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汉奸的精神家园,汉奸文化,博大精深

Moderator: 吴三桂

Post Reply
Shawn·Rhode
Posts: 2
Joined: Mon Jan 24, 2022 10:41 am

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Post by Shawn·Rhode »

我对canon之思考
——————基于谌洪果《人文通识思考》



第一章 通识教育是什么?

普通教育是民主制度弊端的解决方案。通识教育是对canon 的完全归纳MECE和情景问答描述SCQA让人变成一个 whole man。

民主制的弊端:
1. 多数人暴政 2. 普遍的平庸 3. 民主的敌对者
民主制非但无法在终极意义上培养共同的观念,反而会不断培植相反的意见,进而可能转化为行动,危机民主生存。

民主制和其他制度的区别:
贵族制的核心原则是培养荣誉感,暴君僭越主制的核心原则是制造恐惧,而民主制的核心原则是交流与教育。
有效的交流必须是真实性、真诚性、正当性。言辞的作用在于引导灵魂,切不可言之无物。西方因需要通过交流说服人而修辞学发达;中国因需要通过谄媚取悦人而文章学发达。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人做到:知识即道德,信心即行为,认知即行动,原则即实践。


柏拉图认为对统治者阶层实施统一部署的、强制性的教育,就可以防止他们被污染,变坏堕落。————即,普通教育是民主制度弊端的解决方案

罗马在公元5世纪灭亡后,完整传承了希腊—罗马liberal arts 自由七艺的英国在18世纪称霸世界,16世纪末 liberal education 古典的 自由教育开始在英国出现,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成立前,
英国一直践行非专业的博雅教育。
二战后,为了彻底解决统治阶级反动的问题,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校长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在1945年写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指出,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的目的是:既要帮助人们成为一个个体的人,拥有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而且要帮助他们适应公共生活。
其内容包括:Foundation of the Arts & Humanities(艺术人文基础)、Foundation of Society & Culture(社会文化基础)、 Foundations of Scientific Inquiry(科学基础)三部分。
罗纳德·巴尼特( Ronald barnett)指出: 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个人心智的发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逐步提高并维持个体应对复杂变换的世界的变通能力。


第2章 通识教育的流派?

一 理想原旨主义:
德国:
1. 普法战争德国战败后——二战前: 为了报复拿破仑和法兰西,片面强调学术自由以图船坚炮利的洪堡大学,成为了利维坦匪帮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帮凶

1806年普法战争德国战败,成立于1694年的德国第一学府哈勒大学被拿破仑勒令关闭。
于是德国思想界开始群力群策,康德的《学院之争》、谢林的《关于学问研究方法的讲义》、施莱尔·马赫的《德国意义上的大学随想》纷纷出炉。
他们摒弃了拿破仑在法国推行的单科学校理念,康德认为只有政府和社会创造了独立于政治和社会的自由土壤时,人的自由才有可能在教育中实现。
费希特把“学问”作为大学的第一要义,大学的教师和学生都只应为了学问而存在,应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并另成立机构来教授学生务实性知识。
在约翰·哥特布利·费希特(康德到黑格尔的过渡者)、康德两人指导下,第一所高度自由的、以个人与国家共同获得自我实现的、以研究学问为唯一目的的
现代综合性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在1810年诞生了。

首任校长洪堡认为“大学自身的目的达成了,政府会得到比他想要的更多的好处”。
然而在缺乏对国家和大学的合谋进行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科研的师生们出于对利维坦的畏惧,必然会出现基于科学的马基雅维利工具理性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会毁灭一个人基于对“人不能自救”这一理念而产生的用于追求彼岸救赎的工具性道德,使其选择与利维坦匪帮同流合污,接纳并认同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此在 Dasein”,心外无物,内求于己。他曾于1919年在《大学和学术研究的本质上》发牢骚,科学的发展使得政府把大学和教育变成了一种工具培养器,
但是1933年当上弗莱堡大学校长时的演讲《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却主动把大学从师生个人、学校、国家三个层次变成科学、政府的工具,德国纳粹化也由此开端。

事实上,康德、黑格尔、费希特、施莱尔·马赫、洪堡 海德格尔等人 把浪漫主义、历史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寄托于大学改革的行为都是对人的异化,
“心外无物”本身就是在无意识的把自己变成某种工具,利维坦匪帮只要想就可以随时利用这样的蠢货,和集权社会配适的科学工具理性彻底摧毁了德国的传统价值观。

2. 二战后: 卡尔·雅斯贝尔斯以鼓励“智者承担自己的政治责任”为基础重塑了德国的人道主义价值

卡尔·雅斯贝尔斯是Dasein的激烈反对者,他认为“人只有在公共关系中才能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于是1945年担任海德堡大学校长后,
极其强调“智者积极自行承担政治责任是政治自由的重中之重”,赋予大学重建人道主义价值的重任,在大学里重建被集权主义摧毁的自我意识、扭曲的社会制度、扭曲的工具化的科学,
1968年制定1976年生效的《高等学校总纲法》,让政府提供宏观调控去促进大学与社会的联系。

