點看不出有植物果實那樣汁液飽滿,這種情形就像是琥珀,可能中心那核和外圍的透明殼體不是同一種生物上的,而是被封住,保護起來了,又或者是外來的文明中的一種加工手段,制造的防護殼體?
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考慮到水晶隕石的珍稀程度,我們對它進行了無損測試,光譜分析等等手段,發現外圍是高度純凈的碳元素組成,例如金剛石就是純粹的碳單質結構,它的超高硬度就是由其特殊的結構組合方式所決定的,而水晶隕石的結構很怪,它不是一種單質,它的結構並不是有序排列的,似乎非常的雜亂無章,但是又層層叠叠,內外糾纏,好象無數的蜘蛛網糅合在一處的感覺,但是它出來的效果,經測試,其硬度居然要高於金剛石!要知道,金剛石基本上就是自然界中最硬的東西了,尤其是在碳單質里面,沒想到單純的碳元素經過覆雜的組合方式,竟然屬性能夠再上一個台階,這實在是令人驚訝,如果這是一種文明智慧的結晶的話,那顯然先進程度要遠超地球科技了。
副所長老王有點搞笑,竟然拿錘子猛敲了一下水晶隕石,當時嚇的我心臟都跟著猛跳了一下,乖乖,這東西可是相當於國家珍貴文物啊,絕對的價值連城,至少在硬度這方面,超越了金剛石,這種超一流的屬性,就足夠讓人類發狂了,有可能造就出一種全新的文明出來。不過,它看起來像水晶的樣子很容易迷惑人,讓人以為像玻璃一樣脆,內心就有了呵護的意識,實際上則是根本不在乎什麽敲敲打打的,明天我也要狠敲幾下,長長見識。
不知道這種結構要是被些微破壞了就全線崩潰,還是仍然堅固如初,要知道它的結構一變,有可能就和普通的碳一樣了,這意味著進行取樣研究有可能就是不可取的,但是不破開又怎麽能清楚的知道里面的結構呢?只能知道外面幾層的結果根本就起不到什麽作用,這是一種整體的性質。明天用激光切割一下,看看怎麽樣,雖然有可能破壞整體,那也沒有辦法,就是到了高層研究所,也是一樣要走這條路的,不知道所長會不會批準。
襄陽市730研究所,小劉日記。
所長沒有批準,但是相關報告已經遞上去了,還要研究決定。我們小心的在最邊緣的地方進行的微觀切割嘗試,納米級別的,又有新的發現,我們仍然低估了這個水晶隕石的硬度,連激光也無法切割!要知道激光切割可以輕松的切割金剛石,大功率的激光器可以瞬間產生極高的溫度,使得物質在微觀結構上發生變化,破壞它的固有相對位置,簡直就是無可抵擋的。但是水晶隕石沒有一點變化,似乎連溫度也被完全的隔離了傳導。顯然,金剛石已經不足以和它進行類比了,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兩者的硬度差別就像西瓜和石頭一樣大。不說別的,假如能從水晶隕石上切下一個小片,制成刀具的話,就可以高速切割一切材料,這種獨一無二的性能,真的是讓人震驚的說不出話來。這就像百米賽跑有人跑到8秒,但是忽然又有人出來,一秒種就過去了,這已經不是人了!
今天真的睡不著覺了,這是注定要震驚世界的事吧,想想看,是從我這里經手的,最先發現,多麽榮耀,有面子的一件事!
襄陽市730研究所,小劉日記。
上面的指示下來了,封鎖消息,東西運走,網上的視頻已經無可挽回,但也沒有透露什麽有價值的信息,而研究所的工作則沒有向外發布,研究資料封存帶走。果然和我想的一樣,有大動靜了,可惜的是我就要把這事埋在心里了,今天先睡個好覺,慢慢來吧。
第二章 燒不動
研究員2864,日記。
科學院牽頭,一個15人的核心團隊被組建起來,各領域最優秀的研究人才被聚集到一起,進行攻關,作為材料科學方面的代表,我被選入其中。還有地外研究,宇宙研究,生命研究,軍事研究等等方面的人,工程院也有人參加,大家也都相當好奇,但都克制了下來,在進行前期論證,決定繼續無損測試還是取樣測試。無損測試就是要在不損耗原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而取樣測試則很明顯的,要從原料上取下來微量的一部分,進行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這種方式得到的信息當然就更詳細可靠一些,比間接推斷的結論來的讓人信服。按照慣例,特別珍貴的物件都是進行無損測試,以免破壞,但是根據下邊研究所報上來的信息,這個1251隕石根本就無法破壞,想進行取樣也不行啊,激光都切不動,怎麽取?所以於會專家都呆住了,這完全是被動的無損測試,根本就沒有取樣的機會,踢到鐵板了。
‘那就算了,無損測試也挺好,至少光譜能分析出來,只要原子級的結構圖都出來,我們可以對原件進行覆制,然後想怎麽研究就怎麽研究。’
一位與會專家說道。
‘覆制原件太難了,根據我們得到的信息,它是單質,但卻是無規則的排列,這意味著每個原子的位置都是特定的,如果這些特定的位置和最終的屬性相關,那麽就需要建一個針對原子的數據庫,而其所含原子的數量根本就是天文數字,這顯然是行不通的,數據量太大了。’
另一位專家反對。
‘從材料學的觀點來看,我支持後者,他說的的確是有道理的,海量的特征原子集合,就算是超大的計算機集群也處理不過來,何況我們的手段現在只能得到外圍的一些信息,內部尤其是核心的地方,那個黑色的物體,表面似乎有一層釉質,直接就把探測光線抵擋住了,一點接近的辦法都沒有。’
我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用火燒怎麽樣?’
又一位提出建議。
要知道我們所謂的用火燒,和平常人所說的不同,因為實驗室里燒東西,有可能達到極高的溫度,比如上萬度甚至上百萬度,甚至能做出模擬的小型太陽,那種高溫已經是經過幾個級數的質變了,一般沒有什麽抗的住。
我們這些大老爺們兒,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討論了半天後覺得可以一試,畢竟沒有什麽別的方法,無從入手,雖然都有些本領,但使不上力氣,真是很令人沮喪的。
高溫燒灼實驗被安排進行,並采取了漸進逼進的方式,畢竟也都害怕一下子燒沒了,超高溫度下的情況,誰也說不準,一般的物體早就直接氣化了,可是水晶隕石除了映照的通紅之外,一點反應都沒有。
‘畢竟是太空中來的,要是不耐燒,早就汽化沒了,這點倒是正常。’
‘李老此言差矣,耐燒那是肯定的,但也沒有像這種這麽變態吧,上億的溫度都動不了分毫,這也太誇張了。’
‘是啊,我們這可是最先進的技術,這麽高的溫度都沒有容器能承受,只能在真空中瞬間的形成,還以為殺雞用了牛刀,沒想到根本就是稻草!這塊隕石太難得了,太了不起了,估計扔到太陽上也都沒有關系,這肯定是高級的外星科技,我看我們是研究不透了。’
再三受挫,極其的打擊士氣,這位院士言語中已經打起了退堂鼓。
‘現在撂擔子不好吧,我們小組成立,可是通過總理特批的,就這樣無功而返也太草率了一些。’
大家議論紛紛,水晶隕石的研究也暫時擱置了下來,不是不想推進,只是沒有辦法。
‘哎,這種技術要能用在材料上,那就太牛了,想想看,能抗這麽高的溫度,怎麽都燒不壞,制成類似的產品那該多麽驚人,我們現在也不是一無所獲,好歹知道它的外圍原子排列,還是可以進行一些對比研究的。’
‘對,退而求其次,慢慢來,不怕慢,就怕站。’
我的提議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但是大家的興致都沒有那麽高了,科學研究中,有時候這種心理打擊也是極大的,就像鯉魚看見了三峽大壩,只有洗洗睡了吧的心思了。
於是散會。
軍事專家,筆記。
‘太可惜了,要是能研究出來,在航天和軍事上的用途可就太大了。’
‘超強的硬度,極度的高溫穩定性,如果能做坦克護甲,戰爭就沒有什麽懸念了。’
‘應該做好保密工作,既然我們沒研究進展,也不能讓其他國家走在前面,一旦軍事平衡被打破,將是災難性的。’
第三章 情報
‘奇怪,前天的視頻怎麽找不到了?’
有想溫習一下的某網民,搜索了一下,發現已經找不到有關上次隕石的視頻了,內心敏感的他立刻意識到問題的不同尋常。
‘能進行大範圍屏蔽操作的應該是政府或軍方的力量,難道是隕石中發現了什麽了不得的秘密?令人期待啊,可惜卻不知道到底是發現了什麽,外星科技還特殊物種呢?’
