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的反常识臆作

汉奸的精神家园,汉奸文化,博大精深

Moderator: 吴三桂

Post Reply
吕柏林
Posts: 84
Joined: Tue Oct 06, 2020 10:50 pm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的反常识臆作

Post by 吕柏林 »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的臆作》证明:一,毛泽东“夏日登岷山远望”是
他捏造的谎言;二,毛泽东登岷山的地方是岷北三山——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岷山
北段的娘里宁巴山、高日卡山、达拉山三座雪山,时间是1935年9月15日
至9月18日;三,毛泽东登岷北三山的最高点是岷北三山的垭口,其视野均被
局限在岷山北段的群山中,以致重走岷北三山长征路的当代红军,均无人远望到
昆仑山脉的一个山头;四,《念奴娇·昆仑》既不是毛泽东的即景抒怀之作,也
不是毛泽东的忆景抒怀之作,而是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的臆作,是完全违反创作
以情抒怀诗词都是即景创作的传统原则的臆作。

然而,《念奴娇·昆仑》又不是合常识的臆作,而是反常识的臆作,且是通篇反
常识的臆作。《念奴娇·昆仑》首发于《诗刊》1957年1月号的版本是: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
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横空出世,莽昆仑:以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
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
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百度百科·昆
仑山脉》)想象昆仑形象,是可称“莽昆仑”的。但是,别说毛泽东当年翻越岷
北三山路上看不到昆仑山脉的一个山头,即使赋予毛泽东在翻越岷北三山海拔最
高的垭口时有晴好的远望天气并赋予他西望到离他最近的昆仑——西倾山山脉东
端的雪山山头的视力,被雪覆盖的雪山山头也不过是如同贴在茫茫天际线下静止
不动的一小片白云,而在茫茫天际线下静止不动的一小片白云是毫无横空出世的
视觉和莽的视觉的,因为横空指横越天空,横越表横向越过,横越天空表横向越
过天空。但横空出世还含有突然冒出、刚刚出世之意,而茫茫天际下静止不动的
像一小片白云的雪山山头是给不出横向超过天空和刚刚出世的视觉的。同时,《
在线汉语字典》告诉:莽表广大、辽阔,在把“莽昆仑”之莽解莽莽时,莽莽则
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茫茫天际下静止不动的像一小片白云的雪山山头只给
出渺小渺茫的视觉,毫无广大、辽阔、无边无际的视觉。

然而,“横空出世”还被解释为“破空而出”,如《百度百科·念奴娇·昆仑》
的白话译文对“横空出世,莽昆仑”的译文是“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但
“破空”表划破长空,“破空而出”便表划破长空而出,而茫茫天际上静止不动
的一小片白云状的雪山山头是给不出“划破长空而出”的视觉的。

因此,即使赋予毛泽东在翻越岷北三山海拔最高的垭口上西望到离它最近的昆仑
雪山山峰的视力,这个雪峰也给不出“横空出世”的视觉。

其实,即使近距离看一座高山和一群高山,也毫无横空出世——横向越过天空的
突然视觉或破空而出——划破长空而出的突然视觉以及莽的视觉,只有“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的平淡视觉。

因此,“横空出世,莽昆仑”完全是反常识的臆作。

◆阅尽人间春色:因“横空出世”含有突然冒出、破空而出、刚刚出世、毫无阅
历的意思,就表示昆仑不存在“阅尽人间春色”的阅历,而以昆仑山脉出世于盘
古开天地的常识看,昆仑又具有“阅尽人间春色”的阅历。这就表示,“阅尽人
间春色”与“横空出世”的莽昆仑,在常识上严重冲突、矛盾尖锐、不合逻辑,
表示“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是前后矛盾、不合逻辑、违反常识的
臆作。