德国精英体现在教育界的迅速反应是德国三落三起的的重要保障,因为,大学是一个国家复苏最重要的智力机构。


英、美:

19世纪中期枢机主教 约翰·亨利·纽曼提倡的宗教古典教育,妄图利用大学的自由制度来制造无专业的全能精英,却不愿吸收德国洪堡大学先进经验,因此其理论是失败且破产的。

阿兰·布鲁姆试图用六经我注的方式来引导人们获取理性和德性,这无疑是让人贻笑大方的笑话,不值一哂。

20世纪中期 罗伯特·赫钦斯提倡阅读经典以利形成德性。他写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名震新闻界,《美国高等教育》名震学术界,《学习型社会》茧声海外。
约翰·亨利·纽曼 希望在传统现实与希望之间形成平衡的愿望在罗伯特·赫钦斯这里实现了。

原教旨主义保守派的代表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

二 进步实用主义:
约翰·杜威 john Dewey——胡适的老师,他认为真理是相对的,真理的标准是看其对问题解决有无效用;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甚至提出教育无目的论,让受教育者在自由教育过程中找到归宿。
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认为大学应有多个中心与服务对象,代表作《大学之功用》。

开放务实派的代表大学:伯克利学院

第三 精粹本质主义:
代表人物有杰斐逊、科南特、罗索夫斯基等,他们既尊重古典,又回应时代,既相信人的高贵,又相信教育能为实现高贵提供平等机会,这批人成为主流的通识教育推动者。

中庸派代表:哈佛大学

第3章 通识教育的实现方法?

通识教育要靠对四大方面内容的阅读、完全归纳和演绎推理来实现。以上四方面并无轻重之分,只是按逻辑顺序排列。

第一:通过对 一神教正典的阅读,学会做一个有信仰、慎独的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第二:通过对希腊—罗马人文主义哲学的阅读,了解前人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思路,以此来提高个人的 :
归纳推理能力、综合判断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变成一个会交流合作、能创新的人。
其中 归纳推理能力包括:简单归纳法—科学简单归纳法法——完全归纳法 概率推理、随机抽样统计推理、演绎推理,不完全归纳法(枚举法)与完全归纳的区别在于样本的选择是否穷尽。
综合判断能力包括:基于复杂环境的常识检索对照综合分析与输出能力,譬如美国法官卡多佐在《司法的性质及法律的成长》一书中提到的,
“法官需要综合哲学、逻辑、类比、历史、习惯……等,把他们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进行主次分明的判断的能力”,
并在理解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苏格拉底没有定义,柏拉图没有理念,亚里士多德没有形式因,他们就都会泯于众人,学会当一个敢于创新的人。

第三:通过七大基本科学的普遍性了解,了解自己本身 以及自身的优势所在,获得进行科研和谋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第四:通过对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法律学、社会学 等社科类典籍的阅读,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并形成自我归属意识,
变成一个能使用适当方法攫取、捍卫自身利益的现代社会人。


第4章 可能产生的谬误

第一 能培养出通才吗??通才无法通过培养得到,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拥有健全公民人格的社会人。

第二 能培养出精英吗??人文教育 是普通教育而非精英教育。

第三 能培养出有用的人吗??不能以术驭道
人类的许多活动实际上都是受义务和信仰的支配,science是已知的、有其边界的知识,technology 实用主义者一直试图把整个信仰和义务视为为无关紧要的而抛弃,
如果他们把technology实用主义推广到价值的领域,基于science的它将冒失去科学特征的危险,最终,实用主义者会让号称的科学态度沦为科学主义的反科学态度。

第四 宽容不是源于标准的缺失,而是源于对标准的掌控。健全的德性,从来不是来自自以为正确的教条。

第5章 应该读哪些书??

读 一神教灵魂传统、希腊罗马logic传统、英美 common law 传统 的 建构性canon 真经 正典
1)什么是canon?
创造比毁灭更伟大,建构文明比解构文明更伟大。真经就是建构当今文明世界的蛋白质骨架,刘仲敬提出,正典即:犹太-基督教灵魂传统、希腊-人文主义交流传统、日耳曼-撒克逊政治传统,
以上三个传统循序渐进的组成了90%以上的当今世界,其他文明的传统只构成点缀。
正典是储存文明基因的种子,而负典是依附于其所批判的正典而存在的解构性政治报告文学,譬如卢梭、尼采、福柯等的作品,负典存在的隐含前提是:政治和社会责任已经有其他人承担,
他只负责救偏补弊。好的负典是文明森林里的啄木鸟,但并不具备创造文明的信息库。坏的负典是侵入有机体的病毒,没有独立生存和建构的能力。