遺憾的他搖頭感嘆了一番,只能收拾心情,玩遊戲去了。
/*************************/
A國某地下組織。
‘根據視頻畫面顯示,以及模擬的受力分析實驗,可以斷定該物體的密度並不高,大致可以劃分為鉆石類,大小和足球差不多,有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礦物;考慮到其在劇烈燃燒的流星中遺留下來,應該具有較強的耐火能力,根據C國的電視後續報道來看,受沖擊的黃先生並沒有采取特別措施,應該能斷定該物體不具備輻射性。從視頻和消息封鎖的嚴密程度來看,該物體可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有可能能用於尖端的軍事領域。’
‘這是我們目前僅有的一些推斷,據信C國已經加大了科研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軍方更深的介入,這意味著我們要保持持續的關注和警惕,如果C國在軍事上得到特別的提升,我們必須得到第一手的資料和反饋。’
一個筆挺高個的中年軍官,在大屏幕上指點總結道。
‘是的長官,情報部門將盡力配合。’
第四章 總結報告
實驗證實,我們所得到的東西,是真正的堅不可催的存在,它分為兩個層,外層是碳元素的覆雜耦合體,具有極高的強度和耐高溫性能,內層是一個蓮子狀物,目前未知其是否為生命體以及是否存活,沒有可采取的有效檢測手段能夠達到內層部分。僅就我們對外層的研究來說,該物體具有極高的軍事和科研價值,值得投入更高進行攻關性質的模擬和分析,就目前來說,其價值體現在這麽幾個方面:
一:該物質如果被覆制,其所具有的極高強度將成為終極的防禦力量,免疫目前人類所能使用的一切攻擊。
二:超強的耐火能力,可以大幅提高人類對火的使用能力,要知道,對火的使用是文明的開始,這意味著更高級的文明有可能隨之出現。
三:該物質覆雜的單質耦合結構,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原有的單一可重覆性質的晶體結構的認識,被大幅的改變和揚棄,這方面的知識將有助於新型材料的研發,推動材料科學的基礎進步。軍事民用的物質體系都將得到刷新。
四:該物質有可能成為我們接觸地外文明的契機,獲得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對我國具有多方面的政治價值。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方面,比如耐磨刀具的制作,新型機床的升級,這些都會得到附帶性質的發展,這種價值是大不可量的,從國家和民族的高度,我們都要重視起來,搞好相關的研究工作,為長久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部認為:形勢緊迫,前途光明,我國得天獨厚,一定要牢牢把握機會,魚躍龍門,成為全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先行者。
敬報慧批,致國務院總理辦公司。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何xx胡xx付x李xx。。。。。
第五章 裂痕
裂痕!
研究人員驚奇的發現,一道裂痕突然的出現在水晶隕石的中心核上面,那蓮子一樣的存在,終於動了,展示了它內稟的生命力。
它是確切無疑的生物體,極有可能就是蓮藕一脈的親戚,而外圍的碳殼則保證了它的完好生長環境。
‘怎麽可能?裂痕的出現說明了什麽?說明它的外殼內部起了變化,天,這需要多強大的力量?我們費盡功夫都不能損傷分毫的東西,就這樣被改變了!’
短暫的呆滯之後,終於有人驚呼起來。
是的,植物發芽生長都是膨脹性質的,如果內核變大,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裂痕,但也說明它的外殼肯定跟著起了一定的變化,雖然是微小的,但想想這些天來科學家用盡手段,就知道這種改變是多麽的珍貴了。
‘迅速調集原由數據資料,進行高精度對比,確定外殼是否隨之變化!’
考慮到思維的嚴謹性,組長下達著命令。
畢竟,那裂痕也是有一定可能是內核收縮造成的,不可不考慮在內。外殼的堅不可摧這幾天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暫時不那麽能接受它的破裂。
對比測試的結果很快出來,水晶隕石的外殼部分的確隨著內核的變化產生了極其微小的結構偏移。
‘老天!這需要多大的力量啊!’
雖然植物的生長的確能頂起石頭,種子發芽的力量也早被證實是相當之大,但這些都不能和眼前的事例相比,要知道這是封閉的環境,而且經過前面的測試,可以說刀削斧劈都不能動搖分毫,上億的溫度都不能奈何,可以說即便遭遇核爆都可以安然無恙的水晶外殼,就這樣輕輕的被裂開了,雖然只是那麽一小點,也足以讓人瞪出眼珠子了。
這意味著這種力量完全的不可抗拒,就是金剛石擋路也照過不誤,防彈玻璃什麽的就更是小兒科了。
人們剛剛經歷了發現最強防禦的興奮,激動,轉眼間又見識了最強,更強的攻擊!
難道這就是相生相克?
但也說不過去呀,要知道相生相克通常講的是性質方面,而這里的更強攻擊則是實打實的毫無花巧,它的力量是完全可以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
‘瘋了,最強攻擊!如果研究出這種穿透效果,所有的坦克都要報廢了!如果能借此發展出新的能源和能量狀態,那又是多大的一場變革啊!’
由不得人不感嘆,活生生的東西,實例擺在眼前,比研究死物來的激動人心多了。
研究組隨著裂痕的出現,沸騰了。
第六章 討論會
‘它的生長速度相當之快,與普通蓮子進行對比,大概有10倍以上,現在已經露芽了,很明顯的破壞了外圍的殼體,從形態上來看,它的確和蓮子發芽一樣,我們認為它是相同的類屬,雖然它本身看起來是安全無害的,但我們要注意它在封閉的環境里有可能是攜帶細菌的,對外來物種,應當要保持警惕。’
‘的確是這樣,但就外圍來說,它經歷了上億度高溫的考驗,有任何已知的細菌存在,都應當被徹底滅殺了,不應太過擔心。’
‘我同意李院長的看法,如果有什麽細菌能在這樣的高溫過後依然存活,那我們也根本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殺滅了,而只能限制其生存環境,建立隔離區,還好目前看來,這只是一粒蓮子,不像是很有破壞性的樣子。’
‘的確這像是一粒蓮子,但我們不能忽視他的力量,這是一種超強攻擊的能力,我們拿什麽來建立隔離區呢?連無堅不摧的外殼都不行,用防彈玻璃嗎?太脆弱了。’
‘我說建立隔離區是針對可能存在的細菌的,長出一朵荷花荷葉來倒是不必了,任它生長就是,交給植物學家去研究。’
‘我認為物理學家更有興趣和必要研究,畢竟我們看重的是它強大的物理屬性。對生物學家來說,僅有一顆種子,他們可操作的空間和手段都相當有限,除非有覆制胚胎的技術,但我們顯然還沒有達到那麽先進的程度。’
‘是的,外來物種,要構成危害或者產生利益,都需要依靠大規模的發展,單一個體起不到什麽作用,最多是展覽一下,供人觀賞罷了。像蓮子這樣的較大型植株,基本都需要一年的成熟期,短期內是沒有能力形成種群,也就談不上什麽破壞了。’
‘細菌的事還是應該考慮的,畢竟有些細菌可以寄存在生物體內部,也就是說,有可能在內核里面,那里是沒有經過高溫的,如果真出現一個能快速繁殖的,那危害就大了,我們都成了打開潘多拉魔盒的人了。謹慎一點沒有壞處,我認為應該先建立一個隔離罩,等它徹底的發芽出來,再次進行一次高溫處理,那才顯的可靠。’
‘同意,就是不知道這蓮子能不能耐高溫,畢竟上次的實驗,都被外殼擋住了,如果一下把小苗燒死了,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應該不會吧,從現在來看,它的幼苗比外殼還要強悍,具有變態的攻擊力量,推想一下,它本身的強度應該更高,相應的耐高溫應該也不在話下。’
‘好了,我來總結一下,我們對新生的蓮子,暫且稱為晶蓮吧,是歡迎的,但是對它有可能攜帶的細菌,則是不歡迎的,要做好防範。而對於晶蓮的生長,應該積極的記錄,小心觀察,爭取能得到有益的信息。’
‘基本上是這樣,我補充一點,它的外圍晶殼仍然要作為觀察記錄的重點,對於非生物來說,顯然更有利於我們研究,出成果也要容易的多,而對於生物體,涉及到DNA的層次,目前還不是我們考慮的。’
‘那就這樣定下來,先做好隔離罩,然後等發芽徹底出來,再在罩內進行一次高溫消毒,全程記錄,用高倍顯微鏡,不放過一絲一毫的信息變化,同時開發相關的軟件系統,進行針對性的數據處理。’
第七章 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
晶瑩剔透的水晶般的外殼里面,一棵小小的嫩黃幼芽正在生長,看起來已經有豆芽大小,七天,這才是七天的時間,平均一天都有近一厘米的生長速度,已經相當的驚人,而內核的殼體也已經徹底的被分成兩半,幼芽的另一端,探出幾條纖細的根須,紮在水晶外殼里面,像是在從中吸取養分。整體上,非常的清晰,從形態上看,這的確是蓮子一樣,晶蓮的命名還是相當妥帖的。
觀察記錄:
水晶外殼的整體,隨著幼芽的生長產生著變化,例如原有的一個0.53度的結構角,已經轉變到0.54,在顯微觀測手段中,這樣大的變動是很明顯的,這說明我們前期的推斷是正確的,晶蓮的確有動搖,或者說破壞晶殼的能力,更確切的說,這是一種力量,至剛至強的力量,能夠無視任何堅硬的阻礙。
觀察記錄:
晶殼的的細微變化,並沒有改變它原有的物理屬性,根據此期間的測試來看,它仍然是極其堅固的,這說明了這種結構方式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或者說可以承受較高的冗余,這是一條好消息,它意味著更多可能的存在,比如可以有其他的造型,或者有其他微量元素的加入,攙雜,在保留原有屬性的同時,有可能產生新的效果,當然,前提是我們對它構成機制的清晰了解,而這一點目前還是做不到的,相關的實驗也就無從談起。