◆飞起玉龙三百万: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原注中解释道:“前人所谓‘战
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
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显然,“借用一句”是按句号算的,
即借用了“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两句:既借用了“战罢玉龙三百
万”的“玉龙三百万”又借用了“败鳞残甲满天飞”的“飞”,故“飞起玉龙三
百万”描述的雪景仍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雪景——飘飘洒
洒的漫天飞雪之景,根本不能借用来描述“夏日登岷山远望”到的雪山,因为“
夏日登岷山远望”到的一片群山即使覆盖着白雪而“一片皆白”,也只能给出如
一条静伏不动的玉龙视觉而无众多玉龙腾空飞舞的视觉。

然而,高原雪山山头是嶙峋怪石组成的嶙峋山头,只在嶙峋怪石的凹处积雪。在
夏秋季节,只在雪线以上的嶙峋怪石的凹处有常年积雪。毛泽东登岷山的时间是
1935年9月15日—18日,节气是当年白露之后、秋分之前的中秋而不是
夏日,他所登的岷山是岷北三山,他能远望到的积雪之山也是岷山北段雪线以上
的积雪山头(见《〈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的臆作》),但雪线以上的积雪山
头并非全被冰雪覆盖,而是只在怪石嶙峋的凹处才覆盖着冰雪,如位于岷北三山
以西的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一带3500多米的雪山、位于迭部县卡
坝乡北部、峰顶海拔4920米的迭山错美峰和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
县索呼日麻乡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的年宝玉则峰:

Image

照片取自《神仙眷顾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还有扎尕那》,该照片系探险家约瑟
夫·洛克于1925年拍摄的扎尕那,拍照季节不明。

Image

照片取自《神仙眷顾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还有扎尕那》,该照片由黔中君拍摄
,题名《迭山横雪》,拍照季节不明。

Image

照片取自《实拍:攀登秦岭山脉最高峰——措美峰》,拍照季节不明。

Image

照片取自《在神的后花园年宝玉则,跋山涉水遇见你的温柔》,拍照季节不明。

以上照片告诉,岷北三山以西的雪山山头都由裸露的嶙峋怪石组成,其陡峭处无
法积雪而无积雪,冰雪只覆盖于嶙峋怪石的凹处。

虽然上列照片拍摄季节不明,1935年的气温也比现在略高,却因1935年
9月15日—18日期间处于中秋,毛泽东在此期间在岷北三山的垭口上向西远
望到的雪峰只能是雪线以上的积雪,这些积雪也只能是覆盖于嶙峋怪石凹处的积
雪,远望这些覆盖于嶙峋怪石凹处的积雪山头,根本给不出“一片皆白”的视觉
,也给不出“群山飞舞”的视觉和“飞起玉龙三百万”的视觉,表示“群山飞舞
”和“飞起玉龙三百万”毫无视觉依据,都是反常识的臆作之词。

◆搅得周天寒彻:字典对“周天”的解释是整个天地间、满天,《百度百科·念
奴娇·昆仑》对“周天寒彻”的解释是满天冷透,对“搅得周天寒彻”的解释是
“搞的满天冷透”。然而,由于毛泽东向西远望的雪山山头是雪线以上的积雪山
头,积雪山头由嶙峋怪石组成,嶙峋怪石组成的积雪山头只在嶙峋怪石的凹处有
积雪,嶙峋怪石凹处的积雪都是静态,毫无“飞起玉龙三百万”的动态视觉,因
而没有“搅得周天寒彻”的搅态,故“搅得”一词完全失真,也完全反常识。

然而,即使让毛泽东向西远望到的雪山在他的眼里显示出“飞起玉龙三百万”的
搅天大动作,搅起的寒彻气温也局限在雪山山头周围的空间,连雪山山头的山脚
下都影响不到,更影响不到远望中的毛泽东周围的空间。故在把“周天”理解为
毛泽东眼里的满天时,“搅得周天寒彻”也是无据之词,完全是反常识之词。

