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的因素,起源于石原的深谋远虑以及东条的愚昧无知
Posted: Sun Dec 06, 2020 2:56 pm

不仅如此,日本战败得另一个原因是日本陆军在大正与昭和时代一直处于内斗阶段。如陆军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的矛盾从思想家北一辉和大川周明的立场分歧可以直接证明了军部派系斗争的白热化。皇道派主张速胜战:以速生速决的方式北进苏联来获得战略资源。简单的说,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发动进攻,以最短时间内结束战斗;统制派主张渐进战,先控制满洲和中原地区,获取资源,稳扎稳打,运筹帷幄,步步蚕食的方式,打长期战争的“温和”战争,这样对日本最有力。因此,陆军两个派系围绕战略拓展上发生的分歧最终引发火并,从而发生226兵变,这也是日本战败的关键要素。
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来自石原莞尔和东条英机的战略分歧。
东条英机虽然身为陆军大将,统制派幕僚人员之一,但是军事指导理论属于皇道派军事思维模式的,讲究速决战,只注重精神作战,从而忽略了作为工业化国家,最基本装备制造的潜力和升级的杀伤力都没有思考过,日本的战败,八成是他的责任。难怪石原莞尔叫他上等兵。一个人精神意志力再强大,终究是人,是人就有极限,有意志力薄弱消沉的时候,无论接受多么严格的训练、教育,人终究是脆弱的,特别是情感精神上,毕竟,人逃不了七情六欲,一个好的甜头好处,大于一切信仰和追求,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更需要得到这种补偿援助。其次,后勤保障服务是战争的发动机,没有后勤保障,士兵如何维持身体健康继续作战?所以,东条英机适合搞政治,类似于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夏侯惇,适合内政,而不是参军作战,东条英机也是这个类型,适合管理内政制度,不适合军事指挥,让他指挥战争,只会打的越来越痛苦,最后一败涂地。反之石原莞尔,作为战略家,头脑清晰分明,眼光看得远,大局观比东条英机强多了。石原清楚,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必须要经营个十年、几十年,日本才有能力对抗苏联和美国等强国,尤其是注重满洲国的资源开发以及工业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对士兵现在和将来的作战至关重要。武士道精神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斗意识,但是,没有好的装备提供,士兵光靠意志力是无法打赢胜仗的,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世界强国而言,未来的日本,必须实施建立一个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军事强国。石原莞尔对局势的判断也明察秋毫,认为,当时日本应该全力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而是主张与中国保持邦交或者扶持并联合中国对抗苏联及欧美西方强国。这种提议对日本的处境是非常现实而且有利,可惜东条英机不仅不会采纳,还处处针对石原。最后石原跟东条英机围绕日本战略方针发生分歧,被东条英机撤职退役。日本未来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