觀察記錄:
我們知道蓮藕生長起來,有兩種可能,一是蓮蓬[也就是初期的蓮花],一是荷葉,現在首先生長出來的是一支荷葉,根據蓮藕的生長做類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後續的生長過程,在其它的關節位置,是有可能生長出蓮蓬的,也就是說,它會具備繁衍後代的能力,當然這要等到他的成熟期過後,目前還為時尚早,但不妨礙我們對其報有期待。
觀察記錄:
新的軟件系統已經更新采用,幼芽對晶殼的破壞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深入觀察的契機,大規模的數據庫系統已經建立,精細程度達到原子級別,從信息角度來看,我們將具有完全的掌控力。但是要進行相應的覆制和模擬工作仍然不可行。
第八章 工程紀要
隔離罩建立。
確認沒有輻射源。
成長建模:
根據蓮子的類比實驗,采集了相關的生長數據,對晶蓮進行相應的成長建模,預計生長周期:一個月零六天。
附:尚不能確定,晶殼的存在是否晶蓮生長的必要條件,如是,則其後代子粒將不能生長。
相關信息等級:絕密
第九章 危害性分析
出於對外來物種的謹慎性考慮,為切實保障安全,對晶蓮可能帶來的危害性做一次綜合分析如下。
一:物種有可能攜帶危害性細菌。
應對方式:可使用高溫殺滅,不能殺滅的,嚴格隔離。
二:物種本身有害,因為沒有天敵克制而導致生長繁殖泛濫。
應對方式:因為項周期較長,可提前安排預防措施,限制其關鍵性生長條件。
三:物種及晶殼的高強度特性被敵對國研發,進入軍事科技體系,破壞原有軍力平衡,直接改變原有格局。
應對方式:嚴格保密制度,作好安全防範,加快研究進度。
四:物種本身帶有毒性,並且沒有相關制約手段。
應對方式:全力滅殺之。
五:物種具有攻擊性質,主動攻擊人類。
應對方式:全力滅殺之。
印發相關部門。
第十章 研究課題清單
物種安全性考慮
成長建模與遠景研究
破壞性,危害性分析研究
物理性質研究
化學性質研究
基於超高強度的新式武器設計預言
陣法猜想
生物學研究
生命科學
神秘學,哲學研究
動植物演化前景的研究
[動態添加]
第十一章 生物核能
138號研究員筆記
建議添加生物能的研究,這個方向是非常激動人心的,因為無堅不摧的晶殼都被晶蓮的生長力量所破壞,這意味著其植株中蘊藏有極其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在生長過程中與外界的對抗中就會釋放出來,因此有被我們利用的可能。假想植株的前端有一物體[微觀層面]被推動,它就產生了相對運動,微觀結構被破壞,此過程中的原子鍵能就得到釋放,並通過運動傳遞出來,可以被我們采集,這種能量姑且稱之為生物核能,顯然這是一種清潔安全的能源,只涉及到位置相關的物理變化,因此是值得我們探索的。而晶蓮是要產生蓮子的,如果它的後代傳承具有較大的數目,就可以做成生物陣列,並行采集,在數量上也會是極為可觀的。
第十二章 物理之痛
某物理學家日記
這是一次物理之痛,真的,就像經典物理學遇到了相對論,如果牛頓還活著,他會是什麽心情呢?這就和我們現在的心境一樣。晶蓮的存在顛覆了我們既有的知識,這是本不該出現的東西,它沒理由這麽強大,堅固,以我們對生物分子的了解。遺憾的是我們無法檢測它的成分,雖然幼苗已經生長了出來,它的確有一層釉質包裹著,使得光線不能進入,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做基本的分析,它真的是碳水化合物組成的嗎?原子真的是我們想象中的結構嗎?人們不由自主的要考慮這些問題,因為舊的知識解釋不了,就引起了懷疑,物理學的大廈像遭遇了地震一樣有些動搖起來。
我們並不指望有牛人出來解決這一切,那是比較貪婪的想法,我們只希望舊的大廈不至於很快傾覆,我們一直心安理得的運用過去的知識,並且想要繼續這樣延續下去。
也許明天,會有一個新的定理被發現,使我們不至於一無所知,我們隱隱的這樣期待。
觀察記錄
重大突破,不是我們的,是幼芽的,它已經擊穿了外圍晶殼的壁壘,生長出來了,這意味著,它終於和我們,和這個世界,見面了。是的,從頭到尾,我們可以認為,晶殼起到了保護的作用,它是為蓮核量身準備的,現在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它的大部分已經被蠶食,轉化為了晶蓮的軀體。這可能是一種外星栽培技術,當然,也可能是巧合,就像琥珀一樣,至少目前,我們沒發現兩者間有必然的依賴關系,幼芽出來後,接觸到空氣,仍然生長的很好,也就是說,它並不需要‘吃’晶殼才能生長,這讓我們感到欣慰,我們不用配置養料來伺候了。
觀察記錄
幼芽來到了空氣中,但仍然在我們的隔離環境中,它看起來生長的挺好,但是我們的消毒工作必須進行了,它將接受考驗,在沒有晶殼防護的狀態下,希望它能過關。雖然上億的高溫對看起來弱小的它來說有些殘忍,但我們都知道,它一點兒也不弱小。最強大的攻擊和防禦,我們來了。
觀察記錄
我相信它吃空氣也能成長,甚至在真空中也能,我們看到它並沒有因為突破晶殼而變的緩慢,反而是像解脫了束縛,有了加速的趨勢,今天為止,它又前進了兩厘米,對植物來說,這是很快的速度。一句話,它很健康,健康的有些超出想象,這不是一個需要小心呵護的東西。
實驗記錄:
它果然經受了考驗,全方位的高溫殺毒很順利的完成,沒有對它起到一絲一豪的影響,真厲害!想象一下一棵怎麽也燒不死的植物,除了有趣之外,是不是多少讓人感覺有點恐慌?我們習慣用火來解決問題,現在有人說‘不’了。
觀察記錄
它像一個吞噬者,它解決掉了晶殼,可能這是一頓美餐,現在它需要面對空氣了,我們不知道它到底要長多高,以蓮子對比來說,可能一兩米,但是,誰知道呢?它們只是相似而已。噢~,它的荷葉已經小小的打開了,像一把小傘,看起來非常的賞心悅目。消毒的步驟過去,意味著我們遇到了難題。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可以對付它的手段了,滅殺成了一句笑話,這是超出我們能力範疇的事情。當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有滅殺的必要,但我們內心中清楚這一點。
第十三章 憂慮
‘怎麽辦?雖然成功的進行了高溫消毒,不再擔心病毒的問題了,但晶蓮幼芽強大的生存能力更讓人印象深刻,雖然它沒有展示出危害人類的跡象,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無可抵擋了。以前人們認為晶殼是堅不可摧的,現在轉到它身上了,一個無法消滅的東西在不斷成長,總讓人心懷忐忑。它會不會開花結果,代代相傳,最後占滿整個地球呢?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極有可能的,雖然時間可能很長,但我們必須有所準備。除了高溫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嘗試呢?我們需要再考慮考慮,提前找到制約它的方法,以利未來。’
‘這種思路是正確的,我們需要有滅殺它的方式,這樣才能安然的看著它成長,不然的話,它就會成為隱患。但是我也認為我們沒有其它可用的手段了,一億度的高溫已經說明了一切。因為所有的破壞,從本質上來將,都是和溫度有關的,在微觀結構上的動搖,都可以理解為一種溫度的現象,如果這麽高的溫度都沒有效果,那麽其他的物理手段,也基本就宣告失敗。’
‘這的確令人沮喪,但這也是事實,我們需要面對它,不管物理的或是生物的對抗,在極限的地方,都和溫度是相通的,何院說的非常到位,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的確無法制約它。還好這是蓮子,荷花,而不是什麽猛獸,不然可能我們都已經成為腹中餐了。’
‘理論上是這樣說,但凡事都有例外,就像我們相信晶殼是無堅不摧的時候,並不知道下一殼它被破掉的事實,這說明我們的推斷都是相當有限的,甚至有可能是錯誤的,還是依靠實驗來的可靠,多嘗試嘗試也沒有壞處,對吧?我建議各方面的手段都用一下,能不能找到滅殺它的方法則是另外一回事。’
‘有道理,這麽早放棄的確不符合我們的風格,而且拿出去未必能讓人信服。坦率的講,我們必須做點什麽,以免有人懷疑我們所拿的薪水和勞動不相符合。’
‘對,多做些實驗,雖然知道可能的結果,但還有萬一呢?相信我們的推斷不一定完整,這也算是對科學的一種敬畏吧。’
滅殺實驗匯報:
物理實驗,失敗
化學實驗,失敗
生物實驗,失敗
爆破實驗,失敗
激光切割,失敗
意念移物,失敗
神學實驗,失敗
遺傳學實驗,失敗
。。。。。。
第十四章 垃圾處理
所有的滅殺實驗均高失敗,晶蓮在考驗中證實了它才是堅不可摧的,雖然人們可以移動它,旋轉它,但是想要折斷,或者破壞,殺死,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對於它的生長來說,只能是默認的支持了。
而接下來一天的時間里,晶蓮的生長再度突破,破穿了隔離層的特種玻璃,向下紮根。
人們並沒有感到恐慌,因為它的生長看起來是有序的,畢竟是植物,沒有展現出主動的攻擊性,不那麽令人害怕,但是整體的趨勢對有心人來說依然是震驚的,因為基本上沒有什麽東西能阻礙它,而只能順應或者逃避。
小小的植株傲然獨存,荷葉看起來搖曳多姿,卻因為它的犀利,蒙上了神秘和畏懼的色彩。
此時的晶殼已經被幼芽完全吸收,好在數據都記錄了下來,可以做局部區域的模擬覆制工作,以期有類似的高強度屬性出現,但以人類操縱原子的能力來講,這會是非常緩慢,並且效果極不明顯的,人們並沒有抱很大的期望。