但是,“搅得周天寒彻”是整个昆仑山脉“搅得周天寒彻”,因为,“而今我谓
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
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告诉,“搅得周天寒彻”的周
天,是整个地球的天地间,故“搅得周天寒彻”是指整个昆仑山脉的雪山搅得全
世界寒彻——冷透透,但常识告诉,这是毫无根据的夸张,如当时的重庆、武汉
、南昌、长沙都是夏秋季节的四大火炉,全球沙漠的气温每天都在发生50℃以
上的日较差——每天极高温和极低温的温差(见《百度百科·沙漠气候》)。因
此,“搅得周天寒彻”完全是反常识的臆作之词。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雪山在雪季积累的冰雪在夏日的消溶速度
是很低的,原因是冰雪是在略高于冰点的气温下消溶的,在这样低的消溶气温下
发生的消溶速度必然很低,在这样低的消溶气温下消溶出的出水量就如同病人挂
的点滴,但消溶而成的冰雪之水还得在流动过程中沿途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
表示昆仑雪山在夏日消溶的出水量无力制造“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洪灾。

事实也是如此,如若尔盖草原虽被巴颜喀拉山脉、阿尼玛卿山脉及其它雪山环抱
,怀抱若尔盖草原的雪山在夏日消溶的冰雪之水从未在若尔盖草原制造洪灾,表
示环抱若尔盖草原的雪山在夏日消溶的冰雪之水仅够维持若尔盖草原的湿度、出
水量、蒸发量、植物吸收和蒸腾所需的供水量,以致若尔盖草原被《天边若尔盖
,长征走过的“死亡草海”》的作者赞美为:“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
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
。《百度百科·红军过草地(红军长征期间重要事件)》告诉:若尔盖草原只在
下暴雨时才会导致河水猛涨。这就表示,在昆仑山脉东段南支巴颜喀拉山脉和中
支阿尼玛卿山脉的山脚下的若尔盖草原都没在夏季发生这两条山脉及其它雪山的
冰雪消溶而出现河水猛涨的汛情。昆仑山脉脚下的若尔盖草原都没因昆仑山脉冰
雪的夏日消溶而河水猛涨的汛情,又怎么可能在黄河中下游及其它发源于昆仑山
脉的江河发生“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灾情呢?

然而,毛泽东不是不知道夏日的若尔盖草原没有因环抱它的雪山冰雪的“夏日消
溶”而泛滥洪水的,因为他是在1935年初秋——1935年8月21日从松
潘县毛儿盖出发北上,于8月27日走到若尔盖草原尽头的若尔盖县班佑地区的
(见《1935年8月21日红军长征过草地》),节气是当年立秋之后、处暑
之前,这个时段是秋老虎时段,秋老虎时段属于广义的夏日。毛泽东臆作《念奴
娇·昆仑》的时间是1935年10月或1935年冬天(见下图),离他过草
地不过两个月、顶多半年,而他经过七天如履薄冰地走过草地的经历和见识理应
是终身难忘的,因而是没理由不知昆仑雪山在夏日消溶期间并不引发“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之灾情的。

Image

这就表示,“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既反常人应有的常识,又反毛
泽东“夏日”过若尔盖草地的见识。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上面证明,“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均无根据、均反常识,昆仑雪山根本不存在
可评说的千秋之罪,而只有涵养昆仑雪山及其山下的动植物的千秋之功以及它为
黄河及其它江河提供源头的千秋之功可誉。由于“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
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全是控诉昆仑千秋之罪之词,“千秋功
罪”实为“千秋之罪”,即是说,“功罪”之功毫无出处,纯粹是为凑字数而强
加之字,故“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完全是无据的质问,是企图突出自己
是前无古人的时代伟人的时代之问而弄巧成拙的无据之问。这样的无据之问当然
是无常识支持的反常识之问。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
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段词告诉:

一,毛泽东眼里的环球只是北半球,表示毛泽东完全忘了他年青时学到的世界地
图知识和地球仪知识:

㈠《王立华:学习毛主席卓越的领导艺术》告诉:毛泽东在19岁时就在从湖南
省高等中学退学到图书馆读书自修的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才知道原
来世界那么大,中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湘潭县在地图上找不到”。《湘潭:青
年毛润之在湖南省图书馆自学生活看地图的思考》则告诉:“当时湖南省图书馆
的大厅里,挂着一幅《世界坤舆大地图》,这是主席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他对
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经过地图前,他总要停下来,仔细地看一看”。