在人文通识教育的读本中,正典必须占据主体性地位,负典有其必要的价值,但必须仔细匹配,并防止喧宾夺主。

相信“人能自救”的世俗文化下的菜人们,必然试图通过破坏和宣泄来媚上和掠夺,所以中国人对破坏和批判的负典具有本能的亲和力,他们生活在负典的魔阵当中。
他们知道怎样批判宗教,却不知道什么是宗教;他们知道怎样批判资本主义,却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他们知道怎样批判议会民主制,却不知道什么是议会民主制。
虚无主义的宣泄,犹如鲁迅之于儒家经学、尼采之于犹太基督教经学。

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罗伯特·赫钦斯的“西方世界的伟大作品”系列 丛书,
把真经一五一十的列了出来,只需依次阅读,切不可喧宾夺主,逆炼神功导致走火入魔而死。罗伯特·赫钦斯称这些classics(经典作品)为great books(巨典),
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伟大的对话:一种博雅教育的本质》的导言,用以帮助学生按图索骥的阅读。


2)按图索骥
MECE、SCQA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寤言二·迁都建藩议》清·陈澹然 必须对事物有整体性把握之后,再按图索骥的一鼓作气完成它才有效果。

必须在了解了基本的人类史之后才能真正读懂历史;
只有读完一本好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按图索骥的阅读该哲学家的精要原著才是有意义的;
只有了解了西方文学史以后,看西方著作才是有意义的;
不了解游戏史,玩游戏就是在盲人摸象,不了解整体,就无法对局部进行真正的把握;
了解所有的事物的时候,都应该这样做。

3)尽可能读未删减版的原著而非学术注疏

刘仲敬:“你必须自然而然地发现信息和噪音的区别,学会从噪音中寻找信息。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不同重要级。信息本身不会告诉你这些艺术,只有浪费和错误才会教你明白。
不是你自己明白的东西,对你根本没有用处,无非浪费记忆和时间。预先排除了冗余和低俗,精要就会沦为毒药。没有空地,房屋就是监狱。
譬如:杰斐逊总统讨厌圣经里面流血的以色列历史,自己编了一部洁本,只留下他觉得有益道德的慈悲博爱理论。这种做法就是经典的反面。
懂得什么是经典的赫胥黎一面反对教会,一面反对废除圣经教育,因为对于一辈子不出村子的乡下人,圣经的芜杂是他能够理解世界之大光阴之长的唯一途径,否则他必然会变成狭隘之徒。”
经典是有生命的,生命不是纯净水,而是高度芜杂的。完全不用担心经典的杂质,只有能学会从杂质中提炼出作家本身的思维逻辑方式,你才真正学会了读书。


第6章 书籍分类
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和罗伯特·赫钦斯的“西方世界的伟大作品”自不必多言。
User avatar
voltboost
Posts: 36
Joined: Tue Sep 29, 2020 1:03 am

Re: 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Post by voltboost »

自從有了人類,統治階層就一路都在費勁心機給 P 民洗腦,教育也只不過是個看起來高大上的堂皇藉口,目的始終都是將 P 民往邪惡之路驅趕!
通過最近這兩年多來發生的事情,如果腦子裏還有中、美,獨裁、民主等想法的人 ——恭喜你們,始終都是邪惡的搖旗呐喊、添油加醋者!
全世界的一切都不過是爲了影子主子打工管理而已,幾千上萬年的烙印能夠輕易去除?
Shawn·Rhode
Posts: 2
Joined: Mon Jan 24, 2022 10:41 am

Re: 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Post by Shawn·Rhode »

苏美尔——希腊——英国一系的文明恰恰是建立在人性大解放的前提下的,你不能因为自己被强奸就觉得世界上其他人都是被奴役的族群人。这种狗眼看人低的行为要不得。
自由只有自己去争取才会有,你又不是上帝儿子,凭什么你不付出就给你??
萬得福
Posts: 72
Joined: Tue Sep 29, 2020 2:01 am

Re: 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Post by 萬得福 »

你這裏所説的通識教育的定義是什麽?應該是指大學的基礎課吧?如果是你自己辦的大學,那你説了算。如果你在這所籌劃的是所有大學都要這麽實施,那麽voltboost 説的沒錯啊。你也不過想要通過政府暴力實施你的雄圖大志而已,不過是大政府的一個工具。
Shawn·Rhode wrote: Mon Feb 07, 2022 8:01 am 苏美尔——希腊——英国一系的文明恰恰是建立在人性大解放的前提下的,你不能因为自己被强奸就觉得世界上其他人都是被奴役的族群人。这种狗眼看人低的行为要不得。
自由只有自己去争取才会有,你又不是上帝儿子,凭什么你不付出就给你??
Post Reply