靜靜的看著,並且觀察和記錄,這就是現在所有人在做的事情,在確定不能滅殺之後,人們思維就轉變到順應的道路上了,反而開始考慮呵護起來,為它安家成為了新的討論話題,畢竟,移動和旋轉才是現在力所能及的事。
‘我建議移到水塘里去,也許有水的環境就是最適合它的,就像地球上的蓮子一樣。’
‘我認為應該考慮多種環境因素的搭配,這樣我們可以得到多種的信息反饋,有利於後續的研究工作。’
‘它已經紮根下來了,並且有一小段時間是在真空中生長的,看樣子對吃什麽來說,胃口很好,不但來者不懼,而且對陽光和水分也不是必須,我們不妨就順其自然,跟著看下去就行了。對這樣強大的一個家夥,也許無為而治反而是最好的。’
‘我有一個提議,既然晶蓮什麽都可以消化吸收,那我們為什麽不變害為利呢?我們可以把不需要的,想銷毀的東西放在它的根須周圍,這樣就免去很多處理的工夫了。’
‘小夥子的想法很好,完全可以一試,反正我們現在也沒有好的利用的方法,弄個清潔工也不錯。’
‘對,把垃圾都交給它吃。’
人們有些興奮起來,為這個看起來相當簡單實用的主意,雖然看起來觀點樸實無華,但是卻化害為利,把平平常常的生長,轉變為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情,這就是巨大的功勞了。
‘對頭,我同意,而且這也能做為實驗的一部分,晶蓮吸收了廢物,轉化為自身的東西,它一定有一套相當好的機制,可以化解毒害,我們雖然不清楚它的內部機制,但卻是可以利用起來。’
‘我補充一點,讓它吃雜食,均衡發展,呵呵,和人一樣,也許成長到最後有什麽意外之喜也說不定呢。’
與會人員居然出奇一致的通過了這項提議,滅殺失敗的陰影一掃而空,由束手無策變成了有效利用,人們心中也舒坦了許多,不再陰雲密布了。
於是,晶蓮被挖掘起來,轉移到一個實驗性質的垃圾填埋坑,各種工業廢料,難降解的垃圾都被拿來做喂養實驗,為以後的大規模應用做鋪墊。
畢竟,這只是一個植株而已,處理能力還很有限,沒到真正能大規模發揮作用的時刻。
‘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成就啊,雖然聽起來不那麽光彩偉大,但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方向,真發展起來,就是為現代化堵住了漏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是啊,這是不是科學,這也是科學,只要把這項事情做好,也不枉我們辛苦這麽長時間了。’
‘加快實驗進度,看看它的處理能力怎麽樣,是不是真的來者不拒,都記錄下來,這也是一種研究嘛。’
‘研究垃圾處理,不丟人,這是當代科技發展的短板,雖然看起來有些大材小用了,但也許恰倒好處。’
‘其他的實驗也可以繼續進行嘛,並行不悖,沒有妨礙的。’
/*******************/
於是廢料和垃圾處理實驗開始進行。
一個十米見方的水泥池被迅速建造起來,晶蓮被轉移到其中,懸空放置,根須附近,堆放了各種垃圾,工業廢料,都是一個個精挑細選出來,具有代表性的。晶蓮默默的生長,似乎對這一切豪無知覺,但是他的根卻依然在向下,緩慢卻不斷的前進著,吸收著,根虛上的微觀小孔像黑洞一般,似乎有吞噬一切的實力。
紙質垃圾實驗,吸收成功。
塑料垃圾實驗,吸收成功。
石質垃圾實驗,吸收成功。
液體垃圾實驗,吸收成功。
鐵質垃圾實驗,吸收成功。
重金屬垃圾實驗,吸收成功。
。。。。。。。
一系列的實驗均告成功,的確是來者不懼,說明這條路是非常可行的,垃圾處理進入了新的時代,作為工業社會的短板,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意味著人們可以肆無忌憚的開采和消費了,再沒有垃圾圍城的後顧之憂。
‘幹杯!’
‘做出這個提議的小李,應該得一等功!’
‘對,一等功!’
‘送報總理辦公室,這是天大的喜訊啊!’
‘小李要請客啊,想出一個金點子可不容易啊,如果你是個老同志,我就要誇你思維反璞歸真了。少年英才,實至名歸!’
‘哪里哪里,這都是大家的功勞。’
‘要我說,外星人也應該得個一等獎,莫非就是看我們發展出問題了,送個禮物來的?想來想去,真是太合適不過了,垃圾處理,能想到用晶蓮這樣的寶貝疙瘩做垃圾處理,這可不是一般的想象力啊,天馬行空,佩服佩服。’
‘呵呵,喝酒,一定要喝酒,這幾天真是憋壞了,光看著晶蓮生長,我們自己一點成就都沒有,在總理面前也沒有面子啊!’
‘對對對,我的感覺也是這樣,一模一樣,說到我們心里去了。’
氣氛變的輕松和歡快起來。
第十五章 不守衡
根據實驗記錄,以及實時稱重,我們發現晶蓮生長的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質量不守衡,長的比吃的多,甚至在它什麽都不吃的情況下,也依然在成長,增加重量,這嚴重違反了物理規律。
難道物質不是守衡的嗎?又或者它能夠吸收暗物質,自行成長?
科學界對暗物質一直沒有什麽定論,如果我們嚴守物質守衡的定律,那麽只能如此解釋了,要不然那就是虛空造物,連物質守衡也要被推翻,對物理學者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但是事實擺在眼前,誰也沒有更好的說法,就算是物理定律,此時也要選擇讓行了。
那麽我們重新審視一下,物質守衡真的就不能被打破嗎?
很顯然不是的,因為宇宙爆炸這樣的物理理論,其實就是支持物質不守衡的,如果守衡,它怎麽會從一個點爆炸出來這麽多東西呢?所以物理理論的體系本身也是無法自圓其說的,晶蓮也許只是另一個例證罷了。
但是如果我們相信物質是可以不守衡的,那麽物理世界的規則基本就要全線該觀了,一系列的推論也會隨之崩潰。
‘我們不想搞出太大的動靜,也不認為現在來談論這個問題是時機成熟的,對涉及全局性質的觀念改變,應當審慎為之,而且我們目前的工作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也不適合公開發表這樣的看法或觀點,除非有很強的必要性,或者是實際利益交關。’
‘對於物理理論來說,的確沒有一個很完美全面的解釋,一直以來如此,所有人都是心照不宣的,通常來說,在實際應用中,沒有顯現出很強的必要性,那麽我們應該要繼續容忍舊的理論,即便它有所瑕疵,這是理論界的一種默契,我們沒有必要打破它,晶蓮也不需要。當然,我們的思路更放開了一些,知道物質守衡並不足以約束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實驗仍然可以繼續下去,豪無阻礙。’
‘作為物理學界的權威,我認為你們的說法都相當合理,這種處理也是妥當的,我們不需要一驚一乍,直到真的需要。這個問題暫時擱置。’
第十六章 搬家
晶蓮的成長出人意料,並沒有在一兩米的高度停留,而是繼續向上發展,它展示出不同於蓮藕的地方,可能最終會達到樹一樣的高度。誰知道呢?總之在它身上出現任何狀況都可以說是合理的,可理解的。
而它對於養分的汲取也似乎沒有限度,一直都沒有停留過。對垃圾處理來說,這是一件好事,要的就是勤勞,不知疲倦。但是這種趨勢也很嚇人,想一想它無堅不摧的屬性就知道,繼續成長下去,與周圍的樓層碰撞,肯定是樓層倒黴,因此必須提前準備,給它安排一個好地方了。
‘我們應當考慮長遠,不能搬了一次過一段時間又要搬,應該找一個足夠空曠的地方,而且還要符合讓它處理垃圾的需要,我看郊區的垃圾填埋場就是最好的地方了,夠大夠空曠。’
‘的確是這樣,雖然不知道晶蓮最終會長到幾米甚至幾十米高,但那麽大的地方應該是足夠了,而以後有了蓮子,等它脫落下來,我們再分到其他地方,就像連鎖店一樣,想必也很有意思吧。’
‘但是這樣一來,保密性就沒有了,對外國人來說,一定會有所動作的。’
‘那也沒有辦法,這麽大一個東西,又要處理垃圾,藏起來是不可能的了,外國人知道了也沒有關系,最多來拍拍照片而已,現在科技水平都差不多,我們處理不了的,對他們來說,其實一樣,到時候,讓他們幹瞪眼,嘿嘿。’
‘說的有道理,上億度高溫都解決不了,他們一樣束手無策,看著咱們垃圾處理的飛快,讓他們羨慕去吧。生物科技也算是科技前沿呢。’
‘我看就公開得了,反正也沒什麽軍事用途,雖然它的屬性的確強大,但沒有產業轉化的可能,只能空想罷了,我不認為外國人比我們強到哪里去。’
‘對,公開也顯得咱有度量,大肚能容。’
‘起個報告吧,讓上面批一下。’
第十七章 新聞
前一段時間降落的隕石中,包含一粒外太空的蓮子類植物果實,名為晶蓮,被科學家成功栽種於京郊垃圾填埋場,據專家介紹,晶蓮具有獨特的吞噬能力,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廢物,轉化為自身的成長,因此,這是一種非常清潔環保的處理方式。而晶蓮本身也已經經過嚴格的消毒措施,不會攜帶未知細菌,因此大家可以放心觀賞。目前已知晶蓮的特點為堅固異常,更多特性還在實驗驗證中,群眾有疑慮和不解可致電科學院,為您解答。電話:***********
第十八章 圍觀
一則簡短的新聞引發軒然大波,晶蓮迅速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而近郊地段,則多了不少前來圍觀的人,隨意的拍攝或者討論,充滿了對外星生命的好奇。
名義上,它的確是外星來客,但其實跟外星也扯不上關系,至少現在是這樣。對地球人來說,這只是一個特別的植物,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和自己身邊有關的一些範疇。
他們也表現出對晶蓮垃圾處理能力的好奇。
當然,觀察晶蓮是有一個柵欄的,雖然它的確無堅不摧,但要有人攻擊的話,還是會傾倒的,因此如果允許近距離接觸,那麽可能就會演變成一場拔河式的鬧劇,一堆人在垃圾場上你推我攘的,肯定不行。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就是目前最恰當的描述了。
‘看,它吃塑料!’