㈡根据纪实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改编而成的同名小说《恰同学少年》第一
章《我叫毛泽东》告诉:杨昌济的书桌上摆着地球仪;而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
年》第6集告诉:在毛泽东还是湖南第一师范一年级学生时,就被杨昌济带回家
里在书房里开小灶辅导,表示毛泽东自那时起就经常在杨昌济书房里见识了地球
仪。而《维基百科·毛泽东》告诉:毛泽东读湖南第一师范一年级的年龄是20
岁。

然而,《念奴娇·昆仑》首次发表的时间是1957年1月——《诗刊》195
7年1月号,此时的毛泽东是想当第三世界领袖的野心家,第三世界国家多在南
半球,因此他完全知道地球由南北半球组成,完全没理由发表包含“而今我谓昆
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
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念奴娇·昆仑》。

二,毛泽东根本不知昆仑山不是中国独有之山,而是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
坦共有的跨国之山,别说1935年10月或当年年底是匪首之一的毛泽东,就
是1949年10月后成了中共国最高领导人而可代表中共国的毛泽东,也无权
对它进行裁为三截的处置和“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的处分。

但在年青时就学了世界地图、发表《念奴娇·昆仑》时已当了七年多中共国最高
领导人的毛泽东,又没理由不知昆仑山不是中国独有之山。

三,毛泽东根本不知中国境内最高大的跨国山脉不是昆仑山脉,而是喜马拉雅山
脉,以致以为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就能建成
“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

但在年青时就学了世界地图、发表《念奴娇·昆仑》时已当了七年多中共国最高
领导人的毛泽东,又没理由不知中国境内最高大的跨国山脉不是昆仑山脉,而是
喜马拉雅山脉。

四,毛泽东根本不知欧美都有多座高大的雪山,从而以为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
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就能建成“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而不是认
为在“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后让欧美成为更寒冷的世界。

但在年青时就学了世界地图、发表《念奴娇·昆仑》时已当了七年多中共国最高
领导人的毛泽东,又没理由不知欧美都有多座高大的雪山。

五,毛泽东根本不知气温既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大气降温律又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的大气降温律,从而不知北冰洋是北半球的酷寒之地、南极洲是南半球的酷寒之
地,从而以为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就能建成
“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

但年青时就学了世界地图,后来又翻越了多座雪山、大山、发表《念奴娇·昆仑
》时已当了七年多中共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又没理由不知气温既随海拔升高
而降低的大气降温律又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大气降温律。

因此,《念奴娇·昆仑》下阙完全是毛泽东反常识的臆作。

◆改“一截留中国”为“一截还东国”及其修改说明也是毛泽东反常识的臆作

在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的《念奴娇·昆仑》中,毛泽东把“一截留中国
”改为“一截还东国”,并附上了他于1958年12月21日的自注:“昆仑
: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毛泽东改“一截留中国”为“一截还东国”及其自注说明:

一,“一截还东国”是荒诞无稽之词

昆仑虽是跨国山脉,却因其主体在中国境内而被中国人称为中国第一神山、万祖
之山,表示昆仑主体自古就是中国山脉,而不是原居日本而后被古中国抢来的山
脉或从日本飞来的山脉,根本不存在归还日本的事情,因此,“一截还东国”是
毫无依据的胡说,严重违反历史常识的胡说,是向日本献媚的邪说,是毛泽东为
感谢侵华的日本帮其打下江山言论的词式表达。毛泽东感谢日本侵华的言论可参
见《谢天奇:中共官方记载,毛泽东至少六次感谢日本侵华》、《历史公案解读
: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中国》、《维基百科·毛泽东感谢日本争议》。