晶蓮的根系基本都暴露在外面,長在蓮藕節點的位置,它紮根的地方也清晰可見,正對著下面的垃圾,一塊白色的塑料板。根須附在上面,筷子般粗細,上面一些微小的孔洞好象有吸力一般,不斷的瓦解著塑料的結構,一點點的蠶食,看起來緩慢,但也很快就顯出了變化,塑料板並沒有碎裂,卻是一點點的消失著,讓人產生一種它在吃東西的感覺。
‘鐵的也行!’
‘還真是有點厲害啊。’
人們議論紛紛,看的饒有趣味。
也有人興起,拋了一塊石頭進去,恰好落在那根部的旁邊,很快就看著那石頭也起了變化,產生一個個的凹陷,都是石頭局部消失顯露出來的。
‘還真是行,科學家怎麽想到的,搞來處理垃圾,太有才了,按說這東西這麽強大,應該可以搞點別的。’
‘能搞點什麽?多吃是福啊,我看這樣不錯。垃圾處理好了。環境也就好了,功德大著呢。’
想著大規模處理的遠景,人們有些喜歡上這晶蓮起來。
而它除了以可見的速度生長之外,姿態形象也都非常不錯,很是養眼。
‘這一會長高了多少,至少四五厘米吧,看那荷葉現在都很一把傘一般大小了,真是賞心悅目啊。’
‘不會長到天上去吧,我記得有個童話故事說古代有個上天的梯子,就是一種藤類植物,看起來有這個趨勢啊。’
‘你也太能瞎扯了,長到天上那還得了!’
‘應該不能吧,怎麽說這也是一植物,雖然有點變態,但也不能太離譜吧,我看能長的跟樹一樣,幾十米高了不起了。’
第十九章 賺錢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月過去。
沒有停止生長的跡象,晶蓮不斷的挑戰著人們的思維,向上,再向上,長到和大樹一樣,高高的通桿,房間一樣大的荷葉,水桶粗細的蓮藕,幾百上千條手指一樣粗的根須,烏黑濃密。
這是一個龐然大物,很普通的蓮藕已經沒有什麽可比性了,沒有人知道它還能長多高,多大。好幾次的預測都以失敗告終,於是沒有人再預測了,人們都開始說:這玩意兒能一直長。。
很多的相關研究,討論再次的火熱起來,連外國人也參與了進來,在報紙和網絡上,天天都有直播,晶蓮又長了幾厘米啦,變粗了多少啦,後面跟著鋪天蓋地的評論,極大的調動了地球人類的熱情。
什麽叫做一枝獨秀,這就是了。
而在垃圾處理方面,晶蓮也顯的極為勝任,隨著自身的生長,吞噬能力不斷的增強,一天可以消耗幾十公斤。人們不再提到大規模蓮子陣列的設想了,因為按這種趨勢下去,也許只要它一個就夠了。
在晶蓮附近的位置已經被設為了危險區域,很明顯,如果有人太靠近,被吞噬下去也是有可能的,晶蓮開始展示著它的威嚴,雖然不是刻意的。
‘雖然它長的很快,但是按這個進度,還是讓人感覺有些慢了。一天幾十公斤的消耗,對我們生產的垃圾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遠遠達不到要求。不過它一直在生長,這一點令人欣慰。一直長吧,等到一天幾百噸的時候就差不多了,可以維持這個垃圾填埋場進出的平衡。’
‘也許是我們太貪婪了,它只是一個植物而已,雖然有不少新奇的地方,我看最多長到垃圾填埋場這麽大就不錯了,你看,它現在已經有六節蓮藕了,各個關節的地方都在發芽,最後會形成一連串的荷野,或者荷花,就相當於並行處理了,我們原來的設想還是合適的,處理垃圾這條路,沒有錯。’
‘不知道結出來蓮子會怎麽樣,老的植株會不會死,新的蓮子沒有那種晶殼,很難說會怎麽樣,這都是不確定的因素。’
‘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討論軍事話題了。對了,我覺得這玩意兒處理核廢料應該不錯,那也算是一種垃圾吧,如果它的處理量有限,就應該處理一些比較迫切的,對嗎?’
‘你的想法不錯,核廢料要填埋消耗的代價比較大,如果被扔到這里,完全的被晶蓮吸收,那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了,一點後患都沒有。我看我們可以起草一個報告,外國人也可以參與進來,當然,要收費的,呵呵。’
‘虧你想的出來,不過核廢料處理的確是消耗不小的,收取費用也很合理,以前的深度填埋的方法,多少都有些後患,現在轉化為植物,那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天知道我們會喂養出一個什麽樣的怪物,這樣做不會促使它變異吧?’
‘應該不會,一億度的高溫都奈何不了的東西,你想想吧,那樣激烈的原子撞擊,比輻射都要厲害多了,不是一點變化都沒有,你這樣說,是太低估我們的晶蓮了。’
‘對對,是這樣的,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現在晶蓮越長越大,這些圍觀都顯得有些不合適宜了,讓人們離的再遠一點也好,免的出什麽問題。’
‘我還準備提議搞荷花旅遊呢,你們這個點子一出,基本是沒什麽指望了。’
‘旅遊?像是不錯的點子。恩,不過晶蓮越長越大,老遠都看的見,而且這里又空曠,到附近的城市都行,旅遊還是可以繼續的。’
‘聽你們這麽一說,像是要賺錢了,呵呵,走,今天喝一頓去!’
‘要得!’
第二十章 上市
晶蓮公司被創立起來,處理與其有關的經營性.事務,並且很快上市,連續的高開和漲停,人們立足長遠,都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晶蓮公司的股票被稱為:外星第一股!
第二十一章 潛在威脅
晶蓮公司拋頭露面,使得晶蓮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國外的人除了前來觀看之外,也紛紛對其前景做了預測和討論,一股莫名的憂慮開始蔓延。
‘我們得承認,這不是一件壞事情,但它的確有欠考慮,c國的科學家在沒有確定其前景的情況下,將其運用於公共領域,是不合適的。從晶蓮的方位來講,如果它不停的生長,將在幾十年後,到達我們A國,並且會破壞我們的大陸板塊。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些杞人憂天,但是也非常現實,幾十年的確是很長的時間,但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講,算不得什麽,我們必須要做長遠的考慮,並且提醒c國的科學界人士,要再謹慎一些,最好吧那玩意兒旋轉一個角度,以避開我們所在的板塊。’
‘顯然,有人經過了充分的聯想,說的的確是有些道理,我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這種言論的出現,有點天方夜談,它更可能的是源於一種妒忌的心理,因為他們不具備事務的主導權,他們看著事情的發展,而無能為力,因此就潛在的希望我們費更多的功夫。因此我認為,不予理睬就是對的。’
‘A國已經發布了外照會,當面提出來了,我們必須給予答覆,不然就是外交事件了。而且他們提出的問題也的確有現實意義,從晶蓮的生長規模來講,如果它一直成長不停下來,那麽它的根莖部分,的確會深入到板塊之中,有可能造成地質危害,包括我們本國也應該考慮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將它旋轉九十度後才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從長期來看,它會伸展到兩極,而不是把地球腰斬,而我國階梯狀的地理環境也會得到保持,這是危害性最小的。’
‘好吧,的確是很有道理。而且我們這麽早的就來討論這個問題,也並不是不合適宜,而是必須要這麽早的考慮,因為隨著晶蓮的生長,它的質量和體積都不斷變大,我們對它進行操作的可能也就越來越小。移植一個樹一樣大的東西費不了多大的工夫,但是一個城市那麽大呢?國家那麽大呢?到最後我們會根本束手無策,因此提前有所行動是非常正確和必要的。我決定,現在就動手,旋轉九十度,消除潛在的遠程威脅,並同時通報相關國家,對晶蓮有可能通過的地方,我們與相關國家可以采取合作,並且免費幫他們處理核廢料問題。我想他們一定會同意的,這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
‘如果Y國也像A國一樣的擔憂板塊問題,那沒有辦法,我們總得面對某個板塊,不可回避,讓他們等待幾十年後自己去與晶蓮抗爭吧,那時候他們會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堅不可摧。而目前,晶蓮離他們還遠,以Y國的性格來說,很難對我們有所指責。’
工程當即展開,幾十台大型機械開赴京都外圍的垃圾填埋場,對已經重達幾百噸的晶蓮進行起吊和旋轉的操作,場面非常壯觀。於是,一個久遠時間之後的隱患,就這樣被消除了。亞洲板塊成為晶蓮成長的唯一承載者。
第二十二章 打破核平衡
由於外交上的這次風波,晶蓮在世界上的名氣突然就躍上一個新的台階,人們的興致被極大的激發出來,各個版本的故事也都開始流傳,半真半假的更讓人覺得玄乎。
升鬥小民們當然都不甚了解一億度的高溫是什麽概念,也沒有見識過晶蓮無堅不摧的霸道,但是對一株植物成長,逼迫的A國發布外交照會,避之惟恐不及,這個就太有傳奇色彩了。一時間,能看到晶蓮的地方,人流量更大了起來。當然,是遠遠的觀望,基本只能看到荷葉的部分。因為近處地面附近,專門為進給核廢料設置了隔離區,是需要保持距離的。
能徹底的清除核廢料,半點污染也不留下,晶蓮不再伺候那些普通的垃圾,身價跟著就漲了起來,而且成為國際馳名,股價大漲,晶蓮公司算是徹底的賺大了。
其他各國也紛紛跟C國簽署協議,除了防止威脅之外,也都想分得一些好處。
Y國則得到了最多的優惠許諾,因此並沒有對晶蓮的生長方向提出明顯的不滿。
晶蓮就這樣被整個世界接納了,人們隱隱有些期待,讓它一直生長下去,至少把垃圾都吃完才好。各國軍方原本聽說了晶蓮無堅不摧的名頭,都有些忐忑不安,但是看到它光明正大的生長出來,擺在所有人面前,也漸漸的平靜下來,畢竟,他們也沒有明確的研究出什麽東西來,不好貿然的大呼小叫。而對於長期可能帶來的影響,基本都是依賴於猜想,做不得準,也沒有誰敢打包票,人們固有的思維中,這植物終歸還是有個限度的,也許要不了多長時間,它就會停止生長了吧,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晶蓮的荷葉此時已經籠罩了幾十畝方圓的地面,長勢良好,從衛星上也可以看的清清楚楚。而科研強大的A國軍方,則再次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如果延續這種發展狀況,那麽再一個月後,晶蓮的覆蓋面積將接近一座小型的城市,這將造就一張赤裸裸的核保護傘,因為它超高的強度足以免疫任何形式的攻擊,因此就會形成一種保護作用,使得方圓百里不受高空落下的導彈侵害。當然,導彈都是能轉彎的,荷葉並不能照顧周全,但是有了大範圍的掩蓋,還是使人放心許多。
報告一出,輿論嘩然。
因為它講的有道理,這關系到核平衡體系。因為晶蓮的這麽一層作用,意味著其所在地區的抗核能力大幅提高,因此不再需要研發布置導彈防禦系統,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以此為依托,在二次核打擊的問題上占得主動,舊有的核平衡體系就有崩潰的危險。
於是,y國格外的興奮起來,因為假如晶蓮持續生長,到達該國,這種核保護的效果就會得到共享。而A國,則因為先提出的板塊問題而不好意思再提及旋轉晶蓮的事情。一時間,A國輿論中,有人沮喪,也有人興奮,但大多數人還是保持了淡定,畢竟,時間還早。
第二十三章 諾亞方舟
中國這時,終於有了撿到寶的覺悟了,認真的分析了一系列於之相關的問題,迅速的修改了原有的蓮子共享的策略,將其上升到國家安全的程度。
人們對未來的世界進行設想,經過種種推演變化,最後發現以後的人可能都要依附在大荷葉下生活了,一時有人驚呼,荷葉的時代到來了!
人們的思維於是開始朝攀附的方向轉變,自然而然的。
依托荷葉和蓮藕而建的交通,居所,各種公共設施,紛紛的被設計出來,在網上交互流傳。
人們感覺好象是一個童話時代要來臨了一般,很多人開始以荷粉,小精靈自稱,各種設計和語言都變的卡哇伊起來,美好的想象被賦予到未來荷葉籠罩的世界。
人類可以毀滅地球,但卻不能毀滅晶蓮。
這一句話廣泛的流傳,讓晶蓮成為了人們心中挪亞方舟般的存在,有了神性的光環。
關於晶蓮搬家的話題再次的火熱起來,一些和c國有來往的國家和地區都開始打未來蓮子的主意,就像以前各國爭相發展核武器那樣狂熱。
晶蓮仍然在快速的生長,無視這一切變化,而它吞噬核廢料的工作也已經開始,運做良好。
第二十四章 荷葉之城
晶蓮並沒有讓人失望,繼續的成長了起來,再次超越了人們想象中的尺度,成為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一座小型城市的大小,很難想象吧,這麽大的植物,它的莖幹,它的蓮藕,都極其粗大,甚至原有的根須都變的人腿一樣粗,上面的黝黑空洞拳頭一般大小,分解吸食垃圾廢料的速度快的驚人,整體上看去,有一種鯨吞海吸的感覺,周圍的區域被迅速的清空,又被機械填充,如此反覆。
這座小型城市,有它自己的流程和特點,天,是幽暗的,碧藍碧藍的,地是白皙圓整的,映著上面的影子,也是一片藍,整個荷葉主導了一方氣候,橫亙在六七百米的高度上,沒有雲,也沒有雨,除非是能漫過荷葉的大雨,也只在邊緣串串瀉下,仿佛是打了一把大大的雨傘。
除了進給核廢料的通道外,蓮藕裸露在地面的部分上,正在逐步的增加新的建築,它們的根基是極為堅固的,雖然偶爾還會整體的震動。
已經有少數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住進了這座荷葉之城,在靠近蓮藕外圍的地段,全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他們談天的資本,迅速的風靡了網絡,無數的申請在短時間內被提交到政府部門。
荷葉之城破天荒的設置了一個規劃局,並且前所未有的忙碌起來。
第二十五章 趨勢
荷葉之城也被稱為暗夜之城,童話般的格調和氛圍極為的吸引人。區域內的建築,也順應了這種整體的感覺,建造的尤為綠色環保,而且富有創意,全世界的眼球都被拉到了這塊土地上,尤其是孩子們。於是有人驚呼,晶蓮將主導下一代,甚至人類未來的建築走向,還有生活方式。這一點兒也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在邊緣的地方,這種影響已經顯現了出來,荷葉之城除了占據的位置巨大之外,它的輻射影響則達到了更廣的區域,而且這種趨勢是極其明顯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它的成長,就像股票一樣,追漲近乎是一種本能。
第二片荷葉正在成長中,它的位置在另外一個藕節之上,已經超出了原有的垃圾添埋場的範圍,和第一片荷葉搭配起來,顯得相得益彰,錯落有致,這也意味著第二座荷葉之城將在不久之後成型。
而這次,不光是垃圾填埋場那樣的位置了,包括了很多的居民區都在晶蓮劍指的位置,於是一條線的鋪展開去,沿線的所有地段都開始活動起來,熱鬧起來,因為人們看到了趨勢,主動的改變起來。而且這里面有利益的驅動,無數的人想要住到這樣的城市中,傳說中的不滅之城,未來的挪亞方舟,開發商的言語才能已經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渲染了不知道多少美好的詞句。當然,相應的拆遷補償工作也在進行,畢竟晶蓮是攻無不克的,所以不需要人們動員,大家都知道原有的建築不可能留下來,於是,沒有一個釘子戶。
甚至連臨近的Y國,e國,都開始行動起來,因為蓮藕的生長是一節一節的,這種趨勢大家都看得明白,一旦穿越國界,那麽他們就會和c國一樣,面對拔地而起,不可抗拒的荷葉之城,晚動不如早動,而且,他們都是極為願意的,不光是因為核廢料的免費出來,還有民眾的普遍歡迎。