二,毛泽东臆作《念奴娇·昆仑》时没理由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想法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参与领导的由中央红军改编的陕甘支队逃亡至
陕西保安县吴起镇,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
11月初,陕甘支队在象鼻子湾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合,此时红一方面军不足八
千人(见《维基百科·长征》),此时的中共党魁是张闻天而不是毛泽东,毛泽
东和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人仍是另立中央的张国焘的通缉对象(见《维基百
科·长征》),企图鸠占鹊巢(陕北根据地)因而需要灭掉刘志丹的毛泽东还未
灭掉刘志丹,到了当年12月5日,张国焘以“党团中央”名义致电中共中央,
要求毛泽东等人将中共中央改称“北方局”(见《维基百科·长征》),与此同
时,毛泽东还面临国军的围剿。老天若不是让中共在一年后的1936年12月
12日成功策划了西安事变,中共在1936年12月12日后的命运不是很快
被国军消灭就是逃亡到中苏边界苟延残喘。即是说,臆作《念奴娇·昆仑》时的
毛泽东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内外交困的险境中生存,根本不可能有反对八竿
子打不着的英美日帝国主义的想法。即使超前赋予他反对英美日帝国主义的想法
,也毫无反对英美日帝国主义的本钱和能力,全然不知拿什么反对英美日的帝国
主义。因此,毛泽东在臆作《念奴娇·昆仑》23年后的1958年12月21
日说它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是以为世人不可能知道他臆作《念奴娇
·昆仑》时不可能有反对英美日帝国主义想法情况下的胡说。

三,毛泽东臆作《念奴娇·昆仑》时的世界是主义繁多的世界,而不是只存在共
产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世界

毛泽东在臆作《念奴娇·昆仑》期间,不可能不知道,与其信仰的共产主义格格
不入的主义,除了帝国主义,还有三民主义、军国主义、资本主义、宪政主义、
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沙
文主义、伊斯兰主义、封建主义、视他教为异教的各种宗教主义……,其中的三
民主义就是执政中华民国的中国国民党企图同化世界的主义:“三民主义,吾党
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三民主义歌》),更是要中共命的主义。因此
,即使毛泽东信仰的共产主义能把英美日的帝国主义消灭,全球仍遍布着与共产
主义格格不入的种种主义,表示毛泽东理应知道他根本无法用其信仰的共产主义
建成“环球同此凉热”的大同世界。然而,到了1963年发表修改版的《念奴
娇·昆仑》时,毛泽东还应清楚他领导的中共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苏联、东欧诸国
、朝鲜、越南、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格格不入,其中的苏联已成了中共
眼里“亡我之心不死”的苏修,因而知道,即使他领导的社会主义能够消灭欧美
的帝国主义(当时的日本不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无法用他领导的社会主义建
设“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

以上分析告诉:《念奴娇·昆仑》是一首完全反常识的臆作,且是毛泽东违反其
所知常识的臆作。然而,毛泽东是没理由臆作出违反其所知常识的词作的,毛泽
东既没理由臆作出违反其所知常识的词作又臆作出反其所知常识的词作的情况,
只能证明,毛泽东没有自己的思想之心,而是“万物得一以生”(《道德经》)
并“恃之以生而不辞”(《道德经》)的一形道生化物、“目惟内视而不外视”
(《金华宗旨》)的瞎子、“耳惟内听而不外听”(《金华宗旨》)的聋子、“
惟道是从”(《道德经》)的行尸走肉、“无知无欲”(《道德经》)的收音机
、对一形道之声“应之速而无疑”的传声筒。所谓的毛泽东思想,是生化毛泽东
一生的一形道下放的思想。

《念奴娇·昆仑》自1957年1月首发和1963年首发修改版以来的读者应
在十亿以上,有能力看出它通篇违反常识的读者也应数以亿计。然而,至今未见
一个有能力看出它通篇违反常识的读者指出一个违反常识之处。此情只能说明,
有能力看出《念奴娇·昆仑》通篇违反常识却无一个指出一个违反常识之处的数
以亿计读者,都是“万物得一以生”并“恃之以生而不辞”的一形道生化物、“
目惟内视而不外视”的瞎子、“耳惟内听而不外听”的聋子、“惟道是从”的行
尸走肉、“无知无欲”的收音机、对“万物得一以生”的一形道之声“应之速而
无疑”的传声筒。

明月牌收音机吕柏林
2020年12月26日
附: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的臆作》:http://bolin.eu5.org/a299.htm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