綠色之城,童話之城,沒有垃圾的城市,未來之城,夢想之城,暗夜聯盟。。。[街頭廣告]
第二十六章 生態之城
核廢料的進給已經跟不上了,普通的垃圾處理再次開始,荷葉之城一天近千噸的吞吐量頗為驚人,而它吃進去的東西也全都轉變成了自身的身體成分,沒有出現一絲的不適和變態,它的重量也突破了億萬噸級,開始變的牢固無比,漸漸的能和它無堅不摧的名頭相匹配了。所謂無堅不摧,只是說它的強度高,並不意味著它不能被移動,被擊倒,只是不能破壞而已,而現在重量達到了,相應的也就穩固起來,不會被輕易的動搖。如果說從上面扔一顆核彈下來,頂多也就是巨大的沖擊力將荷葉之城狠狠的向下砸了一下,了不起下沈個一兩米罷了,不會有其他方面的問題。而且,那巨大的荷葉上因為承接了雨水,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和城市規模相匹配的水池,中心部分差不多有百米深,這麽巨大的水體也能消耗掉許多沖擊力呢。
這些水一部分被從邊緣引導下來,做發電洗滌等用途,剩下的則是天然的空調,冬暖夏涼,人們也可以坐直升飛機飛到上面去,遊泳嬉戲,羨煞旁人。
荷葉之城也有了生態之城的美譽。
第二十七章 地震
一次外圍地震的來臨,再次將晶蓮推上風口浪尖,地質安全再次被納入考慮範圍。畢竟晶蓮的蓮藕部分已經深入地下近百米,而且處於不斷的壯大的過程,對地球板塊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排擠作用,也就是大家都還記得的A國曾經提到過的問題。
顯然這次地震和晶蓮是無關的,因為離的很遠,它只是起到了一個誘發話題的作用,人們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尤其是那些一直在觀望,但無緣接觸到晶蓮的部分。
‘這是豪無疑問的,沒有關系,我也是這樣認為,各位,但是下一次呢?下下次呢?它在不斷的生長,影響必定越來越大。’
‘的確如此,但是不要忘了,晶蓮本身的穩固,它作為城市的根基,比土地來的要安全可靠無數倍。我們既要看到有害的方向,也要看到有利的,如果它真的成長到可以誘發地震的程度,那時候,也一定是它的量級達到能被板塊感知的程度之後,那該有多大,一個省?甚至是國家?它的有用性是遠高於有害性的,我相信,按照目前的趨勢,以後我們甚至都要寄生在晶蓮之上,我們甚至不具備和它討價還價的資格。而且,現在它所占的位置只不過上千米深而已,根據蓮藕的生長規律,它向下紮根的深度有限,可能最終會一直保持在10千米以內,這對於大陸板塊來說,是無傷大雅的。’
‘從深度來講,10千米以內的淺層區的地表變動,的確不足以影響到大陸板塊,可能從高空俯瞰,也就是在地上犁地耕作一樣,我們大可不必驚慌。’
一番討論爭辯之後,輿論漸漸平息,畢竟地震的影響很快過去,而且也說不上和晶蓮有什麽必然關系,反而是地震過後,人們開始審視地面的安全系數,對晶蓮那種極端穩定的性質的心理依賴變的更大了。人們解決不了地震,卻可以選擇更安全的地方,晶蓮就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十八章 荷葬
隨著晶蓮垃圾處理能力的遞增,一種奇妙的想法浮出水面,荷葬。人總是有生老病死的,而當人死亡之後,要安葬的妥帖合適,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就有人將這兩者聯系起來,非常的合乎情理。用晶蓮來處理屍體,仔細一想,就會覺得非常的劃算,不但不需要消耗土地,不需要燃燒,沒有污染,還異常的方便快捷。於是,荷葬很快就流行起來,風向一轉,全國的檳葬業都隨之改觀,源源不斷的屍體被從全國各地運抵晶蓮的駐地,暗夜之城的名頭意外的獲得了另外的深層含義。這種業務很快的被流程化,徹底風靡起來,連外國也不能避免,清潔,徹底,文明的安葬被倍加推崇,成為一種潮流和文化現象。
相應的,一股暗流湧動的與生命有關的意象被漸漸的賦予到晶蓮身上,作為死亡的歸宿,人們內心中增加了一絲說不明道不清的因素,開始有些神秘學,甚至是宗教的味道在里面。
晶蓮之城的人們也有了新的職業,雖然和死亡有關,但是處理的幹凈體面,仍然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歡迎。各種的儀式,古禮被開發出來,一派熱鬧繁榮。
來這里旅遊參觀的人也格外的多了起來,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內心中都覺得和這晶蓮特別的有一些親切,熟悉。
莫非是冥冥中的死亡之神化身為蓮,來到人間?
這一份虔誠和敬畏的心理,使得晶蓮之城格外的底蘊濃厚起來。
第二十九章 國際中心
誰也想不到,幾個月前還是垃圾填埋場的地段,轉眼間炙手可熱,甚至隱隱然要成為世界中心的趨勢,它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是面對全世界的大手筆,不管核廢料處理還是安葬屍體,原本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物,偏偏到了它的手里,都開始增添光彩,處理的行雲流水,了無痕跡。
人們開始感恩起來,覺得這是上蒼的賜予,是來帶領全世界進入新時代的。
只有科學家才知道,它最主要的屬性還遠遠沒有發揮作用,又或者,它潛在的已經發揮了,堅固,無與倫比的堅固,就是這一切的基礎,沒有堅固的屬性,即便它能吞噬,也會被破壞,可能早就消失了。
因為這份堅固,使得人們的投入,期許,都變的清晰的可以預見,購買它的股票自然也就越多,它是不可摧毀的,這是人們的信心來源,堅固無比,因而他們樂於投資在上面。
這也引起了一陣商業風潮,圍繞晶蓮的各種建設被大幅的展開,幾乎要成為新的國際中心,沒有一戶家庭不在談論它,它的動向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條條道路通羅馬,這句話也終於塵埃落定,有了新的歸屬。
有人說,這是因為它神性的體現,它像是一個終點,在人的思維中,和各種事物聯系了起來。它將終結轉化為新生,化腐朽為神奇,已經是上帝一樣的手段,因此,它當的起這一切,它不但匯集了物質,也聚焦了視線,當之無愧的國際中心,世界中心。
【全書完】
以下是未完成部分,可以不看。
暴力反管理
暴力是最直接的反管理,因為管理是根植於暴力的,沒有暴力的壓迫,則管理根本無從存在。既然暴力為人所厭惡,那麽管理也是同樣,天然的與人的內心相違背。所以暴力反管理是順理成章的。通過暴力的手段反制管理,是反管理最基本的路數,當然,使用暴力也是危險的,不但對別人危險,對自己也是危險的,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暴力改頭換面,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只有在時代大變革的時候,整體的暴力才會登場,洗刷人間,改天換地。這不是我們個人的力量可以推動的,也不是等待就可以達到的,沒有趕上這樣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因為不用擔驚受怕,同時也是我們的不幸,因為沒有改變人生的力量,無法借助群體的力量而只能受到壓制。
小說 網絡遊戲里的反管理
當代,網絡小說非常的流行,寫的人有上百萬,看的人更多,足有幾億人。網絡小說就是對生活的最直接的反管理。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他在現有的生活和工作之外建立了新的體系,得到新的收益,就構成了對原有工作的競爭關系,有些人已經是完全拋棄了其他工作,全職的寫作。他從原有的管理體系中剝離出來,得到了解放,雖然要接受新的管理規則,但是相對寬松了許多。對於看小說的人來說,他從文字的流動中,在大腦虛構了一個個的場景,帶他脫離了原有生活的感受,使得身心完全的放松。
小說中,最直接的就是使用暴力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地位,這是反管理的最直接最終極的手段。因為管理是根基於暴力的,所以反管理首先的打破暴力,就得到突圍。在現實生活中使用暴力必然受到反制,而且對於強大的集體,個人的力量不足以反抗。所以人們逃避到小說中,到虛擬的世界里完成這項事業,來給自己以希望和安慰。這種逃避並不是一種失敗,而是曲線的迂回,是戰略的反擊,通過文字完成了人們內心中的統一和調度,形成文化,潛移默化,最終就會帶來現實中的改變。一旦小說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為大多數人所獲知,里面的生存模式就成為一種可模仿和分析的標準,成為人們考慮問題,分析形勢的一個必要因素。就會把這種暴力的反抗當作一種可能。而當暴力反抗出現後,人們也會人認同其合理性,從而加速其進程。暴力是一種硬的力量,而小說是一種軟的力量,在小說中的暴力,就好像包裹起來的利器,沒有危害又起到作用,好像橡皮管包裹的電流,送到千家萬戶。這是值得肯定的一種形勢和力量,必然會推動我們的社會發展,更加和諧的使用暴力,讓其為人所用而不是形成破壞。
網絡遊戲中也是如此,而且更加的自由,形成各種組織聯盟,互相戰鬥對抗,死了又死,也不休止。這本身可以看做是遵循了我們的反管理三原則,投身娛樂,因此是非常先進值得肯定的。網遊虛構了一個世界,人們真實的參與其中,獲得各種超越性的體驗,對人生的認識就更加豐滿充實。遊戲本身是對現實的一種簡化和改造,代表了一種前進和變化的方向。當他就這樣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就帶來了啟迪暗示,生活的軌道理應向著更娛樂,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小說和網遊充斥著暴力,是對這個世界真實制約關系的反應,也可以這麽說,是他們包容了我們內心的暴力,軟化了這種暴力,抽象了暴力,使得暴力成為可接觸可使用的,從而去完成我們對管理的反制而不傷害到自己或對方。
改變規則提升能力改變環境
管理根植於暴力,同時又衍生出一系列的管理規則,就像根與樹的關系,我們主要看到的不是根,而是樹的幹和冠。所以人們對付一棵樹往往不是去挖根,而是去砍幹,對於反管理來說,對付的就是管理的規則。
除了暴力能改變規則,還有非暴力的力量,也能改變規則,為什麽我們現在要提軟實力呢?其實就是不想走暴力的路線,不得已而求其次,希望通過其他的方面獲得改變。
每一個參數都能影響結果,比如今天的風力和陽光,如果不考慮蝴蝶效應的話,我們就只能期待最實際的身邊的一些事物,或者與我們本身綁定的屬性。
比如財富,比如智力,比如位置,比如關系。這都有可能成為改變規則的因素。
當我們不能走暴力的路線的時候,就要迂回前進,柔性對抗,調動一切可能的因素去促成改變。
最重要的就是改變規則,因為規則是長期起作用的,而現象只是一時。
改變了規則,我們的地位就隨之而變,來源於管理的壓力就會改變,會更加的輕松自如,更加的人性化。
前提是否定
反管理學的前提是對管理的否定,如果管理者都是對的,當然是不需要反管理學了。那麽除了前面說的一些管理學的問題,它還有什麽問題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原則,管理學為什麽大發展,就是因為它找到了效率原則,依賴效率原則來辦事,制造了提高效率,得到更多收益的可能。這其實是對全社會向錢看這個大背景的適應。為了錢,所以要求效率,為了效率,所以建立了管理體系。針對提高效率的目標,管理學提出了很多問題,化身為數學問題,為它披上了一層似乎科學的外衣,變得好像嚴謹規範,符合現代科學的潮流。這就是管理學的效率化,數學化,是它立足於現代社會並發展起來的根本。而一旦我們超越了這個目標,不談錢了,不談效率了,它也就無從建立一個個的數學問題去求解,因為這些都是不那麽必要的了。它的所有的理論體系都會轟然倒塌。這就是管理學的局限性,它不過是伴隨金錢而起的舞者,缺乏更高的理想和道義,因此得到的支持從來都只能是有限的。所以當我們提出更高的理想和目標,我們來談論超越錢的東西,比如思想,比如關愛,比如幸福,那麽管理學就會敗退,顯得相形見絀,上不了台面。這就是我們對管理學的否定,是反管理學立身的基礎和前提。當我們能夠否定它的時候,我們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具有道德和道義的優勢,我們就易於取得對它的成功。這種否定,就像釜底抽薪,直接破壞了它存在的基礎,使得它剝去了科學化數學化的外衣,變得醜陋起來。人們對它的認識就會改變,不再覺得這是什麽高端人士才能接觸和學習的東西,也不再認為它是一種必要和必需的工具,它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就會下降,帶給我們的壓迫就會更少。反管理學在它腐敗的土壤上成長起來,會更加茁壯。
非暴力不合作
反管理的一個巨大的成功案例就是發生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首先它是非暴力的,非暴力其實到處都是,但是在歷史上留名的非常少,歷史往往關注的是暴力的,劇烈的改變社會面貌的事件。而且非暴力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容易聯合。暴力就像洪流,一旦來臨,裹挾泥沙,而非暴力就像溫水,潤物細無聲。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一個國家席卷,這與該國家的文化土壤有關,我們的國家能不能產生這樣的運動呢?我認為能,但是可能不那麽明顯,因為我們國家的結構非常穩定,生活質量也在提高當中,所以人們往往被利益蒙蔽和驅使,當人們覺得情況在變好的時候,可能就更願意等待而不是做出改變。而實際上,情況真的很好嗎?我們打工沒有足夠的休息,沒有節假日,勞動強度大,管理者水平素質低,這些問題是等不來解決之道的,我們必須要有所行動。而暴力是我們無法主動選擇的,所以我們也只能是非暴力不合作。但是這要付出代價,從利益的角度來看,我們要虧本一段時間,但是這是必要的,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如果我們的力量不顯現出來,就得不到管理者的認可,他們就不會做出改變。
饑餓與死亡底線
任何抗爭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願意付出的代價是什麽?不是饑餓和死亡。但是有時候往往會走到饑餓和死亡。因為你願意付出的,都是在對方認可範圍內的,不足以沖破原有的結構。饑餓和死亡是我們的底線,只有站在這個底線前面,我們的抗爭才是有力的,讓人看得見必然需要改變的理由。當然,這里的饑餓和死亡是一種抽象意義的,並不是說肚子餓和生命消失。比如金錢的減少,我們可以稱為餓,比如工作的丟失,我們可以稱為死。這是一種狀態的描述。當我們願意付出代價去獲得改變的時候,這些都不是問題。
動態博弈
管理和反管理不是一層不變得,而是處在一種動態博弈中,兩者相互促進不斷變化,共同發展。管理雖然有問題,但不是生死攸關,它雖然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對人產生了傷害,但並不是罪不容赦,畢竟,它也為社會的發展貢獻過力量,也有正面的積極的意義。我們對待管理不應當是除之而後快的心理,而是要促進其變化和發展,讓它更好的服務於人,讓人處在管理之上而不是管理之下。這種博弈是有益的,不傷筋動骨的。我們應當鼓勵並樂見其成。
勞動與自主
一定的勞動是必要的,畢竟果實長在樹上,也需要人去采摘才能吃到。但是你所需要的和你要付出的真的對等嗎?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往往是幹得多,得的少。因為這個世界有賊的存在,而且是偷天大盜,可以獲取人們的勞動而不被發現。前人總結說是剩余價值,而實際情況可能更加覆雜。比如錢是對勞動得表征,但是印的錢卻不發給勞動者,實際上錢和勞動沒有完全的對應起來,很多沒有勞動或者勞動很少的人獲取了大量的財富,這是不公。因為不公,所以必須改變。當然,並不是說做的少就應該拿得少,這要看人的權重,在重要環節做事,有可能事半工倍,或者有些人做了很多,但是必要性不強,這都可以由市場調節。我們說的是市場無能為力的死角。因權勢地位帶來的差別。為什麽有些人和組織言必稱重要呢?就是為了強調自己的權重,權重高,說明做的更必要,獲得分配的就應當更多。拿錢就理直氣壯。我們必須堅定的鄙視這一點。你說重要就重要?那不可能。我們不覺得你有多重要,一旦你所做的所說的都不被認為是重要的,那麽你拿錢的理由就不那麽充分了,分配的比例必然要發生變化。所以這是攻其必備,不承認其重要性,拆穿他們的謊言。這是所有勞動者必須做的,不承認別人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只有你做的事也可以說重要了,你才能獲得更多。那麽,如何否定別人的重要性呢?貨比三家。這是我們三原則之一,通過對比,就可以削弱其權重。看,還有其他的可能,還有其他人能做的一樣甚至更好,你的重要性還那麽重要嗎?
可以說,管理者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就是一場輿論的鬥爭,是為了撈錢做鋪墊。如果所有的勞動者都擦亮了眼睛,否定了其重要性,那麽他們的戲就演不下去了,拿錢的理由就不充分了,繼續管理的可能就不存在了,壓迫體系轟然倒塌。
勞動者只有在公平的基礎上進行勞動,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這樣的勞動也是大家願意付出的。有合理回報的勞動就可玩遊戲是一樣的,能充分的讓人獲得收獲的樂趣。有了勞動和收獲,我們自主的能力就更多,更加的不依賴別人,被管理的可能性就降低。
接受與肯定,站立與穩定
雖然我們以否定起家,但是我們也需要接受和肯定,因為站立和穩定是前進的基礎。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完全的否定是不合理的,在肯定的基礎上去否定才更接近事實。當不能選擇暴力的時候,我們是改進者而不是推翻者。我們的思維模式不是打破,破壞,而是修補和完善。繼承了好的方面,再改善壞的方面,我們就容易獲得完美的結局。一味的否定,有可能挖掉自己腳下的土,沒了立足之地,那是一種悲劇。所以這個度要把握,要衡量其中的比例。給予對方生存的空間和時間,不要逼人跳墻,畢竟兔子急了也咬人,管理者更加的兇狠。他們之所以平時不使用暴力,只是借助其威勢,因為已經足夠管理了,而如果其他手段不行的化,暴力就會登場。我們不能也不願意走到這一步。因為我們本身和管理者是一體的,有相互依存的關系,雖然我們不認可他的重要性,但是他又存在的必要性。所以這種鬥爭是有限的鬥爭,是保持在安全區間的鬥爭,是用軟實力對抗的鬥爭。就像高明的棋手一樣,可以引導對方的軌跡。
鬥地主
鬥地主是普及率非常高的遊戲,也是近代流行起來的,把人與人的鬥爭融入了遊戲之中。鬥地主深合反管理之道。首先它是娛樂項目,符合投身娛樂的原則,其次,它是三個人參加,符合貨比三家的原則,再次,它要求兩家弱者聯合,符合聯合統戰原則。鬥,是永恒的旋律。強者,拿到好牌的一方,成為地主。弱者,農民,天然的聯合起來。雙方為勝利而戰鬥。這和我們的生活類似,投胎好的,生在富貴之家,投胎差的,生在窮門敝戶,而且數量眾多。為了爭奪有限的社會資源,兩方也是爭鬥不休。鬥地主的流行,說明了人們內心中對這種鬥爭形勢的認可,而且建立了一種弱者自動聯合與強者鬥爭的規則。這也是對所有人的一種教育,這個世界並不是一片和諧,而是充滿了鬥爭。地主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就必然要守護,窮人生計貧乏,必然要奪取。兩者的鬥爭即是一種遊戲,又超越遊戲,推動著世界的發展變化。這是反管理學的表現之一。管理者,就像是地主,而被管理者就是農民,他們天然的應該聯合起來鬥爭,這是鬥地主帶來的啟示。雖然他們現在沒有聯合起來,但是暗中,在心里,他們知道自己應該怎麽做,因此在言語,在輿論,在行動中,他們的每一個微小操作都通向聯合,通向鬥爭,這構成了整個世界運行的大背景。是反管理學能夠良好生長的土壤。
取而代之
被動反擊 非為反而反 以優取勝
和工作的妥協
接受否定改變三部曲
池塘里的魚的選擇,池塘的變化
忍耐等待與躍遷
整體與格局,層級
情懷和結局
細微操作與棱角 軟柿子
成為大師和傳播者
全局性的勝利時刻
新時代的開啟與反管理的新使命
家族與信任
職業的天花板
栽樹乘涼 養虎為患
過剩時代效率放後
管理是電視時代,反管理是電腦時代
參與管理後的反管理
反管理促進管理學的二次發育
周末休息的必要性
管理者的自我改良
語言體系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